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蔬菜种植

2024-09-06

露地蔬菜种植(精选八篇)

露地蔬菜种植 篇1

1一年一大茬作物

可供选择的作物有大葱、红尖椒、露地木耳等。大葱:生产成本每亩300元, 亩产量5000公斤, 按现在市值每公斤1.8元计算, 亩产值9000元, 亩纯效益8700元。适宜在有水源、平整的地块播种, 效益尚可, 推荐贫困户播种。

红尖椒:可订单种植, 建平金大地公司回收。生产成本每亩150元, 亩产量450公斤, 回收价格每公斤2.5元, 亩产值1125元, 亩纯效益975元。收益随市场变化大, 销售有风险, 根据订单企业情况, 可参考种植。

露地木耳:生产成本每亩1.5万元, 每亩可摆放10000袋左右, 亩产干黑木耳可达600公斤左右, 亩产值可达3.6万元, 扣除成本, 亩纯收入可达2.1万元左右。露地木耳种植, 成本高, 对生产技术要求严格, 不适宜贫困户栽培。

2一年两茬作物

一年两茬分别为春夏菜和秋菜。春夏菜 (上茬) 可供选择的作物有圆葱、菜花、菜心、甘蓝等。秋菜 (下茬) 可供选择的作物有大白菜、萝卜、芹菜、菜花、芥菜等。

圆葱 (上茬) :生产成本每亩700~1000元, 亩产量1500~2000公斤, 按现在市值每公斤1.8元计算, 亩产值2700~3000元, 亩纯效益2000~2600元。菜心 (上茬) :生产成本每亩80元, 亩产量300公斤, 按现在市值每公斤4元计算, 亩产值1200元, 亩纯效益1100元。甘蓝 (上茬) :生产成本每亩200元, 亩产量1500公斤, 按2015年7月平均市值每公斤1.6元计算, 亩产值4800元, 亩纯效益4600元。菜花 (两茬) :春秋两茬都可播种, 生长期80天, 生产成本每亩300元, 亩产量1500公斤, 按现在市值每公斤1.8元计算, 亩产值2700元, 亩纯效益2600元。

白菜 (下茬) :生产成本每亩200元, 亩产量5000公斤, 按现在市值每公斤0.8元计算, 亩产值4000元, 亩纯效益3800元。萝卜 (下茬) :生产成本每亩100元, 亩产量2000公斤, 按现在市值每公斤1.0元计算, 亩产值1900元。芥菜 (下茬) :生产成本每亩100元, 亩产量1500公斤, 按现在市值每公斤1.6元计算, 亩产值2400元, 亩纯效益2300元。土豆 (上茬) :一般做为露地上茬蔬菜种植, 全县播种面积20000亩, 本县播种量最大的是早大白。4月中下旬覆膜播种, 6月中旬收获。生产成本每亩700元, 亩产量2500公斤, 2015年覆膜土豆平均市值每公斤2.4元计算, 亩产值6000元, 亩纯效益5040元;2015年无覆膜土豆平均市值每公斤1.6元计算, 亩产值4000元, 亩纯效益3100元。

露地辣椒六月种植法 篇2

编辑

露地辣椒六月种植法是辣椒的一种栽培技术。辣椒是喜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不耐低温的植物。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至30℃,当温度降到15至20℃时,种子发芽缓慢,低于15℃以下时几乎不发芽。开花期低于15℃时受精不良,大量落花,降到8℃以下不开花,花粉死亡,落花,即是个别座住幼果也不肥大,极易变形。但温度升到35℃以上时,花粉变态或不孕,同样不能受精而落花。所以,白天适宜温度25至30℃,夜间18至20℃生育最为良好。辣椒对光照的要求不太严格,和黄瓜、番茄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低得多,虽然耐弱光能力强,但长期弱光也能造成落花、落果或畸形果。

中文名

露地辣椒六月种植法

白天播种温度

5至30℃

夜间播种温度

18至20℃

目录

1.2.3.4.5.1 整地施肥 2 定植 3 田间管理 4 病虫害防治 5 适时采收

整地施肥

编辑

种植辣椒的土壤要求耕性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不能在盐碱和低洼地上栽培。露地栽培要施足基肥,于定植前10天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7500公斤、过磷酸钙75公斤~1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作底肥。2/3用于地面铺施,耕翻20厘米~25厘米;1/3底肥开沟集中施用。按80厘米垄距起垄,垄高15厘米,垄面宽50厘米。[1]

定植

编辑

移栽辣椒苗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00后进行,起苗前1天浇透水,起苗时尽量多带宿根土,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别伤了苗叶根,尽量不栽萎蔫苗。辣椒定植不宜过深,以与子叶节平齐为标准。一般亩栽3000株,栽后即可覆土浇水。[1]

田间管理 编辑

露地辣椒六月种植法(6张)

辣椒定植后,主要任务是松土保墒,促进发根,促进开花结果。定植5天~7天后可浇1次淡肥水,地皮发白后进行深锄7厘米,以提高地温。应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地上部徒长。

20天后由于气温上升,植株生长迅速,分生出许多短枝,此时要补充水肥。可亩追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饼肥50公斤,随后浇水,水量要大。雨天要及时排除积水,并保持土壤干湿度均匀。开花期要适当控制肥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以防植株徒长及落花落果。

进入盛果期后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要及时摘除门椒,防止果实坠落引起长势衰弱。结合浇水进行施肥,每亩追施磷肥20公斤,尿素5公斤。[1]

病虫害防治

编辑

(一)病害防治 在辣椒大田生产中常见病害有辣椒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病毒病。1.农业防治。提倡起垄栽培,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暴雨后要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①种子消毒。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②叶面喷雾和灌根。定植后用50%早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喷洒植株和地面。此外,高温季节灌水前亩撒96%硫酸铜3公斤,后灌水,可有效防治辣椒疫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发病初期每隔10天左右灌根1次,连续灌2~3次,可防治辣椒根腐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可防治辣椒青枯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剂1000倍液,隔10天喷雾防治1次,连喷3~4次,可防治病毒病。

