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体育教学

2024-08-07

游戏化体育教学(精选十篇)

游戏化体育教学 篇1

1.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体育课堂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喜爱新鲜事物、厌烦重复练习的特点, 尽量拓展和丰富体育教学手段, 为枯燥的动作练习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体育动作练习与教学情境融合到一起, 使练习内容故事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 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设计一些简单而不失生动的小游戏故事, 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锻炼学生的体魄。

例如在一节训练学生“障碍接力跑”的课堂中, 教师利用“王二小”这一人物形象创设了故事情境: 王二小为了将敌人的情报尽快地送给八路军战士, 一路克服了重重困难, 先“跳过小河”, 又“绕过小树林”, 然后“穿过山洞”, 最后“翻过山坡”才及时地将情报送到“八路军战士”手中。练习了一段时间后, 教师又按照学生的想法将障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让学生体验了不同的“送情报路线”。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练习障碍接力跑时仿佛都化身为“王二小”, 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营造了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2.精选体育游戏,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体育课程可选用的体育游戏数不胜数, 各个年级的体育教材都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体育游戏可供选择。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 不能一味地将教材里的游戏拿来应用, 而是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最合适、 最有效的体育游戏, 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巩固体育知识, 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对于重复的练习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 要注意多选择几个类似的游戏, 采用变换游戏的教学方法, 以加深形象化教学效果。而且通过体育游戏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教会学生篮球基本知识时,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和传球技术, 教师可将学生按照五人一队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比赛。比赛并不设置篮筐, 两队得分的方式就是让球员通过运球和传球突破到对方的底线, 传球到对方底线得一分, 运球到对方底线得两分。虽然在比赛中学生由于技术的不熟练还是会屡屡出现失误, 但是随着比赛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运球技术和传球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的体育游戏, 既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体育知识, 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3.坚持因材施教, 改善体育评价机制

由于每个学生的运动天赋和学习能力都不同, 对体育动作理解和掌握的速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体育游戏时, 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游戏中。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在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不吝赞扬,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表扬他们努力、坚持的体育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和认可,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和斗志, 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游戏化 篇2

 在一些地区,越来越难的小学入学测试打乱了幼儿园应有的教学方式。围绕升学指挥棒,幼儿园教育开始出现小学化倾向,大量讲授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如要求学龄前儿童会背多少唐诗,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位的加减法等。有的幼儿园用教会孩子多少学科知识来扩大知名度,而家长也多以孩子识了多少字或会多少算术题来评判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实,这些家长和幼儿园都走入了误区。

那么,幼儿园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也就是让儿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容易造成一些孩子对事冷漠无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要求别人关心他,为他服务。而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极为重视,却很少考虑如何使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这给幼儿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对幼儿园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

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与一日活动之中。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故事、诗歌等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在常识教学中,通过让孩子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认识国旗、国徽、少数民族等,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孩子不怕困难、遵守规则、坚强等良好品德。注重为幼儿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当一个人在心目中树立了崇拜的偶像,他就可以找到自己与偶像之间的差距,给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对生活的热情、激情和活力。注意家园联系,取得家长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使家园教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鼓励孩子大胆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同成人相比,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停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方法保守、手段落后,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如一位教师在讲《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司马光是通过砸缸把小朋友救出来,用其它方法也可以把小朋友救出来,比如“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把缸推倒”等都可以。老师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能在最短时间把小朋友救出来,孩子们通过讨论明白了:“去喊大人”“找凳子拉”时间来不及,“把缸推倒”力量达不到。讨论结果是用砸缸的方法能用最快的速度救出落水的小朋友。由此看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国际人,扩展他们的胸襟与视野,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这些都给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国际化绝不是放弃自己,近日在三之三双语幼儿园教学成果发表会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文化的巧妙融合。

添加评论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或许,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问这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专家观点

多关注孩子情感和习惯培养

“过早教给幼儿知识,如同一把剪刀,将孩子想像的翅膀剪掉,使他们由天鹅变成了家鸭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曲虹打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幼儿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孩子将来要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

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特点

一、游戏化体育教学的特点

1.娱乐性

游戏化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全身放松,积极参与至游戏中,虽有一定规则,但却是以娱乐性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减少学习的压力,同时增加身体素质。

2.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要注意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就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可以真正发挥创造与想象力。

3.竞争性

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竞争性的特点,而且大多数的游戏也是以输赢为结果。可是要注意竞争性的设定也要以娱乐为基础,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具有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知识。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游戏化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地位,活跃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學习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是人生学习中基础时期,对人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力,而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的好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不要违反相关规则,构建起坚强的意志,积极、有礼地对待竞争对手。

三、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现实场景的运用

把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融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们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增强与人的交际能力。

2.多元化的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特征是比较容易喜新厌旧的,再好的游戏多玩几次后都会觉得无聊。所以,要按照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游戏化教学,要不断去变化游戏的玩法、内容,让他们可以保持好奇心,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

采用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柏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

[2]秦键.例谈小学体育教育游戏化[J].广西教育,2011.

