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交易合同

2024-07-16

电子交易合同(精选十篇)

电子交易合同 篇1

(一) 网络银行基本概念。

现在在大众媒体上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关于网络银行的描述, 如“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等, 可见社会公众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关心程度还是很高的。但网络银行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 目前理论与实务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我国有的学者将网络银行定义为:“利用互联网技术, 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广义上的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 既包括零售性的小额业务, 也包括大额业务。有的实务工作者认为, 网络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 通过语音或其他自动化设备, 以人工辅助或自助形式, 向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他们对网络银行的定义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宽泛。

国外学者的定义大多采用描述业务范围的方式, 如将“网络银行产品和服务”界定为金融机构通过电子通讯渠道提供银行传统的以及新型产品和服务。

以上各种定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都强调网络银行的业务是以电子手段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笔者认为, 网络银行是指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在互联网上提供传统的和新型的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者虚拟网站。

(二) 网络银行业务中的电子合同

1、电子合同的概念。

目前, 学术界关于电子合同概念的表述尚未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文/刘昭阳

分别为:最广义的电子合同概念、广义的电子合同概念和狭义的电子合同概念。

最广义的电子合同是指通过数据电文交换的方式传递信息而订立的合同。之所以称这一概念为最广义的概念, 是由于数据电文的范围很广泛。

广义的电子合同, 即网络电子合同, 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所订立的合同, 包括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网站、在线服务、因特网等方式订立的合同。如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方式订立的合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以及其他民事主体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订立的合同等。

狭义的电子合同, 即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订立的合同。与前述两个电子合同的概念相比, 这个概念的外延最窄, 没有电报、电传和传真, 也没有电子邮件, 只有电子数据交换, 所以我们称其为狭义的电子合同。

上述三个概念各有其根据, 但是本文主要是探讨网络银行业务中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的合同形式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 因此采用广义的电子合同概念较为妥当。也就是说, 电子合同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所订立的合同, 包括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网站、在线服务等方式订立的合同。

2、网络银行业务电子合同的特点

第一, 间接性。网络银行与客户的交易不再像传统金融合同那样通过面对面接触的方式进行, 交易双方没有直接的对话, 而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这一科技媒介搭建的虚拟平台, 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完成, 合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都通过网络由计算机完成。客户不论在哪里, 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络, 即能同银行订立合同。

第二, 效率性。交易合同信息通过数字形式传输, 瞬间即可到达对方。在传统合同交易中需要面对面签订合同, 往往增加了交易成本, 但在电子合同中, 省了差旅、邮寄等中间环节, 使客户能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 不仅减少费用, 而且节省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

第三, 风险外部化。传统金融合同的风险来源于当事人的信用及不可抗力, 电子合同由于电子系统媒介的介入, 还有来源于网络错误, 计算机设备故障, 病毒、黑客攻击等方面的风险。无论其中哪一环节出错, 都将导致合同订立、履行上的困难, 增大了合同订立、履行的不确定性。

第四, 内容独特性。网络银行业务中的电子合同约定的内容独具特色, 多是一些提供如账户查询、集团理财等。

第五, 形式格式化。网络银行业务中的电子合同在形式方面, 以格式合同为主, 而有的一般电子合同可以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

二、电子合同法律问题分析

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作为一种新的合同形式, 适用于交易迅速、高效的电子商务等活动, 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 都关乎当事人的交易安全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因此,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并加以解决。

(一) 合同的主体确认存在争议。

传统银行业务中合同的主体只有银行与客户两方, 而网络银行在与客户的交易中, 客户向网络银行发出一项指令, 通过互联网传输到银行, 银行按照指令完成交易后把信息通过互联网反馈到客户。在这个过程中, 互联网始终参与其中, 起着“传输媒介”的作用。因此, 有人认为网络银行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方主体, 即网络银行、客户和网络服务商。

然而, 笔者认为虽然网络银行与客户间电子合同的订立及履行都离不开网络服务提供商, 但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 不应该把网络服务提供商作为网络银行电子合同的一方主体来定位。其实, 网络服务提供商仅是作为一种“传输中介”而存在,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中的主体只有网络银行与客户两方, 网络服务提供商只能作为参与者在网络银行的电子合同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网络银行与客户间交易的整个行为中存在两个合同:一是网络银行与客户间合同关系;二是网络银行与网络服务提供商间合同关系。

(二) 格式条款的效力认证上存在问题。

格式条款在电子合同中被广泛采用, 由于格式合同具有极大的便利优势以及电子交易本身快速、便捷的特性, 使得格式合同成为网络商家的最佳选择。肯定电子合同格式条款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交易, 但格式条款下, 相对人的主要权利、义务因为受条款的限制, 相对人的公平交易权的保护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 必须对其效力加以规范以保障相对人的公平交易权。其中, 各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网络银行服务协议中最不公平的格式条款突出地表现在对不可抗力条款上。几乎所有的网络银行服务协议中都约定在遇到不可抗力时, 银行如果没有执行客户的指令, 可以不承担责任。

但是, 发生不可抗力并不意味着一律全部免责。根据《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 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 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对于网络银行而言, 即使因不可抗力而发生无法完全履行合同义务, 也不是必然的完全免责。

(三) 电子签名认证中存在风险。

电子签名及其认证以防范风险为己任, 但其本身也往往处于风险之中, 这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技术风险。电子签名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必然存在安全上的风险, 这主要表现为人、物、事件或行为等各种因素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网络系统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稳定性等造成的损害, 包括来自签名、认证系统外部的威胁和来自系统内部的威胁。其中安全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界的非法攻击, 应用技术过失致使认证系统的证书记录丢失, 硬件条件受制于技术因素而影响认证业务的开展等情况。

其次, 经营管理上的风险。虽然我国《电子签名法》对认证机构的准入和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但电子签名认证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熟, 并且经营风险很高, 只要认证机构的操作稍有不慎, 就很容易造成证书用户和信赖者的损失。一般来说, 认证机构在经营管理上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错误颁发证书、管理证书失误这样的情况存在。

最后, 法律风险。尽管认证机构经营的风险比较高, 但由于认证机构在电子商务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 其存在和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有必要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保护、支持其发展。我国在推动网络安全机制建立的立法方面已卓有成效, 但仍然不尽完善, 针对电子签名认证存在的风险问题, 法律法规还没有详尽的规定, 特别是对于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相当大的空白, 并且由于在电子签名认证这个领域尚未出现大的案例, 以至于立法对潜在的风险重视不够, 这种法律规定上的不尽完善对于电子签名认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构成潜在的危险。

三、我国电子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

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 世界各国都加强了法律法规建设, 利用司法力量规范电子商务的交易行为。目前, 我国也急需制定相关电子合同的法律法规, 以达到完善相关法律的效果。

(一) 建议修改关于网络银行主体资格的规定。

人民银行颁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本办法所称网上银行业务, 是指银行通过因特网提供的金融服务。”可见, 网上银行属于传统银行业务的一种制度创新, 网络银行的资格获得必须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 即必须建有实体银行。这种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与虚拟银行灵活、便捷的设立方式相矛盾, 同时考虑到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外已经出现了虚拟银行, 我们在立法时也应该考虑, 在时机成熟时, 允许虚拟银行的存在。

(二) 建议规定网络银行免责事由的具体情况。

为了避免风险, 银行在服务协议中设定了诸多免责事由, 以减轻自身责任, 这些免责事由究竟能否发挥作用, 而且在网络环境中, 究竟是否合理, 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 银行不应该依据服务协议中的“免责事由”, 将责任和损失推脱给顾客, 应充分考虑网络金融交易可能造成的顾客损失, 从而减少银行的免责范围、降低免责条件, 增加银行完善安全系统的动力, 所以应在《商业银行法》中将网络银行免责事由的具体情况采取列举加概括的方法作出具体规定。

(三) 建议完善我国电子签名认证法律责任承担机制。

在电子签名认证方面, 我国借鉴了外国的相关立法, 于2004年8月28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这两部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解决了国内认证机构存在着无法律规定、无标准规范和无主管部门的“三无”问题, 极大地促进了电子签名认证行业的发展。然而, 电子签名及其认证毕竟是新兴事物, 相关的立法也还处于探索过程中, 很多问题在法律起草、颁布之时并不能被及时发现。其中, 在电子签名认证法律责任承担机制方面, 现有的法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完善的地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增加电子签名认证中民事法律关系、民事责任等方面内容的规定。在我国立法中, 关于认证机构与主管机关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责任的规定比较多, 而对于认证机构、证书用户和证书信赖者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却规定甚少。鉴于电子签名认证行业有其特殊性, 我国目前的电子签名及其认证立法, 应该充分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立法经验, 增加对相关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民事责任等方面内容的规定。

第二, 引入“建议的信赖限度”制度。由于我国国内认证实践中已出现这方面的措施, 即在电子证书中明确规定一个信用等级, 并建议证书信赖者在信用等级允许的情况下或不超过责任限额的范围内进行交易, 否则认证机构对违反建议或超过限额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 应该在我国《电子签名法》及相关的电子商务立法中加入“建议的信赖限度”这一制度, 既为认证实践提供法律上的承认和支持, 也可以防止认证机构利用这个制度损害证书用户或证书信赖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 参照海商法相关规定, 设置一

提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 对中辉期货经纪公司营销现状进行分析, 总结其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 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营销策略;SWOT分析范式;建议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国内期货业营销模式主要是总部加营业部多级通道式, 并以总部为中心扩散。机构内部以业务部门和业务支持部门构建成实体经营网络, 由于缺乏统一专业的管理平台, 加上各级管理层管理水平及员工专业技能差异, 导致期货公司的营销服务能力不同, 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依托管理理论研究期货行业营销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辉期货公司营销现状

