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2024-08-13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精选十篇)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择2011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50 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125 例。其中男130 例, 女120 例; 年龄22 ~ 68 岁, 平均年龄47. 6 岁;病程2 个月~ 1 年, 平均病程为4. 1 个月; 入院体重指数15. 52 ~ 28. 05 kg / m2, 平均入院体重指数为22. 09 kg/m2。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既往无抗焦虑、抑郁药物服用史; 年龄20 ~ 70 岁;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排除器质性疾病; 存在幻觉、伤人、自杀等严重精神心理症状者; 患者对试验药物过敏或不能完成整个试验过程者。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1. 2 方法对照组: 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20 mg/片) , 2 次/d, 20 mg/次; 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 (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5 mg/片) , 3 次/d, 10 mg / 次。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 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 10. 5 mg/片) , 2 次/ d, 10. 5 mg / 次。两组的治疗疗程都为4 周。

1. 3 观察指标 ( 1) 疗效标准: 显效: 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 症状部分减轻; 无效: 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 2) 生活质量评分: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从行动能力 ( mobility) 、自我照顾能力 ( self - care) 、日常活动能力 ( usual activity) 、疼痛或不舒服 ( pain/discomfort) 、焦虑或抑郁 ( anxitety/depression) 5 个维度进行调查, 每个维度分3 个水平: 没有任何困难、有些困难、有极度困难。总分0 ~ 100 分, 得分越高, 表明受试者对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越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14. 00 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对比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疗效对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 8 % 和82. 4 % ,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0. 05) , 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2 生活质量对比经过调查,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 87. 67 ± 5. 29) 分与 ( 76. 44 ±4. 10) 分, 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在已知的各种胃病中患病率居首。慢性胃炎由于其病情比较迁延, 导致患者反复就医, 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有明显影响。大多数患者常无明显症状, 有症状者多表现为轻重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 多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3]。

从病因上分析, 幽门螺杆菌 ( Helicobacter pylori, Hp) 感染比较常见, Hp可以产生尿素酶, 通过中和胃酸, 从而导致感染慢性化, 也表明Hp菌株、胃微环境、毒力、宿主自身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会影响胃黏膜炎症的发展及转归。同时胃黏膜存在正常的修复再生功能, 如果长期偏食、消化吸收不良、缺乏营养可使得胃炎症慢性化, 胃上皮异常增殖。同时长期精神心理应激会影响大脑的功能, 使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 从而破坏消化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形成反复, 使疾病迁延难愈[4]。随着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成熟以及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升, 当前慢性胃炎都能得到合理的治疗, 预后比较好。小剂量氟哌噻吨有抗焦虑、抑郁的作用; 两种活性成分在治疗作用上互相协同, 在副作用上互相拮抗, 共同发挥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到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因素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人体长期的精神心理障碍不仅可直接引发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会降低胃肠道的防御功能, 最后导致胃炎的发生。氟哌噻吨对多巴胺D1 受体和多巴胺D2 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美利曲辛能抑制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的再摄取, 使突触间隙中的5 -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5]。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总之, 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胃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25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 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8%和82.4%,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87.67±5.29) 分与 (76.44±4.10) 分, 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胃炎能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黛力新

参考文献

[1]张丹.慢性胃炎的治疗近况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2) :175-176.

[2]Shen XJ, Zhang H, Tang GS, et al.Caveolin-1 is a Modulator of Fibroblast Activation and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Gastric Cancer[J].Int J Biol Sci, 2015, 111 (4) :370-379.

[3]曹瑞珍, 贺俊花.黛力新联合常规治疗伴精神因素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北方医学, 2013, 10 (4) :23-25.

[4]张欣, 邓晓钟, 李爱光.黛力新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 (8) :47-48.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篇2

observation【中图分类号】R749.0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62-02在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各种肠胃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不断升高,发病年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慢性胃炎便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的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溃疡并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发病原因较多,临床症状反复发作[2]。患者常常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或病久迁延不治而逐渐形成[3]。临床观察多因紧张的生活节奏,过食辛辣或饮酒过度等,运化功能失调[4]。

为了更加有效的探索适合慢性胃炎的治疗药物,我们对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基本资料

1.1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的患者均来自本医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0年2月之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一共有39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6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为45.6岁。患者入院之后对其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测定IgG。其中有31例为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胃炎标准,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同时,患者还经胃镜钳取胃黏膜组织做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以固有膜内是否存在中性白细胞浸润,将慢性炎症分为非活动性和活动性,其中非活动性13例,活动性26例。另外,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相关方案,将胃黏膜炎症分为轻、中、重3级。本组病例中其中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所有的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患者20例,实验组有患者19例。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各个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存在差异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具体的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服用胶体果胶铋每天4次,每次3粒,均于饭前半小时服用,睡前加服1次。对于HP呈阳性患者应该辅助口服阿莫西林0.8g,每天2次上述药物连续服用2周,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在服药治療期间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便血,恶心及呕吐情况,还要及时的关注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血HP—IgG及其他各项相关的常规检查。

实验组的患者服用硫糖铝0.8g,奥美拉唑16mg,每天三次,服用方法为嚼碎吞服,服用时间均为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HP呈阳性患者需要加服药物和剂量同对照组。上述药物连续服用2周,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后的观察指标和检查项目与对照组相同。

