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2024-07-20

特色培训(精选十篇)

特色培训 篇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这从根本上区别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首先是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 它的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最终目标等都是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相符合的,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要明确这一点, 不能质疑和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前者必须坚持以后者为指导, 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 离开马克思主义也就说不上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必须以正在应用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必须在坚持中发展, 在发展中坚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如下概括: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消灭私有制、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按照社会需要对生产进行计划调节、过渡期内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等等。这些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追求的。

然而, 社会的演变不可能是骤然的突变与过程的中断, 从前一个社会形态到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必然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存在一个过渡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 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 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二)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从鸦片战争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 我国有识之士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比较和选择的必然结果。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 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 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依然不断地经受着考验。改革开放伊始, 面对十年内乱中“四人帮”严重破坏造成的后果, 社会上和我们党内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当时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舆论, 认为中国是搞资本主义, 或者认为我们这样搞最终要走到资本主义。针对这种情况,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学习外国的技术, 利用外资, 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要搞现代化, 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会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国内外环境如何改变, 也不会走新自由主义之路、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更不会回到过去僵化的老路上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是立

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 不是对经典论述的照抄, 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自己的特色, 符合自身的国情, 这是它的国情基础。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特点,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不能禁锢于科学社会主义教条, 也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 必须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特色

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然而,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 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 当初人们并不清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从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到提出寻求“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现在搞建设, 也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邓小平对这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又进行了进一步升华, 那就是要“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针对中国国情是什么的问题, 邓小平也鲜明的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后来, 邓小平又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特征、存在时期等问题作了系统准确的回答, 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些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了立足点和科学依据。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就必须牢记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只有如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继续繁荣和发展。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实践特色”, 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性, 这种“特色性”是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而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具体实践体现出来的

在经济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坚持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在政治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思想文化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军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外交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构建“和谐世界”等等。

在社会建设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内涵的特色性就体现在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与时代发展共进步, 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正因如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当今世界上建设得有声有色,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内涵的特色性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涵义和精神实质,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谐,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江泽民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 2008.

[4]江泽民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4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7]陶文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学习论坛, 2010, 3.

校本特色培训总结 篇2

一、提高认识,培训师资

教师一手漂亮的字对学生写字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必言说。学期初学校领导就十分重视教师的写字基本功培训。

(1)确立目标,全员参与,强化写字意识

在课题确立后,学校便组织召开了隆重的课题开题会,提出了“人人参与,时时磨炼,处处渗透”的具体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天天写字,日日练字,强化,提笔就是练字的思想意识,将写字练字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去。

(2)强化教师的内在素质,提高教师的写字技能与水平

我校充分利用内部人才资源,谢鹏校长亲自指导,并请擅长书法的老师为全体教师举办书法讲座,给每一位在校教师在写字教学上给予指导,有实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写字热情和积极性,使教师的书写水平大大提高了。

二、科学指导,夯实训练过程

硬笔书法教学作为学校特色教学,一支高素质的写字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我校成立了硬笔书法领导小组,和硬笔书法教研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明确了教学的工作重点,开设了书法课,配备专职教师进行任教,要求书法课,有备课,有训练,有作业,有批改。

三、学校在南翔小学大力支持下,开发了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教本,还要求每位同学,人手一本硬笔书法描红字帖,配合校本教材使用。学校把硬笔书法楷书作为学习内容。

在逐步完善写字教学模式、传授写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我们还结合写字教学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审美教育。

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在认识写字的重要性后,教师就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书写指导。将写字姿势编成歌谣: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腰直腿放好,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尺一拳一寸高

五、通过各种活动,推动学校书法特色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直观平台,在校园和教室不展示硬笔书法魅力,有的班级开辟了写字评比专栏;有的班级开辟了写字作品园地;学校宣传橱窗里可定期看到学生优秀的写字作业展示或书法比赛作品展,让学生在书写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发展自己的特长。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但美化了校园,而且陶冶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学校开设兴趣书法课堂,进一步培养优秀学生。经常送学生作品去参加市、县、学区级的书法比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六、活动评优,激励进取

为了更好地推进特色教学工作,学校会根据各班书法教学的组织情况,年终由学校统一组织优秀作品进行展评,和对先进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到成长的快乐。

七、存在的不足和反思

我们的条件还很薄弱,教师的资源缺乏。硬笔书法考级,我们还没有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足的有:有的班级书法课有被占用现象;有些学生学习书法应付了事,不能持之以恒;有的班每天作业量大,字就要写快,字就会写不好。

硬笔书法教学中,与家长齐抓共管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值得大家思考。

特色引领,特色发展 篇3

2007年9月,江阴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抓住了软件服务外包大发展的机遇,在江苏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果断启动了江阴软件园的筹建,这是全江苏省首家县级市省级软件园。园区位于江阴长江南岸紧邻江阴港区和城区,交通地理优势明显,首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分期建设7个功能区域:软件企业集聚区、文化创意软件研发区、人才培训区、生态休闲区、生活商业服务区、金融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生活居住区。园区始终坚持招引企业品牌化、入园企业数字化、从业人员白领化、园区服务最大化。建设企业合作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软件研发平台、政策促进平台,以软化促进优化,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软件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无锡当先、江苏领先、全国争先”的软件研发基地、总部经济基地、高端服务外包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成为幸福江阴的一张精美名片和临港新城的锦绣东门。

