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研究

2024-07-24

手机媒体研究(精选十篇)

手机媒体研究 篇1

人类的发展史,新技术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推动着媒体发生着变革,引领着各行各业不断进行革命。当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催生了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大媒体之后的手机媒体。手机媒体被学界称为“第五媒体”。手机最早扮演的角色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传播的工具。在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的英语中分别把手机称为Cell Phone、Mobile Phone和Hand Phone。现在手机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研究手机媒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查阅知网、万方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关于手机媒体的概念表述如下:

关于手机媒体的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并且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手机媒体,给出了多种定义。陈艳认为手机媒体的载体是手机,功能性强大,可以通信、拍照、学习、娱乐,是信息接收的重要工具,还是传播媒介的一种。匡文波认为手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和发布广告,通过手机发布的信息进行互动是传播活动的一种。手机媒体接收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根据用户自身的意愿在有信号的地方就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王颖在《浅论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指出手机媒体,是指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各种(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媒体内容的传播。4G时代的到来,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自由的浏览信息,观看电影视频,在线学习和娱乐,并且信息、视频、音频是高速度传输给用户的。而韩冰和王蕾在《手机媒体存在形式解析及前瞻》中指出手机自身存在的优势使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现在已经成为传播整合信息的新媒体,并且拥有超越其他媒体的优势。在普及方面,手机比电脑占优势;在互动方面,手机远远超越了报纸;在方便携带方面,手机是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媒介比电视更容易携带。这一系列的优势,使手机媒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关于手机媒体的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手机媒体是通过手机进行的比电脑、电视、广播、报纸更快捷的信息的传输,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的结合体,相对于其他媒体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2 手机媒体的特点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手机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新媒体迅速普及,与其独特的传播特点不无关系。目前,学者们对手机媒体特点的相关研究已经很多,笔者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手机媒体的特点有以下几类:

2.1 手机媒体具有高度便携性

手机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精巧、便携,“手机与生俱来的灵活小巧、易于携带的特质,使其成为其他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匡文波在《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中指出手机媒体便携性强,信息传播极其便捷。

2.2 手机媒体具有多媒体性

3G时代,手机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内容样式,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移动网络化与网络移动化。”在3G基础上,手机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都能实现,它“比报刊更互动,比广播更丰富,比电视更便携,比网络更普及”。

2.3 手机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有学者认为,“移动通信网是一种典型的星状网络,是‘多对多’的作业系统。”在手机媒体的传播系统中,每个人都可发布任何信息并接收到任何人的反馈。“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这种互动传播过程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特点,加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交流。

2.4 手机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卢壮壮在《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一文中提出,各种传播形态的界限日趋模糊,具备通话、随时联网,完全个人、有多媒体功能、唯一全天候伴随的手机,将个人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形式整合起来,使得传播者的范畴扩大,人际传播的概念得以延伸。利用手机媒体,“用户只须按动几个键,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享受到图文并茂的新闻信息。”

总之,手机媒体具有其他任何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的高度便携性、多媒体性、交互性,以及手机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特点,使其用户使用量最高。

3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由于受到技术革新、政策措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因而,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也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

3.1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手机媒体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特点,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手机媒体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自身的发展。对于手机媒体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手机自身看,尽管技术日臻完善,但只要是手机,“就始终存在文字输入难、屏幕小、电池寿命短和处理能力低的局限性。”手机媒体也无法处理大量运算的工作。这些手机固有的缺陷是手机媒体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从内容上来说,没有专业化生产团队。“手机从诞生起在内容上就实行‘拿来主义’”,内容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没有自己的采编团队。“原创内容稀缺,与传统媒体雷同”,“缺乏符合手机要求的特定内容”。而目前“手机媒体的内容创造者还是以个人为主”,没有专业化内容生产团队。三是存在信息安全问题。手机病毒攻击手机媒体,严重侵犯手机用户的个人隐私;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等,为手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和损失,甚至破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还有学者提出针对手机媒体的发展管理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

3.2 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针对手机媒体的优缺点,学者们对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综合得出手机媒体未来发展有以下几大趋势:

第一,手机媒体的内容更加专业化、分众化,手机媒体行业将产生专业化制作团队。手机媒体将“以用户需求为指导,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和专业化的采编队伍将在手机媒体上共同‘绽放’”。这也将使手机用户群扩大,手机媒体受众群增多。为满足受众市场越来越“碎片化”的要求,手机媒体也将发展成为“碎片化”的媒体。

第二,手机媒体技术将发生重大变革,目前,移动互联网4G时代已经开启,手机媒体将进一步扩展其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给手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手机媒体自身特质也将更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在功能、屏幕、安全、速度等方面进一步满足受众需求。

第三,手机媒体将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随着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合一”趋势的发展,手机媒体将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其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手机媒体利用三屏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华为手机广告媒体计划书 篇2

目录

一、营销背景与环境分析

1、营销背景

2、华为公司介绍

3、竞争者分析

二、媒体目标与营销目标

三、目标阶层设定与媒体投资地理性策略

四、媒体选择分析与媒体组合效果目标

五、媒体计划

1、媒体行程设定

2、媒体计划细节

六、媒体预算

一、营销背景与环境分析

1、营销背景

2014年全球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排行榜

2014年,国外调研机构Gartner送出了2014年Q3的智能手机数据表,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三星手机倒退的确是非常明显。

首先来看看全球手机的十大厂商,第一依然是三星,2014年Q3的市场份额为20.6%,而诺基亚和苹果紧随其后,分别是9.5%和8.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十大手机厂商中,华为(Q3市场份额3.6%)、TCL(Q3市场份额3.5%)、小米(Q3市场份额3.5%)、联想(Q3市场份额3.3%)、中兴(Q3市场份额3.0%)都入围,其名次分别是第5、6、7、8、9名

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厂商排行榜

此外,这份调查数据中还具体给出了智能手机的排名表,三星、苹果、华为、小米、联想位列全球前五,国产手机表现依然抢眼,而华为、小米和联想的市场Q3市场份额分别是5.3%、5.2%、5.0%,顺便说下iPhone,截至Q3目前已经卖出了3800万台iPhone了。

2、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

3、竞争者分析:

竞争对手:现在中国市场上主要的智能手机品牌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联想、OPPO。其中华为既定的策略是将苹果、三星作为中高端品牌的竞争对手。在中低端品牌的竞争对手是三星、小米、联想。但是联想、小米、OPPO也正努力发展自己的中高端品牌。所以无论是中高端还是中低端品牌,华为的竞争压力都不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华为最应该担心的是小米。要知道,华为要打赢三星、苹果要为时尚早。可是小米就不一样。因为一方面小米手机销量世界第四,华为世界第三,所以小米CEO雷军要打赢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制造商的赌注,而且要做大做强的话,华为必定成为下一个障碍和挑战对手,所以华为想要稳坐世界第三的宝座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因为小米CEO雷军是湖北人,考虑到武汉人民对于雷军出生地的特殊情节,以及小米的宣传的影响力,华为要在武汉争夺大的市场份额打赢与小米的战争。

优势:(1)技术优势。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和专利优势。在国内同类厂商中,华为在这方面的实力是公认的首屈一指。华为能在高端市场上站住脚靠的是自主研发了全球尖端核心技术。华为是“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8万多名员工中的43%从事研发工作,是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

2014年全球主要手机发明专利数量表

(2)产品核心优势——手机芯片。华为海思是国内芯片做的最好的一家芯片公司,也是世界八大智能手机芯片厂商之一。2009年,华为推出了一款K3处理器试水智能手机,这也是国内第一款智能手机处理器。2012年华为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4核手机,让业界惊叹。

(3)成本优势:华为手机立足本土,无论是在手机价格,还是在性价比上都具有很大优势。化为荣耀3C就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华为手机在高端产品上比较苹果、三星高端品牌也就有价格优势。华为Ascend P7就是一款针对苹果、三星高端产品的高端手机。

(4)优质服务 对于国内,华为立足中国用户,做本土化的服务。中国不仅是全球网络设备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地方,同时也在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网络设备供应基地。针对国际巨头相继涌入中国,企图瓜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华为利用自己身为本土化企业的天然优势,在符合主流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做针对国内用户特殊业务需求的开发。对于国际业务,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6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华为还在海外设立了28个区域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5)本土品牌优势;人人都有本土保护的情节,华为手机作为中国一款有名的国产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当然可以受到那些因为本土情节而优先选择国产机。

劣势:(1)营销网络的劣势:华为销售渠道较较窄,大多与运营商合作,定制手机较多,分销网络和营销终端基本依赖外部力量,对市场控制力度弱。虽然现在也在效仿小米的网络营销,但依然较弱。

(2)宣传力度劣势:华为过去华为一直很低调,因此在宣传方面做的不够,虽然现在在广告宣传方面也在加强,但比较苹果、小米依然较弱。(3)终端销售劣势:苹果、三星都有自己的专卖店,小米过去一段时间也在发展自己的专卖店,就连OPPO手机也有很多的专卖店。华为一直都在依赖移动、联通和电信,以致在这方面比较缺乏。

二、媒体目标与营销目标

通过打量的广告宣传,提升华为在武汉人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武汉市民,尤其是年青人,购买华为手机,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三、目标阶层设定与媒体地理性策略

目标消费者:主要是武汉的年青人,尤其是年青白领阶层。

媒体地理性策略:以武汉主中兴城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为主,以边远城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汉南区)为辅。

四、媒体选择分析与媒体组合效果目标

1、媒体选择分析;(1)报纸媒体——《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主动地接受、关心度高、权威性强、信息承载量大、受众文化层次较高、费用低、覆盖面广、接触率较高。但时效性短、报纸广告易被读者忽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看报纸。选择《楚天都市报》是因为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暨武汉地区发行量及受众群体最大的报纸,它不仅进入了千家万户,而且还大量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知识分子群体,涵盖了一个跨行业、跨层次、跨年龄结构的庞大读者群,是目前湖北地区的绝对强势媒体。选择《武汉晚报》是因为,它作为一份老武汉报纸,在老武汉市民的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读者群体收入、年龄结构相对较高,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订阅比例相对比较高,订户较多。

