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

2024-08-04

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精选十篇)

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 篇1

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近几年,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 这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底,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4万公里, 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铁路、水运、港口吞吐量都有一定的发展;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包装设备和搬运机械设备均多达数百种, 搬运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总体来看, 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 但对许多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 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 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 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发展缓慢等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1.2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信息的发展已经产生质的飞跃,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其中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已经成为信息传输的有效方式, 在定位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对提高运输效率及货物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信息系统可以对整个运输过程提供跟踪管理, 根据道路实际情况, 可以随时指挥车辆选择最佳路线, 为供应商提供时时准确的定位和查询服务。从而保障货物能够快速、安全、高效地送达到客户手中, 也可以为客户提供适应权限的查询服务, 总体上基本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3 我国物流设备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我国的物流技术和设备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各种物流设备品种齐全, 增长迅速, 在技术上已经达到现代化的发展水准。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物流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 使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高速发展。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 先进的物流设备不断地创新和开发, 促进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2 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 物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很多方面也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虽然这种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长期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1 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我国是一个大国,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国内资源, 降低运输成本, 可以大大地促进经济发展。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 地方保护主义虽然有所减少, 但物流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关数据显示, 从上海到兰州的物流成本平均是从上海到美国的八倍, 说明我国内陆的物流成本过高, 导致物价偏高, 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各地方政令不统一, 对物流运输缺乏统一规划, 导致物流业发展不平衡。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物流资源的发展现状是, 不同的部门各管一块, 之间没有有效的联结机制。如海运、陆运、空运等很多资源都是分散的, 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 难以形成聚集效应。条块分割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管理体制还是有矛盾的, 需要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为物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2.3 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

我国的物流人才相对短缺。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比较多, 而知名高校的物流专业开设的相对较少, 很难形成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高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这也是阻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因为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 导致先进的设备无法应用, 综合性服务水平不高。

3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健全物流管理机制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统一规范的物流管理制度, 多数的行政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都没有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 监管难度大, 服务水准低。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着手, 积极构建统一的、规范的管理机制, 把国内和国际的物流资源有效结合起来, 对海运、空运、路运进行统一规划, 充分挖掘各职能部门的潜力, 把效用发挥出来。其次, 要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 加快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速度。最后, 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信息计算机基础之上的,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运用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基础。因此, 现代物流企业和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 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 合理利用车辆, 提高动作效率。

3.2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首先要引导高校开展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提高物流专业化人才的基本素质。其次, 企业也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重点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再次, 积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 应用新型的物流技术和设备, 在自主研发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最后, 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 学习先进国家的物流管理经验, 把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带回来。

3.3 发展绿色物流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但绿色物流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建立现代的物流业必须要重视绿色物流的发展, 才能使中国的物流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首先, 政府应该完善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体制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行业标准, 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发展绿色物流。其次, 让企业成为绿色物流的主体。企业应该不断地完善本身的创新机制, 提高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 有一定自主开发能力, 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代替耗能的材料,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最后, 建立社会化物流体系。从宏观方面统筹规划, 利用各种有效资源, 建设可持续的物流发展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 提高物流的专业化水平, 能够节约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

3.4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引导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 积极支持建设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大型物流园区、大型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及处于地方或部门边缘区的“节点”建设。政府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前期投资, 然后采取租赁、承包、入股、分期付款等形式, 通过市场招标的办法交给企业经营管理。应该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以扩大资金来源, 发展现代物流。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 通过现代物流的发展拉动中国的经济。另外, 政府管理部门要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再整合方面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要打破部门分割和区域保护, 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资源整合创造条件, 提高整个物流领域的动作效率, 积极发展绿色物流。

摘要: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织部分, 无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 还是在物流设备市场和信息化发展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但管理体制方面和物流人才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突出问题, 对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物流领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物流,经济,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02) .

[2]吴明.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J].北京物资流通, 2007 (04) .

[3]曹丽娟, 杨路明.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的相互作用分析[J].中外物流, 2006 (02) .

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 篇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美国的经济模式具有将信息通讯领域里的新技术有机融入到社会之中的灵活性,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与集成化。美国的生产流通率非常高,这使企业的利润和投资收益能持续增加,从而诱发新的研究开发投资,这种投资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形成良性循环。美国专家Litan曾于2001年计算了物流领域里的信息革命对美国经济带来的降低交易、运输费用、减少存货等方面的管理性节约,如在制造业里,成本降低为1%~2%。信息化程度与中国相当的法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应用软件技术,追求高起点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法国KN 公司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业务。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和飞机的情况下,该公司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使其空运业务做到了世界第五,每周运输量1.9万次,其海运业务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通过对过去1000年世界经济的分析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由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带来的,经济自由化以及运输和通信成本的日益下降将继续推动经济一体化。从这一点来说,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现代物流将继续对世界经济的运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国际上,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两大关键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应用对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网络规划和优化理论与方法、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包装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科技进步也对现代物流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并且在新的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不断创新。

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呈现四个主要方向,即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相对而言,目前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

1.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2.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

3.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

4.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

但是,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需相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

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

一、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是关键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从基础性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等诸多阶段。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系统复杂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尚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展开,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推进物流活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提高针对具体行业与区域的解决方案的水平,达到现代物流运行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1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最终落实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通过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物流信息来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与电子商务B2B或B2C系统的对接。良好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同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2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现代物流的纵向集成需要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强调物流的微观集成、自身集成与宏观集成系统发展。

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 篇3

关键词:物流;区域经济;长株潭

一、引言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物流活动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专业比正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使生产者、经营者能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使消费者的需求能更便捷、更好地得到满足;使电子商务、全球卫星定位通讯技术等先进科技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使物流经营者能更专致于物流服务;使物流设备和技术、管理进步更快;使物流资源向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方向配置,形成集约化的物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东部、中部、西部产业相近系数高达0.95左右。规模形不成,厂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消费者购买价格高,可谓两者俱损。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则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3.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这样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此外,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4.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变单纯的仓储货运为现代物流,提高附加值,走出新路。

5.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不少港口城市通过实施“以港立市”发展战略,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港口城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例如,美国物流业规模为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据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约为16.7%,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如果能够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将该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可以看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应作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三、“长株潭”物流战略的选择与布局

长株潭城市群虽然目前的经济实力总体上落后其他两群(武汉和中原经济圈),但是发展契机非常好,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密集的科教资源,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其中,物流体系的建立是发展商圈经济生产力的基础。