(二)虫害防治 辣椒虫害主要有蚜虫、茶黄螨等。

1.蚜虫的防治。可选用10%吡虫灵,50%劈蚜雾乳油4000倍液喷雾防治。2.茶黄螨的防治。可用45%硫胶悬剂3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20%哒嗪磷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每10天~14天喷1次叶背、嫩茎、花蕾和幼果。[1]

适时采收

编辑

露地蔬菜种植 篇3

本文依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相关数据,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运用比较分析法、序时平均法及回归分析法对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借以揭示效益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比较山东省大棚蔬菜与露地蔬菜、全国平均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揭示其效益差异性。

(2)序时平均法。序时平均法是将全部数列资料分成若干段,计算各段的序时平均数,形成新的简化了的时间序列[3],以消除短期的、偶然的因素引起的不规则变动,显现出长期趋势。本文对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的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变动趋势分别采用序时平均法来进行测定。

(3)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其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4]。本文运用SPSS 17.0对净利润与价格、产量及总成本的依存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1.2 数据及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99-200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轻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2-200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司编,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4-2010)》: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我国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分别在1984年、1989年、1992年、1998年和2004年先后五次作过较大调整和修订,最终形成了2004年开始实行的新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体系。与1998年版相比,2004年版新指标体系在体系结构、指标名称及关系、指标涵义乃至调查汇总方法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调整。为了统一口径,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尽可能系统地分析农产品成本收益变化,笔者对1998年版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1999-2003年数据)按照《新旧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转换方法说明》进行了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蔬菜成本收益调查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下文中的全国数据为全国大中城市的平均数据,山东省数据为济南市与青岛市的平均数据。受山东省大棚蔬菜成本收益调查仅调查大棚西红柿和大棚黄瓜的限制,下文中的全国和山东省蔬菜数据为西红柿和黄瓜的平均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中的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仅以西红柿和黄瓜为例。

2 山东省大棚蔬菜种植效益评价

2.1 经济效益分析

1998-2009年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净利润是露地蔬菜1.98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5407元。1998-2009年,大棚蔬菜每公顷净利润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30881元、31988元、19278元及59482元,分别是露地蔬菜的1.54倍、1.56倍、1.34倍及1.51倍(表1)。显然,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一直具有显著的正经济效益优势。每公顷净利润优势(即大棚蔬菜与露地蔬菜每公顷净利润之差)由1998年的30707元提高到2009年的99095元,增加了68388元,平均每年增加6217元,平均每年递增11.24%。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大棚蔬菜净利润优势三年序时平均值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分别增加1107元、-12710元及40203元(图1)。优势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优势呈直线上升状态,2009年优势最大。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相比,山东省大棚蔬菜每公顷净利润是全国平均大棚蔬菜的1.66倍,比全国平均提高28513元。山东省大棚蔬菜净利润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21312元、18335元、14247元及60157元,分别是全国平均的1.37倍、1.32倍、1.25倍及1.52倍,(表1)。可见,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相对全国平均大棚蔬菜一直具有显著的正经济效益优势,净利润优势由1998年的13335元提高到2009年的106532元,增加了93198元,平均每年增加8472元,平均每年增长20.79%。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净利润优势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高-2977元、-4088元及45911元(图1)。由于2007-2009年优势增幅很大,因而致使优势总体上亦呈增长趋势。

2.2 生态效益分析

因农药、化肥及有机肥的过度使用易导致土壤盐渍化,使生态环境恶化[5,6],故选取每公顷农药费、化肥用量、肥料费结构(化肥费与农家肥费之比)来分析生态效益。

(1)农药费分析。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农药费是露地蔬菜的1.6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688元。大棚蔬菜农药费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2.02、1.62、1.72、1.29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797元、577元、964元及413元。可见,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农药费一直明显高于露地蔬菜。相对露地蔬菜而言,农药费差距由1998年的840元降低到2009年的621元,下降了219元,平均每年减少20元,平均每年下跌2.71%。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农药费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增加-219元、387元及-551元,分别增长-27.54%、67.00%及-57.13%,序时平均差异幅度经历了“降低—提高—降低”的过程,进而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表2)。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与全国大中城市平均相比,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农药费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3%,比全国平均低131元。山东省大棚蔬菜农药费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4.02%、86.12%、127.23%及73.12%,分别比全国平均低100元、243元、-492元及671元。除2004-2006年外,农药费序时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农药费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少142元、-734元及1162元,分别低-141.70%、302.66%及236.44%,序时平均差异同样经历了“降低—提高—降低”的过程,进而总体上亦呈减少趋势。

(2)肥料费结构分析。蔬菜种植肥料费包括化肥费和农家肥费。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肥料费年均9226元/hm2,是露地蔬菜的1.4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2711元/hm2。其中化肥费5514元/hm2,占肥料费的比重为59.77%,比露地蔬菜高出0.42%;农家肥费3712元/hm2,占肥料费的比重为40.23%(表3)。1998-2009年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比重的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为53.35%、57.55%、57.18%及67.58%,露地蔬菜分别为53.61%、56.77%、61.35%及63.25%。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年均每公顷肥料费是全国平均的1.35倍,比全国平均水平6833元高出2392元。其中化肥费3704元,占肥料费的比重为54.2%,比山东省大棚蔬菜下降5.57%;农家肥费3129元,占肥料费的比重为45.8%(表3),可见,山东省大棚蔬菜肥料费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的比重略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比重。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3)化肥用量分析。1998-2009年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化肥用量是露地蔬菜的1.43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79kg。大棚蔬菜化肥用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1.23倍、1.78倍、1.33倍及1.48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217 kg、768kg、306 kg及356 kg。可见,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化肥用量明显高于露地蔬菜(1999、2001年除外)。每公顷化肥用量差距由1998年的265 kg提高到2009年的346kg,增加了81kg,平均每年增加7 kg,平均每年增长2.45%。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化肥用量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增加551 kg、-462 kg及49 kg,分别增长254.43%、-60.12%及16.12%(表3)。其差距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山东省大棚蔬菜每公顷化肥用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全国平均的1.28倍、1.77倍、1.55倍、1.25倍,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252kg、762kg、433kg及216kg。显然,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化肥用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化肥用量差距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上一序时平均值增加510kg、-329kg及-217kg,分别增长202.26%、-43.14%及-50.05%(表3),其差距总体上未有显著变化。

