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2024-05-26

后记(精选十篇)

后记 篇1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经验表层的重复, 而无理性的凝结和思考, 无法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更不用说把宝贵的经验推广于更大的范围。教师要想使业务能力不断的提高, 使经验得以升华, 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撰写教学后记, 也称“自省日记”。教学后记是指教师授课后的反思活动, 是教师在执行了课时计划后, 对课上师生的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及时总结, 适当地对课堂的成功和失败之处进行梳理, 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 进行凝练升华, 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的过程, 此外, 写教学后记也是实践和认识相统一规律的客观要求。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遵循着由“实践——认识——再实践”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上升”的规律的, 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 带着一颗爱心进行教学实践, 及时记录反思,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把感性的体会上升到理论认识再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 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 才有可能把我们零散的教育之珠, 穿成精美的教学之链。

一、教学后记的主要内容

1、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的地方, 対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净心沉思, 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 写课后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收获。

二、撰写教学后记遵循的原则

教学后记写什么, 其实不难, 只不过需要每位从教者要有对教育的永久的激情, 要有感而发, 笔者认为在写后记时要遵循六个原则。

一是及时性原则——趁热打铁。教师在过程中的具体感悟, 往往很难长久的保持在记忆库中, 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 因此, 课后应该即使作好记录;

二是真实性原则——实事求是。教学后记贵在求真, 贵在一分为二, 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 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

三是简约性原则——言简意赅。写教学后记不是长篇巨著, 讲究开头, 发展, 高潮, 结局等。写教学后记要突出教学重点, 捕捉亮点, 抓住要害点, 切记面面俱到, 主次不分, 喧宾夺主;

四是探究性原则——格物致知。记录的问题要有一定发的研究价值,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要紧跟教学的实践, 要与时代同拍;

五是恒久性原则——锲而不舍。要系统全面的积累经验升华, 凝结。要有大量的教学后记为基础, 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持之以恒。把写教学后记像医生写病例报告一样形成一种基本的职业习惯;

六是上升性原则——历练升华。我们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当我们重复教授同一个内容时, 要因材施教, 要结合前几次后记中记述的情况和感想, 科学施教, 之后认真撰写后记, 要不断的再教与学的方式上, 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和上有新的突破。

丑小鸭后记 篇2

因为丑小鸭的成名,它的事务也非常繁忙,所以,众多想采访丑小鸭的记者只好采访以前和丑小鸭相处过的动物。

记者们的第一站便是丑小鸭出生的鸡鸭群。首先,记者们采访了雄吐绶鸡。记者们问:“你当时为什么要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气势汹汹地向丑小鸭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你为什么要吓唬丑小鸭?”

雄吐绶鸡面对记者的问题,丝毫不以为然,说:“当时我哪想吓它,我只是想让它看看王者应该有什么样的气势,真正的强人——‘我’的王者风范!以后也好向我学习。这不,因为我的循循善诱,丑小鸭成为了众人皆知的‘超鸭’了。”

记者们听了,“噢”了一声,接着往他们的第二站——沼泽地进发。在那里,记者们见到了幸存的几只野鸭。记者们问:“你们当时为什么不让丑小鸭同你们族里的鸭结婚?”

野鸭们听了满脸委屈,回答:“我们哪里不让它结婚,我们只是想让它有远大的理想,不要沉溺于儿女情长,先立业,后成家。你看,丑小鸭真的不负我们的期望,一举成名,成为有名的‘超鸭’,又和‘今日说鸭’的主持鸭贝丁结为伉俪,获得多么美满的婚姻啊!这还不得感谢我们?”

时近正午,记者们到了他们的最后一站——老太婆家。在这里,他们找到了那只猫,他们问猫当时为什么要让丑小鸭学“喵喵”叫,猫骄傲地说:“我只是想让丑小鸭知道超级猫声的冠军——我的歌是多么动听,以后也好向我学习。这不,今年的超级鸭声大赛,丑小鸭不是冠军吗?是我发现并培养了一个杰出的艺术‘鸭才’!”

采访完后,记者们马上写了采访记,说丑小鸭真幸福,有一群知心朋友。《愚报》、《笨报》还以醒目的大字“爱是他们共同的语言”、“朋友多了路好走”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些采访记反响极大。

编后记 篇3

上世纪九十年代, 第一百货制定“壮大主体实力, 东西两翼齐飞”发展战略, 当南京路第一百货东楼、浦东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及第一百货沪西商厦先后相继建成开业时, 主体实力壮大了, 东西两翼也起飞了, 那是第一百货全盛时期, 拥有员工达万人。可惜处于曹家渡的第一百货沪西商厦这一翼如今已经夭折, 但在“一店”旗下工作过的员工却正是在那个时段达到顶峰, 恐怕也成了“一店”创造过无数个第一中的一个第一。

一万个员工就有一万个故事, 这本故事集收集到的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一二而已, 极大多数的故事也许只能留在员工们的心中了。故事采集的难度不言而喻。在“一店”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 编写组认为“非写不可”的事, 要写成一个故事也是难之又难。比如“一店”成功与日本八佰伴合作建成并开出“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百货商店加入世界百货业联合会等等事件, 它们的来龙去脉在“一店”内部已经没有人说得清, 知情人都不在“一店”, 有的根本不是“一店”人。因此第一八佰伴这则故事, 从编写组一建立就立题, 两年多来一直在寻找知情人。还有第一百货商店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上市, 这不能不说是“一店”历史上一件大事, 但如今在故事集里反映的也只是一点皮毛。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1992年2月来到“一店”, 他是以一位普通顾客的身份来的,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故事, 但总觉得写成的故事分量还不够。

