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质量成本

2024-08-12

工业企业质量成本(精选十篇)

工业企业质量成本 篇1

一、工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上的独段性,成本管理连续性遭到破坏

就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来看,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仅局限在企业业务运行的几个点上,如原材料采购、生产环节、库存管理环节。但是对于诸如以上几个环节之间节点上的成本管理不能够实现,也就是在企业成本管理上出现了时断时续的现象,从而使企业失去了对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工业企业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不仅要注重各部门所辖区的成本管理,还要注重对各区结合点上成本的管理,增强成本管理的连续性。

(二)采购上的自利性,失去成本节约的可持续性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原材料的采购是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我国市场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买方市场,从而使得原材料采购企业拥有很大的选择权。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成本,获得高额的利润,往往对原材料的供应方进行强烈的压价,大大降低了供应商的利润水平。供应商为了获得利润,不得不到处寻求买方,而一旦寻找到出价较高的买方,就会停止对原来企业的供给,在工业企业没有其他供应商或者供应商较少的情况下,就会给供应企业的生产造成压力,这不但无益于其成本管理,还会给对企业的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生产过程成本管理的迫切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使用的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突破点,节约使用原材料是一个原始但极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但从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出现的问题来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企业往往会通过添加其他的廉价替代原料来置换产品原料,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但这样一来,降低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市场占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阻碍了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四)过分强调低库存,带来了阻塞产品销售渠道的风险

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着数量多,价值大,占地面积广的特点,这些特点注定了工业企业会占有大量的产品库存,为了保证正常的市场供应,就会有意的放大库存。但增加库存会直接增大企业的管理费用,与企业降低成本的目的相冲突。现在很多企业为了降低库存管理费用,而将库存的压力转移给了下游企业,而下游企业受到资金、库存管理等各方面的冲击,销售能力明显的减弱,这反过来又给工业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影响,抵消了原来库存降低带来的成本上的优势。

二、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建议

(一)关注节点,构筑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在企业内部,由各部门对各自所辖的区域进行成本管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对于部门与部门之间节点部位因缺乏成本管理的主体,而没有对成本进行管理,而一旦与各成本管理模块相结合就会出现排斥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整个成本管理体系遭到破坏。为了理顺工业企业整个成本管理体系,有必要对各成本管理模块之间的节点部位进行管理,在企业高层管理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对各个节点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与各部门有效衔接。

(二)协调沟通,强化供应链管理

为了实现成本管理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实现工业企业与供应商的协调和沟通,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优化工业企业主导链条。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和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和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三)构筑良好的企业文化,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整个企业里人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法的总和。通过构筑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实现成本的管理,而且能够促使企业的生产关注道德的血液,为市场提供高质量合格的产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拓创新,积极引入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在物流金融中,工业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为下游企业提供担保,以增强下游企业的资金实力。通过物流金融服务,工业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为下游企业融资,扩大自身的市场销售量,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减少库存管理成本。并且可以通过物流金融理顺工业企业所在行业各环节的成本,从供应链的角度实现对工业企业成本的管控。

三、工业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H公司是一家清洁用品生产公司,公司净值20亿元,下属有15家工厂,分别生产包括洗衣粉、洗洁精在内的10余种产品。公司总部负责采购工作,由采购部和应收账款部两个部门完成,公司目前有供应商约1000家。

公司的库存和备件请购单通过传真或者电子邮件传送到采购部,采购人员对请购单进行分类和合并,通常是按照供应商进行分类和合并,将这些请购单交由相关采购人员进行询价,由他们选定几家符合质量、服务、价格等要求的供应商,再与其进行谈判、协商,最终达成满意的价格和条款后,发出采购定单。

(二)成本核算

了解了公司的采购流程以后,由于整个采购流程包括的内容较多,我们的分析重点将在付款作业上,以该部分的作业成本核算来阐释供应链成本管理。

1. 确认资源

在企业的采购环节中,随企业的规模和业务流程的不同,涉及的间接资源在内容和分布上会有所差异,但主要应包含:人工成本、机器设备、低值易耗品、机会成本、其他耗费等。

2. 界定作业中心和划分作业对象

作业中心是彼此分离的作业集合,作为资源的归属点,有助于控制和管理作业。采购流程分为5个大的作业环节,即:计划、接收、检验、入库和付款。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实施成本合理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基础作业。

3. 确认资源动因

在实践中可以看出,机会成本是付款优先级审核的环节中造成的,因此,该部分成本就可以直接归属到加速付款作业中。而剩下的四项实物耗费中,工资费用和设备费用主要是由于人员/设备使用时间长短而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各项作业时间长短将资源分配到作业。而低值易耗品的消耗主要在打单、影印等过程中消耗。

