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新品系比较试验

2024-07-14

榨菜新品系比较试验(精选七篇)

榨菜新品系比较试验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坝乡仙鹤村四组 (海拔500 m) 、仙峰乡群鱼村二组 (海拔1 200 m) 以及珙县玉和乡隘口村四组 (800 m) 同时进行, 选择有代表性、前作一致、土壤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开阔向阳的地 (田) 块。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烟草专用复合肥 (N∶P2O5∶K2O=10∶15∶25) 、烟草专用追肥 (N∶P2O5∶K2O=12.5∶0∶22.5) 、硫酸钾 (K2O 50%) 、硝酸钾 (N∶P2O5∶K2O=13.5∶0∶44) 、过磷酸钙 (P2O512%) 。参试新品系∶宜烟01、宜烟06、宜烟07、宜烟08、宜烟11、宜烟13、宜烟18、宜烟21、宜烟22、K32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K326为对照 (CK) 。3次重复,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每个小区栽烟50株, 种植规格1.17 m×0.60 m, 重复间走道为0.5 m, 四周设保护行。施纯N 60~105 kg/hm2, N∶P2O5∶K2O=1∶2∶3。

1.4 田间管理措施

2014年1月17—20日播种, 统一采用漂浮式集中育苗。4月17—24日起垄移栽, 及时追肥、中耕、除草、培土、防治虫害, 其他管理按生产规范化要求进行。7月1日开始采烤, 各小区单收单采, 单独编烟上炕并挂牌标记, 9月23日采烤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我国地形复杂, 气候各异, 烤烟不同种植区域对大田适宜生育期的要求不一致, 四川省宜宾市烤烟种植区域对大田适宜生育期一般要求110~135 d。9份烤烟新品系的大田生育期适宜四川省宜宾市烤烟种植区域对大田生育期的要求 (表1) 。

2.2 特征特性

烤烟生产要求大田生长势中—强、性状整齐一致、腋芽长势中、株形筒形、叶形椭圆形—长椭圆形、茸毛多、叶片厚薄适中、叶肉组织中等—细致等。9份烤烟新品系的特征特性基本符合要求, 其中宜烟11、宜烟08、宜烟07、宜烟18比较好 (表2) 。

2.3 农艺性状比较

农艺性状是烤烟生产上的长相, 株高是烟株长势最直接的表现, 也是各生育期阶段的外部标志[4]。茎围和节距能直接反映烟株茎杆的健壮程度[5]。烟草是以收获叶子为主, 所以其产量的形成与叶片数有着更为密切关系[6]。根据烟草行列标准, 9份烤烟新品系最重要的中部叶片的长度均达到了上等烟叶要求的45~65 cm标准, 叶片数也达到了生产上要求的18~22片标准, 株高、茎围、节距与K326 (CK) 相当。综合比较可以看出, 宜烟11、宜烟08、宜烟13的农艺性状比K326 (CK) 优越 (表3) 。

注:表中数据为3个试验点的平均数。

2.4 病害比较

烤烟病害对烤烟生产影响极大, 烤烟四大病害历来都是烟草界评价烤烟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除了宜烟13赤星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高于K326 (CK) , 9份烤烟新品系四大病害的大田发病率、病情指数均低于K326 (CK) , 说明它们的综合抗病性优于K326 (CK) 。其中, 宜烟08、宜烟11、宜烟07、宜烟18、宜烟01的综合抗病性明显强于K326 (CK) , 特别是宜烟08、宜烟11大田没有发生黑胫病和青枯病, 宜烟07、宜烟01大田没有发生青枯病 (表4) 。

2.5 品质性状比较

烤烟级指愈高, 烟叶价值越高, 品质越好;产指愈高, 收益越大[2]。烤烟要求成熟度好, 原烟颜色桔黄和金黄, 油分尚足—足, 结构疏松, 单叶重6~14 g, 干鲜比较高[1]。宜烟08、宜烟11、宜烟21的综合品质比K326 (CK) 优越, 其余品系次之 (表5) 。

2.6 化学成分比较

一般认为优质烤烟化学成分要求总糖18%~22%, 还原糖16%~18%, 总氮含量1.5%~3.5%, 蛋白质8%~10%, 烟碱1.5%~3.5%, 钾2%以上, 氯1%以下, 糖蛋比2.0~2.5, 糖碱比8~12, 氮碱比1或略小于1为宜[1]。宜烟08、宜烟07、宜烟11完全符合要求, 化学成分最优;宜烟18、宜烟21、宜烟22基本符合要求, 化学成分较优;其他品系不符合要求, 化学成分较差 (表6) 。

2.7 经济性状比较

试验由地点和品系两因素组成, 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7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地点间、品系间、地点×品系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说明同一品系在不同地点存在极显著差异, 不同品系在同一地点品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7) 。

宜烟11产量2 058.0~2 214.0 kg/hm2, 较K326 (CK) 增产57.0~85.5 kg/hm2, 增幅2.64%~4.33%,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1;宜烟07产量2 050.5~2 197.5kg/hm2, 较K326 (CK) 增产40.5~78.0 kg/hm2, 增幅1.88%~4.06%,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2;宜烟08产量2 064.0~2 191.5 kg/hm2, 较K326 (CK) 增产34.5~102.0 kg/hm2, 增幅1.60%~4.93%,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3;宜烟18产量2 041.5~2 185.5 kg/hm2, 较K326 (CK) 增产28.5~69.0 kg/hm2, 增幅1.32%~3.50%,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4。

