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拉力螺钉

2024-07-25

空心拉力螺钉(精选八篇)

空心拉力螺钉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中青年 (年龄18~54岁) 股骨颈骨折患者, 为外伤新鲜骨折, 病程1~3 d。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均为临床患者自愿选择。分为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组 (对照组) 和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组 (观察组) 。对照组32例患者中, 男27例, 女5例;年龄18~53岁, 平均38.5岁;Garden分型:Ⅱ型9例, Ⅲ型19例, IV型4例。观察组28例中, 男24例, 女4例;年龄19~54岁, 平均39.8岁;Garden分型:Ⅱ型0例, Ⅲ型16例, Ⅳ型1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取健侧卧位, 选择患髋关节外侧入路, 显露外旋肌, 内旋髋关节, 游离股方肌至止点, 在股骨大转子后肌止点四周凿取约3 cm×2 cm×7 cm长方形骨块, 连同肌蒂翻向内侧, 湿纱布保护。将梨状肌、上肌、闭孔内肌、下肌于转子肌止处切断, 显露关节囊并纵行切开, 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 于大转子外下方约3 cm处向内上方股骨头中心钻一导针, 在导针上下各0.5 cm处分别向内上平行于导针钻入2根空心拉力钛螺钉, 钉尖达股骨头软骨面下0.5 cm即可。注意应略靠股骨颈前方, 以免进入骨缺损处影响植骨。拔出导针。在股骨颈后方凿一骨槽约3 cm×2 cm×6 cm, 再向头内凿一骨穴, 深约1 cm, 将带蒂骨瓣嵌入骨槽嵌合牢靠, 逐层缝合, 放置引流管。术后预防感染, 早期进行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 1个月后扶单拐患肢下地活动不负重, 3个月后部分负重练习行走, 半年后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

1.2.2 对照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 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 垫高患侧臀部, 对GardenⅢ~Ⅳ型患者双下肢伸直外展30°, 将双下肢牵引至等长后再内旋患肢20°, “C”形臂X线机透视下, 骨折在正轴位闭合复位。在大转子下做一小切口, “C”形臂X线机透视下直径2.5 mm的导针定位, 空心拉力钛螺钉固定。对于GardenⅡ型在患肢外展内旋位时直接打入导针, “C”形臂透视下拧入空心拉力钛螺钉固定。术后均预防感染, 卧床, 股四头肌锻炼, 膝、踝关节活动, 1个月后扶单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 3个月后逐步部分负重练习行走, 6个月后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四格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8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出血量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3, P<0.05) 。观察组无骨不愈合, 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 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愈;对照组发生骨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2例, 2例经保守治疗, 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愈, 1例患者拒绝进一步处理, 观察组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1, P<0.05)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3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院后发生) 2例, 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3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泌尿系统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均经抗感染、活血化瘀等保守治疗痊愈。见表1。

3 讨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因创伤能量大、特别是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血运破坏更重, 使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高[1]。因股骨头的固定需依靠螺钉螺纹在股骨头的骨小梁中把持力。传统治疗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有克氏针、易折螺钉等, 都因有固定物强度差、血运破坏大、适应证少等缺陷, 逐渐被新的方法取代。近几年,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应用广泛, 其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固定强度大, 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 空心钉能显著提高骨折的愈合率, 但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改善, 这说明股骨头坏死主要取决于骨折时股骨头血运损害的程度。张志凌等[2]以双重加压中空螺钉治疗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各有1例, 也说明了这一点。微创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可充分缓解股骨颈骨折造成的骨内压、增加骨折端及股骨头的血运, 明显增高骨折愈合率, 并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对减少压疮、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效降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 为青壮年患者保留股骨头提供了条件。

本组资料中, 虽然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多于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的对照组, 但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股骨颈骨折移位时, 可压迫旋股内侧动脉, 易导致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不利于骨折愈合[3]。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分支动脉, 股方肌宽大, 为肌性组织, 不需游离血管, 股方肌主要由闭孔动脉的后支营养, 其血供为多源性, 血管彼此吻合, 围绕股方肌形成完整的血管网, 有较好的血供, 可在股方肌无张力, 很少扭转的情况下移植到股骨颈骨槽内, 且可在同一切口完成, 减少了创伤[4], 保护了股骨头及骨折端的血供, 通过关节囊切开减压, 且在直视下复位, 双枚空心拉力钛螺钉固定既达到了坚强固定, 减少了对股骨头血运的破坏, 又为股骨头颈部开槽预留了空间[5], 骨折复位质量好, 内固定稳定。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院后发生) 2例, 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3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泌尿系统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均经抗炎、活血化瘀等保守治疗痊愈。毛玉江等[6]统计小于60岁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为34.5%, 骨折不愈合率为4.3%。为降低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术后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 对于GardenⅢ~Ⅳ型患者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 对GardenⅡ型及部分Ⅲ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后, 临床症状轻者可保守治疗, 症状重的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因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较长, 术后应采取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 以使股骨颈骨折获得中远期良好的疗效。

总之,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按手术方式自愿选择原则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 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3, P<0.05) ;出血量、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并发症均经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后好转。结论: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等特点,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复位内固定

参考文献

[1]殷勇, 陈玉龙, 弋石泉, 等.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6) :459-460.

[2]张志凌, 林佩达, 陈爱民, 等.双重加压中空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2 (4) :438-440.

[3]张茂, 李占峰, 王宝利.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体会[J].河北医药, 2007, 29 (1) :525-526.

[4]徐德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加股方肌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7例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9, 9 (2) :118-120.

[5]俞汝霞, 李光辉, 张俊年.两枚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骨瓣移植预防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6) :496.

