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研究

2024-07-08

报表研究(精选十篇)

报表研究 篇1

1.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首先应对各子公司进行分类, 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两类。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情况下, 则需要考虑重要性原则, 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除应考虑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的差别, 需要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外, 还应当根据母公司在购买日设置的备查簿中登记的该子公司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融。

1.2 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 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融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 最终计算得也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1) 将母公司、子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 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 计算得出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合计金额。

(2) 编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将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 编制抵销分录, 进行抵销处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 其目的在于将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另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

(3) 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即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 分别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等的合并金额。

(4) 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2 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抵销分录的编制

2.1 编制抵销分录的前期工作

(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 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合并工人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为:对于应享双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照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 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的科目。对于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 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2.2 抵销分录的编制

(1) 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借:股本 (子公司)

资本公积 (子公司)

盈余公积 (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

商誉 (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 (合并当期为“营业外收入”) (贷方差额)

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全新, 没有借贷方差额。

(2) 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等项目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

——年末

应说明的是, “未分配利润”:项目是通过抵销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具体项目 (如利润表中的项目) 的抵销计算确定的。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中“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的金额应与上期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的金额一致, 因此, 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涉及的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具体项目, 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均应用“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代替。旭:上期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2.3 内部债权债务项目的抵销

(1) 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本身的抵销。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 (1)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2) 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 (3) 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4) 持有至到期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与应付债券; (5) 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 (6) 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抵销分录为:

借:债务类项目

贷:债权类项目

(2) 内部投资收益 (利息收入) 和利息费用的抵销。

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可能发生持有对方债券等内部交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当在抵销内部发行的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的利息费用与投资收益相互抵销。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3)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在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核算其坏账损失的情况下, 某一会计期间坏账准备的数额是以当期应收账款为基础计提的。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随着内部应收账款的抵销, 与此相联系也需将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销。其抵销程序如下: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然后将本期计提出 (或冲回) 的坏账准备数额抵销, 抵销分录与计提 (或冲回) 分录借贷方向相反。

即: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4 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年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营业收入 (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 (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上述抵销分录的原理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收入与本期发生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成本。抵销分录中的“未分配利润——年初”和“存货”两项之差即为本期发生的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5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一方的商品, 另一方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

(1) 未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 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 将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营业收入 (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收入)

贷:营业成本 (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 (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4) 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发生变卖或报废情况下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的抵销

将上述抵销分录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用“营业外收入”项目或“营业外支出”项目代替。

(1) 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 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 (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 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 (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与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相同。

摘要:在经济活动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就是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其来源主要包括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所谓财务报告, 是指企业对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包括会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关键词:合并,控制,抵销

参考文献

[1]肖泽忠.大规模按需报告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 2005, (1) .

[2]杜兴强.财务报告的充分信息含量问题[J].财经研究, 2006, (12) .

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 篇2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来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从而改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依据分析主体不同而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是指“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有多种。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企业价值,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做出合理决策,最终达到市场有效。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财务报表来揭示企业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价值研究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价值的载体 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人们评估企业价值、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识别企业优劣的主要手段。因此,正确理解和利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财务报表是否反映企业价值

(一)财务报告——反映企业价值的载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财务报告己成为联络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根重要纽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外财务报告把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互相传递.从而把市场组织和运作起来。财务报告始终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财务报告给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各种资产的价值、企业整体资产的收益能力等重要数据。可以说.财务报告的生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企

业价值的反映过程。

(二)财务报表分析——分析企业价值的工具

财务报表分析有助于在所提供的历史财务会计数据和使用者所关注的未来的盈利及现金流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使得使用者能够深入分析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历史数据,来了解企业过去、现在以及持续获得盈利和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 要了解这些需要运用各种评价管理者经营和财务业绩的技巧和标准,识别过去的现金收付,评价公司收益质量.估计经营及财务风险水平,衡量其潜在贷款能力.以及证实或否定早期的预测和评价。

(三)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因素: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通过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可以初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识别企业的优劣。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的内容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许多报表项目是独立地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 为了使财务报表表达和传递的经济内容更加明确和清晰.需要使用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适当的解读 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使报表使用者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对企业的未来前景进行预期,为报表使用者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方法保障.是报表使用者认识企业、分析企业和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工具、手段。

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

(一)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

1.历史成本法。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反映了企业投资的结果,右方是企业以往融资的结果.左右两方共同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和资本结构.可以看出企业拥有资产的原始投资。但是这些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看不出来的 而能够给

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资产的本质所在.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所在.显然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不能提供这一重要信息

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强调收入按照实现原则确认其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致使收入、费用的确认与现金流入、流出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利润表不能提供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3.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在强调其会计信息货币性的同时. 丧失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而非财务信息对企业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所采用的货币计量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局限

1.在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研究较缺乏。尤其是现在大跨国公司的出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分析体系与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分析工作不能专业化。我国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师出现较晚.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没有专业化。

3.比率分析法作为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除了要看到它的适应性强外.还要充分认识其局限性的一面: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但预测未来却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各项指标缺乏统一评判的标准.财务指标很容易被人为操纵,从而使报表使用者得出错误结论.做出错误决策。

(三)分析过程的局限

1.分析过程重“量”不重“质”,大量单纯数量指标,忽视问题性质分析

2.目前使用得最普遍的分析方法是比率分析法,其使用的各种数据都是过去资

料.虽然对预测未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远远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标准。这是先有经济业务发生、后编制财务报表、再对报表进行分析这样一个过程所造成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评估企业价值意义不大。

3.在实践应用中.对现金流量只重视编制,不重视分析。由于现金流量表出现得较晚 人们对它的分析重视程度还不够。但由于现金流量表的计量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的不同决定了对它的分析意义非常重大.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和预测是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四)指标体系的缺陷

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财务指标是分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报表分析者主要依据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财务指标有“酌定性”行为.可导致财务指标“监控”作用弱化。

