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

2024-08-25

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精选十篇)

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 篇1

1 重治轻防,滥用蚕药

很多人忽视蚕病的潜伏期,发现蚕病时才仓促用药。但是蚕给药途径简单,只能靠喷洒蚕叶添食或体喷,而重病蚕是不吃桑叶的,靠体表吸收药量有限,难以达到疗效。

有的蚕农为了防治蚕病,从小蚕1龄期开始就每天添食药剂,造成蚕儿大量吃进含水的桑叶,连续的添食造成蚕体虚弱,蚕座环境恶化,影响蚕儿体质,反而招来病害。

2 随意复配或配制不准

一些人为了追求消毒彻底或防治效果更好,往往多种蚕药一起使用。如蚕具用了漂白粉又用402乳油,更有甚者用敌敌畏、稻瘟净熏蒸。蚕药添食,多种抗菌剂与灭蚕蝇合用,多种抗生素连用,价格昂贵的保健药、有益活菌剂与其它蚕药合用,这些药有的根本不能复配,有的酸碱中和,有的产生抗拒作用,反而事与愿违,起反作用。

蚕药的使用浓度是经过反复试验后确定的,而某些蚕农在用药时,粗枝大叶,不能准确配制目的浓度,浓度偏低影响药效,浓度提高,加大药量,又造成浪费和药害。

3 迷信人药和盲目用药

很多人视人药好于兽药,兽药好于蚕药为信条,却不懂得蚕药的特殊性。首先,蚕药是喷在桑叶上喂食的,这就要求药品有很好的溶解性。人药以丙二醇为溶剂,兽药以甘油为溶剂,蚕药以乙醇为溶剂,人药兽药的剂型适合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只有蚕药红霉素胶囊适合水溶添食。其次,家蚕的胃肠极短,需要能较快地消化吸收,而某些人药是肠溶型的,用于家蚕添食,未完全消化吸收便排出体外。再次是蚕的胃液呈碱性,而某些人药是靠胃酸来溶解的,正如蚕用氟哌酸比人用氟哌酸多一个盐酸分子,具有水溶性,从而可以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最后是剂量的不同,人药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制成相应规格,比如以氟哌酸胶囊为例,人药每粒100 mg,蚕药每粒250 mg,两者相差很大。

蚕药的研发及使用,有其自身的科学性,而一些蚕农自以为是乱用药,比较普遍地用人药庆大霉素、青霉素、病毒灵等抗菌素防治家蚕细菌病,其实效果不好反而浪费。

4 认价不认药,感情用药

部分蚕农为降低成本,买廉价药,其实又不了解剂型、剂量,如盐酸氟哌酸一般情况下25 mg/mL水溶液每支0.2元,50 mg/mL水溶液每支0.3元,250 mg胶囊每粒0.3元,花同样的钱买一粒胶囊等于买回2.5倍至4倍水溶液的药量。

警惕家庭烧烫伤的常见误区 篇2

烧烫伤后要立刻冰敷

正解:尽管大家对于烧烫伤的急救五字诀:“冲、脱、泡、盖、送”不陌生,可是一旦遇到烧烫伤事件时,大多都没依照正确的急救步骤处理。

高温会伤害皮肤,低温也会造成伤害。烧烫伤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表皮的保护,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冻伤。要立刻以缓和、流动的冷水冲30分钟,或冲到不痛为止。

酱油、咖啡等深色的食物会让疤痕的颜色变深

正解:疤痕的颜色变深,与紫外线照射后造成的色素沉着有很大的关系。烧烫伤伤口愈合后防晒3至6个月,外出前,擦上防晒系数(SPF)15至30的防晒用品,或穿上长衣裤皆可避免或减少色素沉着的情形。

深色食物不会让疤痕颜色变深的,不过,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会影响伤口的愈合,伤口越慢愈合日后留下疤痕的机会也越大。所以为了伤口好,在伤口完全愈合以前,这些东西还是少碰为妙。

烧烫伤后,要立刻涂抹药膏才会赶快好

正解:涂抹药膏会让热能包覆在皮肤上继续伤害皮肤。烧烫伤后,要迅速将“热”移除,用风扇吹没用,立刻冲水降温,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烧烫伤的水泡不可以弄破

治疗癫痫用药的常见误区 篇3

◎选药不准

根据不同的癫痫类型选用不同的抗癫痫药物,这是癫痫患者用药治疗的最基本原则。然而,许多非专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对癫痫的发作类型确定不准,或对各种抗癫痫药的作用了解不透彻,故而常出现选药不准或用药不当的现象,这是导致癫痫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将有些患者的复杂部分性发作(又叫精神运动性癫痫)误诊为失神发作(又叫癫痫小发作)而使用乙琥胺治疗,结果不但没有疗效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相反,若将有些患者的失神发作误诊为复杂部分性发作而使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治疗,也不会取得好的疗效。

◎剂量不当

不同的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故必须坚持用药的个体化原则,如果单凭个人的经验用药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服用抗癫痫药的剂量不足或过大都不利于对癫痫的控制。若用药剂量过小容易使患者处于“亚治疗状态”:相反,若用药剂量过大(尤其是在发病初期)不但可增加癫痫发作的次数,还容易引起患者的慢性药物中毒。

◎间断服药

癫痫是一种脑部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地用药,否则难以痊愈。然而在临床上,不少癫痫患者随意间断服药。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服药方法危害极大,有时甚至还不如不用药。因此,这种不良的用药习惯必须引起癫痫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并坚决予以纠正,否则将贻误治疗。

◎频繁换药

有的癫痫患者对癫痫治疗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总是急于求成,四处求医,频繁换药。这也是癫痫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要使任何一种抗癫痫药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稳定的浓度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多数药物都需要在使用和观察数月之后才能确定其有无疗效,故患者绝不能频繁换药。

