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

2024-07-09

高职院校英语(精选十篇)

高职院校英语 篇1

大学英语分为基础英语 (EGP) 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 。物流英语属于后者。物流英语是商务英语的分支, 是一门专门用途英语, 而商务英语也是建立在基础英语教学之上的。掌握好基础英语的教学至关重要。当然物流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之间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物流专业英语的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如物流学、包装、仓储与采购、材料处理、运输策略等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的基本特征,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巩固物流专业知识, 扩大专业词汇量, 从而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既兼顾语言教学, 又融入形式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物流领域的基础内容, 填制物流单证, 参与物流英语对话, 进而让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知识, 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一、物流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物流人才素质的高低在于物流英语的培养。目前, 物流英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供需不对称。具体表现为物流英语教学与物流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一致。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没有针对物流专业研讨出贴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式, 满足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

2.课程设置不太合理。高校重视的是基础阶段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专业英语的教学。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 忽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用英语教学主要培养英语语言的通用功能, 而物流专业英语则是培养职业英语关键能力和岗位英语特定能力。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目前, 大部分物流英语教学注重词汇与阅读, 缺乏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物流实训室及实习条件欠缺导致物流英语情景教学环节缺乏。

3.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单一。绝大部分物流英语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最常见的表现为物流英语课转变成为物流专业词汇和文章的学习课, 学生语言实际运用少, 导致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此外, 物流英语的考试主要以期末笔试为主, 很少考察学生的听说能力。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无法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难以检测学生的物流英语应用能力。

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高职院校从事物流专业教学, 除了要精通、熟悉英语教学以外, 还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技能。现有的从事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为物流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前者英语教学专业知识欠缺, 而后者具备英语教学能力, 但物流专业知识欠缺, 教学仅限于教材讲授, 如词汇、语法等, 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物流知识, 致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英语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效果不佳。

5.教材缺乏实用性。目前, 大多数物流英语教材主要以物流理论知识讲授为主, 缺乏实用性。部分教学内容直接引自国外原版物流教材, 课文冗长, 缺乏对物流英语技能的训练, 这些教材未考虑到教授对象的水平及学习重点, 故缺乏实用性, 不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英语教学应在传统英语教学基础上寻找物流英语教学的突破点, 进行教学改革, 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双重目标。

二、加强物流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为满足市场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 高职物流专业英语在教学中应更加受到重视,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力图把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1.能力培养。将应试培养方向转变为能力培养。市场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 培养不同层次的物流技能人才。

2.课程设置科学化。增加实训教学的比重。物流英语教学一方面能满足语言技能的培养需要, 另一方面, 要结合高职学生学习实际,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的物流英语应用能力。目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英语课程的课时为32课时, 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但物流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 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 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要为物流专业学生创造实训条件, 配备足够的物流实训室等硬件设施。此外, 应适当增加物流英语实训课时。在实际操作中,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3.教学手段多元化。激发实践参与兴趣。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感”, 可适当增加课堂讨论、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模拟商务谈判, 报关验收等实际物流操作, 运用“互联网+”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成果。如建立物流英语专业学习APP, 采取游戏的方式记单词, 实现小组模拟视频展示, 分享物流英语语料库等。师生通过APP互动, 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4.教师专业化。目前的问题是物流英语教师的物流知识欠缺。从事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是英语专业教师, 二是专业教师中的英语爱好者。前者英语专业功底扎实, 拥有系统的教学方法, 后者物流专业知识丰富, 但英语能力欠缺。因此, 培养一批兼具物流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复合型物流英语教师队伍迫在眉睫。解决方式一是引进兼备物流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的教师, 二是重视教师培训, 让专业教师参加物流专业知识培训, 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学习, 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或沙龙, 深入企业调研实践, 继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增加英语专业教师的物流知识, 锻炼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 使之成为真正的复合型教师。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物流专业素养, 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总而言之, 高职教育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根据物流企业应用英语的内容及实践经验编写出实用教材, 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与时俱进地了解物流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在课堂中扩充知识, 完成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传授专业知识的双重任务。

5.教材实用。目前, 市场上教材繁多, 而教材的选择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作为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的物流专业英语, 首先, 物流英语教材除了包含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外, 还要包含物流专业知识, 反映物流发展情况。其次, 应关注到教学对象为高职学生, 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 英语应用能力弱, 过于高深的教材不切实际, 因此, 要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取教材。总之, 物流英语教材应既包含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巩固, 又体现物流行业的工作过程。

三、结语

在一定程度上, 物流英语的学习可以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满足物流专业的市场需求。所以, 高校加强对物流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得, 刻不容缓。

摘要:物流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对物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物流英语课程开设逐渐增多, 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越发明显。基于此, 分析高职物流英语教学现状, 对并提出一些教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英语,教学,教改

参考文献

[1]高芳, 王贵斌.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能力需求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91-93.

[2]郝卓.物流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2) :119-120.