宜烟11产值44 323.20~49 349.70元/hm2, 较K326 (CK) 增值3 481.35~3 662.25元/hm2, 增幅7.83%~8.54%, 增值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1;宜烟08产值45 014.40~49 165.05元/hm2, 较K326 (CK) 增值2 982.00~4 686.60元/hm2, 增6.53%~10.54%, 增值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2;宜烟07产值44 047.20~48 443.55元/hm2, 较K326 (CK) 增值2 164.05~3965.10元/hm2, 增幅4.74%~8.91%, 增值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3;宜烟18产值43 486.35~47 834.4元/hm2, 较K326 (CK) 增值2 146.95~2 735.10元/hm2, 增幅4.70%~6.49%, 增值达极显著水平, 排名第4。

宜烟11、宜烟07、宜烟08、宜烟18的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以及其余品系的具体情况详见表7。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特征特性、抗病性、适应性、品质性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明显优于K326 (CK) 的自育烤烟新品系为宜烟11、宜烟08、宜烟07、宜烟18, 产量分别为2 058.0~2 214.0、2 064.0~2 191.5、2 050.5~2 197.5、2 041.5~2 185.5 kg/hm2, 比K326 (CK) 分别增产2.64%~4.33%、1.60%~4.93%、1.88%~4.06%、1.32%~3.50%,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产值分别为44 323.20~49 349.70、45 014.40~49 165.05、44 047.20~49 493.55、43 486.35~47 834.40元/hm2, 比K326 (CK) 分别增值7.83%~8.54%、6.53%~10.54%、4.74%~8.91%、4.70%~6.49%, 增值均达极显著水平, 建议升入省级区域试验。宜烟21、宜烟22的综合表现与K326 (CK) 相当, 建议继续试验。宜烟06、宜烟01、宜烟13的综合表现不如K326 (CK) , 建议终止试验。

该试验只是1年多点试验, 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抗病性是大田自然鉴定, 其结果有必要进行植保接种鉴定;烟叶品质检测以及评吸还需要专业权威机构进行;新品系的产量、产值、品质形成机理以及栽培、烘烤技术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74.

[2]易念游.优质烤烟生产技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3:2-404.

[3]杨铁钊.烟草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2-3.

[4]黄一兰, 李文卿, 陈顺辉, 等.移栽期对烟株生长、各部位烟叶比例及产、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 2001 (11) :68-71.

[5]葛晓光.蔬菜育苗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榨菜新品系比较试验 篇2

[关键词] 高寒湿地区 芦笋新品种 比较试验

临夏高寒阴湿区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芦笋种植。开展该试验研究确定出在临夏高寒阴湿地区芦笋的适应性和产量、品质表现,筛选出适宜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一、试验设计及参试品种

试验设在和政县吊滩乡,海拔2400m,年平均气温 5.1℃,≥0℃积温2557.5℃,≥10℃积温1838.6℃,全年日照时数2504h,最低温度-24℃,无霜期130d,年降水量650mm,相对湿度70%,土壤为黑麻土,质地中壤,肥力中等。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株行距30×70cm,小区面积9.8㎡(14m×0.7m)。参试品种硕丰、冠军、新品系A、新品系B、88-5改良系、阿波罗、UC800,以UC800为对照。

二、试验经过

试验于2006年10月在温室育苗,8月20日露地定植,定植前结合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kg,磷酸二铵25kg,采用南北向开沟起垄,沟底种植,定植后灌水,2007年4月上旬培土灌水,芦笋年生育期除草4~5次,灌水5~6次,5月中旬、7月中旬追施复合肥、尿素各20kg,10月上旬清除地上部分植株,沟底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kg,用垄面土覆盖,开春对芦笋培土培肥。

三、试验结果分析

1.产量结果分析

2008年产量经方差分析88-5改良系、冠军与其他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参试品种折合亩产734.7~523.8kg,产量最高的为88-5改良系,平均亩产734.7kg,较对照增产40.3%,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其次为冠军亩产721.1kg,较对照增产37.7%,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硕丰亩产693.9kg,较对照增产32.5%,居参试品种的第三位;新品系B亩产653.1kg,较对照增产24.7%,居参试品种第四位;阿波罗亩产605.5kg,较对照增产15.6%,居参试品种的第五位;产量、产值最低的为新品系A和对照。

2009年参试品种折合亩产891.2~632.7kg之间,产量最高的为冠军,平均亩产891.2kg,较对照增产40.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其次为硕丰亩产891.2kg,较对照增产40.9%,居参试品种第二位;88-5改良系亩产864.0kg,较对照增产36.6%,居参试品种的第三位;阿波罗亩产843.6kg,较对照增产33.3%,居参试品种第四位;新品系B亩产802.8kg,较对照增产26.9%,居参试品种的第五位;产量最低的为新品系A和对照。

2010年参试品种折合亩产904.8~612.3kg之间,产量最高的为冠军,平均亩产904.8kg,较对照增产47.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其次为硕丰亩产891.2kg,较对照增产45.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阿波罗亩产864.0kg,较对照增产41.1%,居参试品种的第三位;88-5改良系亩产857.2kg,比对照增产40.0%,居参试品种第四位;新品系A亩产823.2kg,较对照增产34.4%,居参试品种的五位;产量、产值最低的为新品系B和对照。

三年平均亩产量839.0~589.6kg,其中冠军亩产量839.0kg,较对照增产42.3%,居参试品种第一位;88-5改良系亩产量818.6kg,较对照增产38.8%,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硕丰亩产量796.0kg,较对照增产35.0%,居参试品种第三位;阿波罗亩产量771.0kg,较对照增产30.8%,居参试品种第四位;新品系B亩产量752.9kg,较对照增产27.7%,居参试品种第五位;产量产值最低的为新品系A和对照(见表1)。

