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统计

2024-07-25

期刊统计(精选十篇)

期刊统计 篇1

如何发挥现有期刊资料的作用, 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的能动作用, 特别要按照期刊资料本身的规律开展工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要认识、发现和遵循这种规律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进行借阅统计工作来揭示。

数据:是表示事物性质的符号, 可以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继承和发展科学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它与文字相比较, 具有更准确、精炼、明了、具体的特点。因为以数据为基本符号的数字, 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以数据运算为内容的电子计算机是我们时代的标志。以数据为对象的统计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 数据是浓缩的情报资料。

1 期刊借阅工作中的统计含义和意义

反映期刊资料服务工作的中心是将同一资料分类、期刊范围的借阅数字集中一处, 用算式或图表进行归纳比较, 籍以反映大量的现象特征和规律性, 从中观察服务工作状态和质量并进行分析和推论。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统计的语言是数字, 统计可以通过数字来发现那些由于细小变化而难以觉察到的规律。

期刊资料统计的意义:

其一:是为编制资料计划提供基础材料, 是检查和分析执行计划的工具, 发掘期刊资料被利用的潜力。

其二:是使所拥有的资料尽可能的适应读者服务工作的需要。

其三:是通过期刊资料的统计可以看出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 向读者推荐的期刊资料等。

其四:是了解资料的借阅量的变化, 注意针对性的服务。

另外, 可通过统计对比使领导根据借阅连续曲线图、拒借率面图等一目了然地了解期刊资料业务状况, 从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指导工作。

为使我们的工作心中有数, 不仅从整体而且从每个工作环节上都能这样, 在期刊管理工作中采取必要的统计手段, 搞好服务工作, 当好领导参谋助手重要意义的。

借阅统计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 必须是正确反映现实, 资料要可靠才能达到目的。统计的项目是很多的:有各种文种的借阅统计, 有各种期刊的借阅统计, 有期刊阅览日数及开馆率的统计, 有读者到馆率的统计, 以及拒借率的统计等等。

结合期刊阅览室的具体工作主要应着重各种文种和内外期刊的借阅统计和读者到馆率及开馆日数的统计。为此目的我们可以采用表格法统计开馆日数和读者到馆率来检查我们的工作, 通过各种期刊借阅的柱状图来反映这些期刊在读者服务工作的作用。可以通过借阅统计曲线来反映动态情况。

2 借阅统计反映期刊动态

2.1 期刊的订阅应加强对利用率高的刊物的

订阅。有些期刊很少有读者看, 可以不订或少订。适应读者需求加强期刊订阅的计划性。

2.2 根据读者来馆率高的月份应加强开馆日

数, 这段时间资工作应减少工作人员的缺勤, 休假时间应与工作错开。如果再对每天开馆的情况进行写实记录, 统计分析, 就会看出每月、每天期刊阅览室的工作动态, 从中就会得出规律, 以便安排好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改进服务工作,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3 期刊由于需要定期下架, 除加强开架借

阅以外, 要力求提高借阅指数, 缩小拒借率, 这要从几方面着手改进:

其一根据分类统计分析的结果, 对于借阅率高的期刊需多订购, 扩大期刊储藏册数。其二缩小借阅周期, 提高借阅频数, 把书搞活, 或个别期刊适当拉长上架时间, 晚下架, 总之要有效的的利用现有期刊资料最大限度地利用于读者的阅读。

3 用统计方法分析指导期刊工作

人们常把说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全部数字叫做统计。统计工作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武器。期刊资料的统计是统计学一般原理在图书、期刊、资料管理工作上的具体运用。通过统计数字展现了期刊资料的规模、水平和完成任务的情况, 发现了此项工作特有的规律,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根据借阅统计情况可以看出:

3.1 期刊的借阅统计工作是必要的, 要加强

过去不搞或搞的很少, 以至于心中无数, 有了必要的统计数字为参考, 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提出可行的采编计划, , 才能紧密的配合好科研课题的开展提供所需的资料。

3.2 对全年的整体工作统计的结果, 作出连

续曲线、图像的高峰与课题计划开展相对应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再用局部法抽样, 进行专题分析研究论述, 就可以剖析整个的工作。

3.3 期刊资料的借阅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资

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用局部法逐日对开架期刊的室内阅览人数的统计, 能获得如下几个情况:其一是每天不同时间内读者来的频数和规律, 以便安排好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其二统计好读者借阅期刊的种类数字, 从而反映出这些期刊对我们科研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也为我们期刊是否下架提供依据而不是主观拟定半年或一季, 主要根据期刊的作用等。

3.4 对拥有的期刊资料整体进行统计, 时间

可以是月、季、年, 从中发现规律, 那些期刊室读者所关注的, 哪些期刊室一年之内根本无人看过, 为采编人员订阅提供第一手资料, 消灭盲目性, 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

3.5 通过对到室率、借阅率、拒借率等等的统计分析, 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强度, 服务质量。

4 目前鉴于我们的工作水平和范围, 采用经

常性观察法就是随着事业的产生而随时进行观察登记。例如, 外借的期刊要逐日、逐月地进行人次、册数的统计, 采用该法所收集的统计资料, 能够全面精确地反映出各种服务工作的发生发展全貌。这种方法可分一次性观察法和局部观察法。一次性观察法是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性观察, 局部观察法是观察工作总体的一部分方法。对于已收集的数字进行归纳整理, 我们用图表比较直观可行。用动态数列分析法加以补充, 就能比较全面的解剖我们的工作。

5 为此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数据统

计教育,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要在统计工作中认真负责, 注意数字的真实性可靠性也是很重要的。

6 建立资料统计档案, 是图书馆规模发展扩大的依据。

摘要: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 要立足本馆实际情况, 完善期刊统计, 做好期刊的借阅工作, 提高期刊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图书馆,期刊,统计

参考文献

[1]郑岱霞.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 2002, (08) .

[2]祁靠成.论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 (04) .

[3]孟齐霞.论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利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4, (04) .

[4]方宝花.期刊信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J].情报科学, 2002, (08) .

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篇2

国内认可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每4年出版一次,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而有些杂志宣称的核心期刊,实际是由中国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其核心版即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因其权威性、全面性而广泛作为评定标准。

数字期刊阅读量统计路径及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数字期刊 阅读量 统计路径 统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G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18-05

Exploring the Statistical Path and Method of the Digital Journal's Reading Quantit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um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reading, as a new way of read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digital journal's reading quantity demands forming a standard. This paper taking qikan.com.cn for an example, using the statistical index and method of the digital product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and also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statistical method of the digital journal's reading quantity,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digital journal's reading quantity and its calculation method from the angle of efficient page views.

Keywords digital journal; reading quantity; statistical path; statistic method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络在我国民众中迅速普及。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1]。这不仅仅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大众化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途径,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网络的蓬勃发展所形成的新的读者群和内容生态环境,给传统期刊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2]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为1051.79亿,其中数字期刊7.49亿,这说明数字期刊和期刊数字化阅读已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了多家颇具规模的专业期刊网络传播平台和众多的个性化期刊数字化传播网站,许多期刊在进行传统出版的同时,也实现了数字化传播发行,一个新的内容产业已经形成。但是目前为止,在这个领域,还缺乏对数字期刊的发行统计规则,这对行业转型的把控、产业的估量、著作人的版权收益统计、内容编辑加工质量评估、传播的人群对象分析等一系列问题显得缺乏依据,已阻碍了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尽快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数字期刊的阅读量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以此促进各方的利益分成,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数字出版。

1 目前国内外数字出版物使用/浏览统计指标和方法

1.1 网页浏览量的主要统计指标和方法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3]文件提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应该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因此,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展,不仅大大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直接创造出一些新的出版媒体形式。

作为开展数字出版的主要平台,各种类型的网站成为目前较为典型的数字出版物。目前,国际上提供网络访问数据分析和统计的网站主要有AC尼尔森、Google analytics、Alexa。从这些网站的排名机制中,可以看出它们并不是单单以网页浏览量(Pageviews)为排名依据,还会考虑到UB(Unique Brower)独立访问者、TS(Total sessions)全部会话即网站访问次数、ASD(Average session duration)平均停留时间、新访问次数百分比、跳出率、Search%来自搜索引擎的用户比例等等。所以,网站排名统计方法是多元性、多渠道的,这对数字期刊阅读量的统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图书馆界对各类电子服务使用情况的统计

