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2024-08-28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精选十篇)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肺栓塞早期患者, 全部患者均经过肺部CT影像检查, 并通过肺动脉造影或灌注/通气扫描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早期。其中男性患者45例, 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35~83岁, 平均 (45.6±12.7) 岁;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56例, 呼吸困难43例, 咳嗽60例, 咯血5例, 心悸38例;患者的临床体征有胸部干、湿性啰音35例, 胸膜摩擦音27例、发绀15例、胸腔积液11例、发绀9例;发病时间在1 h~15 d, 平均4.5 d;并发症有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 高血压25例, 肺部感染6例, 糖尿病7例, 有近期外科手术史3例;所有患者均无既往冠心病史, 肺心病等病史。

1.2 肺栓塞危险因素

肺栓塞的病因主要有心脏病、血栓形成、肿瘤、妊娠和分娩等。通过临床统计进行数据分析后可以得知, 诱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有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两大类。原发性因素包括家族倾向性的无明显诱因或反复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 比如蛋白S缺乏, V因子Leuden突变, 抗凝血酶缺乏, 抗心脂抗体综合征, 蛋白C缺乏,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5]。继发性因素包括长期卧床后突然运动, 静脉炎, 口服避孕药, 血液粘滞度增高, 下肢静脉曲张, 骨髓损伤, 高血压, 手术, 肺间质纤维化,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中心静脉置管等。

1.3 检查方法

82例肺栓塞患者在发病前均有心电图作为对照, 患者的发病前心电图均正常, 若心电图不正常, 不予列入, 以免因为心电图的异常影响对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的分析。患者的入选标准根据《肺动脉栓塞文集》中的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确定。

检查方法采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从入院并确诊为肺栓塞开始, 每日进行至少一次心电图检查, 期间进行一次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1周以后可将进行心电图检查的频率放缓, 每隔一日做一次心电图。重点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电图中的T波、ST段、各导联P波、QRS波的波形, 以及心电轴的动态变化, 将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的以上各波形数据进行对比。除了各类波形之外, 还要重点观察患者心电图中是否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次/分) , T波倒置, ST段下移, 电轴左偏、右偏, 肺型P波等异常现象并标注记录清楚。

肺栓塞患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特征, 可以在心电图中识别出来, 但是各类对心电图造成影响的因素的影响还是不容忽略的。因此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时间最好选在清晨, 此时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较为稳定。在患者入院治疗时, 尤其是进行心电图检查前, 应嘱咐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平缓, 并不得服用激素类药物, 有兴奋或抑制作用的药物, 对血压、心率等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的药物。

1.4 心电图特点分析

(1) 窦性心动过速:75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脏现象, 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窦性心动过速一般不作为病态对待, 但在本组中, 患者均患有肺栓塞, 导致呼吸功能减弱, 心脏必须更加快速的泵血才能满足机体正常活动的需要。本组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引发因素是由缺氧引起的神经体液激活导致。 (2) 胸前导联T波倒置:具体的心电图特点有:发生频率较高的TV1~TV3倒置深度比TV4大, 这种波形出现的时间较早, 多出现在急性肺栓塞发病后的1~2 h内。在发病的首日出现最多, 随着治疗的深入, V1~V4的T波逐渐由倒置变为正常, 并且V4的T波深度较浅。在肺栓塞急性发病早期, V1~V3导联T波呈对称性倒置, 表示患者的右心室功能不全, 这一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 右束支传导阻滞:肺栓塞发生时, 栓子阻塞了肺部血管, 导致肺部血氧交换能力减弱, 血液中没有充足的氧气供给, 导致心脏继发性缺血, 产生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以右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右束支轻度传导阻滞时 (<25 ms) , SV1波形变浅;右束支完全传导阻滞时, 传导延时>40 ms, 若延时在二者之间, 成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V3R、V4R终末出现R波, 可以根据Rav R波振幅的大小判断肺动脉压的高低。 (4) 其他特异性指标:其他比较多见的心电图特异性改变有:顺时钟向转位;额面QRS电轴右偏>90°;SⅠQⅢTⅢ现象, 即Ⅰ导联表现出明显的S波 (时间长度>0.1 m V) ;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 Ⅲ导联T波倒置。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出现的特异性改变的发生率, 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 将本组的特异性改变发生率与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2例急性肺栓塞早期患者的心电图特异性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 胸前导联T波倒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 顺时钟向转位, 额面QRS电轴右偏>90°, SⅠQⅢTⅢ现象, 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 Ⅲ导联T波倒置等。其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75例, 占91.46%;发生胸前导联T波倒置者56例, 占68.29%;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者35例, 占42.68%;发生顺时钟向转位者23例, 占28.05%;发生额面QRS电轴右偏>90°者16例, 占19.51%;发生SIQⅢTⅢ现象者15例, 占18.29%;发生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者, 26例, 占31.71%;发生Ⅲ导联T波倒置者61例, 占74.39%。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部疾病, 急性发作时, 栓子阻塞肺部血管主支或分支, 导致肺循环的阻力突然增大, 导致肺组织缺血[6]。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房和右心室出现代偿性扩张, 以射出更多血液, 心肌收缩力增大并且心脏供血由于肺部呼吸功能的衰弱而减退可以导致心肌缺血[7]。急性肺栓塞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结果中可以体现出以上各类病理改变, 比如窦性心动过速、T波倒置等[8]。需要注意的是, 肺栓塞急性发作早期的心电图改变并不是特异性的, 冠心病等其他心脏或其他脏器的疾病也可引发此类改变, 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加以区分。首先, 此类改变多成组出现。其次, 患者就医时携带一份近期的未发病时期的心电图为佳, 因为将发病后与发病前的心电图进行对比, 可以有效排除患者所患基础疾病的干扰。肺栓塞即使在发病时也容易漏诊、误诊, 耽误治疗, 我们分析其急性发作早期的心电图改变, 总结其规律, 有助于将心电图检查应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 将使其更为快捷、准确。

摘要:目的 探究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急性发病早期心电图的规律和特征。方法 检查方法采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 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分析心电图并统计数据, 将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与正常人群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75例, 占91.46%;发生胸前导联T波倒置者56例, 占68.29%;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者35例, 占42.68%;发生顺时钟向转位者23例, 占28.05%;发生额面QRS电轴右偏>90°者16例, 占19.51%;发生SⅠQⅢTⅢ现象者15例, 占18.29%;发生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者, 26例, 占31.71%;发生Ⅲ导联T波倒置者61例, 占74.39%。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有助于对肺栓塞的诊断, 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率, 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妮.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2) :19-21.

