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2024-06-13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精选十篇)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1

荆州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 荆州市市区西端, 是荆州市三个中心城区之一。全区辖纪南、川店等7个镇。九店小学所处的纪南镇现有3所中学、14所小学, 在校生近4000人, 其中留守儿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笔者调查的九店小学是一个寄宿制小学, 该小学共有39名教师、其中音乐教师一名, 12个班, 共有学生712人, 其中多数为留守儿童。

(一) 九店小学音乐课堂基本情况

1. 师资情况

仅有一名非专业音乐教师, 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懂一些音乐基础知识, 现在即将退休, 负责全校音乐课。

2. 教学条件

(1) 音乐教室。为应对教育局的检查才腾出一间空房作为音乐教室, 现在的音乐教室的设备就是一架旧钢琴和一个电教板。

(2) 音乐教材。统一用的是湖北科技版小学音乐教材。并且只有一二年级有音乐教材, 还不是人手一本, 而二年级以上的均没有音乐教材。

3. 课程实施情况

(1) 课程情况。一年级每周3节音乐课, 二年级每周2节, 三年级以上每周1节。一、二年级的音乐课都能保证上完, 但三年级以上的音乐大部分是被各科老师占用, 有时甚至一个月一节音乐课也没有。

(2) 教学内容。以唱歌课为主, 把课程目标基本定为学会演唱歌曲。内容非常狭隘和枯燥, 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很少, 无法给学生带来完整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3) 教学方法。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教的意识较强。填鸭式的教学, 很少考虑学生的成长思维, 音乐课堂几乎等同于齐唱。

4. 留守儿童对音乐课程的喜爱情况调查

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校, 所以只针对二年级以上发放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194份, 有效问卷194份。

九店小学的整体音乐课程开展情况调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仅有的一位音乐教师也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 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音乐设备也无法使用, 学生基本上不到一堂精彩而正规的音乐课。 (2) 学校对音乐课普遍不重视。一直视音乐课为“副科”, 在教材上是“能省则省”。 (3)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对音乐课的热忱度很高, 但对当前的音乐课授课并不满意。这些以既是九店小学音乐课程实施情况的主要问题, 也是广大农村音乐课程教育的普遍现象, 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湖北省乃至全国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所在。

二、荆州区九店小学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建议

(一) 加强农村音乐师资建设, 大力招进专职音乐老师

在荆州区农村的小学里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 很多的音乐老师是身兼数职。这些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低, 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 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学校有必要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来对该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改革, 以便使学校音乐教育发挥其作用。

(二) 改变音乐教育观念, 全面重视素质教育

据表1、2可知,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喜欢上音乐课, 都不希望被其它课程占去。要改变当前的九店小学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首先要改变学校领导及音乐教师的的教育理念, 明确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特别是九店小学这种寄宿制而且留守儿童很多的农村小学, 更需要重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 加大农村音乐设施投资力度, 改善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一堂正规的音乐课的基础, 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政府及学校应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入, 最基本的音乐教室和必要的乐器及教具要配备, 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提供一些音乐方面的图书、杂志以及音响资料给学生查阅, 充实留守儿童音乐知识。

(四) 针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外音乐活动

据表3、4可知, 留守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较差, 不是很喜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音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留守儿童参加音乐教育实践活动, 把音乐课堂与艺术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设计音乐游戏课, 在留守儿童走进音乐的同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让留守儿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通过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性, 同时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五) 以情育人, 强化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情感性

据表5、6可知,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喜欢抒情性的音乐, 音乐教育应该适当的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相结合, 关注留守儿童兴趣, 提高留守儿童情感外化的能力, 使留守儿童善于用音乐来调节和表达内心情感。例如《父亲》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情感达到共鸣, 让他们理解父母, 也能让其心中的的感情得到释放。

(六) 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据表7可知, 大部分留守儿童有相当一部分喜欢动画片音乐和本土化的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活动, 让农村留守儿童模仿动物的声音, 还可以让孩子观察大人劳动时的节奏和号子, 更可以适当的教授具有当地特色的歌曲, 例如荆州的马山民歌, 将留守儿童熟悉的声音和节奏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与学习更加积极。

通过在九店小学的实地调查, 对该小学的音乐教育情况有了相应客观详细的了解, 同时也对该校的音乐教育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够对荆州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有一些帮助, 也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最后能起到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缺的作用,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林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07) .

[2]程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0 (S1) .

[3]党云皓, 姚梅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11) .

