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主体氛围

2024-08-18

营造主体氛围(精选十篇)

营造主体氛围 篇1

一、用情感控制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美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指洋溢于课堂内的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气氛和情调。它能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 随着教师的引导,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寻幽探胜、获取知识。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关键教师要运用好情感控制, 因为情感在人际关系中起杠杆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可以依赖的亲切的感情纽带。

把微笑送给学生, 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学态度最忌无情, 无情的态度, 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 心理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思维处于僵化的状态。微笑可以缓和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 可以缩短师生间感情上的距离, 可以松弛学生紧绷的神经, 卸去学生思想上的压力, 给学生以心理自由。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无恐惧感, 有安全感, 无压抑感,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给学生以尊重, 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我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形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 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学生成绩的评判者, 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营造一种平等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课堂是自己的课堂, 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值得信赖的“向导”, 因而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少送刺, 多送蜜”, 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教育家赞科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 欢快的情绪, 能使他们精神振奋, 思维活跃, 容易形成新的联系, 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夸奖的语言、友好的鼓励, 极有利于形成师生心理和谐相处的局面, 教师不应以苛求的眼光对学生求全责备, 而应以极大的爱心去欣赏学生, 欣赏他们在读写等体育活动中的每一个姿态都是那样的喜人。因此, 教师要不吝啬夸奖的语言, 使学生始终处在欢快的情绪中, 这种情绪内驱力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教学, 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二、用开放式民主的教学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默默聆听”教师“滔滔讲说”, 这种单向交流, 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是教学过程的傀儡, 他们完全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 根本就谈不上能力的训练与发展。教学不应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交流, 也不应只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而应是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共同切磋, 取长补短的多向交流。美的学习氛围即指洋溢于课堂内的人人参与, 生动活泼的主体交叉、相互辐射交流信息的气氛和情调。它有利于扩大教学信息量, 增大学习密度,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

组织多样化的教学, 营造主体交流的学习氛围。任何一种教学形成一旦使之程式化、单一化, 就失去了生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利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教师应打破僵化的、呆板的、学生正襟危坐的教学形式, 在保证基本教学秩序和效果的前提下, 不拘一格, 允许学生离开座位, 自由择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个人钻研的积极性, 发挥集体的作用, 集思广益, 把教学过程变成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个人钻研有机结合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参与意识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而感到“我”的存在价值。这样的开放式教学, 打破了原来教师对教学的支配和垄断, 信息源由原来教师一人变成了几十人, 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强化了主体意识, 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 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激励全员参与, 营造“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心理特征是爱玩, 有创新能力, 他们常希望自己是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单向交流的课堂上, 只是教师一个“点”, 显然难以带动由几个条件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面”, 往往是少数水平高的学生展示才能, 多数学生坐“冷板凳”, 当听众、观众, 处于观望状态, 常常是台上津津有味。台下索然无味。开放式民主教学, 就为学生创造了表现和发展参与意识的环境和机会。它使每个学生感到课堂是自己的, 变“无为”为“有为”, 出现大家都参与, 人人都关心的局面。要使课堂形成“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可喜氛围, 教师首先要激活主体, 使人人参与, 对于差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 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 迫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从陪读变成主人。其次, 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见解, 特别是不同于教师、教材的见解, 敢于提出“我认为”的表现, 正是有参与意识的好结果。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裁定对错, 以免一语浇灭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要善于运用诱导性语言把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让他们各抒己见, 据理力争, 在辩论, 争议中, 使真理越辩越明, 即使回答有错, 教师也应先肯定其参与精神, 使每个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地坐下, 让所有积极参与者画上圆满的句号。

深入学生, 营造师生共进的学习氛围。在开放式的教学中, 教师是“总工程师”, 既要努力创设和调控热烈活泼又冷静思考的良好氛围, 又要深入群众, 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 去听学生的发言, 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发现有偏题、离题时, 及时引导其步入正轨, 教师还要善于挑起“争端”, 甚至与学生“对簿课堂”。

这种开放式的民主教学形式, 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发展中积极主动的参与,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总之, 给学生以微笑、尊重和鼓励, 在感情上实现控制, 是组织开放式民主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营造美的氛围, 才能真正激活主体的意识。

摘要:本文以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为主线, 以激活学生的参与为主导, 进一步阐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多方面表明课堂内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使教学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把教育最美好的景色呈现给教育对象。

关键词:教学,环境,主体,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都文武.教育问题的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强化引导营造氛围 篇2

