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宝宝的故事

2024-08-23

故事宝宝的故事(精选十篇)

故事宝宝的故事 篇1

在中文类的期刊或是在线文献资料中, 倘若检索“数字故事”一词, 探究起其源头来, 达纳·温斯洛·阿奇利 (Dana Winslo Atchley) 和乔·兰伯特 (Joe Lambert) 这两位的名字一定会被提及。前者被普遍认为是“数字故事运动 (The Digital Storytelling"Movement") ”的发起人, 而后者则因其主管并推动“数字故事中心”的发展而受到关注。

而根据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艺术设计学院王贞子的研究, 数字媒体叙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1986年。当时, 致力于互动式叙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劳雷尔 (Brenda Laurel) 在其博士论文《走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动幻想系统设计》 (Toward the Design of a Computer-Based Interactive Fantasy System) 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并界定了“数字媒体叙事”这一概念, 且做了有关“交互性幻想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王贞子, 2012) 当然, 真正意义上的相关实践当属阿奇利的“生活影片剪辑”, 即创设“数字故事工作室”之前, 以“Next Exit”为题, 将其过去60年间接触的重要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形成数字影片, 所用的工具则是他7岁那年生日, 其叔父赠送的生日礼物——一台布朗尼的双镜头反光相机。由此可见, “数字故事 (Digital Storytelling) ”这一“舶来品”最早的出现并非指向教育领域, 而是作为生活需求, 以个人多媒体故事叙述的方式出现的。

从1986年“Digital Storytelling”的概念第一次被清晰界定, 继而由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故事中心而发端的“数字故事热”, 至今仅有近30年的光景。而自其推广之后, 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 进而将这一形式应用于教育领域, 为数字故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阈。

在国内, 最早将“数字故事”引入教育应用领域的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黎老师早在2001年就关注到数字故事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魅力” (黎加厚, 2012) , 继而就这一新兴的媒体叙事形式应用于教育教学展开研究, 并逐步推广至全国范围。所涉及的研究及培训领域包括教育叙事、学科应用、技术实现、设计技巧等, 学段跨度由学前教育至研究生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 (Digital Storytelling) ”的教育应用

基于故事本身的丰富意蕴, 以及经由“数字化”技术处理之后的趣味性等特点, 使得“数字故事”似乎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口耳相传”到如今的现代教学, 教育的发展随着技术的演进而不断向前推动, 数字故事为新时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亮色。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 数字故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所涉及的学段范围极为宽泛。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课堂教学, 都可见数字故事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而在这一领域中, 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域:其一, 体现数字故事的“叙事”特征, 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其二, 发挥数字故事的“育人”功能, 应用于学生德育;其三, 利用数字故事“数字化”的特点,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渠道;其四, 数字故事的“技术”特征与“艺术”特征相互融合, 以之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新的思路。下面笔者将就这四个方面简单做一论述, 以管窥“数字故事”教育应用之一斑, 同时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文献基础。

1.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数字故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 (Michalell.Posner) 曾经就教师的成长, 提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公式, 即“经验+反思=成长”。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 随着教学时间的延伸, 经验的积累可谓必然, 但并非每位教师都有较为深入的“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学反思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的关注。而在众多的教学反思方式中, “教育叙事”成为大家较为热衷和熟知的一种。

早期, 教师的教育叙事主要方式是借助“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以此为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夹叙夹议”的教育叙事形式, 往往使得教师们的所思所感得到同仁的共鸣。随着教育博客的兴起, 又使得“教育叙事”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借由网络平台, 教师们的“叙事”得以在较大范围内获得传播, 使得更多的教师能共享教学经验与体悟,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黎加厚教授早在2005年的一篇博文中就针对数字故事的教育叙事应用有所展望, 文中称其为“可视化教育叙事”。并且指出了传统教育叙事与“可视化教育叙事”的特点与局限, 如“以文字方式记录的教育叙事, 的特点是易于操作, 可长可短, 有感而发, 给人想象空间, 引人深思。但也有局限性, 如不能够见到真实的场景和过程, 信息量有限, 看不到具体的事物”等等。 (黎加厚, 2005) (详见网址:http://www.zbedu.net/jeast/003281.html)

从本质来看, 教育叙事与数字故事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相关研究指出, 其主要区别在于主体与考察对象、呈现形式、功能与作用等方面。 (陈静娴, 2006) 其中, 教育叙事的主体与考察对象主要是教师和教育经验及现象。而数字故事则更多涉及学生, 所考察的对象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就呈现方式而言, 教育叙事以文本为主, 数字故事所涉及的要素则要丰富得多, 例如, 文字、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至于功能与作用的差异, 则主要体现在教育叙事的本质是为教育科研服务, 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而数字故事则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改善课堂气氛, 改进教学效果。

然而, 在笔者看来, 随着“数字故事”的发展, 它为教育叙事的“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新的渠道。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余, 通过结合教学日记的文本叙述, 提炼其中的关键环节和相关语句, 利用PPT之类简单易用的媒体工具即可将自己的“叙事文本”改编成一部短片, 配合以抒情悠扬的音乐, 教育叙事的“数字故事”即可成型, 从而使数字故事融合于教师教育叙事, 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此, 两者在主体、呈现方式、功能与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可转化为有机统一。以技术手段为教育叙事增添艺术性, 数字故事特有的感染力势必为教育叙事注入新的活力。而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则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并进而“树立热爱学生的信念”。 (黎加厚, 2012) 数字故事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有很大的启发与收获, 其意义不容小觑。

2.学生德育中的数字故事

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备受关注。“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周静、赵志靖, 2011) , 基于传统的学校德育, 引入数字故事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借助数字故事的感染力及其故事性, 使得学生更自然地接受德育培养。这种情感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内生性的, 即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自发而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 需要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 这一过程同时是德育的目的, 即实现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

黎加厚教授曾经指出, “数字故事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 最大的特点是将感情融入教育传播之中”, 而“情感因素”对于德育而言, 只可日常渗透, 不可急于“传授”。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 与之正相适切。无论是观看数字故事作品, 还是动手制作自己的数字故事, 对于学生而言俱有裨益。其中由学生自己制作数字故事的效果更为显著。在德育中应用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 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3.学科教学中的数字故事应用

