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练一体化

2024-07-18

教学练一体化(精选十篇)

教学练一体化 篇1

关键词:行政公文,教学模式,“教学练考一体化”

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制作形式要素齐全、内容精当的行政公文, 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 还要明晰行政公文运行的现实情景。加强行政公文写作基础教育, 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是提升行政公文整体制作水平的关键环节。

一、当前行政公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公文写作本身具有现实性、实践性、操作性、规范性特征, 加之我国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惯性作用, 使得该课程自设立之日起, 教学模式就存在较为严重的“悬空”教学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上, 重视课堂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 重视知识灌输, 轻视案例分析;在教学内容上, 重视理论延伸, 轻视现实情景;在考核方法上, 重视基本知识点考核, 轻视实际操作能力。面对此种教学现状, 尽管该领域专家尝试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 但由于教学理念方面的原因, 这种悬空式教学方法依然没有彻底改观, 课堂教学改革所做的也只是进行某些环节的调整而已。比如, 补充案例教学, 增加练习频度等。但始终未能从现实情景出发, 进行课程体系的模拟教学设置。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讲, 是由该课程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行政公文作为行政机关日常事务工作的“重要工具”, 现实作用大, 规范性强, 加之内容的保密性, 甚至连许多任课教师都很难“窥探”真正意义上的公文制作过程, 更不用说缺乏实践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也就是说, 行政公文写作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写作课, 而且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程。从主观方面讲, 则是由任课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决定的。由于大多数任课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束缚, 认为课堂理论教学是大学的教学根基, 因此, 只要将行政公文制作的“国标”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这种想法决定了任课教师对行政公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缺乏主动性。

另外, 由于学生对国家机关行政工作状况知之较少, 对各个文种的行文目的、性质、功能、作用等缺乏足够认识, 加之行政公文格式严谨, 给人的印象是制作程序繁琐, 缺乏“创造性”, 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

上述种种原因, 造成学生在学习行政公文写作时知识与实践分离, 学习时被动应付。加之期末考核手段陈旧, 把知识考查作为重点, 将实际操作列为非重点,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行政公文课堂教学效果一般, 也就不难理解。

二、“教学练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近年来, 大学行政公文教学改革活动广泛开展起来, 但主要集中在增加实训写作与课堂互动方面, 没有彻底实施行政公文教学的立体化改革。

(一) 现行“双大纲”教学模式

为避免课堂教学的悬空问题, 目前行政公文教学主要采用“双大纲” (教学、实训大纲) 教学模式, 即采用课堂讲授、课堂实训、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授课过程中, 任课教师有选择地进行精炼的理论知识讲授, 留出足够的课时, 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实训;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 则采用实物展示方法, 增强学生对公文文本的感性认识。

毋庸讳言, 这种“双大纲”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层面上, 还没有真正实现行政公文教学模式从传统课堂教学向结构化的“现实→情景→制作→运行→作用→反馈→考评”这一“教学练考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因此, 根据公文运行现实情境, 结合学生学习兴趣, 选取有代表性的公文样本作为参考, 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文本制作训练, 乃是行政公文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二) 教学练考一体化模式的构成

由于行政公文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练考”诸环节上, 故改革内容应围绕以下诸方面展开: (1) 行政公文教学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教改总体思路; (2) “公文运行的循环”教学模式; (3) 公文运行现实机制; (4) 公文运行模拟情景构建; (5) 基于网络的“教学练考一体化”模式流程; (6)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库 (基本知识) ; (7)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库 (实际操作) ; (8) 公文实物 (原件) 资料库; (9) 公文主题词表资料库; (10) 典型错误例文资料库。

以上十个部分, 分成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属于基本理论探讨, 是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二模块属教学改革基本构想, 提出“公文运行的循环”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第三模块是教学模式中心部分, 主要涉及教学改革具体实施内容;第四模块是新教学模式必备的参考资料, 是对第三模块的有力支撑, 主要供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原件库与主题词库的构建, 是一体化模式的亮点。

(三) “教学练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其一, 体现在“教与练”方面。能有效解决困扰行政公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使该课程教学模式从以课堂教学为主, 向以“现实→情景→制作→运行→作用→反馈→考评”这一模拟“公文运行的循环”新模式转变。即把公文写作放置在现实需要、制作运行、反馈考评诸环节相关联的背景下, 使课堂教学公文写作训练演变成一种“有根”的写作, 彻底摒弃行政公文写作教学的悬空问题。其二, 体现在“学与练”方面。在新模拟模式下, 由于课程资料库积聚了足够多的现实材料, 能满足学生从“既定情景”出发进行模拟训练。由于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对象, 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其三, 表现在“学与考”的关系上。在新教学模式下, 通过试题库考评, 可有效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其主导方面缺少足够的压力, 让授课教师给学生无限施压不够现实。这就要靠公正有效的考评机制来实现。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为行政公文考试建立一套公平有效的考评系统并非难事。由于有了系统支持, 在考试方法上可采用“水平考试”, 学生可凭学号自动生成试题。对于考评不及格的学生, 不设惩罚措施, 以提升公文制作水平为最终目的。比如, 在一定期限内, 学生可多次申请考试, 直到过关为止。由于有了公正的考评机制, 学生学习的动力就由外部转向内部, 从而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其四, 体现在教学练考四者间的平衡关系上。在一体化教学环境下, 原来难以协调解决的教学练考, 在学以致用的背景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以教为主, 转化为教学练考四者的平衡。

三、“教学练考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练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公文制作流程、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学习过程, 以及考查、考试有机结合起来, 显示出较强的可操作性, 解决了以往授课过程中各环节不衔接的问题。

(一) 授课形式与方法角度

行政公文“教学练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终结了行政公文写作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旧模式, 转换为教师、学生互动, 学生、网络互动, 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

(二) 教学内容角度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彻底摆脱了行政公文悬空式教学方法的束缚, 将教学过程与具体行政情景、现实需求、真实文本关联起来, 增强学生在公文制作过程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拟制公文文本。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选择制作某一文种, 他首先可通过校园网访问课程资料库, 了解该文种在国家行政机关中的行政功能、运行情景, 然后再阅览“行政公文实物 (原件) 资料库”中的“原件资料”, 通过实物浏览, 增加感性认识;接着, 参加教师组织的机关公文制作参观活动, 近距离了解国家机关公文运行机制。有了上述知识积淀, 学生在制作公文时就不至于无的放矢。

(三) 学生学习角度

行政公文课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通过行政公文情景模拟训练, 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公文意识, 让学生感到不再是给教师完成一次作业, 而是作为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正在完成一项严肃认真的行政工作, 不负责地随便操作, 有可能给国家、单位、个人造成重大损失。严格规范的训练体制, 可快速提高学生拟制行政公文的实际操作能力, 使学生一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就能拟制出形式规范的行政公文。

(四) 考试、考评角度

通过规范化的网络试题库水平考试, 能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成绩, 减少人为操作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模式下, 将考试定性为水平考试, 而非人才选拔, 考试的目的是督促学生正确掌握公文制作的基本技能。

行政公文教学各环节是相互关联的整体, 传统教学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将各个环节割裂开来。离开了具体现实情景, 再细致的课堂教学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让学生根据书本知识, 在课堂上“凭空”模拟制作行政公文, 是一种违背行政公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方法。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通过国家机关公文制作这一关。只有重视行政公文运行的现实情景, 把公文制作各环节关联起来, 多给学生接触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真迹”的机会, 有意识提升学生公文制作的“行政感”, 再结合网络训练平台多写多练, 才能帮助学生制作出规范的行政公文文本。

参考文献

[1]贺玉萍.行政公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 (3) .