强化引导 营造氛围

典型示范 树立新风

深入开展“争、评、创”活动建设文明和谐新南王

王村镇南王村党支部书记 张进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王村镇南王村位于镇政府以南一公里处,澄合矿务局王村煤矿就在我村以东。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328户,1380口人。近年来,我们南王村在王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特色产业富村、靠法德并举治村、建文明和谐新村”的工作思路,在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把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当作为群众办的又一实事,特别是狠抓“争、评、创”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制示范村”,2009年顺利实现了农村党支部升级晋档目标,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上访案件。“思富求进,谋发展,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在全村蔚然兴起。1 南王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认识,形成了举村一致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共识共动

民风反映村风,村风关系民生。199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十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树好村风对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紧迫性,还有与群众生活的密切性,时常与班子成员的交流,多年的工作默契,使我们两委一班人认识到能否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基层干部思想作风的考验,是对我们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的检验,使大家一致认识到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此,我村当即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和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专门机构,广泛吸收村妇联主任、关工委主任、老党员和退休老干部等十余人参与。提出了开展群众性“争、评、创”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逐步完善了活动制度,明确细化了“好媳妇”、“好婆婆”、“致富标兵”等各类先进的评选标准。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学习借鉴其他村组的经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出了南王村村规民约,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注重引导,营造开展“争、评、创”活动的浓厚氛围

为了确保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实现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和鞭策约束群众的预期目的,我们首先在强化宣传、营造氛 围上下功夫。一是召开了群众大会,由村两委主要干部亲自动员,发放了宣传资料1100余份;二是在村主要巷道等醒目刷写了以《村规民约》、《八荣八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固定宣传栏13处;三是发挥村上“五老”即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党员和村妇联干部的作用,搜集整理出了关于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团结互助、遵规守纪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事迹,以广播、板报和村中小学生演讲赛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使“争、评、创”活动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三、立足实际,广泛发动群众

只有群众广泛参与,“争、评、创”才有永久生命力。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群众集体活动难组织,加之部分群众忽视自我教育、放松思想政治建设的问题,我们认真研究,集思广益,积极破解难题。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在村集体收入仅有2万余元的情况下,村干部坚持集体收入和工作经费优先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原则,努力以其他项目资金挤一点,向上级部门争一点,确保了工作正常开展。多年来共投资10万余元用于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发放奖品等。二是配套设施。投资6万元购置了锣鼓器材及书籍资料,完成46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室建设。三是专门向外出务工人员邮送了《寄本村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号召他们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四是利用元宵节、玄武青石殿庙会之机经常进行 秧歌表演、拔河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凝聚人心,扩大社会影响。五是重视民事调解和矛盾纠纷化解。多年来坚持支部副书记亲自分管调解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公正处理群众关注的一些“不文明的事、不文明的行为”,做到了矛盾问题不出村、邻里纠纷不激化、歪风斜气不滋长。

四、发扬民主,精心树立典型

我们坚持“群众典型群众评,评好典型带群众”的原则,采取“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按照“两推两评一公开”的程序,充分依靠群众,以公开、公正的风气赢得了群众支持。“两推”即群众联名和村民小组推荐两种形式,提出“好媳妇”、“好妯娌”等各个类型先进的初步候选人;“两评一公开”即召开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对各类先进人选逐一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向广大村民公开,最后由村两委会、关工委、妇代会等进行评审确定,并在年终全村工作总结会统一表彰。几年来,我村先后表彰奖励了七个类型的先进个人214人次,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全村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尊老敬老,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

我们村以促进农村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关心、关爱老人生活。一是由退休职工雷创发出资1万余元,购买收集图书1600册,办起 了农家小书屋,方便老人借阅、学习;二是由村上出资。从2008年起每年为全村73名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补助200元;三是组建了老年秧歌队,定期活动,丰富了老人文化娱乐活动;四是鼓励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参与关教工作和村务管理监督,营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村风,得到了老年人欢迎,受到了群众肯定。

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决心以今天会议为契机,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村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把这一民心工程干实干好,向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营造主体氛围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民主和谐;教学氛围;主体作用

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下面就此谈谈点滴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兴趣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一直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学习兴趣很相近的另一个情感因素是动机。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因素。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足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体谅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消除了彼此心理障碍和压力,能使双方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心情舒畅、热情高涨,有利于形成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教师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必要的,一个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不仅要业务精通、敬业爱岗,还必须要待人热情、态度和蔼。

