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教法

2024-07-21

中职机械基础教法(精选十篇)

中职机械基础教法 篇1

一、反复记忆法

《机械设计基础》内各章节知识中有大量记忆类知识, 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巩固, 教师若无特殊方法, 任由学生自由复习, 则效果往往欠佳, 遗忘率较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划出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千万不能死记硬背, 因为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劳动量增大, 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对于运动副的定义, 教师要强调“运动”二字, 运动是指动的意思, “副”指的是一对,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运动副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有一定的相对运动就叫做运动副。同时教师更要重点抓好课前五分钟。即每次上课之前, 检查学生对上次课要求记忆的内容掌握情况, 以默写或小练习等形式加以巩固。学生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 注意力最为集中, 最易发挥潜能, 记忆效果最佳。同时, 间隔一段时间后, 可不定期地让学生在课前快速翻阅以前知识, 立即检测。几次以后, 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形成巩固联系, 将知识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遗忘率会大大降低。

二、对比分析法

从表面上看, 《机械基础》中各章节内容相互联系不大, 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各章节交叉联系的知识点较多。如在机械传动中要介绍的传动种类有带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涡轮蜗杆传动等, 每一种传动中包含的内容有工作原理、传动比计算、传动特点、应用等,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张冠李戴, 如把带传动特点套到齿轮传动中、把高副特点套到低副中、把螺旋传动与蜗杆传动相混淆等。为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将不同传动或机构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列表找出它们的异同, 比较各自优缺点, 从而得出它们不同的使用规律和应用场合。教师如在教学中能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列表比较, 然后由教师不断补充完善, 则能使学生对知识越辨越明, 能严格区分各知识点的异同,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归纳法

在每章节讲完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归纳总结。首先明确本章知识点的重点、难点, 然后再围绕对重点、难点的解释理出学习主线, 最后, 通过对主线的的完善、拓展, 得出知识结构图。这样, 学生在复习时, 能清楚找出知识点间的因果关系,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总结出学习规律, 从而产生记忆触发点, 在回顾知识时, 就能提及一点, 想起一线, 得到一面, 所有知识如拉网般在脑海中自然涌现。

四、实例分析法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应始终是本门课程教学的主线, 教学中不能死抠理论, 搞怪题, 走偏门, 而应尽可能联系实际。结合实例, 采用问题分析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生活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分析问题,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V带在使用中过早断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带传动为什么会打滑?打滑了怎么办?一对啮合齿轮中的小齿轮损坏了, 如何通过测量大齿轮的参数来更换合适的小齿轮?自行车脱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做到学用结合, 另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扎实了理论知识。

五、自主测试法

在每一章节复习完后, 教师可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 把握好重点、难点, 每人出几道习题, 并提供答案。教师对试题进行评析, 去掉偏题、错题, 然后将全班所有习题综合为两份试卷, 并在试卷习题后面注明各题出自哪位同学之手, 然后进行测验。测试结束, 请出题同学参与试卷批阅。在试卷评析时, 先请每位出题者讲解解题过程, 然后评析试卷。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刻苦钻研;另一方面,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的要点和细节能有准确的认识, 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综合分析法

在高考趋势下, 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 更要广, 要通晓相关专业知识, 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时要能和金属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例如一个车床主轴箱就可涵盖多门学科。从电动机到轮系到主轴, 这中间涉及电工学知识求电机功率, 涉及齿轮、轴等的材料、热处理方式, 涉及齿轮、轴等的结构图, 涉及轴的加工工艺、轴上零件装拆、轴承选择, 涉及轮系传动比、末轮转速计算等等。通过学科知识综合, 可将原本孤立的知识重新整合, 形成系统, 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高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对口升学考试中必考的一门基础专业课, 具有涵盖面广, 知识量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要学习的内容多而散, 学习难度较大。故本人在教学中针对机械设计基础学科的特点, 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

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

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怎样记录呢?