[2]胡嘉辰.公文写作模式化教学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5) .

[3]董雪明, 徐新民.谈公文写作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 .

教学练一体化 篇2

【摘 要】针对公安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采用刑事侦查“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刑事侦查教学,可以突出学生主体位置,使理论与实践高度契合。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刑事侦查岗位需求为主线,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以加强实践经验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关键词】教学改革 刑事侦查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47-03 根据当前公安院校发展战略以及刑事侦查学科的科目特征,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大将教育列入改善民生与建构和谐社会的首要工作,并提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发展目标。教育模式的先进与合理,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办人民满意教育”战略的全面实施。从微观角度分析,刑事侦查学科作为公安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通过刑事侦查学总论、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信息化侦查和公安情报学等分级课程来实现,丰富和加强学生侦查知识及实战技能,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塑造刑警品质和培养职业荣誉感。在公安院校发展战略的“外驱力”和刑事侦查学科课程设置目的“内驱力”相互作用之下,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满足院校的发展需求。在具体改革中,可以应用“教、学、练、战”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遵循“实用为主”这一基本原则,以公安民警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刑事侦查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技能,建立不同的教学功能板块,并运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师通常会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完全遵照刑事侦查实际工作过程,传授有关刑事侦查的理论知识、侦查方法、技能和操作流程等内容。从教学成果来看,“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病,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存在机械化记忆,难以融入到实践应用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如下。

(一)突出学生主体位置

刑事侦查课程中应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流程:教师布置实训任务→教师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要点→教师就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自评、互评→学生完成实训预习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实时监控整个过程→教师讲解实训问题,并对重点内容予以演示→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向教师报告实训成果→教师点评→学生判定检测结果→完成实训任务总结报告。从该流程可以发现,学生占据了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牵引作用。以刑事侦查课程为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首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契合;学生则以学习一种职业本领的态度,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交流协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刑事侦查技能、学习相关知识,并在学习课程内容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经验。

(二)理论实践高度契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了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奠定刑事侦查理论知识基础,并通过实践巩固基本知识。这种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带来诸多好处。首先,该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该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模拟侦查现场的教学环境,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形成了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在空间上的完美结合,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在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前的高等院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高校毕业生在学校的成绩优秀,但是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却碌碌无为,表现平庸。从高校教育方式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可以发现: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既无法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应用理论知识,也无法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全面实现公安院校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超强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

二、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原则 在刑事侦查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刑事侦查岗位需求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刑事侦查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以刑警职业特征为出发点,包括刑警职业需求和刑事侦查具体活动,对刑事侦查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对相应岗位所需能力予以总结,并选择和编排以专业能力、知识和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在内容确定之后,根据刑事侦查工作的实践活动,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遵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将教学内容分离成若干个教学板块。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使每个分级教学板块都以实现刑事侦查能力为目标,设计相应的单项及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并引导、督促学生把握有关刑事侦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式与规程,从而实现学生刑事侦查能力、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以加强实践经验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一个优势在于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成一体,突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效果上看,教师指导学生实际“工作”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此外,“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对刑事侦查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授课过程中,教师将理论渗透到相应的实训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相对晦涩的理论内容,并能够付诸于实践。因此,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中的关键。

(三)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环境转化为师生互动、学生“满堂学”的全新环境,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这一优势引入刑事侦查学科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判案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了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刑事侦查教学中应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本位”这一基本原则。

三、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

遵循上述三原则,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实际应用可以按以下流程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模仿操作→学生操作,教师循环指导→检查和评价→布置撰写实训报告。下面以“刑事侦查现场勘查”教学内容为例,分析教改后的教学方式应用情况。

(一)教学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知识,明确犯罪现场勘查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现场勘查前期处置、现场保护、现场访问、实地勘验的基本知识、实战应用技能和现场分析的内容、依据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现场勘验、检查、记录、制作及现场勘查信息的录入与查询技能,具备一般犯罪现场的勘查能力。

(二)基本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现场勘查的内涵;熟悉现场保护和勘查的任务和要求;掌握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要点;认识现场勘查、现场访问、现场分析和现场记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能力要求。使学生识别各类刑事犯罪现场;进行室内现场、室外现场的保护,能够独立处理紧急情况;进行现场访问,制作现场访问笔录;按照实地勘验的步骤进行实地勘验;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图;能够正确进行现场分析,确定侦查方向、范围,制定侦查计划。3.素质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现场勘查知识和技能解决常见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的具体问题,树立依法勘查意识、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规范现场勘查行为;尊重现场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胜任一般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

(三)具体教学过程

1.演示和讲解。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之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是极有必要的。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刑事办案人员的现场保护、现场访问、实地勘验、检查和现场分析等工作的影音录像,并结合短片内容,向学生阐述现场勘查的基本工作流程,将与各个流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法律制度和基本操作要领予以详细说明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对各个操作要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抽查个别同学的方式,让他们来模拟相关的操作流程。

2.学生操作,教师循环指导。在学生初步掌握现场勘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领之后,为了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以6人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侦查小组”,并再次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案例短片,让学生以短片内容为依据,进行现场勘查工作的实训练习。以下是实际应用重点。

(1)现场访问。各小组根据所提供情景,然后以“案发现场”为中心,模拟现场访问练习,并将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被害人具体情况(基本特征:为人、身体状况、活动场、被害事件等),作案工具,作案人的体貌特征,周边群众是否见到可疑的人、事、物等内容,按照教师传授的制作现场访问笔录的结构、格式等相关要求,将访问的内容全面、准确、客观地记录下来。

(2)整体勘查、检查。遵循“先静后动,先下后上,先重点后一般,先固定后提取”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先中心,后外围的勘查顺序,详细勘验案发地点;重点观察、发现犯罪现场的遗留物质、毛屑、血迹、鞋印等痕迹和物证;沿着犯罪地点周边进行侦查,注意发现犯罪嫌疑人有无丢弃某罪证物品;对被害人进行检查。训练学生制作包括: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照相(包括方位照相、概貌照相、重点部位照相、细目照相)和现场绘图(制作现场方位图和全貌图)等内容的现场勘验检查记录。

(3)现场分析。根据以上步骤所搜集的内容,各小组就侵害目标及损失,作案时间、地点,作案手段,作案方式,作案工具,作案动机,作案人数,作案过程和作案人特点等内容展开讨论。在该流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各小组的实训练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循环检查和个别指导,并总结出实训中的共性问题,再次进行讲解和演示,以实现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

