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

2024-07-12

贺州学院(精选九篇)

贺州学院 篇1

雷电是一种美丽又迷人的大气放电现象,有着超长而耀眼的放电轨迹。当雷暴云积累了足够强的正(负)电荷,使得空间或者地面某处的电场达到了击穿大气的数值时,就产生了雷电。虽然雷击过程只有几十微秒,但雷电电流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几千摄氏度以上,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地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坍塌、火灾等事故。全球每秒钟约有46次雷电发生,而我国每一分钟发生70余次雷电,频繁的雷击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依法防雷、科学防雷,建立防雷安全保障体系,减少雷灾危害,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雷电灾害属于非确定性突发灾害,世界各国处理和解决非确定性突发灾害的实践表明,采取预警技术对灾害实行分级防御是一种有效的减灾方法。近年来,预警的思想和模式已在我国各种突发社会事件、自然灾害、经济运行等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贺州学院概况概况

贺州学院(英文:Hezhou University)是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校园占地总面积78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万余平方米,在校师生超过12000人。

2 校园防雷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但校内存在的隐患却众多,许多建筑物和电子电器设备未及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采取适当防雷措施,致使隐患日益显著。导致隐患存在的如下原因:

1)防雷意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学校的经费有限,系统的防雷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

2)新建建筑物许多后续电源系统和信息系统未进过防雷验收,其防雷措施往往不到位;旧建筑物防雷隐患无系统、经济的整改方案;

3)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师生对预警信息接收途径较少,且对预警信息的含义和如何避险不够了解。

3 校园防雷风险等级划分与预警联动机制方案的提出

3.1 雷击风险评估与雷电监测预警

3.1.1 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是根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这里主要采取IEC62305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3.1.2 雷电监测预警

雷电的预报和预警现今主要依托于雷电定位系统,气象多普勒雷达,大气电场探测仪三种观测监测技术。雷电灾害的发生和影响范围属于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多普勒雷达能够有效地反映对流云的强度、高度和风场结构等信息,而大气电场仪则可以有效地检测雷暴云中电荷的分布,指示和预警闪电的发生。大气电场结合闪电定位检测数据和雷达回波综合分析,能够有效探测局地对流云在发生、发展、成熟、减弱不同阶段特征,以及判断和识别强雷暴云影响区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3.1.3 综合防雷体系

无论是雷击风险评估或者雷电监测预警都是气象科技服务的一部分。前者主要是依托历史气象观测资料,总结分析项目所在地历史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后者偏重于利用实时的气象观测数据,发布预警信号。作为防雷体系两个重要部分,但二者之间却未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下就贺州市的一所学院作为示范点,探讨包括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监测预警在内的综合防雷体系实际应用。

3.2 模式的提出

对校园的雷击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已有建筑物和场所的现状评估,就是对校内待评估区域、评估单体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现有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的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整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评估所得出的风险值利用数据库、GIS等技术绘制出校园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建立起雷电监测预警机制,组织起校园防雷应急小组,有效地使雷击风险最大化的降低。具体模式示意图如下所示:

4 综合防雷体系

4.1 各区域风险评估流程

贺州学院的雷击风险评估都是针对建筑单体进行的,先确定各个可能存在的损失类型,确定并计算各分风险R,根据超标分量R类型提出合适的整改方案。

4.2 各个子单体的数据处理

雷击风险评估都是针对建筑单体进行的,IEC62305方法中雷击风险的基本关系:R=N·P`L,全部雷击风险分量和来源扼要地归纳为一个4x8矩阵,利用这一基本计算原理,并利用EXCEL和WordPipe等设计出雷评专用软件,它不仅可以将各个单体的风险值计算简化,同时能对风险超标的项目最佳的弱化手段。为学校雷电灾害防护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使学校防雷更加明细和防护措施有的放矢。

4.3 建立动态校园区域风险动态信息库,利用gis绘制校园雷击风险图

通过计算分析形成贺州学院校园内的各区域风险值信息库,信息库不仅有建筑物的现有风险值,同时还包括不达标区域的最佳整改方案,以及临时应急方案。利用数据库和GIS技术,实现校园雷击灾害风险的可视化区划,并实现风险图与各区域风险值数据库的超级链接。赋予每个单体不同风险等级:●(绿)风险值达标区域,●(蓝)不达标区域,●(黄)室外场所,●(红)高危场所。

4.4 预警模式建立

4.4.1 校园防雷应急小组

校园防雷风向等级区划为在校园内实现实时的雷电监测预警联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使预警模式有效的实施,贺州学院成立防雷安全应急小组,应急小组应定期接受防雷知识和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区域风险图和风险值数据库使用的培训,并负责校内以下主要任务为:

1)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落实整改项目,消除隐患;

2)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短信等信息平台,保证预警根据预警信号的畅通广泛发布,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检查、落实预案的执行情况,发布躲避通知,必要时组织避灾疏散;

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监测工作;

4.4.2 应急处置

雷电监测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4.4.3 校园防雷预警及应急措施的宣传与推广

要进行防雷首先要告诉别人为什么要防雷,气象部门首先对校园防雷应急小组安全进行防雷安全培训,应急小组再配合气象部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包括:

