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工程

2024-08-17

基础地质工程(精选十篇)

基础地质工程 篇1

1 基础地质的工程勘察应用

1.1 野外考察

在工程勘察当中野外勘察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基础。在野外勘察当中搜集相关的地质资料, 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施工现场的主要地形地貌及施工的具体条件, 还可以降低勘探工作量, 从而在为勘测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科学合理的应用勘察技术提供了依据。

1.1.1 原始资料的获取必须全面准确

由于勘察岩土工程的时间一般较短并且任务较重, 所以在获取原始的地质资料时就必须要全面而准确, 这也是作为勘察工作为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误判则会影响到勘察工作的质量。在进行野外勘察划分地层时, 要做到划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还要根据岩土的状态、色泽以及湿度、岩心采取率等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行划分。在多钻机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要进行勘察的统一编录, 防止勘察资料出现定性、描述、分层等问题。

1.1.2 采用连续贯入的方法

在进行采样碎石类的土时由于会具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也会出现较低的岩心采取率, 所以就很难发现碎石类土的软弱夹层, 并且碎石也具有很好的承载力, 它的均匀性会影响到基础地基产生变形, 所导致建筑出现变形以及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对此可以通过连续贯入的方法发现碎石土是否存在软弱夹层, 以判断碎石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均匀性。但是, 也有专家认为应用连续贯入的方法效率是较低的, 并且在勘探时不可能进行连续的贯入。

1.2 室内测试

在基础地质的室内测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传送地质的岩土样时当送达试验室以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测试, 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按照具体的操作标准进行试验。在要求对饱和土进行试样时, 有的测试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达到一定的饱和时间。还有在部分的固结测试当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做好平行测试, 提供的勘察报告也不具有可靠的准确性, 这就存在与现场数据出现矛盾的问题, 从而对工程投资造成一定的浪费。所以, 在对基础地质进行室内的试验过程当中必须要对送达的岩土样及时的开样测试, 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的标准要求对其进行操作试验。由于对岩土进行室内试验时主要对其测定物理力学的性质必须要建立在原状土以及岩样, 并且通过正确的科学试验方法对其分析, 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会降低试验的准确度。

1.2.1 对于原状土以及岩样的保管和采取, 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岩石和

土应用匹配的取样器, 当遇到软土时则可以应用薄壁的取土器, 而遇到较为坚硬的土时则应用二重管的取土器, 并且在取样后应妥善保管。

1.2.2 送样时必须要及时, 样本要合理的存放, 防止土样出现受热或者是振动等情况。

1.2.3 在划分土石样的性能时, 必须要全面了解每种土的地质性质, 并且充分掌握具体的分布区域情况。

一般膨胀土主要的特征就是塑性以及液限的指数较高, 并且存在裂隙, 当进行压力固结试验的过程中可能会测出其变形量小于荷载作用下的仪器变形量。而对粉土进行定名时应注意塑性的指数, 也应注意到粒径的标准与颗粒的质量指标等。此外, 对粉土的承载力进行液化判别以及深宽修正时必须要按照它的粘粒含量进行计算。所以要做好地质中的粉土粘粒含量工作, 就要选用合理的工程剪切方法。

2 工程地质中主要地基问题

在工程地质中, 要达到给建筑物打好稳固而坚实的基础, 就要处理好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问题, 本文主要将地质建筑施工中常遇到的主要地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2.1 主要地基问题

2.1.1 填土问题

在对建筑物基槽施工中常遇到人工填土及冲填土在槽底残留, 而且老城区尤为多见。一般情况下应挖除松散填土, 将基础放在原状土层或基岩上。但经常由于施工条件受限等原因未能全部挖除, 而形成填土仍在槽底残留问题。

2.1.2 局部软土问题

对跨场地边缘或范围较小的软弱土层, 勘察时不易查清或遗漏, 但在地槽施工开挖时容易揭露出来, 验槽时应查明其深度和分布范围, 必要时分析软土的密度和力学性质。

2.1.3 地下洞穴及掩埋物问题

在城市建筑施工中, 常遇到被松散填土充填的古井、洞穴或其它地下构筑物, 如防空洞、线等。这些掩埋物尽管存在于地基的局部地段, 如果不作处理将会影响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及安全使用。

2.1.4 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影响问题

新施工建筑物如果与老建筑物的基础相近或相邻, 就可能会引起老建筑物的不均匀附加沉降, 同时还可能会牵制和影响新建筑物的均匀沉降。如不作适当处理将会给相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极大的隐患。

2.2 相关处理方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必须予以认真对待,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予以及时解决。

2.2.1 填土和软土处理

基槽中残留的松散填土或软土厚度较小时, 应清挖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回填, 也可用灰土、素土或粗砂回填夯实。对局部填土或软土较厚采用换土法受限或不经济时, 也可用人工挖桩或预制短桩, 穿过填土或软土至原状土层上。根据工程情况也可采用砂石挤密桩, 粉喷桩复合地基或用硅化法加固软土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

2.2.2 地下洞穴及掩埋物处理

对古井、洞穴和古墓等的处理, 一般采用挖除杂土至原状土, 用级配砂石、灰土和素土夯实的方法。

2.2.3 相邻建筑物地基处理

当新旧建筑基础相近或相邻时, 应调查分析相邻建筑基础埋深情况, 尽量使新旧建筑基础埋深相一致, 以减少其相互间沉降方面的影响。对重大荷载的建筑, 可设人工挖孔桩或钻孔灌注桩, 将桩端持力面选放在对相邻建筑沉降影响深度以下土层上, 以防止引起新的不均匀沉降, 从而保证相邻建筑物安全。

结束语

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我国地质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勘查工作是工程地质专家们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随着新时期我国对基础工程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 工程地质专家们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 要发扬创新精神, 提出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以使得我国地质工程建设取得更卓越的成绩。具体要结合重大工程问题进行创新, 结合中国的具体特点创新, 只有如此才能将我国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科技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GB-50021-9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3]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0 (8) .

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探讨 篇2

关键词:岩土勘察;勘查工程;基础地质

1.引言: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工程建设事业的大规模支持。地质勘查以及其中的岩土勘察工程做为基础建设、工程建设等事业的基本支撑,必须被我们所重视。本文所谈的岩土勘察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在进行岩土勘察工程时,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在对目标地点地理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后,再进行相关工程施工。在这其中,就体现了基础地质在岩土勘察工程中的重要性。基础地质在岩土勘查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是在理论方面,在具体实践中更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通过基础地质的对岩土勘察工程的积极影响能够推动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的各方面质量提高,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能够起到保障的作用,降低工程成本,从全局提前对工程进行判断和分析。因此,做好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探讨至关重要。

2.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研究

2.1基础地质的勘察方法问题。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技术从上世纪末开始实现新的跨越,到现在,可以说又有了技术上的新飞跃。岩土勘察工程相关的机械设备、高科技测试仪器、勘察理论等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这些常规的技术方法,包括科技设备都不能够直接满足岩土勘察的所有要求。要做好岩土勘察工程,必须要寻求更加可靠、更加科学的方法作支持。在基础地质方面的研究正是针对岩土勘察的重点进行的,其可以给岩土勘察目标区域进行科学有效的地质分析,为整个岩土勘察工程的进行提供充分的参考支持。

