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训练

2024-08-13

暗示训练(精选十篇)

暗示训练 篇1

1 体操训练教学中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

尽管通过体操运动员的各种比赛, 可以收获他们形体、姿态等方面的美感, 但也会因体操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性难度与危险性等, 让缺乏专业基础的大学生们只能心有余力不足的徒增消极心理。

1.1 体操难度

在体操运动中, 无论是男女体操其动作的难度与姿态都衡量体操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根据体操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 其难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动作难度。体操运动的动作难度和运动员在运动中的高度、旋转的速度以及身体屈伸与美感成正比关系, 难度越大也就意味着其危险性越大, 例如体操运动员在吊环下落时的旋转度数、在悬垂摆动时的身体姿态展现、跑步起跳时身体重心的准确把握等。 (2) 力量难度。不管是哪种体操动作的做法, 力量、速度是其首要的基本素质, 尤其是上肢力量, 在各种体操运动中是运用的最多的力量, 例如单杠中的悬垂、吊环的摆动、鞍马的全旋移位、跳马的推手等都需要手臂力量的完成, 哪个手臂力量的缺陷都会使运动员丧失平衡发生各种危险。 (3) 柔韧性难度。体操运动的稳定性和美感与运动员身体柔韧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只有身体达到了某种柔韧极限, 运动员才能在力量的支撑下完成各种难度的动作。这种柔韧性是需要台下十年功夫的训练, 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他有什么样的体育基础, 一般都难以达到较为专业的柔韧性。上述三种难度, 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体能的多项极限考验, 任何一项极限的突破都是艰难、痛苦的过程, 这种身体的煎熬并不是在短暂的高校体操课程教学中就能有效果的, 因为会从身体的直接感受上产生消极心理。

1.2 体操的危险性

从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案例看, 体操是具有较高危险性的运动, 这也是广大的大学生羡慕有余却怯于学习的原因。体操除了运动员的手与相关器材摩擦造成一些伤疼, 例如血泡、脱皮等, 还可能因为各种意外造成伤害, 其中常见的脚踝、腕肘关节等, 都可能对日常的生活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这种身体的痛苦给大学生们直接制造了消极心理。在体操运动实践中, 最常见的危险有下列: (1) 体操运动高度危险性。这样的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器材的高度与运动中运动员所能到达的技术能力, 例如在单杠、双杠、高低杠、吊环、鞍马与跳马等, 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在大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中, 无论是力量的原因还是技巧的原因, 都可能会造成大学生运动中的意外伤病, 因此不管是运动者本人还是其他的同学, 都会产生负面的干扰致使他们退缩。 (2) 体操速度与技巧危险性。尽管体操运动实践中, 运动的速度不是主要考核项目, 但还是需要一定速度来助力实现后面的动作。例如自由体操、跳马项目等, 运动员都先需要助跑来推进后面的动作完成, 这种速度在很短的距离内需要在技术的支撑下, 才会安全激发后面的各个环节。大学生们由于学习时间短、没有掌握全面的技巧因而难以把速度与技巧适当地结合起来, 各种意外的事件发生给大学生们造成潜在恐惧心理, 制约着他们的深入学习。

2 体操训练教学中消极心理暗示转化方法

尽管体操学习对大学生心理而言具有上述等消极因素, 但为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多样性的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还在积极地探索消极心理暗示转化的办法。由于消极心理是一种主观的东西, 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加强主观认识与知识的教育, 也要加强体操技术技能训练, 从技巧上实现实力成长。

2.1 信心训练

给大学生树立体操学习与健身的信心是教师首要任务。尽管大学生们学习体操的信心可以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来得到提高与巩固, 但必须结合体操学习的实践, 让大学生们在切实的成长体验中通过自我学习的积累来强化信心。根据教学实践, 信心训练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 让大学生们在逐渐成长中来树立信心。首先, 难度梯级训练。即让大学生们在体操动作难度降低的学习中首先收获自己体操锻炼的能力与信心, 例如:可以把跳马或双杠的高度标准适当的相对降低, 再如:把一些动作的难度降低等, 只要大学生们能自我完成就可以了, 对于动作等美感可稍作要求, 通过这种体操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收获来树立信心。其次, 技巧掌握训练。在当前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情况下, 大学生学习体操技巧的掌握熟练程度, 直接决定了其体操训练中安全系数, 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相关技巧的训练, 可以让他们在个人学习目标的逐渐实现中, 稳定个人的学习认识, 并进一步树立信心。最后, 榜样引领训练。当然, 每个班级或院系都有哪些体育素质较为全面的学生, 教师可以积极地挖掘这样的典型, 让他们用较为准确与优美的动作来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并在自己的学习感悟中去强化体操的体育享受。

2.2 自我保护教育

作为普通高校的体操技能教学, 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体操运动员, 而是培养大学生们对体操的技能与兴趣。其中安全防护能力也是主要能力之一, 因而, 高校体育教师加强体操训练教学中的自我防护教育, 对大学生的体操学习起到稳定与激励作用。根据大学生在体操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伤病状况, 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教育: (1) 意外落地自我保护教育。在体操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体能与技巧问题, 常常会出现各种跌落现象, 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即使在防护措施做的较好的情况下, 也对大学生的体操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 会无形中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潜在制约, 加强跌落时的自我保护教育尤为重要, 这种教育主要是落地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与技巧, 让他们尽可能地减少受伤的程度。 (2) 失误撞击自我保护教育。在体操运动中如跳马、鞍马与平衡木等项目, 在训练中很容易因为大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技术技能等, 干扰其正常训练导致他们出现失误, 最常见的就是撞击到各种器材, 无论是哪个部位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如何在失误时刻避开这些器材, 减少受伤的可能甚或无法避开情况的受伤程度。

