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孔子学院

2024-09-06

中医孔子学院(精选十篇)

中医孔子学院 篇1

孔子学院就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孔子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 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 自2004年创办以来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 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有规范的设立和质量评估办法及教学章程等。历经近7年的发展, 已有300多家孔子学院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设立, 可谓遍地开花, 已经打造成了对外汉语推广的全球品牌。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 具有表现力强、承载量大、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所以, 汉语自然成为扩大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但语言教育不是孔子学院的惟一目的。语言永远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把中华优秀文化推向世界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国际传播日益广泛、国际影响不断提高;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 可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中医医学既是朴素唯物论与自然辩证法思想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又体现了华夏文明的东方哲学思维特征, 反映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特色。这些内容也是与现代医学的差别所在, 拥有巨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和价值。

一、中医药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

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的技术、贸易和文化壁垒仍然存在, 国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中国进入国际贸易组织 (WTO) 后,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医药有了更加宽松的环境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也必须面对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 一方面, 中国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 使得中医药在国外的知识产权大量流失, 在技术和经济上遭受了双重打击, 所以, 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中医药产业在中国进入WTO后, 由于国外对中医药的各种门槛的放宽或取消, 加之国外统一的技术标准、一流的产业管理模式、雄厚资金的保障, 给国内的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生存环境严峻。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渗透在交流往来的各个方面, 西方世界无法理解中医药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阴阳五行、辩证论治”等理论体系, 不接受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 所以中医药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不能被西方的思想体系采纳。

中医药在国际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提升。WHO对传统医药的定位是在主流的现代医学不能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情况下,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能够作为现代医学的有效补充和替代医学 (CAM) 的治疗手段加以应用, 然而,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是作为两个相对应的医学体系而存在, 虽然在医疗体系中的有主次之分, 但是现今传统医学只有为现代医学发挥补充替代作用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其社会地位和认同度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WHO的战略导向未能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传统医学解决全球重大卫生健康事件的作用。例如, 在急性传染病的防预治疗方面, 传统医学就不止一次的被排除在医学应用之外。2003年scars全球来袭, 2005年的禽流感爆发, WHO均无视传统医学的效用, 使《传统医学战略》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 所以传统医学失去了被纳入求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宝贵机会。由此可以看出, 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和实际作用, 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WHO也需要经验指导, 让传统医学能够在世界卫生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孔子学院模式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国家汉办是中国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 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 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 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可见国家汉办作为孔子学院总部, 孔子学院的兴办和活动区别于以往的民间的城市之间、高校之间的文化交往活动, 其属于官方行为, 有鲜明的政府引导性, 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国家文化推广战略的重视和付诸实施的决心。通过几年的努力, 孔子学院在汉语推广方面成绩卓著, 而且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平台,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必须要有官方话语权。

孔子学院的在全球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地域战略的考虑, 也处于利用优势资源的便利, 但是作为汉语推广机构, 在汉语是非母语的国家推广汉语, 市场需求调查是必需的功课, 基本内容包括当地的传统文化、当地人口的构成比、人口的基本素质、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宗教信仰、优势资源、对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孔子学院在制定办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文化推广形式的时候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 中医药由于承载的中华文化的特殊性, 其国际传播的思考尤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受众需求, 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医疗立法的规定、卫生保障体制的构建以及华人华侨的生活状况有助于中医药更轻松的被当地政府和民众接受。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内容丰富、文化概念多样、文化现象复杂。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形成的一个巨大复合体, 包含了中国各个时期的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化要素。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 筛选具有象征性、标志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非常必要。孔子学院的的命名就是最好的标志化文化推广的佐证。

三、构建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海外教育模式

根据各国国情不同, 各地文化背景不同, 在办学宗旨和目标统一性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管理方式, 一方面与普通的海外孔子学院合作, 将中医药普及性的文化写入孔子学院教材, 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 寻求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亦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相结合。

整合国内外的资源优势, 建立与国外的高等院校或国际机构合作联合承办海外中医孔子学院或在海外的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孔子学堂。此办学模式力求在当地培养更多的精通汉语又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医学人才, 并试图谋求中西方医学相互融合的新形式, 建立和谐发展, 共赢并存的长久关系。

在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挂牌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 应该保证汉语中医教材的使用, 用汉语教学更能够准确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也不违背孔子学院传播汉语的原则, 但就此必须对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法的使用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对象也必须有所选择。

海外现在存在的许多中医学院以技术培训为主, 进入市场化运作, 优胜劣汰, 属于盈利性质。选取其中有一定发展历史的, 具有地区优势、口碑较好的教育机构合作开设孔子学堂, 不仅可以丰富办学内容, 而且也有助于提升中医学院本身的社会地位。这种办学模式的孔子学堂其运营性质可以适当改变, 更可以引入中药产品文化的概念, 如国内中药企业冠名等方式支持孔子学堂的的正常运作, 对打响国内中药企业的知名度, 打造中医药的国际品牌也有促进作用。

摘要:孔子学院在全球化、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孕育而生。本文基于孔子学院以语言教学推广中华文化模式的成功经验, 分析了中国目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传播成效的同时, 着重对限制文化传播的因素进行了剖析, 从而比较透彻地揭示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漫长和曲折, 通过构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基本思路, 对如何更好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解决中医药国际化推广相对滞后等问题, 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推广,中医药国际化,思路

参考文献

[1]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

[2]张超中《.对WHO传统医学战略的反思和建议[J].中国基础科学, 2008, (3) .

[3]国家汉办主页.http://www.hanban.edu.cn/hb/

孔子学院简介 篇2

近年来, 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 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请你为《中国文化日报》写一篇介绍孔子学院的英语短文, 短文内容要涉及下列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词数:100左右。

孔子学院介绍

名称来源

孔子简介(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建设

世界各地现已建成156所;年底将达到200所

目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 推广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服务范围

网上中文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中文教学书籍;介绍当代

中国(旅游、贸易、医药)

参考词汇: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哲学家philosopher; 推广popularize

One possible version:

孔子学院落户秘鲁 篇3

2008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秘鲁首都利马,并与秘鲁总统加西亚共同见证了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等3所秘鲁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与秘鲁天主教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阿雷基帕市圣母玛利亚天主教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与皮乌拉大学合作建立的。

秘鲁同时建立的3所孔子学院不仅仅是汉语教学基地,更是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中国和秘鲁虽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于19世纪上半叶开始与秘鲁进行交往,秘鲁是第一个向中国开放国门的拉美国家。1849年是中秘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当时第一批中国人到秘鲁达卡亚俄港。从1849年到1874年,共有将近 12 万中国人来到秘鲁。

