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

2024-07-13

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精选十篇)

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 篇1

一、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思考

1.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形式化

农村语文教师没有“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自己得把作文当回事”的理念,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基础练习题上,花在了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上,即阅读教学上。

2.农村学生社会阅历欠缺,写作素材较少

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课文分析,真正能获得文学熏陶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

3.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得差,词汇技法积累不够

但凡文章写得好的学生,一定有广泛涉猎、博闻强记的好习惯。课外阅读的过程是词汇积累的过程,技法模仿的过程,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少数学生能到图书馆借书,但他们的目光也仅仅停留在爱情小说、玄幻小说方面。即便如此,也是跑马观花、囫囵吞枣,甚至只看了他们只关心的爱情片段描写,有多少人会对精彩描写拍案叫绝而反复品味涵咏并试图保存在脑海中呢?

4.农村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二、解决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低效的思考

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有农村初中教育特色的作文教学新路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

新时代的人才,能说会写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这里的写,就是能写有一定水准的文章,要能做到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想法。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就是提高这个素质的有力保障。同时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坚持做到少写多修改。有人说:“写十篇作文不如修改好一篇作文。”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才能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农村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的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与此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图书馆,多买课外书(不是教辅书)。

3.重视对学生习作的积累,特别是失误习作和优秀习作的积累

我认为学生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是作文教学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及时地收集学生习作中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并从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进行归类,教师再据此选定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

4.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引导

学生挖掘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多写随笔,多议论生活时事,对生活多一些思考

在讲评课文时,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初中语文中,文言文课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荣与辱,困境顺境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这些资料,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便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受到深刻地教育。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与写作有关的事实材料。

5.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悉心指导学生作文技巧

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

教无定法,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只要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减轻农村中学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负担的方法,就是可取的。只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正确认识,大胆尝试,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作文教学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篇2

摘 要:作文教学往往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本文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实际,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作点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涉及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其他相关知识的运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很少,缺乏想象力,写作的生活素材也不够宽泛。如何因地制宜地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些学生在作文课堂上不喜欢写作文的情形,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会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自觉地进行探究与创作。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初中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选材构思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可以让学生想象皇帝游行回宫后发生的故事;另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都能创设出具有想象力的画面,这些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2.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一般情况下,由于习惯性思维,学生对写作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曾有一次,我是这样进行写作片段训练的:一次作文课,铃声响过,我推开门走进教室,不小心摔了一跤,很狼狈的样子。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我心想:这样一个好机会,为什么不把握住呢?随后便郑重其事地说:“谁能把刚才发生的情节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太感兴趣了,小组之间认真交流,相互借鉴,想要把教师刚才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已高高地把手举起,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手夹课本,面带微笑,正健步走上讲台。这时不知怎地,老师突然被绊了一下,很滑稽的样子,但他迅速地爬了起来,脸上泛起一丝丝红晕……”,还有不少学生写得都很好,这样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观察农村生活,写出农村特色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自己了解的人和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但别人的事例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农村的生活是朴实的,农村作文教学应深深扎根于农村,让学生写属于自己的生活。农村学生从小就频繁地接触自然,观察过许多田园景物,懂得很多农耕知识,在他们眼中,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清澈湖水――这一切都是多么秀丽啊,都给予了农村学生美的熏陶,为他们写出农村特色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教师平时可以提醒学生处处留心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首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流露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一写,起先不要求太多,可以慢慢去积累,从而让学生写出体现农村特有风采的作文。

三、勤于读书练笔,切实提高水平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农村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无材可选。因为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少,读的书少,所以要经常要求学生多读书,读书的同时也要勤于练笔。

1.广泛阅读课外书。

周末和假期时间较充足,可以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一些报纸、杂志,带回家阅读。班级可以成立一个“图书角”,也可以订一两份杂志――《读者》《意林》等广泛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多记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佳句、书写心得体会等,久而久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2.勤于在读中去写。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强调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把从读书中得到的启发写下来。不拘泥于形式,轻松的、没有负担的、兴趣盎然的去写出真情实感。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只要学生乐于写作了,能够与文字“相视而笑”了,就能迎来农村写作教学的春天。

