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2024-07-09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篇1

关键词:差异,学生,多元化,高中历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这里的学生是所教班级的全体学生, 不过在班级授课制度下, 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 势必导致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 为此要实现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 再次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认知发展的活动, 最后再引导学生在问题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学, 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走向高效。本文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差异式教学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望能有助于更好地领悟和贯彻实行南通市的十二字教学方针。

一、了解学生, 尊重差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差异, 了解学生才能促成有效教学, 那么如何了解呢?笔者觉得常用的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1.访谈交流

人和人的交往、交流可以了解对方, 我们历史教师也应在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 让他自己说出自己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自己历史学习中个体的经验, 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 从家长层面了解学生不在学校的表现, 进而了解学生真实的兴趣与个性。

2.做好作业、试卷批改的记录

作业和阶段性测试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最为直接, 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从学生的卷面上往往可以看出其学习风格, 显性化地流露出他们知识及其应用的强弱项, 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 而哪些知识学生在掌握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哪些学生需要多辅导, 那些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视野。

3.课堂统计

课堂是历史学习的主阵地, 课堂记录对于学生学情的了解格外重要, 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动态的观察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我们从作业、试卷批改中了解学生, 那是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那么课堂观察、统计学生, 则是关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同的时间, 不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和理解度如何是判断和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多元化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

1.注重知识的呈现顺序和逻辑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顺序性和逻辑性, 多元化教学是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单一由教师讲解提出来的教学方式, 不过教师要有适当的讲解,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存在的背景, 激发学生挖掘历史事件, 分析历史事件成因的动机。

例如, 在和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这一节内容时, 笔者在讲解“五四运动”之前先简要讲解当时国内外的历史背景, 然后讲解运动爆发的经过, 最后分析运动发生的原因。这样一个讲解将学生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 学生在自主探究很自然地注意运动的主要变化:一方面运动是从北京到上海的革命;另一方面运动是从学生阶级到工人阶级变化的。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知道运动的趋势, 以及运动的主要力量, 最后在讨论得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2.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同一个知识, 学生的理解能力本身就是有差异的, 我们不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要求所有的学生, 要从保护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发展这一角度去要求学生, 在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借助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 将教学活动与内容进行分类设计, 结合挑战性和复杂性程度的差异进行修改, 设计出一个适合所教班级学生实情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各种难度不同的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均能够接触到较高思维水平的任务, 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提升。

3.弹性分组, 促进经验共享

从对学生的了解情况出发,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历史学习需要的状况, 将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优势或偏好作为决定弹性分组的主要依据, 当然同一个学习小组内部应该是具有各种学习需要, 有能够形成互补的各层次学生。弹性意味着小组成员具有流动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成绩等多种因素的发展而阶段性动态调整。

分组的目的在于实施合作学习, 小组内部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完成知识内容的探究, 总结出与教学内容高相关的结论, 形成自己的观点, 接着再拿到组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经验结果。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 提供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用历史的视野认识社会, 形成正确的历史史观,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讨能力增强了, 限时讲授才会成为可能。

4.注重过程性评价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提出来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 采用差异教学一样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要注重如下几点思考:

(1) 学生的课堂学习整个过程中, 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什么?

(2) 接下来他们能够比较轻松地学习哪些知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状态如何?是否感兴趣?自身的特长有没有能够发挥出来?

评价学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反思我们教学是否有效的过程, 教与学只有统一了, 学生才会掌握最佳的学习方式, 知识、能力和情感才能获得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篇2

*************************************************************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就历 史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 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 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有了 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最值得注意和忧 虑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和贪图享 受的思想,正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并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现代 化建设中,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多地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创造能够适应新经济关系的新道德体系,即适应时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不但能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能够保证物 质文明按照既定的价值导向健康地发展。传统美德是现代化新道德的基础,是建立新道德体系的思想材料,其 内涵我们完全可以赋予现代意义,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对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 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挖掘丰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道德教育 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可以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特殊功能所在,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学历史教材蕴含着不胜枚举的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好素材,针对当今改革开放形势和青少年学生 思想的实际,我认为当前在历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精忠报国