《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ISO2789》(以下简称《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为图书馆统计制订的国际标准,该标准既规定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统计测量定义,又从服务类型、使用统计、附加调查方法三方面对电子图书馆服务使用情况提供了标准的统计测量定义[4]。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提供的各类电子服务使用情况究竟如何,《标准》从图书馆提供电子服务的利用形式、使用地点和对电子服务的分项数据收集等三方面提供了被认为最能反映图书馆电子服务使用情况并需要测量的数据项。在利用形式方面,《标准》确定了四个核心数据组:任务数(Number of Sessions)、文献下载数(Number of Documents Downloaded)、检索记录下载数(Number of Records Downloaded)和虚拟访问数(Number of Virtual Visits)。除了这些核心数据组提供电子服务使用基本信息外,图书馆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收集一些相关附加的数据。这些附加数据是:任务检索时间(Session Time)、被拒绝访问任务数(Number of Rejected Sessions)、检索次数(Number of Searches)、通过因特网访问的任务数(Number of Internet Sessions)。上述核心数据项与附加数据项较为清晰地反映出图书馆电子服务不同利用形式的情况,也是图书馆电子服务使用统计的主要内容。另外,《标准》还提出图书馆电子服务要区分三种使用地点。即(1)在图书馆内部使用;(2)虽在图书馆外部,但却在机构内部或授权范围内使用;(3)在机构或授权范围之外使用。通过电子服务三种使用地点的统计数据,能够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电子服务多大程度上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市场辐射力。第三,对于各项服务,如OPAC、电子馆藏、网站等,由于利用形式和测量方式的不同,还应该分类收集各服务形式的数据。主要包括OPAC数据、电子馆藏数据、图书馆网站访问数据等。

nlc202309030420

对于图书馆所提供的电子服务,我国图书馆统计标准为GB/T13191-2009,《标准》建议收集以下三种核心数据集:会话次数、下载的次数(细分为内容下载和记录下载)、虚拟访问的次数。除了这些提供电子服务利用基本信息的核心数据集之外,《标准》建议尽可能采用其他一些数据收集:会话时间、被拒会话(受阻进入)次数、检索次数、因特网会话次数。可见,以上所有的数据都是对图书馆馆藏、图书馆网站、联机目录和经由图书馆提供的因特网访问利用的统计,而不统计用户在图书馆内登录因特网获取的公开免费的网络文献。

2 数字期刊阅读量及其统计思路的提出

2.1 数字期刊阅读量的提出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对于传统期刊的阅读,无论是发行者,还是广告商,都主要以该期刊的发行量为考量指标。同理,对于数字期刊的阅读,主要是考量阅读主体(读者)与数字化文本相互交流信息与知识的程度,也即数字期刊中数字内容被网民获取的信息量多少。通过前面对网页浏览量以及图书馆各类电子服务使用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出,对于数字内容而言,浏览量与阅读量还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浏览包括主动、被动浏览(如自动弹出网页等),浏览时读者对呈现内容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建议将“有效浏览量”与“阅读量”等同起来,如在读者进行数字期刊浏览时,只有进行有效的浏览,才可以作为数字期刊阅读量进行统计。

为了做到数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数字期刊阅读量这一计算体系中,核心是“付费点击”,也就是说,只要是用户通过付费模式的点击都可以成为数字期刊阅读量的有效组成部分。另外,点击浏览量,包括搜索引擎抓取数字期刊服务提供商的相关页面的点击次数(是指网络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而找到的相关杂志付费页面),也应该成为期刊网络阅读量的有效组成部分。

2.2 国内外数字期刊阅读量统计方法概览

在MPA美国杂志发行公会的统计中,期刊的网络阅读量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发行的原貌版电子期刊的总量。苹果公司是在2010年4月发布IPad的,而美国发行调查局(Adu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简称ABC)在IPad发布前,就意识到了IPad将给数字报刊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于是,在2010年的3月15日,ABC就提前修改了自己对“数字报刊阅读量”的定义,以适应IPad为数字报刊行业带来的变化。ABC的规定是:只要包含印刷版的所有内容和广告,付费数字报刊用户就可以计入报刊阅读量。而之前的规则是,数字报刊的内容只有与印刷版的报刊完全相同,才能被计入阅读量。

根据ABC的规则,统计数字报刊阅读量有两个必要条件: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和广告。之前,虽然有一些报刊可以在亚马逊Kindle上阅读,但是并不被计入到它们的有效阅读量中,原因就是它们不具备广告。纸版杂志上的小广告,如分类广告,或者是不超过版面1/3大小的广告,可以不出现在杂志的数字版上。只要保证电子版上必须出现纸质版的广告,那么数字版杂志同样可以刊登纸版杂志上没有的广告。

网络电子资源在线使用统计标准COUNTER的开发源于英国的PALS。2002年3月,在AAP、ALPSP,ARL,ASA,BIC/ED IT EUR,JISC,NCLIS,NISO,PA,STM等专业研究机构以及Blackwell Publishing, EBSCO, Elsevier Science, ProQue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等国际著名出版商的支持下,正式开展网络电子资源在线使用统计标准COUNTER的研究。2002年12月,发布了COUNTER工作规范的第一个版本,该版本主要用于期刊和数据库在线使用统计信息的记录和交换。其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义用户计量的术语和数据元素;定义期刊和数据库使用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定义数据处理和审计要求;明确使用的指导原则等。其用户对包括图书馆、出版商、联机销售商及其它中介服务机构。COUNTER工作范围建立在现有的一些研究倡议和标准的基础之上,主要有:ARL NEW Measures Initiative、ICOLC Guidelines for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usage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NISO Forum on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tatistics for Libraries and NISO Standard Z39.7[5]。

2.3 国内数字期刊阅读量统计方法

在目前国内从事期刊数字出版的行业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悦读、读览等企业,作为国内数字期刊的领跑者之一,龙源期刊网积极参与、促进期刊的网络传播,在多年的发展中,龙源从2005年开始每年10月份对过去一年各刊的访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公开发布,从而形成了龙源期刊TOP100文章排行榜、TOP100期刊排行榜等数据.同时,龙源还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持,为3000多种合作期刊定期提供详细的内容传播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对用户阅读行为自动进行的统计,科学、客观、真实。

龙源期刊网在向社会开放的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可以大大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比如,原文原貌版,保留了杂志原有版式,用户可以翻页阅读,仿佛一册在手。另外还有文本版,文本版则将杂志中的文字还原到网页上,可以复制、粘贴,保留每一篇文章和重要的图标和图片,最适合边阅读、边收藏的网络读者。人声语音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特色,聘请电台专业的播音员把优秀的杂志内容变成可用手机、MP3、MP4下载的有声杂志,可以向无暇上网的人以及盲人提供服务。此外,还有手机版和PAD版阅读。其中,用户在阅读原文原貌版时,可以进行浏览,也可以放大阅读。在龙源期刊网的显示数据中,放大阅读量即为用户付费整刊阅读量,浏览量是用户点击浏览杂志的数量(除封面外用户只能放大浏览四页)。用户在阅读文本版时,有文本全文阅读和片段阅读两种模式,与原貌版阅读类似,全文阅读为付费阅读,而片段阅读是用户对文章的一部分进行浏览(在龙源期刊网中,片段浏览字数是全文首字起到300字之后的第一个句号止)。另外手机版阅读则是指对期刊的付费阅读。

nlc202309030420

其中,用户在龙源期刊网上付费点击的期刊次数包括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次数、对期刊中单篇文章(文章版)的付费点击次数、以及对其他类型(语音版、手机版等不同产品版本)的付费点击次数之和,这些都是基于服务器的技术统计数据经过精确的计算而生成的;对于读者的点击浏览,龙源认为,网络阅读量不能沿袭传统纸媒的算法——卖掉一本算一本,网络阅读过程中不管读者有没有购买,他封面看到了、目录看到了、甚至每篇文章的开头看到了,虽然没有看到全文,但是达到了一定传播效果,这个也应该算作一种阅读,与付费阅读的阅读量若作区别的话,可称之为次有效阅读量。

故用户在龙源期刊的阅读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有效阅读量,即用户在期刊网上付费点击的期刊次数;另一种是次有效阅读量,即读者点击浏览次数,其中包括读者通过搜索引擎抓取的龙源相关页面从而进行点击的次数。其中,用户在龙源期刊网上付费阅读的期刊次数包括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次数、对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付费点击次数、以及对其他类型(语音版、手机版等不同产品版本)的付费点击次数。而用户在龙源期刊网上点击浏览的期刊次数包括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浏览,对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片段阅读次数。龙源在统计其期刊的阅读量时,会根据读者浏览的“有效性”,综合考虑这两种阅读量数据。