[3]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篇2

一、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英语是高职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在制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课堂教学及考核测试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高职英语教育特色,按高等教育的层次和要求来组织教学,体现理论教育为技术应用服务,培养出符合高职特色的职业或技术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学生,应用英语写作,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应用技能,高职英语教学应该突出这一高职特色。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许多教师一般都是在写作课堂上先讲授一些写作技巧,随后分析一些教材上的范例,然后让学生模仿范例自行练习,然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课上点评。但是由于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种种局限性,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李保军指出,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写作是一个从人的思维到语言过渡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成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应该运用语言达到三项功能:一是表达意义的功能;二是人际交流的功能;三是篇章的功能。这说明一个人所写的文章并不应仅仅只能表达其观点,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他人是否具有可读性,表述个人观点时是否采用了恰当的体裁、语言及行文方式。而从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可能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等过级考试的作文部分获得高分,但如果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用英文写信函、论文摘要、会议通知等等,却难以胜任。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写作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四种语言能力之一,但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是由精读教学分担的,由于每一单元的教学课时较少,而课上所需要涉及的内容却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精读课文内容及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若精读课能按教学计划顺利完成,教师就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蜻蜓点水”般地对写作进行简单讲解;否则,写作教学就被无情地忽视和删减掉,完全成为精读教学的附庸。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对写作无论从字词运用还是篇章组织方面的知识都停留在一个不完整的、时断时续的认识层面上。而且教师一般都只用一本写作教材,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所举的写作范例也是有限的,这样学生就难以通过大量阅读典范文章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所应该具体的基本素质之一。还有些教师仍然使用较陈旧的写作教材,致使课堂上教授的信息滞后于当今的社会,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写作的兴趣。第二,教学任务繁重,批改作文流于形式。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英语师资队伍相对缺编,因此每位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地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的习作批改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教师很难经常地对每位学生作文做详细批改,而大部分学生也不能从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无法获得有益启迪。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练习的兴趣,如此反复,有些学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较低写作水平上,最终放弃写作练习。第三,由于高职院校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课枯燥,甚至一些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发憷。此外,由于现在过级考试的需要,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就只会写英文“八股文”了。这不但对于学生是可悲的,对于老师又何尝不是可叹的呢。

第四,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缺乏活学活用,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使用单个字词及单句方面的能力较强,对单句的语法结构处理显得游刃有余,可是当他们在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时,常常出现措辞重复、句式单

一、篇章结构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过于僵化,不能够将已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对策1.抓好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写作是一种书面交际。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法能力是包括词汇、语法等在内的语言知识。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无法把自己的思想用英语明白地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从词汇、语法抓起,从句子水平着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使学生明确不同词汇的用法,通过大量句型操练,使学生对语法规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语言。总之,没有坚实的语言基础为后盾,学生的作文是不可能达到表达清楚、意思连贯的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2.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用过程法取代传统的结果教学法。传统上,我国英语写作教学多采用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结果教学法。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学生单独写作,教师单独评阅”的一种单项交流的模式,学生把写作看作一次性行为,把初稿当作成品,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相比,过程写作法以写作过程为出发点,将写作过程视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写作的各个过程中,最终获得较好的成稿。根据过程写作法,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写前准备、写初稿、反馈、修改、重写五个阶段展开。在写前准备阶段,教师可根据写作的要求,让学生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并拟定写作提纲。在写初稿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而不必过多地担心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在反馈阶段,即在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应以读者的身份审视初稿,主要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指出学生初稿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对文章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在修改阶段,学生应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不断完善文章内容,寻求最佳表达方式。最后,学生在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润色的基础上进行重写,教师对重写的文章再进一步作出反馈。必要时,学生再作修改和重写,如此反复,直至形成较好的成品。3.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各种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生动地向学生呈现写作内容,讲授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各种写作训练。学生还可以在课外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用英语进行交流,探讨写作,活跃思维,及时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写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比较枯燥的局面,写作课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也大大提升。4.改进作文评改方法。教师对文章的评改是写作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往往是学生衡量自己写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有调查表明,90%的学生希望文章的错误能得到指正。所以评改有助于学生写作。这要求教师在评改过程中必须既考虑文章思想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错误,又注重那些语法形式方面的错误。当然,这样的要求必然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量,使他们不胜重负。我们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缓解这个矛盾:第一,样本批改。每次作文教师只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详细批改,并在写作课上讲评有代表性的优缺点,这不仅可节约时间,还可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第二,设计批改符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学生自我纠错能力,教师可设计一套批改符号,并晓之于众。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符号修改重写。这样既可以加快批改速度,又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中承担一些责任,取得进步。第三,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力量。可以让学生互改、互评。往往有这种情形:检查自己的作文时,常常不易发现错误,而当读别人文章时,就会发现不少错误。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总之,英语写作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教学法上来看,能力只有在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活动中才能发展,具有不可传授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加强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尊重教学规律,使教学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就能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和水平。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各种各样日趋完善的适合学生的写作教学方法。参考文献[2]王丽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J],外语研究,2009年4月。[3]胡华芳,大学英语写作现状及教学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22卷。[4]邓骊鸣等,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4年25卷第4期。[5]严瑞燕,网络与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09年第27卷第4期。[6]沈创织,改进英语写作教学之我见[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责任编辑:飞雪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翻译教学 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翻译技能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英语能力。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颁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英译汉)做了如下要求: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为检测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已达到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全国开展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笔者从一次PRETCO的模拟测试结果分析中发现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基本要求》的具体要求有一定差距,回顾我院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与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及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一、翻译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所在学院的防雷技术1001班和集控1001班合计106名学生进行2009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试题模拟测试。翻译题型中61-64题单句翻译每题2分共8分,平均得分5.12分,65题段落翻译占12分,平均得分3.76分。随后对学生进行试卷成绩分析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89.7%的学生认为65题的段落翻译难,61-64题的单句翻译相对容易。

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如下:单句翻译中提供四个备选答案,学生可以比较分析四个答案或者凭感觉猜出答案。段落翻译不仅综合考查翻译技巧、语法、词汇、汉语组织能力等,还涉及学生不太熟悉的商务信函、产品说明等实用文体材料,给学生的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整体来看,翻译题的得分不高,与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缺乏有直接关系。考试中翻译部分的分值占总分的20%,必须引起教师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因此,在我院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加强翻译教学的力度,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二、我院翻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院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采用的教材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不足,教师对翻译教学也不够重视。

