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现状

2024-08-12

电子政务现状(精选十篇)

电子政务现状 篇1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的各项业务,实现政府业务过程的信息化,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近50年的历史。研究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其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同时更好地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制定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国内电子政务的协调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效果。

1 国际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各国尚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发展阶段上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意见。目前,国外对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从三阶段到六阶段都有,而且基本能自成体系,在此对不同阶段的划分方式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例举如下。

1)电子政务发展三阶段论

世界银行信息发展项目组提供的《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手册》中,将电子政务发展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公开发布阶段(Publish),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扩大政府信息的传播面,它是电子政务的最初发展阶段。交互(Interact)阶段,是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扩大公众在政府事务中的参与面。在线业务处理(Transact)阶段,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所需要的政府服务可直接通过在线的方式得到满足。

2)电子政务发展四阶段论

欧盟委员会在《欧洲电子政务成熟度》报告中将电子政务分成“TITI”四阶段的模式。传播(Transmit)阶段,主要是指政府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阶段。交互(Interact)阶段,是指利用互联网实现政府和公众双方的交互,公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政府静态的网上信息发布,而是可以利用互联网与政府进行双向的交互,使政府服务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线业务处理(Transact)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体现电子政务价值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的相关政务活动都能通过网络来实现。集成(Integrate)阶段,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该阶段意味着社会公众能真正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各项政府信息,可在线办理各种政府事务,并可通过一个集成式的政府服务平台得到全方位的政府服务支持。

3)电子政务发展五阶段论

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部在《电子政务测度:全球透视》报告中,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如下五个阶段的划分。网上初现(Emerging Presence)阶段,是指政府的相关信息开始在网上出现,该阶段政府提供信息特点是“政府有什么就提供什么”。增强出现(Enhanced Presence)阶段,是在网上初现这—阶段基本实现后,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服务的功能,为公众提供更专业的信息服务;与在“网上初现”阶段政府提供信息显著不同的是,在这一阶段,政府要按“公众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的思路进行信息提供。交互出现(Interactive Presence)阶段,政府与公众可以进行双向、动态的信息交互,比如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各种政府文件、表格,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表格,同时还可以对政府的相关决策进行在线评论等。在线处理出现(Transactional Presence)阶段,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直接在网上办理相关的事务,实现在线式的业务处理,为公众和政府部门创造更大的价值,是电子政务较高形式的发展阶段。网络化评估阶段,网络化评估属于政府电子化治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的决策和相关事务进行更深层次的参与和评估,政府也可以对其服务对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使得政府的治理与服务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4)电子政务发展六阶段论

在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由克莱?韦斯科特(Clay C.Wescott)博士撰写的《亚太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报告中,结合亚太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把电子政务分成六个阶段。构建电子邮件系统和内部网络阶段,是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在政府内部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通信,并通过内部网络共享政府内部的信息,实现网络化的办公。让政府部门间和公众获得政府信息阶段,在这阶段既要通过网络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又要让公众能方便快捷地从政府网站得到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允许双向沟通阶段,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借助互联网、电话呼叫中心等多种手段实现双向互动的信息交互,这是公众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参与政府事务的重要阶段。允许价值交换阶段,是指政府与公众之间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各种相关政府事务的处理,比如政府在网上进行电子化的采购,让企业利用网络实现电子报税,为公众提供电子化的社会福利服务等;在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传递外,还实现了资金的电子化转移。数字化民主阶段,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公众更好地参与和管理政府事务,更全面地发挥政府民主的阶段。集合政府阶段,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服务通过政府一站式的门户网站或者智能卡集成在一起,公民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不再需要了解不同政府部门的具体职责就可以得到集成式的、无缝隙的政府服务;在这一阶段,政府与公众之间将形成一种新型的、紧密的、超越时空界限的特殊联系,使传统的政府机构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从以上对电子政务发展不同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发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国际上对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研究也处在逐步成熟的阶段。无论是“三阶段论”,还是“六阶段论”,基本都是从政府在网上“露面”开始,逐步深化,直到政府“消失”为止,即政府变得越来越无形了,公众不再关心政府的地理位置在哪,领导人是谁,具体的职能是什么,而是关注公众需要的政府信息和服务怎么获得,怎样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办理政府事宜,表达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行使民主权利等。究竟要把电子政务分成几个阶段实际上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结合政务活动的特点和公众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从低级到高级有序地推进,使电子政务在各个阶段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2005年,IBM公司在《随需而变的政府》中则把电子政府分在线的政府(On-Line Government)互动的政府(Interactive Government)整合的政府(Integrated Governmen)随需而变的政府(On-Demand Government)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2 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联合国2008年发布的《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整体治理》(E-Government Survey 2008:From e-Government to Connected Governance)对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门户网站、各级政府机构网站开发情况、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发展“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和潜力等方面综合评估。虽然不同的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使用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大体包括让公众更容易获得政府服务、改善政府与公众和企业的互动、让公众获得更多的信息等等。总体而言,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因此,对于电子政务完备度的评估就把公众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把评估的重点集中于最能影响到公众的政府服务上来。

根据报告分析,世界电子政务指标平均水平持续上升,大部分国家都有了自己的电子政务政策、法律和政府网站等。从洲际平均水平来看,欧洲最高,其次是美洲,而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欧洲的优势明显,在前35位的国家中,欧洲占了70%。

北欧的瑞典、丹麦和挪威三个斯坎底内维亚国家首次占据了前三席,中国排在第65位,与2005年比排名下降了8位。在前35名的国家里没有非洲、加勒比地区、中美洲、中亚、南美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缺少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健康、教育、就业等社会问题压力沉重,导致预算吃紧,不能有力地执行他们的电子政务政策。

参考文献

[1]周宏仁,唐铁汉.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2]周宏仁.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J].汕头科技,2005(2).