三、运用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的情景、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教学的效果。1.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2.根据教材内容模拟交际情景、把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处理在情景之中,角色表演等。比如,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1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在上课前准备好有关物品如箱子写上Lost and found box,然后從学生中集齐橡皮擦eraser、蜡笔crayon、钱夹wallet、紫色purple、手表watch、足球football等,并且放入箱子中,上课时从箱子分别拿出钱包,用“What is this? It is a wallet”导入新课,接着分别从箱子中拿出不同的物品教学单词,然后用“Whose book is this?It is my book. It is mine”引入对话,拿出招领箱的东西,引导物主回答“It is mine”回答,接着就箱子的物品问其他同学,“Is this yours?”“No,it is hers.”在课室走动分别从学生中收集不同的物品,把不同的物品放入失物招领箱,设置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句型并且学会mine、 yours、his 、hers、ours、theirs等词。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从每个学生中拿出一件物品,问其他三个学生,让学生操练句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的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在设计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要他们动起来。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及发挥。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它不仅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协商、合作、都是促进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清楚学永远比教重要。务必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如在外研版七年级(上)Module 4 Healthy food的教学中,我是采用实物、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法,呈现本模块的有关食物的名称的单词,引导学生用音标拼读单词,接着呈现一个超市和一些食物,用“have/has got…”引导学生说出“I have got…”然后用第三人称让学生说出“He/she has got...”;并用“... be good/bad for...”引导学生操练,然后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在合作、交流中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必须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必须要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和追求上进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突出情感和过程方面的评价。新课标教学理念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学必须要重视方法和过程引导,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变化。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因此,评价的方式不能只重视学生结果,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过程的变化,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能力,促进心智的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苗长平,《“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0

3.徐秒中,《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4.冷兆杰《“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基础英语教育》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例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营造 篇4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氛围,营造

语文课程是教学中的基本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课程,表现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大领域。语文知识内容既包括具体的语文知识能力,也包括几乎所有的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工具。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三维度目标上,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看,语文课程承担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任,然而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型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从“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倾向;最后,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学生有更强的主动性时,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如何获取和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在各种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语文教育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初中生正值青少年期,性格相对活泼好动,同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进入初中阶段后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良好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则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初中阶段学生能力的局限性,虽然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这些知识毕竟是松散的,不够严谨的,如果注重课堂的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定能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和创新。

世界各国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在芬兰,教学考核体系不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教师上课时能带学生去教室之外的环境中认识几何图形,了解大自然。在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学制,呈现出各州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这种灵活的教学制度给了老师和学生非常大的独立性,有利于促进知识的交流。相比于中国,很大程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属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特别是在山区及偏远地区,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育理念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大陆地区,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人作为目标。同时台湾地区近年来也一直在进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形式的探索,可见,在两地的教学体制中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前以老师为中心的“俯身倾耳以请”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了。现在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其实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形式,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传统讲授型的课堂形式不同,老师更多地是充当课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从学科特点、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各国(地区)在教育方式上的探索,我们都可以看出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重要性,而萧千金老师也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者,笔者在台交换学习期间,有幸参与了由萧千金老师主讲的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公开授课,这是台湾东北区国文领域种子教师研习暨辅导团员的公开授课。在公开课上,萧老师用实践证明了以学习者为主的教学设计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她的许多主张是值得我们晚辈学习借鉴的。例如以下三个主张。

一.用提问灵活学习氛围

萧老师在课堂伊始就向学生布置了任务:请用平板电脑查出《爱莲说》的作者介绍、重要事迹以及写作背景等,然后上台分享展示自己搜索的结果,并由其他聆听的同学去补充说明。通常情况下,关于作者的介绍都是由老师直接向学生讲述,极少会让学生参与其中。而萧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她向同学引出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其效果远远优于教师讲授的方式,而通过听其他同学的补充说明,教师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中,萧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花”与“人”之间的关系,制作了表格,请同学回答在《爱莲说》中每一种花对应了哪一类人,若有不对,萧老师不会直接给出否定的答案,而是向其他同学发问“剩下的同学觉得他的观点怎么样呢?”,这种方式其一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其二在无形中借其他同学的回答去完善前面发言同学的观点,以此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表达,最后由老师去总结归纳。

在传统的教学中,提问方式多半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发散性形式,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循环往复,主要是由老师主导的。而在萧老师的课堂中,她则化这种模式为“链条式”的提问方式,也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请一位同学回答,再依次请其他同学来完善前一位同学的答案。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发起问题、推动思考、总结陈述的作用,给了学生更充分的主动权。