(一) 优势分析

1、营销网优势。

中辉期货公司近年来个责任的最高限额规定。采取固定责任限额的模式, 在立法上直接规定认证机构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 以此降低认证机构的责任风险。

第四, 引入保险机制, 分散认证机构的经营风险。对于电子签名认证这个行业来说, 这才是认证机构解决高风险问题的长远之计。我国目前还没有在这个领域内开展相关的保险业务,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立法中构建和完善电子签名认证责任保险制度, 使保险机制逐渐成为承担认证行业高风险责任的主要手段。

面对网络银行电子合同中存在的诸多特殊问题, 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加强立法, 从而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 减少纠纷, 促进电子商务活动的繁荣。通过我国的电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网点遍布全国重要中心城市, 布局日趋合理;客户数量和员工人数都有明显增加。2009年中辉期货交易额排名全国第九位, 交易量排名第十一位。2010年交易额排名第九位, 交易量排名上升为第五位。同时, 与合作的银行、介绍经纪商 (IB) 、居间人等共同形成价值非常高的营销网络。

2、品牌优势。

对投资人而言, 股东背景意味着实力和信用。中辉期货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浙江中捷股份, 实力雄厚的股东增强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公司注册资金6, 200万元, 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公司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结算会员, 可以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 降低了结算成本, 结算效率有保证。截止到2008年底, 公司代理交易额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十强行列, 并多次获得三家交易所的优秀会员荣誉, 多次在和讯网、世界金融实验室等媒体机构的评选中

□文/刘晓磊

子合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 电子合同也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入选中国优秀期货公司。品牌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行业范围,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技术优势。

公司在业内率先推行网上交易, 率先开通银期转账业务, 具备业内领先的交易、结算等软硬件设施, 为投资者提供多种行情和交易软件, 交易通道建设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特色功能的交易系统, 并配备先进的高速服务器, 保证交易速度和效率, 满足了客户同时在线的交易需求。

(二) 劣势分析

1、缺少整体营销策略。目前, 中辉公司的营销架构是总部加营业部多级分支机构的通道式营销服务体系, 市场拓展以营业部为主。没有整体营销策划平台, 总部对市场的营销指导形式大于实质, 使得营业部独立开发市场, 各自为战。

2、服务力度不够。一般来说, 营业部比较注重客户开发而轻客户维护, 表现为

中辉期货经纪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摘要:网络银行电子合同作为银行业务中一种新的合同形式, 其广泛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银行的交易效率, 节约了银行的成本, 也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它又面临着法律不完善、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本文从网络银行和电子合同的概念特征入手, 着重分析电子合同自身以及缔结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并对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网络银行,电子合同,电子签名

参考文献

[1]张新主编.网络银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红军.浅析电子合同对传统契约理论的挑战[J].法律与社会, 2008.6 (下) .

[3]黎明.电子合同法律问题初探[J].法律与社会, 2009.10 (中) .

[4]章彦, 张军荣.电子合同效力的二元论证[J].法学研究, 2009.32.

原料玉米的电子交易合同 篇2

合同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买卖双方遵循平等、自愿、互利、互惠原则,通过吉林玉米淀粉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市场)互联网络报价、成交达成如下协议:

1、标的:符合《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国家标准》(gb/t8613-1999)规定的三等(含)以上非高温烘干玉米,发芽率应在20%(含)以上。

2、商品代码:

3、交割方式:

4、数量(批,1批=10吨):

5、单价(元/吨): ±地区差价 ±质量品级差价

6、质量品级:买卖双方报价成交时确认的货物品级为符合《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国家标准》(gb/t8613-1999)规定的三等(含)以上非高温烘干玉米。

替代品:由当年12月开始至次年2月底期间,可以交割水分18%(含)以下的新产玉米,免检发芽率,具体标准随指定交割仓库公布。以14%水分为基础,低于14%水分,不升水;高于14%水分,执行贴水,贴水=(检验水分—14)% x 交易价格。按周交割的货物品级于报价、成交时已经确定,卖方不得用其他品级的原料玉米替代交割。

7、包装方式:麻袋包装。麻袋重量按0.9公斤/条计。麻袋应不破、不漏,卫生要求为无毒害物质污染,无油污,无霉变,无严重的煤灰、石灰、铁锈、泥土、水渍等污染。麻袋机器缝口必须达到两头锁紧双趟标准;手工缝口必须达到双线16针(含)以上标准。麻袋价格为2元/条。定量85±0.5公斤/袋。货物数量验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交货地点:按月交割的货物,买卖双方报价成交时确认的交货地点为市场交割仓库。成交后,由卖方优先选择具体交割仓库,具体交割仓库与长春交割仓库之间的地区差价按市场制发的地区差价标准执行。按周交割的,由卖方优先在报价时选定交货地点,但卖方在站台、码头等指定地点交货时,须经买方同意。具体交货地点之间的地区差价按市场制发的地区差价标准执行。

9、交货日:

依据《吉林玉米淀粉批发市场交易管理办法(gb本)》设定。如买卖双方均提请在交割仓库提前交割,经市场批准可约时交割。

10、相关费用:交货日(含当日)之前的仓储、保险等相关费用由卖方承担,交货日之后的仓储、保险等相关费用由买方承担。

11、保证金及货款结算方式:买卖双方的交易保证金及货款由市场代收、代付。交易保证金和货款的支付标准及进度按《吉林玉米淀粉批发市场交易管理办法(gb本)》及有关规定执行。

12、检验标准和方法:交货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买方如对货物质量有异议,应书面通知市场,由市场指定具有国家授权商(质)检部门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费用由买方承担。

13、违约责任

下列行为属违约行为:

(1)未按市场规定及时支付保证金或货款;

(2)卖方未按规定时间交付市场认可的交割仓库存货凭证及相关材料;

(3)卖方交付的货物不符合本合同第1款或6款、第7款规定;

(4)按周交割的,卖方交付的货物品级不符合成交时的约定。

出现第(1)、(2)种情况,由市场场代违约方提前交割,如代提前交割在本合同约定的交货日之前无法完成,市场

则在交货日起十日内代购或代销相应货物实现交割,代购或代销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代购或代销期间,市场按每天20

元/吨的标准扣划违约方的资金支付给履约方作为赔偿。超过十日仍无法实现交割,则在扣划违约方的赔偿金后按履约方的买卖价格结算退款或退货。由此发生的一切损失概由违约方承担

出现第(3)、(4)种情况,违约部分货物的处理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协商不成,则本市场将违约部分货物的20%

货款作为赔偿金划归买方,货物归买方所有

14、其他未尽事宜,依照市场有关规定执行。

对电子合同主体的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子合同;主体资格;电子代理人

1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用电子手段来订立合同,从而催生出了新的一种表达当事人意思,表示合致的外在形式——即电子合同。而在电子合同中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电子合同的主体,它决定着电子合同的成效与否,对电子合同的成立有着决定性意义。

2 电子合同主体资格分析

合同的主体是合同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主要因素。传统合同理论主张,构成合同有效的要件主要有两点:①合同订立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且意思表示一致。②合同订立的主体必须具有主体资格。对于合同的订立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这一点是法律已经明白无误的规定,不管是传统合同还是电子合同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不同或者是传统合同规定在电子合同中不适用问题。而意思表示一致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要合同订立的双方表示同意即可,这一点在传统合同和电子合同中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影响合同效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合同订立的主体必须具有主体资格。

合同的主体资格,又称表意人适格。指的是合同中的意思表示当事人应该具有相应的订立合约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针对主体资格所指,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一者是要了解订立合同的当事人范围,另一者是要了解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合同订立的当事人范围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以自然人和法人为主。合同的缔约能力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指当事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缔结合同并享有合同权利、承担合同义务的资格。对于具体的合同缔约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

2.1自然人

我国《民法通则》做了详细的规定,主要是分为三种情况: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限制行为能力人。三、无行为能力人。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完全民事行为人可以进行任何的民事活动,他的行为都可以引起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变化的效力。限制行为人只能受限于进行与其智力、年龄相当的民事活动,在其范围内可以尤其法律效力。而无行为能力人不能进行任何民事活动,他的参与不会引起任何法律效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对于其不能为的民事活动可以依据监护人的代为履行或者是监护人的同意,可以使其拥有法律效力。对于纯获利行为,自动生效。

传统合同法和民法对于订立传统合同的自然人缔约能力已经有了全面详细的规定,那么针对传统合同的相关规定能否适用于电子合同中去。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者是赞同,对传统合同的规定适用于电子合同表示同意。他们认为电子合同的当事人采取的行为方式纷繁复杂,但最终都应该适用于传统合同有关当事人行为能力的规定,来判断其行为的效力如何。但是还有一部分是反对,认为电子合同和传统合同虽说本质上一样,但是因为其在订立合同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毫无变通的适用目前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的规定,就会带来很多不适宜的情况,阻碍电子合同的普及适用,增加了交易主体的运营成本和利益损失。所以不能完全去适用传统合同的规定,应该量身定做属于电子合同自身的法律制度。