2.主要经济性状结果分析

2008-2010年,冠军鲜笋采收时嫩茎粗分别为0.9cm、1.2cm、1.4cm,长24.1cm、27.4cm、28.0cm,三年平均嫩茎粗、长分别比对照粗0.4cm、长1.2cm,第一分枝高度分别为47.6cm、53.4cm、55.5 cm三年平均比对照高7.9cm,无茎枯病、褐斑病,笋条直且均匀,经济性状好;88-5改良系鲜笋采收时嫩茎粗分别为0.9cm、1.2cm、1.4cm,长25.5cm、26.8cm、26.4cm,三年平均嫩茎粗、长分别比对照粗0.4cm、长0.9cm,第一分枝高度分别为48.0cm、51.1cm、53.8 cm,三年平均比对照高6.7cm,无茎枯病、褐斑病,笋条直且均匀,经济性状好;硕丰鲜笋嫩茎采收时粗分别为0.9cm、1.0cm、1.3cm,长25.7cm、26.8cm、27.6cm,三年平均嫩茎粗、长分别比对照粗0.3cm、长1.4cm,第一分枝高度46.1cm、49.8cm、53.4cm,三年平均比对照高5.5cm,无茎枯病、褐斑病,笋条直且均匀,经济性状好;阿波罗嫩茎粗分别为0.9cm、1.2cm、1.3cm,长27.3cm、24.1cm、27.9cm,嫩茎粗、长分别比对照粗0.3cm、长1.1cm,第一分枝高度分别为46.7cm、50.5cm、53.4cm,三年平均比对照高5.9cm,无茎枯病、褐斑病,笋条直且均匀,经济性状好;新品系B嫩茎粗分别为1.0cm、1.2cm、1.2cm,长24.0cm、25.1cm、26.9cm,嫩茎粗、长分别比对照粗0.3cm、长和对照一致,第一分枝高度分别为45.1cm、49.7cm、50.2cm,三年平均比对照高4.0cm,无茎枯病、褐斑病,笋条直且均匀,经济性状好;新品系A、UC800经济性状一般(见表二)。

3.主要物候期分析

2008年春季冠军、88-5改良系、硕丰、阿波罗采收期为4月15日-6月25日,和对照一致,秋季冠军、88-5改良系、硕丰、阿波罗采收期为8月2日-8月20日,比对照早采收1天、延迟采收8天,新品系A、新品系B采收期和对照一致;2009年春季冠军、88-5改良系、硕丰、阿波罗、新品系A采收期为4月12日—7月10日,秋季采收期为8月10日-8月28日,和对照一致;新品系B采收期为8月12日-8月28日,比对照晚采收2天;2010年春季冠军、88-5改良系、硕丰、阿波罗、新品系A采收期为4月9日—7月15日,秋季采收期为8月12日-9月1日,各品种采收期之间无太明显的差别(见表2)。

四、结论

1.在临夏高寒阴湿区冠军、88-5改良系、硕丰表现产量产值高,抗寒性强、无病虫害,经济性状、商品性状好,适宜栽培种植。

2.在高寒阴湿地区芦笋定植后第二至第四年产量产值随定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芦笋在定植第三年后进入旺盛生长期,产量逐步稳定。

黑花生新品系引进比较试验 篇3

关键词:黑花生,新品系,生育性状,产量

近年来,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对有特殊保健作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1]。黑色食品具有自然性、营养性、功能性和科学性四大特点, 黑色作物含有天然黑色素、蛋白质、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能调节人体的多项生理功能[2]。黑花生被称作富硒黑花生, 籽粒内含钙、钾、铜、锌、铁、硒、锰等微量元素和8种维生素及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3], 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既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保健型黑色食品, 又是发展天然保健食品的理想原料[4]。随着国际、国内食品市场逐渐向营养型、功能型方向转化, 选育、开发及推广研究具有独特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农作物新品种, 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德州市黑色作物栽培品种多而杂, 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农民对黑色作物了解较少, 缺少优良的黑色作物供农民选择, 配套管理栽培措施不规范, 生产面积不断下降, 高产、优质、有特色的新品种缺乏, 影响了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此, 对引进的黑色花生新品种 (系) 进行鉴定和筛选, 着重筛选具有鲜明特色、适合于德州市种植的黑色花生新品种, 以期为黑色花生的开发利用及推广提供依据。

l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故城县东辛庄村试验户农田进行。试验田土质为砂质壤土, 地势平坦, 肥力中上等, 地力均匀, 前作为棉花, 冬季休闲。

1.2试验品种

参加试验的有7个品系, 分别为黑花1号A、黑花1号B、红花2号、黑花3号、黑花4号、黑花5号、黑花单。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即每个品系为1个处理, 以黑花单作对照 (CK) 。重复3次, 小区试验为随机区组排列, 6行区, 行长6 m, 大小行种植, 大行距60 cm, 小行距40 cm, 穴距20 cm, 一穴双株, 小区面积18 m2, 密度103 335穴/hm2。四周设3 m宽以上保护行 (区) 。

1.4试验实施

4月10日施复混肥 (12-20-22) 450 kg/hm2作基肥, 随后再进行旋耕、浇水, 适墒耢地覆膜备播。5月2日人工膜上打孔点播, 每穴2粒。出苗后, 经过间苗及补苗, 使各参试品种均达到设计的基本苗数。在花生生育期人工除草3次。

1.5性状的测定和考种

生育性状的调查:在花生生育期间调查出苗期 (目测全小区真叶平展的幼苗数占播种粒数50%的日期) 、始花期 (开花株率达10%的日期) 、开花期 (全小区累计有50%植株开花的日期) 、成熟期 (地上部叶片变黄绿色, 地下部多数荚果成熟饱满的日期) , 计算全生育期。生物学性状的调查:出苗后20 d调查, 出苗率 (出苗数÷播种粒数×100) ;始花期调查幼苗长势 (强、中、弱) , 幼茎色 (幼茎花青素有无) ;开花期调查花期长势 (强、中、弱) , 叶形、叶色, 主茎花 (有、无) , 茎色 (成熟主茎花青素有无) 。收获前形态性状调查:大田收获时, 各处理取10株调查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分枝数等。产量性状调查:单株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生产力;在荚果晒干后室内考种, 称取500 g荚果, 调查饱果重率、出仁率、百果重、百仁重、饱仁重率、荚果饱满度。全区收获, 荚果晒干后测定荚果产量, 计算籽仁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特性及生物学性状