3.详细点评学生习作。

学生很努力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交给了教师,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有时适当的鼓励可以让他们下次更好地写作。对于那些写作有点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反复修改,细心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多表扬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切实提高他们写作的水平。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3

一、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思考

1.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形式化

农村语文教师没有“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自己得把作文当回事”的理念,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基础练习题上,花在了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上,即阅读教学上。

2.农村学生社会阅历欠缺,写作素材较少

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课文分析,真正能获得文学熏陶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

3.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得差,词汇技法积累不够

但凡文章写得好的学生,一定有广泛涉猎、博闻强记的好习惯。课外阅读的过程是词汇积累的过程,技法模仿的过程,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少数学生能到图书馆借书,但他们的目光也仅仅停留在爱情小说、玄幻小说方面。即便如此,也是跑马观花、囫囵吞枣,甚至只看了他们只

关心的爱情片段描写,有多少人会对精彩描写拍案叫绝而反复品味涵咏并试图保存在脑海中呢?

4.农村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二、解决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低效的思考

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有农村初中教育特色的作文教学新路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

新时代的人才,能说会写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这里的写,就是能写有一定水准的文章,要能做到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想法。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就是提高这个素质的有力保障。同时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坚持做到少写多修改。有人说:“写十篇作文不如修改好一篇作文。”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才能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农村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的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与此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图书馆,多买课外书(不是教辅书)。

3.重视对学生习作的积累,特别是失误习作和优秀习作的积累

我认为学生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是作文教学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及时地收集学生习作中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并从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进行归类,教师再据此选定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

4.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多写随笔,多议论生活时事,对生活多一些思考

在讲评课文时,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初中语文中,文言文课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荣与辱,困境顺境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这些资料,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便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受到深刻地教育。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与写作有关的事实材料。

5.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悉心指导学生作文技巧

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

教无定法,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只要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减轻农村中学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负担的方法,就是可取的。只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正确认识,大胆尝试,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作文教学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4

为何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如此局面?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路子又在哪里?作为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 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低的原因的思考

1. 狭窄的生活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活跃思维

相对城市里的学生而言, 农村学生生活空间狭窄, 接触的新鲜事物要少的多。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 除了周末看看电视等媒介了解信息, 很多学生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 对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缺乏了解。导致很多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 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2. 评改方法不当

评改作文由于学生人数多, 教学任务重, 忽视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指点。要么采用几个作文本轮交轮改的办法缓解教师的压力;要么根据作文篇幅的长短, 打上几个“神仙分”, 写上一个日期。日子久了, 学生对老师的作文教学也就了无兴趣。

二、对农村作文教学路子的探索

1. 创设情境, 让学生写真事、诉真情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其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是作文的源泉。农村孩子人人频繁接触大自然, 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独特的认识和领悟, 落日炊烟, 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 又能给学生美的熏陶, 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 推行快速限时作文能力的训练

我采用程式化训练, 给学生限定作文时间、作文字的数量, 让学生定时作文, 以达到快速的目的, 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能力。

3. 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相通的地方, 作文能力的提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也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采用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学多记、常写日记等形式, 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的报告 篇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创新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力量之源。

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4年,我忧虑最深的是作文教学的现状,费时费力,效果不佳。我思考最多的是作文实践,学生畏惧作文,裹足不前。我认为,创新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力量之源。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结合4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有着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虽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在快速作文、体验式作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地域经济的滞后和学校基础条件的薄弱以及环境条件的制约,作文教学依然走不出误区。仍然停留在写写练练、讲讲评评之中,仅仅表现为一种教学常规或模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往往为作文而作文,更谈不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认真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滞后根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之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旧窠。作为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导者的语文教师,不管是近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有着数十年教龄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从根本上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加之受质量压力的影响,作文教学往往只是重复于大量的写、练、评,局限于审题、立意、选材的讲评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应试训练而已。如此的训练,自然只能培养机械的作文,为了考试而作文,谈不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

