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之课前预习

2024-09-03

有效课堂之课前预习(精选九篇)

有效课堂之课前预习 篇1

一、引导学生预习教材知识, 学会发现新知和问题

教材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材料,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的重要载体, 引导做好教材的课前预习, 让学生能够提前感知新知识, 能够在预习中及时发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课堂学习与合作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是教师的主观判断, 而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 这样的知识点和能力提升点才是真正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 同样的教学内容, 不同地区、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感知不一样. 只有让学生做好预习, 才能发现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具有针对性, 教学才能体现高效性和实效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 并能够自主解决或者合作中找到方法, 掌握能力,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 为此, 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勾画, 做好标注, 整理一些不能理解和找不到解决方法的问题, 然后再集中课堂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解答.

二、合理设计数学预习作业, 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

教学预习和作业练习配合是提高增强预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针对学生的预习, 设置一定的应用型和探究性练习, 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教授的情况下, 自主学习, 自主钻研, 自主探索, 或者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 能够真正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 预习作业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 能够针对学生基础和学习目标, 能够让学生真正升华认知, 真正把握好知识的脉络. 练习设计还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在认知、个性、意志以及方法态度上存在的差异, 不能一锅煮, 因材施教,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才能真正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例如, 学习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时, 阅读教材并熟悉勾股定理的内容只是预习的第一步, 还需要设计一定的针对性练习来强化他们的阅读效果, 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真正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 以此提升他们的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已知在△ABC, AB = c, AC = b, BC = a.

1. 填空: 在Rt△ABC中, ∠C = 90° , 已知a, b, 则c =_____;已知a, c, 则b = ______. 已知c, b, 则a = ______.

2.Rt△ABC中, ∠C=90°: (1) 已知a=b=5, 求c; (2) 已知a∶b=1∶2, c=5, 求a; (3) 已知b=15, ∠C=30°, 求a, c.

这样的课前练习能够体现基本的概念和应用, 能够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预习和学习能力.学生做对了, 说明学生已经预习好了, 教师可以在课堂重点引导探究其他应用;如果学生不能做对, 根据他们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和讲解,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设计课前预习形式, 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预习需要不断优化形式, 需要合理引导, 指导他们的阅读教材, 帮助教会他们分析概念, 鼓励他们深入理解定理. 运用不同方式, 让学生能够做到灵活多样, 防止学生产生枯燥和厌倦心理. 指导学生方法, 让学生能够真正预习到位, 能够感受预习的效率和价值, 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心, 提升他们的预习热情. 运用笔记式预习, 及时做好笔记, 勾画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写一写简单的预习心得, 总结知识结构提纲, 确保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提高学习效率.实施查阅式预习, 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做好一定的拓展和探索, 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提升他们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 在预习之前, 让学生列举五个板块, (1) 知识准备, (2) 学习目标 (3) 主要内容 (4) 我的收获 (5) 我的困惑. 这样的笔记式预习能够全面掌握教材, 能够做到重点突出, 结合课堂教学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确保预习的有效性.

四、做好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预习和学习能力提升

预习需要一定的引导, 需要学生的实践, 还需要教师的科学有效评价和监督. 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发展能力, 做好多元评价, 让学生能够在预习中得到更好的监督和指导, 能够不断找到学习的信心,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不断提升他们的预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需要制定根据操作性的即时评价项目表和学期预习评价反馈表, 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 以激励和表扬为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提升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 针对学生的平时预习制定这样一个课前预习即时评价项目表

总之, 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预习, 做好教育引导, 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预习, 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方法, 真正把学生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 能够积极预习, 高效学习.

摘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 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为课堂互动教学与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方法, 让学生能够积极预习, 高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小兵.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2013 (09) .

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著名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可见,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因此,“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是困惑着教师的一大问题,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当前许多老师的共同追求。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注重课前的预习,同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1课前预习放课堂。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文,对课文的生字不认识,词语不理解,结构不了解,内容不熟悉。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课文的前准备,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文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

1.2课前预习一刀切。不按年段实际,都布置差不多的预习内容: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感知大意、查阅资料。由于预习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低段学生吃不了,高段学生吃不饱。而且,因为对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过于随意性,有些内容学生照搬一下辅导手册就能应对,所以,其效果非常不如人意。

1.3课前预习无检查。有些老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

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3.1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布置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一般都围绕着“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着年级段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年级段的要求,依标设练。

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布置预习题时就要侧重“识字”和“写字”;在“阅读”部分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布置这方面的预习题,要求不能太高,对词语只要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在文中的意思就行了,对课文只要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行了。比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可这样布置预习题:(1)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是怎么记住的?(2)在书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并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3)你觉得黄山的石头怎么样?

