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活动

2024-09-01

志愿服务活动(精选十篇)

志愿服务活动 篇1

1.1 健全规章制度, 明确权利义务

公司党委率先制定印发了《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明确志愿者条件。以具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所要求的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热心企业和社会的公益事业, 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品行端正, 遵纪守法为基本标准, 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二是明确志愿者权力。规定享有获得志愿服务相关信息;接受相关志愿服务培训;取得从事志愿服务必要保障;了解参加志愿服务潜在风险;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 并可自由参加或退出志愿服务活动。

1.2 强化组织管理, 成立服务协会

公司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主体责任, 明确提出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 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志愿者服务协会。由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任会长, 负责组织召开协会年会或代表大会, 制定和修改协会章程, 选举和罢免协会委员, 听取、审议和表决年度工作报告, 决定协会重大事项及公司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管理、指导、检查、总结、评比等工作。二是分设志愿者专业服务站。由基层队长或班组长为站长, 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等组成, 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 自主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1.3 搭建服务平台, 发挥示范作用

公司党委结合“建设标准化基层党支部工程”及“创共产党员先锋岗、建共产党员示范责任区”等主题活动, 创新形式和载体, 积极搭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平台。

一是进行“星级党员责任区”创建。让每名党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 知道责任区的创建目标及任务, 凝聚集体智慧, 自主建家、建阵地。二是开展“党员亮身份、公开践承诺、岗位比贡献”活动。提倡“把党员身份亮出来, 让党员称号响起来, 使党员形象树起来”, 对标先进, 公开承诺, 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2 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动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

从公司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来看, 党员参与人数比例为67.4%, 尚未实现全员覆盖。

一是部分党员参与意识不强。公司党员年龄老化严重, 他们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没有看到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二是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内在认同感, 参加活动主要靠党组织推动, 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不理想。三是服务范围狭窄。公司党员能够带头参加“八小时之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但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 未能深入社区, 奉献爱心, 定期地正常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2.2 素质培训不及时, 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从公司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来看, 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相应的培训不及时, 整体服务层次和水平还较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要求党员志愿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否则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及家政保健等项目服务时, 对党员志愿者的素质要求就更高。

2.3 配套措施不完善, 服务保障还有待健全

从基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的反馈来看, 保障不足也是目前的主要困难。

一是缺乏经费保障。基层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经费全由公司下拨, 专款专用,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尚无法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二是缺乏权益保障。对党员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潜在风险及项目评估不足, 未为其提供人身、医疗保险, 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措施及预案。三是缺乏激励机制。虽然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公益性的, 不收取任何报酬, 但应提供人性关爱及安全保障, 确保党员能够全身心投入。

3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措施

3.1 加强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

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层层发动, 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抓手, 对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倡导党员干部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带头登记注册, 开展志愿服务, 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共道德新风尚。

3.2 提升素质, 延伸服务领域

要统筹兼顾, 协调推进, 整合各方资源优势, 不断提升党员志愿者素质, 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秉承“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 结合活动需要, 组织党员开展技能培训, 持续改善和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党员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团队的优势, 从时间、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 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投入, 不断延伸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和范围。

3.3 规范管理, 完善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活动 篇2

地铁志愿服务活动

策划部门:管理学院分团委

2010年05月12日

“地铁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材料

一、活动概述

(一)活动背景:

为贯彻落实我校第十一个“文明建设月”的相关文件精神,培养广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尊师重教意识,以践行校训精神为引领,以推进“六进社区”工作为主要载体,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我院分团委决定在全校倡导和发起“尊师重教、文明修身”月活动。地铁的修建和贯通无疑是政府为百姓做的一件惠民工程,然而以现有的地铁数量还是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并且还有很多人对如何科学乘坐地铁和遵守乘坐地铁规则等不理解和认识误区。分团委青协积极响应此号召,在此开展“地铁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

在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了一些挫折,同时,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们认识到: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它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一天的志愿者活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促使我们早日摒弃那些“小太阳”的思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将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奋发有为!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去做、用心去做,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志愿者,为身边的人服务。志愿服务没有大小、时间之分,每个人都可以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点滴小事,从我做起,城市因你我而文明,世界因你我而精彩

