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

2024-07-11

民族声乐演唱(精选十篇)

民族声乐演唱 篇1

一、何谓“民族唱法”

现今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 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学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 形式繁多, 十分丰富, 民族声乐艺术, 基本上是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简单的说, 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间民谣演唱, 它是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 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 融汇贯穿而成的一种唱法。

二、民族声乐演唱的色彩

民族声乐艺术的声音概念和演唱技巧运用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工作者急诊的焦点。西洋美声唱法声乐教学的引进和深化, 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传统的演唱艺术, 系统了民族声乐演唱教学方法及理论体系。新时期的民族声乐, 声音讲究明亮清澈、圆润柔和的音色, 有深沉持久的支托控制气息, 保持吸气的状态歌唱, 还有充分的头腔共鸣和浑厚结实的音量, 音域宽广, 声音有光泽、有穿透力, 加上中华民族独特的东方气质, 含蓄的美和感情细腻的表达, 清晰明了的吐字, 真正体现了“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发生技巧

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是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基础上的, 气息的饱满, 喉头的稳定, 准确的咬字和恰当的混合共鸣, 使声音圆润明亮, 富有力度和色彩的变化, 这才掌握了比较科学的歌唱发生技能技巧。

1. 呼吸:

歌唱中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气息控制运用的

中常提到的的:“咬准字头, 唱圆字腹, 字尾规韵”, 指的就是这种对咬字的全面要求。

因此, 学习民族声乐的人, 必须认真研究和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 吸收和借鉴民歌、曲艺、戏曲咬字、吐字的方法和技巧, 使自己的歌声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

三、民族声乐应借助戏曲表演抒发情感

演唱艺术由“唱”和“表演”两个部分组合而成,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称之为“演唱艺术”。

从中国民族歌剧的产生就可以看出, 中国民族歌剧是在戏曲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 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表演一定要借鉴戏曲的表演, 要从戏曲的表演中去吸取营养。很多歌曲感情起伏、复杂, 仅靠声音不能把作品内涵表现得细腻透彻, 只有加上适当的形体动作, 才能更传神达意, 尤其是在演唱民族歌剧选段时尤为重要。民族声乐有许多作品是民族歌剧选段, 要想把作品演绎的完美, 就不能只想着怎样去唱好, 而且还要琢磨怎样表演好, 把“唱”和“表演”完成得很统一了, 这首作品才算成功地演绎了。

结论

中国的戏曲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技巧和经验, 经过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总结和传承,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于新生成的民族声乐来说, 戏曲演唱为此提供了素材和资料, 从而有更加完善的演唱形式形成。民族声乐在中国艺术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吸取营养, 吸收更多的艺术形式中的艺术特点, 创造了自己的演唱技巧和特色, 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中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不好, 就会产生喉头过紧, 声音不流畅等毛病, 也就谈不上去怎样表现歌曲的感情了。所以呼吸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吸气时要柔和平稳, 用口鼻同时呼吸。 (2) 吸好后要保持气息, 使胸肋腹部都处于一种即将发声的积极状态, 保持到把乐句唱完为止。 (3) 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 尽量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声, 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2. 共鸣:

良好的歌唱共鸣能使演唱的声音圆润明亮, 具有穿透力, 传送较宽较远, 歌唱共鸣的训练和运用是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的有力手段, 也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歌唱共鸣时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 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声音提倡明亮靠前的共鸣位置, 注意在演唱时不要过分去追求咽喉腔的共鸣。 (2) 共鸣的运用必须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 建立在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基础上, 二者是统一的。 (3) 良好的共鸣是歌唱发音的各部分器官协调配合, 正确运用呼吸方法取得的, 因此要防止单纯去追求共鸣而忽视其它歌唱发声器官的协调和统一。

3. 喉头:

在歌唱中, 喉头运动的状态与位置对歌唱声音的音质、音色、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歌唱发生时, 一般要求把喉头放下来歌唱, 目的就是调节喉咽腔的共鸣腔体, 使之拉长扩大, 也就是吸气和打哈欠时的位置, 这种位置和状态, 喉咙打开, 咽喉腔扩大, 口腔张开, 下巴、舌头、颈部是放松的, 声音能比较好的发挥运用。

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演唱风格, 各种风格特征的民族声乐演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和肯定。同时通过学习更高层次的演唱理论, 研究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技能技巧, 来逐步提高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水平和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知识。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是受世人瞩目的音乐艺术, 民族声乐理论作为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还需要经过进一步实践、探索、总结、提高, 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以期达到更高、更新的飞跃, 从而使中国声乐真正的走向世界, 在世界的声乐丛林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管尔东.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戏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6.[2]金铁林.谈民族声乐教学[J].中国音乐, 1986, (01)

[3]周红梅.浅谈民族声乐新传统[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07) .[4]葛士良.振兴京剧、繁荣戏曲的建议[J].戏曲艺术, 1991, (01)

[5]梁钰.关于民族声乐科学演唱方法的思考——科学的演唱方法在高职专业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3, (06) .

[6]耿青梅.浅谈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教学与演唱[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 (03) .

[7]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

[8]托娅.试论歌唱艺术的声与情[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9]马迪.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J].电影评介, 2009, (07) .[10]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

[11]郭克俭.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1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作者简介: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论文 篇2

【摘要】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使演唱的歌曲达到感情真挚动人,扣人心弦,在解决好声音技巧的同时,不可忽视歌唱的艺术表现。就演唱艺术而言,我们必须善于把握各民族的风格特点,从这些歌曲中,创造出它的思想感情最深处生动而激励人心的音乐形象;必须善于把它其中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歌唱并非仅仅是正确无误地表现技巧,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高度个人化的自我表现。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生活体验;舞台表演

歌唱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使听众获得艺术享受。由于大多数民歌都是经过多少代流传至今,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得到正确的理解。演唱者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艺术想象及完美的歌唱技巧,才能有利于恰到好处地表现歌曲的主题思想。

1熟悉了解作品

要唱好一首民族歌曲,首先要熟悉、了解它,将它唱准确,如果没有把歌曲唱熟,要想准确的将其风格和内容表现出来是不可能的。因此,熟悉了解作品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也是做到“声情并茂”的前提。

1.1熟读并分析歌词。要想唱好一首歌,必须对歌词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歌曲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借助于歌词和旋律共同体现的,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人物、事物、景物的种种表现,抒情、叙事、咏叹的种种变化,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等等,无不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结果。因此,通过歌词的深入分析、感受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

1.2对演唱作品的旋律的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自然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而旋律则是词的深化和发展。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结合曲调反复视唱,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对曲谱的每一结构、每个提示都要做全面的了解,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这就好象绘画之初有个轮廓一样。演唱者必须从纸页上的曲谱中跳出来,把从文字与音符中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思想的反复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动,并激发起内心真切感情的激荡。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和饱满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把复杂多变的心情给观众交代清楚,才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样曲谱才能被溶化,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2深刻理解作品

情感的表达是通过许多具体的手段体现的。演唱时外部形体的表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因此,不论是演唱民歌还是民族歌剧中的咏叹调,都需要认真分析设计角色。