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识字、写字的基础,在识写预习上应提出高一点的要求,比如会使用字典、词典,把字写美观等;阅读方面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布置阅读方面的预习题时,就要依据要求,结合自己的预设,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使学生的预习既达到要求,又能为深入感悟文本服务。比如,教学《军神》一文,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1)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学会课文中生字词。认真写一遍生字,做到正确、美观。(2)想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3)刘伯承被称为“军神”,从哪些词句中可看出?(4)你还了解刘伯承哪些事迹?

高年级一般不布置识字、写字方面的预习,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写能力。在阅读方面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词语不但要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感情色彩,还要体会其表达效果;对文本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会表达方法。在布置高年级学生预习题时,就要侧重于阅读方面,而且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比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可布置这样的预习:(1)联系上下文,说说“启示”“不容争辩”“依依不舍”“抉择”等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2)“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是怎么变换的,你能找到我心情变换的词吗?”(3)读读课文倒数第2段,思考父亲告诫“我”的话的意思。

1.3.2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

预习的设计要敢于向学生的智力挑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老师要精心设计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

如学习《回声》一课,对于身居闹市的城镇学生来说,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要理解回声的原理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做一次试验:在自己的家里喊几声能不能产生回声?找一间未经装修的空房喊几声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再对照课文仔细想想回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预习远比课堂上精美的课件演示效果来得直观深刻。

1.3.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学生面对不同的新课内容,所采用预习方法也理应随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预习中,可采用朗读感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收集资料、系统归纳、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如:在预习古诗时,可采用朗读感知入手,先通过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提出困惑,再借助收集资料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资料,然后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字、词、诗句的意思。接着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最后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和体会。又如,在对阅读课文进行预习时,先粗略地看一遍,划出不懂的生字、词句与段落,借助字典弄懂字、词,对于不懂的句子或段落,通过与讨论交流来分析理解,最后从不同角度读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深入感知。1.3.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了预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之课前预习 篇3

一、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课前预习是教师进行教学预设的重要前提,是课堂教学的前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注重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实际成效。而课前预习对课堂中教学预设的有效实现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前,教师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恰当的预习方法,提出一些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以保证学生预习的实际效果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生成,这不仅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促使了教师教学预设的顺利达成。如,笔者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第一课时教学前,就对学生提出进行课堂探究的明确要求和主要事项,并以预设方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2、有效预习会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质量。通过预习,学生在新课过程中对涉及已学知识和概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新知识中疑难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会事先主动领会或尝试解决,提前一步明确了新课的目标、要求、重难点以及疑难点等等。其次,预习会有效促进学生听课水平。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课水平有差异,他们经过课前预习,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对疑难问题的提前关注,当老师讲到疑难点的时候,他们就会高度注意,主动和老师一起发动思维、细致思考从而高效率地解决和掌握了疑难点。最后,课前预习还可以提高做课堂笔记的针对性。通过预习,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了自己学习的薄弱点,知道课堂中应记录的侧重点,既保证了听课的质量,又增强了课堂笔记的实效。

3、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培育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课前的有效预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带着疑问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这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探究精神,促进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几种有效预习方法的运用

1、“四步预习法”的尝试

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坚持“四步预习法”的预习方法的探索,努力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电解原理》一课时的预习指导中,笔者先根据高二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列举本课时的学习要求,以预学案的方式对本课时的重难点、预习方式、已学知识的联系、必要练习辅助等方面做了事先指导。学生着手进行预习,应注意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重难点:(1)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铜;(3)会写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掌握围绕电解的计算。这种导读式预学的设置可以加强学生预习的目的性,对学生有明显的启发性。

步骤二,速读课本,领略大意。初步预习,不要计较于细枝末节,但应关注预习中涉及的基础知识点,如电解CuCl2、电解的含义、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电解池或电解槽的含义、电解池与直流电源的连接等等。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以适当记号标注出来,可圈可点,这样即会增强学生的预习阅读能力。

