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2024-07-18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精选十篇)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篇1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种类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 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 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 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1)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税后净利润, 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 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

(二)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在上市公司中, 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 股票价格达到最高, 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与利润最大化相比,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主要优点是:

(1) 考虑了风险因素, 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作出较敏感的反应。 (2) 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追求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 预期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是:

(1) 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 因为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 (2) 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 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 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 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 其股票价格可能还在走高。

(三)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 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 (2) 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 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二、科学发展观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核心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管理目标在价值角度的再现, 应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综合利益最大化应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 这是各利益主体地位平等化、企业发展持久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项合约, 这些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国家、社会公众以及资源和环境, 他们既是合作者, 又是利益的矛盾对立者。投资者和债权人预付货币资本或实物资本, 经营者和员工预付人力资本, 国家预付国有资本和政策资本, 社会公众、资源和环境预付生态资本等。这些资本预付者的共同目标是获利, 获得应得的资本报酬。投资者投资于企业是希望获得资本增值;债权人借钱给企业是希望获得利息和租金;国家支持企业是希望国有资本增值和征取税收, 发展国家经济;经营者和员工服务于企业是为了获得人力资本收益和劳动报酬;社会公众关注并支持企业是希望企业能为他们提供物品和劳务, 带来一个繁荣、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环境和后代人期望企业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经济学角度看, 投资者、债权人、国家, 经营者、员工是并列的经济主体, 其经济利益是同质的, 所不同的仅仅是建立的契约形式不同。

所以,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 综合经济利益是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耦合”。首先, 综合利益是客体利益、主体利益、时间利益、过程利益的“耦合”;其次, 从各种利益的内部结构看, 主体经济利益是投资者利益、债权者利益、经营者利益、员工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耦合”;客体利益是从利益的内容上来看的, 利益的内容是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耦合”;时间经济利益是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耦合”;过程经济利益是资金筹集利益、资金使用利益、收益分配利益的“耦合”。这种多层次系统性综合结构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节约资源, 改善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财务管理具体目标

综合经济利益的表现形式在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不同, 其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不同时期的客观经济环境。但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 要实现综合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有两点是必须的: (1) 企业新增价值的最大化是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源泉; (2) 新增价值的分配均衡化是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所以, 综合经济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 新增价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是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具体地说, 财务管理目标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增加值。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增加值, 才能不断创造更多的有效社会财富, 才能有足够的新增价值供利益相关者进行分配。该目标要求财务管理要深入分析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努力降低中间消耗;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经济中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提高生产率;科学有效地进行知识资产和货币资产、物力资产的管理;积极稳妥地扩大生产, 不断改善产品结构, 扩大市场销售。

2、利润总额。在增加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人工成本, 即V, 则形成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表现了企业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能力, 是投资者赖以分配的基础。

3、经济附加值。利润总额虽然已经扣除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 但仅仅扣除了制造成本, 没有扣除资本成本, 或者说只扣除了资本成本中的债务资本成本, 即只扣除了一部分资本成本。所以, 在利润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更能体现企业的新增价值。

总而言之,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企业不能仅仅追求自身发展的经济利益, 而且要追求整个价值链的共同利益, 还要关注社会责任和生态利益。只有这样, 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企业才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财务管理理论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中财务管理的目标, 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每种观点各有特点, 无法就其优劣简单评价, 而且每种观点各有其适用的环境或范围。因此, 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及当前大的时代环境, 选择出最适宜的目标, 应是探讨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所在。

企业管理管理的终极目标 篇2

作者:行天人力资源管理 曹子祥返回目录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都在研究企业管理的问题,都在探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增加销量、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提高利润等等。但是,我们认为,以上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

企业和企业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企业中工作的员工,同样应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受益者,这种受益,不仅仅是他们从公司领取工资,更重要的应该是,工作本身能够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在工作场所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生活质量”。这是因为:

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的组织,也不例外,他的活动同样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所以有客户愿意花钱购买,是因为它能够改善购买者的生活,或者是有助于改善购买者的生活。例如,购买一个“魔鬼训练”,本身不会给购买者带来直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通过训练,使受训者竞争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取更大的收获。

2、在我们中国,工作时间在员工的生活中最长,工作生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了员工的人生质量。在现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企业当然应该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经理们当然应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为己任。

3、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成为可能。

我们分析了一下,要提升“全体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让员工做他们喜欢的工作。如果员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们是不可能有多少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的,所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首先要让员工做他们喜欢做的工作;

2、让员工做他们擅长的、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

3、让员工们同他的上司相处愉快;

4、让员工之间能够相处愉快;

5、企业要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有人及时指导;

6、帮助员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企业中能够找到相应的职业通路;

7、让员工热爱自己的公司,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8、让员工对公司有信心,相信公司的目标能够实现;