故事的采写工作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可以写这个内容, 也可以写另外一个内容, 并无清规戒律, 只要被访问的人愿意谈, 故事就出来了。当然, 编委会在第一次会议时就定了个调子, 故事集应反映第一百货“敢为人先的精神和鲜为人知的事件”,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些故事是否达到了“敢为人先, 鲜为人知”的要求, 只能让读者特别是“一店”员工评论了。我们还这么想, 这本集子出版了, 我们真诚把它献给曾经在“一店”工作过的每一位员工, 并且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记忆, 从而有更多的人来写故事, 将来再出一本续集也未尝不可。

要说明的是, 集子里的故事大都是靠被访问人的记忆写成的, 有时候记忆会发生偏差, 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事。至于文体风格, 因为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 有的散文味浓一些, 有的大段对话有小说化场景描写, 尽管在定稿时作了些删改, 但这些痕迹仍然存在, 这就不苛求了。

在故事集编写过程中, 得到了“一店”广大干部员工的热情支持, 不少已经退休的人主动接受访问、参加座谈、提供线索。在故事集出版之际, 我们向所有支持、帮助出书的人们致以衷心的谢意。我们还不能忘记曾经在“一店”担任过总经理的陈显钊, 正是他发起编写这本故事集。他抱病工作, 精神令人感动。如今老陈已逝世, 故事集出版也是对他的告慰。

一次家访后记 篇4

对于刚刚迈入小学门槛的孩子们来说,告别了幼儿园里的在玩乐中学习,现在正儿八斤的坐在小学教室里面系统的学习知识,确实会有些不适应。在接手1.1班开学之后的不久,我就渐渐发现我们班有一个叫杨阳的“小猴子”了。上课时任凭你怎么提醒他坐好,打起精神来,他却总是坚持不了2分钟,而且写作业的习惯也非常不好,同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不能及时上交,就算上交了也是错误一大堆。家长的签字也是有一次没一次的。为此我决定到这个孩子家里去看看,了解了解他平时在家里的状况是怎样的。

杨阳是一个对机械、机器人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孩子。只要是跟这方面有关的事情他都能特别关注的去做好,但只要是提到学习就像一朵蔫儿了的花。她的妈妈告诉我曾经送过一辆自行车给他,这个小家伙收到这件礼物之后立马就把自行车的零件拆了个遍,然后再把组装起来,如此反复,乐此不疲。不光是自行车,家里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都被他“搞破坏”了。我知道其实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去到杨阳家里,我注意到他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她的妈妈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要到外地出差,孩子的日常起居都是由保姆照顾。他的爸爸在淘宝网上也开了一家自己的店子,平时都守在公司里发货,几乎也很少管到孩子。于是乎,他们对孩子的关心都放在了物质上面,任凭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零花钱也是一大把的给,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想关心也心有力而余不足。

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后,我与杨阳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要求他们无论每天的工作有多忙,都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来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跟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在学校里学习了什么,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对自己学校生活的关心,同时每天的作业也是一定要检查的,这样才能及时的掌握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最新情况。通过与老师的紧密联系来及时解决孩子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

我想,今后只有我不断的在家访中走进孩子的家庭生活,多聆听家长与孩子的心声,与他们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就一定能够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望月湖一小

《庄子传》后记 篇5

战国两百余年,贯穿着缠绕纠结、难解难分的两条主线。一是天下诸侯的战场决胜,结果是野蛮的秦国战胜了文明的中原,决定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政治走向。一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弈,结果是周秦的否术遮蔽了夏商的泰道,决定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思想走向。

后人欲知野蛮如何战胜文明,否术如何遮蔽泰道,困难之大,甚于登天,因为秦始皇焚烧了六国史书,汉武帝罢黜了诸子百家。

商鞅变法以后,六世秦君凭借野蛮残忍的斩首计功,厚颜无耻的无信无义,屠杀了战国两千万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费时一百多年,伐灭中原各国。同时代中原各国的官方史书以及中原民间的百家著作,详尽记录秦軍野蛮残忍,愤怒控诉秦君厚颜无耻。因此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尽烧六国史书和百家著作。

中原各国的官方史书均为孤本,秦火之后,彻底消失。中原民间的百家著作,多有弟子传承,秦灭之后,汉初重出。然而躲过秦火的百家著作好景不长,不久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献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著作遭遇灭顶之灾。

秦火汉黜之后,秦国史基本完整,六国史缺失殆尽,儒家书基本完整,百家书非亡即残。辉煌灿烂的先秦文明,被秦汉否术一统天下,飞流直下三千尺,持续衰退两千年,百代皆行秦政制,万民均诵儒家经。国人难以诊断中华政治的病灶,难以探明中华思想的源头。

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后百年,西汉早期的司马迁撰著《史记》,其战国史部分,除了依据《秦记》的秦国史事基本完整,其他各国史事大量残缺,所记少量史事不仅错讹无穷,而且拆散分记于各国编年史。因而《史记》的各国历史,仅有残缺断裂的历时性纵向罗列,缺乏天下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沦为秦汉僭主破坏犯罪现场之后残存的断烂朝报。