1874年,中秘在天津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这是拉美国家和中国之间开展合作的第一个法律文件。从那时起,中国向秘鲁的移民更加规范,两国间的贸易、机构和商界往来也逐步展开。从1890年到1930年,出现了中国向秘鲁的第二次移民高潮。可以说,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与秘鲁就建立起早期的社会和贸易关系。中秘两国人民建立起了牢固而深挚的友谊。

自1971年11月2日中国与秘鲁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交流合作频繁。两国人民友谊更加深厚,在教育、农业、通信、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37年来,中秘经济贸易合作取得巨大进展。两国贸易大量增长,现在中国已成为秘鲁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两国文化、教育、体育和艺术界频繁交流与互访,有上百个文教艺术团组互访。中国许多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歌舞、杂技、京剧等文艺团体来秘鲁演出,不少秘鲁知名艺术家去过中国;两国重要大学多次接触与交流,约40名秘鲁人曾在华任教或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还交换了几十个青年留学生。而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需要,也将大力促进中秘两国在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大约有占全国人口10%的300万秘鲁人有中国血统。他们完全融入了秘鲁社会,成为多元文化的秘鲁社会的重要元素,活跃在各个领域。在秘鲁,至少出版6种中文报纸。中秘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经济和贸易利益方面,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秘鲁3所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两国人民的迫切需求,是文化交往的果实。

2008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应秘鲁共和国驻华大使的邀请,以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胡志平为团长的中国国家汉办代表团一行7人访问秘鲁。代表团成员包括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领导以及国家汉办有关项目官员。此次中国国家汉办代表团访问秘鲁的主要目的是与秘鲁天主教大学、圣母玛丽亚天主教大学、皮乌拉大学等三所高校商谈合作建设三所孔子学院并分别签订该项目的执行协议,为胡锦涛主席2008年11月访问秘鲁时出席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做前期准备工作。

2008年11月19日,3所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在胡锦涛主席和秘鲁总统加西亚等中秘两国领导人见证下完成,这标志着孔子文化在拉丁美洲这片热土上再次打上一个深深的烙印,同时也标志着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又向前迈了一步。

同世界各国的人民一样,秘鲁人民在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习俗,曾经孕育出印加古文明。而孔子的思想文化,同样感染了秘鲁人。在秘鲁,出现了不少的“孔子迷”、“中国迷”。孔子学院的建立,给秘鲁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吸引了秘鲁民众的极大关注。孔子来到了秘鲁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让秘鲁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兴奋不已。

孔子学院的建立,为中国与秘鲁两国在文化和文明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了一个平台。随着秘鲁3所孔子学院的落成,孔子文化以及“汉语热”再次让人感到了“灼人”的温度。

Confucius Institute Is Established in Peru

More than 2,500 years ago, the cultural giant Confucius started his teaching career by recruiting 3,000 students. Nowadays, his thinking has spread to the remote regions in Latin America.

On November 19, 2008,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rrived in Lima, the capital of Peru and together with Peru's President Alan Garcia witnessed the official establishment of three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Peru jointly established with the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ru. The three Confucius Institutes were jointly established by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nd the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ru,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Saint Mary,Arequipa, and the Capital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Piura.

Despite the fact that Peru is far away from China,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have long-standing friendship. As early as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had already launched communications with Peru. Peru was the first Latin American country opening up to China. 1849 was an important year in the history of China-Peru relationships. In that year, the first group of Chinese people arrived in Callao Harbor in Peru. From 1849 to 1874, nearly 120,000 Chinese people came to Peru.

Since China and Peru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on November 2, 1971, the two countries have launched frequent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 The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constantly strengthened.

Over the past 37 year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Peru.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rade volume between the countries, nowadays, China has become Peru’s second largest trade partner. At the same time, the frequent communications and mutual visi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launched in the fields of culture, education, sports and arts. Thus far, roughly 100 cultural, education and artistic delegations from the two countries have visited each other. Many famous Chinese troupes involved in singing and dancing, acrobatics, and Peking opera have given performances in Peru. Many famous artists in Peru have visited China. The important universities i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involved in contacts and communications. Roughly 40 Peru people have taught or engaged in language work in China. The two countries have exchanged dozens of young stud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Peru will energetically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n econom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November 19, witnessed by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President Alan Garcia, three Confucius Institutes were established in Peru. This symbolizes that Confucian culture has branded a deep imprint on the hot land of Latin America.

Like people in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heir national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Peruvian people have formed their own religious faith and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ustoms. The ancient Inca civilization was formed here. As an ancient culture from China, the Confucian thinking also fascinates the Peru people. In Peru, now there are many “Confucius fans” and “China fans.” So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has injected fresh bloo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u’s culture and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China and Peru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ields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之一)

亚洲第一所孔子学院——韩国首尔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in Seoul, Korea: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Asia

2004年11月21日,全球同时也是亚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揭牌。它坐落在韩国首尔江南大道上的一条安静的巷子里。学院的教室里汉字、汉语拼音随处可见。

来这儿学习的大多数人是为了就业,也有的人是出于对中国的好奇,还有一些人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虽然学习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大家的学习热情却都是异常高涨。据统计,在只有4900万人口的韩国,已经有超过30万人正在以各种方式学习汉语。每年,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当中,韩国考生居首位。

韩国首尔孔子学院的诞生不仅为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韩国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它真正开启了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漂洋过海、周游列国的 “文化之旅”。

On November 21, 2004,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both Asia and the world was unveiled in Seoul, Korea. The Institute is located on the5th floor of the Jung building 811-4 Yeoksam-dong Gangnam-gu Seoul, in whic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inyin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Korea, which has a population of 49 million people, more than 300,000 are learning Chinese in various ways.

美洲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America

2005年3月17日,南开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这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美洲创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该院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开设各类汉语和中华文化课程,培训汉语教师,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增强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成为当地各界人士进行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场所。

On March 17, 2005, Nankai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jointly establishe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was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established by NOCFL in America.

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in Kenya

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是由天津师范大学与内罗毕大学于2005年12月19日合作创办的。

作为非洲成立最早的孔子学院,该院自挂牌以来发展迅速,已经由起初的2个班49名学生增加到目前的9个班262名学生。学院所开设的课程也从最初的只有兴趣课程发展到现在的选修课、必修课、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也使汉语教学融入了肯尼亚国民教育体系。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on December 19, 2005. As the earliest Confucius Institutein Africa, since being established,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a result, the institute scale has been expanded from two classes and 49 students to nine classes and 262 students.

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in Stockholm: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Europe

2006年2月18日,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挂牌成立。对于所有在瑞典学中文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参加挂牌仪式的人坐满了大教室,他们几乎人人都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如果学员在接受采访时首先会问你:“要我的中国名字么?”