江阴软件园发展屡创高峰

江阴软件园在2008年6月3日正式成为江苏省首家县级市省级软件园,6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以“自主创新,促软件服务业发展;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题的第13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暨2009中国软件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江苏江阴软件园荣获“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软件行业最佳产业环境奖”。2009年7月22日江阴软件园通过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认定评审。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马彦民率专家评审组对江阴软件园申报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进行评审。经过现场汇报、分析及实地参观考察后,评审组一致认为,江阴软件园通过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认定评审。同时,辖区企业江苏远望神州软件有限公司及江苏华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被评审为基地骨干企业。据了解,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是促进软件的研究、开发和经济结合,发展软件产业的集中地,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开发软件产品,孵化和培育新的软件企业,培养高级软件管理人才、高级软件研究和开发人才,形成和发展软件产业,逐步实现软件产业国际化,积极推进全国软件产业发展。2009年8月7日,江阴软件园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之后,江阴软件园可谓喜事连连,江苏省江阴软件测试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中国工程院何新贵院士工作站又被列入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平台)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此次项目由南京大学江阴信息技术研究院、江苏江阴软件园和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担。下设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和物流技术三个研发中心与一个人才培训基地,常年有30多名博士、硕士在院工作。项目以推进江阴为中心的区域软件产业发展为目标,面向中小软件企业、特别是软件外包业,建立以软件测试为核心的公共技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软件测试、软件质量评估、软件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并建立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工程院何新贵院士工作站项目由江阴市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江阴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海上测控中心负责建设。目前,南京大学在研项目15个,孵化企业3家,培养人才210名,与江阴企业联合研发项目5个,为软件园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技术和项目。项目研发的产品主要用于电力、船舶、军队、冶金、化工等装备密集型行业。项目完成后将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新增利税800万元。

此外,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市场,今年以来,江阴软件园还进一步加快了载体、平台、牌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目前,5万平方米的智富大厦正在建设中;10万平方米的江锋广场一期已建成,二期10月份交付使用,三期已开工建设。为吸引并留住人才,园区还专门建设了专家公寓楼、人才公寓楼等配套设施。今年已成功申报“530”项目5个,另有6个项目正在申报之中。“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示范基地”也成功申报。

江阴软件园以“软化促优化”,以“载体聚实体”

作为江阴临港新城软件产业的最大载体,江阴软件园牢牢确立以软化促优化,以载体聚实体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科技创新、服务转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建立了软件测试验证、港口物流信息、人才教育培训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发展平台,整个园区呈现出IT企业集聚、科技氛围浓厚、创业环境优良、创新活力强盛的良好局面。园区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先后吸引日本富士通、方正国际、日本CCW、无锡天堂软件、远望神州软件、隆天软件等软件研发和文化创意企业。今年1-7月,江阴软件园共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33家,企业总数达100多家,开票销售、上缴税金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3.1%和68.6%。

今年以来,江阴软件园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围绕软件产业,特殊是软件产品与服务、软件和服务外包、动漫和IC设计产业等重点发展区域,瞄准海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吸引了众多业内龙头企业落户园区。据了解,截至目前,江阴软件园共签约外资项目10个,其中注册6家,入驻4家。目前,总投资2800万美元,注册资金882万美元的方正国际,注册资金200万美元的台湾UTC,注册资金7500万日元的无锡天堂软件,注册资金1亿日元的江阴喜喜达计算机应用服务有限公司已入驻园区。其中,由日本方正国际整合日本和在华资源组建的方正国际软件(江苏)有限公司已于8月初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工作人员已超200人,成为目前江阴地区规模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公司。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江阴是方正国际唯一选择落户的县级城市,公司主要承接国家图书馆业务、县级电子政务平台项目和系统集成外包及软件解决方案等业务,至2012年,在澄工作人员将达到1000人,年销售额可达1.2亿元。2008年落户园区的富士通(江阴)测试中心一方面承接日本富士通和五十铃的服务外包项目,并有序发包给园区其他企业,另一方面还积极开展软件验证测试服务,带动了园区和软件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阴软件企业,眺望神州、明伦科技、高通互联后劲凸显,富仁软件、光影莲花、恒隆科技等软件公司也持续发力,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据悉,目前江苏远望神州软件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何新贵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成功开发了GraphInfo信息治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家电网江苏公司所属行业,目前在国防科工委军工产品上使用。由明伦科技开发的长江物流网,具有B2B信息发布、短信自动配货、物流供给链、网上交易、CA认证等功能,是大型的综合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江阴软件园,城市发展的又一极核

根据江阴自身发展优势,江苏江阴软件园将发展成为江苏省发展软件产业及其创业的重要基地,江阴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滨江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型软件科技园。其目标是建设健全软件孵化、软件技术研发、软件人才培训和交流及软件产业促进、服务外包等功能,努力争取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力争把软件园建设成为国内具有特色、省级达到一流水平的软件研发中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软件实施验证中心。

特色培训 篇4

(一) 新东方新教师培训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是近几年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较为成功的企业之一。从早期的外语培训发展成为综合性培训机构, 他们凭借其卓越的精神和独特的培训理念铸就了“新东方精神”。集团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是其保持高水平教学的法宝之一。以2 0 0 8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新教师培训为例对新东方新教师培训呈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

1.培训师的激情演绎与经验分享

笔者曾经对参加过新东方新教师培训的学员教师进行过访谈, 了解到多数学员认同保持其热情的最重要因素是培训师的演讲魅力及对实践经验的演绎分享。众所周知, 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是新东方强大的师资优势, 培训师讲台上的激情四射是保证培训吸引力的重量级砝码。抑扬顿挫、掷地有声的演讲使本就具有雄厚学术背景的培训师表现出强烈的震撼力和权威感, 使培训效果有了前提性保障。培训师的激情演绎源于对培训内容的熟练在心和丰富的培训经验。每一位集团培训师都是从最普通的兼职教师-全职教师-骨干教师-集团优秀教师-演讲师-培训师-校长一路走来。最终站在培训的讲台上。这种以高级别带低级别的集团培训系统确保了每一个培训师都经历过学员教师的经历, 深知学员实践之所需, 加上专业的培训师训练, 使其对培训能够完全胜任。