(三)活动主题:地铁志愿服务活动

(四)活动时间安排:2011年4月17日

(五)活动地点:安德门和中华门

(六)策划单位:南京审计学院管理学院分团委青协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23年来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广大高校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例,我院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依托,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形成“引领朝阳 与爱同行”李楼乡爱心支教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天使不孤单”湖光小学支教活动、四点半“阳光课堂 伴爱同行”活动、“至白首 伴同行”敬老活动、“筑爱夕阳”老年人修养院活动、龙子湖区残联“援手之行”活动、禹会区残联“益起来”爱心助残活动、业余团校活动和戒毒中心讲解员等多项长期活动。无数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奉献社会、促进自身发展。

尽管如此,目前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的缺失

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缺乏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大量志愿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阵地,所有志愿服务信息都要通过协会的渠道获得,活动的组织和人员的安排都要经过协会的统一协调。这些因素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僵化,不利于志愿者自发性活动的开展。

(二)志愿服务领域单一化

志愿服务的领域主要停留在支教活动、敬老互动、助残活动等社区服务领域,缺乏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高校志愿者的自身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志愿服务领域的单一化不利于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结合。

(三)志愿服务地点路程较远

大部分支教、敬老和助残地点距离高校较远,志愿者们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可能多于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由于一路颠簸,志愿者们到达服务地点时已耗费大量精力,甚至有的志愿者因晕车呕吐等不良反应无法参与志愿服务,如此一来志愿服务的质量便大打折扣。

(四)志愿活动中被服务者配合度低

以支教活动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一开始把志愿者当成是孩子们免费的家教老师,两三次活动后觉得志愿者的支教对孩子成绩没有实质性帮助便不再愿意让孩子参与支教活动。被服务者的配合度低下打击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缺少被服务者的配合与支持,志愿服务活动也难以为继。

(五)志愿者的服务主体意识较低

许多志愿者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缺乏自己作为服务主体的意识,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视为参与普通的校园课余活动,无法长期坚持下来。不少志愿者一开始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但随着新鲜感的淡化,往往表现出浮躁、退缩等心理。

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社会声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展,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建设志愿服务基地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应以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的阵地化。志愿者可以从基地获取各种志愿服务信息,组织各种自发自觉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再依赖于学校行政和志愿者协会的力量。将较为消极被动的、听从协会号令安排的普通志愿者变成自我志愿服务意识强烈的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人翁。

(二)志愿服务领域多元化

扩大志愿服务领域,使原本停留于社区服务领域的志愿服务扩大到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尊重高校志愿者的个性差异,为不同的志愿者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三)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寻找距离高校近的志愿服务地点可以减少志愿者在路途上的精力损耗,使他们更专注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被服务者的满意度,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当然,想要实现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标还需要志愿者们与各方面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四)提高志愿活动中被服务者配合度

以支教活动为例,高校应教育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家长们对支教活动的错误看法,让家长们明白支教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与被服务者的良好沟通,提高被服务者的配合度,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五)增强志愿者服务主体意识

高校应组织志愿者学习志愿服务精神,使他们充分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增强自己作为服务主体的意识,提高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避免志愿者随着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鲜感淡化而大量退出该类活动的现象。

总之,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也日益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高校志愿者激励问题研究——以长春市高校为例[D].长春工业大学,2011.

[2]黄继辉,章立玲.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俞念胜.高校志愿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志愿服务活动 篇4

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由宜宾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酒都播报》几年前独立发起并注册成立,其充分依托并借助“全国城市台品牌民生栏目”、“四川省电视十佳新闻栏目”、在宜宾市晚上黄金时段电视节目收视排名中长期位居前三甲的《酒都播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彰显媒体责任,服务社会大众,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公益事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在宜宾市新闻媒体界,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是首个法人志愿服务组织,2015年3月,在宜宾市创建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成为宜宾市首批“志愿服务优秀组织”之一。

