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诊治

2024-07-23

仔猪腹泻病诊治(精选十篇)

仔猪腹泻病诊治 篇1

1 仔猪腹泻病发病特征

1.1 病毒性因素引起的腹泻

1.1.1 伪狂犬病

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仔猪腹泻, 发病仔猪常伴有发抖、运动失调、昏睡、鸣叫、呕吐等症状, 发病率在20%~40%, 死亡率10%~20%, 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有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临床上主要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快速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体, PCR法和用处理过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

1.1.2 猪圆环病毒病

是由猪2型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 发病仔猪常伴有表现为肌肉衰弱无力、下痢、呼吸困难、黄疸、贫血、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 皮肤出现紫红色病变斑块;皮下水肿等。剖检肉眼可见病变淋巴结明显肿大, 切面变硬, 可见均匀的白色;肺炎、肺肿胀变坚硬呈橡皮样或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肝、脾萎缩;肾苍白肿大, 被膜下有坏死灶;结肠水肿, 黏膜充血;胃溃疡;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临床上主要采用胶体金检测法, 快速检测猪血清中的猪圆环病毒抗体。

1.1.3 猪传染性胃肠炎

染性胃肠炎而导致的仔猪腹泻, 其临床表现为急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被感染的仔猪突然呕吐, 接着呈水样腹泻, 粪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腹泻仔猪明显脱水、消瘦、被毛干枯无光, 常于1~2d内死亡, 日龄越小, 病程越短, 病死率越高。剖检变化, 胃内充满凝乳块, 胃底粘膜充血。小肠充血, 肠壁变薄发亮, 充满含有泡沫的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如需进一步确诊, 可用ELISA法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体, 或采用RT-PCR法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1.1.4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仔猪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仔猪腹泻病, 其主要表现呕吐和水样腹泻, 粪呈腥臭味, 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多发生于冬季12月至来年2月季节, 猪流行性腹泻病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 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d内因脱水而死亡, 病死率可达50%。断奶猪、肥育猪以及母猪常呈现沉郁和厌食症状, 持续腹泻4~7d, 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等症状, 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且护理得当, 猪很少发生死亡。病理剖检, 小肠充血、肠壁变薄发亮, 肠腔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如需进一步确诊, 可用ELISA法检测引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类冠状病毒抗体, 或采用RT-PCR法检测引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类冠状病毒。1.1.5轮状病毒病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 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 吮乳期。病猪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 不愿走动, 仔猪吃奶后迅速发生呕吐及腹泻, 粪便呈水样或糊状, 黄白色或暗黑色, 脱水明显。初生仔猪感染率高, 发病严重。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若无继发感染, 死亡率不超过10%。对病死猪进行剖检, 发现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 大小肠粘膜呈条状或弥漫性充血, 肠壁变薄, 内容物为液状, 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如需进一步确诊, 在腹泻开始24h内采取小肠及其内容物或粪便, 送实验室做电镜检查或免疫电镜检查。

1.2 细菌性因素引起的腹泻

1.2.1 仔猪黄痢

病原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仔猪, 以1~3日龄仔猪多发, 以剧烈黄色稀痢或灰黄色水样稀粪和急性败血症为特征。此病发病急, 突然腹泻, 迅速脱水, 衰弱, 粪呈黄色水样, 腥臭, 最后严重脱水昏迷而死。发病率通常在90%以上, 死亡率可高达100%。随日龄增大, 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病理剖检其主要病变为急性肠炎和败血症。胃肠呈卡他性炎症, 肠壁变薄、充气, 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实验室诊断, 取病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播种鲜血琼脂平板, 挑去可疑菌落作纯培养, 确定是大肠杆菌后, 再用家兔作肠毒素测定。

1.2.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于仔猪感染大肠埃希氏杆菌而造成的一种常发性疾病, 多发生于断奶前后10~30日龄的仔猪,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下痢和排出灰白色粥状粪便, 有腥臭味。死猪剖检, 病变不明显, 部分病猪肠粘膜充血、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水肿。严重病例黏膜有出血点及部分黏膜表面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和胆囊稍肿大。心冠状沟脂肪胶样浸润, 心肌柔软。肾脏呈苍白色。病程久者可见肺炎病变。

1.2.3 仔猪红痢 (仔猪梭菌性肠炎)

它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 (魏氏梭菌) 引起的出生仔猪肠毒血症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1~3日龄仔猪, 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很少。主要特征是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 粪便中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多由于脱水而衰竭死亡。如形成慢性经过可导致生长停滞。病理剖检主要病变集中于小肠, 内有大量气体, 肠粘膜红肿、出血和坏死。实验室诊断可取肠内容物或坏死肠粘膜作抹片染色、镜检, 菌体革兰氏阳性, 有荚膜和芽胞, 也可用空肠内容物测定毒素、确定其血清型及分离细菌作病原性鉴定, 方可最后确诊。