二.在协同学习中发挥潜能

萧老师在课堂中大量运用协同学习的模式,有两人一组的合作,共同寻找答案;也有四人一组的合作,如“分类莲花的特质与君子之德”的任务,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配合,分享观点,相互促进、补充,共同完成任务。同时,老师也会巡堂,随时帮助有疑问的小组。萧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相互合作,在小组内,各个同学间相互帮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表达自已的观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主要是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即使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也能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变得活跃起来,不但提供了许多想法,甚至成为小组中的领导者。

初中生的心理逐渐摆脱幼稚,渴望独立自主,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摆脱了教师的束缚,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同学相互配合中促进共同成长。同时,协同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萧老师分配合作小组时,也关注到了小组中男女比例、小组成员性格和能力差异等问题,合理的分配更能促进高效的协作。

三.自我评析创作自我价值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答题的逻辑性。对老师而言,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呈现,老师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情况,由此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完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业都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然后由老师进行批改,最后发还给学生。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教师同时给多个班级授课,大量的批改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费时费力,学生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回馈,可见,这样的作业批改形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够高效的。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萧老师给学生布置了本节课的作业:

【借物说理】小作文练习:

仿照《爱莲说》的写作结构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要求学生在第一段写出物的特色或特质,第二段则再选另一物与“喜爱之物”作对比,进而带出你喜爱此物的道理和原因,甚至是更深层的人生之理。

与传统操作系统不同的是,除了布置作业,萧老师还给学生发了“小作文作业自评单”,在自评单上萧老师共列出了对于此篇作业的20个要求,依次包括:

1.能有顺序地写出物的特质,如:生长环境、外观特性等。

2.能议论出更深刻的人生之理。

3.你的遣词能力极佳,运用了五个以上较为特别或水平较高的词汇。

……

学生需要对应老师列举的这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作文,勾选属于自己文章的评语。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不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列举的这20条要求去检测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同样地,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自测方法,和批改数量众多的作业相比,教师的工作量缩减为:布置作业、衡量通过此次作业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并制定明晰的自评要求或评分标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自评表反思教学效果。

自评式的作业修改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辅,以学生为主的新型作业批改方式,它改变了教师单项批改作业的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一样了,同时师生关系也在不断地演化。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尝试新的教学形式,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启蒙者,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课堂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老师是这个载体里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师生高效平等的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签订了2012年目标责任制,全公司上下众志成城,满怀信心,我们财务科在王科带领下,一定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为实现三年财政收入达1.5亿元目标尽心尽力。作为财务科的一员,我在今后工作中一定和同事们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工作在一线招商引资的同事和下属注册企业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充满工作热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充满热情才能把工作做好。工作中要事无大小,认真对待,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将来的事提前准备,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同时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同事、客户充满热情,充分享受努力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快乐,营造积极、快乐的工作氛围。

二、要对公司忠心,处处维护公司利益。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对公司忠心,处处维护公司的形象,公司发展了,个人才机会发展。在财务科工作,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严格遵守财务制,多做事,少说话,保护客户信息不泄露。公司荣个人才能荣,营造公司利益高于一切的氛围。

三、要增强责任心,分工不分家。作为出纳,经手大量资金出入,工作中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每笔账目都要核对清楚,绝不能因个人工作疏忽造成公司的损失。对各分公司报账安排好充足的现金,不让他们来回白跑,对企业的奖励核算准确,对有疑问的客户有问必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态度真诚。工作中份内事尽力做好,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公司的事是大家的事,有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不找借口,不互相推诿、推卸责任,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工作氛围,共同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四、要有感恩心,珍惜工作机会。常怀感恩之心,才懂得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才会有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因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经济形式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公司能提前超额完成经济指标,真的要感谢我们公司有英明的领导层,有强有力的一线招商队伍,有勤勤恳恳工作的职工们,本人在今后一定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为回报。

五、要有上进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把每一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当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积极对待,乐观向上。面对公司的快速发展,如何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始终紧跟快发展的步伐不被淘汰,我想只能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面,勇于尝试新事物,发现新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学习财务法规、写作方法,并与同事们进行交流总结,带动大家一起学习,努力营造爱学习的氛围,打造学习型科室。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紧跟公司快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各科室、分公司、注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实现公司提出的“新三年目标”而努力工作。

营造氛围,发展技能 篇6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自主体验 英语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最璀璨的明珠:学生自主体验多、分析归纳多,和传统的灌输课堂相比,教学效果好毋庸置疑。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课堂理念下,老师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英语阅读教学,实施体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生活的多姿、体验创新的喜悦、体验成功的自信。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自主、体验的氛围,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英语阅读课精彩纷呈。