2.1我们在演唱民歌或民族歌剧的咏叹调前,必须对作品有所了解,弄清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矛盾冲突,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等做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演唱民族歌剧《江姐》中《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一段时,我们应该了解这是江姐被叛徒出卖被俘入狱后,审讯室里敌人对江姐软硬兼施,用所谓的道德、仁爱劝降,江姐义正词严,视死如归,敌人无可奈何,拂袖而去。江姐独自抒发自己的情怀时唱的一首咏叹调。整首歌曲表现了江姐那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和她那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在演唱时就要把江姐的这些情感用声音表现出来。

2.2演唱时应把歌中的角色放在规定的或设计的环境中去。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最早流传于云南地区的山歌,当地人称为“弥度山调子”。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歌曲通俗生动,很富有诗意。形象化而有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青年女子对情人阿哥的一片深情。全曲以呼唤的自由延长音“啊”开始,给人以情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三个呼喊歌声一个比一个热情。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景:黄昏,乡村、农舍门前,我收拾了干的衣服,喂好鸡鸭。这时月亮悄悄升起,阿哥仍未回来。饭已经凉了,我心不在焉的绣着花,不住地向阿哥回家必经的小道观望,盼望阿哥快快回来。随着月亮越升越高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自然地唱起了这首歌。演唱时要注意月亮、小路、深山、小河之间的空间感。

无论唱什么歌曲,都应该认真分析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尽量把自己放在一个具体环境中,这样会在表现上更加真实,也会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著名声乐理论家凯萨利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歌者献出足够的时间和思想来分析他的歌曲,并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将对其结果感到愉快、惊奇,如果他坚持下去,他将及时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机能,从而他将能够进入与作家创作某特定作品时的、多少有些相似的心理状态。”

3丰富的生活体验

歌唱要感染人,而感染人是离不开生活的。我们不接触生活,不体验生活又如何能够表现歌曲呢?为了丰富生活体验,我们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尽量多观察,多体验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复杂的人间情感,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电影、戏剧、电视等。我们平时还要多接触社会,丰富我们的阅历和拓宽知识面,应该善于理解他人和接受他人,多学会一些感动,将心比心,爱憎分明,具有积极开朗的心态、大气开阔的心胸,能够感受和体味到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并能够真正地受到感动。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对“美”视而不见的人、一个不容易激动和受感动的人,是绝对不能把歌曲的艺术内涵表现出来的。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的真情实感倾注到所要塑造的形象中去,才可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4充分运用咬字吐字及行腔技巧表现音乐的内涵

正确的咬字吐字的方法,不仅是演唱的技术要求,也是良好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民族唱法尤为重要。演唱时正确的咬字吐字,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字“字正腔圆”。在此基础上,由于歌唱者的风格不同,在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也各有特色。例如在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演唱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吐字要轻快、敏捷,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而演唱一些委婉神情的歌曲时,咬字则应柔和、连贯;尤其在演唱地域性很强的一些民歌、山歌,要注意方言唱的是否地道、准确。

5舞台表演

一首声音作品,除了在声乐技能、咬字吐字等方面着力精雕细琢外,表演技能也是体现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民族唱法由于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影响,在艺术追求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在演唱的表现方式上更加注重表演才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归纳起来可分为眼神、手势、表情、着装等几个方面。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无论是眼神、手势、表情、着装,在讲究美化的前提下,主要应以有利于表现作品的内容情节,突出演出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为目标。所以,民族唱法表演技能和风格把握应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把声音美、形象美与内容美高度统一起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以外,要想做到“声情并茂”地表现民族声乐作品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除了对声乐技巧、歌曲语言、表现能力进行严格的训练外,多学习积累不同风格的声乐曲目和音乐文献。同时,对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器乐的学习也必不可少。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就一定要走出课堂,走进舞台,走向社会,因为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花腔演唱艺术初探 篇3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花腔;艺术;探究

花腔作为美声唱法的一种,在声乐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相应的,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非常之高,不仅是银铃般的音色,超极限的高音,更需要掌握弹跳技法,能够自如的进行灵活的转化。花腔的演唱方式在国内几经探索,再加上中华民族特有的声乐艺术,吸引了广大的学者进行研究。下文对花腔演唱艺术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主要探讨花腔的发展现状、表现形式和演唱的相关技巧。

一、花腔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花腔是美声唱法中的一部分,通过歌剧传入我们国家,与我国传统的声乐演唱风格相比,花腔演唱存在着许多的不同,并且与我国人民的审美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花腔的演唱方式在传入初期发展缓慢,《安眠歌》是我国第一首带有花腔唱法的歌曲,但是说起花腔的真正崛起时期就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千年铁树开了花》的发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花腔艺术的创作,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将民族声乐演唱与花腔融合是花腔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创作花腔歌曲的专业户”尚德义率先将彝族的《火把节的欢乐》融入花腔,体现民族特色。之后随着花腔创作艺术的兴起,我国的花腔女高音脱颖而出,大放异彩。花腔艺术的演唱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在中国的音乐花坛中,花腔唱法正在熠熠夺目,绽放光彩。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花腔演唱的表现

花腔起源于西方歌剧,在历史的逐步演进下日益形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演唱形式。细听花腔演唱,好像它与我国民族音乐并没有太大联系,其实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很多民族音乐中都包含花腔的演唱元素。

(一)花腔与哈哈腔

哈哈腔是四川清音中的一种唱法,润腔独特且很难掌握,它的特点主要是较多使用衬词“啊”,或者是一些开口的词,例如“哈”、“哇”、“呀”等,因此成为哈哈腔。以《小放风筝》为例,其中的清音片段就有哈哈腔的特殊唱法,首先是连续的顿音,生动灵活,装饰的效果非常强,其次在演唱中较长的时值音中做加花的处理,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最后是它清脆婉转的音色,十分明亮。这首歌中除了一些音区没有花腔高之外,其他都与花腔十分相似。

(二)花腔与越剧

在民族的一些戏曲中,越剧唱腔优美,其中就有一些花腔的音乐成分。越剧的唱腔有着多个流派,其中以吕瑞英为代表的吕派唱腔,它在袁派清新典雅传情的基础上,加入活泼明亮的元素,形成一种新型的唱法,有着花腔女高音之称。另外它在演唱中多用半音,行腔采用滑音和颤音,绚丽多彩,花腔的韵味十足。

(三)花腔与黄梅戏

除越剧之外,民族戏曲黄梅戏中也存在花腔唱法的成分,这里所说的花腔唱法主要是指黄梅戏中生活小调的总的称呼,其中音色旋律活泼流畅,曲调丰富,追求轻盈的音色而忽视沉重,这种花腔的唱法集中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音乐曲调。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花腔演唱艺术技巧

花腔作为一种特殊的美声唱法,在演唱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们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的演唱花腔的技术,促进民族声乐演唱中花腔演唱艺术的发展。通过分析研究,主要整理出以下几种花腔的艺术演唱技巧:

(一)装饰音的演唱技巧

在花腔的演唱中,装饰音主要包括回音、颤音、震音和波音等,其中颤音是最常见的花腔女高音唱法,颤音的频率要求非常之快,且不同音之间要有规律,能够相互连贯交替,轻快明亮。所以在演唱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连贯的气息,力度需要落在重音上。在用颤音进行长音的演唱时,演唱者要加快呼吸的速度,松开喉咙以便能够稳定迅速的进行交替。其次滑音也非常常见,它主要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演唱时同样要求连贯,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而改变位置,它的技巧之一就是带着吸气的状态进行演唱。

(二)音阶和华彩走步的演唱技巧

华彩乐段中的快速走音和音阶的进行都是花腔唱法的重要部分,体现花腔流畅的程度,这些演唱的技巧要求演唱者声音灵活,可以自如的进行上下的跑动,音阶之间连贯自由。在演唱的日常训练中,可以在气息的支撑中找到共鸣的点,调整均匀的呼吸力度,善于控制音色,合理安排每一个句子。

(三)断音的演唱技巧

断音是花腔演唱技术中的重要技法之一,根据音符时值长度的不同,断音又分为短断音、断音和次断音,一般用“哈”、“啊”等作为开口音,在《春天的芭蕾》中,民族花腔的断音技法就表现到了极致。在训练过程中,较高难度的断音应该利用横膈膜和腹肌的急速、有弹力的扩张与收缩,使声音从头腔的共鸣焦点射出,声音要有一定的弹性,集中且穿透力强。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美声唱法的一种——花腔演唱技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花腔极具特色,它虽然来源于国外,但不可否定的是花腔在我国也广泛存在,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民族传统声乐,积极探索花腔的演唱技术和技巧,继承传统,吸收借鉴各种优秀成分,不断推进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花腔演唱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玉.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的体会与探析——以歌曲《小鸟飞来了》的演唱为例[D].声乐,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张连葵.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及其与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3]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音乐学,辽宁师范大学,2010.

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 篇4

在数千年的演唱实践中, 民歌又形成了各种风格载体, 诸如:号子、山歌、小调等等。由于中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不同民族地理环境不同, 语言声调不同, 这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和韵味情调各有不同, 从而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歌唱形式和色彩。

民族声乐是在中国戏曲、曲艺、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声乐艺术。它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歌、戏曲、说唱, 又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欧洲美声唱法而形成的一种演唱风格与方法, 它用于演唱中国的原始民歌、改编民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及中国的民族歌剧。

因此, 学习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要以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 在三个方面相互借鉴, 即在语言上要达到“字正腔圆”, 在演唱上要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习惯, 在风格上要体现演唱个性的多样化。

一、“字正腔圆”的语言要求

1. 纯正的咬字吐字。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唱歌只有通过纯正的吐字咬字与发音, 才能创造出内容深刻、丰富而又动人的音乐形象, 给人以美好的享受。我们的民族语言与西方语言有很大区别, 西方语方的单词大多为多音节组合、汉语言的单词大多一字一音一义, 一个字音包含着声母、韵母与复合韵母, 而同声母的词又有高低不同的声调, 这种字音的声韵、字调的特点, 即表现了汉语言自然而丰富的音乐美, 又增添了发音对咬字清晰、纯正的难度。长久的歌唱实践, 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发音是“字正腔圆”, 做到“五音四呼”, 即发音部位的喉、舌、齿、牙、唇的部位要正;开、齐、撮、合的口型要准, 由清脆明亮的嗓音发出行云流水般的音乐韵律, 自然会清纯正、优美动听。

2. 方言的运用。

有许多的原始民歌素材整理改编创作的民族声乐演唱带有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和地方特色音调, 用方言来演唱能更好地表达其内容和色彩。像用陕西方言演唱《三十里铺》, 用浙江方言演唱《拔根芦紫花》, 用四川方言演唱《峨眉酒家》等, 就别有一番地方情绪和民间韵味, 由于我国的汉语普通话与大部分省市地方语言的发音规律基本上相同, 因此, 各地的特色民歌用普通话来演唱也基本上是能唱出来的。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大的国家, 语言丰富多彩, 民歌风格各异, 因此, 我们在演唱中要重复学习掌握歌唱艺术的风格和特证, 总结、归纳民族声乐理论的语言和方法, 使之达到比较高的科学水准, 这也是中国民族声乐意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的方面, 从而丰富和完善了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

二、演唱要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

1. 音色的选择。

由于民族语言及民族的审美习惯等原因, 造成了中国民族唱法在声音音色上的独特选择, 由于咬字与行腔等技法上的使用同欧洲传统唱法不同, 中国民族唱法共鸣音道较之美声唱法短且窄一些, 音量泛音少而发出的声音较集中、结实、明亮、声音位置靠前, 这有利于吐词咬字的清晰准确, 民族唱法的声音音色以甜、脆、亮、圆为追求目标, 这也是一种文化, 一个民族对歌唱音色的选择;也只有这种声音特质才构成民族唱法的风格特色, 才符合中国人民的传统喜好和精神情趣。

2. 润调与韵味。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重大区别在于, 中国民族唱法有着创造性的歌唱“润腔”, 它也是民族唱法的一个重要的风格特点。所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就是指润腔对歌唱声音旋律的润泽作用。润腔即是表情性的, 又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歌唱者依据旋律的音高、音色、力度面进行复化性的演唱, 通过运用滑擞、颤、假声等手法润饰, 以表达更深的思想感情, 刻画人物的性格, 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声音美感, 也就是说民族唱法所特有的“韵味”。这种韵味是中国民族唱法特有的审美情趣, 无论演唱哪种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 润腔技法都是不可缺少的, 离开了它, 就失去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审美价值, 它也是我们区别民族唱法和美声法的重要依据。

3.“以情带声”的演唱。

“情感”是任何一个民族歌唱艺术都蕴涵的主要内容和表现目的, 中国民族唱法的独到之处是不仅仅将情感作为一种内容, 而且同时将它纳入歌唱艺术的运用方式中, 这就使中国的民族唱法在运声方面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特点。如《白毛女》中《恨似高山仇似海》、王志信改编后的《兰花花》等歌曲中的哭音处理, 都是以情带声在民族唱法技术中的运用, “以情带声”而后达到“声情并茂”, 这也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自古以来的审美理想。

三、演唱风格的多样化

1. 演唱个性的多样化。

中国由于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等因素形成了民族歌曲演唱的个性化特色, 一般的来讲, 南方气候温和, 山清水秀, 演唱风格秀丽轻巧, 清脆甜美;北方四季分明演唱风格高远嘹亮, 激昂热烈。少数民族歌曲及一些用少数民族歌曲音调改编的民歌也各具演唱个性与特色。在才旦卓玛、德德玛等少数民族歌唱风格中, 还富于他们本民族固有的个性特色。另外, 由于受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影响, 现代中国民族唱法这一园地也开出了许多奇葩异卉。在众多演唱民歌改编曲和具有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民族唱法歌手中, 演唱的风格也日趋个性化, 但他们都保持了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韵味, 在歌唱的发声吐字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 因此, 这些个性化发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民族唱法学派自身。