(2)广播媒体——《武汉音乐广播》:传播范围广、费用低、制作方便、最具灵活性、亲切感人。但是没有图像、不易查存。选择《武汉音乐广播》是因为音乐能给人快乐,只有在人开心是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广告。

(3)电视媒体——《湖北经视》:目前我国最大的媒体、覆盖面广、视听结合效果好、广告创意表现效果好、被动地接受传。但是广告费用高、制作难度大、费时费力。选择《湖北经视》是因为它是继《湖北卫视》之后,最有名的电视频道,收视率高,受众数量多、知名度大、权威性强、易于被接受和认可。并且相比《湖北卫视》,广告给用更低、性价比高。(4)网络媒体——《新浪网》:覆盖面广、费用低、互动性强、易统计、易反馈、易修改、针对性强。选择《新浪网》是因为它有很多年青的用户,尤其是年青白领,知名度大。而且他们大多喜欢上网。

(5)手机媒体——《腾讯新闻》(只在武汉打广告):互动性强、方便快捷、分众性、到达率高、覆盖率高、费用低。选择《腾讯新闻》一方面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手机的依赖和主要从手机上获取大量信息,以及手机媒体携带的方便,手机用户数量庞大和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腾讯新闻》的用户数量众多,而且当人看新闻时,关注度高。

(6)电影媒体——万达影城和武商摩尔国际电影城。银幕宽大,效果逼真,尤其是3D电影广告,制作精美,关注度高。广告总的数量少,不易让人反感。但是费用太高,制作难度大,尤其是3D技术广告。选择电影广告是因为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十分火热,电影观众越来越多,数量庞大,一部宣传好的电影的票房也过亿。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选择万达影院是因为它在武汉很有名,很多人看。万达集团和万达影院也有名。而且在武汉,万达影院的数量多,地理位置好

(7)户外媒体——武汉一些主要路段(例如中山,雄楚大道,武璐路,江城路尤其是年青白领上下班的路上的招牌广告)的路牌广告:视觉冲击力强、地理位置优越、费用低、保存时间久但是信息承载量小。

(8)POP媒体——卖场:简洁、生动,具有提醒消费者认牌购买的功能,只能在卖场发挥作用。吸引大量市民购买华为产品

2、媒体组合效果目标:

主城区:

(1)广播:收听率30%

收听人口30万

触及率10%

(2)报纸:《楚天都市报》发行量 100万份

阅读人口400万

传阅率3 《武汉晚报》发行量50万份

阅读人口100万

传阅率2

(3)电视:收视率50%

收视人口380万

触及率30%

(4)网络:点击率7%

(5)手机:点击率10% 远城区:

(1)广播:收听率25%

收听人口25万

触及率8%

(2)报纸:《楚天都市报》发行量 50万份

阅读人口50万

传阅率2 《武汉晚报》发行量20万份

阅读人口40万

传阅率1

(3)电视:收视率45%

收视人口80万

触及率20%

(4)网络:点击率5%

(5)手机:点击率8%

组合目标:(1)广播:收听率不低于28%

收听人口75万

触及率不低于9%

(2)报纸:发行量220万份

阅读人口590万

传阅率不低于2

(3)电视:收视率不低于47%

收视人口430万

触及率不低于25%

(4)网络:点击率不低于5%

(5)手机:点击率不低于8%

五、媒体行程设定

第一阶段(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大量的媒体进行宣传,以造成轰动效应,吸引眼球,以理性宣传为主,宣传华为手机的过去和辉煌成就。让更多人了解华为,让人们为华为惊叹和自豪。

第二阶段(2015年4月1至2015年6月30日)适当减少一些广告的投放,但要定期进行广告宣传。以强化华为手机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新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并配合终端宣传与销售。以感性与理性宣传相结合。

第三阶段(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定期投放广告,以感性宣传为主,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华为手机的良好印象。

第四阶段(2015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适当增加广告投放,以宣传企业形象为主,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媒体计划细节

报纸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报刊 每天数量 日期 广告内容

楚天都市报 132万份 第一阶段,每两天;第二阶段,每四天 品牌宣传

楚天晚报 120万份 第一阶段,每两天 宣传品牌

广播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频道:武汉音乐广播FM101.8 30s 时间:7:30和21:30第一阶段每天,第二阶段每周三、周五

时长:30s 内容:品牌宣传

电视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频道

时间

时长 播出日期 广告内容

湖北经视 19:55 60s 第一阶段,每隔1天 品牌宣传

第二阶段,每隔2天 品牌宣传 第三阶段,每周三、周六天 品牌宣传

第四阶段,每隔2天 企业形象宣传

电影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影院:万达影城、武商摩尔国际电影城

时间:选择一些2015年将要上映的美国大片和影片宣传令人期待中国的影片

最后一阶段 时长:60s

播出日期:与热映中的影片同时播放(即在开始播放的影片前的广告时间播放)

广告内容:品牌宣传

户外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地点:路牌广告武汉一些主要路段,中山,雄楚大道,武璐路,江城路尤其是年青白领上下班的路上的招牌广告

内容:品牌宣传

手机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客户端:腾讯新闻

时间:第一阶段每周二、周四、周六、周日,第二阶段每周三、周五(品牌宣传)

第四阶段每周一、周三、周六、周日(企业形象宣传)

网络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网站:新浪网

时间:第一阶段每天,第二阶段每周三、周三、周五、周六、周日(品牌宣传)

POP媒体广告投放计划

地点:华为手机的卖场

六、媒体预算

手机媒体时代健身舞蹈的传播研究 篇3

关键词 健身舞蹈 手机媒体 传播状况

一、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手机,原本只是一种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人际传播的通信工具,又称为移动电话。虽然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媒介的各种优势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是随时随地使用的新媒体,手机作为媒体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 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較2014年底增加了6303万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二、手机媒体的优势

高度的便携性。手机媒体高度的便携性还带来了高度的个性化、私隐性与贴身性,手机是同人们生活黏性极高的“带着体温的媒体”。这就要求手机媒体传播者要按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即真正做到分众传播。

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手机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双向甚至可以多向传播,手机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手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使得手机传播的受众群十分庞大。手机传播的更新速度也很快,而且更新成本低,更新周期可以用分秒计算。手机传播还具有 “信息接收的异步性”。接收的异步性可以使受众不需要媒介传播时间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利用。

三、健身舞蹈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概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开发的一个功能板块,很多公司和集体甚至个人都开通了该项功能,大多数健身舞蹈培训机构也纷纷都开始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来促使自身的发展。截止2016年1月8 日13点有关健身舞蹈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突破大小300个,而微信用户只需要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即可订阅到自己感兴趣的公众账号。

健身舞蹈类的公众平台是大众健身公众平台中相对比较热门的、影响力较广的一类。健身舞蹈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包括三类:第一,健身舞蹈培训机构,如“西安美度健身舞蹈俱乐部”、“舞克拉舞蹈健身俱乐部”等;第二,健身舞蹈赛事,如“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第三,健身舞蹈知识传播,如“健身舞蹈学习”的公众平台。

首先,健身舞蹈培训机构创设的微信公众平台占据了整个健身舞蹈微信公众平台数量的一半以上。自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以来,已受到大量培训机构高度的关注并蜂拥而入。通过微信平台增加与学员的沟通与情感。在信息推送方面,这些账号一般一个月内推送3—6次,每次推送1—5条图文信息,以不同的培训机构面向各自不同的受众群体推送本机构最近的课程安排、教学精品视频相关健身知识为主。“舞克拉健身舞蹈俱乐部”的公众号在所有公众号中相对来说是比较专业的一家,编辑者从创建微信公众号以来的简单介绍机构文化,最终转变为目前每天下午18:00—19:00之间,推送多方面的健身舞蹈知识,以图文素材为主,注重多媒体搭配的推送模式。推送的内容可分为教学类、通知类、瘦身类、导师介绍类、舞蹈兴趣培养类、机构课程宣传类。

其次,健身舞蹈赛事主办方也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整个赛事的报名、比赛过程、比赛结果都可在微信平台公布,产生的传播效应也极为广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立项的全民健身运动赛事,开通的微信平台主要在上午10:00—12:00推送,每次推送1—2条图文消息,内容以比赛报名、主办地的风土人情宣传、比赛中精彩视频等。

另外,以单纯目的宣传健身舞蹈知识的微信公众平台也受到舞蹈健身爱好者的欢迎,它推送的时间一般为晚上22:00—0:00,教授健身知识的消息阅读量要比宣传课程消息的要高,这说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平台更受大家的热捧,所传播的消息更有利用价值。推送的内容可以分为4大类:健身舞蹈教学视频类、健身减肥操动态图文类、健身健康知识传播类、舞蹈相关知识类。它以多媒体传播模式来达到自己的传播效果,其中视频类的消息点击量要高于其他图文类的点击量,视频可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舞蹈动作的细节。

四、健身舞蹈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策略

通过对三大类健身舞蹈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传播主体来看没有专业的把关人,大多都是自发性的传播,传播的质量较低,应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质;传播内容则要遵循以内容为王,以独特为主的路线来抵制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传播频次上要进行有规律的推送,养成用户的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J].现代视听.2013.8.