9、让员工有较高的薪水,不会被生活困扰;

10、让员工感到公平——机会公平,评价公平,收入公平等等。

公司采取上述措施后,达到了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的目的,我们现在分析一下公司采取上述措施以后,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当人们从事他所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工作的过程就是他享受的过程,他当然会尽情地、不知不觉地在享受工作的同时,把工作做得很好;让员工做他们擅长的、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当然就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好。员工们的工作都做好了,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强大。这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应该了解下属的长处,并且在工作中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员工关系融洽,员工们同他的上司相处愉快,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工作效率提高是自然的事,在这样的机构里工作,员工的稳定性会更好,人才流失的情况也就会更少。

企业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工作中遇到问题会有人及时指导;培训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员工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员工的合作,所以,员工和部门以及整个组织的能力都会得以提升,受惠的将是整个企业。

同样的分析,企业如果做好上述5-10项内容,在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幅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强调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企业当然一定是能够赚钱的,老板的利益自然会得到保障。

相反,如果不能做好上述工作,企业,将会怎样呢?

例如,如果企业不关心员工们的个人兴趣,安排工作时,没有考虑他们的兴趣,使员工从事他们不喜欢的甚至讨厌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工作中不能获得任何乐趣,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手中做着工作,心早已飞到了别的地方,工作不出错就万岁了,怎么可能奢望他把工作做得很好?结果当然是一方面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低下,员工们痛苦不堪,同时,企业也无法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设想一下,一个根本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去调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投诉,其结果一般情况下是:客户和员工都不开心。比如,一个不开心的服务员,不自觉地会拉长脸,作为消费者,你一定会感觉他在给您脸色看,下次你还会到一个给你脸色看的餐馆用餐吗?如果多数服务员都不开心,这家餐厅的倒闭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样地,我们容易分析上述2-10项,得出结论:企业不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不仅仅是员工受到伤害,企业的利益同样受损。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3

摘 要 随着国资委《中央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案》的发布,从2010年起,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EVA考核。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的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 经济增加值 资本成本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的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投入资本的对比关系、风险因素等;每股收益最大化也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会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很抽象又难于具体化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于操作,实用性不强。就笔者认为,经济增加值这一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佳选择。

二、对经济增加值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约尔•思腾恩(Joel Stern)和贝内特•斯图尔特(G.Bennett Steward III)提出了Economic Value Added(EVA),即经济增加值的概念。提出经济增加值所基于的理念是:只有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于该企业所有运营成本与资本成本之和,该企业才创造价值。在EVA概念中,不仅要考虑常见的债务利息,还要考虑权益成本。

通过对EVA这个核心标杆的分析,可以将其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公司价值的衡量标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即那些关键的价值驱动杠杆。

经济增加值(EVA)

=[资本回报率(ROTC)-加权资本成本(WACC)]×投资资本(IC)

=扣除调整税的净营业利润(NOPLAT)-资本总成本(WACC×IC)

资本回报率(ROTC)

=销售利润率(EBIT/S)×资本周转率(S/IC)

加权资本成本(WACC)

=D×(1-t)KD/(D+E)+E×KE/(D+E)

其中,D为负债总额;E为权益总额;KD为平均负债成本;KE为平均权益成本(用CAPM模型估算);t为所得税率。

KE=Rf+β(Rm一Rf)

其中,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为平均风险股票必要的报酬率;β为股票的贝塔系数。

投资资本(IC)即总投资额是一个公司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在各类资产上进行投资的总和,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本的新增额和其他资产的新增额。

三、经济增加值的应用

1.企业业绩评价。EVA考虑的是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因此EVA能够作为唯一的指标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公司业绩优劣可以通过EVA的以下三种情况说明:第一,EVA>0,说明企业获得了超额财富,此时企业的业绩较好。第二,EVA<0,这时要分情况进行说明,例如,当企业初创或扩张阶段,短期内往往需要投放大量资金,此时EVA可能是负值,但不一定就说明企业的业绩不好;而对于稳定发展中的企业,如果EVA<0,说明公司财务活动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第三,EVA=0,说明企业刚刚维持投资者初始的财富,此时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注意,公司经营有可能将会变坏。

2.企业投资项目评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企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EVA能够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已经投入运行项目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EVA指标是通过核算分析各个项目的资本成本以及各项目的盈利能力计算而得出来的,选择和评价投资项目时,按照EVA大小进行排列,淘汰那些EVA<0的项目,并从EVA值较低的项目中抽调资金到EVA值较高的项目,以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

3.企业融资政策评价。融资政策直接影响资本结构的优劣,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必要报酬率与所面对的风险。EVA评估标准可以全面考虑不同融资方式下的机会成本,通过EVA值的大小比较,来评价不同融资方式是否可取,从而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降低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4.企业价值评价。据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EVA与股票市价存在高度相关性,EVA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升和股东利益的增加,股价上升又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加。因此,EVA越大,企业价值越高。从这方面讲,EVA最大化目标包括了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EVA最大化目标