本文比较支持后者的观点,认为在网络交易中应该彻底抛弃传统合同法、民法关于行为能力的基础理论,不要把合同的效力完全拘泥于智力、精神状况的标准之下,机械的以此来断定合同有效与否。这是比较片面的,本文认为科学地按照合理原则为导向来判断合同有效与否应该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能力”和具体签订的合同内容来综合判断。如果当事人在为某份电子合同的签订,其行为能力足以达到能够辨认、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根据合同的内容一般理性人也可以判断其对于这份内容,合同的当事人有足够的辨认、控制能力,则我们应当根据合同成立的“要约——承诺”认定合同有效,即只要当事人双方之间有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且意思表示合致,并且合同的内容是当事人这个年龄和智力水平能够辨认、控制的,则按照“要约——承诺”的缔约方式签订了合同,合同立即成立。而不论当事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比如,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注册账号在网站上完成整个购物过程,那么按照传统的合同和民法的规定,这样情况下合同就是无效的,这会给网络经营者带来不公平,使其遭受很大的损失,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和我国的立法宗旨是不相符的。为了保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法律的稳定性、一致性,在此修正相关法律规定。所以对此情况本文认为我们应当承认合同有效。因为按照此合同属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合致,并且如果合同的内容所购买的商品是未成年人能够准确知晓的,能够辨识、控制的,则购物合同成立,不存在合同无效或是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

2.2法人

法人作为参与经济交易的另一主体,比起自然人而言,其更为严格,法人在市场交易中相对于消费者为强势一方,所以除了其行为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之外,其本身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成为电子合同订立的当事人。面对传统企业法人,电子交易的方式不仅改变了合同的缔约方式也改变了合同缔约的主体,虽说在本质上传统合同的当事人和电子合同的当事人是一样的,但是电子合同的当事人也会因为电子交易的电子化、数据化而使其比传统交易更加的复杂,鉴于此,本文认为电子商务公司、企业应当不仅具备传统法人应该具备的经营条件,而且还应该具备一些专属于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的特殊条件以及要求,像传统企业、公司一样实行一种准入机制。如:①有上网企业营业执照;②经营项目符合电子商务交易要求;③取得有关部门签发的允许该产品、服务进行网络交易的许可证,并符合质量要求;④资信状况良好;⑤已建立了固定的销售网络。

根据传统企业的监管办法,我们应当建立起属于我们电子商务企业、公司自己的电子商务市场准入机制,也像传统企业一样有企业的进入“门槛”,要使进入到电子市场环境的企业、公司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资格,而不是实行零门槛,这样会让电子商务市场变得稂莠不齐,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对于传统的企业我们一般都是要先符合建立企业的一定条件,坚持严格的准入原则和核准原则,具备了场地、人员、资金、技术后,再去我国的行政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去申请“营业执照”,凭执照正式可以开业进行经营。这样的规定使得传统企业严格的收到国家机关的审核,并且备案,能够使公众第三人熟悉了解其企业、公司的资信状况,然后保证交易的安全,使在出现纠纷时能够解决落到实处。但是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公司,我们目前就缺少这么两项规定,既没有对条件予以规定,也没有相关的监管部门。对于条件已经表达了意见,那么对于电子商务资格的处置,本文认为应当建立一个机构来对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的资格进行确认。

3 电子代理人分析

电子代理人在传统的交易中,为了延伸和扩展当事人双方的行为能力范畴,便应运而生了“代理人”,相应的也出现了配套的法律制度即代理人制度。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合同已经成为合同订立的主要缔约方式之一,随着它的普及,自然在发展中出于合同当事人双方扩大交易机会、减少营销成本等目的之下,自然产生了“电子代理人”。目前在学界里就出现了对传统交易中的代理人和电子合同中的电子代理人的比较,很多人认为民法和合同法里对于代理人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可以完全在电子代理人这里得到适用,而无需对现存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修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电子合同与自然电子代理人一样具有其特殊性,民法和合同法对代理人的相关规定是很难在电子代理人这里得到适用,且电子代理人根本和传统交易中的代理人有很大的差异。

nlc202309041114

“电子代理人”这一概念的创始者是美国,其内容为“电子代理人”是指一个计算机程序,或者电子的或其他的自动化手段。它们并不凭借于个人的审查或行为而被独立地用于全部或部分地发动一个行为、或者应答电子记录或履行的全部或部分。所以由以上得出,电子代理人就是不需要人的审查或操作,而能用于独立地发出、回应电子记录,以及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的计算机程序,电子的或其他自动化手段。则可得出其本质就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电子的或其他自动化手段,而传统民法中所言的代理人却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那么从这一点上本文认为就可以把之前持对民事代理人中的规定继续适用于电子代理人的这一观点给否决。

为了进一步佐证,本文认为通过对电子代理人和代理人进行比较就会得出支持否决更为强力的支撑。

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指一主体拥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在代理人表现在民法和刑法上即拥有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但是电子代理人只是计算机程序、电子的或其他自动化手段,则最多只能勉强惩治为“虚拟人”,其无从谈论此些能力。

代理关系。在传统的代理中,我们所言的代理关系中包含的是三个人即代理人、被代理人、第三人,代理人和被代理人都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有属于各自的意志,而电子代理人却没有本身独立的意志,它的“意志”都是设立人预先设定好的。

居间代理。在民事代理中,同一民事法律关系是严格禁止代理人同时为双方代理。但是在电子合同中我们却出现了“电子居间代理人”现象,可以允许电子代理人作为中介同时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如证券交易、在线拍卖等电子商务活动的“自动撮合系统”,它根据预设好的逻辑程序做出相应的反应,不会出现损害被代理人的情形,如此代理制度中的严禁双方代理则失去了立法理据。④法律后果。代理人所有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除非代理人超出了被代理人授权范围或者自身过错则需代理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而电子代理人的行为都是得到了使用人、所有人的授权、认可,其行为后果全部由“被代理人”承担,即使电子代理人出现了故障、差错等,亦不例外。所以目前无论根据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都没有将民法中的代理人和电子代理人区别开来。

本文认为有必要修改目前的立法现状,制定电子代理人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电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针对目前电子合同缔约方式上很多都是使用EDI无人工参与的自动回复系统的方式,所以客观的加剧了对于确认电子代理人合法地位的强烈需求。对于赋予电子代理人的合法地位以及肯定其缔约能力,已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本文明确支持目前民法、合同法关于代理人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适用于电子代理人的立场。电子代理人不仅有合法的地位而且其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于其签订的合同完全是执行使用人和所有人的意思表示,所有由合同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以及责任的承担全权由使用人、所有人负责,与电子代理人没有任何的关系、更谈不上任何关系。

4 结论

本文从电子合同主体资格和电子代理人两个方面对电子合同主体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4.1电子合同属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合致,如果合同的内容所购买的商品是未成年人能够准确知晓的,能够辨识、控制的,则购物合同成立,不存在合同无效或是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

4.2电子商务公司、企业应该同传统企业、公司一样实行一种准入机制。对于电子商务资格的处置,应当建立一个机构来对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的资格进行确认。

4.3电子代理人不仅有合法的地位而且其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所有由合同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以及责任的承担全权由使用人、所有人负责。

参考文献:

[1]谢勇.论电子合同主体的缔约能力[J].人民司法,2013(23),80-84.

[2]何楠.浅析电子合同的主体[J].青年与社会,2012,60(02):45.

[3]袁菲.析未成年人的电子合同缔约能力[J].人民司法,2009(11):22-23.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探讨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合同,电子合同效力,交易安全

电子合同是电子交易中的数据电文形式合同, 已在电子商务中崭露头角, 如同传统合同在传统交易中的地位一样, 电子合同在不久的将来将在电子商务中占据核心地位。一个稍具规模的企业, 如淘宝网、腾讯拍拍网、京东网等, 一般都有着数以万计的合作网商, 如果还用传统方式则很难进行管理, 这时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电子合同应运而生。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促成交易的完成, 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时代已然来临, 研究电子商务交易中必不可少的关节———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迫在眉睫。

一、电子合同的基本理论

(一) 电子合同的定义

传统合同 (亦称契约或协议) , 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此基础上,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以及世界各国《电子交易法》的相关定义, 电子合同 (又称电子商务合同) , 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 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 合同的成立时间即合同的生效时间, 如我国《合同法》第44条譹)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4条, 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电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时, 还应当适用2004年《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

1. 合同生效的时间。

实践中, 世界各国关于生效时间的立法例有两种:一是大陆法系的到达主义, 送达即生效, 这是现在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二是英美法系的发送主义, 只要将信件投邮即生效。如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对于电子信息的生效时间也采用了到达主义, 而放弃了普通法的“邮箱规则”,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考虑到电子信息传输的迅捷性, 可以有效地避免收到与否的不确定性, 保护交易的安全。

2. 证据的证明力。

一般来说,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或者能够借助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表现出来的, 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我国实践中关于电子证据应归属八种证据形式中的哪一类, 理论界存有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及有关的司法解释, 认为电子证据属于视听资料, 因为它不能直接被人们的视觉所感知, 必须借助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再现, 与录音、录像的特征相似;另一种观点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认为, 电子证据属于书证, 因为电子数据具有书面证据的效力, 其证明力强, 归入书证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

3. 书面合同效力。

电子合同的书面效力在于电子商务的无纸化 (Paperless) , 因而不能简单地把传统合同移植到网络交易中。我国《合同法》第11条已经将“数据电文”譺) 纳入合同的书面形式, 明确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在淘宝、京东等交易活动中, 只要买方用第三方支付方式支付完毕, 用户的银行卡、支付宝、财富通等电子合同形成, 此时的电子章、电子签名则成为电子合同成立的依据。当双方确认并付款, 电子合同生效。当然, 在电子合同成立前, 卖家应尽到合理的提醒义务, 如各网商在注册、下单以及支付前提醒消费者阅读相关条款, 如果不同意则不能进入下一步,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4. 电子签名的效力。

