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2024-06-24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精选十篇)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篇1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力量。“十二五”期间我省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典型引路、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等多种措施,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特别是2014 年省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后,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5 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954 家, 比上年增加了359 家, 增长60.3%, 比2010 年增长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有效促进了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加快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 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环境, 引导扶持,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在法规政策上给予支持。2014 年, 省政府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甘政发〔2014〕75 号) ,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 (2015-2020 年) 》, 省农机局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5-2020 年) 实施细则》, 明确从2015 年开始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购置的1 台100 马力以上农业机械, 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 给予等额的省级财政资金累加补贴;2015 年,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意见》 (甘政办发〔2015〕11 号) , 明确提出到2018 年在全省重点扶持7000 个左右示范性农民合作社 (含1 000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 省级示范社的比例不低于30%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也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白银市印发《白银市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天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张掖市政府下发《张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施方案 (2015-2020) 》。同时, 各地实行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对开展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免收车辆道路通行费;在农机化项目、“阳光培训”、农业生产救灾和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上, 优先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在财政补贴上予以倾斜。各地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 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 在购买数量上不设限制, 应补尽补。2015 年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1 100 万元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对全省150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100 马力以上大型农业机械, 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 给予等额省级财政资金累加补贴。张掖市规定当年购置1 台100 马力以上的农业机械, 在中央财政补贴和省财政累加补贴的基础上, 县区财政按机具价格10%的标准给予累加补贴;该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每年重点培育10 家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 万元的奖励。甘州区政府自2012 年以来,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每年支持10 个服务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利益联结紧密、示范带动明显的示范型农机合作社, 分别奖励10 万元。从2015 年起, 对农机合作社享受省级累加补贴的1 台100 马力以上的农业机械, 区财政再给予10%的累加补贴。同时规定, 获得国家、省、市、区4 级示范合作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分别给予15 万元、12 万元、10万元、8 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庆阳市与当地农业银行签订了《服务“三农”框架合作协议》, 为农机合作社社员购买农业机械提供40%的信贷支持。

三是建管结合, 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为推进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 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 张掖、酒泉、定西、庆阳、平凉、金昌等市 (州) 农机化主管部门在注重农机合作社数量增长的同时, 更加注重合作社质量的提高。平凉市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发展思路, 要求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标准化车库、有维修车间和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 设立机械台帐和维修记录, 建立与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 并指定专人管理, 有效促进了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张掖市把能否具备凝聚力、生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建立健全管理规范的运行机制作为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 通过召开农机合作社现场推进会、举办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 力促合作社规范发展。并制定了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即“五项运行机制” (合作营运机制、民主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机制、盈余分配机制、作业机务机制) “、六项重点内容” (依法办社、照章办事、清晰产权、合理分配、管理民主、诚信经营) 、“十五项规范要求” (依法注册登记、章程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基础设施齐全、财务账目清晰、年度报告可信、社员权益明确、产权关系明晰、社务管理民主、核算制度规范、盈余返还合理、机务管理细致、档案管理健全、坚持诚信经营、推进信息化建设) 。此外, 市农机部门还推行干部联系帮扶农机合作社制度, 26 名领导干部对口联系帮扶农机合作社, 及时帮助破解发展难题。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 搞好服务。农机管理部门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尽量为合作社提供优惠和便利。在此基础上发挥职能部门的优势, 积极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技术人员培训,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开展上门服务, 帮助农机合作社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检修和保养, 提供检审验服务, 确保技术状态良好。全省14 个市 (州) 开通农机化信息网, 并与省农机化信息网实现了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及时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及广大机手提供农机化技术、政策、市场等信息服务。兰州市充分利用农机化信息网“、12316”农情服务热线及农业特派员短信服务平台, 为农户和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技术和发展致富等方面的信息, 并及时解答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 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对农机合作社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 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社员的安全意识, 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环境。

示范创建, 拓展功能, 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基层农机部门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并按照多元投入、合作兴社、激活潜力的要求,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基本形成了农机能人带头、农机服务机构兴办、工商资本带动等多主体牵头兴办格局, 逐步创建和完善了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2015 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954 个, 较上年增长60.3%;入社成员数达13 658 个 (户) , 服务农户数达到24 0261 户,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他各类配套农机具5.67万台 (套) ;入社经营土地面积超过178 万亩, 作业服务面积达到550 万亩以上;全省农机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15.86 亿元, 年度总收入达到9.06 亿元, 经营服务收入超过7.8 亿元。据调研分析, 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七种组建模式:乡镇农机机构牵头创建型。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牵头, 吸引当地农机大户、农机户入社;致富能人带动型。由当地致富能人牵头注资, 并联合农机户和农户入社组建而成;农机技术骨干发起创办型。发挥自身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市场等优势, 联合农机户组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引领型。主要由长期从事农机化作业、有头脑、懂技术, 具有创新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机大户带头组建, 这种组建模式在我省所占比重较大;农业企业+农机户组建型。由农业、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及部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自身资金、技术、场地等多重优势, 联合农机户发起组建;农机企业创办型。农机经销商看好农机作业市场前景, 投资组建农机合作社, 开展农机作业等服务;村户联合型。村委会以农机具、货币、房屋等资产入股, 村民以土地或农机具入股成立农机合作社。