三、现行流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比较分析

(一)对现行财务核算模式的改进我们对财务会计报告改进的思路是在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披露的信息,以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首先,在计算企业收益时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

合起来计量收入的实现与费用的发生 收付实现制虽然不能准确反映各期的损益.但它确认的收益排除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如果能够将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可以揭示当前利润与未来现金流量的关系,可以准确地为计算企业价值提供依据。其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非财务信息。通过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和财务风险.以便根据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对折现率进行调整. 使折现率包括风险因 素.使企业价值更现实

(二)充分利用和分析现金流量表

一个企业若要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应当既保持足够多的收益.又保持足够多的现金流量。在某些特定时期.现金流量甚至比收益的重要性更大 现在人们对现金流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现金流量分析是确定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有力工具 在评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现金流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金流量是预测企业未来前景的重要工具 正是由于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自从现金流量表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关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也不断出现。但概括起 来说,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这在客观上给财务分析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补充增设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

财务指标主要是以价值的形式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而许多不能以货币计量的重要资源如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的销售渠道、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在报表中无法得到反映。虽然在目前阶段财务指标应占重要地位,但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报表分析者需要非财务指标的趋向越来越强烈。因此。我们需要增加对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如人力资源、新产品开发率、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客户满意率、市场占有率等等.这些非财务指标在帮助财务报表分析者做出决策时非常重要

近年来.许多企业已经在重新考虑该如何评估本企业的业绩 他们认识到新的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需要新的业绩评估系统 目前他们正致力于为自己的企业制定和发展这些新的业绩评估系统。其核心旨在确定企业战略.评价经营业绩时,同等对待或更为重视市场份额、质量和其他非财务性评估标准.而不是当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产生矛盾时.总以财务指标为准。一些企业决定把产品质量、市

会计报表合并相关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报表 合并 新会计准则

一、新准则下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按照新准则会计报表合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新问题。

(一)合并差额

合并差额是指在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时,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旧准则下称之为合并价差。合并差额从本质上包含两部分差额,即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价部分和商譽部分。这两部分差额是客观存在且可区分的。我国将其合二为一,存在着诸多不便。目前我国的规定要与国际上对合并价差的内容的规定有出入,显然我国的规定要更简单,回避了复杂的合并,但是理论上合并价差的性质模糊不清,也使得在实务中会计报表合并的编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使得任何不平衡的数字甚至错误,都可能归入合并价差,大大地降低了其科学性和可理解性。

(二)合并范围问题

新会计准则下,一般按照控制权的标准来界定合并范围。而对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则按照表决权来加以区分。在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时,我们称之为绝对控制,在拥有不足半数的表决权但能够实质控制时称之为相对控制。这种规定使得,在同一持股关系下采用不同的计算原则,会有不同的结果,可见,我国会计报表合并规范并未对采用哪种计算方法做出明确规定,这给编制会计报表合并提供了可操纵的空间。

例如,A、B、C三公司同属于Z公司的子公司,2009年,这三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Y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其中,A、B、C的认购权分别为53%,28%和19%,出资额分别为2650万元,1400万元和950万元。公司由C公司运营管理。2012年,A公司收到C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510万元。A公司在投入资本组建Y公司时,认定Y公司为其子公司,因此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时,采取成本法核算,在2012年收到所分配的股利时按照收益进行了相应上网会计处理。2012年年末,Z公司要求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并将Y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此时A向Y公司索取年度个别财务报表时被告知Y公司业务实质上已经停止,公司剩余财产已经不存在,且实质由B、C两公司操纵。那么,在Y公司是否应该纳入A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按照新准则规定,无论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与总公司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都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2],案例中A公司认购时占52%的股份,应当将Y纳入A的合并范围;但新会计准则指出,在具体应用控制标准确定合并范围时,应当着重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鉴于Y公司实质上是在集团公司的授意下,由C公司组织经营管理,A公司既没有向Y公司董事会派出董事参与决策,也没有派出其他管理人员参与日常管理,因此,实质上并没有控制Y公司。失去了控制这一合并基础,从这点上来看,A公司不应将Y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所以,根据新准则的规定,A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将Y纳入或不纳入合并范围,这种不一致的做法给编制会计报表合并提供了可操纵空间。

二、改进建议

(一)合并差额的正确认识

首先,企业合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易,而是一种战略性投资。在企业合并过程中,要从整合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的长期经济上来考虑,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获取被合并方的资产;企业在合并中所收购的资产,应该属于长期资产,将归属于个较长的时间周期,而不应纳入合并当期。

第二,基于上述认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第十三条的规定可以改进为: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者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先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份额,其差额应当计入递延收益或者当期损益[3]。

(二)合并范围的进一步明确

首先,应该明确“暂时控制”的含义。它可以定义为短期投资,这通常是可随时变现,持有时间短,不以控制为目的的投资。在期限上可以定义为“在一年之内”。可以进一步防止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暂时控制为借口,而不将某些子公司列入合并范围,进一步操纵利润。

其次,应该确定是否将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及非营利组织纳入合并范围。鉴于上述分析,只有将持续经营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全部合并,才能抑制母公司将资不抵债的子公司作为操纵利润的工具。此外,如果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或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并没有受到严格的限制而从事营利活动,则应该包括在合并范围内,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高明.当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06.