电子签名, 一般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电子合同的成立需要真实电子签名才能生效。电子签名实际上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用电子媒介代替纸质媒介;二是确认当事人的身份, 起到签名或盖章的作用。在我国民事活动中, 一个行之有效的电子签名, 必须同时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譻) 电子合同中的当事人, 通过各自的电子签名数据, 包括代码、口令、算法或者公钥等, 对所交易的网购商品进行第三方支付认证, 此时电子合同成立, 待支付成功时电子合同生效。从这一角度上而言, 若否定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无疑会终结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我国电子合同效力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我国电子商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实力相当, 但电子商务立法却存在较大的差距。电子合同的出现, 对我国现行法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亟待制定与出台新的法律法规, 以保障电子交易的安全, 维护电子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 我国电子合同领域的立法现状

我国电子合同领域的起步晚、发展缓慢。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新加坡、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都已经制订并颁布了《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 但是我国仅存寥寥几部简单的立法。1999年新《合同法》法中首次确定了电子合同的合法地位, 但其规定过于空泛, 缺乏实际操作性。2004年通过的《电子签名法》首次以独立立法的形式, 对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的概念、形式、原件、可采性、证明力、认证等问题做出了系统的规定, 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一大进步。除此之外, 其他相关立法还有:1988年《保守国家秘密法》, 1994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条例》, 1996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997年《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2000年《电信条例》、《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等等。

(二) 我国电子合同效力方面的不足

第一, 未明确电子合同的定义。国际上对电子合同至今没有统一定义, 只有前文所述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明确定义了。而我国立法上并没有对此明确定义, 只是《合同法》第10条、11条简单规定了电子合同订立的形式。

第二, 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不明。《电子签名法》规定了电子证据中的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这两种静态、书面形式, 而对于电子证据其他方面并没有涉及, 例如, 电子数据能否作为证据使用;若可以, 则属于数据电文还是书证?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证明力如何, 这些问题都亟待立法的进一步明确。

第三, 内容简单, 缺乏操作性。我国并没有诸如《电子商务法》或《电子合同法》, 除了《电子签名法》这一专门立法, 其他的相关立法都散见于各法律法规当中, 法律条文空泛, 缺乏配套措施, 可操作性差,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保证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 从而限制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我国电子合同效力问题的完善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解决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应从法律、经济两个方面入手。在立法层面, 建立行之有效的电子合同法是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层面, 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并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

第一, 尽快制定、出台新法。《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专门立法的开始, 但相关规定较为笼统、可操作性较弱。我国应该通过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立法, 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 尽快制定、出台适合我国实情的《电子合同法》或《电子商务法》等一系列相关专门立法。

第二, 详实立法、细化规则, 提高法条的可操作性。在电子商务贸易活动中,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已逐渐趋于书面合同, 下一步则应当将相关规范细化, 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比如:交易主体的年龄与范围、网上电子支付的限额与保障、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管辖冲突等等。这就需要总结电子商务实践中常遇到的法律问题, 将理论结合实践, 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则。

第三, 诚信立市, 重视市场与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诚实信用经营者的立市之本也是市场经济对经营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市场经济既是自由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所有经营者 (包括网商) 的经营行为必须依法进行, 一切非法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在提倡诚实信用、保障市场秩序的同时, 必须加强经营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建设, 重视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 发挥各行业自律组织重要的专业自治职能。

第四, 扩大普法宣传, 普遍提高全民的维权意识。电子商品贸易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留下设置陷阱的空间, 这就要求国家加快立法, 扩大普法宣传, 普遍提高全民维权意识, 明确网络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 帮助广大消费者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护交易安全, 为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综上, 我国电子合同的立法活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既是一种新的挑战, 更是新的发展机遇。电子合同带来的新问题, 已经向世人敲响了警钟, 完善我国电子合同立法迫在眉睫。因此, 我国应当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 紧随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精神, 出台我国电子商务有关的具体法律法规, 以规范电子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市场交易行为, 保障电子商务安全, 保障贸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飒, 刘春.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年8月版.

[2]董志良.电子商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年6月版.

[3]黄震, 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年6月版.

[4]谢安平, 郭华.证据法学[M].法律出版社, 2014年3月版.

[5]李莉莎.第三方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14年1月版.

[6]罗莉.放任还是管制:对电子签名立法的比较研究[J].法学, 2005第5期, 第60-68页.

[7]何国强.电子合同对中国<合同法>的挑战[J].中国经济评论, 2007年第7期, 第34-38页.

[8]刘斌斌, 蔡秉坤.网络交易主要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论电子商务合同中的“电子错误” 篇5

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2008年11月13日

虽然目前法律没有给电子合同的做出明确定义,但网易和网民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子合同”。这一点是我们进行讨论的前提,也是网易扣取网民信息费的前提。基于以上前提,我想引入“电子错误”的法律概念,并对事件的性质以及法律后果展开讨论。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第214条(a)款规定:“电子错误指如(商家)没有提供检测并纠正或避免错误的合理方法,消费者在使用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时产生的电子讯息中的错误”。这里的“信息处理系统”指的是交易的商家提供的交易平台,而不是指电脑终端用户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构成“电子错误”应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一、电子错误是由于系统本身的程序缺陷导致消费者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我没有选择“非常男女”这个收费信息服务,但是系统认定我作出了这项选择,即便我立即取消了这项服务(前后间隔不超过30秒)。在我和系统之间,就产生了错误的意思表示,我的意思表示不真实。而产生这种错误意思表示的原因不在于我,而是在于系统本身的程序设计。(为什么认定这是系统程序的原因而不是我的原因,下面论述。)

二、消费者出错的原因在于商家没有提供检测并纠正或避免错误的合理方法。这是电子商务合同的提供方在程序设计上的两点要求:

(一)商家提供的程序必须包括消费者检测错误的合理方法。就我亲身经历而言,即便我由于错误选择了某收费项目,但程序应该提醒我,否则我无法知道我做了选择以及我的选择是否正确。说白了,网易应该在决定收取我的信息费之前,不管用什么方式一定要明确地告诉我,我选择了某项收费项目。而且,网易的通知不应是事先的通知,而是选择后的通知。对于网易的“你选择了下一步就视为同意”条款,这一条款姑且不论是否显失公平,由于该告知是选择前的告知,而非选择后的告知,因此不属于提供了消费者检测错误的方法。

(二)商家的系统不仅要提供检测错误的方法,而且要提供纠正或避免错误的合理方法。就我亲身经历而言,即便我作出了错误选择,我选择了“非常男女”,系统应当提供一次机会允许纠正我作出的错误选择。实际上,系统给了我取消“非常男女”的选择机会,但是我取消的效力产生在24小时之后。很显然,这个程序是存在明显的人为的设计缺陷。合理的设计应该是选择“非常男女”的效力产生时间一定要比取消该服务的效力产生时间短。正是由于网易这种设计上的缺陷,才产生了我没有享受任何服务,网易却收取了费用。

网易很可能抗辩说,你选择了这项服务,我们就可以提供这项服务,消费者在选择以后又取消的责任不在网易。这种讲法是一种强盗逻辑。网易可以提供这项服务,不等于网易提供了这项服务。任何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不允许“强买强卖”。

网易很可能抗辩说,这种程序本身的缺陷,不是网易的人为错误。虽我不精通电脑技术,但网易既然能够设计出取消的效力产生在24小时后,当然能够设计出选择的效力应当在明确提供网民,且征得网民的明确确认以后。这种“你选择了下一步就视为同意”的条款不应是网易设计能力的原因,只能解释为“有意为之”。

再举一例:我在杭州西湖法律书店订购一本书,在输入数字时错误将“1”本输入成了“11”本。如果按照网易的做法,那么我只能够支付11本的钱买同样一本书。而杭州西湖书店肯定给我一次看购物栏和确认支付的机会。

您当前浏览的文章来源于考试大电子商务站。

诚然,对于高科技企业,我们应该扶持她,让她尽快成长起来。这是我以及中国的网民对于中国互联网业的态度。但我们同样不允许“强取豪夺”,不允许“坑蒙拐骗”,不允许耍“小聪明”。对于电子交易,消费者应该有一次选择服务项目的机会,还有一次对自己信息确认的机会。这应该成为电子交易的商业习惯。在网易事件中,消费者由于无意的操作而选择了相关收费短信服务,并因此遭受了扣除相应费用的损失。虽然消费者在发现自己选择了本来不愿意选择的项目后及时删除了相关服务,但相关费用已经被扣除。这里实际上存在消费者的抗辩权问题。本文试着讨论消费者是否有权要求退还相关费用的问题,笔者借用普通法系国家“衡平法”和“普通法”的不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普通法认为,“避免错误的发生不能成为废除合同的一项权利或理由”。网民点击相关收费项目并确认该选择,在商家没有欺诈的情况下,确认行为在到达商家的系统以后,在网民和商家之间就建立了电子合同关系,即所谓的“访问和同”。结合电子合同的相关判例,“访问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按照商家提供的合同条款,消费者选择了“下一步”就视为对“上一步”的确认,这样一来,商家有权通过移动通信公司扣除消费者的信息费。很显然,消费者在电子交易中的抗辩权无从得以体现。衡平法认为,如果一方当事人的错误对另一方还没有造成损害,且该方当事人还没有从另一方处获取利益,从公平的角度应当允许错误方改正其错误以避免错误方遭受不利的后果。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三种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由于网易系先收取费用后提供服务,因此消费者无法引用上述规定获得法律保护。按照电子交易的特点,结合衡平法的理论,法律应当创设消费者的抗辩权。

