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冲突

2024-07-20

同伴冲突(精选七篇)

同伴冲突 篇1

1.“隔岸观火”法

[方法要点]

对于一些不亟待解决的冲突,教师可以静观其变,让幼儿自行解决冲突,但要密切关注冲突发展状况,以防幼儿因无法自行解决冲突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案例呈现]

在一次区角游戏时,朵朵突然在表演区里大哭起来。由于没有孩子来找我“告状”,我便走到相邻的搭建区,一边假装看其他孩子玩积木,一边悄悄地观望表演区内事态的发展。只见晴晴不断地对朵朵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让你摔倒的。”另两个孩子则将晴晴拉到一边说:“不用管她,谁让她来抢绸子的。”“就是,你不来抢就不会摔倒的,都是你自己的错。”晴晴为自己辩解,“我不是故意的,你在我后面,我怎么知道你要来抢我的绸子。”“你还乱串区,是你的不对。”在几名孩子轮番“理论”下,朵朵的哭声越来越小,最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我看你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也想玩,接下来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吗?”晴晴等几名孩子同意了朵朵的要求。

[案例分析]

幼儿往往能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大部分冲突,他们处理冲突的能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上述案例中,晴晴等几名幼儿通过给朵朵讲道理一—抢绸子、乱串区,让朵朵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化解了冲突,最终大家一起玩。因此,在冲突发生时教师切记不可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介入冲突,这不仅会剥夺幼儿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而且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授之以渔”法

[方法要点]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案例呈现]

正当孩子们分工搭建“胶州湾小区”时,文文和洋洋突然扭扯在一起。文文说:“我是设计师,谁让你乱搭的?”洋洋说:“我们一起建楼,我也可以搭。”强强喊:“你们不要打了,有事找‘评议员’评理去。”于是文文和洋洋相互拉扯着来到“评议角”。值班的“评议员”让他们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请了“见证人”做了证明后,为他们做出了公正的“评判”。

[案例分析]

幼儿冲突防不胜防、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由教师解决,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降低或剥夺他们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教会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比如,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评议角”,让幼儿轮流当“评议员”以帮助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到“评议角”里请“评议员”来解决冲突。“评议员”面对不同的冲突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化解幼儿之间的冲突,从而学会和掌握解决各种冲突的本领。

3.“声东击西”法

[方法要点]

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

在玩沙区里,丽丽、坤坤、辉辉等几名孩子因争抢沙漏而请我主持公道。我对情绪激烈的丽丽和坤坤说:“你们不是喜欢玩‘寻宝’游戏吗?看,婕婕、青青她们已经寻了好多宝了,你们要不要和老师一起加入他们去‘寻宝’呢?”丽丽和坤坤犹豫了一下,就和我一起去玩“寻宝”游戏了。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我没有直接针对幼儿冲突进行处理,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能激发起幼儿兴趣的“寻宝”游戏来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轻松地化解了冲突。此种方法在运用时一定要自然,如果太生硬便会有敷衍幼儿的嫌疑,不仅不会奏效,反而会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4.“自然后果”法

[方法要点]

通过让幼儿体验因冲突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引导幼儿学会主动规避冲突和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

在大家正准备开始音乐表演活动时,慧慧和月月却因争抢“指挥棒”而发生了冲突。慧慧攥着“指挥棒”的一端说:“这是我先拿到的,我当小指挥。”月月紧握着另一端说:“上次你已经当过指挥了,这次该我了!”由于她俩互不相让,致使表演时间被耽误了许久,招来其他同伴的抱怨。同时,根据班规,她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再具有竞选“小指挥”的资格。

[案例分析]

项目教学教案——同伴冲突问题解决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同伴冲突类型,熟悉幼儿教师处理同伴冲突常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2.积极参与项目教学活动,愿意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3.学会小组学习、辩论学习、评价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运用上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情景案例、项目教学PPT、小组成果展示板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案例

给出在幼儿园实际观察的情景案例,案例与本节课主题和主要知识点相匹配,首先引出情景案例,目的是将学生引入实际情境中,实现学生人物角色的分离,将学生身份转化为幼儿园教师身份,为下一步学生产生疑问以及教师针对情景案例提出关键问题(本项目核心问题)做准备。

“你俩想干什么”