2.2疗效判断标准:①Hp清除:治疗结束时,对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切片检查,在银染切片上Hp转阴性。②炎症减轻:治疗结束时,胃窦组织学炎症级有所降低。③症状缓解:治疗结束时,腹上区疼痛和不适感基本消失。

3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不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但在苏木素—伊红染色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我们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机械刺激、胆汁反流、胃酸过多以及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相关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在本病致病原因和病程发展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主导因素。因为Hp可以合成一种蛋白脂解和水解活性酶。其所合成的这两种物质很容易引发胃黏液中脂质降解和胃黏液的过度水解,最终会导致胃黏液层的结构发生崩解,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害,引起黏膜的糜烂、炎症和溃疡。为了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我们应该主要从减少胃酸和清除Hp为主进行治疗。

从总体来看,硫糖铝起到了抑制Hp感染和高胃酸分泌的功能,前列腺素E2在此药物的作用下释放增加,促进了胃黏膜糜烂性病变的愈合,病灶部位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积累在此药物作用下的积累也明显上升。另外,硫糖铝使上皮细胞的紧密性增加,对胃黏膜血流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可以显著的保护细胞;同时硫糖铝的碱性也能中和胃酸,吸附胃蛋白酶及胆汁,增加了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胃酸的分泌通过细胞内的质子泵,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用的全新抗消化性溃疡药。本药可以与胃粘膜壁细胞H+-K+-ATP酶发生特异性结合,改变细胞内外离子梯度浓度,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5]。因为奥美拉唑可以通过抑制壁细胞内的原子泵从而减少胃酸分泌,见效迅速并且疗效显著。临床上将硫糖铝和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可以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迅速有效缓解症状。胶体果胶铋能在胃中形成胶体溶液,对受损伤细胞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胶体作用的抑制,部分药物被包裹于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从本次治疗的结果来看,胶体果胶铋针对由于Hp引起的慢性胃炎具有显著地疗效,而奥美拉唑则可以针对各种原因引发的慢性胃炎,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李亚君.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71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5).

[2]胡晓华. 多塞平奥美拉唑蒙脱石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02).

[3]武晋. 慢性胃炎的临床分型及治疗[J].中国煤炭医学杂志,2009,(09).

[4]王广芳. 疏肝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39例[J].使用中医药杂志,2009,(10).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4例均为我院经过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门诊患者, 其中浅表性胃炎180例, 萎缩性胃炎54例, 岁, 男170例, 女64例, 年龄13~78岁, 平均 (49±3.8) 岁。

临床表现上腹饱胀, 嗳气68例, 上腹隐痛60例, 恶心呕吐3 0例消瘦贫血7例, 上腹有压痛37例, 黑便33例, 病史最短1个月, 最长30年。

确诊方法234例均行胃镜检查, 病理组织学确诊分类。按照悉尼系统分类法, 慢性胃体炎183例, 慢性胃窦炎51例。病理学检查, 所有胃粘膜均有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病变呈片状不规则。28例有肠上皮化生, 26例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心理治疗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合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焦虑原因与不适感,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诉说愿望, 认真评估心理状态。通过谈心了解病情, 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 并进行暗示, 心理治疗。采用转移疏导, 以情胜情等办法, 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以最大宣泄, 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使患者心情舒畅, 性格开朗。争取大家的支持, 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支持, 让部队给予关怀和体贴, 使患者处于温情之中而无失感, 保持心情愉快, 促进康复。

1.2.2 药物治疗

(1) 根据临床经验单用一种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 (HP) 效果一般不理想, 根除率在20%左右;两种合用可达到50%, 三种以上合用可达到80%左右, 多种药物不仅可提高效果, 还可防止耐药性。笔者采用以下方案, 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治疗方法:奥美拉唑20 mg, 每日2次, 口服, 加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 0.2 g, 每日2次口服, 7 d为1疗程。 (2) 清除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幽门螺杆菌 (HP) 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根除HP可使胃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 丹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作用有限。目前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已证明有效的方法是以铋剂为中心加上两种抗生素即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400mg, 每日2次×2周;铋剂标准剂量+四环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2周;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mgq-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或以抑酸为中心加上两种抗生素。 (3) 强调屏障功能、促进上皮生长药物可选用硫糖铝、麦滋林-S (含水溶性菌) 、米索前列醇 (前列腺素E1) 、丙谷胺和血活素等药物。硫糖铝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效果同H2受体拮抗剂相当且无明显副作用。对腹泻较多者应给予输液以纠正脱水和酸中毒。伴随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需要适量的制酸药和吸附胆汁药物如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等, 并加用胃肠动力药防止反流。动力失调与慢性胃炎互为因果, 促进胃排空有利于改善胃炎症状和防止复发。常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 (灭吐灵) 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对于胃胀气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也有较好的疗效。多潘立酮 (吗丁啉) 用于由胃排空延缓、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食管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暖气、上腹闷胀、腹痛、腹胀西沙必利为对肠道促动力作用所致的腹痛、腹泻等常较轻。公认最好的促动力药。曲美布汀 (瑞健) 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 能调整胃运动节律, 改善胃排空功能, 改善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同时具有末梢性镇吐作用;调整肠运动节律, 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伴随的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秘症状。