空心拉力螺钉 篇2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动力髋螺钉;拉力螺钉;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hip screw lag screw combined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n clinical efficacy and care. Metho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7 to May 2010 the fresh 86 case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observe and control groups. Control group dynamic hip screw, dynamic hip screw group were observed joint screw fix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of hip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efficacy evaluatio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fine rat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lag screws of dynamic hip screw combined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n the hip joint function better than the simpl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hip screw,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words】 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elderly;dynamic hipscrew;lag screw;care

【中图分类号】 R68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63-02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股骨损伤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所以治疗的目标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本文采用动力髋螺钉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致伤原因:跌伤46例,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10例。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9.8±8.7岁,患肢:左侧14例,右侧30例;按照Evans分型,顺转子间骨折Ⅰ型14例,Ⅱ型10例,Ⅲ12例,Ⅳ8例。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70.1±9.2岁,患肢:左侧12例,右侧30例;按照Evans分型,顺转子间骨折Ⅰ型12例,Ⅱ型10例,Ⅲ12例,Ⅳ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肢、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经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为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自大转子顶点上方2~4cm开始,向下经大转子中点,沿大腿外侧作一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股外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颈基底部以及骨折端。将患肢在外展内旋位复位,复位后在患肢粗隆下加垫,颈前倾角为水平位。

1.2.1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

显露股骨大粗隆外侧及股骨上段,将骨折处复位,C臂透视下骨折复位良好,取直径2mm克氏针2枚于大粗隆上部方向斜行打入临时固定骨折,C臂X光机透视确认复位良好后,紧贴骨颈前方置入一枚直径lmm克氏针确定前倾角。在大粗隆顶点下方2~2.5cm水平用1350导针在正侧位上均位于中心位置,控制导针深度至刚入髋臼缘针打入长度;测量导针打入长度。经扩孔和攻丝置入粗滑动螺钉后再拔出导针,于股骨的正外侧,在金属板的钉孔内,分别打入皮质骨螺钉。

1.2.2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联合拉力螺钉固定

显露股骨大粗隆外侧及股骨上段,将骨折处复位,骨折复位良好,取直径2mm克氏针2枚于大粗隆上部向股骨头上部斜行打入临时固定骨折,C臂X光机透视确认后,紧贴股骨颈前方置入一枚直径lmm克氏针确定前倾角。在大粗隆间约2.5Cm处应用1350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向该股骨头颈方向打入克氏针并暂时固定,C臂X光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导针在股骨头位置,深度是否合适,正位将导针置于股骨头下1.0cm张力带和压力处,侧位位于股骨颈长轴。选择合适长度的滑动螺钉,拧入,上好滑槽套筒钢板,并将钢板螺钉拧紧,透视下平行于滑动螺钉在其上方旋入1、2枚拉力螺钉,透视后检查复位情况。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早期行功能锻炼。

1.3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愈合,髋部无疼痛,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髋部偶有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态;可:骨折愈合,有轻度髋内翻,骨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髋部疼痛,不能行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方法,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

注:两组患者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护理

3.1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骨折,导致行动不便,早期表现出烦躁、焦虑、惴惴不安,护士对老年患者要用尊敬的称呼,言行礼貌,体贴周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骨折愈合过程较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对健康的自信心下降,害怕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还有的老人担心无人照顾,这一时期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和爱好,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巧妙地引导,使患者宣泄出他们不良的情绪。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关心体贴老人,给老人提供全面周到的照顾,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为手术成功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2基础疾病的护理

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础疾病是否控制得当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恢复进程。因此对骨折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护理。定时测量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和血糖等,根据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调整药量。

3.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压疮

患者长期卧床,加之疼痛不愿意变换体位,容易发生压疮。要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干燥。衣服和被褥潮湿、污染后要随时更换。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可在骶尾部等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海绵,避免发生压疮。

3.3.2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肺功能减退,特别是长期吸烟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护士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协助患者翻身时,用手轻轻叩打患者背部,促进其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或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

3.3.3心、脑血管意外

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减慢,加上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护士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做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疼痛等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3.3.4泌尿系感染

老年男性患者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加上前列腺肥大、不习惯卧位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而继发泌尿系感染。因此,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多饮水,有尿及时排空,排尿时挤压下腹部使膀胱内残余尿量降至最低水平,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可用药物治疗。不习惯卧位排尿者可适当改变体位或让患者听流水声等促进排尿。老年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会阴部卫生,每天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部。

3.3.5便秘

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食欲不振,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出现排便困难不要勉强用力,可采用开塞露或排便灌肠的方法,以免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3.4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加上长期卧床引起食欲不振。应鼓励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法,特别是晚餐不易过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限盐、限水。有糖尿病的患者请营养师制订糖尿病膳食,限制糖的摄入。

3.5功能锻炼

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全身锻炼,如练习扩胸、深呼吸、健肢活动。患肢功能锻炼早期以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和萎缩。同时应被动活动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去除牵引或外固定后,全面锻炼关节和肌肉,逐渐下地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4讨论

由于动力加压髋螺钉(DHS)采用高强度的套同钢板性联接结构以及滑动加压,且有结构坚固,动静加压及张力带效果等优点,能在维持骨折线的同时,很好控制术后骨折间挤压,维持骨折稳定状态,增强了骨折端的抗折弯力、抗剪力、抗扭曲力。但随着骨折端的吸收以及下肢的屈伸作用力,骨折远端容易发生向外旋转移位,导致较高比例的髓内翻畸形的发生[1,2]。

对于粉碎性骨折,辅以拉力螺钉固定碎骨片以后,在头颈方向加一枚防旋螺钉后,改变了骨折近端只是一个“点”固定而成为“面”的固定,避免了应力集中,从而大大地加强抗旋转能力和内固定作用[3]。加强了DHS静力性加压和动力性加压作用,有效地控制粗隆间骨折近端,并能在以后的固定中提供持续的抗旋转作用,克服了单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抗旋转差的缺点,加强抗扭转能力。能持续压紧骨折块两端使其密切接触,使骨折断面靠拢压紧达解剖复位,甚至使骨折块嵌插,使其轻度过度矫正成外翻位,将内收型骨折转变为头稍外展、前倾的稳定型骨折。可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丁韶龙,郭志敦,王自力.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38-39.

[2]吴海洋,李源.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73-74.

