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变迁分析

2024-08-30

时空变迁分析(精选三篇)

时空变迁分析 篇1

目前,学术界关于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心城市影响力[1]、空间结构演化[2]、产业结构演变[3]、绿色生态廊道建设[4]和新型城镇化建设[5]等方面,对于区域经济差异分析较少。所以,客观的对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有助于认识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本质,总结出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建议。

一、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需考虑三大要素,即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产业因素。据统计,2014年底长江经济带区域11省市人口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四川8 140万人、江苏7 960万人、湖南6 737万人、安徽6 083万人、湖北5 816万人、浙江5 508万人、云南4 714万人、江西4 542万人、贵州3 508万人、重庆2 991万人和上海2 426万人,依照地域将长江经济带区域划分成为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中部地区(江西、湖北和湖南)和西部地区(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21 9 7 7万人)>西部地区(19 353万人)>中部地区(17 095万人)的分布态势;城镇人口比重上,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89.6%、江苏65.21%、浙江64.87、重庆59.6%、湖北55.67%、江西50.22%、湖南49.28%、安徽49.15%、四川46.3%、云南41,73%和贵州40.01%,以平均水平来看,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67.21%)>中部地区(51.72%)>西部地区(46.91%)的分布态势1。

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65 088.32亿元、浙江40 173.03亿元、四川28 536.66亿元、湖北27 379.22亿元、湖南27 037.32亿元、上海23 567.7亿元、安徽20 848.75亿元、江西15 714.63亿元、重庆14 262.6亿元、云南12 814.59亿元和贵州9 266.39亿元,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149 677.8亿元)>中部地区(70 131.17亿元)>西部地区(64 880.24亿元)的分布态势;人均GDP从高至低依次为:上海97 370元、江苏81 874元、浙江73 002元、重庆47 850元、湖北47 145元、湖南40 271元、四川35 128元、江西34 674元、安徽34 425元、云南27 264元和贵州26 437元,以平均水平来看,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71 667.75元)>中部地区(40 696.67元)>西部地区(34 169.75元)的分布态势1,见图1。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3 634.33亿元、四川3 531.05亿元、湖北3 176.89亿元、湖南3 148.75亿元、安徽2 392.39亿元、云南1 990.07亿元、浙江1 777.18亿元、江西1 683.72亿元、贵州1 280.45亿元、重庆1 061.03亿元和上海124.26亿元,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7 928.16亿元)>中部地区(8 009.36亿元)>西部地区(7 862.6亿元)的分布态势;第二产业总量从高到低排布依次为:江苏30 854.5亿元、浙江19 175.06亿元、四川13 962.41亿元、湖北12 852.4亿元、湖南12 482.06亿元、安徽11 077.67亿元、江西8 247.93亿元、上海8 167.71亿元、重庆6529.06亿元、云南5 281.82亿元和贵州3 857.44亿元,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69 274.94亿元)>中部地区(33 582.39亿元)>西部地区(29 630.73亿元)的分布态势;第三产业总量从高到低排列为:江苏30 599.49亿元、浙江19 220.79亿元、上海15 275.72亿元、湖南11 406.51亿元、湖北11 349.93亿元、四川11 043.2亿元、安徽7 378.68亿元、重庆6 672.51亿元、江西5 782.98亿元、云南5 542.7亿元和贵州4 128.5亿元,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72 474.68亿元)>中部地区(28 539.42亿元)>西部地区(27 386.91亿元)的分布态势1,如图2。

资料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长江经济带经济时空变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5—2015。分别选取其中的人口、经济和产业数据按11省市划分,分析其中的省(市)际经济差异,然后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三个地带,即上游地区(云贵川渝)、中游地区(湘鄂赣皖)和下游地区(江浙沪),分别进行地域间和地域内的经济差异分析。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Theil熵法对2004—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区域11省市间收入差距水平进行时空变迁分析,从而揭示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发展趋势与变动幅度。公式为:

公式中:i表示地区,j表示省市(如:i=1时,j代表1是上海、2是浙江、3是江苏);Yi表示i地的GDP占整体GDP的比重,Pi表示i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Yij表示j省GDP在i地区中的比重,Pij表示j省人口在i地区中的比重。所得结果中,熵的值越大,表示地区间的差异越大,反之亦然。