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后两百年,西汉晚期的刘向编纂《战国策》,可以略补《史记》战国史的严重残缺,然而这些战国史残片均无系年。后世学者凭借《史记》的错讹纪年,对《战国策》史料予以系年,仍然错讹无穷。因而《战国策》的史事残片,仅有天下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缺乏定位精准的历时性纵向逻辑,沦为秦汉僭主谋杀先秦巨人之后残存的零余尸块。

战国史之残缺错讹,除了秦火汉黜两大浩劫,尚有诸多其他原因,姑举九例。

其一,君主多妻制度,导致各国君主时常废立太子,众多同父异母的嫡庶兄弟激烈争位,频繁篡弑。由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因此争位胜利者和篡弑成功者,常常抹去争位失败者和被篡弑之君。比如田齐太公田和死后,嫡长子田剡继位,庶幼子田午(田齐桓公)弑兄篡位,于是抹去田侯剡。又如秦武王嬴荡死后无子,同母弟嬴壮(秦季君)继位,异母弟嬴稷(秦昭王)弑兄篡位,于是抹去秦季君。各国官方史书,原本讳言丑史秽史,自隐其恶,文过饰非,不尽真实。

其二,官方史书失真,加上秦火汉黜,导致后世史家常常误少误多君主,误减误增君主在位年数。比如秦国误少秦季君,田齐误少田悼子、田侯剡,姜齐误少齐幽公,晋国误少晋悼公,卫国误少卫孝襄侯;秦国误多秦敬公,赵国误多赵武公,魏国误多魏哀侯。又如魏文侯在位五十年,误减至三十八年;魏武侯在位二十六年,误减至十六年;魏惠王在位五十一年,误减至三十六年;魏襄王在位二十三年,误减至十六年。韩哀侯在位三年,误增至六年;韩昭侯在位三十年,误减至二十六年。燕献公在位二十二年,误增至二十八年;燕闵公在位二十四年,误增至三十一年;燕简公在位四十三年,误减至三十年。田齐太公在位二十二年,误增至二十六年;田侯剡在位四年,误增至九年、十年;田齐桓公在位十八年,误减至六年;齐威王在位三十九年,误减至三十六年;齐湣王在位十七年,误增至四十年。晋出公、晋哀公、晋烈公均在位二十三年,晋出公误减至十七年、十八年,晋哀公误减至十八年、十九年,晋烈公误增至二十七年。姜齐宣公在位五十五年,误减至五十一年。宋景公在位四十八年,误增至六十四年、六十六年;宋悼公在位十八年,误减至八年;宋桓侯在位四十一年,宋剔成君在位三年,误将年数互换;宋康王在位五十二年,误减至四十七年、四十三年。

易君治丧既是一国重大史事,又是影响各国战局变动的重要原因。君主在位年数一误,丧期随之而误,天下战局变动的原因随之不明。君主在位年数的基础性讹误,不仅导致一国一君一事有误,前君之事误为后君之事,后君之事误为前君之事,进而导致史家增减别君而强合年数,牵连别事而整体搬移,波及别国而强求一致,于是不误之国之君之事也随之而误。战国史终于真伪杂陈,因果难明。

其三,战国时代的中原,魏国变法先强,稍后齐国变法继起,最后赵国变法崛起。中原以外,楚国在战国中期之前为天下最强,秦国在战国中期之前弱于六国。战国中期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由弱变强,因此东进中原长达百余年,并非直线推进,而是反复拉锯,时进时退,攻占之地常被收复,乃至被迫或主动归还。尤其是孟尝君发动的第二次合纵伐秦,一举收复四世秦君东侵之地,把秦国打回函谷关以西。因此秦军常对同一城池一拔再拔,甚至三拔四拔。由于史料残缺不全,史家不明某地曾被收复或归还,尤其不明孟尝君曾把秦国打回原形,于是看见秦军二攻三攻已拔之地,即把真史视为讹史,进而妄改真史。

史家的有意妄改,加上传抄的无意错讹,导致残存史料的错讹程度雪上加霜,难以厘正复原。

其四,秦灭六国之前一百四十六年(前367),东周王朝分裂为西周、东周二公国。由于秦昭王在秦灭六国之前三十五年(前256)伐灭了东周朝、西周国,秦庄襄王又在秦灭六国之前二十六年(前247)伐灭了东周国,因此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前,西周国史、东周国史早已亡佚殆尽。

战国诸侯为了代周为王而混战两百年,周分为二是极其关键的重大事变,然而《史记》失记这一重大史实,导致《战国策》之“东周(国)与西周(国)战”,如同“关公战秦琼”的笑谈,进而导致后世学者混淆东周朝之王、东周国之君,难以明白秦昭王“灭东周(朝)”之后,秦庄襄王为何又“灭东周(国)”。

nlc202309010659

其五,秦滅六国之前七十五年(前296),赵武灵王伐灭魏属中山。因此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前,魏属中山史早已亡佚殆尽,所以《史记》没有《中山世家》。《战国策》虽有《中山策》,然而后世学者多把赵武灵王伐灭的魏属中山,误视为魏文侯伐灭以后复国的白狄中山,因而难以明白魏、赵敌对百年的真实原因,难以明白魏惠王两次伐赵大败而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难以明白魏文侯变法而启动两百年混战的最初动因。