空心拉力螺钉 篇3

关键词:空心锁定板,空心拉力螺钉,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约占全部骨折的3. 6% ,占股骨近端51. 97%[1],老年人发病率较多,可能与我国人口老年化、骨质疏松、股骨颈特殊解剖结构等方面有关。但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也有所增加。而且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股骨颈周围的软组织、血管、骨质等损伤也往往较重,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2]。对于老年人,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以及避免再次手术,可以考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但对于中青年患者,预期寿命较长,运动量较大,人工关节暂时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而且人工关节也有相应的一些并发症,如: 假体松动、再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等,翻修率达10% 以上[3]。如果股骨颈骨折能愈合,而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功能是明显优于人工关节的。所以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该早诊断、早期解剖复位、骨折断面加压固定、选用牢固的内固定[4]。在内固定物的选择上种类繁多,效果不一,目前主要的固定方式有3 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和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固定,国内有学者报道空心锁定板优于空心拉力螺钉,但也有专家认为空心锁定板不符合股骨颈骨折的固定原理,我科将股骨颈骨折按稳定型和非稳定型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在两种类型内对比分析空心锁定板组与空心拉力螺钉组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9例患者,男32例,女57例;年龄17~60岁,平均48.7岁。其中空心锁定板组42例,空心拉力螺钉组47例,根据术前X线片及三维CT测得Pauwels角小于30°的稳定型骨折41例,其中空心锁定板组19例,空心拉力螺钉组22例;非稳定型骨折48例,其中空心锁定板组23例,空心拉力螺钉组25例。术前患者均行患肢骨牵引,均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

1.2手术方法

空心锁定板组:患者取俯卧位,放置于牵引床上,C型臂透视复位股骨颈骨折,并行体表定位。常规消毒铺巾,取患侧股骨转子下2 cm处作纵向切口约5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钝性分开股外侧肌,切开骨膜,暴露出股骨近端外侧皮质。C型臂再次透视正侧位,通过牵引床牵引、内旋、外展、手法复位以及克氏针撬拨将骨折处解剖复位,然后将空心锁定板置于股骨转子下,打入3枚导针。C型臂透视确定导针位置后,首先于三角板远端应力骨小梁螺钉孔打入1枚非锁定螺钉,这样可将骨折断面紧密连接,增加压应力,利于骨折的愈合,然后依次拧入其他2枚股骨颈螺钉及1枚股骨干螺钉。股骨颈螺钉正侧位C型臂透视深度达股骨头下0.5~1.0 cm,即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其和小于2.5 cm。冲洗伤口,清点无误后依次缝合各层,包扎伤口,术毕。

空心拉力螺钉组: 患者取俯卧位,放置于牵引床上,C型臂透视复位股骨颈骨折,并行体表定位,常规消毒铺巾,经皮打入3 枚导针,3 枚导针呈倒“品”字型[5]。C型臂再次透视正侧位,通过牵引床牵引、内旋、外展、手法复位以及克氏针撬拨将骨折处解剖复位,然后于导针皮肤处分别切一约1 cm伤口,钝性分离皮下直至股骨外侧,空心钻沿导针扩髓后,随后拧入空心加压螺钉,最后依次拧入其他2 枚空心加压螺钉,一般情况下先固定下端应力骨小梁处螺钉。再次C型臂透视正侧位,确定骨折对位对线及3 枚螺钉位置,每枚螺钉尖顶距之和小于2. 5 cm。冲洗伤口,清点无误后伤口缝合3针,包扎伤口,术毕。

2 结果

本组89 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 ~ 48 个月,平均38 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系统来评估[6],Pauwels角小于30°的为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其他为非稳定型骨折。相关数据采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按百分比通过χ2检验。

在41 例稳定型骨折中,空心锁定板组19 例,优良率为78. 9% ( 优13 例,良2 例,中3 例,差1 例) 。空心拉力螺钉组22 例,优良率86. 4% ( 优16 例,良3 例,中3 例,差0 例) 。两组间在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股骨头坏死率、负重时间、退钉率及优良率方面通过t检验及 χ2检验( 见表1) 。空心锁定板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骨不连发生率、股骨头坏死率上高于空心拉力螺钉组,在优良率上低于空心拉力螺钉组。

在48例非稳定型骨折中,空心锁定板组23例,优良率73.9%(优14例,良3例,中4例,差2例)。空心拉力螺钉组25例,优良率64.0%(优12例,良4例,中5例,差4例)。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股骨头坏死率、负重时间、退钉率及优良率方面通过t检验及χ2检验(见表2)。空心锁定板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上与空心拉力螺钉组无差别,但在骨不连发生率、股骨头坏死率、退钉率及优良率上明显优于空心拉力螺钉组。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4。

3讨论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首选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的选择应符合: a) 创伤小,对血供损伤小,固定牢固; b) 能抵抗加于骨折线的剪切力; c) 能抵抗骨折处的张力; d) 允许加于骨折断面的压应力[7]。骨折复位的标准: a) 正位影像,股骨头压力骨小梁的中轴线与股骨干内侧骨皮质夹角应在160° ~180°之间; b) 侧位影像,股骨头中心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应尽可能接近180°,股骨头前倾应小于5°,后倾小于10°[8]。我科自2007 年1 月以来分别采用空心锁定板及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通过长期随访,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图 2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固定术后正侧位X线片,箭头所指应力骨小梁处非锁定螺钉

3 枚空心加压螺钉呈倒“品”字型固定股骨颈骨折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 枚空心钉呈倒三角形固定于股骨颈中,呈三角稳定,抗旋转力强,骨折断端有滑动加压作用,能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利于骨折愈合[9]。空心钉对骨折处提供抵抗剪切力的作用力主要来于股骨外侧皮质对钉尾的支撑力,当骨折断面滑动加压时,股骨外侧皮质对钉尾的支撑力就减小,那么螺钉对骨折端抗剪切力同样会减小,骨折断面就容易移位,也就可能会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骨不连等。但对于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作用于骨折断面的外力分为剪切力与压应力,当Pauwels角小于30°时,压应力分力远大于剪切力分力,骨折断面不容易移位,使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有滑动加压作用,利于骨折愈合,而且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10]。在稳定型骨折治疗中,通过本组的对比分析也得出3 枚空心拉力螺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优于空心锁定板组的结论。但对于非稳定型骨折,剪切力分力大于压应力分力,骨折断面不稳定,容易移位,而且对于Garden Ⅲ型、Ⅳ型的骨折,往往是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后壁破损,单用3 枚空心拉力螺钉抗剪切力不够,往往出现退钉、髋内翻、骨不连等[11]。所以对于非稳定型骨折,在需要骨折断面动力加压的同时,骨折断端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骨折断面的压应力利于骨折愈合的前提是骨折断面无移动错位,骨折断面相对稳定。

