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

2024-08-24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精选十篇)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 篇1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保证众多小学的教学质量, 并且在确保小学正常运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动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建设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因此, 众多专家学者意识到小学校长的重要性, 对小学校长管理的效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目前, 已经有大量学者针对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并且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 但这些成果并不系统与科学, 还有待完善。本文在此针对新时期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提高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推动小学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从当前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现状来看, 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 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是主要问题。

具体地说, 当前的小学校长管理模式过于死板和生硬, 通常是按照硬性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换言之, 当前的管理模式没有真正立足于实际情况, 在制度的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被管理者的真实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 小学校长管理模式无法获得被管理者的支持和配合, 相应的制度无法顺利的开展, 最终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这就导致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成效较低, 影响了小学的正常运作和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在新时期背景下, 小学校长管理模式应该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本质上说,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倡导在管理中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 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逐步实现人性化管理。

首先, 在新时期的小学校长管理模式中, 校长在制定小学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 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 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制定管理制度, 也不能在管理目标的驱动下制定不切实际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校长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要通过相关会议及时了解在校师生的真实需求, 并收集来自于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对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改正。

其次, 校长需要充分考虑他人的意见。简单地说, 校长虽然是小学管理中的领头人, 是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最终决定者, 但其个人的力量往往存在局限性, 校长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学校发生的所有事。在这种背景下, 校长需要合理的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不但要尽量考虑被管理者的真实需求, 同时也要尊重被管理者的意见或建议。这就需要校长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或建议, 应该在合适的位置放置意见箱或者公开电子邮箱。特别是针对当代小学生, 其个性更加明显, 也更愿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中。意见箱的设立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建议, 也能够真实的反应在校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 小学校长管理的模式和制度必须充分人性化, 不应该在管理中完全按照硬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小学校长给予工作者一定的自主权, 能够在处理事务时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的进行处理, 而不再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二、建立以教学质量为管理的导向

从根本上说, 小学校长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小学的正常运作, 并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促进小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 在新时期背景下, 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必须以教学质量为导向, 必须要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作为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动力。因此, 小学校长需要重点考虑学校的运作效率, 要通过高效的管理来提高小学的管理效率, 进而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实现进一步发展与建设。这就需要小学校长考虑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要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建设性的意见。一方面, 小学校长需要充分调动在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要促使在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小学校长需要定期组织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 小学校长需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需要合理利用小学中的各种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不仅如此, 小学校长还必须充分协调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 必须要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配合程度, 全面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三、以素质和能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最后, 在新时期背景下, 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必须以素质和能力作为基础与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 校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关系到校长是否能在管理中制定正确有效的制度, 是否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战略策略。因此, 校长应该拥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责任心, 要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要以更高的能力和更专业的素质进行小学管理。同时, 校长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 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爱岗敬业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在这种背景下, 小学校长才能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达到推动小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小结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2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过分严厉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没有一定的控制措施,正确运用控制手段也是确有成效地实行对教师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家,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一)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

(二)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三)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一个团体如果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要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通过文体活动、意见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整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谈新时期的小学学校管理 篇3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过分严厉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没有一定的控制措施。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这样,教师在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百年大家,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

⒈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⒉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⒊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⒋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⒈渗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引。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的核心,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⒉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下决心摒弃旧观念老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⒊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我校建立了一个既有量化数据,又包容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学生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

四、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

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校长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是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

浅谈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管理 篇4

做出色的小学班主任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标, 但是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 每天重复性地做着相似的工作, 又要随时面对着一系列的突发事件, 这往往使我们中的很多人感到心力交瘁。所以, 如何在新时期科学合理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成为我们很多教师探究的课题。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小学班主任, 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认识。

一、班主任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 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 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在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发展进程。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悟, 那就是随着时间的发展, 学生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这样的学情感变化就意味着我们班主任不能够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和心态去面对学生管理工作, 要做到与时俱进。