留守儿童个案调查报告 篇2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

报告标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分校(工作站)天水分校教学点届别姓名马彦伟学号指 导 教师**平是否申请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2010年 5月18日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本次个案研究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甘谷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正文】

一、个案的描述

在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关村,有一名叫王楠的学生,在甘谷县模范中学七年级二班上学,性别男,现年14岁。在家里,王楠只有71岁的奶奶照看,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家人聚少离多。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其母亲是一个文化水平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再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奶奶在照看,如果让其奶奶照顾日常生活是没问题的,但是教育监护却远远不够。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长期以往,致使王楠养成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二、个案分析

通过对王楠同学的调查,发现王楠在个性特征中存在做事马虎、漫不经心,对待家庭作业则是能拖就拖,比较懒散,不愿与人交往,性格暴躁等特征,经调查,笔者认为,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王楠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仅靠年迈的奶奶照看王楠,明显力度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困境将会更加明显,也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2、心理方面: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王楠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王楠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3、教育方面:在笔者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王楠身上,不能保证他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奶奶对他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使他产生厌学、弃学现象。

4、道德方面: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使王楠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5、安全方面:由于王楠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再加上王楠较小,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问题是摆在王楠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他们往往会成为不良少年攻击拉拢的对象,安全问题堪忧!

三、指导策略

对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同时针对王楠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等。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笔者就找王楠谈心,鼓励和表扬他的行为,借机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帮助他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让他产生愿与人交往、乐与人交往的情感倾向。

为了让王楠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1、利用表杨,树立信心

针对王楠在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2、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王楠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笔者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就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了解及教育,王楠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笔者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总结】

通过对王楠个案调查研究和对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帮助留守儿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籍及行为问题》,2005.4[2]孙鸿雁,徐文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4.1

2[3]王玉琼,马新丽.《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 [J]》,2005.1

[4]朱有志,方向新.《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2006.1

[5]关颖,鞠青.《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2005.5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个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40-01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2013年2月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以及全国妇联联合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全国确定了26个试点市县区,努力创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探索有效的关爱服务模式。

(二)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医学等等。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进行剖析的研究情况。所以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正是我们当前十分需要的。本文将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介入研究,这既是个案工作理论的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个案工作理论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平等的成长权利,长时间体会不到父爱和母爱,心理健康状况必定会受损。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让他们发现自身出现的心理缺陷,更好地学会宣泄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形成一种良好心理认知,同时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更完美的人格,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

(一)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怎么样使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已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社会学从宏观方面对家长、学校、社会都提出了建议,心理学家从心理学方面发出了自己的专业看法,思想教育者从思想层面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认为应该进行说服教育。但这些建议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因此采用一门专业的可操作的方法是必要的,而个案工作在这一方面有独特优势。

(三)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首先个案工作有相应的理论可以解释案主的行为并对其进行矫正,其次个案工作不仅针对案主本身,还包括案主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可以肯定工作必然是卓有成效的。最后社工在实际工作中与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得到支持,所以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可行的。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的个案工作方法虽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在宏观层面上还是有所不足的。因此社工在介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一,农村儿童要转变思想观念,正视留守的现实。转念思想就是要留守儿童理解外出务工的父母。一方面理解父母出务工是无奈之举。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父母为了生活的需要不得不外出务工,是生活所迫,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不是有意抛弃自己,所以要学会体谅父母在外务工的无奈与艰辛。另一方面,要理解父母不带自己去务工地的原因。不是父母不想或者不愿意把自己带往务工地学习生活,而是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户籍制度等的因素。

学校是个人继家庭之后学习生活的第二个主要场所,担负着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担负的任务。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第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要建立完善学校的监护体系。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本着“家长不能当老师,老师就来当家长”的原则,建立完善学校的监护体系。其次,建立家长及监护人的联系机制。通过建立亲子热线、亲子视频等方式,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沟通渠道。最后,调整教学内容。学校教育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增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解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安全知识教育课,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要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错误认识观念,引起广泛关注。围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实际需要,让社会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不仅需要基本生存权利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需要的满足。同时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各地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8]

参考文献:

[1]潘仁娟.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学课程资源,2013年 第2期

[2]安容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5月1日

[3]曾友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界石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的思考.青春岁月,2012年第18期

[4]杨会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5]洪美华.农村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6月1日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4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分析

(一)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而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富阳总体经济较为发达,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留守孩子的群体主要集中在稠溪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关爱、心理教育、德育、体育等没有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着范围广、影响大、解决难度大的特点,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管理。

(二) 关爱缺位引发“家教抛荒”

家长的长期缺位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家庭功能的完整发挥,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着生活失助、心理失衡、教育缺监管、道德失范、不安全感强等问题。据调查, 稠溪村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 15.4%由亲戚代管, 隔代监护是这一地区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家庭权威角色的缺位致使儿童对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的识别和遵从陷于混乱或盲从状态。监护人监护教育能力不强, 隔代监护人缺乏教育耐心、教育知识和手段, 仅能照顾生活起居, 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亲情需求, 出现了“家教抛荒”的现象。

(三) 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等

区域间、城乡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留守儿童教育权益受损的根本原因。留守农村, 城乡教育的差异使离开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不能和城市子女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相关部门管理服务意识弱, 各项经费保障不足, 服务能力较弱, 他们的权益保障体系还亟待完善。

二、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意义重大

(一) 是切实有效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的需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保障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创造有利环境对留守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 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农村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 农村儿童素质关系到新型农民的培育, 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 是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 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需要

当前的教育资源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稀缺资源, 因为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资源是由国家来提供的公共资源, 它应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 使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获得教育。