[2] 赵敏,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事件.2013.8.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 篇4

伴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 我国手机媒体研究不断递进延伸、快速发展, 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综观近几年来手机媒体的研究课题和主要范围, 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

手机媒体的定义及其传播特点的研究

在我国, 最早是由移动运营商针对手机信息传输的技术特点和传播功能提出了手机是媒体的概念。随后, 有学者开始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关注手机媒介。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以查看到, 最早于2000年仅有一篇研究手机短信的学术文章, 学者闵大洪在文中提出, 手机技术的发展使其媒体工具的特性越来越彰显, “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 (1) 随后, 一些学术界、传媒界、通信业界的研究者不断跟进, 并对手机媒体进行定义。

学者匡文波直接将手机媒体定义为, 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2) 通信业学者项立刚认为, 手机与其他媒体相比已有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变, “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3) 学者赵占波则归纳认为,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 手机已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个性化、多媒体融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等媒体优势和特点。也有人认为, 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与互联网的联姻, 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蜕变成为具备媒体特性的新兴传播媒介, 并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适宜传播公共信息的新型平台。 (4) 手机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应用, 已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掌上世界, 手机媒体所体现出来的特征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 可以称之为“媒体之集大成者”。 (5) 有人还提出, 手机媒体具备人际传播个性化特性、点对点互动传播、精准传播效果以及建构公共话语空间的大众传播特点, 已实现了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传媒的跨越。 (6)

有些研究者则明确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手机向用户提供语音通话、文字短信、图铃彩信、音视频收听和无线网络通信等服务, 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因此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7) 学者朱海松在《第五媒体》一书中则首次为“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并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 即“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 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定向为传播目的, 以即时为传播效果, 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 (8)

手机媒体影响力的研究

随着手机媒体覆盖范围、受众人群的日益扩张, 对手机媒体影响力的研究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 提出手机媒体带动通信和传媒产业经济发展, 创造了“拇指经济”和“新媒体经济”; (9) 有的学者主要从手机媒体社会影响力视角研究, 认为近年来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报道中显示出巨大的传播力, 使其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手机媒体也因此跃升为现代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10) 也有学者聚焦手机媒体舆论影响力的研究, 认为在3G时代, 手机媒体通过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方式, 构建起中国民众更广阔的舆论空间, 推动了民主进程, (11) 其影响力日渐渗透公共社会生活, 并推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12) 还有研究者认为, 手机媒体不仅引领时尚生活, 而且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获取信息、娱乐、交往等整体生活方式。 (13) 有的学者则专注于从对传媒产业自身影响的角度研究手机媒体对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生态环境带来的消解与重构, 认为在传播方式上, 手机媒体消除了时空维度对新闻传播的限制, 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隔断, 实现了全媒介大融合;消除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主从关系, 使新闻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性行为;消除了传与受的界限, 使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在传播内容上, 手机用户创造的海量内容, 源源不断地进入公共话语空间, 内容构成更趋多元性。在新闻生产机制上, 手机媒体由传统媒体的“共同体”生产发布机制向公民记者“个体化修辞”参与方式转型, (14) 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和规则。 (15) 在传媒产业生态环境上, 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着现有的传播格局, 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使媒体生态更加复杂, 传播主体更加多元, 用户分化更加明显, 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导致媒体社会控制进一步弱化。 (16) 此外, 也有学者对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 如手机信息传播污染等。 (17)

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

由于技术革命、终端设备、政策措施、社会经济、消费趋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手机媒体的未来仍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因而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

有学者主要从社会消费趋势的视角进行研究, 认为目前的手机报、手机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 仍带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 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而手机媒体未来必然向以巨型信息平台为基础,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驱动,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信息收费。 (18) 由此, 有研究者提出,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阅读或将成为手机媒体的“杀手级”应用。 (19)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 商务、娱乐类应用内容的增长是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20)

一些研究人员从市场角度进行分析, 认为受众市场已经越来越“碎片化”, 而手机媒体作为最能够满足这种“碎片化”市场趋势的个性化媒体, 其功能将逐步发挥到极致, 从“小众”和“分众”传播, 最后发展到能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因此, 以细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 将是手机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21) 随着内容细分已成趋势, (22) 手机媒体“产品定制”业务将获得全新发展, 并逐步成为3G时代的市场主流。 (23)

另外, 也有个别学者从技术革命的角度, 结合我国目前已经启动的移动与无线通信发展“4G”计划, 对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认为4G手机的实现将极大地扩展未来手机媒体的使用功能, 给用户使用手机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超级体验, 是手机媒体变革的潮流。 (24) “移动宽带”即4G时代到来后, 手机通信速度将与互联网接近。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研究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崛起, 媒介融合日趋明显, 对手机媒体与其他媒体融合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增多。其中, 一些学者从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角度研究, 认为在手机和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 困局求变的传统媒体必须借力新媒体设法突围, 随着手机报和报纸网络版的大规模普及, 纸质版报纸留存一段黄金岁月后, 其存在形态必然发生质的变化甚至消亡。 (25) 也有专家认为手机媒体和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并存、互补、融合、创新”。 (26) 有研究者认为, 媒介的融合, 使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未来, 手机出版必然成为出版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27) 手机与电视密切融合, 手机媒体突破了新旧媒体和行业竞争格局, 加速了产业边界的消失, 手机媒体的绝对优势也将不断凸显。 (28)

手机媒体的商业及管理模式的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传统媒体进军手机媒体, 也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手机媒体不断涌现和变化发展, 对手机媒体商业运作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有所增加。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 都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而科学的商业模式的缺失, 使目前大多数手机媒体所提供的内容、产品和服务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雷同于传统媒体的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 与手机媒体用户的需求相去甚远。 (29)

有学者从产业链的角度研究, 认为手机媒体发展遭遇商业模式之困, 突出体现了产业融合、媒介融合过程中的行业分割、市场分割、管理分割的矛盾, 而要找到科学合理的商业运作和管理思路, 就要使各部门和企业的角色回归简单、清晰, 明确手机媒体产业链条上内容生产商、技术服务提供商、传播平台运营商、信息接收终端提供商等主要链条角色定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利益整合模式和新的运行机制。 (30)

对于手机媒体运营中是否需要复制其他种类媒体模式, 研究者各抒己见, 有人认为媒体融合时代, 手机媒体可融会贯通各媒体模式, 通过“内容+服务”创新运营模式。 (31) 有的认为, “WAP门户+客户端个性服务”的模式将有利于手机媒体的发展。 (32) 有些研究者强调免费模式, 有些则认为手机媒体不可能复制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免费模式不能推动手机媒体产业的持续发展。 (33)

有些学者则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盈利模式进行具体的建设性探索, 认为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盈利模式不同, 传统媒体主要靠发行和广告盈利, 而手机媒体则要通过对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费、对WAP网站浏览用户按流量或计时收费、通过广告三种手段实现盈利。 (34) 有人则提出手机盈利模式可有四种:一是信息服务收费模式, 收取通话费、信息阅读费、短信服务费、增值服务费;二是手机广告模式;三是提供增值服务, 例如提供收费手机游戏;四是挖掘手机媒体新应用, 获取经济利益。 (35) 还有人对手机媒体广告进行专项探析, 论证了冠名、植入式广告、软文传递、彩铃广告、游戏广告、WAP站点广告等多种盈利工具。 (36)

手机媒体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的研究

ZJ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的设计与研究 篇5

关键词:J2ME;MPEG;RTP;RTCP

引言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手持设备的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通话,收发短信等基本功能,而更多的是要求有多媒体应用,能利用手机进行上网冲浪,3D游戏,播放视频等。即将来临的第三代无线网络将会提供从每秒几百K bit到几兆bit不等的数据传输率,从而将会有足够的带宽来传输实时视频信号和高质量的音频信号,并允许下载大量的应用和服务软件。

目前,智能手机的开发平台主要有:J2ME、BREW和NET。

1J2ME的体系结构

当Java的版本演进到Java 2时,Sun公司将Java 2技术重新改组成四个不同的版本:针对开发企业服务应用的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针对普通PC的J2SE(Java 2Standard Edition)、针对嵌入设备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J2ME(Java 2 Micro Edition)和智能卡开发的Smart Card。

J2ME将所有的嵌入式设备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算功能有限且电力供应也有限的嵌入式设备,另一种是运算能力相对较佳且电力供应比较充足的嵌入式设备。Java引入了“配置”(configuration)概念,把上述第一种定义为有限连接设备配置CLDC(Connected Limited Device Configuration),第二种定义连接设备配置CDC(Connected Device Configuration)m。

MIDP是Mobile Information Device Profile的简称,它是CLDC之上,由全球主要手机开发商(如摩托罗拉等)组成。MIDP专家组制定了移动信息设备架构MIDP,它和CLDC同属于J2ME,用于支持小型信息设备(手机、PDA等)的编程。

所有的MIDP应用程序都继承自Javax.microedition.midlet对MIDlet的扩展,这也是应用程序称之为MIDlet的原因。MIDlet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完整过程,就是一个M1Dlet状态转换的过程。MlDlet的主要状态包括:暂停、运行、退出。在MIDP的Javax.microedition.midlet包中定义了完整的接口来控制MIDlet状态的转换。

2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本项目是手机的一个播放器系统,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实现多媒体音频与视频的播放。本系统只能播放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与WAV格式的音频文件,这是底层开发包所决定的。

本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视频(MPEG格式)播放模块。主要采用两种播放形式:本地播放与网络播放。本地播放:直接播放手机存储器里的视频文件;网络播放:调用播放网络服务器里的视频文件,它在空间上延伸了intemet网络服务,在时间上更具有灵活性。

(2)音频(WAV格式)播放模块。采用两种播放形式:本地播放与网络播放。本地播放:直接播放手机存储器里的音频文件;网络播放:调用播放网络服务器里的音频文件,它在空间上延伸了internet网络服务,在时间上更具有灵活性。

(3)抓图模块。在播放本地与网络视频时,可以随时抓取感兴趣的图像。

(4)控制模块。在播放音频与视频的同时,有一些基本的控制功能,比如:播放,停止,暂停,增加音量,减小音量等。

图1所示流程说明如下:系统开始执行时,首先出现一个输入界面,要求用户输入:要访问的文件所在的服务器IP地址和文件的全称。当输入完成之后,系统根据所输入的服务器IP地址判断是本地IP还是网络IP,再播放被访问的对象。