1)做好在校师生的防雷科普、雷灾避险的宣传工作;

2)建立校园防雷宣传栏和警示牌,特别是预警信号、应急措施和校园各区域风险图的张贴宣传,在●(红)高危场所树立醒目的警示牌;

3)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渠道,并建设电子信息屏等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5 模式的总结与推广

贺州学院的综合防雷系统是一个预防预警模式,是将气象防雷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总体目标是利用风险评估等手段,为学校雷电灾害防护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使学校防雷更加明细和防护措施有的放矢;进一步降低贺州学院遭受雷电灾害的风险和损失,通过有效的预警机制,有力保障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把“防雷减灾,利国利民”落到实处。

在此模式中,雷击风险评估通过雷电监测预警得到了雷电流强度、落雷密度,大大提高了其报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利用了雷评作为关键技术的校园防雷风险等级划分又使得雷电监测预警做到更到位、更精细化。两种业务在内的综合防雷体系模式在村落、大型单位、厂区甚至城区都可以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利用雷电定位仪产生数据,形成贺州市雷击密度分布图,在对贺州学院土壤电阻率测量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地貌、人文背景、气象环境、雷暴活动规律等条件以及被保护建筑物自身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雷电灾害风险资料库,为学校提供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建筑物雷电防护措施,利用GIS技术并绘制出校园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并定期对校园防雷应急小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知识培训,根据学校的不同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建立起雷电监测预警机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使得雷电风险评估和雷电监测预警在业务中有机地结合。

关键词:校园,防雷,风险划分,预警

参考文献

[1]IEC62305.雷电防护.

[2]孟青吕伟涛等.地面电场资料在雷电预警技术中的应用[J].气象,31(9).

贺州学院是民办还是公办 篇2

贺州学院简介:

贺州学院(Hezhou University)是一所有着75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址位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国首个长寿市、世界长寿市—贺州市。

学校创建于1943年,20经教育部批准建立贺州学院。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以“自强、自立、求知、求真”为校训,推转型、促发展。学校是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院校之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承担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全国本科高校300强、第三方机构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

贺州学院 篇3

关键词:视觉传达,印刷工艺,课程改革

一、视觉传达与印刷工艺的关系

视觉传达与印刷工艺密不可分。新时代下虽然新媒体大量涌现, 但是设计作品通过印刷方式来实现所占比例依然达到60%左右。新媒体给予视觉传达更广范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 新媒体与印刷工艺并不是相互排挤, 而是相互补充。视觉传达设计会受到印刷工艺限制, 或者考虑设计项目成本控制, 或者是新工艺新材料借用而锦上添花, 目的是在通过印刷实现的基础上丰富艺术表现、发挥艺术创造。但凡知名的平面设计师都善于运用印刷工艺, 如吕敬人、靳埭强和韩家英等, 掌握印刷工艺技能是优秀的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印刷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不乐观, 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师资、教材内容、实习实践、学生素质、教学理念等。

1. 地域环境限制

学院受到贺州地方资源限制。一是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多, 与印刷相关更是稀少, 可以匹配专业实践的地方更是少。二是不先进, 很多企业工厂比较落后, 名为实习实践, 可是做的内容局限于名片居多, 先进的如富川真龙彩印是国企, 业务对外基本不开放, 现在也没有提供相对较好的实习实践机会。

2. 师资问题

视觉传达专业师资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设计实践。印刷工艺终究是工程技术, 理工科毕业老师在艺术修养存在短板, 而艺术科毕业老师对工艺技术不太了解。而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是既讲工艺技术, 又讲艺术素养的课程。

3. 教材问题

教材内容陈旧, 新工艺新材料内容少。知名院校如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教材也大多一样, 不过教学实践条件好可以弥补这部分内容。教材内容基本照搬理工科的教材, 而学生的理工科知识相当薄弱, 确实难以看明白。不是要教材一味求新, 而是涉猎范围小、可操作内容少、与设计结合弱等与视觉传达专业培养不符。

4. 实践问题

印刷工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当占到50%, 可是实际上难以达到。现在教学实践以课堂看实物、课外带到广州深圳实践参观一两天, 这样走马观花能实践什么内容, 参观一两个印刷厂设计公司也不能了解掌握多种印刷工艺, 也没有和设计结合起来。现在学院印前的实践条件相对充分, 但是设备还是相对少且利用率低。学生将近100人, 只能通过分组演示, 动手机会少。当地企业也没有条件填补实践的空缺。

三、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由以上问题分析, 学生学习觉得枯燥, 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往往会“重艺术轻技术”。学生因为课程内容大多不懂才觉得枯燥, 没有合适的实践才没有兴趣。参加的大型设计创意竞赛作品也是注重艺术创意, 比如色彩造型等, 对于如何根据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装订方式、印刷方法等, 如何根据现有的印刷条件制定合适的设计稿等, 都不是很了解。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基于时代地域背景的课程内容改革

毕业生工作范围跨度很大, 既有传统印刷、数字印刷, 又有互联网电商、新媒体。所以要求课程内容包括菲林、制版晒版、CTP、新材料、特种印刷、可变数据印刷、Java Script、XML+In Design等, 达到在各种媒体上以恰当的方式发布内容的目的。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 电商新媒体越来越普遍, 符合时代地域背景的课程内容学生也感兴趣, 也具有实践意义。