A、独立思考。

B、出示记录单:

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记录

第____小组____年____月____日

左(阻力点)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图示)

右(动力点)情况

钩码数

与支点距

钩码数

与支点距

         
         

C、杠杆尺不同状态的简笔图示:(见下表)

D、提示:小组内每做一次就记录一次。

4.小组活动

⑴小组商议成员分工。

⑵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各组实验情况。

⑴.请各小组将材料放桌子中间,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记录在小黑板上。 ⑵观察分析以上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觉得茫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杠杆平衡状态的情况)

希望学生能有的发现:

A、不是所有杠杆都能省力;

B、当杠杆左右两边乘积相等,杠杆就能平衡。

C、动力点与阻力点,谁离支点近,谁就省力,谁离支点远,谁就省力。

⑶现在你能分析阿基米德所说的“大话”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研究了杠杆,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课件出示:下列工具中哪些属于杠杆类工具(钉锤、钓鱼竿。压井抽水柄、剪刀、镊子、虎口钳、钢笔?)你能找出它的三个关键的位置吗?

2.这些杠杆类工具中,哪些可以省力?为什么?

3.另外这些杠杆在使用中并不省力有时反而更费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这样的杠杆呢?

4.跷跷板(胖爸爸和瘦女儿一起玩跷跷板,怎样坐才协调?)

5.人体中的杠杆(参见课本26页拓展)

三、特殊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

1.课件出示:天平,它是杠杆吗?省力还是费力呢?

2.介绍我国天平的的历史。(结合教材25页指南车资料)

3.你也能制作一个小天平吗?怎样做?需要哪些材料?(参考课本26页制作方法)

4.小组协商分工,领取材料进行制作。

中职“机械制图”课教法探究 篇3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机械识图 教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及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读专业图样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它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对当前大多数基础知识较差,文化素质低,并且大多来自农村的中职生,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中职生又存在凡是觉得新鲜的事物就想了解,凡是自己喜好的事情就会去做的特点。因此,教师怎样利用中职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起继续学习的愿望。

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因人施教,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法

机械识图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口述讲解的同时,常应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辅助。该法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的视图,通过一些课前准备好的实物模型或纸质挂图,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上,使所授课堂知识变得比较形象、具体、直观,以达到学生易理解、记得牢的目的。

1.2 参与教学法

机械识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实践性的课程。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以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

1.2.1 思维参与教学法

在教授某一教学重点时,可在老师讲解之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通过提问方式,先请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思考后一一回答,再由老师归纳总结出正确答案。例如在介绍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时,可由老师先展示某一实物的主视图与左视图,让学生观察这二个视图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此时学生可从二视图中比较直观地得出主、左二视图中物体的高是相等的。接着让学生观察该实物的主视图与俯视图,也要求学生观察这主、俯视图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他们也可以得出主、俯二视图中的长是相等的。依此类推,引导他们观察出左视图与俯视图的相同点,得出宽相等的结果。最后老师综合给出主、左、俯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由于学生参与了投影规律推导的全过程,因此,他们能充分理解,并牢牢掌握该规律。

1.2.2 实践参与教学法

机械识图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就要注重学生动手参与制作或读图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一些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找出相对应的图样规律。 例如在相贯线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选的材料制出一个切割后的几何体(图1),然后用剖切片沿一定的剖切位置剖开(图2),观察剖切后物体内部的形状,找出相贯线的绘制规律,得出正确的三视图(图3)。这一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帮助学生理解相贯线的形成原理及相应的相贯线视图的绘制规律,从而使他们学会识读物体的相贯线视图。

2 多媒体教学

现代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是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文字、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影音结合。以达到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扩大信息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大大地扩展了相同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看到更多的图片、视频,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无限的潜力。

(2)教法生动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运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动态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及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多媒体教学软件目前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稳定的多媒体资源库,许多教学单位及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往往不能完全呈现教材的教学思路及教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师生难以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教师只能按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讲解,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作课程调整,难以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其各有利弊,故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扬长避短,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应以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而不是局限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形式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规律,既保留传统教学的示范作用、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老师组织的探讨问题的气氛等,同时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多姿多彩。注重教师制作的课件,把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新措施,总结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旻,任荣,王晓静.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J].职业圈,2007(20).

