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

2024-06-08

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精选九篇)

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胆管癌术后患者, 随机分组, 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均为胆管癌确诊并行手术治疗患者, 经病理证实无合并消化道疾病和糖尿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其中早期组25例, 男女分别13例和12例, 患者年龄均最小45周岁, 年龄最大者为78周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 (61.61±1.42) 岁。其中, 胆管癌Ⅰ、Ⅱ、Ⅲ期患者例数分别为9、6、10例。常规组25例, 男女分别12例和13例, 患者年龄均最小42周岁, 年龄最大者为78周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 (61.63±1.41) 岁。其中, 胆管癌Ⅰ、Ⅱ、Ⅲ期患者例数分别为8、6、11例。两组年龄和性别、病理分期可比性高, P>0.05。

1.2 方法:

两组手术方式相同。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饮食指导, 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并给予病情监护、心理护理、基础疾病护理等常规护理工作。

早期组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护理。 (1) 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说明术后早期营养干预的目的和作用, 使其明确早期营养干预流程和注意事项, 促进其术后康复信心的提高。 (2) 营养护理。患者清醒后先给予温水口服, 然后经营养管缓慢注入温度为40℃左右的100 m L 15%大黄水, 在饮用后半小时后, 若无误吸和呛咳现象, 可进行早期饮食。进食前取侧卧位, 稍微抬高床头, 用勺子经口喂入40℃左右的100 m L15%大黄水, 10 min后无不适, 可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口服。术后1 d经营养管缓慢注入5%安素液, 每小时滴速为60 m L, 密切观察进食过程, 若出现误吸, 需及时停止进食。术后3 d可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低钠流质饮食, 如米汤、果汁等, 进食速度保持在30 m L/2h左右, 全体进食总量控制在500 m L以内。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汤面等半流质饮食, 再过渡到普通饮食。 (3) 营养补充注意事项。恢复正常饮食后,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 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 并且要做到少量多餐, 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改变。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 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以免影响肝脏功能, 或造成胆管结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营养及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和护理满意度、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量表分数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 (±s) 表示。分别用卡方和t检验, 当P<0.05时, 则认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早期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比较:

早期组营养指标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比较: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 早期组患者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80.00%, 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早期组患者无胃肠功能障碍发生, 常规组有5例出现胃肠功能障碍, 4例出现感染, 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胆管癌患者多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目的, 但受疾病和手术影响, 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差, 免疫功能低, 体内处于高分解状态, 不利于术后康复。而饮食作为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维持物质, 其在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力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往为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 一般建议在肛门排气后给予营养支持, 但这样导致营养摄入减少和不足, 不利于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液的吸收, 容易出现肠管膨胀, 且不利于肠壁血管静脉的正常回流, 导致腹胀现象进一步加重, 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2]。

目前关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机制仍未清晰, 但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道恢复规律、频繁和有力的蠕动确是事实, 一般来说, 早期进食是在术后6~24 h内给予营养支持。

早期营养支持是通过早期给予适量肠内营养物质的方法, 为患者提供营养, 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 促进肠功能恢复和伤口愈合。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 可为患者提供充足热量和氮源, 有利于促进总蛋白和应激蛋白的合成, 迅速纠正负氮平衡。通过术后早期营养支持, 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促进其免疫力提升和肠黏膜细胞的生长, 可避免出现胃肠道黏膜萎缩和严重应激反应的发生[3]。

在其他研究中也表明, 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通过早期给予纤维素, 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对肠道内分泌系统发挥激活作用, 有利于肠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也可调节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分泌, 可确保机体免疫功能的维持和肠道正常菌群的保护[4]。

另外, 通过经口喂食, 可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 促进肠黏膜感受器兴奋和肠黏膜生长, 通过胃动力的恢复和局部反射, 促进小肠蠕动, 有助于早期排气。通过静脉营养, 则有利于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对负氮平衡的纠正发挥重要作用[5]。

本研究中, 早期组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护理, 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结果显示, 早期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营养指标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显著优于常规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 说明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护理对胆管癌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大, 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改善胃肠功能, 减少并发症, 提升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惠珍, 段金玉.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对胆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23 (9) :2347-2349.

[2]韩东, 贺军, 丁成明, 等.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对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 (8) :88-92.

[3]王业波, 宋研, 李炳, 等.三腔胃肠管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 20 (1) :12-14.

[4]徐丹凤.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外胆管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差异[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12 (8) :184-185.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篇2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护理

胃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高于正常状态,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术后予肠内营养是通过预先放置在小肠内的导管,向小肠远端滴入特制的肠内营养液,逐步加量,直到病人完全正常进食。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不仅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这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但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有其相关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对保证术后顺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起着重要作用。现将应用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胃癌对于患者是一次较大的生理、心理的打击。患者对手术、麻醉以及插胃管、尿管、鼻肠管等操作充满了恐惧,许多患者对肠内营养有畏惧心理,尤其是经鼻插管的不适感使患者不易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的患者对肠内营养管的知识了解不多,不知道肠内营养管放置的位置,认为手术后短期内即输注营养液可能会将吻合口胀破,影响胃肠道吻合口的愈合,甚至认为会有生命危险,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有的患者怀疑肠内营养的效果,认为静脉滴液比较好。故术前需耐心讲解行胃癌根治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可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鼻肠管放置的位置,以及导管性质优良,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肠内营养可保证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并且肠内营养支持能保护胃肠道黏膜,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告知患者配合要点,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生理反应,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逐渐调整到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接受一系列治疗。