能在瑞典建立孔子学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因为这是在欧洲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而且还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上推广汉语教育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医孔子学院 篇4

高校品牌传播的相关研究将高等教育领域与品牌领域相互结合, 深刻地揭示了高校在自身品牌的维护和传播上遵循的特殊规律。实际上, 高校是一种特殊的品牌源头, 通过时间、空间的多维扩散被民众熟知。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特色较强的高等院校, 若想走出国门, 寻求国际化发展之路, 加强自身的品牌文化传播迫在眉睫。

品牌定位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 (David Aaker) , 从识别客户需求、执行品牌交流战略等七个方面入手, 可以有效建立起高校品牌 (Sevier, 2001) 。一旦高校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识别度, 就可以吸纳更广生源, 避免价格竞争, 构建自己的品牌忠诚 (Lawlor, 1998) 。在国内, 学者张弘强最早提出高校应该实施品牌战略, 在其发表的《论高校建设中的品牌意识与名牌发展战略》一文中, 着力强调了大学要注重品牌的建设与传播。此外, 有学者从大学精神的角度、品牌传播策略等视角来分析探索高校品牌传播的途径。如, 通过形象设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 (张连生, 2000) ;在分析高校品牌的传播目标中指出, 对内创造一个共享的愿景, 执行一个行之有效的长期策略, 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王静溪, 2012) 。

在中医药院校的研究中, 学者多围绕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谐校园建设等展开内向性研究, 较少见院校的品牌推广、品牌传播等外向性研究。

以上研究表明, 对于高校品牌的相关研究不在少数, 但是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品牌传播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以小的切入点探讨中医药名校建设过程中的品牌促进问题, 试图建立传播主体、客体、渠道良性整合的可行性传播策略, 提高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二、传播学视角下的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分析

(一) 韩国学子赴江西中医药大学文化体验活动概述[1]

在探讨文化体验活动之前, 以时间为顺序, 笔者将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1) 2015年3月17日, 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办的首个孔子学院——世明大学孔子学院首届理事会在韩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启动资金使用情况、世明大学孔子学院2015年度项目计划并就孔子学院在当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并达成一致共识。

(2) 2015年3月18日上午, 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办的首个孔子学院——世明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韩国世明大学会议厅隆重举行。该孔子学院的建立进一步发挥了两校办学优势和区位优势, 广泛开展传统医药教育、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增光添彩, 为江西中医药大学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发挥重要作用。韩国世明大学师生代表、韩国各地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及韩国各界人士近500人共同见证揭牌仪式。韩国三大电视主流媒体之一NBC电视台等媒体给予了报道。

(3) 2015年6月29日, 韩国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来华文化体验夏令营正式开班, 将让25位韩方学子全面体验江西的风土人情, 了解中国的文化氛围。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事件进行了相关报道。

(4) 2015年7月24日, 江西中医药大学举行了韩国世明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暑期研修班结课仪式。

(二) 传播学视角下的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再分析

品牌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由奥美公司 (Ogilvy) 首次提出。后“品牌战略”正式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主要指高校具备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品质。它为高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升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生源能力, 是支撑高校各项教学、科研、生产等活动的有力保障。[2]

1. 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的传播者。

施拉姆认为, 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传播者, 就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信源要素。信源, 是信息传播的发起者, 带动整个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 是最具能动性的一个要素, 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在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中, 作为主办单位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可以看作是信源, 是信息的传播主体, 在整个活动当中具有充分的控制力, 它负责统筹此次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的相关事务, 对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进行合理安排, 对活动中发生的各类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在笔者的体验式调查中, 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 涵盖面广泛, 包括中医中药体验、汉语文化课程学习、著名景点采风、古典技艺教授等, 这些内容都由传播者, 即江西中医药大学来进行统筹管理。

2. 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的受传者。

受传者, 也称信宿, 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者。韩国世明大学的学生, 是这次活动的受传者, 在活动中接受中方教师教授的汉语知识等, 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理解。

3. 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的传播形式。

一是形式多样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传播形式和现象。凡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觉到的声音、色彩等能够表述特定意义的都可以叫作符号, 符号是将信息由信源传递给信宿的载体[3]。本次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汉语课堂学习。在课堂中的人际传播既具有人际传播的一般特征, 又因韩、汉双方语言上的差异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例如, 非语言符号的显著增加。一般来说, 普通课堂, 语言符号是教师讲课的重要手段, 非语言符号仅用于辅助手段。但是, 因汉语对于韩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 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汉语基础, 但是汉语学习还是具有相当的困难。因此, 课堂中的非语言符号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生僻词汇和句子时, 汉语教师会借助图片、动画、手语、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符号进行形象的阐释。此外, 教师说话的声音、速度、快慢等细节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是自媒体发挥强劲效力。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 是指私人化、民众化的传播者。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 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形式媒体。如今最流行的微信就是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 微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夏令营活动中的韩国学生均有微信, 利用微信及时和教师沟通, 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会使用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学者伊尼斯认为, 偏向时间的媒介易于长时间保存;偏向空间的媒介, 易于远距离运输。而微信这类自媒体, 具有利于保存又能远距离传输的特点, 为信息的存储和传送提供了便利。

三、文化体验夏令营对中医药名校建设的品牌促进策略探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重大活动就是一种品牌公关和品牌传播。作为首次与韩国世明大学举办的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 就算得上一次品牌传播事件, 如果能进一步选择效果最大化的传播形式, 则可以实现品牌传播的最优效果。在此, 笔者将对如何利用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进行更有效的品牌传播进行探讨:

(一) 设立活动标识, 以符号打造品牌辨识度

为提升品牌的辨识度, 现代企业常常设计自己的VI视觉识别系统。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标识”来打造品牌的识别度。例如, 设立活动logo。在笔者的体验式调研中, 并没有发现本次夏令营活动有自己的logo。笔者认为, 如果文化体验夏令营是长期举办的活动, 那么设立好活动logo将对该校的品牌传播产生长足的影响力。

(二) 强化特色, 打造品牌区分度

本次夏令营活动主要以语言文化为学习对象, 汉语课学习占用了大半个夏令营的时间, 对中医、中药的关注度不够多。

中医药院校最大的特色是中医、中药, 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更应该彰显这个特色, 应该由浅入深讲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文化, 为中医药院校的品牌传播发挥效力。

(三) 借势公关, 提升品牌话题率

美国著名软件管理专家兰纳德福提出“事件驱动”的概念[2], 高校品牌传播要对刚发生的、与品牌关联度高的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决策, 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品牌公关的新策略。

高校应该将文化体验夏令营看作一次良好的事件驱动营销手段, 校方可以利用媒体多渠道进行造势, 在官方的微博、微信平台抛出讨论话题, 并广泛转发以引发网友的热议。例如, 南昌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南大”之争, 起初就是在微信平台引发了网友热议, 南昌大学一时间知名度大增。