2.2勘察结果与基础地质。在我们的岩土勘察工程实际操作中,对目标地域的重点勘察是为了对整个工程在基础地质方面的基本现状、技术需要、勘察报告等资料做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在这其中,前期岩土勘察工程的勘察报告、勘察结果对后期的岩土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后期岩土工程的成本控制、工程造价以及工程质量的保证等很多方面,尤其是勘察工程中的岩土性质和参数的内容,对后期的工程有相当程度的技术影响。同时,在我们的勘察结果中必须含有对目标区域的钻孔取样情况、相关测试情况包括原位测试等等,这就要求在岩土勘察工程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工作安排,严格依照规定进行勘察操作。在勘察后的结果中要体现所有的要求数据及重要地质情况,为后期的工程做铺垫。

3.岩土勘察工程中基础地质的应用

3.1基础地质与资料储备。在我们的岩土勘察工程中,工程时间紧、工作量大是人人皆知的情况。因此,在岩土勘查工程中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数据和相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勘察目标区域的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是形成基础地质勘察资料的重要前提。在资料的收集工作中,由于基础地质条件往往具有复杂性,一旦出现勘察失误和分析误差就会造成前期勘察资料的有效性降低,甚至影响到后期的岩土工程开展。在这其中,我们要注意对岩层的具体区分和记录和现场钻探的相关工作。在对岩层进行具体划分时,我们要对整个目标区域岩层的基本情况进行透彻的分析,尤其是对岩土的颜色、硬度、湿度,一定要有细致的记录。除以以外,因为我们对岩层进行取样时,有很大几率出现取不到岩心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对岩心的取样情况以及取样率进行记录。在所有数据统计完好的基础上,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处理和资料整理。在现场的钻孔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2台或者3台甚至几个钻机一起工作的情况,就必须先对目标区域钻出1个或2个钻孔,对钻探目标区域进行有序的资料记录和取样调查。

3.2基礎地质岩土勘察的室内测试。在对基础地质岩土勘察进行室内测试时,一定要保证测试的科学有效性。在整个岩土勘察开始之前,我们就要对室内测试工作做完备的规划。在不同的勘察地区,要结合当地不同的实际,做适合工作的室内测试规划方案。在这其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相关样本的测试及时性问题,在取样工作结束后就应当马上送至室内测试场所进行相关测试,采取的样本一旦不能快速进行测试,就有可能出现很多误差问题,影响到后期工程的建设。在进行岩土勘察室内测试时,要保证测试设备的调试正常,所有测试流程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实施,并且操作人员不得出现技术问题,一旦出现了样本测试误差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测,不能敷衍了事。比如过去在甘肃省某地在进行饱和岩土的相关室内测试工作时,尚未对样本进行标准情况下的时间准备就进行相关测试,直接导致测试数据的不准确,最后致使工程出现问题。在对岩土样本进行实地的取样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基础地质的复杂性,不同的岩土样本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保存性质也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岩土样本的采样工作,依据具体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相关采样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室内测试的准确性。

总结: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也在随之不断的进步。虽然今天的岩土勘察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同时,基础地质岩土勘察工作已经成为了岩土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够直接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研究,不断更新技术理念,紧抓岩土勘察工作,促进整个岩土勘察事业的发展。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分析 篇3

1 地质勘察在基础地质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地质勘察属于地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工程开展之前, 勘察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将要进行施工的地质表面、内部构成进行勘测, 对其中存在的危险性寻找出解决方案,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该地地质数据分析作为后续地质施工的依据, 可以说地质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项施工方案都是遵循着这份数据而定, 由此可以看出, 地质勘查在基础地质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基础地质工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1 地质勘察可以保证地质工程的安全施工

在地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因为施工面积较大, 并且基础地质结构较为复杂, 所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慎出现问题, 那么极有可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上网, 为整个施工队带来恐慌。所以地质工程的安全工作是工程进行中的重点。而使用准确的地质勘察便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 通过勘察人员的对施工地地质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哪个部分的地质脆弱, 并制定出详细的避让或者解决方案, 这样便减少了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 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1.2 地质勘察工作可以保证地质工程顺利进行

因为我国的地貌较为复杂, 地质内部会随着时间不断改变, 光凭外表观察根本无法真正的分析出当地地质的特点, 许多工程在施工之前都会遇到施工地质不明确的问题, 为整体施工都带来了阻碍。而这时如果使用地质勘察工作为先导, 分析出详细的地质数据, 供地质工程以参考, 便可以极大程度促进地质工程的顺利进行。

1.3 地质勘察工作可以保证地质工程的施工质量

地质工程中的施工是不能盲目进行的, 每个施工人员都需要对施工地的地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地质施工的质量, 并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率。而想要得到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地质数据, 便需要进行地质勘察, 地质勘查通过对整个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 对施工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照顾到, 有效将整个地质工程的质量提升上去, 为地质工程的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施工基础。

2 基础地质工程中地质勘察的应用

2.1 基础地质工程初勘阶段

所谓的基础地质工程项目初勘阶段主要就是指针对相应的工程项目现场地质环境进行初步的勘察, 在这种初勘阶段中需要勘察测量人员关注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1 地下水的勘察

对于整个的基础地质工程项目地质勘察工作来说, 针对地下水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要点内容, 这种地下水的勘察对于最终基础地质工程项目的实施来说具备着极强的应用价值效果, 从这一方面来看, 在地质勘察中就应该把这种地下水作为一个勘察的重要目标进行把关, 了解地下水结构可能对于基础地质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干扰, 进而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其施工的效率和可靠性。

2.1.2 地质构造的勘察

地质构造的勘察更是这种初勘阶段的重点所在, 对于这种地质构造的勘察来说, 其主要就是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周围的一些地质环境, 分析其是否会对于基础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进而才能够有效的针对具体的基础地质工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保障其施工的效率和水平。

2.1.3 工程施工场地的勘察

对于基础地质工程相应施工场地的勘察同样是初勘阶段中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 这种场地的勘察主要就是从大的方面来分析其是否会对于基础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如果存在不良干扰的话, 针对其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判。

2.2 基础地质工程详勘阶段

所谓的基础地质工程详勘阶段主要就是指在初勘阶段实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针对整个的基础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的勘察, 对于这一详勘阶段的相关内容来看, 其要求和涉及到的内容要点更是极为复杂, 也就更加需要相应的勘察人员提升重视程度, 最大程度上保障勘察的效果和价值。具体来说, 在基础地质工程项目的详勘阶段中, 主要涉及到的内容要点就是对于土地特性进行分析勘察, 这种土地特性对于基础地质工程项目施工的影响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 也更容易造成各种基础地质工程问题的产生, 不仅仅会干扰到基础地质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甚至还极有可能造成一些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 因此, 这种基础地质工程的详勘阶段更是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切实了解和掌握土地特性可能会对于基础地质工程的影响。

2.3 做好基础地质工程研究分析工作

在所有的地质勘察工作完成之后, 还应该针对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勘察测量结果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力求其能够为基础地质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资料信息, 从这一方面来看, 加强对于基础地质工程项目勘察结果的研究分析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在这种研究分析工作开始之前, 应该首先重点搜集掌握较为全面的地质勘察结果资料, 为分析研究打好基础, 而对于具体的研究分析工作来说, 其最为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了解该地区的地质信息和特点是否有助于基础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 而针对地质信息对于基础地质工程项目施工的影响来看, 其主要的分析和研究对象也是比较复杂的, 不仅仅要着重针对地下水以及地质构造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了解其不适合于进行基础地质工程施工的一些威胁、隐患, 还需要针对基础结构施工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 保障这些问题能够在该施工场地中得到较好的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基础地质工程已经被众多工程项目作为施工基础, 而想要保证基础地质工程的施工效果与效率, 首先便要进行准确有效的地质勘察, 地质勘查所得出的准确地质数据是保证基础地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的基础, 其可以对基础地质工程进行有效控制, 将工程的施工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最终提升基础地质工程的工程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宝林.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03) .

