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读图能力训练

2024-07-11

地理读图能力训练(精选十篇)

地理读图能力训练 篇1

而要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其实并不困难,主要是需要培养学生对各种图表的解读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图表,同样,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也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图表。要想准确地掌握地理知识,不可避免地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读图能力。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又需要我们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图表对于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一、充分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就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材或教师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判断等心理活动,并在预习过程中大胆置疑,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的思维互相沟通,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预习,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而同样地,对于读图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需要教师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对于重要的图表要予以重点关注和思考,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高中地理的区域地理中,“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海陆地理位置”便是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目标之一。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而在海陆位置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了解我国的陆上邻国有哪些,对于这些理解难度较低的图,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就完成,然后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对其课前预习的知识点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得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二、细致详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一线教师和学生协同作战。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提倡给中小学生过大的学习负担,因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时数量,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尤其对于地理学科中的读图能力培养,更要求教师要能够仔细甄选高品质的图表,课堂集中范例讲授,教会学生一般性的读图方法和步骤。

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许多高考试题均是以教材知识点为背景,然后稍加改动而已。如在我们的教材中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行船路线图,这貌似不起眼的地图却是高考专家十分愿意做文章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务必要给学生逐一介绍,仔细讲解,让学生能够有个印象,不至于在练习或考试的时候惊慌失措、无从下手。

三、巩固练习,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虽然新课改不断提倡要给中小学生“减压减负”,但是经过教育理论家的研究表明,适当难度、适当数量的练习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旧知识的温习都是很有必要的。而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日常教学实践中,课程作业并不很多,但是需要学生真正地静下心来,仔细、认真地研究练习中的图表,一方面借助图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则将图表中的信息积累起来,丰富自己的见闻,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促进高中地理有效学习。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等画出风的方向,这是一道辅助性的解题步骤,在日常练习或考试中都十分常见。“垂直于等压线,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这样的理论讲解起来显得很抽象,还是需要教师安排、布置适当的练习题,用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地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必然离不开其读图能力的专项训练。图表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其能够将复杂的内容信息都转化成符号、字母等,让读者一目了然。当然,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旨在通过读图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行为习惯。当然,对于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地摸索和探究,更需要教师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带来的不只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对教师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新课标中提及的教学目标?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而高中地理则是一门多年来遵循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学科,而且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面向的学习群体又是文科学生,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更需要教师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能力训练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姝媛.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4).

[2]杨冀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知识素养[J].成功(教育),2006(12).

地理读图能力训练 篇2

1.(1)读左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写出大洲和大洋:

大洲: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大洋:(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2)写出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运河:a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海峡:b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有一艘轮船,急着要把船上的医疗器械从孟加拉湾运到日本,请在图上画出其航行路线,并写出它依次经过的大洋和海峡。

2、读“沿我国中纬地区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①、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级阶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_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__低,呈_____________分布。3.把下列各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其相对应的位置,用线连接起来。

A 岛屿

B 海峡

C 半岛

D 大洋

E 大陆

4.读右上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西气东输”是我国四大工程之一,主干线西起A点所示的_____________自治区,东到B点所示的──市,其间三次穿越──河,一次穿越_____________江。

(2)依次写出C、D、E、F、C、H六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什么好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图回答:(8分)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_____________海,是中国第_______长河。

(2)该图表示的是黄河_____________河段(上、中、下游),被称为“_____________”。

(3)该河段多灾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治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下边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图中各点中在高纬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目中各点中位于既在东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既在西半球,又在北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图中各点的相互位置: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c点在D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B点在C点的D点_________________方,D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E点在A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

(4)赤道穿过的是_________________点,该点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___洋。(5)图中各点中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每空格1分,第5小题6分,共22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b.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2)填出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岛屿是:__________。

(3)小明居住在A所在的洲北部,正值“千里冰封万里飘雪”,而约翰居住在F所在地,他现在应该穿什么季节的服装? 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从字母ACDE所表示的洲中各举出一个发达国家。A.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5)海洋被称为“蓝色的宝库”,可小明在电视中看到近海现在越来越变成“黑色”了,小明想到了一些原因,你知道吗?我们又如何把它再变成蓝色的海洋? 8.右图是黄土高原的景观图,读图回答:(每题2分共6分)

(1)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该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请 查阅有关资料,说明该高原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3)目前,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治理的主要办法有哪些?

