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教学下的地理教学

2024-07-18

地图教学下的地理教学(精选十篇)

地图教学下的地理教学 篇1

有些同学学习地理总是找不到好的方法, 久而久之, 学起地理来就会出现费时多、效率低、图文分家、地物搬家和死记硬背的结果, 地理成绩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素质和地理技能, 教会学生构建心理地图。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智力、观察力、记忆力得到良好发展。心理地图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 所以从学习区域地理时才开始构建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构建心理地图的培养必须从学生的第一节地理课开始,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的起步就是《地球运动》这一章节, 这就是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开始, 那么, 心理地图的构建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我想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的训练:

一、构建心理底图

每个学生的地理知识都不是空白的,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 都会积累一些地理基础知识, 所谓的“地理底图”就是反映这些基本地理事物, 地理规律的分布图, 例如经纬网图、地形图和行政图。在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这节就已经涉及到经纬网图了, 而且还算是动态的心理地图的接触。这节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 因为“一个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开始”, 它是决定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关键。这样的构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一定要求, 虽有一定难度, 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料和教具的演示, 把书上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 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在脑子里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形象。而地形图和政区图则要通过“读图———绘图———填图”三个步骤来完成, 必须反复读图、画图和用图, 达到量的积累, 从而完成质的飞跃。

二、构建心理地图

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心理底图之后, 将陆续学到的地理知识对应在相应的地理位置, 就形成了新的地理地图。例如:气候类型图、农业地域类型图、工业分布图、旅游资源图等。在农业地域类型中, 《混合农业》一节是以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典例来探究的, 构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的区位图就是一个构建心理地图的过程, 只需要把澳大利亚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地形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进行叠加, 当学生构建了心理地图后就可以知道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位图, 更能轻松分析出为什么混合农业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部, 这节课的难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也就不攻自破了。这样以来, 学生利用地理规律的空间分布就牢固且轻松掌握新的知识, 无需花精力死记硬背,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训练

区域地理图已经成为高考的“第一语言”, 且每次图形出现的形式和角度都不相同, 可谓“变化莫测”。所以, 运用心理地图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才是重点。进行图文转换时提高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手段。

1. 以文释图

即:读图分析, 在现有的知识水平条件下, 观察地图, 仔细阅读, 分析之后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正确结论, 这个过程就是能力的提升过程。

2. 以图释文

即: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 以直观的地图信息表达教材中抽象的地理规律, 必须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地图信息, 这有利于培养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 这种形式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 被称为“无图考图”, 即只给出文字材料, 并无区域图。

3. 以图释图

以一个新构建的心理地图对所给地图进行转化, 使问题更加明朗化, 此时, 学生的心理地图的构建就非常成熟了。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 学生才是主体, 让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向大家分别介绍国家的区位和国家的自然和人文情况, 也是心理地图构建的过程。总之, 高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式教学。当学生一旦构建起心理地图, 他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将得到极大发展, 这是通向地理科学之路的学习捷径。

摘要:构建心理地图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也是考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三个阶段来阐述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地图的构建,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地图,构建

参考文献

[1]构建心理地图, 增强学生空间概念.曹吉忠

[2]构建学生心理地图的方法探讨.天赋地理教育资源网, 2007.NO.12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 文档 篇2

克井一中张麦娥

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地图,巧用地图,妙用地图,用活地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质。初中地理教材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配以各类地图:有反映地理事物的面目的素描图;有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的示意图;这些图象,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我就多年的地理教学生涯中对图片的教学与应用作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作以下总结,也叫抛砖引玉,以与大家共享。

1、重视地图“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俗话说:“授人已鱼不如授人以渔”。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2、精选教学挂图教学挂图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得着的直观教具。

一、乱用教学挂图在悬挂时没有遵循“左图右书,兼顾全体”的原则,挂图不醒目不显眼,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指图不准确,“东南西北”的地理图上方位用词不用,被随口称作“上下左右”。

二、滥用 为配合全国各地的地理教学教学挂图往往会兼顾南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挂图。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相关挂图就给挂上,一方面是黑板太小挂不了。一方面教学中难点也突破不了。太多太滥,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不用 受评价体制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认为使用挂图不仅花精力费时间,效果还不好。