4. 成本核算

上述工作完成以后,根据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分配至各项作业,进而确认出作业动机,按作业动因分配,可得出作业(成本)动因率。然后根据确认的作业动机将作业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计算得出的成本动因率可以得出每家供应商的付款交易总成本和单位交易成本。

5. 结果分析

在本案例中,通过对公司实际数据的分析,得出与供应商的交易量越多,其单位采购额的交易成本越低,这与传统交易成本理论是相吻合的。同时,也说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减少小定单采购,将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本案例仅对供应链中的一部分作业成本核算进行了分析,它是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与流程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不是完整的供应链成本分析,在结论的讨论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分析论文 篇2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内涵

对于会计行业领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对其公认的权威表述。而会计职业判断这一概念则最早出现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1985年),当时的概念为“会计人员所作出的基于知识、经验的客观财务报告决策过程。该过程应该具备分析性、决策性和会计人员正直的工作态度,它也能影响到他人之于会计职业判断所承担的责任,该过程就称之为职业判断。”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引入并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当时财政部就颁布了“两则两制”,希望以此作为节点来深入研究会计职业判断。我国学者就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就应该是会计工作人员;而它的前提应该基于会计相关知识与所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相关经验,也包括客观公正的职业心态;它的客体应该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它的限度为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制度等等;它的本质应该建立在交易处理事项上,以会计所编制的报告、所制定的方法及程序为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权衡性、主观性和目标性,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受制约性;最后它的作用应该基于解决交易事项展开,其中就包括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如何确认等等关键内容。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以原则为基本导向,所以当前会计工作中职业判断空间也在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企业当前的交易行为与会计事项存在太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素,所以会计职业判断也必须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行为,该行为必须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1]。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技术运用分析

工业企业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较强,企业主要通过它来完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计算方法选择、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等过程,本文就将对这3项技术运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工业企业对成本计算的方法选择

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前,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在当前新会计制度下所规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就包括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以及作业成本法。按照新制度中的.第六条规定“企业必须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产品种类以及成本管理要求来确定产品的具体成本核算内容,如果会计政策与估计确定后,则不能随意改变。”同时,工业企业也遵循成本核算中的“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基本原则,通过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成本核算资料来强化成本管理过程,同时全面充分考量成本管理要求。由于工业企业实际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必须遵循自身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要做到基本产品从细、辅助产品从简,找到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确定成本计算方法过程中,必须注意成本计算方法应该与定额方法、成本计划方法等等口径相一致。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同行业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相对平衡,所以工业企业必须展开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过程,综合全面的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做到对成本计算方法的随时调整。

(二)对成本核算账户的有效设置

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方面非常讲求适应性、效益性与针对性,所以企业要设置哪些账户、哪些为总账账户、哪些为明细账户,这些都会体现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企业成本核算账户会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环节,围绕它们展开企业各项生产产品所发生生产费用的有效核算。具体来讲,工业企业会设置二级账户,它们分别包括了“基本生产成本”与“辅助生产成本”。如果是中小型工业企业,则可以考虑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只考虑“生产成本”账户并展开成本核算,这也是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内容,特别是工业企业所要求的对企业生产损失的核算与控制过程。为此,工业企业本身还可以增设“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两项总账账户,实施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制度,扩大企业之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成本核算空间[2]。

(三)对收益性及资本性支出的有效划分

工业企业应该明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它主要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长短为依据。不过利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可能很难操作,因为企业中某项支出所产生的效益时间长短难以预估。再一方面即使支出效益时间长短可以预估,其计量过程也相对困难,所以这就考验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看他们能否对成本核算内容中的开发支出、利息费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职工薪酬等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处理,能否有效区分资产成本与当期费用。再一方面,要基于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对企业停止资本化时点进行有机判断,主要围绕“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来对该界定划分进行有效判断,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成本核算过程的精细化。会计职业判断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全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例如它对成本信息质量、对技术人员成本核算选择空间的影响等等。为此,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充分认识与预估经济环境中的一切不确定因素,为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新华.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19):43-45.

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篇3

关键词:加强 工业企业 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28-01

企业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审核其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是否已经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国家,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很多工业企业成为世界范围行业内的排头兵,例如:纺织业、服装制造、电子组装业、化工业等。一些企业积极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成本核算环节可圈可点。然而,很多企业仍然沿袭过去的管理方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每况愈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传统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未结合工业企业制造业特点以及具体工艺流程来制定,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时没有做到将流程分开,没有设置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制造环节、库存环节以及设备折旧环节等几个部分,笼而统之,只从总金额的角度上进行控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化、细化;有的企业在成本核算环节没有根据权责发生制与成本、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以及确定期间成本,核算环节比较混乱,无章法可循,导致这些企业生产成本升高,产品竞争力下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成本核算团队建设不力。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核算团队的建设,很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沿袭过去的经验,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核算理念,更新核算方法;有的企业不重视新人培养,没有对新人进行专业的培训,而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陈旧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在企业中一直沿用,管理团队得不到新的核算理念。