[2] 石志宇.探索:《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

《机械基础》教法三则 篇4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虽然是老生常谈, 但却是教学中最有效最实用的手段。只有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才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讲到棘轮机构时, 通过观看牛头刨床进给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 从而提出棘轮机构的分类。让学生认识棘轮有单向棘轮和双向棘轮, 单向棘轮为单边齿形, 双向棘轮为对称齿形。并通过实际演示, 说明当棘爪拔起转180度时, 棘轮便反向运动。当棘爪拔起转90度时, 棘爪与棘轮脱离啮合。通过这样的演示, 学生既看到了棘轮机构的巧妙设计, 又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很快就掌握了棘轮的原理和类型。不仅开拓了眼界也增加了学生求知欲。

二、用引导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训练学生分析、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改革教学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追求, 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来教学, 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 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 由于形式单调,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下面很难维持, 时间一常, 则会出现疲劳, 打磕睡,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应用行为引导法教学则不同,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 (任务书和补充材料) 引导学生, 经小组讨论及学习成果的展示, 使学生做到心、手、脑并用, 教、学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凸轮机构的分类时, 对于工作实际中所使用的凸轮机构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向同学们提出问题, 经学习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通过讨论, 对于按凸轮形状分类、按从动件的形状分类和从动件的运动形式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然后, 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评价, 指出做的好的部分, 然后补充完整的分类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 从而用心来学,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电化教学越来越多的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它具有直观形象、趣味生动等优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多媒体电化教学, 能直观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规律, 为教学提供动态的、立体的画面, 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之所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因为电教媒体可使教学内容的大小、运动状态、相互连接关系进行形象逼真地演示, 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连续运动的机构变为分解动作、暂停、慢动和多次重复播放。例如:在讲解液压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和螺杆泵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 通过反复、慢动作和连续多次播放, 观察泵的吸油和压油过程。使学生明白泵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结构的泵的区别。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丰富了教学方法, 利用它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重点内容反复播放, 并通过静止画面、慢动作的演示, 以强调其作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世民主编、张启先主审:《机械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1]张世民主编、张启先主审:《机械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

中职机械基础教法 篇5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方法;中职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此课程知识点繁杂,覆盖面广泛,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吃力。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根基薄弱,学习这门课程就更加吃力,收效甚微。如今,中职教育提倡“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职教育尴尬的现状,实现有效教学迫在眉睫。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一、设置问题,巧留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产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思索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持续保持主动的探索状态。问题要精心设计,贴近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机械传动装置时,学生要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工作原理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就会集中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分析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时,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根据工作循环的要求和步骤,认真思考:工作循环的完成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液压元件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很难使他们真正了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开展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实践进行验证,则显得十分晦涩难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可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1.自制教具

《机械基础》教学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制作一套教具。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完成,使学生提前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和力量。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直观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此话用在《机械基础》上再合适不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功底薄弱,面对技术类课程,很难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搬课本,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直观教学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抽象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谓意领神会,并不难达到。

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钻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3.现场参观

机械类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动手和实践是培养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生产车间参观和实习,在观察和实践中亲自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观察车床中齿轮的传动过程,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了解。许多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果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现场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4.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问题和悬念,就要有讨论。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使答案在热烈的讨论中产生。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到答案来之不易,并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在辩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公布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鼓励。

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常常应用于许多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很大的冲击,而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通过声音、影像、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颇受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多而杂、抽象,而中职学生对于机械的了解甚少,因此纵使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亦不如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来得更为直观。涉及机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动画是最直观、简单的教学方式。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内容不再枯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解决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三、明确教学主线