地图教学下的地理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差异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41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现代教学之中,这势必会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冲击,而如何认识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教学之中运用好这两种教学模式对我们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地图教学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较为明显,传统地图教学模式和多媒体地图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是教师必须要仔细思考的重要内容。就两者的差异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为教学的更好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地图教学

(一)教师对传统地图教学的认识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的地图教学仍然采用传统地图教学法。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当成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更加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利用图中的有效信息,因此,教师会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感性认识的训练。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教师选择更加简单的经验教学,即直接将自己得到的一般性经验教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其他能力的提高并不能真正起到作用。此外,因为传统地图教学无法对复杂的地图进行简单直观地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难度太高。长此以往,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除了教学目标不恰当之外,传统地图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传统地图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有很多缺点,比如说经验性强、目标设定不科学还有层次性不强等。此外,传统地图教学对学生的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地图教学仍然注重学生直观经验的积累,但是对学生的培养却往往没有耐心,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对传统地图教学的认识

传统地图教学因为缺乏趣味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比较高,因此,学生往往对传统地图教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因为传统地图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因此,教师会对学生采取题海战术。这样的要求之下不少学生都感到身心俱疲。此外,传统地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因此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另外,传统地图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硬性记忆,因此,在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并不活跃,但是却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地图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此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不多,在地图教学过程之中也不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

二、多媒体地图教学

(一)教师对多媒体地图教学的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图教学过程之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媒体技术的身影。就当前来说,多媒体地图教学以其自身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喜爱。在多媒体地图教学过程之中,因为多媒体技术更加有吸引力,因此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将原本复杂难懂的地图进行分解,这样学生分析和理解起来就会更加的轻松。此外,多媒体地图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多媒体地图能够更好地将地图进行立体展示,同时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多媒体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选择最佳的教学资源。举个例子来讲,学生对某一地区降雨量的多少没有直观的感受,这个时候笔者会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当地区的各个时间段的实际图像,不同的降雨量造成了不同的景观,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用其软件进行圈划,这个时候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效率必然会有所提升。

地图其实不仅仅是简单抽象的线条和精简的文字概括,其实更加是当地文化和地理的产物。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学生能够对地图背后隐藏的信息有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当地的自然风情、气候情况还有历史文化等,这些都是传统地图教学无法实现的。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还能够将不同的地图进行整合和对比,比如说降雨量和粮食产量两幅图的对比就能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学生对多媒体地图教学的认识

相对于传统地图教学,学生对多媒体地图教学的兴趣更大。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能够让地图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此更加感兴趣。比如通过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在历史长河之中大陆的运动还有气流的动态运行等。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惊奇。此外,学生更加习惯多媒体技术展现的立体地图。这在学生理解一些复杂抽象的地图知识的时候帮助很大。此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地图转化成为图标。有时候学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地发现其中隐藏的信息,但是在图表的帮助之下学生则能理解,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了解多媒体地图教学和传统地图教学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因此,广大教师要好好思考这一问题。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选择最好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袁丽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地图教学中的运用及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2008(5).

地图教学下的地理教学 篇4

我在地理教学中对于“认识地图, 学会地图, 升华地图”的地理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种模式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地图获取直接和间接的地理信息, 并且通过合作探究, 掌握从地图中分析地理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方法。熟练运用地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终生受益,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的地理教育理念。

下面结合课程实际对这一地理教学模式的三个部分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认识地图: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图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地理第一册中有专门的阐述, 即通过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来了解地图呈现的直接信息。首先明确地图的用途, 如交通图、地形图、行政区图等。其次根据所学知识掌握分析本幅地图的方向的判定方法, 如用指向标、经纬网或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方法判定方向。最后是看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例, 它可以大致了解本幅地图所画的大致范围, 图例更是看一幅地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它可以让学生认清地图上每部分内容所表达的含义。

二、学会用图:课改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要求

以中国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形》为例,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中国地形的种类, 先引导学生看地图上的图例, 了解各种地形种类的代表符号, 再参看中国地形图, 便能找到中国的各种地形的种类, 从而帮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方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通过地图来进行分析理解, 这样加强了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亚洲为例, 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得到。那么这几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呢?哪一个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开始分析, 看图得知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东部濒临太平洋, 西部与欧洲毗邻。亚洲的地形种类多样,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这样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决定了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气候复杂多样,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三、升华地图:学生地理学习高层次的体现