2.成本核算方法落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企业的订单日益增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没有及时学习当下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管理不力,在成本控制方面成效欠佳;还有一些企业生搬硬套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有总结本企业多年的经验,将过去的方法全盘否定,强行使用新的方法,导致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与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完美融合,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企业对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传统企业重视销售环节,而忽视成本核算环节,成本核算没有专人负责,由会计人员兼职,而对于成本核算环节相当重要的车间、仓库管理粗放,导致各种成本核算资料的混乱、缺失,生产过程中内耗增长,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降。

4.税务机关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监督力度不够。税务部门对工业企业的管理仅限于税务收取以及税收相关法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事务的宣传,没有对企业成本核算方面进行正确引导。税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对于成本核算环节混乱的企业,只是采取处罚性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加强核算方案探究

1.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做到成本核算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正确划分产品生产流程各个阶段的费用界限;建立健全各种材料以及物资的收发、盘点以及计量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流程中各项记录工作。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规范成本核算各环节的标准。准确界定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规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待摊体制,规范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制定出本企业材料成本内容以及材料成本计算方法,制定出低值易耗品以及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方面的规则。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制定各种财产物资的价值转接制度,确保这些制度、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得以有效执行。

3.建设成本核算团队。对核算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重视新人的培养,给核算团队注入新思想以及新鲜的血液;不断学习新的成本核算思想、核算方法,不断总结工业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以往成本核算的经验,将先进的理念、方法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的、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机制。

4.企业高层要认识到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环节对于工业企业效益的重要性。大力培养成本核算团队,有效地引导和支持成本核算团队的工作,掌握生产过程中所有涉及到成本管理的环节,让成本核算环节细化到每一道工序,做到有章可循;此外,企业还应该向税务机关反映企业在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上面临的困难,配合税务机关做好成本核算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工作。

四、结束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成本核算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很多企业还面临着成本核算这样或那样的棘手问题。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一环,只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管算结合、算为管用,建设好核算团队,规范各生产环节的标准,打造优异的核算团队,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制造成本,进而为企业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再声.20世纪成功企业案例.中外企业家,2009(5)

2.张福吉.中国企业成功典型.北京:科技出版社,2011

3.王虎生.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中国经济,2009(4)

4.李梦冉.工业企业实施ERP经典案例.科技技术信息,2010(3)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研究 篇4

一、建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业企业面对“政企分开、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实, 为了生存和发展, 采取各种生产经营策略, 目前主要是“价格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不断降低产品价格, 以价格求效益。要降低价格就必须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模式, 加强成本控制, 尽量降低成本。

(一) 适应我国工业企业国际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成功加入WTO后, 使工业企业国际化、专业化趋势日趋加快, 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 在这种环境下, 企业要做大做强, 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更加注重约束自身的行为, 规范各项成本支出, 建立成本核算的会计体系, 在重大决策上, 提高科学性, 减少盲目性, 才能获得低成本优势, 促进自身的发展, 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 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利润的“守护神”

“发展靠市场, 利润靠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法则, 而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重心, 工业企业如果忽视成本管理。再优良的市场收益, 也会由于过度的浪费而抵消。由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因此, 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获取利润的保证。

(三) 成本是工业企业定价的基础

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质量、性能相同的情况下, 谁的产品价格低, 谁就能取胜。但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成本, 如果成本高而定价低, 势必导致亏损, 所以要想定价低, 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是以货币单位来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生产成本的核算是会计在众多的经济活动中应掌握的一种重要的会计技术, 运用于工业企业等生产环节, 是会重大影响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指标的。生产成本的核算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似乎大家都懂, 但我们看到相当多的企业是不规范的, 是不符合会计制度的。

(一) 企业未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 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

生产成本核算不规范、不符合会计制度的现象。设定按订单 (分批) 法核算成本, 未见有按订单 (分批) 设置的账簿和配套表格, 生产成本明细账只设到二级, 生产费用发生未按发生的时间及时入账, 时而无材料, 时而无工资, 生产费用发生直接列入主营业务成本, 未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二)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 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 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唯一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 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 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

(三) 缺少管理会计核算

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大都不重视管理会计核算, 许多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 不能提供有关单位边际成本、边际贡献等对企业决策有重要作用的数据。单位变动成本, 就是决定企业最低销售价格的指标, 只要定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 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可见管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四) 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计算机的运用给现代成本管理提供了方便。计算机运算速度快, 并且具有储存功能, 且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强。有些工业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 这些方法只能进行简单的核算, 对一些复杂数据的核算就无能为力, 而且速度很慢, 难以适应现代化成本管理的要求。