[2]周继光, 李起栋, 许月红, 等.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分析19例[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 2011, 4 (4) :343-345.

[3]李晓为, 王世彬.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分析[J].山东医药, 2012, 52 (20) :61-63.

[4]谭雪梅.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外医疗, 2012, 18 (2) :376-378.

[5]谢蓉, 刘文卿.肺栓塞34例心电图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7 (5) :573-575.

[6]王月英.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11) :87-89.

[7]潘殿柱, 刘仁光, 杨学娜.急性肺栓塞溶栓心电图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 24 (5) :469-471.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篇2

【关键词】 肺栓塞;溶栓治疗;CT、心电图;诊断

【中国分类号】 R6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67-0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肺栓塞可引起严重的循环和呼吸障碍, 严重的危害人体健康。肺栓塞的流行病学特点是漏诊率及误诊率都比较高,病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据文献报道,未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然而在正确诊断并予以积极治疗后,死亡率可下降为3%~10%。本文对80例肺栓塞患者胸部CT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在50.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

1.2 方法: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图特征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同步自动分析仪检测, 胸部扫描采用美国GE 单排螺旋CT机,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结果

2.1 心电图表现:8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的有78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3例(42.31%)、SI征14例(17.95%)、QIII征41例(51.56%)、TIII征17例(21.79%)、SI QIII TIII征10例(12.82%)、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15例(19.23%)、T波倒置65例(83.33%)、V1导联S波顿挫18例(20.08%)、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21.79%)、肺型P波4例(5.13%)、电轴左偏6例(7.69%)、电轴右偏7例(8.97%)、顺钟向转位5例(6.41%)。心电图无改变的有2例。

2.2 CT结果:80例患者均进行胸部CT平扫,其中出现异常者55例(68.75%), 均示肺血管纹理稀疏, 以下肺显著, 同时伴有肺不张, 肺动脉主干增粗着17例, 伴有中下肺多发散在淡片影4例,伴有胸腔积液21例, 伴有少量心包积液5例, 伴有肺气肿32例, 纵隔内可见多发淋巴结并伴有钙化18例, 伴有胸膜增厚、粘连12例, 膈肌升高21例。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提示肺栓塞具有漏诊率高、误诊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肺栓塞的患者中心电图改变类型比较多,没有一项心电图改变是肺栓塞所特有的,敏感性较差, 特异性也不强,但心电图改变常能反映栓塞病变的严重程度。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中表现为非特异性和非诊断性, 但有许多征象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当临床怀疑肺栓塞时, 应当做心电图, 尤其注意观察心电图动态改变, 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早期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以及进一步肺、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肺动脉造影检查, 及早诊断、及早溶栓治疗。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肺栓塞的漏诊率、误诊率都居高不下,首次发生肺栓塞的死亡率也在10%左右。因此就需要影像科医生更加耐心、细致, 根据所做检查及时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以免延误病情。总结本组资料, 本病主要和肺气肿鉴别, 后者除了有肺的透亮度增加外, 还有肺膨胀的表现。由于本病缺少特异性X 线表现, 对于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后、风心病等易发生栓子脱落的患者, 如果突然出现咯血、剧烈胸痛、明显胸憋等症状时,要立即进行X线检查。当X线胸片或CT平扫发现局限性透亮度增强、肺血管纹理稀疏、遠端消失或肺段范围的楔形阴影时, 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 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肺栓塞疾病的漏诊。

参考文献

[1] 杨霞,张锦,郑西卫等.螺旋CT增强的肺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相结合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J].国际呼吸志,2007,27(18):1369-1371.

[2] 谭春晖. 儿童肺栓塞X线胸片误诊6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5) : 6136.

[3] 杨钧国. 肺栓塞心电图的鉴别诊断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2:71.

急性肺栓塞29例心电图变化分析 篇3

荆建军

(运城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 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9例住院治疗期间心电图的变化。结果29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7例 (93.1%) , 其中典型的肺栓塞心电图SⅠQⅢTⅢ仅有8例 (27.6%) , 其他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完全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a VR导联R波增高等) 有19例 (65.5%) , 正常有2例 (10%) 。结论心电图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无创性检查, 对急性肺栓塞虽无特异性, 但如能结合临床症状, 并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演变, 则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特别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早期发现本病, 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早期诊断a VR导联

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肺动脉某一分支被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堵塞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气短、胸痛、晕厥等。其临床症状多变, 很容易漏诊、误诊, 且病死率高, 已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疾病之一。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 如长期卧床, 下肢创伤, 手术等[1], 近年来肺栓塞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对29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疾病发展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特点, 为基层临床早期发现肺栓塞, 减少误诊率提供更多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2012年2月收入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9例, 其中男21例, 女8例, 年龄28岁~78岁, 平均年龄 (43±26) 岁;病程2 h~45 d, 平均病程 (12.6±9.5) d。入选的29例患者均经胸部X线、血气分析、肺部增强CT扫描或者肺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入院时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及气短28例 (96.6%) 、胸痛10例 (34.5%) , 咳嗽、咯血

