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造林技术

2024-07-13

干热河谷造林技术(精选六篇)

干热河谷造林技术 篇1

干热河谷地区是一个特殊自然区域, 自然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 在如此脆弱的生态系统中, 要想恢复植被是极其困难。对此, 我们在大海乡泥德坪村进行了实验种植, 在造林区选择不同立地类型开展树种适应性实验及针对不同土壤条件开展不同整地规格成效对比实验, 总结出干热河谷地区实行月牙形鱼鳞坑整地、苗木换袋培养、造管并重等措施。通过实验向生产转变, 在3800亩的推广种植中, 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大提高, 林木生长迅速、郁闭快, 效益显著, 为广泛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2 自然地理概况

大海乡位于会泽县西南部, 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 素有滇东北“小西藏”之称、享有云南的“新西兰”之美誉。境内最高海拔4017.3m, 最低海拔780m。林业用地为243127.5亩, 森林覆盖率为36.6%, 生态状况极为恶化, 到处荒山秃岭, 滑坡、崩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畜活动频繁, 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基本丧失。

3 干热河谷地区过去造林分析

干热河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大多是土壤贫瘠、土层薄、石砾含量高、保水难, 过去人工造林采用常规的造林技术, 表现的是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 甚至出现多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

(1) 从树种选择上看:过去树种选择单一, 随意性强, 没有科学系统的实验分析。常以桉树为主, 碱化土壤, 致使当地生态恶性循环。

(2) 从管理上看:管理方法不当, 人畜活动频繁, 配套设施不健全, 责任落实不到位, 宣传发动不够。

(3) 从整地看:塘小不规整, 不利于苗木根系生长也没充分利用地表径流, 没有按照整地要求进行。

(4) 从投入资金看:资金投入少, 整地种植都是发动群众, 标准无法控制, 难管理, 不能有效实施。

4 实验区树种的选择和种苗处理

4.1 树种选择

根据造林地块的不同土壤、气候条件, 选用本地优良造林树种, 做到适地、适树。

(1) 通过对蓝桉、苦刺、三叶豆、膏桐、相思、合欢和苦楝等树种地径生长观察比较, 土壤一般为:合欢>苦楝>膏桐>相思>苦刺>蓝桉>三叶豆;在土壤深厚疏松地段苦楝>合欢>蓝桉>相思>膏桐>苦刺>三叶豆, 在土壤瘠薄地段膏桐>三叶豆>合欢>苦楝>相思>苦刺>蓝桉;通过对苦楝、合欢、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和蓝桉等树种1年高生长对比观察比较, 土壤一般为:合欢>苦楝>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蓝桉;在土壤深厚疏松地段苦楝>合欢>蓝桉>相思>三叶豆>膏桐>苦刺>, 在土壤瘠薄地段合欢>苦楝>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蓝桉。

(2) 通过实践及对对比, 可以看出适宜干热河谷的树种是苦楝、合欢、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 主要是合欢和苦楝, 在土壤极少石砾含量大的地方用三叶豆和膏桐。

4.2 种苗处理

(1) 干热河谷地区苗木需就地育容器苗, 在造林中使用2年生容器苗, 造林后没有缓苗期, 生长快, 郁闭早。

(2) 在上山前, 要进行换袋处理, 把小营养袋规格换成大袋, 在换袋时要对种苗根进行防穿袋处理, 对苗木要去嫩稍, 在苗圃培养60d左右, 去死株, 用有新稍和长出新根的苗木上山, 这样可以增加抗旱能力, 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

5 实验区造林措施

5.1 抓住最佳造林时间

必须抓住雨季来临时的透雨时刻或连绵的阴雨天造林, 苗木不会被烈日着伤, 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5.2 整地要求

整地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开堆放, 回塘时拣出石块、杂物, 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对土壤质地较差的栽植穴进行换土, 对土壤不足的穴就近客土。根据造林区坡陡、地质破碎和土壤侵蚀严重的特点, 整地方法采用月牙形鱼鳞坑整地法, 整地规格为口宽×纵宽×深:100cm×80cm×80cm。即:从陡坡坡顶开始, 自上而下挖半月型坑穴, 坑面低于原坡面, 稍向内倾斜, 每排沟沿等高线控制, 上下两个坑交叉互相搭接, 成“鱼鳞”字形排列;月牙坑半径50cm, 坑深80cm, 挖坑取出的土培在外沿线筑成半圆埂, 以增加蓄水量, 土埂高20cm左右;埂中间高两边低, 使水从两边流入下一个鱼鳞坑, 以提高坡面雨水的利用率。

5.3 选用专业队造林

专业队有造林经验、有技术, 能保质保量完成。因此干热河谷区造林对岩石裸露严重、土壤贫瘠的地块, 对造林人员的造林技术要求高, 应采取爆破、客土等方式, 要求用专业队才能保证实施。

5.4 建设造林配套设施

造林前一年在中上坡建设水窖, 并蓄满水。用于干旱时保苗和防火。造林地块远的还需修林区公路, 以便运输和用于防火。

5.5 封山管护

“三分造, 七分管”, 对新造林地进行严格的封山禁牧, 改变以往的放养习惯, 要求当地群众要厩养, 签订管护合同等方式把管护责任到人, 防止人畜破坏。提高造林生长量, 促进生态恢复。