《机械基础》课程虽然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但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应遵循课程的章节和脉络,明确教学主线,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混乱,主线不明确,学生就会十分迷茫,无从下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有课程的主线,每一章有每一章的主线,围绕主线开展教学,实现前一章和下一章的完美过渡,不会使学生有突兀的感觉。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温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忽视。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将知识串成一条条完整的脉络,使知识不再单独存在,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是有生命的,围绕一条主线,使知识互为联系和补充,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善不足,不断进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综合表现,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机械基础课程更强调学习过程,最后的考试成绩只是过程阶段性反馈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应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课前提问一般是一对一的方式,被提问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书写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检查。根据每次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和打分。总之,评价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这样才会更加公正公平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各位教师的努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钻研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陈峰。对中职《机械基础》课教学的几点看法.神州,2011(17)。

王广权。浅论《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青春岁月,2011(08)。

李冠文。浅析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群文天地,2011(14)。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中国教育技术教育,2006(22):45-46.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几点教法 篇6

关键词: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大多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倡“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边学边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机械基础》这门课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学生大多没有实际生产经验,单靠书本上的图片与文字很难掌握相关知识,所以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以致用。

为了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笔者会进行必要的现场教学。比如,在讲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时,笔者会带着学生拆开机床来观看机床组成与实际工作过程,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哪些是联轴器,哪些是离合器与制动器,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特点。这样的现场教学生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把被动式教育转变为学生主动式学习。

在讲课时,笔者会根据教材内容补充一些知识小锦囊来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螺旋传动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会先给学生展示丰富运用了螺旋传动原理的机构的图片,并配备文字说明,然后请同学们思考: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机构运用了螺旋传动的原理?以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接着拿出模型顶拨器、千分尺等,配合讲解来带领学生进入愉快的课堂教学。

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机械基础》是一门需要观察与动手实践的课程,更多地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实践,习题、讨论、参观等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其他教师反映比较“头痛”的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居然听得十分认真。这说明,有时学生并不是不爱学习,而是教师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笔者会给学生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学习机械传动的变速运动时,笔者会带减速器模型去教室,拆开后让学生观察减速器的组成,看一看减速器能不能实现变速,然后让学生动手拆,观察变速器是怎样实现变速的。让学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

四、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不起来。为此,笔者会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液压系统知识点时,先通过教师选取某一实际液压系统作为讲解内容,并将其分成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一:研究如何让执行元件动起来。知识点二:根据工作要求实现执行元件的换向。知识点三:搭建完整的液压系统。

根据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等方面实施分层教学,并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成A、B、C等学习大组,各大组又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进行竞赛。笔者再根据所要讲的知识要点,借助软件直观演示各液压元件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设计搭建的液压回路通过电脑模拟调试成功后,现场连接回路。各小组则按照事先被安排的任务要求进行協作,共同完成任务。最后再由成绩评定小组通过对各小组整个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实践性与职业性作为切入点,根据社会对机械类中职生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洪伟龙.关于技术基础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途径.职业教育研究,2006(04).

[2]李妙玲,朱春熙.基于模块化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新设计.职业教育研究,2011(08):80.

创造性教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篇7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能够很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可以很好的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而我国目前的中职机械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很显然已经跟不上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被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所取代,使中职机械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

一、中职机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多半是依赖老师或是课本来获取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弱,甚至不自觉的学生没有别人的看管都无法学习,这最终导致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渐下降。而许多的民办中职职业学校多半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大量的扩招学生,对于入学的学生几乎是没什么要求,什么资质的学生都可以进这样的学校。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接收知识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还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学生”,对于上课多半是敷衍,而且中职机械教学要求的是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有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就对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

