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的标题制作

2024-07-16

科技新闻的标题制作(精选十篇)

科技新闻的标题制作 篇1

科技新闻的主要作用是及时传播科技消息, 促进科学技术交流, 宣传先进的科学技术, 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 还可以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由于科技事实往往涉及到多个门类和最新、最尖端的学术前沿, 有的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有的内容上艰涩难懂, 这就需要记者用通俗的新闻语言进行“翻译”, 才能有效实现其传播价值。而在这一过程中, 为科技新闻起一个准确、醒目、能打动人的好标题, 又是关键的一步。

本文结合《哈尔滨日报》近年来发表的科技新闻, 把科技新闻的标题制作概括为三种模式, 并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了这些技巧, 就可以使科技新闻标题制作化“晦涩”为“通俗”。

提炼主题 点铁成金

2013年5月3日, 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刊发了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陈化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证明, H5N1病毒有可能通过与人流感病毒 (甲型H1N1病毒) 的基因重配, 获得在哺乳动物之间高效空气传播的能力。

记者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一讯息后, 马上与哈兽研专家取得联系, 深入采访, 认真核对内容, 把这个“艰涩”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准确通俗的“翻译”, 准确提炼主题, 制作了《H5N1与甲流病毒重配可能“人传人”》的标题。为方便读者阅读, 在新闻主体之外, 把比较“专业”的内容整理成一条“新闻链接”, 专门介绍了“基因重配”的知识。最终, 这条科技新闻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及网站转发, 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并获得2013年度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一等奖。

对大多数科技新闻来说, 科技成果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新闻性, 但如何把新闻完美地表现出来, 准确的“翻译”必不可少, 它往往可以收到点铁成金的效果。比如, 2009年哈尔滨日报报道了一篇题为《抗高寒冬小麦让黑土地实现两年三作》的科技新闻, 标题就形象准确地把抗高寒冬小麦育种的科技价值展示出来, 让人眼前一亮。这篇报道获评2009年度省科技好新闻一等奖。类似的科技新闻标题还有:《前氮后移打破龙江稻增产禁区》、《基因药物治糖尿病在哈获突破性进展》、《空中机器人首次近距离航拍珠峰》、《“超级土豆”扎根黑土地亩产万斤》、《哈锅炉夺标“国内火电第一高”》、《冰城蓝牙让残奥会实现盲人上网》、《牛粪加料变生物有机肥解世界难题》等。

拟人状物 化硬为软

对科技新闻标题进行拟人化或拟物化表现, 可生动地传达科技成果的要点, 使专业化的“硬”转化为形象化的“软”, 在传播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013年, 我国首辆登月车“玉兔”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记者了解到“玉兔”采集系统和运动系统都来源于哈工大技术, 在进行深入采访后, 拟定了《“玉兔”举手投足都是冰城技术》一稿, 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哈尔滨科技对中国探月工程的贡献。

又如, 今年初, 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最新完成的《靶向可控荧光性缓释药物插层水滑石的合成及缓释研究》一文, 记者吃透内容, 并“软化”制作了《“导航仪”能把药物直送病灶——哈工程大学成功研制出可按指令直抵病变部位药物载体并可跟踪监视药效》, 使这一普通人难以读懂的科技论文转化成大众科普文章。

近年来, 哈报制作出的同类科技新闻标题还有:《“乙肝妈妈”可生健康宝宝》、《磁电音乐结合治疗“不快乐”》、《机器人高压线上“啃”冰凌》、《酸奶市场有了地道“中国味”》、《“天宫”之路犹记冰城“九好汉”——天宫一号上的“哈尔滨制造”》等。

另辟蹊径 对比出新

在科技新闻标题制作时, 还常用到一种方法是在数字、成果及影响程度的对比中找角度, 往往可以收到化繁为简、对比出新的效果。

2011年, 哈市一家民营医药企业研发出治疗脑中风新药“注射用海参糖胺聚糖”, 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预计量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记者采访后一直没有找好报道角度, 后来了解到市科技局曾在企业最困难时为该项目投入专项研发资金180万元, 让这一项目起死回生, 于是, 新闻标题随之产生《180万元“救活”20亿市场——哈市科技专项资金发挥神奇“杠杆效应”》, 根据这一视角, 这篇科技新闻一挥而就, 并且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标题制作的规范和技巧 篇2

一.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

二.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需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

三.标题中注意将文章中的兴奋点提炼出来,在标题中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时间,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

四.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个字之间(无论对开或者是四开,人眼的正常阅读视角为25℃,一瞥而无须转动视线的字数为6——8个字。小于9个字,字号太大,蠢,版面留白太大,注水。大于11个字,字号太小,不易引起注意);

五.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

六.新闻标题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消息标题中力戒“的”字结构(***的***)、“是”字结构(****是**)、“和”字结构(****和****)、“为”字结构(为****)等静态句式出现;

七.标题主要只用主动语态,慎用被动语态作为新闻标题,以使新闻事实表述地更加直接、有力;

八.对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实,除特殊需要,无须在标题中加上时间,如“昨日”等,用现在时表述基本新闻事实,以使报纸感觉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

九.对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应该在标题中用“将”注明,否则会李代桃僵。

十.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顿号和逗号,尽量用空格来替代,以使版面透气,更加清丽。严禁使用感叹号,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尽量不使用省略号和破折号,因为省略号至少占用两个字符的空间;尽量不使用问号,在句式本身为疑问句的时候,禁用问号;除表达反语的意义外,尽量不使用引号;

十一.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十二.新闻主体中的人如果部位常人所知,不宜出现在主题中。如果必须出现在主题之中,则可用该人的身份替代;

十三.尽量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转放在副题中;

十四.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如“阿国发生军事政变”,不知道是阿根廷、阿富汗还是阿联酋);

十五.慎用多行主题,否则起不到标题原应承担的醒目和提示的作用;

十六.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不要出现:

某某向离退休老干部发放一次性补助这样的笑话。

十七.副、主结构的标题,要特别注意引题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副题的主语和主题的主语非同一主体的时候,尤需小心语义之间的连贯和协调,避免出现:(副)翻墙入室 盗窃国宝