2.3 平衡训练

大学生在体操训练中出现各种意外情况, 从体操专业技术技能上讲, 往往是其平衡能力差最终导致其运动失衡造成的。加强大学生的平衡训练尤为重要, 根据体操本身的特点结合大学生们的体操基础, 高校教师在体操训练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训练: (1) 静态平衡训练。即采用分解动作的方式来加强学习的平衡能力训练, 例如在倒立训练中, 就可以针对性的训练屈臂直伸、直臂屈伸等静态训练,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在倒立架上, 也可以选择在体操凳上等, 只要他们能提高自身静态的平衡能力就行。 (2) 动态平衡训练。相对静态平衡而言这种难度更大, 各种难度都在动态中得到全部的展现。但是, 因为大学生体操基础, 教师要针对性地降低难度, 如在做单杠弹杠腹回环时可以降低器材高度, 也可放海绵包。在做前后滚翻时教师可用15度斜坡等。开始练习时动作标准可以欠佳, 随着学生们熟练程度的提高, 教师可以逐渐地对他们加强动态美感的要求。

3 结语

虽然在体操训练教学当中, 大学生多数出现消极心理现象也是较为常见的正常现象, 但是, 教师也要抓住各种契机, 去防止这种心理暗示传染, 同时也应积极地、主动地把造成这种心理的成因转化为一种具有励志性内源动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也要立足高校体操教学的本身加强专业教育, 通过这种并举的方式, 实现消极心理暗示的积极转化助力于体操教学。

摘要:由于当前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具备体操基础技术技能, 体操训练中会产生恐惧、畏难、紧张、敷衍与逆反等消极心理, 已成为他们缺少体操专业的常见表现,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 所以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高校体操教学, 并先入为主地为体操训练教学造成了障碍。通过信心训练、自我保护教育、平衡训练等, 可以有效逆转大学生的消极心理, 提高大学生体操学习兴趣。因此, 体操训练教学中消极心理暗示转化成为高校教师推动体操教学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体操,训练,教学,消极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赵元吉, 彭蕾, 雷鸣.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与恢复手段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68-70.

[2]陈有忠.浅谈体育教学中消极心理的调整[J].安徽体育科技, 1998 (2) :36-38.

[3]李利华, 赵亭亭, 蒋晨东.心理暗示法在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跳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4) :221.

[4]孔亚萍.体操训练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0) :173-175.

[5]张曼蕾.体操教练员如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 1985 (4) :29-34.

暗示法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 篇2

摘要: 本文根据暗示法的教学理论,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将暗示手段运用于田径训练,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开发运动员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训练效率。

关键词: 田径运动

暗示

训练

运用

前言: 在田径比赛中,激烈竞争的不仅是技战术与体力,同时也是心理的较量.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一个运动员即使身体、技战术达到应有的水平,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素质较差,在比赛中也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因此比赛中一些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反而输给低水平的运动员,也说明比赛不仅仅是体力和技战术问题,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因此,重视心理训练对运动员正确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培养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已成为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一环。体 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 “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一定的意见或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达到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鉴于暗示的这种作用,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在田径训练中进行大胆尝试。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开发运动员的潜能,提高训练效率。并称其为“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就是根据暗示理论结合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暗示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训练。

一、对技术的校正作用

暗示运用与训练能起到对技术动作的校正作用。如在跨栏训练中为了改进摆动腿绕栏架(“甩”摆动腿)这种常见错误,可将栏架放在跑道分道线上,让运动员沿着分道线跑向栏架,告诉他们分道线当作基准线,当摆动腿向前抬膝攻栏时,一定要对准分道线,而当摆动腿越过栏架落地时,脚也应尽量踏在分道线上,这

正是这种暗示校正技术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动作,起到纠错的目的。

二、标志物暗示的有效作用

利用标志物暗示是教练员在训练和教学中常见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有时频繁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都记清楚,而醒目的标志则使其一目了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练习的目的。如在跳远助跑训练中,摆放一定间隔的标志物(小海绵块等),来进行助跑练习,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助跑节奏和速度感,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三、心理暗示的调节作用

(一)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比赛中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在跳高中的运动员,可以不断给自己进行自我暗示:“我一定能行,这个高度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的。”等等类似鼓励的词语来不断地激励自己,克服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积极情绪状态。

(二)放松训练

任何运动训练并不都是激烈、紧张的,放松训练十分重要。自我暗示的放松训练法,能起到消除训练疲劳和缓解赛前紧张的作用。训练中教练员通过语言暗示可以调节运动员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使肌肉、关节和韧带,生理能量的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带动其它机体系统的放松,达到恢复体力和脑力的目的。放松暗示可以舒服地躺在垫子上闭目,使心绪安静,并心理暗示四肢放松;暗示调节呼吸器官,使之有节奏的呼吸。暗示还可以对内脏器官产生良好的影响,使血液循环加强,以适应高强度训练、比赛的要求。在短跑训练中,为运动员设计恢复身心的自我暗示训练程序,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运动员全身放松3—5分钟,然后用下列方法进行暗示训练。①我在休息;②我身上每个细胞都在休息;③自我感觉越来越好;④头脑很清醒;⑤我感到全身放松;⑥我身心能量得到补充;⑦我又想训练了。

念动训练是运用自我暗示和运动表象相结合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它是在头脑中运用技术训练时所产生的感觉,结合所形成的动作概念来想象顺利地完成动作的过程,并配合想象正确的词语进行暗示,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从而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如在进行跳高起跳念动心理训练时,一面想象起跳技术过程,一面语言暗示“蹬摆、蹬伸”(起跳时,踏跳腾起的动作过程)。多次进行这种训练,可以使两种信号系统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有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