9.读长江流域图,回答:(每空1分共16分)

(1)长江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海。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3)主要支流: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4)湖泊:C__________ D__________(5)重要港口城市: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H__________(6)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__________ K__________

10、读下图,回答:(共12分)(1)填写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省区: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山脉: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__ 农业区:⑦__________ ⑧__________ 矿产地:⑨__________ ⑩__________

(2)西北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为什么多呈点状或带状?1分(3)西北地区的植被,由西向东变化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分 11.读下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7分)

(1)A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北侧是__________盆地。

(2)B是__________(山脉),它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上。(3)C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东侧是__________平原。(4)D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西侧是__________高原。

(5)E是__________(山脉),它是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和第___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6)F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走向是__________。(7)G是__________(山峰),它南侧的国家是__________。

(8)H是__________(山脉),它是江西省和__________省之间的山脉。12.读右图回答:(共11分)(1)写出河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八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__________,注入印度洋的是__________,注入北冰洋是__________。(填数字)13.看右图,回答问题:(10分)

A点位于 经 度,纬 度。B点位于中低高的 纬度。

A在B的 方,C在B的 方,D在B 的 方。A点所处的温度带是,B点 所处的温度带是。

14、读右图回答问题:(12分)(1)在图上写出七大洲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

(2)在图上写出四大洋名称:,⑧,⑨,⑩,⑾。(3)在图上适当位置写出五带名称:

(4)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既没有阳光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1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1)图中小河流向是从 方流向 方。

(2)水电站在学校的 方,医院在学校的 方。(3)图中水电站与农机站间的直线距离有 km。16.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分)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 ①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②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③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称:(5初中地理总复习读图题专项训练和 参考答案

1、(1)A、大陆 B、海峡 C、半岛 D、大洋 E、岛屿(2)太平洋 马陆甲海峡 印度洋 2.(1)①一 ③二 ④三

(2)西(高)东(低)阶梯(分布)3.(1)大洲:A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非洲 大洋:(1)印度洋(2)北冰洋(3)太平洋

(2)运河:a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海峡:b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 4.(1)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B上海市(沪)黄河 长江(2)C新、D青、E川或蜀、F甘或陇、C晋、H陕或秦

(3)便于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资源调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解决东部能源不足的困难等(意思相同即可)5.(1)渤(海)二(2)下游 地上河或悬河

(3)地处平原,中游带来的泥沙淤积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4)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意思相同即可)。6.(1)C、A、D(2)C、E(3)西南、南、西北、东北、东北

(4)B、大西洋(5)C 7.(1)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E—南美洲

F—大洋洲 b—太平洋 d──印度洋 e—大西洋 f—北冰洋

(2)a—格陵兰岛

(3)夏季服装,因为A所在的洲是北半球冬季,而F所在地是南半球,由此可判断A、F 两地的季节刚好相反。

(4)A──日本 C──-英国等 D──美国等 E──澳大利亚等。

(5)人类排放的废气物太多等;加强人类的环保意识,加大对海洋的治理,建立世界性的公约,各国加大对污染环境的处理等。

地理读图能力训练 篇3

【关键词】读图能力;有效训练;五步读图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技能”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对知识要点的文字叙述,代之以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种图表,地图的教学和运用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因此,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从现代国际教育理论来看:空间能力是现代人类的主要智力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把空间智能作为人的八种智力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将空间能力与计算能力、语言能力并列为现代教育应当赋予人的 “三大基本能力”。地理空间能力是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培养读图能力也是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