6 过去造林和实验区造林对比分析

(1) 从树种选择种苗处理上:过去是单一随意;实验区是多样, 科学实验分析, 遵照适地、适树, 并进行换袋、去嫩稍、培养等处理。

(2) 从整地上:过去是小塘、不规格;实验区是月牙形鱼鳞坑整地法并按整地的规格进行。

(3) 从管理上:过去管理方法不当;实验区是封山管护、建设配套设施等。

(4) 从造林队伍上:过去是群众, 大多无技术;实验区是专业队, 有造林经验、有技术。

7 适宜推广范围

通过对造林区立地条件及造林成效分析, 该造林技术模式在海拔17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及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海拔过高存在树种不适应很容易被冻害。

8 造林效益

8.1 生态效益

实验区植被迅速恢复, 实验区树冠平均可达到0.5m, 灌草盖度增加了1.5倍, 有效地降低了地表径流及泥沙携带量;水分渗入量增加, 水源涵养能力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雨季观察在造林区内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较造林前明显减弱, 干季土壤的含水率比较造林前明显增高, 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8.2 社会效益

通过对造林树种的栽植和成效对比分析, 筛选出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耐旱树种, 对攻克小江干热河谷地区困难立地造林作出良好示范, 为改善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及造林提供了技术模式, 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9 技术模式评价

9.1 技术模式特点

该造林技术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始终坚持科技兴林, 尊重适地适树原则;针对土壤条件, 整地方法采用月牙形鱼鳞坑整地法, 使用专业队进行整地造林;针对树种采用的是2年生苗木并进行换袋培养;针对气候采用的是封山管理及造林配套设施等所实验的处理方法, 努力巩固造林成效。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大提高, 林木生长迅速、郁闭快, 效益显著。改变了以往的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

9.2 技术模式局限

月牙形鱼鳞坑整地用工量多、容器苗搬运用工量多、使用2年生袋苗大大增加了造林成本。

9.3 技术模式推广条件

在1700m海拔以下的干旱和半干旱河谷地区;有专业队进行;具有责任心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监督和指导;有必要的资金保障, 应在当地建设苗圃。

摘要:针对会泽县大海乡干热河谷地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多年造林都没有取得成效的实际, 依据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条件, 结合大海乡的发展需求, 通过实验总结提出了大海乡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及营林措施的相关技术建议: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 恢复干热河谷的植被, 改善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生存环境。

关键词:干热河谷,月牙形鱼鳞坑,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会泽县林业站.干热河谷造林技术研究[R].会泽:会泽县林业站, 1992.

[2]马俊梅.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 2015 (1) :142~143.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探讨 篇2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金沙江干热河谷是位于金沙江金江街段至对坪段之间的海拔1600 m以下的河谷地带 ,面积3260 km2,占干热河谷总面积的67.4 %,为我国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集中分布地带[1]。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气候炎热干燥,水热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河谷区大于10℃的有效积温高达7000~8000℃,相当于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热量水平,年降水量仅600~800mm,且降雨主要集中于6~10月,年蒸发量高达2500~3800mm,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3~6倍,旱季长达7个月。这种气候条件导致了当地的植被非常稀少,且大多数以稀疏的灌木林及荒草地为主要的植被类型。

2 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

2.1 干旱问题突出,水热严重失衡

干热河谷本身的形成是由一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伴随着干热河谷气候,还有另一种现象——焚风。焚风使气候变得更加火热和干燥,这就使得干热河谷区干旱进一步的加剧。同时由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以燥红土为主,抗蒸发能力最弱,这导致了土壤相对含水量极低,植物体内水分严重失调,多数的林木在此期间枯死。

2.2 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植被旱生性种类和旱生群落也随之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植被凋落物的减少,土壤腐质层发育较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性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干热河谷区本身的植被覆盖度很低,这样就使得河谷区的土壤大部分都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河谷区土壤贫瘠。大多数土壤是在紫色沙岩和页岩上发育成的紫色土。其成土过程始终保持在幼年阶段,土层薄,沙石含量高,土壤状况很差,生态容量很低[3]。

2.3 乱砍滥伐、开荒、过度放牧

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当地对于山林高度依赖。传统的取暖方式及燃料使得河谷区大量的植被减少,群落破坏,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导致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过载,最终使得植被退化。

2.4 植被类型不符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特点与历史变迁,决定了其顶级群落是稀树灌草丛植被,而不是森林[4]。因此,片面追求还林面积,不符合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不仅不能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反而导致环境的恶化。相反,在维持一定造林面积的同时,退耕还草更加符合自然规律[5]。除此之外,树种的选择还应满足既抗旱又耐高温,既耐高温又耐低温,还要耐贫瘠,这样的树种不多。

3 造林措施

3.1 移植造林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许多树木在出苗后的缓慢生长阶段,缩短育林周期,定植后能充分利用降水生长,安全度过来年的干旱季节,从而最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移植造林的最佳时间可选择在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正逢雨季,雨热同步,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同时,在移植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

3.2 水平带状整地

水平带状整地是沿等高线挖沟的一种整地方法。其主要运用于坡度较缓、坡面较完整的荒坡地上。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好,上口宽约0.6~1.0 m,沟底宽0.3 m,沟深0.4~0.6 m;外侧斜面坡度约45°,内侧(植树斜面)约成35°,沟长4~6 m;两水平沟顶端间距1.0~2.0 m,沟间距2.0~3.0 m,水平沟按品字形排列。为了增强保持水土效果,当水平沟过长时,沟内可留几道横埂,但要求在同一水平沟内达到基本水平。水平沟整地由于沟深,容积大,能够拦蓄较多的地表径流,沟壁有一定的遮荫作用,改变了沟内土壤的光照条件,可以降低沟内的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