1.长株潭城市群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长株潭城市群要结合区域规划和自身优势特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制定有利于优势产业的发展,符合未来发展的产业政策,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互补性。突出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引导城市群内的企业围绕骨干企业进行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物流将是其重要的配套系统。

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综合物流体系发展目标

以“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国家交通发展长期战略目标为指引,配合国家铁路建设和发展整体思路、交通部“三主一支持”长远规划设想和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民航局航空运输发展战略以及湖南省交通建设战略目标,适应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求,确定规划期内区域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是:

建成以长沙公路主枢纽、长沙主枢纽港、黄花空港和株洲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公路干线、铁路干线、湘江干流航道、黄花机场为骨架,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布局合理、快速便捷、连接区域内外的满足国家、湖南省以及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和客货增长需求的综合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

3.市际物流体系发展目标配合对外物流体系发展目标

构筑长株潭三市交通骨架;形成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南北向交通走廊;强化区域东西向交通联系,带动湘江西侧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巩固和强化湘江东岸已有的交通优势;促进长株潭交通网络同城化;建设联系三个中心城市主城区和重要功能区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强区域内部城镇之间的联系。对外则建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的四通八达的满足国家、湖南省和区域客货运输增长需要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4.打造“物流湘军”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

湘潭地处长株潭“金三角”地区,也是长沙以南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四大城市物流的重要节点,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拥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产业市场优势,把湘潭建成区域性物流基地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只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就能迅速发展壮大,为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新的动力。湘潭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原材料和产品两头在外,而且相当部分商品对周边甚至更远的地区具有集散的辐射功能;并且立足湘潭水运优势,重点扶持湘潭港第三方物流项目。

在物流园区方面,湖南省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重点在长沙、株洲、湘潭和怀化等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泛、商品集散能力强的中心城市筹建物流园区。其中,长沙市已规划在星沙、望城坡、暮云、捞霞建设4大现代物流园区,目前部分物流园区已经启动。湘潭的德国工业园、九华工业园建设来势喜人,株洲、郴州、常德、怀化、衡阳等地也已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随着湖南工业化的提速,未来几年内,湖南将重点建设以长株潭、怀化、衡阳和岳阳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中心,力争打造一支货畅其流、竞争力强的“物流湘军”。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部地区的经济腹地,处于我国东西和南北的结合部和我国“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汇处,是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京广铁路经济带的交汇中心,铁路、水运、公路、空运优势均十分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所以,它具备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成功建设也是长株潭区域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方仲民 刘德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

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 篇4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 是中国对外开放、联动东盟的前沿和桥头堡,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战略地位异常突出。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两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两会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积极参加区域合作, 要把广西的发展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用好自贸区有关政策, 来促进、推动广西自身的发展。还要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合作, 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 努力把广西建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广西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

现代物流是一个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概念, 以运输的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为特征, 是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几个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与技术方法改造传统道路运输业, 加快其现代化进程, 是广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培育新的增长点, 提升行业整体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区域经济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 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与一定的空间相关, 是由内部经济单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同时具有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双重属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区域经济系统与外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能源与原材料、产品、资金、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 而这些都是通过物流来实现的。

现代物流与区域其他经济部门共同构成区域经济系统。作为区域经济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现代物流既是区域发展要素空间聚散的载体, 也是区域产业活动的重要内容;既是实现部门分工, 也是实现地域分工的保证和进行经济联系的桥梁。作为区域经济的子系统, 现代物流系统承担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之间及区域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信息、能源、人员的交流功能。可以说, 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某种程度上, 现代物流可以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2.2 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它的结构和功能对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现代物流网络在空间上的展开, 是由“点” (物流节点如港口、车站等) 以及“线” (铁路、公路、航线等) 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状结构。区域内不同位置因距离物流网络节点或线路远近的不同而具有各异的区位条件, 区域内不同地点间以及区域内各地点与区域外的联系, 也因物流网络空间形态和构造的差异而变得各不相同。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 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 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 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做保障, 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 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合理的物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经济水平、劳动力素质、科技条件等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物流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经济的增长, 社会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大的生产方式、专业化分工方式的采用使生产和消费分离的趋势扩大, 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带动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的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完善, 这些投资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回收期长的特点, 因此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社会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撑基础设施的建设, 才能进一步推动物流的发展。

3 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3.1 数据采集与指标的确定

现代物流业作为介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重要产业, 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了1990年至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总值、GDP两个时间序列来分析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物流总值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总和, 简称TSP, 作为衡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指标, 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本文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2007年广西自治区统计年鉴》及广西统计信息网。

3.2 模型的建立与说明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来分析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从而检验现代物流是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的前提是:用于检验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 或者是相同阶数的非平稳序列, 且存在长期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发生。因此, 要研究物流总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对两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其平稳性, 然后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

3.2.1 平稳性检验

所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生成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随机过程的特征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最常用的是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检验, 模型如下:

模型一:undefined

模型二:undefined

模型三:undefined

上式中μt是一个白色噪声, βt是时间趋势函数, P是使残差项为白色噪声的最优滞后阶数。在进行ADF检验时必须要给回归定义一个合理的滞后阶数, 通常采用AIC准则。

3.2.2 协整性检验

所谓协整, 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例如, 收入与消费, 工资与价格, 政府支出与税收, 出口与进口等, 这些经济时间序列一般是非平稳的, 但它们之间却往往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协整性检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性检验, 这种检验也称为单一方程的协整性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完全信息协整性检验。这里我们仅考虑单一方程的情形, 而且只采用EG两步检验法。

第一步, 若Xt与Yt是一阶单整序列, 即ΔXt和ΔYt是平稳的, 用OLS法对回归方程:

Yt=α+βXt+ut

进行估计, 得到残差序列:

undefined。

第二步, 检验et的平稳性。若et平稳, 则Xt与Yt是协整的, 反之, 则不是协整的。因为若Xt与Yt不是协整的, 则它们的任意线性组合都是非平稳的, 因此残差 将是非平稳的。换言之, 对残差序列et是否具有平稳性的检验, 也就是对Xt与Yt是否存在协整性的检验。

3.2.3 格兰杰检验 (Granger Causality Test)

判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是计量经济学中常见的问题。Granger因果检验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常用的方法。

对两个变量y与x,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要求估计以下的回归:

undefined (1)

undefined (2)

现分四种情形进行讨论:

第一, 如果 (1) 中的滞后X的系数集是统计上异于零的 (即∑αi≠0) , 且对 (2) 中的滞后Y所估计的系数集合不是异于零的 (即∑δv=0) , 则表明有从X到Y的单向因果关系。

第二, 反之, 如果 (1) 中的滞后X的系数集不是统计上异于零的 (即∑αi=0) , 而 (2) 中的滞后Y的系数集却是统计上异于零的 (即∑δj≠0) , 则存在从Y到X的单向因果关系。

第三, 如果X和Y的系数集在两个回归中都是统计上异于零的, 则表示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四, 如果X和Y的系数集在两个回归中都不是统计上显著的, 就表示两者之间各自独立。

做Granger因果检验的步骤如下, 现通过方程 (1) 为例说明:

第一步, 将当前Y对所有的滞后Y做回归, 但这一回归中没有把滞后X变量包括进来。这是一个受约束的回归, 然后得到受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R。

第二步, 做含有滞后M项的回归, 这是一个无约束的回归, 由此回归得到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UR。

第三步, 假设H0:∑αi=0, 即滞后X项不属于此回归。

第四步, 利用F检验对此假设进行检验, 即:

undefined

其中, m等于滞后M项的个数, 而k是无约束回归中带故参数的个数。

第五步, 如果在选定的显著性水平上计算的F值超过临界F值, 则拒绝假设, 这样滞后M项属于此回归, 证明X是产生Y的原因。

第六步, 检验Y是否是导致X的原因, 可以重复第一步至第五步对 (2) 进行检验。

3.3 广西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作用的Granger因果检验

3.3.1 平稳性检验

下图是广西物流总值与GDP的时间序列图, 其中纵轴分别为年GDP和年TSP的总和, 单位:亿元。可以发现TSP与GDP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且方向基本一致, 甚至在有些年份二者的波动状态趋于一致。分析认为, 广西TSP和GDP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性。

本文采用ADF检验来确定两个变量的平稳情况, 由于对数函数不改变函数的单调性, 并可以消除异方差和平滑数据, 减小序列的波动。所以, 本文对各季度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 并且运用Eviews3.1计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具体数据如表3.1所示。

由表中可以看出, 时间序列LnGDP、LnTSP的ADF统计量值都大于5%的临界值, 说明序列是非平稳的, 但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 ADF的统计量都小于5%的临界值, 序列平稳, 所以二者为一阶单整变量。由此验证了它们具有协整关系的必要性。

3.3.2 协整性检验

LnGDP与LnTSP虽然是非平稳序列, 但从长远看来, 它们的某种组合可能是平稳时间序列, 即存在协整关系。在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之前, 必须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从而避免错误的结论产生。本文运用Eviews3.1计量分析软件对广西物流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所得数据如表3.2所示。

从表中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因为似然比统计量的值16.58981>15.41, 3.725433<3.76, 所以两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也就是说, 从长远看这两个经济变量应该具有均衡关系。

3.3.3 格兰杰 (Granger) 因果检验

广西物流业的发展是否能导致经济的增长, 可以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用Eviews3.1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 原假设“物流总值的增加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被拒绝, “经济增长不是物流总值增加的原因”被接受。可以得出结论:广西物流总值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即广西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从以上分析得知, 广西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4 结 论

经过多年的努力, 广西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相对而言, 特别是与东部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其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广西现代物流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区位优势还没有转变为物流优势。因此, 广西必须充分发挥作为中国与东盟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的作用, 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沿海深水港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 形成面向东盟、连接西南、通达珠三角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形成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林肯堂, 戴士根.区域经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现代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篇5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兴起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

尽管物流管理同样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它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物流管理的大部分内容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因此,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盲区和难点,运作不好,将导致企业物流效率乃至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低下。

电子商务则恰好为物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中的联系,使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1.2电子商务极大地方便了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包括EDI、条形码POS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交换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工工作带来的失误,降低了运营费用。图2是一个典型的EDI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系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很容易得到富有价值的商业资讯和情报,比如客户的定购数量、购买习惯、商品的需求变化特征,等等,这些资料对企业制定营运管理政策、商品开发和销售具有重要的价值。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 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 EOS、电子数据交换 EDI、快速反应 QR 及有效的客户反映 ECR、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技术与观念在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它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2.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的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 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 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2.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 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

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特点。电子商务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即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其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

3.2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目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优质和系统的服务使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或称策略联盟),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使物流企业有稳定的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3.3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在大型的配送公司里,一般都建立了ECR 和JIT 系统。有了它,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避免了盲目生产。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一般每年达20 次左右,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 次。通过JIT 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

3.4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20世纪90 年代初,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的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如前面提及的台湾电脑业。

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化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集中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例如,在配送中心里,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的服务实现一条龙.补充回答: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我国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 物流;现代物流;物流经济;电子物流;第三方物流市场

中图分类号:F019.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不足

1.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现状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物流产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于:

首先,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至 2000 年末,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 6.8 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140 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 7855 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 646 个,民航机场 129 个,航线 1120 条,里程 151 万公里,管道运输 2.5 万公里。货运量总计 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 43359 亿吨公里。与此同时,各地以交通部45 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加快进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其中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沈阳公路主枢纽等已投入使用。

其次,物流技术设备市场活跃。我国的集装箱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已居世界首位。各种物流设备制造企业及附属配件制造企业达 3000 多家,一些企业如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等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提高技术水平,已可以独立制造自动化仓库、搬运机器人等产品。由于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烟草、家电、IT 等制造企业和连锁商业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中对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技术设备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个物流中心或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经常有国内外多家企业参与竞标。

第三,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 57%的生产企业和 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第四,物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 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元干线传输网络;四大骨干网络的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 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连通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从而使 EDI、ERP、MRP、GPS 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应用。由于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基础,我国的物流软件市场正稳步增长,杰合伟业、快步易捷等一批新兴的物流软件企业正在成长,跨国 IT 企业如 IBM、CA等也努力开拓我国物流软件市场。

第五,工商企业致力于物流合理化。近年来,不少工商企业认识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神州数码、华联超市、国美电器等企业都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自己的物流体系。特别是青岛海尔集团,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 15 次,呆滞物资降低 73.8%,仓库面积减少了50%,库存占用资金减少了 67%,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