游戏化体育教学 篇4

一、概念分析——可能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 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 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可使学生学习和基本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较好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手段, 它在内容、形式、作用以及参加对象上都具有综合性。按运动项目可以分为:篮球游戏、排球游戏等;按游戏进行的形式可以分为:接力游戏、追逐游戏、攻防争夺游戏等;按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灵敏游戏等。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 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掌握身体练习的各种活动的运动技能。可见运动技能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也说明技能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也永远都会是重中之重, 不可忽视, 更不可淡化。另外, 体育游戏的综合性体现出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和训练的手段;体育游戏既能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又能运用它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和战术。它的综合性也折射出它运用上的弹性和广泛性。恰恰是运动技能和体育游戏的地位和性质成全了它们两者的融合, 拉近了两者的距离, 提供了两者转化的可能性, 为体育教学的继续发展建立新的起点和突破点。

二、现状分析——必要性与重要性

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游戏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 并且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 兴奋点易转移, 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在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中, 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 无意注意还占着主导地位。而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恰恰能引导学生的无意注意的指向与集中,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和本能的喜爱。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 其骨骼硬度小, 韧性大, 骨组织内有机物较多, 无机盐较少, 骨松质较多, 骨密质较薄, 骨骼富有弹性, 不易骨折, 但易弯曲变形;另外, 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 心缩力弱, 心率快, 脉分输出量比成年人小, 负氧能力差, 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学生的运动负荷不宜过大, 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而恰恰体育游戏本身持续时间不长、人均活动时间合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游戏合作过程中自我调节。同时内容丰富, 通常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 故不会造成个体负荷量过大的情况, 总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反应有张有弛地参与。

毋庸置疑, 小学低年级学生热衷体育游戏, 并且体育游戏也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在于, 目前我们所进行的体育游戏是单纯的游戏, 是纯粹的玩, 甚至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 缺乏针对性、专项性和规范性、技术性。

2.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技能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他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听, 然后练。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技能传授模式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的情况, 这就说明体育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 只注重传授是不够的, 还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可否认, 技能学习本身是枯燥的, 但它又是体育课程所必须掌握的。问题是不能一味地让学生玩, 也不能只注重学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而是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所以技能教学必须改革。当然, 改变的并不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语言艺术、教师示范、讲解顺序、练习方法等细节问题, 而是整个技能教学的模式需要改变, 从本质改变, 再变形式。

因此, 如何将运动技能与体育游戏有机地联系和整合, 并形成内部渗透、从而获得双赢,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并使之落实于实践。

三、发展对策——可行性

通过研究、观察发现, 低年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最为强烈的心理欲望就是取胜, 而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意识是非常薄弱的, 他们会无意识地违反规则, 试图通过变化游戏中所涉及的动作技术去获得胜利。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渴望胜利的心理, 设计相应的体育教学。下面, 本文将尝试分三个阶段来诠释这种游戏与技能相互转化和渗透的平衡模式, 以游戏为主线, 贯穿技能教学。

在课前根据所要达到的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设计相应的一种或多种体育游戏, 使其具有针对性。比如, 投沙包技能学习时, 技术关键是通过肩上屈肘、背后过肩、挥臂方向等形成的抛物线。这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对应游戏为“你的落点, 我的起点”, 即五人一组投沙包接力, 划分好横向区域, 第二个人投的起点就是第一个人投出去的沙包落点, 依次进行, 最后以五人投远的总直线距离决定胜负。

第一阶段, 教师不教投沙包的动作技术, 只是说明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同时做一次完整的投沙包动作示范, 给学生留下完整的初步印象, 即刻组织学生分组游戏。这个时候, 学生都不太会“玩”, 投出指定区域等犯规现象普遍, 投沙包这一技能中可能会出现的易犯错误也接踵而至。学生这时候是匆忙地结束了游戏, 对于比赛结果互相都不服气, 也就是这种人人“不服气”、个个“我能行”的心理, 建立了我们进行真正技能学习的引子。