图2是一个本地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的流程图。系统首先生成一个等待WaitCanvas的对象,之后生成一个等待界面,然后生成一个VideoCanvas对象,用VideoCanvas对象打开用户所输入的URL。URL里包括IP地址,端口号(8080)以及被访问的文件名。如果打开成功则系统进行播放;如果失败,结束程序。最终关闭MIDlet程序。

图3所示流程说明:系统首先生成一个WaitCanvas 对象,继而生成一个等待界面,然后生成一个VideoCanvas对象,用VideoCanvas生成的对象打开用户输入的URL。URL里包括IP地址,端口号(8080)以及被访问的文件名。如果打开成功,系统进行播放;如果失败,结束程序。最终关闭MIDlet程序。

3客户端的实现

手机客户端MIDlet的设计是本课题的重点,是实现本地与无线播放器应用的关键。客户端MIDlet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MIDlet程序流程控制,界面开发,准确提交用户请求等。根据需求分析,本项目终端支持系统的客户端主要面向多媒体手机用户。下面将针对这类客户的需求介绍手机客户端MIDlet的开发过程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3.1客户端流程设计

流程说明:系统首先启动MIDlet,用户输入所要访问服务器的IP和所要播放文件的全称。如果输入错误,均需重新输入;如果输入正确,进行下一个操作。系统根据所输入的IP地址判断并进行本地播放或网络播放。在播放视频与音频的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抓图等。

3.2MIDLET主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MIDP应用程序的基本执行单元是MIDlet,所以ControlVideo继承了MIDlet,并使用了以下几个方法:startApp(),pauseApp(),destroyApp(),commandAction()以及一个线程PlayImage。主程序所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形成—输入界面,这个界面让用户输入URL。URL里面包含访问计算机的IP,端口号及所要访问的播放文件全称。此外,在界面上还要设置几个按钮,比如开始、退出。这是由commandAction()来控制的,它还控制整个程序的运行,根据用户输入打开URL,对播放文件进行控制等等。

3.3播放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播放控制程序VideoCanvas继承Canvas,使用了以下几个方法:VideoCanvas(),initialize(),paint(),time2pix(),open()等。它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对播放的视频或音频文件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播放,停止,暂停,增加音量,减小音量。

3.4播放文件判断的设计与实现

这里主要是设计一个单独的类,名称为VideoType,它先从用户输入的URL分析用户输入的信息,从中分离出输入的IP地址,端口号以及文件的名称,再判别用户输入的文件的类型。程序用到以下几个方法:guessContentType(),splitURL()。

3.5网络连接等待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等待界面的名称是WaitCanvas,它继承了Canvas类。它的主要功能是:当用户输入IP地址,手机在连接服务器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过程,这时出现一个等待界面。程序用到有以下几个方法:WaitCanvas(),void setMessage(),paint()。

4结束语

手机广告媒体公信力研究 篇6

较之于传统广告, 广告接收终端的可移动性, 使得手机广告如影随形, 同时, 分众、定向传播, 也使得手机广告的精准性大为增强, 俨然成为一个高速崛起的朝阳产业。虽然手机广告在总体上呈现出利好态势, 但就目前现实而言, 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形态, 手机广告由移动运营商、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和手机用户共同构成的产业链依然存在结构主体混乱、管制乏力等不成熟现象。同时, 现行的简单粗暴的营销模式不但直接导致了广告主持币观望的态度, 还间接催生了用户对手机广告的习惯性防范心理, 严重制约了手机广告业务的大规模推广。

要想说服广告主主动寻求手机广告作为自己广告战略的打算, 并使得手机广告为手机用户所接受和认同, 就必须要提高手机作为广告媒体的公信力。

公信力, 意指公众的信任度, 它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媒体公信力实质上是传受双方心理互动行为的一种体现, 是“相对于特定社会期待与角色规定的能力和品质, 属于关系范畴” (1) 。手机广告媒体的公信力便是指在广告传播活动中, 在手机媒体与手机用户相互作用的关系里, 手机媒体赢得用户信任的能力, 它包含着手机广告媒体的诚信行为与手机用户的信任评价。作为一个极端个性化且非常敏感的信息渠道, 手机广告媒体公信力的提升, 将成为手机广告服务于商品营销以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

手机广告媒体公信力的影响要素

借助对手机广告媒体公信力影响要素的分析, 将有助于我们找到其公信力缺失的关键症结, 并有针对性地指出手机媒体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公信力提升的具体方法。

媒体公信力的大小,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外在因素以外, 更应该着眼于手机广告媒体发展的实际, 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手机用户观念。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体, 受众则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媒体公信力是通过受众体验所形成的, 是受众对于媒体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在信用程度上的感知和评价。 (2) 在手机广告传播活动中, 手机用户既是广告传播策略的起点, 也是终极的传播对象。手机媒体要想长期保持对手机用户的感召和吸引, 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 就必须重视建立良好的公信力, 将其视为维护与手机用户信任关系的纽带。

随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深入发展, 广告确立了“以受众为本”的传播观念, 即以消费者为中心, 根植于消费者的购买诱因, 然后通过各种营销传播渠道, 与消费者建立和谐、共鸣、对话、沟通的关系。作为新的媒体形式, 手机“是一种完全以个体为中心构造的媒体”,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和媒体在时空中的无缝连接”。 (3) 尤其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增加3G业务经营许可, 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3G时代。借助3G技术, 手机媒体天然的互动性和精确化营销特点, 将弥补传统媒介在企业分众、定向、精准营销等方面的不足, 越来越能满足广告传播的特性。但是手机广告的这一分众化优势同样面临难题, 要想对消费者行为了如指掌, 就必然需要营销人员对其进行调查和行为、偏好分析, 而这种跟踪手机用户的行为则往往被其视为是对隐私的侵犯, 招致了他们对手机广告的反感, 甚至有些用户因为担心个人隐私的外泄而不愿使用手机接收广告。同时, 简单、冒昧的Push类手机广告随处可见, 不但没有尊重手机用户的选择, 而且还骚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渐渐地, 手机用户对手机媒体失去了信任, 也筑起了对手机广告的防范围墙。因此, 手机媒体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受众本位”思想, 站在战略高度强化手机用户观念, 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广告信息质量。信息资源是媒介资源的核心内容, 要想塑造并维系广告媒体的公信力, 就必须要严把广告信息质量关。只有确保广告传播信息的质量, 充分发挥其为受众服务的功能, 广告媒体才能够获得受众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

真实性是广告生命之所在。“真实可靠, 言而有信”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 广告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然而作为带有强烈商业色彩的信息传播活动, 广告可以为广告主带来经济上的效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广告主置伦理道德于不顾, 制作发布大量的虚假广告, 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 恶俗广告层出不穷, 强迫广告无孔不入, 名人广告屡亮红灯, 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非法广告也频频闪现。这些不良广告信息, 堵截了商品流通的信息渠道, 使得受众越来越排斥广告, 广告效果也距广告主的理想预期渐行渐远。

很长时间以来, 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商 (简称SP) 利用手机监管漏洞向手机用户发送一些诈取资费的诱惑性短信、内含中奖等信息的欺诈广告短信及写有代办学历、出售发票、色情服务、贩卖枪支弹药等信息的非法广告短信, 充斥其中的不良广告信息, 不但浪费了用户的手机资源, 更从根本上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使得手机广告媒体的社会诚信指数与日消减。

权威影响力。受众对媒体的信任程度还取决于媒体自身的威信和声望的高度。一种媒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发布广告信息的载体, 除了它要具备较强的传播力、独特的表现力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权威的影响力, 即媒体对消费者购物决策产生的强力推动作用。广告媒体一旦树立起权威形象, 所特有的魅力就会强烈地吸引和感染受众, 公信力就会大大增强。

纵观现今的传媒市场,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 它的发展带来了广电业、出版业、电信业、IT业和电子业之间的大融合, 横跨电信、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虽坐拥庞大的受众资源, 但却因为尚未找准商业模式, 导致产业链各主体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各自为政, 不但监管乏力, 其广告传播效果、价值评估体系也都远不如传统媒体那样成熟。如何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获取市场更多的信任, 将是手机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是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是实现媒介公信力的最高原则。只有那些既符合人们的健康追求、反映时代特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又能满足公众多层次、宽领域信息需求的媒体, 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才会得到公众的尊重和认可, 也才会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和活力。 (4)

在广告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手机媒体应多承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一方面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另一方面要着力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积极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媒介环境。屡禁不止的垃圾短信广告群发, 就直接拷问了站在广告发布入口、充当“把关人”角色的手机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部分手机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淡薄, 盲目追求高到达率的诱惑, 罔顾职业道德操守, 没能认真履行对广告信息核实、审查与筛选的职责, 最终使得手机媒体的利与义失衡, 丧失了长远的发展根基。

提升公信力, 打造手机广告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世界范围内3G应用的快速推进和手机终端性能的提升, 使得互联网从PC到手机的趋势正在加速进行, 手机正逐渐成为“个人的信息处理中心”, 而手机广告也将成为其他媒体广告的延伸, 具有独特的整合性优势。在此背景下, 公信力的塑造与提升将成为手机参与现代广告媒体竞争的基石。

尊重用户, 打造良好的传媒形象。手机用户对手机广告媒体做出认可、信赖、赞美等评价的美誉程度, 是手机广告媒体公信力最本质的体现, 也是其最高层次的追求。

首先, 要使手机广告内容向服务信息方向转变。手机广告具有很强的精确手机用户群划分和锁定意识, 即根据手机用户的注册信息、发表信息和网上痕迹进行区域、行业、消费结构及动机、趋势等特征的聚类细分, 并按照聚类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广告信息。此时, 借助手机媒体的即时性、随身性、私密性等特点, 这一针对性广告信息将变成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信息, 以其亲切的提醒、友善的建议、便利的方法淡化了广告本身的急功近利, 赢得手机用户的钟爱。