[2]杨雯雯.新会计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10.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篇4

1.按照我国目前关于公司盈余公积金方面的规定, 在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抵消记录分录方面, 母公司应对子公司投资保证其自身的权益性、子公司上层股东的权益相互消除后一定要把已经抵消的下属子公司的盈余公积金全部都冲回。母公司不能擅自私用子公司所拥有的盈余公积金, 因为那是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自己的积累, 若是将子公司已抵消的盈余公积全部冲回, 会使母公司现有的可分配利润低于自身平均水平。合并会计报表在企业盈余公积的处理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 盈余公积是以独立的个体企业单位的净利润来计算的, 其利润分配表上应当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状况都统计记录下来, 可现实却不是这样, 企业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并不被重视。

2.合并会计报表上的内容只能反映一部分的现实, 而且大股份拥有者也不一定能够根据报表上的情况来进行评估和计算。报表中体现的包括企业资金、债务情况、相关收益与利益都只是子公司所现有的项目情况, 它所反映出来的这些却并不能被母公司所利用和支配。母公司具体点说也只是含有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 却并不能干涉子公司自身经济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决定。而且其中关于母公司的利润的核算是依据在购买子公司股票当时的折算方式来进行价格计价的, 所以合并会计报表上所显示的像公司盈利能力率、周转能力率等各种各样的比率虽然真实, 但是再精细却也替代不了个别会计报表在具体某一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 合并会计报表在这方面既不能反映出企业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能反映出母公司的绩效。所属子公司的少部分权益则是随着经营过程不断改变的, 因为它是依据当前市价进行的价格计价, 这一点与母公司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克服合并会计报表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坚持统一性原则

现今, 企业发展的方向各种各样, 虽然使得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却也使得企业在合并报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障碍, 因为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经营方向与经营策略的不同可能导致两者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而这种差异对母公司获取关于子公司的信息方面有着严重的阻碍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分歧, 导致获取信息的失误酿成计策上的错误。所以子公司应适当的在某些合并报表上做出相对符合母公司政策的调整和修改, 这样也便于两者的统一合作与协同发展。

(二) 编制分部财务报告

合并会计报表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适用, 在与母公司的业务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的信息方面, 需将之认真仔细地合并整理以供公司参考和与其他公司比较。而在不同业务、不同地区方面则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相关的资金记录和债务情况记录, 适时的依据所需公司的考虑情况做出相应的主次调整, 以便提取信息的有效迅速。这样的分部财务报告的编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所获取的信息有着更高的含金量, 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有了分部财务报告的辅助, 合并会计报表所表述的会计信息情况将更为真实具体, 也更有利于企业集团合理有效的经营策略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

(三) 合理增设新的会计科目

由于合并会计报表的不明确性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盈余公积与抵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各自经济收入明细还不甚清楚, 使得经营者无法依据现有的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增设现有合并会计报表管理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的进一步细致划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将主管业务收入报表中再细化出两条分支:一条是对内收入, 明确企业内部的相关资金使用情况;另一条是对外收入, 记录排除内部使用资金在外的公司所做项目的资金周转情况。以此类推, 细化出一些必要的明细科目, 这样对母、子公司的营业收入与经营业绩便能够更加清楚明了, 也有利于母、子公司的协调与发展。

(四) 规范权益结合法的使用

大多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抵制权益结合法的使用, 如美国就对该方面有着非常强势的要求, 限用甚至是要取消权益结合法。但是尽管国际上一直持有这样的态度, 但是权益结合法带来的利益操纵便利也是不能忽视的。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的道路, 权益结合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我国的企业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权问题在现在的中国也还是一个难题, 所以它对目前的我国还是比较适合的。但是要严格注意的一点便是, 如要使用权益结合法便不得轻易更改为购买法, 只能够使用权益结合法。

三、结语

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 唯有做到两方面才能过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会计报表方面, 要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对于信息的获取做到认真仔细, 避免信息的不准确性出现, 而且经营者需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及资金状况;二是合并会计报表方面, 要将企业中的财务问题系统化, 根据不同的需求取得不同的信息侧重点, 方便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及时作出有效正确的决策。

摘要:公司上层领导通常会通过会计报表去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其所有公司的资金运行情况及财务情况, 因为报表所具有的真实性是会计部门执行的关键, 所以对于经营者的信息获取至关重要。而新时代对企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这一问题还有着许多要疏漏和不足要修改和完善, 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去不断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会计报表,合并,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桂琴.合并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局限性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5) .

[2]艾玉芬.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其改进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8)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并报表问题研究 篇5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并报表;企业会计准则

jel分类号:m41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2-0091-03

一、合并报表理论及国家制度安排

合并会计报表简称合并报表,亦称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用以综合反映以产权纽带关系而构成的企业集团某一期间或地点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的会计报表。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有三种:

第一种称之为母公司理论。按照母公司理论,在企业集团内的股东只包括母公司的股东,子公司少数股东被排除在外,仅作为公司集团主体的外界债权人。以这个会计主体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和合并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仅指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合并会计报表被看作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延伸和扩展。

第二种称之为实体理论。按照实体理论,在企业集团内把所有的股东同等看待,不论是多数股东还是少数股东均作为该集团内的股东,并不过分强调控股公司股东的权益。采用这种理论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能满足企业集团内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的需求。

第三种称之为当代理论。当代理论实际上是母公司理论与实体理论的混合,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采纳了当代理论,所以它在美国实务中被广泛运用。由于当代理论吸收了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中各一部分内容,所以缺乏内在一致性,虽然避免了母公司理论在会计概念运用上的矛盾,但在合并净资产的计价上,仍然存在计价不一致的问题。

1995年。我国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参照母公司理论,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合并会计报表视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其所控制的资产、承担的负债、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等信息。当一家企业(即控股公司)事实上控制了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方针时,前者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将其控制的境内外子公司和事实上可以控制的被投资企业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但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认为,若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经营性质有很大不同,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不是纳税主体,合并会计报表也不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包括缴纳所得税、分派股利的依据,它仅仅具有提供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情况信息的作用,合并报表意义不大,主张不予合并;另一种认为,合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经营情况,而各成员企业无论经营性质差异多大,会计报表均可合并,因此主张将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我国财政部颁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此无明确规定。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并会计报表的现状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未明确农合机构投资发起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参股城商行和农合机构间战略投资是否属于“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未执行合并财务报表规定,造成财务信息不完整。