(2)经济滞后,基础条件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阅读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难以满足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教学本身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师生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在信息教育方面,也因农村环境差,网上阅读,无从谈起,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与储备。

(3)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不是平川便是山区丘陵地带,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一般来说都走不出校园,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基于此,也只能完成一些《师生情》或《父母情》等这样的限题作文,对社会新闻只能望洋兴叹,无动于衷。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4)教学粗放,训练呆板,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难以提高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必然围绕考试这个纲,加大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训练力度。在教学中往往是对同一题材或体裁作文的反复训练,以求在多练中总结经验、以多取胜。在技巧的训练中,也只能蜻蜻点水,点到为止,如扣题、点题、议论、抒情等。学生长期受累于“技巧点拨式”的训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点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能机械作文或填鸭式作文,根本谈不上自主作文,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贫乏,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美感。

二.作文教学的重点和几点教学实践尝试

透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能力的现状,对照课程说明的相关要求,不难看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除进行常规的程式训练和技巧点拨、指导之外,而应把学生素材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式的改革作为教学重点,籍此解决学生作文视野狭窄、材料陈腐不新、思维呆板、作文结构形式不新、课外训练少、课堂教学效益差等弊端。

在农村初中,也有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灵性,变机械作文为自主作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尝试之一:自能作文法。通过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课堂内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进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自然促成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作文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变教师的程式化作文训练为自能作文。

尝试之二:走出校园天地宽,以强化学生素材积累的方式扩大学生视野,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根本问题。由于学生长时间封闭或半封闭生存于校园,除了学习时间,很少与外界有关系,接触生活少,感知生活少,孤陋寡闻,自然缺乏生活积累。解决素材来源显得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创意,即创新能力。

尝试之三: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作文平淡,构思不灵巧,选材不典型,立意不深刻,还有一个症结便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缺乏系统的训练。学生遇见作文题目或相关要求,往往只从一个角度或一个方面去理解、认识、思考,进而构思作文,而不从多个角度或逆向去理解、认识、思考,往往造促成立意单纯、选材一般、记叙泛泛,或大材小用,或理解偏颇,言不达意,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结构形式也只是程式化而已。

尝试之四:作文批阅方式的多样性。许多老师采用了老师改与学生改、全收全改与部分收改、通篇改与片段改、学生互改等方式,力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与写作水平。但受常规教学的制约,还是以教师全收全改为主。

三.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正因为农村经济滞后,办学条件差,小农意识强等方面原因束缚和制约,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也像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样,收着基础条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约。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农村初中作文教改应克服先天条件的不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推进作文教改: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扩大生活范围,主动积极地感知社会生活,提高社会积累,不但解决积累素材、丰富内容的问题,还是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相结合。

(2)创造条条件,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拓深学生得知识层次。可以开设阅读课和新闻课等,让学生通过书刊或影视教育去了解社会,增进学生的知识储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自能作文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进而柔化作文难度,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性。

(3)强化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进学生作文的独创性。重视传统文学和当代美文的阅读、诵记,扩大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和语言美,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4)改进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鼓励为主,多角度地激励学生,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失败的作文教学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必然失去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断实践尝试,积累经验,努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农村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体会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文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38-01

写作作为一种能够反映应用英语知识与技巧开展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是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起步阶段,奠定这一阶段之基础,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并能实现初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现在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是“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老师头痛”的现象,从学生方面看,有许多学生对英语作文望而生畏,无从下笔;写作内容贫乏,句式错误,语法不通,信息不全,结构紊乱,缺乏逻辑,用汉语思维造句,常常出现中文式英语。因此,尽管经过多次作文练习,但许多学生的作文成绩仍然不理想,因此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的现象。

二、方法探索

到目前为止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已经有八年了,所以我针对上面的情况谈谈我对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看法。

1、在听、说、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

(1)加强听力训练,夯实写作基础

“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由此可见,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中的基础。我认为,加强听力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信息,从而为写作表达打下基础。

(2)创设说的平台,以“说”促“写”

“学生的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我在写作教学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口头表达技能,因为口语中常包含许多书面语的结构。