其次, 还要把对用户的分析贯穿到广告制作、投放过程中去。要想提高用户对手机广告的信任度, 进而增强其心理认可度, 就必须意识到手机是一种私人性较强的媒体。在操作上, 坚持以尊重用户选择为前提, 尽量减少未告知情况下的群发和主动Push型广告, 以引导用户定制类型广告和提前知晓的补偿定制类型广告取而代之。同时, 手机媒体还要发挥其自身的互动优势, 在互动性的增值服务上加大力度, 创新手机广告表现形式, 进一步迎合受众的娱乐化消费心理。如利用用户对游戏的爱好和游戏本身的互动性、娱乐性, 将广告信息巧妙地植入手机游戏中, 不但可以带给用户丰富而刺激的感官享受, 还可以有效引起用户对品牌的联想, 进而赢得用户的认可。

最后, 还要尊重并保护好用户的隐私。隐私本质上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社会群体利益无关的, 当事人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 不愿他人干涉、不愿被他人侵入的个人领域。 (5) 身为一种个人通信工具, 手机承担了用户的一部分个人隐私。若要发挥手机广告定向传播的优势, 就必须对用户的真实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动态观察, 这无疑使得用户的隐私权面临着被侵犯的可能和危险。要想保障手机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 运营商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资料审查制度, 对于涉及隐私的资料进行严格过滤, 保障受众的人身权利。同时, 借鉴欧盟在2002年制定的“保护私人信息数据”行为准则, 应从法律法规上制定行业规范, 做好监管, 避免企业在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其个人资料谋取商业利益, 重拾用户的信赖。

精准广告——凸显手机媒体广告服务的鲜明特色。在广告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谁生产了品高质优的广告佳作, 谁创新了与时俱进的广告内容, 谁树立了鲜明独特的传播风格, 谁就会拥有更多受众资源的认可。由此可见, 媒体广告产品的质量是媒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更是媒体公信力提升的根本所在。

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 社会的进步让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强调个性, 传统广告“点对面”的“大众化”传播方式显然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日渐多样化、分散化的需求, “精准广告”作为寻找目标客户的一种指向性明确的策略,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与此同时, 伴随着3G时代的到来, 手机广告分众、定向、及时、互动的传播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与精准广告精准的目标受众、可衡量的广告效果及经济的广告成本等重要特点不谋而合, 手机已逐渐成为精准广告最为重要的依附载体, 凸显了手机媒体广告服务的鲜明特色。

其中, 数据是手机精准广告的生命线。运营商可以借助庞大的用户数、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及便利的终端渠道优势,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身的用户信息数据库, 并强化对其的管理, 这不但是进行精准广告的重要基础, 更是3G时代手机广告产业乃至整个移动营销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 协同发展手机广告产业链。通常, 媒体的权威影响力越高, 人们认为其发布广告信息的可信度就越大, 广告信息的说服力也就越大, 反之亦然。这种“权威影响力”不仅仅指媒体的传播内容, 也体现了媒体组织的政治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市场地位。作为新生媒体, 手机媒体的发展必须要往产业化方向迈进, 而在此过程中, 产业链的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要想锤炼手机媒体在广告传播中的权威影响力, 就必须要有强力的行业领导者来引导整个产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移动运营商牢牢地把握着手机媒体的控制权, “与固网运营商只能对基础接入服务与市场认证进行管理, 而对附加增值应用和内容监管无能为力不同, 移动运营商拥有主导移动营销产业链的能力” (6) 。它在用户资源、网络资源和业务平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但可以为手机广告产业稳健、快速的发展提供设计支持与技术保障, 还能够开发出多种节目资源,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传统媒介不可复制的节目内容, 从而赢得手机用户的忠诚度。站在手机广告产业链的中央, 移动运营商在实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这一战略目标的同时, 还应积极促成产业链各主体间的通力合作, 用各自的优势把产业做大, 并使得产业链上的各参与者均能从中获益。

制度约束。媒体公信力的创建、维护与提升, 离不开媒体制度的保障, 即媒体自身必须建立和完善他律与自律的机制。他律主要是接受法律、资本、权力、受众的约束;自律则是指要受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的约束。具体表现为:

首先, 要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手机广告效果评估体系。较之于传统媒体, 手机广告市场尚未形成系统可行的广告效果评估体系。大多数手机广告的传播策略都只是建立在可靠性有待推敲的初步数据基础上, 广告主与广告代理商都无法做到全面监播。数据库是手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也必将成为检测手机媒体广告效果的核心依据。要想带给广告主更多的选择理由, 手机媒体必须要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广告效果评估体系。无论采用何种广告表现形式, 移动运营商都将为广告主提供包括总浏览量、点击率、用户互动次数、不同时段用户活跃程度等数据在内的数据报告, 帮助广告主随时调整广告策略, 灵活配合线下活动。

其次, 要加强自律,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手机媒体的经济效益是在社会责任约束条件下通过媒体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的, 其媒体产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只有在落实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如果说手机媒体向用户传递其感兴趣的资讯是关键, 那么推进媒介机构的自律, 加快树立行业标准则是其根本所在。

2010年2月11日, 为了调动全国手机媒体进一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工作中,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在京发起并联合多家知名手机媒体, 代表全国手机媒体行业发表《勇担行业责任, 主导绿色健康信息充实手机媒体空间, 驱逐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 文明服务公众》的行业自律公约, 全面净化手机屏幕。这一事件意味着手机媒体以自律公约的形式来强化自我约束和管理力度,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把关人”位置应尽的职能和责任, 不但有利于手机广告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同时还塑造了手机媒体良好的品牌形象, 提升了自身的公信力。

最后, 要健全法规体系, 强化监管机制。手机媒体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暂, 技术先行、法律缺位的现象在所难免。“如果不从法律法规上对手机媒体制定行业规范, 做好监管, 维护好用户的个人隐私权、信息权, 最终将成为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痼疾。”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如是说。这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自律的辅助者, 要尽快理顺管理职能, 协调利益, 尽早出台手机广告的相关管理条例, 保护信息消费领域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同时, 为手机广告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为2009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手机媒体化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认为, 手机媒体应以尊重用户为前提, 一方面要明确移动运营商为手机广告产业链的领导者地位, 带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凸显数据库营销的广告核心价值, 针对定向的目标受众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以监管保驾, 以自律护航, 在提升自身优良形象的同时, 以公信力的深入人心作为媒体核心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公信力,手机媒体,精准广告,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初探 (上) 》, 《新闻与写作》, 2005 (1) 。

[2]俞益民:《媒介公信力影响要素的分析》, 《传媒观察》, 2005 (6) 。

[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陈正辉:《广告伦理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5]贾嫚丽、谢明珠:《手机广告在“侵犯与被侵犯”中和谐成长》, 《东南传播》, 2007 (10) 。

手机媒体对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研究 篇7

1 对高校品牌形象定位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校教育资源紧缺, 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加上“在信息化时代, 社会公民对信息的需求能力和搜索能力比任何时候都强, 这使得高校必须加强对外宣传以彰显自身办学的开放和活力”[1], 那么,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要想突围, 高校必须增强外宣意识, 致力于塑造自身品牌形象。为了树良好的形象, 打造品牌高校, 高校对外宣传首先必须做的就是明确自身定位, 只有明确定位才能为后续对外宣传工作提供行动依据。首先要进行高校竞争环境分析, 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 明析当前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目前,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大多数高校都试图通过对外宣传, 给受众塑造一个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学习环境优良的形象, 试图以此来抓住机遇扩大知名度, 赢得受众青睐, 吸纳更多教育资源, 但是却在这一浪潮中容易逐渐失去自我, 失去自身的特色, 模糊了自己的形象。因此, 要想在众多优秀高校中成为一只独秀, 就必须明确自身定位, 实现差异化形象定位战略, 赋予高校人性化气息、个性化形象。

2 对媒介融合环境下手机媒体使用现状的分析

随着3G时代的繁荣和4G时代的接踵而至, 手机媒体不再只是打电话发短信, 它还“兼具无线网络媒体传输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2]。在移动网络的支持下, 智能手机中的微博、微信、网页浏览、二维码扫描、APP下载等功能不断完善更新, 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多元化信息共享、即时互动交流、多媒体信息推送、手机支付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行为习惯。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说:“截至2013年12月,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 年增长率为19.1%, 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 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13年12月, 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 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 增长率高达83.8%, 在手机类应用用户规模增长幅度统计中排名第一。”[3]

由此可见, 在中国,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它强大的用户阵容和便捷的信息共享功能, 作为一种传播手段, 它将发挥惊人的作用。但是, 目前高校在对外宣传上对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利用意识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即因知晓其强大的宣传功能而蠢蠢欲动, 却在如何有效利用这一功能上迈不出这艰难的第一步, 只能徘徊在建立手机号集群、内部信息推送等较为初级的宣传阶段。而高校宣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是要将高校形象、高校品牌传播出去, 传播给普通大众以及全世界。下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高校外宣现状。

2.1 外宣渠道乏新, 管理乏善

目前我国高校对外宣传的手段, 大多依托传统校媒, 如各大高校都会自办校报, 报道校内重要会议信息、新的学校政策规定、学生活动及校园先进事迹等。另外, 还有一些专门针对高校市场的高校杂志, 如《大学行University》、《锐一代》等, 但由于投放发行基本只是在高校内部, 因此其在高校外宣上并不能发挥大的功效。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高校意识到互联网的强大力量,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高校门户网站, 树立自身形象, 其中包括学校概况、机构设置、学术会议、人才培养等部分, 用来发布校园信息。但是对于门户网站的管理并不是各个都做得那么好, 有很多门户网站设计及信息公布都不到位, 用户登录到网站看到的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格局或是半天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2 新媒体利用有限, 宣传内容单一、对象局限