◎多药联用

对大多数癫痫患者来说,坚持单药治疗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原则,多药联合治疗仅适用于单药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然而在现实中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癫痫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该病患者同时应用9种新老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其实,这种服药方法不仅不能提高疗效,还会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从而使患者无法长期坚持药物治疗。

◎迷信新药

目前,国际抗癫痫联盟仍然推荐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为一线抗癫痫药物。但由于近年来又有十余种新的抗癫痫药投放市场,如托吡酯(妥泰)、拉莫三嗪(利必通)、氨己烯酸、加巴喷丁、奥卡西平等,所以,很多癫痫患者便过分地相信新药,误认为上述新药要比老药好,并过早地加用新药,结果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发生。总的来说,这些新的抗癫痫药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的一线抗癫痫药,而且价格昂贵。患者只有在用一线抗癫痫药不能控制病情或出现了严重的副反应时才可考虑使用这些新药,并应严格掌握这些新药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过早停药

临床证实,癫痫患者坚持服药的时间越长,其停药后病情复发的机会就越少。各型癫痫患者停药所需的时间不同,如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又叫大发作)的患者须用药一年以上才能停药;失神发作的患者须用药半年以上才能停药。需要指出的是,癫痫患者在病情最后一次发作后,仍需根据自己病情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等继续服用1~5年的药物(维持量),然后再逐渐停药。有些由脑部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症状性癫痫(又叫继发性癫痫)患者,在病因未去除之前需终生服药。

◎滥用中药

肉鸡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用药误区 篇4

1 盲目加大用药量

多数农户以为用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 在使用抗生素时盲目加大剂量。如有些养殖户 (场) 使用卡那霉素已用到6×104 IU/只 (20日龄肉鸡) , 这样的用药量, 有些可能当时会起到一定效果, 但却会留下隐患, 造成严重的后果。①造成肉鸡中毒死亡或慢性药物蓄积中毒, 损坏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受损, 肉鸡自身解毒功能下降, 给治疗、预防疾病用药带来困难。②杀灭了肠道内的有益菌, 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 造成肉鸡代谢紊乱, 肠功能性腹泻增多, 生长受阻。③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 临床上经常可见病菌会对有些使用时间并不很长的药物, 如环丙沙星、氟哌酸等产生相当强的耐药性, 按常规药量使用这些药物疗效很差, 究其原因与大剂量使用该药造成细菌对该药耐受性增强, 耐药株产生有关。④加大了用药成本, 一般药物按常规量使用即能达到治疗或预防的目的, 如盲目加大剂量, 则人为的造成用药成本增加。

2 用药疗程不正确

一般抗生素使用疗程为3~6 d, 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 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临床上经常可见这样的问题:频繁地更换药物, 以致药物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反而会造成疾病难以控制。另外一种情况是, 使用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后, 产生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就不再继续投药, 造成疾病复发, 治疗失败。

3 任意选用几种药物配合使用

合理的药物配伍能起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 但如盲目配伍, 则会造成危害, 轻则造成用药无效, 重者造成肉鸡中毒死亡。如临床上常见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合用, 氟哌酸与氯霉素的合用, 盐霉素与支原净合用等严重错误的用药配伍,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青霉素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 而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为抑菌剂, 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 造成青霉素的杀菌作用降低。②氯霉素可抵抗氟哌酸作用, 主要原因是氯霉素抑制了核酸外酶的合成。③支原净和盐霉素合用能大大增加盐霉素的毒性, 造成中毒的发生。

4 忽视药物预防作用

许多人预防用药意识差, 多在肉鸡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治疗, 从根本上违背了“防重于治”的原则。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疾病多在中、后期才得到治疗, 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且增加了用药成本, 经济效益也大幅度下降。正确的方法是:要清楚的了解本地常发病、多发病, 制订出明确的早期预防用药程序, 做到提前预防,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 不管药物有效成份, 只图使用“新药”

很多人往往追求“新药”, 对市场上新名称的药品都买来使用, 但实际上所谓的“新药”仅仅是改变了商品名的普通常用药而已。加之有些药品厂家在说明书上不注明有效成份, 更造成了农户用药中的混乱。

6 对药品的安全性注意不够

有些药物安全性范围很窄, 治疗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 如痢特灵、马杜拉霉素等。农户在使用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因饲料混合不均匀或浓度使用稍高而发生中毒的现象,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 篇5

一、单纯地将理财理解为投资

理财的核心是开源节流,开源是指增加收入,节流是指理性消费和支出。而投资通常俗称为钱生钱,试想,一个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中低收入工薪阶层硬要去炒楼、炒股、炒期货、炒外汇,这是投资吗?不是,这只是投机或赌博。

>>进我家理财一起聊聊!

许多工薪阶层因为看到房价暴涨、股价暴涨、商品期货价格暴涨、人民币疯狂升值等财经新闻,看到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整天都鼓吹着无数诱人的赚钱神话故事,便以为用个几千元、几万元便能轻松地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可怜他们沉迷于神话故事中,也不用脑子去想一想,其实所有的神话故事背后,都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了一个真相:人家的100万可能是用100万、1000万赚来的,利润不过是100%、10%,而且他们的100万、1000万未必都是自己的,比如,你能帮1亿元资金,在这些所谓的大牛市中赚到100%的利润,你的确能很轻松地获得100万的报酬,但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有这个能力吗?这个过程是可以轻易复制的吗?

一个企业老板,只要能把他的企业鼓捣上市,就能一夜之间身价过亿,可是,全中国那么多企业,到今天上市的也不过是1500多家,相对于10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你认为这几个亿万富豪的神话故事有现实意义吗?《富爸爸,穷爸爸》中的作者所说的办企业鼓捣上市是快速致富的秘诀之一,那家伙是个美国人,美国的股市允许屁大的小公司上市,曾经连许多空壳皮包公司也成功上了市,可他没说,这些年有无数的小上市公司从交易所退市或破产或每股只卖几美分。所以读书、学习,也要动点脑子,不能囫囵吞枣。

是的,每期彩票一定会有一个人中头等奖,一定有人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千万富翁,但是,你身边有多少个人买彩票中过头等奖?你去问问那些中了头等奖的人,他们是不是只买了2元就中的?我见过一个每天都拿10 元去买彩票的人,可是他至今连个50元也没中过。你若不认邪,你去试试?许多中了头等奖的人,其实不知先填进去了多少钱,那些大奖是他们用钱砸出来的。世上绝对有靠2元中千万元大奖的,但是,那个概率是多少?轮到芸芸众生中的你又是多大概率?