2.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没有跟上企业的步伐,由于机械事件设备价格大多昂贵,学校缺乏更新设备的资金,而且教师的实践水平也无法与时俱进,即使部分老师出去进修,但回来后也是因设备与企业不同步导致教学不一,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即使有过硬的理论能力也是无济于事。学校的资金配备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的需求。

3.课程教学形式单调

中职机械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还是教师依靠教材为学生们进行一一讲解,学生在下面木木的听着,这样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长期的缺乏实践,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分离,而中职机械教学最能反映学生的能力的就是实践,没有实践一切都是空谈,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怎样在中职机械教学中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1.运用对比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中职机械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教学手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机械时可以将不同的机械进行一起讲解,这样两种机械的不同之处教师就可以很直观的为学生讲解,学生看过之后也就会一目了然,两种机械的不同外观、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出处,学生们都可以印象深刻,这样学生运用了较短的时间却学会了更多的东西。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确立创造性的教学思维

传统的机械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为学生一一讲解理论知识,甚至实践的方面也是老师在动手操作,学生在一旁围观,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主次颠倒。实际上,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模式,确立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最终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几乎都是靠老师额外寻找一些教学资料,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起不到多好的作用,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通过多媒体一目了然,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怎样将现代化的创新手段应用在中职机械教育中,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创造性教学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中职学校,使中职学校机械教学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它也带动了其他机械工业中机械教学的迅猛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和研究创造性教学方法,使之不断发展进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人才,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完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职教育所培养的机械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因此,中职机械专业教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所培养出的人才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现阶段中职机械教学开展现状并不容我们乐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缺陷,影响了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影响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影响了我国机械类人才专业水平、技能水平的提高,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中职机械创新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创造性,教法,中职,机械,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伯艳广.创造性教法在机械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41:162.

[2]李春.互动性教学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师,2012,29:66.

[3]于海艳.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142.

中职机械基础教法 篇8

1 中职教育要在师资力量上严把关

要培养出一批技术性强而且各方面素质也好的学生, 就要有与之相符各方面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 如果教师本身严格要求在技术学习中精益求精、善于创新不拘泥于旧形式的教学方式, 那么在学生的教育上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中职教学中, 不但要求教师的技术教学过硬, 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涵养, 不但在技能教学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做到最好, 而且还要在为人处事一言一行上给学生起到正面的学习作用。另外, 在中职教育管理中学校也要采取一系列健全的管理措施,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受到一些相关制度的约束, 才能保证中职教学开展的更加有序, 还能在评比中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 使中职教学事业更上一层楼。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以匿名投票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学校管理中采取对应的措施使教学管理更加全面。

2 解决教学中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 学生就像等待大鸟觅食回来喂养的小鸟一样, 缺乏机械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过多的依赖教师传授的知识, 失去了在机械学习中应该有的勇于探索勇于思考的学习精神, 使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减弱。在中职教育中, 尤其站在机械专业的学生学习角度上来看, 学生不能一味的依赖教师和课本知识来学习, 更要注重的是实际动手操作和在现实环境中的具体实践, 如果学生懒于动手操作懒于动脑思考, 那么在机械学习中就会停步不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赶不上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3 创造性教学使机械教学前景可观

在中职机械教学中, 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旧的学习观念中一下解放出来了, 学生不再等待教师对知识的讲解, 而是走出了教室主动动手加强实际操作, 在实际中得出了学习结果。在一方面使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创新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 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学习新东西, 不断研究更先进的符合现阶段教学的新方法, 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提高自身知识和本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教导学生技能知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 机械化设备的科技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创造性教学方法实施下, 教师以书本知识作为教学基础, 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以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机械课堂学习中, 教师让学生通过见过的机械问题和结构结合学到的知识, 进行自我分析然后再经过整合得出结论, 再由教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中的操作原理。再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熟练技能在这一系列过程中, 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机械知识的分析和互相之间的联系, 让知识活学活用, 尽可能的发挥了学习资源在实际中的应用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 学生自觉找出问题主动思考在学习行为上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机械学习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 改变了以前一拨一转不拨不转的学习陋习。另外在创新学习中, 教师不断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提高。