作者简介:荆建军, 男, 本科, 主治医师。

5例 (17.2%) , 晕厥、休克3例 (10.3%) , 紫绀12例 (41.4%) 。

1.2 方法

患者均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动态检测心电图及血气分析变化[2]。并要求绝对卧床休息, 予以持续吸氧、镇静、抗凝、对症支持治疗等。符合溶栓条件者进行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治疗, 记录溶栓前后不同时期和出院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所有患者均每天记录心电图变化。

2 结果

本组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完全正常2例 (10%) , 异常心电图27例 (93.1%) , 典型的SⅠQⅢTⅢ波型 (Ⅰ导联S波深、Ⅲ导联Q波明显和T波倒置) 仅8例 (27.6%) , 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窦性心动过速9例 (31%) , ST段抬高或压低6例 (20.7%) , 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 (6.9%) , 电轴右偏3例 (10.4%) , 顺钟向转位1例 (3.4%) , aVR导联R波增高11例 (37.9%) 。同时出现多个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 (≥3个) 15例 (51.7%) 。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症状及体征特异性差, 变化大, 不易与其他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相鉴别, 很容易漏诊、误诊[3]。急性发作时, 主要表现为急性右心室扩张和肺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但大多数患者心电图会有多方面改变。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测设备对早期急性肺栓塞作出初步判断, 减少误诊、漏诊, 对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 心电图仍不失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通过对近年来确诊的急性肺栓塞病例心电图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 (1) 典型的肺栓塞波形SⅠQⅢTⅢ出现较少, 仅为27.6%, 所以不能仅依靠典型的肺栓塞心电图波形来诊断肺栓塞。但如果出现典型的波形, 致死率往往较高。 (2) 心电图完全正常时不能排除本病, 本组有2例心电图完全正常, 可能梗死面积较小, 对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影响不明显, 这些患者通常症状较轻, 不容易发现。 (3) 出现非特异性心电图组合 (主要指右心循环负荷加重的心电图改变) 较常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a VR导联R波增高及ST段改变等, 本组患者出现3个以上的非特异性心电图组合改变达51.7%。所以结合症状与体征, 非特异性心电图组合出现越多则提示肺栓塞概率越高。 (4) 对于有呼吸困难、气短、胸痛的患者, 心电图检查也是鉴别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 则肺栓塞概率明显增高。 (5) aVR导联R波增高发生率较高 (37.9%) , 特别是在溶栓前后的动态改变对本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在以往的研究报道中增有单独把a VR导联R波增高作为诊断肺栓塞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本组病例数较少, 但已反映出a VR导联R波增高的敏感性, 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总之, 心电图作为一种操作简单, 无创伤, 普及性高的检查手段[4], 虽然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无特异性, 但如果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 仔细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还是能够早期发现急性肺栓塞患者。对于我们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减少对该病的漏诊、误诊, 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很有帮助。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 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9例住院治疗期间心电图的变化。结果29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7例 (93.1%) , 其中典型的肺栓塞心电图SⅠQⅢTⅢ仅有8例 (27.6%) , 其他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完全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aVR导联R波增高等) 有19例 (65.5%) , 正常有2例 (10%。) 结论 心电图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无创性检查, 对急性肺栓塞虽无特异性, 但如能结合临床症状, 并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演变, 则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特别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早期发现本病, 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早期诊断,aVR导联

参考文献

[1]白春学.实用内科学 (下册) [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860-1861.

[2]卢喜烈.301临床心电图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376-377.

[3]王学英.急性肺栓塞30例心电图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 10 (40) :51-52.

20例急性肺栓塞的急诊处理分析 篇4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急诊处理;抗凝溶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3-02

急性肺栓塞(APE),是因为内源性或者外源性的肺动脉堵塞还有其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表现为临床以及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栓塞的发病症状还有体征均没有明显的特异性,故此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病人因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不断得到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现对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花呼吸学会当中“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当中关于急性肺栓塞的相关标准。其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大的为75岁,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1.3岁;患者病程最长为12天,病程最短为2个小时。患者的基础疾病如下: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栓塞、9例糖尿病并发肺栓塞、2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并发肺栓塞、2例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其他疾病患者1例,无疾病患者1例。

1.2 临床表现 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表现。本次研究患者当中表现为以下症状:15例患者(75.0%)胸痛咯血、3例患者(15.0%)心悸、3例患者(15.0%)晕厥、5例患者(25.0%)呼吸困难或者是气短、呼吸困难。胸痛以及咯血三联征。体征表现如下:11例患者(55.0%)出现呼吸加速以及明显紫绀、6例患者(30.0%)血压下降、8例患者(40.0%)肺部闻及湿锣音、4例患者(20.0%)出现低热。

1.3 辅助检查

1.3.1 动脉血气分析 对于APE患者而言,血气分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已经是每一位APE患者都需要进行的一个项目。血气如果出现改变,最为直观的就是出现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以及肺脑动脉血样增大等。患者的PaO2低于80mmHg,PaCO2下降。

1.3.2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 通过超声心电图可以对肺部血栓能直接见到,显示结果为右室扩大以及室间隔运动出现异常。在本次研究当中有6例患者表现为室间隔左移还有右室扩大,6例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使用心电图进行动态改变观察,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通常表现为右心室负荷出现增大、肺部的P波或者是ST段有所下降,出现完全性或者是不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本次研究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肺性P波,出现5例患者有右束支传导阻滞。

1.3.3 胸部X线 对患者进行肺动脉灌注扫描X线结果显示:出现条索状阴影、气管移动向患侧、膈肌出现抬高、肺纹理稀疏减少等。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出现4例患者有肺纹理稀疏、7例患者出现条索状阴影。