2 结果

经过治疗两个月后, 85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35例症状减轻, 14例无改变。2月后经胃镜及病里组织学复查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67例胃粘膜回复正常, 147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表现在胃粘膜以淋巴细胞, 浆细胞为主, 多形核细胞明显减少以至消失。半年后复查血中幽门螺杆菌抗体, 每半年复查一次胃镜及病理组织学, 病变均不发展。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以及人们饮食结构改变, 不良的饮食习惯在追求口味的同时, 也带来了胃粘膜的损伤。因而慢性胃炎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该病临床缺乏特异表现, 反复发作, 确诊有赖于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活检。本组病例全部在治疗前明确诊断, 并在治疗后定时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 及早发现早期病变征象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避免了延误诊断, 滥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7-2009年间综合治疗234例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85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35例症状减轻, 14例无改变。2月后经胃镜及病里组织学复查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结论 对慢性上腹不适者,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应作为常规措施。慢性胃炎的综合治疗效果好, 药物治疗作用甚大。

关键词:慢性胃炎,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贾建军.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J].临床荟萃, 2005, 20 (16) :923-924.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篇4

[关键词] 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83-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 NYHA 心功能分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2~82岁,平均(68.5±11.2)岁,所有入选对象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颁布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1]。将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成依那普利(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31021937)联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8)组(35例)和依那普利组(3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以及心功能分级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及观测指标

两组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并接受包括给予利尿剂、洋地黄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治疗8周后观察心功能、血脂、心率(HR)、心脏超声彩色多普勒和6 min步行距离的改变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治疗前后各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按预定方案完成8周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可耐受现象。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后心功能、心率、血脂以及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经过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脂以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和主要死因,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心脏输出量降低、心室重构以及肾血流量减少等[2]。在以往的治疗中,抗心力衰竭药物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的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死亡率[3]。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中效果明显而备受关注[4]。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被认为是CHF的最佳选择,对于延缓临床进展、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依那普利是长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心室和血管的重构,提高血管的顺应性,成为目前CHF治疗的首选用药[5]。他汀类药物则可通过有效降低血脂、抗氧化作用、稳定斑块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延缓心功能的受损,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或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

本研究通过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对比单纯使用依那普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联合药物治疗后LVEDV、LVESV、LVEF、血脂下降以及心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应用ACEI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

妊娠合并慢性肾炎的药物治疗 篇5

关键词:妊娠合并慢性肾炎,药物治疗

慢性肾炎的机制复杂, 病情隐匿, 与妊娠互有不利影响, 且尚无特效治疗, 为高危妊娠中的重要疾病。慢性肾炎因对母、婴危害严重, 过去认为不宜妊娠, 但近年因围生医学发展, 监护及治疗手段的进步, 使多数病人得以安全完成分娩, 故发生率有所提高, 并不罕见。

1 病因和简要机制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在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前的进展阶段, 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小球的免疫性损害, 大致有两种类型, 即抗。肾小球基膜性肾炎和免疫复合物肾炎。随着免疫性损害的发展, 肾小球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使基膜两侧静水压差增加以维持正常滤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 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从而加速了肾小球结构的损害, 促使肾小球硬化, 滤过面积进一步丧失, 血压随之升高。肾脏是产生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的主要脏器, 肾功能衰竭时EPO分泌减少, 使红系祖细胞的分化和幼红细胞的增殖、成熟以及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而致贫血, 此为肾性贫血。贫血又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而加重肾功能衰竭。

2 慢性肾炎对妊娠的影响

慢性肾炎肾脏血流量减少, 血液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升高, 胎盘血供不足, 影响胎儿发育, 可造成流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升高。但如肾功能损害轻微, 孕期适当监护, 多数能维持到足月, 亦有少数重症病人经透析治疗或肾移植后获足月分娩;妊娠合并慢性肾炎者约有50%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使病情恶化, 易发生急性肾功衰竭, 围生儿死亡率高;肾功能不全者约半数有贫血, 同时大量尿蛋白使血浆蛋白浓度下降, 皆影响胎儿发育:妊娠预后与肾脏病理密切相关, 系膜毛细血管型肾炎对妊娠预后不利, 可致流产、早产和围生儿死亡, 甚至危及孕母生命;而微小型病变影响较小;一般不影响宫缩和产程。

3 妊娠对慢性肾炎的影响

妊娠期肾脏血流量增加, 使肾脏体积增大, 负担加重, 多于孕36周后突然血压升高, 病情加重;妊娠期多种并发盎可使肾脏损害加重, 如妊娠剧吐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妊娠中期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开始扩张, 并易发生尿路感染, 使肾功能恶化;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可加速肾脏缺血性改变和肾功能障碍。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既往有急、慢性肾炎史或链球菌感染史, 大约有半数病例进展至肾功能不全时无此病史;临床症状:慢性肾炎早期常先有夜尿增多、色清、比重下降 (<1.020) , 提示肾浓缩功能受损;病人可有头痛、心悸、体力衰退、水肿、贫血等症状, 严重者少尿, 或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孕20周以前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高血压, 是区别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重要依据;慢性肾炎以尿的异常为主, 除蛋白尿及血尿外, 常见各种管型;产后6周至3个月尿检仍为阳性者多为慢性肾炎;眼底有视网膜血管变化, 并有渗出或出血;血生化检查:正常孕妇血清尿素氮值>4.6 mmol/L (13 mg/d1) 提示肾功能受损, >10.7 mmol/L (30 mg/d1) 提示肾功能受损严重。孕妇血清肌酐>79.6μmol/L (0.9 mg/d1) 为肾功能轻度受损, >132.6μmol/L (1.5 mg/d1) 为肾功能明显受损。尿素氮或肌酐检查可疑时查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 <100 mL/min为肾功能受损。慢性肾炎的血清尿酸值正常, 此值升高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清补体测定, 有些慢性肾炎病人可出现低补体血症, 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血清补体在正常范围;肾功能不全者多有贫血, 并随病程进展而加重。肾性贫血属小细胞性, 补铁效果不明显;B型超声检查肾脏缩小。