2.1.1 生育特性。

从表1可以看出, 在7个参试品系中, 除红花2号的生育期短 (116 d) 、早熟外, 其他6个参试品系的生育期之间相差不大, 均在126~129 d, 适合在当地春播种植。

2.1.2 生物学性状。

田间调查表明 (表2) , 红花2号出苗率最高, 为95.88%, 黑花5号和黑花1号B出苗率较低, 分别为81.71%和83.34%, 品系黑花1号A、黑花3号、黑花4号和黑花单的出苗率在90.04%~93.01%。7个参试品系的幼苗长势和花期长势均较好, 其中红花2号花期长势强;红花2号叶形为长椭圆, 其他6个参试品系的叶形为宽椭圆;参试品系的叶色为绿色或深绿色, 成熟茎色均有花青素, 其中黑花单幼茎色为紫色, 红花2号幼茎色为浅紫色;除红花2号无主茎花外, 其他6个参试品系均有主茎花。

2.2 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2.2.1 主要农艺性状。

7个品系均为直立株型。主茎高度27.30~34.05 cm, 其中黑花单最矮, 黑花1号A最高;侧枝长32.67~41.71 cm, 黑花单最短, 黑花1号A最长;总分枝数6.3~11.3个, 红花2号最少, 黑花4号最多;结果枝数6.1~10.6个, 红花2号最少, 黑花4号最多;单株饱果数11.4~28.4个, 黑花5号最高, 红花2号最低 (表3) 。

2.2.2 经济性状。

参试品系单株生产力为21.56~45.89 g, 其中黑花5号最高, 黑花1号B次之, 红花2号最低;百果重为138.08~158.02 g, 其中红花2号最轻, 黑花3号最重;百仁重为42.06~73.34 g, 红花2号最轻, 黑花4号最重;出仁率在61.9%~74.5%, 黑花1号B最低, 红花2号最高;饱果重率为73.2%~93.8%, 除红花2号外, 其他6个参试品系的饱果重率都在90%以上;荚果饱满度红花2号最高, 其他6个参试品系均较低为0.56~0.61 (表3) 。

2.3 产量表现

2.3.1 荚果产量。

数据分析表明 (表4) , 参试品系黑花1号A、黑花1号B、黑花3号、黑花4号、黑花5号比对照黑花单极显著增产, 分别增产19.39%、23.99%、19.02%、17.53%和17.44%, 黑花1号B增产幅度较大, 与其他增产品系差异达显著水平。红花2号比对照黑花单极显著减产。

2.3.2 籽仁产量。

由于各品系的出仁率不一样, 其籽仁产量的位次与荚果产量的位次有一些变化 (表4) 。试验中籽仁产量居第1位的是黑花4号, 为3 817.80 kg/hm2, 第2~5位依次为黑花3号、黑花1号B、黑花5号、黑花1号A, 这5个品系均比对照黑花单极显著增产, 分别增产24.65%、23.78%、21.50%、20.85%和20.03%, 增产品系之间差不显著。红花2号比对照黑花单极显著减产。由于黑花4号出仁率较高 (67.0%) , 其增产幅度由荚果的17.53%提高到籽仁的24.65%, 位次也由荚果的第4位上升到籽仁的第1位。黑花1号B为增产品系中出仁率最低的品系 (61.9%) , 因而其籽仁增产幅度由荚果的23.99%降低到籽仁的21.50%, 位次也由荚果的第1位上降到籽仁的第3位。红花2号由于其生育期短 (116 d) , 为早熟品系, 不能充分利用温热条件, 因而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都较低。

注: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0.01、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筛选农艺性状、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及商品性优良的黑花生品种, 对当地黑花生品种更新有积极作用。全面衡量各指标, 可得出以下结论:黑花1号B平均荚果单产名列第1, 籽仁单产名列第3, 其饱果重率、单株生产力较高, 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较好。黑花3号在7个品系中平均荚果单产居第3位, 籽仁产量居第2位, 百果重、百仁重较高, 其他指标也较高。黑花4号平均荚果单产居第4位, 籽仁单产居第1位, 百果重、荚果饱满度较高, 适应性、丰产性较好。另外, 黑花1号A、黑花5号综合表现都比对照黑花单好。

通过比较分析, 黑花1号B、黑花3号、黑花4号荚果单产在5 698.20~6 011.10 kg/hm2, 增产率在17.53%~23.99%, 说明直接引种在花生生产上是可行的;但个别品系出仁率、荚果饱满度较低, 影响了籽仁产量的提高。实现荚果产量和荚果饱满度的统一[1,3,5]、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双高产, 应对黑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试验研究[6]。

参考文献

[1]曾川.黑花生中花9号的适宜播种期研究[J].种子科技, 2012 (3) :27-28.

[2]刘贺.北京市黑色作物试验示范[J].种子世界, 2012 (6) :10-11.

[3]王军英, 刘超, 王伟锋, 等.黑花生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 2012 (7) :93-94.

[4]李海燕, 曹敏建, 蒋春姬.引进花生品种比较试验[J].花生学报, 2007, 36 (4) :29-32.

[5]潘晓红, 郑甲成, 史文卫, 等.不同硒肥施人量对黑花生的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 (5) :56-58.