2. 基于师资问题的教学改革

课程内容理论部分由印刷专业老师讲授, 而在实践教学中由设计老师与印刷老师组成“双导师”指导。这样可以衔接设计理论实践与工艺理论实践。通过交流学习, 可以弥补实践过程中色彩创新造型创意等设计知识在印刷课程实践中体现的不足, 以及单独设计课程中印刷实现的工艺缺失, 把专业课程融合为一体。还有教师自我进修, 到印刷企业设计公司分别在职进修, 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3. 基于教材缺乏的教学改革

现在使用较好的两本教材《印刷工艺与实训》《印刷工艺与设计》都是讲解系统基础知识, 以及展示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的内容。既然没有适合的教材, 就参考优秀教材的基础上, 添加印刷品尺寸计算、跨页设计处理、页码与印刷成本、灰平衡、品红色设计、纸张与印后加工、文字与版式设计处理等这些实际案例, 以作补充。教材不是适用所有情况, 根据自身教学可以适当讲述实用的解决办法的技巧, 也是必不可少的。

4. 基于实践问题的教学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践教学方式也可以创新。一是课程虚拟项目, 设置如书籍设计与印刷、包装设计与印刷、招贴设计与印刷等类型虚拟任务。二是让学生参加多种类型的设计竞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三是寻求社会真实设计印刷项目, 具有设计需求的人对设计印刷品的反馈才真正反映实际问题。四在学院内建立工作室, 提供学生竞赛、实践实训机会, 在此条件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等。五运用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 解决学院工作室容量以及指导老师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全流程控制, 面对客户面对项目课题集合团队, 依托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 对项目课题探讨研究分析, 在专业设计、品位创意和客户需求中找到最可行的方案,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

对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的改革, 不是能够在48学时内, 甚至一段时间内完成的, 起码是个解决问题的方向, 先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做起来了才会发现是否不足, 再改进, 不是一开始就十全十美。包豪斯在一个世纪前提出“艺术与技术统一”, 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视觉传达专业印刷工艺课程改革的探讨, 也是希望课程教学可以不断完善, 以培养新时代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超, 盛龙.新媒体技术与印刷工程的课程融合[J].轻工科技, 2012 (11) .

[2]康帆, 辛艺华.印刷工艺与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3]金国勇.印刷工艺与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13.

贺州学院 篇4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中文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解本校大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消费情况及趋向,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问卷。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想法就达到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选择您认同的答案即可,其结论仅用于统计综合数据。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小组成员:王柳梁瑞珍冯彩云杨丽赵毅溧()

1、您的性别:

A.男B.女

()

2、您每月的生活费有多少

A.300元以下B.300--500元C.500--1000元D.1000元以上()

3、您每月在校园周边范围(除食堂、校园超市外)消费的费用有多少

A.0--100元B.100--300元C.300--500元D.500--1000元()

4、在您每月消费中,饮食支出大概占多少比重

A.90%以上B.70%--80%C.50%--60%D.50%以下

()

5、您经常在哪消费A.校内B.校外

()

6、您觉得校园周边的消费市场有存在的必要吗

A.很有必要B.可有可无C.完全没有必要

()

7、您进行消费时会考虑到什么因素

A.品牌B.质量C.价格D.服务态度E.其他

()

8、您对校内消费的价格的态度如何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

9、您觉得和在学校里相比,你为什么会选择在校外

A.校外商品齐全,价格优惠B.比在学校方便,更易获得所需商品和服务

C.个人心里习惯,喜欢校外消费 D.学校商品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不得已到校外消费E.其他:

()

10、您觉得和校内相比,校外消费有哪些缺点

A.商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会危及身心健康B.容易上当受骗,不满意消费时,赔偿困难

C.消费场所条件差,管理混乱D,没有在学校方便,不易获得所需商品和服务E.价格高F.其他:

()

11、您对校园周围的消费环境是怎样的态度

A.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B.干扰学校教学及学生、教工生活

C.以上两项都有D.无所谓E.其他:

()

12、如果可以对学校周边消费场所进行改善,您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

A.在学校外建立统一的市场,改变混乱的局面

B.与学校融合,在校内设一些小商铺

C.以上两项都有

D.校内消费完全可以满足学生要求,校外市场没有存在的必要

E.其他:

贺州学院 篇5

中国教育近年来的迅速发展, 以及各大新兴本科院校在全国各地的相继成立, 体育专业不再局限于专门的体育院校, 加之每年高考之后的人数扩招, 使体育专业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对此, 国家对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高度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 来完善教育实习各方面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更是重中之重。贺州学院还只是刚刚起步的本科院校, 各方面经验还比较欠缺, 教学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而且与其他老牌高校相比教学设施不完善和缺乏实习经验, 因此, 有必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结合本校特点和实际, 为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提出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题以贺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教育“和“基地建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收集了一些有关基地建设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