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第214条(英文本附后)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抗辩权:在自动交易中,对于消费者无意接受且由于电子错误产生的电子讯息,消费者有条件地享受抗辩权。消费者享有抗辩权基于如下两个条件:

一、消费者在发现错误的第一时间将错误通知另一方,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自己不使用或者可能使用商家提供的服务。

二、消费者没有开始使用该信息,且没有从该信息中获取任何利益,也没有让任何第三方使用或者享受该信息。

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消费者则享受抗辩权。在网易事件中,很多网民在第一时间通知了网易且及时地删除了相应的收费项目,也没有从网易获取任何信息。具备要求网易退还费用的情理。诚然,网易需退还费用,还需中国法律的支持。

如何预防合同纠纷防范交易风险 篇6

一、案例分析

2005年5月1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位于本市某两处工地提供各种规格的企口管和承插管。双方还对产品价格,质量标准,结算方式及期限等作了约定。合同议定后,乙公司未在该合同上签字盖章。此后,甲公司陆续供货,并分别向乙公司开据了发票,乙公司共支付25万元。2006年1月18日,乙公司污水管网项目部会计张某向甲公司出具对账函一份,确认已收水泥管总额2157889元(含已付25万元)。此后,甲公司根据乙公司的要求,继续供货,其价值32040元。另有对账未列货款10000元。甲公司曾持乙公司开具的发票向乙公司收款,遭拒绝。甲公司即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在审理期间,对双方的账目进行了核对。双方公司未列入对账金额内的10000元和对账后供货部分的1377元未能提供相应凭证,扣除乙公司已付货款25万元,仍欠货款1938552元,乙公司至今未付。

法院认为,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关系成立,甲公司依约履行了供货义务,而乙公司未依约付清货款,应承担主要责任。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赔偿利息损失有理,应予支持。对其不能举证部分的货款,不予认定。乙公司辩称,双方未订立书面合同,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等与事实不符,且不能举证,法院不予采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7条,第107条,第159条的规定,判决:乙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拾日内向甲公司偿付货款1938552元并支付违约金(自2006年1月19日起自付清货款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案件受理费,诉讼保全费由乙公司负担。

根据合同法第37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乙公司虽未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却在收到甲公司的货物后支付了相应的货款,履行了自己的主要义务,视为双方签订的合同成立,则必须承担合同中相应的责任。故法院判决乙公司赔偿货款以及支付违约金。

二、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所以,由于乙公司事实上已经履行了合同,即使未在合同上签字盖章,仍然不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以及其他条款的约定。

三、合同纠纷预防的作用

(一)有利防止合同漏洞及欺诈

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就预先考虑到如何防范合同纠纷,主要从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和详细订明合同条款来入手。合同条款的详细罗列,就可以防止合同漏洞的产生。例如,对合同中质量条款具体订明规格、型号、适用的标准等,避免因合同订立后就适用的标准具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其他标准等质量问题产生纠纷。合同漏洞是产生合同纠纷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有利于当事人顺利履行合同,以达到实现合同目标的目的。

合同当事人依法订立合同,合同即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均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履行合同,以便顺利地将合同履行完毕,实现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所期望的合同目标。合同的顺利履行,是当事人的期望,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会希望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什么不顺利的情况发生。

(三)有利于纠纷发生后的顺利解决

虽然采取了合同纠纷的预防措施,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一旦合同纠纷确实发生了,就要正确地对待它,解决它。解决合同纠纷的依据除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外、最主要的是合同的内容。双方当事人没有争议的内容.合同内容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成立的。完整、严密的合同会给纠纷的解决带来帮助。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就须先考虑到如何避免纠纷,或者在合同纠纷发生时如何顺利解决的程序和方式,对合同中容易出现歧义的文字进行解释等,使一旦合同纠纷发生后能依据合同约定得到顺利解决。因此,从此意义上说,合同纠纷的预防也有利于合同纠纷发生后的顺利解决。

(四)有利于双方当事人的友好合作

合同在正常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是合同双方当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合同纠纷解决得不好,不但合同本身无法顺利履行,同时,也会影响到双方当事人的友好合作。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的,友好合作不仅是合同成立的基础.也是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保证。合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能够协商解决.这是最理想,也不会对双方的友好合作和顺利履行产生影响。

四、如何预防合同纠纷

(一)争取合同的起草权

一般来讲,合同由谁起草,谁就掌握主动权。起草一方的主动性在于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的内容,认真考虑写入合同中的每一条款,斟酌选用对己方有利的措词,更好地考虑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依法严格签订合同

从法律意义上讲,合同分有效、无效、效力待定三种情形,而法律对有效合同的保护最为严格,因此,依法签订有效合同是预防合同纠纷的根本。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或可撤销可变更合同不可能得到法院的全面严格保护,合同当事人也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应极力避免这几类合同情形的出现。事实上,无效或效力待定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影响最大。

(三)预防合同中出现“陷阱条款”

签订合同要坚持权利义务平等,对于己方的履约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若对方一味加大别人的合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任何实质性义务或责任,就应谨慎与之签订合同。因为一旦出现合同问题,本方将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四)坚持书面合同形式。

尽管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口头两种形式,但签订合同时还是要坚持书面形式,而杜绝口头协议形式。如果当事人缺乏经验,可以参照国家推广的相关示范文本,以避免合同条款的疏漏或不规范。

(五)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义务、违约的责任

许多合同只规定双方交易的主要条款,却忽略了双方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违约应承担的责任。这样,无形中等于为双方解除了应负的责任,削弱了合同的约束力。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规定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违约金和赔偿金,但条款写得十分含糊笼统,没有明确的数额,这样,也不利于以后发生争议迅速确定违约和赔偿的金额。所以,一定要明確违约金和赔偿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

(六)充分重视合同或法律专业人员的利用

无论对于合同的效力,还是履约能力或陷阱条款,公司法人及经营者都因可能缺乏经验而难以准确进行把握。但公司可以充分借助合同或法律专业人员的作用,来预防合同的纠纷。如委派合同或法律人士作代表人签订合同,或委托公证、鉴证机关进行公证或鉴证,当然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是聘请律师进行咨询解决或向公司常年法律顾问求助。

综上,订立合同是一件技术要求高、风险也很大的经营行为,而预防合同纠纷又是订立合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和追求的目标。因此,公司法人及经营者在订立合同时不妨认真运用以上几条办法试试,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吕涛、沈译供稿)

电子租房合同的设计与实现 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 智能手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与传统的仅限于通讯的普通手机相比, 智能手机给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1], 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人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娱乐, 办公, 甚至可以用它来消费, 于是, 越来越多的IT公司开始从事手机软件的开发, 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好处和利益, 其中, 租房作为一种日益蓬勃发展的服务行业也加入其中, 以58 为首的各种租房App开始进入了手机App市场,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 现有的租房网站及App仅仅只能满足用户发布自己信息, 只提供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 例如, 房东发布自己的房源信息, 房客发布自己的求租需求, 双方分别在网上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 然后在线下交互, 完成租房的全部过程。本文以网页的方式开发电子合同, 并将其移植到到Android平台, 数据库采用My SQL5.5, 开发平台配置为jdk1.8.0_31, sdk以及eclipse, 在普通租房App模式基础上, 添加了网上合同模块, 包括创建合同、编辑合同、签订合同、撤回合同、删除合同、下载合同六个子模块, 可以使房东房客在确定租赁关系的同时, 在手机上完成合同签订的过程, 不仅解除了地域限制, 也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和资源, 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1 合同的设计

1.1 合同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合同总体功能的分析, 合同模块可以分为六个子模块, 分别为创建合同、编辑合同、签订合同、撤回合同、下载合同和删除合同。其中, 创建合同主要功能是对合同中需要填写的信息进行完善, 填写完成后提交即可;编辑合同的主要功能是对已经填好的合同信息进行修改工作, 再次提交即可生成新的合同样本来替代旧的合同样本;签订合同子模块主要包括合同的状态和签订, 由合同创建方先签订合同并发起签订, 再由另一方签订即可完成合同签订工作;撤回合同子模块用于合同发起方在签订合同后, 另一方未签订合同前将合同状态更改为未签订状态, 给用户提供完善合同的机会;下载合同的功能是给用户提供了打印合同的选择条件;删除合同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已经存在的合同进行删除操作, 合同模块的整体构架如图1 所示。

在这里还有一个限制条件, 当合同处于签订状态下, 编辑合同功能将被限制约束, 按照常规逻辑, 签订好的合同不能再做更改, 因此开发中必须实现此约束条件。但当合同处于单方签订的状态下 (合同发起方) , 可以通过撤回合同将合同状态改变为未签订状态, 方便合约双方在签订之前将合同修改的更加完善, 避免重新签订合同的情况发生。

1.2 使用数据库设计

本项目使用的数据库是My SQL5.5, 针对合同部分需要创建一个合同表t_Hetong, 用来存储合同中每一项填写的信息, 其中, 表中的属性值包括列中文名、列英文名、类型、长度、备注五项信息, 包括合同编号、甲方和乙方的详细信息以及房屋的各项信息等, 具体的建表模式表1。

2 合同的功能实现

2.1 创建合同模块

该子模块主要是对页面的操作, 登录系统的用户即可点击创建合同按钮, 根据提示填写信息, 将合同填写完整。合同页面以网页[2]的形式开发, 前端采用html5、weboffice控件等技术, 每一个需要填写信息项对应一个字段, 用户填写的信息首先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 然后通过数据库模式匹配将其与每一个字段一一对应, 无内容即为空值, 显示在合同网页上。相关实现代码如下:

此外, 用户填写完毕后提交合同, 合同以PDF文件格式保存。本文采用JAVA类库i Text[3]将生成的合同以PDF文档形式保存并显示, 实现过程为: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 建立Document对象。Document是PDF文件所有元素的容器。

Document document = new Document () ;

通过书写器 (Writer) 对象可以将具体文档存盘成需要的格式, PDFWriter可以将文档保存为PDF文件。

PDFWriter.get Instance ( document, new File Output Stream ("my.PDF") ) ;

所有向文档添加的内容都是以对象为单位的, i Text中用文本块 (Chunk) 、短语 (Phrase) 和段落 (Paragraph) 处理文本。

每次生成的合同, 系统会给其随机分配版本号, 用于标记每一次生成的合同, 记录此时合同版本的信息。至此, 合同的创建工作即已完成。

2.2 编辑合同模块

该模块用于更改合同信息。合同创建成功后, 在未签订之前, 仍旧可以进行修改的工作, 修改次数不限, 选定创建好的合同, 点击编辑合同, 进入修改界面, 此时呈现的合同界面和创建合同的界面是一一对应的, 只是编辑合同界面上显示的是最近一次填好的信息, 用户只需要选择自己需要更改的地方点击修改即可, 而此时更改的信息将更改表中的信息, 再次经过模式匹配将数据库中的值赋给相匹配的字段, 提交之后, 系统随机分配一个新的版本号标记此时的合同, 并替换上一版的合同, 显示在用户的手机上。

2.3 签订合同模块

签订合同模块用于实现租赁双方完成在线上签订合同的功能, 针对双方最终拟定好的合同进行进一步操作, 即所谓的签订合同, 签订合同分为合同状态和签订合同双方两部分。

合同状态用于提示用户需要进行何种操作。合同状态分为“未签订”、“等待对方签订”、“已签订”三种, “未签订”是指合签约双方都未签订此合同, “等待对方签订”是指双方仅有一方签订了合同, “已签订”为签约双方都签订了合同。其中, 签约方式为输入手机验证码的方式实现。正常的签约流程为由发起方 (合同创建方) 选定要签订的合同, 点击签订合同后跳转到相应页面, 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并获取验证码, 以输入自己的短信验证码方式完成签约, 提交后提示另一方签约, 另一方接到通知后回复验证码完成签订功能。

在这里, 合同的状态改变由管理端来操作, 针对合同的不同状态, 在管理端设计不同的代码来做标记,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乙方签字, 但甲方未签字, 合同状态变为 (两位数表示合同在签字状态中) , 假如发出了请求甲方签字指令, 则状态改为;甲方签字, 但乙方未签字, 合同状态变为, 假如是甲方起草的合同, 甲方发出指令, 请求乙方签字, 则状态改为;甲方和乙方都已经签字, 合同状态变为。

签订合同的双方是指创建合同方和非创建合同方, 创建合同方先行签约, 随后通知另一方签约。合同签订后即为合同生效, 此时编辑合同功能限制不得使用。

2.4 撤回合同模块

撤回合同模块主要功能是给合同的双方提供修改合同机会, 约束条件为, 当且仅当合同发起方签订合同, 而另一方未签订合同, 此时合同发起方可以撤回合同, 对合同进行编辑操作。这一项功能可以使房东和房客将合同尽可能的制定完善, 避免重新签订合同等一系列麻烦, 并为签订合同子模块到编辑合同子模块之间建立了一道桥梁。

2.5 下载合同模块

下载合同模块是针对用户下载电子合同的需求而实现的功能。用户选择相应的合同下载即可将此pdf文件保存到手机上, 并可以打印备份纸质文件。使用pdf文件格式的合同使得合同双方无法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并在合同生效后也同样不具备修改能力, 使合同变得更加具有约束力和限制性。

2.6 删除合同模块

删除合同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已经存在的合同进行删除操作。作为房东, 他的房客具有不确定性, 相应的, 创建的合同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当合同的数目过多, 就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所以, 一些已经结束的合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此, 删除合同的功能需求方便房东对自己的合同进行整理, 操作也很简单, 房东只需要选定要删除的合同, 点击删除合同按钮, 就可完成删除工作。

3 小结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 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越来越移动化、数字化。手机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 而作为手机主流系统的Android系统[4]也成为了大多数手机App青睐的平台, 租房软件作为众多手机App的一员, 其发挥的作用和优越性也日益凸显, 虽然现在的租房软件仅仅局限于发布信息的功能, 但是在不久的将来, 电子合同签订必将会成为一个趋势被租房软件所接受, 并在将来为租房双方提供便利, 解决他们签订合同的地域限制问题, 并节省时间和资源, 是一项十分具有意义的开发。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租客更加趋向于从各种租房网站上获取房源信息, 而越来越多的房东也开始在租房网站上发布自己的房源信息以方便地招揽更多的租客。然而, 现有的手机租房软件仅仅只能满足房东和房客在线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信息, 而对于关键的租房合同部分, 仍旧采取传统的线下方式。本文基于JAVA语言开发了电子合同, 并成功移植到Android平台上, 从创建合同、编辑合同、签订合同、撤回合同、下载合同到删除合同可以全部在手机平台上完成, 为互联网租房市场带来了方便, 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手机租房软件,电子合同,线上,Android,JAVA

参考文献

[1]张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商务[J].新型工业化, 2011, 1 (6) :41-48.

[2]王庆福.网站建设中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的应用对比研究[J].软件, 2013, 34 (2) :86-87

[3]丁振凡, 王小明, 吴小元, 等.利用i Text包实现Java报表打印[J].微型机与应用, 2012, 31 (18) :84-86.

电子合同信息标准化研究 篇8

电子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数据电文为载体,并利用电子通信手段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与《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电子合同被赋予了与传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订立电子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互不见面,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进行合同的协商、订立以及履行等。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家电子合同服务提供商,为电子合同缔约人提供身份认证、谈判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存储与调用等相关服务。这些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兴起,为电子合同缔约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合同市场的发展。电子合同不仅应用于电子商务交易中,还广泛地应用于各传统行业,如金融、保险,以及旅游行业等。

但是,由于电子合同签约环境的虚拟性、签约主体互不见面、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电子化等特点,为电子合同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由电子合同引起的消费纠纷不断。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在电子合同的应用过程中,各平台各自为政,而不同的行业应用又产生出大量不规范、不统一的内容表达方式,这对于电子合同的信息共享、政府监管和数据利用都带来了障碍。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电子合同中基础信息模型和具体信息的描述方法,从数据的层面对电子合同进行统一和规范,从而支撑电子合同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开发。

2 信息建模方法

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以现有电子合同案例的数据为基础,首先将电子合同基础信息划分为类,称为信息实体,形成类的层次结构;其次,定义能够描述类的特性信息,称为信息元素,明确信息实体及信息元素的继承关系;第三,定义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的描述特性,称为属性;最后,规范描述属性的数据类型和表示形式,从而建立电子合同基础信息模型。

(1)基本属性描述

本文采用表1中所示的9个属性对电子合同基础信息的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进行描述。其中,“描述属性”描述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的属性;“要求”描述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的该属性是必备属性还是可选属性,“M”是“Mandatory”的缩写,表示必备属性,“O”是“Optional”的缩写,表示可选属性;定义及说明是对属性的说明。

(2)数据类型及格式

数据类型及格式的表示方法见表2。

(3)数据格式

信息元素的数据格式使用以下几种形式来表达:

字符型和数值型后加正整数表示定长格式。

示例1:C6表示6位定长的字符;

示例2:N16表示16位定长的数值。

字符型和数值型后加“x..y”表示从最小到最大长度的格式。

示例1:C1..10表示最短1位、最长10位的字符;

示例2:N1..6表示最短1位、最长6位的数值。

字符型后加“..ul”表示长度不确定的格式。

示例:C..ul表示长度不确定的字符,一般多为大量的文本内容。

数值型(N)后加“x,y”表示小数位。

示例:N..17,2表示最长17位、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值。

二进制流(BY)后加具体的媒体格式。

示例:BY-JPEG表示“JPEG”格式的文件。

(4)约束/条件的表示

约束/条件用于表示一个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是必备的还是可选的,表示方法如下:

M:必备,是“Mandatory”的缩写,表示该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是必选的;

C:条件必选,是“Conditional”的缩写,表示该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必选,当满足约束条件中所定义的条件时必须选择,具体条件在备注中说明;

O:可选,是“Optional”的缩写,表示该信息实体或信息元素根据实际应用是可选的。

3 基础信息模型

本标准采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图描述电子合同基础信息模型,信息模型体现了信息实体和信息元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的符号及有关内容符合ISO/IEC 19501:2005[2]和ISO/TR24156:2008[3]的规定,UML符号及说明如图1所示。

电子合同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通用信息、当事人信息、标的信息、条款信息、状态信息和安全信息。本文建立的电子合同基础信息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通用信息指电子合同具备的基本、通用的相关信息,包括合同类型、合同编号、合同名称、生效日期、总金额、付款方式、履行起始日期、履行终止日期、履行地点、履行方式、质量要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签约网址和签约时间等;当事人信息是指参与合同的当事人相关的信息,当事人是指参与电子合同的电子合同服务平台、自然人和机构,当事人信息包括机构信息、自然人信息、电子合同服务平台信息,以及相关联系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等;标的信息是指与电子合同中标的相关的信息,包括标的编号、标的名称、标的说明、标的单价、标的数量、计量单位,以及标的金额等;条款信息是指与电子合同中条款相关的信息,包括条款编号、条款名称,以及条款描述等;状态信息是指电子合同管理系统中电子合同状态相关的信息,包括状态类型、变更信息、中止信息,以及终止信息等;安全信息是指电子合同全生命周期中电子合同的安全信息,包括数字证书信息,以及电子签名信息等。

4 结语

本文根据电子合同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电子合同基础信息进行了层次结构分析和属性描述,基于UML方法建立了电子合同基础信息模型。试图通过对规范和统一电子合同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实现对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开发的支撑,从而规范和推动电子合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B 11009-2013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

[2]ISO/IEC 19501:2005信息技术开放分布式处理统一建模语言(UML)版本1.4.2(Information technology-Open distributed processing-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version 1.4.2).