2 营养液输注管理

术后24h,患者应激期生命体征平稳并可闻及肠鸣音后,可试行肠内营养。从40ml/h起始均匀滴入,逐步递增至60~80ml/h,总量可达到1000ml左右。第1天用葡萄糖电解质液喂养,滴注时注意患者肠蠕动情况是否已排气,观察有无腹胀、恶心现象,如有腹胀、恶心等应减慢滴入速度或暂停,待患者上述症状减轻时方能继续滴入。过渡到肠内营养制剂时,按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不足部分由静脉补充。营养液的温度要适宜,过冷或过热均会引起患者不适,以接近体温为宜(37~38℃)。勤观察、勤巡视,调节合适滴速,及时处理故障,太快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太慢则不能按计划完成输液量。鼻饲时体位以半坐卧位为佳,或床头抬高30度。

3 鼻肠管的护理

鼻肠管的固定及通畅非常重要,要求术中放置要到位、术后要将鼻肠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并妥善固定,保持鼻肠管在位通畅,并在穿出鼻孔处做标记后用鼻贴及弹性带捆扎固定导管,绕头围一圈,在耳后打一结,在不妨害患者活动、睡眠的情况下,既减少脱落的机会,又能指示导管深度。胃癌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术前未留置鼻肠管,术后未完全清醒时患者可能因不适而不自觉的拉拽鼻肠管,故应加强看护。对躁动的病人适当约束,约束期间做好约束部位的观察,防止损伤。每班护士认真检查导管的深度及固定情况。每隔2~3d换一个方向固定,防止压迫鼻腔。输注营养液的导管应每日更换,减少细菌滋生;每次输注完营养液后鼻肠管用温盐水或温开水冲洗,将残余营养液冲出,可防止堵塞[2]。停止胃肠减压时,为防止胃管和鼻肠管粘在一起,先让患者口服10ml石蜡油,将胃管润滑,数分钟后先转动胃管,然后再拔出。

4 病情观察

4.1 观察腹部体征、肠鸣音,注意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症状及体征及时调整营养液的品种、用量及输入速度。

4.2 正确记录24小时进出量,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皮肤黏膜弹性以及尿量的变化。

4.3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监测水、电解质变化 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是进行营养支持的前提,也可了解机体对营养支持的反应及营养素供给是否恰当。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白蛋白的变化,并观察患者血糖、血脂变化。

5 进食的管理

由于个体差异和残胃大小不同,应详细制定进食计划,确定首次少量饮水,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如无不适,隔1~2h给1次。半量流质、全量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循序渐进到普食。少量多餐,满足机体的需求。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新鲜易消化[3]。

参考文献

[1] 林玉兰.肠内营养的护理问题及其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5):52-53.

[2] 耿利琼.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比较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 2(4):1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选自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人, 年龄≤70岁, 其中男122例, 平均57.8岁, 女39例, 平均58.5岁。1.2使用方法采用术前置入的复尔凯 (PUR TUBE) 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饲入, 于术后第2天开始少量生理盐水 (250 mL/d) , 第3天饲入肠内营养液 (250mL/d) , 后逐渐增至500mL/d~1 500mL/d, 由输液泵18h~20h均匀泵入, 每天留有4h~6h让肠道充分休息。

2 护理

2.1 鼻胃管护理

(1) 鼻胃管的位置与体外的长度。鼻胃管 (黑色外接口) 在术前置入18F胃管 (橙色外接口) 的侧孔中经同一鼻腔一起插入胃内, 在胃癌根治术的直视下将胃肠减压管留置在残胃内, 而后将鼻胃管通过吻合口置入空肠内, 待日后输入肠内营养液之用。术后回病室后, 注明两管道留在体外的长度, 并且做好管道标识。 (2) 管道的固定。置入空肠的营养管道, 不光是病人日后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管路, 也是在胃肠吻合口处起着支撑作用, 不可意外滑脱, 应每班检查留在体外的长度, 有松脱现象时及时重新固定。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将3M医用胶贴剪成蝶形管道贴或用美固胶贴剪成同样的管道贴固定在鼻翼两侧, 这两种胶贴粘附性好, 不易松脱, 是比较理想的产品。本组病人中无一例发生管道意外滑脱。 (3) 预防管道堵塞, 营养液输注结束后, 用少量温开水冲洗管道, 可保证管道通畅。