2. 作品题材演唱的多样化。

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收集的作品、整理的原始民歌; (2) 戏曲、说唱音乐改编、创作的民族声乐歌曲、歌剧选段; (3) 中国的古典歌曲, “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歌曲; (4) 新创作的艺术歌曲。只有了解、熟悉多种演唱风格, 才能在演唱实践中不断提高民歌的演唱水平。无论哪类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 如果把民族唱法只限定于演唱地方民歌或戏曲, 说唱段子, 那就是把民族风格片面地理解为地方色彩, 这对演唱风格、特色的提高不利的。像中国的古典歌曲《阳关三叠》、《苏武放羊》、《满江红》等, “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歌曲《黄河颂》、《铁蹄下的歌女》、《延安颂》等, 以及近年来新创作的歌曲《我爱你, 中国》、《祖国, 慈祥的母亲》、《长江之歌》等;抒情动听的优秀歌曲长期在人民大众中传唱, 这些难道说不是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的歌曲?难道说这些群众喜爱的歌曲没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吗?所以, 对歌曲的民族和风格不能狭隘地局限于民歌、戏曲、说唱的范畴中, 应该在演唱的曲目中和内容上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和色彩, 可以说多样化的发展和演唱技巧是统一的, 只有在不断的、广泛的、多样化的曲目中学习演唱和练习过程中, 逐步提高全面的演唱技巧, 才能不断地掌握他的演唱规律,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形成真正的演唱风格, 也就是自己独特的, 具有较高水准的民族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演唱是以歌唱形态存在的音乐艺术, 它以人的声音的歌唱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 歌唱是民族声乐艺术得以流传, 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存在方式。民族声乐演唱必须借鉴民歌、戏曲、说唱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民歌无论唱词和曲调, 其风格特征都要在演唱中被人所感知, 因此, 必须用一定的演唱方法去体现, 才不会失去它的原生韵味, 一切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特点的戏曲、说唱、民歌等总是与其特定的歌唱方法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歌曲的演唱也是一样的, 一方面必须努力学习和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的优秀成果和经验, 像学习戏曲演唱、曲艺说唱的吐字行腔和情感表现, 也就是学习其技术方法和表现方法, 是为了提高和丰富民族唱法的表现方法, 并不是让民族声乐演唱戏剧化和说唱化, 要看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不同, 所以, 该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 做到融汇、创造、提高的目的, 正确处理民族歌曲的演唱, 注重传统民族声乐之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总之, 民族就是精华的、优秀的、劳动创造了人类, 劳动创造了美妙动人的音乐, 音乐使人抒发自己的情感, 表现现实生活, 反映社会丑恶事态, 丰富人类精神生活。通过对民族声乐的了解学习,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使自己的演唱能够正确地表现歌曲的内容和作品的风格, 我相信, 通过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声乐成果的基础上, 为推动中国民歌艺术的纵深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中国歌唱艺术从结构形式到题材内容, 从歌词语言到咬字发声以致整体的艺术风格及表现, 很大程度都源于民歌和戏曲, 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反映了人民的生活, 是人民在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一般具有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 曲调短小, 用材经济集中, 结构精练, 旋律清新易于上口, 音色风格具有地方色彩等特点, 它节奏较为复杂, 节拍以复拍子为主, 演唱速度多变化, 一般都是慢快慢模式。

关键词:民歌,民族声乐,演唱,审美,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江明埻.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2.

声乐的演唱形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道并了解人声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

伴奏合唱。欣赏有关作品,基本能够准确判断作品的演唱形式。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加强学生对演唱形式的进一步

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伴奏合唱。

教学难点: 1 通过欣赏作品判断并总结其演唱形式,能区别齐唱、重唱、合唱、无伴奏合唱。2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新授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把同学们说的演唱形式总结了一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点击第二张幻灯片)出示演唱形式的分类:

演唱形式的分类:独唱

齐唱 对唱 领唱 轮唱 重唱 合唱

无伴奏合唱

2)出示教学目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提出要求,要求小组合作回答问题,采用抢答的办法,答对一题加计2分,如果答的特别好可以加计3分。最后评出获胜组。2)

4)播放独唱歌曲《雨花石》请学生听辨说出其演唱形式,问:“什么叫做独唱呢”?请学生回答总结。师最后出示概念。

独唱:由一人演唱,可由一件乐器或一个乐队伴奏,也可用合唱伴唱。师:“如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来演唱独唱歌曲,那种演唱形式教什么?” 生回答。(师出示齐唱的概念)齐唱:两人或两人以上以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演唱同一曲调。5)播放《河边对口曲》请学生欣赏判断说出其演唱形式。师:“什么叫对唱呢,对唱是由几个人演唱的”?学生回答总结(师出示对唱的概念)

对唱:两人各自演唱,一问一答,演唱内容具有简单情节的歌曲,称作对唱。有男声对唱、男女声对唱等。

6)播放《同一首歌》请学生欣赏判断说出其演唱形式。师:“你都听到了哪些演唱形式?”说说你对领唱、合唱的理解

“领唱常与那些演唱形式结合?合唱分声部么?每个声部多少人?” 生回答总结,师启发引导说出领唱与合唱的概念(出示领唱与合唱的概念)

领唱: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形成对比。

合唱:每个声部有一首歌曲的总谱,每个声部均有三人或三人以上各自演唱自己的声部的演唱形式。

播放歌曲《在太行山上》请学生欣赏巩固合唱的概念。7)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请学生欣赏听辨其演唱形式 师:“保卫黄河一共唱了几遍,都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第二、三遍采用的是那种演唱形式?”生回答师总结并出示轮唱的概

轮唱:多声部相距1拍、2拍或1小节演唱相同的曲调,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效果,叫做“轮唱”。

8)出示黑鸭子组合的照片,请学生猜,大家知道这个组合的名字么?我们来欣赏以下她们的一首作品,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茉莉花》 播放歌曲《茉莉花》请学生欣赏听辨其演唱形式

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如:分声部么?每声部有多少人?)学生回总结。

师出示重唱的概念

重唱:每个声部仅有1人或2人的多声部演唱同一曲调。每个声种的分类和声部的多少,可分为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声三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女声四重唱或男女声二重唱、男女声四重唱等。

9)播放歌曲《牧歌》请学生欣赏听辨其演唱形式 师出示概念

无伴奏合唱:纯粹用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三、践与创造

1)请你为《七子之歌——澳门》设计演唱形式,比一比唱一唱看那一组设计的好!2)生合作设计演唱形式师巡回指导。3分组展示,评价。4)获胜组。

四、总结

你本节课都学会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请你为你喜欢的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板书设计

声乐的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的分类:独唱

齐唱 对唱 领唱 轮唱 重唱 合唱

无伴奏合唱

声乐的演唱形式

说课稿

本节课所讲的是声乐的演唱形式,是课外内容,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没有专门列出来,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所体现,如在讲14册第一单元欣赏《保卫黄河》时让学生说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学生说不出来,当我提到独唱、领唱、轮唱、合唱、齐唱、这些演唱形式时,结合实例简单介绍了以下,学生似乎懂了一些。但在欣赏时把齐唱合唱混为一坛。于是我就产生了讲本节课的想法,我认为认识和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对理解作品有帮助,且演唱形式在教材册也涉及了很多如14册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16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我觉得讲本节课是有必要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道并了解人声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伴奏合唱。