1.3 饲养管理因素引起的腹泻

(1) 仔猪投奶时吃到乳管中的宿奶。 (2) 母猪产后无奶或乳汁过浓、过稀。 (3) 仔猪断奶方法不恰当。 (4) 环境变化、饲料变化等原因引起仔猪发生应激反应, 导致抗病力下降而发生腹泻。

2 仔猪腹泻病临床处置策略

2.1 病毒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临床处置

2.1.1 伪狂犬病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用抗生素治疗能减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一是进口干扰素 (双倍以上) 肌注+对症治疗;二是伪狂犬病病毒活疫苗 (5~10倍量) 肌注+对症治疗;三是进口高免血清 (双倍以上) 肌注+对症治疗。对危险仔猪群采用免疫接种伪狂犬病病疫苗。

2.1.2 猪圆环病毒病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用抗生素治疗能减少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一是进口干扰素 (双倍以上) 肌注+对症治疗;二是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 (2~3倍量) 肌注+对症治疗;三是进口高免血清 (双倍以上) 肌注+对症治疗。对危险仔猪群采用免疫接种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

2.1.3 猪传染性胃肠炎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一是进口干扰素 (双倍以上肌注) +对症治疗;二是进口高免血清 (双倍以上) 肌注+对症治疗。对危险仔猪群采用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或用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对症治疗时抗菌素可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净。对脱水的仔猪要注意补液, 对腹泻严重的病仔猪可灌服夕炭银。

2.1.4 猪流行性腹泻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一是进口干扰素 (双倍以上) 肌注+对症治疗;二是进口高免血清 (双倍以上) 肌注+对症治疗。对危险仔猪群采用免疫接种猪流行腹泻弱毒疫苗或用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对症治疗时抗菌素可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净。对脱水的仔猪要注意补液,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对腹泻严重的病仔猪可灌服夕炭银。

2.1.5 轮状病毒病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 (1) 进口干扰素 (双倍以上) +对症治疗; (2) 进口高免血清 (双倍以上)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时抗菌素可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氟苯尼考、痢菌净 (上海产) 、黄连素、穿心莲。在腹泻的最初24~72h, 用葡萄糖盐溶液给病猪口服补液, 适当给予止泻剂和降低肠蠕动药物 (如阿托品) ,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 对腹泻严重的病仔猪可灌服矽炭银。

2.2 细菌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临床处置

2.2.1 仔猪黄痢

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对仍在喝奶的病猪采用口服杆菌速治 (主要成份氟苯尼考) 或左旋氧氟沙星+速灭沙星 (主要成份环丙沙星) ;对已不喝奶的病猪采用肌注新霉素+菌毒立克 (主要成份穿心莲) ;在对临床上没有病症表现, 但处于危险之中的仔猪群采用0.01%~0.02%高猛酸钾液或新洁尔灭饮水。

2.2.2 仔猪白痢

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对仍在喝奶的病猪采用口服仔猪白痢膏+杆菌速治 (主要成份氟苯尼考) +速灭沙星 (主要成份环丙沙星) ;对已不喝奶的病猪采用肌注新霉素+菌毒立克 (主要成份穿心莲) ;在对临床上没有病症表现, 但处于危险之中的仔猪群采用氟哌酸+0.01%~0.02%高猛酸钾液或新洁尔灭饮水。

2.2.3 仔猪红痢

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青霉素+卡那霉素注射或青霉素+链霉素+仔猪白痢膏口服。对处于危险之中的仔猪群采用仔猪痢菌净 (主要成份乙酰甲喹) 饮水。

2.3 饲养管理因素引起的腹泻临床处置

对发病仔猪临床处治方案为: (1) 保持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 (28~30℃) 和最佳湿度 (60%~70%) , 保持猪舍的干燥、清爽;不得随意更换仔猪饲料, 适当限制仔猪的采食量, 及时清理未吃完的饲料。 (2) 采用微生态制剂, 以调整胃肠道内菌群平衡。 (3) 选用恰当的抗生素, 防止继发感染。

猪场仔猪腹泻病防治要点 篇2

猪场仔猪腹泻病防治要点

仔猪腹泻病严重影响猪场的健康发展,最严重的是断奶上保育栏这段时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五点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作 者:顾国炳  作者单位:罗平县畜牧局,云南,罗平,655800 刊 名:云南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YUNN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858.282.61+2 关键词: 

仔猪腹泻病的成因与防治 篇3

一、病因分析

引起仔猪腹泻病的原因很多,常常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而且断奶后环境的改变,饲料种类的调换、品质、饲喂方法的改变,断奶产生的应激反应、气候突变、圈舍及其用具的不洁等均可诱发仔猪腹泻病。