2.2 营养液的输注

(1) 输注前的鉴别:用20 mL空针先抽吸少量肠液, 再将肠液滴在pH试纸上, 如显碱性即证明管道在肠道内, 可以输注营养液;如显酸性, 则说明管道在胃内, 请医生查看后再决定输注与否。必要时行X摄片确认管道位置。 (2) 输注方法:成品液体营养液一般不需稀释直接输注, 粉剂营养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配制, 且现配现用。输注时最好选用专供肠道营养的输注器, 在输注管道上清晰著明“肠道营养管”, 以免与静脉输液混淆, 造成差错发生。目前本科均采用胃肠营养液专用输注管道 (BAI-TONG百通一次性肠内营养供应管路, 针式泵管) 进行输注, 此管路为蓝色, 其颜色鲜艳醒目, 引出针尖及于胃管的接口与静脉输液管路均有明显区别, 能有效地避免输注错误。 (3) 营养液温度及加热:一般不需加热, 因为营养液在进入肠道过程中, 已被病人体温加热, 除非气温很低的天气, 可用专用的管道电加热器加热, 方法是将电加热器接在输注终端, 即使营养液在进入体内之前加热, 所以可直接输注。 (4) 输注速度:根据病人情况, 逐渐增加剂量, 第1天的速度是10mL/h~12mL/h, 即第1天的总量是200mL~300mL, 如病人无不良反应, 以后逐渐增加速度, 最大速度是125mL/h, 为保证输注速度均匀, 可采用肠内营养专用输液泵控制输注速度。 (5) 营养液的贮藏:不可冰冻, 密闭保存。成品液体营养液开启后可在冰箱内保存24h, 粉剂营养液应现配现用。

2.3 肠内营养液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有效期内使用, 即开即用。因肠内营养液营养丰富, 开瓶后如细菌污染易变质腐败, 故应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配置和输注, 每日更换输注管路;开瓶后 (配置后) 暂不输入, 可放置在4℃的冰箱内密闭保存, 24h内使用, 严格控制污染。肠内营养液引起的代谢紊乱虽不及肠外营养严重, 但仍需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等。

2.4 输注故障及排除

(1) 鼻胃管堵塞:多因输注速度缓慢或管道与肠壁粘连造成, 采用输液泵即可保持速度均衡, 也使输注的营养液有一定的推进力, 必要时可用温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 mL~30 mL缓慢冲洗管道, 既可通畅。 (2) 本组病人均采用复尔凯CH10号管道, 管道外径3.23mm~3.38mm, 内径2.00mm~2.10mm, 管长1 300mm, 可在X线下显影, 聚氨酯材质制成, 管体柔软, 对病人刺激性较小;也可采用有螺旋头的复尔凯鼻胃管, 这种管道, 前段螺旋, 更好地避免管道与肠道的粘连, 使管道保持通畅。

2.5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误吸:误吸的原因是由于病人年老体弱或存在潴留, 因病人呃逆使营养液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应积极预防, 病人置于半卧位时可有效预防。另外, 控制输注速度, 也可预防。本组病人因选定的观察对象均为70岁及以下病人, 且吞咽功能良好者, 故无一例发生。 (2) 腹痛、腹胀、腹泻:主要与营养液的滴速过快、浓度过高、温度偏低、胃功能差和个体耐受性较差有关[3]。而输注速度过快是主要原因, 本组病人中有2例病人在第一次输注后发生恶心, 继而出现腹泻;3例病人发生腹胀, 速度减慢后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故在输注时应听取病人主诉, 了解病人对输注的感受, 及时发现病人有无腹痛、腹胀、腹泻等情况, 及时给予处理。

2.6 心理护理

肠内营养的饲入虽然是通过符合人体自然营养摄取途径, 但仍有别于正常的口腔食入, 故要做好说明解释工作, 使病人了解其重要性, 积极配合, 且能有效防止管路的意外滑脱。

2.7 其他护理

置管期间, 每日口腔护理2次,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必要时可行雾化吸入。

3 小结

3.1 肠内营养液的优点

肠内营养液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来源于天然食品, 与正常人普通饮食成分类似, 对人体无毒性, 可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满足病人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同时液体营养液计算热量方便, 4.2J/mL, 成品营养液每袋500mL, 即含热量2100J。成品液体营养液使用方便, 不需再配置, 可直接输入使用。 (3) 肠内营养液的输入符合人体自然营养摄取途径, 与胃肠外营养 (静脉营养) 相比, 降低病人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是静脉炎) , 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3.2 早期肠内营养的益处

文献报道, 胃功能可于术后1d或2d恢复, 结肠功能术后3d~5d恢复正常, 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在术后数小时即可恢复, 这给术后肠内营养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4]。肠内营养可使内毒素的释放减少, 对胃肠道的蠕动有促进作用, 使发生肠粘连的几率减少, 还可以增加内脏组织的血液供应, 使黏膜缺血者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对吻合口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防止了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5]。肠内营养的护理也较肠外营养简单, 护理并发症少, 易于实施。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丽红, 刘霞, 黄作芬.胃癌术后病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3 (1) :88-89.

[2]曹维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85-89.

[3]余治芹, 葛红等.食管癌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与观察[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2 (5) :315-316.

[4]吴迪春, 黄智勇, 张娟, 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7, 14 (4) :232-23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篇4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34~76岁,平均56.5岁。术前已明确诊断,其中上段21例,中段34例,下段27例;其中左开胸53例,右开胸39例。

置管方法:术中经鼻放置自制营养管于十二指肠,前段留置两个侧空,营养管直径约2.5mm。

营养管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管道重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患者理解并配合。术后固定胃管和营养管并记录长度,定时检查了解有无脱出。注意观察营养管有无扭曲、打折,管饲前后均冲洗管道,保持清洁、干燥,保持管道通畅,营养液开启后输注时间不超过24小时,输注过程可用加热器辅助加热,防止营养液温度过低[1]。