一、营建阅读教学氛围对“自主体验”的意义

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每一单元的Reading部分,是语言习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运用自主、体验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体验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自主和体验两个方式的结合。

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必须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愉快地投入阅读中。

“体验”指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认识结果,体验更需要氛围和情境,体验教学以自我体验为主要方式,在互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体验学习是课改的总体目标,而自主学习、体验学习需要情境氛围,因此,营造阅读氛围对发展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能力

1.培养阅读习惯

大多数高中生阅读时,局限于字面的理解、关注单词的用法、注重短语的掌握等,很少关注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主旨大意等,把阅读等同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任务、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对于“Protecting ourselves”的单元主题,看到这一主题,先思考一下,这个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保护我们自己”,那么,这个主题可能从哪几个方面说,是环境?是健康?是安全?还是身心?再思考Why do you think people do things that are harmful to their health and live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ids? Can you think of some other bad habits that harm people’s health and lives?等问题。看到本单元的reading:Aids today,不要急于找本课中有几个生词、有几个不会的短语,不是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而是看到题目先停下来,思一思、想一想: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ids?What plac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aids?再根据根据文章的题目“Aids today”,确定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当今的艾滋病,是令人发指的内容,从而与话题Protecting ourselves相连。最后预测文章可能从哪些方面介绍,从而养成善于推测的良好习惯。

2.培养阅读技巧

阅读的真正目的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不同,阅读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说到阅读方法,多以Scanning,skimming,inferring等方法为主,阅读教学应走出教师满堂灌的误区,而应创设情境、激活氛围,促其乐读。

如“Aids today”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呈现艾滋病传播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明白1981年在美国率先发现艾滋病,然后传到中国。再呈现一张中国地图,说明中国的一些艾滋病检测人员在哪些省份发现了艾滋病患者,就在地图上画红点,最后到了2000年,这个工作停止了。由此引导学生明白艾滋病在不到十年时间,已经由美国传到中国的每一个省份,说明艾滋病的传播之快。

在这个情境的创设和解读下,进一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How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infected with HIV every day? What plac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Aids?等,引导学生通过速读、细读和推断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3. 自主体验学习的活动开展

(1)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找出语言点,相互学习,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备上课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活动贯穿阅读课始终,而不是课前几分钟走过场的汇报方式。

(3)小组汇报时,参加过汇报的学生一节课不能参与同一个活动,但可以参与讨论性质的活动,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提高参与率。

(4)自主体验学习方式,形式应注意多样化,如单词、短语基本知识的检查和督促,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性质的汇报,可以进行看主题讲故事,也可以是书面表达等。

英语阅读教学应走出传统的块块教学的误区,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种种尝试中领会其精髓,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不断改进,营造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会读、乐读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通过自主阅读、体验式阅读、合作、讨论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技巧,发展阅读能力,从而实现优化阅读方式,深化感知理解,促其合作交流等宗旨,构建阅读教学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柳颂国.优化阅读步骤,深化理解感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步骤合理运用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3(98).

营造主体氛围 篇7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且要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 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兴趣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一直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学习兴趣很相近的另一个情感因素是动机。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因素。因此, 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好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足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体谅基础上的师生关系, 消除了彼此心理障碍和压力, 能使双方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心情舒畅、热情高涨, 有利于形成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教师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必要的, 一个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 不仅要业务精通、敬业爱岗, 还必须要待人热情、态度和蔼。