1.3.4 CT检查和肺动脉造影 对APE患者使用CT检查有助于提高异性准确率,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该准确率达到了92%,CT检查和CTPA同时畸形,对于APE的确诊有显著效果。本组患者经过CT检查还有肺动脉造影之后显示以下结果:11例患者出现亚段以上肺动脉环形或者是半月形充盈缺损、4例患者出现完全性充盈、单侧或者双侧肺动脉栓塞分别有3例和5例。

1.4 治疗方法 在20例患者当中,所有患者均使用抗凝或者是溶栓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抗凝治疗方法使用低分子素钙5000U,通过皮下注射,每12个小时进行2次,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支持治疗。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随时準备补充血容量以及升压的治疗。溶栓治疗则是使用尿激酶2万U/kg,在稀释之后进行静脉滴注,此后使用肝素序贯进行治疗。

2 结 果

20例患者使用抗凝、溶栓进行治疗,治愈患者为17例、好转2例,1例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98.0%。其中死亡患者是因为静脉血栓脱落导致出现大面积的肺梗死,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3 讨 论

肺栓塞本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肺组织血管疾病,本身有着起病迅猛以及容易引发呼吸脏器衰竭的特点,对此应该进行及时的治疗。在近年来该疾病病发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此应该提高医生的诊治意识,最大程度的避免很粗线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2]。

当前对于该疾病主要有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CT检查以及肺动脉造影仪等,每种检测方法均有自身特点,应该合理使用。一旦对肺栓塞进行确诊之后则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当前临床对APE患者使用最多的则是抗凝以及溶栓为主,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抗凝溶栓对于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有着安全显著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日波.肺栓塞的临床诊断要点[J].中国社区医师,2010,7(4):1107-1108.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3 例患者中男24 例, 女19 例;年龄53 岁~72 岁, 平均年龄 (61.4±7.8) 岁;包括近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2 例, 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患者9 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 例, 肿瘤患者4 例, 脑梗死患者4 例, 高血压患者4 例, 冠心病3 例, 无明显并存疾病者1 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气短、咯血、晕厥等, 其中出现呼吸困难39 例 (90.7%) , 心悸31 例 (72.1%) , 胸痛、胸闷24 例 (55.8%) , 咳嗽22 例 (51.2%) , 咯血2 例 (4.7%) , 伴晕厥1 例 (2.3%) ;查体肺部干、湿性啰音14 例, 出现肺部呼吸音减弱8 例, 发绀4 例。43 例均经心电图、螺旋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

1.2 心电图检查方法采用日本光电ECG-92C型12 导同步心电图检查仪, 标准12 导联及右胸V3、V4、V5心电图检查, 观察心电图表现, 并分析心电图变化。

2 结果

43 例患者中41 例 (95.3%) 出现异常心电图, 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9 例 (67.4%) , 典型的Ⅰ导联的S波加深, Ⅲ导联Q波, Ⅲ导联的T波倒置 (S1QⅢTⅢ) 11 例 (25.6%) , 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 例 (18.6%) ;Ⅰ、a VL导联S波>0.15 m V5 例 (11.6%) ;V1~3倒置深度大于V4者7 例 (16.3%) , a VR导联R波增高者20 例 (46.5%) , V1与T Ⅲ 同时倒置者18 例 (41.9%) ;缓慢型心律失常5 例 (11.6%) , 电轴右偏13 例 (30.2%) , 顺钟向转位11 例 (25.6%) , 出现肺性P波6 例 (14.0%) 。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起病急, 进展快, 临床漏误诊率较高。其病理生理改变取决于栓塞动脉、受累血管截面、栓塞速度、心肺功能、体液反应和血管内皮纤溶功能等, 患者肺通气/ 灌注比例严重失调, 右心室急性扩张, 致右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低氧、低碳酸血症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发热、咯血等, 查体可见胸膜摩擦音, 胸部干湿啰音, 胸腔积液, 发绀等[1], 本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90.7%。心电图发生系列改变, 且肺栓塞严重程度与心电图改变呈明显正相关[2]。本病可引发急性肺循环障碍、低氧血症及心搏骤停, 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30%, 及时溶栓治疗病死率约2%~8%, 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超过70%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 主要是右心负荷过重的征象, 多在发病后即刻出现, 呈一过性, 并有动态变化, 但无特异性[3]。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V1与TⅢ同时倒置、右束支阻滞、a VR导联R波振幅增高, 典型的S1QⅢTⅢ、以及顺钟向转位、QRS电轴右偏等。胸前导联T波倒置常表现在Vl~V4, 且V1~3倒置深度大于V4;一般自右向左逐渐变浅, 且T波形态呈尖锐对称性倒置, 似“冠状T波”[4]。对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心电图正常者, 若有上述异常心电图出现, 应高度疑似肺栓塞。

临床诊断肺栓塞不能仅依赖于肺栓塞“三联征”、心电图SIQⅢTⅢ表现、肺性P波, 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对疑似患者应结合病史、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心电图变化中SIQⅢTⅢ为经典标准之一, 一般认为S1电压>0.15 m V即有诊断意义, Ⅲ导联多呈QR或q R型, 一般不呈QS型, 达不到病理性Q波的标准, Ⅱ, a VF导联无Q波[5]。但典型心电图变化仅出现于部分患者, 本组患者中S1QⅢTⅢ发生率约25.6%, 应仔细分析其他异常变化作出诊断。心电图检查可第一时间床旁实施, 最短时间内快速分析结果, 便捷、实用、价廉, 对肺栓塞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患者心电图V1~3倒置深度>V4表现, 多于急性肺栓塞后1 h~2 h内出现, 以发病后24 h内最为多见, 之后随病情好转V1~V4波逐渐转为正常。心电图V1~3导联呈对称性倒置时, 提示患者右室功能不全;肺型P波在单纯急性肺栓塞时少见, 心电图出现肺型P波时多提示肺动脉主干或多处肺动脉分支栓塞;出现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右心室高电压等变化时, 提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可能。肺动脉阻塞后压力急剧增高, 右心室后负荷剧增, a VR导联R波振幅增大, 且R波振幅大小与肺动脉压高低相关, 近年发现左主干病变a VR导联的改变为临床抢救介入治疗的重要信号[6],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 出现突发呼吸困难难以解释时, 应考虑急性肺栓塞可能, 及时行心电图等检查, 尽早明确诊断。