3 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净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总成本、价格及产量,为此笔者分别采用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每50kg主产品价格及每公顷产量三个指标及多元回归模型对经济效益进行解释。

(1)总成本分析。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总成本差距显著。大棚蔬菜平均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是露地蔬菜的1.64倍,比露地蔬菜高出14.10元。大棚蔬菜总成本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1.67倍、1.27倍、1.99倍及1.64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11.04元、6.22元、22.74元及16.40元。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平均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是全国平均的1.01倍,比全国平均高出0.50元。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的88.97%、91.61%、124.04%及98.16%,分别比全国平均高出-3.42元、-2.68元、8.87元及-0.79元,从而显示出山东省大棚蔬菜总成本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价格分析。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价格差距显著,呈直线上升趋势。大棚蔬菜平均每50kg主产品价格相当于露地蔬菜的1.7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5.19元(图2),比同期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的上涨幅度高出8%。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露地蔬菜的2.01倍、1.67倍、1.68倍及1.65倍,分别比露地蔬菜高出34.52元、26.77元、35.36元及44.09元,比同期总成本的上涨幅度分别高出34.49%、39.66%、-30.74%及1.19%。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每50kg主产品价格是全国平均的1.29倍,比全国平均高出18.71元(图2),比同期总成本的上涨幅度高出28%。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全国平均1.23倍、1.15倍、1.33倍及1.40倍,分别比全国平均大棚蔬菜高出12.72元、8.51元、21.70元及31.89元,比同期总成本的上涨幅度分别高出33.78%、22.95%、9.02%及41.59%。显然,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远高于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进而致使山东省大棚蔬菜每50kg主产品净利润优势显著。

(3)产量分析。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与露地蔬菜种植产量不相上下。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产量是露地蔬菜的1.02倍,比露地蔬菜提高1212.15元。大棚蔬菜产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露地蔬菜的95.19%、93.90%、97.17%及121.17%,分别比露地蔬菜下降3493.05元、4348.05元、1921.2元及-14610.75元。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产量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8.01%,比全国平均下降1453.05元。山东省大棚蔬菜价格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6.87%、92.53%、90.24%及111.99%,分别比全国平均降低2234.25元、5410.50元、7125.00元及-8957.70元。可知,山东省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无产量优势。

(4)模型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净利润与价格、产量及总成本的关系,我们建立山东省1998-2009年大棚蔬菜净利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文选取每公顷净利润(N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ASP)、每公顷总成本(TC)以及每公顷产量(OPM)作为解释变量对净利润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

运用SPSS17.0可得回归方程:

复相关系数R=0.990,说明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ASP,每公顷总成本TC及每公顷产量OPM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因素同每公顷净利润高度相关。判定系数R2=0.980,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很高。F=44.761,P=0.000,在给定的0.02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认为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偏回归系数β1、β2、β3的T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11,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有显著性意义。

由该模型可知,每50kg主产品价格及每公顷产量与每公顷净利润呈正相关关系,而每公顷总成本则与每公顷净利润呈负相关关系。每50kg主产品价格提高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1582.76元,每公顷产量增加1公斤可以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0.80元,而每公顷总成本提高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降低118.82元。因此,如果每50kg主产品价格与每公顷总成本同时增加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1463.94元。可见,价格对净利润的正向推动作用远高于总成本对净利润的负向作用。

1998-2009年尽管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无产量优势,但是由于其每50kg主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高于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的涨幅,致使大棚蔬菜的每公顷净利润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大棚蔬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差实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尤其是可以反季节生产,与露地蔬菜错开上市时间,在春秋淡季时可以提供新鲜的蔬菜。而山东省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大,特别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因淡季供应量小于人们的需求量,自然大棚蔬菜价格因供求关系而上升。另一方面山东省大棚蔬菜产量低于露地蔬菜,也会使得蔬菜市场上蔬菜供应量减少,进而导致价格上升。大棚蔬菜每公顷产量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比露地蔬菜下降3493.05元、4348.05元、1921.2元及-14610.75元,分别降低4.81%、6.10%、2.83%及-21.17%。因此,大棚蔬菜价格相对露地蔬菜一直偏高,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因大棚蔬菜可以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间差,实现多种蔬菜间种、套种、复种的多茬种植与立体生产,可大幅度提升土地生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使其净利润优势明显。

3.2 生态效益分析

山东省棚室设计建造不规范[2],环境调控能力差,致使大棚内病虫害发生频繁,造成防治病虫害的药剂的大量使用及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的不科学使用,同时,大棚蔬菜生产为获得高产过多进行土地连作,影响了地力的恢复,最终会导致农药超标,土壤盐渍化、酸化、地下水受污染,进而使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提高单产水平,大量使用化肥,反映了山东省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过度使用化肥的直接后果也是土壤盐渍化,使生态环境恶化。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比重略高于露地蔬菜,基本上大体相当。农户使用有机肥可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但是如果农户使用未腐熟有机肥,会使大棚蔬菜发生病虫害和土壤盐渍化的概率增加,进而增加杀虫、杀卵、杀菌等化学药剂的使用[5],间接增加了农药的投入,进而使蔬菜中农药残留增多,土壤受到的污染加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农家肥费的施用使得大棚蔬菜生态效益恶化的风险增加。因此,大棚蔬菜的生态效益较差。