以EVA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EVA是利润的度量标准,因此它是一个流量指标,而非存量指标,适用于某一时期的绩效衡量,如果某投资项目没有获得经济利润的前景,它就不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2)科学地考虑了资本的资金成本,即风险与报酬的联系,使企业能够增强风险意识,积极改善资本结构。(3)易于計算和操作,不仅在公司总部可以应用,在部门层次也可以加以计算,使薪酬管理更为科学准确。(4)成功解决了委托——代理理论中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传统的理财目标,由于各相关者利益的不一致造成理财目标的不一致,从而形成了在现代企业中很突出的问题——委托代理问题,而EVA最大化目标模式第一次真正把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一致起来,使企业的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协调。

参考文献:

[1]赵治钢.EVA业绩考核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汪平.财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2003.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 指引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 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最为广大学者接受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四种观点, 逐一分析利弊, 以期为企业的理财活动提供借鉴。

1 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观点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即有利于社会资源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动, 因而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 这一观点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 未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发生于不同时间点的价值量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比如, 某上市公司2012年实现利润3000万元, 2013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 尽管在数学上4000万是大于3000万的, 但从财务管理学的角度, 这两者发生于不同的时点, 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也不能得出2013年的经济效益一定较2012年好的结论。

(2) 忽略了风险因素。企业的规模越大, 实现的利润越多, 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高。片面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往往会使企业忽视了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 也形成了这一目标的难以避免的缺陷。

(3) 未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如前文举例, 该上市公司2012年实现利润3000万元, 2013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 那么2013年多实现的利润1000万元也有可能是由2013年企业增加的投入所带来的。因而, 利润最大化目标忽略了成本效益观念。

(4) 容易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 会尽量减少和压缩投入大、见效慢的长期支出, 比如新产品的研发、人才的开发等, 因这些项目投资巨大, 会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片面行为, 单纯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不科学的。

2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观点对于上市公司尤为适用。在上市公司, 股东财富的大小是以其所持有的股票的数量和股票价格两个因素来衡量的。在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量一定时, 股票价格最高, 股东的财富也就实现了最大化。这一观点的优点是:

(1) 充分考虑了风险因素。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股票价格的稳定,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尽量避免各种风险, 因而, 这一观点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对风险的忽略。

(2)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管理上的短期行为。既然股东财富是由股数和股价两个因素来衡量的, 为了使得股价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企业就必须加大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的力度,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安排财务管理战略。因而, 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短期财务决策倾向。

(3) 上市公司易于操作, 为众多上市公司所采纳。但是,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股东财富由股数和股价两个因素来衡量, 对于非上市公司股东财富的衡量是难于操作的;由于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甚至存在人为操纵股价的可能, 那么把股价作为股东财富的衡量因素是有失公允的。另外, 这一观点过多的强调了股东的利益, 忽略了债权人等其他企业关系人的利益。

3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衡量, 即以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企业预期能够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衡量。这一目标存在如下优点:

(1) 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以企业预期能够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来衡量企业的价值, 这本身就是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的充分体现, 因而, 这一观点也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对风险的忽略。

(2) 考虑了风险因素。既然以企业整个经营期间预期能够实现的现金流量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 在追求其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 企业就必须兼顾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措施来减少甚至避免风险, 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忽略了风险的缺陷。

(3)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其在整个存续期间追求的目标。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一样, 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片面性。

但是, 这一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企业价值的衡量难于操作, 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更是如此。

4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是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目标首先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 但是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 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以上介绍了四种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 财务管理目标没有好与坏、对与错之分, 每一观点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 确定并调整财务管理目标, 以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篇5

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方向,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以及管理活动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陈秉正在其所著《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认为,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减缓风险给企业价值造成的损失,来增加企业的价值。这一目标实际上也是当今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即公司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是通过使股东财富保值和增值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我国某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手册是指出,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建立风险战略清晰、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完善、风险管理职责明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七条指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要努力实现以下风险管理总体目标:

(一)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确保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三)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四)确保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五)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每一个主体,不管是营利性的、非营利性的,还是政府机构,存在的目的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提高主体创造价值的能力。当管理当局制定战略和目标,去追求增长和报酬目的以及相关的风险之间的最优平衡,并且为了实现主体的目标而高效率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时,价值得以最大化。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帮助管理当局实现主体的业绩和盈利目标,并防止资源的损失。企业风险管理有助于确保有效的报告。它还有助于确保主体符合法律和法规,避免对主体声誉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帮助每一个主体达到期望的目的地,还有助于避开前进途中的隐患和意外。简单地说,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加企业的价值。并且,COSO整合框架将主体的目标分为四类:

战略——与高层次的目的相关,协调并支撑主体的目标; 经营——与利用主体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相关; 报告——与主体报告的可靠性相关;

合规——与主体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

COSO的这种分类使我们可以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不同侧面。这些各不相同却又相互交叉的类别——一个特定的目标可以归入多个类别,反映了不同的主体需要,并且可能成为不同管理者的直接责任。

《3C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标准》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至少应达到以下总体目标:

控制风险目标。企业风险水平要永远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要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这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处理危机目标。企业风险一旦发生就变成危机,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这是全面风险管理不期望看到的结果。处理企业危机,即提供危机处理解决方案,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是全面风险管理不可忽视的目标。

把握机会目标。企业坐失良机,实际上最大的风险。企业发展,不仅要管理风险,还应抓住机会,促使企业把握发展的良机,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积极目标。

增强风险意识目标。我国企业风险意识不强,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增强风险意识,进而增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是全面风险管理总体上期望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

可见,风险管理的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侧面。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解目标。不同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版块又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各类目标还可以分出等级。

我们根据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关系以及风险管理的作用,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实现企业总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第二层级: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这是风险管理的直接目标,这个层级的目标可细分为控制风险目标、处理危机目标和把握机会目标。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析 篇6

摘 要 本文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依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变化。鉴于我国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可划分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个层次。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学术界众说纷纭。具体说来大致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产值最大化等说法。本文认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及处于不同成长期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未必是统一或唯一的。根据当前我国财务管理的现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划分为两个层次: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一、目标并存的可能

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总价值在数量上表现为公司股票及债券的价值之和;在质量上表现为较高的信誉度、良好的形象、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及社会价值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理想状态,然而该目标在短期内又难以操作,原因如下:

首先,“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决定了其在短期内难以操作。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其公式计算复杂,且大多使用估计,因此难以操作。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但由于这种评估要受到其标准或方法的影响,因而也很难准确予以确定。

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决定了股票价格难以体现企业价值,也难以成为股东的目标。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证券交易还不规范,导致股票和债券价格往往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追求股价的最高化容易导致企业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譬如迎合股市的趋势做出某种决策,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是为了股东对某类题材炒作。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还只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指导作用并不明显。

相比之下,利润最大化的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角逐的现实目标。因此,利润最大化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符合企业存在的目的。只有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存在的根本。

此外,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指导作用毋庸置疑。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运用的因素变动分析、量本利分析、敏感系数分析都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些分析,企业能明确地知晓该在哪些方面降低产品成本,加强经济核算,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进行多样化经营。

但是,伴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以及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一种趋势。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目标太过理想,就仅仅把它看做一种理想,而不去追求。制度的变迁尚且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个企业长期发展大计的财务目标,怎么可以不允许其因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而具有两层财务目标?

二、目标并行的条件

如前所述,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我国企业发展的理想目标,但是也并非说它遥不可及。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致力于更好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推广现代企业制度;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企业不可能视而不见;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并日趋规范;财务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不会永远难以企及。因此,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最高目标还是可行的。

当然,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低目标,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做法,而是对其做出必要的调整,在改善财务状况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文认为,这种提法并不落伍,甚至可以说是较为符合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情况的。

为改善财务状况,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关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这三类指标。企业只有具备了这三种能力,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企业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应当以下面几个指标为背景:营运指数、权益净利率与销售净利率、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尤其是营运指数,很多企业会忽略这个体现了已赚得利润实现程度的指标。所有这些指标即使不处于理想的状态,至少也不应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否则即使达到了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表面现象。

三、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鉴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我们既难以好高骛远的实施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也不宜墨守陈规抱住利润最大化不放手。只要将利润最大化目标稍加修正,还是可以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指出一条路的。因此本文提出,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之所以选择利润最大化作为最低目标,是为了积聚能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好的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森森,张明燕.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再探讨.江苏商论.2002.12.

[2]朱立花.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财会月刊.1998.2.

[3]周子剑.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之友.2000.8.

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篇7

一、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1978年以前的产值最大化阶段和改革初期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实践告诉我们, 这两种目标都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 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 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 其投资的价值在于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 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 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 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他们认为, 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 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 反映了每股盈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 可以反映每股盈的风险。

(二)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可以说, 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 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 但从长期发展来看, 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 而置其他集团的利益于不顾, 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 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 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 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三)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在我国和西方都曾是流转甚广的一种观点, 在实务界尤有重大的影响。企业是盈利性经济组织, 利润代表企业创造财富, 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利润越多表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越合理, 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具体说来, 又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利润总额。一般所讲的利润最大化, 就是指反映在企业“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总额的最大化, 在提法上并不特别标明“总额”二字;二是权益资本利润率。针对利润总额最大化目标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以权益资本利润率作为考察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指标, 如“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要在遵守国家法规和履行社会责任前提下, 追求本金 (资本) 利润率满意值”。