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应用 篇4

1基础地质勘察中的常用技术

当前,我国的专家在开展关于岩土类工程的基础勘察工作中,涉及到很多种类的技术,但是常用的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分为以下三种:

1.1钻探技术

一般情况下,对即将要开展施工的地区进行地质情况勘察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观测土壤以及地下岩层来完成,这就需要借助此项技术来开展。钻探技术,具体来说又分为三种不同的技术形式:振动、回旋、冲洗。需要注意的是,选用何种类型的勘察技术,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地质情况、气候等。与此同时,在钻头或者钻孔的选择方面,也要从地质和钻探效果等方面做出全面考虑。

1.2地探技术

如果对此项技术进行更细致划分,可以将地探技术分为以下两种:物理探测和化学探测。就此两项技术的.勘察区域、所用设备、技术、仪器等各个方面来看,差别还是很大的,如何选用、选用何种技术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勘测地点、勘测要求等实际勘测需求来确定。此项技术的缺陷在于不仅使用起来比较繁琐,而且对技术、仪器、操作水平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地探技术也是有优势的,因为通过分析其探测结果,可以基本掌握矿物的分布情况。和其他技术相比,此探测数据中的可参考数据更多,结果更加的准确。

1.3槽探技术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篇5

摘 要:基础地质勘察工作是我国不可忽略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它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之下,正在逐渐与世界技术接轨,在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实施过程中,重点提供了真实准确的地质数据信息,在科学的程序应用前提下,可以获得科学的岩土参数,使工程施工基础设计更为安全、经济和高效。

关键词: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建设

中图分类号:TUl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93-02

在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不断迅速发展和进步的态势之下,推动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上升,为了实现与世界先进勘察技术的接轨,需要注重我国基础地质的研究和应用,要准确而真实地勘察基础地质状况,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基础地质勘察数据,从而确保岩土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能,推动我国的建筑事业持续、良性地向前发展。

1 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概念综述

1.1 岩土工程勘察

在这个概念之中,具体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①钻探技术。这种技术的采用主要依据岩土工程施工场地的不同以及技术标准的不同而选择,它在不同的使用方法的应用之下分为回旋式的钻探技术、强振式的钻探技术、冲洗清理钻探技术。这三种钻探技术各有其应用特点和性能,而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是回旋式钻探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提需要预先进行抽水实验,并且其应当符合采样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岩土的不同样本因素,要根据不同的岩土样本,选择相区别的钻头,并依照不同的钻孔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②槽探技术。这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适用于一些特殊基础地质的状况,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之时,难免会遭遇不可避免的基础地质状态,诸如:地质滑坡、隧道、堤坝、地下室等,这些特殊的基础地质状况采用通常的钻井勘探的方式,显然无法达到要求,不能够适应岩土勘察工程的实际需求。因而,可以考虑槽探技术,这种技术应用的考虑前提是要注意其测量的深度必须在地下水位之内,绝不能超过地下水位,要依照相关的工程施工要点进行把握。

③地探技术。这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归属于原位勘测技术,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岩土的诸多参数,如:波速、动态的弹性参数、循环性参数、电阻率、辐射性、土壤金属含量等,通过地探技术,可以全面、真实而准确地获取这些参数数据,并为岩土地基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岩土工程地质测绘

岩土工程地质测绘是早期广泛使用的基本技术,它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方式,重点不是针对地下土层,而是针对地面上的基础地质加以测试和描绘,并由地面上的测试数据推断地下的基础地质特性,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1.3 岩土工程勘探、取样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之中,物探、钻探、坑探等勘测方式是较为常见的勘测方式,这些勘测手段主要是对地质状态的测试,并对取样原位的监控。这几种勘测手段各有应用特点,表现出相互补充的态势。在物探技术应用中,主要是利用钻井,对岩土的性质进行光探测,它可以快速、经济地推断出基础地质条件和状况,可以说是一种普遍性的应用技术和手段。然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单纯依靠快速经济的物探技术还不够,还要引入钻探技术,以更为详细、全面地把握基础地质的情况。

同时,当钻探技术也不能满足工程勘察时,还需要使用坑探的方式加以补充和完善,以获得全面、翔实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数据。

1.4 施工现场检查与监测

在岩土工程勘察施工过程中,要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线索,要重点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测,现场检查和监测的内容各有其侧重点,其中: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在于:实现对岩土勘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在施工阶段,对岩土勘察进行验证和核实。现场监测的重点内容在于:检测不同荷载状态下岩土及土壤的反应性状;检测不同的环境及气候对岩土的影响状态。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监测的条件下,可以对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转化为岩土工程技术参数,发现误差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和调整,从而确保岩土工程施工的最佳效果。

2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1 对地质构造了解不够清晰

在岩土工程勘察之中,如果对相关的地质构造了解不够清晰,就会导致出现失误,不利于对岩土工程建设施工。在岩土勘察之中,要了解和把握地质的大致走向、倾斜度、富水情况等,尤其还要关注地质断裂带、地质采空区,要对地质断裂带进行专项的勘察工作,并考虑地质结构的特殊工程设计。如果对这些情况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把握,则会给岩土工程施工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

2.2 地下水位的把握不够全面

在岩土工程勘察之中,水文勘察是重中之重,如果对地下水位的勘察了解不足或不够全面,难免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在当前的地下水位勘察之中,通常是在对地下水进行收集之后,再运用相关的仪器,对地下水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且还要注重对地下水的渗透压的监控。

然而,一些岩土勘察单位在勘察过程中,缺乏对地下水位的关注,没有对地下水位的深度、类型、水位变化状态等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因而,使岩土工程勘察的数据不够完整和准确。

2.3 缺少对较差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关注和分析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一些勘察单位缺乏对周边较差的地质状况的详细勘察,缺少对软土、膨胀土、地质灾害可液化土层的关注和分析,尤其是在人工填土的问题上,缺少谨慎而全面的分析,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添勘探孔的密度,以提高勘察的准确性。

2.4 对岩土工程的参数选定还存在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岩土工程的参数反映出岩层的基础地质中的物理属性,然而,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缺少对其的关注,对于勘察资料中的岩土参数提供不够科学和完整,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岩土工程的建设施工,降低了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3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特性及处理措施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中有其特有的属性,主要有:

①湿陷性黄土地质。这种基础地质在被水浸渍之后,会导致其结构强度降低,而产生沉陷现象。

②液化土地质。这主要是指地震高发区域,由于土质的液化会使土的有效应力大幅减少。

③盐渍土地质。这是特指含盐量较高的土壤,这些盐渍土会遇水溶解,而增加土质的分散度,影响土壤结构。

3.1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3.1.1 野外踏勘的基础地质采集工作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野外踏勘可以极为有效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它可以搜集相关的基础地质资料,了解特定地域的地形地貌、土层、地质条件等状况,在针对性的工程踏勘过程中,可以增强资料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同时,在进行野外踏勘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岩土基础地质踏勘的准确性和进度。在对原始基础地质资料进行野外采集的过程中,其内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详尽地划分土层。野外踏勘人员要根据岩土的色泽、形状、湿度、岩心采取率等,对土层进行详尽的划分,作为室内资料整理的依据和参考指标。