(3)注重拓展阅读,以“读”促“写”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广泛的阅读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对英语写作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料,结合报刊、媒体、网络等资源,通过设计互动交流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写作训练。

2、开展多样化的英语写作训练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完成书面表达,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词汇教学,强化训练。在平时的写作訓练当中,可以利用课文进行缩写、仿写、扩写和续写的训练。

(1)缩写

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及理解其结构联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加工和处理后,按照逻辑顺序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原意。这种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的英语写作能力。

(2)仿写

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已知信息,采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训练。

(3)扩写

教师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确定主旨,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扩充。

(4)续写

续写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写。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缩写和仿写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据可依,在原有的文字材料上思考和创造;扩写和续写能使学生在写作时最大程度的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鼓励学生坚持写作练习

每周一篇的英语作文主要由教师选择材料,而材料特点应当和初中生的水平相当,并且贴近学生们的生活,能够富有趣味性、真实性。要规定最低的字数,再任其加以自由发挥。可以由教师加以批改,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其进行交换批改,从而取长补短,主要是从下面各方面来看:一是看单词的拼写是否准确;二是看文中的句意是否通顺;三是查语法是否准确;四是查字母的大、小写与标点符号是否合理。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查阅词典或者其他资料,从而有利于学生拓宽自身知识面,为其奠定更加稳固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培养其写作能力,并将学生们平时所写的优秀作文编印成册,被选中的学生就会产生极强的荣誉感,对于那些未能被选中的学生也会产生无形的激励作用

刍议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7

一、结合农村生活体验, 写出真情实感

前面提到, 农村学生写作的一大缺陷在于容易无病呻吟, 而内容空洞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不知道写什么, 缺乏素材积累的同时缺少正确的情感表达, 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如同失去了灵魂, 只是一个空架子, 这样怎么能够写出好作文。

从日常的生活来看, 农村学生区别于城市学生的生活体验就在于, 他们与大自然的接触更为紧密, 对于自然美好的风光自有城市学生所没有的深厚情感和认知。日出日落风声鸟鸣, 田地路边的野草花, 雨后泥土混合青草的香味, 春天欣赏五彩缤纷的景色, 夏天采摘琳琅满目的水果……这一切都给予了农村学生美的心灵和与众不同的纯真感悟, 因此不用刻意强求学生们去写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让他们立足生活、贴近实际, 写好自己了解的东西和事物, 表达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了。如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的习惯, 记录下一天的生活中有意思的经历或者有感触的事情, 可以写今天的变化、周围的变化, 也可以写自由玩乐的感受, 总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经过一周 或一个月的积累后,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主题的写作, 如关于做家务是几乎全部农村学生都要经历的事情, 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枯燥、习惯的了, 教师可引导他们想想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家务?有什么样的变化?做家务的 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感悟?这样学生就能够去发现体会并积累起足够的素材。总之, 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一切, 让他们能 够从不同 的层面去 体悟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 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农村的学生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

二、利用课文文本, 模仿写作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由于繁重的家务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因此即使有阅读材料, 他们也没有太多额外的时间可以去阅读, 课本文章就由此成了学生可以重点利用的文本。教师在讲解课文文本的时候, 可以根据课文文本的类型和内容, 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

如课文中有不少是关于写景的, 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都是优秀的写景抒情文。教师讲课时, 就应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这些大家学者写景的技巧。下面, 我们以《荷塘月色》为例说明。《荷塘 月色》是一篇 优美的写 景文, 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隐藏的也就是作者散步前后心情的变化, 一条是写荷塘与月色美景的。第1段交代了出来散步的缘由 (观荷缘由) , 第2至6段则描写了作者一路看到的景象 (荷塘月色) , 第7、8两段主要是作者情感的抒发 (借景抒情) 。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 主要遵循空间顺序, 先描写通往荷塘的路上的景色以及在路上的感受, 接下来描写看到的荷塘美景和塘中的月色, 最后描写荷塘周围的景象。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类似的景物描写之前, 可仔细地剖析课文的结构, 要求学生进行这种空间写作的模仿, 应先写好景, 再进一步深化到情。