我们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树立学习的意识, 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去, 不断地提高我们班主任教师自身的素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提升个人素质”不仅包括我们班主任个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也应该涵盖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要不断地进行自身业务的提升, 争取打造高效的精品课堂, 利用这样的课堂, 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使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 进而喜欢我们自己, 这样才能实现“亲其师, 信其道”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日产的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的学习, 特别是关于新课改的先进的观点和班级管理理念, 丰富自己的管理手段。要注意和其他班主任的交流和沟通, 借鉴其他教师好的经验和措施, 这样就能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为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班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这句话充分地说明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这阶段正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 他们自身是非判断的能力很弱, 无法区分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这就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 而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 就很难根除, 所以我们班主任必需要重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的养成, 充分发挥集体的引领作用。

班级风气建设, 需要我们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 明确班风, 如诚实、勤劳、团结、守信……然后号召学生们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其次, 要树立典型, 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 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 形成骨干力量, 发挥正能量的引领作用。再次,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进行良好班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文化建设可以宣传积极向上的内容, 明确学生在班集体中努力和发展的方面以及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黑板板、手抄报、班级文化长廊等多种途径, 来宣传我们班级同学努力地方向, 传播正能量。良好班风一旦形成, 会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并最终为之努力和奋斗。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新时期的我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以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班级工作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 人人都成为班级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员, 从而为集体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期以来,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仅仅是依赖少数学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干部队伍。这一方面虽然能够形成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是一部分学生缺乏对于集体的关注和集体意识, 导致游离于集体之外, 无法形成集体的最大合力。所以, 我们在新时期的班级工作中要充分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把集体的工作分配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使他们既树立责任感, 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 严格要求, 一抓到底。长期以来, 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 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 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 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学生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 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 则要求他们站端正, 两眼平视前方, 态度自然大方, 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 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 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 听清楚说话的内容, 记在心中, 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 增强了自控能力, 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五、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 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 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 上课了, 大部分同学在吵嚷, 没有做好上课准备, 如果泛泛批评, 收效甚微, 如果点名批评, 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 不说话, 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其他学生便会仿效, 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 表扬有批评的作用, 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 篇5

——新形势下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民主治班,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时期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策略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这样才能让班主任不必事必躬亲,整日陷于琐事和烦恼之中,能较全面、准确掌握班级动态,推动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创设自主管理的氛围张扬学生个性

作为学生,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希望自己的行为与努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反过来,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又能促使学生不懈地奋斗与努力,做出更为骄人的成绩,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需要的是人才的创造潜能的发挥,这就需要在教育中帮助学生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进行的。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自主确立健康的班级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首先要学生明确班级的管理目

标班级的管理目标包括班级的人际目标、班级的形象目标、班级的活动目标、班级的学习目标等。那么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呢?心理学认为,只有人作为主体的情况下,才能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班级生活中,只有当学生真正在集体中享受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时,才能唤起激发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因此,我努力尝试班级目标由学生自主生成的方法。首先以“如何树立班级形象”为题向学生征集各项目标,人人为班集体出谋划策,可以写出一两条,也可以是完整的目标。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形成共识,最后,召开主题班会让各小组广泛发言,达成共识,形成本班级特色的各项目标。在此框架下,学生自己确定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同学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制定了班规,并绘制了班徽,形成了我们班独特的班级文化。在此目标引领下,同学们个个争先,事事抢着做,从而有了较突出的成绩。

三、创建班集体自我管理机制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一)重视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素质的优劣对班集体管理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建立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班级领导班子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每次接任新班,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拔培养好第一批班委干部。在组建班委时,我先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学生资料一览表,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特长、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以后开展工作。同时通过谈话和观察来了解学生,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掌握基本情况。并在班会课上通过让学生作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申请不同的班团干部职务、学生推荐上台演讲、民主投票等方式选举第一批班干部。班委