二是探索市场引导机制。遵循社会化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以发挥机具效能、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不断探索农机合作社服务模式。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菜单式”服务模式, 合作社统一机耕、机播、植保、机收等作业服务收费标准, 由农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二是“托管式”服务模式, 农户将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转包给合作社自主经营, 租赁款结算成粮食或现金给农户;三是“全程化”服务模式, 合作社统一提供机耕、机播、植保和机收等作业服务, 谷物收割后再支付作业费用。农机管理部门灵活推行“菜单式”、“托管式”或“全程化”服务, 不断拓展合作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实现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 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合作社农机服务领域、作业范围进一步拓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经营效益明显增加。2015 年甘肃黄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 投资800 万元购置玉米摘棒机、抽雄机、青贮收获机及大型植保机, 新建玉米剥皮生产线2 条, 解决了制种玉米收获、去雄、病虫害防治及快速剥皮难题。作业范围拓展到临泽农场、皇台、长城、黄羊镇、吴家井等乡镇, 跨区域开展机耕、收获、开沟等农机作业服务, 有效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全年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16 万亩, 比上年度增长60%, 实现经营收入1 300 万元, 增长39.5%, 84 户社员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 万元, 高于未入社农户收入32%以上。2015 年甘州区盛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260 多万元, 购置办公设施设备35 台 (套) 、新建机械设备维修间156 平方米, 购置饲草捡拾打捆机、深松耕整机、三行覆式铺膜机等机械12 台, 夯实硬件设施,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作业范围。与上年相比, 通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增加了集铺膜、播种、施肥一体化的复式作业和饲草、秸秆处理项目, 使服务领域扩展到耕、播、收、秸秆处理等方面;作业范围扩展到了山丹县、临夏市等地区。完成作业面积5.95 万亩, 增长22.7%, 实现经营收入472 万元, 增长12.4%, 经营利润达到168.4 万元, 增长29.1%, 13 户社员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 万元, 增长20%。

三是服务内容专业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的发展, 农机作业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信息服务和农机物流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这些专业服务组织具有较强的技术服务设备、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服务能力, 拓展了农机服务领域, 促进了农机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近年来, 我省针对牧草收获、青贮及玉米秸秆收获及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林果蔬菜植保、中药材种植收获、农产品初加工等服务“三农”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涌现。金塔县会水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用激光平地机、深松旋耕机、甘草挖掘机等大型农业机械, 为周边近万亩农田开展农机化社会化综合作业服务, 经营效益显著。瓜州县和谐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 年与新疆企业签订甘草机械化收获作业订单, 完成机械化收获面积4 700 多亩;玉门市鹏诚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玉米机收、牧草收割等机械化作业,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是规范内部运行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切实引导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在制度建设上, 建立健全合作社决策议事、岗位职责、作业标准、安全生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制度。在组织机构上, 规范合作社成员 (代表) 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日常运作,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生产经营上, 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协议或合同签订, 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兑付方式、作业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等,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装备技术档案、检测档案、修理档案。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自2010 年, 兰州市永登东山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等4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后, 到2015 年, 全省已有6 家农机合作社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30 家被确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弥补短板, 抢抓机遇,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持续增加总量。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晚, 数量少, 规模小。据统计, 2011-2015 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有216、297、406、595、954 家。与全国沿海及中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又由于受地理条件和地域经济条件的影响, 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农机合作社普遍规模小, 经济实力薄弱, 经营效益不高。2014、2015 年借助国家、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推出了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措施, 对于农民合作社未来的发展, 从合作的内容到形式都作了全面规划。改革35 年来的经验证明, 在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领域, 农民合作社是联结政府和市场的最有效中间环节, 已经并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吕坪村农民强彩霞组建吕坪农机合作社的实践, 回答了一个看似简明却不简单的命题:“人到哪里去了?地由谁来种?钱从哪里来?”她召集6 个生产大户, 以单机入股的形式, 成立了合作社。要求每户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等作物200 亩以上, 并以机器运行成本价 (油价) 给周边群众提供“机械深松——测土配方施肥——良种扩繁——机械覆膜——机械挖掘”全程化的机械服务。同时, 每个大户还带动10 户精准扶贫户发展种养业, 对村上两户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 按照入股分红的模式, 直接吸纳精准扶贫专项贷款8 万元入股, 按每年3 000 元的受益分红给每户贫困户。她的合作社还就近吸纳贫困户230 余人务工, 常年就近用过1 000 多人次, 人均工资性收入5 000 元, 户均土地流转费2 500 元左右。由于土地流转和农机化耕作, 大量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 发展养殖和劳务输出, 形成了合作社多元化服务、群众多渠道受益、多类型增收的格局。可见, 作为在农业中处于基础地位的家庭经营, 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不会是单打独斗, 而是主要以合作社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 创造条件, 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持续提升能力效益。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较好、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大的地区发展相对较快, 如河西五市、庆阳、平凉、兰州、白银、定西等市, 其他市州发展相对缓慢。不仅如此, 由于资金、场地和经营能力等因素影响, 多以机械入股为主, 机械设备单一, 普遍规模小, 仅限于耕种机具, 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 服务领域局限于传统的耕播收作业方面, 导致经营效益低。而陇西正大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满义和安定区西巩驿镇茂丰合作社负责人康学林的经验方略, 很好地诠释了合作社规模经营的效应。高满义投资500 万元买农业机械种1 000 亩地, 他购置的法国贝松深松机, 日均作业效率可达2 000 亩以上, 生产效率是国产深松机的3 倍;他购置的精量播种机种植黄芪每亩需要籽种2 斤, 而人工播种每亩需要籽种12 斤, 每亩节约籽种800 元, 机播1 小时完成200 亩, 而人工半小时撒1 亩, 机械化作业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安定区西巩驿镇茂丰合作社的负责人康学林在合作社成立后, 流转了5 100 亩土地种植中药材。他采取的模式是农户出土地, 每亩入股1 000 元。合作社负责从选籽种、深松、播种、挖掘、销售一条龙全程服务, 将田间作业中防虫、锄草这一环节交给入股的农民负责。年终除收入托底外, 还返还红利2 300 元。合作社承担了外在市场的风险, 将农民收益发挥最大化, 同时还实现了种植机械方面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两个贫困村的贫困户种植药材, 增加收入。实践证明, 他们所做的, 恰恰是单家单户无法实现的, 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篇2