2.大小班的分班培训方式

新东方新教师培训采用的是大小班结合的培训方式。有的培训内容为所有新教师所必备, 这些内容采用大班的形式进行集体培训, 如新东方发展史、集团企业文化与精神、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理念、新东方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模式、团队合作的建立等。同时, 为了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学员教师又分为中学考试项目组、国内考试项目组等几个小组。除了参加大班集体课程, 也要参加专业的小班培训。小班培训由于人数少、学科背景相似, 除了培训师进行讲解, 常常是学员进行模拟说课及相互批课。如此一来, 培训师主持的说课便具有了权威性及严肃性, 学员教师自然重视。学员教师间被要求相互批课直言不讳, 没有客套话语, 只有一语道破、一针见血。大小班结合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培训人数与效率间的矛盾, 使培训更为有效与高效。

3.团队学习中的互动

在小班培训中, 学员们大多采用团队学习的形式。培训师随机抽取新教师进行说课或展示 (新教师事先准备好部分备课内容) , 学员们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 当场评课。通过这种形式, 学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最直观、及时的反馈, 留下了最清晰、最深刻的印象, 也能最客观地评价自己。最后, 小组培训师会在点评意见中给出上岗建议, 给出较为权威性的总结。

(二) 英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旨在通过国际教师培训项目成功的教育理念、培训模式、管理方式和方法, 帮助我国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参与过英特尔培训的人员都对英特尔以“问题”为中心, 注重“问题解决”的项目活动模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给予了较高评价。在英特尔试点学校宁夏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所做的调查报告表明:“有7 1.6%的参训学员认为在培训中强化了问题化设计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 “7 2.6%的学生认为在培训中提供了与其他学员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众多的相关调查中, 各项满意度及有效率都较高。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缘何能从同类教育技术培训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1. 以“问题”为主线的支架式培训

“无论学员多么尊重他们老师的渊博知识, 他们同时也都相信, 自己有某些有价值的东西, 他们不会把自己仅仅当做是教学的容器。他们认为自己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参与者。”这句话表明了培训教师与教育学生的不同, 即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当针对具有一线教学经验的学员教师设计培训时, 英特尔®未来教育选择了“问题”贯穿始终的有效培训途径。培训设计者精心搭建了脚手架, 把一个个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 使学员在培训所提供的“土壤”中, 依靠脚手架逐步攀登。脚手架上的一个个节点就是需要学员完成的一个个小“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 来自学员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培训达到了目的。

2. 群体交流, 过程性评价

在培训中, 学员教师根据搭建的支架, 自行选择专业领域相关内容确定“问题”研究对象。培训教师在学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或提供解决途径及工具。可见, 培训教师此时的任务已不是教授知识, 而是设置合适的培训环境, 给学员进行探索的“土壤”, 使之得其真正所需。这个合适的培训环境包括培训教师与学员教师不同形式的交流、协商、确定问题;帮助学员实施各个环节:确定选题、完成培训日志、单元设计、实施计划、评价量规设计、网上搜索材料等。此外, 学员间的互评、培训教师的评价、学员的自评贯穿培训始终, 建立起了完善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

二、教育技术培训对成功培训模式之借鉴

在对以上两种成功的培训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从中探求对当前教育技术培训的几点启示:

(一) 调整培训教师选用标准, 完善“瀑布式”师资培训

现行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多是由各个地区的相关高校申请成立中心进行具体实施的, 因此许多培训教师是高校中担任教育技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这些教师长期面对青少年群体授课, 方式上偏重于“教授”知识, 而非辅助性指导;教学内容上更难以从成人角度、教师学科实践角度进行选择。这是培训无法吸引学员教师的原因之一。

与新东方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类似, 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组织领导部门也采用了以上带下、高一级培训低一级的“瀑布式”对担任培训教师进行集中强化, 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在选拔师资上应注意避免只依据所谓的“资历”来选用培训教师, 更要对其平时授课方式与风格进行考查, 必要时启用一些“资历”不高但教学方式灵活的年轻教师充实到培训师资中来。此外, 还要注重对培训教师进行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只有一个在平日教学中善于运用教育技术方法、熟知成人学习特点的培训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技术培训中收放自如、有的放矢。

(二) 文理分类编班, 以“问题”为导向

较大规模的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着参训学员教师人数众多、学科背景复杂的情况。加之培训时间、资金成本等考虑, 培训常常是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全体学员教师挤在一起, 欣赏培训教师的独角戏。这种单一的、没有学科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是极其低效的。

要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尽量做到高效, 从形式上必须打破大课的单一规模, 实施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将教育技术导论与现代教学设备等内容以上大课的形式集体培训, 而其他模块在文理划分的小班进行混合、重置, 去除一些专业内使用少的内容, 凸显使用频率高的内容, 再引导学员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探究学习。小班培训不再像传统培训, 孤立地划分教育技术导论、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动画制作、C A I课件设计与制作、图像采集与处理、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等固定模块, 而是将它们融入学员要完成的和自己所授专业相关的“大项目”中, 体现在每一个“问题”节点或“问题”解决途径中。整个培训最终以“问题”的步步解决引向学员的最终习得。

(三) 团队学习, 学会交流与合作

一个成功高效的培训必然有着宽松的交流气氛、朋友般的坦诚合作。在对学员教师所授专业知识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 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更应放低培训者姿态, 以学员学习中的辅助者、共同的学习者、项目的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培训中去。在培训过程中鼓舞学员展开同学科教师间的竞争、协作。通过坦诚批课、贯穿过程性评价等方法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及归属感, 使学员教师能够真正从自己的实践内容出发, 在团队的帮助下获得自己的所需。

“培训的目的是使用超前的聆听、提问与建议的技巧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 创造个人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没有一对一或一对多交流的培训, 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成功的培训。关注学员所需, 通过合作交流帮助其获得相应技能, 真正让学员通过辅助性措施来给自己创造高峰体验是教育技术培训中不可或缺的要点。

笔者之所以对两种不同的培训模式进行分析, 旨在阐释成功培训的实质并不会因为涉及领域不同而有所区别。毕竟, 针对成人对象的培训是绝不能等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技术培训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培训, 就要从各种优秀的培训中寻找共同点, 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张卫.教育与培训概念的梳理[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 (5) .