(4)检查和评价。在以上工作初步完成之后,为了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则进入检查和评价环节。检查与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模式。学生自评是指:教师根据现场勘查的具体步骤和各步骤中的指标制定标准,让各小组去发现和分析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就学生的实训态度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内容进行综合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完全对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5)撰写实训报告。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结构和专业素养,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为依据,为学生制定撰写实训报告的要求,并布置实训报告作业。

四、“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 从“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流程来看,由于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翁”这一特征,对开展刑事侦查教学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角,但是教师的指导和牵引工作是实施这一切的根本。因此,为了让“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刑事侦查课程中得到充分应用,首先,学校应当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其次,教师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积极为学生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练、战”一体化课程内容和教材,并不断探索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调动学生学习热忱的教学方法;此外,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也应当进一步予以完善。

就现况而言,无论是教学设施的完善情况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还是教师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的探索方面,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评价体系的建设仍然以期末考试的笔试为主要参考。此种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学习成果检验的唯一标准,将理论知识的解答情况作为评价该课程学习情况的依据。此种极度强化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方式,也必然成为学习与工作两极化分离的一大诱因。“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之所以被应用于刑事侦查教学中,就是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两极化问题,从而加快公安院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建构理论知识、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趋于合理和完善,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一个关键保障。在具体的评价体系建构中,可以遵循教学内容与日后工作紧密联系的原则,将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以期末笔试为主要依据)、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如:以实验实训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和案例分析考核等多个板块。之所以做出此番设计,一是为了规避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期末通过背书获得好成绩的现象;二是通过考核,实现全面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解决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到刑事侦查课程中,以刑警职业需求和特征为出发点的教育大纲设置,有效整合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目前公安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主要通过刑事侦查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侦查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最为基本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该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育培训体系,同时还将人文关怀和心灵沟通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因此在当前的公安院校教学改革中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蒋南飞.刑事侦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1)[2]董宁.论新时期刑事侦查专业教学思想更新与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3]杨郁娟.从刑警职业技能的内容和特点看刑事侦查学教学改革[J].公安教育,2011(1)[4]章峰,陈刚.论公安刑事执法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方法[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

《计算机导论》讲练一体化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 教学实践 讲练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75-01

为了使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一年级新同学能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畴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该课程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块引路石,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近几年,从事《计算机导论》教学的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1~6],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计算机导论》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讲练一体式教学模式,探索讲练一体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方案。

1 课程特点

《计算机导论》不仅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的入门与向导,是计算机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还是计算机学科知识的一个整体介绍。因此,它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导引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讲授可使刚入学的计算机专业新生了解本学科整体知识体系,了解专业研究方向及学科基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计算机导论》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后续课程的一个引导,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导论》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和计算思维,其基本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基本组成、程序设计概述、软件工程概述、操作系统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及系统安全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基本体系、计算机学科方法论、计算机专业职业道德和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可以说,该课程基本涵盖计算机专业软、硬件的核心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初步掌握系统的组装与维护,能够跟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了解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性学习。

由于该课程既不同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注重于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实用性强,也不同于《操作系统》等专业课体系严谨,内容深入,因此,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深度不好把握。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内容过于复杂,使刚入学的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所讲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内容;(2)把该课程当做计算机文化基础来讲,将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作为教学重点,没有注重该课程的引导作用;(3)忽略了专业体系框架结构,并且各部分内容讲解过于简单,仅把涉及到的专业概念、术语机械地、枯燥地、简单地传递给学生;(4)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严重脱钩,实验一般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为主,没有体现计算机专业特色和课程性质。

2 讲练一体化教学

讲练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课堂讲解与学生的上机实践统一为一体。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视性、趣味性,并注重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要重视计算机发展简史,尤其是各阶段有代表性人物和事件的介绍。读史使人明智,学生可以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创业的启示,并坚定科研的信心。然后,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素质要求,需要介绍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专业体系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会使其重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接下来是计算机专业核心内容的介绍,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安全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概括性介绍,使学生能初步建立起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最后,计算机专业职业道德及有关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的介绍,使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这方面知识使学生一方面不做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有保护自己所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意识。

由于该课程中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发展,并且许多新概念新术语不断出现,因此,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注重传统媒体与现在媒体的组合优化,探索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运用大屏幕投影,利用实时在线等特点,与学生进行交互。目前,教学光盘也可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可有选择性的拷贝到局域网上供学生观看。另外,将Internet网上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站和在线答题的网站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也注意收集并且相互交流,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会有很大帮助。

2.3 注重精讲多练

《计算机导论》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因此要求教师认真设计课堂的知识结构。上述教学要求,教师授课时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首先,设置丰富多彩的针对性训练题目,让学生尽可能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边提问,边答疑,要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情况,这样学生既可以参考学习,又可以动手操作。最后,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可鼓励学生自己讲解,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结语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好把握,本文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讲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精心准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方,王兵,李继民.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4):149-152.

[2]薄树奎.“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82-184.

[3]陈钳生,邓勇进.对于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7):504-505.

[4]陈怀义,陆勤.计算机导论课教学实践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4):34-36.

[5]王苗,王亮,张国春,等.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26-28.

教学练一体化 篇4

关键词:雷雨,读,练,演

戏剧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戏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 它与诗歌、小说、散文其他文学样式相比, 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教学价值, 积极探究有效的戏剧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戏剧教学的质量, 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戏剧作品, 是现代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也是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有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在1934年时, 巴金先生曾感动地一口气读完了《雷雨》, 他说:“不错, 我落了泪, 但是流泪之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 同时我还觉得有一种渴望, 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他将《雷雨》剧本全文发表在了《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从此之后, 年轻的曹禺一夜成名, 《雷雨》也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戏剧作品, 成为现代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也成为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它以其丰富的文学价值在中国话剧史上,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其他经典作品一样, 《雷雨》是说不尽的, 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欣赏与解读。

在以往的《雷雨》戏剧教学中, 通常有几种教学模式:一是把戏剧按照小说的教学模式来解读, 往往按照分析曹禺生平、分析创作背景、分析舞台布景、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分析戏剧冲突等教学内容来讲授, 而且形式单一, 主要是传统的文本解读, 从头至尾, 面面俱到, 这样的讲授偏离了戏剧的本质, 忽视了戏剧的表演性和舞台艺术性, 忽视了戏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的教学规律;这样的教授也是将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鉴赏和分析, 忽视了学生自身对作品、对人物的理解和鉴赏, 抹杀了戏剧的趣味性。二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往往在课堂上采用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 一般会采用图像清晰、演员为学生所熟知的视频资料, 比如选取由潘虹主演的明星版《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相遇并相认的片段, 让学生对情节、人物有最直观的了解和欣赏, 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往往在课堂上难以把握视频资料的播放时间和尺度, 播放时间太短, 学生意犹未尽, 难以有个全面的认知和欣赏;播放时间太长或者过于频繁, 戏剧课就变成了一门纯粹的艺术观赏课, 而且学生也容易产生观赏疲劳。三是在课堂上加入学生片段表演, 如《雷雨》中周朴园和鲁大海见面谈判的片段, 这样的方式,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内容, 对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于两个阶级的矛盾和冲突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但只停留于片段的阅读与表演, 缺乏对戏剧作品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由此在戏剧《雷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 即读、练、演一体化戏剧教学模式。以学生阅读作品《雷雨》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排演, 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作品, 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