提及数字故事在学科中的应用, 从现有的国内外文献来看, 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最为丰硕。其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学科则以语文、英语、历史等文史学科为多见。在众多文献中, 提及数字故事的教学应用, 其理论来源均有基于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著名研究成果——多元智力理论。而多元智力中首当其冲的是“语言—言语”智力。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陈静娴所转引的多元智能研究成果显示, 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能体现学生多种智力因素的发展, 其中又以“语言—言语”智能的体现居多。 (陈静娴, 2006) 此外, 相关研究还涉及探究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而在高等教育阶段, 数字故事的主要应用侧重于“作品制作”与“学习反思”。

综合文献数量及上述内容事实来看, 不难发现, 数字故事本身“可视化表达”这一外在形式与“故事”这一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的绝妙匹配, 与语言类学科教学的特质不谋而合。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强调“数理—逻辑”智能较多的学科被认为不适合应用“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 (详见陈静娴2006硕士学位论文: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而就这一点来说, 笔者不敢苟同。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人生”研究生学术论坛文集 (未公开发表) 中, 题为《数字故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一文, 便就数学这一被普遍认为偏重“逻辑”的学科应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路翌, 2012) 其中提到, 可将这一教学方式应用于“数学史选讲”、“教学反思”等。笔者认为, 数字故事本身所体现出的多元模式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 将教学方式与个别学科教学相结合, 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情境有所变通, 即教师是教学的“设计师”, 而数字故事是给“教学设计师”们提供灵感的催化剂。如何开创数字故事教学应用的新天地, 有待一线教师们的大胆尝试与探索。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 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 (何克抗, 2008) 具体来看, 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的课堂应用实践, 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创设中上述的诸要素。

(1) 教学引入—情境创设

在各个学科教学实施中, 数字故事与其他方式的教学引入相比, 在情境创设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其故事性本身对于学生学习准备、积极参与、课程实施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另外, 就个别具体学科而言, 其情境创设具有独到的优势。例如, 前一部分学科应用中所提及的语言类学科 (尤其历史, 其本身即“故事”) 等。

(2) 课程前期—启发思考

在教学实施前期, 数字故事的意义在于以“可视化故事叙述”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这一点往往与前期情境创设相结合, 以作为教学前期“支架”为学生后期知识习得及概念建构的铺垫。这一过程同时体现学生的积极思考, 而非被动接受。

(3) 作品准备—信息获取

上述两点以学生“看”故事为主要行为, 而作品准备这一阶段则涉及学生参与数字故事的制作。在制作数字故事的准备阶段, 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资源检索与处理”, 如故事文本创设、图片搜索与编辑、音乐的筛选和处理等。其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信息获取的主体角色。

(4) 制作过程—自主探究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在作品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可归结为“故事”与“技术”两方面。对应于不同的学科, 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策略应有所不同。如, 文史学科中, “故事”创设为教学重点, 难点则落脚于“技术实现”。故事的教学过程由学科教师指导, 而技术处理可由学生互助, 或者借助网络谋求帮助。其优势在于,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自然衔接。而如信息科技学科等技术类学科, 其“故事创设”过程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而“技术习得”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因此, 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灵活使用“数字故事”这一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尤为重要。

(5) 作品完成—个性表达

在作品完成之后,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演示, 使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得以满足。在学生汇报过程中, 教师、学生之间应充分体现互动。评价的组织形式上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侪互评等方式相配合。评价手段上可由“档案袋评价”、“量规评价”等多元方式组成, 从而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完整性。

结语及启示

本文就“数字故事”这一较为年轻的教学方式加以论述。简要就其教学应用的既有研究及相关策略加以评述, 以为教学实践及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在《全新思维》一书中, 作者引述了认知科学家罗杰·尚克 (Roger C.Schank) 的话:“人类生来就理解故事, 而不是逻辑”, 可见数字故事与教学应用相互适切。同时, 书中提及的概念时代的“六感” (所谓六感, 即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六个方面) 培养与“数字故事”的教学过程正相契合。笔者相信, 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贞子.数字媒体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6) .

[4]黎加厚.数字故事, 不一样的精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 29 (5) .

2岁宝宝的故事书故事精选 篇2

他觉得有点渴,喝了一口水,顿时,觉得身上舒服极了,他一高兴,又把身子挺了挺。

种子浑身舒舒坦坦,问蚯蚓说:“蚯蚓哥哥,你听,外面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招呼咱们到外边去呢。” “到外边去?外边是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种子问。

“不,外边可好啦!亮亮堂堂的。春天到了,外边花儿开了,燕子也从南方飞来了,咱们到外边去吧!外边还有许多小朋友同我们一块玩呢!”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挤。

种子也跟着蚯蚓往外挤,但他头上的土很硬,挤了几次,硬是挤不动。

蚯蚓说:“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了挺,在蚯蚓的帮助下,种子勇敢地冲出土层,钻了出来。

蚕宝宝的故事 篇3

给蚕宝宝们找食物是件令人头疼的事。L和K曾经以上厕所的名义到厕所旁边的大桑树上摘桑叶,每次都去好久,终于惹出嫌疑来。

老师知道真相后气极了,一怒之下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一整盒的蚕宝宝给踩死了。“看你们还养不养!看你们还养不养!”老师怒发冲冠地吼着。噢,对了,她背后那根大辫子是不太容易冲冠的,不过已经差不多立起来了。

L和K大骂老师卑鄙,骂完低头痛哭。年轻的女老师又气又急又委屈,也忍不住哭了。大家哭过来哭过去,哭不活已上西天的蚕宝宝,也哭不乖调皮的学生,不过,总算把气化成眼泪哭出来了!

“蚕宝宝乖,乖噢!来,妈妈给你唱首歌!”坐我前面的P又在哄她的蚕宝宝了。她把蚕宝宝放在手心,疼爱地用手指轻抚着蚕宝宝的身体。

突然间,蚕宝宝掉到桌上,摔了个大跟头!