(主)巡夜人智擒疯狂蠹贼

让人不明白是巡夜人还是小偷翻墙入室、盗窃国宝;

十八、副题在补充说明主题意思的时候,避免出现主体事实的重复;

十九、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二十、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二十一、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二十二、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如东城区推行电子政务,就不能作成《北京市推行电子政务》;

二十三、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例如《五环采用机顶式吊梁技术建立交》。

论新闻标题的制作与特性 篇3

【关键词】 新闻标题 制作 特性

1. 新闻标题的产生与演变

标题并非与报纸同时出现,它比报纸的出现要晚得多,在我国的报纸上出现标题,才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报纸从唐朝《进奏院状》开始,上面的消息并无标题。唐朝的学者孙樵在描述当时的报纸时,就说它“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意即消息的报道不以事体重要与否为序,只是依次排列,一条条的消息排下来而没有题目。古代报纸非常少,不存在竞争,报纸的制作者只想到要将消息传播出去,并没有想到要用题目来吸引人,也根本就不考虑到版面的美化问题。

直到19世纪,近代报纸诞生后,新闻开始出现了有揭示具体内容的标题。开始出现的为类题,即为若干同类新闻所加的一些总题目。随着新闻对社会作用的日显重要,报人为满足作者对新闻的需求,具体揭示新闻内容,一文一题的形式出现了。一般认为,1870年3月24日《上海新报》上的《刘提督阵亡》、《种树得雨》是我国报纸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一文一题形式。当时这种标题在字体和字号上与正文还没有什么区别,多数情况下是当作新闻的第一句话,因此也还没有被报纸广泛地采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急剧变化,人们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外界的变动,各报为争夺读者也推动了新闻标题的改革。首先是标题字号与正文有了区别,在形式上突出了。1904年创刊的《时报》在发刊词中就说:“本报编排务求显醒......用大字者,务求醒目;用小字者,刊登内容丰富也。”其次,标题不仅浓缩内容,还常常带有办报人的观点倾向,尤其是一些新闻言论的标题,立场态度尤为明显。开始出现由单一型的标题发展到复合型的标题形式。至五四时期,我国报纸上的复合型标题已不鲜见,在结构上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以主题为主,并大量运用了引题和副题。除了主要的实题外,同时配以虚题的运用,报纸标题的形式便基本定型下来沿袭至今。

从初露端倪到现今的一百多年间,报章的新闻标题不断丰富,色彩日益绚烂。其功能在提示新闻的基础上还可以评价新闻,组织新闻,对版面的美化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标题的审美性也在变得越发突出。

2. 新闻标题的制作与美化

新闻写作有具体、准确、简洁等要求。标题来自于新闻,是新闻派生的,也应符合这些要求,只不过标题限于字数及其语言更为精炼,要求就更高一些了。

2.1标题的具体

标题要求具体,实质上与新闻写作的要求一样要言之有物,是在迅速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正因文新闻标题的具体,是它与其他非新闻类的文体题目区别开来。例如,文艺类作品的题目可以是具体的陈述,也可以是不具体的空泛表达或抒怀畅想,如电影片名可以是一个名词或词组如《集结号》、《三枪拍案惊奇》,甚至可以是数字表示,如《一个和八个》、《2012》等。如果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也没有听别人谈论过,只从这些电影名字上并无法知道他们讲什么内容的,因为他们不具体,而新闻的标题则不同,要让人从中得到具体的信息,在对标题的一瞥之下就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标题要具体,也就是需要在标题上突出新闻的要素。鉴于标题的字数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新闻的所有要素都表现出来,但“什么人”、“什么事”这两个要素必须标出来,其他的新闻要素可以视具体情况看是否标出。

2.2标题的准确

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标题的生命,标题来源于新闻事实,是新闻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浓缩,这就要求标题必须忠实于新闻,对新闻怀着一片赤诚。无论是概括事实、体现观点、还是遣词造句,都要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不虚妄,准确地揭示与评价新闻内容。

对事实的概括要准确。标题提示新闻内容,不论是高度概括还是摘取精华,都要题文一致。

对观点的表达要准确。标题中的议论不论是摘录新闻本身,还是编辑对新闻思想的提炼或借题发挥,都应符合新闻本身的内容,符合有关的法规、政策、道德及实际情况,不应按编辑自己的好恶来表达情绪,否则会产生误导。对语言的运用要准确。标题中的文字,应当选用最恰当、妥帖的文字来表述新闻的内容,不追求语言的花哨,避免华而不实。

2.3标题的鲜明

标题的鲜明,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个性鲜明。标题应当有个性特点,不雷同于其他媒体同类新闻的标题。特点就是优势,是事物赖以生存、发挥其作用的依据。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新闻稿件来说,其个性特点往往就是其新闻价值显示的地方。

二是态度鲜明。新闻传播者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动,并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常常融汇了传播者主观的喜怒哀乐情感。也正是由于人的主观意愿的参与,新闻报道成为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推动因素。“春江水暖鸭先知”,标题制作者首先被新闻事实所感动,不可遏制地将自己的智慧、才情和审美评价充分外化,制作出充满感情的标题去征服读者。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提炼出生动形象的文字对新闻或进行描绘,或予以抒情,或展开评论先声夺人,以满腔的热忱去打动读者。读者受此感染,也情不自禁地深入到新闻的内容去细细品味、体验。

2.4标题的简洁

新闻写作的特点之一是简明扼要,标题是新闻的高度概括,更应当洗练,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将新闻中最精彩、最重要之處揭示出来,读者根据提示,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新闻的要旨,“选择性注意”地阅读新闻,对精彩的、重要的内容容易留下印象,力求达到标题“一言理尽,两字穷形”之效果。

标题的简洁还包括通俗易懂。新闻传播包罗万象,涉及许多行业。对专业性强的新闻,不仅要用形象的语言报道出来,更需在标题上作必要的说明,让读者一眼看得清楚。

2.5标题的生动

生动是标题制作的高要求,是就标题的生动、优美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而言。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记者发掘、采撷出的大量新闻事实也都是鲜活的、清新的、有趣的。标题应当与之匹配,并以出色、亮丽的形式为之张扬,让人“一曲难忘”,以此吸引读者对新闻的兴趣,深入内容探究。

博大精深、底蕴厚重的中国文化,为制作优美动人的标题提供了广阔天地,尤其中国文学瑰宝——古典诗词,凝练、精粹、概括、鲜明,有的富有哲理,常常是几个字便能展示一个生动的形象,或表达一种发人深省的思想感情,或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因此看,恰当运用古典名诗佳句入题,是使标题生动活泼的常用手法。

妙用标点符号,也可使标题显的生动有趣。运用得好可让标题如虎添翼,神采飞扬,一唱三叹。如:

飞人!非人!