二、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体制因素、管理因素、人才因素堪称为主要因素。

1.体制因素

我国现在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市场。因为所有的物流资源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有许多资源都是政府直接管理的,比如交通、邮政,很多资源是分散的,我们物流中横向的联系都被纵向的管理体制切割了。包括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体制也没完全改变,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物流发展。

第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在设施建设上缺少统一规划,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同时,干线运输系统与城市物流系统之间也没有做到合理的衔接。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了不少,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铁路也几次大提速,但由于各地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使得交通运输用于物流服务仍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第二,由于行业和地方保护的存在,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物流企业运营许可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异地运输常常会遭遇罚款和扣留,过路费高达运输成本的 20%,这些都会对物流成本和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三,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地方保护势力依然强大,重复建设加剧,甚至在同一地方,出现了大家一哄而上搞物流的现象。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我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少、散、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2.管理因素

现在我们的管理太粗放,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其次,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第三,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现状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存在疑惑,不敢大胆地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因而物流网络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等建设落后,缺乏在区域及全国开展物流的电子商务化服务的条件,物流的电子商务化是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第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与物流标准化进程缓慢相矛盾。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协调运作,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设备与技术上面。其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

三、美、日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所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美、日发展现代物流的经验能给我们的提供许多启示。

电子物流的兴起,物流管理信息化。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E-Logistics)的兴起。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可以说电子物流将是 21 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物流活动国际化。21 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的扩大可以是企业合并,也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至今已建立 1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约 74万平方米。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社会化和全球化。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5个亮点“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成本己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

社会化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商企业倾向于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

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即"一票到底"的直销)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四、我国现代物流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现代物流经济认识的对策

第一,宏观方面: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部门和现阶段需大力培植的新经济增长点。经过 20 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的差距相当巨大,2000 年,我国全社会支出的流通费用达 17880 亿元,约占 GDP 的 20%,而发达国家仅为 10%左右。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将起到带动作用。现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带动效应。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将会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显然,现代物流经济是国民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中观方面: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流通业的基础。流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的,如何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社会化大流通,就是围绕市场消费需求所进行的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流通带动生产 ,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技术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毫无疑问,现代流通业以现代物流业为基础,就能把亿万人民的分散需求,通过现代流通体系,汇集成为巨大的需求,就能带动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和通过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把价廉物美的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第三,微观方面:现代物流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现代物流经济的形成是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企业改革和市场竞争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全球 500 强企业中上百家企业把物流配送交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增加了盈利,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资本周转,企业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据报道,“2000 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 1.62 次,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日本制造企业的流动资金年平均周转 15-18 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 次”。2000 年底 ,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 4 万亿元,占当年 GDP 近 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 GDP 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 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 5%。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 150 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一件商品从生产者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 十几次的搬动、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 3000 亿元以上。 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 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 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 16%。

最后,电子商务的兴起客观上要求建立现代物流经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要求物流能够适应电子商务具有的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为电子商务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

作者单位:长春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严新.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12:23-25.

[2]汪本强,江可申.又一次社会大工-浅谈物流经济出现[J].物流科技,2003 , 4 :78-80.

[3]汤世强,吕运福.我国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徐州建筑技术学院学报,2003,6 :65-67.

[4]刘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经济意义分析[J].价值工程,2003 , 1 :45-47.

包装设计优化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 篇7

功能与作用分析

首先, 通过包装设计优化, 突出商品特征。如此操作, 是因为按照商品特征对商品加以包装, 能够提升物流过程的生产率。

包装设计优化, 应考虑到中间性散货容器。中间性散货容器, 指的是用于小于油罐车但大于袋子或桶鼓的装运颗粒状或液状产品的容器。中间性散货容器包装的典型产品为树脂片食品原料和粘合剂。平常我们最常用的中间性散货容器是散货袋及箱子。硬箱或笼子, 则是用于湿润产品的中间性散货容器。

包装设计优化材料在传统的流包装的基础之上, 还可选择较低密度的塑料膜收缩缠布和套子, 高密度塑料箱和搬运箱、塑料绑带以及塑料泡沫垫料和填料等包装形式。其中塑料泡沫填料用于将不规则外形的产品包装在标准外形的箱子内。因为塑料泡沫填料重量轻, 所以在保护物流产品的同时, 降低了现代物流的成本, 提升了生产率。

此外, 可回收容器也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可反复使用的包装品为钢或塑料包装, 一些现代企业出于能效与环保的原因, 也回收纸板箱。经过包装设计优化后, 现代物流使用可回收包装, 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趋势。它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点:都有一个完整的标记系统来对容器的流传加以控制。在可回收包装系统中, 各方务必明确地对这种标记加以使用, 以此达到容器使用的最大化。否则, 将造成容器的丢失、误放或被遗忘。

其次, 包装设计优化应尽可能地考虑成组化。

在现代物流中, 包装设计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通常是将个别商品和零部件, 如箱、包、盒和桶等, 加以成组化以进一步操纵治理。用以上容器使零散商品成组化, 组成M C S以及更大的单元时, 我们就称这种形式为集装化或成组化。假如在包装的设计过程中, 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处理的有效性, 就不能视为对包装设计的优化。由此将导致整个物流系统都受到影响。

在现代物流的包装设计优化中, 成组化基本方法, 大致分为:刚性容器形成单位载荷的成组化方法;承载工具的成组化方法。集装化则包括从将两个M C S捆在一起的成组化到使用专门的运输设备成组化的全部形式。所有类型的集装化的基本目的, 都围绕着进步材料搬运的效率。

在包装设计优化意义上, 所谓刚性容器, 指的是在仓库和运输过程中可装M C S商品的设备。在现代物流过程中, 使用该设备后, 把商品放进容器中, 能够起到既保护商品又易于治理的作用。采用集装化手段提高现代物流生产率, 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在包装设计优化意义上, 所谓承载工具, 指不能完全通过将商品包围于其中来保护商品的物流工具。承载工具的典型的例子是将M C S放在货板上或S S H上。由于SSH平躺于地面, 所以需要专门的叉车来装卸S S H成组货。经过优化包装设计的S S H, 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低廉, 重量轻便。

再次, 通过包装设计优化, 能够加强现代物流活动中的货物保护。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 保护商品是MCS的主要作用。包装设计优化的应用, 将物流需要、加工制造、市场营销以及产品设计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能够有效加强现代物流活动中的货物保护, 特别是价值高昂和易碎商品的保护, 降低这些商品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的货损货差。