三、运用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的情景、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增强教学的效果。1.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2.根据教材内容模拟交际情景、把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处理在情景之中, 角色表演等。比如,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 (下) Module 1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在上课前准备好有关物品如箱子写上Lost and found box, 然后从学生中集齐橡皮擦eraser、蜡笔crayon、钱夹wallet、紫色purple、手表watch、足球football等, 并且放入箱子中, 上课时从箱子分别拿出钱包, 用“What is this?It is a wallet”导入新课, 接着分别从箱子中拿出不同的物品教学单词, 然后用“Whose book is this?It is my book.It is mine”引入对话, 拿出招领箱的东西, 引导物主回答“It is mine”回答, 接着就箱子的物品问其他同学, “Is this yours?”“No, it is hers.”在课室走动分别从学生中收集不同的物品, 把不同的物品放入失物招领箱, 设置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句型并且学会mine、yours、his、hers、ours、theirs等词。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 从每个学生中拿出一件物品, 问其他三个学生, 让学生操练句型,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的活动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在设计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时,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就要他们动起来。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及发挥。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它不仅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在自主学习中, 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 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协商、合作、都是促进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清楚学永远比教重要。务必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如在外研版七年级 (上) Module 4Healthy food的教学中, 我是采用实物、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法, 呈现本模块的有关食物的名称的单词, 引导学生用音标拼读单词, 接着呈现一个超市和一些食物, 用“have/has got…”引导学生说出“I have got…”然后用第三人称让学生说出“He/she has got...”;并用“...be good/bad for...”引导学生操练, 然后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师生、生生积极互动, 在合作、交流中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必须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还必须要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和追求上进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突出情感和过程方面的评价。新课标教学理念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学必须要重视方法和过程引导, 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变化。评价应该是全面的, 应该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因此, 评价的方式不能只重视学生结果,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过程的变化, 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能力, 促进心智的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能力, 促进心智的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民主和谐,教学氛围,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苗长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2.10

[3].徐秒中,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营造主体氛围 篇8

一、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不是以教师讲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不能“喧宾夺主”,要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清楚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更是学生自觉学习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过去那种等、靠、要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应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前提。从学校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潜在的、长远的、深刻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三、做学生的减压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严师出高徒”。这样的教学理念适应新型的师生关系吗?高三模拟考试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材料:小和尚去买油,大和尚厉声警告:“别把油晃到碗外”。小和尚买了油,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丝毫不敢左顾右盼。可快到庙门口时,踩到了一个洞,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大和尚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小和尚难过而大哭。老和尚闻声而来,温和地对小和尚说:“我派你再去买一次油,别在乎油洒掉没有,多看看沿途的风景!”小和尚高兴而去。奇怪的是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碗里的油竟然装得满满的。这则材料给教师敲响了警钟,大和尚对小和尚厉声警告,表情凶狠、给小和尚施加了无形的压力,使小和尚做事过于紧张,心态失衡,因而导致了“洒掉三分之一的油”的结局。而老和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作为老师,只能是学生的“减压阀”,而不是“增压阀”,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过大的学习压力的泥潭中拉出来,让他们抛开压力的枷锁,轻轻松松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做到“严中有情”“严中有爱”,多表扬多鼓励,不体罚不施压,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深深感觉到民主、和谐的氛围。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开放心态,凸现主体,张显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和争辩,欢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师生共同生成答案;而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索,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与学生友好相处,使师生双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对于自己在教学中的过失与错误,要坦率地承认,虚心接受学生的指正,真正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只有在这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才华与个性得以充分展示。新课标下,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有自己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与他们一起快乐成长!

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互相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式教学方法,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此外,教师合理运用实物、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都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己的“亲和力”

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爱是师生感情的基础,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的基础,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学生对教师的爱就有多深。

其次,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的语言,高雅的生活情趣等等。教师要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让学生感到可爱、可信、可亲、可敬。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爱一位教师,同时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必须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 与学生平等对话,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营造英语实践氛围 篇9

关键词:实践,模仿,创造力,理解力

外语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模仿与实践的过程。 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外语, 学习的步骤总是从模仿开始, 但是仅有模仿永远达不到自由交流的目的。模仿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 如果英语教学只停留在机械模仿的阶段, 那么永远也达不到自由交流的目标。实践就是在不机械重复的情况下,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行交流。 学生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下, 才能检验和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 那么, 教师要做的, 就是给学生创造这种真实的自然环境。 这并不是说,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去外国学习, 或者一定要请外籍老师任教。事实上, 绝大多数学校都不能提供这种环境。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运用其他的科学方式也一样能达到效果。

一、听

看原版的英文录像是培养学生听力的重要手段。可选择动画片或适合学生观看的故事片;或者是收听BBC、VOA的英文节目; 也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原声故事;听英文流行歌曲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虽然在开始阶段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非常有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语感会逐渐形成量的积累, 为自然地说提供坚实基础。所以教师把这些手段穿插在平常的教学中, 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它的效果并不会像做语法题那样立竿见影, 但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百道语法题也无法比拟的。

二、说

这里的“ 说”并不是指朗读文章或机械背诵和复述。它要求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用英语说出自己的想法, 表达自己的情感。

1.在教学环节中, 游戏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有针对性的游戏比任何一个语法讲解都要有效得多。

2.表演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经常让学生就某一场景编排故事, 学生也能主动地创造语言。