(四) 每股收益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 用每股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 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二、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一) 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考虑了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风险和现金流量状况, 有利于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1.可操作性差;2股票受各种因素影响;3.非上市公司不适用;4.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最大化, 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 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

(二)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 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而且更加强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关系, 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 追求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 并通过价值在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分配, 满足各方利益的需求。

(三) 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标志, 利润越大越能满足投资人的投资回报要求。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符合企业生存的基本目标, 有利于促使企业增收节支, 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以下缺陷:1、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2、对风险因素考虑不足;3、它是一个绝对数指标, 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4、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考虑不周;5、可能会使企业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倾向, 易导致企业只顾目前的最大利润, 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6、在企业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 易发生人为操纵利润现象, 使会计信息失真。

(四) 每股收益最大化

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忽视了投入产出关系的缺陷, 将企业利润与所有者投入结合起来考虑, 但仍未解决“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存在的忽视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以及忽视社会效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等问题。

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 是最高也是最理想的目标。现实中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实际发展阶段特点,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理想目标的指引下, 选择符合当前阶段发展水平的财务管理目标。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本文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 (包括衰退期)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经济特征, 企业可以根据其经济特征选择符合该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 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当企业处于初创期阶段时, 企业的产品与市场均面临着很高的失败风险。经营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很不稳定。为保证企业的生存与进步的发展, 初创期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定位于利润最大化。

(二) 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当企业处于成长期阶段时, 企业进入了其生命的青年期, 各项业务发展迅速, 在产品与市场方面表现为销售量迅速增长与市场占有率的急剧上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产品成本下降, 营业活动产生较多的现金流量, 同时由于生产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对于资金的需求还在增加。企业未能完成资本积累。该阶段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竞争的特点将该阶段的财务管目标定位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逐步向每股收益最大化过渡, 以满足该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及对投资人的合理回报。

(三) 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完善, 经营状况相对稳定。产品销量平稳, 市场占有率比较稳定, 营业活动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量, 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基本稳定水平。此时企业的生存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延长成熟期, 尽可能多赢利, 并考虑回报社会, 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该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应逐步从每股收益最大化向股东财富最大化过渡, 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四) 企业成熟后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在成熟后期, 企业现有产品进入衰退阶段, 需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或进入新产业使企业获得再生。如果不能逾越这个时期, 企业就会进入衰退期。此时企业面临的问题是, 一方面现有的产品市场面临急剧下降的威胁, 因此需要尽可能延缓产品市场的衰退, 保持尽可能多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面临着选择进入新产业或开发新产品以使企业获得再生的关键任务, 因此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此时的经济特征与初创期是截然不同的, 此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在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做出更高层次的平衡, 以确保成熟后期企业战略顺利实施, 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 在现实条件下,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特点以及面临的财务环境选择适当的财务管理目标, 并保持其可衡量、可控制、可分解和可发展的基本特征,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高财务管理目标, 充分调动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企业内在潜力, 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雪华, 王雪珍, 腾清.财务管理[J].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09) .

[2]包岳敏.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财会研究, 2004, (11) .

[3]刘巧英.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5, (01) .

[4]吴宗明.试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优化[J].引进与咨询, 2005, (02) .

[5]韦德洪.论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J].财会月刊, 2004, (24) .

[6]康跃飞.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J].财会研究, 2003, (03) .

[7]王庆成.财务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 2002, (10) .

[8]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 2003, (10) .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 篇8

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协调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企业就必须明确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明确的导向和目标引导,企业经营的效率才会得到提高。但我国的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研究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国内外研究回顾

1.1 国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回顾

国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的过程与当时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社会责任以及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在1929年至1933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更是如此,股东的利益胜过一切。例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为企业的股东创造最大的的财富。因此,本文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纳入该阶段,这个阶段的企业财务目标是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的。在20世纪30年代的危机之后,很多学者开始对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进行质疑,甚至有人将此危机的根源指向了企业家。在此危机中,大多投资者的利益遭到损失,而之前企业并不关注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财富,危机之后的反思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本文将此阶段归纳为从股东财富利益最大化至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过渡阶段。在1980年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收购,各种敌意收购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失,此时,人们对企业股东的不满情绪已经达到了临界点,许多学者纷纷抛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主张,提出企业应该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比如,有学者主张企业在谋求自身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人们不再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利益了。本文认为该阶段是以相关者利益的价值为导向的。