(四)假量训练

假量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以不符合实际数据的重量、时间、距离给运动员的一个假象,从而让运动员在一个超量或小量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发挥人体的潜能。一般把它分为正假量和负假量,正假量是指给运动员训练的值是超过实际训练的值,负假量刚好相反。1.距离假量

1)在速度训练中的运用

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不但直接决定某些项目的成绩,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三种,在实际的训练当中通过假量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我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对运动的训练。在百米的完整训练当中采用102米的距离或98米的距离为终点进行测试,根据运动员不同兴奋点采用不同距离,让其产生一种不满足或者能超越的心理,使其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或能达到的心理,从而会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起到强烈进取或自己有能力达到的心理状态。

2)在耐力训练中的运用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有机体长时工作,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疲劳是运动训练后的必然结果,没有疲劳就无法提高训练水平,在基层运动队训练当中运动员对耐力项目训练最为反感,要让其达到训练效果就必需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提高成绩。在实际的训练中由于本校的田径场是350米,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要自己数圈,大多数人不能很清晰记圈,教练员可以采用通知运动员跑6--8

然后在数圈时少数或多数一到两圈让运动员无形当中的运动量或强度加大,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2.时间假量

就是运用手中的秒表在运动员起跑时早按或晚按从而产生较好或较差的成绩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时间的假量同样能运用到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当中。3.重量假量

力量是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它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前提。然而在实际训练当中有很大一部分运动员对大重量的训练都存有恐惧心理,达到一定重量后不敢再加。在训练中如采用假量的方法让运动不知不觉中对新一重量进行了训练。一般都采用正假量来训练,在加重量时以比实际要轻的数据给学生,在这个方法利用上要有一定的技巧不能让训练的运动员来算实际重量。4.高度假量

高度假量一般比较常用的项目就是跳高和跨栏。该类项目的运动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控能力,要对每一高度都有必胜的信心。在训练过程中给出比实际高度高或低的数据,让学生在一种假量的高度中进行训练,到训练结束后告知其实际高度,让运动员有更自信的心理。同样在跨栏的训练中对那些新运动员这种假量就更显得重要。

假量训练运用得当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尤其在业余训练中由于训练时间短,要提高训练的强度又不让运动员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这种训练方法就起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另外假量训练运用要注意掌握时机、注意隐蔽性、不能太过频繁。在个别辅导中运用暗示训练技术有很多好处。使用这一技术辅导教师首先要对每一个当事人都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他们本身具有克服问题的潜能。在对学生辅导要坚持三多三少,即: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对学习困难,有焦虑、恐惧等症状的学生可以教学生进行自我暗示:“我能行”。总之,作为田径运动员的一个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其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每一个教师或教练员都应注意在不同时期对其进行不同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通过艰苦的训练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创造

试论体育训练中自我暗示法的运用 篇3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如一个射击运动员在训练日记中回忆说:“我在射击瞄准时,心里反复默念准星,缺口,准星,缺口,可以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度。”还有的运动员说:“为了消除赛前的惊慌,使大脑安静下来,我的暗示口诀是:镇静,镇静,镇静就是胜利,我相信我自己的力量,我一定会取得胜利。”兰德斯(Lan-ders,1989,个人交流)曾谈到对一个运动员进行的自我暗示训练:有个游泳运动员参加一次1000m长距离的重要比赛,游到700m时,忽然感到体力不支,只能放慢了游速,最后,比赛成绩因此而下降。这次比赛失败的经历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后比赛一游到700m时,他就联想起那次失败的经历,觉得自己体力不行,只能放慢游速。兰德斯让这个运动员逼真地表象自己参加比赛,奋力游到700m时,立刻在心中默念: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完全能够保持游速”。兰德斯让他每天做几次这种练习,一直做到这个运动员真正相信这个自我暗示语为止,从而在比赛中矫正了这种心理障碍。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针对一些运动员采取了自我暗示的训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就自我暗示训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谈谈其中的几点体会。

一、动机、意志品质的培养阶段

在训练的初期阶段,基本素质训练与思想教育工作同步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训练动机。

具体教育、培养方法:学校体育特长生的任务、理想、前途教育;确定适宜的阶段目标,良好的运动行为习惯养成;刻苦锻炼与前途的关系等。在这个阶段与班主任、家长积极配合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共同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端正训练动机,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勤学苦练,培养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克服困难,创造优异成绩。

二、训练过程中的意志品质培养阶段

这个阶段是心理训练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来产生对机体的反应。在训练中笔者经常采用的是教师语言提示和学生自我暗示。这样使身体训练与心理训练有效得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的训练方法。

具体心理训练手段:

(一)课前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言在增强意志、减缓压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每次力量素质练习课前都要宣布课的内容。以往就是:每组20次,做5组。当学生听着这些阿拉伯数字和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时,就会产生畏惧,笔者总结了过去宣布内容时存在的弊端,改用了轻声细语,无所谓的腔调来调节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内在的不稳定情绪积极转化为自然轻松的正常心理,现在我常用的语言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加起来总共才100次,数一数很快就够数了。只要中间休息时间充分放松,调节一下呼吸,一会儿就完成了。也可以说:“今天的内容不多,一会儿就完成了。只要同学们认真完成,减少一组内容。另外,笔者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关系,使每一次训练都能够达到一定的质量。

(二)语言提示及赛前事例激发

在中长跑的训练中,途中分段“时间”提示就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这种时间的提示,使学生知道全程跑的节奏和全程的成绩及体力的分配。如在训练800米时,笔者在400米和600米处给学生提示,同时用语言刺激“有希望”、“加快摆动”等,提高他们的拼搏意识。在2010年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过程中,关系到我校能否进入完中组团体前八名时,在男子1500米决赛前三分钟我给两名参加比赛同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母亲为了救楼上将要掉下来的孩子,平时她要花二十秒的时间,结果她只用了不到三秒就跑到了楼下,接住了孩子。”这个事例说明了一个人在特殊的活动中完全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极限。希望你们超常发挥,完成任务。结果这两名同学获得了该项目的二、三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学生自我暗示方法