最后, 根据以上分析结论所得出的经过优化的终极包装设计, 必须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加以决定, 以确保在成本有效减少至最低限度的同时, 不影响包转专门设计在现代物流过程中应达到的要求。

这些试验, 可以完成于实验室, 也可在现代物流的装运过程中直接进行试验。最近几年, 包装设计优化的应用方法已经非常科学化, 出现了诸如TOPS和CAPE等设计软件, 可以帮助设计者加快物流链包装的最优化设计。这些包装软件为最终用户提供了不同组件的合理组合方式, 包括托盘组件、箱盒组件、集装箱组件等。最终用户在这些软件的帮助下, 可以得到最优化的托盘和集装箱设计, 具备良好的包装稳定性, 同时降低成本, 缩短物流过程的时间, 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近几年, 由于设备和丈量方法的发展, 试验分析法成为了测定包装设计优化在现代物流中具体指标和应用的最可靠方法。

在物流活动中, 当经过包转设计优化的货物在运行时, 先进的测试记录设备能够测量货物及包装振动的程度和特性。这些测试设备可通过选选择具体的测试对象进行测量。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 一些试验设备和试验形式价格在现阶段十分昂贵, 并且很难在十分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所以, 为了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可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中测试典型的经过包装优化设计的货物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活动情况。而试验设备, 则可用于测定包装优化设计和具体包装优化设计材料与易碎商品之间相互碰撞的作用。

运用包装优化设计, 即使只在某些环节上作细微的调整和优化, 就可以节省出很可观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 最大化空间利用率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成本的最优化原则。包装优化设计者应综合考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最优化, 并对它们加以妥善的处理, 使二者达到某种平衡效果。

包装设计优化实现过程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 运输包装最基本的目的, 是保证产品在经过物流过程之后, 在使用时能完整地执行产品的预定功能。所以, 在运用包装设计优化时, 必须考虑被包装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结构等从出厂开始, 经运输、存储、装卸等一系列过程, 最终送到用户手中时, 必须得到的最可靠的保护。设计合理的优化包装形式, 不仅能够防止产品在物流活动中因压力、振动、冲击而损坏, 并且能防止产品因盗窃而受损, 同时还可避免产品在物流活动中受到自然因素的有害影响。在物流活动中, 体现产品包装优化设计合理性的第一要务是能保护产品的价值, 同时方便于产品的装卸和储运。其次是包装设计优化过程中包装物的经济性, 不规范、不适当、不合理的结构尺寸势必将增加运输和仓储成本。在现代物流活动中, 运输包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物流的运行效率和物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完备与减损程度。

现代物流活动中各环节的直接利益, 在侧重点上是不同的。搬运的效率, 是流通中心、零售商和承运商最关心的内容。而搬运过程中的保护问题, 则不是上述各方直接关心的内容。与此相反, 包装的保护作用是包装供应商最为注重的, 包装搬运的效率却并非包装供应商所直接关注的。由于各方之间价值取向存在的分歧, 导致了最优化地运行难以在物流供应系统中出现。由此可以得出, 整体规划与控制对于物流包装设计优化来说十分需要。

有效的包装规划方法, 对现代物流包装业设计优化来说, 是十分需要的。做到包装的有效率, 能使现代企业的包装材料和物流成本降到最低。以下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包装效率:对更好更经济的初始包装的选用;对需要作二次包装的物量的减少;对新的集装运输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运输组件中的托盘位置的优化和对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的提高等。

为使单元运输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 对空间的利用率应在平衡限度内达到最大化。当增加了每个包装箱中的产品数量时, 同时就增加了运输成本。但是在增加每个包装箱中容纳产品数量的同时, 就降低了包装材料成本。如果包装材料成本的降低值小于运输成本的增加值, 就能降低包装的总体物流成本。所以在这个意义上, 至关重要的是一个综合考虑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和成本最低化的有效包装设计规划。

由于相关的研究材料只有少数公开发表, 有效可靠的包装评价数据收集技术也相对缺乏, 不少困难还体现在包装多因素评价技术上, 加上合作单位提高整个物料供应链运作效率的热情和迫切性在整个现代物流链中的缺乏, 目前统一而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评价工具尚未出现在国际上基于现代物流平台的运输包装设计与管理上——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物流包装界进一步努力研究的。

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 篇8

关键词:现代物流,立体仓库,供应链

一、引言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 制造业的发展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现代制造企业认识到, 现代制造过程不仅与制造技术相关, 而且与现代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有显著的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设法降低成本、提供不同水平的产品及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在此情况下, 在制造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的集成化管理, 对企业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及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现代物流制造企业内部物料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 在国内的制造企业内部物料管理中, 大多数制造企业中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大仓库存储模式。这种模式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 不能有效的对物料实现实时的动态管理, 常会出现一些市场不需要的产品日积月累成为死库存, 而市场上真正需要的产品却经常缺货而失去订单。不但要占用大量土地、资金、人力, 而且出现的库存占用大量资金的现象也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问题。

在企业中使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就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当前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现代化主要是对原有旧仓库进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配送中心改造, 使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仓储搬运设备及自动仓库管理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在存储中采用立体化和高空化来尽量充分发挥每寸土地效用,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同时可以对仓库实施机械化操作和信息化管理。仓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效益, 使用如堆垛机、高位叉车等自动化仓储搬运设备, 在内部物料管理中主要承担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搬运。

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使用自动仓库管理系统是以提高物流部门自身效率为目的而由出入货配送、库存管理等信息系统构成的。它提供的动态数据能使得企业对库存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对企业有效管理存货、减少库存资金积压、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弹性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能在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过程中, 掌握及时资讯做出最佳决策。

三、现代物流在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应用

1.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供应链, 是指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 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网络。现代物流除了包括内部物料管理之外, 还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运输设施与外部的供应商、分销商之间的联系, 确保在最佳的时间、地点、条件下, 以最佳的价格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产品, 最终创造出最佳的效益。

2. 第三方物流的合理利用

第三方物流也称为合同物流, 它由专业的物流经营者提供专业化、系列化的服务, 通过契约的形式规范服务的内容和质量, 能根据不同消费者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 服务的专业化还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而且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服务能力强。现代制造企业为适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产品的生产批量和运输都是根据市场做出反应。在与原料供应商和产品分销商之间的供应链中, 不管产品批量的大小, 运输距离的远近, 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货物的运输、配送工作, 就具有了很大的柔性, 不会出现运量太少时运输成本高和运量太大时运力不足的情况, 而且也不会出现以往车辆空回程增加产品运输成本的问题, 使用社会化的物流使得企业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减少了管理成本在内的固定运行成本, 降低了生产总成本, 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获取新的利润源的重要手段。