地图在眼中, 地图更在心中。在地图的长期运用中, 地图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即使眼前没有地图, 但如同看见了地图一样, 世界的轮廓和一些地理事物、中国的轮廓及一些地理事物很清晰地印在头脑中, 并可以运用头脑中的地图进行一些地理问题的分析。

如教学初中新教材第一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节时, 首先出示不同地区小女孩的着装, 让学生进行为其找故乡的活动。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讨论, 发现不同的小女孩着装的细微变化并分析原因, 她们都属于什么地区?不同地区有什么气候差异?查阅地图验证结论。借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常常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思考, 可以达到升华地图的目的。这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 即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在做中学”,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在动手、动口、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研究 篇5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方式研究

高中地理是一门推理性比较高的学科,它的空间性很强。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主要的地理事物以及主要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的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地理范围相当广阔,还有的是不可见的,那些地球外部的各大星系、各个星球的运行轨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的山河湖川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化,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见的。课程性质也不允许学生都去进行实地考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文字的描述,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空洞乏味。地图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地球表面的事物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示出来,地图可以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地球,小小的地图储存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运用地图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地图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地图,获得更多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地图教学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地图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图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地图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地球表面的结构用符号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地图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认知、模拟、存储信息、传递信息的作用。在地理课程中,不管是感性的知识,还是理性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地图的运用得以理解掌握,所以地图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地图可以确定教师讲述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形状,还能够阐明地理事物变化的周期性。

2.地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能力可以分为动手的技能和动脑的技能。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地图的参与,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3.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教学向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地图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对现在国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地图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地图教学还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地图教学,学生可以领略各地的优美风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用到教学地图,教学地图是根据教学目的编制的一种地图,它具有内容简明、比例尺较小等特点,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地图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学挂图。教学挂图的篇幅比较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挂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符号,便于教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是教学挂图必须和学生的课本地图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黑板略图。这是教师在地理课教学中,运用简单的笔法绘出的地理简图,黑板略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重点,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避免教学失误。

3.地图册和地理课本。地图册通常是和学生的地理课本配套的,是学生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地图册和课本的相互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知识。

4.填充地图。填充地图是只有轮廓没有文字标明的地图,它能够发挥到很好的复习、联系效果,促进学生的记忆。

这四种地图教学模式都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有各自有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目前,在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高校,教师在地理课上会运用到GIS技术。GIS的教学特点适用于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建构主义出发,两者有很高的契合度:

随着现代地理学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也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地理信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信息量超大的地理教学,所以,GIS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结语

地理教学“魂”在地图 篇6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图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不能缺少帮助学生使用地图的这个环节。小小的地图中融汇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学生的读图是要从地图中挖掘到有用的信息,还要理解并掌握地图中各种标志和地理信息。“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所以,学会使用地图学对提高地理成绩有一定的帮助。

一、养成读图习惯,准确理解地图

地图知识涉及到比例尺、方向、图例等重要内容。读图时首先要弄清这些要素。然后根据提供的图表的特点,分析是哪一类地图,是分布图、景观图还是其它图。根据具体的图类,灵活的运用具体方法读图,从而准确的理解地图的含义,为解决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工具。例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读等值线图时应该看等值线的疏密、弯曲、闭合曲线、数值的大小、排列的方向、极值等。读等高线图需要这样去读:等高距是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集水线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看题目的具体要求而定。如对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的阅读,让学生总结还有哪些地理现象可以用等值线来表示,读图时从哪里入手。读图时还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概括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地图中的内涵,从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基础。

二、做好地图笔记,加深地图记忆

做好地图笔记就是要指导学生在地图上通过用笔做笔记,以帮助学生准确找出各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扩大地图的信息量,读懂地图中所隐含的地理信息,把读书、读图、绘图与填图统一起来。如描出轮廓与线条,在画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或打上斜线,描出线状物等。可落实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范围、方向、长度等。标出地理事物成因的文字和符号,可深化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例如:在欧洲西岸标出“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及其流向、风带及其风向,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利用一些符号画出图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明确记忆的重点。如在容易写错的地理名称上面圈注或做一条下划线,以便引起重视,避免出错。不断补充一些新的地理知识,以适应地理发展的变化,更快接受地理新信息。