拿个几千块、几万块,就梦想着靠复利增值,几年翻成百万,到最后呢?全变成了小投机者、小赌鬼,去全国的证券公司看看、问问吧,问问那些老头、老太太,哪个是百万富翁?就算他们子孙三代轮流着去玩,也玩不成百万富翁,你知道他们有多可怜、多可悲吗?中午连个3元的盒饭都舍不得吃啊。赚钱?拿钱去换个刺激和热闹罢了。你让所有在股市中成为百万富翁的传奇故事主角拍拍胸脯说句不欺己的话,哪一个是拿着自己的几万块去炒股发大财的?你让巴菲特的儿子也只用几百美元炒股试试,就算老巴家再过100代,也赚不了巴菲特现有资产的亿分之一。相信神话故事,你还是到天堂或地狱里问上帝或阎王吧。

说这些不是打击你的积极性,是要让你头脑清醒,你既然一出生就不是富贵人家,凭什么认定天上掉的馅饼就一定会砸到你头上,没准儿一块砖头或一把菜刀的可能性更大。增加收入的途径有无数种,但对于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来说,许多致富途径都等同于冒险和赌博,赌它们不如直接去买彩票,你可以试试每天只买2元,坚持买一年,看看你的运气到底有多

大?倘若你真有这么大的耐心(天天买)和定力(只买2元),买个几十年,没准儿真能碰上个一等奖,可你若有了这两样最宝贵的东西,你做啥事也都能成功,又何必拿一生去赌自己的运气呢?人家温州农民发大财不就是靠耐心和定力(生产你瞧不起的小商品)吗?

工薪阶层完全可以通过智力投资来实现百万、千万的财富梦想,如,考研考博考证书,从高位直接切入大企业的中高管理层拿高薪,或直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创业,你若能鼓捣个瘟到死之类的玩意儿,就算成不了比尔·盖茨,混到他的零头你也能成个百万富翁,你有真本事,还怕钱不找你?那些风险投资家们整天都在寻找着冒险机会,你有本事,可以亮给他们看啊。当然,你可能要说,读书太吃力,连大学都考不上,咋办?花点小钱用心学些手艺,如理发、修理汽车什么的,开个小店,招学徒,慢慢扩张开连锁店,最后你也可以将它鼓捣上市,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在美国,就有理发店成为上市公司的,咱中国也有卖发卡的上市公司,前不久不是还有个搞英语培训的在美国上了市吗?当教师能致富,农民也可以致富,养鱼的、养猪的,都有上市公司。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行行出状元,业业出精英,用你的智慧去换得财富,上述这些例子虽是资本主义的金融炼金术,但是本质上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可以助你成功。因为,世上永远是懒人多、寄生虫多、想不劳而获的人多,那些有钱人连扫地都懒得自己动手,你完全可以去办个家政连锁集团来为他们服务,这样他们的钱不就流进了你的腰包吗?而你呢?又为无数的下岗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你是既得利又做了大善事。你若整天只想着,靠一个人的力量独立地发闷头财,当然巨额财富不会找你,你永远也只能是个小打工仔、小投资者、小赌鬼。如果你能把赚钱当作一个慈善事业去做,为更多的人提供有形或无形的服务,你肯定能成功,就像刚才所说,你帮懒人扫了地,又帮无数下岗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就是慈善之举,你也应当获得报酬,永远不要理会那些只想贪婪地免费榨取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的人,因为这个世界满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根本不想为任何人付出,却整天想着天下人都免费为他服务。

当然,赚钱有正道,也有邪道,你可以像资本家那样去残酷剥削别人,也可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记着一句话:得兮失所倚,失兮得所倚,自然你会正确地选择自己的发财之路,而且能够夜夜安眠、一生都问心无愧。

二、不贪之贪,不怕之怕

上回说到,工薪阶层应该端正理财和投资观念,不要过多地受媒体(特别是网络)的蛊惑,凡事应该量力而行,而且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芝麻、西瓜孰重孰轻应该要分清,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炒股赚点小钱却被炒了鱿鱼,我要是老板,看到员工上班时间整天炒股,一定会立即叫他滚蛋,绝不留情。

开源的途径有无数种,投资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风险最大的一种。的确,赶上大牛市,赚钱是容易的,这样的机遇你可以抓住,也可以放弃,在做出最终的决定之前,你一定得三思再三思,因为投资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条不归之路,从此你将整天受着自己的欲望驱使,再也难回头了。投资国债的,最终会变成基民,基民最终又会变成股民,许多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永远只做债民、基民,绝不碰股票,这都是自欺欺人,一个也跑不掉,最终都得

乖乖地成为小股民或小赌鬼。所以只要你动了钱生钱的贪心,一脚踏进金融业的大门,此生你就得乖乖地成为金融的奴隶。

一个资产1000万的富翁,拿出100万来炒股,就算他想1年赚1000倍,这也不叫贪心,就算他拿着这100万全部买彩票或直接去澳门狂赌,也不叫贪心,只能说,他是来玩游戏的。而一个总资产只有10万的工薪阶层,拿出9万来投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只想1年赚10%,这都是贪心,这就叫不贪之贪。倘若你把房产拿去抵押或刷信用卡透支或找亲戚朋友们集资来投资基金或股票,哪怕你只想赚1%,就更是贪心之极。