会的成员确立后,主要的是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班干部要独立主持每周一的主题班会课,每周班委工作例会等。但毕竟他们只是孩子,在工作中总会表现出稚嫩的一面,需要班主任去指导,去组织。如新干部班子组建前,必须将竞选的设计、操作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准备,并作好动员工作;在新班干部上岗前,要作好岗前培训;在班干部日常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同时,通过每周的班会和其他途径,对班级现状了如指掌,做到有放有收,活而不乱,严而有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下一步工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二)建立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值日班长轮换制,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作为班级成员的每个学生自身的个体管理。为了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挖掘,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所以我在班里实行了队干部竞争上岗制,每三周竞选一次。竞选前要写竞争宣言,竞争成功后,要写出自己管理班级的打算,结合班主任下达的本学期班级德育计划、班级管理计划写出自己的打算和承诺并接受学生监督。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班干部终身制,为每个学生搭建锻炼自我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做到了班干部自己选,班级自己管,班规自己订,班会自己开,星级自己评,因为这种操作方法目标具体,学生容易把握,好操作,所以参与积极性高,管理活跃,效果好。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班级每周还举行争坐“荣誉桌”活动。利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班会时间,评选出本周3名“争星小选手”,被选中的学生本周就坐在“荣誉桌”那学习,下周重新参加竞争。为了给每一位学

生以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尝试创造性地组织活动,我在班中还实行值日班长轮换制,采用全员性的值日班长轮换制。设立值日班长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给每位学生提供尝试当班长的机会,提供其施展才能与使用权力的机会。该制度按座位进行轮流,轮到时从早到晚对班级工作负责。值日班长的职责如下:

常规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记录出勤、检查仪表;维护课间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督促两操、监督卫生。其次是做好反馈 :总结一天工作,写好班级日记。因此轮到的每个学生都十分认真,处处以身作则,不起眼的学生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在值日中,学生不仅学会管理,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的同时,促使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三)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获得自主管理的成就感。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在班内发挥作用,得到价值认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需要等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如建立学习互助岗、环境保护岗、文体活动岗等,甚至细致到将班级琐碎工作分为十多个小方面。除每个四人小组选派一人负责前后两桌的地面及抽屉卫生外,其余的诸如图书管理、讲台桌的整理、清洁用具的摆设、粉笔的保管、摆齐桌凳成线、墙壁保洁,学校通知的记录与传达等均设立了相应的岗位,总之,我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岗位”,让学生在发挥自己作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班级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虑到培

养学生合作和角色改变能力的需要,有些岗位还采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交替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轮流担任某一角色;合作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合作担任一个角色。这种方式,分工细致具体,颇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参与集体管理中进入主体角色,承担责任和接受监督,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协调。因而,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深化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自查互纠给予学生自己的天空

无论你的制度有多严、多细,缺少了监督就不会得到好的管理效果,为了让制度得到落实,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建立了一个由班委领头老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进行随时抽查,并采用老师意见箱和写周记的形式给老师反应情况,让老师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这样学生违纪的不敢轻举妄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检查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让师生了解、掌握计划执行情况,目标达成的程度,并据此调整、改进以后的工作。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德育“创五星”活动,同学们制定了一个日常行为积分表,分“文明礼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遵守纪律、身体素质”这五项。把全班学生每1人分为一组,每人管一项。每人基础分一百分,在此基础上加、减分,每星期一小结,谁的分最多,谁就被评为该周的“班级之星”;学期结束时,还评选出班内的最佳班长、最佳卫生委员、最佳公物管理员、最佳学习委员、最佳宣传委员、最佳文艺委员、最佳体育委员,也就是优秀学生干部。并把他的相片及自我介绍贴在“班级之星”评比栏目里,使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创新分析 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创新改革;策略分析

教育作为民生大计,其领域发展在全球各国都极受重视,自然,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对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我国尤为看重,因而创新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学校管理创新包括真实、实践、传承、发展、科学及主动、完整七个方面创新,同时又以其创新方法为基础,以大力增强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为目的,优化创新学校管理的内容及模式方法,进而办好使群众均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以身作则,发挥楷模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工作开展的核心人物,其言行举止可直接反映出全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通常只需观察学校的校长衣着谈吐,即可总结出该校精神面貌如何了。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无法成为师生的楷模典范,那么,便不会得到认可和肯定。鉴于此,校长应时时刻刻重视自我形象管理,努力成为师表模范。而对于小学校长来说,还应注意一个方面,即不管年龄高低,都应将自身定义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无论从教育教学还是生活管理等不同角度来看,校长都应以更高的准绳来约束自己。