三、重视作文修改, 反思总结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 他们没有课 外培训班, 也不像城市孩子那样有家庭教师专门性的补习。所以他们虽然没有能够写出质量很高的作文, 却也都是花费了一番心思。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 教师应该做好作文的修改, 理解学生的辛苦并用心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细致地批改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小的闪光 点。当然, 表扬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 教师更应该指出学生写作不足的地方, 让他们去改进。对学生作文的批改, 要注意的一般是不能有错别字, 要使用适当的词语, 修改一些有提升空间的句子, 指出学生在修辞手法的使用和语法上的不对, 最后再从 整体的布 局结构方 面进行点 评指点。

如描写天气很热, 学生可能只是直观地表述说今天天气很热, 没有力气动弹, 教师就可以在修改后引导学生再深入仔细地观察:天气热都有什么表现?如小狗吐着舌头、院子里没有家畜活动、知了鸣叫不断等现象, 让学生加入到作文 中来, 就显得生 动又增添 了文采。此外, 教师若发现大部分学生共有的问题, 应及时公开指出来, 使学生们及时改正。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体验,指导,评价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学生面对的颇为头疼的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并写好作文呢?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 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现在我就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体会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学写一段话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写作也是 一样,不能要求太高,要学生一开始就长篇大论是不现实的。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感到很难。但是很多教师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对学生的作文都作了过多的要求。在字数和格式上都作了限制,增加了学生的难度。而我们却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从素质教育这一角度出发,若开始只要求写完整的一段话,学生不会觉得很难,就不会排斥它。当学生写好一段话时应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多写几段,多写几件相关的事或人物。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写作不难,很容易写好,慢慢地就会喜欢上写作文了。

二、写身边的人、事

有的学生不是不想写,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倘若一味地让学生在屋里写,如同“闭门造车”,作文岂是凭空写出来的!只有生活,真切的生活体验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能让他们取得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后,再通过作文来宣泄自己抑制不住的激情。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以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写作练习,多注重身边的人和事,从自己写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所以习作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们写自己见到的景、事、人。如,写《我的家》,要求学生 先了解家人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写《我的学校》,先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情况,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 等。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来就觉得有东西可写了。有素材,有激情,文章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三、写生活的体验

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让他们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并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意。多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是一定会感兴趣的。譬如让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如,体育比赛、书画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或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 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同的生活体验会写出不同的 作文。如,我布置这样的一道作文题“我所喜爱的_____”让学生写。结果大多数女生写的是“花草类”或“小动物”,而男生大多数写的是“体育活动”和“玩 具类”。要尽量 多布置一些选材宽泛且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东西可写了。如,题为《秋景一处》的习作,学生们通过写枫树的特点,抒发了各自独特的情感体验。如:(1)那一片片枫叶,犹如一只只黄蝴蝶在风中飞舞……(2)枫叶像手撑,像五角星,红中透黄,带着美丽,把校园点缀得更加迷人……(3)我多么想留住那一片片美丽的枫叶,可惜秋风扫落叶,使得纷纷落地的叶子铺了一层又 一层,可是伴随 着秋风,她们跳着,蹦着,打着旋风,跳着动人的舞姿……同样是枫叶,学生们各自的情感体验是不相同,我在习作点评时,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的美在于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美”,让多彩的生活呈现在我们的笔下。