1. 非传染性腹泻

①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

a.消化机能不全。消化器官结构及功能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断奶时消化器官运动功能弱,排空速度快等,不利于消化过程中的分泌和吸收,从而引起腹泻。

b.胃酸分泌不足。仔猪分泌胃酸的功能很弱,只分泌很少的胃酸,哺乳期间胃内的酸,主要是通过对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降低,胃内pH值增高,有利于消化的乳酸菌群减少,给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导致肠道群失衡,引起腹泻。

c.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断奶仔猪由初乳转变为以饲料为主,加之断奶应激,导致仔猪消化酶活性降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1至2周后才能重新增长,这一过程影响了仔猪的肠道内环境。

d.免疫功能不健全。仔猪在哺乳期主要靠从母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免疫。从第三周开始此能力开始下降,而仔猪的免疫器官要4周龄以后才逐渐成熟,而断奶仔猪靠主动免疫不能获得足够的抗体保护,抗病能力差,病原易于侵入导致腹泻。

②饲养管理方面的影响

a.营养性因素。断奶使仔猪由以母乳为主过渡到以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为主的饲料,如饲料中植物蛋白及脂肪含量过高易导致腹泻,另外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如硒、铁、锌及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也会导致腹泻。

b.环境性因素。断奶本身就使仔猪产生很大的应激,而且所处环境的突然改变等都可引起腹泻。此外连续阴天,气温骤升、骤降,寒冷等气候变化都可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引起腹泻。

c.饲料管理因素。饲料种类的更换,饲喂时间的不规律,饲喂方法的改变以及供水不足或不清洁,饲喂用具及圈舍的消毒不严格均可引起腹泻。

c.哺乳母猪因素。哺乳母猪本身患病,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乳汁发生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而腹泻。

2.传染性腹泻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系统,自身抵抗力降低,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腹泻。

①病毒性腹泻

主要包括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疾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春季高发,对各日龄段的猪均能造成感染,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4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较低。

②细菌性腹泻

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感染引起的腹泻。

③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球虫、蛔虫、弓形体引起的腹泻。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的伴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二、临床症状

仔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因日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症状可见精神萎靡、呕吐、脱水等,患猪排出黄色、黑色、白色、糊状稀粪,肛门被粪便污染,体温升高或没变化、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猪消瘦、皮肤无弹性、严重的四肢发冷、排粪失禁。急性的多为仔猪突然死亡,死前无任何症状,而且腹部常呈蓝紫色,慢性的常表现为采食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

三、防护措施

1.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45天及15天各注射一次仔猪大肠杆菌k88、k99灭活菌,5毫升/头;产前36~42天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产前30天及15天各免疫接种1次红痢菌苗。

2.彻底消毒猪舍内外环境

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并且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待产母猪进入分娩舍之前,对分娩栏及母猪进行彻底消毒,分娩过程中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等。

3.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仔猪娩出后,用温水清洗并按摩乳房,挤出奶头前两把奶,辅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

4.做好母猪临产前后的保健用药

在临产前1周到产后1周的母猪饲料中添加加康40 克 /吨饲料+金霉素300克/吨饲料或支原净120克/吨饲料+阿莫西林200克/吨饲料。产前1~2天或当日,给母猪注射磺胺类长效抗菌剂或口服仔母康、氟哌酸、恩诺沙星等药物,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5.做好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

3日龄伪狂犬滴鼻0.5毫升/头,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0 ~ 13天水肿伤寒二联免疫,45天注射伪狂犬免疫。

6.饲料中添加生理调节剂

饲料中添加酸代剂、酶制剂、益生素、低聚糖、砷制剂等,不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抑制腹泻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菌保健的作用。

7.降低仔猪饲料粗蛋白质水平

据国外资料报道,在保证仔猪对赖氨酸的需求下,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由22%降至19%,可明显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仔猪腹泻病下降40%左右。

8.补充微量元素

仔猪初生3日内注射牲血素1毫升/头和0.1%亚硒酸钠2毫升/头,预防铁、锌的不足,减少腹泻的发生。

9.及早诊断

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首先要补充仔猪体液然后再对症治疗。

①补充体液

a.口服补液盐(NaCl3.5克、NaHCO32.5克、水1000毫升混合溶解),按30毫升/千克体重,2次/日或直接引用。

b.25%的葡萄糖溶液供仔猪自由饮水,连用3 ~ 5天。

c.黄芪多糖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2-3天。

d.用0.1%的KMnO4饮水消毒,同时内服鞣酸蛋白等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

②对症治疗

查明腹泻原因,对症下药,可根据情况选用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维生素C、辅酶、三磷酸腺苷等药物交替使用。