三、解决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问题的对策研究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稳步发展, 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成本核算会计体系, 具体措施有:

(一) 会计人员只有搞好自身专业学习将专业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提高, 才会理解透会计制度, 做好账簿、表格单据设置和设计及解决“常识”不清问题

而自身学习不能像考证那样走形式, 应有真本事, 深人生产, 了解产品, 正确核算。在会计实务中, 仅生产成本核算应注意会计政策要选定的事项就很多, 重要的还应通过管理层、治理层, 甚至董事会等决策层决定, 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材料的计价方法、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问的分配方法等等。应该强调, 生产成本核算应从会计账簿设置和从内部控制获取相关的成本配套表格人手。

(二) 会计人员在接受财务检查或报表审计时一方面要协助做好内部控制测试等工作, 应积极提供给注册会计师所要的生产成本核算方面充分、适当的证据, 另一方面应虚心接受检查人员、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的业务指导, 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更快地提高

一个称职的、全能的企业会计如何通过自己设计的账表单证和提高实际工作经验来正确地执行会计制度, 有效地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正因为感觉生产成本的核算在较多企业有不同程度的错法, 特别是在年轻的会计中间。尤其是在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的时候, 把它一块改了才显得更有意义。当然正确的掌握运用成本核算方法, 更需要会计人员尽责的态度来从事会计工作, 把自己服务的企业的会计信息正确、及时地反映出来, 才能更好地展现现代会计人员的职业化水准。

(三) 企业各级领导应重视成本核算工作, 改变以前落后的观念, 下决心推行成本核算制度

班组成本核算人员要懂经营, 尤其要熟悉生产技术、应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低化理论和方法, 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掌握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 进行科学预测、决策、控制、分析, 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信息处理, 适应现代成本管理需要。

(四) 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

管理会计是指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 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就是会计与管理的融合, 现代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 求发展, 必须要有一整套科学处理财务信息, 提供市场预测、成本控制、责任考评等数据的工具。而管理会计就是这样一种工具。

(五) 制定和完善基础工作, 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系统

一是完善计量工作。二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而发生内部结算和明确内部责任所使用的计价标准。三是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四是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五是实行会计电算化,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系统, 不仅能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并能通过生产的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更主要的是由于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市场的变化, 企业能及时停止过时产品的生产, 减少无形损失。

总之, 建立一个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 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工业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会计体系, 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单独集中核算, 这种方法虽然在常规成本核算之外对成本进行核算, 但并不影响企业正常的财务核算, 同时又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 能使企业得到更为全面的成本信息。企业不仅能得到成本信息, 而且所获得的成本信息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基本能满足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付田华, 高秋云等《关于成本核算改革的几点探索》黑龙江交通科技2001 (6)

[2]姬岩, 杨树和《浅析工业成本核算有关问题》中国商界2009 (5)

[3]李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经济师2002 (3)

[4]彭昱《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闫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分析》经济师2007 (3)

关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研究 篇5

摘要:产品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会计的中心内容,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生产成本的控制应该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金,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从工业企业的各种费用出发,通过费用的分类,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进行费用的结转,最终达到核算工业企业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成本会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一、引言

产品成本的核算是对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核算,这样就需要对生产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在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应该对产品的生产耗费制定消耗定额、编制生产计划,并按照生产消耗定额和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通过考核和分析消耗定额及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成本核算方面的内部控制问题应该成为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可以防范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差错,保护资产安全,而且也是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1]。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概述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

工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过程,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即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生产耗费就是该时期的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产品成本。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2]。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成本核算就是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3]13。成本核算不仅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贯彻执行以下要求:算管结合,算为管用;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

(一)产品成本项目

为了便于归集生产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对生产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可将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分为以下四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3.其他直接支出。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支出。

4.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一般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成本项目,便于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可以考核各项费用定额或计划执行情况,查明费用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促使企业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二)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生产成本的核算是对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情况的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第一,生产费用的核算;第二,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费用核算,是根据经过审核的各项原始凭证汇集生产费用,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然后,将汇集在有关费用账户中的费用再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将通过生产费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费用进行整理,按成本项目归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如本期投产的产品本期全部完工,则所归集的费用总数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期末有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则需采用适当方法将按成本项目归集起来的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三)成本核算——品种法

1、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亦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生产。在这种类型的生产中,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不可能活着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因而也就不可能或者不

需要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2.品种法的帐务处理基本程序

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根据在产品盘存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计算在产品盘盈、盘亏或毁损价值,并从有关费用中冲减盘盈价值,将盘亏或毁损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根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明细帐记录,编制费用分配表,分配各该项费用;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登记管理费用明细帐,归集和结转管理费用;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分别归集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算甲、乙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根据甲、乙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成本,汇编产成品成本汇总表,结转产成品成本[3]103-113。