1. 笔者所教的上述班级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二册。该教材本着“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以实用交际为话题,每个单元分为说听读写四个模块,基本都设有相关翻译练习题,但没涉及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练习时也是凭有限的翻译水平生硬的翻译,没有任何理论做指导;教师课上对课文中难句长句的分析和翻译也是零散的,补充的练习也很有限。如果将翻译方法的介绍加入,以交际为目的的听说读写译五个环节紧紧相扣,才能充分发挥实用的功能,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2.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贯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多时候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英语交际情境,针对日常生活和专业发展加大听说训练的力度,排斥母语,回避语法翻译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并没考虑我院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而且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只知道模仿使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一知半解。而学生对许多基础知识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很多时候依靠母语,可能会在英语——汉语——英语之间多次转换来记忆,长期下来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机械记忆的知识也不能灵活地实践。

3. 一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要参加PRETCO考试,教师在考前进行辅导,也只是针对考试中出现的翻译题型进行考试技巧的指导,对于选择题,如何能选对得高分,对于段落翻译题,只能是笼统地说说如何翻译得通顺以及做翻译题的注意事项。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尝试翻译,老师对句子段落中的词汇,语法,句型进行简单分析;甚至直接给出最后的译文和答案。

三、改进翻译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针对我院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我院高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与基本要求之间的差距,笔者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与改进策略:

1. 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教授翻译知识

由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课时有限,不可能专门开设翻译课程,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增加翻译教学的比例,也可以开设选修课,或者二者相结合。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以实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中,翻译就是交际,只要翻译的内容被接受就发挥了交际的作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没有设置翻译讲解这一部分,为使学生轻松地接受翻译理论和技巧,教师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准则,选取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的翻译课本,删除繁琐的翻译理论并取舍实用的翻译技巧作为补充,也可自编更符合本校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的校本翻译教材或教学材料,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更贴近社会实际和专业发展要求,使翻译能力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交际技能。

2. 发挥考试的反拨作用,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PRETCO考试前做简单的指导,很显然还是应试教育的延续,要想真正地发挥考试积极的反拨效应,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在培养听说、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双语转换的能力。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挥其创造性,同时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如,教师先对翻译的实用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技巧翻译句子或篇章,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较哪种翻译更合适,分析具体的小地方如何处理。这时教师在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后帮助学生分析并归纳总结。教师还可布置给学生与所学专业相关或实用性的材料,以任务为中心,在真实语言的环境下让学生理解、翻译、互评、探讨,并鼓励学生归纳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这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翻译能力。

3.宏观上对比英汉语言,微观上夯实基础知识

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全面系统地介绍翻译知识。而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不同语言间的转换,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阅读、写作、听力材料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英语有立体认识,并鼓励学生从宏观上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了解英语的“行合”与汉语的 “意合”,语言结构之间的转化,意识到英汉词汇的词性、词义、词汇不是一一对应的,再使用语义分析法分析原文内容,处理好长句难句的翻译。因此,如词汇、语法、句法等基本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在翻译实践中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4.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翻译中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文化差异,教师要进行跨文化意识地渗透,缩小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好文化。要想更好地交流与分享,文化学习首当其冲地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知识,逐步转换成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能力。

小结

翻译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一项英语能力,翻译教学就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翻译教学有机地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备高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贺玲.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7).

[3]赵丽琢.也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翻译技能的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 篇4

一、英语阅读能力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 阅读已成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五大目标, 而在这五项技能之中, 读是多数学生将来工作中运用得最多的一项技能, 也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形式。

二、影响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一) 陈旧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很高, 但由于应试教育等原因, 语法翻译法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了的学习为侧重点, 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学生学了多年英语, 却语言交际能力匮乏。教师主宰着课堂, 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 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其他一些考试的指挥棒, 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 将每课中所涉及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学中师生之间毫无沟通、互动可言, 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所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二) 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 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 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模式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单词, 词组, 然后是句子, 段落和语篇。在阅读过程中, 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 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 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 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 破坏文章的整体性, 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

(三) 影响阅读理解的其他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 其中有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阅读习惯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 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 有效的阅读, 应该是拿到阅读材料就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副标题, 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 碰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正如语言学家Anderson所说的“有时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由此可见, 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决定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

三、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法

(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 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切机会灌输英语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在心里产生学习英语, 学好英语的愿望, 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满怀激情的告诉自己:“我要学好英语”。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 收集与之匹配的趣闻轶事,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调节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增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用亲切、和悦、友好和诚恳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师生互动, 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到语言交际成功的快感;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 情景会话, 教唱英语歌曲, 做游戏, 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 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 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英语背景知识、讲英文笑话和国外趣闻等,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引起学生阅读的愿望, 使学生想读、爱读, 从而收到阅读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重视词汇积累, 不断扩大词汇量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 人们普遍认为, 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 词汇量越大, 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 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 从构词法, 一词多义, 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 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 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扩大词汇量的具体方法有:1) 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意义.如掌握常用的前缀、后缀的含义及用法, 学生可以根据已知单词猜出它的派生词, 从而达到扩大词汇的目的。如根据前缀“tele”有“远距离”、“由电视或为电视”的含义.就可以猜出telescope (望远镜) 、telegram (电报) 、telecommunications (电信) 等词的含义。2) 利用语境.分析句子结构, 结合常识来推测词的意义, 例如:“anthrop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il.”由定义可知, anthropology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3) 运用归纳法, 即把同一类词归纳在一起, 如把有关货币与金融的词汇、文艺与体育的词汇归纳在一起记忆。4) 联想记忆法, 即充分运用想象力, 使每个单词随意联想成为有意义、容易记忆的事物。5) 广泛阅读记忆法, “To read well, you need a strong vocabulary.To build a strong vocabulary, you need to read well.”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和词汇量的关系。要流利地阅读, 就必须有丰富的词汇。