(三)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与重视民生的落脚点应当切实保障民生, 尤其要切实改善乡村的民生状况。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对民生状况的改善、社会矛盾的缓解、和谐社会的促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在外务工人员而言, 子女的健康发展是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触及最根本利益的问题, 所以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能有效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元路径选择

(一) 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由村委会牵头, 推动各地依托学校来构建有效监管机制。

村委会牵头有利于留守儿童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有效持续开展;依托学校使监管工作和留守儿童的在校学习情况结合, 实施科学监管。通过讲授心理、卫生、健康等知识, 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 帮助监护人掌握科学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使他们认识到教育艺术的重要性, 重点对青少年的习惯、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家长学校可以把重点放在加强留守学生的法制教育上, 邀请司法部门、公安干警等定期进行法制教育, 有效控制留守儿童道德滑坡现象, 使留守儿童知法守法, 健康成长, 促进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

2、整合社会资源, 利用村民图书馆建立村级中小学生学习中心。

农村学校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 因为缺乏引导和有效监管, 很多孩子沾染了网瘾或是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杭州钱杭社区的“四点半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由村委会牵头邀请老师担任辅导员, 由村委会工作人员配合管理,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学习中心的建设将会有效提供在校生课余学习交流的场所, 增进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心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稠溪村是杭州首批“农家书屋”之一, 获赠了500册科普读物。定时开展阅读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和村民共同参与读书活动, 既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又能实现和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精神。

3、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 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同时应有意识地向校外生活延伸, 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 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 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 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 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 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 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 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 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 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 尊重父母,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创新活动内容、方法和载体, 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以提高道德素质为目标, 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或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立精神。村委会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劳动, 通过各种渠道教育他们自立自强;通过交流沟通参与活动, 增强他们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理解, 促进他们的心理和谐。例如2008年2月稠溪休闲文化节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 全面展示稠溪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独特魅力, 提升影响力, 吸引八方宾朋来稠溪休闲、创业。节庆期间就可以让留守学生来参与接待工作, 让他们感受到村文化的魅力, 锻炼能力。节日期间, 该村表彰了“新农村建设模范奉南者”、“创业标兵”、“好婆婆、好媳妇”、“模范五好家庭”、“幸福老人”等先进个人, 这样的评选活动本身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铸就稠溪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乡风。儿童参与活动能让他们感同身受, 更好地延续这种优良传统。

(二) 整合社会力量, 建立留守儿童长效教育机制

1、建立科学教育机制, 持续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工作。

科学教育机制是推进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农村留守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展调研, 出台政策, 整合资源, 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格局, 共同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由村委会、妇联等牵头, 尽量以村为单位积极开展“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等活动, 构建留守儿童社会安全监护网络, 防止家长权威缺失和情感培养缺位的现象, 使监护网络为儿童社会化提供一种范式, 也使其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有力支持体系。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服务渠道的畅通, 服务制度的完善, 活动载体的创新, 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此外, 还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实际需求, 组织人员编写适合农村家长和儿童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 尤其是编写教育案例, 培训一批留守儿童教育骨干。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激励动员机制, 树典型、促宣传。

定期交流各地各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表彰在留守儿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以点带面, 推进工作开展。积极发动社会力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宣传, 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实事。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 利用多种宣传渠道, 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当地报刊可开辟专栏, 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宣传好经验好做法, 宣传优秀典型, 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 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 政府要重视并强化落实运行机制, 推进社会整体合力关爱留守儿童

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 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 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 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 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 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 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 强化家庭教育观念, 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 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 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地方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健全一系列的落实经费投入机制和救助保障机制;既能以政策、文件等来确保经费的划拨和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又能动员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来确保扶持力度的加大。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 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优势, 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 使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 在家读书的儿童用心, 取得双赢。

总而言之, 只有多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长效教育机制, 共同为促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谋划策, 办实事, 才能形成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根基。

摘要:文章以富阳稠溪村为个案, 了解和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受教育及发展状况, 并提出了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路径选择,和谐

参考文献

[1]、杨群.关爱“五失”农村留守学生[J].精神文明导刊, 2008 (1) .

[2]、谢志强, 潘嘉.游走在城乡夹缝中的留守儿童[J].精神文明导刊, 2008 (1) .

[3]、管曙光.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程[J].精神文明导刊, 2008 (2) .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5

1、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是宝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课题。

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在校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成立课题小组,韩长明为组长,李亚军为副组长,邓花花、崔欣、李建东、邢小珍为组员进行课题研究。

3、、选取实验群体,在我校46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13人,约占总数的28%,我们课题小组确定了我校13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分布在全校六个年级的6个班级当中。

4、拟定研究方案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下一步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非留守儿童各方面进行对比。此次调查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