1973年,河北平山(即魏属中山国都灵寿)魏属中山王墓出土了青铜圆鼎、方壶、圆壶。三器铭文,足以证明白狄中山(国都顾邑,即河北定县)被魏文侯伐灭之后从未复国,中山文公即魏文侯魏斯,中山武公即魏文侯长子魏击(后为魏武侯),中山桓公即魏文侯幼子魏挚;足以解释中山成公(魏挚之子)为何任命乐池(乐羊后裔)为中山相,魏惠王为何任命中山成公(魏惠王堂弟)为魏相,魏惠王为何邀请中山先王(魏惠王族侄)参加五国相王,中山公子魏牟(中山先王之子)为何姓魏;足以正确解读《战国策·中山策》等一切残存的中山史料。然而众多学者囿于成心,仍把魏属中山王墓误读为白狄中山王墓,致使重大考古发掘迟迟没有兑现重大价值。

其六,秦灭六国之前六十五年(前286),齐湣王伐灭宋国。因此秦始皇尽烧六国史书之前,宋国史早已亡佚殆尽。《史记》虽有《宋世家》,但其春秋阶段可以参考儒书《春秋》、《左传》而基本完整,其战国阶段由于史料不足而残缺错讹。《战国策》虽有《宋卫策》,然而后世学者大多凭借《史记》的错讹纪年,予以错误系年。六国史的残缺错讹尚且乏人厘正复原,不属七雄的宋国史更加无人厘正复原。

其实宋国是七雄之外的最大千乘之国,宋康王拓地三百里,号称“五千乘劲宋”,又是居于天下之中的前朝遗邦。东之强齐,南之强楚,西之强秦,北之强魏和强赵,为了代周为王而分从四方问鼎中原,无法绕开宋国。只要深入疏理残存史料,宋国史就能大致厘正复原。

其七,战国中期的合纵连横导致反间之事频繁。比如楚怀王派遣昭滑使越反间而相越,最终灭越。赵武灵王派遣楼缓使秦反间而相秦,最终破秦。秦昭王派遣吕礼奔齐反间,导致孟尝君罢免齐相而转任魏相,放弃合纵伐秦而转为合纵伐齐。燕昭王派遣苏秦使齐反间而相齐,最终灭宋破齐。反间之事,原本极端隐秘,当时已经知者极少,秦火汉黜之后更加鲜为人知。苏秦为燕使齐反间,则是最为隐秘又最为重大的战国秘史,司马迁、刘向全然不知,因此《史记》、《战国策》误将苏秦移前三十年,变成张仪师弟,共同师从子虚乌有的鬼谷子。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全书二十七篇,除了九篇附录,十八篇是苏秦遗稿,均为苏秦游说陈轸、燕昭王、齐湣王、魏昭王、秦昭王、赵惠文王、孟尝君、李兑、魏冉的对话记录和信件底稿。第四篇是齐伐宋第二年(前287),苏秦在齐致燕昭王的密信,详尽回顾了为燕反间至此十五年(前301—前287)的过程细节,力辩自己从未叛燕忠齐。苏秦遗稿足以纠正《史记》、《战国策》关于苏代、苏秦、苏厉三兄弟的种种谬误(误以苏秦为兄,苏代为弟),足以揭破苏秦为燕反间十八年(前301—前284)的惊人秘史。然而整理者囿于《史记》的错讹纪年,未能对《战国纵横家书》做出正确排序、精确系年和合理解读。至今四十年,其他学者也未深入研究,致使重大考古发掘迟迟没有兑现重大价值。

其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百家著作亡佚残缺,道家著作也不例外。因此《关尹子》、《列子》、《子华子》亡佚(或许包括杨朱之书),《文子》真伪杂陈。儒家官学仅对《老子》、《庄子》难以剿灭,只能先篡改到面目全非,再反注到反转宗旨。传承泰道、反对权谋的真《老子》,于是变成了鼓吹否术、宣扬权谋的伪《老子》。拒绝臣服、反对混世的真《庄子》,于是变成了鼓吹臣服、宣扬混世的伪《庄子》。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老子》帛书。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墓出土了《老子》竹简。足以证明今本《老子》的关键字句多被后儒篡改。然而众多学者囿于窃据权威两千年的伪老学成心,未能深入研究马王堆、郭店《老子》,致使重大考古发掘迟迟没有兑现重大价值。伪老学、伪庄学至今窃据权威,毒害天下。

其九,伏羲画八卦,叠为六十四卦,并予命名,乃是中华文明黎明时期的初始史实,中华民族“开天辟地”(认知天地本质,确立天地之道)的根本史实。因而夏代《连山》、商代《归藏》、周代《周易》,均有六十四卦及其卦名。由于周之灭商、孔子从周、独尊儒术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变,无不导致《周易》取代《连山》、《归藏》,因此秦火汉黜之后《连山》、《归藏》亡佚。西晋咸宁五年(279),汲郡魏襄王墓出土了《归藏》(孔子得之于宋,子夏携之至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名,因其危及《周易》、《易传》权威,唐宋以后再次亡佚(同时出土的魏史《竹书纪年》,因其危及《史记》权威,也在唐宋以后亡佚。仅有价值最小的小说《穆天子传》,因其不会危及官学权威,独存至今)。此后国人仍然盲信积非成是的权威谎言,以为编纂《周易》的周文王始叠八卦为六十四卦,始定六十四卦卦名;不知中华第一圣山泰山之名,取自伏羲泰卦;不知儒家官学以《周易》、《易传》为权威根据而鼓吹的庙堂否术“天尊地卑,君尊臣卑”,违背《连山》、《归藏》、《老子》、《庄子》一脉相承的伏羲泰道“天柔地刚,君柔臣刚”。