总之, 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变化较为复杂, 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足, 但使用便捷、便于重复检查与动态观察, 临床应正确分析心电图变化, 综合判断, 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43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41例 (95.3%) , 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29例 (67.4%) , S1QⅢTⅢ11例 (25.6%) , 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 (18.6%) ;Ⅰ、a VL导联S波>0.15 m V 5例 (11.6%) ;V13倒置深度大于V4者7例 (16.3%) , a VR导联R波增高者20例 (46.5%) , V1与TⅢ同时倒置者18例 (41.9%) ;缓慢型心律失常5例 (11.6%) , 电轴右偏13例 (30.2%) , 顺钟向转位11例 (25.6%) , 出现肺性P波6例 (14.0%) 。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变化复杂多样, 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足, 但实用、便捷、便于重复检查, 临床应正确分析心电图变化, 综合判断, 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性肺检塞,早期,心电图,诊断

参考文献

[1]李晓为, 王世彬.急性肺栓塞早期心电图分析[J].山东医药, 2012, 52 (20) :61-63.

[2]刘丁, 杨嫒华, 张创业, 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288例心电图动态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 33 (9) :670-674.

[3]蒋建文.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2) :2399-2400.

[4]钟抗美.心电图能诊断急性肺栓塞[J].心电学杂志, 2011, 30 (3) :210-211.

[5]贾邢倩.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的时序性变化及其意义[J].心电与循环, 2012, 31 (6) :418-419.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其中, 男性23例, 女性15例, 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

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自动分析仪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表现。

2 结果

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 (≥100bpm) ;SIQⅢTⅢ现象:即I导联出现S波 (>0.1mV) , III导联出现Q波, Ⅲ导联T波倒置;胸前导联T波倒置;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38例患者中共有35例 (92.11%) 患者心电图发生改变, 其中13例 (34.21%) 为窦性心动过速, 18例 (47.37%) SI>0.1mV, 17例 (44.74%) TⅢ倒置, QⅢTⅢ、SIQⅢTⅢ分别为15例 (39.47%) 、13例 (34.21%) , TⅤ1、TⅤ1-Ⅴ2、TⅤ1-Ⅴ3、TⅤ1-Ⅴ4、TⅤ1-Ⅴ5倒置分别为29例 (76.32%) 、16例 (42.11%) 、11例 (28.95%) 、9例 (23.68%) 、5例 (13.16%) , CRBBB、ICRBBB分别为4例 (10.53%) 、7例 (18.42%) , 正常心电图3例 (7.89%) , 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 肺动脉栓塞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肺动脉栓塞患者心电图出现改变是由于疾病病理生理造成的, 如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代谢障碍等。当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时, 因肺动脉堵塞, 导致肺血管床变少, 肺动脉压力增高, 右心室与主动脉压力差减少, 冠状动脉灌注减少;此外, 机体释放缩血管物质, 引起冠脉痉挛及心肌缺血;过度通气与肺通气/灌注失调可引起低氧低碳酸血症, 进而导致心电图发生改变。心电图变化程度与肺栓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

本文研究发现, 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发生心动过速的比例较高。34.21%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bpm。心动过速是急性肺栓塞时的代偿表现, 患者缺氧, 交感神经兴奋均可导致心动过速。

SIQⅢTⅢ是急性肺栓塞较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但并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变化,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的SI。因

此临床医生必需结合患者心电图的其它改变与临床症状做出诊断。本文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 QⅢTⅢ、SIQⅢTⅢ分别为15例 (39.47%) 、13例 (34.21%) , 表明患者右心室扩张。

肺动脉主干堵塞往往表现为右束支阻滞, 肺动脉主干栓塞可使右心急性扩张、心肌缺血, 影响右束支血供, 从而导致传导时间延长。本文患者CRBBB、ICRBBB表现分别为4例 (10.53%) 、7例 (18.42%) 。此外, 本研究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见胸前导联T波倒置比例较高, 可能由前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引起。

通过本文对38例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心电图检查有利于诊断急性肺栓塞, 但由于患者心电图表现缺乏典型性, 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紧密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病情的正确评估。

参考文献

[1]郜玲, 卢喜烈.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与诊断[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 (11) :1055-1056.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APE患者共30例, 男21例, 女9例;年龄25~76岁, 平均58.5岁;发病到就诊1 h~7 d。有近期外科手术史17例, 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6例, 恶性肿瘤5例, 其他原因2例。

1.2 方法

心电图分别从发病的10 min~6 h开始收集, 主要观察心率、P波、SⅠ、QⅢ、TⅢ、电轴、右束支阻滞、胸导ST段和T波。

2 结果

3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8例 (93.3%) ,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7例占56.7%, SⅠQⅢTⅢ征典型表现7例占23.3%, 胸前导联T波改变20例占66.7%, 额面QRS电轴右偏及顺钟向转位15例占50.0%, 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9例占30.0%, ST段改变8例占26.7%, 肺型P波6例占20.0%;正常2例。