1.2 国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回顾

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在西方关于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上而发展起来的,但发展的过程也离不开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没有自主权,国家掌握一切,这个时期企业目标就是完成国家给予的产值指标,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以产值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我国企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王庆成提出了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他认为我国企业应该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下,坚持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获得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 (王庆成,1999) 。程晓瑜对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进行了修正,他在利润最大化的指标中加入了现金流最大化的约束条件,首次提出将现金流最大化为前提条件之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程晓瑜,2007) 。虽然以股东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饱受非议,但我国有学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股东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我国的适用性 (李昕欣,2004;郭晓华,2003等) 。在我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得到了最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高洁,2007;刘淑红,2005) 。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在关注社会责任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上的观点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调节各方利益方面较差,在实际中难以进行操作等。近来也有观点认为可将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那么这个观点是否能趋利避害,在我国达到效果呢?下文将对此进行探索。

2 EVA理论及EVA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1 EVA理论

EVA即经济增加值,起源于剩余收益的概念。英国学者Alfred Marshall首次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这一概念。EVA的计算公式为:

这一公式提示了公司价值的创造路径。EVA最早是用来衡量企业的业绩,这也是它最基本的一个含义。作为至今较为完善与全面的一个业绩考核指标,它主要着眼于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这表现在:第一,它从债务资本与债权资本两方面考虑了企业投入资本的成本,在此之前,人们在计算企业的投入资本成本的时候并没有将债权资本考虑在内,EVA的提出完善了这一领域;第二,从EVA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它对财务数据进行了适当的更正。在早期,人们根据公认会计原则来计算EVA时,发现无法对其计算或没有办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而通过对EVA进行恰当的调整可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

当人们对EVA使用得越多,对其愈加了解时,才发现它的适用性。当更多的企业并不仅仅满足于将其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测量指标时,EVA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之中,作为企业价值体系的一部分。EVA财务管理系统是指考虑各种因素对EVA的影响后,才作出财务决策,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方方面面,诸如,从企业的筹资,然后到投资,再到运营,最后到分配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方面可以简化整个财务决策的过程,另一方面,EVA作为大家统一的财务语言,有利于员工的沟通与合作。

2.2 将EVA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既然EVA在评价企业业绩指标时有诸多的优点,那么是否可以将其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呢?一项指标要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首先必须服从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立原则。

第一,前面我们提到EVA综合了全部的投入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的,也就是说EVA也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的,这就同企业财务主体的假设是相一致的,比直接从股东的角度来考虑更为恰当,因为它更好地处理了企业股东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第二,EVA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从数量上来说,EVA的具体数值代表了财富的大小,这个数值越大,那么企业拥有的财富就越多,这就很直观地反映了企业业绩的大小。再者,EVA可以重复地进行改进,这相对于传统衡量绩效的指标 (如净资收益率ROE,总资产报酬率ROA) 有很大的优越性。EVA考虑了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即权益资本的成本,这样可以客观和精确地对经营的业绩进行度量,从而为管理者更好地计算企业的成本打好了基础,企业也会考虑没有目标地进行扩张的成本。第三,EVA指标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性原则。所谓相关性是指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各种相关者的利益。而EVA这个指标做到了,它考虑了企业没有将资本投入其他企业而获得收益的机会成本,但是传统的指标会计利润却没有。这就与企业的经营者有极大的相关性,因为这样可以主动地增加企业经营者参与到企业中的积极性。第四,由于现代企业两权分离,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不能统一,这就会经常出现管理者为最大化个人的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如何来权衡二者的关系,这就是本文要考虑的协调性。导致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不能协调的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借鉴国外各种成功的运用EVA的案例,可以看出EVA激励机制的独特之处。EVA的激励机制实施的是EVA奖金计划,将员工的奖金同EVA挂钩,EVA越大,员工的奖金就越多,没有上限,这样就模糊了员工与股东的界限,员工同普通股东一样可以得到创造价值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激励了员工。员工也会从更长远利益来考虑,也有一种归属感。最后,EVA还考虑了可操作的程度。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实际动作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本文认为此处的可操作性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可指导性,就是给定一个大方向,而不是说进行的具体计算;第二,是指有层次性。可以将其分成具有强操作性,以及弱操作性不同的层次。传统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很难进行计算。由于在EVA的计算中需要考虑较少的调整事项以及确定的资本成本率,这就使得EVA指标有很强的操作性。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将EVA指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指标符合财务管理设立的各项原则,克服了其他指标的缺点。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企业也适用EVA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在2010年后我国的很多企业都进行了EVA的考核。

3 局限性及完善措施

3.1 局限性

任何指标都不可能尽善尽美,EVA指标也是一样的。将EVA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EVA指标没有考虑现金流。在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写明“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对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就明确了财务管理目标中考虑现金流的重要性,所以在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时,我们必须将现金流考虑在内。对于EVA来说,其本质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反映的是最终的一个结果,也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无法表达企业的实际偿还能力。而现金流就可以,现金流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

另一方面,EVA业绩考核体系没有真正的建立。EVA业绩考核体系并没有一个计算公式所表达的那么简单,现在我国只是倡导阶段,并没有真正地去建立这样一个指标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3.2 完善措施