1.2.2 实地调查法

通过访问和走访一些相关人员记录和收集一切有关本论题的有用资料。

1.2.3 专家访谈法

2 贺州学院体育教育实习基地现状

2.1 贺州学院校内实习基地现状

校内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由于它有着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优势, 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到及时巩固, 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 实际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对实践性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习基地的教学条件和场地设施也对实习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 贺州学院校内所建成的实习基地有较大发展, 各种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学习和实习的要求, 体育设施和场地还比较健全。经访谈了解到, 数量上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和实习的需要, 但是, 在质量上也必须跟上步伐, 许多场地和设施老化严重, 或者达不到要求, 给老师学生上课带来较大影响, 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尽管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仍存在诸多问题。

2.1.1 校内实习基地硬件设施有所欠缺

校内实习基地的场地虽然基本能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活动, 但是上体育课的场地和设施老化严重, 比如, 田径场由于质量不好, 导致跑道有许多坑坑洼洼的地方, 跑道内的足球场更是杂草丛生, 地面凹凸不平, 特别是下雨天, 足球场的泥巴被带到跑道内, 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由于湿滑很容易使人跌倒。上课的器材质量和数量也不足, 例如跨栏架, 前几年还有八、九个能用, 到目前为止, 全部已经损坏;还有跳高垫和乒乓球桌现在也很缺少或维护不到位而损坏严重, 因此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和活动无法开展及开展的效果非常不明显。这对于实习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了影响, 实习得不到切身的锻炼, 使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得不到提高。

2.1.2 校内实习基地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

众所周知, 有些校外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 都是有专门人员来管理和维护的, 在场馆的周围还有铁丝网或护栏来进行保护, 进入须遵守场馆场地相关规定, 做到损害的最小化。据调查, 贺州学院在场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上, 就明显有待加强, 卫生方面也应该加强, 随处乱扔的现象普遍, 每天也没有专门人员清理。

2.1.3 校内实习基地资源规模越来越紧缩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 学校的招生人数也在随着增加, 由于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数量增加, 原来的实习基地所要承担的实习人数比以往要多很多, 就必然导致人均实习场地和器材不足;其次, 招生人数的增加, 学院只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 盖教学楼、学生公寓、购买课桌等, 教学设备器材只有做下一步考虑。

2.1.4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不足

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育的经费更显得捉襟见肘[5](50)。贺州学院作为刚升本的新兴院校, 在自治区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申请支持上可能会比较困难, 学院在校内的实习基地, 有目共睹的是场地老化, 特别是前校门的篮球场, 地面质量不好, 水泥呈颗粒状脱离, 而且界线没有, 分不清罚球线三分线等;还有就是上课器材不足或者质量差, 这些都是要学院资金的投入来维护和购买换新。

2.2 校外实习基地现状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能力与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校外实习活动的场所[7]。目前, 贺州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计划签约和已签约的实习基地学校综合约有8所左右, 这些基地学校基本分散围绕在贺州学院周围, 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只有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前提下, 才能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8]。因此, 建设校外基础设施过硬师资队伍能满足实习工作要求的基地, 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贺州学院在对外实习基地建设成就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每年都要建立一个实习基地, 重点发展的实训基地学校有蒙山中学、双莲中学、钟山一中。但是, 每个学校的可接纳学生数还是局限了日益增加的实习生数量, 在教育实习方面更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2.2.1 高校与基地学校的合作表面化, 合作深度不够

贺州学院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虽然会签订协议, 但是, 每年实习都是在不同的地方, 缺乏长期的交流, 这些协议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高校与基地学校交流的减少而成为一纸空文。而且, 在合作项目上也是少之又少, 平时很少下基地学校进行交流等活动, 只有在实习的时候才会去沟通。

2.2.2 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不高

目前, 贺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建立了几个教育实习基地, 但是, 基地的维系却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是派学生去实习, 当然对基地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教学秩序和实习生管理有待加强, 这多出来的工作就会给基地学校带来一定的负担, 所以, 在这个问题上, 基地学校的管理是否真正有效, 是否真正用心去帮助和指导实习工作还是应付了事。因此, 教育实习基地正在逐渐减少, 现有的实习基地仅靠关系维持, 难以稳定。

2.2.3 校外实习基地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

有些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学规模不大, 班级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 不能满足实习生得到充分锻炼。就如这次的钟山一中实习, 每个班最好只有有一位实习老师, 才能充分锻炼出实习效果, 可是, 有的班级却分配有两名实习老师, 这对实习的影响非常不好。

2.2.4 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有必要加强

就本次参加的实习学校钟山一中为例, 在硬件设施上, 学校的场地比如田径场太过落后, 煤渣跑道雨天还经常积水, 对实习教学很不利。在实习器材上, 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非常之缺乏, 一个班级人数又多, 每次同时上课的班级又达四、五个, 经常上可不用器材的田径类课程或做游戏。所以, 硬件设施对实习质量有较明显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高校对基地学校的选择, 从而制约实习基地的建设。

3 结论和建议

3.1 定期举办一些体育交流会, 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基地学校的体育教师可以举办座谈会、联谊、运动会等增进教师间的交流沟通。

3.2 体育院系要与实习基地学校一起研究建立和健全教育实习保障体系 (主要是教学和生活的保障) 。

3.3 高校要建立与实习基地共同开发学科建设、校本课程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合作机制, 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基地学校一些支持和帮助。

3.4 学院的领导在教育实习期间, 要走访实习基地, 进行座谈, 有条件的前提下, 可以带一些体育用品相关的礼物。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 对贺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争取高校、基地学校与地方行政部门三方合作与监督, 加强高校与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对话,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资金的的支持;努力完善自身各方面的建设, 提升地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键词: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报送中央财政支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的通知》[R].教财司[2011]47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7]2号.