2015年11月5日上午10点20分,建构区。幼儿维维和幼儿芳芳跑到教师面前请老师帮助搬一张小桌子到建构区。教师走过去搬桌子,维维首先跑过去和教师一起搬桌子,芳芳也要和教师一起搬桌子,两人争起来,互不相让...教师要求两人都走开,但没有效果。教师放下桌子,瞪着他们,说:“你俩想干什么?”维维和芳芳见状便停下来。教师走过去把他们拉到一边大声说:“我问你们呢,想干啥?是不是不想玩游戏了?”...(摘自洛阳市S幼儿园2015年11月5日的课题研究观察记录)

(二)生成核心问题

本项目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如何处理同伴冲突? 1.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时间 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案例,独立提出问题,或者对情景案例的主要参与者进行评价。

2.学生讨论时间

找出情景案例的关键问题,即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3.教师引导总结时间

对情景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情景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即幼儿园教师如何处理同伴冲突?

(三)知识点自主学习

学生:要求学生带着上一步提出的关键问题,独立自主学习本项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鼓励学生采用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讨论、网络检索等多种学习方式。

教师:走进学生学习情境,巡逻指导。学生针对任何有关本项目的知识点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引导解答疑问。

(四)协作学习,探索解决项目关键问题

学生:将学生随机分成6个小组,每组7—9位学生。根据本组成员对知识点和项目关键问题的理解,协作学习,探索解决项目关键问题,即幼儿园教师如何处理同伴冲突?

教师:走进小组探索情景,巡逻引导,但不给予过多干涉。

(五)成果展示,学习评价

1.学习小组展示与评价

6个学习小组分别展示本小组的探索成果,在某一小组展示探索成果的同时,余下小组分别对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将认同的和不认同的步骤、观点、措施等一一罗列出来。

2.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对每个小组的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找出普遍被认同的观点和普遍不被认同的观点以及普遍涉及到的观点,对以上观点进行小组之间的辩论,在此期间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参与其中。

(六)问题解决,总结评价

经过上一轮的小组成果展示、学习评价以及小组辩论,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问题解决途径和幼儿教师正确处理同伴冲突的主要观点。教师作为整个项目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此时对学生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解疑,形成最科学合理的方案——幼儿教师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同伴冲突?

四、活动启示与延伸

幼儿同伴冲突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3

关键词:冲突;同伴冲突;解决对策

一、幼儿对于同伴冲突行为的表现

幼儿冲突性行为包括同伴冲突、师幼冲突和家长与幼儿的冲突。本文根据幼儿冲突性行为的表现和对冲突的解决,把幼儿分为积极解决、寻求帮助和攻击性行为三类。

(一)积极解决。积极解决是指幼儿面对同伴冲突,双方能主动通过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不借助老师等第三者的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冲突结果一般是双方友好的进行活动。

(二)寻求帮助。寻求帮助是幼儿面对同伴冲突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或第三者帮助,幼儿往往是被动的。

(三)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面对同伴关系中的同伴冲突时,由于一时的冲动而出现的伤害到他人或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不积极的,不好的,会使教师对幼儿产生偏见,所以教师应该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攻击性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正确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行为,不能简单粗暴的敷衍了事。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虽然破坏了教学的秩序和游戏之间的规则,给老师增加了烦恼和课业负担,但孩子之间的冲突行为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如何交往生活,学习如何处理人情世故的一种方式方法。

二、应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解决策略

儿童心理学中曾经指出,冲突行为会使人的个体发生变化、适应和发展等积极性的改变,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技能的方面上,冲突行为不仅可以提高认知的发展水平,而且对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的冲突性行为呢?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1、首先教师要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的环境,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可以与他人互动,分享合作的场所。还要为幼儿创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和信任的一个班级体,再来要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和种类的玩具,这有利于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性交往的,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幼儿与其同伴合作的机会,使幼儿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优点,并能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2、教师要学会在合适的时间不参与幼儿与其同伴之间的冲突,学会旁观。但首先得有个前提,前提就是教师认为这个冲突时幼儿可以自行解决的,并且幼儿不会因为这个冲突而产生攻击性行为,这时教师可以选择旁观,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学会协商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3、学会利用事件分析法,教师在帮助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同时,要让幼儿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表现而进行不同的谈话,运用各种技巧,对幼儿进行单独引导,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犯下的错误。即使教师没有和幼儿有过多的交谈,但是教师的几句提醒会使幼儿产生深刻印象,这是因为这件事就发生在刚才,幼儿印象深刻。所以说,教师要学会运用实践事实分析法.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幼儿与其同伴之间的冲突行为,也可以让幼儿理解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而明白一些道理。4、教师要学会利用自然结果,教师面对幼儿产生的冲突行为时,教师不去进行制止,责罚和批评,而是让事件自然而然的发展,让幼儿体会其中的得失。利用这个事件的自然后果,让幼儿从中得到反省。学会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可以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减少犯同样错误的次数。5、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方法渗入到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学会解决各种冲突的做法与行为。6、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自由,要为幼儿提供自己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教师应该明白幼儿同伴冲突是很常见的,我们不应该对这个行为进行制止和阻止或带有偏见,我们应该秉持着宽容的心去看待这种同伴冲突。解决同伴冲突并不是为了消灭这种行为,而是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同伴冲突和了解面对同伴冲突的时候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二)家庭方面