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近端有3 枚空心锁定钉,类似于3枚空心拉力螺钉,设计成倒三角形,固定于股骨颈中,提供三角稳定,远端1 枚普通锁定钉固定于股骨干。螺钉与钢板锁定,成为一个整体固定物,固定牢固,不容易退钉,如同内置的外固定支架,可将作用于骨折处的部分作用力直接通过钢板传递到股骨干转换成股骨干的纵向压应力。螺钉通过与钢板的锁定提供较强的抗剪切力及支撑力,能较好地维持股骨颈的长度。但在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虽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但其对骨折断面无加压作用,也无滑动加压作用,应力遮挡明显,不利于骨折的愈合。而且在稳定型骨折中,骨折断面的压应力分力远大于剪切力分力,压应力是利于骨折愈合并维持骨折稳定的,锁定支撑钢板中和了此压应力,也不利于骨折的愈合,这也与本组研究中稳定型骨折中空心锁定板组优良率低于空心拉力螺钉组的结果相符。在非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空心锁定板中和更多的是剪切力分力,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锁定板锁定钉能有效抵抗股骨颈的弯应力及剪切力,但同时中和了加于轴心上的压应力,所以我科常规将锁定板三角形下面1 枚锁定钉换成普通空心拉力螺钉,并首先拧入股骨颈压应力骨小梁中轴处,这样可以起到加压骨折断面的作用,既利于骨折断面的愈合,又符合内固定的力学原理。在本组的研究中,空心锁定板在治疗非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方面优于3 枚空心加压螺钉。

与动力髋螺钉( dynamic hip screw,DHS) 的比较: 对于极度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 Pauwels Ⅲ型) ,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一,DHS或DHS联合单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比较常见,我院在使用近端空心锁定三角钢板之前亦采用过DHS固定方法,但也出现过一些并发症,其中有2 例出现DHS主钉切割出股骨颈导致固定失败,1 例出现取出DHS后股骨颈主钉孔处始终存在巨大空洞不愈合。主钉切割出股骨颈可能与骨质疏松、过早负重、骨折破损严重等有关,但从生物力学上分析,DHS单一螺钉固定股骨颈相比“品”字型固定在抗旋转能力上有显著差距[12],股骨颈应力集中于1 枚主钉,相比于3 枚螺钉分散承担应力更容易切割出股骨颈。在手术创伤上,DHS在置入主钉及钢板过程中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明显大于股骨近端空心锁定三角板,而且在拧入主钉时股骨颈骨量丢失较多,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本组病例使用股骨近端空心锁定三角板尚未发现螺钉切割出股骨颈。诚然生物力学的稳定不能完全代表临床效果的优良,要明确股骨近端空心锁定三角板是否优于DHS还需大样本对比研究。国内亦有报道采用Trigen髓内钉固定或股骨近端多角度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13],我院采用此类固定方法主要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或粗隆间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病例。此次主要是针对我院采用较多的空心拉力螺钉和空心锁定三角板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空心拉力螺钉 篇4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空心拉力螺钉,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随着人口的的老年化, 股骨颈骨折成为常见的骨科疾病, 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 通常选择手术治疗。一般临床采用的手术包括螺钉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1], 为探讨髋关节置换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该文选取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46例, 女24例;年龄为58~79岁, 平均年龄67.8岁;骨折原因包括:重物砸伤11例, 摔伤36例, 交通事故13例, 其他原因10例;根据Garden标准对患者骨折分型:Ⅱ型12例, Ⅲ型42例, Ⅳ型16例;患者骨折部位:右侧38例, 左侧32例;患者并发症:糖尿病17例, 高血压20例, 冠心病14例, 慢性支气管炎2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髋关节置换组 (Ⅰ组) 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组 (Ⅱ组) , 每组35人。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排除具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Ⅰ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保持患者侧卧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切口时定位在患者骨折一侧的髋后外侧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并钝性分离出臂大肌的肌纤维结构, 继而切断梨状肌, 使关节囊和骨折端显露, 在股骨小粗隆上端约1~2 cm处切断股骨颈部并取出股骨头进行测量, 结合手术前对患者具体的评估和髋臼处的磨损和损伤情况对患者进行半髋或者全髋置换术。一般来讲, 对髋臼磨损损伤严重、术后活动量大、年龄较小的患者进行全髋置换, 不满足这些标准的患者进行半髋置换。Ⅱ组患者进行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术前麻醉与Ⅰ组相同, 保持患者平卧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将患者的双下肢置于牵引床上, 在C型臂X线机的监控下进行闭合复位, 复位结束后将3枚空心拉力螺钉打入患者大粗隆的下方 (螺钉尖端距股骨头软骨面约0.5 cm) , 完成后消毒、缝合。手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抗感染处理,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每3个月定期复查。

1.3 疗效指标

将疗效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具体为:优: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且无关节炎等不良反应发生, 无疼痛, 髋关节活动正常, 步态正常;良: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 关节处出现硬化, 有轻微疼痛不影响步态和髋关节活动;中: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 有疼痛, 关节处出现硬化、间隙狭窄等现象, 步态轻微跛行;差: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未愈合, 疼痛明显, 关节处出现关节炎、畸形等现象, 患者髋关节活动和步态受到明显影响, 跛行严重。总有效率记为优、良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Ⅰ组总有效率为82.9%, Ⅱ组总有效率为57.1,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Ⅰ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 2例出现关节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8.6%;Ⅱ组术后3例切口感染, 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 1例出现肺部感染, 5例发生关节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28.6%,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由于自身机体抗力较弱、骨质疏松、股骨颈部脆弱等原因致使老年群体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2,3]。常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和人工假体替换。许多研究对内固定和人工假体的临床疗效仍有争议, 一般认为如果患者的股骨颈骨没有出现位移, 可以考虑使用内固定方法;如果患者的股骨颈骨出现骨折, 不建议使用内固定, 因为可能导致缺血性坏死。对于出现位移的患者建议进行关节置换, 使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运动能力。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常见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 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易等特点, 并且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易于患者恢复。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 所以很容易引发感染、骨质疏松、褥疮、内固定松动断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研究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痛苦少, 疗效明显。同时考虑到螺钉内固定康复期长, 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和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 所以使用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应该具有很多优势[5]。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一般包括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 对于骨折出现明显位移并且出现骨质疏松或关节炎等现象的患者建议使用全髋关节置换。在手术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全面评估患者自身情况 (体质、其他疾病、用药史等) 和手术风险, 努力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手术时间在确保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该研究结果显示髋关节置换组总有效率 (82.9%) 明显高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组 (57.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8.6%) 明显低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组 (2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较快进入功能恢复锻炼,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促进骨骼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及提供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阮世强.髋关节置换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D].遵义:遵义医学院, 2009.