3 讨论

APE 导致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尚不确切。目前认为由于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代谢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共同影响了心脏的电活动, 从而导致 ECG 的异常改变[2]。较大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和继发性体液因素的参与, 引起肺循环阻力突然增加, 肺动脉压升高导致右心室和右心房的扩张。ECG 可以出现右房扩大、右室劳损图形。有报导[3], 右室压力是影响 APE 患者 ECG 改变的重要因素, 这些 ECG 改变与栓子的大小显著相关。随着右室室壁张力的增加, 收缩期主动脉和右室壁间压力阶差减少, 结果右冠灌注降低, 右室心肌尤其是心内膜下心肌供血显著减少。最终右室功能减低, 右心输出量下降, 左室前负荷随之降低, 导致左心输出量减低, 引起体循环低血压和冠脉总灌注下降。ECG 表现出以右胸导联为主的缺血性改变, 即 V1~3导联 ST-T改变、T波倒置及Ⅲ导 T波改变。PE 发生后, 从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张至 ECG 出现异常, 在时间上可能有所延迟;即使肺动脉压和右室大小已恢复正常, ECG 异常仍可以持续存在。有报道[4]发现, PE患者 ECG 异常与其超声心动图所检测到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没有明显相关性。Ferrari 等[5]发现, ECG 有缺血性改变的PE 患者, 其核素心肌显像并未发现心肌缺血。这些均提示, PE 相关性 ECG 改变并不完全是由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冠脉痉挛及心肌缺血可能也是导致 PE 患者 ECG 异常的原因。其机制可能为 PE 引起肺血管内皮受损, 释放大量缩血管物质, 引起心肌缺血。

APE导致患者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窦速、房颤和房扑。本组窦性心动过速17例占56.7%, 且心率在100~140次/min, 这与PE引起的低氧血症有关, 为维持组织代谢需要, 是一种代偿表现。

另外, 患者呼吸困难、烦躁等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 也是导致心动过速的原因。典型APE心电图表现为SⅠQⅢTⅢ, 但有些患者不够典型, 比如仅有SⅠ加深或仅有QⅢ, Ⅱ导联则无Q波。本组SⅠQⅢTⅢ征典型表现仅有7例占23.3%。胸前导联T波倒置亦可为APE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之一, 持续时间也比其他心电图改变略长, 可持续3~6周, 最常见于V1~3导联, V4~5导联也可累及。胸前导联T波倒置可发生于发病当日, 多见于大块PE, 且与其严重程度有关。也可出现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变较严重, 可能为肺动脉主干栓塞。发生PE后, 肺动脉压力增加, 肺循环阻力增大, 反射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 导致急性右心压力升高和急性右心室扩张, 因此, 出现右心房室扩张、右心劳累和心肌缺氧的心电图表现。右心室扩张时, 导致心脏沿长轴顺钟向转位,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趋向于垂直, 在心电图上Ⅰ导联S加深, Ⅲ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和T波倒置, 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 并可伴有ST段抬高。本组其发生率为20.0%, 被认为是 APE 患者出现右房高压及右房扩大的ECG 表现。

综上所述, 尽管 ECG 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 由于敏感性低, 所以是一个局限性的检查措施, 但是如果临床医师有足够的诊断意识和技术水平, ECG 将有助于他们在有效的溶栓和抗凝治疗时间窗内及早识别重症的PE 患者, 并予以及时治疗, 从而显著改善 PE 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庞伦祥, 梁永华, 何劲松, 等.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22例原因分析.疑难病杂志, 2005, 4 (3) :182.

[2]胡大一, 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0-34.

[3]程显生.肺血管疾病-现代呼吸病进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261.

[4]许俊堂.肺栓塞的发病率和常见原因.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 12:66-67.

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APE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32~81岁,平均(60±9)岁,病程3 h~21 d。病例中有近期手术28例,恶性肿瘤4例,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11例,其他见于长时间乘车、乘飞机旅行、妊娠期、长期卧床、糖尿病等不确定原因者15例。38例合并下肢深V血栓形成。大部分患者有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气促、胸痛,部分患者有咳嗽、咯血、晕厥、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体征大多有:呼吸急促(>20次/min)、心动过速、发绀、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细湿啰音、下肢肿胀、发热、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等。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订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1]的标准,采用以下四项确认手段:肺动脉CT造影、核素肺扫描检查、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其中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下肢深V血栓形成采用彩超进行诊断。

1.3 方法

58例APE患者采用北京美高仪心电工作站(ECGLAB2.0)描记12导联心电图,其中23例患者描记18导联,比较入院时和溶栓抗凝等治疗后心电图的变化。

2 结果

58例APE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表现见表1。治疗后的心电图变化具体为:窦性心律减慢35例,SⅠQⅢTⅢ消失10例,QRS波电轴左移9例,房性早搏消失2例,室性早搏消失2例,心房颤动消失2例,AVR导R波振幅降低1例,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8例,V1(或V3R~V5R)顿挫波消失2例,无明显变化5例。

3 讨论

APE是指由于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的综合征,具有发病率、误诊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国内误诊率高,一般估计在80%以上[2],如果未及时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而及时溶栓治疗可使患者死亡率降低至2%~8%[3]。APE多有心电图改变,但有一过性、多样性、无特异性的特点,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和疗效评定。