贪心的人,心理都是极不稳定的,有些人嘴上说:我不怕亏损,我有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实际上你可以准确地预言出他们的心理波动,亏损10%,就会骂人,亏损20%,就会恨人,亏损50%,可能就会自杀或杀人,倘若亏损80%,他还活着,心理虽然会稳定,但是人也颓废了。这就是他们的不怕之怕。最近有一部喜剧电影叫《大电影之数百亿》,曾志伟演的,建议大家去看一看,那部电影讲述的全是现实。

投资的正确观念应该是:该贪时必须贪,不该贪时坚决不贪。你有10万资产,拿出1万来炒股,你想赚10倍,这不叫贪心,相反,如果你只赚了10%就收手,不仅是傻,而且非常危险,因为市场不会总是提供那些低风险的投资机会给你,下一次你可能要追高买进,而紧接着又可能会赶上大跌,你反而变成了亏损,这就是该贪而不贪的报应。倘若你把10万全拿来炒股,哪怕你只想赚10%,也是不该贪。

最不幸的投资者是那些从一开始就碰上了大牛市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任何下跌的概念,所以当风险来临时,他们也不知道躲避,他们只是靠新手的运气赚钱,就像染上赌瘾的人,刚开始总是会赢钱的,就算他笨到家,赌场老板也会送钱给他,好培养他的贪心和欲望,倘若一开始就让他亏钱,那就只能宰他一回了。房价连涨数年,股市直线拉升到3000点,可想而知,有多少工薪阶层被诱了进来,其实诱惑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内心的贪欲。

最可怜的投资者是那些连基本常识都不懂的人,比如:

定投只是投资基金的一种方式,而根本不是基金,而且定投也不一定绝对安全。股票型基金与股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基金只是投资于一大堆股票的组合而已。

在基金或股票上分散投资只能化解个别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却不可能化解整个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而且个别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又受整个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影响或制约着,而集中投资有时却可以化解整个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比如,你选择了贵州茅台,在过去的大熊市中,你都照样能赚取暴利,但你若选了任何基金,熊市中你都是天天套牢,所以炒股与炒基金本质上是一样的。

股票的波动大,不代表风险大,基金的波动小,不代表风险小。

高风险未必有高收益,低风险未必只能低收益,不信你去玩玩权证试试,让你尝尝高风险高亏损的滋味,而那些暴涨的股票曾经都是跌透了的低价股,当你在适当的低位买进那些好股票,哪来的高风险?只是你不懂得挑选,这才是高风险。

分散投资,不是指选10几只基金或股票,而是指在不同的投资工具上分散,比如,在生意、房产、储蓄、保险、股票、基金、债券等上分散投资,分散投资的这个小常识连许多炒了10几年股票的人都不懂,甚至许多金融学专家、教授也糊涂,更不知有多少人在这四个字上吃了大亏,还有多少人死在它身上。

基金分散投资的策略,在形式上,跟一个小散户没有任何区别,你到证券公司问问,许多老头老太太们手上也是几十只股票,什么银行股、地产股,只要是热门股他们也都有。只是基金经理不像小散户那么神经质,该贪时不敢贪,不该贪时偏要贪,另外,分析、研究、信息渠道、操作水平等也相差太远。可偶而基金经理们也会犯低级错误,比如过去许多基金都曾投资了银广夏,而且他们的成本都在30元以上,可见,基金经理有时比小散户还愚蠢,因为小散户大多害怕高价股。更甭提那位在中国名声很大的罗杰斯了,他曾帮索罗斯投资了一大堆200美元以上的科技网络股,害得索罗斯亏得一塌糊涂,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权证到期就会变成废纸,可许多小股民连这都不懂,被套住时,竟然还说,不怕,大不了持有到期。

这样的基本常识可以列举出几百条来,可你懂几条?什么都不懂,你也敢说自己是投资?你那只是赌博和投机,你不去学,就算炒一辈子股,还是个小股民、小赌鬼。是的,甭管白猫黑猫,能逮老鼠的就是好猫,甭管投资投机,能赚钱就好,可是你别碰上熊市,别碰上下跌,碰上了,你就明白,金融市场中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了,处处有风险,时时有风险,随时等着狠狠地咬你一口,你赚10倍、100倍、1000倍,只要你不取出去,都不能算是你的钱,想想德隆在中国股市赚了 50亿的利润,可他们不仅一分钱没得到,倒把自己赔进了牢房。这10几年来,哪个敢吹牛皮说自己比德隆还厉害?

妇科用药常见四大误区 篇6

误区一 让中成药唱主角

无论是慢性宫颈炎,还是阴道炎和慢性盆腔炎,首选的治疗皆不是中成药。妇科中成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起到较好的调理内分泌效果,可以调整女性的体质,但起效较慢、针对性不强,一般用作慢性妇科炎症的辅助治疗,不能作为首选治疗,否则用“慢兵对强敌”,引起炎症的病原体会趁机扩散、发展,从而耽误了病情。

误区二 各种妇科炎症不分

阴道炎、慢性宫颈炎虽然是由炎症引起的为多见,但实际上感染的细菌或病毒都存在种类的不同,所以治疗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用药后的结果也大不一样,治疗时更要区别对待。阴道炎大多可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宫颈炎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效果并不一定明显,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患了宫颈炎,首先主要的是排除癌变和癌前病变的可能,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每年做一次宫颈筛查;连续三年正常,则改为2~3年进行一次检查。

误区三 治疗不按疗程

大多数女性进行自我药疗时,判断疗效往往凭主观感觉:症状好了、白带正常了就是病好了,于是赶快停药。专家指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往往症状减轻了,就可以停止药物治疗这是不规范的;妇科炎症治疗一般都有一个较为严格的“疗程”。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个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规范:首发的或者偶发的患者,宜进行口服药和阴道栓剂的抗霉菌治疗,治疗疗程为1个星期;难治性复发性感染,一般在月经过后用药1~2周,持续3~6个月;慢性宫颈炎治疗疗程为1~2周;滴虫性阴道炎疗程大约也是1个星期。