[3]侯宝莉, 李莎.打造新型高校实训实习基地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期刊, 2010, 1 (1) .

[4]陈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103) .

[5]胡思旭.阻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原因[J].职业论坛综合版 (南昌) , 2006, 3 (50) .

[6]张济坤.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2 (28) .

[7]唐芒果.高职体育专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66) .

贺州学院 篇6

“混合式教学”(Bkebded Teaching)的概念是由网络教学的概念延伸而来。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概念。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的“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优势相结合,从而使二者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提升整个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学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它是以行为理论、认知理论和建构理论等多种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更加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贺州学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些知名高校应用以后,这一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自由、开放、线上线下结合等突出优势,既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不过从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经验来看,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实施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包括:

1. 网络教学的构建。

混合式教学需要有比较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库的支撑。通过建设网络教学拼台,能够使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延伸到课堂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在资源库中设置各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和自测方案,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

2. 课前在线预习。

课前在线预习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发布的网络平台上,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观看学习网络资源,同时学生在学习网络资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又可以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3. 课堂面授讨论(翻转课堂)。

课上面授讨论主要是借鉴翻转课堂的形式而设计的。翻转课堂简单来讲就是先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课前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则在课堂上对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重点、难点的分析解惑。而混合式教学的课堂面授讨论,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前在线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探讨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4. 课下在线学习。

课下在线学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后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充实一些拓展课程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拓展资源,既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印象,又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与教学进行互动交流。

5. 混合式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由教师自评、学生自评、教师——学生互评、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组成。评价体系的确立,对于正确认识和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三、贺州学院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课程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价值,以及验证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能否发挥其主导作用。

2.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择取的实验对象为贺州学院2014级英语4班(普通版)(会计专业)54人以及2014级英语6班(旅游英语专业)的56人。

3. 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是以一堂课(45分钟)为例,让两个实验班级都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后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情况。具体教学过程是将课堂的45分钟分为5个部分,依次为5分钟的网络在线预习反馈、15分钟的课程重难点讲授、10分钟的分组讨论、10分钟的小节测试以及最后5分钟的教学小节。

4.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师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的优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师生普遍表示,混合式教师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也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有了明显的提升。

(1)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对于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一共分为三个标准:1)满意;2)一般;3)不满意。以参与此次调查的两个班共1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达78%的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示满意;16%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一般;只有6%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模式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同和接受混合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

(2)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共分为四个等级:A.非常明显;B.比较明显;C.不太明显;D.很不明显。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调查显示,一共有85%的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自己的英语学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表示对学习效果表示不太明显和很不明显的分别只有11%和4%。

在此次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基础存在差异性,所以混合式教学对于英语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就不太明显。同时由于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无法针对学生在线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的话,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网络学习内容存在互不相补的情况,这也会影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质量。

5. 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要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以及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其次,教师要认识清楚网上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网上在线教学主要是突出课外知识的拓展。再次,教师要保证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互补性,尽可能保证“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最后,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不断发现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而通过改进问题来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通过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确实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混合式教学更符合大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更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这对于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无疑是非常有力的。因此,大学要积极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尹玲.混合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2]张欢.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5:93-94.

贺州学院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 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紧接着教育部也提出了“对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转型”的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举措, 从而拉开了新一轮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序幕。

2014年6月广西教育厅确定了钦州学院、南宁学院、百色学院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4所高校为整体转型试点单位, 确定1999年后其他新建本科高校的近40多专业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贺州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服务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类两个专业群被列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4年贺州学院正式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成员, 学校制定了《贺州学院转型发展规划 (2014—2020) 》, 计算机专业转型也被列入了学校发展规划。

1 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面临挑战

贺州学院于2006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计算机专业2007年才开始招本科生, 日前有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和网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由于办学历史短、底子薄、基础差, 存在人才培养“重理论, 轻实践”, 课程设置滞后, 学科专业无特色, 师资缺乏企业实践能力, 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等问题, 转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人才培养类似企业产品生产, 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育、实习就业对应就是产品生产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过程, 下面主要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就业几方面进行探讨。

1.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 20世纪60年代开始, 众多学者致力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 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已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研究发现, 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具有比重高 (课程多、学分多、课时多) 、开课早、全程化、专业化和参透于实践教学环节等特点。表1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与贺州学院2013级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进行了对比[1], 显然贺州学院的职业规划体系显得非常薄弱, 存在着比重低 (课程少、学分少、课时少) 、开课迟、非全程化、非专业化和不注重实践教学渗透等不足。

1.2 课程体系

以2013级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各类课程学分和学时分配情况如表2所示, 理论教学学分占65.1%, 实践教学学分占34.9%。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课堂教学一般只占50%[2], 计算机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也应约为1:1比例才比较合理[3], 显然该专业的理论教学学分偏高,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偏低, 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注: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34.9%,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学时)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课程实践性教学学分。