针对EVA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以下完善措施。

第一,在现金流的约束条件下考虑EVA的最大化。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了现金流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这就使本文不得不考虑。所以本文将现金流约束条件之下的EVA价值最大化作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建立一个以EVA为核心的个性化业绩考核体系。在未来的建设中,建立一套以EVA为核心,加上其他指标作为辅助的业绩考核体系。这样就可以弥补EVA偏向财务导向的不足之处。

第三,建立一个与EVA考核体系配套的激励机制。这里包括两种激励机制,一种是设立EVA资金库,即将EVA与员工的奖金相联系,国内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宝钢集团;另一种是实施EVA股票期权计划。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切财务理论的起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进程之后, 以EVA理论为着力点, 探索了EVA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发现EVA理论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项原则, 同时它拥有其他传统业绩考核指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因此EVA指标体系在中国是适用的。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EVA理论,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程晓瑜.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现金流最大化为约束条件的企业利润最大化[J].经济师, 2007 (05) .

[2]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 1999 (10) .

[3]李昕欣.股东财富最大化——最具发展潜力的财务管理目标[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3) .

[4]郭晓华.产权理论分析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财会月刊, 2003 (22) .

[5]高洁, 郭丽.论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大众科学 (科学研究与实践) , 2007 (19) .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审视 篇9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指的是在特定财务环境以及财务条件之下, 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而实现企业预期结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是企业开展科学合理财务工作并改善财务管理成果的保证。不过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通常都难以顺利实现。所以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的研究是将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并保证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主要的内容, 因此对于企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可操作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具备可操作性, 这也是保障企业顺利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同时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可计量性、可控制性以及可追溯性这三个方面。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目标要想实现, 就需要保证符合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其次是层次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方向, 更像是一个系统, 因此多样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组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整体网络。企业财务管理的网络需要把企业内部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地揭示出来, 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一定符合层次性的要求。再次是稳定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比较稳定的特点, 可以说是人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认识的客观体现。随着企业运营方式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不过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变化是伴随经济改革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方式的变化而逐渐改变的, 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比较稳定性, 往往需要一定的时期才出现质的变化。

(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第一, 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完善, 企业经营利润逐渐成为企业在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企业的利润一方面同国家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也同企业职工收入以及奖励奖金等因素直接挂钩。目前我国政府将企业的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的一个关键指标, 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成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自然涵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则要求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要高度重视经济核算, 同时优化配置企业的经济资源, 强化财务管理工作, 完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从而整体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减少企业投入并增加利润。

第二, 实现企业产值的最大化。在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发展速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因此逐步将企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增加企业产值这一方面。所以产值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目标的产值最大化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同时产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企业要避免盲目地追求产值的增加, 而出现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第三, 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让其所有者能够创造更多财富。企业为所有者进一步创造财富一方面表现为利润, 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企业的资产总值。例如一些企业虽然增加了利润, 不过企业的资产却出现贬值的问题, 这同样意味着企业出现亏损。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需要涵盖企业财富的最大化这一内容, 从而兼顾企业资金的回收问题以及风险问题, 企业经济利益越高, 表明资金回收的速度越快, 那么企业财富自然也就越大。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不只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同时体现出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性的认识, 并且体现出企业的所有者同经营者以及企业同社会间利益统一性。

第四, 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对我国的企业而言, 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同样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社会公益价值或社会公共利益, 主要指的是社会当中成员的共有利益。社会公益价值的最大化是利用企业财务管理确保群众享受企业服务过程当这种付出的代价最小。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当作企业的一个财务管理目标, 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经营的环境从而提高其社会价值。

2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第一, 做好财务计划。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要求, 配合发展战略实施, 以便进一步做好财务计划。计划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应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 从而改善企业对风险因素的应变能力。确定财务计划后, 要将财务计划进一步具体化, 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实施的过程中细化现金收支、资金筹措以及资金信贷等方面的预算, 确保财务预算可以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考核的依据以及控制的标准, 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 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企业资产并不是无限的, 利润的获得一方面表现在成本降低和资产的消耗减少等方面, 另一方面在资产利用率的提高。企业应当尽可能地盘活存量资产, 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增加产品的产量, 零落调整产品的结构, 从而生产销售那些适销对路的产品, 最终增加企业的收益。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而言,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可以说是实现企业相关人员利益最大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三, 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 企业应当保持适度的规模, 从而降低成本支出。应当定期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成本发展的趋势, 从而尽快发现并纠正成本出现的异常问题, 严格控制企业的非生产性费用开支。通过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制, 来实施责权利结合的机制, 并将预算控制同反馈控制的方法加以结合, 在会计系统当中将分解的预算数据用标准成本、定额成本以及模拟成本的方式引入到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 同时对比实际的数据, 找出其中存在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从而增加收益。企业在应当在投资管理、证券管理以及流动资金管理和筹资管理活动当中, 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第四,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开拓能力, 这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重要的途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人才, 尤其是创新型财务工作人员, 有利于顺利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所以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来改善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是在社会上公开招聘高素质财务专业人才, 其次是要通过交流、进修以及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身财务人员的素质, 再次是要树立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及危机意识, 通过自学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财务管理的能力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 财务管理目标可以说是企业理财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 也是企业财务活动需要实现的结果, 是评价企业财务工作的绩效以及经营管理成果的标准。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 是实现其总体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企业应当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充分分析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 最大限度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邹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与提升[J].企业研究, 2013, 12 (10) :105-108.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篇10