[3]宋庆蓉.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J].信息化建设,2006(7).

[4]吴吉义.2006-2010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Z].CSAI,2006.

电子政务的现状(推荐) 篇2

2.1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初步理顺

2009年6月16日,我市正式挂牌成立岳阳市信息化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市信息化有关事宜。电子政务作为我市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明确了电子政务的工作方针、政策,确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实和调整了信息化管理机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电子政务需要的政务管理流程更加明晰。

1.2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市电子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形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广域网络;依托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覆盖全市城乡,市中心城区无线网络已投入运营,全市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形成,成为办公自动化及业务应用数据传输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十三金”工程建设契机建成了垂直系统的部门专用广域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岳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网络通信系统安全,各部门单位采用了物理隔离、数据备份、防火墙、病毒扫描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维护了我市信息安全。

2.3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全面展开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全面发展,重组了部分传统的政务管理

与服务模式,成立了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审批、许可等业务,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效率;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各种政务信息,政府行政透明度明显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政务系统全面应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取得了重要进展。

“十三金”工程全面推进,强化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科技强警”系列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市的治安状况,“金税”工程提高了税务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了税源征管。

2.4 电子政务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电子政务水平近年来得到明显提高。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地税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均建成了比较先进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并已经有一批应用系统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了各部门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方便了企业和居民网上办事,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政府服务社会的效率。

2.5 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近年来持续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目前,公众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查询我市政务的最新动态、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和天气信息等;部分职能部门网站初步实现了政务公开;政务中心全面采用电子政务手段进行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处理,提高了办事效率。

2.6 存在的问题

条块分割,统筹不够。缺少对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建设的条块化趋向明显,一数多源,标准缺失。

重视建设,忽视应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但应用少,更新慢。同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应用、重建设轻维护的误区,使得有限的建设资金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认识不深,创新不足。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往往将现有的做法简单电子化,未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模式、流程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还须进一步提高。

安全保障有待加强。部分单位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设施和有效的网络管理机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还不健全,未形成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 篇3

一、世界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1与各国信息产业发展匹配,电子政务发展呈现明显区域差异性。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发展,而各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政策、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据联合国《金融危机时期电子政务的利用》(2010)报告显示,从电子政务发展区域布局上而言,与各区域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紧密关联,排名为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在电子政务准备度方面,全球188个国家中前3位为韩国、美国和加拿大,中国排名第72位。在电子化参与度方面,前3位为韩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中国排名第32位。在全球排名前35位的国家中欧洲国家占70%,亚洲国家占20%。

2电子政务成为助推信息产业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领域之一,为信息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从信息产业强国(如美国、日本等)的先进经验分析,依托政府电子化应用,通过大力实施政府采购政策是拉动本国信息产业发展,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降低企业研发风的有效路径。近年,电子政务理念从电子政府(E-Government)向互联治理(Connected Governance)转变,其核心是在传统电子政府侧重提升行政效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政府与公民、企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公民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创新,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各层面的整合。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电子政务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需求的加大,将有力地带动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

3重视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是电子政务发展领先国家的共识。以电子政务发展领先的美国为例,曾先后发布《电子政务战略——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2002)、《电子政务战略》(2003),并制订了《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隐私权保护法》等,逐步健全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欧盟制定《电子欧洲2002行动计划》、《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欧盟信息社会2010发展规划一i2010》等一系列电子政务中长期规划,为欧盟电子政务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此外,韩国、日本等国家在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和法律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较早,成效明显。

4服务为中心,重视政府流程重构和应用整合。政府内部管理职能向外部服务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而电子政务是解决行政体制障碍的有效途径,以政府门户网站整合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必然趋势。如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美国联邦政府门户网站、欧盟的“eMayor”行动计划、韩国的国家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等均是以服务公民为核心,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的完整开放的政府网站体系。同时,拓宽网络交流渠道成为电子政务促进民主建设的新模式,打造全能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5.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承载着事关政治、经济、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数据和信息,信息安全对保障电子政务有效运行尤为重要。当前,网络攻击、病毒泛滥、黑客入侵、网络窃密、违规操作等影响和威胁电子政务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电子政务安全涉及观念、技术、管理和立法等层面。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建设需从几个角度人手:一是要确保政务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保密性、不可抵赖性;二是要确保信息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可控性、互操作性;三是要确保信息存储的可靠性,保证物理安全和数据安全;四是要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立法约束和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五是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意识。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2000年后的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投入了万亿元巨资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联合国开展的电子政务调查中。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逐年上升,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006)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发展进程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我国主要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正从覆盖政府业务阶段向与政府业务融合、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过渡。从基础电子政务网络而言,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投入运行,促进了全国范围内横向和纵向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从电子政务直用而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并提供对外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推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与公众的广泛互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各领域各部门,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提供了重要支撑。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国家保密局出台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围绕信息系统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