以宁波辖内为例。6家农合机构累计在宁波辖内外投资村镇银行12家,农合机构间战略投资2家,投资秦皇岛商业银行1家,投资小额贷款公司1家,总投资已达4亿多元。

(一)非控制类可分为两大类

6家农合机构在宁波辖内投资村镇银行4家,农合机构间战略投资2家。其中:

1、鄞州银行和象山信用联社投资象山国民村镇银行:

2、余姚合行投资余姚通济村镇银行;

3、奉化信用联社投资奉化罗蒙村镇银行:

4、慈溪合行投资宁波市区信用联社:

5、余姚合行投资宁海信用社:

6、鄞州银行投资鄞州国民村镇银行。在宁波辖区外新疆、四川和广西投资村镇银行8家,投资秦皇岛商业银行1家。

上述投资主要特征是: 1、5家农合机构在12家村镇银行的权益性资本比例均在50%以下。2、5家农合机构在12家村镇银行的其中5家出任了董事长,但股东占2/3以下;其中一家机构形式上股东占2/3以下,但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及主要经营管理部门负责人均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推荐、村镇银行董事会聘任。实质上完全控制了该村镇银行。

3、参与政策制定、推荐本行人员担任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日常经营管理工具等。

目前,鄞州银行对村镇银行实行权益法合并,确认投资收益或亏损,计提递延所得税方式,对投资的10家村镇银行进行合并计量。得到了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认可。

余姚合行、奉化联社未对投资的2家村镇银行进行权益法合并,未对能够引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收益或亏损和权益发生变化进行公允价值合并计量。

(二)控制类

余姚合行全资在宁波辖区外发起设立开化通济贷款有限责任公司1家,符合省农信联社合并报表条件。其主要特征是:

1、该公司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权益性资本比例在100%

2、公司不设股东会,公司股东行使该公司董事会职权。由公司股东行委派一名执行董事,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委派一名监事,由风险总监兼任。公司设总经理,由执行董事聘任或解聘。

3、股东行制定公司政策,派遣本行人员担任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产品和日常经营管理工具等。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和当地银监部门要求,余姚合行将全资发起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进行了合并。

(三)合并报表政策与权利间的碰撞

1、正向作用。

(1)真实反映经营结果。合并报表能真实、全面和客观反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损益状况,维护存款人和股东的权益。

(2)对权利人的利益保护。合并报表能确保存款人和股东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披露的信息,决定存款和投资的方向。

2、政策冲突。

(1)对国家金融决策的影响。一是非金融类企业合并报表造成金融统计数据失真;二是相关报表数据从不同口径重复上报,影响国家金融决策;三是当前货币投放相对从紧的情况下,国家实行信贷投放限额管理,合并报表后造成了农合机构信贷投放总量超标。

(2)对农合机构监管评级的影响。新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财务能力弱,合并报表后对农合机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留存超额资本率、逆周期超额资本率、杠杆率、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等产生负面影响。

(四)合并报表管理能力薄弱

2008年银监会发布《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确立了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原则及框架,从并表范围、跨业跨境风险以及监管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当前农合机构对合并报表的认识停留在会计意义上的合并报表而非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上的并表管理:其次是公司治理层面上未明确统一的协调部门,未制定跨行业合并报表标准;再次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并表 管理的需要。

三、对农合机构进行合并会计报表的探讨与建议

农合机构应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为目的。从战略规划、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架构着手,抓好合并会计报表工作。严格执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

(一)建立有效的合并会计报表管理体系

一是制定完善的并表管理战略,从整个农合机构的角度,对合并会计报表中涉及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有效管理。

二是完善农合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并表管理职责分立,确保各项工作在各个层级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完善合并会计报表管理手段,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传输和集中处理系统,加强对农合机构各类风险的定量化、集约化管理。

四是按规定编制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形成财务报告,作为农合机构对外信息披露的资料。财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农合机构对外提供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以及报表附注。财务报告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报告,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等外部使用者。例如:合并后会计信息披露报告。另一类是未合并的农合机构的财务报告,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

(二)完善会计政策

建议对农合机构有关合并财务报表规定进行完善,将农合机构投资发起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参股城商行和农合机构间战略投资纳入管理范围,并明确界定哪些类型应进行合并报表,哪些类型应按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无论何种形式,均应做到:

一是统一会计政策。被合并报表企业(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城商行)必须与合并报表农合机构会计政策相一致。年中不一致的,年终报表应按合并报表农合机构会计政策进行报表调整。

二是统一审计。由合并报表农合机构统一聘请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

三是制定跨行业合并报表标准及管理制度。

(三)协调外部监督

央行应明确金融统计口径,按金融统计属地原则。以农合机构母报表为依据,将合并报表数据作为央行监管参考。银监按属地分级监管原则,监管评级应仍按非合并的农合机构母报表为依据,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作调整监管。税务部门按注册地缴纳税款。

(四)非完全控制的投资合并报表管理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规定,统一将村镇银行、参股城商行和农合机构间战略投资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农合机构对投资的村镇银行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1、理由。

(1)具有“共同控制”的特征。农合机构虽然作为村镇银行发起行和最大股东,但是不能满足完全控制条件,重大决策由股东、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定。

(2)具有“重大影响”特征。农合机构作为村镇银行发起行和最大股东,参与政策制定、推荐本行人员担任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日常经营管理工具等。

(3)参股城商行和农合机构间战略投资虽无“重大影响”特征,但具有“共同控制”的特征。

2、方法。

(1)对于子公司因本期损益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农合机构应当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其所拥有的数额,并将其计入本期投资损益,同时按照该数额增加或减少长期投资。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

(2)对于子公司因本期损益以外的原因,如接受捐赠、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接受外币投资折算差额所引起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母公司应当计算确定所拥有的数额,按照计算确定的数额增加或减少长期投资,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的数额。

(3)投资农合机构应按月向银监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报送非完全控制的村镇银行、商业银行业务状况表,按季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报表。

(五)完全控制类合并报表

按《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统一将符合合并报表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合并到农合机构,年终要报送3类报表,即农合机构合并报表、农合机构母报表、被合并报表小额贷款公司报表。