1、家长要为幼儿做一个好的榜样。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会使幼儿自信,有正义感。但如果父母冷漠,无视孩子,就会使孩子不自信,自卑等等,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采用暴力,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幼儿就会模仿家长,所以在面对同伴冲突时更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和同龄人玩耍的环境,不可以过分的溺爱,这样会使幼儿在面对冲突时不能自己解决,总会尋求父母帮助。父母可以在幼儿同伴交往中提出意见与建议,培养幼儿良好品格与价值观。2、家长要学会“放手”,要给孩子自己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当幼儿面对同伴冲突时,家长可以学会适当的旁观,不要幼儿一发生问题就站出来,替他们解决,而是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家长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相信他们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给他们空间和机会来表现自己,让孩子充分体验失败和成功,并且学会在失败中成长。所以幼儿独立解决同伴冲突是无法取代的,家长应该支持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3、家长要看到同伴冲突的有利的一面,同伴冲突虽然有其缺点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从古至今,我们一直把同伴冲突当作一种不好的行为,家长往往面对同伴冲突时都会进行严厉制止和批评,认为那是不良的行为。但是同伴冲突可以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使幼儿学会解决冲突并且学会协商。一般来说,当发生同伴冲突时,幼儿不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一般会采用和平解决。所以家长要重视同伴冲突的价值,利用冲突来让孩子成长。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4

1 同伴冲突对大班幼儿交往的影响

1.1 损害同伴之间的友谊

大班幼儿在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也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思想,这就使得他们在同伴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冲突必然会损害幼儿之间的友谊关系。对于冲突的双方来说,无论是语言上的冲突还是肢体上的冲突都会对幼儿同伴关系造成一定影响,虽然这种影响时间不会太长,但是长此以往,频繁的冲突就会损害同伴之间的友谊关系,甚至导致双方今后不再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冲突对于同伴之间友谊关系的损害也就越大,因此,同伴冲突对于大班幼儿的影响也就更加深刻。同时,对从幼儿成长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幼儿冲突可能会对其情感认知和社会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幼儿对于冲突产生错误的认识,影响到幼儿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1.2 破坏班级的和谐氛围

“幼儿冲突还会对于班级氛围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这种和谐的氛围,很难开展幼儿同伴交往活动。”(1)此外,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不但会影响到冲突双方,对于班级中的其他幼儿也会产生影响,例如情绪传递,冲突中所传递的情绪必然是消极的,这种消极情绪极可能在班级中蔓延,这就会破坏班级的和谐关系氛围。同伴冲突还可能造成冲突的扩大化,发生在班级中两个幼儿之间的冲突很可能会扩大冲突范围,造成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或者说影响到其他幼儿,给其他幼儿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1.3 影响幼儿交友思维

在幼儿同伴交往方面,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反映在交友方面也有着偏好问题,这也是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针对大班幼儿的这一交友特点来说,幼儿同伴冲突就会对幼儿交友思维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消极的。”(2)当两个幼儿发生了冲突,他们在冲突后和其他幼儿的交往中也可能会下意识通过冲突来解决一些矛盾,而不是通过沟通等其它方式。幼儿同伴冲突频发,会使幼儿有一种冲突思维的惯性,这不仅仅是在同伴交往中,在师生交往、亲子交往中也同样会产生相应的问题。例如当幼儿产生某种诉求的时候,如果父母、教师、其他幼儿同伴等不能满足幼儿的这种诉求,幼儿可能往往会选择通过冲突的往事来达成自身诉求。