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每年常态性、长效化地组织开展一二十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均收到了预期的社会效应。诸如:在2014年,举行“爱鸟护鸟、共享自然”环保公益活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六一扬帆”向山区孩子捐书活动和“跳蚤市场”爱心义卖活动,援助边远山区的贫困学子;为烧伤女孩张兴容、“大肚病”女孩张萍,开展募捐活动专场。在2015年,六一节前后举办“2015扬帆行动”系列公益活动,8月推行第六届“金秋助学”活动,9月开展“校园爱心接力跑”捐助活动、10月实施“孝老爱亲”和“酒都播报进社区”宣传报道暨公益推广活动,等等。这些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公信力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与肯定。

1 关注百姓生活

新闻媒体倾注民本情怀,传递民生情结,大力彰显志愿服务活动的公益性。例如,继2009年冬天走进屏山县清平彝族乡星星基点校、2012年寒冬聚焦筠连县孔雀乡凤排小学、2014年严冬走访珙县王家镇麻告村小学之后,2015年冬季,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第四届“冬日暖阳”援助行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筠连县维新镇菜坪小学,为孩子们购买并送去了2000多本课外书、136双棉鞋、136套书包文具、电子琴,以及一些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

再如,在2015年4月23日第2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走进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一次公益助学活动。由《酒都播报》主播、记者、志愿者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爱心慰问团,为孩子们送去两千元的阅读基金用于购买盲文书籍,同时送去了主持人录制的有声读物,以鼓励孩子们在求学路上心怀梦想,立志成才,长大以后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2 关注经济建设

新闻媒体聚焦绿色产业,促进城市发展,充分体现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性。如,2013年初,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了解到屏山县锦屏镇永跃村由于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遭遇椪柑大量滞销的情况后,先后多次联系、组织爱心商家和企业前往永跃村总共购买近3万斤椪柑。1月30日上午,又开展了大型爱心义卖活动,4万8千斤椪柑被抢购一空。春节前夕,四川成都、内江、自贡、乐山和重庆市部分爱心商家也前去采购,将6000多吨“屏山椪柑”销售殆尽。

另如,2013年以来,宜宾市委、市政府把宜宾城市形象定位为“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在2014年3·12植树节前夕,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携手宜宾市翠屏区林业局,发出公开倡议并提早筹划了“大型亲子公益植树活动”。3月15日,在翠屏区明威乡义和村植树点,由志愿者带队,30个家庭的孩子跟各自父母一起,相互配合,共种下了180棵“宜宾油樟”树幼苗。

3 关注社会进步.

新闻媒体倡导文明风尚,提升公民道德,积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引导性。比如:2012年入春以后,一些宜宾市民选择到江边河滩搞野炊,吃烧烤,却留下大量白色垃圾。4月1日,宜宾市城乡环境治理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会召开。为此,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策划了一次主题为“保护母亲河、让城市更美好”捡拾江边河滩垃圾的公益活动。4月7日上午,志愿者们同报名参与的500多位市民一起,在宜宾市中坝桥下金沙江边清理了5吨白色垃圾。

又如,2014年3月5日第51个全国“学雷锋日”,宜宾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暨“培育良好风尚、建设道德宜宾”活动在南岸市政广场举行。上午,在共青团宜宾市委组织的清除牛皮癣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宜宾市酒都播报志愿者协会选派2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大家带上清洁卫生工具,深入市中区大碑巷的部分居民楼,清除了大量违规张贴的“牛皮癣”小广告。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活动调查表 篇5

亲爱的调查对象:

您好!我们是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课题调研组成员。我们这次调查旨在了解青年志愿者活动在社区的开展情况。感谢您 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我们承诺将对您的信息保密,谢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A 男B女

2.您的年龄

A 小于18周岁 B18-30C31-45D 45-60E 60岁以上

3.您是否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A 是B 否【选B到此结束填写】

4.您接受的是何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的服务

A医疗服务队B法律援助 C 科技下乡D义务支教

E 红十字会 F支农服务队G 其它

5.您 是通过何种途径接受到青年志愿者服务的?