因此,对初中地理读图能力有效训练的策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与实践,我摸索出““名、例、圈、画、析”五步读图法,提高了地理课堂读图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一、““名、例、圈、画、析”五步读图法的内容

“名”—第一步:读图名。通过读地图名称,明确地图主题,确定要从图上获取的主要内容。

“例”—第二步:读图例。要想读懂地图必须会读地图三要素,特别是图例,了解地图的语言,说出图中各种颜色符号的含义,明确该地图中主要地理事物如何表示。帮助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保证读图过程的准确和高效。

“圈”—第三步:圈划提取信息。按要求找到各地理元素,并将其圈划标记出来。使找图活动的成果在地图上以书面形式呈现。

“画”—第四步:描绘轮廓、线条或画简图。一描画轮廓、线条形状,并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的特征。如在讲授河流时,描绘长江和黄河干流并画简图,观察黄河的干流形状像汉字“几”字。二画辅助线,助力观察比较分析;三画简图,记分布。如;在学习《新疆》 的“三山夹两盆”简图。

“析”—第五步:析规律,探原因,明特点。综合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五步读图法”适用的地图

五步读图法适用于绝大部分地图,特别适合地理分布图的阅读,其它地图的阅读可能只选取或侧重其中某几个步骤。

地理分布图是最主要的教学用图,种类多,数量大,是地理课堂地图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感头痛的难点。

三、“五步读图法”的优势

第一、方法简单、易记且实用,可操作性强。第二、降低了读图的难度。对复杂图的综合阅读步骤进行了拆分,每一步都明确而具体,降低了读图的难度。第三、读图结果可见,可查,方便师生监督检查评比,促进学生全员参与。第四、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便于学困生获得及时的帮助,突破障碍,不掉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五步读图法”应用案例

下面以《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为例,说明“名、例、圈、画、析”五步读图法的实施运用方法。

“名”—第一步:读图名——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例”—第二步:读图例,说出途中各种颜色表示的年降水量范围,等降水量线如何表示。

接下来按要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有几条等降水量线?“圈”出数值;②“描画”这些等降水量线。

①说出其大致延伸方向,东北—西南。②“画”箭头线大致与各条等降水量线垂直,判断递变方向东南—西北。③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五、运用五步读图法进行读图能力有效训练还要利用多种手段辅助

①当学生遭遇到智力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我,个人集体荣誉感比较强。②加强地理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媒体课件,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过程,直观性可视、形象具体,增强静态地图的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提高读图效率和质量。

总之,学生读图能力、空间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相互辅助,需要较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是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五步读图法”进行读图能力有效训练的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尝试,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华正林.《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方法初探》.《陕西教育》,2011.3.

[2]褚亚平等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3]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地理读图能力训练 篇4

高中学生区域地图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升学问题, 而学生初中及小学地理、地图知识严重缺失。我省初中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 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地理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初中生只为会考过关考前临时背诵, 缺乏真正、系统掌握地理知识的动力, 考过地理会考的初中生多数没有基本的地理知识。基于高考大部分试题的平台是区域地图, 通过课堂区域地图读图训练, 培养学生对区域地图的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可以在做题时由已知的区域整体图通过空间思维的联系确定“陌生”的试题图。针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这一难点, 高考中这一重点, 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读图训练尤为重要。

高中地理学科学情突出反映在两方面, 一是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缺乏, 二是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思维薄弱。如何加强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一、通过课前滚动读图训练, 培养学生区域认知

文科班高中学生的课堂教学中, 基于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现状, 必须加进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 通常的做法是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 老师带领学生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来完成。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 为了加强学生对区域地图的认识、记忆、应用。我主要以课上带动学生整体读图, 目的是全体同学参与教学中来, 课下布置填图作业和练习来强化上课识图记忆, 并将重点的图描绘在作业本上。绘图可以很美、填图可以很正确, 但这些都不代表知识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 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对照地图做得很好。绘图的本意是为了让学生能注意到图的整体特征, 比如轮廓、重要经纬线、河流、城市、山脉、平原等等的分布, 加强整体空间概念的形成。这种方式对成绩提高没有太大效果, 学生“抄写”的过程, 缺乏强化识记过程, 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接踵而来, 随时间也逐渐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淡忘。