“啊!乖宝宝,有没有摔疼?痛不痛?来,妈妈给你呼呼!不疼噢!呼呼就好!呼呼!”P拾起蚕宝宝,将它的身体贴在自己红润的脸颊上,怜爱地说着。

“又来了,神经病!少恶心了啦!”另一个同学厌烦地叫道。

Z的蚕宝宝病了很久,已经奄奄一息,眼看就要去世了。

Z用火柴盒做了一个漂亮的“棺材”,找了很多五颜六色的鲜花铺在盒子里,让蚕宝宝躺在中间。

午饭前,一张纸条传遍教室,通知全班同学午休时间在教室外面的阳台上秘密举行蚕宝宝的葬礼,有意参加者请于一点钟在阳台集合。

班上一半的同学都去了,大家都不做声,默契地排成一队,很小心地踏着每一步,出奇地安静,也格外地合作。

Z把蚕宝宝开着的“棺材”放在阳台的扶手上,让阳光洒在即将与世长辞的蚕宝宝身上,洒在瓣瓣鲜花上。Z是班上的小画家,艺术家脾气,属于走路不注意就会撞上电线杆的那一类型。她平时说话傻里傻气的,念起悼词来却感人万分,整排队伍不一会儿就全落泪了。

“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啊?现在是午休时间,你们不在教室里睡觉,跑到阳台上来干什么?什么?蚕宝宝的葬礼?搞什么名堂?去去去!赶快回教室!”大家正哭成一团,骂起人来如雷贯耳的训导主任来了,把我们赶回教室。

故事宝宝的故事 篇4

奇店——“CY故事店”

在林林总总的淘宝网店中, “开网店卖故事”还是头一遭听说。但在创意领先的时代, 一家贩卖原创故事的另类小铺, 以其文艺、清新、独特的气质悄然走红网络。掌柜将小店命名为“cy故事店”, 是“创意、诚意”的意思。

掌柜对这家小店的定位是:不卖化妆品、不卖衣服、不卖食品, 主打商品不是实物, 是故事, 这是一家贩卖故事的小店。在这家店里, 你可以购买别人的故事, 也可以贩卖自己的故事。

当在淘宝首页轻轻键入“CY故事店”时, 那清新的文字与美丽的插图呈现在眼前, 独具特点。这个格调清新而独特的故事店和一般的网店相比, 除了商品不同, 其他设置堪称一应俱全, 有商品展示区, 每件故事都配有美丽的插图;按买故事和卖故事等进行商品分类;收藏还送淘金币;页面也显出小清新的风格。在这个卖故事的小店里, 丛平平还专门精心开辟了“分享你的故事”这一新奇板块。在这个平台上, 大家可以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宣泄出来, 与网友们分享。除此之外, 丛平平还从网店的“故事库”中精心挑选出一些精品, 再经过一番亲自操刀, 整理成了“失恋套餐”、“表白套餐”、“失业激励套餐”等等服务。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鼓励年轻人从失恋中、失业中走出来。与此同时, 丛平平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

80后掌柜——卖故事小女孩儿

故事集市里的女掌柜——丛平平, 这个玲珑秀丽的江苏姑娘, 毕业于扬州大学, 被朋友亲切地尊称为“作家”, 虽然很年轻, 但已经是为国内数十家杂志写过稿的资深自由撰稿人, 但这并不是徒有虚名。从小爱好写作的平平就对故事感兴趣, 写得一手好文章, 但是她却从不想走平常路。

去年, 她还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 后来感觉厌倦, 于是依然辞了职。疲于应付的平平, 开始琢磨着自己的新事业——开家网店吧, 不过要特别点的, 就开个自己擅长的故事店吧!

当问起平平为什么要开故事店时, 她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每天那么多人来来往往, 常常以为自己生活的圈子就是整个世界, 其实, 很多人活着的方式, 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所以, 就卖故事吧!”经过朋友帮忙装修网店, 还有摄影师朋友赞助的原创图片, 这家“卖故事”的小店就正式开起来了!

“喜欢, 你就付一元钱吧!”

“CY故事店”的故事1元1篇。这家独具特点的“故事小店”所实行的付款方式也别出心裁——先看故事后付钱。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有些不可思议, 不禁会问:“如果顾客只看故事不付钱怎么办?”但是, 故事小店的掌柜, 丛平平却有着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认为采取这种独特的付款方式, 更能体现故事的价值与故事店的意义:“这1块钱, 既是为故事作者的原创埋单, 也是为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任何一种感觉埋单, 感动了, 哭了, 笑了, 共鸣了, 无论哪一种感觉, 都值得你去付1块钱吧。”

店里所有的原创故事, 并配有精美的原创图片, 都已经完整贴在宝贝详情里, 埋单是一种完全没有约束的自愿行为。与其说是“卖故事”, 不如说是出售对故事的“感觉”。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与经历, 通过故事使其中的一些人产生共鸣, 从而对故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独特的感觉。小店开张半月后, 就创下了访问量20000余次, 购买人数600多人次的纪录。尽管忙活半个月才赚到600多元钱, 但小店独特的经营风格, 赢得了无数网友的好评。

梦想——“多元化故事集市”

丛平平的终极目标是把网店打造成中国的“多元化故事产销平台”。

“我最大的希望, 是有更多人来这里贩卖自己的故事。这里变成一个故事的集市, 集市里有人间百态, 有感动, 有平淡, 有搞笑, 有残酷, 有我们不知道的小世界。坚持做个贩卖故事的店, 一直坚持下去……”

由于卖1元1篇的故事并不能给丛平平带来太多的收益, 于是丛平平愿小店能够实现多元产销。微电影的流行是丛平平有了新的想法, 她将目标定位在那些想把自己的爱情故事、亲情故事拍摄出来的人, 提供从写剧本、导演到出片的一条龙服务, 在淘宝店里推出了个人定制故事摄像录影的业务。

宝宝经典故事书里的故事 篇5

蚂蚁腼腆的一笑道:“我已经习惯劳动了。”然后它又好奇地问老鼠:“你要搬家吗?”