②采用多钻机共同作业的方式。在野外踏勘过程中,要集中勘探1~2个钻孔,以统一描述基础地质的分层定性情况。

③依照规范实施原位测试工作。在进行勘察工作的静力触探试验时,要定深、调零。在实施动力触探试验时,要选择基础土质的类别,依照不同土层剪切的数值,对场地覆盖层实施测试。

④标准贯入试验要准确。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要校正杆长和孔深,确保测试位置在应测试段,还要注意规避标准贯入时的软弱地基下陷、自沉现象。

⑤要注意将地下水位的观测与钻孔标高回测相结合运用。

3.1.2 实施基础地质岩土的室内测试

基础地质岩土的室内测试要以国家的操作规程要求为依据,进行试验操作,严格执行,防止偏颇。在进行基础地质岩土的室内测试时,应当毫不延误地将送达的基础地质岩土样本,实施开样测试,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3.2 基础地质的处理措施

3.2.1 置换垫层措施

这是根据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地基不良的土质进行处理和改良,以达到减少地基地质沉降的现象。

3.2.2 密实法

这种处理措施主要有强夯法和振冲法,它们各有其应用特点,其中:强夯法相对较为简单,它主要是通过强力冲击地基不良的基础地质,在控制冲击土质的力度前提下,实现对基础地质的压实。振冲法则是借助于振冲器装置,它在不良基础地质上加入坚实的土质,以实现不良地质和坚实土质的融合,从而实现对基础地质的改良。

3.2.3 化学加固法

它是在不良基础地质之中,注入可以固化的化学成分,如:水泥和石灰,它们可以较好地提升基础地质的强度和密度,增强基础地质的荷载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基础地质的变形。

3.2.4 桩基础处理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基础地质所承受的荷载加以传递,传送到坚硬的地下土层之中,在这个方式应用中要考虑材料的强度以及桩的自重情况。

4 结 语

综上所述,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应用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完整、科学的基础地质检测和勘探结果可以为岩土工程施工建设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因而,要考虑岩土工程勘察涉及的范围及对象,在复杂的勘察工作中不断提升勘察和工程设计水平,要依照相关的规范和规程,进行科学、合理而全面的基础地质勘察,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合理性,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璐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 技术新产品,2010(04).

[2] 刘杨晋.岩土工程勘察有关问题探讨[J].四川水泥,2016(09).

[3] 肖文凯.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 术企业,2016(29).

[4] 马宝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及技术应用[J].交通世界,2016(27).

探讨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查 篇6

关键词: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引言

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岩土地质勘察方法也得到了改善,引用了高科技的勘察设备和手段。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地下工程和地基基础之间的关系,因为不同地域的地基土会有所不同,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一定要了解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基础地质勘察,要认真分析工程设计和施工易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更加有效和科学经济的解决办法。

1 基础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的概况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无论是勘测手段、监测设备、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延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的岩土工程日益复杂,也对岩土工程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两个方面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解决自然地质问题和施工之间的矛盾。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弄清楚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并为工程施工设计和规划提供大量的信息数据,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质量。而基础地质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原始资料,还可以有效地节约勘察成本。

基础地质勘察,可以提供准确的岩土参数,这直接关系着基础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决定了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基础地质勘察工作包括现场钻探、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原味测试等,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同时,结合当地的地质特点和建设单位的施工经验,对勘察结果的准确信和可靠性进行认证。高质量的基础地质勘察报告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沿途性质和不良地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不良地质作用提供可靠的工程参数。

2 基础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1 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

良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后期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基础地质勘察对岩土的特征、地形和地貌特征、水文地理条件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将收集来的数据整理成报告,交由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在掌握地质土壤信息后,方可正式施工,这样可以减少施工的变更次数,保证工程建设的持续性。岩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勘察工作一般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这样可以使施工现场的工作有计划和秩序地展开,防止工程出现安全隐患或者事故。这也就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做好勘察前的准备工作,这也是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准备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勘察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基础地质勘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 确保测量的精度

大多数的岩土工程具有周期短、任务重的特点,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应该根据岩土工程的建设目的及进度,安排基础地质勘察的时间。在勘察过程中,必须做到测量精度要准确和全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进行野外勘察工作时,要对地域进行层次划分,且要做到全方位的覆盖;②根据岩土的各项性质按照相关指标进行类别或者等级划分,例如岩土的色泽、适度、状态、岩心采取率等;③在多钻机正在工作的状态下,要对勘察工作进行统一的编录,防止基础地质勘察资料出现分类、分层、性质描述模糊的现象出现;④必须对基础地质的原位测试进行严格控制,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不得私自略过任意一个环节。

2.1.2 运用连续贯入法判断碎石土层状况

碎石类的采样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些岩心采取率较低的碎石类土,很难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软弱夹层,而且碎石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其均匀性会受到基础地基的变化而变形,会导致建筑出现变形或者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连续贯入法来判断碎石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从而判断碎石类土是否存在软弱夹层。虽然,当前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有异议,认为连续贯入法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勘察工作的实效性,但对整体局势进行衡量时,会发现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是首要任务,所以,可以采用连续贯入法来对基础地质进行深度勘察。

2.2 全面了解工程与发现问题的主要基础

基础地质的室内测试会遇到以下问题:①岩土采样不及时,从采集到正式试验,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对岩土产生化学变化;②在检测过程中,一旦有违规操作现象出现,就会造成监测数据的失真,数据也不够准确,例如在进行饱和土试验中,如果达到规定的饱和时间就开始检测,就会影响数据的客观性;③岩土结固试验,压力值没有达到附加应力与上覆自重应力相加的总和要求,影响岩土性质判断;在结固试验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平行测试,会导致试验所提供的勘察报告不具有可参考价值,甚至存在与现场数据具有矛盾冲突的问题,从而造成了工程建设成本的浪费。因此,在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采样、送检及时,试验过程要规范标准。在进行室内试验时,根据检测对象的物理学性质,对原状土和岩样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的分析。

要想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岩土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在采样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采样器,例如软土使用薄壁的取土器,硬土则适用于二重管的取土器,在样本采集完成后,应该对其进行封闭式的保管,防止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变质;②样本采集后,应该及时送检,并且要在样本上表明相关基本信息,对其进行分类的存放;③熟练掌握每种土质的基本情况,明确不同土质的分布区域后,进行土石样性能的划分,例如,一般情况下的膨胀土,其主要特征就是塑性和液限的指数较高,且存在裂隙,在进行压力固结试验中,它的变形量会小于荷载作用下的仪器变形量。

3 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对岩土工程勘察建立统一规范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勘察质量。因此,必须建立地质勘察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流程进行监管。对于没有规范操作的企业和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置,这样可以减少由于不良操作导致的地质灾害,从而引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方面,政府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与岩土工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对具体的项目投标招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督强度,对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操作的行为出现,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2 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