总之,以上的几种统计方法,对我们开展数字期刊阅读量的统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于数字期刊浏览量以及阅读量的统计和评价,不管是龙源期刊网还是相关业界目前并没有较为科学和权威的标准。数字化内容的浏览与阅读量之间有何关系,如何较为科学地统计数字期刊的阅读情况?本文,将以龙源期刊网为例,对数字期刊阅读量统计方法提出构想。

3 数字期刊阅读量统计方法的构想

3.1 数字期刊阅读量统计要素组成

根据对龙源期刊网数字阅读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文本版阅读还是原貌版阅读,有很大一部分用户会选择片段阅读、期刊浏览。根据前面我们对数字期刊阅读量概念的界定,数字期刊阅读量主要是考量阅读主体(读者)与数字化文本相互交流信息与知识的程度,也即数字期刊中数字内容被网民获取的信息量多少。因此,除了全文阅读文本版期刊文章、整本下载阅读原貌版文章以及手机阅读文章的数量外,读者对期刊文本片段的阅读量以及对期刊原貌版的浏览量应该也成为数字化产品阅读量统计的有效组成部分。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知,目前国内外对于如何统计数字内容产品(如网页)的浏览量,已有一些较为公认的方法和指标,那么,如何对浏览的“有效”性进行考量,即对本文提出的“数字期刊阅读量”进行统计,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数字期刊阅读量的统计,应以人们阅读数字期刊中的文章数为基本单位,包括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次数、对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付费点击次数、对其他类型(语音版、手机版等不同产品版本)的付费点击次数以及用户对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片段阅读次数、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浏览次数等各种要素。

3.2 数字期刊阅读量统计公式

前面提到,龙源期刊网目前统计数字化产品阅读量的方式是以付费与否为取舍标准的,这从TOP排行的角度,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数字期刊的阅读量统计方式,有必要提出一种更为全面的统计方法来计算数字期刊的阅读量。

前面,我们已经提出数字期刊阅读量的概念。这里将对期刊阅读量的计算方法给予说明。

由于数字期刊阅读量以文章数为基本单位,对于龙源期刊网相关的换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原貌版的换算,包括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次数、整本刊物(原貌版)的浏览次数进行换算,另一类是对文本版进行换算,即对某篇文章(文章版)的片段阅读次数进行换算。首先,对原貌版进行换算:

(1) 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次数的换算。一本期刊一般会有40-50篇文章,但针对某一本期刊,文章数各不相同,用系数λ表示。

(2) 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浏览次数进行换算。龙源期刊网上对于原貌版整本刊物的放大阅读除封面外只能有四页,把其换算成期刊数,应为■。再根据我们对于原貌版整本刊物的换算方式,把原貌版浏览次数换算成数字期刊阅读量应该是■。那么,对于一般的原貌版期刊,其数字期刊阅读量是■。

(3) 对某篇文章(文章版)的片段阅读次数的换算。龙源期刊网上的片段浏览字数是全文首字起到300字之后的第一个句号止,根据这一情况,取一个中间值350字。针对每一篇不同的文章,字数各不相同,所以用变系数来表示某篇文章片段阅读次数的换算:■。那么,对于一般的文章版期刊,其片段阅读次数是■。

另外,由于语音版的数据非常少,不将其作为计算数字期刊阅读量的组成成分。

那么,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阅读与整本刊物(原貌版)的浏览次数之和换算成阅读文章数即为原貌版的有效阅读量,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付费点击次数与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浏览次数之和即为文本版的有效阅读量,二者之和再加上手机版的付费点击次数即为期刊的有效阅读量。

用字母表示数字期刊阅读量的计算方式,其中,

Q:数字期刊阅读量

A: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付费点击次数

B:期刊中某篇文章(文章版)的片段阅读次数

C: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次数

D:整本刊物(原貌版)的浏览次数

E:其他类型(语音版、手机版等不同版本)产品的付费点击次数

λ:对整本刊物(原貌版)的付费点击次数的换算系数

由此得出数字期刊阅读量的计算方式为:

Q=A+■B+?姿C+■D+E

4 结语

本文以龙源期刊网为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从数字期刊的有效浏览量的角度,提出了数字期刊的阅读量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这对于制订数字期刊阅读量的统计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数字阅读是一个涉及读者分布的区域性、读者阅读的目的性、原刊品牌影响力、期刊的产品形态、网络推介方式以及期刊收费情况等因素的复杂系统,因此本文对其阅读量的统计只涉及了读者对期刊文章的直接点击情况,对数字内容提供商提供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以及读者对数字期刊的利用形式、阅读的地点以及阅读路径等因素及其影响还未涉及。这也为今后数字期刊及其他数字出版物阅读量的统计路径及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总之,标准化数字期刊阅读量的统计方法,不仅可以扩大期刊营收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是期刊业走数字化出版之路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期刊社在互联网环境下吸引新生代读者和广告主,以及图书馆进行数字内容服务使用情况统计、用户分析和开展相关研究等都颇有意义。

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2012-01-29].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2]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EB/OL].[2012-01

-29]. http://wenku.baidu.com/view/96aa8b0202020740b

e1e9b89.html.

[3]版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

/OL].[2012-01-29].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0-09-16/683222.shtml.

[4]金明华.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ISO2789:2003(E)电子服务使用统计评析[J].现代图书情报术,2006,(1).

[5]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EB/OL].[2012-01-29].http://www.niso.org/home/.

作者简介:陈丹(1969-),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数字出版,数字阅读;杨萌(1987-),北京印刷学院2011级传播学研究生。

期刊统计 篇4

1 对学术期刊的导向作用

根据表1, 引用《统计研究》较多的刊物依次为:《统计研究》本身共引用160篇199次, 《统计与信息论坛》共引用108篇128次, 《统计与决策》共引用85篇88次, 《统计教育》共引用64篇74次等。表明《统计研究》在这些刊物中被关注的程度和影响力最大, 对其他刊物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表1。另外, 引用《统计研究》频次最多的前10种期刊中, 有5种属于统计类刊物, 而且引用频次最多的4种刊物也都是统计类刊物, 反映了《统计研究》在同类期刊中产生的影响力最大, 对同类其他期刊的导向作用越发明显。

说明:篇数1为有引用的篇数, 篇数2为引用《统计研究》的篇数, 频次为引用频次.

2 对学科发展的导向作用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部分以我国统计学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统计研究》在2000-2008年上所刊载的1581篇学术论文选题为研究对象。历年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篇数如表2, 可见, 历年刊载的论文数量明显的上升, 这是我国统计学总体得到发展的具体体现。统计学发展领域包括大类和细类。其大类可根据《统计研究》中的选题范围来分如表2。

2.2 我国统计学发展的大类及分布导向

根据大类, 现将在2000—2008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归属不同大类, 并统计其篇数如表2。由表2: ①经济问题统计分析和统计方法应用与创新平均占总发文量的比例分别为36.43%和25.05%, 是统计学发展的重点研究大类。相对薄弱的有统计史和统计思想, 新调查技术, 统计基本问题等。②社会与经济问题统计分析论文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方法应用于创新两大类发展相对平稳。

2.3 我国统计学重点领域的导向作用

我国统计学发展的具体细类划分及《统计研究》在2000—2008年所刊载学术论文归属不同细类的篇数统计如表3。以年均发文量大于6篇为该大类重点细类标准, 得到:①统计方法应用与创新领域中, 金融模型, 指标、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以及抽样调查是其中的重点研究细类。年均载文量分别为8.78, 7.44和7.22篇, 该大类年均3.68篇。②统计工作改革和发展领域中, 政府统计改革和统计标准化问题是这一大类的重点领域, 年均载文量9.78篇, 该大类年均3.53篇。③新统计调查技术要求将传统的统计调查技术与计算机、空间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 改变信息的传统模式。该领域在我国刚起步, 目前年均刊载量不到1篇。④国民经济核算是我国统计研究的传统领域, 一直是重点领域。年均发文量12.78篇。近年, 随着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日益凸显, 建立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并设计可供操作方案受到广泛重视。年均发文量达4.00篇, 占较大的比例。⑤社会问题统计涉及范围广泛, 很多社会热点未能成为统计研究的重点细类。“三农”问题是其中唯一的重点细类, 年均发文量6.56篇。该大类平均3.54篇。⑥经济问题统计领域中, 宏观经济分析, 金融统计, 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及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是其中的重要细类。年均载文量分别为21.23, 9.00, 8.56和7.11篇。该大类年均4.23篇。⑦统计史在我国统计研究中占有很小的比例。基本统计问题主要是统计学科建设, 它曾一度由于数理统计与社会经济统计的争论而成为热点领域, 但总体看不是重点领域。