一、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机投入仍显不足

一是购机补贴资金仍然较少,补贴标准依然偏低,补贴范围有限,与农民的迫切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农机合作社壮大发展的需要。二是对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燃油补贴至今没有落实。三是政府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专项资金缺乏。

(二)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不高

当宣汉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不够壮大,影响力不足,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三)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作业市场比例失调

该县中小型农机具近年来发展较快,就农机拥有量看基本不能满足,但每逢作业旺季,作业市场很大,出现田多机少的状况,有田无机只有使用人畜,加重农民种田成本。这些都影响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效率。

(四)作业成本骤升,经济效益普降

近几年来,机械用油、零配件、雇工等成本普遍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作业费涨幅,农忙的关键时候,还经常出现柴油断货、零配件短缺等状况,加上部分机械作业市场渐趋饱和,导致机械作业效益普遍下滑,有的甚至是保本经营。

(五)家庭经营规模较小,机插组织难度较大

机械育插秧对育秧、大田都有一定要求,工序较复杂,对习惯了简单、省事的手工抛秧或直播的农民来说,觉得麻烦,懒得采用。目前宣汉县农村绝大部分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流转面积不大,种植品种复杂,习惯于一家一户自己育秧,自己栽植,要组织起来,统一标准,按序育秧、机插,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影响了机插合作社在本县的效益发挥。

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议对策

根据《合作社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四川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意见》的要求,各地各级都要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的颁布实施,为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因势利导,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培育、发展、壮大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

(一)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科学制定发展目标规化

要认真贯彻落实《合作社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意见》,把党和国家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内外部环境。认真总结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并广泛宣传推广,加以引导。要依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全面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实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规划,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并逐步完善、落实。

(二)创新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政策投入力度

建立“市场驱动、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的投资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和作业用油的补贴,以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在项目安排上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加大比例,优先安排;在资金使用上要实行优惠政策,对购臵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机具和插秧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叠加补贴,优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免征税、费,鼓励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用油及零配件要优先保证,优先实行燃油补贴;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产品供求、作业市场需求、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科研成果、农机管理等信息服务方面要优先提供;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给予保证;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合法权益的保护,制止各种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各地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将农村机耕道扩修、建立高标准农田、统一农作物种植规模等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优先建设,实现路成网、田成方,作物连片,规模经营,方便农机专业社规模化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壮大组织规模,完善运行机制

要积极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壮大组织规模,上规模,上档次,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增强辐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培植1-2个龙头社,扶持其做大做强,规范运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巩固发展。