博尔特再破北京奥运会纪录,世锦赛男子100米和200米再称王

此外,各种修辞手法诸如比喻、借代、对偶、反复、排比、回环、呼告、反语、设问、双关等的使用,都是使标题生动、优美的表现手段。

认真制作新闻的标题 篇4

新闻标题的作用

为什么要研究新闻标题?著名记者范敬宜曾在为《通俗新闻标题学》一书所作的序里这样形容:“一条标题, 少者只有几个字, 多者也不过几十字, 然而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制作标题, 是一门学问, 一种艺术。可以说新闻标题就像是新闻的眼睛, 在受众接受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新闻标题的内涵和作用。

实践证明, 新闻标题就像市场经济中一个产品的名字一样, 名字起得好坏, 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定性, 而且关系到产品的销路。有人在解读一篇好的评论文章时说, 有了好的评论标题, 就等于有了一半的文章, 这话同样适合新闻标题的写作。

新闻要感动人、教育人, 首先得吸引人。标题的“向导”, 可以直接让受众进入其中, 全神贯注。这不仅在于新闻内容重要, 而且在于标题对新闻事实作了客观公正的概括和提示, 具有吸引作用。比如《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深圳海关公开销毁262万张走私光盘》、《湖南遭受龙卷风袭击》等, 这些标题言简意赅, 震撼人心, 富有吸引力。由此可以看到, 尽管这些标题的字数很少, 但标题本身高度浓缩了新闻事件。其实, 每一个新闻标题都可看成是一条独立的特别重要而又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新闻。受众即使没有阅读新闻导语, 但仅从标题也可以知道新闻将要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视觉、听觉与心理常识表明, 符合人们视听习惯的新闻标题, 能够改变单调呆板的模式, 使人赏心悦目, 给人以美的享受。新闻标题是从众多的生活现象中提炼概括出来的, 与内容统一和谐的标题, 不仅能加深对新闻内容的印象, 而且还可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超出传递信息的范围, 一举两得, 锦上添花。

新闻标题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标题制作要避免使用“万能标题”。前一段时间, 一些媒体在标题中纷纷使用“走”字, 如“走近科学”、“走近体育”、“走近舞蹈”、“走近女足”、“走近航天城”等。有些编辑觉得用这种标题实用性强, 省时、省事、省力, 但在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心里, 这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超级万能标题, 其实是最无能的表现。

新闻标题制作不宜过长。新闻标题越长, 后期制作越不方便, 印象也就越模糊;如果标题简洁, 印象就会深刻。不少记者在做标题时总想把新闻的五个W都体现出来, 而实际上, 这样做只能起到破坏新闻主题的作用, 贪大求全的结果是适得其反。

新闻标题在制作时还应避免语言歧义。比如《矿工有了星期天》, 本来说的是矿工改换体制为星期天统一放假, 但题目却容易让人误解为矿工过去从来也不休息, 只是工作, 显然是出了偏差。这些事都不大, 个别新闻工作者认为这不过是个把字的问题, 不必吹毛求疵。然而从大处讲, 它直接影响到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问题, 从小处看, 它影响了新闻的质量, 因小失大, 很不值得。

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

新闻标题的具体运用形式, 往往因新闻具体内容的不同而各异。

一语破的的陈述式标题。用来陈述新闻事实的标题, 是新闻标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之一。它的特点在于直接把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受众最关心的内容一语道出, 使观众一目了然。

问句入题的提问式标题。提问式标题是把报道中的现象或矛盾提出诘问用作标题, 以引起社会和受众的关注, 增强宣传效果。选用这种标题, 应注意抓准具有普遍性的、与受众利害关系密切的问题。例如《记者见闻:谢百三的课为何受欢迎》。

声气相通的描写式标题。运用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 对新闻中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特殊意义的场面, 作形象生动、简洁的描写。这样能平添几分文采, 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例如:《天花乱坠的广告, 百孔千疮的商品》。

赋物以神的抒情式标题。抒情式的标题通过状物绘景表现出感情色彩, 且文字优雅, 给人以美的感受。

开门见山的概括式标题。将新闻的主旨, 提纲挈领、开门见山地概括一起的标题, 例如:《武钢连续六年完成国家合同》。

因物制宜的赞扬式标题。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它通常用对新闻事实的评语做标题, 以增强报道意向和鲜明性。运用这种标题要注意实事求是、留有余地, 不随意夸大、言过其实。

凸显落差的揭露式标题。即在标题中揭露矛盾, 或抨击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倾向。由于揭露式标题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所以一定要准确无误、掌握分寸, 既向读者透露出问题的严重性, 又要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比如《××县在抗洪期间组织跳舞引起社会公愤》。