2电子政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离互联治理的阶段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1)电子政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总体而言,电子政务建设在中央、省级等层面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在县级以下相对薄弱。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仍需大力推进。同时,电子政务发展存在普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发达省区与欠发达省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此外,在电子政务的规划方面,在战略层面的规划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规划。

(2)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欧洲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高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重视在基础设施和连通性方面的投资。如瑞典的互联网普及率为74.9%,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8.8%,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4.3%(世界排名第87位)。韩国在电子政务调查全球排名中迅速提升也得益于其位居世界第一的80%的互联网普及率。

(3)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英国颁布部门通用的身

份确认方法、安全导则、网站设计导则等;加拿大实施“E-分组”战略并推出CLF标准。我国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005),并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5)从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5个方面指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2009)发布,表明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立法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客观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程度仍然不够,标准指标设计上相对宽泛,尚需各部门针对电子政务实际进一步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操作性。此外,电子政务安全认证体系尚需逐步健全。

(4)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早期投资建设的信息系统已进入应用维护阶段,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由建设向运维转型的时期。据统计,全国信息化建设新增项目呈逐年减少的局面,信息化资产增速逐年放缓。然而,电子政务工作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对运维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电子政务成熟的国家,运维资金一般占到电子政务资金总投入的75%以上,而我国80%的资金都投入到了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比较而言对运维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5)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欧盟出台《2007-2010年提升电子政务效率和效能的关键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欧盟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效能的里程碑式文件。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监督考核体系的建设刚刚起步,构建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体系必须要有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体系作为支撑。

基于此,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多渠道促进电子政务的均衡发展等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环节。

三、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考

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服务创新的同时,需紧密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电子政务自身创新。当前,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等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和趋势,这些新的理念和技术将引导和促进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电子政务也将成为助推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也要尽力避免对新技术的盲从,应当以科学发展的态度,确定新技术应用的着力点。

1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互动功能,使其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力抓手。互联网已成为了解民意、倾听民声、体现民情的重要载体,网络问政是提升政府民主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监督利器。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位不仅包括政务宣传、信息公开,更要强化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使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对外宣传的窗口、为民服务的窗口。同时,相关网络监管部门也要对网络文化、网络民情民意予以正确引导。

2物联网将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向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是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问题,我们提出的“感知中国”、“智慧城市”的构想均为基于物联网思想驱动而勾画的建设架构。从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组成来看,包括感知层(信息采集,以RFID为核心)、网络层(信息传输)、应用层(信息分析处理,提供信息服务),物联网自身的产业链很长,涉及传感、芯片、软件、终端、网络到业务应用等众多产业领域。然而目前对于物联网的讨论更多集中于感知层,对芯片等硬件层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软件应用和计算能力的关注,物联网应用集中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我们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联网在面向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有效提升政府工作和服务的效能。此外,近年基于RFID技术提出的面向政府应用的有源文件、资产管理等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也有较为典型的应用,我们认为该方面的应用还需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性能价格的综合判断和科学决策。从对物联网的应用分析来看,物联网与传统传感网接近,而业界对于物联网内涵和边界的界定仍然众说纷纭,且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开放、共享的电子政务物联网架构体系还未形成。

3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还需从需求出发、切合实际审慎对待。云计算是将大量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形成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易扩展的服务。物联网大规模应用涉及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必须依托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是判别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特征。理论上而言,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模式可解决电子政务中安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美国、新加坡等均有成功的实施经验,如新加坡利用商业公共、政府私有、内部云等不同层级的计算云分别满足电子政务中不同的应用和管理需求。但是,云计算在国内尚处于准备阶段,应用仍然相对匮乏,目前建设的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主要面向科研计算、工业计算、仿真计算等领域。电子政务中应用云计算模式需要重点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电子政务自身的计算需求出发,云计算的特色是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如气象、地震、生物、工业制造、高技术仿真等涉及海量数据计算的领域能体现出其技术优势,而一般性电子政务应用采用云计算则须充分衡量成本和收益的关系问题。二是要充分考虑到云计算的风险,政府对商业外包计算服务的信任程度、电子政务应用数据的安全隐私问题等都需优先考虑,尤其云计算模式与正在实施的等级保护、分级保护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的匹配性和兼容性还须商榷。

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4

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政务信息化, 即实现政务公开化、办公高效化、服务网络化等目标。也就是说,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 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经过精简、优化、重组后到网络上实现, 它打破了时间、空间及部门分隔的制约, 为社会公众及政府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与服务。

2 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政务走信息化之路, 是大势所趋, 历史的必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 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 。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 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 (OA) 工程, 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二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 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 其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些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 是电子政务的初级阶段。

2.2 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 。

各级政府的网站建设初步完成, 不同部门间局域网搭建完毕, 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逐步构建。

2.3 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近几年) 。

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阶段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各级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第二, 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 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功能不断增强, 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第三, 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 安全性不断提高。

3 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网上信息发布、政府政策公开等多方面的资源建设。具体包括:

3.1 政府的信息服务。

各级政府在Internet网上建有自己的网站, 公众可以查询其机构构成、政策条文、国务院公告等, 相当于政府的“窗口”。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与联系。

3.2 政府的电子贸易。

政府的电子贸易也就是政府的电子采购。既能够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廉政建设。同时, 也可加大企业的竞争, 降低成本, 还能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3.3 电子化政府。

推动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 不仅各政府部门内可以形成局域网直接连通, 而且各政府部门也可相互联通,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许多政府己经做到了这一部分。

3.4 群众参与政府。

老百姓可以通过上网的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参与有关政策的制订。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是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是信息技术发展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更高阶段。

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4.1 电子政务发展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性建设不够;

4.2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在开放性要求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3 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4.4 既是政府业务工作骨干、又是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不足。

5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应该采取以下五大发展对策:

5.1 加强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

加强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 以制定发展规划, 明确阶段目标, 避免重复建设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仅是网络基础建设问题, 而且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工作程序等方面的协调和调整。因此, 应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研究,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相关的技术标准, 由国家统一制定, 使我国的电子政务规范建设, 避免因标准不统一而导致混乱局面的发生。

5.2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建设和改造电子政务数据库。首先,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 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 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 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 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络建设, 加快宽带高速政务专用网络系统建设, 加快国家重要战略性数据库建设。

5.3 加快电子政务法制化进程。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它已从影响、配合, 向基础支撑转化, 成为电子政务发展必须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 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 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 是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举措。

5.4 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 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 建立应急支援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没、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水平, 减少对国外信息技术的依赖。健全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制。

5.5 加大对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力度。

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 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转变观念, 积极应对变革。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 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

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解决了政府对外形象的电子化, 并通过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 必然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在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 把政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最主要业务不断的升级互动, 真正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 进而带动政府对社会的监管, 实现政府在更高层面的政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贺来.电子政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9.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篇5

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而今,电子政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电子政务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三个阶段的重点建设后,已从雏形期开始步人成熟,“电子政务”不仅被学者、媒体所接受,而且将最终达到政府政务运作流程上的无缝集成和结合。

1、电子政务的含义 在我国“电子政务”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如“电子政务”“电子政府” “政府上网”“政府信息化”“网络政府”“政府办公自动化”等等,均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不成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侯卫真、于丽娟在其编写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简捷、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 姬泊在其撰写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一文中指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的优化重组和有效改造,构建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的现代化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的管理和服务。”[2] 田景熙、洪琢在其所著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行政和公众服务的一种方式。”

[3] 杨雷所著的《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调整结构、形成规范的运作流程,成为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政府,通过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把这种改革的成果固化下来而形成新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4] 盛辉、成良斌在其撰写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管理方式。”[5]以上文献对“电子政务”这一概念理解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电子政务不仅仅只是把现有的业务、办事流程、公共信息搬上网,而是先要对传统政务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第二,电子政务应用范围涉及三个方面: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社会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第三,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第四,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的政府。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第十九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6]: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843,000个,上网计算机总数594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13700万人,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4,109,020个。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第十九次中国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03,393个。与2005年同期调查的1096924个相比增长了164.4%。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3)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

(4)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7]: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 “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政府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

2.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四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少政府机关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对公文旅行、文山会海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4)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与电子政 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成为电子政务实施过程巾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要把握安全与开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政府机密,哪些 是开放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巾要摆脱“安全绝对 化”倾向,采取科学评估、科学管理的安全系统平衡这一矛盾。

(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建设,是电子政务 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涉及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如信息公开法;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涉及商业交易的法律,如网络交易法、商业秘密保护法;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涉及信息安全的法律,如信息安全服务法等。就目前来说,我国加快电子政务的法制化建设内容是建设与政府信息化相关的基础法律,如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同时,调整一些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法律,如行政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刑法等。

(6)重技术轻政务现象严重。经过调查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在 内容和服务上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较为迅速,能提供相对充实的信息和服 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政府网站的充实性指数达到58%。这个调查数据也暗示,现阶段这些网站重视得更多的往往是一些信息量的累积。网站的时效性指数为37%。这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已基本实现了稳定的更新和反馈。尤其是新闻类栏目,其更新速度已令人非常满意。但这些网站在其他服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客户的反馈周期,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人难以忍受。网站的艺术性相对较好,指数为43%。

(7)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3、建好我国电子政务应采取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3.2 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 靠的的提。目前,必须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罔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实行方式,构建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和实施机制,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3 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

3.4 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我围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 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应急支援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没、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水平,减少对国外信息技术的依赖。为此,要迅速健全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制。

3.5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 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

3.6 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3.7 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电子政务网络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篇6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4-02

1 引言

电子政务通过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和通讯网络,使得政府部门组织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直接和迅速,使得各方面的互动更加良好。而且,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慢慢使公民积极参与到相关政府公务的管理中来。电子政务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加规范标准的管理和服务。随着电子政务活动的普及,电子政务的一些薄弱环节也随之突出。面对不断出现的电子政务管理问题,需要我们在采取已有的措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和管理。

2 电子政务的安全现状

2.1 目前我国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而对国外进口的设备和技术都缺乏安全改造和管理。这给电子政务造成了安全隐患。

2.2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缺乏合理的结构,重复建设情况严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进行统一的安全规划,信息资源缺乏重要的安全保障。