误区四 盲目选洗液

购买洗液很有学问。第一,要认准洗液是健字号还是药字号,如是妇科炎症急性发作,建议选择药字号。第二,认准洗液的酸碱性,霉菌性阴道炎应该选用碱性洗液,滴虫性阴道炎表现为阴道局部发痒,出现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则应该选用酸性洗液。第三,洗液使用时间别超过标准的疗程。专家指出,清水才是最好的洗液,因为它不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

相关链接:

女性要药须注意

成年妇女除了患妇产科疾病的用药外,还有以下用药特点。

月经期 女性在正常的情况下,到14岁左右便开始来月经,这是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通常是每个月行经一次,每次经期为3~6天。在此期间应防止滥用药,尤其是避免应用过寒过热和影响凝血及激素类药,防止打乱月经周期,发生月经不调。

妊娠期 更应慎重用药,滥用药不单对自己有影响,而且药物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影响胎儿的生产发育,甚至造成畸形和死胎。在妊娠期间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以免造成中毒或死胎。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药品包装盒或药品说明书,如注有孕妇禁用或孕妇忌用的药,则不能用,以免招致损害。

临产期 应注意不用吗啡,以免抑制胎儿的呼吸中枢,造成出生后新生儿窒息,而危及孩子的生命。

哺乳期 在此期间既不用减少乳汗分泌的药,更应该注意乳母用药后对孩子的影响,有些药是通过乳汁排泄的,如果被孩子吃入常可导致不良反应,有的还可发生中毒。所以乳母用药应考虑到对孩子是否有害。如果在哺乳期患病,必须用药治疗时,应避开药物在乳汁中浓度高峰期,最好在服药或注射前给孩子哺乳;因为这时乳汁中的药物浓度比较低。如果每天服药一次,最好在睡前服药,夜里可以用奶瓶喂奶。因患某些严重疾病,急需应用对乳儿有害的药物治疗时,应先断奶后再用药治疗。

林雨 袁艳/文

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526例, 其中男342例, 女184例;年龄25~76 (54.8±6.1) 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6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 统计不合理用药病历数, 并计算各用药误区占不合理用药病历的比例。

2 结 果

526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97例 (18.44%) , 其中用药剂量过多30例 (30.93%) , 用药不准确24例 (24.74%) , 药物联用理化性质改变18例 (18.56%) , 用药时间不合理16例 (16.49%) , 特殊患者用药不合理9例 (9.28%) 。

3 讨 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 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循环系统疾病, 临床治疗中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在药学研究领域中,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种类众多, 且药物治疗方案系统性较强、复杂性程度高, 从而增加了临床合理用药的难度, 带来用药不合理的安全隐患,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加强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结果显示, 526例住院患者存在临床用药不合理病历97例 (18.44%) , 现将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分析如下。

3.1 用药剂量过多

本组心血管临床用药剂量过多的误区中, 以地高辛、西地兰、硝酸异山梨酯居多。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地高辛、西地兰药物较为敏感, 若用药剂量过大, 极易造成药物中毒现象, 且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病情, 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同时, 硝酸异山梨酯具有较强的降血压和扩张血管作用, 在心绞痛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若用药剂量过大, 会引发患者舒张压下降过快, 导致心肌供氧不足, 反而加重病情。

3.2 用药不准确

心血管内科中, β受体阻滞剂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发挥较好的药用价值, 但用药方案中存在严格的禁忌证, 一旦用药不准确, 极易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本组病历中β受体阻滞剂用药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未根据患者心力衰竭体征而合理用药。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先采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待患者心力衰竭体征如水肿、肺淤血得到改善后, 再从小剂量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3.3 药物联用理化性质改变

治疗心血管内科的众多药物中, 许多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若出现联用误区, 极易造成药物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本组病历中出现的药物联用误区有: (1) 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联用, 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中, 阿司匹林会发挥抑制作用, 进而降低卡托普利的药用效果; (2) 阿替洛尔与利多卡因联用, 利多卡因会使阿替洛尔的毒性增加, 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3.4 用药时间不合理

许多药物属时间依赖性较强的药物, 如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服用过于频繁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效应, 如:普罗帕酮, 半衰期短, 1次/8h为正确的服药时间, 而不能按常规的早中晚各1次。

3.5 特殊患者用药不合理

老年人年龄大, 机体器官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衰退,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如:使用利尿剂时, 要防止低血压、低血钾的发生等。

总之,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药剂人员应及时审核医师用药处方, 医院也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 共同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 节约医疗资源, 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朱雅静.心血管病的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 2010, 8 (10) :2740-2741.

常见服药误区和用药指导 篇8

1 服药时间

1.1 不同类别药品的服用时间

1.1.1 晨服:

(1) 长效降压药:因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 即9∶00~11∶00, 16∶00~18∶00出现2个高峰, 18∶00起开始缓慢下降, 至次日凌晨2∶00~3∶00最低, 即“一谷”[1]。一般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多数在服用后30min出现, 2~3h后作用最强, 故为有效控制血压, 每天服1次的降压药宜在晨7∶00左右服用, 每天服2次的下午4∶00再服1次, 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高峰吻合。 (2) 抗抑郁药:抑郁症状晨重晚轻, 宜于晨服。 (3) 驱虫药:清晨空腹一次顿服, 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 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4)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等) :可抑制胃酸分泌, 服药后2~5h达到峰值, 常在早晨空腹服用[2]。

1.1.2 餐前30~60min服:

(1) 促胃动力药 (西沙比利) :饭前15~30min服用, 利于促胃蠕动、食物排空, 助消化。 (2) 胃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 :餐前服药后很快在炎性反应及溃疡面上与坏死组织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螯合形成一层保护膜, 阻止进食后分泌的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 利于溃疡愈合。 (3) 降血糖药 (磺脲类) :在餐前服用疗效高, 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提早, 使药效与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规律适应收到显著治疗效果。 (4) 抗生素:可使药物通过胃时不会被过分稀释, 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而饭后服, 食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或使药物利用率明显降低[3]。 (5) 钙磷调节剂:应餐前服用, 便于吸收, 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