断奶仔猪腹泻病的诊治 篇4

贺州市大宁镇一养殖专业户的85头仔猪, 断奶后3d出现以腹泻为主的病症, 1周后发病率达85%、死亡率达7%,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等孢球虫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病, 采用中草药、抗球虫药等药物治疗,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效果较为理想。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2年3月中旬, 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李某家28日龄的断奶仔猪发生了以拉黄色稀粪为主的疾病, 发病率达85%以上, 畜主采用痢菌净、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治疗无效。至4月25日, 病猪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 且病死6头, 死亡率达7%。

据畜主反映, 猪场每隔7d用百毒杀或3%的来苏儿消毒1次;场内所有母猪已经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过疫苗;母猪临产前40和20d同时用基因工程疫苗K88和K99各注射了1次;仔猪出生第1天注射抗毒水肿灵1 mL/头, 3 d后注射牲血宝1mL/头, 断奶前连喂2d母仔康。几年来, 该场很少发生仔猪黄、白痢, 像这次仔猪陆续出现腹泻、消瘦、死亡的现象很少见。

2 临床症状

此次疾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2~7d的仔猪, 大部分发病仔猪以腹泻为主, 排黄色胶冻样或水样粪便, 粪便有腐败乳汁的酸臭味;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 被毛粗乱, 消瘦, 脱水, 贫血, 增重缓慢;重症病猪因脱水而死亡。

3 剖检病变

剖检6头病死猪, 发现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明显纤维素性坏死。

4 实验室检查

1) 细菌学检查。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肝组织, 触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未见细菌。

2) 粪便涂片。采集腹泻2~3d后的病猪粪便, 涂片, 显微镜观察, 可见到许多球形或亚球形、壁薄而光滑的球虫卵囊。

3) 黏膜涂片。用手术刀片或盖玻片刮取肠黏膜, 置于显微玻片上制成涂片, 然后用常规血细胞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观察, 发现大量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结合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 初步诊断为等孢球虫感染;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等孢球虫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病。

6 防治

1) 隔离。立即将发病仔猪挑出, 进行隔离治疗。

2) 消毒。将病死猪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环境用5%氨水进行喷洒, 及时清扫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

3) 治疗。病重猪:2.5%百球清, 15 mg/kg体重, 口服, 2次/d, 连用4d;磺胺脒, 20mg/kg体重, 口服, 2次/d, 连用4d。上述2种药物交替使用。疑似健康猪:2.5%百球清1∶300饮水, 连饮4d;莫能菌素100g/t饲料, 混饲, 连用7d。全群猪: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粉和电解多维, 自由饮水, 连用7d。

7 小结

1) 腹泻病是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引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猪主要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 出现腹泻和水肿等病理现象。原则上采用“杀菌、解毒、补液”的综合性措施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药物的耐药性, 改单一用药为联合用药最好中西结合;二是要早观察、早发现、早用药;三是要采用“杀菌、解毒、补液”的综合疗法, 标本兼治;四是要做好药敏试验, 做到用药有的放矢;五是要防止混合感染。

2) 仔猪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特征性病变是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 但只有严重感染的仔猪才会出现, 临床上误诊的现象较多。大多数养殖户常忽视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治疗上偏重细菌、病毒方面, 延误病情, 致使仔猪腹泻现象屡控不止, 导致仔猪生长缓慢、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影响养殖效益。

3) 本次疾病是由等孢球虫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仔猪, 且多发于7~11日龄的乳猪, 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 成年猪为带虫者。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 交替使用抗球虫药物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小燕.现代猪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初生仔猪变异性大肠杆菌病诊治 篇5

一、发病情况

该猪场母猪临产前15~30d均进行仔猪黄白痢k88,k99,987P F41四联工程苗(浙江农业大学研制)预防;但仔猪出生后1~5d内均不同程度发生以排蛋黄样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派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痢特灵,利高霉素等治疗,病情均未得到控制。死亡率高达90%以上。

二、临床症状

仔猪一般在1~5d内发病,全窝仔猪下痢,粪便似蛋黄样,有些呈暗红色,严重失水,极度消瘦,体温一般为39.5~40.5℃,l~2d后吮乳停止,全身呈贫血样,皮肤苍白,耳尖呈淡黄色,最后呜叫而衰竭死亡。

三、剖检变化

对4头均未用药的下痢仔猪活体剖检,肝脏色偏土黄(脂肪变性),2头仔猪两侧肾脏均有大量出血点,另2头仔猪一侧肾脏有约长2cm,宽lcm坏死灶;另一侧肾脏有大量出血点,淋巴结稍肿,病变主要在大、小肠,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呈暗红色,肠系膜充血严重,大肠内容物稀薄呈蛋黄色,混有血丝。

四、实验室诊断

1.形态特征

用肝、肺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阴性杆菌。

2.培养特征

用上述病料接种于三糖铁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置37℃温箱中培养24h,前者长出边缘整齐,稍隆起的菌落,后者长出均匀一致的红色菌落。