5、完成了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下阶段课题研究实施做好了充分准备。

6、完成了高龙中心小学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帮扶计划。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打好了基础。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6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据2013年8月17日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六分之一[2]。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27891万0-17岁的儿童, 其中留守儿童为6972.75万,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6102.55万, 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相比较,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242万[3]。另据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 我国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的比例已经超过50%, 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呈现总体规模扩大等特征”[4]。据李小君摘自《人民日报》2008年, 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对陕西省12县 (区) 的32所中学的调查, 留守儿童占农村中小学儿童的62.66%, 留守儿童在吃饭、生病、家庭负担、学业及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留守儿童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4]。

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无法回避的产物———留守儿童, 目前国内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进行了既交叉又有所侧重的研究。现今国内此项研究不断升温, 研究视角呈多元化, 以差异性研究居多, 国内大部分研究与国外研究的结论有类似之处。从研究结论上看, 负面结论比较普遍。但在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方面的比较研究鲜有涉及, 因此本研究予以探讨, 以发现其普遍性及差异性, 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是否存在明显学习困扰问题?二者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2) 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陕西北部不同县四所乡镇小学为研究对象, 因为这四所学校一方面远离县城, 留守儿童较多, 另一方面这四所学校是这里偏远地区特别普通的学校, 具有代表性。对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估计一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问卷有一定的困难, 收集的数据不准确) 。四所学校的研究对象人数分别为164、91、98、48。共计4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为363份 (留守儿童185份, 非留守儿童178份;男199份、女164份) 。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共设计了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是否存在困扰的一份问卷。该问卷由20个条目构成, 由研究对象对每个条目进行“符合”、“不符合”评价。此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 每分量表包括五个题项: (1) 动机过弱, 用来测查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弱; (2) 动机过强, 用来测查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强; (3) 学习兴趣, 用来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 (4) 学习目标, 用来测查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6]。每个分量表得分范围为0-5。记分规则与结果解释:每个题目若选A记1分, 若选B记0分。假如被试在某组 (每组5题) 中的得分在3分以上, 则可认定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 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3.研究结果

3.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在这四个方面均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学习困扰, 因为被试在每组的得分都未达3分以上。但相比之下, 非留守儿童较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及动机太强方面困扰稍强;在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方面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困扰稍强。为了检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这四个方面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在动机太弱、动机太强及学习目标方面, 其Sig. (双侧) 值均大于.05, 且差分的95%置信区间均含有零, 可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这三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学习兴趣方面, 其Sig. (双侧) 值 (.04) 小于.05, 且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不含有零, 可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

3.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调查男 (97) 女 (88) 均值t Sig.结果

留守儿均童值在动标准机差太弱均方值面标准差差值留守 (185) 非留守, (1男78女) 生差均值异明显t, 男生S的ig.均值动明机显太大弱于1女.76生, 说.8明3男生.8的2困扰.8明8显大.9于4女生3。.3在6动.机002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差值太强方面, 女生2.的38动动机机太太弱强1.34困扰.9稍7大。12..5在42学习11..3兴21趣及-目.195标方--面1..31男5生.的2753困1.35扰也比女生2大.45。据独立样本t检验, 在动机太弱方面, 其Sig. (双动学机习侧太兴) 值强趣为2.14.8521..4770 11..226-..4 043-1..2172..8291..0 2092, 小于.05, 说明男女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1;其12..904学他习三兴个趣方面9, 其Sig. (双侧) 值均大于.05, 且差分的95%置信学习目标11..56 1.08.38 2.05.041.06821.42.27.68.50区间均含有1零.04, 可见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这三个方面无1.97显学著习性目差标异 (见表2) 。1.88 1.32.09.45.641.22

对于非留守儿童, 在动机太弱、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方男 (102) 女 (76) 均值t Sig.面, 男生困扰稍强, 在动机太弱方面, 女生的困扰稍大。对于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差值非留守儿童在这四个方面其Sig. (双侧) 值均大于.05, 且差分1.561.51的动9机5%太置弱信区间均含有零, 可见不同性别.的04非留守.31儿童.在76这1.251.38三个方面无2显.44著性差异 (见2.5表13) 。动机太强-.06-.49.62

4. 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动机太强、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四个方面均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困扰;可是在学习兴趣方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困扰较大, 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方面, 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生的困扰大于女生。因此, 在今后教学中, 学校、家长等应注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 尤其应加强对男性留守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363名农村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 在学习兴趣方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困扰较大, 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方面, 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男生的困扰大于女生。因此, 在今后教学中, 学校、家长等应注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加强男性留守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困扰,调查,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8, 32 (3) :15-25.

[2]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 2013-8-17 (2) .

[3]段成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 2013 (3) :40.

[4]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发布—留守儿童达6000万, 流动儿童超3500万[N].光明日报, 2013-5-17 (14) .