1.1.3 餐时服:

(1) 助消化药:宜在餐中吃, 与食物混服, 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 避胃酸破坏; (2) 降糖药:在餐中服用可减少胃肠刺激和不良反应; (3)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 :灰黄霉素难溶于水, 与脂肪同服促胆汁分泌, 促使微粒型粉末的溶解, 便于人体吸收, 提高血浆浓度利吸收; (4) 非甾体抗炎药 (赛来西布) :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作用持久, 减少胃黏膜出血的概率; (5) 治疗胆石症的药 (熊去氧胆酸) :早晚餐服, 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 利于胆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1.1.4 餐后15~30min服:

(1) 刺激性药 (布洛芬、红霉素) :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2) 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会较快通过胃肠道, 随食物进入小肠以利于吸收, 空腹服用则胃排空快, 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前就被排出, 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而餐后服用可延缓胃排空, 使其较充分地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上部吸收, 餐后服胃排空延缓, 胃肠道充足的油脂利于它们的溶解, 使其更容易吸收。 (3) H2受体阻断剂:餐后服比餐前效果为佳, 因餐后胃排空延缓, 有更多的抗酸和缓冲作用时间。 (4) 其他 (螺内酯、苯妥英钠) :胃肠道反应减少, 提高生物利用度, 利吸收。

1.1.5 睡前服:

(1) 催眠药:使适时入睡; (2) 平喘药:哮喘多在凌晨发作, 凌晨0∶00~2∶00是哮喘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的时间, 也是哮喘好发的时间, 睡前服止喘效果更好; (3) 降脂药:此类药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醛辅酶A还原酶, 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 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 睡前服用, 有助于提高疗效; (4) 抗过敏药: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和注意力不集中, 睡前服安全, 有助睡眠; (5) 缓泻药:服后12h排便, 次晨泻; (6) 补钙药:宜睡前服, 因人的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 睡前服可使钙得到更好的利用; (7) 甲减药物:可显著提高甲状腺激素浓度, 睡前服可使药物接触肠道壁时间更长, 吸收效果更好[4]。

1.2 服药时间误区

1.2.1 每天3次:

临床多数药物的服用方法。大家都认为每天吃3次就可以了, 实际这3次的间隔时间是有讲究的, 指每日早、午、晚各1次, 相隔8h, 一定到时间再服药才能维持体内有效药物浓度, 使药品充分发挥疗效。

1.2.2 空腹服用:

临床上许多人认为只要没吃饭就算空腹。实际空腹的时间区间一般指饭前1h和饭后2h。这样才利于药物吸收, 更好地发挥药效。

1.2.3 顿服:

患者常认为一顿饭服用一次或即刻服下, 其实顿服是指一天的用量一次服下。

1.2.4 睡前服:

睡前15~30min服用。

1.2.5 必要时服:

多指发热、疼痛时服用的对症治疗, 如无症状, 不要随意服用, 不仅浪费, 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1.3 时辰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治疗效果如何依据生物的时间选择和内源性周期节律而变化的科学[5]。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药理学分支学科。随着研究和发展的不断深入, 提出了与传统给药方案完全不同的全新用药概念, 即根据机体的节律性变化来确定最佳的用药时间与剂量, 使药物疗效增强, 不良反应减少, 用药依从性提高。同一种药物, 同一剂量,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 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 甚至几十倍。故时辰药理学对临床合理用药具重要指导意义。例如, 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 消化系统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 空腹服用可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黏膜;多数抗菌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 空腹服用吸收迅速, 生物利用度高, 药物通过胃时不被食物稀释达峰快, 疗效好;分子靶向抗肿瘤药、抗结核药进餐时服用或与大量水同服可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宜晨服, 因人体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7∶00~8∶00, 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品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 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 可减少不良反应。利尿剂早上服, 可避免夜间排尿过多, 影响休息, 如氢氯噻嗪早上7∶00服用不良反应小;速尿宜在早上10∶00服, 作用最强[6]。多数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为佳, 而氨茶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 以早上7∶00应用效果最好, 毒性最低。晚期癌痛患者, 止痛药以夜晚临睡前服用更佳, 因为人的痛觉以上午最为迟钝, 而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

2 服药姿势

2.1 最科学的服药姿势

站立是最科学的服药姿势, 站立时食管呈自然垂直状态, 利于药物下行到胃中, 便于尽快吸收。坐着尤其躺着服药, 易使药物粘在食管壁, 食管壁会因黏附的药物受到刺激, 甚至腐蚀。

2.2 注意事项

(1) 猛仰脖子猛吞药不可取, 易呛水, 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吃药最好动作慢些, 同时服药后应活动5~10min, 不要立刻躺下, 特殊药要求30min, 避免药物滞留食管, 延缓发挥作用。 (2) 特殊药需采取卧位姿势服用。例如, 睡眠诱导期短的安眠药, 服药后立即躺卧以免发生意外。治疗胃溃疡药应根据不同溃疡部位, 采取不同卧位姿势, 使药物与溃疡面充分接触, 促进溃疡愈合。如治疗胃底厚壁溃疡时, 服药后最好仰卧片刻;如治疗胃体后侧壁溃疡, 服药后则最好采用左侧卧位。含服硝酸甘油应采取半卧位, 这种姿势利于心绞痛迅速缓解, 又可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倒。 (3) 服药后不能马上运动, 因药物服用后一般需30~60min才能被胃肠道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期间需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 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道血液供应不足, 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7]。

3 服药方法

3.1 干吞药

有些人为省事不饮水, 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 这非常危险[8]。一方面, 容易损伤食管;另一方面, 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 有些药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如磺胺类药。