A 政府部门或村委会推荐B 服务队上门找到

C 经熟人介绍D 自己联系到的 E 其它途径

6.您接受过多长时间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A 小于1个月B1-3个月C 4-6个月D6-12个月E大于1 年

7.青年志愿者服务给您提供什么形式的义务活动

A提供物品B知识援助C 解决困难 D 其它

8.青年志愿者活动对您 是否有帮助

A 很有帮助 B有较大帮助 C一般 D帮助较少E 无帮助

9您 对所接受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印象如何

A 非常好 B 较好C 一般 D较差 E 很差

10您 接受志愿者服务后,对您和您周围人有何影响

A周围人也非常愿意接受这个组织的帮助

B认为这个组织不错

C态度一般

D认为做的不好

E对周围人起到了负面影响

11志愿者服务活动给您 带来了哪些不便

A影响我正常的计划安排

B影响我周围人的计划安排

C影响较小

D 无影响

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已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力军,他们为中国志愿者行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普遍形式

1.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的重要途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则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配合、协助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等方面的社区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文化情操。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社区群众性的特点,帮助居民美化社区环境,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不断改善社区的环境卫生。因此,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2.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采取的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即通过对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定期维护,倡导人们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对现有的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力所能及的维护,并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绿色行动,是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一种实践。

3.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

扶贫开发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生自愿、无偿地参加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国家支持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大学生到国家规定的贫困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支教等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可促进国家的扶贫工作进展,一定程度上带动贫困地区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能帮助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人生价值、丰富人生阅历、富有挑战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型形式

1.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举办大型赛会的种类和次数越来越多。这些赛会的举行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与临时性,但是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

志愿者通过选拔,提供自己的劳动、技术和时间,无私参与,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不接受报酬,在传播奉献精神的同时,不但为赛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还降低了赛会的举办成本。可见,志愿者对大型赛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新型志愿活动形式。

2.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

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国家的进步和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已会成为一种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投入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形态,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公共性、时间的紧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点,这不仅要求志愿者具有专业的救援知识,还要遵循就地就便、专业高效、统一有序的原则。否则不仅发挥不了志愿服务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救援现场更加混乱、“帮倒忙”的现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临时性、突发性的志愿活动形式。

3.援外志愿服务活动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援外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援外志愿者是指利用国家对外援助资金,由专门机构选派到发展中国家,直接为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服务的青年志愿人员。因为援外志愿者到其他国家以志愿者身份工作,代表的不仅仅是志愿者本人,还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要求志愿者的素质要非常高。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志愿者,这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遇和挑战。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会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方面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吴迪.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莫于川,肖竹.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度解析与案例指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聋生道德水平 篇7

要促进聋生的道德发展, 学校作为组织机构要以更积极的态势, 主动干预交流沟通的界面, 构建有利于聋生与社会互动的平台, 以提升聋生的道德水平, 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聋生道德发展的现状分析

依据道德的四个主要层次:文明习惯、基本道德 (美德) 、公民道德、信仰道德;以及七个方面内容:基本文明习惯、基本道德品质、家庭美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制、信仰道德。据日常行为研究以及《通过志愿服务培养聋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显示, 聋生在以下三方面缺失相对严重:

1.信仰道德缺失。信仰道德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聋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导致生活圈子狭小, 精神生活匮乏, 因此多数聋生对于人生的目的 (为什么活着) 、人生的态度 (怎样做人) 、人生的理想 (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等方面思考极少。一部分人按照父母的要求继续升学, 一部分得过且过地机械生活, 生活追求享乐、高消费, 排斥辛劳、艰苦创业。

2.社会责任感欠缺。聋生属于特殊需要人群, 从幼年开始在家庭、社会中都得到较多关心爱护, 长此以往形成思维定势和依赖心理, 弱化了自身需要自立自强的意识。聋生自我意识较强, 普遍能够爱护自己、关注自己的需要。但他们接受关爱多, 付出关爱少, 因此聋生对家庭、家人的责任感缺失, 个人需要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较低。

3.集体融合能力欠缺。聋生无法直接从普通人的语言获得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需要对他人的行动来推测其含义, 这种推测的不准确性使双方在社会交往中容易产生误解, 从而变成隔阂和冲突。当聋生无法从周围获得安全感的时候, 会变得胆怯与封闭。现实中聋生不易与社会人群进行生活协调或者工作方面的合作, 这对于聋生最终回归主流、融入社会产生了障碍。