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勘察企业资质,对相关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对市场起到规范作用。就目前我国的勘察资质而言,行业的垄断现象较为严重,阻碍了行业市场的发展,所以,制定与完善注册土木工程制度迫在眉睫。

3.3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模式为该标准的主要结构,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审核,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替工整改,再对其进行高强度的培训。任何勘察设计企业都要加强对内部的改革,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保证勘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地质勘察对岩土工程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建设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有部分理论不是十分成熟。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范围较大,内容较复杂。基础地质勘察可以为岩土工程提供直接且客观的地质资料。因此,要想提高岩土工程设计和勘察水平,就必须利用基础地质资料的全面性,预测工程施工会遇到的问题。有效地展开基础地质工作,可以保证岩土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璐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86-87.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篇7

基础建设施工中, 地质勘察无疑是先行军和关键程序, 科学严谨的勘察技术为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和良好开端。

1.1 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1) 岩土工程勘察被广泛运用于勘察实践当中, 其勘察设备、技术手段、工艺标准都日趋成熟和标准化。由于现代施工条件, 加上地理环境和地况条件复杂, 很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新技术, 为岩土工程提供科学详实的调查资料, 为工程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2) 岩土工程勘察宗旨是为了详细调查详尽掌握工程基础地质各项原始资料, 地貌地况、岩土参数等, 勘察最终结果直接涉及到即将开展的工程安全、经济效益、和实施工艺, 其中关于地质岩土参数, 其重要性关乎到工程建筑的经济效益、安全系数以及工程的可实施性和综合论证。

1.2 岩土工程勘测注意事项

1)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内容有;现场勘探、试验阶段、原始取样, 以及对施工区域现场勘查等, 要求严格尊重勘查程序和规范, 严密控制岩土工程勘察过程的具体步骤和环节, 相照国家质量执行标准和规定。还应配合详细的施工条列和质量档案, 以确保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依据的科学可靠和精准程度。

2) 工程勘察报告书要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执行标准和规定, 必须要科学真实、客观准确的体现施工区域的实际地理状况、岩土的结构性质、地层结构、地质水和其他地理相关参数, 还包括地质的破坏性等方面, 同时也规范合理的对岩土工程所需地质资料给予准确的评估, 进而为岩土工程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资料和地质工程参数。

2 岩土工程基础地质勘察应用

2.1 岩土工程勘察应用

工程勘察工作地况复杂、环境多变, 且经常于野外和自然条件恶劣中开展工作, 勘察资料的主要来源于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化验, 整理搜集地质参数资料, 可以详尽掌握施工区域地形特征、地貌结构、施工环境, 科学规范的运用勘察技术。

1) 地质勘察工作要求实地进行, 为了开展工作按计划、有条理的稳步推进, 避免勘察出现漏洞和误判, 要求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收集准备已有的相关资料, 做到准确无误, 这也是作为勘察工作为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有误则会影响到勘察工作它关系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工时进度、准确可靠和质量保障。

2) 进行地质勘察要依据规范、科学程序、具体采样, 包括岩土结构、色泽密度、含水量、样品采取率具体参数分析研究。在多钻开展工作时, 严格勘察的统计汇编, 严格执行勘察原位规范要求, 测试与试验遵守规定要求。

3) 实践中有时制约岩心样品采集率, 造成难以发现所需的参数资料, 碎石的存在状态会制约基础地质变异, 影响建筑发生变形或不稳定出现, 这是可以采取连续贯入法进一步探测碎石土质是否夹带软土层, 从而断定其密实和是否均匀。

2.2 室内测试注意的问题

岩土基础地质试验, 送样及时、严格遵守国标进行试验操作, 采取正确的试验程序分析测验, 一般情况对岩土室内测试的以物理性质为主, 要求取样及运送过程都不能改变原始状态, 保证层面完整性。

1) 岩土样品采集/运送/保管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依照岩石不同结构分别采用不同取土器, 并规范保管。如软土样适合匹配薄壁取样器, 坚硬样土匹配双重管的取样器。

2) 送样室内过程应及时/规范/并妥善存放, 注意不使样品出现温度骤变和摇动。取样时依据不同区域地质结构和特征, 测查各不同分布情况和按划分多取样品。如膨胀土结构塑性和液限强, 多含有缝纹, 固结试验在50~100k Pa得出变形少荷载情况仪器量值。

3 关于地质基础设计和评估

3.1 根据地质特点勘测注意问题

基础设计应根据实际土质、安全环境和节约土地的原则, 根据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综合考虑设计类型、材料应用与施工技术科学设计方案。

1) 粉土质地或粉砂的粘粒比例以10%为界, 深宽系数ηb/ηd, 中密的粉土质修正后的偏值欠稳定。粉土取ηb=2/ηd=3;中密之下粉土/饱和/松散型粉土质, 深修系数为ηb=l/宽修系数为ηd=0。

2) 地基设计规范要求的均匀性预估, 由于没有具体实施办法, 一般的没有地基变形评估的都按照均匀地基, 此外的为不均匀地基, 此评价途径时目前多数实践中采用的, 也是理论界普遍认可的的方法。

3) 国家标准要求对抗震指标采用波速测试。以往有多靠估算得出效剪切波速值, 依照经验覆盖层厚来估计土质结构。一般的说地基处理使得剪切波速/土质类也随之改变。而对于饱和粉土质, 依规范鉴测时水位应是近年平均最高位, 不能采取勘察时水位值, 正常情况下液化按照多数采取, 如5孔中3孔不液化, 即可断定勘察区域地层不液化。

3.2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在部分勘察中如果不是依照规范标准执行, 勘察报告就没有有可靠性, 也存在与实际数据矛盾和错误问题, 从而对工程进行造成相关问影响。

1) (建筑地基设计标准) :地基确定基准底面和承载力宽度修正值是‘0’, 而埋深修正值为‘1’。但实际工作时, 往往出现发现建筑地基深宽修正完毕的地基承载力系数不如该地原始土层的深宽修正承载力系数大, 由于新老不同标准使然。

2) 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形式应依据特定区域地质岩土层情况及地基经验并配合试验一并进行, 丢弃某一方面的数据和考量都有可能造成误判误取。

4 结论

综上, 在工程施工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中, 岩土工程勘察不断得到发展和运用, 技术规范越来越趋于标准和科学。至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主要表现在由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和勘查工艺作为建筑的最基础性的也是最关键细致的工作, 牵扯的面积广, 涉猎的科学领域多, 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相应的如何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地质勘察技术, 并做好科学规范的地质参数资料, 从而为详尽的汇总岩土工程在地质参数并行成严谨书面报考, 为更好的进行工程建筑工作, 并保证建筑施工合理、安全、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广集.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应用[J].黑龙江科技, 2010.

[2]林鹏.浅谈岩土工程基础地质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 2011.