3.2 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吃

有些人吞不下药品, 就自作主张把药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吃[9]。药物的服用方法也与剂型有关, 肠溶衣和缓、控释剂应整片吞服。因为包肠溶衣的目的是遮盖不良的气味, 在胃肠道中分散快、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和减少胃刺激性, 提高药物稳定性等。若嚼碎服, 将失去这方面的作用。而缓释和控释剂是通过特殊的骨架结构长时间地徐徐释放药物, 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 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若嚼碎服, 会破坏骨架结构, 失去这方面作用。

3.3 个别药物服药方法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用蒙脱石 (思密达) 治疗腹泻, 部分患者反映用药效果不佳, 究其原因是服用方法不当, 正确的服用方法是用极少的水冲化, 服前不宜饮水, 服后也不宜大量饮水, 但很多患者都是将药品倒入口中大量饮水[10]。枸橼酸铋钾和果胶铋为水溶性盐, 在胃黏膜表面有一定黏附力, 单独应用可以形成有效保护膜, 具有隔离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在服药时应注意饮用大量水, 防止药物黏附于食管壁。服药后0.5h不要饮牛奶或抗酸剂、碱性药物。

4 服药用水

4.1 用水量

每次用水量通常以60~150ml为宜

4.1.1 宜多饮水的药:

(1) 磺胺类:防结晶尿, 加服碳酸氢钠, 还应多饮水; (2) 平喘药:茶碱类, 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 多饮白开水防脱水; (3) 双磷酸盐:治疗高钙血症时, 因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 故应注意补充液体; (4) 抗通风药:应多饮水, 防止形成结石, 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 同时应碱化尿液; (5) 抗尿结石要 (排石颗粒) :应多饮水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 减少尿盐沉淀机会; (6) 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 (ORS) 粉按说明书要求每袋加足量的凉开水冲溶后服下。

4.1.2 宜少饮水的药:

(1) 麦滋林颗粒剂:仅需15~30ml水冲服以利于较高浓度下形成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2) 蒙脱石:只需用50ml水冲服; (3) 慢性肾炎、高血压、水肿等:需要控制水的摄入量, 服药时宜酌减饮水量。

4.1.3 服药后不宜饮水过多的药:

服药后饮水过多会稀释胃酸, 不利于药物溶解吸收。止咳糖浆类需药物覆盖发炎的咽喉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薄膜, 减轻黏膜炎性反应, 阻断刺激, 缓解咳嗽, 故应服用止咳糖浆后15min以后再适量饮水。

4.2 水温的选择

通常选择温水 (40~50℃) 为宜, 不宜用热水送服的药品有: (1) 助消化药:此类药中多是酶、活性蛋白质或益生细菌, 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 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2)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其性质不稳定, 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3) 止咳糖浆类:此类糖浆为复方制剂, 其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 起到局部湿润及形成保护膜作用, 减轻黏膜炎性反应, 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 (4) 微生态制剂:大多数微生态制剂不耐热, 服用时不宜以热水送服, 宜选用冷、温开水。

4.3 用水品种

通常选择纯净水或煮沸过的饮用水 (常水) , 一般不宜使用糖水、牛奶、茶水、咖啡、果汁。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 茶中的单宁酸与铁结合, 减弱疗效。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会加速药物溶解, 损伤胃黏膜, 甚至导致胃黏膜出血。但也有些例外的情况, 有些药用其他水送服反而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例如用绿茶水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用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

5 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5.1 中药饮食禁忌

一般不宜多食豆类、肉类、生冷、辛辣、油煎等不宜消化的食物;不要饮浓茶, 因茶叶中含有鞣酸, 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降低疗效。咖啡、可乐等饮料也不宜饮, 应以白开水为主。

5.2 西药饮食禁忌

不合理的饮食也会降低西药药效, 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1) 最典型的服用单胺氧化酶抗抑郁药, 不能食用含大量酪胺的食物, 如干酪、酸牛奶、酒类、巧克力等, 因食物中的酪胺不能被肝脏代谢, 造成酪胺蓄积吗, 酪胺取代去甲肾上腺素贮存, 促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并且不被单胺氧化酶代谢, 故会引起高血压。 (2) 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特别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时, 若与牛奶同服, 其血药浓度比用白开水送服低50%左右;而罗红霉素与牛奶同服, 因脂溶性增加而吸收良好。 (3) 服用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时, 服用富含钾的食物, 如土豆、香蕉等可因补钾而增强药效, 降低不良反应。 (4) 服用解热药、糖皮质激素时, 应忌食高糖食物。

6 小结

现在药品说明书越来越规范、全面, 但患者仅靠“望文生义”会出现许多问题, 影响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 应引起重视。药师在药品发放时, 对药物的用法用量、服用时间、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细致的指导, 可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避免因药物服用时间和方法等的不正确而导致的疗效不佳、不良反应。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伴随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患者对药品及用药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 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药师成为药学服务的主体[11], “给患者全程用药的关怀, 是药师价值的体现”[12], 作为一名药师, 应树立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熟练掌握用药知识, 并给患者以耐心指导, 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充分发挥药品的治疗作用, 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中小型养猪场用药的常见误区 篇9

多数养猪场主担心发生疫情, 在饲料中常年添加药物, 加之饲料厂家在饲料中亦加入了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菌药物, 造成猪场被动用药, 使用药物无疗程可言;而有些猪场在猪只发病时病急滥用药, 频繁更换药物。任何药物都有其规定的疗程, 疗程过短, 动物体内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或维持时间达不到要求;但超过规定疗程, 可使动物的免疫功能下降, 产生不良反应, 导致动物其他疾病的发生, 甚至引起死亡, 建议养殖场一定要在专家的指导下, 按疗程规范用药。

2 药物剂量不准确, 用药剂量过大

部分养猪场在用药时仅凭经验, 随意加大剂量, 认为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任何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 随意加大用药量常会造成药物中毒和动物机体菌群失调, 从而引发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当然若用药剂量过小, 不但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还会使其产生耐药性。一般情况预防用药种类不宜超过两种, 最好采用厂商推荐的用量和方法。