2.3 网络与软件系统自身存在不足。有些软件设计初期就存在安全漏洞,在后期使用就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现在木马病毒非常泛滥,不断变种,传播方式也不断衍生,给电子政务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4 在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同时,疏于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有的职员网络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电子政务网还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3 电子政务的管理现状

3.1 建立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协调机构

通过网站资源整合,实现了政务公开化。省级政府建立门户网站,并不断增添政务公开内容,提高了电子政务办公效率。省政府门户网站不仅随时更新重要的政策和新闻,并且通过与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各个部门网站的链接,向人们提供了方便入口。同时,省级政府的门户网站从服务型的角度出发,丰富了各栏目的功能,并编制了强大的政府资源目录和导航,创造了良好的公共服务网络环境,人们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十分方便地按照规范流程,办理具体事务。

通过政府资源整合,架构政府网站群。由于初期省级,市县级政府各自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使得一些功能平台布置比较分散和凌乱,因此为了合理利用资金,使网上政务平台更具有统一性,省级政府整合资源的同时,架构了政府网站群,使得各市县级网站符合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且通过建立主站和子站的形式,实现对电子政务平台系统性的管理。所谓系统性管理,就是汇总各市县级的政府网站,使其能够被用户更方便地搜索和使用,省级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各功能平台,各功能平台又拥有统一的管理。

3.2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安全法律法规

当下对于电子政务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成熟,还不能完全保证人们的合法权益。犯罪分子也是有机可乘。立法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网络电子知识产权法》、《网络信息安全法》、《电子政务网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保驾护航。使人们进行电子政务活动时,对保护信息资源和保护权益有法可依。同时,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电子政务法的体系作用,保护电子政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3.3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意识是说人们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候,对信息安全认识的重要性以及是否能及时发现影响安全的因素,是否主动维护网络安全。目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大众媒体、组织培训、培养安全管理的人才、粘贴警示标语、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已经强化人们这方的意识,逐步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安全是正常进行电子政务的基础,也是保障政府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前提。

3.4 加强技术管理,努力做到使用安全

在政府部门内部不得使网络资源随意被使用,严格控制使用人员。内网中,除了特殊需要,共享的资源不要随意开放,对于有需求的工作人员,使用时候进行加密,通过密码验证才可以浏览资料;对于存有重要信息的主机,在工作时,最好不要操作网络服务,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对数据库做好备份;保证媒体本身的安全,保证媒体数据的安全,防止信息外泄。比如进行电磁屏蔽等等,任何安全技术都需要做到位。

4 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

4.1 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方案

目前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基本满足正常事务的处理需求,但是面临突发性的公共事件还显得比较薄弱。完善运维管理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电子政务系统将实现对各种公共事件的处理。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将设立应急系统,预录入多种可行的应急措施,执行人员结合当时的可用资源,按照上级命令,对事件进行处理,并实时跟踪事件处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措施补救,直到完成对事件的处理。

因此,完善电子政务运维管理的过程也是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的过程。政府各部门应该公开信息和资源,使用统一标准对各自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使重要的信息资源能够被共享,才能使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更加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4.2 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个人或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对方进行政务活动,所以说,网络体系对安全访问起到决定作用。安全体系要在攻击者和需保护的信息资源之间建立起数道严密的安全防线,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主机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等,使恶意攻击的难度增加,保证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活动系统的安全。

4.3 强化安全,采用严密的防火墙

生活中,人们在网上大部分是进行正常的通讯和交流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的信息基本是合法的,安全的,没有破坏性。就是那小部分恶意侵入的信息。普通的防火墙缺乏安全性,速度较慢,所以,对防火墙可以加以改进。设计复合型防火墙,就是通过包过滤的方法和应用代理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这样扬长避短,既提高了防火墙的安全性,又加快了信息的传送速度。因为从内部网向外部网发出的请求对内部网络安全的威胁不严重,所以可以直接和外部网连接起来,而从外部网向内部网发出的请求,要通过安全检查,先通过包过滤型防火墙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按照要求直接和内部网要求的地址建立连接,如果有安全问题,就经过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再一次进行安全检查。确定两次检查都没有问题,方可以接受外部网请求,否则对其作出处理。

5 结论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 篇7

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未来发展已经站到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1.1 基础设施基本满足需要。

2007年, 我国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投入运行, 初步具备了承载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能力, 中央许多部门都已开始利用政务外网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和各省市政务部门大多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 多数中央政务部门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 很多省市建成了统一政务网络。这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业务应用的需要。

1.2 发展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

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建设得到加强, 《电子签名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许多地方政府从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 积极探索和制定本地区标准。这些标准为政务信息系统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撑。同时电子政务宣传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 各级政府积极依托各级教育和培训机构, 对政务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

1.3 网上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各级政府网站普及水平大幅提高。200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树立了信息时代政府的新形象。越来越多的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按照用户对象设置频道, 各地政府网站纷纷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思路, 面向公民提供从出生到死亡、面向企业提供从登记注册到破产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很多部委大力整合服务资源, 服务深度已从单纯提供办事指南等信息服务和下载表格, 扩展到在线行政审批和办理状态查询等综合性服务。公众通过政府网站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 全国人大实现了立法工作的网上全民征求意见, 开辟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新途径。