4 结论与引发的思考

4.1 结论

(1)以西红柿和黄瓜为例,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相对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均一直具有显著的正经济效益优势,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大棚蔬菜平均每公顷净利润是露地蔬菜的1.98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5407元;是全国平均的1.66倍,比全国平均高出28513元。尽管大棚蔬菜相对露地蔬菜及全国平均大棚蔬菜无产量优势,但由于其每50kg主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远高于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的涨幅,并且如果每50kg主产品价格与总成本同时增加1元,可使每公顷净利润平均提高1464元,从而致使大棚蔬菜的每公顷净利润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

(2)1998-2009年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相对露地蔬菜和全国平均大棚蔬菜的生态效益较差。具体如下:

山东省大棚蔬菜农药费一直明显高于露地蔬菜,其差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公顷农药费是露地蔬菜的1.62倍,比露地蔬菜高出688元;相当于全国平均的93%,比全国平均大棚蔬菜低131元。由于山东省棚室设计建造不规范[2],环境调控能力差,致使大棚内病虫害发生频繁,造成防治病虫害的药剂的大量使用及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的不科学使用,最终导致农药过多使用。

山东省大棚蔬菜种植肥料费年均每公顷9226元,是露地蔬菜的1.42倍,比露地蔬菜高2711元;是全国平均的1.35倍,比全国平均高2392元。大棚蔬菜肥料费显著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大棚蔬菜化肥费占肥料费的比重略高于露地蔬菜及同期全国平均比重。这主要是因生产大棚蔬菜的农户为了达到高产目的,大量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山东省大棚蔬菜化肥用量明显高于露地蔬菜(1999、2001年除外),其差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公顷化肥用量是露地蔬菜的1.43倍,比露地蔬菜高出379kg;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年序时平均值分别是全国平均的1.28倍、1.77倍、1.55倍、1.25倍,总体上未有较大变化。化肥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因大棚蔬菜农户过度追求单产水平的提高所致。

4.2 引发的思考

设施农业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7]。但是,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产量相对较低,成本较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重产量轻质量,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大棚蔬菜由于农药、农家肥使用较多,直接或间接导致蔬菜内农药残留量加大,有害物质超标,蔬菜安全性下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应增加有机肥及高效无毒农药的使用量,以实现大棚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显得尤为突出,与露地蔬菜相比,大棚蔬菜用工数量一直偏高,这一方面表明山东省大棚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缺乏专用的小型化机械作业机具,配套设施不全,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伴随着城乡市场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大棚蔬菜雇工工价呈直线上升趋势,进而导致人工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石油等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单位面积的机械作业成本迅速提高[8],加之各种农业机械的逐步投入生产,机械作业费呈直线上升趋势,致使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净利润减少。因此,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及机械作业费,必须提高大棚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这些应该予以重视,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大棚蔬菜的单产、质量和效益,进而提高其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廖允成,王立祥,史俊通.设施农业——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J].科技导报,2001(9):33.

[2]山东省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鲁政发(2010)81号).

[3]徐国祥,刘汉良,孙允午,等.统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02.

[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

[5]王哓春,唐敏.呈贡县大棚蔬菜施肥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8):14-15.

[6]巫建兵,洪厚山.影响城郊蔬菜生产效益的因素[J].农技服务,2009(1):136.

[7]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

露地西红柿种植技术 篇4

1.1 选种

通常西红柿早春季选用红杂16、红宝石;夏秋2季的种植选用红宝石、红宝石二号、金钢石二号等品种。

1.2 浸种

通常可以把种子浸入55℃的热水中浸泡数小时。浸泡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 不得超过4小时。将种子浸入10%浓度的磷酸三钠溶液中约20分钟, 再将种子放入恒温箱中处理, 温度调至80℃, 放置时间为48小时。经过以上的处理, 种子能加强叶霉病、早晚疫病等常见西红柿疾病及其它的病毒。

1.3 催芽

将经过处理后的种子放置25~28℃的温度中出芽, 待西红柿种出芽率达到60%以上即可播种。

2 西红柿种植中的环节

2.1 壮苗处理

处理参数如下:墒面宽1m, 沟宽0.4m, 用种量为10~20g/667m2, 育苗面积为15~20m2。1m2施肥:农家肥4kg, 钙镁磷肥0.2kg, 25%甲霜灵可湿粉剂6g。在壮苗前先在墒面洒水, 使水渗入其中, 将肥料掺入细土中搅拌均匀, 把2/3的药土撒在墒面上, 1/3药土盖在西红柿种上, 覆盖好西红柿种, 用水喷洒墒面, 直至土壤湿润。在壮苗处理中, 可用营养钵、沙袋等完成壮苗工作。

2.2 苗床处理

待西红柿苗出齐, 需要对土地再次耕作, 目的是除草与间苗。该次苗床处理行距与株距的参数均为12cm, 必要时可将苗植入营养钵。分苗期间要作好温度控制, 以帮助西红柿发育生长。分苗后要求日间温度控制为25℃左右, 30℃以下, 夜间温度控制在18℃左右, 不得高于20℃。缓苗后的温控参数:白天25℃, 夜间18℃以下, 不得低于15℃, 肥水的控制通常要在白日进行, 可每隔10~15天喷洒百菌清溶液等防止病虫害。

2.3 定植处理

定植处理一般在5~6月期间进行, 待西红柿出6~7片真叶, 在雨后的次日可进行。定植前需完成整地工作, 土壤中要施氮、磷、钾等有机肥与农家肥, 农家肥与40kg有机肥混合搅拌作为底肥, 可定植1600~2000株/667m2左右。定植时可以将营养钵直接种入土中。如果不使用营养钵, 则要在定植前浇透水, 植入的苗需多带土, 不得伤及根部, 定植以从南向北的方式进行。