1.3“双师型”师资队伍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专职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 且要求至少5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 其中至少有3年校外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多是企业、行业或相关领域的高级资深从业人员, 兼职教师甚至比专职教师还多, 约占60%~70%。以帕德博恩经济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兼职教师的比例在40%左右[4]。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大部分师资缺乏实践经历[5], 贺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有专职教师36人, 博士、教授、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经历和校外工作经历等师资统计 (如表3所示) 表明, 各系列师资比例非常低, 与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相差甚远。

1.4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6], 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构建创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表明, 校企合作应该是一种双赢格局, 高校为企业培养适合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助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参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 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等实践教学活动, 为高校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 提供科研项目来源和资金, 资助实验平台和科研机构建设等等。2013年贺州学院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相关数据统计 (见表4) 表明,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还尚未打开局面, 深入合作之路将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2 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创新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指明了新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推行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可见,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把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目标瞄准了校企合作。因此, 针对贺州学院计算机专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引入“嵌入式”概念, 提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校企双方功能需求和资源相互嵌入的“嵌入式”创新思路。

“嵌入式”和“嵌入式系统”源自计算机领域, “嵌入式”通俗来讲就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7];“嵌入式系统”可以理解为一种“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内部, 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质是通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互嵌入来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 以构建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 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3 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实践途径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在于形式, 重在内涵建设。借鉴国内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 内涵建设上要求突显校企双方需求和资源相互嵌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嵌入的办学特色。

3.1“嵌入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 职业生涯规划前移。一方面, 应当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前介入, 指导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及专业规划。另一方面,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 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毕业生中的成功人士来校作经验介绍, 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前景、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职业规划等等, 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提升专业信心, 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2) 多元化队伍嵌入。贺州学院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短期内解决问题不太现实, 应该结合自身实际, 组建一支多元化教师队伍。一是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内职能部门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二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招聘专员、优秀校友、社会成功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 进一步拓宽视野, 开拓就业渠道。三是加大本院职业规划专业化队伍建设力度, 通过内培外引方式, 逐步向专业化队伍转变。

(3) 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嵌入。课程安排上要改变毕业班才开设就业课的传统做法, 从新生开学第一个学期开始开课, 全程安排指导内容, 有意识地将就业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培养全过程,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准备, 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 教学过程渗透式嵌入。专业课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本门课程的知识传授, 还得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把学科的前沿动态、成功案例、实战项目和就业岗位要求等内容渗透于教学过程, 以拓展专业学习与就业能力提升结合的深度与广度, 进一步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2“嵌入式”课程体系

(1) 调整课时比重。贺州学院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比例过高, 由于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势必使培养出来学生“高分低能”, 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性, 要适当减少部分专业课的理论课时,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嵌入实用课程。课程设置滞后, 将会导致学生所受的教育和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 也是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罪魁祸首。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企业无缝接轨, 在课程设置上, 必须紧跟行业发展需求, 要主动邀请企业参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嵌入更多与企业主流技术相关的实用课程, 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完全按企业要求“量身定做”, 以企业真实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 应该增设相应实训课程, 参考企业员工培训项目驱动形式, 以项目嵌入模式开展实训课程教学, 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3) 改革教学模式。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实践能力为本位, 注重理论与实践互相嵌入, 那么教学模式改革在体现理论与实践互相嵌入的同时, 更要重点凸显实践能力提升这个中心。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开展课堂教学, 既可以充分体现出学习过程嵌入实践, 实践过程嵌入理论学习的理念, 又能够促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深度融入, 有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3“嵌入式”师资队伍

(1) 外嵌式师资培养。通过制定外派企业跟班培训计划, 每年派出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企业经历的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 让其了解所教学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等现状及发展趋势, 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2) 内嵌式人才引进。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中“双师型”师资短缺问题的另一个解决办法是采取“不为我有, 但为我用”的“嵌入式”柔性引进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IT培训机构的资源,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资深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二是从周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聘请国内重点高校或研究所的“双师型”杰出专家为客座教授, 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强有力地支持学院转型与发展。

3.4“嵌入式”实习就业

为了帮助毕业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期, 学校应当加快“引企入校”速度, 加强与IT企业合作, 签订合作协议, 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 为毕业生与IT企业之间搭建直通桥梁。“嵌入式”实习就业是毕业生实习与企业新员工培训的有机整合, 将新员工培训、实习提前到了大学阶段。在企业与学生达成就业意向的基础上, 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订单式”高端IT人才岗前实习, 既解决了计算机专业实习难对口问题, 又能为企业节省新员工培训费用。一方面, 岗前实习以企业开发为基础, 以项目案例实训的形式开展, 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项目分组管理, 学生在项目工程师的指导下参与模块代码的编写和调试, 按要求完成项目开发工作。通过案例练习、企业项目开发和评审, 使学生具备软件开发实战能力, 以及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逐步向高端IT人才发展。另一方面, 毕业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也安排在企业完成, 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指导, 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项目, 以真题真做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 切实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根据合作协议, 毕业生实习结束后全部推荐到合作企业或其加盟企业就业。“嵌入式”实习就业关键是要有实力强大的合作企业, 贺州学院目前正在与“中兴通讯”、“用友新道”、“甲骨文 (广西) OAEC/WDP人才产业基地”等企业进行合作洽谈, “嵌入式”实习就业模式有望在不久得以实施, 贺州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将得到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 贺州学院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也指明了转型发展方向, 下一步工作我们将着重围绕“嵌入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嵌入式”课程体系、“嵌入式”师资队伍和“嵌入式”实习就业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姜莹.美国大学就业指导课研究及启示[M].上海:复旦大学, 2010.