[2]邬红卫, 熊自强, 马俊,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0) :183-184.

[3]薛锦林, 朱文峰.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6) :11-12.

[4]周来喜, 许世存, 郑廷忠.等.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11) :742-744.

空心拉力螺钉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中, 男33例, 女9例;年龄26~65岁, 平均39岁。骨折部位:右侧25例 (59.5%) , 左侧17例 (40.5%) 。致伤原因:摔伤22例 (52.4%) , 交通伤1 3例 (3 1.0%) , 撞击伤7例 (1 6.7%) 。受伤至手术时间8h至7d, 平均2.9d。纳入标准: (1) 新鲜、有移位的髌骨横形骨折 (开放性或闭合性) ; (2) 无其他严重内科疾患, 能够耐受手术。排除标准: (1)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脏器损伤; (2) 伴有同侧膝关节韧带损伤; (3) 陈旧性髌骨骨折; (4) 膝关节手术史; (5) 膝关节畸形或既往有活动受限病史。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止血带止血。髌前正中纵向切口, 长5~8cm, 髌前筋膜层剥离, 显露横形骨折断端, 清除关节内积血和血凝块, 冲洗关节腔, 处理关节面, 伸膝位松弛股四头肌, 点式复位钳复位, 临时维持固定。于髌骨支持带撕裂处或髌内侧有限切口探查关节面是否平整, 用2枚1.5 m m导针自髌骨下极穿入, 透视下正位导针位于中内和中外1/3处, 侧位导针位于髌骨中后1/3处或中央。透视下见骨折复位和导针位置满意后, 使用空心钻钻孔, 顺导针拧入长度合适的空心螺钉, 钉尾在上极骨皮质内约3 m m (见图3) 。将5号钢丝穿过空心钉后, 于髌前交叉形成“8”字张力带固定, 或钢丝穿过每枚空心钉单独形成张力带拧紧固定 (见图4) 。固定完成后, 反复被动屈伸膝关节, 检查骨折端稳定性及钢丝张力, 逐层缝合伤口, 加压包扎, 不予外固定。典型病例 (毛某, 男, 42岁, 右髌骨横行骨折) 图片见图1~6。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一次预防感染, 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术后3天行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 (C P M) 被动锻炼, 术后2周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 3周后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4~6周膝关节全范围主动活动, 6周后下地负重行走。术后次日复查X线片, 术后前3个月每月复诊一次X线片。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7~23个月, 平均1 3.4个月。手术时间30~50min, 平均41min。住院时间6~11d, 平均6.9d。伤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发生。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并发症, 无内固定排斥反应。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 平均2.8个月。按照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疗效评定标准[4]评价:优35例 (83.3%) , 良7例 (16.7%) , 优良率100%。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5]评价:优33例 (78.6%) , 良9例 (2 1.4%) , 优良率1 0 0%。

3 讨论

髌骨骨折主要以髌骨横行骨折、下极撕脱性骨折常见, 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几乎所有髌骨骨折都伴有骨折移位和关节面分离, 均需要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断端分离移位超过2~3mm或关节面不连续是现今公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伸膝装置, 恢复关节面的正常解剖结构, 早期康复锻炼,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众多, 过去克氏针+张力带技术被认为是经典方法[4], 但克氏针无螺纹, 易出现退针、翻转、顶压皮肤, 甚至刺破皮肤形成窦道, 也不利于膝关节早期康复锻炼, 而且在弯曲应力下易发生疲劳断裂, 导致内固定失效[7]。宋炜中等[8]用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44例, 克氏针松动3例, 钢丝断裂2例, 克氏针退出刺破皮肤造成局部溃疡2例, 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7%, 优良率仅为77.3%。Choi等[9]报道, 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 钢丝断裂引起的症状比较常见。目前, 许多文献报道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由于其内固定牢固、稳定性好、创伤小等优点, 同时降低了内固定材料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疗效满意, 得到了一致认可[3,10,11]。本文结果显示,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疗效满意, 优良率达1 0 0%。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优点: (1) 符合张力带固定原则, 固定牢固可靠, 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2) 操作简单, 只要掌握克氏针张力带技术者均会操作, 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3) 空心加压螺钉有初始加压作用, 垂直骨折面固定可获得最佳加压固定效果, 同时避免了应用克氏针导致的退针; (4) 钢丝穿过空心钉在髌前形成张力带固定, 避免了对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压迫, 同时防止螺钉退出、钢丝滑脱和骨折再移位的发生; (5) 空心钉头部及尾部无须露出骨皮质, 勿压迫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 避免了克氏针尾部刺激髌腱和皮肤; (6) 空心螺钉和张力带钢丝双重加压作用, 增加了骨折的稳定性, 有效避免因钢丝断了引发的骨折再移位, 避免了二次手术风险。

手术注意事项: (1) 空心钉钢丝系统只是一个内固定装置, 只有将骨折复位 (透视下复位满意) 临时固定后, 方可用该系统固定骨折; (2) 选择合适的空心螺钉, 最佳长度是尾部平皮质或皮质内约3mm, 螺钉过长可因尾部露出皮质过多而对股四头肌肌腱造成刺激; (3) 空心拉力螺钉螺纹必须超过骨折线, 方可实现骨折断端加压; (4) 尽量将钉尾在皮质下, 使钢丝更好地贴紧骨面, 起到加压和张力带作用; (5) 被动屈伸膝关节检查见钢丝松紧度合适和骨折稳定后, 方可缝合皮肤。

总之, 我们认为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具有内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可早期康复锻炼等优点, 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Makino A, Aponte-Tinao L, Muscolo DL, et al.Arthroscopic assisted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reating patella fractures[J].Arthroscopy, 2002, 18 (6) :671.