(三)结果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Theil熵从2004年的0.0767下降至2014年的0.0318,年平均下降0.004。地区间的Theil熵2004 2007年是上升趋势,但从2008年始又逐年下降。从地区内部数据可以看出,上游地区经济水平差异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中游地区虽在时间段内出现小幅波动,但最终也是归于平衡状态;上游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研究时间段内数据均大幅度凌驾于中上游之上。

数据来源:2005—2015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2可以看出,地区间的经济差异Theil熵值是总体差异的主体部分,占比皆超过88%,最高值达到95%。

数据来源:2005—2015中国统计年鉴。

三、长江经济带经济差异原因分析

(一)计划经济时期奠定不同经济基础

1949—1978年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建国前中国工业基础基本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在国家重大工业项目选址之时具有先发优势;中部地区产业系统完善,在地形地貌、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方面优于西部地区,也承接到了一定数量的国家投资项目。也就形成了当今东中西经济梯度发展的雏形。

(二)改革开发后区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发展重心由均衡性转向沿海地带。1992年的长江经济带开发以上海浦东为龙头,拉开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扩大的序幕。2000年以来,国家由不均衡式发展向均衡式发展过度,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开始彰显作用,2007年后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指数开始缩小。

(三)产业结构不同导致经济分工明显

产业结构差异会影响区域间产业布局,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快慢也会反作用于产业结构转型,所以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结构特点鲜明,分别形成以上海为首的江浙沪地区“三、二、一”产业结构次序,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地区带来了优质、高效的经济效益;第二层级为武汉为典型的长江中游地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次序,工业和服务业占比相当,经济转型任务繁重,服务业无法发挥带头作用;第三层级为以成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二、三、一”产业结构次序,工业质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资源消耗型为主。

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一)区域产业协调分工,产业聚集形成核心竞争力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现状区域间重复建设严重,既不利于节约建设成本,也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形成差异性产业核心竞争力。应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培育优势朝阳产业作为地区主导产业,淘汰劣质产业与区域间形成产业互补,抱团发展产业区域经济竞争。还应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让不具竞争力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自然消亡。

(二)大力发展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要素流动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区域交通贯通作用,加大区域间经济要素交流和互补,完善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水运是区域合作发展的优质交通工具,通过水运交通带动沿线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交通联运,可以以长江水道作为主轴线,培育铁路、公路和航空作为支线对接,将水运优势扩散到各个交通承载体,从而极大的刺激交通经济,是经济要素充分流通。

(三)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留住人才与资本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是区域第一竞争力。熟话说筑巢引凤,地区只有具有优质软环境和硬环境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软环境即为就业环境,优质的就业渠道、透明的升职空间和丰富的福利待遇等,都是青年人才所考虑的地区竞争力因素;硬环境即为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态环境既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所以,创造怡人的软硬环境是留住人才资本的关键要素,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方大春,孙明月.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J].经济地理,2015(1).

[2]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2007(12).

[3]黄庆华,周志波,刘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6).

[4]陈明星,陆大道,刘慧.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J].地理学报,2010(12).

时空变迁分析 篇2

关键词:竞技体育;田径项目;顶尖水平;时空分析

Abstract: Based on the view of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makes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achieved by world top athletes before and after 2000 by collecting the results of track and field events released by IAAF and dividing the time by January 1st of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two periods of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y, both mens and womens world's top level track and field events cluster in Europe basically exhibit the features of wide coverage, large in number, and with great strength. Mens and womens world's top level track and field events cluster in America focuses on sprint, hurdles and relay. Mens and womens world's top level track and field events cluster in Africa mainly focuses on long distance, obstacle race and marathon. While world's top-level athletes in Asia and Australia have not form their own cluster advantageous events yet, with only occasional breakthroughs in some even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athletics; top level; analysis of time and space

田径运动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直接体现,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共识,且田径运动是我国119工程的重点大项,是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重要突破点。在世界大赛的田径赛场上,运动员通过参赛获取奖牌的意义甚至远远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的价值,且在世界性大赛中运动成绩不一定就是该项目在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成绩。好成绩的产生在于科学的训练与天才运动员之间的良好融合,这样才能出现1+1>2的局面,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高度。本研究拟以21世纪的起点2000年1月1日为分割点,对在2000年之前的田径各小项世界最好成绩及项目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与21世纪相对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田径运动的发展状况。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赛场中的47个小项为研究基础,将该47个小项在2000年前后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作为研究对象。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指的是以2000年1月1日为时间分割点,20、21世纪2个时间段世界田径各小项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相关时间概念的界定:“20世纪”指田径各小项的比赛规则同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规则之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之前(包括1999年12月31日);“21世纪”指2001年1月1日(包括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4日(包括2014年10月4日);“目前”指田径各小项的比赛规则同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规则之日起至2014年10月4日(包括2014年10月4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国际田联官方网站收集田径47个小项在20、21世纪2个时间段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最好比赛成绩、所属大洲等相关信息,并在中国知网上收集与田径成绩有关的文献。