(四) 加强反馈与互动, 推动品牌保值增值

当前社会是web2.0时代, 这一时代传播主体多样化, 受众开始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传统媒体的信息中介作用被弱化, 受众之间开始展开以自媒体为载体的直接对话, 信息逐步形成受众之间的“直销”模式。

在世界著名的几所大学中, 学生采用的信息交流平台均是可以进行交流反馈的平台, 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在You Tube都设有专门的频道, 让受众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作为举办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的中医药院校更应该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学习中, 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的便利性沟通信息;在学习后, 利用这些平台听取反馈意见和建议, 行成良好的互动反馈。

摘要:以中医孔子学院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为研究对象, 对活动的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形式进行了再分析, 提出可以通过打造品牌辨识度、打造品牌区分度、提升品牌话题率、推动品牌保值增值的方式来促进中医药院校的品牌传播, 加快中医药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走上中医药国际名校建设之路。

关键词:孔子学院,中医药院校,品牌传播

参考文献

[1]江西中医药大学新闻网[EB/OL].http://news.jxutcm.edu.cn/.

[2]王静溪.高校品牌的公关传播模式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孔子学院论文 篇5

论文一:浅论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由此产生的对于汉语的需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中国政府为了给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一个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在海外以不同的组建模式建立了一所又一所的孔子学院。中国西南大学于2006年8月与泰国孔敬大学合作成立了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笔者有幸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服务,见证了孔子学院所取得的成就,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拟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孔子学院这张中国“名片”越做越好。

关键词:

孔子学院;对外传播;工作成就;存在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掀起了“汉语热”,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作为汉语及中国文化推广机构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必将在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孔子学院的建立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摒除对中国的误解,帮助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

作为与中国毗邻的泰国,随着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泰国的各行各业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感召下,中国西南大学以其与泰国多所高校长期保持着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于2006年8月与泰国孔敬大学合作成立了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

二、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概况

学院在国家汉办、两所合作高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逐渐探索出一种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壮大并带有推广性的运行模式,为孔子学院在泰国乃至全球的发展都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范例。2007年学院荣获国家汉办“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院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如下:

1领先全球的办学模式

学院为孔敬大学学生开设了课型齐全、满足各种学习需求的汉语选修课,课程已正式纳入孔敬大学的教育体系,学生可通过修习汉语课程获得学分,优秀学员还将获得到中国参加“秋令营”的奖学金,这一模式正在向泰国乃至全球其他孔子学院推广。

孔子学院与西南大学开办了“1+2+1”商贸汉语合作办学项目,真正实现了汉语教学的学历化和正规化。

2卓有成效的师资培训

学院自2007年10月受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委托开展第一届泰国汉语教师培训至今,先后组织泰国东北部、中部地区大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的本土教师进行包括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汉语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院还从每期参加培训的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前往中国高校参加汉语提高课程培训,这一项目的拓展极大地激发了泰国汉语教师不断提高汉语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使得本土教师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形式多样的文化推广

(1)学院每学期都会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推出一系列文化推广活动。已形成在中国传统佳节给孔敬大学师生赠送特别定制的中式礼物的传统;还会在每年一度的“国际食品文化节”上从国内邀请知名厨师到现场表演制作中国美食,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2)学院定期开设“太极拳”“书法”“剪纸”“中国音乐鉴赏”“中国概况”等课程供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前来学习,感受中国文化。

4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

学院努力探索新的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推出广播汉语、电视汉语,并借助网络和手机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学生单机或联网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课后及时反馈的教学思路,同时还组成了汉语教学研讨小组,定时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开展反思性教学,加强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5范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为中泰两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交流活动穿针引线:促成了孔敬大学及孔敬府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与国内教育机构的相互交流和交换,促成孔敬及重庆两地多次的商务考察和互访,促成两所合作院校在桑蚕生物技术、农学和兽医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交流。

三、孔子学院运行过程中的问题1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

学院自2006年成立至今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很难做到规范化、持续化,制定的长短期发展规划常常因为学院领导的更换而不能持续贯彻下去;欠缺基本的规章制度,如教职工管理条例、图书管理条例、教学设施设备管理条例等。

2师资力量缺乏及不稳定

随着孔子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的多样化、学生学习层次的提高,需要更高水平、更富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但目前由于国内合作大学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派出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由于学科专业背景不强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且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频繁的更换导致学院师资力量极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持续性。

3缺乏教学监管和评估、激励机制

学院教师和志愿者的教学工作缺乏监管,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进行教学。另外,学院欠缺评估和激励机制。汉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工作人员工作认真与否,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合理的评估及激励制度,这不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影响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4影响范围较窄

学院办学本身依托着中国和泰国综合实力都较强的两所高校,本可将学院的工作范围和影响力拓展到整个孔敬及周边地区,甚至应该成为整个泰东北地区的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及教育科研的典范,从而达到推进整个泰国汉语教学及文化推广工作的目标。但目前,孔子学院除了在孔敬大学两个学院、两所附属中学以及孔敬府内四所公立中学设立教学点外,没有在其他地区增设教学点,这使得孔子学院的工作范围相对较窄,影响力相对较弱。

四、推动孔子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建议1树立团队形象的品牌效应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合作团队。学院教职员工应该努力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做事,真诚待人,树立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作为学院的最高领导者,中方院长在整个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中方院长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外文化政策,自觉为国服务,要跟国家汉办、中国使领馆、泰方合作院校、所在地区政府部门、学校机构等方面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并加强沟通。另外,孔子学院的品牌归根到底要靠高质量的教学成效支撑,而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正是其重要保证。因此,应该大力加强汉语教师队伍建设,选拔教师的时候必须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汉语教学有关;对学历层次应该有所要求,以应对学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

(2)建章立制,明确分工。为改善学院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及教学监督和评估机制的问题,学院可制定行政和教学管理规章,明确职责分工,让每位教师和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可参照国内或合作院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教学监督及评估机制,以进一步促进学院的高效运行。

2汉语教学的扩充及提升

(1)提高汉语教学的定位。充分利用孔敬大学作为整个泰东北地区教育中心的优势,努力将孔子学院打造成泰东北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研究以及中泰交流的平台,应加强与整个泰东北地区设有汉语教学点的中小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在时机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可建立起向其提供优秀师资力量、优质教学资源及开展语言项目合作、本土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2)开发远程汉语教学模式。在高科技及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情况下,学院也应紧跟世界潮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语言教学服务,增强汉语学习的趣味性和覆盖面。学生可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单机版或者网络版的汉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学习的便利性及高效性,也为解决学院因师资匮乏而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扩大汉语教学范围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明路。

