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

2024-07-08

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精选五篇)

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 篇1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案例,心理,辅导,反思

一、案例背景

初二上学期一开学,我班就转来了一名男同学,名叫蒙承林.他的父母长期在桂林打工,父母把他放在乡下读小学,然后他直接升入本地的初中.现在父母的经济宽裕一点了,同时也知道他在学校的成绩太差,而市公办学校又接纳进城务工子女就近读书,所以他父母就将他转入我校.来到本班之后,他把成长手册交给我,我一看,他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才20分,当时我就问他:“这20分是100分制,还是120分制.”他回答:“120分.”我就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你的老师漏抄了一个‘1字’,你可是得满分的.”他不好意思地说:“不是的,我上初中以来,数学都没有超过30分.”我笑着说:“你很诚实,不错.那现在换新环境了,你想提高你的数学成绩吗?”他没有回答我.然后我再跟他谈其他事情,他要么瞟我一下,点一下头,要么嗯一声.

二、心理分析

为了改变蒙承林的数学学习现状,我在数学课上注意观察他的表现,下课之后多次找他沟通交流,采用多种方式接近他.我发现他的心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随意心理

蒙承林以自我为中心,上数学课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情绪低落,上课时也不愿意发言,即使老师点名,他也不回答,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理睬老师,随着自己情绪来对待任何事情.

2.惰性心理

由于长期养成的松散、懒惰的坏习惯,造成了蒙承林主观上不思进取,缺乏自主思维能力,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意志薄弱等现状.当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他就会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逃避数学学习,懒于动脑.

3.厌学心理

蒙承林对数学有厌学的心理,不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会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会反思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他没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未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造成数学学习困难.他做数学作业时消极对待,抄袭别人的作业.久而久之,他便产生了厌学心理,甚至有了放弃学数学的念头.

4.自卑心理

由于蒙承林的数学基础较差,加上他每天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比一般学生少得多,甚至为零.所以他的考试成绩分数很低.渐渐地,他的心里就形成“数学太难学”的条件反射,或“我不是学习数学的料”等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引发自卑心理,产生颓废、伤感等情绪,进而变得消极、怠慢,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于是破罐子破摔.

三、辅导过程

1.改变他的随意

我通过面见蒙承林的家长,了解了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随意.原来,以前他的家庭环境不富裕,为了生计,父母在外长期打工,常常无法顾及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父母把他留在老家让外婆照顾,由于隔代的原因,外婆找不到交流的话语,任由他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没有人过问、了解,父母没有及时地教育,久而久之,他就自然形成了随意的心理.加上他在学校成绩较差,教师多次教育也没有明显效果,于是,老师与同学就再没给予他更多的帮助,也就随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他不出大事就可以.而回家以后,又没有人过问他学校的事情,吃完饭以后,他要么看会儿电视,要么就自己玩自己的.总之,他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议:“现在孩子来到你们的身边,你们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过问孩子的学习及需求,多表扬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我也知道和谐的伙伴关系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是人际交往的起点.于是,我安排一名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一起坐,让他有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而改变他在课堂玩闹的毛病.而在课余时间,我又多次找他聊天、谈心,了解他来到这里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上数学课时,我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引导他回答问题,只要他稍微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上课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也变得积极了.

2.让他告别惰性

惰性是一种动机欠缺的状态,是一个人安于现状,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消极心理倾向.按照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人的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其行为都有妨害.过强的动机可增加人的心理压力,使人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影响学习与工作的效率;过弱的动机则使人陷于惰性状态,精神不振,错失良机,虚度光阴.这就如同伊诺利卡斯所说:“惰性是一种慢性毒药,它慢慢地征服勇气,使其变得迟钝.”胡德也断言:“惰性换不来爱情和希望,只能等着有朝一日唉声叹气.”由此可见,告别惰性,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蒙承林同学几年来都没有认真地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缺漏又相当的多.如果我们不去帮助他,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他就会从惰性转化成放弃.因此,我特意安排班委轮流给他辅导,要求他在学校完成数学作业后才能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平时的测验成绩也有很大的起色.