综上所述, 正因为标题对于新闻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采写新闻时不应忽视题目, 不应该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应把它当做画龙点睛之笔来处理。新闻应遵循新闻标题的一般性规律, 既保持新闻标题的真实性、严谨性, 还要照顾新闻独特的传播方式。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 篇5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 【原载长春理工大学《应用写作》2003年第7期】 为国际学刊或国际学术会议撰写科技论文、或为国内学刊撰写中文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或者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号文件)规定编写外语的目次表和文摘页(题录和提要)时,论文作者或学刊编辑必然要碰到英文标题的制作问题。现就英语科技论文标题制作规范问题谈几点看法。一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标准化问题 为适应文献情报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标准化组织都对论文标题的技术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词语和符号的使用,标题字数的限量等)。我国颁布的科技论文标题字数的国家标准是,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语不超过10个实词。国际标准化组织则规定每条标题不超过8个词,并规定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国际学刊一般早已执行国际标准,也有些西方国家明确规定以国际标准代替本国的国家标准,而我国学刊一般要求作者按国家标准拟写中文标题,对英文标题既不强调执行国家标准也不要求执行国际标准。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学刊基本按国家标准编译英文目次表(如《中国翻译》、《浙江大学学报》、《应用写作》等),大多数中文学刊的英文目次表的制作既不执行国际标准,也不执行国家标准。有些学刊的英文标题用词大多在10个词以上,多至20余个(如《历史档案》等),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据调查,许多学刊的英文标题中的其他技术细节也不规范,有的竟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如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我国唯一的英文社会科学刊物)、《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法学研究》、《人文杂志》、《美术研究》等等。因此,英文标题制作的标准化问题应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二 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制作要求 科技论文的标题是其基本思想的浓缩与概括。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那么,如何制作一则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能概括论文基本思想的标题呢? 1.标题中尽量不用赘词冗语 据调查,标题过长的主要原因是标题中多有不含学术信息的赘词冗语。例如,国外一家学刊上有一则中国学者所撰的标题,即Discussion on Several Academic problems in the Book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Money(《中国近代纸币史》中几个学术问题的探讨)。[1] 此标题共用15个词,几乎是国际标准用词数量的2倍。可以说,其中的discussion on, the book, academic 是无用词语。学术刊物刊发的学术论文不可能讨论非学术问题,故academic 无用;书名已按英文规范(斜体字母以及标题和实词的首字母的大写)标出,故the book 无用;新的或未定论的学术问题必然要通过讨论、证明从而扩大已知领域,故discussion on也无用。把赘词冗语删去,再把“纸币”的短语术语换为单词术语banknote,即可写出一则符合用词数量国际标准的标题:Several Questions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Banknotes。若不改换paper money, 则可将several删去。改后的标题之语义与原标题完全相同,因为question 通常用于表述社会科学中需要讨论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指出,许多论文作者在中文标题中喜用“试论”、“初探”、“浅论”、“浅谈”、“考略”、“管窥”等表谦词语,在译写英文标题时也常将之加入英文, 如此便要在英文标题中增加一两个词。因此,表谦词语应一概删去。至于许多学者在标题中惯用的A Study of, The Exploration of等一类无用词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英语科技论文中尚较常见,但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们由于受标题字数国际标准的制约已经在国际学刊中绝迹。在了解标题的国际标准之前,许多学者都写过一些词语数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标题。例如,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Relating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解决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2] 因为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语言问题无非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如知识表示、自然语言理解等)和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prolog等)的问题,所以此标题可改为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Solving Linguistic problems of AI(解决人工智能语言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标题中的缩写AI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因为它是国际科学界通用的缩写词。又如,Some Results of Handling Metalogical problem of Entailment System Cm by Computer(用计算机处理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若干结果)一题也不符合标准。[2] 据原论文的内容,可将之改为Machine-proving of Metalogical problems of Entailment System Cm(制约系统Cm的元逻辑问题的机器证明),改后的标题用8个词概括了原论文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只要了解标题技术标准并遵照执行,即可制作出符合规范的标题。2.标题中尽量多用关键词语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并减少标题中的词语数量,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和学刊编辑的重视。在上述修改后的机器证明一则标题中的machine-proving, entailment system Cm, metalogical problem 是原论文中的关键词语;在改后的人工智能一则标题中,除solving 和功能词之外,其他词语均为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下例是一位外国学者所撰的一则包括论文全部关键词语的标题:Action Minimizing Solutions of the Newtonian n-body problem: From Homology to Symmetry(牛顿n-体问题之作用极小化解——从同调至对称)。[3] 此标题中的n-body problem,action,symmetry是原论文中的全部关键词语,而minimizing solution 和homology则是数学专业术语。此标题包括主标题(8个词)和副标题(4个词),用词总量超过8个,但是,它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3.根据需要制作主、副标题 由于某些论文中的内容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概括全文的标题,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办法解决标题过长问题。有学者写过如下一则标题:Why Is Chinese Modal Logic Different from Its Western Counterpart(中国模态逻辑为何不同于它的西方对应物)。[2] 由于论文的基本论题是根据中西语言特点论证中西模态逻辑差异形成的原因,所以此标题难用8个英文词写出。它可改为主、副标题样式:Chinese and Western Modal Logic: The Difference and Its Cause(中西模态逻辑的差异及其成因)。二者同样用了10个词,但后者符合国际标准化规范。因此,在制作科技论文英文标题时应注意这一国际标准和英文规范,并用冒号将主、副标题分开,不要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将之分开。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Asia Numismatics,No.2, 2002,ANS press, Singapore.[2] Abstracts of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Ⅰ,Ⅲ, Uppsala University press, Sweden, 1991.[3]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Vol.Ⅲ,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2002.

怎样制作出吸引人的新闻标题? 篇6

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样,标题是新闻的“窗口”。随着广播 电视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纸质媒体越来越受到严峻的竞争压力。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呢?

首先,制作标题时运用各种方法,让人一看就琅琅上口,过目不忘。每一篇新闻标题的制作都非常重要,但其中两种标题尤为重要。一是,導读里写的标题;另一个是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

“导读”主要写在报纸的头版上,有的版面较多的报纸每一版都有导读。简单来说,“导读”里写的就是这份报纸的比较重要的报道的标题。如果导读里的标题写的好,就会促使读者读那些报道,也促使读者在“三秒五步之内”决定是否买这份报纸。

头版头条的标题,报纸的头版头条本身就必须吸引读者,但遗憾的是很多人不读头条,原因当然是头条不吸引人。比如党报的头版头条大多数是会议报道,读起来很乏味。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写作套路、写作技巧或者是标题不吸引人。所以制作标题可以运用很多方法与技巧,比如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提问法、引用法等等。如:《安全生产必须戒“赌”》《文明城市的“明星”》等这些标题运用了代用法和提问法;有的标题还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或者套用电视剧的名字,如《非法传销:掀起你的盖头来》《我的图书馆我做主》《“广岛之恋”:扭曲的情感与和平》等等。这些方法既能为标题添光,也能吸引读者。