欣赏有关作品,基本能够准确判断作品的演唱形式。

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加强学生对演唱形式的进一步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

认识并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领唱、对唱、轮唱、重唱、合唱、及无伴奏合唱。

难点是 1 通过欣赏作品判断并总结其演唱形式,能区别齐唱、重唱、合唱、无伴奏合唱。2小组合作为《七子之歌》设计演唱形式,并唱出来。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己判断并总结作品的演唱形式.教师加以引导共同总结概念。学法是合作探究

过程: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采取谈话的方式入手引出主题,在学习演唱形式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典型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感受判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总结出概念,齐唱、重唱、合唱、比较容易搞混,可提出问题:“时多声部还是但声部,每个声部有多少个人?”让学生思考辨别回答找出其共同点。如两人演唱同一首歌是单声部的就是齐唱。两人演唱多声部的就是重唱。每声部有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唱多声部歌曲就是合唱。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全班分成四组,采取抢答的方法.在设计演唱形式时小组合作探究群策群力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浅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时尚元素 篇6

关键词:《辣妹子》;演唱;风格;时尚;元素;多元化

《辣妹子》是90年代湖南籍词作家佘致迪在桃源县采风时所创作的一首赞美湘江妹子的词作,后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作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创作歌曲,在1995年春節联欢晚会上由宋祖英首唱而传遍大江南北。此首歌曲在以后的传唱中曾多次改编,特别是在历年来宋祖英本人的音乐会中是保留的经典曲目。作为近20年来民族歌坛中的佳作,这首歌曲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艺术特征:

1 创作风格的地域性

此曲在曲式结构上采用带引子的二段式结构,在引子部分中,一开始为四小节的男高与男低两个声部的合唱,点名“辣妹子辣”的主题,从第五小节开始为乐队演奏部分,运用湖南民间音乐的特有调式音阶—“湘羽音阶”,其中色彩音升fa、升sol、升re、la,四个音组成的四音列奠定了全曲的风格基调。

演唱一开始采用湖南山歌高腔的演唱形式,以小三度下行的呼唤式音调表现出了此首歌曲的山歌风特征。从主题的调性调式上看,运用D羽五声音阶,强调“羽—角—羽”的主属功能音的进行,主题动机在贯穿全曲,音乐形象非常突出;从节奏上看,作曲家在创作时以湖南花灯歌舞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形态作为主题动机节奏,由于全曲统一于主题动机。因此,形成同一化均分律动的节奏特点,具有民间舞蹈节奏特色。

通过此曲的创作可以看出作曲家能够紧紧抓住原作中的音乐形象和词格、词韵,在充分挖掘和运用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从调式调性布局和节奏形态的运用上都体现出非常明确的地域性,从而也直观地反映出在民族声乐创作中要体现出地域风格的特色。

2 以民族风格为主的演唱特点

此首歌曲在演唱上采取的是民歌的行腔与西方传统发声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在风格的体现上还是要以民族风格为原则,此首歌曲的演唱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咬字发音上,从整体上看这首歌曲是以普通话“四声”为基础的,“四声”指的是平上去入作为声调的基础,又可称之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是在个别的字中又体现出不同的发音特点,以“辣”字为例,湖南方言中的“辣”字的调值要比在普通话中的略高,在演唱时为了更加的表现好地域性,其发音时要略显偏高,其次,歌词中的“辣妹子做事泼辣辣”中的“事”字要采用儿化音,这样就更加体现出俏皮、活泼的辣妹子形象,也与旋律中的小三度的进行相统一,做到声字结合。

其次,在行腔上,要表现出中国民间音乐中所特有的腔韵、腔格。在中国音乐体系的传统音乐中,单音的运用具有音高、音色和力度上的变化,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某一个单音上,在旋律中即音与音连接上也是呈现出这一特点。在“抓一把辣椒”的“椒”字上采用了大二度上行起腔和结尾时小三度向上甩腔的特点,还有一种就是在声与字的结合上采用历音和滑音的形式造成的腔音效果,这种形式运用的比较多,多在弱拍和弱音位上运用。例如,“辣出的汗来汗也辣呀汗也辣”一句,在:“出的”、“也”、“呀”等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上采用的是由la-dol和mi-sol的小三度进行,体现出羽调式中的小三度音列特性。

最后,从气息的运用上看,由于动机结构比较简短,节奏律动性强,在呼吸是比较频繁且有规律,在长音的表现上需要气息力度的支撑,特别是在此曲的最高音re,其时值共有六拍,演唱时宜采用高腔的演唱形式,气息要控制稳定。

3 演唱风格的流行化趋势

《辣妹子》自诞生以来已有20年的历史,作为一首经典民歌曾被演绎成多种版本,其中可以分为三种演绎形式:一是春晚舞台版本,此曲分别在1995年、1999年、2009年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每次演出都具有不同的演唱形式。二是音乐会版本,主要以宋祖英演唱会为主体,这首歌曲是历年来宋祖英在各地举办演唱会的经典曲目,同样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唱。三是大众化版本,由于此首歌曲流传甚广,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被改编的版本也层出不穷,不计其数。从《辣妹子》演唱的各种版本上看,由于从演唱风格上呈现出的流行化的趋势,相应的在表演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首歌最初的表演形式为一人独唱,其后在宋祖英的音乐会中又表现为独唱与合唱、管弦乐队伴奏以及说唱形式组合等多种形式。

从整体上看这三类版本都体现出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在演唱风格上呈现出流行化趋势。所谓流行化趋势,指的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艺术领域内所体现的出的一种与现实生活状态相吻合的,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表现趋向和潮流。从如今《辣妹子》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形式看,在流行化趋势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笔者认为之所以呈现这种现象,其原因首先在于《辣妹子》本身的艺术特点不仅体现出民族性风格,其明快的节奏和易记的旋律非常适合传唱,从群众接受上看非常适合大众口味,从声乐演唱美学的角度看,其通俗性要大于其本身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其最大的艺术特点就体现在大众化上;其次就是当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人们对一些新潮的艺术形式倍加青睐,包括艺术家们也正是揣摩和抓住观众的心理,力图通过更为大众化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包装,以便于群众接受,这不仅是对于《辣妹子》一曲,对很多优秀的经典的民族歌曲来说,这种流行化的演唱风格已逐步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一种方向和潮流。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要朝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就不能拘泥于单一的发展模式,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而这种创新又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声乐表现风格。因此,对于编创者和演唱者而言,基于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统一,就需要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从宋祖英的《辣妹子》一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地域风格浓厚的民族歌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此首歌曲有表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和表演形式,这也就说明,对于民族歌曲而言,在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不同受众群体时而采取不同的演唱形式,要充分发挥出“一曲多唱”的功能。

从当今《辣妹子》一曲多种版本的演唱中也能够看出,在演唱中所体现出的时尚元素对多元化演绎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便于让大众接受。同时也能够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美、灯光等多媒体形式的综合运用,使民族声乐充满了视觉效果,逐渐地形成了立体的、三维的、多元的时尚风格特点。艺术是源于生活,返还生活,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的创作不能够只考虑自身专业的发展,还要不断地与人民大众的审美心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对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而言,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老土还是时尚,只要人民大众能够喜欢,就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目的和方向。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呼吸 篇7