如何能让学生把学会的区域知识记住, 并在地图上再现, 是提高区域认识的关键。课上把教师绘制板图转交给学生完成, 主干知识也由学生预习后讲解为主, 课下找学生背图、填图、绘图, 同学们之间互背互查。限于时间和空间问题, 并不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或是学科弱势的全体学生参与, 也就不能影响到全体学生提高成绩。我在课堂教学做了新的尝试, 每次上课前用幻灯打出学过的区域地图, 我选用的是教材配套的填充图, 这是假期里留过填图作业的部分开始, 一张图至少要读两至三次课, 每节课至少要找两个人读图, 是站在讲台上屏幕前指图读图,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直到全体学生掌握。

由于到讲台上屏幕前去读图, 是把自己摆在全体同学面前, 即使第一次读图效果不好, 但下一次效果却极佳。两个星期后就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今天我读图吧。”我就特意安排她读图并及时给与鼓励, 尤其是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孩子也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被认同的渴望, 我给了她们展示的舞台和时间, 他们给了我惊喜。在全体学生集中读图的大环境下, 学生们不自觉的加入进来, 随着巩固记忆的加深, 也逐渐自信起来, 学习兴趣提升, 上课注意力更集中, 解题思路变的畅通清晰, 成绩自然提高了。

二、通过空间表述内容训练,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

学生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能力形成的情况下, 如何提升到学科素养的高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突出区位、突出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突出区域研究是体现空间特征。让学生学会从空间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的重要内容。地理事物是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格局, 因此对学生进行空间觉察能力和空间意识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从空间形状和空间大小、空间方位和空间距离这些要素入手, 具体课堂中的操作, 以任务驱动为核心, 导学案中明确学生观察地图的内容, 让学生有意注意下去完成区域地图的探究。地表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各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空间, 地理空间强调空间中事物的地理位置和事物之间的距离关系。

加强学生在课堂读图中的空间表述训练, 是形成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区域认知能力, 在课堂中可通过默图、填图、绘图增强其空间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某一经线、某一纬线通过的重要地理事物的默图练习, 学生在有意识的去形成空间概念, 并形成多个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填图练习能使学生巩固空间事物的相对空间分布位置;绘图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地理事物的特定轮廓, 便于区域定位。

三、通过图图、图文转换训练, 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三课堂设计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而是要针对地理原理理解、应用和迁移能力的检测。高考试题的综合题作为课堂检测问题呈现, 可使学生直面高考, 选择高考题相对难度较低, 让学生体验高考的同时发现高考也就那么简单, 这样更体现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锻造的要求, 就是学生把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转化为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最好的工具, 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有效的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识图、说图、讲图、归纳对比、讲解试题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科素养。每节课拿出五分钟, 给全体学生一个上讲台的机会, 去培养读图能力, 日积月累带给学生轻松应考的法宝——学科素养的养成。

摘要: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统一规定和要求, 使教学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其系统性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比拟的。区域地理的特征通过课堂有效教学, 能在课堂读图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空间思维、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等学科素养。

关键词:区域地图,读图训练,课堂教学,空间思维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利用地理空间要素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课程.教材.教法》 (京) , 2009年8期62—67页

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读图能力论文 篇5

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 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我初步地总结了一套不成熟的经验,并实施于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读图训练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 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 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 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 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 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篇6

归纳各类图表,掌握判读解析方法

(一)地理图表的考查分为图和表两大类。

地图分为:

1、分布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

3、剖面图:如地形、地质、土壤剖面图等。

4、地理模式图:如世界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的模式图等。

5、地理统计图 :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6、景观图 :用以反映自然景观和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