训练中学生要善于自我暗示,要发展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上的能力,也要发展放松各个部分肌肉的能力,

自我暗示训练的6个主要步骤:

1. 使学生理解认识及其表现方式——语言对情感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2. 确定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如:这个动作我算是学不好了。

3. 确定如何认识这种消极想法。

4. 确定取代这种消极想法的积极提示语,如:我相信我能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

要求学生将第2、第3和第4条的内容写在卡片上,每张卡只涉及一个问题,有多少种主要的消极想法就填写多少张卡片。卡片正面为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背面上方为对这种消极想法的认识,下方为对抗消极想法的积极提示语。笔者在学生填写卡片时要求其注意:

(1)测验和比赛时的提示语应多考虑过程性问题,少考虑结果性问题。过程性提示语:发别的落点。动手腕,多向前摩擦。上手快点(乒乓球)。结果性提示语:胜利。我一定能赢得这场球。(2)第3条很重要,它标志着人的整个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基础,要求学生要认真填写。(3)提示语应是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提示语:固定拍型,掌握击球点;要耐心追,咬住;要冷静,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打球。

无针对性的提示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遭遇逆境——摆脱它。

(4)提示语应为积极词汇,不应为消极词汇(表1-1)

(5)对遇到的问题,有消极想法则改之,若无则穷思竭虑,非找出一个来不可。

5.不断重复相应的对子,如:这下完了还有机会,拼搏到底。可以视情况具体规定重复的时间,如可规定每天早、中、晚各重复两次。

6.通过不断重复和定时检查,举一反三,在生活中养成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自我暗示对跨栏跑的训练效果分析 篇4

当前的竞技运动运动项目训练已经逐步向各个领域发展、深入。随着训练手段的不断增多, 心理训练已经成为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我暗示训练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用暗示性的词语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目的在于调节自己的心境、情绪和意志以及赛场应对能力。主动进行自我暗示训练调节自身内部心、智、技、体的组合过程, 那么就能够使其放松心情, 调整心态, 这将有利于训练、比赛过程中正确心理定向的强化, 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增强比赛的发挥能力。

1、实验前后跨栏跑的比赛成绩情况分析

通过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运动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 实验组的成绩在经过两个月的实验后有了明显的提高现象, 而对照组由于没有经过自我暗示心理训练, 他们的运动成绩与两个月前的成绩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上升, 有很多队员还表现出成绩的不稳定。

2、跨栏跑比赛积极自我暗示语体系

初步建立了跨栏跑比赛时的积极自我暗示语体系, 在内容上基本上涵盖了其在比赛中出现的影响跨栏跑成绩各种不利的心理情景。由于跨栏跑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包括素质训练、技术训练, 而且包括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 素质、技术、心理和智能之间的不仅相互促进, 而且相互制约。心理状态的调节空间较大,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决于其临场的心理水平, 所以跨栏跑通过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能够有效地改善认知水平, 调整心理状态, 使竞技能力显著提高, 产生心理训练一抓就灵的训练效果, 能更有效地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3、自我暗示对跨栏跑的训练效果分析

3.1、自我暗示促使跨栏跑发挥最大潜能

自我暗示套语是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种, 通过默念套语刺激人的思想心理能量, 从而使人体各系统充分地协调起来, 发挥人体的最大潜能。而当运用一定的带有肯定愿望的套语自我动员时,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会由弱变强, 重新振奋精神, 发挥出人体的最大心理潜能, 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3.2、积极地的自我暗示可以更新陈旧的思维模式

积极的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 是对某种事物的有力, 积极的叙述, 这是使一种我们正在想象的事物坚定和持久的表达方式.进行肯定的练习, 能让我们开始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我们过去陈旧的, 否定性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 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自我暗示可以默不做声地进行, 也可以大声的说出来, 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 更可以歌唱或吟诵, 每天只要十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 就能抵消我们许多年的思想习惯。自然, 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 选择积极, 扩张的语言和概念, 我们就越能够容易地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

3.3、自我暗示可以消除跨栏跑的不良心理状态

自我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 他对运动员的心理有重要的镇定作用。尤其是在对抗、竞争的条件下, 本来你完全有实力超过他, 因为心理上的紧张, 反而束缚了你的潜在能力的发挥。自我暗示在这时就能起到排除杂念, 镇定情绪的作用。集中作用, 这同镇定作用密切相关。一件事情, 尤其是一定难度的事情的成功, 总是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缺乏心理训练的人, 常常是到了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的时候, 却出现心猿意马的情况。自我暗示的用处很多, 范围也很广, 只是开始时, 往往效果不明显。这不奇怪。在第222届莫斯科奥运会上, 日本运动员具志坚每次比赛出场前, 总要紧闭双目, 口中念念有词。男子体操决赛中, 我国体操名将李宁、童非, 美国体操明星麦克唐纳、康纳斯等相继出现失手, 唯独具志坚一路发挥正常, 最后夺得全能冠军。其实, 具志坚默念的内容无甚要紧, 即使他祈祷上帝, 未见得上帝真会保佑他, 重要的是, 他的这种“默念”, 起了积极的自我暗示作用。人的心理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原有的心理活动纳入自己所期望的轨道, 需要具有心理约束力。凡事开头难, 效果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 不以途远而怯之, 不以效微而废之, 日久天长, 自我暗示一定能成为我们进行心理调整的得力助手。

4、结束语

“自我暗示法”在跨栏跑的训练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 经过分析与总结经验, 将其推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去。通过“自我暗示法”的运用, 提高竞技运动成绩。“自我暗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过程。对自我暗示套语的掌握应有步骤地分阶段进行, 要由繁到简, 由多句语精练到几个有代表性的词语。“自我暗示法”的形成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跨栏跑在进行自我暗示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比较易懂的语言, 在心理上加以正面的引导。要求运动员在默念或小声念时, 将暗示语表达清楚, 这样才能对暗示的语言信息产生较强的反应, 达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实验、专家访谈法对自我暗示对跨栏跑的训练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自我暗示短,跨栏跑,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英.积极暗示超越自我[M].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医学院.2009, 21.