1.4 重点业务系统效益显著。

国家先后启动建设了一批重点业务系统, 其中, 部分业务系统建成后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金审工程使审计工作效率普遍提高5倍;金关工程大幅提高进出口业务的办理效率, 各级海关及其所有监管现场实现24小时联网运行, 通关速度大幅提高;金盾工程覆盖了90%的公安基层所队, 提升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金税工程全面提高了税收征收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整合各部门网络和信息资源, 使农村党员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 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各省市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结合本地区的发展实践, 积极推进自身业务系统建设, 使核心业务信息化比例得到大幅提高, 电子政务支撑政务业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1.5 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进展。

各级政府不断加强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基于各政务业务应用的信息服务范围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机制方面积极探索, 在行政协调机制、成本补偿、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中, 政务信息公开是突出亮点。2003年初, 广州市政府率先实施《广州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 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此后, 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先后发布了相关规章办

!!!!!!!!!!!!!!!!!!!!!!!!!!!!!!!!!!!!!!!!!!!!!!!!

综上所述, 我国民营企业“短命”现象主要由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外部的政策法规及投资环境等对一些民营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人民币升值, 政府的支持以及市场竞争等;然而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不切合实际, 急于多元化, 盲目跟风上市, 管理不科学, 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管理, 不重视企业文化等。

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 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国的民营企业会不断的发展壮大, 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华刚.民营企业为何难长大 (第1版)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尚晓玲.民营企业“短命”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商业[J].2009:

[3]牟显田.家族企业的发展.决策&信息[J].2008 (7) :92-93.

[4]叶国灿.论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其延长.经济问题[J].2004 (1) .[5]方文彬.我国私营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原因.经济师[J].2006 (5) .[6]李玉清.透视民营企业的"短命"现象.特区经济[J].2006 (5) :84-86.

法, 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普遍提高。

2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由于受原有价值观念、体制、经济条件、信息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像任何其他新生事务一样, 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

2.1 认识问题

由于电子政务在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 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有一些偏差。有些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上网, 认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有些人认为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 完全忽视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 使电子政务流于形式,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人不愿接受电子政务, 甚至排斥电子政务, 他们认为电子政务只是传统政务管理的一个补充, 是非主流业务。观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2.2 基础设施问题

电子政务是政府政务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的产物, 其发展必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我国许多非常重要的硬件和软件主要依赖进口, 因此无法获得知识产权和完整的技术档案, 为增容、升级和维护带来麻烦, 也对数据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网络方面, 虽然近年我国网络普及率在直线上升, 但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 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 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讯设施网络的普及率还不高, 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不能满足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 我国电讯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

2.3 规划问题

目前,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 而且已经制定了相应发展规划。而我国电子政务正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发展的宏观规划, 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也没有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主要表现有:体制不顺、职能不清等。这些也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2.4 人才问题

要想顺利实施电子政务, 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人才相当匮乏, 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既懂“电子”又懂“政务”, 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在我国, 高等教育对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还未能建成成熟的教育体系, 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还不是很高。大多数电子政务工作是由网络技术人员来完成, 由于受本身专业的限制, 使得电子政务缺乏与管理、政务等专业的契合, 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深度和广度。

2.5 法律问题

法制建设是电子政务的支柱。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 立法也相对滞后, 虽然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但还不完善, 有些领域存在法律“真空”。另外,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立法的效力层次低, 效力层次较高的法律、行政法规大多尚未出台。因此, 如何通过法律法规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目前, 世界经济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 尽快转变观念, 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上。强化对电子政务的舆论宣传, 增强社会与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鼓励广大企业和居民参与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 以加快其发展, 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3.2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我国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组织IT业界、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能力, 尽早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在网络建设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特别是向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倾斜。其次, 应做好三网合一的工作, 将传统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通过各种方式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大多数居民和企业提供廉价的、方便的网络连接, 为电子政务的开展和国家信息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制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

作为政务活动、管理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 电子政务建设不单涉及技术问题, 还会涉及到有关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调适。因此, 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及阶段性目标, 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另外, 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成熟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国际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

3.4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 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 是电子政务能否落实的关键, 因此教育培训十分重要。政府应下大力气狠抓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化培训工作。首先, 应加强培训。组织典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专业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等专家资源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其次, 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加强大专院校对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 尤其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为电子政务建设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第三, 应尽快开展对各种信息人才, 如信息管理人员、电脑维修人员、信息监管人员等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 为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3.5 完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电子政务建设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篇8

20世纪70年代,国外电子政务才迈开第一步,到90年代,电子政务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运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和政府协调办事发展阶段处,已经具备了政府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目前主要把精力集中于政府开展的电子政务的电子化[1,2]。

1 电子政务的国外发展现状[3]