3 无视配伍禁忌, 添加药物种类过多

合理的药物配伍, 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提高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一些养猪场主认为添加药物种类越多越好, 因此就无限制地增加预防药物的种类, 有的甚至用药多达十数种。这种错误的用药方式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且还会贻误病情, 提高用药成本,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长期使用多种药物, 一旦猪只发病, 病原体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无法找到合适的治疗药物, 使疫情更难得到控制。

4 过于依赖药物, 忽视综合防制

许多养猪场把预防疫病的希望寄托在疫苗和药物上, 认为只要及时防疫, 用了药物就会平安无事, 从而放松了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等一系列的综合性防疫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疫苗和药物防制固然重要, 但实践证明, 任何药物和疫苗都没有100%的保护率, 所以应用疫苗和药物防制疾病的同时, 还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净化环境、加强检疫和免疫监测等综合性防疫措施预防疫病。

5 抗生素万能, 不对症用药

很多养猪场在猪只发病时往往条件反射式的使用抗生素, 不管什么疾病都使用抗生素, 把抗生素当成一种万能药,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可以有效的控制细菌病的发展和细菌的继发感染, 但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抗病原作用, 只有对症用药, 才能起到控制疫病的作用。滥用药, 不但收效微小, 还贻误治疗的时机。疾病发生时首先应诊断清是什么病, 再筛选有效药物, 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 以达到确实疗效。

6 盲目使用新药, 忽视传统药物

由于病源菌抗药性越来越强, 许多养猪场主寄希望于新药, 一旦猪只患病, 不管能不能用传统药治疗, 只要有新药就用, 甚至使用人用药物。这样不但人为地增加用药成本, 同时养猪场的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 一旦发病已无药可用。其实, 现在很多细菌性疾病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差, 即使必需使用新药, 也要合理选择, 不可盲目乱用。

7 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原料药比制剂疗效好

很多养猪场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原粉药要比成品复方药物价格低、效果好, 从而大量使用进口药、原粉来防治疾病。所谓药品的疗效好坏, 主要是药品的有效成分。实践证明许多国产药品的疗效不亚于进口药, 有的还比进口药好。从药物作用来看, 药物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扩大其抗菌谱, 增加抗菌作用, 成品复方药物往往都是成熟的药品组方, 比较科学, 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要比原粉药好。因此, 养猪场最好使用国内正规厂家生产的复方成品药。

8 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

很多养殖户往往误以为抗生素对疫苗没有影响, 在接种疫苗前后还在继续应用抗生素。其实在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会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机能紊乱, 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抗菌药和磺胺类药物还可杀死菌苗中的各种活菌, 使菌苗的免疫失败。

9 根据经验用药, 长期使用同一药物

很多养猪场往往忽视不同情况下的用药差别, 常不经科学诊断分析, 仅凭自己的经验或间接经验治病;有些养殖户在使用了某种药物防治疾病后, 发现其使用效果很好, 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物, 其结果, 疗效越来越差。养猪场, 应定期更换药物或交叉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药物, 有条件的应定期做药敏试验, 判定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进而确定换药间隔时间。

10 盲目用药, 随意用药

很多养猪场主用药盲目随意, 听到某地发生了某类传染病, 就进行免疫接种, 很易造成养殖场污染;还有部分养猪场病畜病情稍有好转, 就停止用药, 很容易造成病情复发, 甚至转为慢性病。很多养猪场主发现猪只发热, 急忙退热降温, 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降低, 且掩盖了疾病的真相;有的见泻就止, 导致体内病毒及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不良后果。正确用药应该首先正确诊断出什么疾病, 再根据病因和病程进行科学防治。

综上所述, 建议养猪场主加强对兽药及养殖知识的学习, 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畜牧兽医部门的专家请教,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产, 用科学的技术搞好养殖, 确保养殖安全高效。

摘要:近年来中小型养猪场疫病流行不断, 猪只发病常以混合感染为主, 临床症状不典型, 发病后不易确诊、难于治疗, 而中小型养猪场主病急乱投医、滥用药, 时常走入用药误区, 导致不良后果。针对中小型养猪场在药物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加以汇总分析, 仅供养猪场参考。

糖尿病治疗用药的几个常见误区 篇10

1. 不了解系统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不规范, 血糖高时吃药, 血糖降下来了就停药。这种治疗方式必然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动, 加重血管等器官组织的损害。

2. 经过治疗血糖正常了, 就误以为糖尿病治好了, 可以停药了。不了解糖尿病在现阶段还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 血糖正常仅仅意味着经过治疗, 血糖水平被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糖尿病的治疗概念应该是终身坚持个体化的有序而理性的治疗。

3. 误认为糖尿病治疗就是吃药, 以为吃了药就可以高枕无忧, 实际上用药只是糖尿病治疗措施的一部分, 当代糖尿病的治疗措施提倡多种治疗手段并重, 涵盖教育、生活方式调整、药物、血糖监测等方面。

4. 以为糖尿病治疗就是降糖, 认为血糖正常就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了。实际上糖尿病治疗要求给予综合和全面治疗, 包括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管理。

5. 误认为只要是降糖药就行, 其实糖尿病药物比较多, 彼此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不一样, 大夫选择何种药物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下药的, 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 反而可能有副作用, 所谓弊大于利。

6. 在胰岛素治疗方面, 有所谓依赖与非依赖型之误, 担心打了胰岛素后会产生依赖性。实际上胰岛素的使用是依据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来确定的, 客观地说胰岛素是迄今最优秀的调糖药物, 不存在因为打了胰岛素而造成病情难以控制的问题。另一个关于胰岛素的误区是不了解胰岛素是一个大家族, 不同的胰岛素有不同的适应对象, 并非只要是胰岛素就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7. 偏听偏信虚假广告, 寻求根治糖尿病的所谓良药秘方, 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最后, 我提醒各位糖尿病病友, 规范治疗, 合理用药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务必遵循。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上一篇:钢笔墨水下一篇: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