3 西红柿栽种后的管理

3.1 田间管理

西红柿种植初期正值夏季, 此时阳光蒸发量大, 田间水分丧失多, 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3天左右灌溉1次为宜。灌溉时可结合追肥共同进行, 灌溉时水面不可高于畦面。

3.2 田间追肥

第1次追肥为定植后1周左右;第2次追肥在第1穗果将成熟之际, 第2穗果臌大时期。此时西红柿茎叶成长很快, 需要大量的肥料。可施加过磷酸钙肥帮助茎叶成长。第3次施肥在第1穗与第2穗果采收时期, 此时第3穗与第4穗果开始成长。此时追肥的调配不宜偏施氮肥, 而要施氮、磷、钾调配的复合肥料, 配方可与基肥相同, 同时可追加农家肥。如果发现西红柿成长有叶面泛黄现象, 可施硫酸铵溶液, 浓度为15~20kg/667m2左右。

3.3 田间中耕

在定植缓苗后可进行1次或2次中耕, 中耕时可将畦面上的土与植株四周的土加高, 结合培土工作一同进行。作好中耕工作能帮助西红柿的根与径及时吸收肥料, 促成尽早开花结果。当西红柿植株较高时不可再中耕, 以免伤及西红柿。

3.4 植株调整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的气候特征适合使用双干式的调整方式。只保留主干及第1次花卉枝下的第1条侧枝, 其余的侧枝全部摘除。使用该种方法能将营养集中, 促使西红柿最有效的吸收营养。摘芽工作不可太早进行, 以免西红柿尚未发育完全而伤及根部系统。

3.5 环境调节

如果温度不能满足最佳的生长需要或者阴雨天气过多, 西红柿会出现落花或落果现象, 不利于西红柿的生长。因此在西红柿成长过程中要做好环境的控制, 必要时可用生长调节剂辅助西红柿生长。

3.6 坐果采收

为了让西红柿更好的成长, 每穗西红柿仅能留3~6穗果, 具体留果数量依品种决定。在采收西红柿在时, 要避免伤害西红柿植株。经过近几年的轮作种植结果对比,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的露地西红柿种植可达到8000~10000kg/667m2左右。

4 总结

做好露地西红柿栽培工作要以防治为主, 让西红柿在成长时减少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要及时补给西红柿生长的肥料, 促使西红柿有效的生长;此外还需在种植时将温度、水分控制在利于西红柿成长的参数。对以上提及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就能达到露地西红柿增产增收目的。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露地西红柿种植技术说明, 使用科学的种植技术能克服西红柿成长的障碍,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夏县秋延后露地蔬菜现状与发展建议 篇5

山西省夏县山区有耕地面积18 996 hm2, 其中适宜种植秋延后蔬菜的面积为1 467 hm2, 目前实有秋延后蔬菜总面积264 hm2。

夏县山区秋延后蔬菜分布情况见表1。

hm2

一般情况下, 每年的6月份, 平川地区的温室大棚蔬菜的第一个采摘高峰期基本结束, 而山区秋延后蔬菜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 才刚刚开始上市。相对于大面积、高产量的平川蔬菜而言, 尽管山区秋延后蔬菜面积还不大, 产量有限, 但由于避开了平川蔬菜的盛产期,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蔬菜供求空档, 因而市场需求量较大, 销售形势看好。秋延后蔬菜具有资金投入少、管理相对简单、比较效益好的特点, 山区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比较高。

1.1 泗交镇秋延后蔬菜生产和销售情况

泗交镇秋延后蔬菜主要分布在泗交、王家河、窑头、西沟、圪马沟、曹家庄、交口等10个行政村, 2013年种植面积为71 hm2, 其中辣椒47 hm2, 豆角21 hm2, 还有零星地块种植西红柿。庙前镇秋延后蔬菜主要分布在通峪、皂庄、虎庙3个行政村, 2013年种植面积约53 hm2, 绝大部分是西红柿。庙前镇的西红柿大多由外地客商运往河南三门峡、洛阳等地;泗交镇的辣椒、豆角大多由本地客商销往运城禹都市场;少量蔬菜由本地小商贩或菜农自己运往县城大禹像批发市场销售。

据泗交镇王家河村委主任介绍, 他们村共122户, 有蔬菜种植户30户, 种植面积3.3 hm2。王根月家在大涧口自然村种了667 m2辣椒, 预计收入至少在3 000元以上, 占到年收入8 000元的37.5%。据了解, 2013年6月份, 辣椒收购价为5元/kg, 进入7月份逐渐下滑到2元/kg, 全生产季价格在0.4~5.0元/kg。在泗交村, 只要辣椒价格能平均到1元/kg, 按照一般单产量3 000 kg, 每667 m2可收入3 000元左右。泗交村委主任介绍, 前两年他们村蔬菜面积超过13.3 hm2, 蔬菜销售收入占到村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该村王家河自然村的孔小龙说, 他家种的867 m2辣椒, 除去购买种子、化肥、拱棚塑膜、大田地膜、农药等投资1 000元, 收入3 600元, 比种867 m2玉米多收入近2 000元。

泗交镇菜农收益比较见表2。

1.2 庙前镇秋延后蔬菜生产情况

庙前镇秋延后蔬菜种植区2013年西红柿前期批发价2.8元/kg, 后期是1元/kg, 平均价格为1.4元/kg。一般单产在3 500~50 000kg/0.067hm2, 菜农收入5 000元。庙前镇通峪村殿前自然村李海洲已连续6年种植西红柿, 张家古垛自然村张建荣全家4口人、2 000 m2耕地, 2013年全部种了西红柿, 收入8 000元。张家古垛自然村秦银锁2013年种了6 670 m2西红柿, 收入50 000元, 占到家庭总收入的90%以上。

庙前镇菜农收益比较见表3。

表2和表3说明, 夏县山区秋延后蔬菜生产形势喜人, 前景广阔, 已经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存在问题