(3)提升学历教育的层次。可充分利用国内合作院校――西南大学的语言类学科优势大力提升孔子学院学历教育的层次,如可招收商贸汉语的研究生、博士生,使汉语教学朝着高层次发展。

3扩充传播渠道

(1)依靠“人”扩大影响范围。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政府在当地设立的官方组织,同时依托着孔敬大学这所在当地享有盛誉的名校,因此可利用这一优势,跟当地政府和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官员建立良好关系,通过组织他们到中国参观访问、邀请他们到孔子学院参加重大活动等方式,增强他们对于中国的认同感,从而通过他们的力量去扩大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另外,鉴于华人在泰国的影响势力,孔子学院也可以和当地华人社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他们自身所携带的“中国印记”以及对于孔子学院的了解在当地给孔子学院“打广告”。

(2)依靠传播媒介做好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电台、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来宣传孔子学院及相关的一些政策、活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学院,参与到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及文化推广活动中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历经八年的努力奋斗,创造性地摸索出了适宜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很多领先于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经验,同时也为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设提供了范例。其取得的成就是让人欣喜的。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探索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在孔子学院已经向世界人民推出、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唯有迎难而上,集思广益,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中国人的创造性和实干精神,坚定地在这条文化传播之路上走下去。

论文二:海外孔子学院的价值探究

摘要: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理论对我国历代价值观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对我国儒家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观的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呢?本文将从价值观的角度论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即主要从海外孔子学院的属性与功能是否满足我国主体需要的关系层面去探讨。

关键词:

价值学 海外孔子学院 主体需要

“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时光飞转,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崛起,孔子“以和为贵”的思想备受推崇,并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漂洋过海,集中表现为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据国家汉办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学孔子教程。由此可见,海外孔子学院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其带来的价值也值得人深究。

海外孔子学院在不同地域下的价值有何差异

从价值学角度看,同一客体在不同环境下其价值也有所不同,而且其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着“需求上升率”的制约,并且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孔子学院在海内外的价值也会有所不同,地域与生产力水平是其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是西方价值观的代表国家,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上就矗立着一座孔子铜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东门上有3个古代圣贤的浮雕,分别是摩西、梭伦和孔子,孔子名列其中,由此可见孔子在西方的影响力。海外孔子学院有着一种跨文化的传播价值,有着其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于中国而言,它既适应了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大局的需要,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又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办学水平。这是相对于我国是孔子文化这个客体的产生者和传播者这个身份而言的;就于外国而言,孔子学院是对外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主要采取中外合作的形式在国外的大学等教育机构中设立,这样使外国学生有选择地接受我国的儒家文化,特别是“以和为贵”的思想。但其影响力却与我国有所不同,因为客体的价值属性是客观的,总是为社会实践、社会历史发展所制约。在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大国的前提下,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对当地来说,既加深了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为海内外的共同发展搭起了一座桥梁,更深沉的意义在于使某些敌视我国的国家学习到我国“和为贵”的思想,受到我国的文化魅力的影响。我想,这就是海外孔子学院的主要价值所在。

海外孔子学院的功利与超功利价值

所谓功利价值就是指一定对象对一定主体的效益与效用,超功利价值则是指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学术价值等超越了具体利益层面的价值。不得不说,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具有一定的功利价值的。因为无论是从海外孔子学院设置指南来看,还是从它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方面来看,它都存在利害问题和利益问题等功利性问题。然而,虽说功利价值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但也不能把一切价值都归结为功利价值,因为还存在超功利价值。就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来说,它有些价值超出了利益层面,譬如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一方面,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跨越了地域领域,却加深了两国人民的联系,缩短了相互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另一方面,其孔子思想的熏陶,是人民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道德感染,是人民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此为道德价值。正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海外孔子学院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价值是不相矛盾的。

探析“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功能 篇6

一、文化外交的价值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 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1]外交是一种政治行为, 文化和外交结合即产生了一种新的外交手段———文化外交。它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外交方式。它的价值在于:

1. 通过文化表现形式开展公关活动。

即一国在他国或者说在海外建立文化教育基地, 开展文化交流, 促进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使之具有共同的理念, 促进其政治、经济的和谐交流和合作发展。

2. 提升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在文化多元化交流发展的今天, 本国文化能否占据世界文化主角的地位, 将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斯·摩根索曾说过, 与军事、经济等因素相比, 文化因素如果运用得当, 将能征服人们的头脑, 产生持久的、更稳定的战略效果。这一点美国理解得很透彻, 它在国外设立“美国之家”, 兴办美国大学, 以各种形式在他国培养“亲美派”和“知美派”, 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来传播西方思想, 它不仅仅影响着发展中民族国家文化的独立性, 同时, 更影响着拥有古老文明的欧洲国家。

3. 优化国家的国际形象。

向世界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所展开的外交活动, 是一种和平的、自然的方式。通过外交活动传递本国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 将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外交效果, 从而建构起国际认同的国际形象。

二、孔子学院的建立及其文化外交功能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为世界所公认。设立孔子学院正是利用这一传统文化品牌, 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语言文化的了解。早在1987年, 我国教育部就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旨在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2004年11月我国在国外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 (今首尔) 创立, 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 以及开展多元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

短短几年时间, 世界几大洲孔子学院迅速发展。2009年12月, 我国召开的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向全世界宣告:我国目前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目前还有50个国家的160教育机构提出申办孔子学院[2]。孔子学院向各国朋友推广汉语, 并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这不仅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语言文化的理解, 而且发展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同时, 孔子学院还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 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为中国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坚实而多彩的文化桥梁。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曾说过, 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可以看出, 文化是软实力的前提及核心。由此, 折射出文化外交的重要性。海外孔子学院依赖于中华文化的魅力, 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也为中国文化外交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它的独特功能如下:

1. 加快中国文化的传播。

汉语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由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孕育而成。在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 必然要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 如中国戏曲、书法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流传至国门之外将不再举步艰难。同时, 在满足国外民众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氛围中, 也增强了海外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 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2006年9月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汉语推广热全球》一文指出:“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 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 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3]汉堡孔子学院院长康易清曾说过, 孔子学院能架起沟通中德文化之间的桥梁, 不仅传授中国文化, 而且促进中德之间的对话。所以说, 孔子学院既是学习汉语、扩大汉语传播的实训基地, 又是各国朋友了解中国悠久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桥梁, 而且使中国的声望和地位伴随着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在国际影响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3. 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

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兴建, 我国需要输出大量的对外汉语教师, 以及在编写汉语教材及教学等方面形成相关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使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新的增长点。此外, 世界“汉语热”的升温, 还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使中国与之进行经贸、文化等交流和合作中, 增强了彼此的信任, 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4. 化解“中国威胁论”。