[2]梁斌.自我暗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 2009, (3) :101—102.

积极心理暗示--感受暗示的力量 篇5

心理暗示

导读: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心理暗示是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感受心理暗示的力量。之一 :改变罗杰-罗尔斯一生的暗示语

美国纽约第53任州长罗杰-罗尔斯是一个黑人,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学会了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等坏事,长大了后,很少有人能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进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就任州长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把他推向州长宝座的?

面对300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

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时的一位校长。

在罗杰-罗尔斯读小学的年代,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长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想了很多方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方法是有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他上课的时候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凡经他看过手相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成为州长、议员或富翁的。

这位杰出的校长是怎样给学生看相的,已经没有现成的材料来说明了,但是,有一句话是可以完全相信的,就是“八字先生进门,一屋子的贵人。”

由此可见,适当的鼓励和暗示,一样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好的鼓励与暗示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有勇气,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挫折。相反坏的心理暗示,则可能让我们永远一蹶不振、一无所成。

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不妨自己给自己看个手相,努力去发现自己的优点,让自己振作起来,那么困难就会自己消失了。之二:被自己的暗示扼杀的尼克•西堤曼

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很多人对其做过分析。

讲的是一个叫尼克•西堤曼的年轻健康小伙子,在车站货运组工作,一天晚上下班后,尼克留下来做最后的检查,在检查到最后一辆冷藏车时,车门弹簧突然绷断,尼克被反锁在车里。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身穿短袖工作服的尼克已死去多时,实际上,那辆车的制冷系统出了故障,冷藏车的电脑记录证明,当晚车箱内的平均温度是18℃,绝不至于冻死人„„车厢内壁上有他用笔划下的遗书,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的:“我就要被冻死了!”“我全身正慢慢失去知觉„„”法医随即对他的尸体做了鉴定,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尸体呈现出很多冻死者的特征。尼克是被自己的想法杀害的,由此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暗示的概念,在心理学中对自我暗示的解释是:依靠自己的思想、语言向自己发出刺激,影响自己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或要求按照某种方式行动,俗话说的“心病还需心药医”也是这个道理。我国古代有一妇人曾误食虫,常常疑虑,自认为必然成疾,后来果真患病。经多次医治,毫无效果,有个医生知其所患,遂让她服以吐泻药并告诉病人虫已泻出,她的病很快就好了。这个妇人算是幸运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被自己自以为的狭隘思维扼杀了,自信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不自信的人离成功更远,能帮自己的人也只有自己,放弃自己的人,注定会失效。中国发生了许多矿井倒塌事件,很多的矿工遇难了,总有那么几个创造了奇迹,在电视中看到那一个个黑瘦的矿工对记者纯朴的回答:“我想我不能死,家里还有老有小,我走了,他们怎么办?„„"你们有信念支撑着,永远不会倒下。

暗示训练 篇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优秀体操运动员20人。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体育教育学》、《体操技术教学》、《心理训练》、《体育统计学》等相关书籍和论文, 并做进一步的整理和归纳, 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心理暗示的相关理论研究, 寻找其中的关联因素。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心理暗示理论阐析。

心理暗示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跳马的技术动作训练和练习过程当中, 在运动员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 从侧面刺激运动员的潜意识, 通过转变运动员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其心理潜力, 减轻运动员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 以达高速、高质地传递训练信息的目的。具体方法:教练在讲解示范过程中, 适时地采用体态暗示、反向诱导、高峰体验、角色参人、创设情境等操作方式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其训练程序为动作示范讲解+暗示一教练领做+暗示+表象训练一运动员练习十暗示+信息反馈——运动员再练习+表象训练。表象训练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坐姿或仰卧、闭目, 深呼吸, 全身放松, 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某一点。二是教师复述技术要领, 运动员闭目体会, 脑中反复做动作。三是运动员闭目默念动作要领, 脑中反复做动作。四是放松20秒, 做几次深呼吸, 慢慢睁开眼睛。

(二) 心理暗示的效果。

1.心理暗示能激发运动员训练的动机, 提高运动员兴趣和效率。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 并导致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活动力。通过训练显示, 运动员在跳马的训练中碰到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 而是在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归因的结果是教师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 缺乏动机激发的意识和手段, 教学形式单调不能调动运动员训练的内需力, 致使运动员对跳马训练缺乏足够的热情, 通常存在消极的心理状态 (如淡漠、厌烦等) , 训练效果必然受到影响。而心理暗示法着眼于创造各种外部条件 (如奖赏、赞评) 和个人内部心理因素 (如激起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成功感、自尊、自信等) , 来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动机, 最终提高训练质量和锻炼效果, 其表现形式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改善与提高。