同时,由于小学生都处于思想、知识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具备极强的可塑性、模仿性,因此,先进榜样是推动其健康成长的无声力量。故而,在学校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中,校长必须严格管控自身言行举止,给予学生充分良性的教育影响,积极营造寓教于乐的良好氛围,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巨大效用。另外,对于教师而言,领导的实际行动对其影响颇巨,若果校长不能与其荣辱共进,将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为此校长还要与教师做到休戚与共。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与激励制度

新时期小学管理要得到有效改善,首先就要不断研究学校现有规章制度,尽量确保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进步的当前,只有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小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学校教职员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相關激励机制,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不断完善业绩考核方法,实现工作的目标化、精细化;另一方面,保证教师考核内容、方法及过程的一定全面化、科学化和公开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分配机制构建,严格遵循奖惩制度,进而优化对教师的管理。

另外,无论公立或私立小学,在办学过程中都应将先进办学理念贯穿始终。因此要强化学校管理,还必须创新教学理念,而在创新小学教学理念时,则需坚持基本办学指导思想,即以德、特色、科研及质量来立校、活校、兴校并强校,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管理问题,不断改革学校现有教育教学,通过先进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学校领导阶层先进思想的强化教育,进而从最大程度上改善当前小学管理现状。最后,教师是最频繁接触学生的角色,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作为一校之长的校长,要尽量提供给教师适宜的工资待遇、福利奖惩等措施,并重视对教师的精神激励,以促进教师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

三、加强建设师资团队,增强教师综合素质

1、建立科学的教育引导机制、要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就必须科学建立教育引导机制。一方面,从思想教育着手,强化职业道德及形势任务的教育,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发展速度缓慢与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间逐渐强烈的矛盾冲突,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应及时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使命、紧迫及危机感;另一方面,则要让教师对教育事业做到克己奉公,并高度重视学校发展,树立与学校隆替荣辱与共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增强教育即服务的意识,增强树立教育、学生和质量观,争作爱岗、爱生、爱教且敬业、勤业、精业的楷模。

2、培养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现代教育所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超高素质、精通业务及较强能力,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更表明学校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即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此,还应从这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校内培训,营造促学环境。学校方面要将校内模范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要求其抓好探讨、观摩的课程,全面落实教案教材的设计分析,以供校内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其次,号召并鼓励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让教师在自学中弥补各方面的不足,才能真正实现提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和学为己用,将所学外化为能力的目的。

3、增强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开展合理有效的活动,能够起到凝聚、激励和鼓舞人的目的。学校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广泛开展良性竞赛性活动,比如争当争做岗位明星或创新能手等。定期举办评比优质论文、教案及课的活动,进而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另外,还可通过骨干教师收徒传教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养成正确职业道德,形成良好教育教学的理论技能,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从而最大化提高其业务水平,朝“成熟”的目的逐步迈进。同时,为教师创造改革教育教学的机会条件,以便探索出更多高效教学与管理的方式方法。

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必定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既往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及方法,便难以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创新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不断增强学校管理阶层的执行力,积极发挥校长对师生的带头作用,充分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校内外学习的机会条件,确保学校管理以及教学的时效性。与此同时,也要为师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给予其无穷关乎,不断强化教师职业自豪感与责任感,完善建立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教育引导机制的构建,培养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小学学校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香寿.浅析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方法的有效运用[J].未来英才,2015,(12):23-23.

[2] 游小明.新时期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浅析[J].未来英才,2015,(3):107-107.

[3] 翁庸庸.论新时期如何改善小学学校管理[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5,(2):93-93.

中小学校长在新时期的管理艺术探讨 篇7

一、加强学校教学制度建设

中小学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 要注意一切工作必须服从中心教学。管理就是服务, 这是中小学校长管理艺术的核心, 学校管理也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相一致, 在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学规章制度过程中, 校长要合理行使管理职能就必须依靠制度来实现, 按照科学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指导思想制定中小学教学管理体系, 这是提高中小学校长经营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好的管理制度可以对中小学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有利于维护中小学日常教育秩序。同时针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和考勤管理办法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奖惩管理制度, 进而系统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对教师的责任感教育。中小学校长在合理行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要注意实施适当的奖惩制度, 这也是加强校长科学合理管理的有效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不过为了使激励方法产生应有的效果, 中小学校长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坚持实事求是、奖惩适当的原则, 进而实现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效果。