3.生化试验

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V-P试验呈阴性,靛基质阳性。

4.药敏试验

用常规纸片法作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J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先锋V呈高敏、氯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呈中敏;链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无效。

综上所述:该病诊断为变异性A-D大肠埃氏杆菌。

五、防治

1.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用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对病仔猪进行紧急治疗。

2.隔离消毒

彻底净化栏舍,对发病仔猪进行隔离,固定饲养员,并用1:300倍的消毒杀星喷雾猪体消毒,每天一次,连用一周;对健康猪舍每天2~3d应用1:500倍消毒杀星喷雾消毒,以净化猪舍。

3.增加免疫剂量

母猪临产前15~30d用k88、k99、98TP、F41四联黄白痢工程苗每头母猪1头份增加到2头份,以加强免疫效果。

浅谈仔猪腹泻病的诊治方法 篇6

1 仔猪腹泻的特点

仔猪腹泻可分为断乳前腹泻和断乳后腹泻, 断乳前仔猪腹泻主要有黄痢、白痢, 其主要致病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出生后至7日龄多发生黄痢, 7~30日龄 (断乳日龄) 之间多发生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粪便为特征的白痢。发病后未及时控制病情, 会迅速引发脱水、酸中毒、身体消瘦, 最后导致仔猪衰竭死亡。同时也最容易使某些引发本病的细菌 (如大肠杆菌) 和病毒变异, 加重治疗的压力, 带来不可控制的局面。

2 仔猪腹泻的原因

2.1 细菌因素

主要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它主要引起仔猪黄痢、白痢。

2.2 应激因素

因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 对各种应激都非常敏感, 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最终因采食量下降, 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2.3 生理功能因素

初生仔猪的肠壁结构不健全, 生理功能也不完全, 而断乳仔猪的母源抗体被切断, 同时仔猪由吃母乳变为单一的饲料, 使仔猪无法适应而出现腹泻。

2.4 消化酶不足

刚出生的仔猪, 多种酶的含量都较低 (如胃蛋白酶) 。断乳时消化系统不成熟, 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之胃酸不足, 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导致腹泻。

2.5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善仔猪断奶前后, 其适应能力差, 加之环境卫生不良, 此时仔猪舔食脏物后在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 肠道有益菌群发生紊乱, 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释放毒素, 破坏了肠黏膜完整性, 引起消化机能紊乱, 致使仔猪发生腹泻。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 仔猪黄痢

以1~7日龄多发, 发病日龄越小病情越重。精神沉郁扎堆, 无力吮奶, 口渴, 迅速消瘦, 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 粪中含有凝乳块。腥臭, 严重者肛门松弛, 排粪失禁, 黏污尾、会阴和后腿部, 肛门和阴门呈红色。剖检可见肠道肿胀, 有大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 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回肠次之, 结肠较轻。

3.2 仔猪白痢

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下痢, 排乳白色或灰白色且混有粘液呈糊状的粪便, 被毛粗乱, 肛门周围黏满粪便。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 糊状, 呈乳白或灰白色, 部分粘附于黏膜上, 不易剥离, 肠黏膜上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3.3 断乳仔猪腹泻

临床症状为断乳后3~12 d内发生腹泻, 频频排灰白色或黑色稀粪, 肛门红肿, 尾巴周围有污物, 精神萎糜, 被毛粗乱, 食欲不振, 有的呕吐, 体温偏低。重者呈喷射状腹泻, 次数增加, 往往引起脱水、酸中毒。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免疫注射

母猪产前20 d注射仔猪大肠杆菌苗 (K88, K99, 987P、F41三价灭活苗等) 。

4.2 药物预防

4.2.1 母猪药物预防。

产前或产后2 d注射1次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 0.1 m L/ (kg体重) , 可有效防止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后感染及肠道感染。

4.2.2 仔猪药物预防。

吃初乳前口服硫酸庆大霉素1 m L, 出生后0.5~1 h内吃上初乳。

4.3 增强仔猪抵抗力

仔猪出生后3 d内于后腿内侧深层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 m L。

4.4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产房的消毒、分娩前母猪乳房的消毒工作, 控制好猪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补充清洁充足的饮水, 可在母猪料中投入催奶灵散, 改善母猪乳汁, 防止乳汁不足或乳质差引起的仔猪腹泻发现病猪后及早治疗和隔离, 避免继发感染。

4.5 主要治疗措施

4.5.1仔猪发生腹泻时应立即口服40万IU硫酸庆大霉素1~2 m L, 应早发现早治疗。

4.5.2腹泻重症者, 可采用穴位注射, 即后海穴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0.2 m L/ (kg体重) , 首次加倍, , 连用3~5 d。