本组58例APE患者有48例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占82.8%。其入院时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如下:(1)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63.8%),窦性心律通常在100~125次/min,有时可达120~150次/min,主要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的缺氧引起。(2)SⅠQⅢTⅢ一直被认为是较为典型的APE的心电图改变,多提示为肺动脉干或左右主肺动脉的栓塞,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导致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右心室后负荷过高,导致急性右心室扩张使得心脏发生心电轴右偏和顺钟向转位。通常持续时间较短,溶栓或抗凝治疗使右心室负荷减轻,SⅠQⅢTⅢ亦可减轻或消失,因此SⅠQⅢTⅢ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和病情预后的估判,有时需和急性下壁心梗鉴别:APE患者Q波一般仅限于Ⅲ,有时也可见于AVF,且多达不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所有下壁导联均可出现病理性Q波;APE患者AVR可出现终末R波,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为起始R波;APE患者ST段轻度抬高,呈“阶梯状”,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有下壁导联均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3)胸前导联T波倒置多见于V1~V4,本组占34.5%,有时仅V1、V2倒置,多提示较大块的栓塞,而且出现的时间较早,一般多在24 h内出现,多呈冠状T波改变,主要与肺栓塞后右心室心肌供血不足有关,易误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Punukollu等[4]评估心电图对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判断价值,认为V1~V3导T波倒置是判断APE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最敏感和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心电图指标。Kosuge等[5]的研究认为:Ⅲ和V1同时出现T波倒置强烈提示APE,而左侧胸前导联T波倒置则更倾向于冠心病。因此可简单而准确地区别APE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溶栓抗凝治疗后,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有8例,Ferrari等[6]研究发现APE患者倒置T波的早期恢复与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总体预后的改善相关,因此,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手段。(4)AVR导R波振幅增高,AVR是心电图六轴系统中唯一位于右上象限的导联,它反映心脏右上部如右心室流出道与室间隔基底部的心电活动,APE后AVR导R波可迅速增高,且R波振幅的大小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肺动脉压的高低,随着病情好转,R波又下降至恢复正常,因此AVR导R波的动态变化在肺栓塞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APE诊断的间接依据。APE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肺动脉突然堵塞,引起肺动脉压骤增,急性右心室负荷增加和右心室扩张,其额面QRS向量向右前增大,投影在肢体导联轴上表现为AVR电压增大[7]。(5)ST段抬高:本组见到1例,V1~V4导ST段呈典型弓背向上抬高0.1~0.3 m V,只从ST段抬高的特点不能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但连续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可见胸前导联ST段抬高稍后出现SⅠQⅢTⅢ,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为特征性APE心电图表现,可为APE诊断提供线索。(6)右束支阻滞,可呈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Daniel等[8]的研究表明新出现的右束支阻滞往往多见于大面积肺栓塞,如肺动脉主干的堵塞或多发的叶间肺动脉或段肺动脉栓塞,可在溶栓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恢复正常后消失。

本组资料显示,APE患者心电图异常从发病时已经出现,最早出现的是窦性心动过速。文献报道APE的心电图改变有28项之多,本组有18项改变。经过溶栓抗凝等治疗,随着病情好转,心电图部分恢复正常,部分显著改变,提示与患者右心负荷减轻、急性右心扩张好转有关。心电图动态观察有助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定,如APE溶栓后心电图应间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对判断APE患者的溶栓疗效、预后可能有较大帮助,建议制订APE时心电图的检查规则,以更好地服务临床。

急性肺栓塞40例诊治体会 篇9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63-01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 PTE)指由于机体各种内源性、外源性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进而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上表现多样,由于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同时其病死率也较高[1]。降低PTE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进而对其进行早期治疗,提高存活率,是目前临床工作中诊治PTE的重点。为了更好的了解PTE的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断率和存活率,本研究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PTE患者4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PTE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3~78岁,平均(50.5±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烦躁伴心悸5例(12.5%),血压低2例(5%),突发晕厥5例(12.5%),突发意识丧失2例(5%),突发心搏骤停2例(5%),胸痛、咳嗽、咯血6例(15%),单侧下肢静脉曲张、肿胀、压痛18例(45%)。其中经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发现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6例(65%)。

1.2 方法

1.2.1 诊断检查 40例患者血气分析检测PaO2<10.64 kPa(80 mmHg,1 mmHg=0.133kPa)30例,PaCO2<4.67 kPa(35 mmHg)22例。血浆检测,心肌酶谱升高9例;行胸部X线平片有暴风雪样影像15例;行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14例,非特异性ST段下移或T波倒置10例。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干增宽5例,局部肺浸润影8例,胸腔积液4例。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血栓脱落再栓塞。30例行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选择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H12020492)2万U/kg静滴,2 h内滴完,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第4天,以后每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H31022051)50 mg,5~7 d后改用口服华法林(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H31022123)抗凝治疗,每日1次,开始剂量为3.5 mg,以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率达目标值2.0~3.0[3]。6例行肺动脉造影介入治疗。3例行肺动脉碎栓术。1例发病后出现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PTE患者中,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36例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正常,胸部X线正常,心电图正常,治疗有效率为90%,死亡率为10%。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心肺血管病的常见急症,该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无特异性,经常难以诊断,是病死率、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进而进展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猝死。国外尸检资料显示PT诊断率约为33%[4],而国内正确诊断率仅约为20%,因此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PTE的正确认识,能够使PTE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进而提高PTE患者的存活率。

本研究显示,40例PTE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共有26例(65%),与国外同类报道相符[5],PTE的栓子约70%~92%来自下肢深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58%会发生PTE,PTE最可能的常见诱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给予高度重视。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侧下肢静脉曲张、肿胀、压痛的患者有18例(45%),提示若发现双下肢粗细不对称、肿胀原因不明者,应对其两小腿周径进行测量,若一侧肢体周径比另一侧粗大l cm以上,多考虑有深静脉血栓的存在。另外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三联征是肺栓塞的典型临床表现,但一般来讲,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如本研究结果显示,胸痛、呼吸困难、咯血6例,仅占15%,与有关文献报道的三联征的发生率为不足30%结果相似。

本研究40例PTE患者无明显的溶栓禁忌证,经过溶栓、抗凝救治后的结果显示,抢救PTE患者的关键在于静脉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机制是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的血液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后负荷,恢复血流的稳定性,能够一定程度提高PTE患者的存活率。而溶栓治療选用的尿激酶可与纤维蛋白结合,溶解血栓。但是由于溶栓治疗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出血,因此其禁忌证为活动性出血性疾病、颅内新生物、颅内手术等。本组30例患者行溶栓、抗凝治疗的结果证实PTE患者行溶栓、抗凝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同时为了预防其复发,主张溶栓、抗凝后常规口服抗凝剂,一般要求连续用药3~6个月,对于存在恶性疾病或反复发作者应长期抗凝治疗(>2年),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凝血结果[6]。

综上所述,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率低、死亡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晕厥患者,要给予高度重视,行基本的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血浆检测、胸部X线等各项检查,尽量排除、筛查出疑似肺栓塞患者,再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尽量降低PTE的漏诊、误诊率。对于确诊的PTE患者要尽早的行溶栓、抗凝,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其有效率高。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诊断意识,学习并掌握如何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某些基本实验室检查作出疑似肺栓塞的初步诊断,有助于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降低漏诊、误诊率,进而尽早的对其进行治疗,提高其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周勇,应可净,章迎春,等.24例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5(3):243-245.