(三) 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文化背景知识主要指阅读者具备与某一阅读材料相关联的知识。阅读理解并非书面语言信息向读者大脑的单向转移, 它是读物的文字内容和读者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阅读过程中, 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 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 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 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 误解频繁, 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例如dragon这个词, 在中国人心中龙是人们想象中的神物, 它是力量、威猛、喜庆、权威统一的完美化身。而在西方人心中dragon是令人憎恶的象征, 它代表的是恐怖、凶残、邪恶甚至战争。《圣经》中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 (Satan) 就被称为the old dragon。因此, 英语语言教学中除了要强调学生扎实掌握语言知识之外, 更应该使其深入了解不同语言中渗透的文化因素, 这样使学生不但从表面而且从本质上真正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言, 从而减少语言交流的障碍, 真正学好、用好英语。

(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前提条件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效阅读的基础和保证, 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强理解能力。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外, 也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不同的阅读技巧:1) 泛读, 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 拓宽知识面。2) 略读和跳读, 即迅速浏览全文, 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 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3) 、猜测生词, 在阅读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生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 或跳过去不看, 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 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高职院校英语 篇5

摘 要:通过对我校3个英语社团动调查,具体分析如何“用英语做事”的理念来指导英语社团活动,梳理高职英语社团建设的现状;同时总结社团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高职英语社社团活动进一步开展理清思路。

关键词:用英语做事;高职院校;英语社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7-02

《2013年9月我校着手准备“高职院校‘用英语做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同年11月申报了无锡市教师教研专项课题,并得以立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课题组成员经过调研,踏踏实实地开展英语社团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blur out 英文电影赏析社团(以下简称电影社)、pets/cet辅导社团(以下简称pets/cet社)、英美文化概况社团(以下简称文化社)三个英语社团,努力为高职学生提供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一、用英语做事

通过“做事”的方式来学习,这一理念早就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杜威(章开沅、唐文权,1992:211)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他提倡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陶行知(董宝良,1991:225)认为:“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做”这个实践过程中得到良性的运作。

中国以韦钰为首教育研究工作者,吸取了美国“hands on”和法国“做中学”(La Maina La Pate)等国外先进科学教育改革计划的经验,创立了当代的“做中学”。当代的“做中学”(马勇军,2009:24)通常是“通过学生能够提问或通过教师提出一个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全部感官‘摸、尝、看、闻、听’,引领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探究中逐步架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代的‘做’的过程比杜威和陶行知‘做’的过程更明确和精致。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英语标准》提出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的方式设定各级目标,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任务途径”修改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用英语做事”要求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既符合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用英语做事,即用英语做事情,是指学生在各种思维活动、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用所学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有效产品,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用英语做事,既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英语社团中“用英语做事”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逐渐内化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主动参与,最终能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英语虽是公共基础课,但课时少且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薄,这使得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减弱、英语知识日益退化。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让英语语言知识内化为学生“做事”的能力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社团能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将零散的课外活动变得系统,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用英语做事”,充分展现自我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与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英语做事”如何指导社团建设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社团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到这三个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更系统地总结“英语做事”理念如何指导高职英语社团建设,在2014年10月课题组再次发放55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2份,其中电影社社员33份、pets/cet社14份、文化社5份,并与社长、社员、社长、指导老师座谈。

1、社团总体活动情况分析

电影社初社员人数是38人,PETS/cet社社员人数为35人,文化社社员人数为30人。这三个社团的活动内容、学生参与程度活动差异较大。除去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与运动会外,电影社能做到每周一次活动,社员参与程度较高,每次活动都能至少有25人参加,每月都有一次活动反馈;pets/cet 社活动在在第一个学期能每周活动一次,社员基本能完成每周20个英语词汇积累与英文文章阅读,但第二个学期出现来了一些问题,如社长擅自取消社团活动、值日组社员忘记自己任务等;文化社在创办初期就出现了冷场现象,大都数社员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收集有效信息能力较弱,总希望其他人将搜集来的英美文化信息告知自己,社长与指导老师认为:该社一开始就没能有效吸引住社员。

2、社团活动中的“英语做事”

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形式是内容的保障、内容是形式的根基。对于社团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如下:

其中35人(占66.01%)对于活动形式满意,12人(占22.64%)不满意,5人(占9.6%)无所谓;35人(占66.01%)对于活动内容满意,10人(占18.86%)不满意。这表明对于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满意度有很高的契合度,其中66.01%的学生对于活动形式满意,也是这些学生对于活动内容是满意的。在这35位满意的同学中,影视社学生有29人,占满意人数的82.86%,Pets/Cet社学生满意6人,占满意人数的17.14%,文化社满意人数为0。

影视社活动每次都要求学生欣赏一部由老师或者同学推荐的经典电影,由于场地以及每次活动时间有限,社员们将剩下没有看完的电影回去接着欣赏。连着3周看3部不同的电影,到了第四次活动时,大家从已看过的3部电影中选择任意一部进行模仿表演、讨论、或者自编自演,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活动反馈。这样学生能够将自己处于英语听说的环境之中,达到“用英语做事”的目的。

CET/PETS社团活动要求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20个左右单词记忆与理解,每次活动时由值日组成员对这些单词检测,值日组还需提前备好本次活动的阅读文章。每次活动的流程就比较明晰:首先通过编故事、抢答、游戏等形式回顾预习过的20多个单词;接着阅读、讨论选定的阅读材料。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力训练,也是由每个组轮流负责的组。这样让每个组员都能做到用“英语做事”,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团活动的主人。

而文化社则要求学生讨论活动的内容,如节日文化、动物文化等,然后各组搜寻本组将要分析的文化内容,以ppt或其它形式呈现,与同学交流。这个社团的“用英语做事”的要求更高了。

同学们根据社团的具体要求,努力“用英语做事”,在实际运用中渐渐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对“社团活动是否有助于英语提高”分析