在封建社会中,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众多的士大夫以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 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如苏武饮雪吞毡、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天华钟鸣狮吼、谭嗣同快哉赴死,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或为国御侮,或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 然正气。从古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直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都表 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高风亮节。

2.天下为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如墨子推崇的“摩顶放踵,利于天下而为之”、诸 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国事家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这种崇高的志向和博大胸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 精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光耀星繁,代代相传。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毛泽东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3.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如“一生 之计在于勤”、“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马钧发明翻车、李春建赵州 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都是劳动创造世界的生动事例。墨翟、隋文帝、王安石、范仲淹、明成祖、曾国 藩等,均可谓节俭的名人,而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

4.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意识,提倡做人要“刚健有力”,“自强不息”,为事业要“废 寝忘食”。自强不息,奋勇进取,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住,它使我 们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具有强大的凝聚 力,战斗力。

历史上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双脚被膑而作《 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学 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5.立志勤学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事迹比比皆是。从古人的韦编三绝、墨池、划粥、悬梁、刺股、囊 茧、映雪、借书、挂角到今人的为民族昌盛而学,为中华崛起而学,其精神感人至深。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 任感,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也是事业成功,国运昌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6.仁者爱人

孔子最早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它除了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用外,对于协调整个社会人际关系起了 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要教育青少年懂得 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做到“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杰出人物热爱人民的事例,如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扁鹊周游列 国,为民治病救命;林觉民“将爱你(妻子)之心去爱天下的同胞”;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壮举,都充满着对人 民群众关心、热爱之情。

三、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为历史课外活动。这里,就历史课堂教 学方面谈些做法。

教师是历史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他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德育内容与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1.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德育目标

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总是要通过一节节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的德育目 标时要明确、具体。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不但才华横溢,诗艺高超,而且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 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应当以此向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育。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注意恰当。如果脱离 了所教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深入研究教材,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 “给青少年播下传统美德种子”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作统 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任 务。

3.选择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

(1)说理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说理,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寓教于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念和信念,起着很大作用”。教师在叙述历史时 应始终用丰富鲜明的事实来揭示传统美德思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知识中提高 认识,懂得道理,逐步形成有关的观念和信念。二是要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倡循循善诱的启发式 的说服教育。《学记》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思想教育不能采取 硬灌的办法,而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中悟出真谛,在心灵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三是要联系实际。这是指针 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虑和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但教育时要注意分寸,抓住要害。如特级历史教师蒋炳光看到一 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果实,浪费粮食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现象他在讲“文景之治”时,着重讲文帝提倡节俭,景 帝爱惜谷物的事例。景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蒋老师对学生说,一 个封建皇帝尚且知道崇尚节俭。爱惜谷物,我们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少年,怎么能不如一个封建皇帝呢?这样 寥寥数语,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2)情感陶冶。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们对种种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认识,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怀着不同的情感,而情感是思想品德、信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这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动之以情,以发自内心之情去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情 贵于真。教师要有充沛的、真挚的情感,就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要 “自我塑造”。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陶冶,使用电化手段作为辅助会收到奇效。利用电化手段可创设情境,“再现”已消逝 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调动起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 感染和教育。

(3)榜样示范。一位法学家说得好:“命令的道路是漫长的,范例的道路既简单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 “见贤思齐”。共产主义者的崇高榜样是启发学生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的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 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或隐性的内容进行讲述,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 学习的榜样。

(4)对比分析。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比较教学,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教育效果。中国历史上有对祖国对 人类做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碌碌无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恶霸、流氓、地 痞;有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者,也有委身外敌,卖国求荣的不屑之徒;有一心为公的共产主 义战士,也有追名逐利的剥削阶级野心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人 的道理。