榨菜新品系比较试验 篇4

关键词:双季晚稻,新品种 (系) ,产量,2012年

为了加快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运用, 更好地发展庐江县双季稻生产, 结合2012年度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 在历年品种试验筛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双季晚稻品种对比试验。试验通过比较分析, 科学地鉴定引进品种的各项农艺性状, 筛选出适合该区域大面积种植的优质品种, 为双季稻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实现双季晚稻品种的优化配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选择在庐江县万山镇永桥村某农户承包田, 面积1 000 m2, 前茬为双季早稻。田形方正, 排灌方便;土壤为黄土母质发育形成的澄白田土种, 耕层土壤质地为黏壤, 肥力水平中等肥力均匀, 具有代表性。

1.2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有扬粳4038、秀水519、N6201、镇稻11、新隆粳3号、安选晚1号、皖稻86、宁粳3号、丙11-073、秀水05、丙07-077、科辐粳7号等12个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2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宁粳3号作对照品种 (CK) 。小区面积20.6 m2;栽插密度为45.0万穴/hm2, 行株距为17 cm×13 cm, 每小区栽插900穴;小区间走道宽30 cm (包含边行边际宽17 cm) ;区组重复间和试验区四周走道宽40 cm (包含边行边际宽13 cm) 。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1 m以上, 对应栽植小区品种[1,2]。

1.4 田间管理

播前晒种, 浸种消毒, 常规催芽。采取湿润育秧, 6月20日播种, 秧田播种量375 kg/hm2, 播后踏谷。秧田基肥用量45%复合肥675 kg/hm2。二叶一心期施尿素75 kg/hm2作断奶肥, 秧苗一叶一心期和五叶一心期秧田用15%多效唑粉剂500倍液喷洒化控, 秧田秧龄35 d[3,4]。

早稻留矮茬收割, 稻草全部移出。灌浅水撒施基肥后翻耕。基肥施45%复合肥 (15-15-15) 600 kg/hm2、碳铵150 kg/hm2、硫酸锌9 kg/hm2。然后旋、耙整田, 达到田平 (高差不超过2 cm) 的要求[5,6,7]。

栽后5~6 d, 追施尿素135 kg/hm2、氯化钾60 kg/hm2;多数品种主茎穗二期时施穗肥, 施尿素90 kg/hm2、氯化钾75 kg/hm2;破口前, 施尿素60 kg/hm2、氯化钾75 kg/hm2;采取浅水栽秧, 深水活棵, 浅水和露田分蘖;当多数品种每穴平均茎蘖数达8~9个时, 落水烤田, 烤至田面人立不陷脚后复水。复水后湿润管理至拔节。施穗肥后, 保持浅水层至灌浆结束, 以后湿润管理, 收获前7 d断水;病虫草害防治, 全生育期统防统治技术运用于试验田块;按品种的成熟先后及时收获, 分区单收、单晒[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晚稻品种 (系) 的生育期

由表1可知, 参试品种在6月20日统一播种, 7月24日统一移栽, 播齐历期变幅在82~97 d, 平均为84 d;全生育期变幅在127~142 d, 平均133 d。其中最长的科辐粳7号播始历期97 d, 全生育期142 d, 比对照长13 d, 属于晚熟品种;最短的秀水519播始历期82 d, 全生育期127 d, 比对照品种早9 d, 属于极早熟品种。根据庐江县双季晚稻种植区域特性, 秀水519、镇稻11、扬粳4038、丙07-077生育期在127~132 d可视为早中熟品种, 其他品种等均在135~140 d可视为中晚熟品种。

2.2 产量构成及产量

由表2可知, 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总粒数>株高>千粒重>穗长 (=小区产量) >结实率。12个晚稻品种 (系) 的6个产量构成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总粒数, 平均值109.38, 变异系数为12.91%, 变幅为92.3~136.1粒, 说明这个性状变异比较丰富, 品种筛选是可选择性强。变异系数最小的结实率, 说明这些晚稻品种结实率相对变幅不大。其他性状变异系数介于这2类之间, 差异不明显。

由表3可知, 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从高到低的位次依次是扬粳4038、秀水519、N6201、镇稻11、新隆粳3号、安选晚1号、皖稻86、宁粳3号、丙11-073、秀水05、丙07-077、科辐粳7号。实际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宁粳3号的有扬粳4038、秀水519、N6201、镇稻11、新隆粳3号、安选晚1号、皖稻86, 分别较对照品种宁粳3号增产8.8%、8.74%、8.52%、7.76%、4.97%、3.99%、2.71%、1.51%;低于对照品种宁粳3号的有丙11-073、秀水05、丙07-077、科辐粳7号, 分别比对照减产1.28%、2.79%、3.54%、13.34%。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12个参试品种的综合因素考虑, 认为扬粳4038、秀水519、N6201、镇稻11、新隆粳3号等5个品种表现相对突出。N6201在穗长和总粒数方面具有双重优势, 属于大穗型品种, 更易获得高产, 但该品种生育期较长, 作为双季晚稻栽培宜适当提前;镇稻11综合性状均具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分蘖力强, 具有高产潜力;扬粳4038在株高和千粒重是最高水平, 产量很高, 其他性状兼顾中等水平, 适合本区域种植也易获得高产;安选晚1号与皖稻86, 穗部性状虽没有优势, 属于中穗型品种, 但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高, 千粒重较高, 能够稳产。总之, 生育期是确定水稻品种布局的关键因素, 产量构成性状是产量内在表现, 产量反映水稻生产的直接效应, 抗性表现是区域种植的必要条件。因此, 在推广种植选择品种时必须综合衡量。

参考文献

[1]魏峰.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10 (6) :10-12.

[2]徐济春, 张晓红.双季晚稻新品种 (系) 比较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7) :79-80, 97.

[3]梁景文.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1) :62-63, 65.

[4]杨胜标.长汀县2012年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 2013 (1) :73-74, 83.