3.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物流强调了信息的因素, 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 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 强调企业利用外部社会资源的意识。现代物流中提出的战略物流信息系统是由交货期回答、Lead Time的缩短、交付保证、信息处理时间缩短、货物追踪等信息为基础, 以确保企业产品动向、物流状态、销售、生产状况、供应商、制造商、物流专业公司等相关信息的整体信息系统。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创造销售奇迹的美国戴尔计算机有限公司, 销售全球第一领先于市场。而戴尔的做法就是让用户在戴尔的网站上根据需求选择配件, 配置出所需的电脑, 通过互联网将信息反馈给戴尔公司, 戴尔公司实时向供应商公布元件的类型、数量等需求情况, 供应商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做出快速反应, 戴尔公司生产出电脑再通过快递公司将产品送至世界各地的客户手中, 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 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这样在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行业中实现了零库存, 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 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和贸易大国, 就必须在制造企业中, 培养和使用高素质的人才, 运用先进的组织和管理手段, 以市场链为纽带, 实施以先进的制造技术、设备为基础的生产流程, 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 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 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 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用户的零距离及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言李淑娟: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 2000.3

[2]夏文祥王宗喜:军队运用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思考[J].物流技术与管理, 2003.8

[3]何昀:论产销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J].物流技术与管理, 2003.8

现代物流经济建设作用 篇9

一、包装在物流的基本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包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品包装,一种是运输包装。商品包装是指商家为了突出商品的艺术美、提高商品的档次、能够让顾客识别并便于大型超市、连锁店的流通而设计的属于“自己”风格的包装,商品包装上还会印有条形码,这样一来,超市的收银人员通过扫描识别码就可以了解商品的信息,价格、规格、数量全都能体现出来,有利于加快商品的流通。而运输包装是指保护货物、便于处置、安放、装卸、保管、搬运等有利于货物运输的包装形式。物流包装对于现代物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物流包装的设计,如尺寸大小、包装密度,是影响物流运输和仓储的重要因素之一,巧妙的包装能够节约物流运输的成本;

2.单元货物包装装载技术影响装卸成本。货物包装要考虑到操作人员是否容易装卸、搬运,以及运输,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装卸成本;

3.手工和自动识别系统的精确性影响库存控制。在包装上一般所需的事项比如品名、重量、数量以及输送的目的地都会标明详细,如果识别系统不准,就会导致库存数量的混乱,所以说识别系统是否精准是影响库存数量的重要因素;

4.货物包装的质量、防护性影响着客户的服务质量,物流包装要充分保护货物不受磨损,防止商品受潮、发霉、变质,在捆绑、拆开包装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是否便利,这样,客户在接到产品时才能保存完好无损,让顾客满意;

5.包装集成化物流方式可产生奇异的成本节省。集成化物流是指物流服务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支持,为提供集成化的物流服务而组成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集成化物流在包装过程中可以节约成本。

二、物流对包装技术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提高,现代物流对于包装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不再以传统的包装手段来衡量产品的包装质量。

1.运输包装的绿色化、安全化

当前社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可用资源也在日益枯竭,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提倡。对于物流包装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采用绿色包装,无论是从材料的选择上,还是从回收利用上,都要做到环保、节能。当然,还要确保产品能够安全的送到顾客手中,不能让商品受潮、受损、发霉变质。

2.包装器具的标准化

包装生产的尺寸和规格决定了流通,包装器具的标准化、器具化能够让装载、搬运环节更加方便,尺寸的大小要符合飞机、火车、轮船的运输规格,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3.包装设计的简单化、通用化

简单的包装设计可以大大节约包装成本,把产品的包装简单化不仅让人看起来简单大方,而且还节约了成本,商品成本节约也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而复杂的包装不仅拆卸困难,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包装设计时应把握简单实用的原则,防止过剩包装。

三、推动物流包装发展的因素

1.消费市场因素

(1)快餐业、小吃部的快速崛起

近几年,许多国家越来越偏向于老龄化社会,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失业人口越来越多,离婚率也呈上升趋势,丁克家庭以及单亲家庭普遍增加,这些因素导致了商品的单位消费量减少,品种增多。生活节奏快,人民压力大,对于休息、享受就更加注重,因此,快餐、小吃、零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钟爱,这使得各个地方不断涌现各种快餐店、零食天地、小吃部,从而推动了包装的新材料、新品种、新形式。

(2)环保意识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对于产品也增加了健康防范意识,抵制人工色素和防腐剂,不喝高热量高脂肪的饮料。在购买商品时也更加注重食品的包装是否是新技术的包装,商品的密封性是否完好,儿童安全性、防窃启性是否有效,所以这使得产品制造商、经销商都重视包装材料的阻隔性及材料迁移性等关键指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装技术的发展指标。

(3)网购的兴起

近几年,电子商务使商务活动表现出电子化、信息化,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取代了传统的零售店经营,尤其是年轻人更喜欢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通过网上银行转账而成功购物,免去中间很多中介环节,不仅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在网络购物的经营下,商品的生产也更具有多样性、目的性,使包装结构大大简化,让包装更具个性。

(4)产品更新速度快

如今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不仅产品要设计地更加新颖、特别,就连包装也要做到独特。供应商们为了凸出自己的商品,让顾客有良好的印象,在包装上面也就狠下功夫,市面上的包装各式各样,款式新颖。因此,产品的更新速度也提高了物流的包装创新能力。

(5)产品、包装合理化加强

产品与包装的合理化与标准化管理将会加强,集中运用立足于商场的市场战略,由零售商运作,而不是由包装商或包装公司来组织竞争,研究采用更多适合于现代市场理念的包装技术。

(6)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工艺转变和包装生产的快速应变能力,供应链的管理和JIT服务,数据化控制管理等更得到强化。

2.物流运输系统的变化

(1)物流运输系统模式趋向同一化

在未来物流发展中,物流运输系统模式将更趋向于同一化,供应商也会趋向于固定化,这对于规范物流包装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大厂家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也就要更加规范。

(2)商品流通的运输系统的影响

未来商品流通的模式将会采用循环使用式的运输系统,比如管道运输技术,可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无间断的输送,还可以远程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特别是液体产品,还能节能运输包装的容器,直接通过管道运输。