[2]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8年度第一届新教师培训会议培训手册[Z].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短期语言教学管理部, 2008, (1) .

[3]文孟飞, 张国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之借鉴[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

[4]张玲, 张磊, 马东元.中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职前培训影响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8) .

特色培训 篇5

(5月19日培训知识点)

 培训需求:

一、分析组织:企业经营规划,3-5年,以至更远要达到什么目标,目前的差距,就是培训需求;

二、分析职位,根据职位要求,胜任素质模型与现在人员的对比,产生培训需求;

三、分析人,谁该接受培训,谁该淘汰

 培训需求分析:

1、一年一次就够;

2、绩效考核产生培训需求;

3、突发事件产生培训需求;

4、员工自己分析培训需求。

 未来12个月你达到什么能力,应怎样达到,现在什么都不干,到时能达到吗?

 培训需求鉴定方法:核心小组法,请至少一位副总级领导及相关权威专家组成核心小组,确定培训需求

 企业最需要的培训需求是AQ培训和压力管理培训

 茫、盲、忙:茫然,没有目标;就会造成盲目,不分轻重缓急;结果是忙碌,天天在救火

 “吃垮必胜客”的案例说明培训表面技巧很容易,但不是根本,根本是软能力,是心理素质,是冰山下面的部分,就如同秘书进行电脑培训一样,表面技能培训了,她反而不行了,是心理薄弱环节——这一最需要培训的地方没有培训

 培训评估的四个层面:

1、你喜欢这门课吗?

2、通过培训你学到了东西了吗?

3、你学到的东西促进你改变了吗?

4、你的改变给组织带来哪些收益

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培训组织中可改进的:

1、培训前进行一次有关此次培训内容的测试,培训后再进行一次培训,作用一是引导培训,二是了解通过培训员工学了哪些东西;

2、培训中利用课间与学员沟通,了解学员的对老师和课程的看法,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需求,促进双方调整,以改善培训效果;

3、培训后促进学员拟定改进计划,将学员学习的内容、表现及改进计划发给他们领导,监督学员应用;

在“特色”中体现特色 篇6

一、研究角度及基本思路的新突破

《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一书紧紧围绕“特色”而展开,系统回答了邓小平为什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的问题。资料显示,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多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背景、思想渊源、时代条件、必然性等的探讨或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历史进程、科学内涵等著书立说,也不乏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地位的研究及对国际影响的关注等等。而《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全方位地专门研究“中国特色”,这种研究在理论界并不多见。从研究的视角、内容、深度来说,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二、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黑格尔曾有个论断,方法不是外部形式,而是内部的灵魂和概念。围绕对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的宏观架构,《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一书首先把历史考察、现实反思和理论概括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其次,把现代系统思想渗透进理论研究中。如书中下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进行展示时,秉承系统思想中的全面、系统,对“特”作了宏观铺开。而在对所涉主干内容进行微观量化时,又采取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的方法,使读者对所研究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次,该书在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进行研究时,还采用了比较和矛盾分析的方法,把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比较中寻找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在矛盾分析中揭示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的真谛。

三、在“特色”中体现特色

所谓“特色”固然是指该书《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的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该书非同一般的研究效应。该书所关注的问题既是理论的,又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在书中,作者探究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该书的特色之处也彰显了出来。其一是敏锐的问题意识,作者通篇在揭示问题时始终有所思考,对问题的解答一直坚持一种历史考察与现实反思的逻辑思维。其二,在展现特色中解读中国模式。邓小平曾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也就是说,模式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对发展道路所作出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一不同于别国的选择本身也就体现了特色。该书作者在对邓小平“特色理论”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科学架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大特殊性,回答了“特”之所在。应该说,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其三,严谨的治学态度,作者在附录中对近十年来理论界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较全面的介绍,并附有一些精恰的评说。表明作者在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进行重新审视时系统地阅读了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博采众长而有所突破,这一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正是这些特色使该书成为国内近年研究成果中少见的佳作之一。

《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8月

注重培训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篇7

一、情感管理

做好背景板。“场景布置”是很好的教育工具。每期培训开班前, 我们十分关注背景设计。或做一张风景纸塑板背景, 拉一条主题鲜明的横幅;或以紫绒幕布为背景, 将培训横幅的文字贴成半椭圆形状;或改变就坐方式, 以盆景花木为背景, 屏幕上显示本期培训相关主题字样等。培训场景布置得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状态及学员学习的心情。温馨的培训场景布置将产生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效果。

开班仪式。每期培训, 都要举行开班仪式。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亲自主持, 分管副校长解读“课程设置”和“班级学员行为准则”;特邀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或人事科科长等领导来参加“开班仪式”, 并作重要讲话。领导的高度重视, 课程的科学设置, 管理的规范操作, 熏陶感染, 激发动力。让学员觉得“每次培训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新起点”。

上好第一课。邀请省市区不同层面的教育专家为培训班学员作“专业精神养成”专题报告。90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安排大学教授讲《优秀教师的修养与训练》等专业课, 或邀请特级教师作《在阅读中成长》等专题讲座, 鼓舞人心, 勉励进取。让参加培训者感觉到“培训只是一个开端, 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 要让它细水长流”。

亲和学员。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熟悉学员, 记住他们的名字;将学员的电话号码输入组班教师的手机, 若是大班额, 将班级组长及所有班干部的联系方式存入手机;创设情境, 表达“进了一家门, 亲如一家人”的意愿!