四、仿写指导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会发现有的作文语句不通顺,还有的根本是在记流水账。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语句通顺又有实质内容呢?我通过平常的教学发现,有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果在教学时结合作文进行课文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学《春》一文,课文分别写了春的几幅图景,我就要求学生先说说它们的特点并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要 求他们以《秋》为 题仿写一篇文章。 学生们很 容易就抓 住秋天的 特点并仿 照《春》的行文思 路来写成 一篇不错 的文章。如:“日,落了,已近黄昏。夕阳红 遍了天空,红透了雪 白的云朵。草,微微泛黄。树叶上,也不再有 那一抹嫩 黄。秋———是一个肃杀的季 节。我们若似 在攀登,每个人在 一步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两边,山花争奇斗艳,彼此竞争。在如此残 酷的竞争 中,我如在初 霁迷雾中 行走,迷了路;也如断了线的风筝,乱撞,乱碰……”“那时正值秋季。一望无际的平原,全是金色的一片,一点儿也不夸张,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大片大片的油菜子直到远方的天际,菜子田和天连接成一条线。金色的 油菜,夺目耀眼,蔚蓝的天空,天高云淡,两幅完美的油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菜子田是规整的,它们之间有田间的辉煌……”这些文字都写出了秋季的特点。再如,学到《背影》这篇文章,我让学生说说背影出现的特定的环境与作者是怎样写这个背影的。然后引导他们也抓住一个熟悉的人在某个环境中的表现来写。结果,很多学生写出了很深情的文章。如:“妈妈的手 很粗糙,像树皮似的。上面裂了好几道口子,深深的,一到冬天还 会长冻疮,整只手肿得就像萝卜。妈妈总爱用这双手 抚摸我,轻轻的,让我觉得有点疼,不过还是 很舒服。……我 真不忍心,偷偷去帮人家洗衣服,我的手,就是那个时候变粗糙的。”文章写得真实感人。

五、在修改中进步

我们总是认为学生写作文,教师只要及时批改就可以了。其实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修改作文,让学生互相看看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从别人的缺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别人的优点中吸收到写作的经验。好的作文还可以作范文,让学生模仿学习。当学生发现原来同一题目可以有不一样的写法时,他们就会觉得写作有很多路子,就会产生写作的热情并由此获得创意。比如,同是以“拼搏”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学生就用名人作例子:“不错。在困难的时候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 迈向成功 的道路。正如 居里夫人,1895年玛丽(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结婚后,俩人同甘共苦,攀登科学高峰。”“高尔基曾说过:‘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只有顽强拼搏才可能成功;在山穷水尽时搏一搏也许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寒冷的冬天搏一搏可能就回迎来温暖的春天……”而有的学生则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材料。如:“刚入初中时,我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从此,我每天坚持做两百个仰卧起 坐,跑两千米的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像这样 通过互相修改作文,不但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 认识。学生之间还把写作当成了一种竞争,对于每一次作文都认真完成。学生爱上 了作文,也在兴趣 盎然中学 会了作文。

六、肯定的评价

要让学生爱写作文,除了学生写的作文教师及时批改,评语以鼓劲为主外,对于不同学生还应因材施教,不能全班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事实上,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相应的肯定的评价,这是他们内心的期待。所以,教师新接 触一个班级,就要引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首先,教师要亲近学生,让学生尽量放松,比如可给学生编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兴趣,然后,有意识地找些惧怕写作心理的学生编些有趣故事,并充分肯定学生所编的故事 就是一篇 好作文,激发学生 的写作兴趣。教师批改作文时,所给评语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遇到抄袭来的文章,教师也要忍住 性子,如果给批上“抄袭可耻”或“怎么能抄袭别人的文章”这样的评语,恐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抄袭作文,很大程度 上存在着 写好作文 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诸如批上“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成功,能参照别人的文章仿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就更好,相信你一定会这样去做的”等批语,学生就能通过教师的评语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行为。只要我们多多给学生以肯定、以鼓励,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写作兴趣,阅读积累,课外活动

一.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的低效现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突出。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生写作提出了新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目前,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提起作文直摇头, 见到题目皱眉头, 写起作文咬笔头, 老师催交才开头。”这就是如今许多农村初中生怕作文的生动写照。

二.农村初中作文低效现状的产生原因

(一) 缺少浓厚的写作兴趣。

农村初中有些学生就缺乏写作欲望, 缺少浓厚的写作兴趣。笔者曾在自己所任的两个班级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 发现有85%的学生对作文没有多少兴趣, 认为作文枯燥乏味, 有畏惧感;10%的学生对作文没有一点兴趣, 认为作文是负担, 有厌恶感;只有5%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