(四)优化机具结构,提高组织效益

在机具配制上,农机部门要制定措施,引导组织成员优胜劣汰,科学投资购机,优化机具结构。要及时组织农机合作社参加跨区作业服务,不断完善跨区作业线路,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率,增加作业面积,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农机作业市场秩序,以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巩固发展壮大。

(五)发展订单式作业,提高社会化程度

要采取内引外联、整体推进的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式作业,借鉴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提早摸清作业市场需求,签订团队作业合同,确保合作社的农机作业量,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利用率。

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53-1

1 哈尔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到2013年底,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85%以上,构建了以哈南为重点,围绕哈南、松北、宾县宾西、依兰农垦4个农机装备产业园,以及哈尔滨拖拉机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福田北大荒、东金戈梅利等11个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大项目建设,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8亿元。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10个,共完成旋耕、翻地、起垄等整地作业0.7万多公顷,插秧2000公顷,播种400公顷,收割2300公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机合作社在服务农业生产的同时,由于提高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自身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哈尔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组织形式

2.1 以村集体为依托,农机大户a带机入股的合作社

机械所有权归机手个人,合作社对机械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多劳多得,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有的农机合作社是以村委会为依托、全村农民入股,合作社以服务本村农业生产为主,辐射周边村庄,积极为机手跑市场、抓订单、组织跨区作业。

2.2 以专业户共同出资、财产共同拥有式的合作社

机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核算,利益按投资比例共同分配。

2.3 与承包流转土地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社

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承包经营土地,达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农机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2.4 由农机经营户或中介服务组织组建的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以市场信息为纽带,统一向各农机户发布作业信息,统一调配作业机械,扩大作业内容和作业面积。

3 哈尔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问题制约

大部分农机合作社都是以自有机械入社,近年来开展作业的收入主要用在新机械的购置上。尽管购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仍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一些大型高性能机械,由于价格太高,补贴资金有限,机手只能是“望机兴叹”。

3.2 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差

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尚属少数,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参考,处于边摸索经验边开展工作阶段,由于社员分散经营,合作社自身发展资金积累较困难,发展壮大面临压力。

3.3 人才缺乏导致合作社低水平运行

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机械,技术掌握不够全面,不适应农机合作社大发展、快发展的要求。

3.4 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突出

耕地不连片,极大地影响了农机标准化的实施和大型农业机械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作业成本增加,严重制约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3.5 基础设施薄弱

设施建设上,机具发展速度较快,场库棚建设速度较慢。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推动下,合作社购置机具投资多,作业道路、场库棚建设缓慢。

4 哈尔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4.1 注重质量,科学指导农机合作社工作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更加注重质量,不能为了数量上的发展而发展,盲目贪多,搞合作社大跃进,而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重点地加以引导与扶持,保证合作社的建设质量,这样才能保持合作社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保护好调动好广大农民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

4.2 加强管理,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

要在“管”字上下功夫。农机合作社的管理运行必须像其他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一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要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履行经济管理、效益返还等制度,同时抓好合作社成员素质提升,让农机手懂技术会保养,有较高的农机田间操作技术。在保证社员得到最大效益的基础上,自身得到巩固和发展,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之路。

4.3 增强素质,培育懂管理会经营的领路人

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领导者多数是农村人才,普遍熟悉农村、农民、农业和农机等情况,有一定的农业或农机经营管理能力,有较广的行政和社会关系以及较高的威望,有依靠农机资源致富的热情和良好的奉献精神。但要想合作社有大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领导者的素质,通过不断学习、交流,提升其管理水平,这也是关系到加入合作社的群体能否获取更多利益的大事。

4.4 诚信经营,农机服务也要有品牌意识

农机合作社要实行“几统一”经营服务模式,如统一调机使用、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作业收费分配、统一技术指导。农机合作社要像正规经营的企业一样,以优良的产品、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信誉,赢得农民市场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杨春君.加快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的探讨[J].现代农业装备, 2009,(12).

[2] 王兴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4).

[3] 李常广,王宝尧.沈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12).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究 篇4

1 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手工农业已经逐渐被淘汰,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 但存在农机合作社生产要素分配不均的现象。农机机手与农户之间缺乏沟通, 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农机合作社的的诞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把农业的各个生产要素 (包含资金、装备、信息、技术等) 有效整合起来, 开展规模化的服务, 为农机手与农户提供方便。

1.2 优化了农机资源配置

一般来说, 农机合作社都是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的, 旨在为农户与农机手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 改变传统的一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耕作模式, 实现农户与市场的对接, 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当然, 农机合作社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优化了资源配置, 避免了生产资源浪费的现象, 有效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

1.3 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经营规模

现如今, 我国大力提倡节约型农机化的发展, 旨在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耕作效率, 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农机合作社的出现, 完成了农户自主经营到适当规模的合作经营的转型, 降低了农机设备的折旧率, 同时节省了维修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推动我国实现全面奔小康的进程。