第二阶段, 将学生这种单纯的好强心理升华, 主要通过语言激化。教师设计相应的情境:“同学们, 刚才的游戏X组获胜, 我们要不要再玩一次, 赢过他们啊?”“要, 一定要!”孩子们议论纷纷, 这时候, 教师可引导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X组能胜利吗?我们只要掌握他们胜利的秘诀, 其他组就一定能赶上甚至超越他们对不对?”“对!”孩子们回答一致。然后告诉学生:“因为老师在游戏之前做过一个示范, 很多同学都只看见投得很远, 只有X组的同学注意了老师的动作, 那就是他们为什么投得远的秘诀, 大家想不想马上掌握这个秘诀再一决高下啊?”“想, 要!”孩子们兴奋地高声喊道。这个时候,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这一技能的兴趣, 甚至产生主动学的意识。此时, 教师就可以进行技能的教学了, 孩子们肯定都是专注的, 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就是学会了才能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取胜。当然, 这个阶段的传授要言简意赅、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学生的兴致就被枯燥磨灭了。只需将重点、难点突出, 易犯错误点出, 然后组织大家进行短暂的尝试, 即可开始第二次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意识地运用。第二次的游戏, 我们可以将游戏规则进行变化, 轮流五回计算总距离, 也就是每个人投了五次, 这实际是增加人均练习次数, 但在游戏中进行学生必定每次都是尽力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加以语言提示, 如表扬、鼓励、纠正等, 待游戏结束评价时, 教师可将取胜队伍的成功归结于某些同学技能掌握的正确规范上, 并请之示范;将其他队伍的失败归咎于某些同学某一技术环节动作的不到位或错误上, 也请之示范, 这样无形之中凸显出了技能的正确掌握与动作的正确规范是多么重要, 关键会直接影响游戏的胜负, 学生会进行自我对照和思考。随后, 继续引导学生:“我们失败的队伍服不服气啊?”“不服气。”孩子们永远都会这样回答。“那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要大家都学会动作了, 都做漂亮了, 就能公平竞争了, 对吗?”“对。”孩子们齐声回答。这时候实则是对大家进行集体纠正、练习巩固, 名则是为了让大家公平竞争。学生必定会努力完善, 目的还是获得游戏胜利。

第三个阶段, 是为了改进技术, 完善技能, 展示动作。游戏前再激励一下, 告诉学生, 我们将在游戏中评选出我们的“制胜小明星”“小精灵”等, 激发游戏的热情、增加技能学习的动力, 这些其实是技能学习中的佼佼者。学生们或为了取胜或为了获得荣誉称号都会自觉地去完成每个技术动作。

四、小结

游戏化教学 篇5

小学生的教育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尤为突出,相对来说,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学习的认知并不深刻,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但是即使这些较为基本的知识也要不断的重复和强化。在不断的重复中要想让孩子们能永远保持兴趣有动力学习成为老师们不断追求的方向。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后,游戏化教学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游戏的变化性弥补了重复知识的枯燥,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兴趣。

对于小学英语来说,游戏在英语中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在英语课堂中穿插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经常会利用游戏,因为游戏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时间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最初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渐渐地不复存在,他们会因为有些游戏的重复而显得无精打采。在小学英语课堂采用游戏教学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可过多过滥。因此每次上课我会根据这个课的类型,选择一到俩个环节插入游戏,让孩子们不至于产生疲劳或厌烦。对于新授课,我会选择在导入中加入游戏,因为新授课需要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以饱满的精神接受新知,而游戏可以提起孩子们兴趣,让孩子们进入英语的氛围。比如在讲动物这课时,我就事先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放入今天要讲的动物的毛绒玩具或者是其他玩具,让孩子们伸手进去猜出名字引出新授动物单词。这样孩子们既感到新奇又能快速进入状态效果很好。而对于复习课,我一般会在练习中穿插一到两个游戏,因为复习课一般情况下要把整个单元甚至好几个单元知识整合,知识量大,点多,这样孩子们很快会产生疲劳感,甚至有的知识根本无法记住重组,这时游戏就成为调节课程的有效手段。三年在学完所有字母后,我就对所有字母进行复习,其中我穿插了利用身体部位写字母其他学生来猜,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每个字母的印象。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游戏比如Bingo游戏,抢凳子等也是我在复习中经常用到的游戏。