3.消除厌学情绪

大部分学生多少都有些厌学心理,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这需要教师适时地发现、引导、鼓励,帮助学生逐渐消除这种心理.针对蒙承林同学,我降低对他的要求,给他另外布置作业,帮助他正确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在指导作业中,注意他的变化.通过他的语言、作业的书写等,及时发现他当时的心理.根据他反映出的心理状况,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引导、鼓励、帮助他,逐渐消除他的厌学情绪,让他能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我让几名学生和他一起做题,培养他的合作学习意识.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克服困难.同学一次次的帮助,使他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给予关爱,树立信心

数学学困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学习.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针对蒙承林的情况,我给予他关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使他们重拾自信,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不能挫伤学困生的自信心,要给予帮助、关爱,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上教师所任教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每次我上完数学课后,会根据当天的数学教学情况,考查蒙承林的学习情况,帮助他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清”;帮助他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四个环节;重视数学课本知识、解题规律、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

四、转化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加上蒙承林本人的努力,教育的效果明显.

蒙承林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必经之路,尽管他的数学作业书写质量还有待提高,但能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对他来说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并且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已经成为他的一个良好习惯.他在学习思想态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遵守校规校纪,上课也能做到认真听课.在数学期末考试中,他成为及格人群当中的一员.另外,蒙承林与同学的交往也融洽了,他已经完全融入这个班集体.我能够经常看到他和同学们开怀地聊天,共同合作探讨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五、教育反思

蒙承林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授之以渔,将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作为教育者,应多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异常情况,注重和学生谈心,尽量走进学困生的内心,细心观察,找到学困生的问题根源所在,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也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其可塑性和矫正可能性是很大的,要努力找出影响学困生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再次,教师应该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可见,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学困生,尊重他们更是一种最大的激励,同时也给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最后,教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心理修养,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教师要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韩愈先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践证明,教师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智慧和感召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培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人师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爱、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困生予以关爱、理解和尊重,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

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 篇2

摘 要:数学学困生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他们除了极个别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缺失等因素造成的,因而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数学;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31-01

数学学困生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他们除了极个别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缺失等因素造成的,因而是可以转化的。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对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对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也探索出一些方法。

一、数学学困生现状分析

数学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4、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缺乏兴趣。

5、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

6、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7、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8、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2、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另外一些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挣钱,没有时间管理学生,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5、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6、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 篇3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注意力稳定性的作用比学习能力的作用更大。”数学教学对注意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注意力分散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导致学业不佳。本文从数学认知结构心理分析和注意力心理方面分析讨论一个具体的案例。

个案:唐某, 女生, 反应较慢, 记忆力较差, 学不懂就会情绪很低落, 心理控制方面不够, 但学习态度较好。

一天, 她来问问题。

生:老师, 今天上课讲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我还是不明白。

师:哪里不明白?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

生:我都不太明白。

师:我们今天讲了y=f[g (x) ]这种类型函数的单调性, 首先对它进行换元, 令y=f (u) , u=g (x) 。根据定义, 如果g (x) 在定义域内, 满足x1>x2, 有u1>u2, 那么f (u) 是单调递增的, 而在f (u) 中, 若满足u1>u2, 有y1>y2, 那么f (u) 也是单调递增的。结合起来有x1>x2⇒y1>y2, 根据定义可知y=f[g (x) ]是单调递增的函数, 其他情况同理可得出。我们上课时给出一个帮助记忆的表 (“↑”表示递增, “↓”表示递减) 。

用这张表来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 我们看一个例子。

比如判断函数y=2x2+1的单调性, 可以把它看成哪两个函数复合而成的?

生:……

师:能不能看成y=2u, u=x2+1呢?

生:对, 可以。

师:好, 你看u=x2+1的单调性如何?

生:x>0时, 函数是递增的;x<0时, 函数是递减的。

师:很好, 那么y=2u的单调性呢?

生:是递增的。

师:那么把它们复合起来, y=2x2+1的单调性如何?请你对照这个表来分析。

生: (在老师指导下)

x>0时, y=2x2+1是递增的;当x<0时, y=2x2+1是递减的。

师:对!很好。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几天后教了对数函数的性质, 她又来问问题了。

生:老师, 这道求函数y=log 2 (x2-2x-8) 的单调区间我不会做。

又一次讲了这道题, 可一个星期后进行了数学单元测试, 考了类似的求单调区间的问题, 可这位同学又做错了。我找到她, 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 对不起, 我忘了。”表面上看是记忆的问题, 其实她还没有把函数单调性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数学学困生在把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谓数学认知结构, 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 结合着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 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一、数学学困生认知特点的心理分析