其实, 高校对于新媒体的触觉还是比较敏感的, 但是往往挖掘不够深。比如高校组织注册官方微博, 通过微博发布校园活动信息, 实现内部信息传达和对外宣传作用。在较大型的校园活动中, 主办方往往会开设网站投票、微博互动平台以及利用微信二维码扫描获取活动入场券或抽奖券的功能吸引现场观众参与到比赛当中, 而不仅仅是作为旁观者。

在2014年4月3日公布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28所教育部部属高校 (占比37.3%) 通过报纸、微博、微信等其他媒体对年报发布信息进行了宣传, 如西南交通大学运用新媒体, 在年报公示后第二天便通过微信进行了推送, 又如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将年报在微博上进行了发布, 其中陕西师范大学以图文并茂、结合数据的方式分时段推送了3条微博。”这是一直以来期望并乐意看到的。但是在外宣过程中, 对新媒体的利用上只仅此而已, 新媒体真正引发大范围影响的“话题”功能以及活动之外的互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宣传内容上, 实际情况是官方微博发出的消息都是有关校内活动宣传、校园临时消息通知等类似内容, 这些都是和学校门户网站中学生活动信息重复的。除此之外, 校组织微博中还会发一些学校角角落落发生的“趣事”, 但这些所谓“趣事”往往并不能真正吸引粉丝。此类内容的编发是缺乏精心编辑策划的, 可以说纯属刷屏行为。

同时, 这种对外宣传还是只能局限在本校内部或者相关组织内部, 即便如此, 高校师生对本校各部门的官方微博的关注甚少。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华工微博协会粉丝仅有22000多人, 而其在校师生已达10万多人, 另有毕业校友近30万人, 足以说明高校在对内和对外宣传上的力度都还是不够的。其宣传对象的局限使得新媒体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3 如何利用手机媒体塑造高校品牌形象

3.1 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优势, 扩大传播影响面

3G还在发力, 4G已经蓄势待发, 手机移动媒体在这一科技革新浪潮中成为最受瞩目的对象。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持下, 手机媒体已经打破束缚, 实现网络覆盖下随时可以用拇指进行网络搜索、信息发布和线上互动。先前微博的出现,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故当中, 微博消息以超乎传统媒体及网络新闻的迅捷性, 使微博成为大众眼中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 加上微博大V的出现, 微博被广泛关注和注册使用。随后2011年1月, 腾讯公司推出微信, 作为腾讯QQ的延伸, 微信将移动通信、QQ、附近的人等联合起来, 以腾讯作为强大的后盾, 使其一发布就拥有了强大的受众群体。“2013年10月24日, 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 每日活跃用户1亿。”高校在进行对外宣传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易携带、易操作、用户覆盖广、影响大的特点, 以微博、微信等手机媒介为平台, 根据自身形象定位, 建立特色微信圈或者注册为公众账号或订阅号, 向受众推送特色信息, 加大外宣力度, 扩大高校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 完善高校外宣队伍建设, 保证信息质量。

3.2 策划特色活动, 实现线上互动, 充分调动受众

高校对外宣传, 旨在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好的高校品牌形象, 因此, 它所面对的受众就不只是校内师生、同类高校师生、国家教育组织, 还包括全国各大实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组织, 以及希望为孩子找寻优秀高校就读的父母们。因此, 高校外宣内容就不可单一地只是报道校园新闻、优秀校友事迹、科研成果等, 还可以尝试特色活动的策划, 这个活动可以面向社会大众, 只要是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到互动当中。譬如策划一个关于高校教育体制革新的问题讨论, 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把问题发布出去, 基于手机的便携性以及移动网络覆盖广的特点,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进行实时评论交流, 或者以组织的形式将讨论意见发送到活动中心, 同时实施奖励机制, 对参与讨论的用户进行抽奖活动, 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二维码的技术的支持, 也使手机媒体的传播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高校可以将属于自己的二维码标志印刷到校园传统媒体及各项活动宣传的海报上,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拍摄报纸或杂志或宣传海报上的二维码获得活动抽奖资格, 校外人士只要对此次活动有兴趣, 都可以以这种方式参与其中, 或者到达具体活动的现场, 体验属于这个高校独特的个性魅力。

3.3 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尝试创新性的APP研发

高校作为对民众提供高等教育和研发条件的学校, 具有相当力量的研发团队和富有创意的精英队伍, 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要来源, 它为国家储备和培育了最新一代的力量, 是最富活力和创新的地方。因此,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师资、物资以及新人才资源, 进行创新性APP研发, 将其投放到手机系统中, 借助先进的手机媒体网络, 将其深入到用户当中, 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市场需求, APP的研发可以是用于专业领域分析, 或是娱乐游戏, 或是社交通信等等, 与此同时设计专属自身的图标, 将高校信息植入其中, 这样不仅通过实际行动告诉用户其研发能力的强大, 而且在不自觉的口碑传播中, 打破地域限制, 广泛覆盖各地手机用户, 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这类APP的使用还可以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进行活动链接和宣传, 用户还可以通过这一渠道进入高校主页, 了解高校特色和精神。

3.4 与传统媒体结合

媒介融合时代下, 要想树立高校品牌形象, 扩大知名度, 就必须学会将新老媒体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有效宣传资源, 加强对外宣传效果, 强化高校品牌形象。“手机是所有媒介形态中普及性最广, 最为便捷的媒体平台”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是也必须意识到手机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譬如“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影响了内容的真实性”、“信息量大, 信息污染严重”信息重复推送导致用户反感等问题, 为了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就必须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来补足, 因此, 在充分挖掘手机媒体传播潜能的时候, 还需要结合传统媒体加强信息真实性、信息规范化及信息有效性, 从而优化高校外宣渠道、提高外宣效率, 塑造良好的高校品牌形象。

3.5 完善高校外宣制度, 规范管理

外宣制度的完善是高校在对外宣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有力保障。因此为了提高外宣效果, 必须完善高校外宣制度。优化高校外宣组织结构, 完善对外宣传体系;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与校外媒体合作;制定明确的外宣目标和外宣形象定位, 提高外宣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与同类高校合作, 实现强强联合。同时, 制定外宣信息编辑规范制度, 保证外宣信息的严谨性和公开完整性, 树立权威形象。特别是在利用手机媒体的时候, 避免手机信息的随意性给受众带来的不正式感, “要在遵循宣传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 致力于实现在方法上的改进及创新, 改变过去那种信息传播单一、宣传方式僵化的模式”[7], 加入新媒体互动, 调动对象参与的主动性。

4 结语

在当下资源紧缺、高校众多的环境下, 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扩大知名度, 获取更多宝贵资源, 高校必须有所行动, 抓住新媒体这个新时代的传播法宝, 在受众心中树立一个独特的高端形象, 赢得受众青睐。这将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工作, 也将是高校竞争中的一场持久战, 需要人们不断去摸索、去创新、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珊.高校外宣的定位与思考[J].新闻前哨, 2013 (01) .

[2]李博威.基于SWOT模型的手机媒体研究[J].新闻世界, 2013 (02) .

手机媒体研究 篇8

当今大学生思维开阔, 喜欢新鲜事物, 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情有独钟。在此情形下, 手机媒体集个性化和互动化于一身, 以强劲势头广泛传播, 为大学生群体提供诸多便捷。但手机媒体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手机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手机媒体, 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 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定向为传播效果, 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1]。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 手机媒体逐渐成为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 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1.1 手机媒体受众群体广泛, 用户形成较强黏性

2009年我国3G技术开始商用, 其发展态势强劲,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 3G技术的发展成熟, 3G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已是大势所趋。据调查显示, 至2012年底, 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 占网民总数的74.5%[2]。网购和团购保持高增长率, 手机端商务应用迅速扩张, 说明手机上网便捷、迅速、互动等特点正在对用户形成越来越强的黏性。

1.2 手机媒体用户趋于年轻化, 大学生比重大

调查显示, 当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中, 18~25岁用户所占比重最大, 约为39%, 其次为26~30岁用户, 所占比例为34%, 这两大群体成为手机上网用户的中坚力量。可见, 中国手机用户网民呈现低龄化特征, 这和当前社会所处的互联网环境密不可分。

手机网民的学历层次方面, 本科学历用户群体比例最高, 占45%左右, 其次为大专学历, 约为30%。可见, 手机上网用户多集中在学历较高人群。

1.3 手机媒体应用前景广阔

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互联网的流量、速度、广度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媒体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 我们通过手机媒体与他人沟通交流、发布信息、传递情感、表达自身权利, 可以说, 于个人而言, 手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获取信息与社交的平台。而于社会来言, 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在整体上具有互动性, 社会上的任何个体、组织及社会群体都能够成为网络信息的来源, 可以说, 新媒体在本质上破除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性。而作为其中重要的新媒体, 手机媒体毋庸置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加以引导, 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2 手机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2.1 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据调查, 超过8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主要目的为联系、交流、看新闻与娱乐, 通过QQ、微信、微博、飞信等与熟人甚或陌生人交流沟通。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媒体的作用是查资料与学习[3]。

(1) 网络成瘾现象严重。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变化多样且充满神秘色彩的虚拟世界, 尤其对猎奇心很重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其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很多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度的依赖, 极度地痴迷于网上世界, 甚至发展到上网成瘾--一上网就显得异常兴奋, 一离开网络则情绪低迷, 无所适从, 网瘾难熬, 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

不仅如此, 对于这些毫无节制、不能自拔的手机网民来说, 旷课已是家常便饭, 成绩自然也开始下滑, 考试不及格, 甚至被学校处分或开除。

(2) 手机媒体为大学生弄虚作假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手机体积小, 携带便捷隐蔽, 因此成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工具。作弊的方式多种多样:考试前利用手机储存相关资料;考试中利用手机短信发送答案;甚至利用手机在网上寻找答案等, 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4]。