2.心理暗示法有助于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领会动作的要领。

通不同的训练方法, 运动员在跳马基本技术的掌握和锻炼效果上有明显的差异。动作概念正确与动作表象清晰是掌握正确动作的前题条件。在心理暗示法训练中, 教练对运动员的心理暗示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在得到教练的各种心理暗示后, 可以对教练讲解动作的要领和自己的练习, 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成功的体验, 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跳马动作概念和清晰的动作表象。跳马动作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运动员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害怕、恐惧等紧张情绪, 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心理暗示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自身技术动作上来, 还可以增强信心。在这种心理暗示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强化他们的训练动机, 使之认为跳马既有趣又能锻炼人的思维和意志, 使他们随时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使运动员的训练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力, 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心理暗示法有利于动作的形成。

根据运动训练学和控制论, 训练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这一系统由教练—运动员—知识3个要素构成在这个系统中, 训练是通过信息传递来实现和监控的, 它是由向前控制和反馈控制2条信息控制通路构成的。因此, 运动员在训练掌握动作技术过程中, 不但要获得向前控制, 而且还要获得即时的信息反馈。而心理暗示教学法则强调了这一系统中的两个方面, 使运动员的情绪得到了较好的把握、诱导与控制, 使运动员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 从而勇于面对训练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 充满乐观和自信, 从而主动准确地完成动作, 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运用心理暗示法对男子跳马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运动员训练的动机, 提高运动员兴趣和效率;有助于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领会动作的要领, 从而有利于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 建议。

(1) 自我暗示是提高运动员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增强自我暗示的能动性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或运动员可以根据实际设定特有的“暗示语”, 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大声喊出此类暗示语, 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2) 强化运动员成功的动作特点, 弱化失败点。在训练的过程中, 教练对于运动员每一次的失败都应找出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以赞扬, 这样可以使得运动员正确的动作得到肯定和强化, 使运动员对动作的练习充满自信和热情。 (3) 制定一定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 给运动员留有一定的空间, 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 (4) 正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聘请高水平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的辅导和诱导。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研究心理暗示训练对运动员跳马技术的掌握程度, 有利于激发运动员训练的动机, 提高运动员兴趣和效率, 从而提高中运动员对跳马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暗示,跳马训练,体育训练

参考文献

[1].孙世明, 叶祥文, 孙荣辉.暗示训练对提高篮球比赛中罚球命中率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蔡勇.谈心理暗示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5

[3].刘慎年, 许尚侠.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5].邓永明.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山东体育科技, 2000

[6].马春波.心理暗示在射击训练和比赛中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 2008

[7].景丽萍.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暗示训练 篇7

1 暗示训练的概念、作用及依据

1.1 暗示训练的概念。

暗示训练也叫自我暗示训练 (self-suggestion training) , 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 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1.2 暗示的依据。

关于暗示训练的依据, 巴普洛夫学说认为:自我暗示训练就是通过语词, 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 从而调节人体内部过程, 如调节人的心境、情绪、意志和信心, 提高和降低体温, 加速和减缓新陈代谢过程等。人能够接受暗示和进行自我暗示, 通过代表外部环境和体内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言语来调节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人们的词语和所想象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能使言语暗示更鲜明, 使人的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根据言语的暗示产生相应的变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哈尔滨工程大学男子篮球队队员15名, 基本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维数据库等进行有关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2.2 逻辑分析法。

通过CUBS联赛进行比较并分析相关地区暗示对篮球技术水平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2.2.3 实验法。

被试:哈尔滨工程大学男子篮球队队员15名。主试: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军事训练部研究生3名。3名研究生经过特定的培训, 熟悉掌握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暗示对篮球技术水平发挥的相关制约因素

3.1.1 个人、集体暗示与篮球技术水平发挥。

罚球过程当中的暗示, 参赛选手的自我控制占的影响比重较大, 罚球前心态的调整等完全由一个人来掌控。暗示的作用主要取决与参赛选手对自我信心的程度, 不断地强化自我意识, 使自我的信心达到最大值, 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在比赛当中一定能够展示自我, 战胜对手。当这样的一个因素在内心展开后, 就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使自信心倍增, 达到理想暗示的效果, 使队员在比赛进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质, 将球技发挥到最佳状态。

进攻与防守轮换进行比赛过程推进中, 团队集体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建立在彼此之间的信任基础之上, 如果没有信任就不会有配合。队员之间良好的心理暗示, 会使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加强, 有利于队员之间彼此在赛场上的配合。而集体赛前的拥抱、吼声, 使得队员士气大振, 增强了彼此间的信念, 促使队员比赛时更好发挥训练时的水平。

3.1.2 异性的暗示与篮球技术水平发挥。

异性欣赏在暗示训练当中占有很大影响因素。当CUBS比赛现场的观众当中有一名或几名你所熟悉或在意的异性观赛时, 你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和斗志, 是一般言语所代表不了。这样场景会促使荷尔蒙的分泌增加进而大大激发你的运动潜力, 使比赛场面更加激烈。场上的篮球宝贝的表演, 也会带动运动员的表演激情, 激发运动员的好胜情绪, 使得比赛变得更具观赏性。

3.1.3 不同年龄队员暗示与篮球技术水平发挥。

篮球运动即使在学校当中年龄的跨度也是比较大的, 场上队员的年龄可能会相差2~3岁。这样情况决定了不同年龄的队员对自我要求是不同的, 继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年纪大的队员除了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外, 还会对年纪小的队员产生影响:在场上不要慌, 努力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就好, 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在篮球技术水平发挥上, 年龄大的队员更趋向于发挥出正常水平, 而年龄较小的队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具有起伏性, 尽管努力是趋向于超常发挥。

3.1.4 人际沟通的暗示与篮球技术水平发挥。

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性非常强的运动, 队员之间的配合发挥是至关重要。运动员在CUBS赛场上不是孤军奋战, 是一个团队, 一个集体在与对手抗衡。暗示在队友之间起着沟通的作用,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暗示, 表明了队友之间的意图, 同时也是队友之间信任沟通的良好的纽带。队友之间的传球, 是友好暗示的传递, 相互之间信心的传递, 增进了队友之间的个人的感情, 促使团队的集体凝聚力凝合。