读图应从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

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大面积的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应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

(一)强化基础练习,建立地理空间思维

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分值中占有很大比重,是系统地理的背景、基础,区域地理的定位成为解题的第一步,区域地理的教学应把定位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强化基础训练。

(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变“怕做”为“会做”。

学生怕做读图题,一方面是因为读图能力不强,基础不好,更大的原因是他们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因此,从基础做起让他掌握解题的步骤就显得十分必要。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在头脑在保持清晰图像,这是顺利解题的保证,是解题的开端和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往往是没有认真审题引起的。理清解题思路,通过读图联想,将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再现和条理化。

启发式引导读图,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读图的训练

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关键在课堂。教师通过理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及其课堂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读图用图这个地理教学的关键和特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晨昏线时,就可以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读图。准备好手电筒和地球仪。1、手电从地球仪侧面照射,直射在赤道上,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晨昏线与地球的关系的侧视图、极地俯视图。2、手电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晨昏线与地球的关系的侧视图、极地俯视图。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以下两个图,让学生说出此时太阳分别直射在哪里?

通过教具演示,层层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各类晨昏线的画法,给学生一段时间做练习巩固。事实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启发式层层引导学生读图、画图、练习巩固强化的方法,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挥联想,培养学生读图过程中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個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地理读图过程中,常常需要发散思维,要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就需要培养发散思维。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第一中学)

谈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篇7

从2011年开始, 云南省各地州已把“初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成绩”纳入高中、中专录取总分, 比如红河州2011年与地图有关的分值就占58%, 2012年占66% (省统测) , 2013年占62分 (州统测) 。可见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已成为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高的关键。那么,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以图代文, 帮助学生读图

学生开始学习地理知识, 我们总是习惯以文字形式展现。其实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各种地理事物, 各种地理形态的形成过程在地图上再现, 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地理位置并思考地理变化过程, 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 随时变换不同形式并储存于大脑中, 逐步形成“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把握信息知识的灵活性、机动性, 培养其随“题”而变的能力。新教材中的各类地理地图直观、形象、生动, 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 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起到了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运用地理地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减轻学生负担, 落实双基,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读“大陆漂移示意图”时, 让学生讨论在终年严寒的南极大陆, 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提示学生参考森林分布图、大陆漂移运动图等,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结论:煤炭是由古代的森林形成的, 而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后来由于大陆的运动、漂移才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提高了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最后再通过相应的巩固练习, 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相关知识, 发散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以图代文”的学习方法, 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读图训练, 感悟用图基本法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 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提高的。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呢?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1.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前提和基础。

2.明确要素, 引导读图。在教学中正确选图, 适时、适当地使用地图, 在使用地图时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方法, 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确定目标, 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 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其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 知其“地”而求其“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书右图, 看书读图相结合。

三、认真设计地理略图,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突出地理知识的特点和个性,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也是一种使学生真正掌握地图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边讲边画, 学生边听边记, 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 做到视听结合, 手脑并用, 思维集中, 印象深刻, 便于记忆, 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教我国的主要地形名称时, 采用地理略图进行教学, 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 也便于记忆。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中国政区轮廓图, 然后边讲边画边问, 绘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及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二条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二条南北走向山脉。绘图使各条山脉的空间位置清楚醒目, 进而根据山脉的分割, 让学生熟悉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大兴安岭的东侧为东北平原, 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太行山的东侧为华北平原, 西侧为黄土高原;巫山的东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侧为四川盆地;雪峰山的东侧为江南丘陵, 西侧为云贵高原;天山以北为准噶尔盆地, 以南为塔里木盆地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的连线范围内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称为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 为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该线以东主要为平原和丘陵, 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运用略图, 按这样的教学步骤, 可让学生对我国的山脉名称、地形分布、地势特点等, 形成非常清晰的框架, 使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画我国的主要地形名称略图, 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地理略图可以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直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建立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概念。显而易见, 精心设计地理略图进行课堂教学, 有助于师生的双边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既便于教, 也利于学, 可达到精讲多练多思的目的,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乡土资料辅助教学