二、志愿服务精神对聋生道德的积极作用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 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自主性、无报酬性、利他性等特征。自主性是指志愿服务是不受他人指使和强迫, 根据自主自发意志进行的活动。无报酬性是指不期待活动的金钱回报, 是纯粹意义上的非营利性实践行为, 无报酬性是区分志愿服务和营利性行为的根本特性。利他性是基于尊重他人生命、维护与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特性, 是志愿服务的普遍性特征。

“道德能力提高的唯一途径是道德实践活动”。志愿精神推动人性向真善美出发, 获得生命的体验和积极的意义。其中“奉献、进步”可引导聋生提升服务社会的认识、培养责任意识;“友爱、互助”则培养聋生提高集体协作能力和与不同人群融合的意识。志愿者“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则是引导聋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助人自助、感受生命的意义和获得快乐”的良好诱因。以“志愿服务”道德实践活动, 引导聋生道德向积极方向发展, 对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聋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建构

(一) 活动设计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道德的构建依赖人主体意识形成过程。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开展活动的意义。聋生志愿服务首先要体现“聋人”这一特殊群体, 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构建活动内容。从聋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力所能及的事情出发、发挥其潜能的事情出发, 合理地设计活动。

2. 平等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对待特殊人群经历了从排斥与隔离、慈善救济、尊重共融三个阶段的转变。当今时代各种残疾人活动首先在精神人格平等的状态下开展, 没有同情与可怜, 有的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精神诉求, 以平等交流、互动的方式开展活动。

3. 融合性原则。

融合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合分为单向融合和双向融合, 主动融合和被动融合, 最高层次是双向、主动融合。聋生到主流社会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其过程也是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语言实践的过程, 设计好互动环节, 可以让参与者更好地共融。

(二) 聋生志愿服务活动设计要点

1. 聋生与其他特殊人群的志愿服务活动。

聋生交往圈子大多数都是聋人, 形成自己独特聋文化, 但同时也具有局限性和排他性。聋人普遍没有关注到其他弱势的群落———孤残儿童、智障儿童、重度肢体残疾人士等群体。聋生通过到培智学校、福利院、康复中心开展志愿服务, 接触了解其他弱势群体, 让聋生减少自怨自艾的心态, 增强珍惜自己生命的意识。

2. 聋生与普通人志愿服务活动。

从回归主流的角度为聋生创设平等交流情景, 感受人际交往乐趣, 结交不同朋友, 让聋生自主自信地与普通人交流。同时让普通人群更多了解聋人群体, 更好地接纳与包容不同的人群, 培养对多元文化的认同, 不断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3. 社会体验式志愿服务活动。

聋生交往圈子单一, 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居多, 他们主要从各种媒介上了解社会和各行各业, 很少有机会去亲身体验。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不同的社会企业、机关单位中, 感受了解社会生产生活状况, 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感受创造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为聋生将来工作、就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4. 发展潜能、展现特长的志愿服务活动。

让特殊学生发展其潜能、展现其特长, 是让他们获得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的良好途径。聋生展示在手语、手工、绘画、舞蹈方面的特长, 获得他人的欣赏和认同, 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人格。

(三) 活动模式和程序

聋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采用社会行动方法模式, 包括社会行动法、角色扮演法、社会互动法、社区体验法等。

四、聋生志愿服务取得的成效

广州市聋人学校聋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比例达到50%, 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道德面貌。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聋生在志愿精神的引领下, 奉献自己收获感动, 体验助人自助的乐趣, 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尊严, 形成了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聋生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 活着就要有存在的价值, 活着就要有尊严, 散发自己生命的光彩。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使自己变得自信、强大;只有以积极的态度生活、热爱生活, 生活才会回报;只有敢于付出自己服务社会, 才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 才能获得更优质的生活。据教师、家长们反映, 参与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同学们普遍具有阳光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 普遍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或者工作目标, 在吃苦耐劳精神方面也得到很好的提升。