一、读《雷雨》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戏剧的经典之作, 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构思、戏剧冲突、语言对白上无不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成功戏剧的特征。由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雷雨》进行通篇阅读。再者《雷雨》作为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 它的不朽之处就在于它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文本意义阐释空间,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周朴园。因此在阅读中,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引导学生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创意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建构文本意义。通过阅读学生首先对作品的情节有所了解, 对人物性格有大体的认知, 对戏剧冲突有初步的把握。其次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还能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 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 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 建构出丰富多彩的文本意义, 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力和艺术修养。再者让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之上, 有个体的阅读体验与感受, 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 一翻开《雷雨》就将就将周朴园定格为一个阴险残忍、无情无义、利益至上的无良资本家。自我阅读让学生置身于一种陌生化的戏剧语境中, 然后在多次的阅读体验和理性分析之后, 上升为一种相对熟悉并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意义, 上升为普遍经验和共通情感。

通篇阅读需要学生有足够自觉的阅读习惯, 当然教师也会采用抽查阅读情况、小组内互查、小组汇报、撰写阅读心得或者读书笔记等方式保证学生更好地对作品进行阅读。

二、练《雷雨》

我们都知道, 戏剧作为表演性最强的文学样式之一, 最引人注目的是戏剧语言, 在《雷雨》中人物之间的对白、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潜台词, 都精彩无比, 耐人寻味。剧中人物对白的动作性、人性化等特征, 更使《雷雨》为读者和观众所喜爱, 值得耐心品味和欣赏。由此选取戏剧的经典台词, 在课堂上随机点名让学生分角色模练。比如《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相遇并相认的那场中, 人物对白是非常精彩的。在这场中鲁侍萍几次表达“可是她不是小姐, 她也不贤惠, 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的意思, 通过模练体会她此时的心情。通过周朴园“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 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 你是谁?”、“ (徐徐立起) 哦, 你, 你, 你是———”、“哦, 侍萍! (低声) 是你?”等语言的变化, 揣摩每一句台词的语气, 体会他在认出侍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另一方面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戏剧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加强学生在角色模练、赏析方面的指导, 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和互评, 可以适时引入一些针对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能引发学生对戏剧作品的深入思考, 比如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等, 在对作品熟知的基础上讨论这些问题, 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建构更多的文本意义。

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四组, 每组一幕, 对《雷雨》进行排练, 各组分配好角色, 谁是导演, 谁是编剧, 谁是演员等等。然后各组进行分角色练习或者自行编排, 在此过程学生能在进一步熟悉、揣摩台词时加深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又能体现学生对戏剧内容的理解程度, 也促使学生更好地品味作品, 也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演《雷雨》

戏剧不仅以文本的形式供读者阅读和欣赏, 而且最终将以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戏剧教学应该体现戏剧的舞台艺术特点。由此在平时排练的基础上, 四组分别在班级表演, 然后各组互评, 选出每组最佳表演等, 在表演中, 能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品味《雷雨》的独特魅力, 充分感受人物的复杂情感及人生遭遇, 从而感触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互评中, 也检验了学生对戏剧语言与人物理解的深刻程度。

在学期末时, 组织学生采用汇报演出或专场展演的方式进行, 优秀的表演作品和场景可以成为大学生艺术活动的节目之一, 从这点看这样的教学模式, 完全可以与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活动开展结合起来。

在读、练、演的教学模式中, 激发了学生对《雷雨》乃至戏剧文学的热情。无论是个性化的阅读, 还是演练实践, 学生都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戏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这种积极性付诸行动, 学生会自觉地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 这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从而逐渐地、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人文修养。锻炼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了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丰富了戏剧的教学模式, 摆脱了教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 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困境, 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自我发展主体。

读、练、演一体化戏剧教学模式中, 注重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感悟, 在练的过程中去思考, 在演的情境中去深化。不仅充分体现戏剧的教学特点, 而且加深学生对《雷雨》的深入理解, 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2]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J].中国知网, 2014, (5) .

[3]孙慧玲.把戏剧当成戏剧来教——以《雷雨》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 2013.

证明专练教学反思 篇5

其次,我再来说说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1)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证明,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章是证明题目的起点,也是规范学生说理过程,形成条理的关键期,所以本章内容的地位尤为显得重要。

(2)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地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中之重,为今后的几何证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再来说下,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的重点是:复习近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这节课的难点是: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还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回顾与思考,经过观察、归纳、对比来寻找图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发现图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环节,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

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采用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积极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活力。

最后,我再来重点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先从复习提问开始: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提问,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和掌握。

然后我通过一道具体例子来说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我把一个简单的证明题目,对它进行四次变式,最后变成一道较为复杂的题目,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找五位同学把这个过程续写到黑板上,完成较为复杂题目的证明,就像一幅作品由不同的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样。然后通过一道对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在证明这个练习题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且相互说出你的证明思路,不仅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证明,而且能够用口语进行思路的表达。对证明题目起到了及时巩固的作用,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动脑动手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下一个环节,我按常环节规布置作业:在布置常规作业的同时,留下一道能力题目,供学生巩固提高,使一些学生吃得饱。

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小”环节 “教师寄语”,也可以看成是“教学反思”吧!

数学就是把一些琐碎的看起来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知识点,经过合理的组合,形成条理的过程,就像一张支离破碎的网,用你的智慧在每一个有网结的地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教学练一体化 篇6

关键词:高职;教学练考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上,目前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大多数在下面不注意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很多教师在期末考试前会给学生留一些复习题,而考试题就在这些复习题里面,学生只要把复习题背一背就可以过关了。这必然造成教与考严重脱节,学生平时课堂上听与不听根本无所谓。因此,为了改变高职课堂教学与考试中的弊病,我们探索出了“教学练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师教的内容和学生学的内容以及练习的内容和考试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的东西就是学生要掌握的东西,在课堂练习的东西也就是期末要考的内容。而为了能做到“教学练考四位一体”的结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如下工作。

一、重新整合教材

教师首先要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增删,把过时的或者不适合的章节内容删掉,同时根据形势的需要或者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一些内容,使其直接反映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内涵与关系。保留下来的内容和增加的内容不仅要实用而且活泼生动,特别是要多弄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其次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可以适当地对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调整,目的就是所教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所教的内容更实用有效。总之,对于教材我们不能完全地照搬照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设计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内容要通过精彩的方法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容易学、更容易接受。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充满乐趣,而不是死气沉沉让人压抑。学生最厌烦的就是教师照本宣科,没有创造性。其实不是教材内容不好,而是教师没有用好的方法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否适当合理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有很多不同,内容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方法的运用。