老鼠顿时来了火气,骂骂咧咧地说:“哼!可不是搬家嘛!这人类太小气,我不就是偷他们点粮食吗?至于弄只猫来对付我吗?……”

还没等老鼠发完牢骚,蚂蚁便严肃地打断他的话说:“我看你如果不改掉偷盗的毛病,搬到那都会被人赶走。”

让宝宝爱上编故事 篇6

妈妈常常义不容辞地给宝宝讲故事,宝宝成了不折不扣的小听众。其实,这并不是铁打的规则,也许,你的宝宝也可以为你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呢!编故事的五大益处

1.激发宝宝早期阅读的兴趣。由于是自己创编故事情节,宝宝能很自信地和你分享故事内容,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这将进一步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2.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编故事,宝宝需要根据内容使用恰当的语气、句式未叙述。也许他说得并不规范,也许也不合逻辑,正因为敢大胆表达,宝宝的语言能力会有极大的提升。

3.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往往需要开头、中间、结尾等基本情节,以及故事的前后相关联,宝宝在编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4.激发宝宝的无限想象力。故事的演进是对思维和想象的大考验,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不要给宝宝设置太多的限制,允许并鼓励他打破成人固有的思维框架,你会发现宝宝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促进亲子间的感情。在一起编故事的过程中,亲子互动积极,配合协调,如一问一答、故事接龙等,这不仅是你们的智慧结晶,还流淌着交融的亲情。故事的素材来源

·图画书、儿歌。宝宝早期阅读的故事书、儿歌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累积,这些是创编故事的丰富来源。宝宝可以在熟悉书中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故事,而儿歌朗朗上口的语言和句式也为宝宝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宝宝熟悉的,如爸爸妈妈的相貌特征、有趣的家庭生活片段、美好的亲子游回忆等,都是良好的素材。

·兴趣关注点。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往往能引起宝宝的极大兴趣,编故事能为他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提供最佳的展现平台。四策略打造小编剧

1.启发引导式。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年龄较小或语言能力较弱的宝宝,在还没有能力学控复杂故事情节的时候,以妈妈编讲故事为主,循循善诱,适当向宝宝提问。如果宝宝有奇思妙想,应及时给予鼓励哦,同时尽可能尊重他的设想。

2.续编式。给宝宝讲故事讲究技巧,如讲到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常常会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此时,不妨鼓励宝宝来设想结局。如果他不能说出故事的结尾,你不妨给他做个示范,随意编一个结局,再启发宝宝设想其他的可能。

3.看图(物)式。图可以是儿童类的画报,也可以是广告单:物是宝宝的玩具、家里的用品等。这些图和物都是宝宝日常研究的对象,妈妈要善于鼓励宝宝为他的“研究成果”发表演说。如看到森林的图片,引导宝宝编一个关于“森林王国”的故事,鼓励他进一步想象森林里都会有哪些好听的故事。

4.仿编、创编式。妈妈和宝宝看完一本书后,不妨让宝宝仿照故事的语言和内容进行仿编,或者让他根据生活经验,或看图书的经验,直接创编故事。

TIPS

1.请把和宝宝一起编故事当成有趣的游戏吧编故事能提升宝宝语言表达的兴趣、能力,训练发散性思维,这不是硬性任务,没有考评指标,只是轻松可行的游戏

2.不要对宝宝要求太高

动辄就说“这不对”、“那是不可能的”,宝宝的想象力很快就会被你无情扼杀

3.当好故事的记录者

故事宝宝的故事 篇7

1 语词层面

作为格雷马斯的高足和叙事符号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尤瑟夫·库尔泰这样定义语词层面:“它们产生和组织能指。尽管它们能够包括一些几乎是普遍的东西, 但它们对于这种或那种语言 (更准确地讲, 它们确定这些语言的特征) 、对于这种或那种语言材料来讲, 却还是专有的。”[2:112]Martin&Ringham认为, 对于叙事符号学而言, 要分析一组话段的显现结构, 就必须通过对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或语法结构和语法项进行检验来发现其中的符号学关系。[1:67]

首先考察显现要素。根据Martin&Ringham的定义, “显现要素属于文章中反映物质世界并且能被五种感觉器官所感知的要素。这些要素对于建立一种现实效应或对真实世界的感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58]下面从语词角度对故事进行分析, 并研究地点、时间和人物的形象化显现要素。整个篇章中的形象化显现分类如表1:

通过考察可以得出, 地点、时间、人物的形象化显现要素将读者拉近到现实世界。现在时的功能在于构建一个现实世界的形象能指, 而过去时和将来时的功能又分别在于构建出过去世界和将来世界的形象能指。在汉语里, 这三个时间维度是通过时间标记来划分的;在英语里时间标记只是个辅助性划分工具, 主要的工具还是语法时态标记。这些时态标记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现实世界中时间的三个维度的心理划分。从这三个语法标记中不难得出三个叙述:对过去的叙述、对当前的叙述和对将来的叙述。本来都是发生过的事情, 作者通过三个维度的分割, 也就是通过三种叙述的构建营造出一个可以使读者身临其中的并能够时刻提醒读者注意的阅读空间。在列出了一份主要的同位素性复现的清单之后, 开始考察对立项。格雷马斯沿袭索绪尔的观点, 认为“语言中只有差异”[3:167], 意义在差异中产生。因此, 对立项之间的差异对比在意义产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立项的对比使文本的意义通过这种对比所产生的差异更加清晰的浮现出来, 这样, 不论是地点的转移还是时空的转换, 不论是过去与现在的变换还是人物情感的变化都通过这种差异的对比体现出来。

语法特征:故事中主要使用过去时, 只有在最后两段才用了现在时。该文注意到, 过去时用来叙述整个故事的经过, 而现在时用来描述故事的英雄人物莫妮卡·威廉姆斯的性格和生活。

2 叙事层面

现在考察故事的叙事层面。尤瑟夫·库尔泰对于这一层面的描述是这样的:“它们构成一种符号学语法, 该语法以话语形式排列能显示的内容。这种语法的产品独立于显示它的表达, 因此他们在理论上讲可以出现在不管什么实体之中, 并且对于语言学对象来说, 可以出现在不管什么语言当中。”[2:112]这里, 为了便于找出这种符号学的叙事语法, 该文将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段开始, 到“Wasn’t she supposed to obey grownups?She climbed into the car.”结束。在这一部分中, 先考察包括六种叙述功能项的行动叙事模型:

发出者:切尔拉心中铭记的她妈妈关于警惕陌生人的话, 成为她想要摆脱陌生男子的最重要原因。

接收者:切尔拉

主体:切尔拉

客体:切尔拉不知道陌生男子究竟有什么企图, 但是遵循着妈妈的警告 (警惕陌生人) , 她的目标是想尽量摆脱掉那个缠着她的陌生男子。

帮手:在这一部分里, 帮手空缺。

对手:想诱使切尔拉上他轿车的那个陌生男子。另外, 切尔拉只有十岁并且此时独自一人, 这一事实本身便是不利因素。

考察完叙述功能对以后, 按照规范叙事模型考察四个叙事逻辑过程:

契约:在小女孩的心里, 存在着一个她与妈妈之间的契约关系。妈妈曾经提醒她要警惕陌生人, 她也想听妈妈的话。为了坚守这一契约, 小女孩儿努力想要摆脱陌生男子的纠缠。

能力考验:小女孩儿不仅没有回答陌生男子的问题, 而且男人主动提出要开车带她兜风时, 她毅然拒绝了。并且一句话不说, 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决定性考验:陌生男子的大喊大叫和小女孩儿内心的激烈斗争构成了决定性考验。

成败考验:当小女孩钻进男子的车里时, 她想要摆脱男子的愿望已经落空。与之相对的是, 陌生男子成功将女孩儿引诱进了自己的轿车中, 即他作为反主体的追求实现了。虽然小女孩的心里有过斗争, 但最终她还是向男子屈服了。事实上, 此时坐在轿车里的小女孩儿已处于男子的掌控之中, 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很显然女孩需要别人的帮助来脱离险境。

现在考察第二部分的叙事层面:第二部分从“At just thatmoment, Monique Williams, 34, was driving down Salina on herway home.”直到故事的结束。这一部分的行动叙事模型为:

发出者:威廉姆斯心中的正义感驱使着她的行动。这种正义感让她觉得警惕陌生人、保护弱者是她应该践行的公民道德准则。

发出者:威廉姆斯心中的正义感驱使着她的行动。这种正义感让她觉得警惕陌生人、保护弱者是她应该践行的公民道德准则。

接收者:莫尼克·威廉姆斯

主体:莫尼克·威廉姆斯

客体:威廉姆斯想要保护小女孩儿免受陌生男人伤害以及她要将二人绳之以法的想法共同构成了主体追求的目标客体。

帮手:特意停下来帮助的那位男士和塞拉克思市公园的职工杰雷西莱特, 正是他开车从后面堵上来, 挡住了陌生男子的逃路。在此过程当中, 警察也发挥了施助者的功能。

对手:企图劫持小女孩儿的那个陌生男子。

下面进入规范叙事模型的分析:

契约:当威廉姆斯得知小女孩并不认识那个男子时, 契约已经生成。这样, 威廉姆斯 (主体) 与正义感以及整个社会的良知达成了契约。

能力考验:威廉姆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陌生男子来到她身边企图引诱她上车。根据她以往的经验, 她特意停下车来确认一下。在得到男子冷漠的回答以后, 她又询问小女孩儿。

决定性考验:在确信了自己的感觉不差以后, 威廉姆斯让小女孩儿立刻从车上下来。小女孩儿听了她的话, 下了车;然后, 她加大了油门, 冲向前去挡住了道奇车前方的去路。威廉姆斯拦住陌生人并把他绳之以法的一系列行动构成了这一部分的关键内容。

成败考验:故事的最后, 在另外两位男士的帮助下, 威廉姆斯把罪犯交给了警察。她挽救了小女孩儿并将罪犯绳之以法。所以, 她作为第二部分中的主体实现了追逐的目标。

故事中各部分划分的依据之一, 便是主体的转换, 而主体转换的必要条件是前一主体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目标, 他需要助手的帮助甚至完全要另一主体替他来完成。第一部分中切尔拉的追逐目标是保护自己免受陌生男子的蹂躏, 如猥亵甚至杀害等。但是她没有通过考验也就没能实现目标。而威廉姆斯具有维护正义的品质并愿意帮助切尔拉, 这就促使了主体的转换。各部分中主体的确定又是根据主要人物的界定来实现的, 如在故事中,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的人物是切尔拉, 故事中的人称代词“她”均指切尔拉;而在第二部分中, 主要描述的人物形象换成了威廉姆斯, 文中的“她”, 也随之变为指代威廉姆斯。值得注意的是, 在第一部分中常用“她”来指代的小女孩, 在第二部分完全以“切尔拉”或“小女孩”的形式出现;这种变化绝不是无意识的, 应该视为叙事逻辑主体转换的标记。这样一来, 两个主体之间就有了明显的层次感, 而故事的主线始终贯穿如一。作者用词细心讲究, 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叙述的把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中对陌生男子的称谓指代一直没有改变, 因此他可看作是整个语篇中的对手, 只不过在第一部分中处于主动地位, 而在第二部分中则处于被动地位。

3 深层层面

在分析了故事的语词层面和叙事层面以后, 接下来分析深层层面。尤瑟夫·库尔泰指出, 深层层面“确定一个个体或以社会的基本存在方式, 并由此确定符号学对象的存在条件。就我们的了解而言, 深层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一种确定的逻辑地位。”[2:112]在深层层面里, 格雷玛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入了符号学矩阵。这种矩阵是位于深层、并具有逻辑-语义特征的基本意指结构形式。[4:6-7]图1可以描绘出它的基本结构:

在这里, S1与-S1、S2与-S2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S1与S2、-S1与-S2之间的关系是反义关系;S1与-S2、S2与-S1之间的关系是蕴含关系。[5:49]可以看出, 由S2向S1的运动是一个渐变的转换过程。将故事放入符号学矩阵来考察就会得到以下几个语义转换体系:首先, 语篇中存在着善与恶的转换, 这一转换在符号学矩阵中显示如图2:

其次, 与善恶矩阵并行的还有生与死的意义潜式的转换 (图3) :