5 产科的处理原则

在病情平稳, 并确保胎儿存活的前提下计划于35~36周终止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病情恶化纠正无效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以避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危及母儿生命;对胎儿肺未成熟者先促成熟;胎儿监护提示宫内窘迫, 经治疗无效者及时终止妊娠;若病情平稳, 胎儿胎盘功能尚正常, 可争取阴道分娩, 产程中持续监护胎心和宫缩;对重症病人或产程进展不顺利者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轻肾脏及其他有关脏器负担, 同时挽救胎儿。

6 药物治疗

对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尚无针对肾炎的特效药物, 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肾脏功能, 防止衰竭,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孕妇应好好休息, 避免感染, 适当控制钠盐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加速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故内科主张给低蛋白饮食。然而低血浆蛋白不利于胎儿发育, 故产科专家建议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饮食以供给必需氨基酸满足胎儿的需要, 治疗中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预防各种感染;36周前分娩, 此前测胎儿成熟者度, 肺未成熟先用地塞米松促其成熟。

一般降压药虽可控制系统血压, 但由于能导致人球小动脉阻力下降, 而出球小动脉阻力改变不明显, 使肾小球内压仍保持高水平, 对肾小球无明显保护作用。但从防止孕妇脑血管意外考虑, 仍需要适当使用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通过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能使系统血压和肾小球高压受到控制, 可延缓病情。糖皮质激素能使肾小管毛细血管压明显升高而加速肾小球结构的损害。使用抗生素时亦应慎重选择, 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为保护肾功能, 有报道建议孕期1次/d滴注丹参36 g加10%葡萄糖液500 mL, 4 h内滴完, 分娩前3~4 d停药以防产后出血。

常用药物:

(1) 抗生素:原则上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慎用或禁用。

(2) 降压药物:原则上选用不减少肾脏血供药物。

(1) 卡托普利 (开搏通)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在血压调节中意义重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的活性, 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 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药可使血管扩张, 有效降低血压, 可降低肾脏病等引起的肾小球损害。用法:12.5~50 mg/次, 2~3次/d, 口服。注意事项:属妊娠期C类用药, 首剂可发生低血压, 应注意, 易发生刺激性干咳, 肾功能不全者可发生高血钾, 对胎儿的颅骨、肺发育有一定影响。

(2) 赖诺普利 (捷赐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用法:2.5~20 mg/d, 单次或分2~3次口服。注意事项:一般不推荐使用。

(3) 硝苯地平 (心痛定) 属于钙通道阻滞药, 对高血压降压有明显效果。用法:10~20 mg/次, 6~8 h/次, 口服。注意事项:肾性高血压慎用, 长期使用可加重肾功能损害。属妊娠期C类用药。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36-539.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篇6

1 利尿剂

临床研究利尿剂是目前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潴留的首选药物, 能够迅速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抑制钠的重吸收, 缓解钠潴留, 改善心功能, 降低容量重负荷, 疏通肺部淤血, 增强运动量。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给药中, 利尿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临床状态稳定, 但不能将利尿剂作为单一治疗药物, 应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3]。临床常用利尿剂主要有阿米洛利、呋塞米和氢氯噻嗪。

阿米洛利是一种促进尿酸的保钾利尿药物, 因其促尿钠排泄功效较弱, 因此临床中常与袢类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联合应用, 有效阻断钠钾交换, 促使钠钾排泄, 常给药于通风患者。

呋塞米是一种抑制前列腺素活性的袢利尿药物。该药随着剂量加大, 其疗效也逐渐增强, 抑制钠重吸收, 远端管腔液中的钠浓度逐渐升高, 引起钠钾相互交换, 使肾小管浓度降低, 促进水、钠、钾排出增多, 且还能扩张血管, 提高前列腺素E2含量。

氢氯噻嗪作用机制不明确。该药能够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和碳酸酐酶活性, 降低机体内对钠的重吸收, 增加钠钾交换, 促使增多钾分泌, 减少肾小管摄入脂肪酸, 降低肾小管对氯化钠的吸收[4,5]。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拮抗治疗

2.1 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拮抗剂 (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拮抗剂 (ARB) 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 较传统抗高压药物安全性更高, 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拮抗剂, 降低心脏负荷, 调整心脏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直接升压破坏器官, 还会增加分泌醛固酮和钠的重吸收, 减少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分泌, 舒张血管, 保护靶器官, 减轻心脏负荷[6,7]。临床中常采用氯沙坦等沙坦类药物。