在我国, 许多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企业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而筹集来的资金如何投入又具有盲目性, 资金使用不合理, 对企业的收益没有合理的分配安排,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 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进而使整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发展方向, 不能有效地利用与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财务管理目标是经济环境下理财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结果。因而企业只有在制定正确的财务目标管理下, 才能进行长远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明确现代理财思想、建立现代理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一) 利润最大化。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 通常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也往往建立在这一前提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初期, 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具有适用性。其观点就是: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 企业的财富越多, 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然而, 这种观点片面地将利润理解为企业的财富,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考虑利润取得时间、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及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二)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不同于利润最大化目标, 后者只是体现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 前者则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 还蕴涵了企业对降低财务风险与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 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无疑更具全面性与综合性。但也应看到,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而不适用于非上市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 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无疑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 否则就无法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指导、调节、控制作用,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显然不具有可层层分解这一特质。

(三) 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对企业资产的影响, 因而许多企业将它当作最佳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只强调一方利益忽视或损害另一方利益是不利企业长远发展的, 而且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更加强调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 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 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

综上所述, 利润最大化目标曾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同, 并得到过广泛运用, 但因其内容单一而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虽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内容单一的缺陷, 却因不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而无法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只因存在种种技术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难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总目标。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对的问题及管理目标特性

当前, 世界经济正在实现一体化, 信息和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这种新的经济背景下,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数字统计, 事后分析, 报表为依托的, 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将以人为本, 其管理思路将从管理有形的财物资源转向管理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并举。在知识经济下, 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 它涉及到金融, 投资, 企业财务, 电子信息, 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加大。在这种新形势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建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第一, 财务责任社会化;第二, 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而这种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当前形势下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 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管理的总目标一致。现代企业管理目标应该定位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因而, 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是应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

(二) 财务管理目标应由“利己”型转向“利他”型和“利己”型的统一。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的制约或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 不能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回报, 还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单个企业的行为只有有利于相关主体的利益, 有利于社会利益的实现, 才能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互惠互利, 才能共享知识。做到“利己”和“利他”的统一就是做到了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统一。

(三) 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一个多元化, 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参与企业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层次性, 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结构和层次性结构。参与企业的利益主体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 经营者, 政府, 雇员, 消费者等, 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目标不可能简单的等同于人以利益主体的个人目标, 而是所有参与间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 它是所有参与者共同作用和妥协的结果, 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体系。

(四) 财务管理目标应体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前瞻性强调财务管理目标要高度概括和尽可能地涵盖显示, 又要能预测到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可操作性强调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可以加以利用, 可以表现企业内部各单位的量化指标, 否则财务管理目标就很难落到实处。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从一般意义上说, 财务目标就是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使其利用达到最优化。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配置什么资源, 二是将资源配置给谁, 三是如何判断配置优化的实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也应有所创新:

(一) 财务资源配置。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企业必须确立新的“泛资源”财务观念, 泛财务资源概念是对传统财务资源概念的延拓, 从形态上划分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其中, 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 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 其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而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 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硬财务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下降, 而软财务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上升。因此, 企业的理财应在尊重硬财务资源在整个泛资源系统中的作用的同时, 重视软财务资源的战略作用及其对硬资源的调控作用。

(二) 利益相关者——财务资源配置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 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应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 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 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 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 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应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 这样定位财务目标, 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 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三) 财务资源配置规则。财务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与分配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种规则最基本的思想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然而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难以兼顾, 要么忽视公平去获取效率, 要么牺牲效率去实现公平。财务资源的配置规则可以作为一个体系来设计, 包括社会规则、人的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等方面, 为了便于操作, 每一类规则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细则。如果资源配置规则缺失, 必然会发生利益相关者过度“拥挤”和“摩擦”的问题, 最终将危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日趋全球化, 中国加入 WTO, 现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为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只有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顺利进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是企业财务决策的准则、财务行为的依据、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它不仅规范着企业的运行方向和运行方式, 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 而且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效果。所以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并积极进行革新, 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光远.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J].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5

[2].刘惠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5

上一篇:古诗文有效性教学策略下一篇:碱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