歌唱中,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演唱歌曲时, 我们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 因为它和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 以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是密切相连的。发声时气息不够, 就会有长句唱不下来、高音也唱不上去、中声区不通畅等问题;气息控制得不好, 声音的大小强弱也就很难表现出来了。

我们在声乐学习中, 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一、歌唱的基本呼吸方法

在我们声乐的学习中, 老师介绍的和一般声乐书籍里提到的呼吸方法有三种, 即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气息的支持点较高, 容易造成颈部周围肌肉和喉部紧张, 吸气量较小, 横膈膜和腹肌都不能积极调动, 歌唱时感觉气短, 声音紧, 缺乏弹性;腹式呼吸:气息吸得较深, 较沉重, 声音缺乏灵活性, 唱高音时感觉气息不够用;胸腹式联合呼吸, 是我们在唱歌中运用的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法全面调动了呼吸的技能, 填补了以上两种呼吸方法的空白, 如果掌握了这种呼吸方法, 能够很好的控制声音的强弱和快慢, 协调声区的统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

吸气和呼气构成歌唱的呼吸过程。在我们声乐的学习中, 有几种吸气和呼气的方法, 吸气时, 全身要放松, 口鼻微张, 这时想到的不是用口鼻怎样吸气, 而是让小腹放松, 令其自然进气, 这时的气就吸的深而且比较充足了。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 气息松弛通畅, 声音圆润有穿透力。吸气的同时会有一些感觉, 如像闻花一样;像惊讶时的呼吸等。

歌唱发声是在呼气中完成的, 没有呼气的力量就没有歌唱。吸气吸好以后, 那就是呼气了, 呼气时, 小腹要给力量, 两肋要给支持, 呼出来是要均匀、绵长。比如吸好气后发“S”, 时间越长越好, 在气快用完时, 更要给以支持, 来锻炼呼气的机能;还可以用吹蜡烛等方法来练习。

二、歌唱的呼吸支点

是指气息的支撑点或支撑面。歌唱呼气是小腹和两肋的用力, 在歌唱发声时, 需要把气息缓慢、均匀的呼出来, 就要用小腹和两肋的力量, 这样才能得到平稳均匀的呼吸效果, 否则, 就会使气息变浅, 声音发虚。这个用力的部位和声音的着力点就是呼吸的支点。这个点的部位一般在肚脐下一寸左右, 传统的民族唱法把这个部位成为“丹田”。

体会呼吸的支点有多种方法, 比如:咳嗽、抽泣、抬钢琴等辅助手段, 当然要配合发声练习来体会。最常用的就是“打嘟噜”, 开始的练习可以短一些, 到后来可以逐渐延长, 这样对呼吸的支点的感觉也会越明显, 还可以发短促的跳音来练习, 如“a、o、e、i、u、ü等, 这些母音的练习可以很好的锻炼小腹的弹性和两肋的力量。

三、歌唱中的换气

换气是歌唱十分重要的一环, 换气不仅是保持歌唱气息的需要, 也是表达感情的需要。歌唱中的换气, 看似简单, 可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也关系到能否出来好的声音。

在演唱前, 我们要做好换气的一些案头工作。先通看作品, 设置好换气的地方, 先设置好, 在实际演唱中可做适当调整。一般来说, 是在两个乐句之间换气, 如果有长句, 一口气难以完成, 可以再多换几次, 但一定要尽量考虑词曲的完整性, 使歌曲的旋律和情感都能流畅的表达。

依据歌曲的具体情况, 换气的时间有长短快慢。长的时候, 可以从容的呼吸, 像闻花一样大口的呼吸, 一般在一些速度稍慢的歌曲中或有间奏、休止的地方都可以这样的呼吸;一些速度较快的作品, 或者在长句中抢吸一口气, 这种情况换气的时间较短, 我们可以偷吸一口气, 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像惊讶时的呼吸, 时间短而且吸的深。

例如陕北民歌《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这首民歌可在每两小节后进行自然的大换气, 如果气息好, 可以在四小节处换气。

江苏民歌《茉莉花》:

这首歌曲中, 前四小节可以在两小节处换气, 如果完成两小节有困难, 可以在一小节处偷一口气;后三节就不同了, 如果一口来完成是有困难的, 那么在“戴”后偷一口气, 这样, 即不破坏文字的完整性, 又可以流畅的把整句完成。

总的来说, 要想在声乐表演中娴熟地运用呼吸, 必须进行有关的锻炼与练习, 来逐渐增强气息的控制力, 根据作品的需要, 使其强便强, 使其弱便弱。情绪的表现, 也靠良好的气息来完成。在演唱中, 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锻炼小腹与两肋的呼吸机能, 使歌唱更自如、流畅。

摘要:歌唱中,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演唱歌曲时, 我们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 要想在声乐表演中娴熟地运用呼吸, 必须进行有关的锻炼与练习, 使歌唱更自如、流畅。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呼吸

参考文献

[1]李晓贰, 2001,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湖南文艺出版社。

民族声乐演唱的突出特点解析 篇8

一、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多元化

我们追寻民族声乐的起源可以发现, 民族声乐最初产生于劳动人民进行田间劳作的过程之中, 我国地大物博, 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 因此多个地区都具有本地区独特的方言, 同时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灿烂文化, 这些种种原因成就了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演唱形式。所以, 想唱好一首歌的前提就是首先要了解这首歌曲的文化, 只有这样, 才能在以后的演唱中把握歌曲的主要思想感情, 让歌曲变得鲜活起来。一些民族音乐的研究专家, 根据他们对民族音乐多年的研究, 将我国民族音乐主要分为若干个重要彩区, 常见的有:江南色彩区、江淮色彩区、西南色彩区、西北色彩区、中原色彩区、东北色彩区等。每一个不同的色彩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例如蒙古民歌, 其起源于蒙古高原地区, 这里的人们主要以游牧为生, 所以养成了一个性格豪放、直爽的性格特征, 因为他们有大自然那种广阔的胸怀, 在其民歌中也具备这种粗犷的特点, 真实的反应的蒙古高原人们的生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就是“长调”, 曲风悠长辽阔, 节奏轻快, 尾音缠绵, 情绪也是高亢激昂, 其中也有真假声的转换, 真实反应草原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又比如山东民歌的特点, 强悍、粗犷、质朴、淳厚、老实,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山东人们的性格, 演唱形式方言味道浓重, 表现出了山东人民的朴实和强悍。比如:山东民歌中大家都很熟悉的《沂蒙山小调》, 歌曲的主要内容是, 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沂蒙山区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其中以青山绿水、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特点显示出人们闲适的生活状态。其中歌曲中唱到“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句的时候, 其中的“低”字要用卷舌音的形式来演唱, 如果达不到这种音乐表达形式, 那么就不能将山东民歌的特点表现出来。我国现有的戏曲形式大概有300多种, 曲艺也有20几种。每种民歌, 每个曲目, 都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每一种演唱风格也是都将这个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变现的淋漓尽致。另外, 民族声乐还包括现代作家创作的作品, 这些作品常常不会突出任何地方性特色, 而是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大风格和大特点, 这种形式的演唱被人们称之为民族综合性风格, 常见的代表作品有:《黄水谣》《我爱你中国》等中国艺术性歌曲, 这种歌曲的演唱形式一般都是以普通话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的民族歌曲对国人来说不具备民族特征, 但是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去理解, 那就是中国的特色。这些曲目依然受到中华儿女的喜爱, 同时也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推崇,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共同特点