1.4 提高了组织化程度

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倡农户自主, 缺乏规范性, 农民在遇到问题时没有诉求的快捷通道, 问题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解决。农机合作社的成立, 不仅使得政府能够有效介入管理, 还推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 通过合作社的统一调度安排, 农机机手与农户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当然, 统一的管理也使得农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 有利于偏远地区机械化农业的发展。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短缺

近年来, 国家大力扶持农业, 出台了很多支农惠农的政策, 为农民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 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但农机化作为一个刚发展起来的农业合作模式, 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国家还没有专项资金进行全方位支持, 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一个因素, 农机合作社的成立需要征用土地, 建立机库,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也成为地方农机合作社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情况比较特殊, 大多数高素质的人才还缺乏去基层锻炼的毅力, 很多农机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还是以农民为主, 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 导致农机合作社成立初期发展缓慢, 迟迟不见成效。对于农机合作社来说, 需要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包含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三方面, 但由于工作环境与工作待遇等方面的原因, 一直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重重困难, 这也是地方政府在发展农机合作社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3 内部机制不健全

农机合作社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实践的时间也还不够长, 国内还没有完全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还处在摸索的过程中, 没有形成专业的管理模式。其中, 最突出的问题当属内部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内部机制应该包含合理的章程制定, 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的设立等, 但很多合作社的内部机构形同虚设, 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削弱了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加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 使得农机合作社发展缓慢。

3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3.1 加强对农机资金的持续投入力度

目前, 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 加大了农机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力度, 这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 地方政府也应该引起重视, 为地方农机合作社设立专项资金, 为合作社征用土地、建立机库等提供资金保障, 确保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以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提高农户与机手的积极性, 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3.2 规范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地方政府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 采用高校或社会招聘的形式、为合作社引进管理、技术以及财务方面的人才。当然, 对于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 政府可以采用定期开班授课, 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方式, 提升在职员工的专业素养。政府可以与地方高校进行合作, 为农机合作社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3.3 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在农机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政府要着手内部机制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合作社的内部员工进行行为规范, 设立相关的职能部门, 实现对合作社的全方位监督。对于机手与农户, 则要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生产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 农机合作社的出现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等方面的原因, 还存在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缺乏、内部机制不健全等问。地方政府要引起重视, 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现农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农业, 出台了相关的有利农业发展政策, 其中,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业的一个新型模式, 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合作社发展的时间还不长, 缺乏相关经验, 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先德.居马:法国农业合作社的一种独特形式[J].世界农业, 1999, 01:16-17.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锦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 篇6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44-1

1 加强组织领导

锦州市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发展农机化事业的重要议事日程,针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布相对集中的现状,明确提出了“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在各个乡镇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并将合作社的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化示范乡镇”评比的考核范畴,确定了“十二五”末期实现每个乡镇建立两个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00家的目标。同时,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深入各县(市)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及时解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树立典型榜样

2009年,市农机局从50家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中评选出“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每个“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奖励电脑1台。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评比活动”,其中五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四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11个,三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19个,以此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服务。2009年和2010年,北镇市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社长邴铁峰、黑山县三喜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平先后被锦州市政府授予“农机状元”称号。2010年,凌海市阎家镇翔翼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3 争取资金支持

从2007年开始,市农机局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省级扶持资金。新立、双丰和三喜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此项资金共52万元。绪全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全省唯一的全国种粮大户称号,并奖给拖拉机一台和综合精量播种机一台。2010年按照《辽宁省2010年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购置补贴奖励和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的精神,对全市2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奖励,奖励资金共计189.16万元。

4 形成推进合力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是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办成的,它离不开财政、土管、工商等部门的支持。锦州市农机局根据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需要,在资金、场地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在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很多合作社要进行场库棚建设,场地成为一个最大的难题,市农机局通过与县(市)区、乡(镇)两级政府及土地部门的沟通,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土地的使用权。经过市、县两级农机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黑山县三喜、义县志成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相继建立起高标准的机具库、棚,解决了农机具长年风吹雨淋的问题,延长了机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机具的使用率。

5 提供后勤保障

在春秋两季农机作业期间,柴油供应紧张,市农机局积极与中油锦州分公司协调,已经连续6年开通“绿色送油通道”,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以批发价、免运费送柴油到田间地头,每吨柴油可节约成本400元左右,解决了合作社费心、费力、费时、费钱的问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2011年春季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送油达350吨。

6 支持跨区作业

几年来,市农机局通过网络、短信的方式积极为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跨区作业,2010年在网上发布跨区作业信息23条,联系跨区作业面积达10多万亩,保证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