营养方法:术后第1天,滴注或泵入5%葡萄糖氯化钠量液250~500ml,以20~50ml/小时泵入;第2天500~1000ml以50~70ml/小时泵入,可给予糖盐水、电解质、果汁、肠内营养液等;第3天以后1500ml/日,以100ml/小时泵入,以营养液为主,热量大约1500kcal,一般不超过2000ml,并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减,调整静脉补液量。一般术后肠道通气后拔除胃管,1周后可经口进食,十二指肠营养管在能正常进食后拔除,若合并吻合口瘘则待瘘口愈合后拔除。

并發症和处理:①胃肠道症状:主要是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或功能比较弱,营养液含高糖高蛋白,泵入营养液量过多过快所致。管饲时注意营养液的浓度由低到高,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对于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及时请值班医生查看患者并给与相应的处理。②误吸与反流:误吸是EN最严重的并发症。EN时患者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0°,可减少反流,有效的胃管减压能够避免反流发生,对于意识不是很清醒的患者常规采取头偏向一侧,一旦发生误吸立即停止EN,通畅呼吸道及控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③营养管堵塞:也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与营养液的浓度高,管饲营养液和药物颗粒过大,管饲后未及时冲洗等因素有关。出现管道阻塞,可用温开水或石蜡油反复加压冲洗管道,一般均能再通。④乳糜胸:行EN时应该注意有无乳糜胸出现,一旦怀疑乳糜胸,肠内营养应该慎重,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明确诊断后决定是否停用EN。⑤代谢并发症:EN治疗不当会出现糖、脂质代谢及电解质的异常,因此需定期复查血生化及其他营养指标,指导营养液的调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结果

本组82例患者中,3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漏,经积极EN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讨论

食管癌患者中高龄患者逐渐增多,从发病到诊治时往往已合并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创伤大、应激、术后短期不能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加重及免疫功能低更加明显,因此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和传统的全肠外营养(TPN)相比,EN有下面优点:①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代谢更加符合生理,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2]。②EN可激活肠道消化分泌系统,促进胃肠蠕动及黏膜生长,促进胆囊收缩,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3]。③EN在患者合并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时既经济又方便,易于患者家属掌握及配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之,食管癌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既简单、经济,又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梅燕萍,刘洪珍,等.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护理.现代医学杂志,2011,39(1):22-25.

2 欧希龙,邱海波,杨丹宁.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径[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4):289-291.

3 吴敏.外科危重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4):215.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结果 篇5

现将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0例胃肠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18~24h早期肠内营养与否的实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8~68岁,平均51.2岁。将20例胃肠道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营养指标、病人耐受程度、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治疗组为10例,对照组10例,均为胃肠手术,均行插胃管和鼻肠管,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手术大小程度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术后18~24h内给予肠内营养,而对照组是在手术后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后才给予肠内营养,营养液均为荷兰产的能全力。在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方面均无差异。手术后均不能经口进食,需营养支持。营养液加水调成糊状,调成25g/100 ml,内含麦芽糖糊精、酪蛋白、植物脂肪、大豆多糖纤维、卵磷脂、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不需要补充任何的添加剂。操作简单,感染机会少,含有维生素,便秘发生率低。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术前将鼻肠管与胃管同时置入胃内,术中由术者将鼻肠管插入十二指肠,导管可随肠蠕动进入空肠。置管前向病人说明有关事项,并进行肠内营养知识及重要性指导,减轻病人的紧张和顾虑而取得合作。术后治疗组在18~24h内遵医嘱开始使用“能全力”,使用复尔凯800型输液泵,经鼻肠管持续滴入。先用等渗盐水250 ml(40 ml/h),温度控制在38~43℃,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后加用500 ml“能全力”,30ml/h均匀输入,连续3~5天,液量从500 ml增加至2 000ml,不足部分给5%葡萄糖液补充,随时调整用量及速度,根据需要补充电解质。而对照组病人则按照传统方法在病人恢复肛门排气后再实施肠内营养,营养液的要求以及实施方法均与治疗组一致。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测定结果

两组营养指标的测定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病人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术前及术后第8天分别测定病人体重。两组营养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

注:用方差分析与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处理方法。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临床结果

10例治疗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快,进行肠内营养后第2天即术后第3天出现排气、排便。治疗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49±7)h,而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56±6)h,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快。对照组有1例病人发生腹胀不适,停止输注1h后,继续以30ml/h均匀输入后无不适。治疗组病人均无不适。