2.增强聋生责任意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参与聋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家长评价子女对志愿活动的责任意识, 认为“很强”的占16%;“较强”的占56%;“一般”的占28%;认为“较弱”的为零。可见, 家长对聋生志愿者的评价较高, 认为聋生参加志愿活动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在教师问卷中, 教师认为“聋生参加志愿活动后, 社会责任意识有很明显增强”的占28%;认为“有较大的提升”的占46%;认为“进步了一点”的占26%, 认为“没多大的变化”的数据为零。调查结果表明, 教师也认为让聋生参与志愿活动有助于提升聋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聋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显著提升的是责任意识。例如, 通过参与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 到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多所高校举办手语培训活动;为珠江公园、广州博物馆、地铁公司、火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开展手语培训;感受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触动内心感受。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应该成为包袱和累赘, 也应该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作出贡献。此外在关心家人、服务意识、感恩心态等方面都显著提高。

3.合作能力提升促进回归主流。各种融合互动型的志愿服务, 让聋生与聋生之间达到工作的配合和默契, 让聋生与普通人合作能力得到提升。聋生从原来害怕与普通人打交道、害怕讲话, 到积极主动用口语、书面语、动作等形式进行沟通。普通人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消除对聋人的好奇与神秘, 加大彼此之间的了解, 破除对残疾人的怜悯和同情, 树立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并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 不断提升社会开放、接纳的程度, 促进公民的平等、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

4.培养对多元社会的思辨能力。当今社会是多元的社会, 文化多元、信息多元、选择多元。在多元的时代里, 需要具有道德的分析能力、道德的思辨能力、道德的选择能力, 才能有端正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聋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多彩、多元的主流社会, 其中有好的一面, 也有不良因素, 社会不是单纯的黑白两色, 文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选择, 人际交往中也存在善与恶的分别。这些必然存在社会现象, 教育聋生如何选择、辨别是非、适应生活提供了可贵的实战场景, 聋生在学校、教师们的引导下及自身的思辨中, 道德认知得到构建。

志愿服务活动 篇8

1.主要做法

1.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志愿服务领导小组, 加强对医院各项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团委, 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和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医院各党支部、职能科室充分认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科务会等, 动员党员干部、团员青年主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1.2统筹招募注册

1.2.1招募方式。采用定向招募与公开招募相结合、集体报名与个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1.2.2招募条件。志愿者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年满18周岁, 身心健康, 遵纪守法, 热心公益事业, 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 符合我院对于志愿者所申请岗位的要求。1.2.3招募对象。招募对象主要分为院内志愿者和院外志愿者。院内志愿者面向全院所有在职职工。院外志愿者在面向全社会, 包括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公益组织成员以及其他有志参加我院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爱心人士等。1.2.4登记与注册。院内志愿者在所属党支部报名, 由党支部进行分类登记;在院进修和培训的医务人员及实习同学由医务部登记, 并由医院志愿服务活动办公室 (以下简称院志愿办) 统一注册。院外志愿者志愿服务人员的登记与注册。

1.3明确服务内容

1.3.1院内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在医院院区范围内参加志愿服务。1.3.2主题性志愿服务。是指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各类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需要, 组织我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主题性活动, 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健康宣教、疾病防治宣传、义诊等志愿服务。1.3.3院外志愿服务。院外志愿服务包括定期组织志愿者深入患者家庭, 对慢性病患者、长期卧床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生活照料和康复辅导志愿服务活动。与结对帮助的村镇和困难家庭定期开展“三解三促”、“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康复爱心工程、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志愿服务。

1.4推行培训制度

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由院志愿办牵头组织实施。采取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常识、医院流程、服务礼仪、患者心理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等。岗位培训内容包括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权利义务、相关制度等。

1.5完善考评机制

制定志愿者管理办法, 确定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要求。明确由院志愿办牵头组织考核志愿者。由志愿服务岗位提供部门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签到与管理。