第三个符号学矩阵表达的是正面价值的转换 (图4) :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格雷马斯叙事符号学从显现层面、叙事语法和深层语义结构三个不同的意义显现层面来分析故事的内在逻辑结构,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对这三个层面的逐层剖析, 故事的逻辑结构逐渐展现出来, 而故事的价值转换关系最终在符号学矩阵中得以呈现。必须指出的是, 叙事符号学研究的重心是产生意义的深层结构。从分析中可以看出, 故事的意义由深层层面产生经由叙事层面和显现层面逐渐展现出来, 这一过程也成为了叙事语义微观域中意指活动的基本过程。

摘要:该文旨在运用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学分析框架, 对一则故事进行分析。笔者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 按照格雷马斯提出的框架从三个层面对故事进行剖析。这三个层面分别涉及语篇的语词层面, 叙事层面和深层层面。产生故事的结构逻辑从这三个层面中体现出来。语词层面包括对显现要素、对立项和语法特征的分析。叙事层面考察行动叙事模型和规范叙事模型的运作过程。在深层层面里, 著名的符号学矩阵将阐释故事所蕴含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叙事符号学,结构逻辑,三个层面,符号学矩阵

参考文献

[1]Martin, Bronwen, Ringham, Felizitas.Key Terms in Semiotics[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Ltd, 2006.

[2]尤瑟夫·库尔泰《.叙述与话语符号学》[M].怀宇, 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3]费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岑麟祥,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4]怀宇“.符号学译丛”序[M]//尤瑟夫·库尔泰.叙述与话语符号学[M].怀宇, 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故事宝宝的故事 篇8

一、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

故事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促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 激发学习兴趣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改变英语教学策略, 将故事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而故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教学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时, 就可以用故事来呈现新学的词汇。比起实物呈现与图片呈现方式的单调和枯燥, 故事呈现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让小学生在其感兴趣的语境中学习新词汇, 学习语言表达。

(二) 传递丰富知识

故事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 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老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懂得故事中的道理。例如, 我选择的是一则故事材料“Cinderella” (《灰姑娘》) , 由于原著文字较为复杂, 涉及到的语法点较多, 在此不一一举例。文本呈现的形式主要以教师朗读为主, 辅以大量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读完这则故事, 我问学生从“Cinderella”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发言中来, 有的学生从中明白了:无论面对怎样的遭遇, 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应嫉妒他人的长处, 而要谦虚地学习他人的优点, 从而完善自己;还有的学生从中体会到, 每个人都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在幸福来临前, 需要耐心地等待。学生从同一则英语故事中, 领悟到不同的道理, 并运用这些道理反思自己, 反思生活, 这也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之一。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素材和体系不够完善

英语中有一则谚语,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意思是说, 事物都有两面性, 凡事都有利弊,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虽然有许多优势,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故事素材不够完善, 没有真正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故事体系还不够完善, 部分教师单纯地引入国外小学生的故事书进行教学, 殊不知国外小学生与中国小学生的语言层次差距极大, 语言背景也不同, 导致故事素材的内容跟小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最终无法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二) 词汇、语法难度过大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比较有限, 面对故事教学中出现的生词和复杂句型, 在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的背景下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 更谈不上趣味性的教学。以“巴啦啦小魔仙”这篇英文故事的教学为例, 教学内容虽然是深受多数小学生喜爱的“巴啦啦小魔仙”的英文故事片断, 但翻译起来有很多复杂的词汇, 语句也不好理解, 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预期效果。

三、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

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 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之一是这部分教师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故事教学的方法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设计过于理想化, 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如有的小学生在故事教学中注意力过多地被故事所附带的图片吸引, 忽视了教师的讲授;有的小学生以为故事教学就是教师带领他们在课堂上玩乐。而教师大多也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讲故事, 或给学生播放故事的音频, 不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无法顺利进行。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些适用于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 供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 听的方法

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故事, 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旨, 然后播放录音, 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并回答相关的问题。例如在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教学中, 上课时可以先由教师放置bird (鸟) 的图片, 并对学生提问“Where’s the bird?”引导学生用“It’s on/in/under/behind the...”来进行回答。

(二) 阅读的方法

在学习Unit 7 On the farm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找出农场里有哪些动物,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动物, 并模仿它们的叫声。小学生普遍喜欢表演, 让学生在故事扮演中学习英文表达, 他们会为了表演而更加认真地去学习使用这些英文表达, 主动地阅读教材。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 使小学生明白动物叫声在中西方的不同表达,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 创新和思考的方法

故事宝宝的故事 篇9

文化故事因其影响的大小, 在红辽人心目中有一个重要性的排行榜, 以下是笔者摘录的排行榜的一部分:

温水煮青蛙

故事主题:危机意识

重大影响:员工危机意识提高影响力指数:★☆☆☆☆

上榜理由:没有危机意识的个人, 等待他的将是灾难;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 最终面临的将是灭亡。

前因后果:事情要从重组前的营口卷烟厂说起, 随着“人民大会堂”卷烟品牌的成功和发展步伐的加快, 员工中出现了“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思想苗头, 厂领导认为:企业员工的总体文化水平仍然偏低,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一些旧的传统观念依旧存在,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此, 李总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生物学上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实验:科研人员把一锅水烧开, 然后把一只青蛙丢进去, 青蛙立刻被烫得跳了出来, 从而保全了生命。科研人员换了种做法, 把青蛙放进温水中, 不去惊吓它。青蛙觉得水温很舒服。科研人员慢慢把锅里的水加热, 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 甚至自得其乐。随着温度继续上升, 青蛙变得越来越虚弱, 但它自己没有觉察, 等到水热得受不了的时候, 青蛙终于察觉到了危险, 但为时已晚, 它已经失去了跳出去的能力, 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直到被水煮熟。

李总接着对大家说,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以前是“居危思危”, 现在应该是“居危思亡”。如果沉浸在眼前的小小胜利里, 不思进取, 就会像那只温水中的青蛙一样, 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灭亡。他告诫大家一定要戒骄戒躁, 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员工们从故事中受到震撼, 危机意识也迅速提升。企业因势利导, 对员工培训、再教育, 营造了一个人人求知、终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许多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经常是图书馆下班时, 员工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公司还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定期讲《第五项修炼》、《WTO与中国烟草》等课程, 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