3.3 穴状整地

穴状整地适用于造林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石砾含量高的荒坡地上。与水平带状整地相比,穴状整地对于拦蓄天然降水效果较差,但其好处在于成本较水平带状整地少且在破碎的荒坡地上作业较方便。同时由于穴状整地上的荒坡地立地条件较差,土壤贫瘠,在利用穴状整地时可以结合客土造林法,在穴内填充外运来的肥沃土壤以保证造林质量,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3.4 持续灌溉措施

持续灌溉措施采用可降解塑料袋装水对新造苗木进行旱季持续给水。由于河谷区石砾含量高,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常规灌溉时其灌溉的水一部分很快就下渗,另一部分多被蒸发掉,树木难以利用。而持续给水灌溉时,水缓慢地进入土层根系分布层,水分只能依靠土壤水势差流动,与重力作用相抵,不易上升至土壤表层,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有效地保存土壤水分。同时该措施成本低,易操作,成效显著。持续给水灌溉为造林后树木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小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

3.5 选择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乔灌木和草本植物

由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顶级群落是稀树灌草丛植被,对于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应主要以灌木和草本为主,这是由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降水少,往往只能湿润浅层土壤,在地下水不能对表层土壤进行补给的情况下,生长的植物只能靠蓄积在较浅土层的大气降水,旱生禾草之类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依靠其丛生的须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水分,维持其生长发育。乔木则因树冠蒸腾耗水量大,在旱季或旱年,因土壤水分严重缺乏,根部供水赶不上耗水需要而枯死。同时由于蒸发强烈,在干热河谷造林不但不能涵养水源,由于根系的下伸,还会增加深层土壤的干旱。当然对于补充水源较方便的荒坡地区可以栽植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木,只有考虑经济效益才能调动人们对于造林的积极性。在树种的选择上还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根据具体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树种,使造林树种与造林立地条件相适应。这样能充分发挥立地生产潜力,保证防护效益最大,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6 多种空间配置模式

在多树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水分条件,构建多种植物空间配置模式。常用的配置模式有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等模式,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态防护景观林带。混交类型以灌草和行间混交为主,在砾石层坡地及其他水份条件较好的地段,可建立乔灌草人工混交植被,但必须控制乔木的比例,进行多种林草的搭配,建立稳定的多样性人工植被。

3.7 加强幼林抚育及封禁治理

对于造林的荒山地应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严禁放牧和樵采,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同时加强幼林的抚育以保证造林的质量。

摘要:指出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从干热河谷的环境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造林措施,为干热河谷的造林技术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

参考文献

[1]张荣祖.横断山区干旱河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杜天理.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开发利用方向仁[J].自然资源,1994(1):41~45.

[3]牛焕琼.干热河谷造林技术及措施探讨[J].林业建设,2004(4):10~13.

[4]柴宗新,范建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思考[J].山地学报,2001,19(4):381~384.

干热河谷香蕉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篇3

选地时要选择避风、避寒, 同时背北向南的地块, 土壤要选择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作为香蕉园。不选重碱、粘地、易积水的土壤。

2 种植方法

2.1 种植时期

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种植 (特殊地区的也有2、3月份种植的如元江等) , 次年3~4月收获。此时成活率高, 种苗来源方便。

2.2 植前准备工作

种植穴的大小要根据土质软、硬而定, 土质愈软, 挖的穴应愈小, 一般为60cm深, 60~80cm宽。植前应施足优质农家肥 (每穴大约5kg) 于穴中, 施入的肥要与表土充分混和, 避免种苗腐烂, 上填6cm左右细土后植苗。

2.3 种植时注意事项

种植香蕉的方法一般采用一畦双行成正方形或矩形种植, 也可采用一畦单行种植的。种苗应按高、矮、大、小进行分片种植, 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品种而定, 在保证植株有充分生长空间的前提下, 适量增加株数, 以提高产量。一般种植规格为:矮蕉2m×2m或2.3m×2m, 植146~165株/667m2;中型蕉2.7m×2m, 植125株/667m2;高把蕉2.3m×2.7m或2.7m×2.7m, 植90~108株/667m2。种植过密, 互相荫蔽, 影响产量种苗的伤口要处于同一方向, 以便于今后整齐留芽。种后要将泥土踏实, 同时做好淋水、覆盖、防晒等工作。

3 蕉园管理

3.1 土壤

适宜香蕉生长发育的土壤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土壤疏松透气、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表层厚度要达60~80cm。土壤的p H值应在4.5~7.5之间, 最适宜p H值为5.5~6.5, p H值若在5.5以下蕉株易患凋萎病。

3.2 温度

香蕉在长期高温多湿的风土条件的驯化下, 对温度有特定的要求。温度成为并限制香蕉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种植前应注意选择抗寒或耐寒的品种, 重视提高, 植株的健康水平, 并要加强低温来临前防寒栽培措施, 对已经受害的蕉株及蕉园要及时进行善后处理。