1993年,湖北王家台秦墓出土了《归藏》竹简,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名。至今二十年,仍未整理出版,遑论深入研究,致使重大考古发掘迟迟没有兑现重大价值。国人仍把《周易》视为中华真道的至高宝典,不知《周易》实为中华伪道的终极根据,不知《周易》打开了两千年庙堂黑暗的潘多拉之盒。正如鼓吹《周易》伪道的《易传》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两千年悖道“道统”,导致了形而下的两千年悖道“政统”。中华民族失典忘祖两千年,无法认祖归宗,只能认贼作父,盲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盲信“皇帝封泰山而得天下”,有眼不识泰山。

独一无二的战国时代,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文化的一切独特性,催生了作为中国思想根源的诸子百家,造就了高居先秦绝顶的庄子,所以我把研究战国视为研究百家的前提,又把研究百家视为研究庄子的前提。由于战国史残缺错讹,疑难重重,因此我研究战国史的时间精力,超过研究百家书和《老子》、《庄子》。潜心战国三十年,反复研究了无数历史疑案,只要新见不能验于所有战国史残片、百家书残片,立刻推倒重来。积累多年而不敢轻率发表的大量笔记,成了撰写本书的重要准备。

nlc202309010659

戰国二百六十年(前481—前221)。庄子之前百年(前481—前370),是序盘布局阶段。庄子一生八十四年(前369—前286),是中盘决胜阶段。庄子之后六十五年(前285—前221),是收官残局阶段。庄子一生,恰好处于历史改道、鉴往知来的战国中期。前可统观战国为何如此布局,回眸此前两千余年的伏羲泰道为何式微。后可展望战国为何如此收官,预判此后两千余年的庙堂否术为何逐渐强化。

全书采用编年史体例,逐年叙述战国史事和庄子生平,每年一章,共计百章。庄子生前十二年为引子,庄子八十四年为本传,庄子殁后四年为尾声。前后各加略史,以观中华全史。

每章前半为《战国纪》,按时间先后叙述一年之中的天下各国史事,略做合理连缀,揭破天下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百章之间,略做因果勾连,揭破战国进程的历时性纵向逻辑。

每章后半为《庄子传》,按时间先后叙述庄子与诸子、诸侯互动的相关史迹。二十余条庄子生平史料植入相关之年,仅占四分之一章节。其余四分之三章节,缺乏庄子生平史料,为免凭空虚构庄子史事而导致失真,因而立足道家立场,根据其他史料,虚拟庄子与其本师子綦、友人庖丁、弟子蔺且等人的对话,评议天下时事,抉发先秦秘史,演绎庄学义理,揭破庄子与诸子、诸侯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百章之间,穿插诸侯与诸子、否君与痞士的互动,重点展开老子之后的道家发展,孔子之后的儒分为八,墨子之后的墨离为三,揭破道、儒、墨互动博弈的历时性纵向逻辑。

概而言之,每章前半叙述形而下的诸侯之战,展示野蛮为何战胜了文明;每章后半叙述形而上的诸子之争,展示否术为何遮蔽了泰道。

全书没有凭空虚构一人一事,所有内容均有史料依据,少量内容是史料残片的逻辑延伸。书稿原有大量注释,乃是史料原文及其考证辨析,因其数倍于正文,付梓之前全部删去。有心学术的专家不难按图索骥,无意追究的读者不妨得意忘言。

本书篇幅,《战国纪》远远超过《庄子传》,似有颠倒主次之嫌。其实庄子毕生自觉边缘化,力求“无用之大用”,亦即无用于庙堂,大用于江湖,无用于小年,大用于大年。假如把庄子从时代边缘移至舞台中心,反失历史之真。只要诸侯、诸子的百年互动,有助于读者理解庄子思想和百家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后来遭到否君痞士焚毁、罢黜、剿灭、篡改、反注、遮蔽的历史成因,本书即已达到目的。

禅门有言:“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禅学乃是秦火汉黜之后,庄学因应悖道外境的特殊变体,庄学正是照亮两千年庙堂黑暗的江湖明灯。久处陆地之鱼,大多变成鱼干,不知江湖浩淼无际。久处暗室之人,大多变成盲瞽,不知庄学烛照千年。近世盲瞽,常喜援引西哲伊拉斯谟之言:“盲瞽国度,独眼为王。”于是欲保庙堂国粹者,膜拜独眼俗王,欲破庙堂国粹者,宗奉欧西大哲。不知双目如炬的先秦至人庄子早已藐视俗君僭主,超越欧西大哲。

庄子主张“至知忘知,自知无知”,“吾生有涯,知也无涯”,略同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庄子主张“自适其适,以德为循”,反对“适人之适,役人之役”,略同于尼采的“不要跟随我,跟随你自己”。尽管高居庙堂的儒学伪道,与欧西自由精神大异其趣,然而隐于江湖的庄学真道,却与欧西古今大哲莫逆于心。