说明:五中的腐败问题, 2007年1篇;三中, 空间统计学无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在调查中应用2005年1篇;六中, 海洋经济2005年和2007年各一篇。均1为2000—2007年《统计研究》各细类刊载文平均, 均2为历年统计学博士论文各细类的平均篇数。

如表4可见, 我国统计研究的重点细类依次是宏观经济分析, 核算, 金融, 调查, 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指标、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 三农问题。总结为:①统计学的传统领域仍是统计学的重点领域。包括核算, 调查, 指标、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②统计与经济学结合是统计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分析, 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③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也会成为我国统计学的重点领域。如金融和“三农”问题。

2.4 我国统计学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

(1) 我国统计学传统领域发展趋势导向。

由图1中不难发现, 无论是该领域还是核算, 调查及指标、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各细类都有稳定发展的趋势。作为我国统计研究的传统领域, 已处于稳定的状态和发展水平。这也是我国统计学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有特色的领域之一。

(2) 我国统计学经济领域发展趋势导向。

由图2可见, 无论是总体还是宏观经济分析, 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各细类都有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经济是我国统计研究应用的重点领域, 统计学与经济学之间具有结合更为紧密, 交叉的程度更高的发展趋势。

(3) 我国统计学社会经济热点领域发展趋势导向。

如图3, 经济热点领域的金融领域经快速发展后有下降的发展趋势, 其中金融统计保持稳定发展趋势, 金融模型则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金融模型已由前期单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到创新并应用的更高层次;社会热点领域的“三农”问题, 由图3可见其有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经济热点领域的下降趋势和社会热点领域的上升趋势, 正好缓解了我国社会经济统计研究重视经济领域而忽略社会领域的矛盾。

(4) 我国统计理论与应用结合发展趋势。

这里选取了对数理统计要求较高的多元统计, 计量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稳健统计和复杂数据和模型的统计推断问题细类作为统计理论和应用研究结合的领域。如表5, 从年发文量合计看, 统计应用和理论研究结合有明显上升趋势。

2.5 我国统计学发展中薄弱问题导向作用

通过上述研究不难看我国统计学发展的薄弱领域:①我国统计研究方法的应用较多, 但创新仍不够。②统计调查的新技术发展还很不够。统计研究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处在较低的水平。③数理统计在统计研究中吸收的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理论和应用统计相分离的局面有待于进一步缩小。④社会领域仅占发文总量的14.23%, 相对薄弱。随着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我国统计研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3 对学位论文的导向作用

由表6, 从国内引用《统计研究》的不同类型论文情况来看, 被期刊论文引用4320次, 占总被引次数的45.5%;被优秀硕士论文引用3866次, 占总被引次数的40.8%;被博士论文引用1183次, 占被引次数的12.5%;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引用114次, 占被引次数的1.2%。由此看出, 被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共引用5049次, 占总被引次数的53.2%。可见《统计研究》对我国学术论文的影响中, 对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影响最大。《统计研究》在2000—2007年间共刊发的1660篇论文中, 平均每篇被硕、博士论文引用3.04次。可见《统计研究》对我国学位论文的导向作用越发显著。

将我国统计学博士论文按 (二) 中相同的细类归类并统计其篇数如表3所示, 各细类历年论文的平均篇数记为均2。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 计算均1和均2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值为0.613, 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 以及非参数的Kendall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490, 0.646。所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0。可见, 根据《统计研究》和统计学博士论文进行细类划分后的篇数统计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是《统计研究》对我国统计学博士论文导向作用的具体体现, 统计学博士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科发展也存在导向作用。

4 对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

随着事业单位定编定岗和人员分流, 高职空岗数越来越少, 而申评人员却逐年递增, 金字塔状的职称分布日趋明显, 职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面对形如“瓶颈”的职评, 提高申评标准, 建立更为严格的择强汰弱制度, 减少非理性因素, 优中择优, 成为广大专业人员的共同呼声。因此, 将核心期刊论文作为考核申评者研究能力的必备评价指标在现阶段也就有着更明显的职改效果, 对于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具有积极意义。《统计研究》是核心期刊中的核心, 即所谓的权威期刊。它在职称评审尤其是高级职称的评审过程中起到越发重要的导向作用。

如表7, 从年龄分布看, 45岁以下中青年学者占62.53%, 他们是统计理论研究的主体。从学历分布上看, 本科以上学历占64.68% , 其中硕士以上占47.10 %。硕士和博士生是主体作者群, 博士后作者也时有出现。从职称分布上看, 中级职称占11.94%, 高级职称占60.03%, 院士1人, 占0.17%。高级职称和院士占到了60.20%的较大优势。以上表明, 《统计研究》作者群中聚集了国内一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 同时《统计研究》对高素质的人才评价中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 结论及启示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有:①引用《统计研究》频次最多的4种刊物均是统计类刊物, 《统计研究》对同类期刊的影响力最大, 其导向作用越发明显。②统计学的传统领域, 统计学与宏观经济学相结合, 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均是我国统计学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统计学的传统领域具有稳定的发展趋势, 社会和经济领域具有上升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重视经济领域忽视社会领域的矛盾将得到缓解的趋势, 统计应用和理论研究结合具有明显上升的发展趋势。③其在2000—2007年间共刊发的1660篇论文中, 平均每篇被硕、博士论文引用3.04次, 《统计研究》对我国学位论文的导向作用越发显著。④权威期刊作者群中聚集了国内一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 在高层次的人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⑤综合《统计研究》上述导向作用可见, 权威学术期刊对其他学术期刊、学科发展、学位论文和人才评价均有显著的导向作用。这为权威学术期刊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并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路径。

参考文献

[1]韩兆洲, 安康.我国统计学发展导向研究_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 2008 (5) :3-10.

[2]贺铿, 陈希孺, 袁卫, 等.“九五”期间统计学发展回顾与“十五”期间统计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及重点课题探讨[J].统计研究, 2000 (12) :3-9.

[3]张南.20世纪统计学的回顾与展望[J].统计研究, 2000 (9) :3-9.

[4]傅德印, 董小巧.国外统计科学研究现状评介[J].统计研究, 1996 (1) :26-29.

[5]朱永平.统计学的三个基本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中国统计, 2001 (8) :14-15.

[6]蒋萍.统计研究的国际动态与最新进展—国际统计学会第56届大会纪要[J].统计研究, 2007 (12) :84-91.

[7]施振宏, 郑燕平.《统计研究》 (2000-2007) 影响力研究[J].统计研究, 2008 (9) :98-105.

[8]邢志强.《统计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及引文分析[J].统计研究, 2001 (6) :57-62.

[9]杨彪, 赵振萍.我国情报学十年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情报学报, 1998 (4) :250-256.

[10]薛万新.发挥核心期刊论文在人才评价中的导向作用[J].情报学报, 2000 (4) :107-108.

期刊统计 篇5

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介绍了我国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评价方法的形成过程,并对其评价方法做了简要客观分析,阐述了其社会影响力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问题.

作 者:史东风 刘丽杰 SHI Dong-feng LIU Li-jie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43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23)分类号:G255.2关键词: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期刊评价 评价方法

期刊统计 篇6

摘要:以《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三种化学教育类期刊为研究对象,对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文献进行统计,从计量学角度出发,对文献发文量、内容、作者单位、作者所在区域以及作者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为我国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提供某一角度的参考。

关键词:中等化学教学期刊微型化学实验统计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110-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微型化学实验是为减少资源消耗和化学污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是化学实验方法的新变革。其特点主要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最有效的化学实验信息,以达到既经济又减少污染的目的。在各类学校的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中都引用了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等领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教参》)三种期刊是中等化学教育教学的权威刊物,在化学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们所载的论文集中代表着我国化学教育界所取得的成果及进展。本文以这三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对这三种期刊2003~2007年发表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文献进行统计。从计量学的角度, 对这五年来合计发表的有关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分析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现状和薄弱环节,为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论文的统计分析

1.1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由表1可得知:

(1)五年来三种期刊共有关于微型化学实验的论文32篇,其中《化学教育》共14篇占论文总数的43.8%;其次是《化学教学》13篇,占论文总数的40.6%;《中化教参》5篇,占论文总数的15.6%。相对而言,《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在刊发微型化学实验研究成果方面走在了前面。

(2)三种期刊所刊微型化学实验方面的论文总体数量较少。近五年来《化学教育》年均2.8篇;《化学教学》年均2.6篇;《中化教参》年均1篇。相对全年刊登论文总数来说,比例较小。这需要三种期刊的编委及广大教师对微型化学实验给予更多的关注。