课改提出:“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学生一般对自己生活的家乡比较熟悉, 也愿意了解相关内容。在教学《降水的年际变化概念及特点》时, 我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出示两幅传统民居照片, 分别是西北内陆和江南民居, 请学生观察两处房屋有什么明显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可知, 房屋屋顶不同, 西北内陆是平顶, 江南民居是尖顶。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有兴趣去了解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继续深入学习, 通过学习就知道原来房屋屋顶形式不同与当地降水有关。从而总结出我国的降水变化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讲完书本的知识后, 可补充这样的练习,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建水县气象局网站, 下载建水县2000~2011年11年间的年降水量相关数据, 运用绘图工具, 将枯燥的数据转换成直观的折线图让学生观察。通过图表, 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也对家乡的降水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

五、构建心理地图, 提升学习水平

1.细心观察, 学会简化。首先要对地图进行观察, 形成感性印象, 进而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在观察中, 除了要认真仔细外, 还要学会简化。通过简图的构思设计, 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的目的。

2.展开想象, 巧记于心。初中学生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 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 把地图与一个具体形象联系起来, 就更容易记牢。例如在讲述世界地理时, 把意大利想象成皮靴、而西西里岛是一个足球、阿拉伯半岛想象成一只大象脚……

3.画图训练, 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 我不但自己经常在黑板上画图, 还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作画图训练。比如课堂上指导学生绘制简图、草图、示意图。经常地进行画图训练, 使大脑皮层刺激的力度加大, 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区域间的相对位置就有了深刻记忆。

4.勤看多用, 装载知识。心理地图的形成要靠反复的读图、用图, 要有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习惯性地把地图册放在桌边, 左手书右手图, 遇到生疏的地理事物名称或不明确的地理分布, 及时查阅。将所学的知识点如国家、地区、山河湖海都要在地图中一一找到, 落实在地图上, 用图装载知识, 正所谓功多艺熟, “功夫”到家了, 心理地图的空间感觉自然就有了。

六、重视各种地图在教学中的组合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篇8

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⒈学生对地理课缺乏正确认识以至于缺乏学习的兴趣

地理是非中考科目, 长期以来, 绝大部分初中学校把地理当作副科, 地理学科处于被排斥忽视的地位。由于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 因此缺乏良好的和正确的学习习惯。调查的结果显示80%的学生不喜欢地理课, 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但是又不得不学。

2.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 而是一种享乐和一种愉快的体验。对学生来说, 对学科的兴趣首先来自于对老师的认同,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因此, 地理教师要对学生有情感的投资,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困难, 大部分经常感到自卑, 所以教师不能小瞧他们, 而应该关怀体谅他们。在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进行表扬, 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更强。同时在教学上要把握好度。凡事都讲适度, 当然教学也不例外, 对学生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二、培养学生对读懂地图的意识

(一) 学生应善于运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离开了地图就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有时候不翻看地图册, 只看文字内容和知识点, 不是从根本上理解, 所以也就不容易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了。这就好像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 但闭上眼睛, 恐怕很难全部报出班里同学的名字, 相反如果在教室里看到每一个人, 就能很快地叫出他们的名字。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 学生看图只看地图的色彩、线条等, 而不知道怎么样看图, 那就更谈不上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图了。

(二) 地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1. 首先要有良好的读图习惯

平时就让学生养成一边看书一边读图的习惯, 掌握“图”“书”对照法, 把书中表达的言语内容移到地图上, 做到图文结合, 图文灵活随机转换。

2. 教授学生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看图要有一定的顺序。首先阅读地图中的辅助要素, 要对所读的地图有个初步的印象;阅读标题, 弄清这张地图展示的是什么;阅读图例和标注, 明确各种符号的意义。其次, 阅读地图的主体。这一部分是阅读地图的重点, 一般是按照以下顺序阅读的:

(1) 一般性的浏览。了解本图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 如地理位置、乡土地理还是时事地理、农业经济要素等。

(2) 按照主体内容详细阅读, 读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变化情况。

(3) 对阅读的结果加以分析, 其目的是真正读懂一幅图, 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为以后的学习进一步奠定基础, 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4) 读图要变换角度。看图一般都要多看几遍, 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详细的, 然而反复看图也不能一直重复机械地去看, 适当地变换角度去看, 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师的观念需要更新

问卷结果显示, 教师很少请学生到讲台上读图画图, 有的学生甚至从来都没有画过图, 这说明教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平时不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或者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在部分学校, 地理专业教师都跨学科、跨年级、超课时, 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或制作教具, 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也少, 所以教学观念和方法一向比较陈旧。

教师观念要更新, 在课堂上就要多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技巧, 通过充分利用地图的色彩和线条来引导学生学习, 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 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收获, 观察越多发现也就越多。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不是枯燥的,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他们保持学习的劲头。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读图、用图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四、教学设备需要适当增加

一些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设备只有地球仪。正因教师不能使用现代化教具进行动态直观教学, 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 比如地球的运动、经纬线判断方向等。有些地图内容比较复杂, 不容易看懂其中的地理信息, 学生望而生畏, 以致对地理产生“畏学”情绪。

面对这样的情境, 学校应添加投影、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化用具, 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先进设备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 就会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多样的地理现象, 可以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9

一、养成读图习惯, 获取信息

对于地图,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 更要交给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教材信息与地图、文字信息与地图之间的互换。在此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指导者, 要适时观察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及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吃透地图中蕴藏的信息, 长此以往, 学生必然学会以图求知的方法。以学习中国河湖为例, 在关于内河与外河的讲解中, 我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查找已知的著名河流 (黄河、长江等) , 让学生观察河流走向、发源地及流经地, 通过对比分析后会发现内河与外河的特点。如在讲解区域差异的时候, 可以将北方与南方进行对比, 出示较为典型的图片, 并对中国地图进行分析讲解, 让学生掌握南、北方的环境区别以及地理位置, 同时还可以向学生穿插讲解自然条件、地理风貌以及生活习俗, 等等。

学生之所以要学会读图就是因为地图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很多。读图是了解图的重点和主题, 根据图的比例来确定实际面积。如果遇到相对复杂的地图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分解分析的方法来获取地图信息。如, 在学习中国地形图过程中, 由于地形图中的相关因素较多, 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 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首先要让学生将题图中的相关因素 (如山脉、高原、河流以及盆地等) 进行分类, 最后再一步步将山脉河流走向等地图信息进行分类梳理。这样学生就能在地图中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二、以读图完善填图、绘图训练

学生能读懂读通地图后, 教师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完善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借此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地图, 用文字将地图所蕴藏的信息表达出来,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 还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如, 在学习“中国人口分布图”的时候,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观察地图分析出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哪些地区人口稀疏呢?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什么?两者有哪些差异?学生通过分析观察人口分布图, 可以带着目的性和针对性去读图, 不仅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能在活跃思维的过程中加深对地图的理解。

学生填图绘图的基础就是读图, 填图就是简单地模仿, 是建立在记忆和想象基础上根据地理事物进行形象对应的过程。如在进行美国工业区的第二课时学习中, 如果第一课时直接告诉学生美国的具体位置, 学生很难记住这些表象文字, 如果通过地图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学生会很轻松地记住美国在地图上的位置。在第二课时, 让学生填充地图, 更能加深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记忆, 有利于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同时, 不管是绘图还是填图, 教师都要从旁细心指导, 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梳理逻辑。