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ACEI是一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 提高激肽水平, 降低循环组织的血管紧张素, 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产生, 扩张血管, 是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临床应用其治疗效果常持续给药后数周, 有效保障药物的治疗效果, 减缓病程进展, 减少住院和死亡。给药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临床反应, 但不影响药物的长期使用, 应用时先以小剂量逐步递增。据相关文献报道,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更理想。通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为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等普利类药物。

贝那普利是一种竞争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口服后在肝内水解, 有效提高血浆肾素活性, 抑制缓激肽降解、降低血管阻力, 扩张动、静脉, 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降低心脏负荷, 改善心排血量, 产生降压作用, 延长心脏运动耐量和时间。

依那普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口服后于患者机体内水解, 舒张全身血管, 强烈降低血管中的血管紧张素含量, 减小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 心室射血改善, 室间隔厚度逐渐变薄, 远期疗效显著。

2.3 醛固酮拮抗剂

由于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其机体器官组织老化, 其血清中的醛固酮含量也逐渐升高, 会促进患者机体器官重构, 引起血管和心肌纤维化, 影响左室质量, 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灭活肝功能, 引起水钠潴留, 加重心力衰竭病程进展, 与心力衰竭程度成正比, 心力衰竭时醛固酮增加到平时的5倍, 临床给药时, 若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虽然会降低机体内的醛固酮含量, 但长期用药则会持续降低醛固酮含量, 不利于稳定醛固酮水平, 因此临床中常给予依普利酮和螺内酯等醛固酮拮抗剂, 以此增强血管弹性, 改善左室质量指数[8,9]。

依普利酮是一种全新的具有选择性醛固酮阻滞剂, 用药方便, 每日只需口服以一次即可, 血药浓度半衰期长, 有效改善高血压, 改善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 同时由于该药与黄体酮和雄激素的作用较小, 对患者机体心、脑、肾等器官的副作用较小, 药物耐受性较好, 适合于患者长期应用。

螺内酯是一种保钾利尿药, 该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胞质膜的矿皮质激素上, 同时因其与醛固酮的化学结构相似, 由此螺内酯和醛固酮两者具有竞争关系, 螺内酯干扰醛固酮在集合管和远曲小管的皮质段部位的钠重吸收作用, 加强钠和氯的排出, 抑制钠钾交换机制, 控制钾的排出, 有利于保钾利尿, 成为老年CHF患者治疗心力衰竭基础药物治疗的首选醛固酮拮抗剂。

2.4 β-受体阻滞剂

临床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都是有效的心力衰竭的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则是一种独特的生物学药物, 具有抑制血管和心脏结构重建, 降低儿茶酚胺破坏外周血管, 消除儿茶酚胺的心肌毒性作用, 减慢心率和心律, 改善心肌耗氧量,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调整心肌供血量, 预防心肌肥厚、增生, 缓解心脏后负荷, 降低周围循环阻力, 清除氧自由基, 延长心室舒张期, 延缓心肌细胞凋亡, 扩张外周血管,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减低前后负荷, 预防水钠潴留, 改善血管紧张素伤害心肌, 恢复心肌交感神经刺激, 增加心肌细胞膜β含量, 改善心功能[10,11]。对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 应从小剂量开始增量, 逐渐达到医嘱用药量, 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艾克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该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心源性猝死率、心血管病死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但是, 对于多种体征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慎重用药。

3 正性肌力药物治疗

本文研究主要观察正性肌力药物为中成药, 临床中常用正性肌力药物的中成药以参麦注射液为主, 通过抑制钠、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减少肾素分泌, 增加左右心房、颈动脉窦压和主动脉弓感受器的敏感性, 具有强心作用。临床中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常采用参麦注射液和托拉塞米注射液联合使用, 共同抗心力衰竭, 减少药物对心肌的伤害和心室重建,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改善预后。

随着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CHF) 药物的不断发展, 药物治疗不仅仅作用于改善临床症状, 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远期预后的生活质量, 已成为临床用药的新宗旨和新目标。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 (CHF) 是因为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严重阶段, 常见于老年患者, 发病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为此临床中通过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机治疗, 以此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望和生活质量, 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效果。为此本文从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拮抗剂 (AR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治疗,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慢性盆腔痛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篇7

1 药物治疗

CPP的药物治疗主要为镇痛药物, 包括外周止痛药物和中枢性镇痛药, 前者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 后者如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表明, 一级镇痛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疗效。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 至少在试用3种不同的甾体类抗炎药, 确认无效时再改用其他药物。由于C P P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使用这些外周止痛药时, 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对急性疼痛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公认, 但对C P P的治疗尚有争议, 可以试用于其他治疗均失败的C P P患者, 但要注意防止医源性成瘾。

除此之外, 还可适当使用一些辅助药物。对伴有抑郁症的CPP患者, 常需要接受抗抑郁药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增强CPP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提高睡眠质量, 减轻抑郁症状, 使疼痛强度减弱、持续时间缩短。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卡马西平等主要用于神经痛的抗惊厥药物也可用于治疗CPP。另外, 也可使用肌松药、α2激动剂和右美沙芬等辅助治疗。联合应用不同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提高疗效, 例如对肌痉挛或紧张导致的疼痛, 联合应用镇静剂 (或肌松药) 和阿片类镇痛药 (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心理治疗