二、加强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

传统的中小学管理主要是行政管理概念, 过多强调的是对行政权力的执行, 但是在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了新的变化, 这需要中小学校长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就是说, 在新时期中小学的日常管理过程中, 校长管理应该将权力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合作方式。校长可以通过发挥良好的情感力量来激活教职员工的情绪, 充分尊重和关怀教职员工, 用情感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如果校长在公众心目中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及时, 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抑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进而让教职员工感到心灰意冷, 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校长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运用良好的认识, 对教职员工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合理把握, 根据教职员工的不同精神状态采取适当方法实现良好的沟通和管理。因此, 积极推动校长管理科学化, 民主化和制度化, 是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管理活动的应有之义。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才能使师生员工意识到领导和组织的关注和信任, 这不仅有利于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三、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中小学校长在进行学校日常管理过程中, 还要注意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应该尊重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 尤其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上, 校长要合理听取其他领导成员的意见, 与他们达成共识后再做决定。新时期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问题, 这需要校长要不断善于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要充分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 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艺术决定着学校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此, 校长的管理不能是任意的, 否则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同时增强学校领导班子团队凝聚力, 需要校长带头加强政治学习, 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和素质修养, 自觉树立、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教学一线, 专注于做促进学校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小学校长不仅要具备教师的专业素质, 而且要有处理管理事务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学校的日常管理。

四、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 篇8

一、农业科研单位的重要性

农村科研单位承载着提升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振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 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稳固的发展, 我国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地区间发展相对不均匀, 阻碍了我国农业科研的发展。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生产服务, 通过科研的开发, 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 拉进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距离, 能够使得当某一新成果和新技术推出现时, 科技开发人员能够直接与农民进行交际, 直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技术上的需要, 通过技术和信息反馈, 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及时地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 使得产品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和农民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村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的主力, 为农业科普工作提供技术性的保障。农村科研单位通过宣传展示、发放技术资料、接待农民来访等形式, 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种田的水平, 通过农业技术科普的推广, 让农民能够简单易行的吸收、消化农业科技知识。近几年来, 农村科研的成果的不断涌现, 对开展农业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证。

第二, 通过开展农业科普教育,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农业。农村科研单位作为中小学校校外农业科普教育科研基地作为中小学校学生校外农业科普教育和农业实践的产所, 能够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对农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研单位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蔬菜的生产过程、现代生物科技实验以及农作物的改良和栽培, 从中能够体会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 通过开展科普教学, 能够为培养新一代的技能型和智能型的农民奠定基础。

第三, 通过农业科研, 促进生产力发展。目前, 我国的农业正处在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生产有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成果转化速度慢, 产业化的程度低, 农业科研单位则可以解决这样的局面, 缓解在科研和经济体制下的人员分流和再就业的压力,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 在认识、理解教育等方面存在了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认识问题

在教育方面, 存在着认识理解的问题, 作为教育科研的指挥者和领导者, 对于农村科研附属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 仅停留在口头上、计划上, 着重看中项目、政绩, 本末倒置, 却忘记了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 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书本上的教育, 达到学生升学的目的;部分教师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 甚至将“搞科研”作为评职称、评优评先的工具。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这种现实条件下, 部分的当地政府认为, 教育经费应该由国家来投资, 工作重心应当是经济发展。因此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化、模糊化, 并将此视为“政绩工程”, 片面追求数量与速度, 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就存在了认识上的偏差, 学校的教育水平不容乐观。

2.教学设施和师资问题

现阶段,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 要想国家在短时间内拨出一大笔保证农村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发展的专款, 是不切实际的想法。目前, 许多农村的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 优秀教师资源短缺, 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某一个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五个年级, 就只有10个老师, 一个班大概有一百多人, 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根本不能让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从在农村科研单位附属学校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来看, 普及标准相对较低, 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都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3.教学科研问题