学生数学认知特点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数学感知、定向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地解题往往取决于最初的感知或定向。学困生感知模糊、粗枝大叶, 常常漏掉重要信息, 且感知缺乏耐心, 常常浅尝辄止, 尤其是遇到新问题时, 他们只看到一些孤立的、零散的、无关紧要的材料, “死盯着”一些具体数据, 而不太注意题目中具有基本数学意义的那些关系。

(2) 数学概括能力方面的问题。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认为: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能在特殊的和具体的事物中发现一般的和已知的东西;②能在孤立的和特殊的事物中发现一般的和未知的东西。学困生很难摆脱问题的具体内容, 甚至离开了具体内容就无法思考, 他们每解一题, 留下的印象常常只是题目中讲的具体情节, 因此学会了题A, 就只能解题A 。

(3) 数学推理能力方面的问题。数学推理能力是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能力。学困生推理时常常顾此失彼, 思路容易中断, 其类比推理困难, 一般只是被动地模仿。

(4) 联想能力方面的问题。学困生的联想常常杂乱无章, 联想的内容经常与所解决的问题毫不相关, 即使在教师的指导下, 也只能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孤立的具体的联想。

(5) 思维转换方面的问题。思维转换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学困生的思维具有刻板、固定的特点, 他们难以从一种运算方法转换到另一种运算方法, 从一种思路转向另一种思路。有关研究还表明, 能力强的学生在一个方向上建立了联系就很容易知道相反方向的联系, 即在学会解正方向题的同时就能解逆向题。而学困生往往只能够建立牢固的正向联系, 正向联系的建立又干扰他们的逆向联系, 因此, 他们需要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建立逆向联系。

(6) 数学记忆力方面的问题。数学记忆力是数学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学困生记得快、忘得快, 或记得慢、忘得快, 且记忆方法不当, 多是机械记忆, 死记硬背, 通常记住的只是与今后解题并无多大关系的具体情境、具体内容和具体数据。在唐某身上就具体表现以下几点:概括能力较差, 做完题目不会归纳出某一类题目的相同点, 换个函数求单调性, 就不知道是同一种题型;同时思维转换不过来, 知识不能产生迁移;数学推理能力也不足, 复合函数与子函数, 内在逻辑关系不能理解。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对数学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首先必须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学习数学落后的原因主要有:

(1) 知识因素。基础知识薄弱、底子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是形成学困生的普遍原因。鉴于数学学科较其他学科更抽象、更系统、更严密, 因此学生一旦知识上出现漏洞, 往往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落伍为数学学困生。

(2) 认知因素。有关调查表明, 注意力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低是学困生的一个主要特点。由于学困生认知上有缺陷, 倘若没有个别辅导就很难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进度。造成数学认知缺陷的原因有生理因素, 也有教育和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可能导致智力低下, 环境和教育因素则主要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 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重要因素。甚至有人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超过了智力因素。

在这个学生身上, 由多种因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首先, 唐某基础比较薄弱, 以前学的公式、定理多数不会运用;心理素质也跟不上, 要么激进想几天就学好, 要么自信不足几天不闻不问。

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①学习态度不端正;②学习习惯不好;③意志薄弱, 怕苦怕累;④缺乏学习兴趣;⑤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 确实遇到一部分数学学困生是因为智力因素:上课对重点、难点这些信息无法捕捉, 对逻辑推理无法理解, 解题时不知道该运用哪些定理、公式。当然,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 不重视读书, 甚至有些人为读书无用。也有长期考试考不好, 打压了自信心, 有了厌烦心理。有些学生自以为是, 上课提问是知道, 独立做题就不会了, 需要别人在旁边提示、检查。还有就是做完题不能提炼出知识及经验, 下次遇到类似的甚至相同的问题, 可能都不会。

辅导数学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篇4

关键词:学困生;主动学习;解题能力;情感教育

对于学困生,目前世界上有两个主流概念。一个叫学习障碍,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使得儿童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另一个叫学业不良,指的是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学困生大部分就是指这一类。这类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又很差,致使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困难,由于他们成绩比较差,因此很容易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教师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辅导学困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教师应改变观念,坚定所有学生能教好的信心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然后给予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的教育观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我国著名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必须相信通过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必定能获得进步。因此面对学困生,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信心,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上的潜能,在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上提出适度的要求,并且通过交流与实际行动鼓励学生,这是做好辅导学困生工作的前提。自从我坚定了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信心后对于辅导学困生工作更有耐心和信心了,学生在我耐心的辅导下成绩也有了逐步提高。