[2]Kumar G, Mereddy PK, Hakkalamani S, et al.Implant removal following 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patella fracture[J].Orthopedics, 2010, 33 (5) :666.

[3]El-Sayed AM, Ragab RK.Arthroscopic-assisted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transverse fractures of the patella[J].Knee, 2009, 16 (1) :54.

[4]Bo¨stman O, Kiviluoto O, Nirhamo J.Comminuted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patella[J].Injury, 1981, 13 (3) :196.

[5]Lysholm J, 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J].Am J Sports Med, 1982, 10 (3) :150.

[6]王树清, 张鹏, 王家琪.空心钉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13 (3) :653.

[7]唐尚权, 杨述华, 李坚, 等.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 2006, 8 (2) :148.

[8]宋炜中, 丁志宏, 杨铁毅, 等.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7:672.

[9]Choi HR, Min KD, Choi SW, et al.Migration to the popliteal fossa of broken wires from a fixed patellar fracture[J].Knee, 2008, 15 (6) :491.

[10]许超, 史晓林, 何滨, 等.空心加压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8, 16 (9) :52.

空心拉力螺钉 篇6

关键词:尺骨骨折,内固定器,对比研究

尺骨鹰嘴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 好发于成年人。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称为鹰嘴, 其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 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尺肱关节, 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指波及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 临床一般采用内固定法治疗[1]。本研究旨在比较克氏针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8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48例) 与观察组 (50例) 。对照组中男28例 (58.3%) , 女20例 (41.7%) ;年龄21~65岁, 平均 (42.1±4.8)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 (10.4%) , 硬物打击伤6例 (12.5%) , 摔伤12例 (25.0%) , 交通伤25例 (52.1%) ;Colton分型:ⅡA型22例 (45.8%) , ⅡB型13例 (27.1%) , ⅡC型10例 (20.8%) , ⅡD型3例 (6.3%) 。观察组中男28例 (56.0%) , 女22例 (44.0%) ;年龄20~66岁, 平均 (42.2±4.8)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 (10.0%) , 硬物打击伤7例 (14.0%) , 摔伤13例 (26.0%) , 交通伤25例 (50.0%) ;Colton分型:ⅡA型23例 (46.0%) , ⅡB型13例 (26.0%) , ⅡC型10例 (20.0%) , ⅡD型4例 (8.0%)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和Colton分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取平卧位,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后在气囊止血带下予以手术;术中将患肢放于胸前, 通过肘后正中切口入路, 将骨折断端暴露于视野, 方便清除游离的骨片、血肿和软组织;于伸肘位时复位关节, 并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 即自尺骨干后缘与尺骨鹰嘴尖端背侧30°向前方平行置入两枚克氏针, 直径1.5~2.0mm, 刚好将尺骨干前方的皮质穿透;靠近尺骨干背侧的皮质上, 距骨折线远端3~4cm处钻一个直径2.0mm的垂直骨孔, 插入一根直径1.0mm的钢丝;在骨折断端行“8”字形交叉, 穿过肱三头肌的肌腱深处, 绕过克氏针尾部, 最后在紧贴骨面的克氏针下方收紧打结;剪断克氏针, 将针尾折弯后敲入鹰嘴骨面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 将一枚直径约1.5mm的克氏针从鹰嘴尖端置入骨折近端, 并在克氏针的把持下推向骨折远端, 同时让患者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利用滑车关节面磨造鹰嘴关节面, 使之呈解剖对位;复位后继续将克氏针置入骨折远端, 起临时固定作用;另外选两枚导针放置在尺骨鹰嘴背侧中外1/3及中内1/3处, 刚好从远断端对侧的骨皮质中穿出, 记录导针深度, 后选择长度合适、直径为4.5mm的空心针顺导针置入, 并加压固定。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骨折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2) 肘关节功能:优:肘关节伸屈活动自如或与健侧比较减少≤5°, 前臂无疼痛, 能正常旋转;良:肘关节与健侧比较减少≤20°, 前臂部分旋转功能受限, 活动时肘关节无疼痛;可: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伸曲功能均维持45°, 且活动时肘关节轻微疼痛;差: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伸曲功能均<45°, 且活动时肘关节疼痛明显。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骨折移位和不愈合病例。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 (4.3±0.5) 个月, 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 (5.4±0.5) 个月。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68, P<0.05) 。

2.2 肘关节功能

对照组患者优22例 (45.8%) , 良14例 (29.2%) , 可11例 (22.9%) , 差1例 (2.1%) , 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优26例 (52.0%) , 良19例 (38.0%) , 可4例 (8.0%) , 差1例 (2.0%) , 优良率为90.0%。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67, P<0.05) 。

3 讨论

临床治疗尺股鹰嘴骨折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尽可能使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恢复关节功能、维持关节的灵活度、保持良好的状态、使肘关节能在早期安全地进行各项功能锻炼、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2,3]。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适用于一般横形骨折、撕脱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4]。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具有临床应用较多、医生经验较足、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较高的优点。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可较好地中和骨折端的张力, 将张力转变为压力, 使骨折断端间的接触更为紧密,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原高成[5]研究表明, 尺骨鹰嘴手术复位应精确, 可通过恢复关节面促进骨痂重新塑形,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在基层医院应用广泛, 能促进骨折的早期复位。克氏针张力内固定不需要广泛剥离骨折周围的组织, 患者损伤小, 且不需要采用特殊器械, 具有稳固、可靠的优点[6,7]。但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克氏针会突出于皮下, 造成患者疼痛、不适, 引发克氏针游走、滑脱、松动、钢丝断裂、皮肤感染等。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局限性:粉碎性骨折患者, 尤其是合并冠状突骨折并累及桡骨头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不能够达到解剖复位, 且张力带过紧极易导致骨折块间产生较大的滑动和压缩移位, 导致滑车鹰嘴关节间出现对合异常, 影响关节功能, 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陈捷[8]研究表明,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易造成鹰嘴部位的变短或压迫, 使半月切迹和滑车关节面对合不一致, 导致骨折畸形愈合, 引发骨关节炎。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同样适用于简单横形骨折、撕脱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9]。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空心拉力螺钉可使骨折两个断端自动靠拢、加压吻合, 更接近或达到解剖复位。陈一衡等[10]研究表明, 克氏针张力带、空心拉力螺钉和解剖钢板3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各有优缺点, 但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作为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金标准, 具有骨折愈合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与普通螺钉固定法相比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更为简单、稳固、可靠, 进针更为准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少、患者依从性高、住院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好。窦维新等[11]研究表明, 鹰嘴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无显著差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注意事项:空心螺钉置入前需要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防止拧入空心螺钉时发生骨块间移位或旋转;空心螺钉应长度适宜, 以起到充分的加压作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局限性:年龄较大的长斜形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大部分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粉碎性骨折伴脱位型骨折并累及冠状突的患者由于患侧骨质没有有力的支撑, 导致固定不稳定, 故不宜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表明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优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陈琦翔等[12]研究表明,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尺骨鹰嘴钢板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牢靠, 复位效果显著, 且可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在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提高肢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仍存在使用范围受限和并发症等缺点。