(二) 缺少足够的阅读积累。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教授说:“阅读问题是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九年期间, 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 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 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 平均每人每年不足5本。而农村学生的阅读更少。据笔者了解, 学生订课外读物的人数几乎为零, 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只有零星几个。很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数年时间里, 很少阅读, 即使是读了, 却因没有读精品, 语言词汇仍旧贫乏, 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 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 自然“没什么写的”。

(三) 缺少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

由于沉重的课业负担, 造成了学生生活乐趣的缺乏, 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展示自己的生活。即使学生有了可供支配的时间也不一定都能很好的利用, 相当多的学生表示在空闲时间里他们喜欢看电视、看漫画, 上网聊天与游戏……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的同时, 又很少有时间去直接感受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写作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1. 指导观察, 引发写作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过:“如果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这就是说,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有的学生抱怨作文无话可写、搜肠刮肚瞎编乱造, 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 缺少那种“时刻在身边有一枝笔和一本草簿, 无论到哪里, 你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像哨兵似的警觉, 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的精神。因此, 我们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用身心去观察去体验感受生活, 扩大视野, 丰富见闻, 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农村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门是青葱的远山, 仰头是深邃的星空, 俯首是涓涓的清溪……农村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春冬之季做青饼、打年糕, 夏日管田头, 秋时收果实……经过引导, 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明显激发起来, 内容也五花八门, 精彩纷呈: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人赤脚在野外的泥土路上蹦呀, 跳呀!每到夏天, 雷雨过后, 雨水将泥土浇灌得湿漉漉的。此时, 我就会光着脚丫在泥土上, 泥土像稠面一样软绵绵的, 包裹住我的双脚, 一股彻底清凉的感觉涌上心头。顿时, 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颗融化了的巧克力, 彻头彻尾地渗入了家乡的泥泞小路。”

“每到端午时节, 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奶奶包粽子时的一招一式在我眼中都像变魔术一样。……没几下, 一个结实饱满、小巧玲珑的粽子呈现在了桌上。我欣喜地捧在手中, 还有点纳闷, 为什么里边的米水不会漏出来呢?”

孩子们开始用心记录下自己观察体验所得的一点一滴, 并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这着实极大地引发了孩子的写作兴趣。

2. 教师“下水”作文, 激发写作兴趣

一个语文教师有无写作体验, 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写作体验, 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 教师的指导就能对症下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注重亲身体验。体验, 不仅指学生, 教师也要体验。师生的共鸣往往产生于共同的体验, 而共鸣是教学的崇高境界。那么老师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的仿写起导航、排忧、解惑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 我尝试“下水”示范, 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时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因亲其师, 而信其道, 因情动而相随, 进而喜欢作文。

在指导半命题作文《第一次_______》时, 学生的思维只是停留在《第一次烧饭》、《第一次骑车》等老调的材料上。于是, 我开始朗读自己的下水文《第一次做小偷》:小时候上同学家玩, 见到她家前面的地里种的玉米成熟了, 嘴馋得很, 就趁着同学不注意拿回家了, 被母亲知道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而我也才知道, “不问自取, 是为贼也”。朗读过程中, 学生听得特别专注, 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 脸上露出惊讶、了解、释然的态度。接下来, 我放手让学生写, 这次作文, 学生的习作异彩纷呈,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 因教师的下水文也会产生误导, 或禁锢学生思维, 抑制学生个性。因此, 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外, 还要注意适时适度出示下水文,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文”的“刺激力”, 心灵感动、产生共鸣, 从而喜爱作文、敢于作文, 并体味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

三.农村初中作文低效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 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内驱力”, 这是人皆尽知的道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中强调:“要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 让孩子们用童真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尽可以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与向往, 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可见, 学生只有立足生活, 对写作感兴趣, 才能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写”。因此要想提高写作水平,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加强阅读训练, 增加阅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 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学生读得好, 才能写得好。”阅读是间接吸收, 是吸收人家的经验, 接触人家的心情, 继而达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金钧任翕张”, 正说明读书之于写作的道理。