2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

2.1 强烈的物品控制欲

对于大班幼儿这一年龄阶段来说,普遍有着很强的物品控制欲望,如对食物、玩具等等,而且目前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往往会尽量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这就进一步增大了幼儿物品控制欲望。在幼儿同伴冲突中,大多数是由于物品控制欲望引起的,一些幼儿为了争夺某一物品发生冲突,甚至是肢体上的冲突。物品控制欲是幼儿的一种本能,很难彻底改变,而且一些幼儿物品控制欲望十分强烈,大大增加了发生同伴冲突的可能。从这一幼儿同伴冲突诱因可以看出,一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由于幼儿天性造成的冲突,只能通过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冲突造成的影响。

2.2 意见分歧

意见分歧也是幼儿同伴冲突十分常见的一种诱因。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两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意见发生了分歧,由于幼儿在对事物认识和思考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这种意见分歧也就极可能演变为冲突。一般而言,由于意见分歧造成的冲突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在游戏中就经常出现一些意见分歧,这种意见分歧也往往具有突发性、辐射性等特点,所谓突发性是指幼儿意见分歧和冲突发生的不可预料。而辐射性则是指幼儿意见分歧可能还会影响其他幼儿,如对游戏规则的分歧,在一个群体性游戏中,这种意见分歧还可能造成大范围的幼儿冲突,扩大了对于幼儿同伴交往的不利影响。

2.3 故意挑衅

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一些幼儿可能会出现故意挑衅的行为,这也是同伴冲突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一些幼儿生长在“娇生惯养”家庭中的,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养成了骄纵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使得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容易故意挑衅其他幼儿,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在大班这一年龄阶段,很多幼儿已经有了竞争的意识,这种竞争意识也可以看成是校园暴力的萌芽状态。有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明显强于小班幼儿或者中班幼儿,这种竞争意识也是幼儿天性的一种,但是如果没有对这种幼儿竞争意识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很可能演变为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如故意挑衅。

3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

3.1 及时控制冲突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于幼儿同伴冲突足够重视,不能简单看作是小孩子打架,如果幼儿园和教师不重视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没有及时控制冲突,就可能给幼儿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及时控制幼儿冲突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的,作为教师在控制幼儿冲突方面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对于肢体冲突的控制。如果幼儿在冲突中发生了肢体冲突,应当在第一时间将冲突双方分开,避免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同时,在一些游戏活动和自由活动中,幼儿教师也应当全程监督,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冲突,教师要及时制止。

3.2 引导幼儿自行解决冲突

引导幼儿自行解决冲突也是一种很好的冲突解决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幼儿自行解决冲突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减弱幼儿冲突在其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在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时,幼儿也能吸取经验。要想引导幼儿自行解决冲突,教师首先就应当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如适当的奖惩措施、耐心的教导等等。引导幼儿自行解决冲突是当前解决幼儿同伴冲突问题中较好的方法,也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方法,对于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需要丰富的经验,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3.3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幼儿冲突性行为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大,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中非常有意义。“家庭环境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幼儿性格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很多幼儿冲突的形成都与家庭影响因素有关,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便十分有必要。”(3)作为家长不能对幼儿一味溺爱,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适当的惩罚措施与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明辨是非,避免以自我为中心,也有利于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更好地进行同伴交往。

3.4 营造和谐的园所氛围

幼儿同伴冲突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在很多时候,适宜的幼儿同伴冲突对于其健康成长是有利的,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营造出和谐的园所氛围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式,在温馨、和谐的园所氛围中,即使幼儿同伴之间发生了冲突,也往往不会过于激烈,直至演变为肢体冲突。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是物品控制欲望还是幼儿同伴之间的意见分歧,都能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找教师判定、沟通等来解决。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氛围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是很大的,和谐的幼儿园氛围还能让幼儿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成长,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有利的。

家长和教师都应当重视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不当的冲突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而应当将这种冲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保驾护航。

摘要:在大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特别是在当前大多数幼儿“娇生惯养”的背景下,这种冲突现象也就更加明显。频繁的冲突对于幼儿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不但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会对幼儿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同伴冲突对于幼儿交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对策

注释

11 张亭亭,赵洁.幼儿心理理论及其在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7-130.

22 秦洪蕾.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0:122-124.