二、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树立能学好的信心

1.深入了解致使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通过与学困生本人及家长交谈了解情况。经过调查发现数学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除了少数学生由于智力问题学不好外,其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有些同学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不强;由于低年级时学习方法不得当,没能及时补救,又爱面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肯请教他人;

②还有一些同学是由于父母不和等家庭原因导致其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从而使成绩一落千丈。根据每个学困生的基础及实际情况,我给他们每个人制订一个计划,以每星期为一个周期,将每周要达到的要求及任务明确地罗列出来,并在课堂及课后的辅导中一一体现,并及时地总结成败,以便随时调整计划进度,力求做到每个学困生在每个星期都有一点点的进步。

2.注重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当回顾旧知时我会让他们先来发言,并及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般在新知识讲解完后,我会讲解相应的典型例题,随后会有巩固练习,这时我通常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他们,比如讲解完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后,我会给出一个减法的例题,将法则运用到例题中,然后会配套地给出一些练习,这时候只要认真听讲后就会很容易地解答出来。把这样的机会给学困生,不仅可以了解他们掌握新知的程度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和其他优秀的学生一样,他们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了就可以学会,慢慢对数学的学习就不会有恐惧心理。在讲解一些难题时,我一般会将题目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分散难点,减轻学困生的负担使他们便于理解。建立了信心后,对于数学他们会慢慢地有了兴趣,这样就会主动地来学习。

3.传授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大部分的学困生是被动学习的,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只会记住书本上的一些公式、定理、法则,遇到一些死套公式的题目他们还能依葫芦画瓢,但是遇到一些应用型的题目他们就不会做了;教师在给他们讲解题目前,一定要让学生至少先审题两遍,然后将自己能想到的告诉老师,接着再由教师来帮他们分析,但是教师不能只注重讲解答案,还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他们能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来怎么思考、分析问题,力求将这个题目的方法推广到同类型的题目中。讲完之后再由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一遍后将正确的解答过程写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也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学困生的作业要注意难易的梯度,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在这个基础上做适当的提高,可以控制一些作业的量,但是一定要叮嘱他们认真独立地完成。实践证明,通过每天的点滴进步,我辅导过的很多学困生成绩已由三四十分进步到六十分,并且他们还在不断的努力中,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更好地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信心,要相信他们通过努力必然能取得进步。同时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心理上关心他们。学困生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及鼓励,有时只需要一个微笑或者一句口头的表扬,就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找到信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只要教师坚定每个学生都能教好的信心,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传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心,那么在教学中的努力及付出,必定会得到回报。对于提高整体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也必然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张万兴.学生潜能的激活与开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01.

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 篇5

一、减轻心理压力, 营造宽松氛围

一项由伦敦大学学院特雷斯·赫凯斯教授主持的研究表明, 中国儿童六岁开始就要承担严重的学习压力。超80%的受访者“非常”担心考试, 2/3的学生害怕老师惩罚。大部分数学学困生由于基础不扎实, 学习新知识又很困难, 再加上同学的冷眼相待, 还经常“享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唠叨, 致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战战兢兢, 叫苦不迭。久而久之, 一些学困生便成了课堂上的“陪客”, 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更谈不上什么兴趣了。作为教师, 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重新找回学好数学的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既要提高问题的趣味性, 要难易适当, 还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 多采用鼓励、表扬方式从学生内心激起学习的希望。这对于教师的激趣能力、引导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过也正因如此, 教师的能力才能得以不断提升。如学困生小黄, 平时数学考试基本都是三四十分, 自卑且胆怯, 属于典型的“老师放弃型”。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到底的态度, 我首先考虑的是减轻其心理压力, 给他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坚决不批评, 还经常鼓励表扬他,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很快我就看到了效果, 小黄偶尔能面带微笑上课了, 能主动回答问题和交作业, 说错、做错也完全没有了以前的紧张感, 而且在学习上颇为努力。平时我也经常帮助其复习, 强化基础练习, 尽量提高解题的趣味性, 变换方法指导, 等等。如通过让他实际操作 (用大杯和小杯倒水) 和画图等方法初步理解了“替换”的原理和作用;通过跟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了解了三种情况出现可能性相等从而使游戏公平的道理。伴随着小黄的点滴进步, 我发觉自己的激趣引导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也许就是教学相长的道理吧。