天道遍在永在,然而人难尽知。每个人的思想言行和祸福命运,均为内德、外境互动所致。

自适其适、以德为循者,游心六合之外,外化而内不化,于是顺应天道,因循内德,因应外境。内德成为人生选择的决定力量,必然应天而因人,安命而顺运,祈福而拒幸,尽其所受乎天,纵浪大化之中,与天地万物共舞。

身处秦火汉黜之后两千年,我准备半生,写作八年,终于在年届五十之时,凭借残存历史文献和新出考古材料,尽己所能完成了纪念庄子化蝶两千三百周年(前286—2014)的庄学三书:《庄子奥义》揭破庄学真义,《庄子复原本注译》复原庄书真貌,《庄子传》还原战国真史。唯愿庄学三书的文史哲全息图景,有助于颠覆秦火汉黜伪造的历史谎言,有助于接续江湖真道传承的先秦元气。

(《庄子传》,张远山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即出)

浅议教后记 篇6

教学设计毕竟是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智慧, 难免有疏漏之处, 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如操作不当或失败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欠妥的教学内容等记录下来, 并对其原因作深刻地分析和研究, 以便今后教学吸取教训, 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 或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和纠正等。这样, 可以不断地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例如, 我在演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教学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得出的数据出入很大, 有时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在分析其原因后, 接下来的教学中, 我选择了用钩码替代弹簧测力计, 实验数据既简洁又准确。我将这些做法写入教后记, 完善以后的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处理电路故障一类问题时, 我就感觉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 学生仍难以理解。后来, 我在分组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时增加了如下实验: (1) 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一起串联接入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 将电压表与电灯或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起串联接入电路, 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以及电灯的发光情况。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学生果然对电路故障的分析理解容易的多了。

二、记教学灵感, 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全面地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全部情况。课堂上,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 教师和学生偶尔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一闪即逝, 我们可以利用教后记去捕捉。例如我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 由于内容繁杂, 学生难以理清。偶然间我把内容归纳为123456。即一个概念———温度;两个图像———熔化凝固图像、沸腾图像;三只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或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四组比较———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蒸发沸腾;五点区别———蒸发沸腾的不同, 即定义、发生部位、剧烈程度、影响的条件、发生的条件;六个物态变化过程。经过这么一整理, 学生容易记忆得多了, 不少同学仿照这一做法对其他章节内容进行整理, 感觉知识网络清晰多了、精练多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讨论“在盛水的容器中漂着一块冰, 当冰完全熔化时, 液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时学生很难理解, 我当时突然想到用泥土填坑的例子跟学生解释, 假定冰不流动, 那么当把冰取出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小坑, 然后我们让冰在空烧杯中完全熔化成水, 这样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和小坑的体积就行了, 学生很容易明白在哪一种情况下液面升高、降低或者不变的道理。

三、记学生问题及见解, 努力高效而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难点

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如: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 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纠错教学, 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 采取有效突破方法提供决策依据。如:我在今年安排学生利用滑动变阻器与灯炮串联改变电流的实验时, 就想起往年教后记中记录的学生作业中分析并联电路电流变化情况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于是, 要求在实验中增加将滑动变阻器与灯炮并联的情况, 能否通过移动滑片改变灯泡中的电流呢?从而, 加深了对滑动变阻器作用的认识。

四、记成功做法, 努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必须依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后记往往起到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 教师每教完一节课, 细心回想一番:从课堂引入到教学难点的突破;从直观教具的合理利用到多媒体的动态设计配合;从画龙点睛的课堂总结到学生的独特见解;从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到师生互动方式的设计, 师生互动模式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课本上找不到的, 都可以把它们及时记下来, 写出心得体会, 这样在积累中探索, 在探索中积累。

教学后记应记哪些方面 篇7

1. 记成功的做法。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 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成功的临场发挥、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片断、恰如其分的媒体应用等等。成功的教学, 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 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 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2. 记失败、失误之处。

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 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 如表达含混、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脱节等。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后记中, 然后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 仔细查找根源, 寻求对策, 亡羊补牢,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并能对促进今后的教学, 进行科学研究积累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3. 记课堂灵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方法, 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 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 具有瞬时性, 有很高

■李国军

的参考性, 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 教师机智灵活地应对, 恰当地处理, 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4. 记对新理论新经验的认识。

在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小型的教学改革时, 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如何, 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本章节内容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 主要优点有哪些,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 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等, 写下这些后记, 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 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不断更新, 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促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5. 记同行之共识。

通过各种听课、说课、参观、教研等活动,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借鉴其他教师独到的教学方法, 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 还可以记下听、评课中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 并引以为戒。或者请听课教师如实指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哪些符合学生实际, 哪些不受学生欢迎, 哪些学法指导到位, 哪些学法指导还是空中楼阁, 并做好记录, 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方向的依据。只有时常听记同行的意见, 才能做到博采众长, 集思广益, 对教学有所帮助。

6. 记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是初学者, 许多在教师看来是“易”的知识, 对学生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 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也就是突破了重点难点。如果教师从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 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日积月累, 既丰富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后记记录下来, 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7. 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 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给课堂增添异彩, 有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 对教师来说, 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 (也就是说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 做到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 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 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 应给予鼓励, 并及时记录下来, 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8. 记再教设想。