7 重视宣传发动

锦州市农机局多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到农机生产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先进的农机设备和管理理念;适时举办农机作业现场会,增强农民对先进设备的了解;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合作社共同进步;带领农机专业合作社到水稻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生产企业考察学习,提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水稻和玉米机收的认识,促进全市机械化收获水平的提高;大张旗鼓地召开现场会,例如:在黑山县三喜农机专业合作社举办“万台农机闹春耕活动启动仪式”,在北镇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举办“锦州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现场会”,在凌海翔翼农机专业合作社举办“锦州市水稻机械化收割现场会”,在北镇新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举办“锦州市玉米机械化收获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通过召开形式多样的现场会,吸引省内外农机生产企业关注,让广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直接接触先进农机技术与装备,激发他们的购机用机热情,推动当地农机化快速发展。

天津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篇7

天津采取试点示范建设、购机补贴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和业务管理培训等措施, 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截至目前, 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85个, 覆盖57个乡镇, 吸纳成员2 400余人。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固定资产总值达7 570万元, 机具配置以大型、高性能为主, 共有拖拉机515台, 配套农具1 066台 (套) , 联合收割机167台。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发挥自身机械装备优势, 有效扩大了作业范围和服务领域, 形成了机耕、机播和机收“一条龙”作业服务能力;通过开展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农机作业服务, 使农业机械利用率大幅提高, 农机经营效益显著增加。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访谈 篇8

记者:孙局长, 作为我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分管领导, 请您谈一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孙员:2007年7月,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 《登记管理条例》、《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相继实施。“一法律一条例一章程一制度”框架体系的构建, 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省和全国一样,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尚在示范和探索过程中, 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服务层次还有待完善, 合作社在资金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 金融信贷难题仍然存在, 合作社负责人和广大社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机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 发达国家有哪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孙员:发达国家对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实施政府干预。国外农机合作组织体系完善, 组建了从国家级农机合作组织到省、县、村农机合作组织, 形成了组织严密、上下有序的系统, 保证了农机合作组织得到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农业是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 农场的任务是制订计划并掌握各个环节的时机和技术, 各个环节的工作均可交给服务组织办理;日本针对小而全的农业经营形式建立“农机银行”, 由几户农民联合起来, 分别购买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排灌机械等, 独立经营管理, 统一协调使用;德国政府对农民自愿组织的农机合作组织给予扶持。

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把分散经营的农机户和农机大户组织起来, 充分发挥其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过程中的作用。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可借鉴国外农机合作组织的经验, 建立完整的纵向组织体系, 在政策上进行扶持。

记者:目前, 我国对农机合作组织有哪些扶持政策?

孙员:我国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税收优惠方面, 一是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 二是免征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 三是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 (包括插秧机) 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金融支持方面, 中国银监会和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 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财政扶持方面, 农业部正积极推进示范社建设, 制定了示范社创建《标准》, 确定了206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示范社将得到更大的财政扶持奖补力度, 获得承担有关国家涉农项目的重大支持, 并提高其贷款授信等级和贷款用信额度。

记者:《意见》提出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 我省将从哪些方面考虑实施措施?

孙员:目前, 我省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的调研和草拟阶段。关于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培育和扶持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二是支持发展农机合作互助保险业务以拓展农机合作范围;三是培训合作社负责人, 提高他们的组织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规范的运行机制, 制定行业自律规则;五是争取农村金融杠杆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并简化操作手续等。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篇9

一、研究背景

2010年2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为加强示范建设指导, 发挥示范点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加快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 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活动, 有206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经营有效、特色明显、遵纪守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符合条件, 成为首批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以下简称“示范点”) 。

本研究从农机专业合作社微观视觉角度设计申报表, 申报表包括五个部分:合作社组织结构, 设备情况, 经营情况, 技术应用和经营效益。共获取申报表206分, 分布全国33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 其中有效申报表197分, 样本的有效率达到95.6%。本研究所分析的合作社发展现状部分建立在与全国同期农机专业合作社相比的基础上, 全国同期农机专业合作社数据均来自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发展实证分析

(一) 基本情况

1.组织机构设立受政策推动明显

统计显示, 全国197家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中, 2006年11月前成立的有10家, 2007年成立的有40家, 2008年成立的有65家, 2009年-2010年成立的有82家。其中, 绝大部分示范点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成立, 共有187家, 占总数的95%。示范社入社人数达19097人, 平均每个示范社有从业人员100人, 是同期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均入社人数的6.25倍。

2.农机装配结构优化, 配套比合理

全国19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拥有拖拉机6586台, 拖拉机总动力达到35.29万千瓦, 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拖拉机33.49台, 拖拉机动力1749.91千瓦, 每台拖拉机拥有动力51.36千瓦。大中型拖拉机4305台, 其中:14.7-18.4千瓦 (含14.7千瓦) 拖拉机180台, 18.4-58.8千瓦 (含18.4千瓦) 拖拉机2463台, 58.8千瓦 (含) 以上拖拉机1662台;小型拖拉机2281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3340部, 拖拉机拥有量与配套农机具比为1:2.03, 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拖拉机拥有量与配套农机具比1:1.63, 拖拉机动力分布结构比重及全国同期数据见表1。收获机械3479台, 插秧机、植保、运输、农产品加工等机械5518台, 与拖拉机拥有数量相当。 (表1见后)