由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约占5%~25%。因此, 心理和社会因素对C P P的影响不容忽视。绝大部分C P P均接受了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长期治疗, 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这使患者更加坚信C P P是躯体性疾病而否认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盆腔疼痛的慢性化, 二是医患双方均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对C P P患者的心理治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使患者了解疼痛原因的复杂性, 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对疼痛都有重要的影响。让CPP患者参与并了解治疗的全过程, 教会她们使用各种方法放松和分散注意力, 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2) 在进行疾病的问诊和检查时, 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人际、职业等全面评估, 以便寻找疼痛的心理因素。 (3) 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 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 (4) 采用心理治疗来消除患者的疑虑。例如催眠疗法等可放松患者身心。对怀疑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C P P患者, 建议接受心理医师的咨询, 并按照严格的心理治疗模式进行治疗。CPP患者精神方面改变的发生率很高, 且常伴有性功能障碍, 应从心身医学的角度出发,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帮助她们避免或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引起CPP的几种疾病的药物治疗

CPP患者在进行腹腔手术时, 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 粘连引起的CPP可能是肠蠕动或膨胀受限所致, 只有在接受了多学科综合评估, 并对精神压力、情绪和有关行为进行综合治疗后, 才推荐粘连分解术。一些妇科疾病, 如平滑肌瘤、卵巢肿瘤、盆腔器官脱垂等, 也可引起CPP。这些有明显妇科疾病的CPP, 疼痛一般不很严重, 手术常有较好的疗效。其他引起CPP的非妇科疾病, 如肠激惹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等易被忽略, 但却是CPP常见的原因。下面简单介绍引起C P P的几种疾病的药物治疗。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

(1) 观察:对于极轻或轻度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者宜期待处理。 (2) 镇痛治疗:对于病灶小的轻度经前期腹痛, 盆腔检查无异常且近期无生育要求者, 宜选上述单一镇痛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3) 激素治疗:目的是阻止体内激素周期性刺激和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主要有:口服避孕药, 如妈富隆 (去氧孕烯、炔雌醇) 、敏定偶等, 一般治疗6个月后, 症状缓解。但停药1年后少部分复发。达那唑为17-α-乙炔睾酮衍生物, 具有弱雄激素样作用, 抑制Ga RH或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直接抑制甾体激素产生, 阻止异位内膜灶的生长, 导致的闭经可防止新的种植灶的产生。一般用法为2 0 0~400mg口服, 2次/d, 治疗6个月后, 症状缓解率为90%, 停药1年复发率约2 3%;孕三烯酮可抑制F S H和LH的分泌。用法为2.5mg口服, 每周2次, 用药后症状改善率为90%, 复发率为12%~17%;Gn RH激动剂为下丘脑10肽化合物, 持续给予Gn RH激动剂, 可降调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 降低F S H和L H, 抑制内膜种植。大部分患者经过2~3个月治疗后, 内膜异位症引起的腹痛可以缓解。醋酸亮丙瑞林3.75mg, 肌内注射1次/月。长期应用可出现低雌激素而产生的绝经期症候群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故使用3月后应给予反相添加治疗, 即加用2.5 m g炔诺酮或0.625mg妊马雌酮联合5mg/d醋酸甲羟孕酮, 具有缓解潮热和减少矿物质丢失的作用;孕激素拮抗剂, 如米非司酮RU-486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 拮抗孕激素而使子宫内膜萎缩, 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抑制F L H和L H分泌, 阻止卵泡发育, 从而使血清雌激素保持低水平, 失去其对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刺激, 致使内膜萎缩。用法为10~25mg/d, 持续3~6个月。 (4) 非激素药物: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还未应用于临床。免疫增强调节剂罗唑利宾和左旋咪唑治疗后, 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灶退化。

3.2 肠激惹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下腹痛原因之一占CPP的50%~80%。目前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安慰剂的反应率很高。需要药物和心理等多学科综合性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抗胆碱能药, 如盐酸双环胺或硫酸莨菪碱对改善疼痛可能有效。饮食疗法是惟一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如以腹痛或胀气为主的患者可使用解痉药物。便秘为主者, 以增加粗纤维食物为主, 必要时可使用渗透性轻泻剂。

3.3 间质性膀胱炎

两种药物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慢性湿疹患者, 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慢性湿疹。发病部位:头部3例;上肢86例;面部29例;下肢83例;肛门周围22例;其他部位11例。其中, 男48例, 女38例, 年龄20~49岁, 平均年龄为 (34.3±6.5)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43例) 和参照组 (43例) 。