(3)智能化存储器的产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流通过程将实现先进的智能化储存器的利用。不用个体包装容器就能储存商品,而且该容器还能自动进行状态设置以便保持产品的新鲜度。非常方便、快捷的储存产品,节约了包装成本。

(4)EDI商务方式和电子信息集成化技术的使用

物流系统更集中使用EDI商务方式和电子信息集成化技术。包装物上更多采用多维商品码和电子标签(EPC)。多功能射频标贴(RFID)系统未来应用最多的是包装、供应链市场。

(5)“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兴起

“第三方”物流包装是指把产品的物流与包装委托给专门的物流包装企业完成,这样,既节省了企业员工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包装质量。在未来物流业的发展中,“第三方”物流包装公司将会在整个物流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3.包装新材料与制品的变化

(1)包装业的新标准

在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下,对于包装业也有了新的标准,如今的包装业为了节约资源,注重环保,继而推行了包装减量化原则和循环再利用原则。所谓包装减量化原则是指包装的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进行减量,争取用最少的资源包装产品,利用多层共挤压、表面处理、泡沫膨化、涂覆、压力包装、结构优化等技术来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循环再利用原则是指对包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对于无害塑料瓶、金属罐、纸容器、可降解塑料等材料优先选择到包装材料中。

(2)开发各种环保新材料

开发各种环保的新材料是未来物流包装中的一大趋势,比如水凝胶这种能随环境不同而改变体积的伸缩性包装材料,以水为缓冲介质和阻隔介质的缓冲包装系统,具有自调节、自修复、自适应功能等的智能包装材料,按照预先设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现有的植物基因,使其“生长”出具有特殊性质的根、茎、叶、果实,加工出符合商业要求的生物型包装材料。

(3)包装废弃物成了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应从以下三方面抓起,一是发展绿色包装,目前,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包装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的包装,利用可回收或再用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所以绿色包装产品从材料的选择、使用、回收等整个过程都应符合绿色物流的要求,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二是推广与鼓励“无包装”“减包装”运动,所谓“无包装”“减包装”是指在包装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物量的消耗,降低包装成本。三是尽量采用可折叠、可压扁、可拆卸式包装结构,减少运输费用。在包装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精巧、便捷,这样在运输的时候更容易、更方便,同时也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费用。

4.严格控制包装材料因素

(1)更加严格要求包装材料的卫生防疫措施

近几年,各国都对包装材料的卫生防疫采取了严格的规定。进口国对于那些容易夹带病虫危害的材料如木材、泥土、稻草等进行严格的限制,对于物品的包装一般要求消毒、驱虫等卫生处理。这种防疫措施大大加速了现代物流的包装技术,研制出更多更好的包装材料。

(2)严格处理包装废弃物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包装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包装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鉴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各个国家对于废弃物品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为了方便废弃物处理,德国对纸箱提出下列要求:纸箱表面不能上蜡、上油,也不能涂塑料、沥青等防潮材料,外箱不能有蜡纸或油质隔纸,纸箱的连接需采取粘合方式,不能用任何金属或塑料钉或夹,尽可能用胶水封箱,不能用PVC或其他塑料胶带,纸箱上所做的标记必须用水溶性颜料。

5.国际贸易壁垒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商品及包装进入到了国际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改革创新。而国际贸易壁垒中的法规标准也是极其严格。比如对标签的要求,各个国家为了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在标签的要求上有着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很多出口商为了符合这些规定,不得不重新更改商品标签。而对于产品的检疫更加严格,随着国际贸易战的加剧,发达国家更加广泛地利用卫生检疫的规定限制商品的进口,对于要求卫生检疫的商品越来越多,卫生检疫规定越来越严,如果不符合本国的规定,商品不予进口。

总之,物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是各个领域、各个产业联系的枢纽,而包装在物流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物流包装技术,包装专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各国的经验,借鉴优秀的技术,提高环保意识,从实际出发,研制出更多更好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加快物流包装的合理化、系统化、安全化,让物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摘要:现代物流是对产品的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活动有机的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向用户提供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服务。而在物流系统中,包装环节是保障物品运输、搬运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物流包装的作用、新形式下对物流包装的要求以及推动物流包装的发展因素。

关键词:现代物流包装,作用,要求,发展因素

参考文献

[1]金国斌.物流链中的运输包装优化问题[J].包装工程,2010(3):93-95.

[2]孟唯娟,孙诚,黄利强,等.托盘装载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0(1):54-56,81.

[3]蔡伟,李晓春.商品运输包装的功能效用[J].包装工程,2013(5):105-106,114.

[4]蒋啸冰.浅谈物流包装[J].集装箱化,2011(1):21-23.

[5]汤志强,曲虹.包装在现代物流技术中的重要作用[J].包装工程.2012(3):77-78.

[6]胡俊明.合理高效的物流经验值得借鉴[J].当代韩国,2014(1):19-21.

[7]骆光林,付云岗.现代物流对运输包装的要求[J].包装工程,2010,(5):25-27.

[8]朱建萍.物流包装与人机工程学[J].包装工程,2012(6);23-26.

[9]王政.试论我国现代物流包装管理发展新趋势[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1(45):11-15.

轨道物流系统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 篇10

现代化医院应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先进的医院后勤保障体系。轨道物流系统是计算机控制使用与现代化医院内部物品综合运输相结合的系统,是医院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1 轨道物流系统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

轨道物流系统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显著。它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医院的生产力和服务质量、医院的应急能力,赢得了救护患者的宝贵时间;为医院节省了大量人力与物力及减少人为引起的差错;使医院的物流空间和人流空间彻底分离,大大降低医院内电梯等的负担,优化了就医环境,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条件与服务;使医疗物品在流通环节中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提高了医疗物品在物流环节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了医院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是现代化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而且将长期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医院品牌价值[2]。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优点,轨道物流系统在国外的医院中比较普及。我们相信,轨道物流系统将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引进到国内医院。

2 轨道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其在医院中的应用范围

轨道物流系统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利用运载小车在专用的轨道上传输物品的系统[3]。该系统主要由中央控制系统、工作站、运载轨道、供电系统、运载小车、轨道的转轨器、空车存储区等硬件组成。

2.1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控制器。控制器采用权限管理方式,其中中央控制计算机可实时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转状态,记录收发情况,对控制终端区域及故障代码有自动报警功能,并可在出现故障后自动关闭设备。