1.2.2 板块分类法

根据地理学中的板块构造学说,以竞技体育中同地域项群项目协同发展的特征为依据,将同一大洲的参赛国家划分为同一板块,即亚洲版块、欧洲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大洋洲板块[1]。

2 结果与讨论

2.1 田径各小项世界纪录所属地域的动态变化分析

从表1可以得出,田径项目世界纪录数目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通过对五大洲所属的男女运动员在20世纪和目前2个时间跨度里所保持的田径各小项世界纪录的数目进行Hierarchical聚类分析,可以认为欧洲属于第一集团、美洲属于第二集团、非洲和亚洲属于第三集团、大洋洲属于第四集团。欧美两大洲的男女运动员保持着20世纪和目前2个时间跨度里田径项目大部分的世界纪录,特别是欧洲运动员保持的田径项目世界纪录数目在20世纪接近50%、在目前则超过50%,有着超群的实力;非洲、亚洲运动员所保持的田径项目世界纪录的数目远少于欧美两大洲;20世纪,大洋洲关岛的运动员Julio René MART?NEZ保持着男子20公里竞走的世界纪录,进入21世纪后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为欧洲俄罗斯的运动员Sergey MOROZOV,至此,大洋洲的运动员保持的田径项目世界纪录数目为0,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通过对表1进一步分析可得出,在男子项目上,20世纪欧美两大洲的运动员所保持的世界纪录数目基本处于对等状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劣势;相对于20世纪,进入21世纪后欧洲运动员所保持的田径世界纪录数目有所减少,美洲运动员则有所增加。究其原因:1)由于非洲运动员在中跑800 m上的异军突起,打破以往欧洲运动员在该项目上的统治,并创造了新的800 m世界纪录;2)在进入21世纪以后,美洲运动员在110 m栏上集团的、超群的实力,创造了12.80 s的新世界纪录。在女子项目上,欧洲运动员具有统治级的实力,在20世纪所保持的田径项目世界纪录的数目为女子项目总数的54.5%,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运动员所保持的世界纪录的数目占女子项目总数的66.7%,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2.2 20、21世纪田径各小项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所属地域的动态分析

为进一步对五大洲运动员在田径项目上的实力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特选取20世纪、21世纪2个时间段田径各小项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按照其地域特点归类,得出各大洲优秀运动员的人数,然后除以各时段的总人数得出其所占的比例,如图1、2所示。

在2个时间段成绩排名各项目前3的男运动员所属大洲的人数动态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从该图中可以直接得出,欧、美两大洲在男子田径项目上位列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人数众多、且相对优势明显,总体保持在30%以上,在2个时间段均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处于第一梯队、非洲处于第二梯队、亚洲和大洋洲则处于第三梯队。另外,从上图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得出,相对于20世纪,美洲、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男子田径各项目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在21世纪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而欧洲地区在21世纪男子田径各项目的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出现了相对大幅度的下降。出现以上变化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进入21世纪,美洲、非洲地区的运动员在以往欧洲运动员的优势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如非洲运动员在中跑项目上、美洲运动员在跨栏、全能等项目上;2)亚洲某些国家通过归化其他洲顶尖水平运动员,从而实现个别项目成绩的突飞猛进,如3000 m障碍;3)大洋洲个别项目的在进入21世纪后成绩上升明显,并位列世界顶尖水平,如撑杆跳高,50 km竞走。

如图2所示,在2个时间段成绩排名各项目前3的女运动员所属大洲的人数动态变化情况。从该图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相对于20世纪,美洲、非洲、大洋洲在女子田径项目上位列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在21世纪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而欧洲、亚洲在21世纪位于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出现该类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20世纪原为欧洲、亚洲女运动员的优势项目得到了来自其他四大洲优秀女运动员的强烈竞争,并逐渐丧失其优势地位,如美洲女运动员在400 m、100 m跨栏、4×100 m接力和4×400 m接力等项目上崛起以及非洲女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的一枝独秀。然而,纵使在21世纪欧洲地区女子田径位于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人数相对于20世纪出现了下降,但其总的人数仍远多于其他四大洲,有着强劲的实力;从图2上可以得出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亚洲在女子田径项目上位于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人数急速下降,甚至出现21世纪人数为零的现象。