三、课堂训练要有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在讲完所学内容之后进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没有当堂课的训练与巩固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全面掌握所学内容。但在设计训练内容时要多动脑筋,不要随便地拿来一些东西进行训练,甚至为了训练而训练。课堂上的训练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代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精心准备,多查阅一些资料。同时在训练的时候也要采取一些灵活生动的方法,学生要愿意做,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动地硬着头皮去做。

四、适当布置课外训练

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很多学生的业余时间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因此,教师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关键是教师布置的训练内容要合理适当,让学生通过课外训练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五、考核与课堂所学所练挂钩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一直很关注,都想找出一套更适合高职学生的考核办法。我们也对此问题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是考核的内容改变了。以往期末考试之前任课教师会给学生留一些复习题,而期末考试题就在这些复习题中出;现在考核的内容就是平时课堂上学生训练的内容以及教师给学生留的课外作业,如果学生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课后不认真训练的话期末考试就不能过关。其次改变了考核的方式。以往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这种方式很片面且偶然性大。现在我们是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更注重学生平时的点点滴滴的表现,这种考核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的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

教学练一体化 篇7

一、采用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缘由

有人说, 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 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 (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 连成了一体, 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联网, 因此, 开展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室里讲授理论知识, 再到电脑室上机实践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秩序老师较易把握, 但更易造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枯燥和听讲的不耐烦, 软件的操作效果更是无从展现;较新型的多媒体教室教学方式, 老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和大屏幕的投影来展示教学内容和操作效果, 借助计算机呈现的教育教学信息更趋明晰, 更趋逼真, 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使学生的感知世界由模拟时代跨入数字时代。但由于学生只能欣赏式观看学习, 被动接受知识, 有的只是把原来在黑板上展示的内容改在大屏幕上展示罢了, 把计算机的学习和上机实践练习人为地割裂开来。采用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指在电脑室一人一机的局域网环境下, 通过局域网的电子教室软件, 老师的教、学生的学、电脑知识学习、技能的实践练习, 掌握应用, 以至创新都在电脑室里完成。当然时间可能是一节课或若干节课, 学生在电脑室里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从学习到应用的整个过程。

三、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软、硬件配置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 现时的一般计算机都可胜任, 当然, 电脑室一定是连成一片的局域网 (网卡、集线器HUB、双绞线等) , 并且用专线或光纤和INTERNET国际互联网相连, 每台计算机都有一套耳机, 局域网里装有电子教室软件和相应的教学软件。

四、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式

1、讲解、操作演示广播的一体化方式

在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老师预先把文本和超文本进行高度的集成, 突破传统教材图文结合的刻板模式, 编创集图、文、声、乐、影像、动画于一体的, 生动多姿的教学课件, 通过局域网的电子教室软件展示到每位同学的电脑屏幕前;老师在教师机上展示操作的每一个具体过程和内容, 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 教师还可以多变换地讲解、提问、设疑, 启发学生思考, 开阔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老师讲解演示完教学内容, 再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完成, 老师巡视指导每位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学生也可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提问交流。学生刚刚看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操作, 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操作, 很快地掌握了知识获得了技能。当学生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之后, 其实也已完成了一个从“学习知识—上机实践—应用创作”的过程。

基于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由于多媒体的新颖性、独特性、趣味性、直观性, 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 由于教学课件大多是教师自己制作的, 对于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把握, 教学时, 重点难点突出;在讲解演示过程中, 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和调控作用;教师在演示过程中不需要板书, 可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 成倍地加大信息量, 重要的内容还可以重复播放,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FLASH中的“引导图层”时, 可把预先设计好的动画课件“地球环绕太阳”通过局域网在每位同学的电脑屏幕上播放出来, 地球、太阳各自转动, 地球又以优美的轨迹环绕太阳公转的画面, 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全班同学, 一个个目不转睛、聚精会神。“下面, 我们一起来做出这个动画……”。于是,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便油然而生。接着, 老师便一步一步演示整个制作过程, 并把里面的知识点、注意点、难点、易错点进行讲解和点破。等到老师演示完成, 学生也差不多已理解了七八分;接着, 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独立完成整个“地球环绕太阳”动画的制作过程。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独立创作动画“乌龟赛跑”, 当学生独立创作完成这个动画之后, 在短短的时间里, 学生已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了。

2、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自学探究, 老师指导的一体化方式

在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老师须预先从校园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上搜集到与本课程相关的WEB资料、教学视频、题库、课件, 或老师自制的本课课件, 放在教师机上, 由学生自由选择下载、观看, 学习研究。学生在独立探究学习时, 如遇到不明地方, 学生可互相启发帮助, 或通过网上举手向老师提问, 由老师单独指导。学生通过课件的人机交互功能掌握知识和操作要点之后, 老师可通局域网向全体学生提出本课程的上机操作任务, 学生在本机上操作完成本课的“任务”, 并全部上传到教师机, 完成上机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之时, 也是学生完成整个“自学知识—上机实践—应用创作”的过程。

基于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地探求知识, 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 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地学, 从按部就班地学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地学,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在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中, 计算机能够发挥个别化和交互性的特长, 学生能够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 可以自行调节学习进度, 使教学不仅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同时也为优等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创造了发展的条件,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便于收集反馈信息,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EXCEL中的“数据排序”时, 我把自制的课件“数据排序”放在教师机上, 由学生自行下载学习, 我只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监看/监听功能, 不离开座位, 观察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监听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如有疑问, 也可电子举手, 由老师进行远程遥控, 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课件里面有四道难度渐进式的上机操作题, 学生可自行练习操作, 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 由老师进行抽查。通过抽查和刚才的网上观察, 最后再进行总结。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未来生存的能力。

五、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足

1911年, 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 教科书将很快过时, 不久, 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10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预言不但成为现实, 还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因为, 爱迪生时代没有电脑, 现在传授知识还可通过交互性极强的CAI课件来实现。然而, 不可否认, 采用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要求较高;老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素材, 制作教学课件;对学生学习依赖性大, 自控力弱的较多学生的班级来说, 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艺术要求很高;网络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弱项……。

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 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教学必将随着教学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必将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学军.网络教学与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设计.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 (29)

[2]秦振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学法模式的探索.思想教育研究.2005 (04)

[3]冯育明.网络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和网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教育探索.2006 (08)

教学练一体化 篇8

讲课要把“讲”摆在首要位置, 课讲得是否成功, 关键是看是否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 感到学习是愉悦的享受而不是难耐的煎熬, 使他们坐得住, 在上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吸收知识, 还能开阔思路, 在课后的习题应用中也得心应手, 做到这些的讲一定是成功的。要做到这些, 教师就要掌握一些讲课的技巧和艺术。

(一) 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清楚。

严密而鲜明的逻辑性不但能充分显示教学的科学性, 而且能产生一种充分的说服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使学生折服。所以, 思路清晰是抓住学生的关键。清晰的讲课思路能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 同教师一起思考。做到了思路清还必须语言准确精练, 不罗嗦重复。

(二) 讲课要生动有趣, 语言幽默。

一是教师的讲课语言应做到生动有趣, 深入浅出,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是要善于举例。如适当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 同时又能调节课堂气氛, 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比方说, 讲汽车喇叭故障判断时不响, 用一句俗话说:“除了喇叭不响, 哪都响”再接着反问:“为什么喇叭不响呢?”