浅析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学生

时代在发展变化,现如今的社会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注重人才的思维灵活、创新等,而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成固定模式,失去了其本身的灵活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尤其是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教师应不断探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所谓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等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趣味性融入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提出: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运用能力,有着很强的知识性。单纯的识字教学比较乏味、枯燥,学生记忆、运用效果一般,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实施游戏教学,即:将趣味性融入知识中来,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人文性与生活性相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离不开生活的,作为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生活为背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生动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从而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实践、体验,升华其自身的领悟能力,感受人文气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样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整合成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自主的完善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凸现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以学生为主的游戏活动结构,深化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自己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游戏化教学以娱乐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调动其学生的参与性。作为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借此让学生在娱乐中尽情地发挥自我,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定思维模式,要知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因此,创设以学生为主的游戏活动结构,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 篇7

1.1 存在的问题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 发展于游戏的学科, 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 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而且越是高年级就越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学形式枯燥呆板。

现行的学校体育更多地把体育课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的过程, 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因而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 教与学双方兴趣低落。

(2) 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

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始终占据体育课程的核心地位, 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学校体育课所学的东西学生毕业后用不上, 生活需要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又学不到。

(3) 评估模式单一陈旧。

旧的学校体育采用竞技运动的评价标准, 它抹杀了受教育的先天差异和后天努力。以上这些问题带来了以下后果。

(1) 教学双方对体育课的兴趣低落, 甚至一些热爱集体活动的学生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体育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日益严重。 (2) 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有许多令人堪忧之处。据中国电视台2000年2月8日报道, 沈阳市调查结果表明:1999年8岁和14岁组少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和立定跳远指标均低于1995年, 大学生的情况也表明了同样的问题。1998年高考, 福建省考生纯合格率仅为14.66%, 广州市考生体格仅一成达标。上述情况有力的证明了现行学校体育课的不成功。

1.2 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提出

从事体育运动的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 同音乐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相比, 体育中的“乐趣”是独有魅力的, 是体育的生命。因此, 体育教学应以运动中的乐趣为主, 特别是中小学体育的教学, 有目的、有计划的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乐趣, 从中认识体育的本质, 体验运动的特点, 增加体育教学的深度。一切有悖于兴趣原则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 都必须进行改造。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体育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 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游戏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这种形式较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注:年级:五班级: (1) 和 (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校五年级 (1) 班和 (5) 班的全体学生。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五 (1) 班54人, 五 (5) 班60人, 共计114人。共发放问卷114份, 回收有效问卷114份, 回收率100%。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 上课内容为投掷垒球。一种方法是以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动作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是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基本部分内容如下:教师首先完整地示范垒球的投掷技术, 并对垒球投掷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 然后只要求同学们试一试, 不作技术上的要求, 接着用羽毛球、垒球进行统一的健身练习, 花样很多, 内容很丰富。接着进行教学小目标管理。这种内容和教法的改变, 使学生兴趣浓厚, 热情高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日本的学者高田典卫曾提出“好课”的四个条件 (1972年) , 在日本也被称为“高田四原则”, 这四个原则是: (1) 能使学生尽情活动的课; (2) 能使学生技能得到提高的课; (3) 使学生能与同伴和睦学习的课; (4) 使学生能有所发现的课。根据“高田四原则”, 设计了体育课效果的调查用表 (见表1) 。

这个评价表从体育教学的成果、学生的动机、学习方法和学生的互助等几个方面设计了7个问题, 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体育教学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体育教学总体评价由原来的41.78%上升到74.89%, 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图中显示: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大大优于传统的以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较受学生欢迎, 见表2。

4 结语

4.1 优点

体育教学游戏化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 它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去积极主动地练习。体育教学游戏化它不是游戏的泛用、滥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通教材, 能熟练、巧妙地运用游戏, 根据游戏的特点与作用合理地创编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 同时还获得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学生熟悉了“玩的体育”, 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玩的体育”的形式带到课堂中去, 他们喜欢自主而不喜欢约束, 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 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 喜欢交流而不喜欢单练, 教学游戏化满足了体育课这样那样的不满足, 满足班集体教学的实施和学生要求。在游戏教学中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 防止那种一律的、僵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 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 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 提高了技术, 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 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体育教学游戏化, 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气氛, 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中求学, 学中益智健身;它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强制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它扭转了学生被动学、违心的局面, 倡导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激发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可利用不同的游戏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4.2 意义

游戏在体育课堂中教学中早以使用但只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 而不是教材内容游戏化。体育教学游戏化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激发他们游戏化的创造性劳动, 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去, 才能大力地推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热爱运动, 喜欢体育, 追求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从而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探究 篇8