三、绘图吃透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记笔记、画图,又要听教师讲解,只能对知识体系和架构基本有所掌握,但还不能吃透知识。所以,课后学生还需要再画图,才能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才能构建知识结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记笔记,仿绘地图,勾绘轮廓,对地图的补绘、改绘等,对勾绘出的山脉、河流、行政区、海陆位置关系、海岸线状况、区域间的相对位置,都有了深刻的记忆,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中国地形,凭借课堂记忆,可在中国政区图上填出主要山脉骨架分布,主要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和海拔高度等。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及水能资源的影响。课后绘图使学生脑中储存有清晰完整的中国政区和地形心里地图,就可把中国气候、河流、人口及工农业的分布等内容,轻松自如地落实到图上,记忆就深刻持久,学习效率就事半功倍。

四、把握地图特征,进行教学创新

科学的运用地图对地理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已有教材进行分析,去掉或革新已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如地图与地图学的传统概念、分类、理论体系,传统制图方法、技术手段与工艺过程,传统地图分析与应用方法、技术和手段等。其次,那些对学科发展有用的内容我们必须保留,如地图符号、地图概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综合制图与地图集等。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地图学新理论、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例如:地图自动概括是近几年开始应用的一种地图编制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手动编辑更有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在传统专题图形上增加并重点讲授这些图种的特点、编制方法及其重要性,补充原有教材的不足。地图制图部分应该结合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理信息技术制图等进行讲解。地图应用部分教学应增加数字地图的应用,如数字地图的功能介绍,数字地图的应用领域,如何使用地图软件进行要素查询,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以及各种分析,如何在数字地图环境下进行信息的自动提取与处理等。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地图上,让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用图让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桂芬.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12(02).

[2]卞兆根.小议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J].中学生政史地,2012(03).

[3]陈德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理实验[J].中学教学参考,2011(08).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策略 篇7

一、引导学生认识地图, 掌握相关知识

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文字与图形结合, 并且图形的比例占据了百分之四十, 这些图形、图像与教材中的知识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 正确认识这些图像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地图学习, 我们教师就需要发挥自身的教导作用, 在课堂上积极讲解地图知识, 引导学生消化这些知识, 及时认真回复学生所能提出的问题, 进而实现讲解答疑的完美教学, 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行星地球》的时候, 这一章的内容中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的概念, 如天体、自转轴、方向、周期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教师可以在地图上将这些概念标出来, 然后让学生对应着图像去理解这些概念。再如, 在学习《地球上的水》的时候, 如果学生不理解水循环的图像, 教师可以耐心给学生进行讲解,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能很快理解课本中的内容。由此可见, 教师的耐心讲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多注重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 将某些重要的图像加以标注使学生记忆, 这样既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培养用图习惯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获得对于地图阅读的浓厚兴趣, 使其在兴趣的激发下不断加深对地图的印象, 并能逐渐形成用图习惯。学生读图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使其了解到地图阅读的乐趣, 并逐渐养成地图阅读和使用习惯。教师在此期间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和用图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理内容使用不同的地理地图。如在对海洋洋流进行学习时, 学生可运用世界洋流地图来掌握洋流种类, 同时掌握不同洋流对气候等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地图知识后能够独立运用地图, 并获得对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进而熟练使用地图, 挖掘不同地图中的隐性信息。为此,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空间能力和图表感知能力的培养, 使其在获得一幅全新地图后, 能够对地图进行准确预读, 掌握其中的基本信息, 不断挖掘其蕴含的多种显性信息。如在获取某一地区的区域地图后, 学生能够根据地图显示的地形特点分析出该区域的自然风貌以及资源种类, 分析该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和气候特点。