1. 民族声乐来源于生活, 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关联

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想, 人们就要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出内心的感情, 这样就形成了民族声乐, 例如陕西民歌《脚夫调》, 就是真实描写了解放前社会底层脚夫的艰苦生活, 表达了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2. 民族声乐的演唱普遍具有“甜、亮、水、脆、柔”的声音色彩

在声音的表现形式上, 民族声乐总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抒情性声音,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真假声的转换, 声音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腻悠长、柔美动听;二是风格性声音, 这种变现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声音粗犷有力、音域较宽、表现力强;三是戏剧性声音,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也是真假声的互用, 声音浑厚、圆润丰满, 一般适合演唱民族综合性的歌曲。

3. 民族声乐演唱的各种形式之间兼容并包, 相互联系, 共同发展

我国民族声乐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唱法, 例如:戏曲、曲艺、现代民歌新唱法等。各种形式的唱法之间都做到了兼容并包, 相互联系, 共同发展。如二人台《走西口》是从陕西民歌《走西口》发展而来;云南花灯《十大姐》的曲调来源于云南民歌, 另外还有北方秧歌、安徽花鼓灯、南方花鼓等, 也都与民歌有着密切联系。

4. 民族声乐的演唱是手段决定风格

演唱的手段不同就是说演唱形式不同, 歌曲演唱的手段决定了歌曲的风格。在民族声乐具体的表现方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 一方面, 应该做到内外统一, 简言之就是演唱过程中要做到形神兼备, 通过唱、念、作、打的形式将内在的感情用外在变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 就是要做到声音和形态表现相协调。正是这些演唱风格的独特特点, 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世界各界人们的喜爱。

5. 演唱过程要做到形神兼备

所谓形神兼备, 就是指既要表现出该有的形体动作, 同时也要用语言、表情等表达出歌曲中传递出来的情感, 勤劳朴实的中国人, 长期受到了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和美学观点的影响,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形成了恬淡、平和、含蓄、委婉的民族特征。演唱者想要做到形神兼备, 就首先要得到观众的认可, 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 要通过演唱者面部的表情、形态特征、一招一式来让观众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让亲切的民族情感走进每一个观众的心灵深处。

三、结语

民族声乐在我国历史悠久, 由于地区性和方言性的不同, 常常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民族声乐特点, 但是无论是哪种曲风, 只要是具备地方性特色和语言性特征, 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只有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民族声乐特点, 才能实现民族声乐的大融合, 让各民族都能够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实现民族声乐的大发展, 让我国民族声乐早日走向国际化舞台。

参考文献

[1]石帷正.再谈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 2004 (09) .

浅谈如何自然地演唱民族声乐 篇9

一、民族声乐的基本要求

民歌唱法根植于中国的土壤, 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和富有传统韵味是民族声乐的美学艺术也是演唱民族歌曲的基本要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内和国外的声乐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 民族声乐的技巧越来越成熟, 但同时也出现了“千人一声”的局面, 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多就在于在声乐学习者还不成熟的阶段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的声音, 过分的强调技巧而忽略了自己的特色。因此象叙述自己心声一般的用情自然的歌唱才能达到民族声乐的要求, 更能够突出自己的特色。

二、如何象说话般自然地歌唱

声乐一向给人很复杂的感觉, 从一开始学习, 老师就会先讲人体结构, 科学发声的状态, 然后就开始要求气息要沉下去, 保持打开的状态, 喉头稳定等,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但是很多学习者在歌唱的时候会把这些要求一直压在身上, 越唱越紧张, 越紧张就找不到对的状态。

1. 歌唱的心态

一个放松的心态是歌唱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在演唱的时候很容易紧张, 紧张会使身体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在心理学中有讲到, 一般来说人在兴奋的时候呼吸会更急、更短促, 而这种状态就会影响到歌唱的状态。其中有很多原因会造成紧张的状态, 但是要想做到放松, 必须放掉担心的那些事情, 例如担心技巧, 技巧这件事是平时练习锻炼出来的, 练习的多了那些声乐理论它会变成自己的能力, 会在歌唱时自然的表现出来, 相反如果放松心态, 投入到歌唱中, 真挚的情感会大过不足的技巧。

2. 歌唱是艺术化的说话

说话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从小用语言进行交流, 表达感情, 阐述说理, 可以说在语音、语气方面运用的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基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民族歌曲用的是我们自己的语言, 歌曲的寓意和情感都能从我们的生活当中产生共鸣。很多作曲家也都在诵读歌词的时候酝酿歌曲的曲调, 这都为象说话一样自然的歌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梅花引》 (韩静霆词, 徐沛东曲) :

首先仔细诵读下这句歌词可以看出, 这句旋律中音级的变化是根据诵读时的音调、节奏变化而得, 其中, “枝”“开”都属于阴平声调, 因此音调平直, 听起来与字的声调一致。“梅花”中“梅”是上声声调, 先低后高, “花”是阳平声调, 这里的旋律也与声调保持了一致, 用了递增的音级来表现。“踏雪”的“踏”字是去声声调, 同时在这里作曲家用了整句的最高音升4。最值得提起的是整句中的“独”字, 这里作曲家空了一个八分音符, 更着重凸显了梅花独自绽放在寒冬的景象, 显得尤为的有意境。

不仅仅是这首作品, 仔细分析可以知道很多作品作曲家都是根据这种方式去创作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说话的音调与歌曲的旋律是有着很大关联的, 那么歌唱就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的清楚的说话, 自然的歌唱

歌唱当中强调“以腔行字, 字领腔行”, 要求“腔中有字, 字中有腔。”尤其民族声乐对吐字的要求很高, 而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 千百年来就有历代声乐家们就其特点和规律做过精辟的论述。宋代张炎所著的《词源》中说:“腔平字测莫参商, 先须道字后还腔。”这句话就是在说歌唱的声音 (也包括润腔) 和歌唱的吐字和咬字的关系是不能分离的, 但二者之间, 咬清字应先于唱好声音。而我们的前人对“字清”的高要求, 就是为了要把词唱清楚, 让听者明白歌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通过吐字的状态我们可以证实, 呼吸不好的, 咬字大多不清楚, 像嘴里含着东西一样, 在咬字时过于张开, 造成用气过多, 导致气息不够, 更使演唱显得费力和不自然。汉语言博大精深,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 其余的部分是韵母, 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在歌唱的时候我们通常都需要把整首歌词诵读一遍, 在通读的过程中去研究每个字的吐字、归韵、呼吸与发声点, 在熟悉之后把诵读时的咬字特点与情感用到演唱之中。