(三) 注重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不再是依靠传统的满堂灌教学,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带动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而来。成功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感悟。所以, 教学应立足于激活思想, 促成学习。

(四) 精讲多练。

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教学, 老师怕讲少了学生听不懂, 结果老师累、学生困。改变这种方式是老师精讲, 精练的讲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并由其他小组对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提问。通过这样以教师精讲为主、学生讨论发挥为补充的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能收到很好成效。

二、示范

示范操作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以形象的语言, 熟练而规范的操作动作, 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 为学生掌握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古语曰:“引而不发, 跃如也”, 示范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 加强对理论知识理解, 同时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一种跃跃欲试的气氛。可见, 教师的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示范可以与学生示范相结合, 教师示范的同时, 邀请一些学生参与示范, 对做得对学生给予表扬, 指出操作错误者的细节, 这样更能加快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

三、训练

古人有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也说道:“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得亲口尝尝”。各门课程都存在不是只靠听就能掌握的内容, 它需要手口并用的过程体验、需要“在操作中思考, 在思考中操作”才能掌握。一方面, 世上有许多知识, 是很难讲得清楚的, 不训练, 就不可能有体验, 也就学不会。即使用多媒体将每个步骤都一一放映出来, 学生仍然只是旁观而已不会真正掌握。因此, 必须通过动手训练体验和感悟, 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 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将课程内容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指导

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能当单纯的旁观者,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学生有指导, 指导是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是搞好教学的必要环节, 要做好指导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了目标, 通过不断动手实践、思考、再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具体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就是要以技能等级要求为目标。

(二) 辅导必须对症下药。

辅导必须找到学生, 学习辅导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牵涉的因素相当多, 在进行学习辅导时, 教师必须先诊断学生在哪里出了问题, 再对症下药, 以达成学习辅导的目的。

(三) 注重指导学习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所涉及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更要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四) 指导要个性化, 辅导要有层次性。

进行学法指导时, 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区别对待,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 进行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 因材施教。

(五) 指导学生学会组织。

俗话说:“独木不能成林”, “一个跳蚤也撑不起一个被窝”。指导的有效与否, 不能只靠几个学生来撑, 也不能让学生各顾各单干。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活动, 教会学生组织, 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考核

抓素质教育和考试两者并不矛盾, 重要的是在考核内容上既要考核基础知识更要考核基础技能, 而且要更多地考核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技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在考核上也必须发挥导向作用。对学生来说在探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技能、取得的经验和方法更是理实一体教学的目的所在。

六、评价

本文主要讲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观念上要更新观念, 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全面了解。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他们的学习, 营造使学生爱学善学的学习氛围。传统的评价只侧重考查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这种方式关注的只是学生目标完成的情况, 却忽视了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方面的评价。因而, 必须更新观念,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而不只是针对结果的评价。评价要注重激励, 动不动就批评学生, 这样的评价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学生, 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激励学生的自信。有了自信, 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 就有了探索;有了探索, 就有了创新和创造。所以, 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评价, 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又不会让学生感到受伤害。恰当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可以激发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七、管理

(一) 建立完善的课堂规范, 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俗话说“无规矩, 无以成方圆”,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要按照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创建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课堂规范的内容, 并以自身作为典范, 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 防微杜渐, 免得一些不适行为逐渐演变成主要问题。课堂有活力是好的, 但绝不是混乱得不能控制, 自由的是思想, 需要约束的是行为。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思维的“活”, 而是行为的乱糟糟, 那就要花功夫去整顿课堂纪律了。

(二) 将企业的管理规则引进课堂, 按预备员工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

课堂教学制度, 必须根据培养目标, 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这有必要将企业的管理规则引入课堂, 用预备员工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 管理要“严而不死”。

教师管理要严, 但不能过头, 老师在纪律管理时要充满人道关怀, 具有人文精神。不能让学生难堪。要做到“严而不死”, 要做到管理与教育两手抓。管与教, 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教师要热爱学生, 对学生要有感情, 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观念。

(四)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与学总是在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 人际关系是教师教与学生的学交织的前提。课堂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 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理实一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随着理实一体教学中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但给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很多困惑, 理实一体教学背景下的讲、范、练、导、考、评、管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关键词:理实一体教学,教学模式,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中职练考评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研究 篇9

训练:组建训练小组

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以便于学生训练中进行交流、沟通, 便于开展组内、组间学生技能竞赛, 便于考核评价。小组的划分要灵活, 要适时进行调整, 可按性别划分, 也可按小组平均成绩相等划分, 也可按成绩分层次划分。具体按哪种方法划分, 应视训练情况的需要而定。

训练方法多样化在训练中采用什么方法, 要根据训练内容、学生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有: (1) 讲练结合, 即示范演示与规范训练相结合, 讲中有练, 练中带讲, 边讲边练, 边练边讲。重点内容、关键技术和工艺应反复讲几次或示范操作几遍, 让学生加深理解, 加深印象, 把握住技巧和关键。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具体化。在实习实验课讲解或示范操作时, 应根据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及时提问学生, 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集中学生注意力。这种训练方法能消除学生因训练时间过长产生消极、怠慢的现象。 (2) 先基本训练后强化, 即对于某些训练项目先训练基本技能, 待基本技能掌握后再进行强化训练。例如, 在元器件焊接训练中, 先让学生进行元器件管脚的握制、电烙铁的使用、焊接的基本要领、焊点的要求等训练,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后, 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焊接, 比较谁焊的焊点多, 谁焊的好 (即焊点光亮, 无毛刺, 无虚焊、脱焊, 焊点大小适中, 成锥状) 。 (3) 巡回指导、逐个记分法。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 是观察、了解学生操作情况的有利时机, 是发现问题, 及时指导, 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违规行为和不足。每次接线后, 都要打分, 给表现好的学生和有明显提高的学生打高分, 对不符要求的学生不予打分, 直到改好为止。如在进行电机拖动技能训练时, 学生在接线中出现长架空线、交叉现象, 让他们重接。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 能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从而提高整体授课效果。

训练内容模块化, 具体过程项目化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当今企业的用工需求, 把学生要掌握的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 各模块再分成若干个项目, 每个项目都要制定训练的目的要求、具体任务、训练步骤、考核评价标准。这样能使学生在训练时目标明确, 操作有序, 团队协作, 展开竞赛。通过考核评价应使学生发现自己技能训练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 也看到自己的成绩, 产生成就感, 激发出再次训练的兴趣。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专业的技能训练, 划分为四个模块: (1) 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测试及测量仪器的使用; (2) 元器件的焊接; (3) 常用单元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4) 实际应用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在模块 (1) 中, 又分为电子元器件性能测试、万用表、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等项目。其他模块同样分为若干个项目。