《教育大辞典》中对游戏的定义如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气[1]。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对游戏的描述是:“游戏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自愿活动或消遣,其规则是学习者自由接受的,但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又伴有紧张、愉快的情感和‘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将游戏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经过游戏加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游戏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不论在学术界还是教育界,游戏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快乐游戏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统一。

三、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游戏精神的缺失

1. 教学目标单调、重复。

教学目标规定了的教学内容、重难点等,一节课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活动。然而现在课堂片面追求课堂效率,教学目标定位在记忆、判断等最低层次。不关心学生是否健康成长,不在乎孩子们生活得是否快乐[3]。有些老师上课面面俱到,字词、段意无一疏漏,但是根本看不到教学重难点,而产生低效劳动。

案例1:苏教版小学语文2年级上册《云房子》。

教师:“同学们,雨都停了,乌云也散开了,太阳公公露出了半边笑脸,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这时候,谁来凑热闹了呀?”(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贴画有白云、蓝天和太阳公公的图片。)

学生:“小鸟”。教师拿起小鸟头饰给学生戴上。

“可爱的小鸟们,看到些白白的云朵,谁来说说你想干什么呢?”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造漂亮的云房子,好不好呀?”

“来,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起造房子吧(师示范造房子,生跟着动作),先捧一朵白云铺地板,铺得整齐些,再来建造四周高高的墙,开一扇门,再开一扇美丽的窗户,屋顶够不到吧,可以跳起来”。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彻墙、铺地板、盖屋顶”的动作。漂亮的云房子盖好后,老师让学生像小鸟一样飞起来,唱着《快乐的小鸟》的歌曲。

案例分析:我们常说“教学就像是游戏”,并不是说只注重游戏而忽视教学目标,课堂中的游戏并不是只让学生感觉到好玩,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游戏的引入要围绕教学目的、重难点展开。上面的案例中,教师片面追求形式多样化,注重课堂热闹。看似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快乐学习,但是未能达到本节课的重点目标,快乐浮于表面,是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误解。

2. 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雅斯贝尔斯在分析教育本质时指出:“真正的教育决不允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4]现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授法,缺乏创造性。教师挖掘教材的能力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课堂上,教师要注重灌输,照本宣科,孩子们失去主动性、创造性,满腹疑惑得不到解答,禁锢他们的思想,导致学生厌倦课堂、反感教学、讨厌教师。

案例2: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师:今天我们学一首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好,请你来读一读题目,读的时候注意“鹤”、“浩”的发音。

教师:读完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之”、“广陵”什么意思?

生:之是到的意思。广陵是扬州。

教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检查读、赛读。

教师:诗人是否在扬州呢?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二行诗并点评)

教师:长江是否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呢?李白怎么只看见“孤帆”?(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三四句诗,学生互评。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确。)

对教案的分析:黄鹤楼是著名景点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学生摇头晃脑仿佛进入情景,实际上本本不知道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可以通过图片、ppt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情景。也可以通过配乐让学生朗读,启发学生想象。课的结尾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诗人和孟浩然的角色,体会送别不舍之情。扮演角色的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 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简单化。

在教学中,某些老师以知识掌握和技能为学生的终极评价。教学视频或者教案中可以看到教师评价过于单一和敷衍。例如“你真棒”、“表现很好”等,教师的评价趋于平常,学生得不到任何激励和鼓励。受到功利主义评价的影响,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征,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反映,但是教师往往忽视过程只看重结果。在这种缺乏公平的评价方式下,学生难以挖掘自己的潜能,所有的优点和特长都被忽视。

四、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设计

1. 角色扮演更生动形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舞台展示自己,通过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很有趣,可以通过游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带上道具扮演青蛙妈妈,学生则扮演小蝌蚪。教师扮演青蛙蹦蹦跳跳地前进,小朋友们则扮演长着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妈妈时,发现自己长出了大眼睛、绿衣裳、四条腿、白肚皮。通过游戏,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青蛙的外形,体会到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从而实现知识的积累,感情的升华。

2. 创造竞争性的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挥髙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夭折。”[5]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特别强,因此游戏不仅要有竞争性而且要有趣味性。过一段时间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接龙比赛等活动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多方面地展示自己,使学生得到进步和提高。

比如,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比赛,教师首先说出一个学过的成语,学生根据老师成语的最后的一个字的同音或同字的另一个成语。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说出所学过的成语,还能打破思维的局限说出新颖的成语,因而,更有利于成语的积累。通过猜谜,益智游戏使语文教学更充满乐趣。

3. 信息化技术创设游戏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逼真的游戏情境创设更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游戏角色,容易掌握教学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可以与多媒体设备有效结合。和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媒体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带来冲击,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学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为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带来方便。

总之,游戏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游戏过程中更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体验人际交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还是起步阶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地处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与创新,使游戏促进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1.