2.1 管理水平不高

大部分农民没有蔬菜管理经验, 技术水平低, 一发现病虫害就不知所措, 病急乱投医。泗交镇王家河村王家河自然村孔小龙说, 他家辣椒大面积出现卷叶, 向泗交镇农药经销商咨询而买回的农药不管用。王家河村大涧口自然村的陈西山种了667 m2辣椒, 前期辣椒卷叶, 因为搞不清楚病情, 几次买药花了200多元。

2.2 销售信息不畅

由于蔬菜采摘后不易保管, 菜农普遍担心卖不出去, 加上销售信息不畅通, 出售时也不问行情, 所以批发价格基本由菜贩子说了算, 甚至出现菜贩子串通一气、压价收购的现象。有时邻近两个村蔬菜的收购价格相差2元/kg钱左右。

2.3 种植过于分散

庙前镇山区种植西红柿已有六七年的历史, 种植面积相对比较集中, 但销售时通峪村菜农仍然要开着三轮车, 赶七八里路送到虎庙村。而泗交镇由于地处深山, 沟壑纵横, 蔬菜销售困难就更大了。辣椒生产期往往出现这家的病虫害已经治好, 而几里外另一家还在发生病虫害的情况。辣椒采摘期正处在雨季, 下雨时山路崎岖难行, 菜农肩担筐挑, 费尽周折。

2.4 水利设施短缺

由于山区没有水利灌溉设施, 蔬菜种植只能“靠天吃饭”, 有时甚至眼看着河水在脚下哗哗流淌, 几米、十几米外的菜苗却旱得打蔫。

2.5 品牌意识缺乏

据专家考察, 泗交、庙前山区有着良好的蔬菜生产条件, 秋延后蔬菜完全可以达到国家绿色蔬菜的标准, 但是由于缺乏组织管理, 资金缺口大, 优质蔬菜品牌一直没有树立起来。

3 发展秋延后蔬菜的建议

3.1 加强指导, 搞好技术服务

政府农业部门应组织技术力量, 采取定期培训与随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帮助山区群众增强抵御蔬菜病虫害的能力。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和技术运用, 要从高起点做起, 培训要从最基本的技术开始,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 确保菜农收益。要通过及时、周到的技术服务, 为山区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生产者, 实现秋延后蔬菜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3.2 规范管理, 畅通销售渠道

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监管, 使之能够及时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 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 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同时, 建议县政府一方面在山区建立蔬菜销售信息平台, 为菜农及时提供最新的市场蔬菜价格;另一方面加强现有的蔬菜经纪人队伍的管理, 严厉打击个别人相互串通、压价收购的行为, 切实维护菜农利益。

3.3 加强协调, 搞好配套建设

建议县政府协调水利、交通、供电及移动、联通等单位, 集中精力改善山区蔬菜产区的农田灌溉、道路交通、电力供应、通讯信号等条件。水利部门要选择蔬菜相对集中的地方搞好引水、提水工程建设, 大力推广滴灌、微灌新技术, 妥善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交通部门要做好道路拓宽硬化工作;供电部门侧重搞好水利设施的电力供应配套工作;移动、联通两家公司要切实改变山区通讯信号差的现状, 为山区群众提供到位的通讯服务。

3.4 多措并举, 保障资金投入

尽管近年来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相对山下而言还不富裕。不少农户反映, 蔬菜种植前期需要支竿、化肥、地膜、塑膜和雇工等一定的投入, 有些农户认准了蔬菜种植这条致富路, 但苦于囊中羞涩, 只好小打小闹或者干脆上山挖药材。为此, 建议县政府协调各有关金融部门, 调整工作思路, 认准服务方向, 降低信贷门槛, 简化担保手续, 开发山区菜农这一新的客户群, 为山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走出一条农民富、企业兴的双赢之路。

3.5 政府牵头, 打响蔬菜品牌

建议县政府结合泗交森林公园“天然氧吧”的宣传, 把夏县山区无公害绿色蔬菜推出去, 占领运城市场, 进而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乃至更大范围占有一席之地。充分利用现有的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禹青”蔬菜品牌, 精心设计、定点制作、企业运作、政府补贴、部门监管, 真正把这一品牌做大做强, 使之以崭新的姿态走向超市, 走向大都市。

3.6 注重实效, 适度扩大蔬菜产业规模

北方露地蔬菜多茬次栽培技术探研 篇6

我国北方露地蔬菜的种植面积很大, 但从种植模式来看, 一般多采取的是一茬栽培方式, 土地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显然无法取得较好的种植收益。为此, 本文以早熟马铃薯覆膜栽种大白菜为例, 对露地蔬菜多茬次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以期验证多茬次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

1 前期栽培准备

1.1 选地施肥

应选择在前茬未种植过茄果类作物, 并且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疏松、病虫害较少的优良地块进行种植。头年作物成熟收获后, 应及时完成土壤深翻并施以优质农家肥后将地块平整好, 待次年春天土壤解冻后, 再按标准施以复合肥, 保证土壤拥有合格肥力。另外, 还应提倡按照行距、垄面、垄高分别为0.6m、0.3m、0.2m的标准完成起垄。

1.2 播种催芽

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 应重点选择那些结薯集中、丰产抗病、成熟较早、选育优化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种薯出窖选择在播种前的15d左右进行, 且未发生畸形和病虫害的中小薯, 用塑料薄膜在室内将其覆盖后再进行催芽, 室内温度控制在15~20℃的范围内, 保持持续不间断对其进行翻动, 以使种薯见光比较均匀。当幼芽长至1cm时可进行切块, 切块所用刀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酒精消毒, 以防马铃薯种薯沾染病菌后发生患病。应挑选单个重量约为50g左右的小整薯作为播种材料, 每个小种薯上面至少要保留有1个芽眼。种薯切块完毕后, 可利用草木灰进行拌种, 之后再闷种约12d后, 当地温稳定于5℃之上时再进行播种。提倡采用开沟单行的播种模式, 每播种完成一垄后就用地膜进行覆盖, 在垄面上间隔3~4m覆压小土带, 每667m2保留约4500~5000株左右的幼苗。