4 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机械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在教育事业中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和文字相结合让学生对机械或原理知识的认识更清晰;通过观看有关于机械结构和操作应用的视频, 使学生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 机械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跟前, 让学生更有效的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机械操作过程更加了解更加深刻。在多媒体教学中, 很多在操作不完美的步骤经过反复观看反复推敲, 能让学生从中得到了学习, 也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省心了不少;一些未成形的想法, 通过机械视频播放观看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弥补了思维上接触不到的地方, 使学生脑力思维得到了扩展。这样学生在机械学习中不论理论知识还是操作能力, 都能有很好的参照和比较, 能更好的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5 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中职教育中的机械教育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能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有关理论方面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 在实际中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合理运用。所以, 学校要为学生安排实践性强的企业和单位, 让学生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基层工作战线, 加深对机械生产和制造的具体操作, 对机械原理熟加运用, 让学生有目的有任务的进行实习工作, 真正体现机械教育在现实中的实用性和客观作用。

中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职教育中的机械教育为祖国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在中职机械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使机械教学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学生在这种新方法的学习中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在动手实践中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最主要的是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加强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还激发了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发现问题主动解决的创造性精神, 这样的学生更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当下社会飞速发展的适应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就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 这对中职机械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为社会培养在技术方面和素质方面都过硬的现代化综合型人才, 在中职机械教学中运用了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在本文中针对中职机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创造性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下看法。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中职教育,机械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春.互动性教学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师, 2014 (29) .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究 篇9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方法

目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机械基础的教学内容落后于当前企业的需要, 且落后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差, 无法满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亟待改进。本文主要对中职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主要针对完善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性教学以及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为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1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

目前,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 大部分学校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丰富教学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机械基础教学时, 能够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机械基础的相关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 并通过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现机械基础中相关的原理和结构, 便于学生深入理想相关知识。例如, 教师对平面连杆机构知识进行讲解时, 可以播放该部分运动的视频, 以动态的模式表现出该部分的原理和其他相关知识, 而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视频了解铰链四杆机构运动过程, 掌握该结构各个构件的运动速度, 让学生易于理解“急回特性”、“死点”等相关知识。再如, 教师对液压回路知识进行讲解时, 可以将该部分知识制成动画的模式, 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程度。总之,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机械基础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能够积极学习。

2 增加实践性教学

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较多, 知识内容较枯燥, 且教师通过课堂的形式不断地讲解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降低了教学效果。而实践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且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对此,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课程的需求, 与相关企业互动, 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并参观机械制造现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 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机械原理和结构,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知识。通常情况下, 学生到企业实习时, 主要对机械基础中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基础结构以及应用进行学习, 观察机械工作人员操作的过程, 掌握机械的工作特征, 并向机械工作人员学习课堂上难以学习到的实践性知识和技能。例如, 教师对定轴轮系进行讲解时, 可以带领学生对普通车床的主轴箱进行观察, 了解该机器内部齿轮转动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确定奇偶值对方向性的作用, 进而加深对“i1k=n1/n2= (-1) m”的理解。

3 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中职机械课程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机械类技能型的人才, 而不是让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不会运用。中职机械课程培养的学生只有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 才能发挥学生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利用牢固的知识开展各项工作。而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在该基础性的教学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能够从基础知识开始思考,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进行机械基础教学时,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 或者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同时, 教师可以从旁协助学生, 辅助学生利用更好的办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进行机械基础教学前, 应根据教学大纲, 结合机械基础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 规划教学内容, 对相关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 重视讨论环节的设置, 可根据课堂知识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主动对机械基础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讨论环节, 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时, 可以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 可能会发现以往没有注意的问题, 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时, 教师应起到辅助作用,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讨论, 不让讨论偏离主题, 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例如, 教师对棘轮机构进行讲解时, 可以先讲解该机构的基本结构, 并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反踏自行车踏板而自行车不动的原因进行思考,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之后对棘轮机构的原理进行讲解, 让学生理解该部分基础知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结束语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对培养机械技能人才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积极完善机械基础教学方法, 主动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改善教学效果。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机械基础知识, 进而加强对机械基础知识的学习。且中职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 增加实践性课程, 让学生能够到实地机械环境中学习相关知识, 了解机械制造、加工的过程, 掌握机械操作程序,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学会应用机械理论知识, 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8) .