电子合同法的立法思路与对策 篇9

电子合同,是当事人之间通过信息网络以电子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法是调整电子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自1996年2月成立国际电子商务中心、1997年建立中国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委员会以来,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自行开发的电子商务CA安全认证系统已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国家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框架(初稿)已拟就,运用电子商务实行出口商品配额招标、进出口许可证申领发放、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等等。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部分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展贸易的实践和广东等地制定的对外贸易实施电子数据交换的暂行规定,更为我国制定电子商务法提供了可能。在立法活动方面,除前已述及的合同法专门以数个条文对电子意思表示作了规定,加上国务院各部委颁布的行政规章,虽然重在互联网的经营管理,但是可看出立法机关对电子商务问题的高度重视。此外,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已有代表专门就电子商务立法提交了议案,并且已被有关部门采纳。因此,制定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已提上了最高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

加强电子商务立法,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虽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如何立法却存在很大分歧。

修正派认为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体系,保持现有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虽然电子商务对法律体系的挑战是全面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就要进行全方位的立法,这样做只会使问题更复杂并扰乱已有的法律体系。一般认为,除电子商务中的特殊问题,如数字签名问题需另外立法外,现有的法律体系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于网络世界,并不会因为其虚拟化而有所不同。对现有法律未完全涵盖的内容,尽量通过修改法律或发布司法解释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通过修改著作权法、商标法来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通过修改广告法来规范网络广告等。总之,只要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都没有发生变化,就没有单独立法的必要。同时,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共同治理。由于电子商务中的相关问题变化很快,所以以地方立法等相对灵活方式来解决,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渠道,如证监会出台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公安部出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安全管理规定》和北京、上海、广东出台的一些有关对外贸易电子数据交换的相关法规等。有人认为网络法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部像刑法、民法或专利法、商标法那样独立的基本法或单行法,没有任何国家制定这样的单行法,那样必将打乱各国已有的法律体系,或与已有的法律重复乃至冲突。还有人认为,就电子合同单行立法,可能会重蹈我国过去三部合同法鼎立的局面,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所以没有必要重新立法。

单独立法派则认为,我国政府面临的已不是修订某一传统法律或制定某一单行法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制定一部电子商务基本法的问题。因此,研究电子商务的法律规制,不仅必须考虑贸易管辖边界已被打破的事实,对现有的法律框架重新审视,还要考虑网络技术应用已打破传统手段的局限,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规范,特别是对我国传统贸易法律未作规定的或已作规定但形成冲突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如果说,传统商务是通过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商家信用和道德来进行的,那么超越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以全球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电子商务,其正常交易则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法律基础之上。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传统商务风险不断增加,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风险更大。如何有效防范或减少风险,依据电子商务的特性进行立法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当前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谁不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谁就无法取得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动权,也就无法夺取网络经济的制高点。修订传统商务法律以“解决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源于1996年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的“功能等同”法的启示,但“功能等同”法顾名思义只能在功能上具有同等性,实质区别依旧存在。“功能等同”法捉襟见肘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比如合同形式上采用“功能等同”法归入书面的形式,却与书面形式所要求的原件相悖。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法律众多,制定单行法既方便人们掌握,也便于根据实践修订完善。就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和立法活动,逐个修订、完善各有关法条,恐怕比制定一部电子商务的单行法所耗费的时间和遇到的困难更多。此外,不论是商家、消费者、银行、电信、网络经营者,还是司法部门及对簿公堂的双方当事人等,谁都不愿为了解电子商务的有关规定,而去查阅十几部甚至数十部法律并进行认真研究,通条辨别,逐句确定,而且还担心有所遗漏。至于制定单独的电子合同法会不会与合同法有冲突或抵触,以致形成两部合同法并存的局面,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制定单独的电子合同法并不是完全背离合同法,电子合同仍是合同中的一种,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诸如平等、自愿、契约自由仍然适用,基本制度如成立、生效、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终止等也仍然适用,尤其是在不完全电子合同中,还需要传统的物流配送,其具体的履行规则仍需遵循传统合同法。所以,电子合同法只是调整为适应新的贸易方式而产生的另一类特殊合同,其地位相当于合同法中的分则部分,并不会与合同法有任何冲突或矛盾。另外,我国合同法的统一刚刚完成,再“分裂”的可能性不大。

立法的思路与对策

由于电子信息的交易有其独特的、不同于其它典型合同的特点,其交易规则是合同法一般规则所不能涵盖的,因此建议在合同法中应将其明确规定为调整对象,以使我国电子合同法的规范对象既包括以资讯或提供资讯服务的电子交易本身,也包括以电子形式签订的需要物流配送的合同。

规定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法律状况。应认可电子记录的法律效力,在法律要求书面形式的情形下,不得以其为电子记录形式而否认其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电子记录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也能充当原件,具有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和证明力。只要能达到确认当事人,并表明签署者同意数据电讯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以任何技术为基础的电子签名均可,即在电子签名问题上贯彻中立原则。但考虑当前数字签名的可接受性和广泛适用性,应对其作专门规定。

电子合同的成立及其效力。应规定电子合同成立的一般条件和条款,对要约和承诺生效的时间及地点、要约和承诺的撤回、撤销及电子代理人、电子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尤其是以电子交易本身为对象的电子合同,如访问合同、纠正和支付合同、涉及出版商和经营者的最终用户的合同)的条件、后果等作出规定,同时还要对电子格式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作出规定。

电子交易合同 篇10

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表现形式, 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 因而产生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比如, 各国法律往往对某些合同有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书面形式要求、签字要求及原件要求。这三个方面的形式要求往往对合同的效力产生重要影响。各国法律往往规定, 如果一项合同不符合法定形式要求, 该合同就不能够成立或者不具有法律效力或可执行性, 或者不能够实现其他合同目的 (如作为证据使用) 。如我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 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该规定表明, 合同形式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 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需要的形式, 这是原则。然而, 在法律对合同的形式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对合同形式有约定的情况下, 应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或者合同当事人所约定的形式。但是, 一些国家原有关于传递和存储信息的现行法规不够完备或已经过时, 已经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在某些情况下, 现行法规通过规定要使用“书面”、“经签字的”或“原始”文件等而对现代通信手段的使用施加限制或包含有限制含义。这种情况可能使人们无法准确地把握并非以传统的书面文件形式提供的信息的法律性质和有效性[1]。那么, 如何解决原有法律对于电子通信所形成的法律障碍呢?这是各国所必须面临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出现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各国和有关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尝试电子商务立法。在电子商务立法领域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以下简称“贸法会”) 电子商务工作组的活动。贸法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和《电子签名示范法》已经成为各国促进和规范电子商务交易的框架, 为促进世界各国范围内电子商务立法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 (以下简称“UECIC”) 于2005年11月正式通过。UECIC是贸法会根据其早先通过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和《电子签名示范法》的基本原则而制定的。UECIC旨在寻求各国立法关于电子合同缔结的规则的统一, 消除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的法律障碍, 消除现有国际贸易法律文件在执行中可能产生的障碍, 加强国际贸易合同的法律确定性和商业上的可预见性, 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我国已于2006年签署了该公约, 在不久的将来UECIC很可能将会对我国生效, 关于UECIC将来在我国适用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 UECIC对我国相关电子商务立法、司法实践和对外贸易实践的影响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UECIC确立了一些比较新的先进的规则, 这些规则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影响。本文拟就相关电子商务国际和国内立法中关于法律对合同书面形式要求的相关内容作一比较研究, 以期对我国相关立法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二、电子合同与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

电子合同是通过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 其书面形式表现为电子通信, 所以, 法律对于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表现为对电子通信的书面要求。UECIC给“电子通信”下了一个定义:“电子通信”系指当事人以数据电文方式发出的任何通信。