当问及“社团活动是否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30人选择“是”,占57.69%;20人选择“自己也说不清楚”,占38.46%;2人选择“没有帮助”,占3.8%。如下表:

问题 是 不清楚 否

社团活动是否有助提高自己英语 30人 20人 2人

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57.69%的学生认为与同学一起学英语,自信心提高了很多,有助于自己英语提高,这也与创办社团初衷是一致的,说明了“用英语做事”、“做中学”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同时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但仍然有38.46%的学生认为不清楚,3.8%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帮助,关键是对自己考试并没有显著帮助。这说明某些同学仍把考试看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还有同学认为没有老师讲得那么有条理,活动有点乱,这说明他们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社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用英语做事”也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英语做事”与“英语思维”。

用英语做事,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用“英语思维”。很多学生在社团活动时看似用英语做事,但仍不能摆脱汉语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从而政治做到“用英语做事”。

2、三个英语社团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是本课题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保证社团活动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社员的积极性与纪律性、社团活动中“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一致,如何保证“用英语做事”贯穿整个社团活动等都是课题组需要探讨的问题。

围绕《高职院校“用英语做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英语社团建设,重点引导影视社在电影反馈环节形式多样化,如表演、演讲、谈论等;引导pets/cet社团社长做好工作、对值日小组的同学的任务分配清晰,为下一次小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对文化社社员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指导老师对该社的指导,如果有可能邀请老师做一些讲座,让他们确实感受英美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 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化,作为技术交流和应用技能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普遍流于形式,学校不重视、课时数少、教材不适用、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等。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英语教学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1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1 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1.2 师资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英语教师要担任双重任务,既要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又要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有部分专业,由公共课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专业英語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1.3 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高。高职院校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较差,学生英语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只是习惯性地被动听课,缺乏学习目标;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表现为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既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出问题,下了课便万事大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变成了独角戏,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

2.1 探索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确保专业英语教学有效性。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集中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强化训练和监督评估相结合这三个方面,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一方面,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一方面,留下知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英语学习获得外文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重点开展技术交流的现场模拟、现场的翻译训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2 加强专业英语教师再培养,保证专业英语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是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的现状是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英语,是承担英语专业知识的信息载体。在语言特征和教学侧重点这两个方面均表现出独有的特点:(1)专业英语专业词汇多、术语多、语句长、句型繁、逻辑性强;(2)教学侧重点不同,重点掌握专业词汇、理论知识的英语表达和阅读专业英语文章。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2.3 创新专业英语教学新方法,增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思考性学习,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更轻松走进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2.3.1 建立知识对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三学期,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正在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没有畏惧感,可通过将专业英语学习内容与专业课程对接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信心。

2.3.2 丰富教学形式,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问题式"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课堂的强化训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称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性学习。

2.3.3 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瑞苓.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24.

[2] 何建菊.CBI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2009,(1):54-56.

高职院校英语 篇7

1 研究工具,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封闭式调查问卷, 结合访谈, 以甘肃省某高职院校外语系25名专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该校英语教师的现状进行分析。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简况, 包括性别年龄, 民族, 学历, 专业, 职称, 教龄, 周课时, 健康状况等问题。第二部分为教学情况调查表, 共由65道五分量表题构成, 分别对教师教学方法, 教师角色, 课堂实际教学, 大纲教材熟悉度, 适应新任务的能力, 师生关系以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个人业务培训部分, 本部分共有15道五分量表题, 调查教师对与职前培训, 业内培训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认识情况。

2 研究分析

正式调查之前, 笔者于2008年10月份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测试, 并就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 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正式问卷执行时间是2009年1月, 共发放问卷25份, 收回25份, 问卷全部有效。在分析问卷的基础上, 随后, 笔者对从该校外语系随意抽取的5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 对被试在问卷中所做的回答进行了查证和补充。

2.1 数据分析

2.1.1 个人简况

该校英语教师中, 男性仅占28%, 女性占到72%, 男女比例明显不协调。从年龄分布来看, 该校外语系英语教师均是年轻教师, 也是因为此, 教师教龄80%都是在五年以下。由此看来, 该校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严重不足, 且均是本科学历, 没有高层次的教学人员。在25名英语教师中, 纯英语专业毕业的有23人, 占到总人数的92%, 其他两人是旅游专业毕业。这与目前高职教育所需的“双师型”教师人才好似严重不符的;在职称水平来看, 该校外语系仅有一名副教授 (女) , 22人均是助教, 还有2人属于无高校教师职称的。教师们的周课时普遍是16到20课时, 有一人每周承担21到25课时的教学。有56%的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 20%的人觉得自己健康状况一般。

2.1.2 教学情况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笔者发现, 首先, 仅有16%的教师在上英语课前总会复习旧知识, 导入新知识, 12%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习很有帮助。20%的教师注重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认为教师的角色是监督者, 指导者, 但只有4%的教师认为师生互动交流是主要的。其次, 教师们普遍认为课堂评估是对学生学习的监控, 可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而仅16%的人认为这种方式完全适合自己的真实教学情况。另外, 40%的教师在教授阅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训练。而在教写作时, 仅12%的教师能对学生的作文修改三次或三次以上, 并给出反馈;20%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能从内容, 语言等多方面给出书面评价和建议, 但是没有一位老师让学生之间互评作文。第三, 20%的教师愿意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学, 88%的教师喜欢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活动进行教学, 但是, 84%的教师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教学任务, 对熟悉的教学任务, 教学情境或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厌恶感。32%的教师偏好总体性, 概念性, 观念性的教学任务, 15%的教师认为细节性, 具体性的教学任务适合自己, 第四, 对于教材, 仅有4%的教师完全能够根据大纲吃透教材, 48%的教师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32%的教师对课堂上捣乱的学生无从着手;第五, 对于学校安排的新课程, 84%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对于前学后忘型的学生, 44%的教师认为知道如何帮助他, 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 48%的教师认为能准确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 第六, 64%的教师认为学生有好差之分, 40%的教师认为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 12%的人认为家庭和社会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教育一般很难改变, 52%的教师认为, 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 认为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很弱的有12%。44%的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是有很大影响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第七, 40%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较深厚的语言学和教学法理论, 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一定了解, 同时具有正确的教育观点, 了解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第八, 56%的教师对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认识较全面, 44%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给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职业信息, 把职业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主张学生学习英语时, 应以“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2.1.3 个人职业培训情况