[5]李小君摘.五大问题困扰留守儿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8 (41) :86.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7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 一) 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情况

父亲外出与( 外) 祖父母生活的占91. 5% ,与亲戚生活的占8. 5% ,与其他人生活的占2% ,与父母一方生活的占15% ,父母与自己联系比例平均一周一次的占9% ,平均一月一次的占16% ,不定时经常联系的占72% ,很少联系的占3% 。关于父母多久回来一次,半年的占4% ,一年的占95% ,其他的占1% 。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从上面数据可知,留守儿童与家长不能够及时联系,同时父母主要在春节、农忙时间才能回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情感交流,依恋等情感需要往往处于匮乏状态,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压力,造成孩子情绪波动,产生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抑郁、苦闷、烦恼等消极情绪。

( 二) 留守学生的情感世界情况

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支持能力强但缺乏对他们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他们情感世界的真空,具体表现在: 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没有礼貌,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 在行动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不能尊敬老师和长辈,不能团结同学; 没有荣辱意识,不在乎同学、监护人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 三) 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等,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留守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满意度是比较低的,这反映了这个群体的学习自信心相对不足,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管理策略

( 一)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清楚每位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 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 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 二) 举办法制、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

我们在2013年9月举行过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活动中心邀请司法单位和派出所同志为留守儿童宣讲了如何谨慎上网,预防网络不良诱惑方面的违法犯罪; 谨慎玩耍,预防意外伤害方面的违法犯罪; 谨慎娱乐,预防侵害损害方面的违法犯罪; 谨慎交友,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给学生介绍了几点和他们息息相关的防范小常识,这对留守儿童提高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讲座结束后,工作人员还和孩子们开展互动,模拟现场场景,让孩子们参与其中,积极开动脑筋,学会如何适当合法地在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这次留守儿童法制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受到了广大留守儿童和老师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年在11月份举行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讲座,心理咨询专家李老师从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母女的心理矛盾入手,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段老师的讲解更是别有特色,她首先让学生进入一个“休眠”状态,静静地、深刻地体会自己的父母一生的辛劳,然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如何做; 同时结合我镇一名成功人士的自杀事件,向留守学生讲解如何释放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等等,这为解决留守儿童心中的种种心理困惑指明了道路,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三)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陶冶学生性情

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来,我们举行了多种文体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如篮球赛、手抄报比赛、班级文化建设比赛、感恩父母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两地书亲子情”作文比赛、“我为校园添光彩”“中国梦给我力量好家风伴我成长”活动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历、体验生活、促进发展。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其中感恩父母演讲比赛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在比赛现场,听着留守儿童发自肺腑的话语,评委、观众都流出了心酸、感动的泪水。

三、存在问题

( 一) 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许多活动不能正常开展,需有关部门配合。

( 二) 留守儿童的辍学仍是一个严峻问题。

( 三) 部分教师的重视不够。

四、建议

( 一) 进一步开展系列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学校应努力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留守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

( 二) 设立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要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留守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点拨。

( 三) 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培训

儿童活动中心应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临时监护人定期进行培训,首先要讲解教育子女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父母虽然在外误工,但经常要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鼓励孩子健康成长,教会他们学会做人,这样不但了解孩子成长情况,而且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临时监护人不仅要在生活上对孩子进行照管,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乡镇的青壮劳力外出打工,造成了“留守儿童”现状。萍乡市儿童活动中心是一所教育、娱乐、实践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外教育机构,承担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儿童素质教育,校外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职责。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8

本研究从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教育对策、干预结果分析等方面对一例智障儿童问题行为 (打人行为) 的教育干预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归纳总结, 希望能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和老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陶某, 男, 9岁5个月, 入学时韦氏智力测验量表测得智商总分为50。学龄儿童社会适应技能测查量表测查的结果显示属于中度异常2。该生读幼儿园时就出现咬人、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等现象;曾在普通小学就读一年, 但因学习成绩差, 并出现推人、打人等不良行为而被同伴排斥。于2009年9月进入培智学校, 刚入校时问题行为较为严重。经过一年的教育, 问题行为虽有改进, 但还是会反复出现。在该生众多的问题行为中, 尤其以打人这一问题行为最为严重。2010年国庆假期后, 问题行为变得更加突出, 学校决定对其实施系统的教育干预。研究者将他的打人行为分为两类:A类行为 (故意打人) , B类行为 (一般的拍人、指人行为) 。

二、原因分析

研究者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和访谈, 发现造成陶某问题行为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教育的欠缺

该生自幼受到家长的细心呵护, 关怀备至。但最近几个月, 由于第二个孩子的出生, 母亲对他无暇顾及, 从过去的关怀备至变为冷落忽视, 可能会使陶某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并企图通过种种异常行为来获得别人的关注。

(二) 学校教育的问题

本学期更换了一位新教师, 这可能使他在适应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表现在对新教师的排斥心理, 并扩大为对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排斥。

(三) 同伴交往的问题

该生社会交往能力差, 不会与人交往。表现在与同学的身体接触时用力过度, 造成同学的不满, 当同学向老师告状时, 该生会再次打人。

三、教育干预过程

对陶某教育干预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各种问题行为, 在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使陶某在课堂上的打人行为逐渐减少至消除。为了达到目标, 研究小组制定了干预计划, 从家长、老师和对个案本人的个别辅导三方面做工作, 做到全面协调, 确保效果。

(一) 与家长的沟通

对于特殊孩子的教育来说, 家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要求家长多关心陶某的生活与学习。指导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与陶某互动, 使其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心, 从而产生安全感。