(一) 有关国家关于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立法

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有关于合同的书面形式的立法要求, 要求某些交易或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法国民法典》第1341条规定:“凡是超过法令确定之数额或价值的物件, 即使为自愿的寄托, 均应在公证人前做成公文书, 或者经各方签名做成私文书:并且在文书做成之后, 对与文书内容不同或超出证书内容的事项, 不得以证人证明;也不得对文书做成之前、之时或之后所声明的诸事项, 以证人证明之, 即使所涉及的款项或价值低于法律规定之数额或价值, 亦不得以证人证之。”2003年修订的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201款第一项规定:“价款达到或超过5 000美元的货物买卖合同, 如果缺乏充足的记录足以表明当事方已达成买卖合同, 且合同已由被要求强制执行的当事方或其授权代理人或经纪人签署的, 不得提起诉讼以寻求对当事人强制执行。一份记录, 即使疏漏或错误书写一项业经商定的合同条款, 也不因此失去证明效力, 但合同只能在不超出此种记录所标明之货物数量的范围内强制执行。”修改后的本条中的“记录”一词取代了原来的“书面材料”, 根据新修订的条文, “记录”是指在有形介质上或者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储存的信息, 能以觉察到的形式获取 (2003修订买卖篇2-103条m项) 。这里所说的“记录”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原来的书面形式的功能。所以, 虽然条文中用“记录”一词取代了原来的“书面材料”, 仍然是对合同书面形式的要求。记录也包括纸质介质存储的信息, 即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如果信息是以电子介质存储的, 那么就属于这里所说的电子记录。UCC买卖篇对记录和电子记录的使用是贯穿始终的。将书面 (书面材料) 的形式要求改为记录, 这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在规定形式要求和反欺诈法的第2-201款中, 凡是原条文是用writing或written form的地方, 均改成了record (记录) , 使电子记录取得了与纸质书面记载同样的法律效力[2]。

如前所述, 我国《合同法》第10条也对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作了规定。《合同法》规定的建设工程合同、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 《担保法》规定的保证合同等担保合同及《海商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对有关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但这些法律对形式欠缺合同之法律效力的规定不统一, 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把书面的形式作为合同成立要件;把法定形式欠缺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把法定形式作为合同的对抗要件。合同形式的效力集中体现在证明力上。

(二) 法律关于书面形式要求对电子合同效力的影响

从各国对书面形式要求对电子合同效力的影响来看, 如果一项合同不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 其法律后果为合同不能成立或不具有法律效力。针对传统的书面文件的法律规定是发展现代通信手段的主要障碍。就数据电文本身来看, 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书面文件, 因为数据电文具有不同的性质, 不一定能起到书面文件所能起到的全部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电子商务示范法》采用了一种灵活的标准, 考虑到采用书面文件的环境中现行要求的不同层面, 采用功能等同办法时, 注意到形式要求的现有等级, 即要求书面文件提供不同程度的可靠性、可查核性和不可更改性。例如, 关于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数据的要求 (构成“最低要求”) 不应混同于较严格的一些要求, 例如“经签署的文书”、“经签署的原件”或“经认证之法律文件”[3]。

(三) UECIC关于电子合同书面形式立法评析

UECIC第9条第2款规定:“凡法律要求一项通信或一项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 或规定了不采用书面形式的后果的, 如果一项电子通信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 即满足了该项要求。”UECIC对于电子通信书面形式的要求也采纳了《电子商务示范法》的规定。UECIC第9条第2款规定了电子通信为了满足以“书面形式”保留或提供信息 (或以“文件”或其他纸面文书形式记载信息) 这一要求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

在拟订UECIC时, 贸易法委员会注意到各种“书面形式”历来在纸张环境中所发挥的功能。各国的法律要求使用“书面形式”是出于种种原因, 例如: (1) 确保存在有形证据, 证明当事人具有约束自己的意向和这种意向的性质; (2) 帮助当事人意识到订立合同的后果; (3) 使一份文件可为所有人识读; (4) 使一份文件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5) 使得可以复制一份文件以便每个当事人均掌握一份同一数据的副本; (6) 使得可通过签字核证数据; (7) 使得一份文件的形式能够为公共当局和法院所接受; (8) 将“书面形式”作者的意向最终确定下来, 并提供关于这种意向的记录; (9) 使得易于以有形形式储存数据; (10) 便于为会计、税收或管理目的进行控制和日后审计; (11) 在为了生效目的而要求“书面形式”的情况下确立法律权利和义务[4]。

与《电子商务示范法》的立法宗旨一样, 关于“书面形式”所发挥的功能, UECIC也认为不适合采用一个过于全面的概念。对书面形式的要求通常是和不同于书面形式的其他概念, 如签字和原件结合在一起的。因此, 对“书面形式”的要求应被视为各种层次的形式要求中的最低一层, 这些要求规定了与纸面文件有关的不同程度的可靠性、可追踪性和完整性。因此, 以书面形式提供数据的要求 (可以将此称为“门槛要求”) 不应和“经签字的书面形式”、“经签字的原件”或“经认证的法律文件”等更严格的要求混为一谈。例如, 根据某些国内法, 既无日期也未签字、并且作者不明或者只有信笺抬头的书面文件, 尽管由于缺乏关于作者的其他证据 (如证言) 而几乎不具备证据效力, 但仍可视为“书面形式”。此外, 书面形式的概念不一定包含不可更改性, 因为根据某些现行的法律定义, 用铅笔书写的“书面文件”也可被视为“书面形式”。一般来说, “证据”和“当事人约束自己的意向”等概念应与数据的可靠性和认证等更加一般性的问题联系起来, 而不应包含在“书面形式”的定义中[5]。

第9条第2款的目的并不是要求电子通信在所有情况下都要发挥书面形式可能发挥的一切功能。第9条所侧重的并不是“书面形式”在特定背景下可能发挥的具体功能, 而是侧重于信息可被再现和可被读取这一基本概念。第9条中用于表述这一概念的词语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 即电子通信中所包含的信息必须“可以调取” (accessible) “以便日后查用” (so as to be usable for subsequent reference) 。“可以调取”的含义是指采用计算机数据形式的信息应当具有可读性和可解释性, 并应保存使这种信息具有可读性而可能需要的软件。“usable”一词的含义不只包括人的使用, 还包括计算机处理。“日后查用”优于“持久性”或“不可更改性”等概念, 因为后两个概念确立的标准可能过于严格;也优于“可读性”或“清晰性”, 因为这些标准可能过于主观[6]。

对于本款中“法律”一词, 引起了各国谈判代表的多次关注。在解释说明中, 关于“法律”的解释为[7]:在某些普通法系国家, “法律”一词通常被理解为是指与法定要求相对的普通法规则, 而在有些大陆法系法域中, “法律”则一般用于指狭义上的议会颁布的法律。不过, 在UECIC中, “法律”一词指各种法律来源, 其原意不仅包括成文法或规范法 (包括缔约国通过的国际公约或条约) , 也包括经司法创设的法律和其他程序法。但“法律”一词不包括尚未成为一国法律之一部分的法律领域, 比如贸易惯例, 这些是通过行业标准、示范合同和准则而形成的, 那么, 应由这些文书的起草者和使用者决定在这些文书范围内何时以及在何种情形下承认或促进电子通信[8]。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必然结果。

UECIC对于电子通信书面形式的要求也采纳了《电子商务示范法》的规定, 即功能等同原则。UECIC第9条第2款规定的是书面形式功能等同。该款规定, 如果一项电子通信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 即满足了法律关于书面形式的要求。这一规定与《电子商务示范法》的规定也类似。

三、我国关于电子合同书面形式的立法及完善

(一) 我国关于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的立法现状

我国关于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的立法主要体现在《合同法》、《海商法》及《电子签名法》。具体规定如下:我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 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海商法》第43条规定:“承运人或者托运人可以要求书面确认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成立。但是, 航次租船合同应当书面订立。电报、电传和传真具有书面效力。”《电子签名法》第4条规定:“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 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 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二) 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

总体而言, 我国相关立法在当时的立法环境和条件下, 对解决数据电文符合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的要求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 毕竟限于当时的立法条件和立法技术的限制, 还存在某些不足, 需要进行完善。

1. 我国《合同法》采用的是直接纳入法, 直接将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纳入到书面形式的范畴, 而《海商法》和《电子签名法》采用了功能等同法。实际上, 数据电文与传统纸质书面形式是不同性质的形式, 数据电文并不能完全实现传统纸质书面材料的全部功能, 所以采用直接纳入法并不是很恰当。因此, 《电子商务示范法》、UECIC及大多数国家的电子商务立法基本都采用了功能等同法,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电子签名法》和海商法采用功能等同法的原因。随着我国将来可能会加入UECIC, 有必要对我国的《合同法》按照功能等同法进行修改。

2.《电子签名法》第四条规定:

“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 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 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该条为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功能等同确定了两个标准: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和随时调取查用。示范法和UECIC采取的标准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这一表述是不恰当的。至于“随时”调取查用表述也欠妥当。这样的要求过于苛刻, 计算机系统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抗力等因素都会导致难以“随时”调取。《电子商务示范法》和UECIC中的“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的标注足以满足书面形式功能等同要求。所以, 相对于《电子商务示范法》和UE-CIC来讲, 《电子签名法》的规定过于苛刻, 我国今后应当借鉴UECIC的相关规定, 对我国立法加以修改。

摘要:传统的书面文件的法律规定是发展现代通信手段的主要障碍, 对电子合同的成立和效力问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各国关于书面形式要求对电子合同效力的影响来看, 如果一项合同不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 其法律后果为合同不能成立或不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关于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要求的立法还存在某些不足, 需要进行完善。

关键词:书面形式,电子合同,电子通信

参考文献

[1]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业示范法 (1996年) 颁布指南.第3段.

[2]高富平.电子合同与电子签名法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3.

[3]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示范法颁布指南.第17段.

[4]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三十九届会议 (2006年6月19日至7月7日, 纽约) 秘书处的说明 (增编) .电子商务的法律方面:关于《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的解释性说明, 文件编号:A/CN.9/608/Add.2, 第16段 (以下贸法会文件仅列明文件编号) .

[5]A/CN.9/608/Add.2, 第17段.

[6]A/CN.9/608/Add.2, 第18段.

[7]A/CN.9/608/Add.2, 第11-13段.

上一篇: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下一篇:剪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