四、整合教学内容, 巧妙运用地图教学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涉及到多种地图, 其中许多都存在着内部的联系。通过对几种地图的结合, 我们能得出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 为地理学习提供更加多元的角度和方法。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将不同地图有效联合, 使学生在面对一幅地图时能够快速联想到其他地图内容, 使得地图联想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能使得地图教学更具灵活性。如在对我国工业区分布形势进行教学时, 教师在运用工业区分布图的同时, 还可结合我国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对资源与工业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的知识非常杂, 这也就造成了地理图像的种类非常多, 学生不可能在没有进行任何的整理之下记住所有的图像, 因此,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图像积累的重要性强调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积累这些图像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的时候, 这章就有许多关于人口分布的图像, 而在学习《农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的时候, 课文中又有着关于地域的图形, 城市与农业区域的知识基本上是没有交接的, 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办法进行两者的联系, 倘若让学生同时做这两个章节的综合习题, 学生就没什么办法较快地解决, 因为他们可能会被图像混肴, 从而失去自己正确的判断。这时积累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将这些图像的信息记录在大脑中, 那么学生在解决这些习题的时候就会非常轻松, 因为他们看得多了, 他们就会对一个概念非常熟悉, 因此他们也就能够快速地解决这些问题了。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强调图像积累的重要性, 让学生将平时上课遇到的重要的地理图像记录下来,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与复习。

高中地理教学是我国地理教学体系中的重点, 我们既要让学生的基础地理概念得以加深和巩固, 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 使其对于地理分布有更深的理解, 在良好的空间能力支撑下启发思维, 获得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慧, 郁华, 杨向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区域比较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必修3”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9 (4) .

[2]陈春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分类和应用[J].地理教学, 2009 (3) .

[3]巫常清.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

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教学 篇8

一、讲清基本概念, 打好基础

地图上的各种注记、图例、比例尺和经纬网是地图学习中必须讲清楚的基本概念, 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概念弄明白了, 对进一步学习各种等直线地图 (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地图等) 大有裨益。

二、从实际出发, 从基础抓起, 持之以恒

地图比文字叙述更准确、更直观, 学生容易辨认、判读, 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这又为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探究问题等思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读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先锋。其读图方式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或紧紧结合教材内容读图, 形式应多样化。如在分析中国的降水时可以让学生读图找出800mm, 400mm, 200mm的降水量线, 从而归纳出干湿地区大致的划分;同时进一步看出我们所在的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属于哪种, 增强了地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另外, 要让学生多读生活中的各种地图, 如野外用图、交通图、学校平面图等。同时, 还要让学生进行各种生活用图的阅读比赛活动, 来加强学生读图的能力。在学生读图时, 要教给其基本方法, 让其变“学会”为“会学”, 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具体是首先读图名, 了解其主要内容。其次是读图例、定方向, 确定位置, 了解坐标等。最后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等, 最终达到准确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达到读图的最终目的。

三、把握地图要素, 有序读图

建立知识点和地图之间牢固的关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如读地形图时, 可以先提问分层设色地图是如何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 山地、高原、平原地形特点及平原、高原、山地在图中对应什么颜色。然后, 提出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什么?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一一找出。如讲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时, 先提问山系是由哪些山脉组成的, 分布在哪几个大洲?同学们踊跃回答:北段是洛基山脉, 位于北美洲;南段是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美洲。再读地图便一目了然, 也避免了山系、山脉的混淆。

地图上的地理知识繁多, 看似杂乱无章, 其实有其一定的规律, 我们阅读地图的时候也按照一定的顺序阅读, 就容易建立起知识点与地图之间的空间联系。如在中国山脉的教学过程中, 先让学生了解山脉走向的定义, 然后按山脉的走向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 并组织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这些山脉, 可以较好的掌握各个山脉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南—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地理课上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按顺序标出地理事物, 通过反复练习, 不但可以做到不易遗漏, 还可以巩固知识点与地图的联系。

四、读图要求明确, 从简到繁

教学中使用的地图不应太复杂, 应简单明了, 主题突出。读图时, 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观察目标。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 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 干扰因素多, 容易分散注意力, 影响观察主要目标。同时, 过于复杂的地图, 过多的读图目标, 也增加了读图难度, 容易挫伤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 教学层次不明显, 讲解问题的思路也不清晰。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 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 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 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如讲述中国耕地的分布特点时, 可以先展示中国耕地分布图, 学生通过图例阅读, 很容易得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结论;叠加地形图, 得出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叠加降水量分布图, 得出耕地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最后总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平原地区。又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 先观察《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学生可以得出: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的特点;这时叠加降水分布图, 可以得出降水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叠加耕地分布图, 可以得出:耕地南方多, 北方少, 导致了“南丰北缺”的分布特点。对于一个复杂的地图分解为几个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 学生要读的地理事物突出, 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有层次地分析问题, 也利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这样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一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浅析 篇9