[5]喻凤琴, 刘宗发, 黄海燕, 等.超级晚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2) :24-25, 80.

[6]郭松华, 罗小玲, 吴锋, 等.2007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稻感光组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8) :987-990.

[7]梁珍, 陈景智, 黄伟平.兴国县2006年水稻杂交组合品比试验简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2) :122-123.

新疆花生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 (系) 共12个, DF04、DF05、DF06、DF11、DF12、DF13、DF15、DF16、DF17、DF20、远杂9102 (CK1) 、四粒红 (CK2) 。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拜城县新疆农科院拜城县试验站试验基地, 海拔1 231 m, 北纬41º47´, 东经81º54´、无霜期206 d。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 重复3次, 起垄种植, 地膜覆盖, 膜下滴灌。小区长5 m、宽2.7 m, 面积13.5 m2, 垄距90 cm (使用幅宽为90 cm的地膜) , 垄高15 cm, 垄面宽约50 cm, 每垄播种2行, 垄上行距36~40 cm (窄行) , 垄与垄相邻两行行距54~56 cm (宽行) 。试验采取穴播, 穴距15 cm, 约9 000穴/667 m2, 每穴2粒。

试验地前茬春小麦, 土壤为壤土, 肥力中等,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起垄前精细整地。试验于2014年4月19日起垄铺膜, 4月20日播种。播前667 m2施基肥:腐熟羊粪2.5 m3、复合肥25 kg, 第一次滴水5月13日, 全生育期滴水8次, 追肥一次, 追尿素15 kg/667 m2。全试验从播种至收获期, 及时放苗、灌水、除草、观察记载, 严格按试验方案执行。

1.3 调查考种项目

田间调查项目:播种期、出苗期、出苗率、开花期、开花连续性、成熟期、收获期、生育日数、缺株率、株型、叶片形状、叶色、花色、抗旱性、抗涝性。室内考种项目:每处理随机取5穴10株, 重复2次, 测定农艺经济性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果数、饱果数、秕果数、烂果数、芽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千克果数、千克仁数、出仁率、小区产量:试验小区实收的干荚果产量、籽仁产量、折667 m2产 (kg) 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实际测产结果 (表1) 表明:12个花生品种的产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品种DF06的荚果产量296.5 kg/667m2, 较远杂9102 (CK1) 增产10.4 kg/667 m2, 较四粒红 (CK2) 增产63.4%, 位居第一, 极显著优于DF11、DF16、DF20, 其余品种较对照远杂9102减产;远杂9102产量268.5 kg/667 m2, 较对照四粒红增产47.9%, 位居第二;品种DF05、DF15、DF13、DF12和DF04的产量均比第二对照四粒红增产, 增产幅度在12.9%~34.2%, 是表现不错的品种。品种DF17、DF20、DF16和DF11较两个对照极显著减产, 较对照1减产幅度为34.3%~43.6%;较对照2减产幅度为2.8%~16.5%。

注:*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2 生育状况及生长势情况

参试的12个品种 (系) 中, 出苗情况和苗期长势最好的品种是DF13、远杂9102 (CK1) 、DF12及四粒红四个品种, 这四个品种发育快, 下针早, 长势旺;其他品系DF06、DF13、DF15、DF20、DF17叶色黄绿, 长势也较好。对照品种四粒红叶色黄绿, 出苗快、生长发育快;全试验没有虫害发生。

本试验于4月20日点播下种, 5月9日-17日全试验陆续出苗, 6月5-20日进入开花期, 10月上旬陆续成熟, 对照品种四粒红和DF13、DF05、DF17等品种各个时期长势良好, 花期至成熟期, DF16和对照品种远杂9102后期发病严重, 部分植株茎秆和叶片枯萎早。参试品种中第二对照远杂9102和DF20生育期较长, 生育期为153 d, 表现晚熟;本试验中第一对照品种四粒红生育期最短为143 d, 出苗早, 成熟期最早;其他表现早熟的品种还有:DF04、DF05、DF06、DF15、DF17、DF16和DF11等 (见表2) 。

2.3 不同品种农艺经济性状结果分析

花生成熟后, 通过对植株样进行考种 (结果见表3) , 参试品种花生株高最高品种DF13, 为31.7 cm, 比对照品种四粒红高株高5.9 cm, 此品种茎秆可考虑做饲料用;最矮的品种是DF04, 为13.9 cm, 比对照品种远杂9102矮4 cm;株高在20 cm以上的品种还有对照四粒红、DF12、DF11。其他都在13~20 cm;侧枝长的规律基本和主要相同, 株高越高则花生品种侧枝越长, 试验中侧枝最长的品种是DF13, 为36.1 cm, 侧枝较短的品种是DF16和DF13;花生总分枝数的多少是决定花生下针多少和产量的高低, 本试验中花生总分枝最多的是DF16, 为12.3个, 其次为远杂9102, 为11.9个, 总分枝最少的的是DF15, 为8.2个, 其余为8.2~12.3;结果枝的多少是衡量花生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结果枝越多则花生的丰产性越好, 本试验中结果枝最多的对照品种远杂9102为9.7个, 其次是DF16结果枝9.6个, 位居第二, 结果枝最少的对照品种四粒红, 为6.3个;饱果率指标是花生有效果商品性好坏的重要依据, 本试验中饱果率最高的品种是对照