3.3 水分

香蕉为大型草本果树, 假干较疏松, 植株多汁, 含水量高, 加上叶片宽大, 蒸腾作用强, 根系浅利用水分能力弱, 因此香蕉在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从香蕉年需水量来看, 最理想的是年降雨量达1800~2500mm且雨量要分布均匀。干热河谷地带降水量不足, 在干旱或少雨的季节必须及时灌水, 水渗透土壤后, 再排出园外才能避免香蕉在生长旺盛季节时出现缺水现象。因此在蕉园管理中, 一定要经常维修排水沟, 排水通畅,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香蕉的正常生长。

3.4 施肥

一般每株香蕉的年施肥量为基肥10~20kg, 复合肥1kg, 大粪15~30kg, 氯化钾0.5~1kg, 硫铵0.25~1kg (或尿素0.5kg) , 过磷酸钙0.5kg。原则上要早期多施, 在种植后6~9个月开始花芽分化, 营养生长阶段的施肥量应占全年的60%~70%。有条件的, 在香蕉生长的整个周期中, 每月施用1次, 至小也要掌握好春肥, 促花肥, 秋肥 (过寒肥) 这3次肥的施用。春肥在每年2~3月, 这时植株越冬后从相对休眠转至恢复生长前期, 植株叶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而导致青叶数量保存较少, 根系也停止活动, 急需补充养分。促花肥的作用是催花壮花, 增加雌花数, 在抽蕾前的2~3个月施用重肥。过寒肥也说秋肥在每年的9~10月施用, 可增强植株的抗寒力, 为保证明年春暖恢复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3.5 除草

香蕉的根系分布在土壤的各层, 耕作时很容易伤到根部。应在2~3月发根前中耕松土时结合除草。达到土壤疏松, 增加土壤的透水、通气性的目的, 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的生长, 延长蕉园寿命。畦面松土深度为15~25cm为宜, 其它季节不适宜中耕。

4 病虫害防治

香蕉常见病害有香蕉束顶病、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炭疽病和轴腐、香蕉黑星病等。防治方法是要选种无病蕉苗, 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挖除, 减少传染源, 及时清除蕉园附近的杂草, 避免在蕉园间种或在蕉园周围种植其它植物, 减少虫媒, 并喷药防治蚜虫。香蕉虫害最常见香蕉象早、香蕉弄蝶、香蕉蚜虫、香蕉花蓟马等。防治办法为人工捕杀和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李进权.氮钾营养对香蕉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

干热河谷香蕉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篇4

选地时要选择避风、避寒,同时背北向南的地块,土壤要选择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作为香蕉园。不选重碱、粘地、易积水的土壤。

2 种植方法

2.1 种植时期

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种植(特殊地区的也有2、3月份种植的如元江等),次年3~4月收获。此时成活率高,种苗来源方便。

2.2 植前准备工作

种植穴的大小要根据土质软、硬而定,土质愈软,挖的穴应愈小,一般为60cm深,60~80cm宽。植前应施足优质农家肥(每穴大约5kg)于穴中,施入的肥要与表土充分混和,避免种苗腐烂,上填6cm左右细土后植苗。

2.3 种植时注意事项

种植香蕉的方法一般采用一畦双行成正方形或矩形种植,也可采用一畦单行种植的。种苗应按高、矮、大、小进行分片种植,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品种而定,在保证植株有充分生长空间的前提下,适量增加株数,以提高产量。一般种植规格为:矮蕉2m×2m或2.3m×2m,植146~165株/667m[2];中型蕉2.7m×2m,植125株/667m[2];高把蕉2.3m×2.7m或2.7m×2.7m,植90~108株/667m[2]。种植过密,互相荫蔽,影响产量种苗的伤口要处于同一方向,以便于今后整齐留芽。种后要将泥土踏实,同时做好淋水、覆盖、防晒等工作。

3 蕉园管理

3.1 土壤

适宜香蕉生长发育的土壤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土壤疏松透气、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表层厚度要达60~80cm。土壤的pH值应在4.5~7.5之间,最适宜pH值为5.5~6.5,pH值若在5.5以下蕉株易患凋萎病。

3.2 温度

香蕉在长期高温多湿的风土条件的驯化下,对温度有特定的要求。温度成为并限制香蕉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种植前应注意选择抗寒或耐寒的品种,重视提高,植株的健康水平,并要加强低温来临前防寒栽培措施,对已经受害的蕉株及蕉园要及时进行善后处理。

3.3 水分

香蕉为大型草本果树,假干较疏松,植株多汁,含水量高,加上叶片宽大,蒸腾作用强,根系浅利用水分能力弱,因此香蕉在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从香蕉年需水量来看,最理想的是年降雨量达1800~2500mm且雨量要分布均匀。干热河谷地带降水量不足,在干旱或少雨的季节必须及时灌水,水渗透土壤后,再排出园外才能避免香蕉在生长旺盛季节时出现缺水现象。因此在蕉园管理中,一定要经常维修排水沟,排水通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香蕉的正常生长。

3.4 施肥

一般每株香蕉的年施肥量为基肥10~20kg,复合肥1kg,大粪15~30kg,氯化钾0.5~1kg,硫铵0.25~1kg (或尿素0.5kg),过磷酸钙0.5kg。原则上要早期多施,在种植后6~9个月开始花芽分化,营养生长阶段的施肥量应占全年的60%~70%。有条件的,在香蕉生长的整个周期中,每月施用1次,至小也要掌握好春肥,促花肥,秋肥(过寒肥)这3次肥的施用。春肥在每年2~3月,这时植株越冬后从相对休眠转至恢复生长前期,植株叶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而导致青叶数量保存较少,根系也停止活动,急需补充养分。促花肥的作用是催花壮花,增加雌花数,在抽蕾前的2~3个月施用重肥。过寒肥也说秋肥在每年的9~10月施用,可增强植株的抗寒力,为保证明年春暖恢复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3.5 除草