综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虽然有许多不同,但有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一是以用户为中心。“顾客至上”,按照用户的需求和习惯设计政府网站,是当今世界上各个政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电子政务中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概念,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和协调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建立新的、更好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居民的关系。二是整合系统、一站式服务的门户网站。通过一个政府的门户网站,用户可以进入到政府的所有职能部门,接受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尤其对于需要几个政府部门同时介入才能完成的事务处理,这种门户网站显得更为方便,用户不需依次面对每一个政府部门,只需要在网上完成他所需要与政府发生互动的事务。由于“一站式网站”体现了“顾客至上”、“无缝隙政府”理念,强调系统的“易操作”和服务的“易取得”,努力实现无盲点、全覆盖、全天候、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与公民的双向交流及对公民要求的快速响应,因而已经成为整合电子政务平台的最佳途径。三是实行分阶段实施策略。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欧盟都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作出了系统规划,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目标。电子政府从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简单的事务处理,到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互动与服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实施。按照美国的规划,2005年将有35%的政府将处于第二阶段,即:发展门户网站,把复杂的事务处理实现初步协作,对电子政务的技术复杂程度也慢慢提高,到2010年,绝大多数现有政府部门将按照电子政府的要求,被改造。四是注意克服“数字鸿沟”。公众是否真正接受电子政府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为公众减少麻烦,带来方便,这就要求在推进电子政务时重视“网络平民化”,考虑多种接入设备,特别是普及化程度高的设备(如电视、手机),应用操作要尽可能简便。五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各个国家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电子政务的市场化,各类企业和政府的结合(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不但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互惠共利的作用。

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偏低,网上信息资源不够丰富,网站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网站互动性明显不足,信息资源如何实现共享等问题还需改进和创新。我国政府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部门之间互相不沟通或者沟通能力差,从而导致跨部门应用系统变成了部门内部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条块分割成局部网络系统。这样导致政府部门的协同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限制,基本上不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有保障的并且受到群众监督的电子化服务。根据当前的发展要求,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改革和发展,行政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结合的基础上,其发展方向为从基础设施向应用一体化的方向。具体表现为:一是实现政府办公网络内部化,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内部资源整合,内部决策支持,二是整合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形成一个综合全面的,只有一个对外服务窗口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4]。

中国电子政务近期的趋势与政府改革和政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政务在中国建设的逐步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就。电子政务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手段,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创新管理,这样下来,电子政务的应用,会使政府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其中值得推荐的是杭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杭州市的电子政务工作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目前,“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在Alexa的全球网站排名中为4000多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排名,全国政府系统网站系统中屈指可数。在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对全国32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站的评估中,杭州以7.7的总体得分与广州并列,摘得了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站排名的桂冠。

3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以电子政务建设改善和推进政府管理效率,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此外,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推动软件技术、集成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衔接,形成信息技术、工业产品、系统装备等相结合的应用环境,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盈利及创新能力。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企业信息化与政府电子政务结合起来是我国市场机制下,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德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借鉴——德国信息技术应用立法考察分报告[J].计算机安全,2002,(12).

[2]王红梅.电子政务建设与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3]汪玉凯.电子政务建设误区的探讨[J].计算机安全,2002,(09).

浅议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9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成为各级政府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但电子政务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政府部门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地区间、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一些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任重道远。

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00%,98.5%和83%。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金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等一批新的业务应用系统得到推广应用;金关,金税,金盾,金审,金信,金水,金农,金保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发挥重要作用。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基础信息建设稳步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市场培育方面,近年来电子政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子政务重硬轻软的局面有所改观。在电子政务采购中,硬件采购额有所下降,软件和IT服务比重有所增加。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比重有所提高。在政策方面,《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建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在标准规范方面,《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电子政务业务流程通用规范》、《电子政务数据元》、《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以及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规范相继颁布。电子政务总体架构的构筑,为今后共享联动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电子政务资金投入动力不够

一个地方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实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状况密切相关。一些地方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之所以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入不足造成的。

在资金投入方面,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轻数据;重建设投入,轻运维投入”的现象。这使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业务应用水平难以,后续维护工作难以跟进,业务系统缺陷难以及时修改,影响了工作人员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积极性。

2、电子政务市场发育不成熟

目前,国内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IT企业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在2008年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硬件设备中自主品牌产品只占18%,系统软件和数据库基本以国外产品为主,国产中间件软件只占7%。软件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技术水平、能力不完善。

(2)软件可持续性较差。

(3)软件成熟度有待提高。

(4)软件易用性较差。

(5)软件开放性较差。

3、电子政务协调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因电子政务协调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跨部门电子政务推进工作困难重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事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根据近年来国际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以及电子政务发展历程,预计今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如下:

(1)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将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3)政府信息资源将继续整合,政务协同将继续提高;

(4)电子政务将推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新型政府;

(5)数字鸿沟逐步缩减,电子政务将惠及更多的个人和组织;

(6)电子政务将逐步走上标准化、法制化道路,支撑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我国电子政务对策分析

1. 建立电子政务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要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使电子政务资金投入多元化。要明确政府投资的重点、范围和投资主体,区分和界定好哪些是政府应该投资的,哪些是市场化运作的。凡是市场化运作的一定要保证公平、公开和公正。要进一步理顺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使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 加快电子政务人才培养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建设队伍,是保证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建立一套层次分明、灵活多样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3. 建立电子政务推进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一个地方应该只建有一个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与规划。要逐步确立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化主管制度。

4. 不断加强电子政务能力建设

电子政务现状 篇10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一) 基本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我国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已于2007年投入运行, 初步具备了承载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能力, 中央许多部门都已开始利用政务外网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和各省市政务部门大多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 多数中央政务部门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 很多省市建成了统一政务网络。这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业务应用的需要。