组织形式灵活化小组的划分应根据训练情况灵活确定, 刚开始训练阶段可按理论成绩划分, 待训练一段时间后根据技能训练的成绩平均划分。这样分组的好处是:每组中有技能成绩好的, 也有技能成绩差的, 在训练中他们可以互相帮助, 相互交流。一方面, 能降低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 能提高学生整体的技能训练成绩。待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 可按技能成绩划分快慢组, 其好处是能实现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技能成绩好的小组除完成规定的训练项目外, 可适量增加难度, 适当安排一定量的选修项目,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掌握更多专业操作技能;技能成绩差的小组只要能完成规定的技能训练即可。这样做, 对实习训练劲头足、进步快的学生是莫大的鼓励, 对中层生和后进生也是有力的鞭策。如在组织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时, 初始阶段按理论成绩划分小组, 待第一阶段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测试和测量仪器的使用结束后, 按技能训练成绩平均重新划分小组, 待第二、第三阶段元器件焊接、单元电路的装配与测试训练结束后, 按技能训练成绩划分快慢组, 进行第四阶段实际应用电路的训练。由于组织得当, 既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训练成绩, 也使技能成绩好的学生有了更多发挥的机会。在近几年徐州市、江苏省组织的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大赛、技能创新大赛中, 我校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 市级一、二、三等奖多次。

考核:全程考核, 方法多样

考核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成绩的检测, 通过考核能发现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查漏补缺, 便于改进日后的教学。

考核要全程化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 也是考核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 从学生的安全文明操作、纪律的遵守到仪器的使用, 以及技能训练中的操作工艺、方法, 技能训练完成的情况, 团队合作情况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可以说, 只要学生在训练场地, 与其相关的一切都是考核的范围。这样, 能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职业技能、爱岗敬业精神、语言沟通能力。

考核方法多样化 (1) 理论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在技能训练中应结合所学课程内容, 针对具体训练项目进行理论考核。考核方式可采取笔试、口试或提问, 按照工艺流程分阶段进行, 内容应简短, 形式要多样化, 应避免死记硬背, 突出应用性。如对照实物口述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默画原理图, 写出操作步骤, 叙述操作要领和安全操作规程, 分析操作工艺是否正确等, 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 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每一次训练, 都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使用情况、操作规程遵守情况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情况加以考核, 作为平时训练成绩记录下来。一个阶段的训练结束后, 要进行阶段考核, 了解学生本阶段技能掌握情况。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期中、期末两次考核, 建立学生成绩考核档案, 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成绩进步快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对成绩下降的学生, 要了解原因,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3) 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就是根据训练项目的内容, 按其权重给出相应的分值, 根据学生在实际技能训练过程中操作情况给出一定的分值。如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中, 定量考核分值为:元器件性能检测10分, 电路安装50分, 电路调试30分, 安全文明操作10分。定性考核就是根据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 如工具的使用, 元件和器材的选择, 使用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艺等进行有针对性评价。通过定性和定量考核能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到自己的优势, 增强学习的信心, 不断克服自己技能上的缺陷, 不断进步;让能完成训练任务、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鼓励他们改进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艺, 吸取失败的教训, 总结成功的经验,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评价:内容全面, 方法多样

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内容要“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评价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成绩进行分析总结, 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 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加深过程。通过评价, 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 找出存在的问题。 (1) 知识: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 一是看是否达到了“必需、够用”, 二是看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的能力。 (2) 技能:是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 是学生必备的岗位技能。专业技能又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如焊接、常用仪器的使用、电路图的识读、电路的识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综合技能是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途径。如在单级低频小信号放电器的安装与调试训练中, 提出几种故障如短接集电极电阻、静态工作点设置偏高、输入信号幅值过大等, 或发现学生安装的电路不正常时, 看学生是如何查出故障原因的, 作为该项目的综合技能评价标准。 (3) 职业素质:是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安全操作、团队协作、与同学交流沟通、应急应变的能力等。

评价方法多样化学生技能训练的评价既要有统一要求, 也要关注个体差异, 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既要有量化评价的成绩, 也要有质性评价的评语,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同时,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 使评价对象认同评价结果, 从中得到启发和激励。 (1) 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定量, 就是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 确定若干评价项目, 确定评价标准和根据权重给予相应的分值, 根据学生技能训练的情况, 评价出学生的训练成绩。成绩评定能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的控制, 激励和督促学生对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定性, 就是根据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 如工具的使用、元件和器材的选择、使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在评价表中写出评价结论。通过定性评价, 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到自己的优势, 增强学习信心, 不断克服自己技能上的缺陷, 不断进步。 (2) 学生自评、小组评定与教师确认的多元主体评价:学生自评, 就是让学生对照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 自己给自己评定成绩和对自己的技能训练表现写评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的自评, 是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关怀。小组评定, 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有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师确认,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成绩、小组评定的成绩, 对照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 给学生评定技能训练的成绩。 (3) 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 有些表现是需要控制的, 如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训练纪律、可能损坏仪器或仪表的线路连接等;有些表现是需要鼓励的, 如采用新工艺和新方法、对设备的安装或线路的制作提出新的看法或新的见解、对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操作提出的疑问等。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无时无刻不在向教师提供信息, 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技能训练, 应注重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每个项目训练结束, 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的评定, 对学生表现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 肯定学生的成绩, 是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策,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加深。两种评价相结合, 既注重了过程, 又抓住了结果。

总之, 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项工作。训练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考核是检查学生训练结果的手段, 评价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成绩的肯定, 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练中有考, 考中有练, 考后有评, 以练促技, 以考促练, 以评代考, 练考评一体化的技能训练模式, 能促进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建立对专业的兴趣,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早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摘要:在中职学生的技能训练中, 如何组织训练、考核、评价, 使三者融为一体, 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水平,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职,练考评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式,训练小组,全程化考核

参考文献

[1]孙义芳.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黄革勋.电工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评价的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 2009 (2) .