步骤三,学生对预习中的疑难点可适当借助化学工具书或已学章节知识,互相联系初步思考,质疑其中的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但不必为预习中遇见的疑难而详加探究,不必花费大量时间而耽搁于某一难题中,只要标注好,到教师上新课的时候再细心听课或咨询教师就好。

步骤四,预习后,可适时从教师布置的辅助练习中找一两套化学练习来揣摩练习。如,学生可用这样的试题:“以碳棒为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阴、阳两极上分别是什么离子放电?请总结有什么特点或规律?(1) HCl、CuCl2 (2) KCl、AgNO3、CuSO4(3) K2SO4、H2SO4、NaOH通过这样有步骤、有目的的预学和练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即学即练,即重视了学习的重难点,有体验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锻炼一些解题思路与方法,这也是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形式。

2、“问题式”预习法的积极运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以“问题式”方法来启发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如,在《原电池工作原理》一课时的预习中,笔者为了指导学生开展预学探究活动,根据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设置了这样的预学方案:探究问题一:(1)锌片、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2)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3)锌片、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并以导线连接(4)锌片、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并以导线连接后,在导线中间接上一只电流计。请留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探究问题二: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30mL1.0mol.L-1CuS04溶液和30mL1.0mol·L-1ZuS04溶液,并将连接导线和电流计的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ZuS04溶液和CuSO4溶液中,观察有哪些现象发生?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有哪些现象发生?探究问题三: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装置,请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在此,为了平衡学生的学习素质的差距,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于课前布置预学任务时候,以班级4-6人小组为单位,科学进行分组,并指定其中的小组代表来汇总本小组的预学情况,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很多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当然在预学中只能结合实验探究的活动目标,对探究问题一、二中将产生的化学现象及原因,以及探究问题三的明确原电池的形成原理进行初步学习和思考。但在课前以“问题式”预学案方式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对课间探究活动实效的有效生成起到积极作用,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在合作中创造地进行学习活动。

3、章略节详法和知识相连法

在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时,笔者还经常在学习新课新章节时,先指导学生总体把握章的内容框架和初步浏览大概内容,先做到把握章的重难点和知识间联系,然后到预习具体某一节内容时,则要细致细心。如,在预习高二选修4《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中《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知识,联系必修阶段学过的离子反应等知识,进而认识到本课时是进一步延伸和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讨论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同样,笔者在此也运用了知识相连法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高中化学各章节中有很多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积极把新旧知识加以比较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加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在《盐类的水解》预习中,就可把已学的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刚刚学的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等知识加以分析综合,达到对盐类水解知识的有效把握,锻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指导学生预学后的反思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持之以恒,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必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化学素质的提高。

2、教师指导预习,应及时关注反馈预习结果

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完整学习过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反馈预学情况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所以,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预习结果,并对预习情况做出实际评价,点评学生预习上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更要明确教师对下一步指导预习的改进和修缮,以利于更好指导学生的预习。

参考文献

[1]柳若芍等主编.走进高中化学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高中课前有效预习方法 篇4

2、预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复习时间之后,因为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础掌握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预习时,请把本章节的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和下面的备注最好都不要疏漏。

4、预习是为上课听讲做准备,因为老师没有讲过这部分内容,所以有疑惑是在所难免的。

5、预习时,力求做到独立思考、解决困惑,对于无法理解的内容,请用记号笔标注,提醒自己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这一点。

6、自己实在想不通,又等不及想搞明白,可以找同学讨论。通过和同学的互助把问题搞明白,也是很好的手段。

7、各个科目预习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默看一两遍就行。英语最好按照单词——课文——生词——听力的步骤走一遍。理科的话,可以自己推导一下每个知识点。预习要多思考,不然就是白费时间。

8、这样进行预习吧: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然后标记处自己不懂的,并进行一定思考。预习如果只看书本,走马观花看一遍,并没有什么效果。

9、预习之后,对知识体系和知识本身有一个大体了解,对知识应用方法也有一个初步的感觉,才叫有效的预习。

10、不预习就听课,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仅会影响后面的听课进度,而且在课后也得花好大一部分时间进行理解。就算如此,往往也不能熟练地掌握,总有一种“夹生饭”的感觉。

11、高中比初中更需要预习,高中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需要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而锻炼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预习将要学习的功课。

12、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的将这章的知识点列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听课时头脑更清晰,还会降低复习时的难度。