其次,制作标题需要精心思考,细心推敲 。记得一位记者朋友说过:“如果你想写好一篇报道,就必须学好古文”。比如可以引用一首古诗,它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用凝练的语言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新闻写作上,也可以用凝练的语言制作出一个好标题,而“凝练的语言”是精心推敲出来的。我们也在很多报纸上看过运用古诗词来制作标题,比如《中国分类学: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还有的套用古诗词,如《青年教师何时能“著书不为稻粱谋”》等。

最后,制作标题时角度的转换也非常重要。一些会议报道,经济报道的标题都有一个万能公式,比如“……获得新进展”“……会议隆重召开”。在这个万能公式里什么会议报道什么经济报道都往里套,感觉很枯燥而乏味。标题也难以体现报道内容的特色和个性,因此我们制作新闻标题时必须从“万能公式”里跳出来转换思维角度,用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也同样可以表述相同的内容。如《GDP统计,从何而来,向何而去?》既思维灵活也运用了提问法;《腾讯:“全民公敌”的新钱包》《一条街的税收战争》等这些标题既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且引导读者想一探究竟。

此外,制作标题不仅仅是记者的任务,也是编辑、报社领导所不能推脱的责任。因此,报社全体上下都必须强化制作一个好标题的意识,层层严格把关。报社在评定新闻等级的同时也可以评定标题等级,这样可以激励记者、编辑写出更好的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篇7

一、制作标题的要求

标题能够提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传递出有效的信息, 继而吸引读者进行阅读。一般来说, 新闻标题的制作有以下几点要求:

准确性。人们在看书的时候通常都是看书的封皮, 同理人们在看新闻的时候最先看的就是新闻的标题,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才会继续看新闻的内容。 (1) 新闻标题需要准确地将新闻的主旨表现出来, 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十分容易的, 需要对其进行反复的思索与修改, 必须要经得住推敲。如果标题不能将新闻的主要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那么就会产生华而不实的效果, 这样的标题也就称不上是合格的标题。

简洁。新闻拥有广大的阅读者, 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们都会阅读新闻, 想要让所有阅读者都能看懂, 就必须将标题制作得一目了然、通俗易懂。简洁就是简短明白, 甚至没法删掉其中任何字。想要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满足这一要求, 就得限制标题的字数。一般来说, 短标题会比较适合读者的生理习惯, 即使是按着读者的呼吸习惯, 也不能让读者在阅读标题时一口气无法读完, 再换一口气去读。短标题在通常情况下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因为长标题一般有过多的书面语, 只能在少数严肃场合下使用。简洁的短标题是市场与读者的共同选择。

生动性。生动的标题能够遵循读者的心理特征。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的心理在接受认知时, 会对熟悉的和常见的东西产生一种疲惫感, 却经常会被动态的或者新奇的东西吸引到注意力, 同时人们会拒绝呆板的东西, 因此在制作新闻标题时, 应当想办法制作出一个动态的标题, 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重要性。新闻标题就好比是人的眼睛, 必须要在标题中表达出新闻事实, 只有将想要报道的新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表现在标题中, 才有可能使读者关注该新闻。并且要注意, 标题中要避免出现不利于普通人理解的行话和方言。

二、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毋庸置疑, 阅读标题是读者阅读新闻内容的第一步, 所以一篇新闻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会直接体现在标题中。 (2) 最基本的制作标题原则就把新闻的价值突显出来。基本上所有的读者都会凭借自己的阅历与经历去关注那些比较重要的或者是带有标志性特征的人物, 从道德层面来讲, 一些正面的事物可以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引导力和感召力, 这样会很好地净化读者的心灵并提升其道德观, 对于读者来说, 这是不能缺少的精神榜样, 自然会引起其予以关注。故此, 制作新闻标题时, 一定要把握好读者在阅读时的第一需求, 使读者的眼睛能够被有限的文字迅速吸引。

(一) 体现文化价值

不同的新闻信息传递出的文化价值也不同, 想要体现出文化价值, 就必须让信息在传播时注重满足读者对于文化的需求。信息的传播不仅要具有传播价值, 还需要使群众的情操得到陶冶, 并且使社会主流人群的观点能够被新闻引领, 所以在制作新闻标题的过程中, 必须要深入地对新闻信息进行挖掘, 找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使读者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二) 突出美学价值

在制作标题时还需要注重其艺术性和技术性。在制作新闻标题过程中的美学技巧涵盖了两个方面, 分别是语言文字技巧和版面设计技巧。 (3) 相关调查表明, 大部分读者阅读新闻时产生兴趣往往是因为看到了精彩的标题。标题中, 文字表达得好只是精彩标题表现出的一部分, 另外标题美也是其中一方面。所以, 在制作标题时, 应当注意标题的美学价值。

(三) 见报效果

一定要考虑到见报后读者的感受来制作标题, 尤其是对一些负面新闻, 应当做到客观公正、贴心暖心, 避免激发一些潜在的隐患与矛盾。不能让新闻中涉及的人物陷入迷茫、迷失, 更不能使读者在阅读时瞠目结舌却感到无能为力, 产生悲痛的情绪。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今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加, 而对于新闻阅读来说, 读者对一篇新闻是否产生兴趣, 往往取决于该新闻的标题是否具有一定的特色, 新闻标题越具有特色, 读者的兴趣就浓厚, 进而就能引导读者对新闻内容做进一步的阅读。因此, 制作新闻标题时, 一定要把握好读者在阅读时的第一需求, 使读者的眼睛能够被有限的文字迅速吸引。

注释

11 彭朝丞, 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新华出版社, 2012 (8) .

22 邵林.《解读“报纸杂志化”现象》.中国编辑, 2012 (15) .