2.3 五大洲田径各小项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项目集群的时空分析

根据田径各小项的本质特征,我国将田径比赛项目分为径赛、田赛及全能运动3大类,进一步将径赛分为短跑、中跑、长跑、跨栏跑、障碍跑、竞走、马拉松及接力跑8小类,田赛分为跳跃和投掷2小类[3]。特此,本研究以田径的分类理论为基础,分析、总结、归类出在20世纪、21世纪2个时间段五大洲所属的田径各项目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的项目集群,并制图(如图3、4、5、6所示)。其中,女子3000 m障碍和撑杆跳高在21世纪以前未被列为奥运会田径正式比赛项目,因此,本研究未该2个小项纳入研究范围。

2.3.1 五大洲男子田径各小项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项目集群的时空分析

结合图3、4可得出,在20世纪欧洲男子田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项目集群主要集中于投掷、跳跃、中跑、竞走、全能5小类;进一步观察资料发现,在投掷类集中于铁饼、链球、及标枪3个项目,而铅球一项上则受到美洲运动员的激烈挑战,但总体而言欧洲运动员处于优势地位;在跳跃类中欧洲地区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项目集群为跳高和撑杆跳高;中跑类为800 m、1500 m;竞走类为50 km竞走。进入21世纪后,欧洲男子田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项目集群主要集中于投掷、竞走、跳跃3小类,中跑类受到非洲地区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及全能受到美洲地区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有力挑战,且在该2类项目上欧洲男子运动员逐渐丧失优势;其投掷类的项目集群依然主要集中在铁饼、链球及标枪3小项上,而铅球逐渐由美洲运动员所主宰;在竞走类中,欧洲地区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竞争实力得到进一定程度的增长,20 km、50 km项目均由其主宰;同时,跳跃类项目除了提高、撑杆跳高外,欧洲运动员在三级跳远和跳远上的实力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图3、4可看出,美洲地区男子田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项目集群主要集中在短跑、跨栏跑、接力跑3小类;在跳跃类的项目集群主要集中在跳远和三级跳远两项,尽管该2项在进入21世纪后受到了来自欧洲地区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激烈对抗,但是仍然保持着集团优势;在投掷类,来自美洲地区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主要集中于铅球一项;由于美洲地区的运动员有着很好的爆发力等先天有利条件,在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在全能项目上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从图3、4还可得出,非洲地区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很好地结合了自身的身体特点,其项目集群主要集中在径赛项目上,在20世纪其主要集中于长跑和障碍跑2类,进入21世纪后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长,体育事业亦得到重视与、发展及提高,除其优势项目长跑、障碍跑外,其在中跑和马拉松2类上的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而亚洲、大洋洲两大洲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只是偶尔在个别项目上取得暂时性的突破,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项目集群。

2.3.2五大洲女子田径各小项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项目集群的时空分析

据图5、6可知,总体而言,欧洲地区女子田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项目集群表现出项目覆盖范围广、数量多,且实力相对雄厚,在20世纪投掷、跳跃、竞走、全能,甚至跨栏跑、接力跑均为其主要项目集群,有着惊人的实力;进入21世纪后,来自美洲地区世界顶尖水平女子田径运动员在短跑方面的实力大幅度增长,欧洲地区世界顶尖水平女子运动员在跨栏跑、接力跑的优势逐渐丧失,实力相对下降,但是在中跑上的实力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美洲地区女子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在20世纪其项目集群仅仅局限在短跑一类上;在21世纪,该地区的女子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充分发挥其自身的速度优势,逐渐提高其在跨栏跑、接力跑上的实力,进而在21世纪该地区的女子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项目集群主要集中于短跑、跨栏跑及接力跑3类。

另外,从图5、6可知,在20世纪亚洲地区的女子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项目集群主要集中在中跑和长跑2类,在该2类项目上刮起了“亚洲风”,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这股“亚洲风”骤然停止,随之而来的是,非洲地区的女子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牢牢占据中跑、长跑2类,且在马拉松项目上有着不俗的实力。