2.2 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作为主要的通讯工具, 手机是大学生和他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 大学生群体过于依赖手机媒体, 同以往一些书痴表现出爱书如命类似, 很多学生表现出“手机痴迷症”, 甚至有大学生表示, 如果给他一部手机, 他一天不出门不见人也可以自得其乐。但是由于过于依赖手机与网络的虚拟交流, 失去了面对面时沟通可以看得见的特性与真实的情感表达, “朋友”在他们的脑海里可能只是一个符号, 而非真实存在, 使得有些学生感到孤独无依, 缺乏安全感。长此以往, 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浮躁、自闭甚至抑郁, 社会认知水平下降。

2.3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手机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 对人体造成伤害, 甚至引起基因突变。过长时间使用手机, 其辐射会对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造成影响性障碍, 甚至导致神经衰弱。除此之外, 大学生发短信时间过长, 也会造成身体其它部位的伤害, 如会出现“手指病”, 手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5]。由于手机使用时的不良习惯, 加上手机屏幕相对较小, 容易造成视力下降, 引发干眼症等眼疾。还有些同学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持续到深夜, 从而导致睡眠严重不足, 生物钟紊乱, 最终导致身体亚健康的出现, 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2) 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不良信息肆虐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众所周知, 互联网上的信息具有超大容量, 海量的网络信息难免会造成鱼龙混杂, 信息的去伪存真理论上可行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大的现实困难。因此, 诸多虚假、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充斥其中, 作为主要手机网民的大学生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调查显示,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群体有意无意中接触过网络上的淫秽色情信息, 并有少数免疫力低下者已迷恋于此, 对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面对一些不良风气和诱惑, 容易被误导, 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手机“涉黄传黄”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污染了大学校园, 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应当从源头上抵制。

2.4 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目前, 大学生群体普遍拥有手机, 为了赶潮流或是保持与周围人的一致, 许多经济不宽裕的同学也纷纷购买、使用超出家庭负担能力的昂贵手机, 使得经济压力加大。

手机的广泛使用必然牵扯到话费问题。通话、短信、3G或GPRS以及各种增值业务, 使得手机话费日趋走高。现在大学生手机上网方式是学生普遍通过WAP上网, 而现在WAP网络还不够规范, 黄色铃声、图片, 视频遍布在各个网络, 甚至连最权威的移动梦网、网易等网络也是如此, 并以此作为诱饵大量骗取手机用户的话费, 这些现象比比皆是。目前, 很多大学生手机消费每月少则几十元, 多则上百元或几百元, 这对毫无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不小的开支, 这无疑会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重大的影响。

3 抵制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策略

3.1 政府应加强管理, 完善技术监控机制

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应该从源头着手。政府应尽快完善监控机制,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严厉打击不法之徒。通过法律的形式, 保护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约束运营商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进行负面文化的传播, 依法严惩制作和传播者, 斩断幕后黑手和利益链条, 抑制涉黄信息、恶意短信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及其它犯罪活动[6]。

据有关人员调查, 学校周边的部分手机维修店存在违规经营的情形, 以手机为中介, 贩卖不法与不良信息, 有些甚至逐渐成为贩黄的“中转站”。新一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好奇心重、对这些不法不良信息免疫力低, 因此容易受到蛊惑与侵害[7]。面对这些不利因素,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 取缔非法经营的手机维修店, 遏制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 还应积极开发相关的软件以便对手机进行技术监控, 净化手机环境。

3.2 高校应当加强学生教育, 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正面引导学生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催生了社会环境的多元化, 对单一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面对手机媒体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将教育的精髓渗透到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中, 慢慢影响其行为方式, 实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 自觉抵制恶俗文化、拜金主义与各种不良习俗。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意识与行为方式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也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涵养。

(2) 举办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的落脚点在于人, 因此, 教育应当以个体生命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 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 学校应当组织专项讲座, 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新媒体。对身陷“手机依赖症”的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培养其完整的人格, 实现其健康、自由的发展。

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项集体活动, 鼓励学生走出宿舍, 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 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 从而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个人能力得到锻炼, 进而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另外, 学校还应适当规范学生手机的使用, 明确要求学生上课、自习期间将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考试期间, 应对手机信号进行屏蔽, 避免考试出现大量作弊现象。

3.3 家庭应多方面关心子女, 努力消除代沟

大学生群体处于成熟的过渡期, 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却不够理性, 仍需要家庭的关心与引导。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 对孩子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及上网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 并适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监督, 一旦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与孩子沟通,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健康的户外活动, 不要老是宅在家中。另外, 家长还应及时与老师沟通, 了解孩子最新的学习情况, 以便更好地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3.4 大学生个体应当自律, 尽力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成人个体, 应有正确的价值观, 不能整天沉迷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 应自觉提高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 端正心态, 积极提高自己, 自觉养成合理、文明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大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加强自律意识, 力争让大学生活多姿多彩,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手机媒体的迅速推广和普及, 给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 要想消除这种负面影响, 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需同心同力, 负起责任。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积极作用, 抵制其消极影响, 以达到传递正能量、凝聚正能力的功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手机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手机媒体是把双刃剑, 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 更是如此。因此, 正确认识和使用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群体,负面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力维, 等.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J].内江科技, 2011 (7) :97, 137.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77dcf00581b6bd97f19eaa4.html

[3]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5) :142-143.

[4]范文利, 朱晓斌.大学生手机短信行为与心理特点探析[J].科教文汇, 2007 (4x) :25.

[5]张虎, 余瑞福.手机对大学生的负性影响探究[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8 (2) :114-116.

[6]刘博, 等.第三代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前瞻及对策思考[J].网络财富, 2010 (10) :7-9.

媒介融合下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研究 篇9

1 什么是新媒体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这二者的传播载体的不同,所形成的新闻产品自然不同。目前,手机媒体形式,大致包括微博(准确的说应该是社交媒体)、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主要形式。

2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既然手机媒体的发展变得如此重要,甚至可能引领未来媒体发展方向,那么目前其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

之前在行业内部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篇转的很火的文章《脑袋进水了才干新媒体》,除了倾诉小编满腹的牢骚外,从侧面也反映出新媒体存在的尴尬的境况:为什么新闻单位都要设立新媒体部门?是因为被重视吗?答案通常是否定的,甚至有人很直白的说,“设置新媒体部门的原因其实就是跟风,赶潮流,因为别人都有,所以自己也要有”。虽说这是一种调侃,但也赤裸裸地反映出新媒体存在的尴尬局面——可有可无的寄生状态或许真的普遍存在于新闻单位内部结构的划定中。以手机媒体为例,在一些新闻单位里,我们甚至不难发现,多种新媒体内容的制作者都是同样的几个人;除此之外,以移动媒体为传播媒介的微博和微信(双微)如同鸡肋,双微地位如何?在部门中的定位是什么?再加上手机客户端的市场化刚起步就举步维艰,盈利模式还不明朗等问题都需要逐步去探讨。如何能让手机媒体先融合,且融合不流于形式,真正具有媒体融合的爆发力呢?这首先要满足一个前提,分析每一种新媒体的特质,扬长避短,各取所需才能使融合发挥到极致。

3 微博和微信——不要让“双微”兄弟变“鸡肋”

3.1 微博

微博和微信的出现,均成为社交媒体发展中的里程碑。有人说,微博偏向于社交媒体,微信更偏向于社交网络。可不论是什么,它们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开辟了新道路,创造了新形式,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2011年微博发展达到了巅峰状态。微博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了3.2亿。微博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深受网民的拥戴,是因为它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就新闻传播来说,它能让网民们第一时间来到新闻现场,在微博领域,人人都是目击者,人人都可以是发稿人。比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报道,第一条消息是从微博上发出的,“报道”的第一人也不是第一个到场的记者,而是在事故现场的乘客。之后,权威的网站才贴出消息:“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

短时间内,微博用户增长迅速,且打破了地域限制,信息的共享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为新闻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微博传播的特点:简短方便,现场感强,互动性高,非制度化等。这些特征让它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汇集了最多的关注,积累了最多的能量,产生了最为广泛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微博也成了政务发布和新闻传播的主要阵地,2011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纷纷在微博上开设政务微博,直至今天,许多政务微博依然十分活跃,在权威发布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微信

2012年,新浪微博用户量不可阻挡的开始走下坡路。微信用户量不断攀升。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微信;2012年3月底,用户总数突破1亿;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总数突破2亿;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总数突破3亿。迅速增长的用户量又吸引着新闻媒体纷纷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先要明确一点:微信不是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是媒体)。然而,微信虽然有着微博般可观的用户数量,但在传播上,却有着自己的特点。由于它传播私密,推广难度系数高,用户黏度无法预测等因素,渐渐的,一些新闻单位便放弃了微信这块传播阵地,有的微信公众号甚至成了“不得不做”的负担。

微博用户量的陡崖式下滑和微信公众号的“失宠”都表现了“双微”显露出来的险境,那么它们就真的变成“鸡肋”了吗?在新闻传播中,发挥不了作用了吗?当然不是。不过要像之前一样单打独斗,恐怕也会“劳民伤财”,所以,在这个经济社会,融合便成了节约成本的好方法。那到底怎样融合?