13、课前预习的程度和花费的时间要因人而异:基础薄弱的同学,预习应该更加仔细和深入,最好头一天就进行,如果能做预习笔记更好。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抓住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这样效率更高。

14、寒暑假都是预习的好时机,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不用顾虑作业和考试。

15、在预习的过程中,并不要求自己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方法,只要求自己知道这门课是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有哪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其中感兴趣的地方进一步的探讨。

搞好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 篇5

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先学”什么

先学不是让学生只看看书, 而是学习本课之前在教学案的指导下自学, 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在问题的指引下完成教学案的相关内容。

1.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在教学案的开始呈现的是本课学习目标, 有了目标学生先学就有了目的性,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自学之前, 学生一定有许多迷惑的地方, 教师就要提前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做出明确的要求。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先学”

1. 依托教学案, 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教师精心编制的教学案, 既是学习的任务导向, 也是学习的方法导向, 还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学案中包含目标、任务、活动、反馈、练习等要素, 要明确自学的任务和课堂展示的要求, 还要提供当堂训练和检测题。

2.依托教学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学生按照教学案中的预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独立开展自学、解决教学案中的预习任务, 并做好笔记, 对疑问要标注, 作为听课重点。这一阶段分两步走:第一步, 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 方法也没形成, 要亲自带一段时间, 直到掌握预习方法。第二步, 放手让学生去干, 但要及时反馈预习效果, 并及时纠正和指导。

3.充分调动和发挥小组协作优势, 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要发挥小组优势, 发动学生自主讨论解决, 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三、明白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

1.教师边督查自学情况边个别辅导。学生自学时, 正是教师发现问题、再次备教材备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全面查看学生的自学情况, 做到适时指导, 要特别关注困难学生, 为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必须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 找到问题的根源, 做好“二次备课”。

2.教师要边答疑解难边精讲点拨。经过学生的自学和讨论, 学生对自学内容已有了初步认识, 同时教师也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 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谓水到渠成。这一过程分以下两步走:

第一, 组与组之间答疑解难。即让各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 看其他小组是否可帮助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向教师的权威观点提出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第二, 教师精讲点拨。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便于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师生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

3.展示学习成果, 感受学习成就感, 树立学习的信心。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等不同形式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 如, 课文对话重复、本单元话题表演、写作练习等, 但教师要注意对典型问题的适时点评和总结, 提升学生的认识,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强化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6

一、丰富预习形式, 走进文本

小学生好奇心强, 因此, 在学生还没有接触课文时, 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预习题目, 不断丰富预习的形式,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1. 熟读成诵法。

[案例1]《游园不值》 (苏教版第9册第3课)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 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2) 试着给这首诗配上音乐, 用唱歌的形式把诗歌唱出来。

(3) 如果在这首诗的每句诗前加上一个感叹词, 再去读一读, 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 试试看。

像这样的课文预习方法比较适用于诗歌题材, 通过多种趣味的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让学生读准、读顺、读懂、读深。

2. 问题催生法。

[案例2]《石头书》 (苏教版第5册第17课)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石头和书”会有什么联系呢?请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2) 把课文多读几遍, 想一想:文中介绍的“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3) 再读课文, 思考:为什么说石头就是一本书?

在这个预习要求中, 第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个问题指向对文本的理解;而第三个问题则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 可谓是层层推进, 学生预习的目标明确, 为课堂教学埋下深深的伏笔。

3. 圈划质疑法。

[案例3]《只拣儿童多处行》 (苏教版第9册第2课)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圈出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 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 课上与大家交流。

(2) 文中描写儿童多的词语很多, 用“_____”划出来。你还能想到哪些写人多的词语?写一写。

(3) 读了课文, 你脑中产生了哪些小疑问, 在书中打上小小的“?”, 课上与大家交流。

学生初次接触文本, 他们的想法、感受和疑问最多。预习时, 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 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 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 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 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 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 等等。做上这些记号, 等到上课的时候, 再特别加以注意, 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二、充实预习内容, 走进学生生活

走进学生的生活,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是预习的方法之一。

1. 观察激趣法。

[案例4]《鸟语》 (苏教版第8册第14课)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同学们, 有人说鸟儿也会说话, 你信不信?请你细心地去大自然听一听鸟鸣, 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也学着说一说。