二、课程管理

(一) 课程内容

为使培训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我们从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入手, 从显性需求、隐性需求和供给创造需求三个层面, 具体分析培训对象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如果是基础层面, 最好让他们学到经验上的一招一式。如新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就要考虑与之有共同类似经验的内容;如果是骨干教师培训, 就要夯实“内在”知识, 课程设置就要力求做到超越“知识、技能”层面的引导。

在对两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意见反馈”统计的基础上, 我们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老大难的问题”依次是: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略读教学、识字教学。针对“问题现象”, 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十二五”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同时关注近三年新教师见习期培训考核情况, 针对“存在问题”,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是在前六期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 增设了为期2天的“回宫格”硬笔书法技能培训。

又如第二期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的课程内容, 也是针对前期调查问卷中提出的“教学问题”来设置的, 增设了“竖笛进课堂”技能培训, 还添加了一次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合唱教学”专题培训。

(二) 课程形式

“光听讲座, 收获往往是肤浅的;只有参与体验, 收获才是深刻的。”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采用的是“理论引领”“教学观摩”“磨课研讨”“课堂演练”“观点论坛”“团队参与”等形式, 强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 团队参与式

在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中, “教师专业精神”是培训板块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员在轻松愉悦的团体活动中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有个清楚的认识, 我们尝试着让小学语文和小学美术两个骨干班的学员合在一起, 分成八个小组, 采用“参与式培训”, 让学员就“制约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因素”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对策”等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思考。通过研讨, 实现思维碰撞;通过交流, 共同提炼观点。让学员以此规划自身专业发展, 并认识到“合作研讨, 产生1+1>2效应。”“科际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此类参与式培训活动, 培养了学员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案例研究式

“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 在课程设置上十分关注理论与实践统一。案例培训式需要培训者储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从而突出案例的实践性特点。以案例为抓手, 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巧妙地渗透教育教学新理念, 以参训学员共同对话的民主方式进行, 确保学员广泛地参与与投入, 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 (学科知识技能和课堂管理等方面) 。首先是案例叙述 (抛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现象) ;接着展开探讨:这个事件关键在哪里?可以怎样做?可以这样做的背后价值是什么?最后聘请学科专家面对面点评。

案例研究式培训, 是事与理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 是教师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进行反思的学习方式。此类培训, 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和实际需求, 以平等、民主的对话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 让教师从案例里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教师伴随着案例分析, 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 自然而然地实现由“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心理和观念的转变。

3. 观点论坛式

在“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环节, 发现骨干班学员备课时过于依赖教参、依赖网络, 导致教学内容、学习策略依教参画瓢。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媒体秀”“情境秀”“生成秀”等种种作秀现象, 教学丧失了个性。于是就组织学员开展“人要有点儿自己的东西”的话题论坛。参训学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的陈述过程中, 舍弃虚浮思想, 获得了一页属于别人不太留意的生活发现, 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思维习惯, 一方属于自己的反思空间。

在深入新教师课堂调研时, 发现大多新教师因经验少而难以调控教学节奏, 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于是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学初, 安排新教师就“有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每位学员选取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自由叙述、各抒己见。选点虽小, 但折射出来的教育意义却很大。在彼此的倾听与交流中,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网络沟通式

为了加强学员间的资源共享与沟通交流, 各组班老师为培训班建立一个班级公共邮箱, 并及时把培训资料、学员作业、培训感悟等上传到邮箱, 供学员浏览、学习和借鉴。有些班级还建立班级QQ群, 方便学员讨论问题、共享资源。

利用网络, 及时沟通信息。我们在第一时间把培训有关的信息发布到QQ群, 并结合短信通知, 让学员之间能快速获得相关的信息, 既快捷又方便;在沟通某一“问题现象”时, 我们约好某一时间, 让学员们把自己的想法、好主意随时在线交流。

利用网络, 共享教育资源。班级公共邮箱或QQ群及时上传有关专家报告或学员的课题研究成果、教育教学信息等, 学员们不仅能即时了解课改的进展, 随时分享培训资源, 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研究的需要贮存可用信息, 并逐渐建立成一套高效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资料系统”。

三、班级管理

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既是培训项目设计师, 又是学科培训的理论、实践导师, 更是师训员、总务员、联络员、勤杂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人力资源师。

我们设计了《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班主任工作流程》;制定了《黄岩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职责》和《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负责人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规定项目发布前一个月、培训班开班前一周和开班前一天, 班主任必须做好的15项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好的11项具体工作;培训结束后必须做好的2项后续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要使每个工作环节无缝对接;学会换位思考, 工作有预见性, 要预见各种可能性并做好准备;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 善于留心, 关注细节。我们还让学员参与自主管理, 设立班委和组长, 培训的组织安排、活动主持、评课研讨、新闻报道、后勤服务等工作努力让学员全程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的成功秘诀在于班主任要亲和学员、细心服务、勤奋做事。勤奋做事, 要做到今天的事马上去做, 明天的事准备去做, 复杂的事认真去做, 困难的事抢着去做, 学校的事带头去做, 个人的事抽空去做。

在培训工作中, 让班主任 (培训者) 觉得有学术成就感, 而不只是在做事务性的事儿, 任何人的专业地位都是自己创造得来的!