历史教学在贯彻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历史教师应当为此作出更多的努力。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高效课堂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率效益。在实践中,高效就表现在通过短时间的教学训练后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纪律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得到明显好转。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心声,也是教师的奋斗目标、教育目的。但当前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是大班额的教学。一堂课一个教师要面对众多的学生,如何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大的发展进步呢?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他认为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界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按照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学说,学生的差异主要有:来自生理方面的差异、来自需要和动机方面的差异、来自个体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来自个体情绪和意志方面的差异、来自气质性格方面的差异、来自能力水平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自社会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

2.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辅导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标

所在。

3.目标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導”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

激励。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分层教学

(1)课前发放导学案,让其学疑前置,因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所以所提问题程度也不同,上课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2)课中分层提问,把简单易答的问题留给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把概括性强、难度大、不易解决的问题留给成绩好的学生,把联系现实、标新立异的问题留给思维敏捷的学生。评价的原则是能答多少是多少,尽量给予肯定、赞许。(3)课后分层布置作业,原则上成绩不理想的多面向基础知识,成绩好的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增强对史料的运用、提炼、概括能力。

2.分层指导管理

(1)成绩优异,课本知识掌握牢靠者,指导学生多看除必修课本以外的历史书,比如通读选修课本。多做题,选题的难度要与高考接近,让其在做题时多思考,多接触些历史材料,进一步增强对历史史实的了解,增强阅读能力,增强提取有效史实的能力及思辨能力。管理上:性格张扬型的要不时压制,让其不要骄傲,谦虚做人;性格谦虚、务实的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自信,让其减轻压力轻装上阵。(2)成绩普通,课本知识掌握欠缺者,指导学生多看多记必修课本。适当做题,选题的难度要难易适中,同样让其在做题时多思考,多与课本知识联系,教师加强对典型材料的分析指导,以便使学生强化课本知识,增强阅读能力、提取有效史实的能力及作答能力。管理同上。(3)成绩不理想,较差,对课本知识掌握严重欠缺者,让其多看书、多背诵,教师多督促,适当做些简单题,教师多指导,多帮其分析,同一类型的题可以让其多做几遍,加强记忆。管理上,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学生沟通,努力发现其优点,让其多展现优点。比如有些同学成绩很差,但组织管理能力很强,美术体育成绩很突出,可以让其当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让其尽早加强美术体育的培训,走体艺生的道路。

笔者认为,教书育人就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怕麻烦、不厌其烦,从细节处着手、从点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位做起、从每一点改变做起的工作。分层教学就是教育的点滴改变,相信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解决大班额教学的片面化,实现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刘天广.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

历史学科如何分层教学 篇4

1. 把学生分层。

笔者在接受新的教学班以后,通过平常的课堂教学、联系与测验、谈话等方式,尽可能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是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B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习中等的学生;C层次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把学生分层不是认定某些学生无才、无提高能力,无发展前途,而是认定学生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有潜能,只是由于潜能发挥不同而表现为现实中的差异性,希望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向前发展,也就是实现在过去基础上的飞跃,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向成功。

2. 教学目标分层,也就是说要分层备课。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再根据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实际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且注意层次和梯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以“B层学生为基准,A层学生降低起点,C层学生适当提高”的策略。

3. 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差优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是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少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处理,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 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益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是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联系,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联系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5. 分层评价。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篇5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这反映了()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早期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毛泽东早期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的,从“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可看出其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 D 2.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A.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阐发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无关,也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无关,故A、B两项错误;1939年毛泽东才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他强调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故D项正确。

【答案】 D 3.毛泽东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这说明了()A.《毛选》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著作 B.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毛泽东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是对革命斗争实践的总结和升华,C项正确。

【答案】 C 4.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有关毛泽东著作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是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提出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 5.1958年5月,毛泽东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为了实现“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解析】 本题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为“1958年”。③发生在1966年,时间上不符,排除含③的A、C、D三项。

【答案】 B 6.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与启蒙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故D项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7.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