教完一节课后, 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上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好“教学后记”的有效方法 篇8

一、由点突破, 引发思考

由点突破, 即抓住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加以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教师就教材处理上的用力点进行反思;从师生关系相互交流的特点上思考等。抓住“一点”的目的是要加以突破、引发思考, 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及教学观念的重新认识。因此, 撰写教学后记不能仅仅局限于记录教学中发生的情况或问题, 而要对这些情况或问题进行反思总结, 要有感而记, 有记必思;要通过教师自己的认真思考,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教学后记往往集中于对教材处理的环节进行小结。如, 在一次内容为“足球的脚内侧传接球”的课堂中, 笔者进行了新的尝试, 打破备课、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等直观式的教学方式, 而是把教材处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辅之以一些挂图与动作技术要点, 让学生在自学自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该次尝试, 笔者在后记中这样写到:“我们的常规教法是教师备课、备学生;设计教案, 安排教学步骤;教师上课。这种常规教学当然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否非得如此沿用不可呢?未必。”事实上, 教师可以把相关学习内容交给学生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而这种方法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也能做到有针对性, 真正“点”中要害, “拨”到关键。此外, 后记的主体内容应该是就实践活动进行议论, 一味叙述过程是不可取的。

二、前后比较, 分析异同

“前后比较, 分析异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把教学前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效果联系起来, 在课堂结束后, 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这样不仅能发现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能检验教学效果, 对备课与教学都有利;二是把同一教材内容在两个不同时间内的教学情形作比较, 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总结经验。这样, 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如,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 笔者讲了一节“支撑跳跃”课, 当时的课后总结如下:组织教法与场地布局缺乏新意;没有体现新课程精神;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都没有充分发挥。对此, 笔者后来又重新设计教案、授课, 进行了“放开教学”, 其效果也远远好于公开课。对于第二次课取得的效果, 的确出乎笔者意料, 对此, 笔者进行了再次反思, 两次共写了一千多字的教学后记, 并进行了比较, 这一做法也让笔者的教学有了新的突破。而且, 该教学后记还在公开刊物上获得了发表。

三、综合归纳, 整体考察

“综合归纳, 整体考察”就是要抓住多个环节与多层关系加以总结, 所写的内容要广泛, 而且, 既可对某一个环节加以分析, 也可对一个教学活动中的多个环节加以分析, 甚至还可对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师生关系等进行整体考察和分析。这样写出来的后记才有益于全面、具体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师生讨论, 交流心得

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所采取的教学措施等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而且写教学后记是完整教学活动的延伸, 也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因此, 在写教学后记时,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这一最为活跃的因素。那么, 怎样才能把学生纳入到写教学后记的工作中呢?笔者认为, 最具体、最实用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教学、研究教学, 相互交流见解和心得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角, 侧重考虑的是自己教的情况, 而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的问题较少。因此, 教师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中。对此,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更多地倾听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要求, 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 及时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事实上, 有时学生的一个见解或办法, 可能会让教师茅塞顿开。而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写进教后记, 并认真分析,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记得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前几个月, 就有学生在笔者和他们的谈话中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建议, 他们认为笔者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组织安排过多, 一堂课上完后觉得都学会了, 但却不能将学会的技术进行运用。这些意见对笔者此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如, 笔者开始注重对教学设计中重难点的把握, 开始注意删繁就简、提炼教学语言

五、理论透视, 力求创新

教学后记主要是对教学实践所作的小型总结, 一般是叙述事例并阐发感想, 进行议论。因此, 教师可以不求其理论深度, 不必把其当做教学论文一样来写, 但写的多了, 提高了档次, 自然就可以形成论文, 而且也有必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因此, 在撰写教学后记的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用教育科学理论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要将课堂教学实践的感性体会上升到教育科学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分析和总结, 把课堂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轴对称图形》教后记 篇9

《轴对称图形》是高年级的知识,三年级学生能否顺利学习这一内容?教学的效果又会如何?在不同的年龄段教学这一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又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激发了我对这一内容的探索。

钻研教材

由于是高年级下放的知识,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时,一定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力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方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时,我希望通过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欣赏”的轨迹去发现、探索,经历这一学习过程。

试教

教学设计完成以后,我借三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一次试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片段一导入环节,我设计的是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模型这三个图形,然后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并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汇报。学生有的说它们都是一些模型;有的说它们都很好看……浪费了不少时间,而学生发现的都是些和对称无关的特征,对对称这一特征感知不深刻,极大地影响了后续的教学。

片段二新授环节中,由于导入环节中对对称特征感知不深入,学生启而不发,很多环节我只好包办代替了,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对折、观察,并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让学生多说一说特征以强化对新知的认识。课后,一位听课老师问我:“这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刚刚还庆幸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呀,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我的这节课上没有落实。

片段三练习中,让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一组图案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给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时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或是说不出理由。我着急了,连忙说:“你们把这些图形在心里对折,看两边是不是能完全重合呀!”终于,有几位学生举手了,说出了题目的答案。我舒了一口气,赶忙进入下一环节。可是由于前面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练习达成度均不高。

第二次施教

在和听课老师共同商讨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由于试教的失败,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重新研究教材和学生学情。