3.自由交谈。 每一堂课都应该有真实的自由交流。例如, 教师确实想问一个学生昨天去了哪里, 而这个学生必定也会自然地用英文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用英文表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所问的每个问题, 不应该有操练的痕迹, 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的想问我一个问题, 而不是在练习过去式的用法。 在机械操练下, 学生的创造性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4.时刻告诉学生, 他刚才想要表达却无法表达的话应该怎样用英文说出来。 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个主动学习知识的信息, 立刻灌输学生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让学生在今后的英语交谈中, 不会再用中文填空。 对于学生想要知道的东西, 他们一定能记得更牢, 也会更经常地使用它。

三、读

“ 读”并不是指教科书上的几万篇文章, 或者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理解题集。 这里的“ 读”指的是用英文写成的一切东西, 包括故事、新闻、广告等, 而且不附带任何选择题或对错题。 如果我们知道读完一个中文故事还要给它分段, 读的主动性和乐趣一定会大打折扣。 如果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 那么他所接收的信息含量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老师要做的应该是“ 宏观调控”, 大体上考虑难度等级和阅读时间, 让学生自由选择, 挑选所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 这一过程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后实践。

四、写

要让学生写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而不是由教师选一个题目让学生做作文。 比如, 可以让学生写下对某一事件的创意, 也可以利用周记的形式, 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想, 还可以鼓励学生交外国笔友, 利用通信的方式, 直接运用自己所学的东西。

其实, 实践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创造更多的方法。

总之, 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模仿, 更加自由地去表达。无论怎样, 模仿与实践互为动力。如果科学地运用这一规律, 相信中国的英语学习不会再是一条漫漫长路。

参考文献

教学课堂的氛围营造 篇10

一、教室的空间氛围营造

教室的空间布局是固定的, 但学生坐位置常是随机的, 而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室的坐位分布上是零零散散的时候, 整个课堂氛围就会显得散漫、消极、沉闷, 势必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 也会影响老师授课的兴致。尤其是学生人数不及教室坐位的二分之一时, 学生随机而坐往往容易形成这种消极的散状授课空间, 此种情形下授课, 效果极差。为此, 我们可以采取若干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座位选择, 为授课营造空间氛围。

其一, 根据班级的人数划出一片座位的区域范围, 规定学生只能在这个区间就坐, 其他空间不能入坐。这有助于保证以教师和讲台为中心形成一个相对密集的听课现场, 这种氛围无形之中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听课都有正面和积极的暗示。以个人经验来说, 这种要求如果能在课程开始就有约束, 一般学生不会反弹, 一旦执行得到保证, 学生也会形成一种习惯, 不用担心学生是否配合。

另外一种方式则更严格, 不但限定座位区域, 还给每个学生指定位置, 学生在桌子上还要放上本人姓名的卡片。这个做法也能保证教室的空间紧凑, 而且在师生互动时更有效, 可以直接点名道姓来交流。当然, 这种做法约束性太强, 现在的学生常不习惯, 部分学生的抵制情绪或消极对抗的现象常会出现。

二、教师的空间站位选择

在传统的印象中, 教师跟讲台是紧密相关的。很多老师上课时, 基本上是站在讲台后面来讲课的。从非语言沟通的角度看, 这样的空间站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而言是有缺陷的。

美国人类学和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亲密距离 (0米~0.5米) 、私人距离 (0.5米~1.2米) 、社交距离 (1.2米~3.5米) 、公众距离 (3.5米以上) 。而一般讲台的位置与前排学生的距离也在3米之上。这种空间距离更多的属于公众距离。虽然不能说这种距离授课一定不好, 但一直保持这种空间距离授课,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也会比较远, 而且互动性也不足。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走出讲台, 甚至走下讲台, 走入学生中间, 以突破空间距离的限制, 进入社交距离、私人距离甚至亲密距离来增强学生的心理压力, 调动听课的情绪, 营造教室的听课氛围。个人的教学经验是课堂中教师的空间站位应该是少站讲台后 (不超过五分之一的课堂时间) , 多站讲台与学生前排的中间位置 (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堂时间) , 根据课堂听课情况灵活机动的站到学生座位中间走道上 (约五分之一的课堂时间) 。