作为农村科研单位的附属学校, 教学科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题, 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学校的教育科研仍然存在“浮夸风”的现象, 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科研时的经费的比重较大, 部分教师缺乏搞科研的热情。学校的科研组织结构职责分辨不清, 缺乏统一的指导, 再加上对教育理论储备不足, 缺少教育科研相关知识的其训练, 使得其研究内容流于形式。但是通过教学科研, 可以解决学校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促进学校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促使学校在农村科研成果的引导下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的教科研成果缺乏学校内部以及区域层面上的交流与推广机制, 导致了教育科研的水平不高、科研管理无序、资源浪费等现象的产生。

4.教学理念问题

由于当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相脱节, 当前农村教育城市化的问题十分严重。农村教育的教学内容完全跟随城市的步伐, 并没有注意到农业科研的重要性, 导致学校办学方向单一, 由于我国的教育中心在城市, 教学内容、教学标准等都是以城市的教学水平为基准, 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村的学生除了具有较高的应试技巧之外, 缺乏相应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三、地方政府办好当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中小学的对策

对于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消减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 使得当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中小学教育走入到正常化、科学化的轨道。

1.合理调整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布局调整

农业科研单位下的附属学校, 并不能与简单的调整相比, 地方政府要能够因地制宜, 以促进当地农村的义务教育、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的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出发点, 在原先教育的基础上, 适时地普及农业科技的新思想, 加强县级统筹, 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 准确地预测学龄人口的变动状况, 解决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集体制, 使得布局调整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2.加强城乡交流,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方政府要能够端正教育思想, 可以采取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保障制度。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 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培训机制, 合理地分配教师资源, 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从而让农业科研的附属中小学自身成为农村教师成长的摇篮和基地。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 对同一城市的城乡教师的工资实行统一的标准, 通过城乡之间的交流, 获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合作与帮扶关系, 促进双方间的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学生交流, 使得教育者从自身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工作, 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3.完善教育科研制度, 构建优秀的科研文化

当地政府作为学校的上级管理机构, 其决策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当地政府应该有正确的科研导向, 对中小学的职称评定应该合理地制定, 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行政管理机构, 要统筹兼顾, 争取到更多的教育科研投入, 完善教学奖励机制。中小学的科研教育工作与农业科研单位而言, 可以建立对应的机制, 给农业科研单位的附属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以准确、恰当的定位, 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提升自我, 增强教学实践能力。由于科研是以教师为基础的, 所以要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教师在理论和方法应用上的能力, 让教师正确认识到教育科研对自身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让教师获得知识的解放, 改变过去的注重学历和学科知识的培训方法, 增强理论与知识相结合。地方政府可以出面出资邀请相应的专家引领教师进行科研兴趣的开发, 通过系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 让教师及时地把握教学的科研方向, 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

在当下的教育科研中, 农业科研工作并不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因此需要政府全方面的管理,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趋势下, 让教育科研与农业科研的精神相融合,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与此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科研兴教的意识, 加强对学校的科学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的保障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研成果的功利性, 营造出一个健康发展的科研环境。

4.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我国的农村正在向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方向发展, 农村教育的对象、功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因此地方政府要推行适合自身地区的措施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要完善农村的教育管理体制, 弱化各种教育体制的管理, 充分利用农业科研的优势和已有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阻止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素质发展的现象, 走素质发展教育的道路。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教育的拓展工作, 规范农村的教育机制, 树立城乡整体统一教育的观念, 确立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提高农村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意义的认识, 增加对农村教育师资和经费的投入, 结合农村的现状, 突出农村的本地特色。

5.加强资金的使用率

由于教育体制自身的滞后性, 农业科研单位的附属学校存在着资金使用的不合理现象, 中小学配置脱离农村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政府要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国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认真理清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问题, 履行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 从源头上保障农村中小学的资金问题, 落实好基础教育经费的部门预算制度。通过建立硬性的指标, 来规范农村教学资金的使用率。与此同时, 还要合理调度各种资源来为农村教育提高科学、稳定的保障, 有利于健全乡镇政府和农民的负担, 缓和乡镇政权向农民摊派教育经费的紧张。