空心拉力螺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择取2012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本科室接收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 例, 年龄18~55 岁, 平均 (31±5.3) 岁;初步检查结果显示为股骨颈骨折, 且不存在关节结核、肿瘤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情况, 患者没有患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等重大疾病。根据Garden分型将20 例患者分为4组, Garden Ⅰ为不完全骨折;Garden Ⅱ为完全骨折、不移位 (其中选取1 例典型病例, 见图1) ;Garden Ⅲ为完全骨折、完全移位;Garden Ⅳ是完全骨折、完全移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住院环境和术后恢复环境均无明显差异。

1.2 手术方法及随访

1.2.1 骨折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及同种异体腓骨植入位置, 维持较好的颈干角及前倾角。具体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在髋关节前方做切口, 开放复位, 股骨头钻孔, 观察是否有血液流出, 逐渐加大牵引力量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外展及内旋角度, 直视下复位骨折至满意, 维持牵引保持骨折对位。从髋外侧平行打入3 根克氏针, 其中2 枚分别接近股骨颈的上下方骨皮质, 1 枚居中, 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分别予以股骨颈上下方克氏针处置入空心拉力螺钉, 中间克氏针处予以扩大钻孔后置入同种异体腓骨。

1.2.2 带蒂胫骨骨膜瓣显微外科移植技术 ①髋部手术:行Smith-Peterson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 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下棘处切断股直肌起始部向下翻转, 将阔筋膜张肌向外拉开, 筋膜下可见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主干。②胫骨骨膜瓣 ( 胫后动脉肌间隙支骨膜瓣) 的切取:取仰卧位, 下肢外旋, 以便显露供区侧小腿内侧部。切口一般位于小腿内侧胫骨结节下2~4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深筋膜浅面, 在胫骨内侧缘处可见穿出深筋膜的皮支, 在皮支穿出的相应处透过深筋膜即可觅及由胫后血管肌间隙支所发出的直接骨膜支及其分支, 锐性分离并切除骨膜瓣, 温盐水纱布保护。③显微镜下吻合血管:将所取游离胫骨骨膜瓣包裹股骨颈, 结扎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远端, 其近端与骨膜瓣动静脉吻合, 吻合后血管周围注射肝素、罂粟碱防止血管痉挛, 观察血运正常后, 用可吸收缝线将骨膜瓣包裹股骨颈并缝合。手术后复查照片, 术后随访, 于术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和2 年的定期检查患者的情况, 观察是否存在股骨头囊性变、硬化、骨质吸收及股骨头塌陷等情况, 并做一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 组间对比行X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Garden分型与骨折愈合、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

本组20 例患者, 治疗后可看出Garden I及Garden II的恢复情况最好 (其中典型病例效果良好, 见图2) , 患者全部痊愈, 且没有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的症状;Garden Ⅲ的患者虽然有股骨头坏死的症状, 但未出现晚期塌陷的情况;Garden Ⅳ患者虽然骨折愈合, 但有2 例患者出现了股骨头坏死现象, 还有20% 的患者出现晚期塌陷的情况。可以看出,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Garden Ⅲ、Ⅳ类型, 且术后会出现股骨头坏死, 甚至是晚期塌陷的现象。但Garden Ⅰ组 (无移位) 与Garden Ⅲ、Garden Ⅳ组股骨头坏死率和塌陷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Garden Ⅱ组 (无移位) 与Garden Ⅲ、Garden Ⅳ组股骨头坏死率和塌陷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见表1。

2.2 患者的年龄与骨折愈合、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

患者的年龄与骨折愈合、股骨头坏死、晚期塌陷的关系。可以看出50 岁以上的患者全部骨折愈合, 且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的现象;26~50 岁的患者有3 例 (25%) 患者的出现股骨头坏死, 2 例 (16.7%) 出现晚期塌陷。不同年龄组间的股骨头坏死率及塌陷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3 讨论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多为高能力、移位骨折, Garden Ⅲ和Ⅳ多见, 股骨头血运损伤严重, 骨折愈合困难, 远期发生股骨头坏死及塌陷率高, 怎样良好复位、减压、重建股骨头血运是目前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 但目前, 国内外尚无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故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目前, 针对股骨颈非移位骨折, 有学者认为可予以保守治疗, 但需定期复查床旁X片, 如骨折移位,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需改为手术治疗[3]。也有人对此类骨折强调尽早手术, 特别是年轻患者, 但对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一致认为需手术干预, 具体手术有内固定、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内固定结合骨瓣及肌骨瓣重建股骨头血运等。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手术后虽然骨折愈合, 但会出现股骨头坏死、晚期缺陷的现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股骨颈囊外动脉环紧贴股骨颈表面, 因此股骨颈骨折移位时易发生损伤,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主要采用的技术有空心拉力螺钉复位固定、同种异体腓骨植入同时可以减轻股骨头内压力、带蒂胫骨骨膜瓣重建股骨头血运的显微外科移植技术。此次研究采用的手术方法有诸多优点, 应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治疗可以避免自体取骨, 同时具有减压作用, 应用胫骨骨膜瓣重建股骨头血运, 可有效促进骨折痊愈[4]。此外, 在整个恢复过程中, 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 还有术后的功能锻炼, 患者应遵照医生的要求, 每天进行功能锻炼, 包括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伸屈运动、从卧位到坐位的转移、走路等一系列活动, 以运动时不引起疼痛为主, 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 活动幅度逐渐加大, 术后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5]。