3讨论

现代胃肠动力学认为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判断标准应取决于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的出现,大部分学者认为腹部中等强度手术术后6h内即可测MMC,故把术后6~24h给予肠内营养定义为早期肠内营养[6]。普外科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快,治疗组的营养指标在术后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大多数病人均能耐受术后18~24h开始的肠内营养,说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而且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首先,下消化道黏膜的生长与功能几乎完全依赖于肠腔内的营养,肠腔内营养的缺乏会导致黏膜萎缩,进而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和全身感染[7],而早期进行肠内营养,营养物会刺激肠孔膜,可以改善其通透性,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及其产物的易位;再次,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并发症少并且肠内营养价格较肠外营养低廉。笔者认为,作为肠内营养的实施者,护理人员应掌握肠内营养的原理、操作方法,正确地分析及处理并发症,是确保肠内营养效果的必要条件。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有:(1)恶心、呕吐、腹泻是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脱水导致昏迷死亡[8],应引起高度重视。掌握营养液的正确配置,保持新鲜,现用现配;应用恒温器,保持营养液38~43℃温度;口腔护理每天两次,与营养管连接的乳头管冲洗干净备用,24h更换一次。如有堵塞或胃潴留需暂停输注时,瓶上应注明时间及日期,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h[9]。(2)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较严重的并发症,多因胃潴留导致胃液及营养液呃逆反流,引起误吸。因营养液pH值偏低,对支气管粘膜刺激性较强[10],一旦输注过程中病人发生呼吸急促、心律加快、吐泡沫样非脓性痰,应考虑吸入性肺炎,大量吸入后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因此,输注前应经过抽吸、注气、X线等证实是否在消化道内,对老年、呼吸功能差、吞咽功能差或昏迷病人应密切观察,严密监护。滴注时保持床头抬高30~45℃,经常检查胃充盈度及胃内残留量,若胃内残留量超过100ml~150ml,应减慢速度或停止输入2~8h,并通知医生处理,经证实胃潴留小于100ml后以低浓度、慢速度重新开始滴注,不要同时增加滴速和浓度。2h复查一次,如2次检查胃内容物仍大于100ml应停止使用。另外,做好基础护理也是很重要的,置鼻肠管者每天用棉签清洁鼻腔数次,并在鼻沿喂养管孔内滴注少量液体石蜡油以防喂养管压迫鼻粘膜引发溃疡出血等;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次;超声雾化吸人每天2次;置空肠造口管者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敷料;保持喂养管通畅。

总之,进行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途径,它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在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总结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实施,探讨两种方法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效果,为胃肠手术后病人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肠源性感染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20例胃肠道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营养指标、病人耐受程度、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治疗组为10例,对照组10例,均为胃肠手术,均行插胃管和鼻肠管,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种类、手术大小程度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术后18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而对照组是在手术后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后才给予肠内营养,营养液均为荷兰产的能全力。在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方面均无差异。结果:治疗8天后,治疗组病人营养指标明显提高,体重减轻较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提前,而对照组的营养指标在术后无明显提高,两者差异显著。结论: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同时具有符合生理、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

关键词:胃肠道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秀发.临床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2.

[2]谭懿,童劳玛玲,白鸽.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24-25.

[3]林锋,王志度.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消化道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1):661-662.

[4]赵秀玲.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22(5):895-896.

[5]何若冲,赵瑛,武小斌,等.胃肠手术后即时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5):442-443.

[6]李江,刘斌,侯宇,等.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3):355-357.

[7]何若冲,赵瑛,武小斌,等.胃肠手术后即时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5):442-443.

[8]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7.

[9]喻荔琳,陈荔华,林丽英,等.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监护与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8例, 男52例, 女6例, 年龄45岁~75岁, 平均年龄60岁。分别经胃镜、钡餐检查明确食管癌诊断, 行左侧开胸, 根治性癌灶切除术, 术后经肠内营养管提供营养。

1.2 材料与方法

肠内营养管采用苏州伟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鼻腔肠管, 长约100 cm, 直径为2 mm.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将十二指肠营养管末端插入胃管末端引流管内, 用丝线将两管固定, 由同一侧鼻孔插入胃内。术中由术者将两者分开, 将胃肠减压管留置胃内, 十二指肠营养管置于十二指肠降部。术后24 h自营养管缓慢滴入加温的生理盐水, 以刺激肠道, 使肠道适应。如患者自诉无不适, 48 h注入营养液50 m L, 5次/d, 如能全力;也可向营养管内注入牛奶、混合奶、鱼汤、豆粉、骨头汤等。以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程度, 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量和次数, 使总量逐步增加到每天2 000~2 500 m L, 直至患者恢复经口进食。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置营养管的不适使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 护士应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加强沟通,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在肠内营养开始前, 向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 介绍术后肠内营养的方法和优点、注意事项及手术成功的病例, 告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积极配合治疗。

2.2 口腔护理

术后患者由于禁食, 唾液分泌减少, 并且由于鼻胃管的影响, 经口呼吸增加, 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 同时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作用, 容易引起口腔溃疡、口臭等并发症。应有效地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 同时给予雾化吸入, 4次/d, 以减轻由于鼻胃管刺激引起的口咽部充血水肿, 又有利于促进痰液排出, 预防肺部并发症。

2.3 营养管的护理

营养管的维护是保证肠内营养顺利完成的关键。术后要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及营养管, 防止滑脱移动, 保持营养管外露部分清洁, 每日更换输注管道, 每日测量营养管体外部分的长度, 观察营养管有无脱出[2]。在输注营养液时, 由于营养管较细, 营养液浓度高、黏稠度大, 营养液易黏附于管壁引起阻塞。输注前后分别用20 m L温开水冲洗管道, 如病情需要向营养管内注入药物时, 应将药物碾碎成粉状, 充分溶解后注入。每次输注完毕后, 将营养管盘成小圈固定于耳廓, 防止患者变换体位时不慎将管拽出。