二、加强旧知复习, 做好新课铺垫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个体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或认知框架, 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 后面所学的知识都是以旧知为基础, 旧知不扎实, 学习新知将寸步难行。由于学习困难, 这一类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自然很多, 而数学学困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广大学生中往往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教师, 仅凭一人的经验和设想, 很难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方法都预设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因此,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对于数学学困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做一些总结和分析, 适当做一些笔记等, 将避免出现这些错误的预设安排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我在一个班级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 发现有些同学居然对五年级学习的圆里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完全不懂, 即使有些能回忆起来, 计算过程也没有条理性, 错误率非常高, 这样直接学习新内容肯定会导致知识无法衔接, 直接造成学生面临步骤更多的圆柱表面积计算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 所以我干脆暂时放弃新内容的教学, 花一节课复习圆的知识, 并且为了思路更加明确, 条理更加清楚。在接下来的表面积计算新课中, 我要求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写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通过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顺利多了。只要多观察学生的错误, 课前的预设可以更加完善, 教学也会更顺利。

三、善用直观教学, 降低学习难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可能范围内, 一切事物都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他认为“按直观原则进行教学应当尽可能观察实物, 如果不能直接观察实物, 可以利用模型或图片代替。”数学学困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比较差, 而直观感知能力却较强,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直观感知能力稍强的特点, 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 通过画图操作等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分析题意。比如《圆柱和圆锥》一单元里面有这样一类题型经常出现: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都相等, 圆柱的高是9厘米, 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如果着重从体积公式上分析会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真正理解, 且容易同“等底等高, 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相混淆, 我便让孩子通过画图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先画好圆柱, 再画圆锥的底 (圆锥的底要跟圆柱的底一样大) , 然后提问:“这样的话, 它们已经等底了, 如果圆锥的高跟圆柱也一样, 体积能相等吗?”学生一看等底等高, 马上反应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只有与它等地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要使两者体积相等, 那么圆锥的高就必须画得更长才对, 至于要画成圆柱的3倍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当学生画出图来理解后, 可以进一步拓展:当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都相等, 要求底面积关系时也是可以用类似的画图法解决的。这样一来, 就算班里理解力最差的学生也能独立分析了, 而且学生的印象深刻, 掌握牢固。因此, 直观教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引导学困生灵活应用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能不断得到优化。

四、自主语言概括, 总结规律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教授说过:“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 其效果最好, 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 兴趣是学习之母, 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要辅导好数学学困生,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的想法, 找出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和不足, 鼓励其自主学习、自主概括知识内容。因此, 教师的讲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 多站在学生实际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规律和方法。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特点, 了解学生想法, 找出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 引导其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规律和方法。有时教师自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接受的方法, 学生不一定觉得最容易, 学困生从自己的眼光, 用他们的理解偶尔找出的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往往更受欢迎。比如, 在比例一单元中, 3A=4B, 求A∶B= () ∶ () , 这样的填空是经常出现的, 老师所谓的基本做法往往是:把这个算式看成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确定相乘的两个数必须都在外项或都在内项, 既然A在外项, 那么跟它相乘的3也应该在等号右边的外项;B在内项, 那么跟它相乘的4也就在右边的内项了。看似很简单, 可实际做起来, 我发现总有几个同学会把前后项搞错, 即使吃过亏的仍会上当。后来在辅导过程中, 经过鼓励学生开口说说自己的方法, 我发现有个平时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是这样分析的:“如果开始是左边 (的数) 比右边 (的数) , 那么后来就是右边 (的数) 比左边 (的数) ”, 虽然表达不够完整, 但我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 于是我就将这个方法介绍给经常搞错的那几个同学试试, 他们反而觉得这样好记多了, 这个方法似乎更适合他们的“口味”。所以, 我们平时也要善于鼓励和指导学困生自主学习、自主概括, 有时学困生偶尔迸发出来的智慧可以给老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完全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启发甚至是指导的作用, 当然, 教师首先得善于抓住这些“瞬间的闪光”。

简言之, 不要把数学学困生当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立面, 而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 抓住每一个闪光点, 甚至是合理调用他们的缺点为我所用, 总结、反思, 再指导优化我们的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如何辅导学困生对于很多数学教师来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但是在本文中我试图从相反的角度探索数学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对于教师提高教学策略的促进作用。我主要从提高教师的激趣、引导能力, 利于教师的课前预设, 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方法的优化、恰当选择学困生自己的合理方法帮助教学等几方面入手, 阐述了数学学困生对“刺激”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植物配植园林设计下一篇:参数Kleene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