首先, 32%的教师有过岗前培训经历, 96%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对新聘的外语教师进行职前培训, 并且是要以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为主。第二, 96%的教师均有职内培训经历, 但是只有15%的教师认为这样的培训对自己本专业教学的影响较大, 16%的教师认为, 这种培训对自己毫无用处。所有教师均认为校际间的职业培训很有必要, 尤其是高职类院校教师之间应该定期交流教学心得。第三, 对于专业培训, 教师们都很有期待, 84%的人希望校内培训和校际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培训, 88%的教师认为通过读研, 能使自己进一步提高, 教师们普遍期待校外考察学习的机会, 以及与专家交流的机会, 72%的教师希望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专家的指导, 另外, 教师们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和教学理论进一步结合, 挖掘自己的潜力。

3 存在的问题

(1) 年龄结构不合理, 性别差异显著, 年轻教师占到96%。学历层次低, 青一色的本科生, 职称层次对学术科研的影响很大。专业水平与职业院校所需的“双师型”人才相差甚远。教师教学经验欠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此外, 教师周课时多, 就目前看来, 教师的健康水平基本处在良好到很好之间, 但是, 这无法保证这种超课时继续下去的后果。 (2) 教学水平低, 传统教学方式任在该校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在对随意抽取的5为教师进行访谈时, 笔者了解到, 该校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 几乎绝大部分都是一根粉笔, 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教师角色认识不清楚, 教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 尤其是教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偏见和固见模式, 是使教师在教学信心上欠缺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对自身的高估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异, 大多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方法掌握的很好, 但在教学中却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师生互动的交流, 以及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 (4) 对教学大纲认识不到位, 在问卷结束后的访谈中, 笔者了解到,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们没有坚持“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而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教材的使用也不够合理, 大多数的教师沿用自己本科时所学到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高职英语。 (5) 基本技能底, 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普遍不够, 尤其是教学经验的缺乏, 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中的自身发展。 (6) 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和学生的整体认识不够, 在教学中结合职业教育的意识, 即使有, 也只是轻轻点水, 没有系统性和参考性。 (7) 岗前培训不全面, 培训力度不够, 多是形式化的培训, 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职业内培训的实用性没有得到认可, 大多数教师认为, 在职培训对自己有影响, 但是收益不大。

4 改进建议

(1)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包括专业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等。网络的快速发展, 为社会各个领域的成长提供了可参考的丰富资料, 尤其是在教师教育领域, 地处西部地区的英语教师更应该熟悉网络资源, 并加以合理使用。 (2)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除了在职硕士以外, 教师们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提高其学历层次, (3) 积极参加国内其他地区, 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各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讨会, 汲取经验, 加以变通, 应用到西部实际教学中去, (4) 转变教学和思想观念, 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要善于观察, 勤加思考, 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都要主动分析, 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反馈, 要加以思辨, 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敢于创新, 对传统教学在继承的基础上能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的特殊性, 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6) 注重掌握信息技术, 以高科技来为自己的教学和自身发展服务。有人说, 当今时代, 谁掌握了信息, 谁就掌握了生计。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来说, 面对就业形势的不断不变化,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掌握一定的新颖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7) 另外, 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发展, 吸纳专业硕士到语言教学教师队伍里来, 还要为自己本校教师提供更好的在职培训机会, 发展自己的师资队伍, 提升办学条件。

5 结论

高职院校英语 篇8

英语阅读策略是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平时的生活当中, 大多数人不需要跟外国人面对面进行口头交流, 而只需要看懂文件、资料等内容, 所以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策略的有效使用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是必要的, 因为阅读不仅需要课堂教学, 而且要涉及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研究表明, 大量阅读有助于提高第二语言能力, 而决定第二语言能学好的关键因素在于要接触大量的、有趣的和有益的相关资料。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阅读对学习英语语言所起的重大作用。

2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 阅读成为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拦路虎, 阅读水平不高, 阅读速度慢等问题困扰着他们, 使之慢慢丧失英语阅读的兴趣。虽难他们运用了各种英语阅读策略, 但是由于没有利用效率偏低, 导致英语阅读水平无法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英语基础差, 如学生的词汇量小, 阅读量少, 语法知识薄弱;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使用阅读策略效率差或没有找到合适的阅读策略, 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三是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阅读水平自然不能提高。通过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和问题原因分析来探讨英语阅读理论策略, 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有效英语阅读策略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3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

3.1 认知策略运用分析

学习者把自己的注意、学习、思维和记忆的有效的组织起来的才能, 而这种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这就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一种调控过程, 能改变和激活其他的学习, 是阅读者用来“管理”他的阅读过程的方式。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认知策略使用情况一般,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未能采取必要步骤和方法去彻底理解阅读任务。即使课后英语阅读作业, 也是不求甚解, 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怎么有效运用认知策略保质地完成学习任务。

3.2 情感策略运用分析

情感策略是阅读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兴趣、态度、信心等情感因素的策略, 阅读者的情感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情感作为非认知因素, 在阅读过程中起着诱导、驱动、调节的作用。它可以激发阅读者的好奇心, 也可以抑制阅读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来说对英语阅读的学习热情不高, 尽管他们在阅读过程中, 试图努力培养、调整自己的情感但总是缺乏学习自信心, 对自己要求不高也很少鼓励自己。这跟社会发展对英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有关。