香蕉的根系分布在土壤的各层,耕作时很容易伤到根部。应在2~3月发根前中耕松土时结合除草。达到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水、通气性的目的,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的生长,延长蕉园寿命。畦面松土深度为15~25cm为宜,其它季节不适宜中耕。

4 病虫害防治

香蕉常见病害有香蕉束顶病、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炭疽病和轴腐、香蕉黑星病等。防治方法是要选种无病蕉苗,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挖除,减少传染源,及时清除蕉园附近的杂草,避免在蕉园间种或在蕉园周围种植其它植物,减少虫媒,并喷药防治蚜虫。香蕉虫害最常见香蕉象早、香蕉弄蝶、香蕉蚜虫、香蕉花蓟马等。防治办法为人工捕杀和药剂防治。

摘要:干热河谷流域光热资源充足,亚热带气候独特,同台湾和海南岛相比,既没有台风危害,又不易受到寒潮侵袭,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天然温室”,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北、成熟期最晚”优质热带水果的适生区。在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香蕉,包括蕉园的选择、种植、蕉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香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干热河谷,高产,优质,栽培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进权.氯钾营养对香蕉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0(3)

干热河谷造林技术 篇5

关键词:晚熟芒果,嫁接技术,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的华坪县2个相邻区域于20世纪40年代 (攀枝花市) 和60年代 (华坪县) 开始种植芒果, 进入2000年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hm2以上 (其中攀枝花市0.99万hm2、华坪县1.07万hm2) , 成为我国最北端的晚熟芒果生产区。优质良种是晚熟芒果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良种推广嫁接改良技术则是芒果产业发展必不可缺的链条。华坪县在发展晚熟芒果产业中, 通过多年摸索和总结, 探索出了一套适宜在干热河谷区推广应用的嫁接管理技术。通过嫁接, 达到改良品种、矮化树势的目的, 便于套袋、修剪、喷药、施肥等综合措施配套使用, 推动晚熟芒果产业优质化发展。

1 实生小树嫁接

实生芒果苗移栽后, 在距地面40~60 cm处树干直径达2~3 cm粗时即可嫁接, 在正常管理情况下, 一般移栽2年后即可进行优质良种嫁接。

1.1 优良品种选择

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区可选择耐肥、耐水性强的晚熟品种, 如圣心、吉禄、红芒6号等;在背风向阳地区可选择比较抗旱的晚熟品种, 如肯特、凯特、圣心等, 在干旱地区可选择凯特、红象牙等。红色晚熟芒果品种一定要在光照好、土壤肥沃地区种植。

1.2 嫁接时间选择

晚熟芒果嫁接从立春开始直到8月30日前都可进行。其中又可分为春接、夏接和秋接[1,2]。晚熟芒果嫁接最佳时期为春接, 其次为夏接, 在无特殊情况下一般不选择秋接。

(1) 春接。立春开始至4月30日前的嫁接为春接。此期嫁接芒果, 气候温和, 嫁接成活率高, 接穗萌发快, 生长期长, 容易形成树冠, 管理得当, 2年后就能大量开花结果, 见效快, 效益高。

(2) 夏接。5月1日至立秋前的嫁接为夏接。夏接前期气温高, 蒸发量大, 后期雨水多, 不利于操作。因此, 前期嫁接时应避开高温和阳光曝晒, 即在11:00以前和17:00以后进行效果较好, 同时在嫁接前要结合浇水给树体补水, 嫁接后对接穗进行遮荫。后期嫁接, 除避开烈日外, 还要避开雨水, 如选雨后阴天嫁接效果较好。夏接难度比春接大, 成活率和树冠形成都比春接差。

(3) 秋接。立秋以后至8月30日前的嫁接为秋接。由于早秋季节雨水多, 湿度大, 气温逐渐降低, 此期嫁接的芒果, 有的当年能萌发, 有的要到第2年才能萌发, 即使萌发也因气温低而生长缓慢, 湿度大而极易感病, 难于形成树冠。到冬季由于新梢组织不充实易受冻害。

1.3 接穗的采集与贮运

接穗选用优质、丰产、树势健壮、无病虫害、生长发育充实、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枝条;春、夏、秋梢均可作接穗, 以春秋梢较好。每枝上中段发育最为充实, 顶部芽发育最好, 萌发最快, 基部1~2芽发育不充实, 削掉不用。采穗时间以晴天上午露水干后, 采下接穗后去叶留叶柄用湿布包好。现采现用成活率高。短期贮藏, 可用塑料薄膜或湿麻袋包裹, 内填保湿材料, 放在荫凉处保存;或用含水10%~15%的湿沙贮藏, 嫁接前用清水洗净, 随接随取[3]。

1.4 嫁接部位

为达到矮化栽培目的, 小树嫁接最佳部位应选择在离地40~60 cm的光滑树干处。

1.5 嫁接方法

小树嫁接一般都用切接, 砧木粗细都可用此法。在树干上选定嫁接部位后在光滑处将顶端部分剪 (锯) 除, 削平剪锯口, 靠平滑面纵削一刀稍带木质, 以便插入接穗。将接穗按所需长度剪下 (每个接穗须有2个以上芽眼) , 在接穗平滑面平削一刀稍带木质, 于对面接穗基部斜削一刀 (约45°) , 削好接穗插入嫁接口。将砧穗形成层对准 (至少一边对齐) 、贴紧, 用嫁接膜条螺旋缠绕 (芽眼处仅绕1层) , 绑稳、密封严。此法保温保湿。高温干旱季节嫁接部位采用芒果叶或透气纸袋遮荫, 绑扎膜上喷药防虫。