教学练一体化 篇10

“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 是根据公安机关基层治安管理岗位实战要求, 按工作岗位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打破理论课、实训课和实习的界限, 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融于一体,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练, 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 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与模拟治安管理情境的体验, 突出学生实战能力、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采用“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意义

目前, 我院与其他高职院校一样, 面临着生源萎缩和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 很多学生入校成绩低, 缺乏学习能力, 对上课没有兴趣, 课堂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普遍, 教学效果很难达到要求。另外, 由于公务员“逢进必考”的招考体制的要求, 面对严峻的公务员招考竞争, 一些学生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绩不理想, 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从而对未来职业发展丧失信心, 进而消极应付学习甚至要求退学。采用“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 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用直接的任务技能训练代替传统的理论灌输,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由“会背”转化为“会战”。能使学生尽早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直接掌握工作技能, 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对于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

三、“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在治安管理专业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调研,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 我院开展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调研, 笔者认为, 这类调研在以下方面还需改进。

1.专业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海口市和三亚市这两个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 对于海南其他市县的调研缺失。而根据治安管理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 其报考公务员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海南的县级市、县, 有必要针对这些地区进行专业调研。

2.调研主要是在市局和各分局的人事部门进行, 对于各地派出所的调研还不够深入、细致, 而且在调研中我们更注重的是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 对民警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的调研较为欠缺。

3.对于生源大省调研缺失。目前, 专业调研只在海南进行, 对于外省还没有进行过。而根据2012年的招生计划, 我院治安管理专业在广东省的招生人数达到了30人, 而海南的招生人数则为24人。应该看到, 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用警需求大, 岗位待遇高, 毕业生愿意去就业, 同时通过公务员考试入警相对也比较容易。面对这样一个就业大省和生源大省, 我们有必要对其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细致调研。

针对这些情况, 笔者认为:

(1) 警力下沉是我国警务改革的大方向。目前海南省公安机关招录的公务员, 大多是要在基层派出所岗位工作, 即使不是, 按照公安部的要求, 也必须到基层岗位进行挂职锻炼。在此情形下, 我们的专业调研有必要更加细化和深入, 切实深入各经济水平不同区域和派出所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调研, 切实了解基层派出所岗位对于民警各项素质的要求, 尤其是对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真正从公安工作的实战要求出发, 统领专业的“教、学、练”。

(2) 新形势下公安工作诸多警种配合、一警多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社区警务为基础, 面向公众, 强化警察的社会服务职能, 以全社会力量抑制与预防违法犯罪, 实行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警务格局”是当今世界的警务变革一大趋势。这必然决定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将直接面对群众, 工作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变化性的特征, 要求民警必须具备过硬的包含政治、体能、心理、文化、法律、业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 我们还必须根据招警制度的实际情况, 研究、明确治安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 公安机关是“逢进必考”, 除部队转业人员外, 其他都需经公务员公开招录考试进入公安机关, 招录人员时, 更多考查的是报考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础知识, 更加注重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并且在分配具体部门时, 并没有按照专业对口进行分配, 这种用人制度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持续。

以上情况都对我们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做到“教、学、练、战”一体化提出了挑战。面对这样的用人机制, 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应当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对民警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中, 做到厚基础、薄专业,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适当减少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课时量, 增加选修课数量, 多给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实践和服务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触专业门类知识的机会, 培养熟悉公安业务的通识性, 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 真正使其能够适应公安机关的实战要求。

(二)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

目前, 治安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任教师都到公安实务部门挂职学习过, 对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仅仅半年的学习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 由于体制的原因, 我们的教师并不具有公安人员身份, 在参与具体案件的办理中, 很多时候难以有效深入地了解实际工作。为此, 在推行专业教师挂职学习实行“调研、办案、教学三结合”教学实践锻炼制度的同时, 有必要对专任教师加强业务进修, 积极选派专任教师到先进公安院校学习, 提高专任教师的公安专业知识水平和公安教学能力。同时也应积极与公安实践部门协商, 以目前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 着重选择1—2个基础比较好的单位开辟、建设治安教学实践基地, 加强双方联系, 方便教师随时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参加实践学习。

2.探索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新模式

目前, 我校治安管理专业共聘任了7名公安工作人员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给学生带来了行业的工作经验和最新信息,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兼职教师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 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随机性很大, 常常出现与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的矛盾, 兼职教师调课、找人代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2) 兼职教师大多没有教育行业经验, 理论讲授水平不高, 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由于本职工作繁忙, 很多兼职教师疏于备课, 上课没有PPT, 没有板书, 照本宣科,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首先要加强校内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相互学习培训, 由兼职教师对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公安一线工作的业务培训, 使专任教师学习公安工作一线的相关知识, 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同时, 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帮助兼职教师对课程进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造。还可以探索课程双导师制, 课程理论讲解和校内实训阶段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 课程综合实训阶段, 则由兼职教师将学生带至真实工作场景进行观摩并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同时, 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应共同商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达到两者相互统一, 这种方式还可以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沟通交流, 提升双方的业务水平。

(三)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效果

目前, 治安管理专业着重建设了海口市美兰分局和龙华分局两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解决了毕业生的实习问题。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校内实训场所欠缺, 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要求。 (2) 除了承担实习和部分临时任务外, 在常规教学中,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不多。 (3) 我们的实习实训基地集中在海口, 但我们的毕业生因其学历层次的限制, 其今后报考公务员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县级市、县, 造成学生的实习实训环境并不能够直接与今后工作环境衔接。

因此笔者认为:

(1) 加快校内“模拟派出所”建设, 开拓思路, 以外包形式建设街区实训场所, 完善课堂常规性的能力实训体系。

(2) 有必要在县级市、县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实习实训环境较好地与工作环境衔接,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们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条件, 提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3) 加大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协商和合作, 创造有利条件, 切实加强实习实训效果: (1) 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 例如警察巡逻勤务课程, 可安排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实际巡逻勤务工作, 在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 完成课堂教学。 (2) 除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外, 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增加制度化的职业见习和课程设置, 建议在新生入校教育期间分批次带学生去实习、实训基地参加体验性职业见习, 在校学习期间, 结合课程设置, 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实践, 提高学生职业忠诚度和学习兴趣。使实践教学构成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完整学习认识过程。 (3) 在实习实训基地聘请行业骨干担任实习指导老师, 明确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政治思想指导、业务指导、基本技能指导、实习成绩评定和实习鉴定方面的任务, 切实加强对实习学生管理, 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四) 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材体系

目前的治安管理专业教材, 更多注重的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由于治安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大, 编者论述又力求面面俱到, 因此, 难免泛泛而谈, 对策措施介绍多, 实践性内容少, 技能技巧的培训欠缺。另外, 由于不同课程编写人员缺乏沟通, 课程内容的划分和确定不够科学、严密, 致使有些教学内容在多本教科书中同时出现, 造成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因此, 有必要组织专任教师编写所任课程教学大纲, 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集中、统一审核, 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 组织教师和行业骨干, 根据“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要求, 加强能力培养, 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体现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反映海南社会治安形势特点, 编写融“教、学、练、战”于一体的专业课教材。

(五) 构建符合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模式

治安管理专业是为基层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岗位培养人才的, 因此, 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公安实战的要求一致。为此, 在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过程中, 应有针对性地完善考核方法,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建立以能力为主的考核体系

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 注重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团队合作、作业完成、创新能力纳入平时考核范围。期末考核可以采用实践考核, 笔试、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 以考试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2.探索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公安实际工作岗位工作骨干评价相结合的第三方评价, 建立完善的能力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 2009 (2) .

[2]李丹丹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0 (13) .

[3]龚花兰等.高职“教学做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丝绸之路, 2009 (8) .

[4]李健和.论治安专业建设[J].公安教育, 2001 (5) .

[5]覃泽闽.治安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 .

[6]余达红.治安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报告[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上一篇:开发区规划下一篇:江西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