仔猪断奶腹泻的诊治 篇7

1 发病情况

主诉该猪场断奶仔猪舍共计123头30日仔猪陆续出现腹泻, 刚开始没太在意。后来发展到整圈, 采取了一些措施效果不理想, 很快整个仔猪舍都出现相似症状。

2 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的缓急, 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发病急的个体急性感染表现为营养状况良好的猪突然死亡, 死前没有任何症状或有短暂病史, 耳及腹部常呈蓝紫色个别表现为体温升高、怕冷、喜钻草窝或拥挤打堆, 精神沉郁, 低头耷耳, 不愿活动, 食欲减退或不食, 呼吸困难, 水样拉稀, 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腥臭, 有些粪便中夹杂着未被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 后期脱水、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猪只体温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温, 精神差, 食欲减退, 行走缓慢或呆立不动, 反复拉稀, 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 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 脱水严重, 有异嗜癖, 喜欢啃垫草、喝脏水, 严重贫血, 可视黏膜苍白, 最后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慢性病死猪尸体发绀, 小肠臌气、水肿和充血。可见到肠系膜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 盲肠、结肠、回肠黏膜表面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腐乳样物质, 剥开后为不规则钮扣状溃疡。几乎所有大的脏器 (心、肝、脾、肾等) 及淋巴结发生广泛出血。常可见到肠壁变薄、失去弹性、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变浅或消失等病理现象。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料采集

病料为该猪场送检的发病猪的肺、淋巴结、肾等组织。将送检的病料在无菌罩中取2~3克, 加入约1毫升的灭菌的PBS缓冲液, -20℃反复冻融3次, 4℃, 4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取上清液, 用玻璃研磨器研磨成悬液, -20℃保存备用。

4.2 细菌分离鉴定

采取脾、淋巴结、心血等, 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的大肠杆菌。

4.3 PCR技术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的基因序列, 设计了引物, 检测病料中是否含有猪瘟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5 病因分析

5.1 机体原因

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 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 仔猪断乳后常不能适应饲料由易消化的母乳向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难消化的断乳饲料的转变。同时, 由于断乳因素的影响, 仔猪在断乳后1~2天内拒食、少食, 2~3天后当仔猪饥饿时, 又大量进食, 短时进食大量的营养物质, 仔猪胃肠难以消化, 造成消化迟滞, 从而引起腹泻。

5.2 日粮中的抗原过敏反应

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 是仔猪断乳后腹泻的主要原因。

5.3 应激因素

包括心理应激 (母子分离) 、环境应激 (猪舍内温度、湿度变化, 咬斗等) 和营养应激 (由母乳转化为饲料) 。仔猪断乳后从哺乳间转入平台式断乳圈喂养, 有时还会将不同窝的仔猪混群, 最严重的应激是仔猪日粮从液态的母乳变为固体饲料。由于断乳应激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肠道损伤, 使胃肠酶的水平和吸收力下降, 食物以腹泻形式排出。天气骤变会引起气温突然变化, 贼风会给仔猪造成冷应激, 都会造成仔猪腹泻。

5.4 病原微生物感染

引起猪腹泻的常见病毒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细菌有大肠杆菌、C型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

5.5 霉菌毒素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往往是引起断乳后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之一, 如呕吐霉素、T-2毒素等。

6 诊断

根据主诉和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综合分析, 可以判定该猪场仔猪感染的是仔猪断奶腹泻病, 本例主要由猪瘟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而引起。

7 防治措施

7.1 治疗措施

首先对该猪场所有仔猪进行猪瘟疫苗紧急免疫接种;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应用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同时使用口服补液盐 (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加水到1000毫升) 让其自饮, 不能自饮者, 要灌服或腹腔补液。

7.2 预防措施

7.2.1 搞好环境卫生

对于断奶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进猪前, 猪舍要彻底打扫并用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 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 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同时, 仔猪每周用消毒威或5号消毒液带猪消毒1次, 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7.2.2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 注意防寒保暖, 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全价料且适口性强, 容易消化, 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 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 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 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

7.2.3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

1例仔猪腹泻的诊治 篇8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存栏生猪240头, 其中存栏母猪15头, 其他的均为2~3月龄仔猪。该猪场猪只养在2栋圈舍内, 其中有127头 (包括15头母猪) 养在原来的圈舍, 由一个饲养员单独饲喂;发病的113头仔猪饲养于新建的圈舍, 由另一个饲养员饲喂, 此群猪是发病前5~6 d从散养农户家里一窝一窝购入的, 最大的3月龄, 多数2月龄左右, 在购入前饲养管理、饲喂方式及饲料都不相同, 购入后5 d开始发病。开始有约7头出现症状, 接着整群发病, 对轻症病猪投喂“氟哌酸”、对重症病猪注射“恶痢停”, 没有疗效, 发病2~3 d出现死亡, 至笔者就诊时, 共死亡7头, 死亡率达6.19%。