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折射出了中国大国崛起的影像。但这并不构成“中国威胁”, 而是我国一种不再压抑、恢复常态的面貌。同时, 选择孔子学院进行汉语教学, 以这种柔性传播方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也是孔子这位大教育家“四海之内皆兄弟”思想的现实实践。它不仅以一种温和的、积极的中国社会形象影响世界, 而且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民族永远与人和平、和善相处的宗旨。

三、“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世界性的“中国热”迅速升温催生了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全球的“汉语热”, 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4]。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值得关注。

首先, 世界性的“中国热”显示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但中国政府必须警惕西方国家将这一现象鼓吹为中国的“软实力威胁”。约瑟夫·奈于2005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的文章, 强调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威胁了美国利益, 并呼吁美国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他警告美国政府, 若再忽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 则将是“愚蠢”的[5]。有人曾预言:中文将在十年内取代英文, 成为互联网上最主要的用语。这些言论都肆意夸大中国的影响力, 以强化其所谓“中国威胁论”。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 也使国外一些媒体宣称:孔子学院是“文化入侵”的一种手段[6]。

因此, 中国在进行文化外交时, 要扬长避短, 认识到我国文化外交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文化交流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文化外交也仍亟需完善。尤其对于文化传播要注意与本地文化融合。就孔子学院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而言, 即是让世界感悟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让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为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打开新的窗口。正如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指出的, 文化的融合在根本上是一种承认的政治。要达到文化的多元融合, 需要建立一个重要认同:所有的文化都具有平等的价值。这不能单纯是一种假设、判断、意愿, 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考察这一认同的有效性, 从而承认文化的多样和平等。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 也不需要把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7]。只有这样, 不同文化才有可能在不断交流和影响中获得“和”与发展的机会, 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孔子学院在建设过程中, 一方面需要来自我国的政府财政投入,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所在国地方政府、民间力量的合作与资金投入, 使其尽快地为当地社会所认可、接受并融入其中, 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循环的发展态势。这样可从一定程度上平息某些媒体“文化入侵”的看法, 以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声誉与国际地位。

其次, 中外文化交流的与日俱增, 给我国的文化外交带来了契机, 但我国文化外交现状还处于“入超”阶段, 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稀缺。虽然孔子乃至孔子学院作为我国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品牌, 但其发展现状不宜盲目乐观。必须认识到:除中国人外, 全球学习汉语的人不足1亿人, 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人已达4.5亿, 且全球80%的电子信息用英语记录。长此下去, 汉语将有可能在信息社会失去“话语权”[8], 这将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因此, 中国必须寻找更多的文化符号走向海外。否则, 文化外交的方式将过于单一, 致使未来在文化大融合或文化角逐的进程中只能扮演配角。

再次, 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 带来了对外汉语教师的短缺问题, 尤其是适合于所在地域的汉语教学老师的缺乏, 这无疑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 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材匮乏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 国家汉办为各地孔子学院专门定做的名为《长城汉语》的汉语教材, 有英语、俄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版本。但如何编译各种不同类型的教材, 以适应各地本土教学中不同程度学习者的需要仍是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 我们应对孔子学院进行师资的跨文化培训, 使汉语老师了解当地文化。一方面, 让教师了解文化的差异性, 意识到面对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样会让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 让教师在异地文化背景下有一种自我调整的能力, 更多地与当地学生沟通, 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促使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及融合。另外, 开发适宜于各个所在国的中文教材, 对于我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来说, 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最后, 由于地理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 世界各国仍有许多人并不能亲自来到设在各地的孔子学堂和孔子学院接触中华文化。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不受地域、时空限制这一特征, 发展孔子学院的远程教育。目前, 许多中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美国名校公开课, 在家里当“留学生”。美国人即通过这种课程网络教学的形式, 向外输出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可见, 我们应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孔子学院的网络教育, 传播汉语, 推广中华文化品牌,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从而强化其文化外交之功能。

四、结语

当今时代, 以文化为媒介的国际文化交往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文化外交在各国外交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孔子学院这一特殊的海外教育机构建立, 不仅使中国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 而且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使中国文化外交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因此, 完善孔子学院的建设, 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外交、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63-664.

[2]第四届孔子大会开幕集思广益探多元发展[EB/OL].[2009-12-11]http://www.chinanews.com.cn/hwjy/news/2009/12-11/2014151.shtml.

[3]4000万洋人学汉语媒体解读孔子学院独特影响力[EB/OL].[2007-03-20]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7-03/20/content_5870846.htm.

[4]宗焕平.孔子学院的独特影响力[J].瞭望新闻周刊, 2007, (11) :96-97.

[5]澳大利亚亚洲问题专家:中印日软实力谁占上风[EB/OL].[2006-05-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5/20/content_4574572.htm.

[6]陈曦.孔子学院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对外传播, 2009, (9) :14-15.

[7][加]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载汪晖, 陈燕谷编.文化与公共性.陈燕谷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322-331.

欧洲孔子学院举行首届联席会议 篇7

中国新闻网消息:欧洲孔子学院2009年联席会议在比利时鲁汶市的鲁汶工程大学孔子学院开幕。此次会议是欧洲孔子学院首届联席会议, 来自20个欧洲国家的66所孔子学院, 以及13所中国高校和部分比利时高校的近20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共商欧洲孔子学院持续发展事宜。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比利时外交大臣伊夫·莱特姆和鲁汶市市长路易·托巴克等出席了开幕式。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开幕式上致辞说, 本次大会希望在解决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倾听大家的经验和建议。张援远说, 孔子学院为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自2004年6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办以来, 已有282所孔子学院和114所孔子学堂在全球设立。在比利时设有3所孔子学院, 他们在汉语教学普及和帮助比利时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次联席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孔子学院建设经验、加强合作、促进欧洲孔子学院发展, 同时对孔子学院发展10年规划、加强孔子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教材开发和教学资源共享, 以及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针对孔子学院的网络教学研究 篇8

孔子学院, 即孔子学堂 (Confucius Institute) , 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 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 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 截至2010年10月, 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 共计691所, 分布在96个国家 (地区) 。

近年来, 孔子学院的教学模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而发生了变化, 网络教学正在孔子学院教学领域逐渐延展。网络教学是与课堂 (学校) 教学相比而言的, 属于以教学环境因素的划分方式下的教学模式族系, 具体指“基于计算机管理的, 具有交互通信功能的, (在) 由不同的传输网络构建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的所有的教与学活动”。

所谓“针对孔子学院的网络教学”就是孔子学院师生以计算机为基础, 通过网络技术构成新型学习环境, 进而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具体形式包括汉语学习虚拟教室、汉语学习课件、汉语水平测试系统等, 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为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