高中地理是一门推理性比较强的学科, 它的空间性很强。在地理教学中, 要加强地图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 让他们意识到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 如果地图运用得好, 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形象思维, 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自己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首先, 通过简单的读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我们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一节内容的时候, 可以向学生先介绍“大陆漂移学说”的全过程, 激发他们的读图兴趣, 进而再让学生在地图上仔细观察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特征, 并且进行验证, 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轮廓,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其次, 采用形式多样的读图方式,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具体的读图教学中, 地理教师要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如可以充分地利用书本中的插图进行知识的讲解, 或者还可以采用板图进行边讲边绘, 让学生也边听边绘,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视觉、听觉, 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 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也能使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联在一起, 提高了记忆地理知识的效率。

二、增加读图方法和技巧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 有了地图的参与, 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 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或者技巧, 让学生学会把地图中比较隐藏的重要因素发掘出来, 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其实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因此, 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

首先,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俗话说, 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因此, 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时, 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地图进行学习相关知识的习惯, 要让他们勤用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如果遇到要概括某个城市的基本特征的时候, 学生就要结合某个城市的地图进行学习,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例如, 教师要求学生对中国铁路的一些分布图进行有效观察, 这就需要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对铁路沿线的一些地区或者是主要的河流和省市以及工业基地等给予有效的观察。此外, 教师再配以精练的讲解,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在结合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时, 要选准图像, 使学生学会识图和用图, 通过读图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我们在解答“中国地形”特征的规律时, 就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学生通过与地图知识相结合进行图像记忆, 可以有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再如, 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陆的西岸, 根据这些相关的信息, 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推断出它是地中海气候, 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多雨, 夏季少雨, 春季景色最美, 并且没有长久的冰冻, 适合生长比较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相关的信息使得相关的地理问题解答起来也容易很多, 这样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促进他们利用地图进行解决地理知识的动力。

此外, 在学生对地图有了一定的掌握, 并且还能有效地进行运用的基础上,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进行及时复习巩固, 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运用图导法的时候要建立起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的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 从而化难为易, 有效地推导出学习地理知识的规律与原理, 促进自己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用图, 扩展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加强地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要将这种有效性持续下去的话, 就需要学生能灵活用图。

首先, 一图多思, 学会归纳总结。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阅读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在学习“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的内容时, 学生既可以从中读出它的分布特点, 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具体原因, 同时, 还可以和北美洲的同类气候分布图进行有效比较, 通过比较得出这种气候的差异及形成的具体因素, 有效地掌握这类气候的相关知识。一图多思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牢固知识点的记忆。

其次, 规范读图, 提升能力。例如, 在教学“长江”“黄河”的相关知识的时候, 首先师生共同分析长江、黄河的具体走向, 接着教师在板书上画出两干流图, 让学生对照地图, 分专题查找沿途地形单元, 省、市、区, 主要城市、支流、水电站等重要知识点, 最后教师把空白地图上的内容依次填出来。填写内容的时候, 教师要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记忆的重点和难点。

地图概括了地理学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以及相应的知识, 其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也可以这么说, 地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理解图的能力的强弱。很多地理问题都可以通过地图来进行解决。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地理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读图、用图,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地理知识, 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高中地理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 但是相关的知识体系比较明确, 如果我们师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按照地理学习的规律进行授课和学习的话, 那么,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离不开地图, 以下就浅析几点地图教学技巧。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

参考文献

[1]付兴海.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3) .

[2]伍惠萍.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 2011 (12) .

[3]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东方青年·教师, 2013 (17) .