1.2 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

表2表明,微型化学实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共同发展。理论研究论文27篇,约占论文总数的84.5%,远多于实践性研究论文。微型化学实验论文中以实验仪器微型化设计、改进,及微型实验内容的设计为主,较少涉及到实验的教学实践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广大教研者应该加大对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使微型化学实验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2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2.1论文作者所在区域分布的统计分析

表3表明全国共有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五年期间在这三种期刊发表过关于微型化学实验方面的论文。根据普赖斯定律,把地区的总数开平方,得到的地区数撰写的论文数达到总论文数的50﹪,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些地区是此论文发表的核心地区。现在全国一共有14个地区发表了关于微型化学实验的论文,就有:141/2=3.7, 由表3,排名前4位的江苏、南京、广西、河北的论文总篇数为28篇,已超过了论文总数的一半(16篇),因此江苏、南京、广西、河北成为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核心地区。微型化学实验的实施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意义更为深远,但是在表3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相关论文发表,这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待于加强实施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力度。

2.2 论文作者所在系统单位分布分析

表4表明目前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主要力量来自师范类大中专院校, 占论文总数的53.4 %; 其次是非师范类大中专院校,占论文总数的25.9 %;中学及教研室所发表的微型化学实验论文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少,这说明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各个中学也开始引入了微型化学实验,但是还没有得到较大地推广,因此教学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也较少,所以微型化学实验在中学推广实施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2.3 论文作者合作度及合作率

由表5的统计数据可知论文总计32篇,其中21篇为合作完成。论文作者的合作度为1.8,合作率为65.7﹪,这说明合作研究是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趋势。另外,有2篇是高校或教研室与中学教师合作完成的,所占论文总数比例的6.25%,该比例还比较小,因此在今后微型化学实验的发展中,还应增强高校或教研室与中学教师的合作关系,为微型化学实验在中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3 结论与评价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化教参》是我国中等化学教学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期刊, 3种期刊2003~2007年发表的微型化学实验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稳定状态,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已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由上述的文献统计可知,要搞好微型化学实验研究,需要加大高校与中学教师的合作力度,把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开展到教学第一线,尽可能地把微型化学实验在全国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全面铺开,推广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开拓新的研究课题,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9

[2]化学教学,2003~2007.

[3]化学教育,2003~2007.

复式教学研究: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篇7

学术研究成果, 主要有两种展示形式:一是学术论文, 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论文集论文;二是学术著作, 包括学术专著、教科书、工具书 (百科全书、学术辞典) 。其中, 期刊论文由于量大面广、时效迅捷等特点, 尤其值得研究者给予格外的关注。

我们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4—2008年期刊文献进行检索, 共获得以“复式教学”类词组作为题名第一关键词的相关文献569篇。我们筛选和逐步剔除一些不属于教育类论文范畴的, 尚余504篇。我们将检索的下限年份定在2008年是因为在做检索的时候已经到了11月份, 检索结果不是很完整, 但其中2008年有一篇论文很具有代表性, 所以将2008年也收录进来, 应当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一) 期刊论文逐年变化情况的分析。

依据我们所获得的数据, 可将1980—2008年复式教学研究的28年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1980—1982年之间为近乎停滞时期。自1978年改革开放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学设施条件的改善, 我国的复式教学在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繁荣发展之后, 进入了一个停滞发展阶段, 复式教学范围与规模都缩小了很多, 而且多存在与落后偏远的山区。

第二时期, 1983—1994年之间为平稳发展时期。1983年到1994年之间为平稳发展时期。一方面,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教育事业也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 由于计划生育, 学龄儿童逐渐减少, 农村小学的设点、编班有了新的变化, 在农村小学中, 复式教学现象明显有所增加。

第三时期, 1995年以后为逐渐下降时期。一方面, 为了适应新世纪全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 1996年6月13日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 改造薄弱学校,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2000年后要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继续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切实解决农村辍学率偏高的问题, 同时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儿童随父母进城;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农村儿童追逐优势教育资源大量转入乡镇、县、市的学校。这些都使复式教学规模有所减少。

(二) 研究类型及复式教学存在必要性。

为了辨析复式教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对最近几年的复式教学研究类型进行分析, 研究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动静搭配的研究。

1994年以来, 我国复式教学工作者在动静搭配的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做了充足的工作,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复式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到了近几年, 对动静搭配的研究相对有所下降减少。这是因为“动静搭配”的模式有它自身的优势,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如无法减少声浪干扰、座位的摆放问题、一节课动静怎样搭配的问题等一直没有定论。新课改的本质就是参与的问题, 显然“动静搭配”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因此, 需要创新复式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 教学模式的创新。

从2005年开始就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从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工作, 如“垂直互动”模式。所谓垂直互动模式是指复式教学中不同年级之间的互动, 其实质是打破年级与学科之间的界限, 垂直整合教材, 充分利用复式班的资源优势, 创设新的空间, 让不同的年级在互动中成长。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互助精神, 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是复式教学的一大优势。

3. 复式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联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这次改革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大、难度高, 给教师尤其是复式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并带来了一系列的压力。第一,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与复式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的冲突, 造成了复式教师抵触新课程改革。第二, 新课程改革引发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复式教师固化的教学模式的冲突, 造成了复式教师对新课程的无所适从。

二、复式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复式教学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一) 复式教学质量不高。

一方面, 与复式教学自身条件的限制有关, 例如复式教学本身设施简陋, 教师素质不高, 交通不便, 等等,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一些课程不好实施。另一方面, 大部分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即使有部分教师备课, 也是复式教学单式备。

(二) 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但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复式教学的共同要素是在同一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其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分组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具有与单班教学相同的规律和原则, 但它要求同一位教师在与单式教学相同的教学时间内, 要完成两个以上年级的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 因此, 又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垂直互动”模式需要垂直整合教材, 作好互动铺垫, 营造互动气氛, 恰当运用教学媒体等, 都给教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而且这种模式本身也存在局限性。

(三) 活动设计难度大。

由于复式教学上课主要以活动的方式展开, 教师的直接教学相对单班教学来说要少很多,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让几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 又要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任务, 这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一个挑战。

三、促进复式教学发展的建议

从国内复式教学的长期实践来看, 它既有许多优点, 又有一些不足。由于种种原因, 当前的复式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急需进一步探究和发展。针对我国复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章提出促进我国复式教学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一) 提高复式教学质量。

一方面, 教学条件是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硬件设施, 边远山区的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 为改善他们的教学条件, 应该想办法争取到多渠道的投资, 加大复式教学的资金投入, 改善他们的教学设施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 我们应该改进备课方式, 减轻教师负担, 即在备课的时候, 教师尽量把教案用粗线框写出来, 同时也对框架中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下很多时间去钻研新的教学方法, 设计新的活动方案,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教学模式创新。

新课改的本质就是参与的问题, 显然“动静搭配”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因此, 需要创新复式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际,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 以追求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而不是“新而无用”。

摘要:作者通过在CNKI上检索有关复式教学研究的期刊论文, 指出复式教学的存在必要性和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其对基础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并提供促进复式教学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复式教学,研究现状,不足,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玉英.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要允许复式教学的存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6, 24, (2) :21-24.

[2]汪琴.用好复式教学“垂直互动”模式.小学教学研究, 2005.11.

[3]陈学思.改革复式教学的几点尝试.小学教学参考, 1994.3.

[4]复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 2007.3.

[5]常东旭.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 2007.12, 23, (6) :37-41.

[6]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教育学专业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2.