1.3 田间管理

当播种约20d后马铃薯开始出苗, 这时, 可在苗上部的地膜上, 用细竹签或细木棍扎几个小孔以使苗能够通风通气, 一直到秋收之后复种大白菜时再破膜。如果种植户的灌溉条件较好且土壤墒情较佳, 提倡于马铃薯苗期时, 顺垄沟再浇灌一次水, 或者采取喷灌带浇水的方式实现保墒目标, 这能够使马铃薯获得更好的生长状态。当马铃薯处于现蕾期时, 应及时喷洒磷酸二氢钾和多效唑, 以控制茎叶发生徒长现象, 并促进薯块尽快膨大。

1.4 按时采收

当马铃薯进入成熟期后应及时予以采收, 防止其发生过度生长而降低其经济收益, 这一时间段一般选择在每年的6月下旬~7月上旬。当采收完毕后, 种植户还应及时将其送至市场或卖给蔬菜中间商完成马铃薯销售, 以便取得最好的经济收益。

2 后期栽培操作

2.1 复种准备

前茬早熟性马铃薯采取的是不破地膜的方式, 用手摸的方法完成马铃薯的采收。其中, 较小的马铃薯留在了土壤中, 等到大白菜长至上市期时再全部完成马铃薯的采收。在对大白菜进行播种前, 应对田间存在的马铃薯秧、杂草、枯枝落叶等予以拔除清理, 以使大白菜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2.2 选播良种

应根据我国北方不同地域的实际特点并结合所选土地的基本情况, 选择最佳的大白菜播种品种。提倡选用那些当地农技部门广泛推广并经过实际种植获得良好收益的优良选育品种进行种植。另外, 所选大白菜品种还应能在当年的9月下旬时实现采收。大白菜播种前的5d应将底水浇充足, 选择在当年的7月中旬完成大白菜播种任务。如果是中早熟品种, 其播种密度的株距应控制在35~40cm左右;如果是中晚熟品种, 其播种密度的株距应控制在40~45cm左右。对于2者来说, 中早熟大白菜品种每667m2应保苗约3500~4000株左右, 而中晚熟品种则应控制在每667m2保苗约500~3000株左右。当进行播种时, 应保持地膜的完整性, 不应将其破坏, 每个穴内可放置3~4粒种子, 之后再在其上覆盖约1~2cm的土。

2.3 田间管理

大白菜齐苗发生在播种后的3~4d。此时, 为防止跳甲等虫害的发生, 可用敌杀死等农药进行防治, 并且, 还要结合中耕松土过程, 提升土壤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当长出3片真叶时, 应及时完成1次间苗, 并在每个穴内留下2株苗;当长出5片真叶时, 每个穴内只能留1株苗。根据当地实际天气的变化发展趋势予以浇水松土, 保持大白菜拥有良好的生长条件。为预防菜青虫、蚜虫等虫害, 可用功夫乳油予以防治。幼苗期之后, 每667m2地应及时追肥约40kg尿素。另外, 如果在株与株之间的膜下采用深施肥技术, 还能够有效提升对肥料的利用率。当大白菜处于生长期时, 可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的混合液, 对叶面进行3~4次的喷洒。此时, 如果大白菜发生软腐病, 可用农用链霉素或甲霜铜予以防治。如果发生霜霉病, 可用瑞毒霉或杀毒矾予以防治。当大白菜处于即将收获的半个月前时, 应禁止采取任何浇水措施, 待到立冬左右时就可实现大白菜的收获上市。

2.4 预期收益

一般情况下, 我国北方多数地域采取多茬次栽培技术栽种早熟马铃薯和大白菜, 每667m2均收益可分别达到3000元和2000元左右, 扣除每667m2平均1000元的种植人工成本, 种植户每667m2就可获得约4000元的收益, 这同传统一茬种植技术下的经济收益相比, 其种植效益得到极大改善。由此可见, 多茬次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广大农村必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也会吸引更多的农户采用这一栽培技术。

3 结语

北方露地蔬菜多茬次栽培技术的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 在实际栽种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种植技术要求完成操作, 并根据蔬菜的具体品种, 实时调整栽种过程中的相应种植技术, 才能确保蔬菜种植取得最好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冯建华, 宋元林.蔬菜的多茬、立体、周年高效益栽培技术[J].中国果蔬, 2012 (8) .

露地蔬菜种植 篇7

关键词:蔬菜,双茬栽培模式,效益,河北围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脉交汇处,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750~2 067 m, 无霜期80~130 d, 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近几年围场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成为“河北蔬菜之乡”、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之一、河北省57个全国蔬菜重点县之一, 2008年12月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围场胡萝卜”农业部批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蔬菜占地面积1.59万hm2, 播种面积1.83万hm2 (其中, 含0.23万hm2复种面积) , 总产量91 t, 总产值5.65亿元, 总效益2.82亿元, 为农户提供人均纯收入842元, 占农民纯收入的27.4%。其中, 设施蔬菜0.255万hm2 (日光温室0.063万hm2, 塑料大棚0.059万hm2, 食用菌棚0.01万hm2, 中小拱棚0.123万hm2) , 设施蔬菜总产量19.15万t, 产值1.91亿元, 效益1.15亿元, 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2大类138个品种。结球类和叶菜类采取设施与露地相结合的栽培方式成为接坝地区蔬菜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