四、质量管理

(一) 成立“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黄岩区教育局成立了“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监控中心主任, 教育局人事科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担任副主任。教师培训工作在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的监控与指导下有序开展。

(二) 制定《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制度》

培训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培训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参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根据培训课程设置遴选相应课程的优质授课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或班主任必须有一人在培训现场听课, 掌握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员的学习情况, 并及时了解参训学员对课程安排与授课质量的评价。

加强培训质量的反馈。学校师训处在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 由学员对课程设置、每位授课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培训管理进行评价, 征集学员对本期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在培训结束后10天内, 由学员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价。学员对培训的反馈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构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模式 篇8

近年来,华能铜川照金电厂积极落实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 年)》和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人才强企战略实施方案》文件精神。 在公司的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始终本着“服务于安全生产、服务于二期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不断激励人才机制、构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岗位培训,加快人才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打造高技能员工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做好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1电厂基本情况

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一期工程建设2 台60 万千瓦国产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于2007 年12 月投产发电,是集团公司在西北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工程项目。 正在规划建设二期2 台100 万超超临界机组,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已经取得了国家“路条”,具备了核准条件,即将开工建设。正式职工382 人,平均年龄32岁,男职工274 人,女职工108 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97%,党员人数130 人。 厂级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 岁。 面对至今为止一个只有8 年时间的新厂,人员年青,新员工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自查不足、苦练内功、从严管理、强化培训。

2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把培训工作是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一把手亲自抓培训,每年定期召开培训专题会,针对铜川电厂干部员工队伍相对年轻,提拔交流出去的干部较多和二期发展的需要,厂领导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对培训工作进行安排;分析讲解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分管厂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逐一讨论人员配置、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采取人资部牵头,部门组织、班组落实,员工自学相结合,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增加外出培训的次数,加大全员培训的力度,营造全员培训氛围, 把培训工作的工作重心落实到基层生产岗位上,同时管理岗位与生产齐头并进,均按同一个标准来做、按最高标准来要求,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培训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满足我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1 构建培训平台,加快岗位晋升

建立、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生产部门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工资奖金面向一线技能岗位倾斜,完善岗位员工培训考核、晋升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岗位晋升制度。

所有运行岗位的晋升全部实现岗位竞聘制,把运行集控各岗位分成机、炉、电三个专业,实行定期每月单科培训考试制度,完成机、炉、电三个专业单科考试通过后,颁发单科结业证书,只有全部完成机、炉、电三个专业全科考试的,方能具备更高岗位竞聘的理论初级资质,实际考试以仿真机为主,综合两种考试全部通过后, 方能进入更高岗位人员的人才储备库,连续6 个月的培训考评结果靠前的才具备岗位晋候选资格。 并按照现场实际工作情况,工资岗位可前提高一个等级或奖金一定数量的倾斜。

2.2 强化岗位培训,推进持证上岗

进一步创新新学员培训模式,引导新员工建立“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主动学习的思想,通过学习培训,立足岗位成才。建立新员工岗前培训评级制度,制定延期和提前转正定级的办法,调动新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新员工入厂后全部安排在运行部进行统一培训,进行三个月时间的短期通岗培训。 安排在运行部进行岗位培训,运行部分类制定培训教材,明确了每个新员工的培训方向,分组轮流交叉培训,分专业交替学习。

加大了奖惩考核力度, 建立了严厉的新员工培训考评制度,运行岗位培训的新员工月度考试不及格,考核20%月奖,同时休班时间增加1 天学习班到部门强化培训。 最终以专业岗位是否合格评级作为能否转正定级的依据,以能否达到确定的培养目标作为岗位流动的基本条件,既以能否达到运行集控值班员作为管理或其他岗位竞聘基本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为新员工增加压力,提供动力,提高学习热情。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专业考试中,有一名新员工个人申请,全部通过了机、炉、电三个专业的考试,并将提前转正定级。

立足岗位培训,全面推进持证上岗,岗位培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必备”的原则,部门负责人认真提炼出部门自身弱点、不足之处;总结部门急需提高的问题,做到培训员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学习岗位知识,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利用本岗位专业技能鉴定或行业取证考试,进一步对岗位员工加强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综合水平。

针对公司技能鉴定取证和现场实际工作进行综合分析:技能鉴定持证还未能全面普及,持证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 虽然技能鉴定取证不能直接反应现场实际工作能力,但在侧面反应出某一个专业整体知识还存在有不足之处, 从数据分析来看,取证培训工作不好的班组或专业, 长期以来缺陷重复率较高,现场故障原因分析不清的问题较多,见图1。

图1说明取证培训工作不好的主要为辅网运行,突出问题表现在辅网运行操作调整失误较多,现场故障原因不能初步分析,缺陷初步判断分析不到位,辅网技能水平相比主机集控还有一定差距;集控人员的巡检与副值、主值相比的业务技能水平也还需进一步提高。

厂部搭建技能鉴定取证激励平台,对症下药,制定奖惩管理办法, 重点明确生产各部门各专业及班组的技术培训目标,同时开展提高生产实际技能工作需求与技术从业资质取证的工作内容同步培训,相互结合。 同样要求专业管理岗位必须树立持证上岗的意识,通过持证上岗,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已经明确财务专业、 行政管理类岗位限期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持有证书的人员可以晋升到高一级岗位,未取得证书的人员保留低岗位或降一岗执行。 把技能取证工作和薪酬绩效、岗位晋升、评先选优紧密挂钩,以取证加压促进培训工作。 目前,财务专业1 人既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还取得了注册税务师资格, 其他岗位有7 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