[2]刘宗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8 (3) :14-17.

[3]王蕾.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程改革探索[J].软件, 2014, 35 (2) :172-173.

[4]夏季亭, 帅相志, 张威, 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模式与启示[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3, 9 (4) :1-5.

[5]袁志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 2014, 35 (1) :162-163.

[6]肖旸.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软件的教育水平[J].软件, 2013, 34 (6) :138-139.

贺州学院 篇8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编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打破传统课堂理论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长时间“灌输式”地授课容易使学生疲劳,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 而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首先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同时在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中互动学习增强学生自信心。

1.1 多方面积极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之前, 可能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或从高年级学生中知道这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而兴致勃勃, 但到真正学习时, 如果一直都是面对一堆单调而且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 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首先, 笔者通过展示学校近几年来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和“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获得的好成绩, 让学生观看去北京参加总决赛的图片, 让学生知道我们学院学生也能够去北京参加程序设计类总决赛, 只要付出努力、也能够在全国计算机类的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样学生就有可达到的奋斗目标从而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在课堂讲授时尽可能找一些趣味性较强例子讲解, 笔者采用蓝桥杯比赛中出现的题目作为例子,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到数组的具体应用时, 以“蓝桥杯”的一个题目“猜年龄”作为例题讲解:美国数学家维纳 (N.Wiener) 11岁就上了大学。他曾在1935~1936年应邀来清华大学讲学。一次, 他参加某个重要会议, 年轻的脸孔引人注目。于是有人询问他的年龄, 他回答说:“我年龄的立方是个4位数。我年龄的4次方是个6位数。这10个数字正好包含了从0到9这10个数字, 每个都恰好出现1次”。请你推算一下, 他当时到底有多年轻。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 就来劲了, 讨论很热烈, 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在草稿纸上比划起来, 于是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同时笔者利用Excel快速把10到25的立方和四次方都列举出来, 学生就很容易就看到答案是18, 通过最后与学生互动讲解这一题的多种解法, 学生不仅掌握了数组与循环的紧密结合, 还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运用问题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中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 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于探究和学习。例如, 在讲解单精度与双精度时, 笔者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只是告诉学生单精度用float表示, 双精度数用double表示, 然后设计了一个例子, 让学生切身感受单精度与双精度实数的区别。

这个程序很简单, 运行后输出z=222.444000, 然后给学生简单解释用%f是以小数方式输出, 默认保留6位小数。此时学生会觉得简单, 然后把x与y的值都改为111.22233, 随机问一位学生运行结果, 然后再运行程序, 结果大家惊讶地发现运行结果并不是输出z=222.444660, 而是输出z=222.444656, 也许很多学生会百思不得其解, 这样问题就引出来了, 接着我把float修改为double, 再随机让另一名学生亲自运行看结果如何, 运行后计算机显示运行结果为z=222.444660, 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就有了积极性, 想要搞清楚为什么, 笔者请学生们查阅课本中关于这两种数据类型所占的存储空间、表示的数据范围以及表示的有效精度的知识, 大家就会恍然大悟, 然后再趁机解释一下这两种数据类型的具体使用环境即可。

1.3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让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

在授课过程中, 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与传统黑板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 把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点和编程调试过程在多媒体上演示, 而把编程的思路和算法的分析在黑板上讲解。同时, 充分利用校园网内建立的《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 在该平台上共享本课程部分教学视频, 相关课件和经典算法资料, 蓝桥杯历年题目, 可以让学生通过此网络教学平台更加自主地选择性学习, 更重要的是利用此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在答疑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老师与学生都可以及时解答, 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分享交流过程, 随时再提出新问题,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 不仅加深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式学习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2 在实验教学中要更注重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验, 才能真正掌握好, 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贺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把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的, 占32学时, 而理论教学占48学时, 充分体现了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的教学地位。

2.1 制定实验计划, 精心设计每一次实验

首先要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的教学大纲制定实验计划, 精心设计每一次实验内容, 要综合考虑学生编程能力上的差异, 不要把题目设计得太深或者太简单, 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最低要完成必做题;对能力较强的学生, 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 鼓励他们去完成选做题。同时, 在实验的编排上, 注意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对验证性实验进行精选, 即使是验证性实验, 也不要简单验证程序的运行结果而已, 而是首先要求学生阅读程序, 写出运行结果或程序实现的功能, 然后再上机运行,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对程序进行进一步修改, 然后再分析运行结果。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 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最终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2.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上机指导学生实验时, 要以问题为中心, 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手段, 要打破学生对教师的倚赖性,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编程, 如果较难的题目允许学生讨论, 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 也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 但一定不要给学生源代码, 重点给出解题的思路与建议性方法,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设计的空间,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体会并掌握程序设计思想, 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2.3 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内容较多, 所以在上机实验时不要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在设计实验内容时最好多一些题目是带有趣味性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百元买百鸡问题, 猴子吃桃问题, 水仙花数等这些充满乐趣的问题, 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积极主动地思考, 而且学过以后也不易忘记。笔者还经常选取历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一些题目作为编程题, 例如“高斯日记”“马虎的算式”“古堡算式”“啤酒和饮料”“切面条”等问题。