[2]胡伊青加,著.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34—35.

[3]邓海萍.教学游戏的结构[J].幼儿教育,1922(10):5.

[4]雅斯贝雅斯,著.部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0.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探析 篇9

一、小学体育游戏化基本概念及分类

对于体育游戏化的基本理解是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 它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在欢乐愉快的游戏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感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或者学到学生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 游戏教学法”是“ 游戏”和“ 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体育游戏多以简单轻松的游戏方式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自主学习,并在此过程中缓解学习带来的疲惫感,而通常小学体育游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可把体育游戏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支撑类和负重类等。

2.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任务分类,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和柔钢类等。

3.按运动项目分类,可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篮球类、足球类、排球类等。

4.按课的结构分类,可分为:准备部分的集中注意力类,基本部分的提高兴奋性类,结束部分的整理与放松类等。

5.按活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角力类、追拍类、接力类、变异类、综合类等。

这些分类的体育游戏大部分都适合于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活动, 但是我认为小学生体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游戏应该尽量以有趣性和简单的项目为主,以提高小学生运动锻炼为出发点进行素质教育。

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方式

针对我国小学生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 游戏化的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 同时要符合小学生体育教学在兼顾功能性的同时增强其趣味性, 也就是说在游戏化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与放松, 而更应该在娱乐中学习并掌握小学生应具备的体育知识及基本的课外科学知识。

例如说:投掷类游戏的教学,这里的投掷类游戏是利用轻器械瞄准一定的目标进行投准掷远的一项活动, 这类游戏一般以竞赛为主,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更多的是要为运动技术的学习做准备。 而以前的教学对于这类的练习通常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现在就可以在训练中融入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游戏创编的主要目的是服务教学。 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体育游戏的魅力所在, 学生不仅要在体育游戏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要提高模仿各种社会角色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等优秀品质。 这类游戏有很多种,训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老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制订正确的训练方式。 比如说投掷类的游戏还有:打靶比赛、地对空大战等,这些游戏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其中带给学生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 这时教师就应该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应对措施。

三、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的影响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在以快乐教育与生本教育的思想理念指导下,根据小学教学目标,教师自行设置相关的情境、角色及竞争方式,创造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并通过游戏化教学的引入、游戏化教学的进入、游戏化教学的体验、游戏化教学的评价四个程序的教学,逐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较为稳定的、积极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教师达成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进教学内容,通过游戏进行教育, 并且游戏化的教学还可以加强课堂管理, 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探索新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最后,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游戏为突破口将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联系,是体育教学游戏化的重要影响。 游戏化教学容易使学生的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这对于体育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活泼乱动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特别是小学体育课都是让学生在室外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传统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背景下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率很难提升。而游戏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一、游戏化教学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一)启发学生的智力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人脑发育与其周围环境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心理环境可以促进智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启发学生的智力。而游戏化教育刚好符合这一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用环境启发学生的智力,游戏的多样化、趣味性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二)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身体发育也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换句话说,就是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理应高度地重视与支持。在传统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只会让学生反复练习技术动作,而这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差。将游戏教学方式有效地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譬如,在教学行走、跳、跑基本动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跑跳,翻滚等游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肢体动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又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应用游戏教学法,譬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选出一个“鸡妈妈”,担任“鸡妈妈”的学生会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知道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所要担负的角色,而担任小鸡的学生更会在做游戏中得知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要将游戏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游戏活动所需的范围,选择一块合适的教学场地,以便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由于游戏活动一般都具有竞赛性,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教学场地的安全问题,坚决避免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只有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方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内容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方可进行教学活动。而游戏活动如果缺少趣味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较浓的游戏活动,如通过变换有趣的游戏规则、评价方式等增加游戏的多样性,以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理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体育知识源于生活。譬如,在教学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而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是怎样跳的吗?谁出来展示,动作正确,老师有奖励。待学生纷纷展示过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

综上所述,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又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灵活运用游戏化教学,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得以提升,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分娩镇痛效果下一篇:一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