1.2 方法

予以参照组患者皮炎平霜 (深圳南方制药厂生产) 治疗, 首先, 清洗发病部位及其周围, 然后在发病部位均匀涂抹皮炎平霜, 2~3次/d, 同时不予以其他脱敏消炎或止痒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冰黄肤乐膏 (国药准字Z10980140, 西藏芝芝药业有限公司) 外用治疗, 清洗干净发病部位及周围, 将冰黄肤乐软膏均匀涂抹于发病部位, 一天2~3次, 对于非湿疹部位范围的不予以药物涂抹, 同时整个治疗中不再使用任何脱敏消炎或止痒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4d一个疗程, 若出现治疗一个疗程后无任何改善的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1.3 疗效判定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SSRI值及疗效情况, 其中,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判断, 而SSRI值则由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决定;疗效判断标准 [3]为: (1) 无效为经治疗后皮肤损伤部位无变化, 甚至恶化, 效果指数小于30%; (2) 显效为经治疗后, 皮肤部分皮疹消退, 瘙痒程度减轻, 治疗效果指数在30%至70%之间; (3) 治愈为经治疗后所有皮肤损伤消退, 无任何瘙痒感, 临床治疗效果指数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SSRI值为 (0.48±0.3) , 参照组患者SRRI值为 (1.26±0.3) , 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中, 25例治愈 (58.14%) , 17例显效 (39.53%) , 1例无效 (2.33%) , 总有效率为97.67%, 参照组患者中, 15例治愈 (34.88%) , 21例显效 (48.84%) , 7例无效 (16.28%) , 总有效率为83.72%, 两组存在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湿疹是由各种因素所致的渗出倾向皮肤炎症反应。患者多有家族过敏史或为过敏体质者。慢性湿疹病发期间, 皮疹表现呈多样化, 伴剧烈瘙痒, 且具反复发作特点。诱发湿疹的因素主要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如天气变化、日常生活习惯等;内在因素包括不良心理状态、消化道系统疾病、感染、免疫功能下降等。由内因引起的湿疹多表现为瘙痒感明显, 尤其是夜晚期间更甚,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当前, 临床上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湿疹, 而长时间使用这类药物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同时有些患者甚至对激素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安全。

皮炎平霜是既往临床上治疗慢性湿疹的常用药物, 其主要成分中含有的樟脑、地塞米松可以改善感染和局面血液循环, 具有一定的止痒和止痛功效, 但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 因而长期使用皮炎平霜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且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据相关资料显示[4], 使用皮炎平霜超过半个月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如毛细血管扩张、红斑、表面皮肤变薄、脱屑等, 且使用时间及剂量与病情发展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长期使用皮炎平霜很可能促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 不利于患者康复,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本研究中, 参照组患者使用皮炎平霜治疗3个疗程, 剂量适合, 且当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无效后便停止用药, 因此, 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冰黄肤乐膏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硫黄、冰片、薄荷脑、大黄、姜黄、黄芩。具有活血祛风、止痒消炎、清热燥湿等功效。据相关研究表明[5], 冰黄肤乐膏可以提高致痒阈, 具有较强的止痒作用, 同时也具有强抑菌杀菌作用, 使用50冰黄肤乐膏药液可以在一个钟内将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临床株与红色毛癣菌等癣菌杀死。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的SRRI值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提示冰黄肤乐膏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 冰黄肤乐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显著, 且安全、显效、无明显副作用, 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林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5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7) :67-68.

[2]章承中, 徐小英, 颜美秋.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9) :2161-2163.

[3]王桂珍.慢性湿疹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21) :4349.

[4]严仲.慢性湿疹90例中医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7) :1087-1088.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篇9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心理衰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57-02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性综合征,属于终末期心脏疾病,随着人口日益趋于老龄化,该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逐渐增长[1]。他汀类药物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延缓人体动脉硬化进程,抗炎以及降低脂肪方面作用显著,而且可以保护人体心肌[2]。本院为了探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2年11月期间-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年龄在56岁-74岁之间,平均为(65.8±3.9)岁;病程平均为(4.9±2.7)年;有21例为冠心病,15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2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治疗组患者年龄在55岁-76岁之间,平均为(66.4±4.1)岁;病程平均为(5.2±2.8)年;有23例为冠心病,1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3例为风湿性心脏病。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癌症、急性感染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ACE抑制剂治疗,并联合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强心苷药物以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本次实验中,患者每日服用1次,每次20mg普伐他汀。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6min步行距离。

心功能分级标准如下:日常活动中,不存在心力衰竭情况,为Ⅰ级;日常活动中,存在呼吸困难、乏力等心理衰竭情况,为Ⅱ级;低于日常活动也存在心力衰竭情况,为Ⅲ级;休息时也存在心力衰竭情况,为Ⅳ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数据,计数资料用(n,%)指代,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指代,T检验,如果P<0.05,表明本次实验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治疗组中心功能Ⅰ级与Ⅲ级患者数量与参照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即P<0.05,详情见表1:

治疗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大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对比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与于金凤[3]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有11例患者心功能为Ⅰ级,明显多于参照组患者;治疗组有5例患者心功能为Ⅲ级,0例患者心功能为Ⅳ级,数量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对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而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可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行走长度值比参照组患者大,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证明他汀药物可以加快患者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心脏肌肉细胞功能异常,甚至伴有心肌纤维化情况,诱发人体心肌细胞死亡,进行出现心力衰竭情况。心力衰竭将会减少心脏血液流量,进一步加剧心肌细胞缺血情况,扩大心脏负荷,后期甚至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孟凡强[4]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对心肌细胞功能丧失进行有效抑制,治疗心脏疾病效果显著。他汀类药物的主要能效便是保护人体的心肌细胞,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由于胆固醇含量会直接影响心肌细胞膜的钙离子接受情况,减少胆固醇含量,可以提升心肌细胞膜的钙离子吸收效率,避免心肌细胞内离子失衡。赵楠楠、刘颖萍、王志男[5]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再生人体心肌细胞的作用,作用于纤维化心肌细胞上,可以去除纤维化细胞,提高健康细胞含量,继而促使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确保患者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单纯行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辅以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但需要对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江继英.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07):268.