2.4田径各小项成绩动态变化的时空分析

本研究以时空观为研究出发点,对田径各小项20世纪与21世纪2个时间段的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归类、计算,从而得出田径各小项在20世纪和21世纪2个时间段的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的动态变化及幅度,并制图(如图7、8、9、10所示)。

2.4.1 男子田径各小项成绩动态变化的时空分析

据图7、8可知,在男子田径24个小项中,相对于20世纪,在21世纪大约14个小项的最好成绩与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实现增长,另外10个项目左右的最好成绩与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较20世纪则在一定程度上下滑,总体上呈现出水平上升的小项数目多于水平下滑的小项数目的局面。

从图7可得出,在21世纪几乎所有的径赛项目的最好成绩较20世纪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下降为对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3个小项:400 m、400 m跨栏及4×400 m接力;在田赛中,只有跳跃类的撑杆跳高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出现了增长,其他小项的最好成绩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投掷类的标枪下滑幅度最大,达到6.12%。

图8曲线的走势基本上同图7一致,只是在增长或降低的幅度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径赛中相对于20世纪在21世纪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出现下滑的除了400 m、400 m跨栏及4×400 m接力外,还有中跑800 m、长跑5000 m;而800 m、5000 m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较20世纪的最好成绩却表现出增长,说明中跑800 m、长跑5000 m出现了成绩非常突出的“天才型运动员”;在田赛赛场上,相对于20世纪,21世纪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实现增长的仅仅局限在撑杆跳高与铁饼2个小项,其他小项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结合图7、8可知,以有氧供能系统为主要供能系统的长距离项目马拉松、20 km竞走及50 km竞走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呈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出该3个小项在20世纪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且增长的幅度均在1%以上;此外,要求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全能项目,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总体而言,在男子田径24个小项中在21世纪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优于20世纪的占大多数,呈现出水平上升的小项数目多于水平下滑小项数目的局面。依据田径项目分类理论,从径赛、田赛及全能运动3大类的角度而言,相对于20世纪,在21世纪径赛项目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实现增长的小项数目远远多于田赛小项数目,表现出径赛水平提升明显,而田赛水平上升缓慢或暂时性下降的态势;同时在21世纪全能运动的水平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2.4.2女子田径各小项成绩动态变化的时空分析

从图9、10可得出,总体上而言,在22个女子田径小项中,与20世纪相比,过半小项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与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下降,呈现出水平下滑的小项数目远多于水平上升的小项数目的局面;亦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相比较于20世纪,在进入21世纪后女子田径的总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倒退的状况。

结合图9、10可以得出,田径女子径赛项目中,在21世纪最好成绩及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较20世纪均出现增长的只有5000 m、400 m跨栏及4×400 m接力3个项目,此外,长跑类的10000 m项目21世纪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较20世纪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2个超长的径赛项目马拉松和20 km竞走,相比较于20世纪,在21世纪该2个小项的最好成绩及整体实力水平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上述图9、10亦可得出,田赛项目中的跳跃类,在21世纪的总体状况相对于20世纪处在一种下降的局面。跳高、跳远及三级跳远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相对于20世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这一指标的对比中,相对于20世纪,21世纪出现增长的只有三级跳远,跳高同20世纪持平,跳远则下降相对明显;投掷类中的链球与标枪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相对于20世纪均表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铅球与铁饼则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和整体水平均表现出大幅度的下降。另外,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水平较20世纪均表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田径项目世界纪录数目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通过对五大洲所属的男女运动员在20世纪和目前2个时间跨度里所保持的田径各小项世界纪录的数目进行Hierarchical聚类分析得出,欧洲属于第一集团、美洲属于第二集团、非洲和亚洲属于第三集团、大洋洲属于第四集团。

2)在20、21世纪2个时间段,欧洲地区男女田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的项目集群基本均表现出项目覆盖范围广、数量多且实力相对雄厚的特点;美洲地区男女田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项目集群主要集中在短跑、跨栏跑、接力跑;非洲地区男女田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项目集群主要集中在长跑、障碍跑及马拉松;亚洲、大洋洲两大洲的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只是偶尔在个别项目上取得暂时性的突破,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项目集群。

3)在男子田径24个小项中在21世纪最好成绩和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优于20世纪的占大多数,呈现出水平上升的小项数目多于水平下滑小项数目的局面;在22个女子田径小项中,与20世纪相比较过半小项在21世纪的最好成绩与成绩最好的3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下降,呈现出水平下滑的小项数目远多于水平上升的小项数目的局面。

3.2 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2000年前后田径各小项世界顶尖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特点的分析,认为世界田径的竞争格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由欧美运动员所主导,且欧美运动员在其相对广的优势项目群上有着强劲的实力;非洲运动员将保持其在中长跑、障碍跑、马拉松上的优势;而亚洲、大洋洲两地区的运动员只能寻求机遇,在个别小项上寻求实力提升,力争突破。

参考文献:

[1]邹继香.世界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9):56-60.