三、歌唱源于说话, 高于说话

归根结底, 能够打动人心的歌唱是真挚的情感, 而其他的所有都是在为情感做铺垫和打基础。歌唱不仅仅是像说话一样叙述出来就能够达到目的的, 不然播音员、话剧演员等等就都可称为“歌唱家”了?哲学中提到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就很好的说明像说话一样自然的歌唱这一理论, 歌唱时要像说话一样清楚自然放松的, 更要高于说话时的情感表达。人在说话叙述时的情感是比较内敛的, 心理的发展、变化高于声音, 而歌唱则需要把内心的情绪发展与变化表现在声音上, 延续与休止、减弱与增强、平稳与激动等等, 都需要把它夸张化, 但这些也都离不开说话的基础。

在《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 (刘麟作词, 关峡作曲) 中开始:啊哥哥, 我的好哥哥, 我多想亲亲地喊你一声。啊哥哥, 我的好哥哥, 你可知道木兰心中的女儿情。通读歌词和试唱的对比会发现唱歌就是“艺术化了的说话”, 但演唱比诵读时的情感上要有着更丰富的层次, “啊哥哥”这个称呼跟语调都很生活化, 让人倍感亲切, “我的好哥哥”则加重了情绪, 把木兰心中想说又说不出口的感觉简单但又直接的表达了出来。

我们追求的不应该只是音高、气息等技巧, 高音不是费力用气息和嗓门喊出来, 不仅自己感到困难更让听者感觉费力和不舒服。我们应该追求自己唱着不费力听者更觉得自然的演唱。而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好好地琢磨琢磨像说话一样自然地歌唱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参考文献

[1]杨璟春, 《自然声乐教学法》2007

[2]王旭亮, 《从古国古典声乐论著看民族唱法的特点》2009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 篇10

关键词:民族声乐,音色,情感,唱腔,韵味

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历史悠久, 其是各民族根据本民族的审美特点和民族文化发展和创造的演唱艺术形式, 是各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声乐演唱一般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 而民族声乐演唱是在母语环境的熏陶下经历史的演变沉淀下的演唱形式, 具有本民族特有的韵味和审美特征, 因此剖析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对了解民族声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民族声乐中的音色特点

声乐都是通过语音和语言表达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是音乐与语音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的信号系统, 而音乐的形成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音的制约, 因而民族声乐中音色的特点和特性都是以本民族的语言语音为基础形成的。汉语与欧美语种发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发音时舌位主要靠前和靠上, 元音普遍在口腔前部硬腭部形成共振, 正是基于这种特点也就形成了我国民族声乐在演唱音色上形成了如下特征。一是我国语音的共振点形成了一种以头腔、胸腔和口腔前三点为基准的“三角线”, 这种特点较之头腔、胸腔和咽腔形成的“垂直线”发音更加浓厚。二是由于我国语音发声的特点, 口腔上壁和前部的结构为硬腭和齿列等硬组织形成了对声波的强发射, 以及在口外形成共振, 因此造成了声乐发声较为洪亮的特点。三是我国的口腔前部发音的特点较之咽腔发音的音量稍显单薄, 但是具有音色明亮和清脆等特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 以上的发声特点也逐渐成为我国民族的审美习惯而发展至今。

二、我国民族声乐中的情感特点

审美特点源于文化。由于中西方的音乐文化差异, 自然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受西方理性思维模式的文化影响, 西方的音乐形成了以演唱的技能技法为首要的评价标准的“唯形论”的审美特点。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则形成了以情感表现为首要评价标准的“唯情论”审美特点。以情感表现为主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从我国民间演唱发展起来的, 从民族声乐审美发展历程来看, 先秦时期便有明确的“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情感表现评判标准一直影响两千多年来我国民族音乐的审美评判。而从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来看, 民族声乐起初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情感和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 因此情感表现的地位也逐渐高于演唱技能技法的地位成为我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特点。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演唱实践中也能充分体现情感表达的重要地位, 例如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自述在表演尤二姐被害时便以游丝百文字母尚且如此, 在汉字中其变化将更加灵活多样, 将文字的部分偏旁部首变成图形, 这在部分具有抽象意义的动词以及形容词当中运用比较多, 比如用钱币替代“富”字当中的“田”, 用心型取代“心”字中的一点,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黄侃.浅析平面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导入[J].牡丹江师范学院

转、缠绵而拖长的方式表示泣不成声来使观众形成回肠荡气, 不忍卒听的感觉。这便深刻反映了情感表达在艺术作品的突出地位, 真正的运用情感表达做到了悲不离歌, 以腔化人的目的。而著名表演艺术家程砚秋曾说过“演员演唱的时候, 必须以声音来打动人, 以艺术来感人”, 也充分说明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因此, 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演唱时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艺术作品的感情内涵, 充分做到情由心生、情到声起、情至而终、以情感表现来贯穿整个艺术作品的表演过程。

三、我国民族声乐的唱腔特点

唱腔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重要特征之一, 唱腔是经过千百年的民族声乐文化积淀而逐渐形成的。正是由于不同的演唱技巧和唱腔构成了我国民族音乐演唱的独特韵味。总结起来, 我国民族音乐的唱腔演唱技巧有以声拖腔, 以字行腔, 以情润腔以及润而生味的特点, 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演唱的必须技巧。具体的演唱技巧可以归为一下几种类型。一是运用强弱、轻重、大小、收放等力度变化以及迅速的速度转变和音高的升降等演唱技巧以达到使唱腔抑扬顿挫和跌宕起伏的表演效果, 使唱腔得到很好地修饰和美化。二是运用诸如滑音、倚音、顿音、直音、摇音、颤音、花舌音等润腔唱法或者行腔过程中运用提音、穿顶音、沉音、擎音、虚气音、鼻音、假音和轻气音等音色变化来对唱腔进行修饰, 以达到使唱腔达到浓淡味结合的效果。在进行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 可以使用荡连、揉连、阶连以及顿连音等不同的连于断的方三是式, 或者气口断腔、笑音断腔、泣音断腔、漱音断腔、弹跳音断腔、哈音断腔、抽气断腔、落音 (砸音) 断腔等不同的断腔的技巧对唱腔进行先断后连的唱法处理来进行唱腔, 以达到使演唱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

四、我国民族声乐中的韵味特点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正是由于汉字的特点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独特韵味, 可以说这种韵味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精髓和灵魂。汉字其特点是一字一音一义的单音节的文字, 而这种单音节文字的字音又是由声母、韵母或者复合韵母而构成的, 由此使得不同文字产生了不同的声调。正是由于文字这种节奏多变以及清晰而优美特点使得汉字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音乐性。我国的民族声乐正是基于汉字较强的音乐性为基础, 通过音乐艺术手段更能使得艺术作品所要体现的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 使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独特韵味。

综上所述, 正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的音色特点、情感特点、唱腔特点和韵味特点等如此丰富的演唱特点和演唱技巧, 形式多样的的演唱风格和艺术作品构成了绚丽多彩、优美动听的民族声乐。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会计信息价值下一篇: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