本次研究中收治的20 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可看出, 空心拉力螺钉、同种异体腓骨及胫骨骨膜瓣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骨折基本痊愈, 少部分患者出现了股骨头坏死和晚期缺陷的现象, 但后期基本只出现轻度关节炎症状。鉴于病例数量及随访时间不够,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空心拉力螺钉、同种异体体腓骨及胫骨骨膜瓣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手术治疗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 患者均进行了切开复位, 空心拉力螺钉固定, 同种异体腓骨植入, 胫骨骨膜瓣重建股骨头血运的手术。术后患者均随访照片记录骨折愈合、股骨头坏死和晚期塌陷情况。结果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均临床愈合, GardenⅢ、Ⅳ型骨折组有4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 GardenⅣ型骨折组有2例出现股骨头塌陷。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同种异体腓骨及胫骨骨膜瓣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空心拉力螺钉,同种异体腓骨,胫骨骨膜瓣,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参考文献

[1]李波, 邹正, 罗文中.不同股骨颈骨折分型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 2013, 42 (3) :297-298.

[2]李志刚, 谢辉, 赵德伟, 等.带血运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GardenⅢ和Ⅳ型骨折[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3, 36 (6) :541-544.

[3]周驰, 何伟, 王海彬, 等.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初步观察[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13) :51-56.

[4]林谦, 王劲.载抗生素同种异体骨条局部植骨结合支架外固定治疗伴严重软组织挫伤胫腓骨开放粉碎骨折[J].医学临床研究, 2011, 7 (7) :1225-1227.

空心拉力螺钉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 其中跌伤23例, 车祸伤9例, 高处坠落伤6例, 其他5例。4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 男12例, 女10例;年龄60~76 (69.8±8.7) 岁;患肢:左侧7例, 右侧15例;按照Evans分型, 顺转子间骨折Ⅰ型7例, Ⅱ型5例, Ⅲ6例, Ⅳ4例。对照组21例, 男11例, 女11例;年龄59~75 (70.1±9.2) 岁;患肢:左侧6例, 右侧15例;按照Evans分型, 顺转子间骨折Ⅰ型6例, Ⅱ型5例, Ⅲ6例, Ⅳ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肢、骨折类型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术前准备, 2组患者均为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自大转子顶点上方2~4cm开始, 向下经大转子中点, 沿大腿外侧作一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股外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颈基底部以及骨折端。将患肢在外展内旋位复位, 复位后在患肢粗隆下加垫, 颈前倾角为水平位。

1.2.1 观察组:

采用动力髋螺钉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显露股骨大粗隆外侧及股骨上段, 将骨折处复位, 骨折复位良好, 取直径2mm克氏针2枚于大粗隆上部向股骨头上部放心斜行打入临时固定骨折, 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后, 紧贴股骨颈前方置入1枚直径1mm克氏针确定前倾角。在大粗间隆2.5cm处应用135°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向该股骨头颈方向打入克氏针并暂时固定,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导针在股骨头置, 深度是否合适, 正位将导针置于股骨头下1.0cm张力带和压力处, 侧位位于股骨颈长轴。选择合适长度的滑动螺钉, 拧入, 上好滑槽套筒钢板, 并将钢板螺钉拧紧, 透视下平行于滑动螺钉在其上方旋入1、2枚拉力螺钉, 透视后检查复位情况。冲洗切口, 放置引流管, 逐层关闭切口。

1.2.2 对照组:

采用动力髓螺钉固定。显露股骨大粗隆外侧及股骨上段, 将骨折处复位, C形臂透视下骨折复位良好, 取直径2mm克氏针2枚于大粗隆上部上部方向斜行打入临时固定骨折, 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良好后, 紧贴骨颈前方置入1枚直径1mm克氏针确定前倾角。在大粗隆顶点下方2~2.5cm水平用135°导针在正侧位上均位于中心位置, 控制导针深度至刚入髋臼缘针打入长度;测量导针打入长度。经扩孔和攻丝置入粗滑动螺钉后再拔出导针, 金属骨的于股骨的正外侧, 在金属板的钉孔内, 分别打入皮质骨螺钉。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早期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愈合, 髋部无疼痛, 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 髋部偶有疼痛, 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态;可:骨折愈合, 有轻度髋内翻, 骨关节活动受限;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 髋部疼痛, 不能行走。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6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由于动力加压髋螺钉 (DHS) 采用高强度的套同钢板性联接结构以及滑动加压, 且有结构坚固、动静加压及张力带效果等优点, 能在维持骨折线的同时, 很好控制术后骨折间挤压, 维持骨折稳定状态, 增强了骨折端的抗折弯力、抗剪力、抗扭曲力。但随着骨折端的吸收以及下肢的屈伸作用力, 骨折远端容易发生向外旋转移位, 导致髓内翻畸形的发生[1,2]。

对于粉碎性骨折, 辅以拉力螺钉固定碎骨片以后, 在头颈方向加1枚防旋螺钉后, 将骨折近端只是一个“点”固定改为“面”的固定, 避免了应力集中, 从而大大地加强抗旋转能力和内固定作用[3]。加强了DHS静力性加压和动力性加压作用, 有效地控制粗隆间骨折近端, 并能在以后的固定中提供持续的抗旋转作用, 克服了单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抗旋转差的缺点, 加强抗扭转能力。能持续压紧骨折块两端使其密切接触, 使骨折断面靠拢压紧以达解剖复位, 甚至使骨折块嵌插, 使其轻度过度矫正成外翻位, 将内收型骨折转变为头稍外展、前倾的稳定型骨折。可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 减少并发症。

本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动力髋螺钉联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单纯应用动力髋螺钉,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丁韶龙, 郭志敦, 王自力.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15) :38-39.

[2]吴海洋, 李源.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2) :73-74.

上一篇:高频试验下一篇:脉冲波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