3.农机具种类丰富, 服务领域拓宽。示范点农机具种类丰富, 拥有拖拉机6586台, 配套农机具13340部, 收获机械3479台, 插秧机、植保、运输、农产品加工等机械5518台。平均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机具146.82台, 其中, 拖拉机33.49台, 收获机17.66台, 配套农机具67.72部。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主要包括耕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收获后处理、农产品初加工、农田基本建设、运输等各个环节。

4.经营初具规模, 效益显著。197家合作社示范点拥有固定资产12.74亿元, 平均每个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646.72万元, 平均每个从业人员拥有的固定资产达6.67万元。全年总收入8.9亿元, 其中作业收入6.01亿元, 占总收入的67.53%;示范点平均收入451.4万元, 其中, 作业服务平均收入达305.1万元, 比全国农机服务作业组织平均作业服务收入高105万元, 其他收入平均达146.3万元。作业面积1531万亩, 平均每个作业面积达7.81万亩。

5.农机新技术应用广泛, 成为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在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中, 示范点已成为重要载体, 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深松、机械育插秧、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设施农业等新技术、新机具在示范点得到广泛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保和节能效益。如, 全国引进的最大马力拖拉机凯斯Steiger 535就落户黑龙江嫩江县古城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北京河南寨推广土壤深松技术, 粮食增产20%, 推行精量播种, 使田间出苗率达到85%以上。

(二) 数据分析与对比

1.聚类分析各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情况。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 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研究样本或指标的一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起源于考古分类学。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结合了更为强大的数学工具的聚类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经济分析和社会工作分析中。在经济领域中, 主要是根据影响国家、地区乃至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快速聚类分析方法”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 另一种是“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本文根据2010年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主要指标, 利用系统聚类的Ward”s Method, 对全国206个示范点进行分类。聚类分析应用Spss软件完成。如表2所示。

在这个分类中, 剔除2个异常点, 剩余195个样品分成5类, 第一类所反映的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其组织社会化程度较低;第二类所反映的处于中等规模经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从组织的社会化程度来看处于中等水平, 达到规模经营效益;第三类反映的处于规模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从组织的社会化程度来看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处于适度规模发展中;第四类反映的处于规模扩张集约化经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从组织的社会化程度看处于较高水平, 经营效益显著;第五类反映的处于规模扩张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但还在进一步调整战略转型中。

2.各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情况。为了比较不同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我们在已有分析结果的基础上, 将本文考察的33个省区市以及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进一步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各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市农机装备结构及经营情况如表3所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 东部、中部、西部186家合作社平均规模与经营效率基本相当, 地区差异不明显。从示范社分布比重看, 东部占38%, 中部占38%, 西部占21%, 其他单列市和黑龙江农垦局占3%;从2009年农机作业收入看, 主要经营业务均为农机作业收入, 占所有收入的2/3, 收入排名与平均每台拖拉机拥有马力数排名一致, 收入最高的是中部, 达277.04万元, 最低是西部, 达176.46万元, 主要原因是马力数也大, 作业面积相应增大, 收入也增多;从其他收入看, 西部地区较高, 超过中部地区, 主要原因是中部、东部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营业务为农机经营, 绝大部分收入集中在农机作业收入上, 西部地区经营范围更加广泛, 如陕西宝鸡市陈仓区三合饲草加工专业合作社, 仅饲料加工收入就达3012万元。

三、结论

本文采用197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调查数据, 运用利用系统聚类的Ward’s Method, 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发展现状, 并进一步分析了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地区合作社发展情况, 与国外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比较,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农机动力装备水平低。东部、中部、西部平均每台拖拉机拥有动力数分别为47.82、60.77、41.73马力, 基本达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场拖拉机平均动力为60马力的水平。其中, 中部地区略高10个马力, 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平均每台拖拉机拥有马力数较大, 达到194.55马力。

2.总体机械化程度偏低。从本文聚类分析数据看, 一类至五类合作社平均每个劳动力拥有动力依次为10.38、29.64、35.58、37.90、56.69马力, 平均拥有动力34.04马力, 与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平均每个劳动力拥有动力200马力左右的水平差距很大。

3.经营和服务范围广泛。除农机作业主营外 (约占总收入的2/3) , 80%的合作社经营其他业务, 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农资营销、农机维修、农田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粮食种植等, 例如, 约25%的示范社从事维修业务, 占总收入的1%-25%不等, 扩大了生产经营范围, 增加了收入来源。