2.4 开展互动讨论, 积极营造的学习氛围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 可以针对某个实验项目或者某一个编程题, 发动学生一起去思考, 鼓励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通过互动讨论, 对不同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进行比较, 阐述他们的优缺点,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3 结语

总之,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编程中非常实用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只要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环节, 教师不能再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 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新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J].时代教育, 2013 (15) :153.

贺州学院 篇9

一、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贺州学院根据贺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需要,调整了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贺州各行业培养急用、好用的人才。重点推进了工学、经济学、文学(文化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新增了新闻学、现代文秘、新闻编导、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艺术设计等一大批应用性专业,占学校总专业数的80%。积极实行学校—企业结合、学校—中小学校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77个,努力培养贺州急需、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2010年毕业生实现就业1704人中就有584人在贺州市就业。

二、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贺州学院紧紧围绕贺州经济发展需要和当地优势资源,着力抓好科技项目扶持与成果转化工作。在马蹄深加工技术、重钙粉体生产技术、造纸白泥排污处理、大肉姜快速繁殖技术、山楂种植与深加工的研发,以及蚕桑叶面肥和兔用预混料及专用药的研制等方面成果明显,积极为贺州及周边地区服务。教师选育成功的“中田大山楂”已获广西农业厅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建有母本园、苗木繁育基地30亩,示范基地3500亩,已在贺州市推广种植8000多亩,打造了贺州水果新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科研成果马蹄脱毒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已进入试种阶段,鲜切马蹄、马蹄皮抗氧化产品已进入企业中试阶段,这些研究成果对扩大马蹄种植规模、延长马蹄加工产业链、做强做大贺州马蹄特色产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科研成果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饲料添加剂开始进入中试阶段,产品经有关单位使用表明,该添加剂有利于提高兔鸡猪肉的质量,饲料转化率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杆菌一号”和“杆菌特号”两个大肠杆菌高敏实验产品,对大肠杆菌的治愈率达98.3%,与8家大型养殖场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群众解决养殖上的难题,在桂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学校科技工作者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科技攻关活动,近年来组织科技人员100多人次参加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对农民工培训,科技人员挂职、派出科技特派员4人,在贺州市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20多个,结合地方产业、行业实际申报地厅级及以上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成为了贺州科技公关的主阵地和领头羊。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上都取得了突破。

三、发挥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大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

贺州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桂东北地区唯一承担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拥有60多年的师范教育历史,已为地方输送合格师资3万多人,累计培训教师(含学历提高)2.5万人次。在教师教育方面,学校有着丰富的培养经验,教育学科特色得到彰显,教师教育专业不断拓展,具有一支学历、职称以及学缘结构合理有序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精品课程12门(其中自治区级5门),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2个,建有教育实习基地35个、“顶岗实习支教”学校18个和师范生义务支教点2个。学校始终把教育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一直秉承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服务。与市、县(区)教育局合作开展了中小学顶岗实习和教师培训项目,2009-2010年参加顶岗实习支教167人,使贺州市20多个中小学校受益。面向地方中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共培训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472人,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15000多人次,培训小学英语教师20人。2010年,面向贺州市三县两区大力开展“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及“省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国培计划”研修班60人、“省培计划”研修班30人参加了学习培训,还开展了“送教下乡”13场。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五年来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194项(其中自治区新世纪教改工程4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8项),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四、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学术活动,大力传承和引领地方文化事业发展

近年来,贺州学院大力开展文化、学术活动,为丰富贺州人民文化生活,繁荣贺州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开设的“桂东百家讲坛”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院士童庆禧等知名专家60多人开讲,香港中文大学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在学校作“论道贺州”专题讲座,反响热烈。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五年来学校共组织科技文化下乡活动20多场次。创编客家风情舞蹈《嫁郎》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同时获2010年“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广西赛舞蹈类高校组二等奖。同时,学校教师围绕贺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研究工作,如广西东部族群文化传承与开发研究、桂东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广西东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广西东部客家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贺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撑作用研究等等,编写出版了《富川九都话研究》、《钟山方言研究》、《贺州九都声研究》、《贺州客家研究》、《边缘的崛起———桂军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等专著,《贺州文化大典》及《贺州语言研究丛书》也正在编写之中。这些研究论文的发表、研究书籍的出版、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运用,必将为宣传贺州、推介贺州,提高贺州的文化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过有效途径积极服务地方至关重要,同时,高校服务地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因势、因地、因校确立自己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

摘要: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 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找到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是关键。贺州学院通过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服务基础教育、文化引领等途径, 在为地方服务中走出了一片天地。

上一篇:四轮驱动拖拉机下一篇:O2O热潮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