地理课堂中的地图教学 篇10

一、读——从地图中寻找所需信息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也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与地理教学始终相伴, 地图教学自然就成了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每幅地图包含着大量的信息, 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读图能力有限, 面对一幅新图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 不读图例。如识读地形图、矿产图、交通图等。在读气候图时不读坐标的含义。 (2) 寻找地理信息时, 丢三落四, 盲目无序。 (3) 重文轻图。对附有文字框和注释的地图及插图, 只局限于阅读文字, 而不仔细读取地图、插图所含的信息。针对以上问题, 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⑴引导学生读图时先读图例、坐标, 掌握读图的基本要领, 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 再快速寻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⑵在地图中寻找多个地理事物之前, 先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向和引导。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七页的《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时, 可提醒学生按时从南到北、自东到西的顺序找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这样大多数学生能快速、准确的找出亚洲的十种气候类型。丢三落四现象基本消除。⑶只读文字不看地图, 是初中学生常犯的错误, 在教学中, 除让学生读懂文字外, 还应注意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相关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页《亚洲的范围及分区图》时, 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苏伊士运河;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及土耳其海峡的位置, 这样不但图文双赢, 还能起到加强训练和加深记忆的效果。

二、说——把感知转化为语言表达

在地图教学中,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 学生形成了初步的感知, 把这种直观的感性知识通过思维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环节中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⑴不使用地理术语。例如:在方位表达时, 不使用方位术语“北、南、西、东”, 而使用不规范的日常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在读取30°N时, 不读作“北纬30度”, 而用数学语言“30度N”, 等等。⑵语言冗长。表达没有条理、不到位, 眼睛看到哪里, 就说到哪里。例如:七年级下册第69页9.7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和产品输出图》学生在识读时常常会这样表述:日本工业原料主要来源于亚洲、中国、澳大利亚、中东、拉美等地区。把大洲、地区、国家混在一起说, 很乱, 让人难理清又不好记忆。⑶一些地名读音不准。如:日本的濑户内海“濑”字, 云南简称云或滇的“滇”字, 新疆的准噶尔盆地的“噶”字等, 都容易读错字音。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问题, 常常困扰着地理课堂, 经过几届教学实践, 我发现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效果较好:⑴加强学生术语的训练, 上课时, 要求学生讲地理术语、写地理术语、记地理术语, 并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术语比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养成自觉使用地理术语的习惯。⑵要求学生对照地图找出地理方位, 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定的逻辑思考。培养学生分类记忆, 并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⑶对于难记的地名则采取在地图上注音或用谐音记忆等方法来学习。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能说, 把地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三、写——用简明、准确、规范的地理术语去落实

“说”难, “写”更难。我通过教学调查发现, 91%以上的学生作课堂笔记, 只有少数学生没有这一习惯。学生的课堂笔记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⑴笔记记录不完整。原因有两点:一是课堂时间不充足。当时记下一部分, 下课后就不了了之;另外, 部分学生不能、也不会简明扼要地记下主要知识点。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注重了对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并加以强调;需要记录的知识, 则给学生留足记录的时间。同时加强部分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⑵笔记内容与所学地图和活动性课文不相适应。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提醒学生, 所学地图和处理问题的位置和页码, 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上所学的内容。⑶笔记记录的内容对错参半。如:“大平洋”、“东季风”、“勃海”等, 错别字也是学生常出现的错误。针对出现的问题, 我在课堂上让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改正, 再在板书中强调, 努力提高课堂笔记质量, 力争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四、练——巩固、扩大读图能力

练是指练习读图和填图, 它是地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练习, 能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扩大知识领域, 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我们做了以下工作:⑴精选填图。对学生的教辅材料多且良莠不齐的状况, 我精选了适合初中学生使用的典型精品练习题让学生去做, 力求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又无题海战术的困扰, 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在课堂上消化吸收;同时, 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⑵及时批阅有关地图知识的作业, 加大督导力度,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解决。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地理网站, 为学生拓展知识面, 开阔视野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几届地理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这种“看——说——写——练”的地图教学尝试, 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学生评价地理课时说“看地理课本就像翻画书, 看幻灯片就像看动画片”, 我想地理课带给他们的远非如此。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 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不尽”。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后者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摘要: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也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与地理教学始终相伴, 地图教学自然也成了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材 (星球地图出版社, 以下相同) 的特点, 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态势, 认知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为核心, 在地理课堂的地图教学中, 我做了如下尝试:读—从地图中寻找所需信息;说—把感知转化为语言表达;写—用简明、准确、规范的地理术语去落实;练—巩固、扩大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上一篇:东西伯利亚下一篇:尝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