1、理由。

(1)农合机构为融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特定经营业务的需要直接或间接设立特殊目的主体。

(2)农合机构具有控制或获得控制特殊目的主体或其资产的决策权。

(3)农合机构通过章程、合同、协议等具有获取特殊目的主体大部分利益的权力或承担了特殊目的主体的大部分风险。

2、方法。

(1)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根据相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保持一致: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农合机构保持一致。

(2)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农合机构和子公司的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为基础,抵销农合机构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所有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

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报表 分析 局限性 建议

一、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在每个会计年度末,每个企业都会对财务状况做出表格,这就是企业综合年度财务报表,在表里对企业上一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财务报表的方式进行反映,并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分析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提供的数据,做出科学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比较和评价,为企业进行商业决策提供依据。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自然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公司的偿付能力突出的,就会很容易在债权人手中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通过财务报表,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会有一个正确的预见性。专业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数据,通过分析方法和控制指标,最后将报表报给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通过报表中显示的信息,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判断,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指标

(一)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对债权人来说,首先会去关注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假如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差,那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根本无从保证,就会使债权人放弃给企业提供资金。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为零点六这时候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很理想的,假如比率超过这个数值,就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有较重的债务负担;假如比率低于这个数值,则说明企业的债务融资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作用。

(二)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这个交易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周转情况,同样的资源也会对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具有影响。分析企业营运能力,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实力。

(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盈利能力的核心是财务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只有稳定了企业的利润,保护公司投资者的利益,才能使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继续前进的动力充满信心。报表里主要是业务指标的测量,包括营业利润率、资产经营利润率和盈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领导更关注报表里面盈利能力和企业经营利润率,因为这些数据就可以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目前的状态。

(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所谓的企业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商业开发能力,企业具备的发展潜力。企业通过他们的经营和发展,利用资本投资和累计利润的不断积累形成企业的潜力,企业通过自己的销售收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未来可以预见,股东和业主希望维护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可以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使他们对企业信心更足。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造成的局限性

在现代会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的财务报表。根据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及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发展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使用的是复式簿记的方式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因此,所有的经济现象只有在满足上面三个前提条件下,通过汇总和处理,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二)财务基础造成的局限性

1、企业一般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确定真正的经济往来情况,这就会产生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和其他财务科目的行为,这就给不负责任的财务人员利用管理的漏洞进行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就存在做假账等行为,对于一些缺乏专业精神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他们不去认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去进行分析,只是进行成本的微调和资产时间点的确认,就能调整会计数据,会计报表看起来很完美,是满意的结果。然而,这种报表分析,对企业需要了解的真实财务信息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2、企业会计漏洞和缺陷,以历史成本计量。一些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都会使用很多年,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资产的价值情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关系,在购买时使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是资产的市场价格,但是一直沿用这个金额,就会使其账面金额产生较大偏差。

3、复式记账单式是由单式记账单演变而来的,在更新过程中改善了很多原来存在的缺陷,但是依旧是不完美的,它也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问题。如不能准确对无形的资产进行财务价值衡量等。

(三)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不强调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这使得数据的实际意义不强。还有比率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一个静态的分析方法,它反映了当前的形势,但不能令人信服的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而对未来的准确预测才是更重要的,它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效果也不一样,很多情况比率分析都很难考虑到这些因素,也不能将其反映在其财务报表中,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定的偏差。

(四)人为因素造成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报表中对项目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会计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会有所不同。分析财务报表的指标,每个人对报表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会造成最终使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四、关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的几点建议

(一)注意会计报表间的内在联系

企业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企业经济的分析,必须要认真分析彼此的各种经济现象,对它们相互影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在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时,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内部财务数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企业外业务的资产负债情况。有很多事件是不能被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出来的,这里面可能就会有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协调的分析是难以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情况显示出来的。必须将工作与经济和商业信息的收集、准备以及整个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其连接的所有事件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修正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偏差

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尝试使用一个第三方单位的财务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分析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会计质量,对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纠正,还可以收集更多的对企业财务有帮助的信息。

(三)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方式都会不同,企业经营的重点也会不同,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也不一样,企业资金的流向以及固定资产等数据也会不同。在发展期,企业会更重视企业的价值;在企业成熟阶段,企业更加注重利润;当企业进入衰退阶段,财务部门要做好企业的清算准备,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每个时期,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这些数据都使用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来衡量就会造成很多分析的困难,难以满足分析的需求。此外,不同的公司,在行业的特点、企业文化、领导者的经营理念上都是不同的,这都会对财务数据分析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考虑的经济环境中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

(四)增加企业风险和创新能力分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尽可能在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对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更全面、更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公司领导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公司有足够的产品创新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具体发展前景和企业的发展水平并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颖.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功能与合理利用[J].技术与市场,2013,(01)

[2]邓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研究[J].中国外资,2012,(19)

[3]王丹.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

[4]唐文君.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J].财会研究,2007,(08)

[5]李亚敏.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10,(08)

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 篇7

合并会计报表是针对大型的企业集团公司而产生的,它是经济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将原本基于单个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应用到大型企业集团上的结果,它从整体上反映了多个企业公司之间的共同的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一方面既可以向企业集团的经营者提供有关企业的经营业绩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未来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是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向外部报告有关企业在过去的经营状况的载体。如何正确地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客观准确地读懂会计合并报表,对于正确了解企业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在剔除了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之后的结果,因此更接近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的真实情况。企业合并是多家企业通过合并成一家企业形成一个独立报告主体,企业财务由原来的多家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法人也是唯一的,在当下资本市场中企业通过合并的方式兼并其他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案例很多,只要不触及有关垄断的法律法规一般都视为合理的。我国有关企业合并报表的会计准则与国外法律不尽相同,但是随着有关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正在与国际标准不断趋同,因此,研究会计报表合并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相关方面法律完善,企业经营和报表编制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会计合并报表存在的问题