浅析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8

一、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

(一) 题文一致

新闻标题要和新闻内容互为说明, 标题要准确、真实、客观地表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的核心特点就是真实, 新闻标题在反映新闻内容的同时, 必须可以概括新闻内容的核心要旨。新闻是一种信息, 要求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保持一致, 这也源于新闻信息具有扩缩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这就为新闻标题的拟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新闻标题必须紧扣新闻内容, 并全面地归纳总结新闻内容。

(二) 真实性

新闻的核心特点就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通过制造虚假的新闻标题来夺人耳目的方式不会持久, 反过来还会对新闻内容的传播造成不良影响。尤其现在大多数受众都用手机接收新闻, 传播者为了吸引用户不惜制作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来制造噱头, 长久下去, 公众会怀疑新闻的内容, 最终反而会失去用户, 得不偿失。

(三) 简洁鲜明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这是《红楼梦》 中的标题, 这样的标题在古典文学中是雅句, 但是现在我们用 “两微一端”传播新闻的过程中, 我们的标题必须做到简洁明了。我们的社会处于快速的发展中, 信息也在快速流动, 在这样的社会中也更容易出现新闻, 但在另一方面, 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的变化使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消费新闻, “碎片化阅读”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的阅读模式。简洁明了的新闻标题可以为受众阅读新闻带来方便。

(四) 活泼新鲜

真实与客观的新闻标题, 并不意味着和新鲜活泼相背离。 新鲜活泼的新闻标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使文章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在拟定新闻标题的时候, 需要准确把握新闻呈现的事实, 拟标题时要做到真实客观, “读一题, 便可知全貌”, 同时新闻标题要使用一些文字技巧, 一个活泼新鲜的新闻标题会拉近新闻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使新闻标题有“接近性”。

(五) 旗帜鲜明

在我国, 新闻媒体属于党的宣传阵地, 党媒姓党, 这需要新闻媒体鲜明地表达态度, 尤其要积极地宣传与响应党的主张和政策, 新闻标题要在标题上亮出口号和态度, 和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新闻与宣传有着天然的联系, 而我国新闻媒介又具有特殊的属性, 我们要牢牢把握好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党性原则, 要在新闻的标题上旗帜鲜明地展示出我国新闻工作的战斗性和指导性。

二、制作新闻标题的错误倾向

(一) 过度娱乐化

新闻标题作为反映新闻内容的核心要旨, 必须做到忠实与客观, 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 新闻标题过于娱乐化, 这样失掉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也模糊了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原则。 新闻媒介是包括娱乐在内的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在某种程度上新闻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导向应该一致, 但是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以受众为导向, 为了取悦受众, “标题党”盛行。一方面, 使新闻的品质越来越低;另一方面, 新闻开始越来越关注标题的经营与策略, 没有人会在新闻传达的信息上下功夫。精心设置标题是必要的, 也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是过度地在标题上做文章, 导致头重脚轻, 新闻标题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内涵。

(二) 忽略呈现事实, 只为渲染情绪

新闻标题在制作的过程中, 将新闻事实舍弃在一旁, 往往把只言片语拿来作为文章的标题, 不为事实说话, 只为情绪宣泄。新闻标题的是导语的浓缩,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是整个事实来龙去脉的核心要件, 也是一则新闻区别另一则新闻的主要特征, 而如何分辨这个特征, 这就需要依靠新闻标题来明细其中的不同。在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我们在传达新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读者的眼光和选择, 但这绝不是新闻根本所在, 世界变幻莫测, 时事风云演绎, 媒体还是要准确地向人们传达信息。

(三) 摘引事实, 缺少新闻点

这是新闻标题缺陷的另一个特点。新闻标题仍然是一个包含新闻信息的语句, 但是当这样的新闻内容转换成新闻标题的时候就必须具有标题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语句必须简练, 更重要的是新闻标题必须能够凸显整个新闻事件的新闻点, 在新闻报道中, 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 在一则新闻中, 主要事件下面还次要事件, 甚至还有更小的叙述单元。这就需要新闻标题可以直接从大大小小的新闻内容中, 选择最能够与读者沟通的新闻事实对句子进行处理, 并且句子需要呈现出一个集中核心的新闻要点, 读者乐于接受这样的新闻要点, 在这样的新闻消费中, 新闻才会显现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

三、制作新闻标题的技巧

(一) 熟语转换

新闻标题《我很丑, 但不妨碍做总统》是2004年的乌克兰大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 这个新闻标题正是借用了赵传的一首风靡听众的歌曲“我很丑, 但我很温柔”。虽然拟标题的灵感来自一首通俗歌曲, 但是通过这首歌曲巧妙地在总统和中国受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中国民众也会因为这样的标题阅读这篇文章。熟语的转换, 一方面可以拉近不同文化受众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 受众也可以从这样的新闻标题中识别出语言符号背后传达的意义, 便于传播新闻内容。

(二) 特殊句式

新闻标题《狼狗咬伤我左腿主人打断我右脚》是一篇社会新闻的标题。仔细读标题就会发现, 两个半句都表达了同一种意思, 背后都有一个鲜明的指向, 读者不禁会猜测, 被咬伤左腿、打断右腿的应该是同一个对象。新闻标题通过这种对仗工整的句式, 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 使人顿生怜悯之心。

(三) 善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文学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技能。修辞包括比喻、拟人、反问、排比、对偶等。丰富的修辞手法也为新闻标题的多样化呈现提供了可能。利用修辞制作新闻标题就可以使新闻报道简洁生动、文采奕奕。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 善用各种修辞手法能使原木枯燥的标题变得形象灵动, 利用修辞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常用技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也会使标题表达的内容也存在差异。比喻是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增加标题生动性、通俗性的方法之一, 能够用现实生活中比较浅显的事物来描写复杂深奥的道理。新闻标题《豆芽为什么这么“肥”?激素催的!》就是通过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 让读者一目了然。

(四) 借助词义

标题借助词义旨在通过一两个关键词, 呈现出标题背后的新闻点。这样的标题制作反映新闻和文学结合的最好的典范。往往在平地处制造出柳暗花明的奇异效果。新闻标题《难以想“象”的痛苦》就是通过拆分“想象”这个词语, 将一个动词变成一个动宾短语, 新闻报道意在刻画大象的艰难处境, 但是新闻标题并没有直接在句式中出现大象这样的字眼, 而是借助想象这个词语, 不仅表达出了原有的新闻意义还使得新闻标题更加简练和有趣。