2 大树品种改良嫁接

对于品种杂乱及劣质果园的挂果大树进行优质良种改良嫁接, 在品种、嫁接时间、接穗采集选择上与小树嫁接一致, 仅在嫁接部位与嫁接方法上有所不同。大树树干较粗, 为提高嫁接成活率, 同时矮化树冠, 嫁接部位一般选择在距地面60~100 cm光滑树干或枝上。大树嫁接改良有以下4种方法。

2.1 直接换接法 (小枝多头嫁接)

此法适用于挂果年龄小 (7龄以前) , 树干不高的低龄树, 充分利用原有树冠骨架枝梢, 在直径2~5 cm的分枝上尽量降低嫁接部位切接, 与小树切接法一样。此法截枝后伤口小, 容易愈合, 形成多头, 树冠恢复生长快, 换接第2年就能开花挂果。

2.2 切接

此法适用于所有挂果树换接。树干较粗的高龄树比树干细的低龄树嫁接部位选择高一点, 在砧木开刀上不像小树纵削, 而是按所用接穗的宽度和削口长度, 在选定砧木嫁接部位左右各竖切一刀, 以切穿形成层为准, 把树皮剥离木质部, 插入接穗。接穗的削取与绑扎与小树切接一样。此法在华坪县芒果大树嫁接采用较普遍[4,5]。

2.3 截头促萌嫁接法

此法主要针对20年以上的高大芒果树。为了矮化树冠, 先对大树进行适当高度的截干回缩, 在回缩桩萌发枝梢后, 选留几枝方位好、健壮枝梢进行培养, 待枝梢转绿、枝杆直径达1.5~2.0 cm粗时即可在培养枝梢上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截头回缩时期应掌握在早春进行, 此时期气候温和, 新芽萌发生长快, 回缩后, 树干要涂白防曝晒, 伤口涂保护剂, 用薄膜包扎, 防止流胶腐烂。

2.4 腹接

适用于10年以上大树嫁接改良。在树液流动、树皮易剥开时期进行, 接芽按切接法削取, 但长削面要削通。在选定的树干嫁接部位按稍大于接芽 (上方和两侧) 开口, 挑开皮层, 保留2/3腹皮, 嵌入接芽绑扎密封, 在接芽上方3~5 cm处环割一刀。接芽萌发后枝梢生长管理与其他方法一样。1年后, 枝梢形成即可锯除上面树冠。此法的优点是既可保持上面树冠挂果生长, 又不延误改良时间, 缺点是不易操作, 嫁接枝梢生长慢。在华坪县芒果生产上采用较少。

3 嫁接后管理

3.1 及时清理与树干涂白

嫁接后及时清理剪下的砧木枝叶, 集中烧毁, 以减少和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嫁接后在新梢尚未长成前树干不能荫蔽, 树皮易受日灼, 开裂流胶, 可采用生石灰制成的树干保护液对嫁接部位以下的树干进行涂白保护。

3.2 除荫及揭薄膜

及时除去接芽下树干上的萌芽, 避免与接芽争养分, 紊乱树冠。嫁接成活后, 过早揭薄膜接芽易回枯死亡或愈合不完全, 生长受影响;过晚揭薄膜接穗受勒, 影响接芽萌发生长, 甚至易遭风折断。因此, 要随时检查, 一般嫁接3个月后, 如有薄膜勒入树皮, 要立即揭除薄膜。

3.3 摘心造型

嫁接成活后, 当新梢长到一定高度时 (有5片展叶转绿) , 顶端要进行摘心, 促进腋芽萌发分枝, 小树嫁接的第1次梢留3个方位适中的分枝作基础枝, 大树换接根据接芽数量每芽萌梢可留2~3个方位适中的分枝作基础枝。当基础枝长到有5片转绿展叶时再次摘心, 促发分枝, 每个分枝只留2个枝, 以后类似进行2~3次摘心促分枝, 早日形成树冠。

3.4 灌水与施肥

嫁接后, 15 d内不能灌水, 以增加细胞浓度, 提高成活率。在4—5月嫁接, 气候干燥, 嫁接前7 d灌足水, 利于嫁接后萌发生长。嫁接成活后施肥一般根据情况而定, 可结合灌水或雨季适当施肥。雨季注意排水排涝。

3.5 病虫害防治

采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嫁接后, 防止蚂蚁咬破接膜造成漏气, 可用百虫灵喷撒树兜、树干、树顶、接膜处;干旱季节防蓟马吸食嫩芽, 造成新梢畸形、丛生, 可采用内吸、触杀性杀虫剂防治;雨季到来后防止蝗虫、金龟子咬食接芽、嫩叶, 可采用胃毒、触杀性杀虫剂防治。

参考文献

[1]欧阳兆云, 周冬梅, 何德光.芒果嫁接成活气象条件及生产管理措施[J].气象科技, 2010 (1) :133-135.

[2]潘启城.芒果嫁接技术及嫁接苗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2) :132-133.