( 一) 报表缺乏明确的合并范围

在编制合并报表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要纳入报表编制的企业合并范围,也就是所有应该被纳入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根据我国相关会计准则法规的要求,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根据企业是否对子企业是否有控制权来确定。准则的规定貌似明确,但是在企业财务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这也是很多合并会计报表容易出现主观人为的地方。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财务 在编制合 并报表的 时候都是 以企业利 润表为中心, 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来使企业财务报表中显示的会计利润最大化。因此就会出现规避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况出现,在编制时将有利于企业利润提高和偿债能力增强的子公司并入报表 ,而另外一 些可能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的则不进行合并,甚至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而出现企业内部虚假交易的情况出现。

( 二) 有关合并报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有关立法机构目前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合并报表立法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希望在法律制定过程中既能符合理论要求又能不限制企业的经营发展,通过使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不断完善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来促进企业发展。虽然企业合并在我国当下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却有重大意义,在国企改革上市的问题上,仍然有很多技术性问题没有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完善,很多关于企业合并的具体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规范化发展甚至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 三) 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规范

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来看,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和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涉及一些更深入更具体问题时仍然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在企业收购方面,如何计算企业盈余,何时计算企业盈余都没有具体的规定这样企业财务人员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就会出现盈余归属上的混乱,在国际标准里一般将合并日前子公司的经营利润归入收购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而将收购后的按照正常的合并程序计算。我国这方面仍然是统一归入总公司的长期投资抵减项目,还有待改进。

( 四)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缺乏通用性

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到的利益群体众多,既有企业内部管理者又有企业外部投资者,而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面向的对象一般容易局限在企业集团母公司的管理者和股东,而没有照顾到子公司,债权人和外部投资者等企业报表使用者的利益诉求。例如,一些母公司的长期债权人在对母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借鉴合并财务报表中对有关情况的反映,但是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这些信息综合性比较强,有些关于母公司的经营不良的信息很可能被子公司的盈利所抵消,使得母公司的债权人难以掌握关于母公司偿债能力的真实情况,形成误导。

二、改进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政策建议

( 一) 明确合并报表的范围界限

如前所述,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确定应纳入报表的企业范围是主要是依据是否具有控制来确定的,但是对于是否具有控制的规定并不明确,这很可能影响到合并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及客观性,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因此,我国相关的会计准则应该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指导下进一步对企业合并报表范围进行更加精准的划定,量化企业合并报表的范围。在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中,只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达到50%时,即视为具有控制权,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实质上已经具备控制的企业,但股权没有达到50%并没有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这一点极不合理。因此,在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中还应该明确那些虽然没有达到50%控股权但是实际已经控制的企业,比如说,母公司虽然未对子公司控股50%,但通过其他联合企业联合控股50%的情况也应该视为控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因为实质上母公司已经对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了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才能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被侵犯,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有利的。

( 二) 完善相关合并报表的法律法规

我国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法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法律工作者应该在财务实践中针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相关法律,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工作者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更加符合相关要求。在编制报表时针对支付价格和实际账面价值不符产生的商誉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式采用购买法处理,因为当下我国通行的权益结合法可能会因此低估企业的实际价值,偏离实际情况。另外,在规范企业合并报表的同时还应该要求提供相关的分部报告,从而可以借鉴多方面的信息综合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在分部报告的基础上,还应该要求企业加强对未来企业经营预测的信息报告,从而给报告使用者一个更加清晰的关于企业未来经营的信息。例如,在云南白药公司合并云南置业公司的案例中,云南白药公司在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就追加了有关未来盈利能力预测的信息报告,这样,报告使用者就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有了一个了解,在帮助企业投资者做出客观准确的投资决策的同时也给企业集团带来了投资者的信任和更多的资本,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 三) 改进现有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抵消方法

目前,我国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间经营结果抵消的处理不尽相同。尤其需要加强的是母公司在权益性投资子公司时与子公司股东权益的抵消处理。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抵消方法,即首先编制母公司权益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抵消分录。比如,如果在合并过程中存在应付股利,则应该将相关的投资收益和应付股利进行抵消,同时摊销相关的合并差价。还应该将母公司年初的权益投资和子公司股东权益抵消。这样可以保证合并报表中反映的相关项目与子公司中的相关项目一一对应。

( 四) 对于业务相似的母子公司应该提供有关合并报表

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该将与母公司业务相近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这里的业务相近既包括与母公司从事业务具有横向相关的,也包括与母公司从事业务具有纵向相关性的。这样编织出来的报表对于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信息和财务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得报表信息使用者在了解企业相关信息的同时可以和同行业中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及时了解企业在相关行业中的行业地位,显示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发展情况,也为报表使用者预测母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保证母公司融资效率提供了方便条件。

结语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 篇8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

财务报表分析确实给信息需求者提供了决策参考信息, 但是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 财务分析资料的局限性

我们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依据的主要资料是各个时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 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是制约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一是信息披露不完整;二是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三是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四是财务报表编制所依据的会计原则;五是通货膨胀会歪曲企业财务报表;六是财务报表本身的真实性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财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

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人的经验和素质不同, 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目标的实现。

(三)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表分析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法。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1. 趋势分析法。

一般是用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分析, 显然这比分析单一年份的财务报表资料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特别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用来分析的财务报表资料所属年份、会计期间不同, 并且数据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所以一旦会计换算方法改变或者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数据之间会失去可比性, 会造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2. 比率分析法。

它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各种比率的计算, 基本上能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 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较常用的比率分析方法只能对报表数据进行反映, 其计算结果很容易误导分析者。比如,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 只要用流动资产偿还一笔金额比重较大的短期债务, 其比率值就会成倍增加。比率分析法局限性的根本问题还不仅是计算结果的问题, 其关键是没有一个标准来判断比率是高还是低, 即使我们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值, 也很难找到一个与之相比较的标准。因此, 比率分析法作用的最高限也仅仅是提供某些线索, 或是作为一个粗略的概要。