2 临床症状

仔猪打堆, 拉恶臭、黑色稀粪 (有的呈水样腹泻) , 饮水量增加, 有食欲, 体温39~40℃;严重者消瘦, 脱水, 精神沉郁, 日龄趆小症状越严重, 仔猪于腹泻2~3 d后死亡。

3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户主的治疗效果, 结合对养殖环境、引进猪只情况及饲养管理状况的调查, 诊断为由环境改变、饲喂不当、舍内温度过低诱使猪只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4 处理方法

4.1 药物治疗

1) 饮水中投放:电解多维+补液盐;饲料中投放 (按1 t饲料量计算) :庆大霉素粉1 000 g (5%硫酸庆大霉素) +“肠杆净”500 g (4%硫酸粘菌素) +“普痢康”1 000 g (白头翁散) +维生素C粉1 000 g。连用5~7 d, 首次用药加倍。

2) 对病情严重的猪只增加注射给药:10%恩诺沙星注射液 (0.2 m L/kg体重) 和乙酰甲喹注射液 (0.2 m L/kg体重) ,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 首次用量加倍。

4.2 加强饲养管理

1) 圈舍内加挂保温灯, 垫上木板, 保持舍内温暖;勤于打扫, 减少圈舍湿度;每天合理通风, 改善养殖环境;搞好清洁卫生, 加强消毒, 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2) 减少饲料喂量, 尽量少食多餐。

3) 恢复正常后, 按程序补免相应疫苗。

5 体会

1) 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严重时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甚至引起死亡, 直接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因此, 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 在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在预防仔猪腹泻时, 重要的是搞好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 按时给母猪接种相应疫苗;产仔后, 定时给仔猪按程序接种相应疫苗, 增强仔猪体质。

3) 由于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较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在改善环境条件的同时, 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搞好栏舍的清洁卫生以及用具和猪栏的定期消毒, 并做好仔猪断奶过渡期的饲养管理。

仔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 篇9

1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 呕吐多出现在哺乳和吃食之后, 同时伴有精神沉郁、厌食, 病情严重的3头已经消瘦和衰竭。死亡的2头是第3窝猪仔儿, 因脱水死亡。病猪发生腹泻开始时排黄色粘稠便, 后变成水样便, 病程发展到后期表现极度消瘦、衰竭, 直至死亡。初判该厂仔猪患的是流行性腹泻。

2 剖检病变

病死的两只仔猪十分消瘦, 皮下干燥, 两眼深陷, 呈现明显的脱水症状。剖检后观察到病变只局限于胃肠道。胃充血, 胃内有很多黄白色的乳凝块。小肠壁很薄、半透明, 肠管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严重,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3 实验室诊断

显微镜下可见, 十二指肠至回肠未端呈斑点状分布的多个病灶, 病灶区绒毛显著萎缩, 变得极短, 并且融合在一起, 带有发育不良的刷状缘。小肠上皮细胞核浓缩, 胞浆呈现嗜酸性变化。

分别提取, 2只病死仔猪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洗脱物制成涂片, 用猪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直接法染色, 检测到大量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采集隔离后的35头病猪粪便5份,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同样检测出大量的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 据此确定该猪场这3窝仔猪患的是仔猪流行性腹泻。

4 防治措施

仔猪流行性腹泻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 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12月至来年2月寒冬季节。哺乳仔猪感染发病率100%, 病死率平均50%, 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病原对乙醚、氯仿很敏感, 一般消毒剂即可将其灭活。针对该场的发病仔猪, 我们立即隔离, 及时清除粪便及其污染的垫草, 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器物。同时提高隔离仔猪舍室温, 做好保暖措施。

由于该病无特效药物, 于是采用中西药综合给药的对症疗法, 连用3d后, 32头仔猪陆续康复 (后续死亡3头) 。具体方法陈述如下:最初停食2d, 只供给充足饮水, 并灌服“补液盐”, 配方是:每1000m L水中加入食盐3.5g、小苏打粉2.5g、氯化钾1.5g, 葡萄糖20g。不能饮水的病仔猪, 采取腹腔内注射5%葡萄糖盐水20m L、VC5m L, 3次/d, 连用3d。肌注庆大霉素按0.1m L/kg·bw用药, 痢菌净按每10m L加入阿托品2mg的用量肌注, 1次/d, 连用3d。干姜、高良姜各5g, 小茴、桂皮条3.5g、苍术、茯苓各4g, 混均研末, 按每10kg的体重服一剂, 2次/d, 用至康复。

仔猪腹泻性疾病的诊治 篇10

冬季腹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导致大量仔猪出现死亡的现象, 给猪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冬季温度低、 湿度大, 一旦饲养管理不当, 猪很容易发生腹泻。