返工风波

故事主题:学会爱企业

重大影响:“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意识深入人心

影响力指数:★★☆☆☆

上榜理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把消费者放在心上, 消费者才会把企业放在心上。

前因后果:红辽公司成立后, 在引进红塔集团优质品牌的同时, 也引进了精益求精的思想, 并贯彻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中, 公司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 一个质检科长发现卷烟包装上出了点小问题, 便要求车间主任停车返工。车间主任想:返工的话, 一条烟的包装盒是5块钱, 打开一条5块钱就没了, 这么多条都打开重包太浪费了, 况且只是包装上的小毛病, 又不是烟的毛病, 有这工夫还不如多干点活呢, 因此不同意停车。质检科长坚持原则, 一定要停车, 车间主任就把副厂长请了过来, 副厂长把质检科长狠批了一顿, 但科长依然坚持停车。

副厂长是厂子的老人了, 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 他非常激动地找到李总说:“这点小毛病能耽误抽吗?非得要停车?一停车这损失得多大呀, 这小子根本不知道这个企业是1分钱1分钱攒出来的。”李总没有直接说谁对谁错, 对副厂长说:“这个毛病肯定不耽误抽, 但要照你这么说, 烟是不是都不用包装了, 直接用饭盒装吧。你想想, 消费者花32块钱买20只烟抽, 用饭盒装他会买吗?15块钱的衬衫和1000块的衬衫都是衬衫, 都能穿吧?但穿上的感觉一样吗?”李总将道理娓娓道来, 副厂长明白了, 问李总:“那现在怎么办?”李总笑着问:“你说呢?”副厂长干脆地回答:“返工!”

事后, 李总深有感触地说, 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当事两方都很负责, 都对企业很忠诚, 但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 车间主任和副厂长考虑的是为企业节约成本, 是企业的眼前利益, 而质检科长考虑的是消费者的需求, 是企业的长远品牌。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现实中, 大部分员工都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不清晰怎样去爱, 忠诚于自己的企业也不清晰怎样忠诚, 企业要肯定员工们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 同时, 用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 使他们明确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企业,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公司忠诚。

这件事给所有员工上了一课, 从此“消费者利益至上”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 而成了每个员工心中的准则。

罗锅治病

故事主题:大局观

重大影响:员工大局意识提高, 促进融合

影响力指数:★★★☆☆

上榜理由:企业归根结底是由人组成, 企业重组是人的重组, 人不能重组在一起, 什么事也做不成。人要重组在一起, 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必不可少。

前因后果:企业在重组前, 部分员工抱有“个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 只要把自己的这一摊事做好了就行了, 别的事与我无关。或是只要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其它人的利益或企业的利益是否因此受损我管不着。针对这种现象, 当时的李总曾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医生, 自吹能治罗锅 (驼背) 。他夸口道:“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 像虾那样的, 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 只要请我一治, 管保早晨治了, 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 就请他医治罗锅。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 把一块放在地上, 叫病人趴在上面, 又用另一块压在他背上, 然后

跳上去使劲地踩。病人疼得大叫, 医生不管不顾继续踩, 终于把罗锅给踩直了, 但病人也已经断气了。病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 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 只管把驼背弄直, 哪管人是活是死?!”

大家听了都笑了, 笑过之后, 慢慢品出故事中的道理来:人要有大局意识, 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那一部分, 如果整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那个体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就像故事中的罗锅, 生命都没有了, 背直不直已经没有意义了。

“罗锅治病”的故事在企业重组后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红辽公司是跨省重组的企业, 所属的两厂又在沈阳、营口两地, 被员工们戏称为“两岸三地”, 为使“三心变一心”, 重组后公司大力推进文化融合。在融合过程中, “罗锅治病”倡导的大局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故事的启迪, 领导的强调, 使员工们站得更高了一点, 看得更远了一些, 心态也更加开放包容, 在企业重组后的短短几年时间中, 原来的“三家人”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必须的选择

故事主题:有舍才有得

重大影响:“人民大会堂”品牌的迅速发展, 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影响力指数:★★★★☆

上榜理由: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红辽人克服了品牌情结, 勇于舍去, 将“人民大会堂”品牌培养成为“家中最有出息的孩子”, 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前因后果:红辽公司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品牌整合。李总的思路开阔而清楚, 他说:“舍得, 舍得, 不舍不得。”当时公司有十几个牌号, 规格都不高, 都在生产、宣传, 但都没有做大。为了公司的发展, 必须舍弃一些品牌。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公司所属的沈阳卷烟厂和营口卷烟厂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为了培育这些品牌, 两个厂的几代人经历了失败、成功、痛苦和喜悦, 这些品牌承载了太多的难以割舍的情感。有人说:“这些牌子是我们父亲的父亲那时搞出来的, 我们给弄没了, 不成了罪人了?”还有人说:“拿掉这些品牌就像砍掉我们的手指头, 自己都想不通, 还咋去说服别人?”

面对员工们的不舍和不理解, 李总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特贫户家庭, 有很多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如果让他们都上学, 就只能供他们上到小学三年级, 退学回家继续种地, 那下一代还是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如果找出一个最聪明的来, 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 上大学, 他有出息了, 全家的日子也就好了。

李总给大家分析说:“我们自有品牌十几个, 就像一个家庭有十几个孩子, 哪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但是, 要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人, 依我们企业的条件是不现实的。只有集中全家所有的力量, 重点培养几个有出息、能养家的孩子。以小见大, 这种集中精力培养强势品牌的战略, 不就是要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吗?”