品种远杂9102, 78.8%;其次是DF16, 饱果率为77.1%;饱果率最低的品种是DF04, 为62.5%。百果质量:本试验花生百果质量最大的品种是DF05, 达186.4g;位居第二的是DF04, 为177.3 g;百果质量最低的品种是DF12, 为117.9 g;DF11的百果质量也较低为118.4g, 这两个品种属于小花生;百果质量高的品种基本上百仁质量也较, 本试验中百果质量最大的品种是DF05, 达82 g;最轻的是四粒红, 为45.4 g。500 g果数和500 g仁数均最高的品种是DF12, 分别为424.9个和1033.1个, 其次是DF11, 500 g果数和500 g仁数分别为:420.9个和896.1个, 最少的是DF05, 500 g果数和500 g仁数分别为:268.2个和610.1个, 其余居中。出米率:出米率是衡量花生经济价值的主要指标, 出米率越高, 花生品种的经济价值越高。本试验中, 出米率最高的品种是DF15, 为76.7%, 其次是对照四粒红达76.5%, 出米率最低的是DF04为64.4%, 其余品种居中;单株生产力:最高的品种是DF06为22.6 g, 位居第二的是对照四粒红, 为21.1g, 对照远杂9102品种的单朱生产力位居第三, 达20.3g;单株生产力最低的品种是DF04, 仅为14 g;DF16和DF12生产力的单株生产力也较低, 均在14.6 g和14.8 g。

3 小结与讨论

(1) 本试验选取了本地食用型花生品种, 四粒红作为对照品种, 以及表现突出的油食兼用品种远杂9102为另一对照品种, 通过试验结果看, 产量差异极显著, 但本试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高产量, 而是从油用、食用及兼用等不同需求和利用价值来分别筛选出更好的花生品种。

(2) 油用品种中DF06、DF05、DF15品种的产量高、成熟期早、单株产量高, 抗逆性强, 可作为今后生产上增产潜力较大、油用“大果型”主推品种。

(3) 在食用中, DF13、DF12是晚熟品种, 对照四粒红是早熟品种, 这几个品种过小、皮薄、出仁率高, 外观及食用品质极佳, 适合做鲜果出售, 市场需求量较大, 这些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 但DF11果皮厚, 果型小, 去皮难、产量低, 在新疆可考虑淘汰。

摘要:通过开展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鉴定新疆新引进花生新品种 (系) 的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 客观评价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 为丰富新疆花生新品种做准备。试验结果表明:油用花生新品系DF06、远杂9102、DF05、DF06和食用品种DF12、DF13、四粒红的荚果产量较高、出仁率高、生育期适宜, 是表现较理想的品种, 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花生品种 (系) ,比较试验,新疆

参考文献

[1]曹凯光.花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江西食品工业, 2002 (2) .

[2]李娜.我国花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粮油食品科技, 2008 (6) .

七个油桃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重庆市铜梁区旧县镇高屋果树品种示范园, 地处北纬29°31′、东经105°46′左右, 海拔高度280 m, 全年平均气温18℃, 1月份平均气温7.1℃, 8月份平均气温28℃, 无霜期325 d, 年均日照1334 h, 年均降雨量1064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5—6月出现连续降雨和阴雨天气的机率较大。试验地为浅丘坝地, 地势较为平坦。土壤属紫色土, 质地在重壤至轻粘之间, p H值6.7, 保水保肥力中等。

1.2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系重庆果之王园艺公司从郑州果树所引入的中油9号、中油10号、中油11号、中油12号、曙光等, 以中油5号为第1对照 (CK1) , 中油4号为第2对照 (CK2) 。品种苗木也由该公司育苗场提供, 为2011年繁育的“三当苗”。

1.3 试验方法

苗木均于2012年2月中旬以株行距2.5 m×1.2 m定植, 每个品种定植50株, 每2行开50 cm深的排水沟。采用主干形整枝修剪, 生长季节对副梢实行分类处理, 对方位不当、抽生迟、过密的及时抹除;而抽生较早、方位合理的采取摘心保留, 以快速壮大树冠, 结合夏季修剪, 每年6月底喷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控梢促花, 其他均按常规管理。

2013年开始记录相关数据: (1) 在树冠外围50%的果实着色达40%时, 记录为果实成熟始期; (2) 在果实成熟期测定单果重、开展田测产; (3) 果实取样, 用手持测糖仪测定糖度。 (4) 2014年增加了主要物候期 (萌芽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 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萌芽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

由表1可以看出, 所有供试油桃品种 (系) 的萌芽期、开花期差异不大, 均在2月上旬末至2月中旬期间。初花期以中油9号、中油11号、中油12号早于对照2~5 d, 而中油10号、曙光晚于对照1~2 d。各品种 (系) 盛花期与谢花期同对照都比较整齐。供试品种 (系) 的成熟期都早于对照10 d左右, 多的达20~24 d (中油11号) , 中油4号成熟期最晚, 在6月初。成熟期由早至晚的排列:中油11号→中油12号→中油9号→曙光→中油10号→中油5号→中油4号。

2.2 单果重

供试油桃品种 (系) 的平均单果重量, 除中油9号远高于对照, 中油12号接近于对照外, 其他品种 (系) 都低于对照 (见表2) 。

2.3 果实品质

通过对供试品种 (系) 的糖度测定看出:供试品种 (系) 果实品质普遍居优, 以中油12号含糖量最高, 2年都高于对照 (CK1、CK2) , 其次是中油9号, 2年都高于对照 (CK1) 。所有品种 (系) 果实口感均优, 除中油10号和曙光是甜而无酸外, 其他品种 (系) 均是浓甜无酸 (见表3) 。

2.4 丰产性与抗逆性

据2014年对供试品种 (系) 的丰产性测定, 只有中油12号的产量高于对照 (CK1、CK2) , 其他品种 (系) 都低于对照 (CK1、CK2) , 以中油9号、中油10号产量最低。果实裂果现象, 除中油9号高于对照 (CK1、CK2) 较为明显外, 其他品种 (系) 略都低于对照, 其中中油12号均低于对照 (CK1、CK2) 。供试品种 (系) 中以曙光抗病力最弱, 中油12号、中油9号、中油5号抗病力强, 其他为中等 (见表4) 。