总体来讲, 地方政府办好当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中小学, 要加强城乡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根据本地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教学现状, 探索出不同地区、层次学校办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但是仅从政府一个方面, 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农村的教学现状, 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 才能够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发展农村教育, 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农业科研的发展。但仅靠政府提出的举措来办教育, 是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需求的, 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新阶段的农业科研不可能使得农业产业中获得高额的利润。但是农村科研单位也要发挥其优势将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公共产品, 政府也要对农业科研工作进行直接支持, 带动其附属学校教育布局的发展。在这个教育改革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肩负起科教兴国这一使命, 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巩固当下中小学的教育成果, 充分体现政府对农业科技的主导性, 让农村教育真正地走出困境,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经济的发展。

摘要: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 农业科研单位承担了农业科技核心的主体, 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但由于研究经费、体制等经济和政治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直以来, 农业科研单位都无法充分利用其农业科技成果的优势转变为国家的主力军。由于农业科研单位地处农村, 政府对农村科研单位的附属学校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 在师资调整、经费上的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农业科研单位附属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希望能够对附属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校科研文化的建设, 农业科研单位的布局结构调整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照和教育科研决策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中小学教育,不足,对策

参考文献

[1]杨锦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李彦, 程心, 李东兴.鄂西北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描述性报告[J].青年研究, 2002, (2) :2.

[3]赵更吉.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方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9) :22.

[4]李水山, 戴洪生, 郑其春.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发展趋势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2 (2) :3-8.

[5]陶小洁, 霍仕平, 许明陆.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普工作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 2008, (2) :60-61.

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篇9

1.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不断地应用于教学中, 然而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往往会产生“鸠占鹊巢”的问题, 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营造创新性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苏教版第七册“贺卡”的美术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班级某个学生的生日那天进行教学, 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生日快乐》, 制作该同学的个人视频并播放, 并准备好各式各样的贺卡图片, 营造出一个浓郁、轻松的“生日Party”教学环境, 将学生逐步引入教学中。然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设计一些创新性、趣味性的生日贺卡送给同学。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设计的贺卡不尽相同,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要, 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因此,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美术的改革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游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分步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等。如在“奇思妙想”的美术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和依托在央视《大风车》栏目中的“奇思妙想”节目平台上, 引导学生以参与节目的形式进入教学环节, 并观看与科学创造有关的资料,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进行提问“你认为在生活中用金钱买不到物品是什么? 你想过拥有它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并总结讲述。最后让学生将自己描述的物品画出来, 让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所构思的形象是什么, 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具体描述, 再让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 讲述自己的想法。或者可以举行“争当小小发明家”的活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必须依托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如在“实物的联想”教学活动中, “前两天老师在一个艺术展览中, 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也有很多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画的, 你们想看吗”, 以这样的方式, 先将学生引入教学, 再出示实物联想作品的图片, 指导学生进行欣赏。然后以乌龟实物为例, 让学生进行思考, 找材料, 创造作品, 以“创意星空”为主题的作品展览为形式, 让学生汇报自己作品的创作思维和理念, 评出最优创意作品。此外, 教师还应该将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搬到课外, 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去户外进行写生, 让学生的大自然的熏陶下, 运用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是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

4.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小学生是一个心理很敏感的群体, 在教学中鼓励比批评更有意义。因此, 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以积极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 帮助学生增强创新信心, 保障学生能继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如在“有表情 的面具”的美术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运用手提袋、衬衫盒、礼品盒或者废弃的纸盒等材料制作一个表情生动、色彩搭配合理的表情面具。结果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画的表情面具各具特色, 有的同学画的是微笑的表面、有的同学画的是委屈的表情、有的同学画的是惊恐的表情等。对学生创作的这些作品,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同时,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师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 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 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在上述例子中, 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 组织一个课堂作品展示会, 评选出最有想象力和最有新意的作品, 以此来鼓励获奖的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去创造。

谈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 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激发学生潜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 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 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 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教学要创新, 教学思维要创新, 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 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 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 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 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 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 动手和动脑相结合, 释放学生时间, 拓延学习空间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 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 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 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 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 能激发认知需求, 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 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内在联系的交叉点, 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 (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 , 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 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强化好奇心,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 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 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 不要动辄训斥, 轻易否定, 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 要采取多种方法,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 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 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 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 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 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 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 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 使得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 能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 轻松巩固已学知识, 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作为教师, 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质量控制模型下一篇:病害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