(五) 增加辅题的信息量和新功能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人们阅读新闻总是带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于是在新闻标题中蕴含大量的新闻信息就成为一种趋势。在加长的标题中, 其蕴含的新闻要素自然就很多, 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只读标题的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当然, 新闻标题有加长的趋势, 一般是加长了引题和副题, 作为标题主干部分的主题一般不会过长, 否则会使整个标题显得累赘、笨重, 且中心不明确。这点尤其适用于制作党报的新闻标题。在加长的辅题中, 有一种从内容上来说属于提要题的辅题出现, 即提要题的位置和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示新闻中最主要、核心文字的局限。形式上变单一为多样化: 它既可置于题后文前, 又可放在总标题的上方或引题位置, 还可置于正文中间。同时, 提要题与主题直接构成的新标题形式, 突破了过去提要题单独处理的常规做法。

四、结语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题眼”, 也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关键,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一个精美的展示厅, 它凝结了新闻报道中的核心要点和新闻价值, 使新闻报道更加丰富和生动, 制作新闻标题既要准确真实地记录事实, 又需要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 进行个性化表达, 在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 保证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和接近性。

参考文献

[1]彭朝丞.新闻标题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13-23.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技术 篇9

1 网络新闻标题基本规则

网络新闻门户对新闻标题有着自己的一套战术和规则。

首先一点要求, 重要内容要放在标题的最前面。这明显是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出发。网络信息呈井喷式、爆炸式涌现, 如果不让最显著的内容第一时间映入眼帘, 很可能就被刷屏。网友需要在几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搜寻到有效信息点, 才有可能进一步点击, 阅读。

比如这样一个标题:“中国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明日于南海开钻”, 第一眼看去并不吸引人, 因为深水钻井平台相对而言比较冷僻, 距离受众的距离较远, 关注度就会打折, 而按照上述方法修改过后的标题是“南海明日开钻中国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 将最重要的信息点“南海”放在首位, 南海问题举世关注, 提到南海, 自然形成焦点, 与南海有关的任何问题, 都会引发阅读欲, 那么开设钻井的意义自然更加不言而喻了。

其次是要求选择普通大众常用的词汇, 这些词汇必须指向清晰、朗朗上口。比如这样一则标题“官方否认出台4万亿政策明确两个不可能”, 这个“两个不可能”的表述, 过于概括和官方, 若没有新闻背景的了解, 短时间很难理解具体意思。该标题经过修改之后, 为“中央:4万亿投资不可能房地产松动不可能”, 意思就相当明确了。

第三是要求选择能满足用户明确需求的关键词。比如“儿童缺锌怎么办?专家提示给孩子补锌三招”, 该标题看似重复, 实际上, 反复体现“儿童缺锌”、“孩子补锌”, 正是基于对网络传播技术的了解而为。网络搜索引擎主要是利用关键词进行推荐, 那么当用户产生了孩子缺锌、需要补锌的需求时, 该标题的优势就能得到体现, 无论输入哪个关键词, 都有可能将这条新闻推送到网友面前。

第四是网络标题应在真实的前提下体现时效性。如“2015-5月8万套北京二手房价格, 真房价没水分!”这条新闻由于体现了发布的时间节点, 呈现了很强的时效性和, 给网友提供了参考价值。

第五是直击用户痛点, 争取引发共鸣。或者说, 要抓住社会心理的痛处和痒处。仍以上述标题为例, “真房价没水分”, 就以一种带有述评性质的表达, 切中了网友内心的痛点, 形成了共鸣, 也十分醒目, 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第六是标题应该体现新闻事件的个性特征, 或者说特异性的细节。比如“兰州出租车停运调查:份子钱越来越高司机收入太少”这则标题, 太过于笼统, 份子钱高、司机收入少, 大家都知道, 怎么高法, 怎么个少法, 不清楚。经过修改后, 标题为“兰州出租车停运调查:份子钱每月4 000元收入不到2 000元”, 经过对特异性细节“4 000元”和“2 000元”的提取, 数字对比呈现, 事实非常明了, 而且极具说服力。

2 慎用常规旧式新闻标题

新闻从业者应该理解的是, 一些旧式常规标题在逐渐被淘汰, 我们应该主动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标题, 否则不但自己落伍, 也会丧失主流用户。

这些标题包括:概括性标题、概念性标题、共性类标题和同质化标题。比如会议新闻:合肥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局举行食品安全保障会议。案件新闻:滁州8-25杀人案嫌犯被批捕。建筑工程领域新闻:合肥畅通二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事故类新闻:宿州埇桥区发生一起车祸/火灾。突然事件类新闻:阜阳一男子因病跳楼自杀, 南京一女子为情跳河轻生。好人好事类, 如, 某某拾金不昧、某某护送病人、某某勇救落水者、某某捐献骨髓。再比如一些常规传统题材, 标题唯一的新闻点仍然是“吸毒”、“酒驾”、“受审”、“寻亲”, 等等。这样的标题直接套用老的模式, 没有对新闻的显著性做任何加工和提取, 也没有从常规题材中寻找非常规的新闻点, 自然是无人问津, 行将就木。

例如, “亳州‘6·15’杀人案告破:犯罪嫌疑人已自杀身亡”, 这则标题基本是失败的, 因为很少人会对“‘6·15’杀人案”有记忆唤醒, 那么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也就不那么重要。完全可以改为“亳州砍人事件嫌犯车风雷已自杀作案两起4人死亡”, 将案件进行凝练回顾, 即便是旧案, 也仍然因其恶劣情节争取到受众关注。

再比如“合肥市政人员凌晨上路铲雪保畅通”这则标题, 从市政单位角度出发, 完全沦为通讯员式的工作简报, 依此而看, 这根本不是新闻, 也没有发布的必要。但修改之后, “市民可放心走郎溪路立交桥市政人员把雪都铲了”, 则成功挽救了这篇稿件, 不但让工作简报变成了民生信息, 而且因其从市民角度出发进行贴心提示, 更凸显了当下新闻资讯的一大价值:服务性。

此外, 传统的纯虚题应该慎用或者不用。虚题曾经是传统媒体展现文学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模式, 但在网络新闻时代, 除非有尽人皆知的新闻背景, 否则对首发新闻, 冒然用虚题方式处理, 只会显得云遮雾罩、不明就里, 让人没有欲望点击。例如这样一则标题“吴江南打官司”, 过于简略, 新闻人物并不著名, 打官司也是笼统概念, 倒像是旧式小说的名字, 而不像新闻标题, 但该新闻实际上很有看头, 经过对内容的提炼, 我们发现, “合肥六旬实习律师自诉16年前同事曾9次参加司法考试”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那么经过进一步压缩, 这个标题可以修改为“男子为告倒同事9次参加司法考”。