(2) 读一读课文, 直到读通顺为止。文中描写了几种鸟语, 用“_____”划出来, 并学着说一说。

预习设计,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倾听鸟语, 学小鸟说话的,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 生活情境法。

[案例5]《第一次抱母亲》 (苏教版第8册第13课)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读一读课文, 做到读通读顺, 划一划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

(2)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母亲拥抱过我们无数次, 那你有没有拥抱过自己的母亲?拥抱时有怎样的感受, 简要地写一写。

(3) 准备一个母亲关心疼爱自己的小故事, 课上交流。

本课的预习设计,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 呈现学生的亲身经历, 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走进文本, 为学习课文, 体会作者和母亲之间浓浓的母子之情奠定情感基调。

3. 实验操作法。

[案例6]《乌鸦喝水》 (苏教版第3册)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多读几遍课文, 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 再读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的乌鸦是靠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吗?

(3) 小实验: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只小乌鸦, 你会想什么办法来喝水?拿出一个玻璃瓶, 动手试一试, 你会想出几种好办法喝到水?

《乌鸦喝水》, 是一篇融趣味性、常识性为一体的课文, 对于乌鸦为何能喝到水, 这涉及常识性的知识, 但对低年级的学生不易理解, 可又不必讲解。这辅以必要的实验操作, 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弄懂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于是, 预习作业就采取布置学生做“小乌鸦”喝到水的实验, 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拓展预习纬度, 走进故事人

有些课文的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深刻道理, 远离学生的生活, 要让他们理解和感受确实有点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预习的情境, 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 了解主人翁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创作的情感等等。为学习课文, 做好铺垫。

[案例7]《轮椅上的霍金》 (苏教版第11册第9课)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查阅霍金的生平经历, 了解这位除了思想, 只能支配三根手指、必须依靠机器才能与他人交流的科学巨人的传奇人生。

(2) 给霍金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作家名片。

(3) 读一读课文, 了解一下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主要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

[案例8]《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第10册第11课) 的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打开这本历史巨著, 细细地品味吧。书中哪些故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课上交流。

(2) 查阅史学家司马迁的生平资料, 了解他遭遇宫刑仍不屈不挠地发愤写《史记》的辛酸的创作历程。

(3) 读一读课文, 做到读通读顺, 思考:“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

在以上两篇课文的预习设计中, 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拓展阅读, 了解了两位伟人的生活经历, 创作巨著的辛酸历程, 以及伟人的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为学习课文, 感悟人物的高大形象, 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7

我对学校三至六年级共402名小学生进行了语文预习情况调查。一共发出402份问卷, 回收402份, 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坚持天天预习, 有13.2%的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意识, 56.2%的学生虽然能做到偶尔预习, 他们或许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或许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可见, 还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囧况。例如由于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 甚至云里雾里。有时老师不得不停下进课来, 让时间给学生熟悉教材, 这样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实施以后, 学生学习任务重, 要求阅读量大、需要收集处理的信息也非常多。面对众多的信息, 学生怎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学习、吸收呢?那就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就必须狠抓预习习惯这一环节。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消化的过程。通过预习不但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提高听课效率;还可以通过预习过滤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哪一些知识是懂的, 哪一些知识是不懂的, 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便于老师在讲课时能带着目的去听课, 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要重点关注、多加思考, 变被动为主动, 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总之, 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三、指导学生有效地预习,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怎样有效预习, 养成好的预习习惯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1. 加强家校联系, 创造良好的预习氛围。

学生一天中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预习时空, 我们除了在班级中积极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外, 还应帮助家长认识孩子预习的重要性, 要求家长要为学生留足预习的时空,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预习氛围。通过搭建良好的家校关系网, 结合双方力量, 为落实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 培养预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预习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思维活动, 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老师可根据给每课设计有趣、实效的预习题单。内容不宜太难, 有一定的梯度, 适合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对一部分后进生仅采用先扶后放的原则, 循序渐进, 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快乐, 有一种成就感, 产生学习的兴趣。