巧解幼儿冲突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篇5

1.“隔岸观火”法

[方法要点]对于一些不亟待解决的冲突,教师可以静观其变,让幼儿自行解决冲突,但要密切关注冲突发展状况,以防幼儿因无法自行解决冲突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案例呈现]在一次区角游戏时,朵朵突然在表演区里大哭起来。由于没有孩子来找我“告状”,我便走到相邻的搭建区,一边假装看其他孩子玩积木,一边悄悄地观望表演区内事态的发展。只见晴晴不断地对朵朵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让你摔倒的。”另两个孩子则将晴晴拉到一边说:“不用管她,谁让她来抢绸子的,”“就是,你不来抢就不会摔倒的,都是你自己的错。”晴晴为自己辩解,“我不是故意的,你在我后面。我怎么知道你要来抢我的绸子。”“你还乱串区,是你的不对。”在几名孩子轮番“理论”下,朵朵的哭声越来越小,最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我看你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也想玩,接下来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吗?”晴晴等几名孩子同意了朵朵的要求。

[案例分析]幼儿往往能以自己的方式化解大部分冲突,他们处理冲突的能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上述案例中,晴晴等几名幼儿通过给朵朵讲道理——抢绸子、乱串区,让朵朵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化解了冲突,最终大家一起玩。因此,在冲突发生时教师切记不可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介入冲突。这不仅会剥夺幼儿自己处理冲突的机会,而且不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授之以渔”法

[方法要点]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案例呈现]正当孩子们分工搭建“胶州湾小区”时,文文和洋洋突然扭扯在一起。文文说:“我是设计师,谁让你乱搭的?”洋洋说:“我们一起建楼,我也可以搭。”强强喊:“你们不要打了,有事找‘评议员,评理去。”于是文文和洋洋相互拉扯着来到“评议角”,值班的“评议员”让他们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请了“见证人”做了证明后,为他们做出了公正的“评判”。

[案例分析]幼儿冲突防不胜防、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由教师解决,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降低或剥夺他们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教会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比如,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评议角”,让幼儿轮流当“评议员”以帮助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到“评议角”里请“评议员”来解决冲突。“评议员”面对不同的冲突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化解幼儿之间的冲突,从而学会和掌握解决各种冲突的本领。

3.“声东击西”法

[方法要点]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在玩沙区里,丽丽、坤坤、辉辉等几名孩子因争抢沙漏而请我主持公道。我对情绪激烈的丽丽和坤坤说:“你们不是喜欢玩‘寻宝’游戏吗?看,婕婕、青青她们已经寻了好多宝了,你们要不要和老师一起加入他们去‘寻宝’呢?”丽丽和坤坤犹豫了一下,就和我一起去玩“寻宝”游戏了。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我没有直接针对幼儿冲突进行处理,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能激发起幼儿兴趣的“寻宝”游戏来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轻松地化解了冲突。此种方法在运用时一定要自然。如果太生硬便会有敷衍幼儿的嫌疑,不仅不会奏效。反而会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4.“自然后果”法

[方法要点]通过让幼儿体验因冲突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引导幼儿学会主动规避冲突和化解冲突,

[案例呈现]在大家正准备开始音乐表演活动时,慧慧和月月却因争抢“指挥棒”而发生了冲突。慧慧攥着“指挥棒”的一端说:“这是我先拿到的,我当小指挥。”月月紧握着另一端说:“上次你已经当过指挥了。这次该我了!”由于她俩互不相让。致使表演时间被耽误了许久,招来其他同伴的抱怨。同时,根据班规,她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再具有竞选“小指挥”的资格。

同伴冲突 篇6

关键词:幼儿,解决,冲突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儿年龄的特点、幼儿个性差异等客观因素, 形成了每个孩子不同的社会性特点, 因此幼儿间的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要理性的处理幼儿间冲突, 变痹为利。首先对于幼儿间的冲突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幼儿间的冲突是我们成人可以预料和帮助他们去避免的, 应在冲突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于部分冲突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在冲突发生时或冷静观察, 或适时介入帮助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幼儿的道德意识和交往技巧, 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1 幼儿发生冲突的预防措施

1.1 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可以避免幼儿间不必要冲突

幼儿间的冲突有时是因为争抢一种主动权而发生冲突。如:在建构游戏结束后大多数幼儿都想送玩具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制定轮流的规则, 使游戏的常规完善, 不但避免了幼儿间不必要的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学会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方法。