小故事胜过大道理, 此后, 大家都在思考“谁才是能养家的孩子”这个问题。公司在进行品牌置换时, 也充分尊重了员工的情感因素, 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渐进。在原来的自有品牌中保留了最有竞争力的“人民大会堂”, 并引进红塔集团的名优品牌“红梅”和“红塔山”。

实践证明了一切!品牌整合给红辽公司带来了显著变化:优化了产品结构, 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员工们的心态也调整过来了, 谈到“红塔山”和“红梅”, 都说是“我们”的牌子, 说起“人民大会堂”, 更是眉飞色舞, 自豪之情, 溢于言表。

井底之蛙

故事主题:眼界要开阔

重大影响:“走市场”活动的开展影响力指数:★★★★★

上榜理由:厂长的教化不如市场的感化, 这个故事促使红辽公司员工从封闭保守的观念中走出来, 诞生了一个优秀的传统——“走市场”。“走市场”对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企业迅速的发展。

前因后果:“走市场”故事产生于2001年, 当时红辽公司尚未组建, 营口卷烟厂无论是在为本地税收做出的贡献上, 还是在企业的人均收入上, 都是营口的“老大”。员工们均以在营烟工作而心满意足。保守固执、小富即安、自满自足、不思进取的思想, 让营烟人满足于自己的小天地, 看不到企业的危机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不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的发展将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 当时担任营烟厂长的李总给大家讲了一个井底之蛙的故事:

一只青蛙住在井里, 每天尽情玩耍, 在稀泥里打打滚, 在浅水里扑腾扑腾, 累了就在井壁的窟窿里休息, 想睡多久睡多久。青蛙觉得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看看周围的小青蛙呀, 小虾呀, 都比不上自己, 愈发觉得心满意足。

青蛙从来没有想过井外面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 一只东海的巨鳖来到井口, 青蛙向巨鳖夸耀:“我住的地方又大又舒服, 请进来休息一下吧。”但这口井太狭小, 巨鳖根本进不去, 于是它对青蛙说:“我住的大海无边无际, 下多少雨海面也不会上升, 天多么干旱海面也不会下降, 那儿才是真正的又大又舒服呢!”青蛙听了, 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 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李总说:营口就像一口井, 营口卷烟厂是井底的一只大青蛙, 面对营口众多企业, 它就有了一种傲视群雄的感觉。其实, 大青蛙小青蛙看到的天都只有井口那么大。只有跳出井口, 才知道天地广阔, 只有走向市场, 跳出营口看营烟, 才能感受到市场竞争之残酷和求生存求发展之艰难, 从而消除盲目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于是2001年“五一”期间, 第一次“走市场”开始了, 厂里从各个岗位上抽调出来的200多名业务骨干, 分成14个组, 奔赴全省各市开始了为期7天的市场调研和营销实践。走访的过程让员工们深刻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 他们痛下决心:发奋图强。

他们从1万多份调查问卷中分析、总结了100多条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立即对产品加以改进;并在随后的两年里, 组织近千人次, 参加“走进市场看营烟”活动, 在一次次的走访中, 一次次的改进中, 产品的销售形势迅速好转, 营烟也赢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走市场活动不仅推动了思想解放, 观念更新, 而且极大激发了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精神, 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故事宝宝的故事 篇10

一、故事入题

科学知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利用科学故事能够构建学习情境, 架设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参与意识, 从而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例如, 教师在讲“磁铁”时就可利用中国古代“宫门捉刺客”的故事, 巧设问题情境。

师:秦始皇阴险狡诈, 杀人无数, 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担心有刺客来刺杀他, 所以他让人修了一个宫殿, 并做了特殊的宫门, 每当刺客来行刺的时候, 一到宫门, 兵器就会自动被宫门缴获, 这就是“宫门捉刺客”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宫门可以捉住刺客?

生:我猜, 宫门内肯定装着什么机关?

师:到底装着什么机关, 你能大胆地猜想一下吗……

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设置悬念, 动人心弦, 发人深思,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从而顺利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磁铁的性质”。

二、故事激趣

科学小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铺陈渲染, 既寓意深刻, 又轻松幽默, 能使学生精神焕发, 求知欲激扬, 大大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 我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 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疑问: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 第4胎一定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讲“浮力”时, 教师可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重力”时, 可结合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这些故事会改变课堂上枯燥沉闷的气氛, 使学生兴趣大增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故事启智

科学小故事还能开发学生智力, 帮助他们改进思想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爱迪生做实验, 需要测一个灯泡的体积, 他让身边的一位助手去做, 这位助手左量右量反复计算, 总是得不到灯泡的准确体积。正急得满头大汗, 爱迪生拿过灯泡放进盛水的量杯中, 一下就准确测出灯泡的体积。这是用巧妙办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它告诉学生, 遇到问题不要墨守成规, 要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教师通过讲述科学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 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故事质疑

利用科学小故事, 可以引起学生质疑。故事讲完后, 教师可提问“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索, 寻找奥秘, 深入思考。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地利用诸葛亮的故事引起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师: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 你们知道他在指挥士兵作战时有什么秘方吗?

生: (互相交流)

师:他不光发明了木牛流马、八卦阵等, 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灯。这种灯点燃后可以自动升上天空, 用它来传递作战信号, 又快捷又方便, 后来人们把这种灯叫做孔明灯。听完这个故事,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灯为什么会自动升上天?

生:它是怎么做成的, 里面是什么样的构造……

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设置悬念, 动人心弦, 发人深思,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为了揭开这个谜面而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之中。

五、故事激志

在科学发展中, 贯穿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事迹。教师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 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从布鲁诺为坚持地心说被宗教势力烧死, 牛顿压制惠更斯光的波动理论, 到前苏联飞船因一个小数点而坠毁等, 教育学生科学道路不是坦途, 要坚持真理, 相信事实, 不盲从于答案, 不屈服于权威, 要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讲述华罗庚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等等, 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 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 如指南车的传说、蔡伦造纸的故事、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徐霞客不畏艰险考察祖国的山水、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扰返回祖国等, 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激起他们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报负。

六、故事育情

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授课内容, 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家的轶事、考古发现、动植物趣谈等。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文采飞扬的语言, 讲述教学内容背后的故事, 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故事创造性地联系起来, 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 调动学生情感, 达到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我国珍稀的动植物”时, 我首先讲了白鳍豚——“奇奇”的故事。奇奇是一头受伤的小白鳍豚, 被人救起后, 寄养在武汉“白鳍豚康复中心”。成年后, 工作人员想给它找个伴侣, 结果寻了近20年, 也没有找到。几年前, 奇奇孤独地死去了。现在没有人在白鳍豚的栖息地再看见它。3年过去了, 如果有5年再看不见它的踪迹的话, 按国际惯例就可以宣布这一物种的灭绝。让我们好好看看白鳍豚的照片吧, 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活着的白鳍豚了。讲到此, 有的同学眼睛湿润了。这一情景的设置唤起同学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医院基建下一篇:教学对话中的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