再次, 拗口的标题尽量不用。拗口, 一是指标题句子过长、词汇叠加过多、断句费力, 二是指使用了冷僻、书面化、过于专业的语汇。这样的标题, 一眼无法读懂, 普通人不会搜索, 也自然不会形成点击。例如这则标题:“南方科技大学今日在安徽三地市面谈通过自主招生能力笔试的考生”, 标题冗长繁复, 词汇堆叠, 难以断句, 并不吸引人, 当然,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缩句来进行删减, 改为“南方科技大学今日在安徽三地市面谈过笔试考生”, 但实际上, 文中有一处特别的亮点, 就是南科大在面试时带来了新鲜荔枝给学生品尝, 这一细节安全可以融入到“自主招生面试”这个场景里去, 修改之后的标题为“南科大空运荔枝给安徽考生品尝今日在三地面试”。

3 标题应符合网络传播心理

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标题, “ (主) 揭阳原市委书记陈弘平情妇涕泪过堂: (副) 她45岁, 初中毕业, 相貌平平, 情夫为她求情, 她为前夫求情”。这则标题应该来说也不错, 但是关于人物的身份介绍冗长, 有一些语汇不够有特色, 不太适合网络传播, 经过修改, 标题为“贪官情妇受审:我有六个孩子他们的爸爸都被抓了”。标题中的细节, 可谓文中的最佳看点, 贪官与情妇的混乱纠葛跃然纸上。

比如一则探访高考试卷运送的新闻, 原标题是“一张高考试卷的神秘之旅”。首先, 该标题呈名词短语, 无动态, 无信息, 是犯了新闻标题的大忌。新闻标题力求有动词, 表动态, 少定状补之类的修饰语, 这个标题有三种改法, 一是“记者揭秘安徽高考试卷转运‘神秘之旅’”, 这一改法首先体现了记者的亲身参与, 让受众产生兴趣;二是改为“揭秘:高考试卷如何保证不泄密”, 这种表达简洁有效, 提出受众关心的核心问题;三是改为“高考试卷绝密身世:考前三天从深山运出”, 这一标题更胜一筹, 一是运用“绝密身世”这样的比喻, 更富于戏剧感, 引人入胜, 二是直接拎出了试卷运送中最神秘的一环“考前三天从深山运出”, 很抢眼球。

在网络传播中, 新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 而已激发更多的创造力。比如一则农业新闻, “皖北小麦主产区小麦进入抢收阶段已收获超千万亩”, 相信作为普通都市受众群, 很难引起共鸣, 而新安晚报微博对此标题进行修改, 为“老乡, 皖北老家开始割麦子了收获超千万亩”, 就十分成功。一句“老乡”, 唤起了本土受众, 尤其是在城市打拼的农家子弟的乡土情怀, 在如此有人情味和代入感的第二人称祈使句下, 小麦丰收的消息自然显得有温度、有价值。

浅析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 篇10

关键词:比喻式标题,对偶式标题,拟人式标题,借代式标题,回环式标题

在传媒浪潮的冲击下, 我们迎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对新闻不再是照单全收, 而是挑着看。“看书看皮, 看报看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读者看新闻先看新闻的标题, 标题起得好就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新闻标题是给予读者的第一印象, 读者从标题中大体可以判断出新闻的价值及可读性。作为一名编辑, 如何制作出好的标题呢?不妨从比喻式、对偶式、拟人式、借代式、回环式五个方面入手, 来考虑标题的制作。

比喻式标题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以形象生动地把事物描述出来, 比直白的表述更加引人入胜。在新闻标题中使用比喻式标题能突出重点, 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黑龙江日报》 (2011-5-5) 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 标题是《齐齐哈尔启动经济发展“主引擎”》, 将齐齐哈尔市的项目建设形象地比喻为“主引擎”, 既恰到好处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使阅读者感觉到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在蓬勃地发展。

对偶式标题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 为了产生节奏感强、易上口的效果, 经常使用对偶式标题。对偶式标题采用并列的两组文字, 这两组文字不仅字数、结构相同, 甚至语调都类似, 能给读者以诗一般的感觉,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在《黑龙江日报》 (2011-5-5) 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为:《三大传统产业突破瓶颈三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一组对偶句, 排列整齐、发音协调, 读后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又如, 《黑龙江日报》 (2011-5-5) 报道有关公交IC卡应用中出现问题时, 用了《公交IC卡功能开发挺多想要享用挺难》这样的标题, 体现出公交IC卡退卡不爽, 大多数用户不用公交IC卡新功能等问题。

拟人式标题

新闻标题中所运用的拟人式标题, 是将写作对象比拟为有生命的人, 这种形象生动的手法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拟人是在新闻标题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我在《柳州铁道》报上曾看到过一个拟人式的好标题, 它报道的内容是桂林工务段职工细心保养无缝接头, 从工作性质来看并无什么新意, 但标题做得非常好:《秋凉冬寒不让线路“感冒”》, 形象地把线路比作人, 对线路的关切顿时跃于纸上。因此可以说, 有时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挽救一篇新闻稿件, 而同样的新闻内容, 如果标题平庸, 很可能就会被“枪毙”。再如《富绥大桥建设与时间“赛跑”》 (2011/5/7《黑龙江日报》) , 体现了建设者为方便市民出行, 力争富绥大桥年底通车, 抢进度、抓落实的实干精神。

借代式标题

借代式标题是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个事物的名称, 这种手法更加具有文字感染力, 如在《黑龙江日报》 (2011-5-9) 发表的新闻标题为《轻点鼠标可知农牧产品来龙去脉》〉 (主题) 《农产品安全溯源跟踪技术将在省内应用》 (副题) 在主标题中用“轻点鼠标”代替了“运用计算机”, 不但行文生动活泼, 还给人一种新鲜感。

回环式标题。

上一篇:变革英语教学方式下一篇:预设也精彩生成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