2.3 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培训氛围

进一步深入推进培训竞争机制,按月开展岗位培训竞赛活动,营造你追我赶,比拼学习的良好氛围。 继续通过末尾考核制促使值内、班组内全员参与培训竞赛,营造了落后就要挨罚的现状,切实搞好实行末位考核制度。 建立“以考促培、以考促学、逢培必考”的常态化培训考试机制,做到“分类培训、逢培必考”原则,强化考试要求和纪律,员工考试成绩要与岗位分配、岗位竞聘、绩效考核、职业发展和能力评价挂钩,激发员工参加培训考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完善建立竞赛考试推优机制,建立每年或每个阶段进行专业、行业竞赛考试,对个人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进行奖励表扬,推动以先进带动专业整体进步的机制。 设备部、运行部组织各专业、班组的竞赛考试项目多元化,考试内容要与现场实际工作、专业技术技能结合,考试人员要与岗位需求培养相适应。 把培训竞赛的结果作为员工晋级、岗位调整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形成推荐、选拔、考核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

2.4 对标找差距,提高培训效果

“ 走出铜电、 再看铜电”, 如何走出去? 公司提倡走出去培训,但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只限于华能系统,只限于同类型电厂学习调研,要跨行业、跨系统、切切实实走出去。 2015 年安排运行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到机组调试现场学习;设备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到机组安装现场学习、 到检修公司学习;燃料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到国内大型的燃料系统的专业厂家学习。 外出学习不仅要学技术知识,还有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回来要有报告,书面总结,还要在值内、专业范围内广泛交流和讲课,不仅要分享学习收获,还要对讲课人及学习内容进行点评。 对外出培训学习效果进行奖惩处罚。

2.5 以班建促培训,夯实基础管理

以班组建设为抓手,加强生产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面向生产一线,强化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队伍应知应会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开展检修管理标准化的管理工作,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为实现全年无非停奠定了基础。重点加强班组长及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班组长是班组的第一责任人,在班组日常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邀请专家对来自基层班组班组长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安排生产技术骨干参加外出训练,提高生产班组长的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 安排重要岗位人员对岗位专业技术知识进行扩展培训, 加强对其进行厂内内控流程、 管理流程、SAP流程等重点培训,并加强对工作所涉及相关专业进行补充业务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加强协作、沟通管理。

3结论

教师培训新模式——校本培训 篇9

一、校本培训的实施

1.更新校本培训观念。

校本培训是一种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培训模式, 在中小学在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 要本着“转变教育观念, 扩充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育教学能力兼备科研”的思想开展工作。一要更新校长观念。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 要身体力行, 在培训过程中要理清教师发展思路, 制定培训方案, 针对存在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教师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上的保障。二要更新教师观念。没有受训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 任何培训都收效甚微, 所以要改变教师为完成任务而培训的观念, 强化主体意识, 变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参与。通过培训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的基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逐步形成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问题解决和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明确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 因此在制定校本培训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既要有总体目标, 又要有具体目标。总体目标相对宏观、抽象, 如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等。而具体目标则要具体、可操作, 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 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 为他们提供的培训要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对于中年教师要提高他们教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新教师要提高他们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具体目标还要有一定的可测性和可行性, 便于学校实施和测量。

3.确定培训的内容。

虽然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组织由各校实施, 但最好有三方的参与, 即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配合, 有关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 全体受训教师的积极参与。其内容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确定, 应体现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由于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验, 同时系统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达到一种专业成长, 所以校本培训要在实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注意教师研究意识、研究习惯、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避免培训内容过多地注重知识性的补充、系统性的讲授和技能性的培训。

4.探索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具有目标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所以要求培训模式多样化。从培训对象的特点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因地制宜, 因时而异, 来选择最佳的培训模式。如: (1) 微格教学。即指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用摄像机录下来, 通过录像来分析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新教师, 通过观看录像可以让讲课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技能进行分析, 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另一方面, 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或教研组教师的共同研讨下, 使授课教师得到提高。 (2) 案例教学。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 引导受训者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是课前准备, 既有培训者的准备又有受训者的准备;二是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包括讨论事先布置的阅读材料、案例引入等环节;三是案例讨论;四是结论;五是评价和反馈。每个案例都要由参与教师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借鉴别人的思考方式或教学方式, 或从中得到启示。 (3) 以老带新。即让青年教师跟随熟练教师或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一方面可以听老教师的示范课, 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师德风范和特有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老教师听新教师的课, 发现存在的问题, 共同探究分析, 找出解决办法, 以达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师徒制”不失为易实施、见效快的好方法, 但青年教师要避免盲目照搬经验,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有所选择和舍取, 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4) 合作交流。学校内部可以有组织地开展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的合作交流小组, 既可以是集体合作备课或教学经验交流, 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研究或教学技能训练。校本培训虽然强调自培, 但学校之间应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通过校际联系培训教师。 (5) 课题研究。即通过研究课题的方式来实施培训, 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一是选择课题, 要从学校或教师实际出发, 切实反映学校的需求;二是围绕课题选择材料;三是开展课题研究, 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四是课题研究结题, 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和论文, 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 反思学习中的不足。

二、校本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训前注意调查教师的实际需求。

在确定培训内容之前要对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做好调查, 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 达到更好的效果。调查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学生和教师。可用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 从教与学两方面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听课观察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及学生的行为方式, 掌握教师存在的问题。

2.精心制订培训计划、培训方案。

要先有长期的计划, 然后具体化为每学期、每月的行动计划。作为新型的培训模式, 应以能力为导向。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 进行教师需求分析, 以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为基础, 确定能力开发的项目与基本要求, 再把这些项目内容组织化、系统化, 形成结合具体实际的培训方案。

3.培训中注意教师的自我控制, 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的校本培训强调培训者与被训教师的互动和共同参与, 强调教师培训是以教师在行动中的反省、探究为媒介的自我发展过程, 注意教师内部发展的需要和内在动力的激发, 更多的是把培训看成是教师展示个性、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 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更能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和积极的研究者, 从而更自觉地寻找学习的机会。

4.注意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手段。

由于校本培训主要在校内进行, 教师之间较为熟悉, 有利于培训活动多样化, 案例分析、观摩研讨、学术沙龙、讲座等可交叉进行。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前, 一定要了解有哪些方式可以运用, 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适合于什么样的情况下运用。在培训前要准备好各种方式所需要的材料。

5.注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思。

在培训的每个阶段及整个培训结束后都应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测评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 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感受及对改进培训方法的建议等。培训的组织者要多方面、及时收集各种反馈信息, 以便调整培训活动。同时也要对培训的本身进行反思, 发现不足, 为以后更好地组织培训积累经验。

总之,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培训方式。对校本培训的深入研究和推广, 必将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3) :69-72.