[2]国际田径联合会.国际田联官网竞赛成绩专栏[EB/OL].[2014-10-4].www.iaaf.org.

[3]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4.

[4]田麦久,石岩,黄竹杭,等.论我国2008年奥运会潜优势项目的确定与超常规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585-1592.

[5]谢亚龙,王汝英.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42-43.

[6]周日青.从奥运会第四阶段看世界田径竞争格局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 2004(3):28-30.

[7]王宝珠.当今世界田径格局的地域性特征[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45-46.

[8]于树祥.当前世界田径运动格局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5):84-86.

[9]王秀香,铁钰.世界田径运动强国优势项群分布特点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412-414.

时空变迁分析 篇3

1 山西票号业在全国主要工商业城市的分布状况

晋商票号的兴起根植于今太谷、平遥、祁县三县地方活跃的民间商业活动。“自有明讫于清之中叶, 商贾之迹几遍行省。”[2]“足迹遍天下, 执各大埠商界之牛耳。起家之数十万者, 尤为 (太) 谷人之特色。”[3]至同治后期光绪初期, 票号业迅速风行于在外省经商的山西商人。

凡长江各埠之茶庄、典当、绸缎、丝布业及京津一带营皮毛杂货业之晋人, 群起仿办, 往往于本号附设置票庄。[4]

这就使得票号业一开始就利用了山西商人的商业网络迅速打开了局面, 在五口通商口岸或其临近地区, 山西票号也如雨后春笋, 迅速占领各个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据不完全统计 (见下表) 。

这一时期在南方地区兴盛的票号业因服务于国内大宗贸易而异常繁荣, 在通商口岸更为发达。

上海与国内各地交易繁盛, 每年已有亿万两之巨额, 而其转送正货所以极少者, 赖有票号为之周转, 而彼此用相杀法也。[17]

票号代替了大宗货币的周转流通, 极大地提高了资本流通速度, 在这些商业发达地区的繁荣自然可想而知。此外, 太平天国和同治回乱时京杭运河和西北地区交通阻隔, 票号也承担了地方税收和军饷汇兑业务。

军兴以来, 藏富于官, 票号结交官场, 是以存资日富。[18]

同治光绪时期, 西北军饷和京饷运输也更多依赖西北地区的山西票号。

节次代解四川京饷、划拨滇省军饷, 并由滇省汇兑。[19]

综上可见, 票号早在同治初年, 便凭借晋商的商业地位和官方的倚重而迅速扩张。从地理上看, 票号业已经形成了以山西为总部核心区, 以京师、上海、汉口等为重点, 辐射各个省会的空间结构, 几可称其“汇通天下”。

营业区域极广, 不但在中国内地十八省, 即使在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 也有分号或来往商号。[20]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票号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南方省会和交通枢纽也出现了票号业的分号, 南下扩张明显。而上海、汉口的票号业进一步发达, 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票号空白区被填补, 而且又扩散到经济上较为落后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整体上呈现出以京师、上海、汉口为核心而空间覆盖更为均衡的地理特征。

从全国的视野来看, 山西票号以京师、上海、汉口为最盛。

票号以北京开设为最伙[火]。各号均在北京设有分号。与前票号之往来, 均以官家交易为主。北京为官吏之中心, 不啻亦为票号营业之中心。各号存款、放账以及汇划事项, 均以北京方面之交易额最巨。[21]

上海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外贸口岸, 工商业发达自不必说, 故有日人说:

上海与各地之交易, 关系为最多, 票号之数因是特盛。[22]

前所述中, 福建山西票号本不多, 在19世纪末, 亦在厦门开设分号。

厦地生意向称繁盛, (山) 西帮票号有五六家之多。[23]