3. 教给预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前我经常这样布置预习作业:“请同学们回家预习第几课。”然而这样泛泛而谈的布置根本没对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 从而学生就显得有些盲目, 不知到底该做什么。自觉的学生可能会读读课文、勾勾生字新词, 不自觉的学生可能课文都没通读过, 更别说其他的。这样的预习除了形式上有了预习作业之外, 根本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 反而可能养成学生做事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 有着不同的个体差异,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一样, 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预习要求由低到高, 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设立目标, 再教学生运用一些好的预习方法去完成目标, 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目的。例如我任教过的中低年级, 在预习时首先让孩子明白预习要完成一些什么内容, 预习有哪一些流程要孩子们掌握。让他们记下一读、二标、三记、四查、五思、六抄的六部预习法。首先是读。即读准生字,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标:就是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标出文中优美的词语, 标出文中的多音字。三记:就是运通已有的记字方法记忆生字并积累好词。四查:就是利用工具书或者网络查阅资料来理解新词的意思, 或者了解作者或者写作背景, 为上课铺平道路。五思:“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 以便老师上课时能带着自己的疑惑有针对性的听课、能从老师的讲解中准确地筛选出自己欠缺的知识并加以思考运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就是抄, 在专用预习本上抄写要求会写的生字或好词佳句来帮助积累背诵。

4. 奖勤罚懒, 强化成果形成习惯。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 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 及时反馈预习结果, 对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呢?我主要利用班干部的管理作用和同桌的互助作用。可以在晨读时,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组长要负责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 同时又把班长、副班长、各科课代表等分派到各组去检查组长的预习情况。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同桌互查, 再把预习情况反馈给老师, 老师会利用午会时间针对同学们在预习中表现得好的部分和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当然有奖就有罚, 针对个别偷懒、预习不到位的同学肯定也要进行适度批评并督促把预习作业补上, 做到奖罚分明。这样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形成竞争, 时间长了自然就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要想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每天完成预习作业开始, 运用恰当的预习方法去预习, 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形成一种预习习惯。习惯成自然, 以后即便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也能自觉有效的预习, 真正做到“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

摘要:预习是小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熟悉, 是小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小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教其预习方法,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落实课前预习,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搞好课前预习 打造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效课堂,自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 以学生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教会学生思考, 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笔者作为一位在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 我不断地总结, 深深地体会到:要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使小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打造高效课堂。要体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动式”特点首要条件是小学生要搞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一、搞好课前预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是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 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预习是所有学生最自主的一种学习方式”, 为课堂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制约小学生预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求知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预习前,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所学新课特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 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其次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预习是在新课前先阅读, 粗知要学新课内容的学习活动, 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 是自学的尝试和演习。另外, 小学生对问题还应有一定的认识深度, 这也是影响参与程度的一大因素, 有效地课前预习是解决这些因素的途径。

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小学生主动参与中的“拦路虎”

预习就像“火力侦察”, 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 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 不使它成为课堂参与时的“绊脚石”,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才能动心、动神、动手、动口。

2.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 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 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 帮助小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气氛, 让小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有深刻的记忆。这样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目的明确, 态度积极, 注意力集中,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可见, 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 而是听有重点, 看有“门道”, 学有目标, 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 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3.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动笔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和教师点拨的内容, 书上有没有, 心里一清二楚。上课时, 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 以及师生互动时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 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 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去。

4.预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时, 要独立地阅读, 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步提高。

三、高效课堂课前预习的步骤及方法

要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有效地搞好课前预习, 我认为, 教师编写导学案时体现“学法指导在其中”的要求, 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预习导学案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1.初读课文, 理解并识记生字词, 读通课文, 了解新课内容, 对新课有一个粗略和直观的印象, 在某个知识点或问题切入口上激发兴趣。

2.再读课文, 对新课中涉及的旧知识加以复习巩固, 对新知识加以了解, 在课本上圈点勾划教材的重点词句, 段落层次, 甚至在重点词句或段落旁边简要地写几句认识或体会, 并查阅有关资料, 拓展知识视野。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把记下来, 留待课堂上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

3.细读课文, 思考作者, 编者思路, 发现问题, 试建立自己的见解, 为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提供论题、论点和思路。

四、高效课堂课前预习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原则

预习固然重要, 但要掌握好预习的度,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当小学生还不会预习的时候,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预习培训, 必须深入学生中间, 充分了解学情, 进行二次备课, 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师最好用三、五分钟指导小学生掌握预习目标及要领, 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 (2) 预习目标要切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 还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指导, 也能够自己自学。