3 小结

供试的七个油桃品种 (系) 在渝西地区种植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生产上加强栽培管理, 都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以中油12号综合性状表现最为理想, 果实成熟期在5月中下旬, 属于极早熟品种。幼树期间平均单果重可达110 g以上, 处于中上水平。果实品质 (糖度含量) 、丰产性均处于第1位, 可作为目前的首推品种。 (2) 中油11号 (原名极早518) 在参试品种 (系) 中成熟期最早, 在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即可上市, 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美中不足的是果实偏小, 可以作为配套品种发展, 在生产上需合理利用整形修剪和疏花疏果技术, 控制着果量, 并结合肥水管理, 以增大果实。 (3) 中油9号也值得重视, 它在参试品种 (系) 中果实最大, 并且果实较为圆整美观, 糖度含量处于第2位, 但丰产性需要进一步示范观察, 若在生产上试种, 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副梢生长, 综合运用高产栽培技术, 方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摘要:对7个油桃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显示中油12号综合性状表现最为理想, 果实成熟期极早、果实品质优、丰产性高, 可作为渝西地区首推品种;中油11号果实成熟期最早, 但果实偏小, 可作为配套品种发展;中油9号果实最大, 但丰产性需要进一步示范观察;其余品种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可适当种植。

榨菜新品系比较试验 篇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连粳6号(连云港农科院),淮稻5号、淮稻9号、淮稻10号、淮稻11号(淮安农科院),盐粳11号(盐城盐都农科所),镇稻9424、镇稻88(镇江农科院),南农107、南农108(南京农业大学),扬幅粳8号(扬州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中粳078(上海农场),中粳006、丰优粳(连云港建怀种业),柔小町(日本优质米)。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在川东农场农科所1号田,前茬大麦,土壤为沙质滨海淋盐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随机区组排列,参试品种同期播种、移栽,耕作栽培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不设重复,面积333.3 m2,株行距25.0 cm×13.3 cm,品种间距40.0 cm,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栽培田间管理

5月12日浸种,15日落谷,6月17日移栽。栽前本田亩施一铵15 kg,机耕机耙。栽后4天用除草剂,返青后追施。防病灭虫按当地病虫测报进行,一生防治5次。10月15日收获。

1.4 生育期内气象因素与往年的比较

参试品种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折的重要阶段(6-9月),积温度较常年低62.2℃,日照时数较常年低73.7 h,降雨量较常年多79.6 mm。与2008年相比,温光条件相对较差,对水稻后期的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1.5 调查方法

苗情调查、取样及性状考察项目与标准均按“水稻品种试验技术规程”执行。生育进度调查、经济性状调查及实际产量调查均在品种对比田进行。生育进度调查:每个品种选择10穴进行观察记载;经济性状调查:每个品种随机选取5穴样品进行室内考种;实际产量调查:以展示面积实收产量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

参试品种主要性状表现见表1。

2.1.1 分蘖能力:

淮稻10号、连粳6号、丰优粳、淮稻5号亩有效穗均在22万穗以上,分蘖力强;镇稻88、中006粳、南农108、南农107、盐粳11号、镇稻9424分蘖成穗在19.1万~21.1万,分蘖力较强;扬幅粳8号、淮稻11号、中078粳、淮稻9号、柔小町成穗在17.4万~18.5万,分蘖力较弱。

2.1.2 株高:

南农107、南农108在105 cm以上,淮稻9号、柔小町、淮稻11号、中078粳、中006粳、镇稻9424、丰优粳、镇稻9424在100~105 cm之间,其他品种在94~99 cm之间。

2.1.3 穗部性状:

穗粒数在152.3~160.0粒之间的有南农108、南农107、淮稻9号,在136.0~147.7粒之间的有中006粳、柔小町、扬辐粳8号,是丰优粳88.4粒。穗长在16.73~18.45 cm的是柔小町、淮稻9号、淮稻11、南农107、中006、南农108,着粒密度最大的是南农108,其次是南农107、中006、淮稻9号,最稀的是柔小町。结实率在96%~98%之间的有中078、盐粳11号、丰优粳、镇稻88号、淮稻5号,在94%~96%之间的有淮稻9号、镇稻9424、淮稻11、扬辐粳8号,其余品种均低于93%。

2.1.4 全生育期:

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146天的有淮稻5号,南农107、南农108、扬辐粳8号,145~144天的有中078、柔小町、淮稻9号,143~141天的有淮稻10、淮稻11、连粳6号、盐粳11、中006粳,139~137天的有镇稻9424、丰优粳。

2.2 产量

14个参试品种中有7个比对照增产,但南农108、南农107、中006粳、淮稻9号、连粳6号,增产显著,分别比对照增产13.58%、13.26%、12.11%、11.29%、7.86%、7.36%;淮稻10号增产也较明显,达5.73%;其他品种较对照均减产,柔小町减产幅度最大,为21.10%。

2.3抗逆性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较强的为中006粳、淮稻5号、镇稻88号、南农108、连粳6号、淮9号,穴发病率均低于1.0%,株发病率低于0.3%;其次为淮稻11号、淮稻10号、中078、镇稻9424、丰优粳,穴发病率在1.5%以下,株发病率在0.7%以下;发病率重的为扬幅粳8号、盐粳11号,穴发病率分别为2.78%、2.08%,株发病率为1.14%、1.09%;发病最重的是柔小町,穴发病率、株发病率分别达到11.67%、3.61%。各品种纹枯病、稻瘟病除柔小町发病略重外,其余品种均较轻。稻曲病均较轻,各品种田间均未发现黑条矮缩病发生。抗倒性:南农107、南农108肥塘地方略有倒伏现象,其他品种均无倒伏。

3 小结

上一篇:择业就业下一篇:法律顾问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