[2]郑金州, 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 2001 (9) :21-23.

[3]刘树仁.关于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02 (12) :25-27.

[4]王奂新, 田金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模式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9 (1) :116-120.

打造培训品牌 抢占培训市场 篇10

第一, 加强培训项目开发, 打出叫得响、过得硬的拳头培训产品

培训作为技术培训中心的主营业务, 从经营的角度看, 我们必须时刻紧盯市场, 主动研究市场, 积极开拓市场, 随时创造市场。要把“缺口”看成机遇, “饱和”看成挑战, 善于在卖方市场中预见到市场变迁的危机, 在买方市场中不断开创新卖方市场。

从目前看, 围绕油气田勘探开发、石油生产、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培训工作的重点应做好高级工以上岗位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油气田开采新技术应用培训、海外项目技能型人才素质提高培训等。坚持项目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 以项目开发为重点;长线与短线项目结合, 以长线培训项目为主业;立足企业与面向社会结合, 以服务于企业的培训项目为先导。项目开发是一项主导性工作, 而且应该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结合中心发展定位, 要抽调专业骨干和教学专家成立培训项目 (产品) 研发机构, 建立有效的机制, 鼓励他们深入企业, 敢于大胆创新。项目研发机构要立足油田, 面向行业, 瞄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 研究和制定中心培训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培训工作。要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 研究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研究“产品”的“规格”和“性能”, 协调搞好项目开发和设计工作, 特别应在适应、引导和创造需求上加大力度。在具体开发过程中, 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并与相应利益挂钩。开发的重点, 一方面应与职前教育某些专业相对应、相衔接, 根据中心比较优势确定具体的开发项目。如高级工以上的技术等级培训、某一方面技术或业务领域 (井控、HSE、三次采油技术等) 专项培训等;另一方面, 将注意力放在有着持续开发潜力、涉及面较广的一些大的培训项目上, 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 并取得企业或社会的认可。既要着眼于已有目标市场的开发, 又应重视潜在市场的培育, 提前搞好市场调研论证和开发设计工作。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的目标。

第二, 发挥规模优势, 优化服务环境, 唱响培训主业

从外部看, 企业所属培训机构较多, 虽各有特色, 但大都规模较小, 既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也容易在相互竞争中产生内耗, 不利于形成“大庆品牌”。从内部看, 我中心的培训工作一直是按专业划分, 由各系部组织进行。这方面分散了各系部职前教育的许多精力, 加之随着职前教育专业规模扩大和层次的提升, 资源利用上矛盾也将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 由于培训的分散实施, 也难以形成合力, 既破坏了整体形象, 也影响培训效能发挥。

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大庆培训中心, 其优势地位更为明显, 作用也将随之进一步增强。应抓住油田公司与石油管理局重新整合这一历史性机遇, 以技能型高层次培训为主, 进行培训资源的整合, 迅速形成培训的优势。根据技能型高层次培训特点, 明确已有培训工作的成功做法, 借鉴外地或其他培训机构的合理经验, 建设相对独立完整的综合性培训设施和一体化培训管理机构, 在优化设计和完善的服务与管理中, 发挥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

为企业生产和发展服务是培训中心的立足点和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 也是引导培训需求、优化培训设计、创造培训品牌的突破口。因此, 应加大市场调研力度, 摸清企业生产技术状况、现实培训市场和潜在培训需求, 站在更高的层次, 引导企业改善队伍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和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 提高企业的创效能力和效益水平。当前, 特别需要与企业相关部门及其生产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完善与企业资源共享机制, 实现在物质、信息、技术、人力等方面资源的共享。

第三,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实施人才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训中心每项工作都是以人为核心展开的, 管理从本质上说也都是对人的管理。实施培训品牌战略, 更离不开在人才方面投入。树立以人为本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目前, 中心人才不足和人员老化问题十分普遍和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的成长过程缓慢, 一时难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领军人物;另一方面, 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外部人才引入艰难, 虽然人才短缺, 但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 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已成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状况,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一是确立明晰的发展思路, 既让企业和社会看到与培训机构的互动关系和互补作用, 也让全体培训员工看到中心美好的发展前景, 增强其信心和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引导员工对自身的素质、发展潜能进行综合评价和准确定位, 帮助其做好有利于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职业生涯设计。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 满足职工个人发展需要, 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需要的一致性, 解决人员富余与人才短缺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三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现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 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和增值。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加强新思想、新观念的灌输。四是要承认人才的价值, 特别要用相应的待遇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留住人才。根据自身特长用好人才, 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五是要用“不为我有, 但为我用’’的理念, 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学校、有关科研院所及其相关企业的人才交流, 挖掘资源, 搞好储备,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人才交流, 实现与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作为石油企业的培训机构, 要站在企业角度考虑中心自身的发展, 适时推出新的培训项目和打出新的培训品牌, 及时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超的生产技能, 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手段, 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应用于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 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摘要:企业培训机构, 首先要加强培训项目开发, 打出叫得响、过得硬的拳头培训产品, 要发挥规模优势, 优化服务环境, 唱响培训主业,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施人才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组织网络关系下一篇:儿童自卑形成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