2.适时原则。

课前预习课根据新课特点、课时要求计划好预习内容的时间, 根据教师课前一天下发给学生的导学案, 妥善安排课内课外自主独学时间, 完成预习任务。

3.适人原则。

课前预习也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体现高效课堂“分层学习重差异”的要求。不同性格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入,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预习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预习深度, 在问题的转接处予以点拨。这样体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 实行差异化教学, 面向全体, 分层实施”的总体目标, 既有利于形成课堂讨论的层次性, 也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提高。

总之, 以新课改精神为准绳, 根据本校实际、小学生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培养小学生课前有效预习的习惯, 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且持之以恒, 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学生会受益终身, 也为打造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效课堂之课前预习 篇9

本文所提出的课前预习的方法, 就是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非电类专业电子线路课教学状况分析

非电类专业电子线路课教学的主要困难是: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而每次上课都是讲新课, 讲与练在时间分配上的矛盾十分突出。学生反映教学进度快, 讲授时“一听就懂”, 但在做作业时, 却“一做就错”。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为了讲进度, 就会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受教育的位置, 许多问题未让学生去思考而在课上似乎听懂了, 但在解题时出现了脱节。一句话, 未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二、课前预习是调动教与学双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辅以有效指导。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教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 是学习的内因。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应具有主动性。课前预习, 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学教材, 把基本原理放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基本原理的应用方面, 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强课堂练习和辅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 带着问题进课堂, 这样就会学得主动, 听得认真。通过预习, 调动了教与学双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和效果。

三、课前预习的指导方法

课前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具体做法是:

(1) 树立课前预习的思想意识。学生对入校后的专业课有一种新鲜感, 易引起学习兴趣。刚开始上课, 就要向学生说明课前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树立课前预习的思想意识。

(2) 逐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一种自学活动, 多数学生有这种能力但未养成习惯。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步骤, 使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是一种求知的重要途径,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从老师要学生预习向学生自己自觉预习过渡, 形成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可以分四步走: (1) 提示预习的方法。在提出预习要求的同时, 给学生介绍“三读”的预习方法。即:一读粗知大概 (粗略了解所预习的内容和内在联系) ;二读圈点批注 (细读预习的内容, 对重点进行点、画、勾、批, 作出记号) ;三读摘录解答 (带着思考题到教材中去寻找答案, 并摘录下来) 。做好这三读是预习的关键。 (2) 在第一次开课时, 将预习安排在课堂上进行。首先是给学生10分钟去阅读绪论, 且提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预习后回答。其次是预习时间一到, 进行提问、检查, 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授课, 进一步阐述学习方法。 (3) 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每次讲课结束时, 给学生指出预习内容, 提出思考题, 要求学生去寻求答案。 (4) 对学生的预习必须有检查, 检查结果以占总成绩的5%的比例计入成绩册。

四、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课前预习, 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起点, 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授课学时少与任务重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抓住重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答疑。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笔者在非电类专业教学班级中进行对比试验, 其结果如下:

1. 未做课前预习的班级

(1) 未作预习要求, 学生处于被动受教育的状态, 教师授课一切从零开始, 课堂教学起点低。

(2) 多数学生人云亦云, 似乎听懂了, 但部分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 差生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能掌握, 做起题来困难重重, 无从下手。

(3) 叙述性的内容占用了课堂时间, 教师讲解重难点、演示、辅导和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相对少了。

(4) 学生依赖性严重, 主动性差。做作业的速度较慢, 与其他作业争时的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学生通过抄袭来应付老师。

(5) 学生平时作业和考试的分析以及解题能力较差。期末考试成绩较差。

2. 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班级

(1) 学生课前预习了教师将要讲的内容, 85%的学生能较全面完整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在此基础上, 以思考题为引子, 集中精力来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起点明显提高。

(2) 实现了讲问结合,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较快。

(3) 学生课堂练习的机会增多了, 教师加强辅导答疑, 做作业的速度较快且错误少。

(4) 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重点辅导差生。

(5) 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基本上达到了大纲的要求。期末考试成绩较好。

五、课前预习应注意的问题

(1) 刚入校的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课前预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要使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2) 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考题的数量要适中, 否则会引发畏难情绪。

(3) 每次布置的思考题, 应在下两个课时的讲授内容以内。 (4) 思考题应以双基为主。

六、结语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抓好课前预习, 是保证非电类专业少学时班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措施。通过预习教材, 解答思考题, 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课, 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发展,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

上一篇:语文教学新课的引入下一篇:福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