浅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篇10

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实践

按照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吉安市农机合作社在拓宽服务领域上下功夫做文章, 通过抱团闯市场, 开展农机作业服务, 有效地整合了农机资源, 避免了农机户之间盲目无序作业和恶性竞争, 越来越多的农机户通过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小康路。目前, 该市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76家, 拥有社员1127人, 资产总额达5216.8万元, 合作社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2883台 (套) , 全年作业服务面积达3.12万公顷, 农机服务总收入达3493.7万元, 服务农户数超过了11万户, 社员年人均服务收入3.1万元。为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吉安市推广的各类大中型、高性能新式农机装备, 大部分为农机合作社购置, 并建设了一批库房、烘干机房和育秧工厂设施, 农机合作社推广机插面积占全市的87%, 成为新型农机推广应用的主力军。二是增强了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全市有一半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开展了统一育秧、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不少合作社还开始向粮食产后烘干、加工及其他特色产业领域渗透, 实现了从育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链。三是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机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地连片和集约化经营, 农机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推进了农业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

二、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特点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投入主体多元化。吉安市已逐步形成以国家资金为引导, 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 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针对农民总体购买力不足等困难, 吉安市积极提供政策扶持, 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引导扶持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并协调解决合作社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去年全市就投入13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以及机库、规范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管理运行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 全部经工商注册登记, 有明确的章程, 齐全的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统一停放保管、统一指挥调度、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油料供应、统一维修保养的规范化管理方式, 建立了成本核算、收益分配等管理制度, 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 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益。合作社享受作业补贴必须签订作业合同, 约定责任义务, 各方权益得到了保障,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已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三是经营服务规模化。合作社的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领域不断拓展, 功能不断完善, 实现了从机耕、机收向机插、植保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拓展。全市经营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机合作社有20多家, 大多数合作社实现了“五统一”作业服务, 有的还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产后烘干、加工及其他特色产业领域渗透, 实现了从育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链。四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合作社的经营主体主要有四种类型:农机户 (主要是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 之间的联合;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之间的联合;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合;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协作, 主要是乡镇农机部门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 为当地农户提供育秧、代耕、代割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系列作业服务。五是经营方式多样化。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方式上, 有农机作业服务型, 有生产型的, 也有服务与生产同时兼顾的;有专业服务型, 也有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以及集团承包、“一条龙服务”、代耕代种等服务形式不断创新。

三、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对策措施

从总体上看,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存在着经营服务能力弱、覆盖面积小、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

1. 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机制

一是在发展思路上, 与当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及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用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 发展农机服务产业, 积极探索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共赢型”合作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自身能力, 在为周围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的同时, 积极拓展市场, 发展壮大自身;另一种是互助型合作社, 以社员需求为导向, 以满足社员的生产、采购、销售等自身服务需要为出发点, 整合现有农机和土地资源, 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 发挥合作社的社会效益。二是在服务内容上, 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规模, 积极发展合同化服务方式, 建立稳定的供求服务关系。大力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方式, 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闲置土地和流转土地, 实行集约经营, 提高规模效益, 稳定农业生产, 支持劳务经济发展。全面推广全程“一条龙”作业及产后加工“一条龙”服务方式, 提高农机系列化服务水平, 增强服务能力。三是在组织形式上,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引导组建好农机合作组织, 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机合作社健全完善自主决策、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增加公共积累,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在运作机制上, 建立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机制, 规范服务标准, 统一服务价格, 既要考虑服务主体的经济效益, 提高参与服务的积极性, 又要保护农民利益, 提高农民接受服务的主动性。

2. 强化扶持,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 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 扩大农机服务组织规模,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 使之成为能满足粮食功能区及各类农业产业服务需求、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一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 不限数量, 实行多购多补。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实行累加补贴政策。二是积极实施农机作业补贴。重点对粮食功能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承包经营、全程托管等服务协议并严格履约的以及服务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 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工厂化育秧设施、机械库房、场地、信息化设备、维修设备等建设, 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四是创新农机合作社建设投融资机制。农机更新补贴、政策性保险、农用燃油补贴等政策和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它社会资金投资农机专业合作社, 鼓励银社对接联合, 开展银行授信融资贷款和合作社互保贷款, 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工商资本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 (下转第10页) (上接第15页) 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五是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业生产发展和建设项目。主动组织农机合作社参与申报实施相关支农建设项目, 并将其作为实施各类农业、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

3. 加强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健全农机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示范章程等有关规定,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同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大力开展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创建工作, 按照组建一批新型服务组织、提升一批现有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服务组织的工作思路, 择优扶持并努力做强做大做优农机专业合作组社, 增强农机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4. 强化组织领导和服务指导, 为农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上一篇:质的教育研究方法下一篇:英语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