(四)成本核算——分步法

1.分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因为在这些企业中,产品生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进行。例如,纺织企业生产可分为纺纱、织布等步骤;冶金企业生产可分为炼铁、炼钢、轧钢等步骤;机器制造企业生产可分为铸造、加工、装配等步骤。为了加强成本管理,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产品成本,提供反映各种产品及其各生产步骤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资料。

(五)成本核算——分批法

1.分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用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器制造、船舶制造、精密工具仪器制造,以及服装、印刷业等。在这种生产类型企业中,由于生产多是根据购货单位的订单组织的,因此,分批法也称订单法。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一)成本的作用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是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的。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后,必须把相当于成本的数额划分出来,用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费。一样,才能维持资金周转按原有规模进行。

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成本既然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指标,因而可以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监督、考核和分析等来促使企业以及企业内各单位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改进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成本是指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商品经济中,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价格应大体上符合其价值。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都应遵守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成本,通过成本间接地、相对地掌握产品的价值。因此,成本就成了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努力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成本是主要因素之一。

(二)成本核算在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它是项目进行成本预测,制定成本计划和实行成本控制所需信息的重要来源。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都需要成本的。在经济建设初期,企业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管理,不愿分配资源于成本核算管理。但到了行业发展成熟期,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企业管理要竞争力,如果不重视信息管理,忽视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在竞争中将长期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进成本战略,优化资源信息,才能适应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它又是施工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基本依据。通过成本核算,一方面可以显示前一阶段的具体成本管理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成本核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对照找出偏差,为下一步的成本监控、成本纠偏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成本核算,为施工生产、施工技术和企业经营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和相关资料,促进项目改善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4]。

五、结语

我国的工业企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仍有许多的不完善之处,这也给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层阴影。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工业企业的发展,并对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等工作加以指导,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给以支持保障。而企业则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保障,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责任制体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对成本的核算,可以让企业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并且进行有效的规

划,这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5]。

参考文献

对于工业企业成本管控方式与应用 篇6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成本管控 方式与手段

一、成本管控的含义

成本管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成本目标,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利偏差,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节约为依据,全面成本管控是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它实行相对成本节约、扩大了成本管控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充分发挥成本管控的效能。

二、成本管控的意义

1.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成本管控提供了依据。而成本管控既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

2.是改善经营管理的动力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实行成本管控,要求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本管控的有效进行。

3.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

生产企业经济责任制是实行成本管控的重要保证。实行成本管控,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要求各部门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使成本管控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三、成本管控的方式

1.产品研发成本的管控

(1)缩短研发周期

许多新产品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批量投入市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产品设计不能一次性达到规定要求,返工次数多。因此设计人员应在不影响成本、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一次性设计的成功率,缩短研发周期。

(2)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

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手段:①增加工艺评审环节,深挖技术成本潜力;②规范工艺手段,发展高效、先进的工艺手段和工装;③建立技术数据采集网路,并进行科学整理分析;④再应用于实践中。

2.采购成本的管控

(1)将杠杆采购与联合采购有机结合

杠杆采购是指长期持续性的随机采购,但却不愿意与供应商维持比较比密切的合作关系的采购方式;联合采购是一种由多家企业因相同需求而形成采购联盟的采购模式,形成大规模采购,以此达到降本的目的。

(2)将目标成本法运用于材料采购

工业企业根据市场调查得到的价格,扣除利润及研究经费,得出产品在制造、分销和加工处理过程中所允许的最大成本,即目标成本。企业在设置采购的目标成本时,应遵循可行性、普遍性、先进性、科学性及弹性原则。

(3)采购标准化

采购标准化是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的有效途径。采购标准化要做到产品生产标准化、采用标准化产品、采用标准化术语、采用标准化流程、向市场推广企业标准。

3.存货成本的管控

为保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适时适量地购进存货,它要求企业既能满足生产及销售的需要,又能使企业存货储存成本与订货成本之和达到最低的一次采购批量。

4.生产制造成本的管控

(1)材料定额标准管理

材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由工程技术部负责。技术人员根据工艺路线表,计算出产品零部件、原材料消耗定额,并编制成标准的技术文件,然后交工艺室下发给各车间及物资供应部等部门。物资供应部再根据定额数量组织零部件、原材料的采购工作。

(2)材料领用消耗的管控

以材料消耗定额和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确定月度领用的材料限额。如班组因发生废品、零部件丢失等原因,需要超过限额领用材料时,需先查明原因,经审查过程,才能超额补领材料,尤其是那些耗用量较大、单位价值较高的材料。

(3)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

运用5S管理法,使企业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通过对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评价体系,推进产品及服务质量。

5.质量成本的管控

工业企业应建立一套质量成本核算方法来计量质量成本的金额,然后对质量成本因素、效益和趋势进行分析,形成质量成本报告,作为企业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

6.人工成本的管控

通过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

四、结束语

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工业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控流程,积极调动全员参与成本控制,企业管理者也要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各方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孟庆华. 成本费用控制工具大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冯韫单. 浅谈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及对策. 新财经. 上半月2010年第七期www.qikan.con.cn

[3]高立法.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张雅秋.企业成本控制对策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11):144—146.