1.熟读背诵

苏轼曾言:“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 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就是“厚积”的过程也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在读和背的过程中, 能感知语文文字的知识和规律, “历练"文章的条理结构, 又能开阔视野, 增长了知识。因此, 我充分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等,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多读、熟读, 乃至熟读成诵, 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2.广泛涉猎

除了《新课标》所规定的必读书目以外, 我还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定期列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重点推荐符合学生口味的文学作品, 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 张晓风等台湾作家的散文随笔……使学生受到了深深的艺术熏陶。

有个学生充满激情地写出了:

我总觉得现在的人们过于安逸。小小的一处海港, 竟留住了无数的雄心壮志。太多的人沉湎于一时的欢悦, 而忘了远途的征服的乐趣。物质的生活固然重要, 但我要让我的精神世界无比灿烂……”

显然, 在阅读名著中品味语言、感悟思想, 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而积累起深厚的语言底蕴。

(三) 利用课外活动, 丰富写作素材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的各项活动,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热爱学校的感情, 促进师生之间友好共处, 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方法。除此之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帮父母干家务活, 体会父母的辛劳;也可以去地头搞搞种植, 料理瓜果花木, 既体验农作的辛苦又品尝到劳动的快乐;还可以让孩子去参加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活动, 既可增长见识, 积累写作第一手材料, 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为家乡多作贡献的观念。

总之,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使学生喜欢上作文, 没有生活体验, 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我们应该坚持从立足农村生活实际出发, 珍惜学生的每一次心灵触动, 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 彰显他们的个性, 还学生一个本真的自我!

参考文献

[1]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P240.

[2]霍姆林斯基.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P111.

谈农村初中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篇10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 积极应用农谚俗语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处处留心皆学问,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 都可入文。鼓励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只有有“我”在文中, 才会有感动别人的力量。

其实学生有很多感受, 只是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写作材料。作文不是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 生活毕竟是平凡的。只要学生练笔里有好的地方, 哪怕是几句有见地的话, 一件引人深思的事, 都及时表扬,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少数学生依然写不出来的, 不要逼, 硬逼逼不出来好文章, 还会产生畏惧厌烦心理。可先练着写日记, 由句到段逐渐写多。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由没话说到有话可说了。逐渐的, 学生的练笔丰富起来了, 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真情。这样训练一段时间, 学生作文会由干涩空洞逐渐变得内容丰富, 文笔流畅, 文思活跃。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不同, 孩子们接触的事物也不同, 相互的见识也不同。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大自然, 对大自然有着较深的理性认识和深厚的情感。花红柳绿, 小桥流水, 苍山晚霞, 小鸟归巢, 奇石险境, 月夜蛙声, 碧绿麦田……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 又无不给农村的孩子美的熏陶, 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事物, 就为他们描写田园风光, 抒写农村生活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农村有丰富的语言, 并且生动优美、丰富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农谚俗语, 这些语言既通俗又含义深刻, 还能表现出农村人民的豪爽真挚的情感和淳朴善良的特点, 久而久之为丰富学生语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教给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变迁

农村的学生常常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 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经历、体会、收获, 同时把优美景色的描写与心中感受结合起来, 这无疑也是一篇生动充实的文章了。随着科学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城市面貌日渐新异, 农村也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种田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 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素材空间, 同时了解祖国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时代性, 社会性和教育性。

三.加强生活感悟与想象力的培养

生活感悟就是作文要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情感这种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联系生活, 联系自我, 联系阅历体会,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胡编乱造无真情, 过分装饰使人讨厌, 无病呻吟使人气愤, 惟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的心弦。没有想象力的写作就难以成文学。可见, 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学生阅读积累少, 但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农村的丰富自然资源,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进行观察, 思考辨别, 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来扩大知识视野。

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使习作过程生活化

“事事洞察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例如, 在我班同学参加了“校园艺术节”演出活动后, 我要求学生就这一题材进行写作,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 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 而是在进行一项亲自参加的活动。这就是基于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作文, 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作文, 也必定是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有事可写的最真实的作文。

摘要:在农村初中进行作文教学, 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大环境, 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 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 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 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

上一篇: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下一篇:钻头材料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