某医学期刊的统计学应用情况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2013年拟于某妇产科类医学期刊杂志发表的采用统计学处理的438篇论著。阅读稿件全文, 仅对数据进行百分比、率、均数等描述性分析, 而无统计推断的文章均不纳入本研究。最终纳入稿件413篇, 占94.29%。

1.2 方法

参考胡良平主编的《医学统计实用手册》, 针对妇产科类论文的特点, 制定医学论文统计学审查表, 分析稿件的统计学应用情况。一篇稿件可能应用一种或多种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重复计算, 按篇次统计。

2 结果

2.1 统计学推断方法的应用情况

413篇文章中, 30篇对于假设检验方法和结果的表达标注不清或未标注, 无法进行相关分析。其余383篇稿件中, 应用字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Meta分析、Logistic回归及其他者分别有259、188、100、12、12、8、4篇次, 共计583篇次。

2.2 统计学误用情况

255篇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统计学误用, 占61.74%。其中74篇次假设检验方法选择错误, 另181篇次假设检验方法选择正确, 但应用过程中存在错误与缺陷。

2.2.1 统计学方法选择

(1) 74篇次假设检验方法选择错误, 其中没有根据计数、计量和等级数据类型选择假设检验者48篇次;配对资料采用非配对检验方法7篇次, 非配对资料采用配对检验方法6篇次, 使用参数检验方法不满足其应用条件9篇, 使用不恰当的方法检验研究假设4篇次。 (2) 51篇次采用t检验的文章中, 45篇次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3篇次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如采用了拆分数据的t检验, 将增加第Ⅰ类统计学错误发生率;3篇为计数资料, 应采用字2检验。 (3) 7篇文章实验设计实质是析因设计, 其中2篇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4篇文中仅注明采用方差分析, 未交待具体方法;1篇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 (4) 16篇次采用字2检验的稿件中, 10篇为等级资料, 应采用秩和检验;6篇为计量资料, 应采用t检验。

2.2.2 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及缺陷分析

对于统计学选择正确但应用存在缺陷的181篇次文章进行分析, 其中字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Meta分析、Logistic回归、其他分别为60、58、45、5、4、4、2、3篇次。常见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错误与缺陷, 见表1。

2.3 非常用统计学方法的应用错误及缺陷

4 篇Meta分析文章中, 2篇未进行异质性检验, 1篇未进行偏倚性分析, 1篇计数资料中未采用比值比OR作为效应变量。5 篇采用秩和检验的文章, 数据均为多组等级资料, 两两比较时检验标准未进行重新调定。4篇相关性分析中, 3篇混用了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结果, 1 篇未注明相关系数值, 无法说明两变量间的密切程度。2篇Logistic回归分析均为应用回归不到位, 结果看不出回归的内容, 体现不出其筛选独立因素的优势, 1 篇OR与RR值混淆。

3讨论

医学统计学的正确运用对医学发展至关重要。张巧莲[2]的研究报道, 2009年-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发表论著文章的统计学应用率达88.1%。近年, 随着对统计学应用的重视, 统计学误用情况显著减少。但已发表的医学期刊论文中, 仍常见误用统计学的现象[3], 黄晨[4]的研究结果显示, 186篇论文中无明显统计学错误者仅58篇 (31.2%) 。2007年彭敏宁[5]的研究提出, 必须将医学期刊的统计学审稿列入期刊质量控制。

检索文献发现, 统计方法误用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设计思想缺乏、不了解资料性质、忽略统计学方法应用前提、盲目套用统计方法以及以单因素方法解决多因素问题等[6,7,8]。本资料显示, 438篇稿件中413篇应用统计学方法, 其中字2检验、t检验、F检验、秩和检验应用比例较高;30篇假设检验方法交待不清或未注明。这表明医学论文中字2检验、t检验等基本统计学方法应用较多, 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较少。本文也显示, 字2检验、t检验的误用率和应用错误率较高, 且9篇存在字2检验、t检验混用的情况, 定量资料采用字2检验, 定性资料采用t检验, 属于方法完全错误。部分作者对定量资料则盲目地套用t检验, 对定性资料行字2检验, 而不考虑设计类型。本研究显示, 30篇对假设检验方法和结果表达标注不清或未标注, 无法考察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的正确与否, 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故建议作者在文中将采用的统计学软件名称、版本及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标注清楚。

每一种假设检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条件和严格的适用范围。本研究显示, 应采用析因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的数据, 作者采用了字2检验和t检验;10篇等级资料应采用秩和检验, 误用字2检验。对于同一组资料, 采用不同的假设检验方法, 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有统计学意义时, 两两比较一般采用LSD或SNK, 如应用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 则增加第Ⅰ类统计学错误的发生率或假阳性率。如一篇文章将研究对象分为敏感组与耐受组, 观察不同治疗时限后 (治疗前、治疗4疗程共5个时限点) 的指标变化, 此设计实质是重复测量设计, 应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 而作者却误用t检验。本资料中25篇次采用方差分析, 且均为三组以上均数比较, 如总体有差异, 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或LSD法, 但部分作者却将资料拆分, 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 增加了Ⅰ类统计学错误。本资料中7篇研究实质是一个3×2或2×2的析因设计, 但作者均未在科研设计阶段进行很好的统计设计。如1篇研究设计中有3个影响因素, 每个影响因素有2个水平, 即用与不用, 作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按作者欲达到的分析结果, 主要是想得到两两联合或三者联合的临床效果, 在统计学处理上要分析是交互效应, 单因素方差分析却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析因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 它不仅能分析治疗效果中处理因素的单独效应和主效应, 还能分析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并且还能提高检验效能[9]。此外, 字2或秩和检验中, 如有三个组别的行列表资料整体比较有差异时, 应采用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 此时检验水准应由0.05调定为0.0167, 以免增加第Ⅰ类统计学错误的发生率。本研究中显示, 字2检验和方差分析应用错误的案例中, 此类错误所占比例较高, 分别占16.67% (10/60) 和44.44% (20/45) 。

综上所述, 医学论文中字2检验、t检验应用较多, 但仍存在常识性错误;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研究者, 析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稍有难度, 因此建议课题设计时能有统计学专家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金丕焕.医学科学研究论文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35 (6) :363-366.

[2]张巧莲.三种医学期刊常见统计学问题比较及应对策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6 (6) :888-892.

[3]邓大玉.综合类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群体效应不可忽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13 (6) :477-479.

[4]黄晨.医学期刊来稿中有关统计学错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15) :2268-2269.

[5]彭敏宁.统计学审稿-医学期刊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8 (1) :284-285.

[6]闫娟, 李国琪.医学稿件中统计学方法误用研究的回顾和评价[J].今传媒, 2013, 22 (2) :58-59.

[7]张振东, 孙丽君, 孙竹平.医学科技论文常见的统计学误用问题及其商榷[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1, 20 (2) :159-160.

[8]陈佰锋, 陈玉娟, 朱玉, 等.医学科研中常见统计学误用及其防范对策[J].卫生软科学, 2014, 28 (1) :58-60.

期刊统计 篇9

一、近二年的期刊丢失率统计

近几年以来, 师大馆图书馆新校区期刊阅览室每年订购期刊的种类都在1千多种, 1万多册, 沿袭传统, 笔者把这1千多种期刊分为专业性期刊、学习参考性期刊和消遣性期刊。表1、2分别是2010年、2011年的期刊丢失统计情况。

从表1可以得出, 2010年期刊丢失合计共34种, 61册。2010年订购期刊共12640册, 实际到阅览室册数为11668册。2010年期刊丢失率为:61÷11668=0.5228%。

从表2可以得出, 2011年期刊丢失合计共32种, 共51册。2011年订购期刊1185种, 共13040册, 实际到阅览室册数为12344册。2011年期刊丢失率为:51÷12344=0.4131%。

二、从期刊丢失率的统计结果分析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

1. 统计结果分析

2010年专业性期刊丢失8册, 占丢失期刊总册数的13.11%;学习参考性期刊丢失16册, 占丢刊总册数的26.23%;消遣性期刊丢失37册, 占丢刊总册数的60.66%。

2011年专业性期刊丢失3册, 占丢失期刊总册数的5.882%;学习参考性期刊丢失13册, 占丢刊总册数的25.49%;消遣性期刊丢失35册, 占丢刊总册数的68.63%。

2. 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

(1) 大学生阅读具有消遣性倾向——消遣性期刊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期刊类型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 消遣性期刊丢失率很高, 特别是文学类和地理类的期刊丢失册数两年来都是最多的, 如, 《萌芽》2010年从第3—12期, 连续丢失9期;《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连续丢失7期。这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倾向——喜欢阅读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生活的期刊。消遣性期刊多是文化综合类期刊, 多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办刊宗旨, 内容广泛, 趣味生发,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与大众的现实生活最为贴近。这些期刊注重在生活的底蕴中去发掘真善美, 始终保持着高雅、深邃、隽永、质朴的特色, 常给人以哲思和力量, 使人常读不怠, 历久弥新。而且这些期刊常以多姿多彩、通俗易懂、补偿情感、愉悦身心、讲究包装和编排新颖等特点, 去迎合人们的鉴赏情趣与心理, 具有大众化的特色, 深受读者喜爱, 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 大学生阅读具有“外语热”倾向——学习参考性期刊是读者辅助学习常用期刊类型