2.取得成效

目前, 康复爱心志愿服务队已经拥有注册院内志愿者超过800人, 进一步建立充实了“夕阳红离退休职工志愿服务队”“金东义工志愿服务队”“江苏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18个院内志愿服务分队和3个院外志愿服务分队。医院志愿服务工作也出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由以青年为主向各全员职工共同参与转变;二是志愿服务活动由行政推动为主向经常性自发性转变;三是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型转变。服务队先后被评为“镇江市希望工程贡献奖”、“镇江市第二届杰出志愿服务集体”, “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组织奖”, 并涌现了“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江苏省我们身边的好青年”、“镇江市大爱之星”等一批先进典型。

3.经验和体会

3.1院外志愿者进入工作状态较慢

一是因为院外志愿者大都缺乏医疗专业的基本知识, 对患者在医疗方面的需求无法解决;二是因为我院院区规模较大、科室设置较多也存在着楼层布局复杂等问题, 院外志愿者来我院进行志愿服务, 无法立刻熟悉我院的基本环境;三是服务缺乏连续性, 院外志愿者平均要三个月才来医院服务一次,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院外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缺乏了解, 刚刚熟悉工作后又丢下, 很难形成服务的连续性。因此, 我们一是将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 对每一位志愿者将医院的概括和基本服务编撰成相对简单易懂易记的材料给志愿者强化记忆, 二是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确保院外志愿者能在固定的时间提供志愿服务。

3.2部分志愿服务效果不佳

我院的“金东义工”志愿服务团队, 是由金东集团强制要求该集团员工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 但事实上, 有部分员工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有的员工一两年才来我院提供一次志愿服务, 而且流动性大, 根本无法对该志愿服务团队的5000名志愿者进行逐个培训。因此, 我们一是继续与“金东义工”管理团队加强沟通, 建立一套既能发挥“金东义工”优势又能推动我院志愿服务实现联动的双赢机制;二是要为院外志愿者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完善保障机制, 提高其服务积极性。

3.3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仍需加强

志愿服务活动 篇9

作为活动展示的一部分, 英派斯集团的迷你健身房矗立在广场一隅, 共展示了14种最新、最先进的英派斯健身器材, 供群众观摩。

为我国赢得首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坐到英派斯拉筋机上锻炼, 几分钟后, 额头已经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冬奥会冠军杨扬则对英派斯的磁控车很感兴趣, 忍不住也上前骑了好几分钟。她说:“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 更主要的是一种展示。这种展示的意义在于, 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健身的好处, 从而能逐渐使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希望通过奥运冠军的影响力, 带动更多的人, 加入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行列中。”

许海峰也表示:“我作为第一块奥运金牌获得者, 在获得成功与荣誉的同时, 从来都没有忘记, 是国家和人民给我创造了条件, 培养我成为优秀运动员。并且让我在退役后, 继续奋战在体育事业第一线。现在, 我清醒认识到, 优秀运动员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中, 也有着重要的、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有责任也有愿望为这项事业贡献力量。”

志愿服务活动 篇10

2000年1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 是大有希望的事业。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动员了1200多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爱心包、热线咨询、助耕帮困等志愿服务, 为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还以其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创新性意义, 而被写进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 成为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更好地服务青年、推动青年广泛参与社会共建文明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的一个极为成功的模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 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突出表现,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深刻肯定。2008年的奥运会、残奥会以及20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 全国约7万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赛场文明志愿服务、平安奥运志愿服务等活动, 为奥运会及大冬会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志愿组织成员不稳定,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一般可以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大约为1-2年, 低年级的同学占大多数。志愿组织面临的是不断更新血液的过程, 社员退出志愿者社团或隐性退出社团随年级的增长而显著上升, 这在一定方面造成了志愿组织成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阻碍了组织的长效运行。同时, 高校志愿活动单一、数量少、使社员的积极性锐减, 造成队伍人员的流失。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 再加上志愿服务历来重使用轻培养和管理, 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服务程序、服务经验的了解欠缺, 服务效果不佳。在志愿活动中, 大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并不乐观。