1.2 合理的环境和材料数量的提供可以避免幼儿间不必要冲突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有一种扎堆的现象, 就是哪里人多他就觉得哪里好, 这时我们在区角创设中设立了进区标识卡, 限定了进区的人数, 使幼儿数量与材料数量供需平衡, 避免了因玩具数量不够而发生争抢。

1.3 在日常教育中传授幼儿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 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教师要通过身边实例、故事等教育活动传授幼儿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如: (1) 他人在玩时, 如果你想加入游戏, 应当与人商量, 争得他人的同意。 (2) 与小伙伴一起玩时, 如果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致, 应按理论处, 或轮流, 或猜拳后妥协; (3) 与小伙伴一起做事时, 如果自己的意见受到大家的一致反对, 则应为集体着想, 以免使活动中断。 (4) 游戏过程中, 如果与小伙伴发生矛盾, 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不能使用武力。

2 幼儿冲突产生时解决幼儿冲突的有效策略

2.1 如果幼儿自己不能解决冲突而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时, 教师应稍加干预,

参与解决矛盾, 教师可以适当示范如何协商和谦让[1]。常用的方法有:

2.1.1. 认同和理解孩子们的感受

在孩子们的冲突中, 常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从每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 他的感受和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要想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 首先要理解他们的感受, 安抚他们的情绪。

2.1.2. 让孩子学会倾诉与倾听

比较小的孩子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 也不太会倾听对方的诉说, 这时成人要帮助幼儿梳理思路, 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感受, 重复事情发生的过程, 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对方、辨别是非, 提高幼儿道德意识。

2.1.3. 角色互换法

让幼儿互换角色想一想, “如果你是××, 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从中引导幼儿理解双方, 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 要体察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情感。[1]慢慢悟出道理, 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2.1.4. 一举两得:让更多的幼儿民主参与

教师有时可以将幼儿间的一些小冲突讲给更多的幼儿听, 让大家都开动脑筋,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当孩子们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时候, 成人不妨给一些提示, 引导孩子们思考的方向。当孩子们各自提出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的时候, 成人要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建议是否公平, 别人是否能够接受, 这样即解决了幼儿间的冲突也使更多的幼儿学习了解决冲突的策略。

2.1.5. 帮助孩子们恢复友谊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可以让他做一些补偿的事情, 可以减轻他的内疚。如:建议一方向受伤害的另一方说“对不起”, 再问问受害方是否原谅了他?这样, 受伤害的孩子心中还能保持着对对方的良好印象, 能保持他们之间友谊关系的良好状态。

2.2 在适当的时候做个旁观者, 给孩子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

当幼儿有一些解决冲突的已有经验时, 教师应信任幼儿自己有能力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 不要急于介入, 从侧面了解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 观察幼儿的言行和解决的方法, 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幼儿自主解决了, 成人要在事后对他们做得对的予以肯定和表扬, 同时积极引导其他幼儿遵从交往的规则, 鼓励其他幼儿自己解决冲突, 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如果幼儿间的冲突即将恶化, 教师也可以在旁边及时指导幼儿怎样解决, 让幼儿学会怎样用语言去解决问题[2]。

相信在积极的学习与实践之间相互不断的作用下, 幼儿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让我们一起点亮每一个教育的契机, 为幼儿的社会性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伟达, 王霞玉.幼儿冲突与幼儿社会化[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07-08)

同伴冲突 篇7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了3到5年的时间,他们对幼儿园生活比较熟悉,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他们在对待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态度及采取什么策略来解决与同伴发生的冲突,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明确大班幼儿冲突的类型并剖析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因素很有必要,对那些习惯以暴力或其他消极行为解决同伴冲突的幼儿,应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多方努力、正确引导,否则将会对幼儿的健全性格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1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1.1 由物品争夺引发冲突。 在大班幼儿冲突中,常常由于幼儿对物品的占有、争夺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有时是在玩玩具时、有时是在书本和所用的文具时、有时是吃食物时等等,使用物品的先后顺序和如何使用物品,还有就是自己物品权的争夺问题。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认识水稻”活动中,丽丽和铭铭合看一本书。图上画着水稻,米饭,粽子,年糕等图,丽丽说:“我最喜欢吃大米饭了,大米饭最好吃。”然后把书拿到嘴边,做出了吃图上大米饭的动作,铭铭说:“我爱吃粽子,粽子比大米饭好吃多了。”接着把书从丽丽手里拿过来放在自己嘴边,做出了吃粽子的动作。两人又开始抢着用手按住书上画的年糕,都争着说自己爱吃年糕,谁也不让谁。