在以上数据分析中, 可以看出, 学习参考性期刊, 特别是英语类期刊丢失册数也比较多, 如:《英语辅导》2010年连续丢失4期;《新东方英语》2011年丢失3期。这个结果反映了大学生阅读具有“外语热”倾向。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外语是对外交流必备的语言技能。二、为了出国留学, 经常阅读外语书刊以应付各种入学考试。三、为了通过各级外语考试。现代大学教育中, 英语是主要外语语种, 我国绝大多数大学要求本科学生至少通过英语国家四级考试, 研究生通过英语国家六级考试, 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 才能毕业获得学位。对于考研者来说, 外语更是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阅读的“外语热”倾向。而外文期刊具有紧扣专业、信息新颖、词汇量大的特点, 通过阅读外文期刊, 可以掌握新知识, 丰富词汇量, 可以锻炼外文阅读能力, 提高外语阅读水平。

(3) 专业性期刊, 特别是科技期刊大学生阅读兴趣偏低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中, 还可以看出, 专业期刊的丢失率最低,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科技期刊阅读兴趣的偏移。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阅读目的不明确。低年级学生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 阅读缺乏目的性, 加之学的专业知识较浅, 还看不懂专业期刊;中年级学生这个时期课时多一些, 学习任务较重, 到阅览室只是想放松一下, 增添一些情趣, 故不想去看那些专业期刊。高年级学生阅读注重应用性, 但主要是为了撰写毕业论文或考研的需要而有选择性地翻阅有关科技期刊。二是图书馆导读工作没有跟上。许多高校图书馆一直沿袭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 没有积极地开展导读、跟踪服务, 没有主动向学生推荐学术价值高的文献资料, 因此无法提升他们对科技期刊的阅读激情和兴趣。

三、期刊导读工作

1. 期刊导读的重要性

期刊信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世界情报信息源约2/3来自于各种期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期刊的数量激增, 单纯中文版的期刊就有9000多种。大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期刊信息常常显得茫然, 无所适从, 要想使这些期刊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图书馆就有必要引导读者快捷地查找和利用这些文献信息, 重视期刊的导读工作, 因此, 期刊导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期刊导读是指图书馆员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能力和阅读需要, 将图书馆的期刊资料有针对性地推荐给读者, 并就阅读方法, 阅读重点和难点具体地为读者进行指导的一项工作, 也是高校图书馆一项需要日益重视的工作。在“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下, 导读就是为读者提供各种便利, 使之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信息资料, 就是在阅读行为上规范读者, 减少期刊丢失与损坏, 使读者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

2. 消遣性期刊的导读工作

众所周知, 消遣性期刊具有不容忽视的娱乐性功能, 因此, 如何使大学生们在阅读中既得到娱乐享受, 又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严把订购关。高校图书馆在订购期刊时, 要严格审查刊物的办刊特色和内容, 选择内容健康、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对学生有引导作用的刊物。其次, 对学生进行思想性导读,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遣性期刊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 一本好的期刊能振奋人的精神, 陶冶人们的情操, 充实大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者, 要引导学生读好刊, 用刊物中生动真实的名人事迹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前途理想教育, 鼓励大学生们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阅读期刊, 对大学生自身思想素养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 对学生进行进行审美性导读,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美是人们的崇高思想、意志情感和愿望的体现, 美存在于任何事物中, 它同样也存在于形形色色的期刊之中, 期刊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期刊文献的审美功能, 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培养, 使他们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丰富自身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受到美的教育。

3. 学习参考性期刊的导读工作

学习参考性期刊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完成各科作业、辅助学习比较常用的参考资料, 其导读工作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水平, 满足学生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同时要密切地与教学活动相联系, 掌握各年级各学科专业的教学进程。学院的教学进程大体分为开学、期中和期末阶段。每学期的这三个不同阶段, 读者阅读情况和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了解了学生用刊规律, 就可以及时准确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学生参加各种考试所需参考的刊物, 要及时提供给学生使用。

4. 专业性期刊的导读工作

对于专业性期刊的导读, 重要的是要了解、研究各个层次的学生类读者阅读专业期刊的能力, 要把握学生因年级、学科、专业、学术水平不同等因素造成的阅读差异, 要调查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扩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推荐专业期刊信息资料。导读工作要多侧面地提示和报导专业期刊文献的特征和内容, 让学生非常了解和熟悉专业期刊馆藏。

对于低年级学生, 可以介绍一些通俗易懂的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科普期刊, 慢慢地由浅人深, 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这样可以加深低年级学生对专业期刊的印象、认识和兴趣。而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 就要重点介绍一些程度较深、又能为他们所接受的专业期刊, 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学习范围, 进一步探索、研究,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 导读工作要从最实际的角度出发, 提供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各种类型专业期刊参考文献, 还要引导这类读者适当阅读实用型、内容偏深的专业期刊, 这样对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很有帮助的。

5. 加强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信息中心, 是教书育人的第二课堂。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 导读工作要引导读者正确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素质等方面得到提升。其次, 导读工作要注意引导读者养成爱书籍、爱知识、爱学习、文明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用优良的学习环境、优质的服务, 规范读者的行为, 减少馆藏期刊的污损、撕裁、偷盗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期刊导读是期刊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图书馆应积极采用学术报告、知识讲座、阅读辅导、信息简报、专栏宣传、多媒体演示、专题索引、编写二次文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导读工作。有效的开展期刊导读工作, 既可以给大学生们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提高了馆藏期刊资源的利用率, 使图书馆的期刊文献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苏媚.从大学生的阅读倾向谈导读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4 (8) :74—77.

[2]易玮.从大学生阅读倾向调查评析几类期刊的发展走向[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12) , 90—93.

[3]郑建英.从读者的阅读倾向试述我院期刊的利用情况[J].图书馆论坛, 1995 (4) :49—51.

[4]李宏.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失损谈学生素质教育[J].药学教育.2001 (4) :60.

[5]杨兴菊, 刘华.从学生阅读报刊倾向谈提高专业期刊的利用率[J].医学情报工作, 1999 (6) :27—28.

[6]陈瑞青.对高校图书馆加强期刊导读工作的探讨[J].情报探索, 2005 (7) :107—108.

期刊统计 篇10

学术期刊是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的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 学术期刊对于学风的建设与学术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如今, 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陷入僵局, 学术不端的现象屡有发生, 发刊量大, 质却不足。在转企改制的转型期, 这些都是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 而我国的社科学术期刊更是问题重重。

自1983年, 我国开始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 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行规划管理。2012年, 国家社科基金首次对学术期刊进行资助。这也是我国开始重点关注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表现。2012年开始了有重点、持续性的资助, 目的是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改善办刊条件, 提高办刊质量, 扩大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国家社科基金从2011年12月起, 开展社科类重点学术期刊首批资助 (试点) 工作。经过发布申报公告、受理期刊申报、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建议资助名单等环节, 确定了100种获资助期刊。目前为止, 共公布了两批学术期刊的资助名单。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给予学术期刊资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我国学术期刊未来将如何发展。

二、学术期刊的现状及问题

在国际期刊发展的大趋势下, 我国学术期刊同时也面临新的改革。目前学术期刊的发展却存在一些问题, 如学术规范不清、质量控制不足、转企改制盈利模式不确定, 从我国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情况看, 也能发现制约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问题所在。

(一) 期刊量大质低

我国目前的学术论文虽然产量大, 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学术期刊的出版大国, 并且, 随着新时期学术成果的快速涌现和大量交流, 尤其是借助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平台, 高校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成为新趋势和新要求, 但我国出版的学术论文的质量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却并不高。例如, 在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发布的2011年度《期刊引证 (JCR) 》, 其中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 共收录了世界各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2943种, 我国只有9种入选 (占0.3%) , 远远低于美国 (1277种, 占43.4%)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并不高。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 国外优秀刊物抢占我国学术期刊市场, 导致我国学术界处于被动的局面。

同时, 大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涌现, 跨学科概念的混淆, 学科的边界模糊化, 让投稿人不能清晰把握期刊的专业特色, 这也是导致学术期刊质低的一个原因。在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的统计中, 综合性学术期刊仍是获得资助最多的学科类型, 共有38家 (占总比19%) , 但到了第二年, 资助的综合类期刊比第一年资助的数量少了8家。这也说明了国家社科基金可作为我国学术研究走向的风向标, 减少综合类期刊的数量是解决我国学术期刊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提升全国的整体学术水平, 不仅要保证学术论文的量, 更要提高学术期刊的质。

(二) 人才匮乏, 资源集中

钱学森曾经提出了一个震撼所有人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不得不引起整个学术界的重视:学术人才到底如何培养?是比较发刊的级别, 还是比较发刊的多少, 还是看重真正的学术研究能力?如今, 我国的发刊数量位于世界前列, 但作者为世界知名学者的却不多。现有的学术评论机制下, 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是我国评价学术人才的标准。我国的核心期刊与来源期刊的排行榜更是让学术期刊的评比功利化, 从而引发学术界对名利的追求而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少学术期刊趋之若鹜, 把进入“核心期刊”作为办刊的唯一至高目标, 一味去追捧和迎合“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 “千方百计”提高“文摘率”和“引文率”。