3.1.5 反应时差的暗示训练与篮球技术水平发挥。

比赛中队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 需要反应时间是非常短的, 没有反复思考的时间, 动作是在转瞬即逝瞬间完成的。队员在执行动作的时候, 态度要坚决, 心理要有强烈的自我暗示, 一定要按这个方案执行, 或一定要制造一个时机来完成下一个动作。而暗示的强弱, 直接影响着你的执行力度, 发力的大小, 是否尽全力, 完成动作的幅度和连贯性。暗示的加强, 会使你的信心倍增, 在面临突发情景时会体现出自己的心理优势。

3.2 积极提示语和消极提示语对篮球技术水平发挥。

CUBS赛场上瞬息万变, 队友积极的鼓励, 以及自我良好的心理暗示, 会使自己的技术发挥比较稳定。参赛运动员, 一般平时的训练水平都很高, 但是在比赛时却有一些队员发挥不出良好的竞技水平, 动作变形, 命中率不高。积极的提示语在这样的场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心理暗示促使队员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动作, 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使队员和整个球队双方都受益。与此相反的消极性的提示语往往会造成心理压力, 缺乏前进的斗志。事情的发展连续的,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走着, 放松发挥稳定是这么长的时间, 紧张发挥不稳定也是这么长时间, 两个方面对比, 放松发挥稳定度过这段时间是最佳的选择。

4 总结与建议

4.1 CUBS高水平竞技比赛当中, 参赛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都比较高, 因此, 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除技战术外,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4.2 在众多影响哈尔滨工程大学篮球技术水平发挥的原因当中, 暗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4.3 良好的心理暗示训练, 使运动员掌握如何面对不同的现场的观众气氛, 在比赛当中发挥出更好的竞技状态。

4.4 CUBS比赛进程中, 容易出现在关键时刻某一队员的技术发挥失常, 动作变形, 失去重心, 力度不够等等一系列平时训练当中很少见的现象。

4.5 自我暗示训练是控制篮球技术水平稳定发挥的有效方法。不断强化训练, 模拟比赛的不利氛围等, 使比赛时运动员的发挥不易受到外界不利信息干扰, 由此可见在平时训练和比赛当中运动员应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参考文献

[1]张力为, 毛志雄著.运动心理学[M].第一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69-271.

[2][美]勒恩斯 (LeUnes, A.) 等著, 姚家新等译.运动心理学导论[M].第一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302-327, 344-358.

[4][美]Richard A.Magill著, 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5]易学, 刘素卿.暗示在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 2000 (1) :65-66.

[6]李杰凯, 论篮球教学训练中技术概念界定及其分类的理论误区[J].体育科学, 2008 (1) :82-88.

暗示训练 篇8

1 概念界定

1.1 心理暗示

通常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 上,通过言语(词语、语气、声调)和非语言(表情、手势、动作、仪表、服饰、周围环境)等手段,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心理学大词典》上对心理暗示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简言之,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活 动。

研究人际领域学的有关人员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领域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一种天然的感觉和需要,而心理暗示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1.2 拓展训练

1.2.1 体验式学习与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其本身隶属于体验式学习的范畴。而体验式学习则是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及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来获取参与活动的体验,并与他人分享感受,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达到改善心态、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等目的,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1。总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的, 先行而后知的学习都可以算是体验式学习。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是借助自然环境或者人工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和道具,通过场景模拟、人物角色扮演、任务派发等游戏的训练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 趣, 发掘每个人的最大 潜力。拓展培训强调学 员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同事、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1.2.2 拓展项目的分类及研究项目 的限定

拓展项目主要根据进行的场地不同而分为三类,即水上拓展 (如漂流、冲浪等项目)、野外拓展(如攀岩、溯溪等项目)和场地拓展 (如信任背摔、电网、高空项目等)。由于宁夏民办高校场地设备和器材设施的局限性,以及考虑到项目进行的安全性,拓展训练项目仅局限于场地拓展的地面项目,如信任背摔、电网、孤岛求生、盲人方阵等。

2 心理暗示法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尽管拓展项目的类型不同,心理暗示教学法作用在不同项目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项目的体验环节都会包含情景设计、体验、分享总结提升和应用这几个方面,因此通过心理暗示在拓展训练的不同阶段的实际应用和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

2.1 情景设计

在拓展训练的每个情景设计环节,教师会通过语言暗示,或者借助环境模拟和器材设施等,来设定项目进行的情景和每个人的角色,并对学生派发项目任务,不会提及项目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意义。如在生死电网项目里,教师会借助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和穿越蜘蛛网的任务书,通过一系列的讲解、问答和讨论,来暗示学生要完成该任务就要具备团队分工、团结一心等理念,通过此情景设计来达到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课堂效果;在盲人和哑巴项目中,教师会通过带眼罩来暗示扮演盲人的同学要借助同伴的帮助并完全依赖同伴的引领,而要求带领盲人同学穿越种种障碍的任务书则暗示哑巴同学要换位思考并且要有责任心。所有的情景设计都不会 提前教导学生该项目有何目的和意义,但所有的情景准备却都是为了项目活动的升华。

经过对测 试的不同 班级、不同年 龄、不同性别 的学生进 行访谈,得出语言和非语言的心理暗示的确在情景设计的环节起到一定作用的结果。如盲人的眼罩和困难的障碍设置也的确让学生感到了一定的无助和恐慌;以及在信任背摔项目的测试中,高台的情景设置给出的暗示的确给参与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等。 这些暗示都能使得学生更加认真和真切的参与活动,以达到体验式学习本身的意义。