2.2 工作站

用于运载小车的发送和接收。其包括操作面板、显示屏、收发轨道、嵌入式软件、网络通讯等。发送医用物品时只需键入目标站点的数字编码。

2.3 运载轨道

为一种双轨双向运行或单轨的铝合金轨道,轨宽依据车宽制定。

2.4 轨道转轨器

由转轨架的平行移动实现轨道小车由一条轨道变换到另一条轨道。

2.5 运载小车

主要特点就是智能自驱动运载小车,运载小车运送物品到指定的工作站,并通过位置条码向区域控制器报告其运行的位置,以实现系统对运载小车的控制。小车容积480 mm(长)×175 mm(宽)×400 mm(高),一次传送质量最大可达10 kg,平均水平速度0.6 m/s,平均垂直速度0.4 m/s。运载小车车盖在行进中具有自锁功能,到站确认后自动解锁;小车还具有加密功能;小车前后两端配置防碰撞装置。轨道物流系统各站点的基本操作非常简单,包括发车、存车、调车和小车的到站确认。任意站点间均可以互相发送医疗物品。

2.6 空车存储区

用于集中存放当前在系统中暂时没有传输任务的运载小车。

医院安装轨道物流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医院内部各种医用物品的自动化快速传送,如医院文书档案(包括医生处方、科室间会诊单、检查报告等)、医用物资(中西药物、静脉输液、手术包、治疗包、一次性无菌物品、血液包等)、医用标本(化验标本、病理标本等)等。上述物品都可以通过轨道物流系统来进行快速传送[4]。

3 轨道物流系统在医院的运行框架

我院所采用的轨道物流系统为德国Swisslog品牌,该公司轨道物流系统在德国生产和研制,已有40多年实际应用经验,性能稳定,全球已安装2 500多个项目,在该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我院的轨道物流系统共设27个站点,中心药房、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中心供应室和检验科4个站点采用快速进出站点的双轨式6车位站点形式,其余各科室共23个护士站均采用单轨式2车位站点形式;共有40辆运载小车及1辆清洁小车;30个标本用旋转架(用于发送医用标本及血液);设置29个存车位,分布合理,保证了各站点的调车需要。其中,4个双轨式6车位站点发车次数占很大比例,由于采用的是快速进出站点的双轨式6车位站点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取边发车边调车的原则,提高小车的使用效率,完全能满足短时间内大批量发送的要求;其余的23个单轨式2车位护士站站点大多为接受小车,采取边收车边存车的原则,以保证系统其余站点的调车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站点停满车后其余小车无法进站状况的发生。

4 轨道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及经济评价

我院的轨道物流系统已投入使用半年,运行稳定,作用明显。与人力运送相比,可以省去等待电梯、交接核对物品、返程等的时间。双轨式6车位站点采用边发车边调车原则,实现了小车的连续发送,有效地提高了医疗物品运输速度,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和公共资源,同时,也避免了人力运送造成的人员管理上的混乱和不科学。运载小车由电脑控制,中央控制系统会以最优的选择进行存车和调车,充分体现智能化小车管理的作用。从我院系统中的40辆运载小车的作用看要远远大于40个人力资源。

轨道物流系统除了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显著之外,还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它节省了人力成本、人力造成的差错成本以及管理人力的成本。按国内医院的平均配置来分析,1 000张床位的医院1 a需要的人力成本在100万元以上,所以10 a左右的人力成本就相当于轨道物流系统的成本,这其中还不包括薪资上涨等其他因素。除了节省医院的成本以外,轨道物流系统的使用效率也很高:平均从一个站点发车到另一个站点所花费的时间只需要3~4 min,而且还可以连续发送。通过遵循存车调车的基本使用原则,6车位的站点可以做到1 min发送1辆运载小车(发送时需要核对物品),甚至更快。这样可以估算一个6车位的站点白天上班时间(8 h)至少可以发送480次左右,而目前我院发车量最多的中心药房站点平均每天(24 h)为250车次左右;即使6车位的站点同时向所有23个护士站发送物品,也可在0.5 h内完成全部发送。由此可见,轨道物流系统完全能满足医院的运送和短时间的大批量发送物资的要求。根据中央控制系统运行记录显示,目前我院的轨道物流系统平均日实际发车辆在650次左右,因此,日发车量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我院持续的完善和发展,轨道物流系统必定能发挥更大作用。

5 轨道物流系统的科学维护保养

轨道物流系统除了要求使用人员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外,还需要科学的维护保养。我院的轨道物流系统有专人负责日常监管及维护保养,对于每位参加与使用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及时排除实时故障,对每个系统硬件(轨道、运载小车、站点、转轨器等)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各硬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延长整个轨道物流系统的使用寿命。

6 轨道物流的发展方向

医院物流系统虽已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处于战略性地位[5],但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物流领域,国内医院物流管理仍基本停留在功能性的物流管理阶段,还处于发展初期。基于流程化的医院物流系统框架尚未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只能支持基本的后勤业务工作,不能从供应链角度对医院物资的供应管理、采购获取、库存管理、物资供应、交付、医用废弃物处理等提供集成的一体化支持[2]。因此,通过开发医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院物流管理中基础数据的信息化和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从IT技术上保证优化流程的顺畅运作,实现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与医院HIS、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等的无缝链接,使物流管理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得到实时的统一将是医院物流管理今后发展的方向[6,7]。

7 结语

轨道物流系统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显著,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则和使用要求[8],并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以及科学的维护保养,这才是轨道物流系统高效运行的保证,才能充分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摘要:在明确轨道物流构成、应用范围的基础上,结合轨道物流系统在医院的具体运行状态、经济评价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阐述其在现代化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指出了轨道物流系统使用效率高,可降低人力成本、人力造成的差错成本以及管理人力的成本,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显著,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轨道物流系统,现代化医院,使用效率,价值效益

参考文献

[1]吕建昆,戴林亚,李彬.现代物流管理在医院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5):69-70.

[2]叶炯贤,许华,廖素华,等.轨道物流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4):59-60.

[3]沈崇德.浅谈医院物流运输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6):28-30.

[4]黄湘民,薛莲.现代医院物流系统及管理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18-20.

[5]杨威.物流轨道系统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2):52.

[6]刘俊兰,翟树悦,周裕法,等.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7):29-32.

[7]刘俊兰,翟树悦,韩冬雪.我院构建物流管理体系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l):783-784.

上一篇: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