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建设新中国”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营经济是„„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不没收„„私有财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可从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与国情相结合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本侵华;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目的:争取民族独立,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

(2)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各种经济并存发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农村高中 历史课堂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0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模式被加以推广,这也促使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学习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农村高中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各个村镇的初中,原有的接受教育的条件不同,学生学习的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农村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这对于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挑战,如何去结合这种现实情况去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理论中,“因材施教”是其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也提出过“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这两位中外教育思想家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談谈自己的点滴收获。

一、农村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挥学生不同层次的个性特长,并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提高。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更多的是重视应试教育,教师与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一味地追求学校的升学率,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虽然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人文本,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优等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对于成绩平平的学生没有更好地进行疏导,而对班级上的差生常常是不管不顾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必然会使得班级的整体水平无法达到平衡,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来说更加是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势在必行,它是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堂当中,是对全体学生负责。

开展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班级中的优等生,忽视差生,那么这种行为也会影响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导致差生更加不愿意听课,也更加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分层教学”就是在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基础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差生也会愿意在课堂中举手发言,与教师的互动性更强,增强了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根据教师制定的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因此,实施“分层教学”非常必要。

二、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农村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我们可以分析出农村高中课堂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没有从根本上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也让教师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要将创新的教学理念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挑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案,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将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分层教学”的概念是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分层”,让他们接受到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更好地提升自己。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分层”,将历史基础较好的学生分为A类,基础一般的学生分为B类,基础较差的学生分为C类。观察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上课习惯以及学习特点,通过测验成绩与课堂学习状态进行层次调整,例如有些学生成绩变动较大,有时候成绩可以考到班级前十名,有时候只能保持中下游水平,教师对这类学生不太好分层,但是我们更是要重视这类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将学生分到适合的层次当中。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都要有教师分好的 A、B、C 类学生,以“优等生带差等生”的理念,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让优等生成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在教师布置小组完成的任务时能够合理地对任务进行分配,利用团队的力量使 B、C 类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能够为学习小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针对不同学习小组进行任务分配,一些学习小组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一些学习小组可以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背景介绍等,通过设置不同的探究任务,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这样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与优等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

在课前要分层备课,教师在教学每一堂课前都要备课,在传统的备课当中,教师只会以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进度,因此,我们在备课阶段就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类别需求。例如对 A 类生备课的方案是对知识点融会贯通,能够熟练地在解题中运用;B 类生是掌握新知识点,能够从历史知识点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C 类生要在课堂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对历史产生兴趣,能够在课堂中与教师实现基础知识的互动等。在备课阶段就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备课目标准备,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标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升。

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制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既定的分层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教师可以根据“分层教学”法,对于 A 类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希腊民主政治的背景及特点、影响等,并能说出新知识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对于 B 类学生,要求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与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及影响上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回答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对于 C 类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三个改革家的改革内容,并通过加入相关史料辅助教学,来提升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并通过学习合作小组让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過程中共同进步。

(三)在课后作业中进行“分层”

在课后要布置分层作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有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需要加强训练,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够了,却不会灵活运用,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好,需要拓展新的知识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同,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后做练习时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能够通过不同的习题作业来杜绝学生抄袭现象。按照过去的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学习较好的学生会觉得简单无趣,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作业,然后就可以去玩耍了,对学生的知识只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由于教师一般是按照学习中等的学生来布置作业的,所以基础知识够了,不会灵活运用的学生一般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得到知识量会更多。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知识不够,不能够独自完成作业,会去抄袭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例如对 A 类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减少基础题的训练,尝试着去做一些难题,学生对于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做出之后也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减少基础题的训练也能够让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放松,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B 类学生,主要是巩固新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对新知识点进行合理运用;C 类学生教师的重点就是要把学生的基础打好,在布置习题时要以“建立学生知识树”的概念进行布置,让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将 C 类学生的基础打牢,使其得到稳步的提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分层教学就是要尊重课堂上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并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赏识,都能获得提升,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的历史成绩都得以提升,让历史课堂真正回归于它本该具有的生态内涵。