[5]刘以情.财务成本管理[M].西安:西安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浅析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 篇7

一、企业基本情况

动力厂是建峰工业集团下属的分公司,该厂自1990年以来主要承担化工园区所辖的生产单位及周边村镇生产生活供水,供电及内外通讯三条线生产运行维护及其基建施工任务。共分为供水,供电,通讯三个生产车间及综合办、生产部、市场部、供应部四个管理科室,在职职工261名其中管理部门人员43人,生产车间人员218人,是一个具有年制水供水能力2000万吨、供电能力2.4亿千瓦时、固定资产总值达6460万元,主要有江西供水、江东供水、供电、三个产品。

二、成本构成情况

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并按使用车间分摊进四种产品,部门折旧费再按四种产品固定人工比率分摊进四种产品,折旧费是固定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及岗位工资加绩效工资,岗位工资是固定成本,绩效工资是变动成本,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用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职工人数比率进行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

三、成本发生情况分析

2009年全年完成产值2938.07万元,其中供电762.72万元,供水1237.29万元,通讯382.29万元,产量供电19787.39万千瓦时,供水中江东供水986.36万吨,江西供水66.61万吨。其中三种产品的出厂价为:供电:0.42元/千瓦时,江东供水;1.15元/吨,江西供水:1.21元/吨,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江东供水一种产品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2.4%和353.72%,剔除其他因数,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江西供水=(1.21-1.79)*666126.13=-386480.39元

江东供水=(1.15-0.63)*9863557.23=5129049.76元

供电=(0.42-0.45)*197873889.35=-5936216.69元,

则本年利润合计:(-3 8 6 4 8 0.3 9)+5129049.76+(-5936216.69)=--1193647.32元,如果再扣除固定费用,企业更亏损。

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江西供水=(1.21-1.7068)*666126.13=-330931.46元

江东供水=(1.1 5-0.6 0 8 3)*9863557.23=5343088.95元

供电=(0.42-0.446)*197873889.35=-5144721.12元*

总现金流量=(-330931.46)+5343088.95+(-5144721.12)=-132563.63元

从以上(见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资金,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亏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

四、原因分析

亏损的原因是该企业成本过高导致亏损,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有:1、国有企业性质根源决定的,由于动力厂是国有老厂,人员结构不是很合理,职工素质参差不齐,没有摆脱靠国家吃饭的习惯,人员沉置,工作懒散的情况十分普遍。2、水电价格由总厂内部定,考虑到其他生产企业的边际贡献,利润状况,所以水电销售价格较低。3由于动力厂的决策机制受到总厂的固有限制,使得决策缓慢,执行不力,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4、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的职责,互相推诿,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不能及时入帐。

五、解决问题的探讨,控制成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作好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成本和费用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成本预算、成本决策缺乏真实的基础数据,就会导致企业管理层决策不当或错误,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力。而扎实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基础工作,为公司及时准确的商品成本测算,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提供了核算基础。因此,加强成本管理,企业应该首先建立健全成本和费用的基础管理工作。

1、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公司的成本支出涉及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相关方面的经办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技能的局限性、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行为目标的背离等方面的原因,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增加成本支出,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成本管理的根本保证。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有:定额管理制、费用报销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产品销售及发货制度等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到有章可寻,而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是各项制度能够惯切实施的根本保证。因此,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但要结合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而且要结合外部市场条件等诸多因素加以考虑

2、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的定额标准。定额是成本预测、核算、分析和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有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资金占用定额和费用定额等等。

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能够及时反馈公司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的好坏程度,如材料的利用是否合理、废品率的高低,并可通过这些指标对各个环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成功的经验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因而制定工时定额就显得特别重要,将产品的实际工时与定额工时进行比较,能够比较直观的判断出生产操作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或工作任务的饱和程度,为分析公司劳动生产效率水平的高低,提供比较直接的依据。