二、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如果说学习网站是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 那么汉语学习网站可以说是对外汉语网络教学的有效载体, 它为汉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为到中国旅游、学习和工作的人群提供实用汉语学习课程, 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也为参加各种汉语水平等级测试的学习者提供了教学资源和辅导资料。

在国内, 自从1998年国内第一个汉语教学网站———北京语言大学开发的《中级汉语教程》出现后, 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加入这个领域, 如首都师范大学开发网上辅导课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发对外汉语教学网, 中山大学开发汉语阶梯网, 等等。而在国外, 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也日趋成熟, 其中http://chinesepod.com和http://www.mymandarin.com是比较专业和系统的学习网站, 与国内的汉语学习网站相比, 它们在网站的版面、内容和媒体使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尽管如此, 针对孔子学院建设的学习网站数量却很有限, 这里主要介绍两个相关网站。国家汉办开发的网络孔子学院是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汉语学习网站, 主要有孔子学院、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和互动中心等版块, 网站资源丰富, 包括教学课件、语言学习、汉语知识、语言游戏, 等等。媒体手段丰富多样, 有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等。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学习网”作为综合性专业汉语教育网站, 其主要包括网络课程、HSK、中华书库、视听资源库、在线辅导、中国文化等频道, 对海内外汉语学习者有较大的帮助。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日趋成熟, 但是, 对外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还是处于初始阶段, 存在诸如内容过于单一、形式不够灵活、学习对象针对性不强、评价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改善。

三、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的优势

鉴于当前国际汉语教师数量有限、孔子学院学生汉语基础的差异性, 以及很多对外汉语教学网站不区分学生的不同母语背景, 不重视学生的年龄段等问题, 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便成为孔子课堂的有益补充, 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建设将具备下述特点。

(一) 界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站界面是网站灵魂的外在表现, 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立刻拉近学生和学习网站的距离。有关研究表明:“对某外族文化抱有好感, 向往其生活方式, 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 这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素。”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有的传统习俗、秀美的山水风光、多彩的风土人情, 以及目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中外文化交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界面设计可以在上述内容中得到灵感,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或者可以链接一个版块, 使用孔子学院学生的母语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现状, 设置诸如“您知道孔子吗?”“您到过中国长城吗?”“您喜欢中国的龙井茶吗?”等可以通过点击进入汉语学习界面的语句, 让外国学生乐于参与网站的学习。

(二) 内容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应当重视个性化和国别化的学习, 根据当地居民不同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浙江师范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

海报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多元化”培养探析

侯明勇邵亮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临安

摘要:基于海报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各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 作者在海报设计实践教学中提出了创新能力“多元化”培养的构想, 并针对海报教学实际, 论述了体验式教学法、联系式教学法、“合”的思维在海报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关键词:海报设计实践教学多元化

在当今的创新型社会里,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创新理念深刻地影响到各行各业,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要求, 与时俱进, 走创新之路,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总结教学经验, 创新教学理念, 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依据众多同行的先进教改理念, 通过对多年海报设计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相关间接经验的总结, 为例, 它主要面向乌社会各界人士开设不同程度的汉语学习班;举办汉语水平考试考前辅导班;为当地汉语教师提供师资培训;为有意赴华留学的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联系、组织浙师大及中国其他大学和乌克兰的学者开展汉语研究。此外, 孔子学院还将举办各种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专题讨论, 举办中国电影周, 开办太极拳、中国书法、绘画、中国民间舞蹈班, 等等。这就要求网站必须包括教程、HSK、文化、影音、论坛等内容, 换句话说, 是学生最希望在网上见到的内容和资源, 同时各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应分初、中、高等级别, 此外, 在初等教学内容中为基础弱特别是零基础的学生附上简单的俄语介绍, 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太难, 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 媒体能整合现存的各种资源

在形式上, 能充分开发音频、视频、Flash动画、游戏和在线答疑等手段。例如, 学生在学习注音唐诗时, 遇到不太会读的拼音可能会望而却步, 学习效果不明显, 如果使用音频, 上述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学生在学习中国某种民俗文化时, 如能结合视频加以解释, 掌握程度就会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汉字时仅以音频指导, 可能会觉得枯燥, 如果通过Flash动画来演示整个汉字的书写过程, 或者通过小游戏学习汉字, 都会加深学习印象;基础好的学生在孔子学院课堂上感觉“吃不饱”、学有余力, 通过在线答疑, 就能较方便地向教师咨询, 获得及时的帮助。总之, 内容的呈现应避免通过单纯的文本形式, 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可以直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四) 评价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课堂 (学校) 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奖罚等措施给学生施以压力, 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学习。而在作为课余辅助学习选择的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中, 又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首

结合指导海报设计竞赛的经验。我认为, 由于海报设计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在海报设计实践教学中,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多元能力的开发,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经验互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提高学生海报创新的综合能力。

一、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培养海报创新原动力

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海报设计的创新能力。在海报设计创意中, 教师可根据设计主题, 制定一些有目的的体验计划, 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和体验所要表现的对象。“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亲自体验就无法深刻领会设计的深意, 无法营造设计的意境。教师可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加深学生对表现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表现对象所存在的问题, 寻找表达的切入点, 让触动的一瞬间成为灵感的爆发点, 让体验先, 它能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测试, 让学生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其次, 它能借鉴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从而设计协作者互动评价版块, 鼓励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最后, 它能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平台, 较好地检测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阶段的学习进度。评价和反馈是网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成就感,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四、结语

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 设计者要充分利用教学设计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等, 为孔子学院学生的网络学习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和实用的学习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对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 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 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了较快满足世界各国这种学习需求, 让外国人能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 我国相继推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的办学模式, 其中孔子学院便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 孔子学院建设的推进过程非常快。但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 孔子学院也遇到了许多瓶颈问题, 如师资不足、办学场地不足, 以及学生分散等问题。本文试图从网络教学的特点看其在孔子学院发展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以给孔子学院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络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瑞朋.对外汉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与网站建设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6) .

[2]袁裴.试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 (1) .

[3]魏智慧.基于网络环境的对外汉语新闻听力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梁源, 曾斯楷.从对外汉语教学网站看网络教学[M].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 2008.

[5]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科学出版社, 2005.