【参考文献】

[1]王莉.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9)

[2]王炜.分层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4)

[3]蓝伟.浅谈高中历史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J].速读(下旬),2016(5)

中学历史分层教学方法初探 篇7

一、具体做法:

(一) 复课尖子班——专题研究型

高三23是复课尖子班。在高三复习中我把教材分成分为政治、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三个模块, 共25个专题, 对原有编年史体裁的教科书进行重新整合, 我尝试着以专题的形式设计复习课,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安排复习课时, 针对重点内容, 我设计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演变”这一专题复习课, 分以下几个流程:

首先, 确定目标:提前两周布置任务, 让学生明确有待调查研究的问题;

第二, 分解目标:把这个问题分为四个“W” (how怎样演变/who代表人物/what思想内容及影响/why演变的原因) , 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回答所需收集的各类信息资料;

第三, 加工目标:收集所需的信息资料并加以综合, 然后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阅读信息资料, 陈述结论, 由此引起讨论;

最后, 创造性加工目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成就进行评价, 并提出新观点或看法。

在课堂复习中, 由教师主导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由学生梳理主要知识点, 教师在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课堂, 又检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扎实, 课堂效果很好。同时配以相应的习题, 进行巩固联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模式的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优化了教材, 使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加大了学生思维的力度, 适合于高中各年级的复习课, 尤其是高三的专题教学, 在文科综合的大趋势下, 可以组织对政史地三科教材体系进行重新整合,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兴奋点、活跃点、碰撞点, 整理出跨学科教学的专题,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

(二) 尖子班——采用梳理分层探究型

传统的“牵制模式”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一理解内容, 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梳理分层探究型的特点是由对学生自主生发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切入对问题的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流程是:自己读书, 提出问题——梳理问题, 去粗存精——围绕重点, 精心探究——汇报交流, 碰撞思维——深入思考, 反思质疑。这种模式能使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给了学生, 使学生摆脱了教师的牵制, 可以尽情地思考, 大胆地总结, 自由地再创造。

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的牵制变为引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 普通班——情境探究型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现实, 假如在课堂上能再现当时情境, 使学生在最大程度感受到历史的震撼力, 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了起来, 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趣味浓厚的方法, 虽以历史材料为基点, 但其间渗透的辩证法思想, 地理因素的分析, 激烈的争论辩论, 使学生收获的却是综合的人文素养。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让目标在情境中展示, 或在情境中得到落实和验证。通过创设情境下的主动探究和反复验证, 各个学科不再是各自孤立的训练体系,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甚至难分彼此。

(四) 美术班和体育班——夯实基础型

由于他们的高考对文化课要求很低, 再加上他们本身文化课水平较低, 所以不能和其他班级要求一样。在教学中重点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同时课堂应该由老师掌握, 由老师指导学生, 驾驭课堂, 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这样, 让他们尽最大可能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提高文化课成绩。

另外, 在同一个班级中, 同学的个体差异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历史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主要取决于中下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一个班里, 学生内在潜能、学业水平和自主参与程度不尽相同, 但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 取得某些成绩。教师应保护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注他们是否会从历史角度思考问题, 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 注意学习信息反馈, 并给予他们积极而善意的帮助, 增多他们参与次数和程度, 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 增添对自己才智认可的愉悦感和投入学习的热情。但也允许学生在认识自主学习乐趣中多次反复, 多次完成。

二、实践中的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 我们进行了阶段性小结或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 都表明:

(1) 改变了过去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2) 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使学生各取所需, 学有所得。

(3) 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 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4) 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5) 融洽了师生关系, 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有待改进的地方:

1.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 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

2.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 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 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 差生更差的局面。

3.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4.对学生的心理分层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施良方、崔允郭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民族地区中学历史实施分层教学初探 篇8