3. 结构分析法。

它是通过分析指标结构来反映该指标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显然, 在财务分析中列示总体指标与各组成指标的绝对值, 远不如列示其构成比率那样简便、醒目。结构分析法得出的构成比率可以显示总体指标的内部架构, 表现各构成项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在总体指标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 便于人们分清主次因素, 突出分析的重点。因此, 结构分析法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分析方法。但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 对结构分析得出的比率值进行分析判断时, 很难确定一个标准, 这同比率分析法相似, 就是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科学的标准, 来判断这个构成是否合理。大多情况下我们只能给出一个区间范围, 对于落入这个范围的值我们判断其是合理的。

4. 综合分析法。

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 特别是要得出十分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更为困难。如沃尔财务状况比重评分法, 它是建立在选定的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水平基础之上, 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水平测算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 综合分析法在实践之中很难得以具体实施, 所以说, 综合分析法所得出结果只能是一种参考。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建议

(一) 对财务报表自身的改革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可以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是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方向的改进, 一方面, 报表附注越来越丰富, 已进入“附注时代”;另一方面, 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 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这都是为了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所做的努力和尝试, 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欢迎。因此, 这种改进成为改革财务报表的主流, 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方向不会改变, 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 (应是有增有减) , 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然而, 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 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 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为了防止信息过量化, 财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应运而生。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在不减少年度报告信息量的前提下, 另外提供一份简化的年度报告, 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信息过量取决于使用者是否只需阅读简化的年度报告, 而且企业也只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由此可见, 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的, 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 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也许正因为如此, 简化的年度报告也融入了其他财务报告中, 与充分披露方向合流了。

(二) 财务报表分析人的改进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人的改进可以采用分析人员外部化, 即请系统外部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 以减少主观性并提高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1. 比率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

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同时也各有局限性, 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只根据每股收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位化”后的指标, 或仅仅依靠比率分析来制定投资策略, 很容易走入误区。所以,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目标投资公司, 都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指导意义。

2. 新方法的引进。

多元分析法的应用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多元分析法是基于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考察, 取得许多数据的分析方法。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和日益普及, 一些相应的分析软件得以普遍应用。这个方法的主要作用是, 对反映事物不同侧面的许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例如, 在评价企业的优劣等级时, 产品数量、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工人素质等等, 全部列出, 要考虑很多指标,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产量、利润、产品等可能有上百个变量。因此, 找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来替代原来的许多变量是有实际意义的, 由这几个综合变量出发可以得到一个总的指标, 按这个总指标来排序、分类, 问题就得以简化。一般情况下整理出以下8个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研究 篇9

一、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舞弊手段

1. 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主要方式包括: (1) 采用非公允价格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2) 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 调节财务费用。 (3) 通过在关联方企业“对倒”创造交易量, 创造利润; (4) 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 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2. 调整收入确认方式, 操控利润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入确定方式: (1) 销售行为完成, 无论货款是否收到, 即可视为收入实现; (2) 按生产进度确认; (3) 按合同约定确认, 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同时规定, 在确认营业收入时, 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企业利用制度的灵活性, 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收入确认方式, 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 从而调整各项的利润, 以达到骗贷或偷逃税款的目的。

3. 滥用会计估计

滥用会计估计的主要方式有: (1) 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随意减少或增加折旧费用。折旧费用在公司费用占很大的比重, 特别是那些高固定资产的行业, 较小的折旧率变化就会引起较大的折旧费用变化。 (2) 不计、少提减值准备, 减少当期费用;如固定资产长期闲置不用、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再使用, 或者因为技术进步已被淘汰的设备, 就应该如实计提减值准备, 但很多公司都没有这样做。当然如果想虚增当期费用, 虚减利润, 则会反其道而行之。

4. 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在正常情况下,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 在现实中, 许多企业利用这两个科目进行利润调节, 导致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巨大, 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 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

二、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

1. 分析利润的来源与时间构成

企业利润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等。一般来说, 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所占的比例较大, 其他利润来源所占比例较小, 有些项目甚至是没有的。因此, 如果一个企业的补贴收入等偶然性项目在关键时刻出现异常, 往往是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等目的而辩辞实施的告假行为。另外, 还应注意利润在各个时段的分布是否正常。部分粉饰会计报表的企业前三季度业绩不好或很差, 第四季度业绩突然大增, 或者是前三季度业绩相当不错, 第四季度却盈利较少, 甚至出现巨亏, 这种情况如果不是主营业务出现较大变化, 那么就是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嫌疑较大。

2. 报表对应关系识别法

目前, 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 投资者较多的采用财务比率体系, 对关联公司间的购销也比较关注, 然而很少关注非关联公司之间因上下游产品关系、生产性企业和其他企业间的业务往来而形成的购销、应收应付等报表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工作中, 当出现因产品、劳务等形成的“关联”公司间的应收应付项目的急剧变动等情况时, 应该多加留意, 以便能及早发现问题, 规避投资风险。

3. 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 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关注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对比。通过剔除了投资收益和财务费用的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对比可以揭示有关会计利润的信息质量的好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 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

4. 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虚开购货发票增加收入和利润, 一方面增加了商品销售收入, 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商品销售成本, 同时也会导致存货的异常增加, 存货周转率的急剧下降, 而这些虚构的收入往往表现为应收账款, 就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为了不让财务指标异常从而引起怀疑, 企业通过一些迂回的方法将应收账款向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转移。比如先把资金打出去, 再让客户把资金打回来, 打出去时挂在其它应收款或预付账款的帐上, 打回来作货款, 确认收入。因此, 要特别注意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余额过高的情况, 审查其是否存在虚假销售的问题。

为了提高存货周转率, 有些上市公司故意推迟办理入库手续, 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 然后少结转成本, 以使存货账实相符, 这样, 其虚增的一块利润挂在预付账款上。对这一问题的审查要将账面查看与实地盘点结合起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姚晓民:财务管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会计报表粉饰相关问题研究 篇10