2.4 鼻部护理

每日用棉签蘸清水清洗两侧鼻腔, 清除局部分泌物, 保持鼻腔的通畅。随时观察鼻部固定营养管处的皮肤情况, 如有破溃要及时处理。

2.5 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护理

在实施肠内营养时遵循浓度由低到高, 容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 控制合适温度的原则[3]。营养液现用现配, 避免污染变质。输注肠内营养液时, 要匀速, 并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以便对症处理, 胃肠蠕动未完全恢复时, 可以同时胃肠减压, 或可能情况下每次营养管输注后夹闭胃管1 h~2 h.营养液温度一般为38~40℃ (用前臂掌侧皮肤测试不烫为宜) , 温度过低可引起腹痛、腹泻;温度过高易烫伤肠黏膜。鼻饲时应采取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40°~45°, 以防液体反流对吻合口产生张力, 影响吻合口愈合, 还可以防止营养液反流入气管而产生误吸, 病情允许条件下最好每日下床活动半小时。

2.6 病情观察

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胃液的色、质、量。鼻饲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 听诊肠鸣音, 记录肛门排气时间, 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量, 如果患者腹泻应化验大便常规;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皮肤黏膜弹性以及尿量的变化, 监测电解质、血糖、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测量体重, 定期进行营养评估。

3 结果

本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顺利出院。有4例患者出现腹胀、腹泻, 是因为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温度、浓度不当所致, 通过减慢营养液输注速度、加温、降低营养液浓度等处理后, 胃肠道症状均消失。1例出现便秘, 使用开塞露后缓解。58例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低蛋白血症、误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4 讨论

食管癌患者因营养素摄入不足, 消耗增加, 肿瘤细胞释放的代谢产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又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增加,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促进肠蠕动恢复, 减轻腹胀, 还可以防止肠黏膜萎缩, 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4], 同时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且费用低, 可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参考文献

[1]蒋朱明, 吴蔚然.肠内营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1-230.

[2]胡元龙, 杨传永, 胡辉, 等.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246例报告[J].外科杂志, 2001, 9 (3) :144-146.

[3]黎介寿.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75-269.

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胃癌术后患者,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 (EN) 组和肠外营肠 (PN) 组各34例, EN组中男21例, 女13例;年龄43岁~63岁, 平均年龄 (50.3±2.6) 岁;近端胃癌切除16例, 远端胃癌切除12例, 全胃切除空肠代胃6例。PN组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45岁~64岁, 平均年龄 (50.6±2.7) 岁;近端胃癌切除18例, 远端胃癌切除11例, 全胃切除空肠代胃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EN组:术前经鼻孔将胃管、鼻肠管 (纽迪西亚公司生产) 插入到患者胃内, 手术治疗过程中, 重建消化道后, 术者朝下拉鼻肠管, 如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 则调整鼻肠管下端位置, 使其处于吻合口下方约20 cm位置。术后1 d, 经鼻肠管滴注500 m L生理盐水, 如患者无不适感、且能够耐受, 则给患者滴注肠内营养液500 m L, 滴速为20 m L/h;滴注过程中加强观察, 如患者能耐受不良反应, 则可适当加大营养液滴注量, 并严格控制滴速, 注意滴注速度每小时最多不能超过100 m L, 每日最大滴注量不多于2 500 m L。如患者能够经口进食, 则可逐渐减少每日滴注量, 直到患者能够正常进食为止。

PN组:患者行胃癌切除术治疗后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对患者采取保留胃管、静脉补充输液、肠外营养护理等护理, 如患者能够经口进食, 则可调整肠外营养用量, 逐渐减少, 直到患者饮食恢复到正常状态后停止。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体重下降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EN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PN组, EN组患者的体重下降情况显著低于PN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并发症比较

PN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 (15 987.52±1 682.54) 元, EN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 (11 024.5±1 012.3) 元, PN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EN组 (t=6.342, P<0.05) 。PN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2例, 占35.3%;EN组患者发生并发症3例, 占8.8%, E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 (χ2=6.452,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肠内营养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表明[2], 肠道在整个应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胃肠道功能完整的患者应用早期肠道营养, 能够保障胃肠道黏膜细胞结构的完整, 并防止发生菌群失调, 进而有效避免发生肠源性感染。只要在患者病情许可下, 经胃肠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能够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刺激, 并调节胰腺、胃肠道功能, 进而加快胃肠道蠕动, 促进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本文结果显示, EN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PN组 (P<0.05) ;EN组患者的体重下降情况显著低于PN组 (P<0.05) ;PN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EN组 (P<0.05) ;EN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PN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 对于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等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胃癌术后患者,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肠 (PN) 组和肠内营养 (EN) 组各34例, 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 EN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 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EN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体重下降情况、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PN组 (P<0.05) 。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 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并增强免疫功能, 缩短住院天数。

关键词:胃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晓娜, 徐晓英, 金红芳.不同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4, 1 (22) :4130-4133.