一、民族地区中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

(一) 为了教学的需要, 我们学校高中年级一般

来说分了两个层次的班级:重点班、平行班。针对不同的班级实行相应的管理方式, 实行相应的目标考核制度, 这样更有利于老师教学的标准把握。但是分层次的标准并不是以历史成绩为主, 所以无论是重点班还是平行班, 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二) 班级人数多, 生源差异严重, 水平参差不

齐。我所带的高一年级, 每班人数均在60人以上, 学生来自县城中学及各乡镇中学的学生, 历史成绩从80多分到十几分, 甚至几分, 水平相差很大。如果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仍然采取同一教材、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 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

存在差异性, 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历史知识积累量的不同, 这必然导致他们理解、分析以及运用历史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 所以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因人制宜, 才能实现异步达标。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 对于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减少学生流失, 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 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竞争性, 淡化形式, 注重实际, 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因此实施分层教学适合民族地区中学的教学实际。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历史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原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以下谈谈几点做法:

(一) 了解学生, 给学生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 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 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在对学生分层之前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有全面的了解,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水平、记忆发展水平和学习的意志、品质及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 然后进行分层。其具体作法是:开学初先根据学生入学成绩进行初步分层, 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为优秀生;B为中等生;C为学困生, 比例为1:3:2。然后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教师通过多次的观察和测试摸底, 充分弄清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等, 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 给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 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 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得到发展。高一起始阶段侧重初中知识的巩固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目标不宜过高, 重在打实基础, 培养学生的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为以后稳步提高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目标、认知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优秀生要求在巩固所学基础上有所提高, 能基本运用初中知识, 巩固高中基础知识。中等生要求巩固初中知识, 理解高中基础知识。学困生要求达到熟悉初中知识, 认知高中基础知识。这样, 较好地兼顾了三个层次的学生, 收效不错。

(三) 实施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分层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 因人而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每节课定出A、B、C三个层次的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 选择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目标, 使学生充分把握自己的学习能力, 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 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把评价作为手段,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同时产生一种前进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 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 只要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就给以肯定性评价, 并鼓励他们向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篇9

一、将学生进行分层

将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也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的依据。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学生的身心素质、过往经历、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都导致他们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 教师必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 将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在分层的时候, 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 这可以达到扬长避短、共同进步的效果。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宜过大, 以免出现小组活动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舞台。学生分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调整分层情况。我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历史摸底考试, 并且按照所有学生在以往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成绩变化情况, 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分为A层;将学习能力一般, 但是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分为B层;将学习能力较差, 对历史学科没有学习兴趣, 很少主动参与历史课堂的学生分为C层。

二、将历史课堂进行分层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 教师会将同样的知识在同一时间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不利于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真正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 教师要将历史课堂进行分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 要让学困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 在学生说出答案之后, 教师要及时表扬, 激励他们能够踊跃回答问题,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更加主动。针对难度一般的问题, 教师要让中等生进行作答, 并且鼓励他们挑战难度更大的问题。在提问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时, 教师要让学优生进行作答, 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课堂中, 学生由于中学的历史学习过程, 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事件。因此, 我让C层的学生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基本史实进行阐述;在总结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时, 我通常会让B层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分析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 以及分析抗日路线、解放战略等具有高度总结、概括性质的问题时, 我通常会让A层的学生进行回答。为了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程度, 我要求C层的学生收集这些史实的资料, B层的学生将资料进行整合, A层的学生需要根据这些资料, 带领C层和B层的学生, 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所有的方针政策以及革命事件进行总结。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中,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将评价进行分层

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 即使到现在我国教育也依然无法彻底摆脱它的影响。这就使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 挫伤学困生与中等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要将评价进行分层, 将评价重点由结果放在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上面, 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变得更加自信。在评价C层的学生时, 我主要是以他们的课堂表现为主的;在评价B层学生时, 我除了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外, 还会关注他们是否及时完成课后练习, 是否获取进步;在评价A层学生时, 我除了关注他们所得到的历史知识与技能之外, 还关注他们是否具备小组合作以及探究能力等。