(二) 对教师的指导

1、指导教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看待并处理问题, 对学生给予理解和关心, 渐渐地使学生信任老师并听从老师的教导。

2、指导教师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内开展“今天你进步了吗?”的活动, 鼓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给陶某提供一个好的榜样, 促使其克服不良行为,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3、要求任课老师对陶某进行行为观察记录, 重点记录其打人行为的类别和次数。运用代币制方法, 如果陶某表现良好 (一节课上15分钟能做到不打人) 就会即刻得到小红花, 累积得到2朵小红花就可以换他喜欢的东西, 或从事喜欢的活动。同时采用行为处罚法, 当陶某出现故意打人时, 取消他最喜欢的活动。

(三) 个别辅导

1、通过讲社交故事, 训练陶某视觉、听觉、记忆能力, 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让其认识到自己某些行为的不当。

2、鼓励陶某参与各种团体活动, 使其掌握在集体中的行为要求, 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提高其自我控制的能力。

四、资料的收集

注:陶某在第六周和第九周都是病假在家休息

五、结果分析

根据记录, 将陶某每周打人行为的次数作出曲线图并分析结果如下:

从曲线图中可以反映出:

(一) 问题行为的次数趋于减少, 表明干预有效果。

(二) 在病假返校后, 问题行为出现反复, 表明干预效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

(三) 第三至第五周由于采用行为处罚及加强社交故事的教育, 陶某的故意打人行为 (A) 减少, 但一般打人行为 (B) 未见明显减少。这表明陶某在教育干预下逐步改善了其问题行为, 由故意行为向一般行为转变, 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由重转轻。 (四) 过了第八周之后, 故意的 (A类) 和一般的 (B类) 打人行为均有下降, 并趋向稳定。表明教育效果得到了巩固, 但要彻底消除不良行为仍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干预计划的改进

由于这种教育干预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 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干扰, 如学生生病, 其他学生的不良影响, 任课老师外出时代课老师的配合不够、教学方法不一致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学生问题行为的反复, 降低教育干预的效果。另外, 家校配合、沟通还不够, 家长反映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有时与在学校表现的差别很大。

下一阶段, 教育的计划将要加强对干扰因素的控制, 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避免问题行为的反复出现;同时由于问题行为的程度已经转轻, 这有利于对其进行学业辅导和兴趣活动的开展, 可以加强对其音乐活动、手工操作以及球类活动的辅导和训练。

行为矫正的目的是减少行为问题和增强积极的、正向的行为。智障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有些可以轻易地纠正, 有些却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但是无论怎样, 只要人们都能抱着积极的态度, 以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处理, 必定能使这群智障的儿童离开困境。

参考文献

[1]施显烇.严重行为问题的处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 2001, 3.

[2]陶德清, 刘敏.学龄儿童适应技能测评量表的编制[M].中国特殊教育, 2005, 9.

[3]韦小满, 杨希洁.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分析[M].中国特殊教育, 2011, 2.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9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 多数听觉障碍儿童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 为了让听觉障碍儿童在将来最大程度地回归主流社会, 从医教结合的理念出发, 医学上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余听力, 通过助听器、耳蜗等设备达到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的目的。教育上,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对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方面的研究日趋丰富, 康复训练的流程正走向系统化, 训练的方法手段逐渐增多, 但理论的完善没能使实践达到理想的状态,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实践了针对个案声母发音的训练, 并阐述这一过程, 希望能为后续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名为小刚, 男, 于2006年12月出生, 父母听力正常。小刚于2010年开始配戴助听器, 随后进入某机构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目前, 小刚有少量语言, 理解能力受听觉障碍影响略落后于普通儿童, 表达能力也受到影响, 表达能力差, 常试图用手势表达。

(二) 研究过程

1.评估

为了针对小刚制定有效的声母发音训练目标, 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估。

(1) 听觉能力的评估

小刚经纯音测听, 听力损失为左耳95dB, 右耳104dB,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听力障碍标准, 判断为极重度听力残疾, 佩戴助听器后, 经检测其助听效果为合适, 且小刚已具备听觉察知能力。

(2) 言语功能的评估

小刚呼吸正常, 声带发声响亮正确, 存在鼻音功能亢进问题, 在构音方面, 舌与唇齿配合较好, 根据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表 (黄昭鸣词表) 的测验, 小刚已掌握的声母有b、p、m、d、t、n、g, 存在歪曲情况的声母有f、l、q、r、x、z、zh、sh, 声母的替代现象为h和k以e替代, j和s以类似q的音替代, c、ch以t替代。

(3) 智力水平

采用联合型瑞文测验进行测验, 结果为IQ=108, 为中等水平。

2.制定声母发音的训练目标

声母的习得性顺序为第一阶段有b、m、d、h;第二阶段有p、t、g、k、n;第三阶段有f、j、q、x;第四阶段有l、z、s、r;最后一阶段有c、zh、ch、sh[6]。