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 篇8

1 早期EN支持的实施方法

1.1 EN的供给途径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均需行胃肠减压, 故传统的鼻胃管饲法是不可行的, 目前常用的途径有鼻肠营养管 (鼻十二指肠管饲法和鼻空肠管饲法) 及空肠造瘘两种。鼻肠营养管置管方法:术日晨将鼻胃管与鼻腔肠管 (内径为0.2 cm~0.3 cm的硅胶管或荷兰Natricia公司生产的鼻肠管或flocare鼻肠管或液囊空肠导管) 一同置入胃内, 术中将鼻肠管送至十二指肠降部[1,2,3,4]或空肠上段 (距吻合口3 cm左右) [5,6,7,8,9,10,11], 胃管留置于胃内, 用以术后减压。优点:①液体饮食引起的呕吐和误吸发生少;②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可同时进行;③营养管质地柔软, 耐酸性强, 故可较长时间放置。由于鼻肠管简便易行且不必给病人另行造瘘, 避免了与空肠造瘘相关的并发症, 故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鼻肠管。

1.2 EN种类及常用产品

目前常用的制剂有氨基酸类、肽类等。主要产品有能全力、复方营养要素、安素、百普素力、能全素等。

1.3 输注方法

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膳食的性质、喂养管的类型及大小、管端的位置及营养的需要量。常用方法:①灌注法, 将配好的营养液用注射器或漏斗, 10 min~15 min缓慢注入喂养管, 每次250 mL, 每日4次~6次, 这种方法虽然接近正常进食状态, 但副反应多[12,13], 目前已较少采用。②间歇重力滴注, 将膳食置于容器内, 将输液管与营养管相连, 借重力将营养液缓慢滴入肠内, 每次250 mL ~400 mL, 每日4次~6次, 此法简便, 类似于正常膳食餐次, 但可能发生胃排空延缓[13]。③连续经泵滴注, 膳食置于容器内, 选择有一段硅胶管的泵管嵌入泵槽内, 泵管与营养管相连, 设定所需参数, 将全天用量连续匀速滴注16 h~24 h, 此法疗效较好[14]。

1.4 EN支持开始时间

传统认为, 胃肠道手术病人在肠功能恢复排气 (3 d~5 d) 后才允许进少量流食。但研究证实, 手术后早期EN支持可降低手术创伤所致的高代谢率, 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 有利于病人康复, 所以有人主张术后12 h左右开始[15], 也有人在术后第1天 (24 h) 开始[6,7,8,9]。另有报道, 在术后3 d或4 d开始EN支持[10]。总之,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开始时间正逐渐提前, 经研究证明[6,7,8,9], 胃肠道手术后第1天 (24 h) 开始EN支持是安全可行的。

1.5 EN浓度、注入量、速度和温度

有文献报道, 术后第1天给半量, 第2天供给所需量的75%或全量[8,9];但大多数研究认为 [1,2,7,10,14,15,16],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 应遵循从少到多, 由慢至快、由稀到浓的原则, 使肠道能更好地适应。应从低浓度开始[16], 输注速度原则上从25 mL/h~50 mL/h开始, 但也有从60 mL/h~80 mL/h, 甚至100 mL/h开始。增加EN量时, 应先增加速度再增加浓度, 膳食的温度应比体温略高 (38 ℃~40 ℃) [16]。总之, 要以病人能耐受, 无不良反应发生, 或反应轻微为原则。

2 早期EN支持的效果

2.1 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早期EN支持不仅可经肠道提供足够的营养要素, 同时由于采用适合病人生理特点的营养供给, 可促使肠黏膜增生, 促进肠内分泌型SIgA的产生, 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增强肠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 防止细菌和毒素移位, 从而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1,3,9]。

2.2 加速氮平衡的恢复

EN支持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氮源, 促进总值蛋白和应激相蛋白的合成, 尽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 与TPN比较无差异, 与未实施营养支持病人差异显著, 多数病人在术后5 d~7 d获正氮平衡, 有的病人7 d~10 d获正氮平衡, 且手术后病人的体重EN组下降最少[1,2,3,4,5,6,8,17]。

2.3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有利于胃肠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这是因为EN进入胃肠道内可刺激胃肠道, 激活肠道内分泌系统, 促进胃肠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调节胃液、胆汁和胰腺的分泌, 促进胆汁排泄, 保护肝功能, 使消化道的重要器官血流量增加, 有利于其功能恢复及提高全身免疫力。同时EN内含纤维素, 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病人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TPN组及未实施营养支持组提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15]。

3 早期EN支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1 不良反应

EN支持早期, 有些病人易出现腹胀、腹泻, 发生率为4.7%~16.7%[1,2,5,6,7,8,9,10], 多数病人经减慢滴速, 并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 且随时间推移症状逐渐消失, 只有个别病人因严重腹胀、腹泻不能耐受EN于术后48 h终止[5]。另有病人出现腹痛 (8.4%) [8]、恶心 (11.1%) [1]及上腹部不适感。这与EN开始时间、输注速度、浓度、温度及配制过程中有无污染有很大关系。另外, EN虽然有诸多优点, 但手术后一段时间, 特别是大手术后创伤应激期, 全身性或局部性缺血可使肠黏膜血流减少, 肠绒毛呈低灌注状态, 氧气供应出现短路现象, 神经内分泌的异常反应可导致肠动力障碍, 缺血后再灌注对代谢功能的重建有重要作用, 但也加重组织损伤。因此, 因缺血缺氧所致的营养吸收不良甚至在血流灌注后仍可持续, 此时给予EN常可加重肠黏膜的炎性水肿, 影响应激后肠黏膜的修复, 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胃肠术后早期EN的灌注时间。