基础地质工程 篇8

关键词:坝址,地质条件,基础处理,玄庙观水库

1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玄庙观水库工程区为中高山区, 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呈NWW、NNE走向, 沟谷深切。坡度多在45°以上。西河总体由NW流向SE。在玄庙观村附近拐V字形弯, 从黑沟以下呈SW220°流经坝址, 坝址以下200 m过迎龙沟后又折向SE流。河谷呈U字形, 两岸山顶高程580~670 m, 坡度35°~70°, 河水面宽15~40 m, 水位高程435~439 m, 水深0.5~2.5 m。

坝址区覆盖层厚度不大。基岩主要为寒武系中统覃家庙群, 可分为7层 (∈12~∈undefined) 9小层 (∈undefined~∈undefined及∈undefined~∈undefined) 总厚度300 m。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灰质、钙质页岩。

河床基岩持力层为∈undefined层, 主要岩性为灰白、深灰色厚层至中厚层硅质白云岩, 沿缝合线有炭质泥膜, 层厚50~55 m。两岸坝肩从下向上依次为:∈undefined灰白色白云岩, ∈undefined灰黑色厚层至中厚层硅质、灰质白云岩, ∈undefined薄层泥质白云质灰岩夹页岩, ∈undefined灰黑色中厚层硅质白云岩, ∈undefined灰白色薄层泥质白云质灰岩夹页岩及∈undefined灰黑色中厚层硅质灰岩、白云岩, 底部有角砾状灰岩。

工程区处于宽缓的黄陵背斜东翼, 构造稳定性较好, 根据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坝址区地层为单斜构造, 岩层产状总体走向NW325°~345°, 倾向NE, 倾角5°~15°。断层规模不大, 但裂隙及基本沿层面分布的层间剪碎带较为发育。根据地质测绘和施工基坑编录资料, 列述如下。

1.1 断层

断层共有19条, 按其产状分为3组:①走向NWW, 倾向NE或SW, 陡倾角;②走向NE-NEE, 倾向NW, 陡倾角;③走向NWW, 倾向NE, 局部走向NEE, 倾向NW, 倾角12°~30°, 对工程影响明显的主要断层如下。

(1) F1断层。

出露于河谷两岸近坡脚地带。走向NW290°~300°, 倾向NE, 倾角15°~20°, 部分地段走向NE70°~80°, 倾向NW, 倾角12°~30°。断层破碎带厚10~30 cm, 有夹泥, 胶结不良, 表部溶蚀现象明显, 可见串珠状小溶洞。已被原浇筑混凝土所掩埋, 据前人资料, 在原重力坝开挖基坑出露高程左岸约为450 m, 右岸约为441 m。

(2) F25断层。

出露右岸斜穿坝肩岩体, 建基面出露高程456~478 m。走向NE47°~60°, 倾向SE, 倾角73°~85°, 破碎带宽度0.3~2.5 m, 影响带宽4~7 m。由破碎带岩石组成, 并见有糜棱岩、角砾岩及浅棕色夹泥。断层两侧影响带主要表现为裂隙, 劈理密集发育, 岩石破碎。

(3) F30断层。

位于河床右岸, 建基面出露高程446.2~452.7 m。走向NW300°倾向NE, 倾角13°~16°。呈舒缓波状展布, 断层面见有斜冲擦痕, 断层带中可见破碎岩屑、岩块及厚0.3~2.0 cm的夹泥层。

1.2 层间剪碎带

层间剪碎带是坝址区普遍发育的地质构造迹象, 它是地质构造应力的产物, 基本顺层发育, 发育密度较大, 左岸有16条, 右岸有14条。相间距离最大为8.5 m, 最小为1~2 m, 最密集处在5.05 m范围内5条。层间剪碎带一般厚0.1~20 cm, 最厚达40 cm, 起伏差1~3 cm。带内物质主要为岩石碎块、岩屑、角砾岩及泥质物组成, 一般胶结不良, 层间剪碎带泥质物组成见表1 。

层间剪碎带虽然发育规模不大, 但是已经构成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 对坝基抗滑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对而言, f1-5、f2-1、f2-6、J2-5、 J2-4 、J2-3及J6等7条层间剪碎带发育范围较广, 破碎程度较甚, 泥质含量较高, 尤应引起重视。层间剪碎带展布情况见图1。

1.3 裂隙

坝址区裂隙较为发育, 主要有3组:①走向NW290°~340°;②走向NE30°~50°;③层面裂隙。前2组为陡倾角裂隙, 相对延伸较长, 地表张开多为0.1~10.0 cm, 个别达0.3~0.5 m, 多充填碎石土 。层面裂隙大多闭合, 部分张开达0.5~20.0 cm, 缝隙多充填黄泥及岩屑。另外, 在靠岸边地带还发育有卸荷裂隙, 一般张开较大, 达0.2~0.5 m, 多有碎石土充填。长、大裂隙发育数量有限, 多以短小裂隙为主, 常形成裂隙密集带, 将岩体切割成碎块状, 碎块石多呈边长为10~20 cm的立方体。

1.4 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灰质白云岩、白云岩、鲕状灰岩、豆状灰岩等地层, 岩溶较为发育, 为透水含水岩层;薄层泥质灰岩、炭质页岩透水性较弱, 为相对隔水层, 局部形成滞水。坝址岩溶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坝址地段, 右岸岩溶地下水补给河水, 左岸距岸边一定距离有较低地下水分水岭, 近岸地带岩溶地下水向河流径流补给河水, 远离岸边, 岩溶地下水则向距河岸约350 m的F10 断层带径流, F10 断层带为一条集中排水通道。

1.5 岩体地质参数

坝基岩体为寒武系中统碳酸盐岩地层, 岩体风化深度不大, 岩体质量较好, 基坑开挖后坝基岩体除左岸478.5 m, 右岸485~490 m以上岩体为强风化外, 其余多为弱风化岩体的中下部。物探声波测试表明, 岩体纵波速度左岸坝肩最小值为2 300 m/s, 平均值为3 190 m/s;左岸重力墩最小值为2 000 m/s, 平均值为2 970 m/s;右岸坝肩最小值为2 500 m/s, 平均值为2 740 m/s。根据建基岩体实际情况, 类比其它工程经验, 岩体抗剪强度及变形指数建议值见表2。

2基础处理

根据拱坝对基础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对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及基础地质缺陷均进行相应的工程处理。

2.1 基础开挖和建基面岩体处理

拱坝河床段基础主要利用原重力坝施工时浇筑的基础混凝土。原浇筑高程为444 m, 混凝土厚为3.0~11.5 m。基础的下游侧为填塘混凝土, 塘底高程约为432 m。回填混凝土之前对塘底进行了认真的清理。两岸坝肩则在原开挖基坑基础上按设计要求进行了重新开挖。

注:建议值分子为左岸指标;分母为右岸指标。

右岸沿坝轴线方向开挖边坡为1∶0.7, 上下游基坑边坡在高程490 m以下为1∶0.3, 高程490 m以上为1∶0.5。水平开挖深度一般为8~14 m, 在高程468~476 m为3~6 m。垂直开挖深度一般为10~14 m, 在高程459 m附近约为9 m。

左岸沿坝轴线方向开挖边坡为1∶0.7, 上下游基坑边坡为1∶0.3。在高程476 m设一平台, 平台宽约4.6 m。在高程479 m为重力墩平台, 宽约20.0 m。坝肩水平开挖深度为12~20 m, 垂直开挖深度一般为10~14 m, 在高程459 m附近约为8 m。重力墩平台垂直开挖深度3~15 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对建基岩体均采用撬杠、风镐等工具, 对表部因放炮松动岩体、炮窝及破碎岩体进行了撬挖, 对局部难以挖除的破碎地段预埋了灌浆管并铺设了钢筋网进行补强处理。撬挖完成后对基础及较大裂隙中的夹泥进行了清水冲洗。