而曾经的天下繁华地———苏州, 山西票号势力也十分强大。

票号皆为山西人所开设, …资本至厚, 信用亦深。…票号可谓为大银行…一店资本产业之总数, 至少亦必在数十万两以上…[24]

以上史料都可见此时的山西票号如日中天的盛况。

2 山西票号衰败的时空过程

在晚清票号名噪一时的同时, 其衰败的表现也逐渐显露, 从地理分布的角度来看, 在一些重要的通商口岸, 票号逐渐不敌当地和外国的金融机构, 先前提及有数家票号的厦门票号在1895年后就展露疲态:

近数年来自台割后, 生意日渐颓败, …, 咸各收账款歇业归去者已有五家, 刻只有”新泰亨[厚]”一家, 可见商务之衰矣。[25]

而厦门票号业的衰落预示了全国范围内票号业空间结构的崩溃。

此外, 曾经分号数量仅次于北京的天津, 票号虽仍较多, 但大势已去:

“经光复之后, 南方之山西票庄, 倒闭净尽, 而天津之票庄, 尚存留十余家。然营业范围。均已缩小。又有本地钱庄与新式银行竞争, 故已成强弩之末。”[39]

先前票号业在长江流域的两大重心上海和汉口, 票号分号也急剧减少。而北京、天津虽然在分票数量上仍据前列, 但也跌去一半。在残存部分的空间结构来看, 票号除了固守北方业务核心区京津以外, 整体上被新兴的银行业向西北压迫, 票号业曾经的南方重镇上海和汉口, 其分号数已经下降到全盛时期省级中心的位置, 在随后几年间被彻底逐出中国金融业的核心地区, 而广州等岭南地区票号, 更是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被一扫而光, 这种自东南向西北的整体空间重心的位移, 恰恰从地理上反映了票号业被新兴银行业所取代的历史趋势。

至1932年, 全国保有票号之名的金融机构只剩两家, 基本宣告票号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3 票号衰落的原因

自19世纪20年代, 山西票号作为中国金融业的典型代表叱咤风云, 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但入20世纪后, 其发展江河日下, 清亡后急剧衰落, 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3.1 票号牵涉政治过多, 对官方与官员资金依赖很深, 清亡受到极大冲击

票号一面大量吸收清政府的利息很低的公款和官员的私款[40], 甚至沦为官员储蓄赃款的机构[41], 另外又高利放贷, 坐收巨利。其“认票不认人”的汇兑制度为“本票”沦为行贿工具[42]大开方便之门, 这些都使得票号业与清政府牢牢捆绑在一起, 无形间削弱了对政治风险的抵御能力, 也使得票号在金融创新上画地为牢, 错失了近代金融转型的契机。如清朝灭亡, 与官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北京票号便应声而落。

“ (北京) 官家款项, 固已无染指, 即私人交易, 为数亦缺, 尚不及炉房犹能在当地保其固有能力也。”[43]

3.2 票号业运营管理不力或依附于畸形产业, 导致难以为继

如西安票号就是运行混乱的代表:

“于金融业界最占势力, 唯资本虽厚, 而组织不良, 营业除汇兑外, 滥放款项, 漫无限制, 以致光复后被累甚巨, 难以继续, 宣告破产者不一而足。即存在者, 亦以周转不灵, 停止营业着手清理。”[44]

广西梧州票号则依附于烟土种植业, 禁烟后业停则号亡:

“票号昔有百川通、新泰厚等四五家, 专事云贵川各省汇兑。唯自烟禁以后, 无业可营, 均经收歇矣。”[45]

3.3 时局动荡造成正常业务被迫停止, 资金链发生断裂

如河南票号的资金链断裂就是此种情形:

“时值荒乱, 纷纷提款, 其零星小户到号强迫, 而外欠之款则收不回来者。此种情形, 大抵本不亏空, 特一时被挤, 无可支持, 如“日升昌”等号。大抵为三者之中, 实以此种原因为最多数。”[46]

而山西总号在北方地区的困顿则是因地方形势不稳, 商业陷于停顿:

“辛亥以后, 南中秩序不靖, 银根紧急, 票号业因之缩减至最低度。…北方则活佛肆虐, 白狼奔跳, 内外蒙、甘、陕与直隶之张家口等处贸易全行歇绝。”[47]

3.4 其自身在金融业中的落后性注定了其要退出历史舞台, 日人在这方面有着精辟的论述

上一篇:城市经营发展下一篇:校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