[6]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中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的意义探析 篇9

一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中国与中亚地区友好往来的象征

我国与中亚各国地理位置接近, 各国人民互动频繁、友谊基础深厚。自新中国与中亚各国建交之时起, 双方就一直在政治和道义上支持对方的在各类国际国内问题上的正义行为。中亚五国历届国家领导人与中国政府历任领导人间一直保持相互的走访与互动, 使我国近年来与中亚地区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多年来, 中亚各国在中国台湾、西藏与反恐等事关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对我国始终抱以支持态度, 间接支持中国社会发展的稳定。而我国也曾在科技、经济、物资等许多方面对中亚有过支援, 双方对对方地区发展的重要贡献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亚地区与我国的民间沟通、学术沟通需求不断增强。为了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增进双方的互动, 近年来中亚各国开始零星地出现汉语学习行为, 部分中亚高校也明确地表示出了设立汉语专业或开展汉语课程的愿望。民间少量的汉语学习主要集中在商人、学生、警察和科研人员之中, 很多中亚民众希望获得到中国留学或观摩的机会。无疑, 孔子学院的建立将同时为中亚各国官方和民众的需求提供便利。

二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中国与中亚各国信息交流需求的指向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与中亚各国的信息交流主要集中在官方层面, 民间文化交流的渠道并不通畅。国内媒体, 特别是传统的电视和报纸媒体针对中亚地区的报道寥寥, 我国进驻中亚各国的记者数量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 从中亚各国的角度来看, 同其他发达或欠发达国家一样, 中亚地区的主流媒体在国际事务范畴内的报道也主要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 对我国事务的关注也不算充分。

事实表明, 不仅国人对中亚各国事宜关注不够, 中亚人民对中方的具体了解也非常有限, 双方的信息交流还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中亚各国重工业相对发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往来更为频繁, 中资企业在中亚地区的发展势头良好。这在客观上为中国和中亚地区的进一步互通信息提供了存在的理由。毫无疑问, 孔子学院在中亚各国的建立必然会为我国与中亚各国的信息沟通提供一个良好的新平台。

调查表明, 中亚地区民间组织机构和长期活动在中亚各国的华人对孔子学院在中亚的建立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建立孔子学院将有利于满足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很多当地人表示, 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耳闻。如很多中亚人接触过中国产出的商品, 但并不了解中国近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而孔子学院就是他们实现这一愿望的契机。

三在中亚国家建立孔子学院是我国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 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许多值得称道的成就。我们在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国际社会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将我国的文化精髓推广出去。这加深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及其现状的了解, 也以文化传播的方式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但到今天为止, 这种影响还不够大, 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具体表现就是, 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地区的人不了解中国, 或者不具备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现实途径。这其中就包括中亚地区, 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中亚各国建立孔子学院对于扩大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意义重大。

文化的差异有时候难免会引发误解与争端, 那么怎样消除或减少这种误解与争端呢?其中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教育。通过孔子学院, 中亚人民可以获得在其本国教育体系中无法获得的中国文化知识, 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距离就变得越短。同时, 在孔子学院的影响和带动下, 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崛起, 反过来更进一步地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当下的中国已经在很多层面上与中亚各国建立起合作关系。中亚人民也切身体会到了他们对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实际需要, 孔子学院的建立将会更深入地满足这种需要、巩固这种合作。

参考文献

[1]于东兴.是“特罗伊木马”还是“有朋自远方来”——试论孔子学院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融合的意义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7) :1~2

中医孔子学院 篇10

关键词:孔子学院,国家身份,文化推广

一、孔子学院的推广

自2004年第一家外国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以来,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91国(地区)共322所,孔子课堂设在34国共369个(缅甸、马里、巴哈马、突尼斯、坦桑尼亚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孔子学院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同时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构建一个多元文化的和谐世界。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提供一系列的汉语教育服务,全方位地推广着中国语言与文化,自开办五年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热烈欢迎。

中国创办孔子学院并非西方有的学者所谓的“儒家伦理思想”灌输,实际上孔子学院主要是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需要而提供的汉语教学,这一模式欧洲国家早就做了很多年了。英国文化协会在世界各地都开设英语教学,以及雅思考试培训等业务,法国也开办语文学院提供法语教学,德国开办歌德学院等等。迄今为止,创办孔子学院有四种模式:一是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合作开办;二是国内高校与外国高校合作开办;三是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办;四是国内高校与外国相关非政府机构合作办学。

孔子学院能在五年内发展如此迅速,远远超过了当初在世界范围内开始100所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因素让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如此受欢迎?主要有如下四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二是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给孔子学院的开办营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由中国政府与各国政府合办的孔子学院充当了龙头作用;三是多元文化主义在世界各国兴起学习外国文化的热潮,海外华侨的经济地位的提升等因素,激发其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渴望学到正宗的汉语;四是充满东方文化元素的各种中国传统文化诸如武术、乐器、舞蹈、书法等项目,让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神往,尤其是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这种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尤其高涨。

二、国家身份的象征

近年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定位与外交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家身份与国家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国家身份是国家本质或属性的反映,在国家总是具有多种属性的情况下,国家身份当然也包括多种构成,一个国家总是多种身份的复合体。从主要的层面看,国家身份包括政治身份、实力身份和文化身份三类。”[1]16这三种身份缺一不可,政治身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立场、制度形态等,实力身份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文化身份则意味着一个国家所独有的文化形态。因此,孔子学院则充分宣传着国家身份的文化形象,对促进中华与世界各国民族之间睦邻友好,以及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国家借助媒体的影响多次在国际事务中误解中国形象,尽管中国对此给予坚决的回应,但这种长期的负面影响和信息交流的不对称,已经形成刻板印象。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迫切需要重新树立与中国现实相符合的国家形象,孔子学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像一支文化的催化剂,通过提升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加深了解、化解偏见,以文化特有的共享性、扩散性的特点,通过文化这一柔性的方式塑造中国形象”。[2]953

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国家形象对国家与国家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民间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形象的塑造对于世界各地的居民在旅游、购物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反过来,如果国家形象宣传得不好,塑造得不好,就会让国家形象受到歪曲和误解,甚至产生冲突,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发展。

三、文化推广的意义

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提供丰富的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因为在文化宣传上占据着制高点。具体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于我国的“和谐世界”的外交策略有着重要的宣传意义。中国“和平崛起”意味着走和平发展道路,因此,文化崛起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发展孔子学院,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策略,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孔子学院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建立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中西文化由于种种因素,形成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要实现中西文化的有效交流,就必须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实现相互理解。通过对话一方面更能从异域文化中了解到自身文化的情况,同时也能在异域文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过程,这种文化的自我成长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和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在这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同时通过自觉与不自觉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文化并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3]166第三,孔子学院给全世界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这些汉语人才将充当中国与全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沟通使者,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孔子学院的成功开办,至今已经出版各种教材、音像资料等,想世界各国汉语爱好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孔子学院的影响和带动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此同时,孔子学院并不是仅仅培训汉语,而且是利用中国的各种节日,结合中国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地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得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没到中国已经体验到了中国的各种文化传统。我们期待着孔子学院更加快速地发展,为国家身份和国家形象的宣传作出自己的历史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开盛,胡贵生.民族复兴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选择[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1).

[2]、于淼.从孔子学院看汉语言文化推广的模式与效果[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上一篇:翻译启示下一篇:发射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