[3]温清英, 饶小珍.金煌芒果嫁接育苗技术[J].福建果树, 2007 (2) :49-50.

[4]岳增福, 陈伟强, 刘学敏, 等.芒果嫁接技术的创新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 2011 (10) :4-6.

干热河谷造林技术 篇6

一、野牛坪鲜枣育苗技术

野牛坪鲜枣枣苗的繁殖采用嫁接法, 砧木为酸枣, 分3个阶段培育。

1. 砧木苗的培育

培育砧木采用播种法, 首先选用当年新鲜饱满的酸枣, 经过浸泡、脱皮、清冼, 将种子上的果肉去除。然后于12月下旬进行层积处理, 在地势较高的背阴处挖深60cm、宽100cm (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 的坑, 按腐土∶园土∶河沙为3∶5∶2的比例混合好, 将混合好的沙土填入坑内, 插上草把, 再覆盖15~21cm的土即可。翌年2月初, 将处理好的酸枣种子按株距20~35cm、行距88~100cm播种, 每穴播2~3粒, 播种深度2cm, 亩用种量14~15kg。播后覆盖地膜, 在苗子露出地面后放苗, 待苗木生长到40cm时摘心, 以增加苗木粗度。利用枣树的蘖苗, 每亩栽植6 000~7 500株。栽后施足底肥, 浇足定根水, 松土保墒, 剪砧, 覆盖地膜, 苗子露出地面后及时放苗, 待苗木生长到40~50cm时再次摘心。

2. 嫁接技术

嫁接可分两个时期进行:春季嫁接在春季枣树萌芽前10天为宜;夏季嫁接以4~5月份为宜。嫁接采用劈接法, 将砧木在离地面5~10cm处锯断, 用劈接刀从其横断面的1/3处直向下劈, 切口长约3cm, 削面长约3cm, 削好接穗, 把砧木劈口撬开, 将接穗厚的一侧向外, 窄面向里插入劈口中, 使两者的形成层对齐, 接穗削面的上端高出砧木切口0.2~0.3 cm。如砧木较粗, 可同时插入1~2个接穗, 接好后用塑料膜条或麻绳绑扎, 套上塑料袋。为防止失水影响嫁接苗成活, 接后可培土覆盖或用接蜡封口。为确保嫁接苗的成活率, 嫁接时要求做到:快、平、准、紧、严、净 (快:即是要求嫁接刀要锋利、速度要快;平:即是砧木、接穗和切口要平滑;准:即是砧木的接穗的形成层至少有一侧要对准;紧:即是绑缚物要紧;严:即是嫁接口要密封;净:即是砧穗切口要干净无污染) 。

3. 加强嫁接后苗期管理

加强管理是嫁接苗成活的保证,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嫁接后1~2周进行检查, 对没有成活的及时进行补接;二是及时除萌。将砧木上萌生的嫩芽全部抹去;三是及时解除绑缚物, 拆袋。当嫁接芽萌发后长到3~5cm时解袋, 苗高达30~50cm时, 在旁边插上一根100cm高的硬杆, 把枣树上下绑扶在杆上, 以防风吹, 然后用小刀划开嫁接时绑缚的塑料布条;四是及时摘心。当苗高达到155cm时, 掐去顶芽, 促使苗木长粗;五是适时施适量化肥。当气温达到20~28℃, 光照每天达6~9小时, 则7~10天灌水1次, 生长旺季进行4次追肥, 以全年施肥量控制在每亩75kg左右为宜。肥料以复合肥为主, 辅以叶面肥, 施肥后及时浇水。

二、鲜枣丰产栽培技术

1. 适时早栽

野牛坪鲜枣的栽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萌芽前 (即萌动期) 栽植, 此时地温高, 枣苗生根早, 肥料腐熟早吸收快, 3月大量生长, 4月挂果, 5~6月成熟上市.

2. 合理密植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枣苗的栽植采用密植矮化栽植技术, 即行距1.2m, 株距1.0m, 亩栽550株。首先挖30~50cm的定植塘, 然后每穴施入1~2kg的农家肥, 再每亩按复合肥55kg、辛硫磷颗粒剂2kg拌均, 药肥计量施入塘中, 最后用10cm熟土盖于肥料上, 栽前浇水“发塘”, 栽苗时根与肥土层要适当隔开。

3. 移栽苗的选用和处理

移栽苗选用直径为0.8~1cm、高度为1m左右的芽眼饱满、根系发达 (有实生根4~7条) 且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康苗。将苗木挖出, 用清水保养1夜, 让根充分吸水, 栽前用生根粉对水浸根半小时, 栽后浇水2次。为防塘内土壤板结, 浇水后用松土盖塘, 也可用薄膜盖塘。

三、枣园的管理

1. 枣园的土壤管理

枣园土壤一般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土层厚60cm以上, 土壤p H值在5.5~8.5之间。枣树定植后覆盖地膜, 留出足够的林带, 合理间作, 及时中耕除草, 松土保墒。该地区枣园耕作方法主要采用清耕法和覆盖法。 (1) 清耕法:果园终年保持土壤疏松无草的状态。 (2) 覆盖法:将玉米秆、麦秆, 切成10~20cm长, 覆盖果园地表, 从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防止果树坐果期高温干旱落果;4月份以后将草覆盖树盘可在高温干旱季节降低地表温度6~15℃, 冬季可提高土温1~3℃, 同时还可以保护表土不被冲刷, 夏季可起到防旱保水的作用。