改进一导入环节,结合学生在活动课上制作风筝的经验,多媒体出示一个对称的和一个不对称的风筝,让学生预测一下,这两个风筝哪一个可以飞得又高又稳。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另一个风筝飞不高呢?”一学生说:“因为它不对称呀!”通过比较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了对称这一现象。其实,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丰富的感性经验,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没有高年级那样的敏锐,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概括图形的特征。从三年级学生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引入教学,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改进二新授环节时,出示天安门、奖杯和飞机的平面图形,首先让学生猜测:“把这些平面图形对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先猜再动手操作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和老师的点拨,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打开刚才对折后的图形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并介绍对称轴的概念。这样改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猜想、验证、发现,自主认识特征,这一改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

改进三巩固练习的改进主要是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体现练习的层次和多样。主要有这几个环节:1根据图形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一题通过对折判断,另一题提高要求,观察判断。)2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办法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3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思考原图形。4欣赏剪纸、风筝、脸谱等生活中的对称图案,感受对称美。针对一些判断图案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允许学生借助小棒放在图形的对折处,观察两边是否能完全重合,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反思

听课老师对于第二次施教给予了肯定。课后,我回想前后两次教学,感触颇多。

反思一要认真研究学生。

平时,我们高喊“备学生”“要抓住学生的知识起点”,但事实上我们经常按自己的思维主观臆断学生的想法和知识起点,不管变换多少形式,问题的症结依然存在,学生的现实学情仍会出乎教师的预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才能找到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成长体系,这一点在概念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反思二抓住课堂的教学本质来开展教学。

生命的河流(后记) 篇10

从学校到走进社会这段时间,走过的地方就是家和学校,几乎没出过远门,第一眼看见河流是去清的家,他家住在沧水河西岸。有一天他对我说:“带你去一个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走到一条河边,他告诉我这就是沧水河,汉寿的母亲河。我惊呆了,自己是汉寿人居然不知道母亲河在哪,岂不是笑话,这是事实。未去远门的我,除了从书本上知道万千河流的名称,根本没有看见过真正意义上的河流。我的脑子里有澜沧江的蜿蜒,多瑙河的壮美,却不知道沧水河如此秀丽。

沧水河发源于仓山,途经常德和汉寿两县.后汇入沅江。一座沧水大桥将常汉两县贯通,两岸杨柳依依,清澈的河水蜿蜒流向远方,河床有的地方深,深的地方深不可测;有的地方浅,浅的地方可以赤脚踏水而过。看见这么美丽的河,我雀跃了,将凉鞋脱了,立马下到河里玩起水来。清笑我简直是从来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还高材生,如此孤陋寡闻,不就是一条河么,值得你那么高兴。他真的不知道我当时喜悦的心情,实在是觉得太美了。他可能是日日从河边走过,没我那种痴迷。但为了不扫我的兴致,他居然把皮鞋也脱了,和我打起了水仗,这就是我第一次对河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尤其和清在一起。

清的家就住在桥西,我们玩了一会儿水仗后就去了他家.从此后,我的生命里有了清.也有了这条河,生活中许多的故事都和这条河有关。河流承载的不仅仅是灌溉的使命,它承载了我所有的记忆。此书中的《宅运交响曲》就像一条生命河贯穿我的一生。房子替我遮风挡雨,与房子有关的故事就像一条生命的暗河裹挟着我的思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宕前行。

如《生命的河流》里的《绿色的河》这篇文章中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那渔婆、渔伯我都认识。后来我就在这条河边的一所学校里教书,当了多年的孩子王,还常常带孩子们到河边玩,自己也常独自坐在河边望着河水发呆,河岸的野花,河滩的沙砾都一一注视过。我也曾经去过河边摄影,《趟过那条干涸的生命河流》就与摄影有关,与自己的叹息有关。《穿越村庄的河流》里面的内容除了九十年代以前的内容是听老人讲的,剩下的就是亲眼所见了。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里提到另一条河——边山河。边山河是沧水河的另一条支流,边山村人依河而住,在这里休养生息,代代相传。

我时常独自在河边发呆.这条河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关于人性、关于人生、关于环保……不得不说这条河给予了我丰富的灵感。于是,我觉得该为这条河写点什么了,看见日夜奔流不息的河水,将我的第三本散文集命名为《生命的河流》,也算是我对这条河流给予我丰富灵感的馈赠。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里最后一篇《生命之河》是我给河北著名散文家安海的散文集(季节河)写的书评,又是一篇与河流有关的文章,冥冥中.又与书名挂钩,或许我真的是与河有缘吧。

有时候觉得人生就像一条河流,人的生命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河床。河水时而春汛猛涨.时而冬日干涸,不管是洪水滔天还是干涸枯竭,河床总是默默守护着,不离不弃。如果说我的生命的河流里流淌着文学血液的话,那么散文就是那奔腾不息的河水。总会将自己所见所感所思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里每一篇文章就像山间溪水.慢慢汇集而成,组成生命的河流。这条河流沿着自己希望抵达的远方独自前行,无怨无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流,不管这条河流里承载了什么,都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后记】相关文章:

课后记06-16

序后记范文05-15

教后记范文05-15

校后记范文05-15

课后记范文05-15

比赛后记范文05-15

后记展望范文05-16

教学后记范文05-16

考试后记范文05-16

随笔后记范文05-17

上一篇:语文教育要走向真实下一篇:铜矿氧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