[2]侯向芳.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3(26):3496-3497.

[3]于金凤.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1(15):128-129.

[4]孟凡强.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04(13):6-7.

慢性前列腺炎药物注射治疗的护理 篇10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内药物,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 缩写为CP, 是青年以及中年男性的多发疾病以及常见疾病, 该病产生于生殖系统, 其发病机制在目前尚未得到明确[1]。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骨盆区域出现反复性或长期性不适以及疼痛, 症状持续的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 给患者造成不安以及困扰。在该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面, 近年来的临床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治疗效果仍不能达到最优[2]。本文分析了慢性前列腺炎运用前列腺内药物注射治疗的护理方法,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的患者共42例, 患者的年龄在21~43岁, 平均年龄为29.3岁。42例患者当中, 病程最短的为3个月, 病程最长的为2年。临床表现主要有会阴胀痛、腰酸以及尿频尿痛。42例患者均经过除前列腺内药物注射以外的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但是临床疗效均不显著。

1.2 方法:

采用前列腺内药物进行注射治疗, 并进行相应的配合护理。采用的治疗药物为利多卡因、头孢地嗪以及地塞米松。患者的治疗体位为胸膝位, 采用酒精或碘酒对会阴处以及肛门下缘进行消毒。采用局部麻醉法进行麻醉之后, 在会阴中线附近的1.5 cm处, 并在肛门下缘将长针头刺入到患者的前列腺当中, 刺入的深度为5~6 cm, 在刺入时, 发现回抽无血, 即可以停止刺入。刺入之后, 便可以将治疗药物缓慢注射到患者的体内当中, 注射量为治疗药物的一半, 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另一侧。将治疗药物注射完成之后, 应持续按压穿刺的针孔, 按压的时间为2 min。为患者治疗的时间为2周, 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及治疗之后,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

2 结果

42例患者在经过前列腺内药物注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之后, 3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显效, 5例患者为有效, 其余1例患者为无效, 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6%。在治疗的过程中, 有1例患者出现排尿疼痛以及肉眼血尿症状, 以上症状出现了4次之后便得到有效缓解。

3 讨论

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过程中, 如果采用常规的给药途径, 例如口服给药, 则往往不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这是因为前列腺当中的包膜具有屏障作用, 如采用正常给药途径对患者进行治疗, 则药物难以从弥散的血浆当中, 穿透包膜到达前列腺内部, 所以在治疗时所需的有效抑菌浓度以及杀菌浓度便难以达到[3]。但是如果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患者的前列腺当中, 使药物直接在组织内部进行弥散, 从而将药物的浓度提高, 便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感染。在本研究使用的药物当中, 利多卡因能够缓解注射时出现的疼痛;地塞米松则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以及消炎作用, 而头孢地嗪是一种广谱类的抗菌药物, 因此采用以上3种药物进行治疗, 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在采用药物进行直接注射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为临床医师提供针对性的护理配合, 以确保药物能够在患者体内发挥出最优的治疗效果。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对于运用前列腺内药物进行注射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可以采用以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以确保药物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在一方面, 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因疾病经久不愈, 多数患者会存在消极情绪, 如压抑以及焦虑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 甚至会伴有自杀的心理倾向[4]。因存在以上不良心理因素, 前列腺炎患者则更倾向于主动倾诉身体上的不适感, 在一些情况下, 还会夸大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因此, 护理人员在护理时, 应注意做好沟通工作, 当患者倾诉临床症状以及有关病史时, 应认真倾听, 以便对其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进行全面了解, 进而对其知识需求进行有效评估。当了解患者的知识程度之后, 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将药物治疗操作的过程以及护理方式介绍给患者, 以便让患者了解到自己所患的疾病并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从而缓解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将治疗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以及成功治疗的先例介绍给患者, 以使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得以增强, 从而促进康复。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男性患者来说, 慢性前列腺炎比较难以治愈, 该病虽然不会对其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 然而却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来说, 该病的预防与治疗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5]。又因为该病的病程容易遭到迁延, 经过治疗后, 也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导致一些患者轻信街边小广告,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胡乱投医, 在多次投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其负担也在逐渐增加, 使接受正规治疗的信心受挫。所以, 当患者入院进行药物直接注射治疗时, 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理解以及包容患者,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例如将前列腺炎出现的原因告诉患者, 并告知其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必要性等。综上所述, 对于,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 采用药物进行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治愈疾病, 而在治疗时, 进行针对性护理, 则能够使患者抵御疾病的能力得以提高, 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旻, 余飞, 易蜀蓉, 等.经耻骨后前列腺内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6例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 2010, 27 (14) :1186-1187.

[2]王晓东, 杨中明, 程晓玲.药物注射加尿道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38 (22) :190-191.

[3]王凉梅, 吴振启, 权伟合, 等.电化学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护理[J].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 17 (26) :325-326.

[4]韩先珍, 方亦倩.超微电流刺激骶神经配合电化学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护理[J].海南医学, 2011, 18 (26) :492-493.

上一篇:电子书籍制作研究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