三、多媒体的视听氛围调动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 传统课堂的板书已经退居二线甚至消失。用好多媒体, 不仅仅是替代板书, 提高授课效率;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组合功能实现课堂氛围的视听体验, 调动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个多媒体包括了PPT、视频播放、网站等, 当然主要是以PPT为中心。PPT的功能是强大的, 单纯放置内容的PPT如同已经写好的板书, 内容是呈现了, 但表现力较差。为此, 把PPT中色彩、画面、动画、图片、视频、网页连接等功能整合起来, 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基本的情绪调动和引导。个人的经验是, 一个好的PPT应该通过图片和文字、静态和动态、可视和可听的功能有机组合起来, 从而把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条理分明而又富有情趣的展示出来, 这必将增加课堂知识的传播力和表现力, 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良好的课堂视听体验和知识美餐, 而不仅只是知识的套餐。

四、教学语言的气氛调动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安 (Alb e rt Me b ra b ia n) 教授研究发现:个体的信息传播力, 只有7%是跟言辞 (仅指文字) 相关, 38%则跟声音 (包括语音语调等) 相关, 55%跟动作、表情等身体语言相关。对于教学也是一样,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课程的中心,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怎样让这些内容为学生乐意听、听进去, 教学语言的调动就很重要了。不少教师内容准备得很到位很充分, 但学生就是不愿意听, 其中一个常见的重要原因, 就是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紧密相关的。这就好比做一盘菜, 材料不错, 营养很丰富, 但味同嚼腊, 自然也难以下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营养师, 还要做厨师, 烹调出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知识美餐。

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效果比较好呢?这个很难有个定论, 个人的经验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一是有声语言的运用:口语化优于书面化。口语化提倡像聊天谈话一样来表述内容, 而不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式的书面化表达。口语化的教学语言以短句为主, 重视语言的节奏感和互动性, 比如讲解一个定义或概念, 如果是直接把原理念一通, 然后平铺直叙的讲一番道理, 往往效果不佳;“大家想想看, 这个概念有几层含义呢?一个是说…, 对不对?另外一层呢, …,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们这么理解, 行不行?…, 你们看这有什么问题?”口语化的表达更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的思考, 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当然, 如果口语化中增加形象化语言, 尤其是幽默的比例, 其效果就更好了。

二是肢体语言的运用。其一, 教师应以站和走为主, 不宜坐;其二, 教师的眼睛主要看学生, 扫视全场并与学生有目光接触, 而不是一味看书、多媒体或背对学生;其三, 教师的手势和表情可配合讲授的内容和语言动起来。这三点应该是比较基本的, 做的到位, 课堂气氛会得到比较好的调动。反之, 课堂往往会比较沉闷。

五、师生互动形式创新的参与氛围

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已成为共识。目前常见的互动有提问、讨论/辩论、报告/演讲、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模拟、竞赛等。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一些新颖的形式, 来增强对学生听课和参与的有效刺激。在个人教学经验中有两种形式, 效果不错。

一是提问, 不过不是通常的教师问学生的方式, 而是反过来, 让学生对老师提问或质疑某个观点, 内容以当天所授课程内容为主。教师可以就此正面回答, 也可引导现场学生讨论。对提问较好的学生给予加分和口头表扬等鼓励。现在的学生往往有奇思妙想, 也敢于表达不同观点。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学生不唯书, 不唯听, 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营造较好的参与氛围。

二是答辩式互动, 即由学生主导, 以小组为单位, 融合了讲 (小组汇报或陈述) 、问 (其他小组就陈述内容向报告小组提问) 、答 (报告小组现场答辩) 、评 (选择一个小组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或教师总评) 等手段的立体式互动形式。之所以要动用多种形式, 就在于通常的小组汇报或陈述只是一个小组的事, 课堂其他小组的参与感弱, 很有可能置身事外, 自干自活, 自娱自乐。而这种形式就可以让众多小组共同参与, 参与感强, 课堂氛围活跃。当然, 这种形式的一个重要操作掌控就是时间上的控制, 如果时间和节奏控制较差, 可能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这个可通过对演讲小组汇报时间和现场提问答辩时间的限定性约束来调节。

以上五方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当然, 教学无常规, 在课堂氛围营造方面, 同样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个人特点和硬件设施灵活机动的实施, 这样营造的课堂氛围才更有效果。

摘要:教学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情景氛围来支撑, 有效的教学就是要善于调动课堂中各种情景要素, 如教室、教师、多媒体、教学语言、互动形式等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营造主体氛围】相关文章:

氛围营造活动05-03

团队营造氛围05-12

营造学习氛围06-04

团队氛围营造09-10

学习氛围营造08-02

文化氛围营造08-08

营造快乐氛围08-10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07-06

企业文化氛围营造07-12

营造廉洁文化氛围07-26

上一篇:责任规则下一篇:理论课学习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