2. 枣园的水分管理

野牛坪地区, 枣树生长季节正是干旱燥风季节, 因此要做到适时灌水, 做到每6~9天灌1次。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吸收和利用, 还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该地区枣树灌水有4个重要时期: (1) 催芽水。一般在2月上旬萌芽前进行灌水, 该期灌水可促进根系生长及其对营养的吸收运转, 有利于萌芽、枣头和枣吊的生长及花芽分化, 提高开花质量, 促进坐果和幼果发育。 (2) 花期水。3月上旬到4月枣树花期各器官迅速生长期, 而且枣的花粉发芽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 水分不足授粉受精不良, 坐果率降低, 花期如遇干旱燥风, 水分不足, 出现“焦花”现象, 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因此, 花期是枣树需水的关键时期。 (3) 促果水。野牛坪地区4月上旬正是幼果迅速生长期, 结合追肥进行灌水, 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促进果实肥大。此期如水分不足, 果实生长受到抑制会减产和降低枣果品质。 (4) 采果水。野牛坪地区5月前较干旱, 但6月后基本进入雨季, 因而要适时排水, 防止裂果。灌水方法有沟灌、穴灌或喷淋。灌水量根据树体大小而定。

3. 枣园的施肥管理

枣树施用肥料以有机肥、配方肥为主。掌握首先应施足底肥, 然后分期追肥, 最后定期喷肥的原则 (注:配方肥是根据该地区枣树种植户多年来在种植过程中总结出的氮、磷、钾肥最佳配比, 即1∶1∶1) 。 (1) 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在当年10月下旬 (即枣树地上部生长相对休止时) , 在枣树叶下垂处或枣行间开25cm深、30cm宽的施肥沟, 亩施有机肥 (猪、牛栏粪) 1 000kg、饼肥250kg, 氮、磷、钾配方肥50kg, 施肥后覆土。 (2) 追肥重点抓4个环节:一是在春梢鳞片初展至鱼叶开展 (即枣芽生长前15~20天) 时亩追施氮、磷、钾配方肥20kg;于花期用80%赤霉素粉剂1g对水30kg叶面喷施, 连续2次 (每次间隔7天) ;第三次用枣丰灵1号1g对水25kg全树喷施1次, 以巩固提高枣树坐果率。为增强赤霉素、枣丰灵的使用效果, 在喷施的同时可添加硼酸、锌肥和磷酸二氢钾等, 喷施时间在上午10时以前、下午3时以后, 喷药后4小时内下雨要重喷。二是保花保果肥:时间以3月为宜, 亩追施氮、磷、钾配方肥35kg。三是枣果澎大肥;以4月施用为宜, 亩追施氮、磷、钾配方肥35kg;四是采果肥:时间以5月为宜, 亩追施氮、磷、钾配方肥10kg。各时期适量施用叶面肥, 即每隔15天喷施1次, 叶面肥可喷施0.3%锌肥、0.3%的磷酸二氢钾、0.3%的硼酸溶液等。施肥方法采用条沟施和环状施肥。

4. 枣树整形

野牛坪大枣采用疏层形树形, 苗木按行株距1.2m×1.0m的规格进行定植, 每亩种植550株, 定干高度为150~155cm, 树体直径80~100cm。即枣树萌发长出新芽, 保留饱满芽4~5个, 当新梢长到10~15cm时, 选择生长健壮, 方位均匀的5~6个枣头枝作主枝培养, 并留出中央干, 多余枣头枝摘除。第2年冬季, 对中央干进行断截, 剪除中央干上的二次枝, 促发新枝, 培养第二层主枝。夏季中央干上的新梢长到10~15cm时, 选留3个方向较好的枣头枝作第二层主枝, 其余枣头全部摘除, 并对第一层主枝拉枝开角, 基角为60~70°。第3年再对中央干短截, 剪除二次枝, 促发新芽, 培养第三层主枝, 夏季再选留一个枣头枝作为主枝, 其余摘心, 并将第二层主枝拉枝开角, 这样通过3年的培养, 树形基本定形。

5. 枣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该地区枣园病虫害防治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 物理防治 (1) 及时清除枣吊、落叶、病果, 彻底挖除重病树和病根蘖, 将大根挖净, 集中进行烧毁, 以降低菌源基数, 清除侵染源。严禁用刺槐作防护林。 (2) 加强果园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 预防或减少裂果发生。严格控制枣园种植密度, 适当疏剪, 保持通风透光。 (3) 清除杂草, 减少虫媒滋生场所。做好害虫防治, 杜绝传播途径, 对蝽象类、叶蝉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采用园内挂黄板、杀虫灯、性诱剂等措施进行灭杀。 (4) 培育无病苗木。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 严格选择根蘖苗, 避免在病区引苗, 嫁接时选取无病砧木和接穗, 在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嫁接。 (5) 保护天敌是生物防治的主要渠道。培养和释放赤眼蜂, 有利于保护自然天敌和授粉昆虫。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 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从而减少药害和农药残留量, 达到保护天敌的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干热河谷造林技术】相关文章: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09-10

干热性能05-04

小麦干热风06-25

干热风对健康的影响09-09

河谷、山地玉米免耕法栽培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探究09-11

岷江干旱河谷05-29

红河谷歌词09-10

新疆伊犁河谷06-04

右江河谷地区06-24

V形河谷07-02

上一篇:材料设备下一篇:产业升级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