三、强化应用地图能力

在地理事物中, 必然存在诸多地理因素, 这些不是用文字表现而是通过地图来诠释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篇幅的地图会经常出现在课堂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 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地图中寻找。只有灵活使用地图才能做到活学活用。如, 以中国地图为基础的中国区位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 等等。中国地形图详细绘制出能反映中国河流走向、山川走势以及地势分布 (如高原、盆地、高山等) 情况;人口分布图能让学生直观分析出中国人口的稀疏与稠密状态。不同的地图结合在一起使用, 许多较难的地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地图中含有诸多的隐性知识, 需要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因为每一幅地图都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如, 地图画的是什么?有什么?画的是哪里?为什么?直至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要怎么办”。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才能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 思维程度不断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如, 再讲中国人口分布的时候, 我选择了《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等多幅地图。学生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 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因而导致我国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特点。要培养学生能采用多元化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也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谈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从课文插图入手, 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我常发现一些教师教学时, 不注重读图、析图, 有的甚至不析不读, 学生读书时, 总是跳过插图, 只读文字, 有的学生就算是读了, 也是在表面上读或者只是读图的色彩, 根本没有真正读出图的内涵。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学生读图, 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来获得知识, 通过读图来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读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我从七年级就开始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 一般先从最简单的图像读起。比如, 在“学会看地图”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画出本班教室的座位表, 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再出示本校的平面图, 让学生读出自己班教学楼的位置, 这样从最简单的图像来引导学生读图, 激发他们的读图兴趣和欲望。平时出示教学挂图, 然后提出与图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仔细读图, 从图中捕捉回答问题的信息。对回答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学生, 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回答问题还存在问题或有差距的学生, 在肯定的基础上, 我还会提醒他们怎样进一步去读图, 去获取有效的信息。这样, 学生就会自然地形成读图的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 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 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 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且全面的读图、用图及制图的重要本领。如, 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时, 首先分析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再把教材中学生难懂的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有的张裂拉伸, 有的碰撞挤压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到屏幕上。教师把海洋经历的生成和发展阶段演示给学生, 同时, 让学生观察地壳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学生会发现大陆板块发生深断裂, 形成裂谷, 孕育着新的大洋;裂谷持续扩大, 海水涌入, 形成狭长的年轻海洋;狭长的年轻海洋继续扩大, 形成大洋;大洋继续扩大, 古老的洋底形成深沟;与深沟相邻的大陆板块发生断裂, 岩浆上涌, 又形成多火山的山脉等。从而归纳出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的边缘地壳比较活跃。这样的分步骤读图分析、推导, 能够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教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 学生不愿读图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读图, 所以教给学生读图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最快捷的方法是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如“中国行政区图”, 教师先出示地图, 然后再提问:中国有多少个行政区?我们怎样才能在行政区图上找出并记住各行政区的位置?教师利用“中国行政区图”的轮廓特征和黄河、长江流向及流域把各行政区串联起来。教师示范时注意抓好下面三点: (1) 条理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 语言精练直白, 让学生感受到读图轻松有趣。 (3) 多给学生创造练习机会, 如按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顺序提出问题。

四、充分利用教材的图像、图表, 培养读图、说图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 不让它们成为摆设, 将课文内容与图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海洋与陆地”教学中,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图像, 但我还是让学生认真去读。又如, “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也必须让学生认真去解读。经常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中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后, 教师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说图, 通过说图, 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说图, 及时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在说图的过程中不能只说结果, 要有相应的过程。

五、指导学生分析图像, 学会绘制简单的地图, 提高读图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图像的使用过程, 让学生自己分析地理图像, 找出蕴含其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方法, 并学会绘制简单地图。如让初一学生在乒乓球上绘制赤道、南极、北极、南回归线、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并模拟想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倾角, 将抽象的书本知识具体化, 以便增强记忆效果。又如, 在“海洋与陆地”教学中, 让初一学生学会绘制海陆轮廓略图。这样不但易记, 而且便于学生识图, 提高读图能力。

上一篇:基本内涵下一篇:虚拟团队中的员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