一些人功利心强, 其进行学术活动不是为探求真理, 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本意, 也为学术期刊滋生了不健康健康发展的土壤。抄袭、拿权换或者拿钱买版面, 学术垃圾的生产让现在学术期刊的质量远不如以前。学术不端一直是我国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也直接导致大量伪专家的产生, 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研究型专家并不多, 而社科类期刊更是如此。

学术型专业人才缺乏, 不仅是期刊业内部的学术人才不足, 投稿的学术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高。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学术期刊从写作到发表到审查阶段都不能达到真正的学术高度。

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的所属地区 (部门) 情况看, 中央与地方学术资源分配不合理也是人才问题产生的因素之一。从数据上看, 国家与地方的期刊资源分配看似已达到平衡。在资助的200家学术期刊中, 归属国家管辖的期刊有102家, 省市地区管辖的期刊有98家。其中, 获得资助最多的学术期刊仍是学术界的领头——中国社科院, 两年来有39家期刊获资助。分配到全国的各个省市地区数据不容乐观, 获资助最多的地区是上海、江苏和湖北, 但所资助的期刊数也并未超过两位数;海南省没有一家学术期刊获得资助。

学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整个国家的研究能力的增强, 而不是学术能力的集中化。国家创办的期刊占据了经济和人才优势, 像中国社科院和中央国家机关, 学术人才资源充裕, 所办学术期刊的质量肯定比地方期刊更具优势。中央掌握的学术资源过于集中, 而地方期刊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呈现出中央与地方的两极分化现象, 这样实现不了全国学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学术资源的分配以及如何培养学术人才和学术道德是我国社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盈利来源的单一

2012年8月,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 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体制改革。《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特别指出, 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 现有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均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 对其中具备建立报刊出版企业条件的,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可转为期刊出版企业。

我国报刊改革的基本方向明确, 就是“进一步推动报刊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学术期刊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受到其传统体制性问题的制约。我国的学术期刊在顺应市场变化方面比较滞后;经营自主权的缺失使现在的学术期刊管理较为散漫, 规模化难以形成。“散、小、滥”是我国学术期刊目前呈现的问题。

如何实现学术期刊向市场化转变, 是当前学术期刊外部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学术期刊与其他的普通刊物有所不同, 承担着教学研究与学术人才培养的责任, 其社会价值远大于市场价值;一些学术期刊是高校的内部刊物, 需要学校的资金支持, 在转企改制之后, 出版企业增加了资金压力, 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运营。同时, 各地学术期刊较为分散, 整合成集团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且品牌化学术期刊的打造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在学术期刊产业化转型过程中, 仅有少量的发行和广告作为经济收入, 来源盈利模式单一, 难以支撑学术期刊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四) 数字化转型滞后

数字化浪潮的席卷, 使学术期刊也面临数字化的挑战。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呈现方式是通过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的下载阅读。但学术期刊的自身数字化模式仍是简单的纸质媒体数字化。数字化传播渠道被期刊数据库垄断, 自身的期刊网站却没有传播影响力。这样, 学术期刊自身的宣传力度不能在数字传播中获利。在目前学者们广泛接受数据库资料的前提下, 这种被动的局面很难扭转。

数字化技术在普通的学术期刊中的运用不广泛, 也使得学术期刊无法对自身的学术资源合理地进行收费使用。在200家获资助的期刊里, 其网站信息大多是单纯的投稿信息, 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期刊网站设计上也并无体现。

单从数据库方面来看, 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的深度与呈现方式仍然有限。仅仅是纸质版的电子化, 远远不如发达国家的水平。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设立视频版学术期刊。JOVE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是同行评议的视频实验期刊, 其通过富媒体技术对期刊数字化进行深度开发, 成为“第一份科学视频杂志”的期刊。

三、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态势

学术期刊是研究成果发表和交流的重要载体, 是学科建设、实务管理、新人培养、专业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涉及期刊编辑、期刊内容、出版发行等多方面的水准和要求。解决目前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 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国家社科基金提供的资助正是目前国家改善学术期刊现状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这些学术期刊的统计情况分析, 可探索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 创建特色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申报条件必须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的正式刊物, 且同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010—2011年) 来源期刊目录》 (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08年版) 》 (北京大学) 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08年版) 》 (中国社科院) 。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两批学术期刊的统计情况分析, 发现一个例外, 安阳师范学院的《殷都学刊》是唯一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学术期刊。对《殷都学刊》的期刊特色进行研究, 其地方特色——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的研究是最大的创新之处。它的入选也表明我国的学术期刊所期望的发展方向是有特色、具有创新观念的期刊。《殷都学刊》借助突出的地方特色, 发行海外, 是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的核心订阅对象。

一个国家学术期刊的水平, 是这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和科研共同体成员的纽带。我国学术期刊的好文章外流, 国外的好文章抢占市场, 量大的虚假光环并不是学术期刊发展所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 国际学术界对优秀期刊平台的开放, 学术期刊“走出去”是我国未来期刊的发展趋势。正如《殷都学刊》, 不管是否拥有核心期刊的名号, 只要具有特色就能拥有走出去的资本, 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我国学术质量不高的困境。

(二) 鼓励期刊专业化

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社科发展的风向标。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这200家期刊来看, 资助的每一批名单中, 除了大学学报和综合类期刊, 大多涉及社科类的教育、体育、语言、法律、新闻等23个学科类别。其中, 属全国高校系统的有31家学报入选。学报是隶属于我国高校系统的刊物, 所占15.5%的资助比例, 说明我国对高校系统的学术培养更为重视。在专业期刊中, 经济类的期刊获资助是最多的, 共有21家 (10.5%) 。说明我国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 经济学是学术研究的重点, 国家社科基金对经济学资助力度更大。

目前, 我国综合型期刊偏多, 但是研究领域不突出, 可谓是全而不专, 这样的学术期刊并没有特色。几百家期刊都是千篇一律。这并非学术期刊未来发展所需。因此,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兼顾各类学科的发展也是为了鼓励期刊的创办更具特色、更专业。例如, 对安阳师范学院的《殷都学刊》和人民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的《音乐研究》资助。

跨学科研究是搞学术的专业人士所必需的, 但是学术期刊必须做到专而有特色。不管是报纸、电视节目还是书刊, 定位与专业研究边界清晰才是决定数字化趋势下传统媒体生存的要素之一。

(三) 控制学术腐败现象

在学术期刊转企改制的转型期, 资金短缺是制约学术期刊发展的瓶颈。国家社科基金对学术期刊的资助, 不仅能有效缓解学术期刊在转企改制过渡期的经济困难, 也可以使优秀的学术期刊得以健康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共资助3年, 每年40万, 每年都要进行严格审查考核。严格核查可以防止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

学术人才的培养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人力因素。控制好学术期刊发刊的规范问题, 也是学术期刊正规化的一个途径。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 让学术期刊减少了收取版面费的现象, 同时能按规定给发表学术文章的作者发放稿费, 为我国培养真正的学术研究人才提供了保障。

同时, 在实现学术期刊的规模化方面, 国家社科基金的资金为数字化技术的提高、专业人才的引进等提供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也给某些大型出版集团容纳更多的学术期刊减轻资金压力。

就我国学术期刊的改制盈利、学术不端、数字化进程慢等问题, 国家社科基金对学术期刊的资助无疑是一剂良药。其一, 对获得资助的学术期刊来说, 这是国家对于其发展及办刊质量的肯定, 不可否认是我国期刊中的精品;其二, 从整个国家的学术期刊的发展看, 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同时, 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也是一把双刃剑, 怎样能让优秀期刊带动整个学术界的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对学术期刊资助情况的统计分析, 并针对我国学术期刊转企改制、学术质量和学术不端现象等问题, 旨在揭示我国未来学术期刊的发展态势, 并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的地区分布、学科分布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进一步探索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学术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琰玲.学术期刊发展新趋势及其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 2007 (6) .

[2]ISI.Journal Citation Reports.Philadelphia:ThomsonReuters.2011.

[3]钦建军, 井建斌.论学术期刊的困境与出路[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1 (5) .

[4]晋雅芬, 李东东.报刊业将进一步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1 (1) .

[5]杨春兰.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报告[J].编辑之友, 2013 (2) .

[6]叶继元.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创新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2) .

上一篇: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下一篇:古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