(二) 部分地区和部门发展速度迅速。

我国发达地区保持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趋势, 欠发达地区积极探索, 寻求突破,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 在维护更新原有设施、技术的基础上, 进行了升级改造。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 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从本地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通过利用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 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 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建设得到加强, 《电子签名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许多地方政府从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 积极探索和制定本地区标准。这些标准为政务信息系统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撑。同时电子政务宣传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 各级政府积极依托各级教育和培训机构, 对政务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地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都极为不平衡,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西部予以政策上的支持、资金和智力技术上的援助, 进行“西部大开发”, 但是在短时间内西部经济赶不上东部地区, 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还是在不断地扩大;据有关的科学调研数字表明, 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还在逐年加大, 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的收入依旧在加大, 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和城市居民的差距仍然在不断加大;受教育水平高、文化素质高的群体和文化素质低的群体之间形成了“马太效应”, 前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 后者文化素质保持不变而这在信息社会等于倒退。

(二) 部门信息交流能力不强。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存在两条线, 一条是以省为单位各自建设的横向网络体系, 另一条是各部门独立建设的纵向行业管理网络体系。这两条线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 自成体系, 没有统筹兼顾, 各自为政, 造成纵横分离, 数据一致性缺乏保障, 信息无法共享。越到下一级行政部门, 条块分割越严重, 越难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极为普遍, 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浪费。

(三) 立法相对滞后。

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但显得很零散, 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执法,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 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待。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业务水平不高, 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 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

(四) 电子政务的安全有待加强。

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部门公布的漏洞数量越来越多, 漏洞被发现和被利用对系统实施攻击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对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病毒传播增加了更多的便利。网络钓鱼、间谍软件、垃圾邮件等威胁已经危及到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 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 (如防火墙、反病毒、入侵检测/防御等技术) 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安全的需求, 探索和研究新的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新技术是保障电子政务安全, 提高网络性能, 维护政府信誉的迫切需求。

(五) 政府应用人员水平较低。

绝大多数政府部门都缺乏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 更缺乏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与实施方面的经验, 面对众多的信息技术供应与服务商提供的项目方案, 往往难以作出有效的选择与判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信息意识的薄弱, 导致项目建设与运营时困难重重, 许多功能与服务项目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人们常说, 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 要靠领导的意志、群众的意识才能完成, 可以说领导的意志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能否建成, 而群众意识则决定了项目能否建好、用好。因为电子政务项目一旦建成投入使用, 原有的工作模式就会有所改变, 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方式与手段。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一) 制定发展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

目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方面应注意和防止的是不要认为设备愈先进愈好, 以至于盲目地追求硬件设备的档次。实际上,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之所以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一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 决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性, 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 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方向, 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 有的专家提出, 中国目前发展电子政务应本着“有用、适用和好用”的原则。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跨部门、跨地区, 是一项涉及多种业务和技术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工程, 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促进各地、各部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应用, 实现不同行政层级纵向横向之间的快速信息传递, 保证政令畅通。另外, 统筹规划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以期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字鸿沟”。

(二) 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信息服务。

1.规范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

包括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 提供查询;面向社会的各类信访、建议、反馈以及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面向社会的各类项目申报、申请;相关文件、法规的发布、查询;各类公共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 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保险管理、城建管理等。

2.整合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

包括各级政府间的公文信息审核、传递系统;各级政府间的多媒体信息应用平台, 如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交换等;同级政府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换。

3.整合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

包括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审核、处理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 如日程安排、会议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政府内部面向不同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

(三) 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

发展电子政务, 立法要先行。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是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一, 尽快制定电子政务基本法。电子政务基本法既是制定下位法律法规的依据, 又是理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内部层次关系的前提。第二, 建立健全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构筑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它能够为电子政务提供公正透明和谐的环境。第三, 加强对电子政务标准的立法。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 关键是搞好整体规划, 制定统一的标准。第四, 加强信息安全的立法。政务信息公开可能使其安全性受到冲击, 要保障其安全, 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 还需要借助立法来解决。

(四) 加强技术支持, 规范网络安全技术。

电子政务系统必须把安全保密放在第一位, 制定以防火墙、内部存取控制、稽核及资料加密等技术, 使用多层次的加密措施对重要信息进行保护。从运行来说, 一是采用技术隔离, 把政务完全搬上网, 再利用技术的手段在网上保障政府政务的安全。如多级防火墙、网络分级授权、数字签名、电子认证、数据库备份等安全技术。二是采用网上与网下联合办公的方式, 重要的审批、授权、决策等以网下的传统手段来执行。三是建立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检测和审计机制、信息发布严格审查机制, 加强对废旧信息存储介质处理的管理, 确保政务安全。

(五) 提高公务员的应用能力。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新的领域, 需要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 具有信息网络知识、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加强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转变观念, 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 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对于电子政务的意义、价值和基本操作的培训, 电子政务建设、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般民众的电脑知识、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以及普及农村和落后地区的“电脑扫盲” 培训等。有助于提升全民的电子政务操作技术及其信息素质, 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 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潘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分析——基于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08, 278 (8) :74~76

上一篇:原子力显微镜下一篇:转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