3.3 元认知策略运用分析

元认知是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任务目标等方面的认识, 及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计划、调节和评价, 可以协调各种阅读策略。英语阅读中元认知策略与学习动机紧密联系一起。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中等, 但相对于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而言使用频率相对较多。这和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了解有很大关系, 然而高职学生很少积极地或从不制定英语阅读计划, 这在元认知策略中使用频率最低。事实上, 少数优秀学生可以自己发展元认知能力, 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成功开发这种元认识能力。

4 运用相关理论策略, 有效地构建新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4.1 有效运用认知策略, 建立英语课外阅读文库, 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英语的习惯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阅读兴趣、英语基础水平等建立不同的PPD、不同难度的阅读资料文库。提供了适当的阅读材料, 学生通过这些材料阅读巩固了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锻炼了英语阅读技能。阅读材料要充分反映到实用性、新闻性、知识性等, 并尽量贴近学生自己专业和生活, 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了吸引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老师应该循序渐进教导学生。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些篇幅较短、难度低、趣味性强的材料。最后再过渡看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资料。

现在大多数学生上网方便, 学校的图书馆都有电子阅览室,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电子课外阅读文库。这样费用低, 也方便阅读, 很大程度上能扩大学生们阅读量。学生觉得有用的、有趣的材料可以不断添加到阅读文库中, 这样既可以促进同学们相互学习和兴趣爱好更加广泛, 又使提供材料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成就感, 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们在课外大量地阅读英语材料中会不断遇到熟悉的单词、词汇和语法知识, 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而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加强反过来促进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不断提高,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比老师专门去讲单词和语法知识或者学生专门背单词效果好的得多。

4.2 有效运用情感策略,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使学生亲自参与技能锻炼, 又可增强其阅读兴趣, 强化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围绕阅读活动和任务进行, 学生们除了自主阅读材料外, 还要概括文章大意, 讨论文章主题和中心观点等。针对文章中特别精彩、值得重点学习的部分, 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这些方式促进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材料, 也锻炼了他们的听力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还促进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能力是学生毕业以后走入社会的必备职业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亮点, 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要营造宽松的环境, 教师要以耐心、尊重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这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促进者、指导者、启发者和评价者。

4.3 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 建立以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以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互评价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标准包括: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和掌握了自主阅读的技能达到较大的阅读量;有一定的英语思维和表达模式;具备理解、分析、评判阅读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自学记录、课堂活动记录和课外活动记录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估, 促进有效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评判创新的意识。此外, 加强各种有效阅读策略训练, 有效地构建新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的策略运用意识和技巧。

5 结束语

有效地构建新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 英语阅读策略因时而变, 阅读策略的使用和引导需要老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 同时要了解每个人的差异。高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二是扩大学生词汇量和文化背景知识;三是增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英语语感;四是培养学生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阅读技能。这是一个整体、宏观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应该充分学习、理解、领会这个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细心的观察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帮助学生, 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健.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 .

高职院校导游英语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游英语,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出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功底,并且能直接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的旅游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扩大。因而我国各大专院校的旅游管理相关专业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相继开设导游英语等相关课程。

一、导游英语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

导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英语,英文导游人员在工作中随时随地都需要与外国游客接触,并与之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服务。从机场接待到结束送别,他们的工作通常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活动之中。因此导游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专业性

旅游英语是一种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它具备自身的专业词汇、用语及语言结构模式。要求学生贴近专业,掌握一定的本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熟悉专业的文体形式,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三)综合性

旅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导游英语更不例外,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旅行游览相关方面的旅游常识,包括交通、货币、通讯、卫生,甚至法律常识、热点话题等;还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包括客源市场的地理概况、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土民俗、思维方式等。因此,旅游英语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二、当前高职院校导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没有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导游英语教学的模式仍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不少导游英语教师把导游英语课当成英语精读课来上,对课文、景点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翻译,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的讲解上。这样学生缺少课堂锻炼的机会,忽略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与高职院校教学特色不相符合,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导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旅游的基础知识,如旅游资源、饭店、旅游交通等,又涉及社会文化知识,如历史、地理、宗教、饮食等。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知识介绍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和讲解。这就对导游英语的教师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各类院校导游英语教师,要么是旅游专业出身,要么是英语专业出身。旅游专业背景的教师缺乏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而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又缺乏旅游文化背景知识。这就导致目前导游英语教学中具有实践、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极其缺乏。

(三)考评方式片面化

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目前不少导游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还多数固守于笔试考核,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样的考试对考查学生英语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学生的英语表达和综合语言素质的考查就显得有点不足。对导游英语这个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这样的考试手段难以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就很难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对策探析

(一)优化整合教材内容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导游英语教材内容缺乏参与性和交际性。具体表现为课文篇幅过长、缺少应用性,书面练习多但启发式问题少。教材整体没有充分考虑语言和旅游专业内容两方面的充分结合,限制了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和实际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因而导游英语在教材选用和编写过程中要注重教材的基础性和职业性。基础性是指包含导游服务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围绕话题的交流活动,尽快取得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职业性是指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应当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同时导游英语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还应尽量考虑学生报考英语导游证等资格证的需要。

(二)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1. 教学模式的转变

导游英语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跨语言的交际能力,以利于他们成为既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又熟悉旅游知识和导游业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而导游英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心放在听、说、写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与外国游客进行口头交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话,听懂对方所表达的各种意思,而且必须有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阐述自己所要表达的各种意思,包括自己要向旅客介绍的有关参观游览的内容及与旅客之间的即兴交流。