资金是企业循环的血液,如果资金短缺企业将无法维持生存,但过多的资金占用,将会增加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因此,制定合理的资金定额标准,是公司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3、作好各个方面原始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工作。公司成本核算的数据,很多都是依赖于原始的统计数据,如各种产品的工时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燃料动力费用消耗量,各种产品的产量以及完工程度等等,如果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保证,无论采用多么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公司各个期间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支出,相应的也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公司各个期间的盈亏情况,原始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工作,应当是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中的基础。

(二)对成本支出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1、按成本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个过程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以及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是控制活动的关键环节,它属于事中控制方式。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在决策实施之前要作好定量分析,确保其促销方案的成功实施。

2、按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实施控制:

(1)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物件。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购置成本、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

对采购成本的控制,通常是根据所需存货项目,决定供应单位、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谋求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三者之和最低,使企业存货最优化。生产消耗的控制通常采取的方法有:提高计量的准确性、优化生产工艺、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等等。

(2)工资费用控制: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制造费用开支专案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对制造费用实施控制的重点应放在《1》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提高设备利用效率。《2》作好各生产环节的管理工作,降低机、物、料消耗。

(4)期间费用的控制:《1》管理费用: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专案非常多,多数费用发生额的大小与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有关,而与产品的产、销量无直接的线性关系。《2》销售费用:是企业产品的销售环节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销售产品的运输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包装费用、以及销售机构发生的差旅费、工资等等。《3》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使用资金发生的成本,发生额的大小与企业采取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数量的多少有关。以上三个方面的费用,除销售费用中的部分项目外,多数费用不与产品的产、销量成正比关系,因而不能用起发生额的大小来评价其工作的好坏,常见的多是与预算指标为目标来实施控制。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任何管理体系,如不实施考核和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则将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成本控制结果的考核与评价:最常见的就是建立责任成本制度,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企业的两种不同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他们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

责任成本制度对成本考核主要内容有:

1、编制和修订责任成本预算,并根据预定的生产量、生产消耗定额和成本标准,运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各责任中心的预定责任成本,作为控制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2、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如目标成本节约额(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节约率(即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

3、根据各责任中心成本考核指标的计算结果,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为保证成本控制工作持续有效的的运行,在对各责任中心考核与评价的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现存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依赖于资本、技术及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做好成本控制。成功的成本控制是工业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一、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外先进成本控制经验相结合,进行现代化成本控制管理。另一方面,根据价格规律,成本是影响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成本作为工业企业定价的基础,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低价优势,进而抢占市场。

2、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保证。

工业企业利润的基本算法是用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利润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扩大销售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多种途径实现。但无论是提高产品价格或是扩大销售规模都受到买方市场的限制,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高价格或是没有那么大的消费能力,则会反噬企业的利润,同时获取利润的主动权也未真正掌握在工业企业手里,而成本控制是企业通过内部自身的调节和控制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是提高工业企业利润水平的重要保证。

3、成本控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基础。

从企业资金的调度和使用方面来看,工业企业要发展,就要从财务战略的角度统筹分析企业的资金需求,资金投向,资金的使用等等,而在资金统筹方面,很大程度企业决策层要考虑到资金的使用成本,从现代企业管理看,资金成本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尤其对一个已经过初创以及成长阶段,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工业企业,负债成本是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非常关注的一项成本,因为财务杠杆的因素使得负债成为了企业的一把双刃剑,没有合适的产品利润率,过高的负债成本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甚至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长期有效、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现存问题

1、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相对于国外先进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我国普遍存在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为了降低成本而进行成本控制,并未真正从产品市场效益角度分析成本问题,陷入成本控制困局,将成本控制简单的等同于降低产品成本;二是狭隘的成本管理范畴,目前我国大多工业企业更多关注传统的产品制造成本控制,较少涉及如设计成本、市场成本等成本范畴,或是将成本控制范畴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忽视对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等相关领域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三是成本控制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更多的仍是依靠节约方式降低成本,不能利用世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如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

2、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依旧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往往只是有针对性的对某个成本阶段进行控制,缺乏对多个成本阶段的系统控制,使企业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产品的销售环节所发生诸多的成本控制,应收账款的收账成本、坏账成本、外压款的资金占用成本、销售队伍的人工成本、产品宣传成本等等,而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忽视销售环节相关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工业企业都缺少全面的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仅局限于企业财务报表的成本信息,成本控制属于事后控制,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铝板行业的成本控制过程,在生产采购环节,有的是参照行业的周均价,有些是参照的日均价,有时有可能出现采购策略不当,成本控制出现纰漏,结果在采购环节出现了损失,甚至该损失很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节约所不能弥补的,最终导致批量亏损,给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结果造成重创。

3、缺少健全的成本控制机构。

目前我国很多工业企业没有设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机构,相关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从财务报表上获取成本信息,导致相关成本信息的有限性及滞后性,成本控制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缺乏产品成本的具体信息,如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成本等,企业决策者将不能做出正确的、符合目前企业需要的成本控制计划。缺少健全的成本控制机构便无法获取精确的数据,这样一来产品价格的确定也便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借鉴国外先进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经验,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新成本控制观念。