3.2 注意事项

病人对术后静脉输液大多数能耐受, 而对留置鼻肠管存有疑虑, 对EN的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要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 讲清术后早期EN的目的及作用, 以提高病人对EN的认识, 给予心理支持, 保证EN的有效实施。早期应用EN时, 应严密观察胃肠减压及腹胀情况。术后初期, 同时应用鼻肠管及胃肠减压是EN安全实施的保证[3], 如腹胀明显, 24 h抽出胃液>400 mL, 则不宜使用EN[7]。保证病人正确体位, 实施EN时病人应取半卧位, 抬高床头30°~60°, 以减少反流及误吸[7,8,12,14,16]。营养液的温度易受室温、膳食量、营养管粗细、滴注管长度等因素的影响[16], 因此, 配制及滴注过程中, 应避免各种影响因素, 以保证营养液的温度适宜, 防止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胀、腹泻[16]。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EN支持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 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治疗安全、经济实惠, 且避免了与TPN相关的并发症, 但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如腹胀、腹泻等。腹胀、腹泻是EN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也是困扰EN的主要问题, 相关因素很多, 因此在胃肠道手术后应根据病情确定EN开始时间。在EN支持过程中, 要加强监护, 执行无菌操作, 最好采用经泵连续滴入方式, 持续16 h~24 h定时、定量、慢速输入, 并将EN液的温度控制在38 ℃~40 ℃, 这样病人腹胀、腹泻多能缓解, 且能减少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术后早期营养护理方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35例住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9例, 年龄50岁~80岁, 平均年龄 (62±2) 岁。排除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癌患者。

1.2 方法

肠内营养全部应用鼻胃肠营养管进行, 营养管于术前插胃管时置入胃管前端侧孔随胃管置入胃内, 术中将鼻胃肠营养管向下拉, 置于十二指肠内, 大约在吻合口以下20 cm处。术后24 h经营养管利用重力法将营养液持续滴入十二指肠内, 患者取半卧位, 术后第1天滴注5%糖盐水500 mL, 速度为每小时30~40 mL;术后第2天给予瑞素500 mL, 开始少量缓慢每小时20 mL, 逐渐增至每小时50 mL;术后第3天如无胃肠道不适, 可输注瑞素1 000~2 000 mL, 输注速度由每小时70 mL开始, 最快速度每小时为100~120 mL。患者恢复经口饮食后, 逐渐减少肠内营养的输入量。

2 护理

2.1 营养管的护理

保证营养管位置的正确、畅通, 杜绝吸入性肺炎发生是营养管护理的重中之重。护理措施:在营养管外作一红色标记, 以便观察营养管外露长度, 防止脱落;为保持营养管通畅, 在持续滴注时每4 h用37~38℃左右的温开水冲洗1次, 以防堵塞。如遇滴注不畅, 应检查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必要时借助X线检查以确定。如不是可适当活动营养管, 选择合适位置固定。

2.2 心理护理

患者最大的心理障碍是厌烦和恐惧, 这是由于营养液需连续输注, 时间长、限制活动、不方便等原因而造成。对此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1)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了解患者思想动态。 (2) 与家属沟通, 取得配合。 (3) 术前指导: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为什么应用肠内营养, 有何优点, 如何配合等知识。 (4) 术前临床观摩:观看正在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 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 做好心理准备, 减少对肠内营养的厌烦及恐惧。

2.3 病情观察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有吸入性肺炎、胃肠道并发症、代谢不良等, 而腹泻和便秘是常见并发症。因此, 输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胃肠道反应情况, 如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反流、腹泻、便秘等症状。轻度胃肠不适者减慢输注速度, 注意肠内营养液的温度, 可在末端给予加温, 保持温度在37℃~41℃之间, 同时安慰患者;症状严重者停止输入, 并对症处理。为预防吸入性肺炎, 滴注时应将床头抬高15°~30°, 输入浓度、速度、容量等逐渐加大, 及时检查营养管管端的位置, 经常检查胃潴留情况, 以便早发现、早处理。严密监测血糖及电解质情况, 防止代谢性并发症。

3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经过严密观察和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 经加温和减慢输注速度后症状好转;1例患者出现代谢性并发症, 改为肠外营养。

4 讨论

4.1 胃肠道是消化吸收器官和重要的免疫器官。胃癌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大, 术后胃部吸收功能暂时丧失, 免疫功能欠缺, 严重影响术后恢复, 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 减少应激性代谢[1], 促进早期康复。

4.2 有资料证明[2], 在禁食时胃和小肠蠕动是缓慢而不规则的收缩波, 而进食状态时为频繁和有规律的收缩波[3]。肠内营养液进入肠道后, 可刺激黏膜细胞分泌激素, 促进胃肠道蠕动和胆囊收缩, 恢复肠道功能。并且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如并发症少, 方便管理, 费用低等。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腹泻、腹胀、恶心可通过严格控制输注的速度和营养液的温度减少, 从而快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只要加强观察和护理, 胃部手术后早期实行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摘要:目的 总结肠内营养早期应用于胃癌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35例住院胃癌患者, 肠内营养管于术中放置, 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结果 35例患者经过严密观察和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 经加温和减慢输注速度后症状好转;1例患者出现代谢性并发症, 改为肠外营养。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胃癌,手术,肠内营养,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大伟.现代肠内和肠外营养的临床实践[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127.

[2]江志伟, 李宁, 黎介寿.术后肠麻痹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9) :682-683.

上一篇:优化化学课堂提问下一篇:图书的媒体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