2. 多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

伴随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运用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录像、声音、音乐等表现媒体后,多媒体教学呈现出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特点并且信息量大,表现力丰富,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如许多的景观学生都没去过,甚至没听说过,但通过声光配套、影音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就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快对新知识的接受。

3. 情境教学方式的应用

导游英语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英文导游的业务操作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针对导游服务的特点和实际工作过程,创设接近真实工作和生活场景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该课程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应用,以及能力的提高。如在课程内容中关于著名景点的学习,除课本提供的景点介绍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各小组在课前收集某一景点的材料,在课堂上模拟旅游景点现场,让各组选派学生分角色扮演导游员和游客模拟导游训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个性化的视角和语言来观察和描述景点。[1]

4. 考评方式的改革

导游英语课程考评可以采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评方式,即既重视对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导游英语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演讲等表现机会也应该比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多很多。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评,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样,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的特点,重视过程的评价能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控制和引导作用。[2]

在结果考评中,更要强调学生较强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应该设置笔试和口语面试两大部分。笔试部分要避免传统英语考试的出题模式,而要侧重于专业文体的写作,如让学生填写旅行社的出团计划、撰写欢迎词、欢送词、投诉信的回复等。口语考试是重中之重,应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在其中对学生的发音、语调、语感、语速、礼仪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当前非常有必要从提高学历、辅助培训和课外实践等方面来提高导游英语师资队伍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具有旅游管理专业背景的外教或送教师到旅游专业发达的国家进修。同时,导游英语专业教师除了不断加强自己对导游英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充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应深入实际,利用节假日到涉外旅游服务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是短期实践,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开发应用校外英语资源

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到国际旅行社或涉外饭店实习,从事兼职英语导游或西餐厅服务员,并指定老师加强指导。组织毕业生利用毕业实习期间到一些著名景点、酒店、出入境口岸、旅行社进行导游翻译实习,平时可承接此资料翻译任务,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翻译实践。[3]

综上所述,导游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教学,它具有专门的用途性,因而加强旅游英语专业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专业知识、交际能力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在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与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下,导游英语课程教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秀玲.浅谈《导游英语》的优化教学[J].河南农业 (教育版) , 2008, (3) :18.

[2]魏凤云.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索.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9.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浅析 篇10

一、教师必须建立完善的语法系统

要想教好语法, 首先教师自己要形成完整而又严谨的语法系统, 而不仅仅是熟悉各种语法知识。在语法课程教学伊始, 我自认为对语法点掌握得还算牢固, 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因此对自己信心满满, 竭尽所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教给学生, 认认真真地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可是随着教学的深入, 我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究其原因, 不是自己态度不端正, 而是自己对语法教学还停留在点、面的认识上, 没有上升形成一个立体全面的系统。所以当学生问及一个具体语法问题时我能很清楚地告诉他们答案是什么, 然而, 当学生寻根问底时, 有时候我就不能立刻回答, 而是必须要去查找资料。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 现在我的脑海中已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语法系统。在这套系统里, 点面结合, 前后相连, 语法规则贯穿始终, 它对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使我能清楚明白、轻松自如地给学生授课, 最重要的是非常有逻辑。因此, 要上好语法课, 语法课教师必须了解语法, 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才能信手拈来。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除了扎实的语法功底外, 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在这里结合教学实际谈两点。

1. 语法的导入

翻开目前中国市场上流行的主流高职英语语法教材, 你会发现几乎都是按照“大标题———小标题———举例”这样的框架结构来编排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纲挈领, 层次清楚, 一目了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体例设置有利于帮他们建立清晰全面的系统, 巩固语法基础;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接受起来会有一道屏障。众所周知, 人脑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特点, 当一个抽象、晦涩的语法标题进入大脑时, 学生, 尤其是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会觉得特别难, 潜意识里就会对自己说:我连标题都读不懂, 肯定学不会。因为主观意识都暗示自己不学了, 所以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尽力, 本来简单的问题因为不尽力而放弃, 从而一无所获。针对这一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教师先举出几个简单而具体的例子, 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尚话题, 如世界杯、奥斯卡、明星趣闻轶事、低碳生活等话题, 让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这里。然后, 观察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或区别, 设计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再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这些例子所反映的语法现象或语法名称, 这样一来,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原来艰深晦涩的概念就会变得形象活泼。进一步学习时学生就会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接下来, 教师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要点时就会轻松容易的多。

2. 对比教学法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适时地采用对比教学法, 这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语法上有很多要点是需要学生记住并熟练运用的。但是由于语法体系庞大, 内容繁复, 学生常常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或者混淆在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比较, 对比学习, 联系记忆。例如, 前一个章节学习了动名词, 这个章节要学习现在分词, 那么这节课就不能撇开动名词, 弃之于不顾, 而应该主动为学生区分两者在用法上的差异。比方说, 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辨“sleeping”一词在“a sleeping car”和“a sleeping baby”两个词组中分别担当怎样的语法成分, 来进一步阐述两个语法概念的区别, 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 前后联系, 把这两颗分散的珠子串到一起。如此下去, 被反复提到的内容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形成对比的语法内容会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 分散的珠子渐渐地都被串到一条链子上, 最后形成一条漂亮的项链, 学生的语法体系也就形成了,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通过练习巩固教学内容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 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 也不可忽视课下的练习。只有当这些内容被实践证明以后, 它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所以, 教师应给学生一些练习,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再给予评点。我会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查询资料, 做好旁批, 评点的时候, 除非万不得已, 一般每个人都有机会做一回“老师”, 告诉别人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法课程的实践教学, 我认为, 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语法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 考虑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妥善安排教学活动, 要把语法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学生兴趣态度和情感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他们的语法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为其他专业课程做好铺垫, 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eorgeYule.如何教授英语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1.

上一篇:国际贸易投资下一篇:速度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