会计报表作为对外报表, 其包含的信息被许多人所需要, 这其中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一些政府部门, 如税务部门。本文就从各个使用者角度来分析会计报表粉饰研究的意义。

(一) 正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里的投资者包括两部分:一是大股东, 可以看做企业的拥有者, 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大股东参与企业经营的活动越来越少。在了解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中, 依靠会计报表进行判断是一种重要方法, 经过粉饰的会计报表必然会影响大股东对企业运行情况的判断。二是小股东。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许多人选择证券投资, 利用会计报表是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小股东需要的大量与决策有关的信息都包含在那张小小的报表载体上。如果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靠, 对小股东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如果会计报表经过粉饰, 其包含的信息严重失真, 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小股东的切身利益。

(二) 为企业的债权人提供可靠的信息

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股权, 剩下的就是债务。以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为例进行说明:会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信息, 经过粉饰的财务报表一定程度上很难如实反映企业这些方面的信息。由于粉饰原因, 银行将贷款发放给一些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欠佳的企业, 可能会造成银行的不良贷款或者坏账, 不利于银行的发展。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 其发展受阻也必然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三) 正确的信息有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部门为了履行各自的职能, 必须了解企业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的载体就是会计报表。国家某些政策、规划的制定, 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长短期规划等都必须获得相应的经济信息, 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会计报表信息的粉饰无疑会降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会计报表粉饰的基础理论

会计报表粉饰的定义是指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 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段编制会计报表, 向资本市场进行的有目的、有意图的虚假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的传递是一种人为的会计操纵。

会计报表粉饰应当与会计信息失真有着一定的区别:会计报表粉饰侧重于人的操作, 而会计信息失真还包括由于会计本身缺陷所造成的会计信息的不实。但实际上, 会计报表粉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会计报表粉饰既可以利用经济政策进行, 又可以利用会计政策进行。前者包括虚拟会计主体、利用资产重组、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在亏损、利用虚假出资等。后者主要包括利用会计准则规定的灵活性、利用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关联方交易以及会计准则的不完善等。

三、会计报表粉饰的原因

造成企业粉饰报表的原因有很多, 这里主要从企业进行报表粉饰的动机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都针对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进行了分析。

黄世忠教授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报表, 这是最常见的动机。财务指标是业绩考核的基础, 而财务指标又是以会计报表为基础核算的, 为了得到较好的业绩, 企业很可能粉饰会计报表。二是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效益不好的企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企业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不得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三是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首次发行股票和配股对企业的投资收益率都有一定的要求, 企业为了发行股票以筹资到足够的资金, 也会采取会计报表粉饰的措施。四是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 为了少缴税, 企业也可能采用粉饰报表的方法。五是为了政治动机而粉饰会计报表。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都有一定的任期,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领导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卓越能力不得不修改企业会计信息, 粉饰报表。六是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会计报表。

除了动机之外, 企业面临的环境也是重要的原因。首先, 政府各部门权责不清, 许多部门权力重叠,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许多权力真空地带, 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这些问题都给会计报表粉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其次, 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尽完善。总体来说, 我国上市企业的质量不高, 股权结构也不够规范, 证券市场管理混乱。再次, 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虽有法可依, 但是执法力度不严, 而且所依据的法律没有与时俱进。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 要想杜绝会计报表粉饰的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 作为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许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甚至与企业相互勾结, 狼狈为奸, 进行会计报表粉饰。

四、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

(一) 分析性复核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分析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变动, 或者将这些重要信息与以前期间信息或预期信息相比较, 或者预测信息的趋势发展。

这里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指以下几类: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的金额;各种比率, 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会计报表各构成要素与其相关总额的比较, 如存货在资产的比重, 长期借款在负债中的比重等。

(二) 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获得的利润都必须有相应的净现金流量, 如果企业的利润高, 但是却没有净现金流量, 那么可以说企业的利润是不可靠的, 这是一种相当极端的情况。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那么就要警惕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的出现, 可能存在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但虚拟资产却计入了当期利润。

(三) 不良资产分析

多年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 存货的积压损失是一些存在潜在亏损的项目, 属于不良资产的行列。如果这些不良资产总额占净资产总额比重大, 说明企业中存在泡沫资产;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幅度超过了利润的增加幅度, 说明企业的利润有很大的水分。

(四) 关联交易分析

如果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大部分来源于与关联方进行的交易, 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 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待于考查是否稳定。在上市公司中, 存在很多通过关联交易增加企业利润的粉饰行为。

(五) 非日常损益的分析

如果公司的利润不是来源于企业的日常营业活动产生利润, 而是来源于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 那么一定要检测企业是否存在利用非日常损益粉饰利润的行为。而这种方式方法在上市公司中十分普遍, 哈高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五、会计报表粉饰的防范

防范要从公司内部开始, 首先,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包括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 加强有关人员参与监督控制的能力, 提高管理层独立判断、评判信息、调控管理的能力, 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其次,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会计人员。这不仅指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知识和专业能力, 更指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进行会计报表粉饰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如果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能够严于律己、不做任何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 那么会计报表粉饰的行为能够得到彻底的杜绝。再次, 需要完善政府监督体制。各个政府监管部门要职责清晰, 不能存在权利交叠, 更不能存在某些权利空白之处。最后, 完善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制度。我国属于会计的发展中国家, 会计准则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正是这些漏洞给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留下了空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家法律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定也尚在研究阶段, 这方面的改进必然会对会计报表粉饰行为起到巨大的约束。

六、结束语

会计报表粉饰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这方面的理论也应该与时俱进, 以促进对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的打击。

参考文献

[1]、孙洪哲.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及其识别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3 (3) .

[2]、蒋义宏.上市公司会计研究论[J].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报, 1998 (3) .

上一篇:重度肺部感染下一篇:高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