根据小刚的发音情况, 参照声母习得性顺序, 发现小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声母能够掌握大部分, 制定小刚的训练目标一为练习h音和k音, 提高发h音和k音的准确率, 能够复述相关词语, 例如, “荷花”“黑板”“大海”“哭”“口渴”“开门”等。

q音属于声母习得性顺序中第三阶段中的音, 制定小刚的训练目标二为q音, 并学习复述词语“气球”“秋千”等。

训练目标三定为j音。

训练目标四为声母习得性顺序第三阶段中剩余的f音和x音, 对x音要能复述如“西瓜”“下班”“谢谢”等简单常用词。

训练目标五为l音与sh音。sh音在习得性顺序中最后阶段, 但对于全托的小刚而言, sh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 如“老师”“喝水”“睡觉”“洗手”等, 所以目标五涉及sh音。

按声母习得性顺序, 训练目标六是习得性顺序第四阶段中其余3个音, 即z、s、r。

训练目标七是最后剩下的zh、ch、c。

3.训练过程

声母数量较多, 这里只描述对前五个训练目标采用的训练方法。

对于训练目标一中的h音与k音, 这两个声母均为送气音, 发音时强调送气, 且均为舌根音, 发音位置相同。练习h音时, 可用哈欠—叹息法, 吸气式哈欠动作能将声道张得最大, 咽部肌肉放松, 进行深吸气;呼气式叹息动作也能将声道扩张, 咽腔扩得最大, 进行深呼气。给小刚做深吸气和深呼气的示范, 让小刚模仿学习, 再示范叹息时顺势发出轻轻的h音, 让小刚模仿, 反复几次后矫正舌位, 确保舌位无误后再叹息, 并有意识地发h音。另外, 准备了小镜子, 让小刚学老师对着镜子哈气, 练习发ha的音, 间接地练习了发h音。k音练习前先调整好舌位, 强调有气流送出, 可以训练小刚短促发k音, 但由于气体无色, 无法直接判断发音时是否送出气流, 手拿撕好的小纸条的一端, 使另一端自然垂下, 靠近嘴2~3cm处 (也可以将手背朝上, 平放于嘴前2~3cm处, 用手背感受气流) , 让小刚看示范, 在发k音时纸条下端被吹起, 然后让小刚用纸条练习发k音, 同时观察纸条下端是否被吹起, 在练习说“哭”“口渴”“开门”等以k为声母拼出的音时, 也让小刚拿纸条练习, 提醒自己要注意送气。

由于发q音时牙齿会遮挡舌头的位置, 所以, 我先将嘴张开, 让小刚看着动作模仿, 舌面前部抬起贴到硬腭上, 再将舌面稍稍离开, 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 但由于这个动作太小, 儿童不易观察到, 所以事先准备了冰棍杆来辅助小刚, 使其舌头与硬腭之间形成一条狭缝, 然后保持舌头不动, 再将嘴闭合到适当的位置, 送气发q音。经过反复上述步骤后, 再教小刚练习延长发q音和短促发q音 (用“q—”表示延长发q音, “q”表示短促发q音) , 熟练了q—和q之后, 再练习词语, 如“气球”, “气”字为q本音, 而“球”需要拼读, 先确保“iu” (有) 的准确发出, 再用q—与iu拼读, 以得到“球”。

针对目标三j音的训练, 在课前准备了小鸡、小鸭、小猫和小狗的头饰, 本课的题目为《小动物的叫声》, 主要内容为“小鸡叽叽叽 (ji) , 小鸭嘎嘎嘎 (ga) , 小猫喵喵喵 (miao) , 小狗汪汪汪。”将玩与学结合, 提高小刚学习j音的积极性。通过模仿叫声学习j, 巩固和练习g、iao、wang的发音。先给三个小朋友分发小鸭、小猫和小狗的头饰, 小鸡的头饰先由教师戴, 分别模仿各自头上小动物的叫声, 让儿童注意观察教师发“叽” (j) 音的舌位和方法, 与q音发音的舌位和方法基本相同, 所以按照q的方法发音, 但不送气, 就是j音了。

目标四中, f音是拼音表中唯一的唇齿音, 将下唇往回收, 上齿搭在回收的下唇上, 发音的同时下唇擦着上齿滑出并送气, 且f音在每天吃饭时通过说“吃饭”能反复巩固练习。发x音时, 舌尖抵住下门齿里侧根部, 舌面前部接近上腭, 中间形成一条狭缝, 呼气发音。

目标五中, l音易学, 而sh音是难点, 由于现实因素即小刚在机构全托的影响, 将sh音放到目标五学习。发l音时, 嘴巴张开, 舌尖顶住上齿龈, 发音时舌头由卷曲快速放下, 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发sh音时, 舌尖翘起, 靠近硬腭前端, 形成狭缝, 发音时注意送气。

三、结果

(一) 声母发音数量的增加

小刚能够掌握的声母增加了h、k、q、f、l、j、x, 当然还存在个别声母与个别韵母拼读时的歪曲, 还需要后期坚持训练来矫正和巩固, 其中x音拼读音最不稳定, 但经提示注意, 能自己改正;另外, 对个案小刚而言, sh音的拼读词准确率较高, 本音难以正确发出。