[2] 谢万木,王辰.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思路与治疗策略[J].新医学,2008,36(9):547-54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4] Galie N,Gorge C,Hemid C,et a1.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Eur Heart J,2000,21(8):1301-1336.

[5] 程显声.肺动脉栓塞文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

[6] 程显声.努力减少肺栓塞的误、漏诊[J].中华内科杂志,2008,32:219.

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肺栓塞患者中, 男44例, 女23例。年龄26~81岁, 平均年龄 (49.8±7.6) 岁。病程1.5h~13d, 平均病程 (6.4±2.1) d。所有患者在本次临床观察前均通过动脉造影检查、肺部CT扫描确认病情。

1.2 方法 分别在各个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前、后及出院时行3次心电图检查, 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分析不同导联下心电图所示Q波、T波倒置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心电图诊断所得数据以SPSS17.0作统计和分析, 统计结果卡方检验, 统计学意义划分标准 α=0.0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7例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后及住院康复完成后的心电图诊断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入院时67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心电图正常, 所占比重不到总数的5%, 剩余急性PE者心电图均有一种或多种以上变化。所有T波倒置的患者倒置均为对称性。从比重来看, Tm倒置、S1>0.1mV是急性PE患者的主要心电图变化形式。溶栓治疗有效时, 通过观察心电图, 发现SI变浅, 电轴左偏, Tm倒置、SIQmTm、QmTm等变化明显消失, 具有统计学意义, 正常心电图数量上升至12例。患者康复完成出院时, 本次临床观察所记录的心电图变化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正常心电图例数也从入院前的3例增至20例。

3 讨论

虽然同为急性病, 但急性PE不同于急性心脏类疾病, 其有效溶栓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这就意味着如果临床诊断能够及时判定急性PE, 不会对其治疗造成大的延误。现阶段, 临床对PE的急性PE的检查主要采用无创性办法, 比如心电图诊断、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检查。对疑似患者行心电图诊断是目前鉴别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不但拥有简单、便捷的操作性, 而且不会受到来自时间、地点的限制, 价格又经济, 因此心电图检查获得广泛的认同和肯定。通过科学掌握急性PE发病后, 分析患者心电图变化特点对于判定急性PE而言临床意义重大。本次临床观察统计的心电图改变与其他同类文献所述内容具有相似性。患者心电图改变均比较轻微, 不易观察, 不同于典型心电图变化, 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被忽略, 故临床判定时要做到诊断细微, 以便避免漏诊、误诊问题的发生。

T波倒置是急性PE早期心电图常见改变, 有临床研究表明这一改变同栓塞程度密切相关。栓塞是导致急性PE的发病原因, 其具体病理基础如下: (1) 急性又右室负荷过高; (2) 突发性肺动脉堵塞导致脉压突增; (3) 右心扩张等。通过心电图诊断可以为急性PE的判定提供支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 也需要认清利用心电图改变判定急性PE利弊共存, 如运用不当, 不仅不利于判定急性PE, 更可能成为误诊的源头, 如误诊急性PE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等。这一是由于缺少对急性PE的警惕, 二是鉴别工作不够认真。尤其针对其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需要依靠一些大型医疗设备来实现, 比如: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显像以及肺动脉造影等, 但遗憾的是, 一般二级甲等医院是不配备以上医疗设备的, 显而易见, 心电图的检查需要慎重和严谨, 为了尽量避免此类误诊情况产生, 应用心电图判定急性PE的时候, 一定要明确了解急性PE心电图的改变特征, 认真观察, 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 采用能够充分发挥心电图在急性PE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有效办法, 进而做到全面分析和判断, 减少诊断的失误, 提高对患者的诊治效果。

综上所述, 由于APE患者的首次诊治场所多为基层医院, 但受到设施条件的限制, 使其无法完成对患者的有效诊断, 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医疗设施的改进与完善, 提高APE的诊断意识, 进而利用心电图简单便捷的优势, 对患者实施全面检查, 以达到科学鉴别、诊断的目的, 作为在APE诊断、治疗过程中较为实用的检查手段, 十分值得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急性肺栓塞诊断应用心电图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心肺科共收治67例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回顾性收集这些患者住院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资料, 分析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67例急性非栓塞患者行心电图诊断, 发现有95.52% (64/67) 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变化。在溶栓治疗及住院康复后, 患者的各项指标心电图变化比重均有所减少, 其中以Tm倒置、TV1V2倒置、SIQmTm、电轴右偏等变化较为明显。此外, 康复出院时心电图正常患者例数也增至20例。结论:从心电图改变方面分析来看, 急性肺栓塞具有非特异性。尽管如此, 通过在诊断中合理、紧密地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使得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将具有更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诊断,应用

参考文献

[1]庞素念, 韩玉芬.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12.

[2]周兢, 孙剑平, 徐琳琳, 等.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10) :701-703.

[3]韩晓慧.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14, 35 (12) :118-119.

[4]卢海燕.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8) :128-129.

[5]李也菇.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36) :86-87.

上一篇:巷道变形过程下一篇:发展利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