2.2 缓倾角断层及层间剪碎带处理

2.2.1 F30缓倾角断层抗剪键处理

分布在右坝肩靠底部的F30缓倾角断层, 对大坝抗滑稳定不利, 需进行抗剪键处理。抗剪平洞选在F30与f2-1的交汇处。抗剪平洞走向SW261°, 基本沿f2-1开挖, 洞长35 m, 穿过F25断层8~13 m, 洞宽3 m, 洞高6 m。成洞后经四壁撬挖、清洗后回填, 混凝土冷却后再进行接触灌浆。

2.2.2 f1-5、f2-1层间剪碎带抗剪键处理

分布在左岸坡脚附近的f1-5 、f2-1两条层间剪碎带在原重力坝施工时, 已经进行了抗剪键处理, 共开挖2条抗剪洞, 相距约10 m, 洞断面为2 m×2 m。

2.2.3 f2-5、f2-6层间剪碎带处理

f2-5、f2-6层间剪碎带分布在重力墩建基面以下。采用骑缝水平刻槽, 槽深20~50 cm, 高压水枪冲洗, 人工水泥砂浆回填, 对重力墩建基面以下3 m的f2-6还进行了骑缝钻孔冲洗, 并从重力墩建基面施钻36个孔径150 mm, 2个孔径200 mm的钻孔穿过f2-6 , 预埋工字钢, 再加强固结灌浆。

对其余层间剪碎带均进行地表撬挖及冲洗。

2.3 右坝肩F25断层及坝后岩体处理

F25断层斜穿右坝肩, 切割了右岸岩体, 断层外侧岩体裂隙发育, 岩石破碎, 对右拱座稳定极为不利, 为此进行了重点处理。

F25断层在建基面出露高程为457~472 m, 出露宽度0.5~2.5 m, 沿断层刻槽, 槽深0.3~0.6 m, 单独回填混凝土并铺设钢筋网。

对坝后岩体进行了护面, 加强水泥灌浆, 增设21根预应力锚索, 加强排水并在坝后沿右侧岩体设置混凝土挡墙。

2.4 建基岩体附近溶洞处理

工程区基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地层, 岩溶较为发育。经调查坝址区岩溶发育程度有限, 岩溶规模不大, 多单个存在, 连通性不强。施工中对建基岩体附近溶洞均进行了处理。重点处理的溶洞有左岸坝前的RD1、RD2, 重力墩基础的RD3及重力墩侧壁的RD4、RD5、RD6溶洞。处理措施多为扩挖, 清理后单独回填混凝土并进行灌浆。

2.5 基础灌浆

2.5.1 固结灌浆

为增强坝基岩体的完整性, 对大坝基础普遍进行了固结灌浆。灌浆分二序次, 孔间距、排距均为3 m, 孔深在河床部位进入基岩5 m, 在两岸坝肩则进入基岩7~12 m。灌浆压力采用0.5~0.7 MPa, 固结灌浆在混凝土浇筑一定厚度后, 即有压重情况下进行。灌浆结果单位耗灰量极不均一。如右9-1—右9-2孔平均单位耗灰量为22.48 kg/m;右12-1—右12-7孔平均单位耗灰量达121.87 kg/m;右17-1—右17-6孔平均单位耗灰量仅为2~65 kg/m。

2.5.2 帷幕灌浆

从右坝肩外50 m, 经过坝轴线至左坝肩外约150 m穿过F10断层设置了防渗帷幕, 防渗帷幕为单排孔, 孔间距一般为2.5 m, 局部透水性较大部位孔间距为1.25 m。在F10断层两侧长约30 m范围内为双排孔, 排距为0.8 m, 孔间距为2.0 m。帷幕采用“悬挂式”。帷幕下限深度以单位吸水量ω<0.03 L/ (min·m·m) 为控制, 初步确定, 坝基范围内深入基岩66.0 m, 右坝肩外帷幕深入基岩47.0 m, 左坝肩外帷幕深入基岩52.0 m。施工时根据导孔资料对帷幕深度再行调整。帷幕灌浆分三序次进行, 具体灌浆工艺按有关规范确定。

2.6 基础排水

坝基进行防渗处理的同时, 还加强了基础排水。

在坝基灌浆帷幕下游, 设置了排水幕, 排水孔向下游倾斜5°, 孔间距3 m, 孔深均为相应部位帷幕深度的1/2。

两岸坝肩在坝后对坝基岩体施钻直径110 mm, 倾向河床约5°的近水平排水孔。右岸高程445~465 m, 每间隔5 m施钻2个排水孔, 单孔深66~80 m。高程470~495 m, 每间隔5 m各施钻1个排水孔, 孔深40~63 m。左岸高程445~475 m, 每间隔5 m各施钻1个排水孔, 孔深14~40 m。

3结语

玄庙观水库坝址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缓倾角断层和层间剪碎带发育, 并非理想的拱坝坝址。但是, 经过认真的勘察、设计和施工, 工程顺利建成, 并经过初期运行的考验, 大坝安然无恙。充分说明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是成功的。

初步设计阶段, 在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控制性钻孔、试验工作, 基本查清坝址的地质条件, 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为设计提供依据。

技施阶段通过认真的施工地质工作, 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再认识, 充分说明原勘察成果是可靠的。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资料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基础地质工程 篇9

1 基础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概况

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专业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的勘探手段、测试设备、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岩土工程勘察已经要求我们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 还要面临更多的考验, 需要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基础地质主要是对区域地质的调查和基础地质的研究, 不仅可以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原始的地质资料, 还能有效节约勘察的成本和对技术的要求。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弄清楚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并为其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的工程参数, 其勘察报告的质量对工程的安全和造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性和工程造价的高低。基础地质中岩土参数的科学提供不仅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 还包括工程施工的可行性论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包括工程的现场钻探、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进行原位测试等方面, 必须重视工程勘察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同时结合当地工程的施工经验, 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可靠性。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国家相应规范的基础上, 不仅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作用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

2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1 基础地质的野外踏勘和资料搜集

工程勘察人员逐渐认识到野外勘察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到野外勘察第一手资料是室内高质量勘察报告的基础。野外勘察和相关基础地质资料的搜集不仅可以帮助施工技术人员了解工程现场的地形、地貌、地层、地质和施工的条件, 减少勘探工作的盲目性, 减少无谓工程量的增加, 做到勘测的有的放矢, 还能使勘察成本科学、合理, 增强施工勘探单位的相对竞争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在野外现场进行, 为使工程现场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避免工程窝工和返工, 应在勘察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工程勘察准备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前提和内容。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 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进度。