(二) 词汇量和短句的扩展

随着声母发音数量的增加, 小刚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语增加, 且主要以实词为主, 对虚词难以理解和掌握。

以词汇作为基础, 小刚学会了少量短小的句子, 不仅能听懂, 而且能够使用。

四、讨论与建议

(一) 听力障碍儿童的发音训练要采取小步骤, 踏实干的策略

小步骤保证儿童学一步, 会一步。听障儿童学习语言与健听人学习母语不同, 而是类似与健听人学习外语, 与遗忘曲线保持一致, 不重复训练就把已学会的内容遗忘, 反复巩固练习, 能帮助儿童语言内化, 有利于儿童主动语言的发展, 而主动语言更有利于儿童的发音训练。为了儿童的切实发展, 踏实地反复练习非常重要。

(二) 听力障碍儿童的声母发音训练要与韵母相结合

虽然是针对听力障碍儿童声母发音的训练, 但没有韵母的配合, 使得声母的练习失去意义, 声母的发音训练最终是为了儿童的言语发展而服务, 声母不能代表整个言语, 言语的发展要依靠声韵的结合。所以, 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声韵的结合, 在针对声母的训练过程中, 以声母发音练习为主, 韵母训练为次, 当拼读音中韵母发音有问题且不易纠正时, 则暂时忽略, 用其他韵母结合声母训练, 以保证声母的训练进程。

参考文献

[1]杨福义, 金育萍.听觉障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7) :65-69.

[2]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3]孙喜斌, 刘巧云, 黄昭鸣.听觉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黄昭鸣, 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篇10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 望奎县农村留守儿童约9 000人, 父母一方外出的占55%, 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6%;70.2%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20.8%的留守儿童托付给亲人、朋友, 9%的留守儿童寄宿学生之家或者不确定。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 一般1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12.8%, 2年回家一次的占54.2%, 近5年以上没回过家的占30%, 近10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的占3%。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联系, 但次数很少, 大多要1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 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占45%, 极个别的几乎从未联系过。当笔者问及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 有65%的孩子表示不愿意父母外出务工, 渴望父母留在身边陪伴, 有25%的孩子支持父母外出务工, 有10%的孩子表示无所谓。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有无助感的占56%。

二、存在问题

1. 隔代教育存在代沟。

大多留守儿童交给祖辈监管, 由于是隔代抚养, 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较大, 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且祖辈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思想观念与孙辈存在差异, 身体健康状况也欠佳, 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方式, 不能充分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支持, 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 行为放任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 自律能力很差。但由于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 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 只要不犯大错, 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有效引导、约束的缺失, 使得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待人接物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 甚至走向歧途, 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3. 缺少辅导学业堪忧。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不容乐观, 成绩优秀的较少。笔者对望奎县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发现学习优秀的仅占6%, 学习良好的占15%, 学习成绩一般的占53%, 学习成绩较差的占26%。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 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 加上缺乏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和配合, 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成绩下降、厌学、旷课等现象。

4. 亲情缺失心理异常。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的教育对其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长时间远离父母, 缺少亲情关怀和倾诉求助的对象, 有的孩子产生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优柔寡断、害怕交往、畏惧、抑郁等非健康心理, 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等心理病症。

5. 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 流动儿童占第一位, 留守儿童占第二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 监护人在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上普遍缺乏, 孩子往往又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使得当各种危险情况发生时, 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能力不足。

三、解决对策

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招商引资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政府通过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有效地为农民送知识、送技术、送教育;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和乡镇企业, 形成以农业助推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产业化链条, 部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实现就地安置, 这样他们就能对子女进行长期教育。近年来, 望奎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 还确定了打造特色文化大县的目标, 构建起县有文化局、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屯有文体活动中心户的“四位一体”文化格局, 并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建设的有力条件, 使农村形成较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明风气,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促进性的影响。

2. 完善学校义务教育。

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主要载体, 除了传授知识和管理学业外, 还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 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此外, 要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及时通报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成长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对监护人进行专门知识培训和教育活动, 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知识和能力, 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合力教育的局面。今年, 望奎县在卫星镇、莲花镇等乡镇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将全乡镇农村中小学生集中起来教育管理, 配套宿舍和食堂, 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得到有效提高。

3. 突出家庭亲情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家长们应尽可能利用假期多回家与孩子见面, 即便回不来也应借助电话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鼓励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应当抱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孩子生日和传统节日, 捎寄些小礼物,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多和家里的监护人、学校联系, 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各种情况, 以利于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与帮助。

4. 注重社会环境治理。

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因此, 公安、司法、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 净化社会环境, 对学校的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 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 严防犯罪关口前移, 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 采用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 进行警慑教育。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让留守儿童共享阳光, 已成为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实现的目标, 通过各种努力, 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网.永兴县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EB/OL) .http://www.women.org.cn/manguage/big1.jsp-id=39629, 2007

上一篇:领军人才建设下一篇:成人英语口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