总而言之, 分层教学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大众教育”的教学方式, 是使历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的重要措施。因此, 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 为分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将历史课堂进行分层, 确保每位学生都对历史学习抱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将评价进行分层, 促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发展。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取真正需要的差异性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分层教学法, 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从将学生、课堂活动、评价等方面实施分层, 讨论在历史课堂上实现分层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分层教学,课堂活动,评价

参考文献

[1]赵成良, 艾克军, 苏俊清.历史课堂分层讨论式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四处教育学院学报, 2003 (S1) .

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篇10

一、分层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实践证明,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考高分, 还要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合未来社会的人才。 因此, 本文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近, 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体验英语带给他们的快乐, 同时分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

(二) 研究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在于对理论研究意义方面,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分支, 主要内容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对应的学生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后可以继续挑战下一级的难度, 也可以反复对这一目标进行巩固,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更扎实的基本功, 因此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为后期更好地研究教育理论打下基础。 其次在于实践方面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渐渐不适合学生, 通过分层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并拾起对学习的信心, 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步骤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级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对应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布置, 为学生合理地设计相关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要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 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改变自我对教学及“差生”的认识, 很多教师认为班级中只有好学生和后进生, 要开展分层教学, 必须转变思想。 第二阶段是学生主动进行分层教学学习的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合作、 评价分层、 考核分层当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分层式学习。 第三阶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引导角色的变化。 教师与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配合,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寻求新的发展。

(一) 分层教学实施第一阶段———分层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应针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开会进行探讨, 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 明确各小组中成员的具体职责, 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分层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和了解。 分类了解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探讨, 调查问卷的内容大体是对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兴趣及方法的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基本态度。 其次是对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 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基本情况,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将两项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后对学生进行分类, 按照A、B、C三个等级对学生进行分类, A等级的标准为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 对英语学习有兴趣;B等级为对学习有兴趣, 但基本功不强, 成绩中等;C级为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且基础较差的学生。 最后当教师对学生的级别分类好以后, 应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 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目标进行学习, 从而保证学生很好地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 分层教学实施第二阶段———分层教学实施, 学生主体作用凸显。

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方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式的学习, 同时采用分层的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学生分层自主预习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要求, 让学生进行分层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制作相关的预习表格, 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 同时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实现共同提高和互相学习的目标。 以NSEFC SB1 Unit4“Earthquakes”为例, 预习的时候, A层学生回答“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这个问题, 并查找更多关于earthquakes的事例;B层要求学生对这一单元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理解和掌握;C层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单词找出来, 并试图辨认其读音和预习课文的基本意思。

2.学习小组合作

所谓任务型教学, 指的是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了解任务中的基本内容后对任务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逐步实现任务中提出的相关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 且小组中的成员必须包含ABC三种层次的学生。 在英语课堂中, 三种学生的合作可以互相发挥各种的特长, 不仅仅实现A帮助BC的结果, 还有可能实现C帮助AB的结果。 比如C组的一个学生尽管学习不好, 但画画很好, 而一个目标中就有绘画的目标, 这样就很好地达到目标要求。 如在教NSEFC SB1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这一单元的时候, 就让学生在小组中收集讨论关于名人的信息。 课堂上, 积极营造竞争的氛围, 让学生在小组中竞赛, 并将小组的名称以一种好听的且能够刺激学生进步的方式进行命名,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将小组命名为状元小组、榜眼小组和进步小组。 将每个阶段的竞赛小组的命名方式制定为阶段PK友谊赛、小组出线争夺赛、终极PK大赛等, 让小组之间实现更好的竞争。