1.1 流行性腹泻 (PED)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 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较重, 其他季节成散发, 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 哺乳仔猪和生长猪发病率高, 以哺乳仔猪发病最为严重,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传播是主要途径, 病毒随粪便排出后, 污染环境或用具而传染其他猪只。 潜伏期一般为5~8d, 以水样腹泻、 呕吐为特征, 猪只日龄越小, 症状越重, 猪舍墙壁、 笼具和地面会沾满粪便, 有一股特别的臭味。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几天内就可能因脱水而死亡, 死亡率较高[1]。

1.2 传染性胃肠炎 (TGE)

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与流行性腹泻很像, 但是发病较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急, 症状重。

1.3 轮状病毒病

轮状病毒病虽然也出现腹泻, 但是轮状病毒病发病日龄稍大, 很少发生死亡。

一般发生的病毒性腹泻多为单一病原, 近些年发生的病原较为复杂, 有的如以前单一发生一种病毒性腹泻, 有的是同时发生几种病毒性腹泻。 目前造成冬季仔猪腹泻的病原主要是流行性腹泻病毒。

2 细菌性腹泻

2.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包括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至20 日龄, 很少发生呕吐。 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出生后至一周龄的仔猪, 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表现为排除黄色稀便, 有恶臭味道。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7~20 日龄内的仔猪, 表现为排除灰白色或黄白色糊状稀便, 有的如石灰乳样, 但是死亡率较仔猪黄痢低[2]。

2.2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3 日龄内的仔猪, 以排除红色血样稀便为特征, 死亡率较高, 病程短, 剖检表现坏死性肠炎等可作初步诊断。

3 营养性腹泻

如果是由于母猪营养不良、 奶水少引起的营养不良腹泻, 仔猪表现瘦弱、 无力、 被毛干枯、 腹围减小、 拉水样或黏稠的稀便。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主要发生于吃料的大猪, 出现拉稀, 粪便中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 可能由于饲养不当造成, 如突然换料、换料过渡不当、 受到惊吓、 驱赶等原因造成。

4 球虫性腹泻

仔猪球虫病主要危害哺乳期及断奶的仔猪,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以温暖、 多雨的夏季、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 栏舍卫生差, 潮湿的猪场最易发病。

仔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 症状可持续数日, 粪便呈水样或糊状, 有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 呈黄色至白色, 偶尔由于潜血而呈棕色, 病猪脱水, 消瘦及发育受阻[3]。 虽然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较大, 但是腹泻出现的越早, 症状越明显, 一般情况下, 发病率通常较高, 死亡率都极低。

5 治疗

对于病毒性腹泻, 一般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只能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康复猪血清或干扰素, 控制继发感染使用安普霉素、 庆大霉素、 恩诺沙星。

对于细菌性腹泻可使用敏感药物治疗, 如安普霉素、 庆大霉素、 恩诺沙星、 利福平、 氟苯尼考等。 球虫性腹泻发病猪可使用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脒片、 磺胺二甲基嘧啶、 磺胺间甲氧嘧啶、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等, 连用7~10d。 由于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 治疗时必须有足够的疗程。

腹泻严重的仔猪给予补液, 如口服补液盐或腹腔补液5~10%葡萄糖盐水+5%碳酸氢钠溶液, 以防酸中毒和脱水。 药液的温度必须在38~40℃之间, 太凉可能造成仔猪肠痉挛更加剧腹泻症状。

其他疗法可使用微生态疗法如口服促菌生、 乳康生、 调菌生等[4]。

对于病毒性腹泻, 也可以尝试返饲的办法, 就是使用发病后17~18h病猪的粪便喂母猪, 病料要先添加抗生素抑制其他细菌, 相当于人为用野外强毒来感染母猪, 让母猪产生抗体, 并通过母源抗体达到保护下一代仔猪的目的。 如果返饲后有70~80%的母猪出现腹泻时的效果最好, 掌握原则是有反应猪的数量越高越好。 本方法的缺点是不好定量, 因为每个猪场所流行毒株的毒力不一样, 另一方面, 所用病料的含毒量不清楚, 所以到底用多少量来喂饲不易控制。

摘要:仔猪腹泻性疾病是一类以腹泻为特征的疾病统称, 表现为粪便稀薄、不成形, 甚至出现水样, 消化紊乱, 营养吸收不良, 病猪表现消瘦。出现腹泻病的原因可能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也可能是饲料、环境因素引起。本文就仔猪常发生腹泻的原因及诊治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仔猪,腹泻,疾病,诊治

参考文献

[1]田建民.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探讨[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4 (14) :188.

[2]段彬.浅谈仔猪主要腹泻性疾病的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 2015 (10) :95-96.

[3]温克兴.猪腹泻性疾病的鉴别与治疗技术[J].当代畜牧, 2014 (12) :60-61.

上一篇:自我情绪调控下一篇:温控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