2.2 体验环节

在拓展项目的体验环节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观察者,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完成需要每个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与他人相互 协助。

首先项目本身的设计大多都是团体类项目,相同的目标暗示了大家有共通的地方;既然是团队协作就会被别人需要共同合作, 这种“被需要”的暗示意味着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肢体接触可以感受他人的善意亲近,肢体暗示还可促进双方沟通;协作过程中彼此的沟通和协调意味着锻炼和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活动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败、挫折或者各种窘态都向大家透漏了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这些暗示都会让学生放松警惕和戒备心理,迅速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项目实施的体验环节,为引导学生达到项目预期设计的目的和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则显得更为重要。

如在信任背摔项目里,当每个人站在高台上时,高台本身的高度差就会让背对着台下的挑战者存在恐惧心理,而教师会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挺胸、抬头、双手交叉抱肩、全身挺直、双脚并拢等动作分散其内心的压力,其次对挑战的学生给予肯定眼神的暗示、与其击掌鼓励或通过身体接触形成保护的肢体暗示,并进一步通过队友的语言暗示“你准备好了吗?”“大家都会接住你!”“三、二、一, 倒!”,以及学生的自我暗示“我准备好了!”、“我相信大家能接住我,我要倒了!”等,来引导学生自己克服心理障碍、释放压力并信任队友。这样的亲身体验,进一步使得学生突破自我并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自信、信赖他人,或者感受到团结的力量等感受。

接受访谈的学生一致指出:在通过感受来自各方面的心理暗示逐步完成项目过程中,每当由于自己身体力量不足或协调性差等导致挫折和失败时,都会感到“如果自己更棒一点就好了”,从而产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内在需要。

2 . 3 分享、总结提升环节

分享环节是指在学生体验项目后,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们一一走到大家面前讲述拓展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难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以及观察到的所有事物等,并分享在此过程中的成长获得。通过亲身体验,同伴的内心经历和感受分享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感同身受往往也会很快拉近队友之间的距离,解除对他人的防备心理,加强团体的凝聚力,推动拓展项目顺利进行。

分享个人感受后,需要将大家分享的所有感受与其它人参与探讨、交流以及与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相结合。只有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并归纳提取出精华,再用某种方式去整合,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在教师继续引导下,这个总结和提升环节的进行也会暗示学生将收获的精华朝向指导学习和生活等积极的方向去努力。

2.4 应用环节

从体验中提取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心得及经验, 是拓展训练的精华 所在。应用本身 也成为一种体 验, 有了新的体 验,循环又拉开了新的一幕。

在收回的调查中,学生提及到将所感受到的与实际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有137人次,证明了心理暗示在拓展训练课程各个环节的确起到了预期效果,并最终达到拓展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3 建议

拓展运动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学生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培训而得到提升。合理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拓展训练的魅力,以达到其本身的教学目的。

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拓展训练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加强自身素质水平。

暗示与企业文化 篇9

暗示与明示相对应, 领导工作通常以明示为主, 布置工作、发号施令、进行管理, 需要明白无误地发出指示、指令, 或书面的, 或口头的。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以明示为好, 偶用暗示手段往往可以收到润物无声、踏雪无痕之效。

企业文化是管人的, 是管人心的, 是“心的文化”, 因此就与心理暗示具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性, 而暗示的方法与技巧也与企业文化的塑造方法如潜移默化、团队感染等具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性, 而且, 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强化和灌输, 对人的文化心理的形成有特殊功效。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员工共有价值观和统一行为的形成, 这是运用暗示手法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暗示要有的放矢, “的”是施加暗示的对象, “矢”就是施放给对方的文化信息, 施加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和文化影响, 传达的是什么样的文化理念。滥用暗示只会传达错误的信息, 给文化传播和建设带来混乱。

暗示的手法很多,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用到, 只是没有从建设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它和运用它。比如, 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一个表情, 一句双关语, 无意间的一个提问, 甚至在一些特殊场合下的欲言又止或者沉默, 都会给特定的人以特定的信息, 传达一定的态度和意思, 或肯定, 或否定, 或表扬, 或批评, 或制止, 或支持, 而其背后, 则就是价值观。有时候, 对某些事, 领导皱一皱额头, 扬一扬眉毛, 都会传给特定的人以一定的信息。这种特定信息在受传者那里, 肯定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 使他明白领导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无形中便传达了一种价值观。

托喻也是暗示的一个好方法。通过引述或自编的故事, 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以达到或启发、或讽刺、或谴责的目的。很多企业家都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宣传贯彻企业价值理念, “理念故事化”比其它方法更有效, 更生动, 更容易为员工所理解和接受。

期待也是一种暗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 清楚地表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挚爱的心, 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 则被期待的学生就会喜悦、乐观, 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 增强自觉学习的激情。企业家就是企业的教师, 应当对每个员工都抱同样的期望态度, 这种期待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可以给员工以激励。

暗示的教育力量 篇10

所谓暗示, 指的是通过某种措施, 实现自我体会的一种过程。它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还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

暗示也是一种不可低估的教育力量, 因为暗示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师生间不存在对抗态度的前提下, 以含蓄的语言、善意的举动和诸多间接方式, 巧妙地向学生发出催人奋进的期望信息, 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情感指向, 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些自己都不清楚的潜质, 并让其发挥到极限。

不过, 在教育中, 最需要进行暗示教育的对象是那些学习困难或者行为习惯趋于亚健康状态的孩子。教师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教育方法, 却能够使师生的心理距离一下子缩短, 进而消除学生在思想上的对抗情绪, 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 从而在行动上自觉地改过, 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上一篇:多媒体外语教学下一篇:多算法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