1 三丰标准园温室加露地栽培

2011年, 三丰露地蔬菜标准园, 利用日光温室1.12 hm2, 育苗面积11 172.25 m2, 采用轻基质为栽培载体连体纸杯集约化育苗, 集中培育、统一供应优质适龄壮苗[1,2], 园内178.67 hm2种植面积, 除32.13 hm2胡萝卜直播外, 146.53 hm2需要育苗的蔬菜100%采用集约化育苗, 再采用地面覆盖定植栽培, 标准园蔬菜平均产量达到75 t/hm2, 较2010年增加产量7 500 kg/hm2, 效益4.5万元/hm2, 增加技术经济效益1.8万元/hm2, 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321.6万元以上, 使农药用量减少34%, 节本增效27.15%。

2 洁农标准园温室加冷棚加露地栽培

2012年, 洁农设施蔬菜标准园, 20 hm2棚室平均产量达到123 t/hm2, 产值达19.284万元/hm2, 增加技术经济效益14.784万元/hm2, 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295.68万元。48hm2露地蔬菜平均产量达72.42 t/hm2, 产值115 872元/hm2, 增加技术经济效益85 872元/hm2, 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412.9万元。68 hm2园区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708.58万元, 节本增效16.68%。同时, 标准园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节水栽培、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 可以在增加产量的同时, 减少物化和人力投入, 减少农药用量34.2%[3,4,5]。

3 设施育苗露地栽培

郭家湾乡郭家湾村于明清, 于2013年进行温室育苗, 20 hm2葱头平均产量47.01 t/hm2, 按1.6元/kg销售, 平均效益5.736万元/hm2。3月12日育苗, 5月10日定植, 10上旬至中旬上市, 总效益174.7万元。腰栈乡边墙山村朱清, 前茬4月5日进行白菜温室育苗, 5月12日地面覆盖定植, 7月上中旬上市;第2茬在6月22日左右进行甘蓝育苗, 前茬收获后及时整地定苗, 双茬菜白菜平均产量90 t/hm2, 效益4.686万元/hm2, 甘蓝平均产量45 t/hm2, 效益4.273 5万元/hm2, 合计均纯效益8.959 5万元/hm2。1.77 hm2纯收入达15.8万元。

4 设施与露地结合栽培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

围场年均0.33万hm2茄果类、葱蒜类通过设施育苗, 地面覆盖一茬栽培或大棚春提早、秋延后及露地生产相结合的方式, 即温室内提早50~60 d育苗, 而后把壮苗定植在大棚内或露地生产, 可以在125 d的无霜期内, 生产190 d的蔬菜, 选择优良、中熟的黄瓜、辣椒、西瓜、甜瓜、番茄5种蔬菜, 按市场需求育苗生产, 产品正值市场8、9月淡季, 收益较好。

年均0.53万hm2叶菜类设施育苗, 双茬栽培, 共有25种栽培模式, 即第1茬提早35 d育苗, 第2茬在前茬收获结束提前25 d育苗, 可以在125 d的无霜期内, 生产190 d的蔬菜, 选择优良、早熟的甘蓝、白菜、菜花、娃娃菜、接球生菜5种蔬菜按市场需求随机组合:白菜—白菜、白菜—甘蓝、白菜—菜花、白菜—娃娃菜、白菜—生菜、甘蓝—甘蓝、甘蓝—白菜、甘蓝—菜花、甘蓝—娃娃菜、甘蓝—生菜、菜花—白菜、菜花—甘蓝、菜花—菜花、菜花—娃娃菜、菜花—生菜、娃娃菜—白菜、娃娃菜—甘蓝、娃娃菜—菜花、娃娃菜—娃娃菜、娃娃菜—生菜、生菜—白菜、生菜—甘蓝、生菜—菜花、生菜—娃娃菜、生菜—生菜, 几年来, 基本上是后茬收回全年成本, 前茬是纯效益。

参考文献

[1]苗增建, 朱莉华.青藏高原露地娃娃菜-芹菜复种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 2013 (5) :51-52.

[2]姜伟锋.大头菜—雪菜—大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3) :89.

[3]张春生.有机蔬菜生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2009 (5) :116-118.

[4]翟喜海.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2) :85-90.

露地蔬菜种植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该试验布设于泾源县六盘山镇五里村, 年均降雨量600mm, 年均气温6.8℃, 属低温阴湿生态类型, 土壤类型为黑垆土, 田间地势平坦, 基础肥力均匀, 前茬种植作物冬小麦。

1.2 供试材料

马铃薯:陇薯6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 各处理3个水平, 见下表1。

采用正交设计, 重复2次, 用L9 (34) 正交表作出的试验设计方案及试验结果见表2。

1.4 种植与管理

种植前各处理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对应小区。5月5日人工种植, 种植方式:平种穴播, 每小区种植6行, 株距33cm, 行距50cm, 亩定苗4000株, 小区面积10m×3m=30m2。管理同当地大田。田间调查、记载、考种参照《国家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知, 供试的3因子中, 不同水平间的平均产量, 氮肥施用量以10kg/667m2 (A2) 的平均产量最高, 磷肥施用量以5kg/667m2 (B2) 的平均产量最高, 钾肥施用量以20kg/667m2 (C2) 的平均产量最高, 即A2B2C2处理组合。同时不同处理情况下的9个小区产量结果中, 处理2 (A2B2C2) 的产量最高 (1510kg/667m2) 。因此, 处理2组合 (A2B2C2) 为肥料三要素最优搭配, 可以在生产中推广。

另外, 从表2还知, 肥料3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结果的影响不言而喻, 由供试3因子不同水平间平均产量的全距判断, 以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组合产量的影响最大 (全距169.6kg/667m2) , 施磷量次之 (全距 (122.7kg/667m2) , 施钾量影响最小 (全距33.7kg/667m2) 。

3 结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露地蔬菜种植】相关文章:

露地蔬菜09-09

西瓜的露地种植技术05-20

露地大葱高效种植技术08-04

蔬菜种植04-18

蔬菜种植06-15

西北蔬菜种植07-16

蔬菜种植教学反思07-14

蔬菜种植收购合同07-14

蔬菜种植合作协议04-26

蔬菜种植培训总结06-08

上一篇:矿山废水下一篇:清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