其实,任何一个平台,只要懂得“开发”到极致,都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何况是依旧有着雄厚网民基础的平台。要想使新闻传播有好的效果,除了要有良好的新闻主题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平台上的读者群体,以及平台的特质。

比如,微博不分地域,活跃着全国各地的粉丝,在这些读者里,根据不同的界别,还可以分成无数类别。根据不同群体下发不同内容,在微博平台显然是实现不了的,也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一厢情愿毫无选择的机械般推送,阅读量低也就可想而知了。那怎么办?——以不变应万变。虽然粉丝是不同的,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真情。无论在哪里,五岁半女童捐献器官救了3人,这样的新闻,没有人不会为之动容。杭州公交司机被车轮砸中后处变不惊,及时刹车救了一车人,之后因伤势过重离世,这样的善举,谁读了不会为之祈福?再比如,全国性突发事件,泥石流、飞机失联、船在某海域沉没,这些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很高,此类事件,很多读者都在关注着。还有一些实用信息也会有很多人转发分享,比如疾病防控、迪士尼开园、健康小提示、诈骗提醒等等,在以往经验中,这些资讯都会成为读者们关注的信息。以此作为参照,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内容选取也可以根据平台的用户群进行分析,逐步增加用户阅读量。但与微博不同的是,微信的功能更加完备,用户的特殊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因此,新闻机构的微信公众号,除了要根据读者群选择信息外,还要通过微信功能增强用户的体验,让用户不光是在平台上看新闻资讯还能参与其中。

比如,宁波晚报的微信的订阅号,除了将新闻按照属性分为本地、滚动、往期、网友播报外,还专门开通了服务类平台,在上面可以实现公交、公共自行车、台风路径等实用信息查询,这样既满足了用户读新闻的需要,又服务了用户的生活,所以关注的用户数量就很可观。类似的还有宁波发布微信订阅号,除了日常的权威发布外,还开通了政策解读,甬事指南等个性化的服务窗口。

综上所述,新闻信息的来源可以统一,但选择下发渠道时,需要分析平台各自的传播特点和关注人群,做到有的放矢,微博、微信的作用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否则若只是将同样的内容复制粘贴到不同平台,既有的用户量会极速减少不说,平台的公信力也会逐渐下降,最后以“烂尾”收场。

4 手机客户端——从新闻到个性化服务

手机客户端就是可以在手机终端运行的软件,也是3G产业中一个重点发展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手机客户端格式的一个重点发展的项目是作为登入移动互联网最便捷的方式,以及守着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为新闻传播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手机客户端的出现,满足了用户对海量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开启了免费手机阅读的时代。因为没有类似于腾讯、新浪等综合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平台助力,通常新闻单位推出的手机新闻客户端后,都是依靠自己的市场化力量进行推广运营,所以用户数量的拓展给新闻单位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再加上市场化运营提出的利润要求,很多新闻单位推出的新闻客户端在操作过程中可谓是捉襟见肘,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一个明晰的,可以复制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

但从一些新闻客户端的运营来看,有一点似乎是达到了共识:客户端上只有新闻是不够的,需要具备更加完善而丰富的功能设定,从新闻供给到个性化的设定,再到生活服务的发展脉络被很多新闻单位所接受。

几乎所有的新闻客户端都推出了用户订阅服务。用户可以在看新闻的同时,选择自己关注的领域进行收藏,这些领域都有单独的栏目,可以是综合的、本地的、健康的抑或是新闻客户端自己开创的特色栏目。此外,客户端所囊括的生活服务项目更多,宁波日报集团旗下的甬派客户端上服务一栏里,包含了打车软件、社保查询、公积金查询等服务入口,浙江新闻客户端在高考期间,还推出了高考信息查询的绿色通道,这些都是软件功能的展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与此同时,对于新闻发布,客户端还有很多呈现形式,比如实时新闻推送,可以随时将重要的突发的新闻发送到用户手机端,活动投票功能更有助于用户对新闻意愿调查的征集,留言评论带动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和对新闻的反馈,这些都给了用户更好的新闻体验,当然功能的开发还将持续,无疑功能的开发直接与用户体验和盈利模式息息相关。

媒体融合至今可能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融合的观念和思路不能裹足不前。融合不应该是简单的捆绑合并,而应该是扬长避短,取精华去糟粕。正如以上所述,新闻的生产与传播应该找好平台,找对出口,利用好微博无国界的用户基数、微信的人脉和体验、手机客户端丰富的展现形式和服务,让新闻立体式的传播,这或许是新闻单位进行新媒体融合应有的心得。毕竟伴随着未来新闻的多元化,传播方式也应该多样化才能不断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微博发展报告(2013-2014)[R].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网络媒体协会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孙绍谊,郑涵.新媒体与文化转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3]秦艳华,路英勇.全媒体时代的手机媒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徐志斌.社交红利[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5]郭春光.微信公众号运营与推广一册通[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手机媒体研究 篇10

关键词:智能手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29.5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移动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语音、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智能手机的多媒体应用需求也随之增加。手机在多样化、丰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上,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人们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在随时随地利用3G网络或是无线网络,进行上网、听音乐、看视频等功能,如同利用电脑一样的多功能,在相同的功能下,小型的、可移动的智能手机和大型的、不可移动的电脑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下载各式各样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APP,来丰富手机内容,并使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独特性,满足用户的个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多媒体技术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是很必要的。

1 智能手机的多媒体应用研究现状

在国外,手机多媒体应用发展的很好,尤其是在音频方面,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早已经推出了专门的手机电视网络和音频播放网络。另外,随着3G网络、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新业务还不断的推出,以满足消费者的语音、娱乐等功能需求。

在国内,智能手机的多媒体也迅速的发展,主要是语音、视频播放、音频播放、电子书阅读、游戏等功能。随着3G网络、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功能创新,以及提高了智能手机的销量,促进多媒体技术在智能手机的应用,为用户带来方便。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作为一种强大运算能力和功能的手机系统,当前手机用户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有:Android、Symbian、Windows、IOS等,并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不相容的,各具有一定的特色。

在当前发展前景较好的智能手机市场,随着3G网络、无线网络的发展,手机软件APP也飞速发展。在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也不断增加,出现信息冗余等现象,因此,用户对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也不断的扩大,并且需要增强信息的检索能力,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使用户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出来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还可以浏览网页,接受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多种信息服务。

2 相关的技术理论

2.1 Symbian。Symbian是一款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操作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特征:一是,操作系统的固化,操作系统的固化是在出厂前在ROM中进行固化,这样的优点是保证智能手机的安全性、稳定性。二是,多种UI,操作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其三,客户/服务器结构,客户端和服务器相互连接,并且具有一定的互动界面的程序。其四,强大的开放性,Symbian具有强大的第三方程序的支持性。五是,多线性,多任务,Symbian在开发程序是,程序设计之间相互交互,用户在运行两个以上程序软件时,可以快速的使多个程序之间快速转换,效率比较高。六是,低电量消耗,高效的处理能力。七是,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Symbian具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内存、放电的规则,从而避免因内存而带来的系统不稳定,和因断电而带来的存储丢失。八是,良好的兼容性,系统设计是根据对象设计,使得系统有一个灵活的组件体系。

2.2 WLAN。WLAN是在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计算机设备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上时,使整个无线通信构成一个网络体系,覆盖面及其广,可以使人们在利用手机客户端时,可以随时随地的连接网络,使得移动客户端使用更加的灵活、便捷。

WLAN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其一,自组织结构,是网络的对等模型,可以满足用户的暂时需求。这种机构是在WLAN的范围内,进行点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二,基础结构型,这种结构是利用有线或无线的高速传输网络,通过基站的协调来使每个节点进入无线信道。

WLAN的主要特点是安装便捷,覆盖范围广,利用灵活等,这样的优点促进了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并且,可以和3G网络达成一种互补,协调发展。

3 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的设计

智能手机的终端设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UI,一个是引擎,即为应用模块。UI设计主要是UI界面的设计,对于终端的信息显示,视图切换的处理。应用模块有文件模块、音频模块、视频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文件模块主要是使客户端能够进行文件的阅读、输入、输出等功能。音频模块主要是让客户端的语音功能可以顺利的发送、接听、输出、输入等。视频模块主要是让手机客户端可以播放视频、录制视频、发送视频等。网络通信模块主要是可以使网络接连,以及通信畅通,接收消息无障碍。

4 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的实现

4.1 开发环境和多媒体框架。开发的平台是WindowsXP,运行平台是S60 3rd,模拟器和真机。

多媒体的框架是在Symbian OS 7.0中实现的,并且是一个轻量化的框架结构,并且还是一个多线性的结构,允许生产商和第三方加入新的插件。

4.2 文件模块。Symbian OS在提供文件的阅读、输入、输出等功能的同时,必须现用户提供检索数据文件的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4.3 音频模块。Symbian OS提供的音频服务是在音频流化的基础上,音频流化可以使音频以低延迟进行输入、输出,同时,可以避免额外的消费。另外,还可以是语音的通信更加的便捷。

4.4 视频模块。Symbian OS提供的视频服务是传输录制的视频,并且可以接受其他用户发送的视频,进行播放等功能,另外,还可以做到同时接受播放的功能。

4.5 网络通信模块。Symbian OS下的scoket通信是以一种典型的客户/服务器的结构来实现的。

5 软件测试与总结

在整个智能手机的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开发、调试、测试等。为了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以及客户端的正常使用,必须对软件进行测试,以保证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出错误,因此,软件测试对于整个过程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关系到软件的评价的好坏以及销量的高低。

软件的功能测试的主要内容更有,其一,UI界面的响应按键是否正常、灵敏;其二,服务器是否可以让客户端正常的登陆和注销;其三,在用户列表是否正常的发起和结束回话;其四,文件是否正常的发送、接受;其五,视频是否正常的播放和录制。

总之,在3G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下,智能手机的多媒体功能越来越强大,并且丰富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高效、智能。

参考文献:

[1]王杰.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课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06).

[2]罗宇,岳淼,朱力强.基于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移动学习[J].科技信息,2010(03).

[3]张鹏飞.基于智能手机与wifi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J].信息通信,2014(08).

[4]楊庭栋.多媒体处理器PXA310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家旭(1971-),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android手机软件开发。

上一篇:手段方式下一篇:化学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