3.学生课外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学生更好地完成, 同时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评价一堂课与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为此,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作业的难度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 并注意对学生课外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比如对于A层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鼓励他们在完成相关的作业后多看一些课外书, 让他们通过看书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程度。B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多做一些基础的题目, 将题目的基本内容搞明白后再去做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C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将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搞清楚,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4.分层评价环节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给学生制定一个横向的评价体制, 即不要管别人今天学到了什么, 别人今天掌握了什么, 而思考今天自己学会了什么, 掌握了哪些自己以前不会的知识点,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的评价目标不再偏远, 学生自己学到的知识就是进步, 这样渐渐的学生就会有一定量的积累, 一个月后学生再看自己的积累后就会发现自己一个月原来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 从而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自己学习薄弱的地方,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并给予解决。

5.分层考核环节

在进行考核过程中, 其考核过程也应是隐性的分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层测评, 在考核过程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题目是不一样的, 这种具有一定梯度的测试题目可以让学生真实水平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各级试题的基本要求, 其中A级试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B级学生应注意对新旧只是的合理运用及检测, C级则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就可以。 这样进行分层的考核, 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自信心。

总之, 在分层第二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探讨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分层结果, 同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学习流程, 为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分层教学实施第三阶段———分层合作, 自主创新。

1.探索柔性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及学习水平进行合情合理的柔性分层。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辅导, 如果有进步的和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可以再次分层, 如果层次比较高的小组中有学生也不能适应, 那可以逐步分层到适合他的小组中, 这样的调整就是慢慢调整全班同学学习的状态和积极主动性。 案例:经过柔性分层后, 学生更爱学习 (说明:根据王志鸿同学的学习经历整理) , 王志宏同学每次考试不及格, 学习态度不端正, 作业马马虎虎有时候根本不交, 在分层次中他本应该分在最差层, 但是经过教师的了解和观察, 他思维敏捷, 很快就能接受新事物, 如果认真听讲和认真做作业很容易提高成绩。 所以教师就针对这类学生先进行沟通, 给学生在层次上进行分类, 学习态度上分为最低级, 学习能力上划分到中等级, 针对这样的柔性分层, 教师就给他定位到中级的标准来培养他, 经常与他沟通, 学习上不断鼓励和赞扬他, 慢慢提高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试测试中, 这名学生成绩很快就提高上去, 依照他现在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 他已经慢慢接近优等层。 通过这样的案例, 说明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王志宏就是根据科学的柔性分层, 使得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学习效能也极大地增强。

2.对教师个性化的培训

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主要以群体教学为主, 可以辅助个别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能使大多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一般的教学中都会强调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而分层授课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辅导, 教师通过这种分层辅导,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学中难点和重点。 同时对于后进生,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互助的方式, 帮助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 如一小组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结对互助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由优等生选择合适的习题提供给后进生做, 固定的时间段讲解和批改, 并对这段时间这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教师通过优等生反馈出来情况, 针对这部分学生个别辅导, 弥补学生在这个学科上欠缺的知识技能的不足, 使之跟上全班整体进度。

3.分层教学实施第三阶段小结

在这个阶段注重柔性分层的教学方式, 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不仅考验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说明教学在创新上迎合了当今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虽有很多不足, 如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时, 时间上和学生层次水平上都很难把握, 有的学生甚至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而往往这类学生还要兼顾其他学科, 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全耗费在英语学习上, 创新分层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日趋成熟。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结果及对策

分层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其一, 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生们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勇气。 其二, 分层教学能够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提高教师教学中学生整体水平的平衡感;同时能找到个别学生的发展区, 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其三,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且在课堂教学上实现最佳效果。 所以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 当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实现一定目标时, 更多的要给学生更多鼓励和赞扬,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清楚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英语的信心。 目前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师要因材施教, 多关注动态分层, 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的特色化和优异化, 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 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孙金义.新课标下对分层教学的尝试[J].科学教育, 2009, 4 (15) :13.

[2]李向东.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职教研究, 2002, (7) :6.

[3]苏新元.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J].教育艺术, 2008, (5) :77.

[4]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1) .

上一篇:3H护理模式精神科护理下一篇: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