原始基础地质资料的获取,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 获取准确、全面的原始资料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基本的工作, 任何误判和假象均会直接影响工程勘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工程野外勘察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科学。按岩土的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程度的难易、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进行详细的划分, 这些为勘察工作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 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1~2个钻孔, 统一勘察编录形式, 避免野外勘察资料的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 给勘察资料整理带来困难;勘察工作的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时为减少零漂应定深调零, 尤其是在施工区域的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季节, 工程勘察的触探指标相差较大;标准贯入试验按照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 不仅可以保证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测试位置控制在应测试段, 还为及时发现极软弱地层标贯自陷、自沉现象, 从而确保标工程贯入数据的真实性。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由于碎石类土采样难、岩心采取率低 (因钻进多采用泥浆循环, 细颗粒易冲失) , 对碎石类土的相对软弱夹层较难发现, 而且碎石土的承载力一般较好, 但其均匀性对基础地基变形的影响很大, 现实中不乏因碎石土的局部夹层导致建筑不均匀变形过大的实例, 连续贯入是发现碎石石土有无相对软弱夹层、判定碎石土均匀性和密实程度的必然要求。但也有人认为, 连续贯入效率较低且起杆困难, 在勘探时不能做到连续贯入;区域地下水位的观测, 不仅要充分考虑周围地下水开采因素, 还应在观测的最后一个钻孔施工24小时后进行, 其次, 水位观测宜与钻孔标高回测相结合。水位换算地下水的正确流向允许±2cm的误差, 水位量测直接参照孔口是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的。

2.2 对基础地质岩土的室内测试

工程基础地质室内测试的主要问题是地质岩土样送达试验室后未及时进行开样测试, 或不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例如, 对要求饱和的土试样, 未按规范要求达到饱和时间再行测试;岩石固结试验的压力值达不到上覆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要求, 但很多固结测试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平行测试, 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的准确、可靠性较差, 经常出现与现场数据矛盾的情况, 有时会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现象。因此, 地质室内试验时应及时将送达的地质岩土样进行开样测试, 并严格按照国家各种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3 结论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取得长足、可喜的发展, 但仍有一些理论尚不成熟、处于经验或半经验状态。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工程基础性工作, 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很大, 且涉及的勘察内容很多而且十分复杂。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是间接的、非直观性的。提高勘察和工程设计水平, 充分利用基础地质资料, 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有关的规范、规程, 不断的交流学习, 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革新, 不仅使我国的工程勘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也与世界上的岩土勘察技术接轨, 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国岩土工程勘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基础地质的研究。主要阐述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遵循岩土工程勘测的程序, 科学有序进行基础地质的研究和科学、有效的改良, 保证工程的正常、有序展开。

关键词: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参考文献

[1]游建安, 何宇航.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常见误区分析[J].江苏建筑, 2005 (S1) .

[2]王若锋, 贾志强.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勘察设计, 2009 (2) .

[3]潘广灿, 张金来.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认识[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05, (9) .

[4]王璐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4) .

[5]邓伟军.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09 (1) .

基础地质工程 篇10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检验

中图分类号 T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1-0086-01

从基坑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后,要对基底土层是否与勘察报告所提出的地基土层一致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异常状况。在这些经常会遇到这些异常状况的地质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下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1 地基基础检验的基本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对天然地基的基坑( 基槽) 、桩基工程、地基处理效果均需进行检验。对于岩土工作者来说,在对天然地基的基坑( 基槽) 、桩基工程、地基处理效果进行检验时,经常会碰到地基岩土条件与勘察报告有出入的情况,此时就要求工作人员在面对具体问题是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规定:桩基工程应通过试钻或试打,检验岩土条件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如遇异常情况,应提出处理措施。当与勘察报告差异较大时,应建议进行施工勘察。单桩承载力的检验,应采用荷载试验与动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直径挖孔桩,应逐桩检验孔底尺寸和岩土情况。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规定:天然地基的基坑(基槽)开挖后,应检验开挖揭露的地基条件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如有异常情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修改时间的建议。当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时,应建议进行施工勘察。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岩土分布及其性质;②地下水情况;③对土质地基,可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或其他机具进行检验。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规定:地基处理效果的检验,除载荷试验外,尚可采用静力触探、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波速测试等方法进行试验。通过这些试验所得出的结果都可以对处理后的地基土的密实度、均匀性、强度等进行判断,而这些指标就可以作为检验地基处理效果或进行设计方案修改或调整的依据。

2 岩土工程工作中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检验

1)人工挖孔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场地一般都是丘陵山地区或者河流高阶地,且一般把下伏的基岩做为桩端持力层。由于与其上覆土层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所以对持力层的鉴别是相对较容易。但在遇到新第三系砂泥岩或风化程度不均匀的岩层时,则对持力层的处理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于新第三系砂泥岩,由于其各种特殊的性质(如沉积时间短,软化性或崩解性等),对它不能完全以岩石来对待,尤其是强风化岩。所以,当人工挖孔桩桩端持力层为新第三系岩层时,检验的重点则是如何确定真正达到桩端持力层。一般情况下,新第三系是泥岩和砂岩常伴生出现的,且由于其泥岩的特殊性质(强膨胀性和遇水软化),这些对于建筑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勘察工作常把新第三系按泥岩对待。另外泥岩一定范围内常受到地下水或大气的影响膨胀、软化而呈可塑状态,强度较低,不能作为桩端持力层,因此当到了新第三系泥岩或砂岩面必须采取措施检验岩石强度是否可以达到要求,才能判断是否到了桩端持力层。常用的检验方法是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根据触探击数及其变化情况,击数突然变化很大的地方就可以作为桩端持力层了。自然,为防止桩低土层遇水膨胀或软化,必须在桩孔挖到位后立即封底并灌注混凝土。

一般除新第三系半成岩状态的软质岩及石灰岩外的其他岩石均可进行风化分带,因而大致可根据不同风化带所对应的颜色、破碎程度等特征确定桩端持力层。但在确定桩端开挖至持力层后,需对桩底土层进行超前钻探,以确定桩底以下3d(d为桩身直径)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超前钻探一般是利用岩心钻逐孔钻探或者多利用风钻进行钻探,根据钻进快慢等情况对桩底土层存在空洞或软弱夹层进行判断。如果出现了空洞、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则应进行深挖或灌浆等措施进行处理。

2)天然地基基坑(基槽)。对于天然地基基坑(基槽)的检验应注意基槽开挖后应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基坑土质、地下水情况,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和性状;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等要点。①半填半挖地段。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不断向荒山丘陵区拓展。在这类的地区进行建设时,为保持建设场地的平整,一般都采用有填有挖的平整措施,导致了半填半挖地段的产生。在场地平整过程中,填方受到大型机械不同程度的碾压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密实度,而且所填材料就是其附近地势较高地段开挖的弃方,与原状土基本无大的差别,这就使勘察人员在鉴别时也会受到迷惑而导致误判。尤其是在难以找到原始地形图、或虽找得到地形图但该图是在填方完成后测绘的,则更易造成上述情况的发生。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根据填土与原状土的分界面处在成分的均匀性、颜色的新鲜度、密实度的大小的细小差别,再配合一定数量的动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应该可以解决地基土层的分辨问题。②古冲沟、古河道等。由古冲沟、古河道等造成的二次沉积在天然地基基坑(基槽)检验过程中是最易遇到的异常情况。二次沉积沉积时间短,未完全完成自重固结,相对于老沉积土层来说均匀性较差、强度较低,一般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面对此情况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我们勘察人员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后采取加密钻孔等处理措施,拿出合理的处理方

案。

3)地基处理的检验。对复合地基的检验可根据其处理方法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复合地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法和强夯法,常采用动力触探检验。根据要求的高低,采用重型或者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对采用深层搅拌桩、碎石桩、砂桩或CFG桩等方法处理的复合地基,可采用小压板进行载荷试验,对地基处理所形成的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进行检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该根据有关规范进行检验。如达不到要求,应该重新进行处理,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3 结束语

上一篇:结果监管下一篇:水资源管理与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