2. 组织建设模糊、服务缺少创新

高校志愿组织普遍存在建设模糊、服务没有具体标准、没有一个良好的长效运作模式, 有时就会造成服务不力的现象发生。首先, 大学生志愿服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象都是弱势群体或特殊者服务, 没有将服务视野扩展到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 这样就限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 降低了服务效率。其次, 高校内各个志愿组织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活动, 与其他团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服务范围都很广, 但都不精, 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的较少, 经常出现相互重复现象。甚至出现大家都搞的服务单一, 而校园内师生需要的某些服务却无人去做, 出现了服务空白。

3. 有效保障机制及激励机制的缺乏

(1)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 尚没有一个全国性法规。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 一旦发生某些意外事故, 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以及志愿服务的受益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需要从法律上明确当事各方的权利及义务。政府没有从法律上给予相应规定, 导致问题发生后很难处理, 使志愿者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立法的缺失使得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权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志愿活动的组织者也未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志愿者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会得到政府、媒体、宗教机构、企业、社区、民间组织的多方支持, 而且许多社会团体都积极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而在中国, 民间团体自身发展困难, 无力支持, 而企业因为没有免税的优惠也不愿意支持志愿服务, 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资金、财物、场地、安全上会遇到种种困难。

二、如何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发展

1. 完善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制度建设

各级相关部门要制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 通过法律法规对志愿服务的运作程序加以规范, 明确权利和义务, 包括登记注册、健全的例会、服务项目的审批、志愿者评优表彰制度等各项完善的管理制度。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发展基金”, 资助大学生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2. 加强高校志愿者思想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

(1) 各级党团在组织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组织管理应规范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渠道, 也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党团组织的指导参与对青年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各级党团组织应加强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教育, 为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做思想上的准备

(2) 一切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志愿者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 国际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志愿者走出国门, 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面对机会与挑战, 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水平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外,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个人责任心, 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工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 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应开展相应的培训, 不仅是基础性培训, 还应有专业性培训。使学生在懂得怎样成为合格志愿者的同时, 具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及专业技能。

3.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1) 我国高校志愿者行动基本上采取党政支持, 共青团承办, 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本身就决定了在经费筹措上需要多元化。从发展方向上来讲,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建立以学校拨款、社会赞助、会员会费、服务创收为主的筹款机制。

(2) 建立长效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通过注册和建立志愿者档案, 使志愿服务工作成为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志愿者通过注册认证获得编号后, 要定期注册、定期认证, 使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日积月累, 清楚地记录在案。管理机构通过定期考评、比较, 选拔出表现优异者给予星级称号等奖励。有了重大志愿服务活动, 即可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中选拔人员参加。这样, 志愿者的队伍比较稳定, 工作连续性强。

4.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步早, 管理比较规范, 积累了许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各级党团组织都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支持, 青年志愿者组织也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本领,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使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5. 创新服务形式, 树立品牌项目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 原有的服务形式和项目建设一时难以跟上队伍发展的步伐。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加强和改进组织管理工作, 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形式和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拓展。应鼓励志愿者在各种社区发展服务、公益活动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领域, 大力开展预防性的志愿者服务, 如社会研究、教育等工作, 以扩大志愿者服务的范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运用志愿者本身不同的才能、经验和专业知识, 建立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服务平台, 是拓展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有效补充途径。

品牌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生命线, 品牌越高志愿事业的边际效应越大。打造品牌项目:一是应从社会需求出发, 结合该志愿组织的自身优势, 建立可持续运作的品牌项目。二是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精心组织, 成熟运作, 突出成效, 争取与社会产生联动效益。三是要主动宣传, 树立形象, 发挥志愿者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 保持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在成长中不断汲取先进经验,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总之, 大学生志愿者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既是大学生提倡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同时又是在实践中锻炼自我、自觉成材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 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大学生今后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前, 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高校志愿组织成员不稳定, 有效保障机制及激励机制的缺乏、大学生自身特点发挥不够、经费不足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加快完善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加强高校志愿者思想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同时, 政府应完善相应的“志愿服务发展基金”, 资助大学生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2001 (2)

[2]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3]马鸣, 孙红磊, 张志刚.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9)

[4]孔伟红, 艾楚君.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调查与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7)

[5]谈杰.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1)

[6]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辅导员工作研究, 2009 (3)

上一篇:核心稳定性训练下一篇:集成电路(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