1.2 由意见分歧引发冲突。 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对事物或概念的认知与同伴不同而产生的冲突。通过和同伴的争论,幼儿开始接纳适应,或更新自己的认识架构。大班手工时间,一组小朋友们在制作风筝。小静说用皱纹纸做,遭到小米的反对:“皱纹纸不结实,风一吹不就破了吗?”小涛说用硬纸盒做,小轩说:“硬纸盒也太重了吧,风筝怎么飞起来啊?”这时小君提议:“要不咱们用前两天做灯笼的那种电光纸做吧,电光纸挺结实的,不会被风吹破。”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并开始动手做起风筝来。类似这种涉及到多名幼儿的小组合作会由于幼儿的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产生意见冲突。当然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还不止以上两点,还有其他类型,笔者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赘述。

2 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

2.1 家庭因素。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最初生活的环境,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首先开始的地方。家长对幼儿的抚养和教育使幼儿逐步获得了知识和技能,逐渐掌握了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从一个依靠本能生存的婴儿逐步发展成了符合社会规范的身心健全的社会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决定幼儿的一生。而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使得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学习典范,所以,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从而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教师因素

2.2.1 教师的冲突观。 即教师对冲突本身认识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冲突发生之际马上进行干预,中断冲突。在这些教师眼中,冲突就是打架,是消极的,一旦发生应马上干预,甚至事先预防它们的发生,通过奖励不打架幼儿和惩罚打架幼儿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有的教师则对于幼儿间冲突先观察,如果幼儿能够自己解决就尽量不去干涉,一旦冲突升级,则先进行干预,然后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告诉幼儿哪里做的不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这些教师的眼中,冲突是有价值的,是幼儿成长所必须的。而这两种做法高下立现,也反映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

2.2.2 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 有的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充当仲裁者,冲突最终不是由幼儿双方想办法解决,而是由教师作出权威性的“判决”由于幼儿认识水平有限,他会认为教师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幼儿就会不假思索地以教师所采用的方式作出反应,而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另一些教师则对幼儿的冲突不过多发表意见,而是在事后让幼儿自我评价,大班幼儿有比较成熟的自我评价能力,就算是事发时意气用事,但是在冲突过后冷静下来,他们也基本能够分析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这样以来,幼儿能够真正在同伴冲突中成长,能够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3 媒体因素。 在幼兒成长的过程中,媒体对幼儿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大众媒体,尤其是幼儿的专门媒体如少儿频道和动画频道等,提供了幼儿成长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能帮助幼儿认识外部世界。健康的媒体作品,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的关系,分辨能力差,很多低俗、色情和暴力等消极内容也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暴力画面和消极内容会使幼儿的是非观发生错乱,幼儿不仅从这些暴力内容中学到具体的攻击性行为,而且还会将暴力看成解决冲突的唯一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3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3.1 教师暗示幼儿自主解决。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要么自主解决,要么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矛盾搞的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3.2 教师培养幼儿自我约束。 和幼儿一起制定生活、学习的规则,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每一段时间内幼儿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应注意什么,决定之后幼儿就依从决定,并让他们检验决定的结果。教师利用各种鼓励方式进行强化与内化,如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能自觉遵守纪律、区角活动秩序井然的时候,我总是非常及时地对他们说:“你们真不错!”“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孩子们的情绪会更高,会更快乐,这样愉快的情景,能让孩子继续自律,强化了他们的自我约束。

3.3 同伴团体协商解决矛盾。 大班的幼儿对小团体的意识已经形成,每个孩子都有几个自己的好朋友,在好朋友内部发生冲突时,发生冲突的孩子会尽量克制自己,另外的伙伴也会及时的制止。与其他同伴发生冲突时,几个伙伴在一起商量对策,尽量采取协商解决矛盾的办法,即使有时有较激烈的肢体冲突,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当然,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社会氛围、社会价值观取向、幼儿园园风、幼儿本身的性格等等诸多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把握主要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大班幼儿同班冲突的策略,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 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 范玲.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同伴冲突】相关文章: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05-10

同伴互评07-29

同伴生活08-03

同伴教育08-21

同伴指导08-27

同伴教育概念05-17

同伴沟通教案06-18

教师同伴互助06-23

儿童同伴关系06-08

异性同伴交往06-24

上一篇: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下一篇: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