[2]殷召梅.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 2012 (07) .

[3]黄蓓.浅谈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 (中) , 2015 (01) .

[4]蔡红琴.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 (03) .

中职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 篇10

随着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课程对于培养机械类技能人才有着基础性作用。当前, 我国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和企业的实际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中职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连接性存在断层, 学生学习机械知识有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 是由于我们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也没有很好地与时俱进, 特别是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上, 还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在讲授一些机械原理时, 当装配图投影出来后, 学生面面相觑, 大部分学生看不懂装配图所表达的含义。这是因为机械制图的一些课程没衔接好或学生没学好;再比如说很多学生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特定的概念, 譬如凸轮的升程和回程, 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与学生更好地配合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效果的措施

1. 加强实践教学, 明确目标

实践的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通过实践, 可以巩固和理解基础知识。中职机械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结合日常的教学课程, 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联系, 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 带领学生亲自去机械加工现场参观, 并且老师要尽可能地在实地对学生讲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例如, 在讲解定轴轮系时, 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普通车床的主轴箱, 感受它内部的齿轮传动特点, 通过实物的演示,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公式“i1k=n1/nk= (-1) m”的意义, 不会再迷糊于奇偶值对方向性的影响, 从而加深对公式的记忆。

一般来说, 企业的实习内容主要是对机械基础教学课程的认识, 主要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了解机械的基本特征和工作特点, 观察机械的操作过程, 掌握他们的应用特点。与此同时, 还可以跟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学习一些平常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增加教学的生动性

目前,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 各个学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机械类课程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 可以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做课堂的主人。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是相关的视频播放, 直观地将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

比如, 教授平面连杆机构知识时, 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辅助下, 学生可以很好地观察到铰链四杆机构运动的详细过程以及各构件的速度等,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死点”、“急回特性”等内容;再比如, 教师在讲授液压回路时, 如果能用UG、PROE等软件演示出动画效果, 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 也能充分带动课堂气氛。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 注重师生互动

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不断地鼓励学生努力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开展探究性学习。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之外,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情境的设置, 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 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例如, 教师讲解棘轮机构时, 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骑自行车、脚踩自行车的反转踏板时, 自行车却不能倒车的原因, 然后引入棘轮机构的原理:“当主动件做连续的往复摆动时, 棘轮做单向的间歇运动”, 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积极思考, 又充分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节课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当前的实际应用情况, 有效地分配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应设计讨论环节, 让学生互动讨论, 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千差万别,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 可以以优带劣;而且, 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会质疑, 会有所发现, 即使微不足道, 但也达到了讨论的效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 是适当的点拨和最后的总结, 不能让讨论偏离主题, 不能使有意义的讨论变成无价值的闲聊, 思维需发散, 也需聚合。

三结论

根据以上对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分析, 笔者认为, 中职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课时,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校要联合相关企业, 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 了解机械制造的过程, 观察工作程序, 使学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除此之外, 老师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使机械基础课的教学教出成效。

摘要:中职教育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 弥补社会技术工人的缺失。如何提高中职机械基础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中职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中职机械,教学方法,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罗小霞.浅谈机械基础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J].职业, 2010 (9)

[2]韦竞章.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的实效性[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 2010 (3)

上一篇:农村居民下一篇:C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