从战略角度出发,成本控制观念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人员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使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不仅是在于降低产品成本,更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产品成本与价值的关系,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成本控制问题,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二是扩大成本控制范畴,现代工业企业除了制造成本外,更有设计成本、市场成本等,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对所有的成本范畴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部门,更关系到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积极参与;三是结合现代信息工具,采用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例如开发、使用各类电算化软件,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模块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同时综合使用先进成本控制办法,不仅能有效降低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各类管理费用,同时有利于企业快速掌握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进行经营管理方向的调整,利于工业企业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建立健全的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工业企业需要制定成本目标管理以及高质量的成本控制计划,保证企业各相关部分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成本计划。例如,工业企业采购部门的采购环节,现代经营管理中的采购不再是传统的买东西,而是在考虑采购期、再采购点、到货时间、采购成本、批量优惠、经济批量采购、存货成本、缺货成本等因素以后的综合的采购成本。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资金占用,为创造企业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计划不仅要具有全面性,更需具有前瞻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成本控制的各个范畴,更要以成本效益的角度超前看待和处理成本控制相关问题,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寻找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其次,采用科学控制方法,加强成本控制力度。工业企业需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利用不同的成本分析方法,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力度。例如金属丝制品行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实行跟踪测试,分段考核,综合比对的方法,从产成品所用原材料开始投料,到每一工序耗用的工时、折旧、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制造费用等分项核算,细化到每一种产品规格的每一个工段,然后到产品包装、入库,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从材料的领用出库,到设备的折旧损耗,每一个细节无不渗透着成本控制这一现代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成本控制措施的发挥,是成本控制贯彻执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划分多个成本责任单位、编制责任预算,实现权、责、利的统一,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建立多层次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发挥各层次责任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优势,加强对成本控制实施效果的控制监督。另一方面,为充分调动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成本控制力度,保证成本控制的贯彻落实,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设立专门成本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能够保证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及时性和合规性。成本管理机构可以帮助企业设立符合实际的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成本控制计划,同时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考核。另一方面,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可以进行专门的成本会计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减少企业盲目决策行为,增强企业成本优势,促进企业发展。专业的部门需要配备专业的人才,因此为保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准确性、高效性需要聘用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可以说,成本管理机构是工业企业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有力支持部门。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生存、求发展,不仅需要有质量和产量保证的产品支持,更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保证企业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加强成本控制,使企业全部投入最小化带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先进成本控制方法是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张晓兰.如何做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J].审计月刊,2010年第5期:51-52

[2]、何克飞.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财经界,2011年:60-61

浅谈工业企业成本控制 篇9

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产品在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和监督, 它是成本控制的开端。事中控制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从投料起对成本的形成和偏离成本目标的差异进行的日常控制。事后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后的综合分析与考核。

成本控制方法一般有标准控制法、预算控制法, 相对成本控制法等。我国自50年代以来, 经过不断实践, 也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成本控制方法, 如限额领料控制、内部银行和流通券控制、定额控制、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等。这些做法, 对促进成本降低, 起了积极作用。

二、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对象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按成本形成过程确定成本控制对象, 如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等;二是按车间和部门确定成本控制对象;三是按产品或零部件确定成本控制对象。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控制人财物力等资源耗费。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消耗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成本高低有决定性影响。因此, 控制资源耗费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2. 控制生产费用开支。

要根据不同行业和产品结构, 制定费用计划、预算及有关开支标准, 从用途上、时间上和数量上严格加以控制。

3. 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

控制生产经营过程, 不仅要控制生产准备过程和直接生产过程, 而且要对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包括设计阶段和产品售后服务阶段) 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三、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是确定成本目标, 揭示成本差异及原因、采取控制措施予以纠正。

1. 确定成本目标 (标准) 。

成本控制首先要明确控制标准。成本目标包括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成本项目的成本目标以及为实现成本目标所规定的定额和标准。它是成本控制的准绳, 也是分析和评价的依据。成本目标的确定一般可以按计划指标分解法、定额法、预算法三种方法确定。

2. 揭示成本差异及原因。

它是将实际成本与成本目标 (标准) 相比较, 计算出成本是超支还是节约, 通过对差异进行分析, 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单位。对成本差异的分析必须经常化、系统化。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较多, 必须深入找出其主要原因, 并明确其责任。分析不深入, 原因就无法查明, 责任不明确, 措施就难以制定。

3. 采取控制措施予以纠正。

揭示成本差异的原因以后, 就必须提出改进措施, 确定改进方案, 控制成本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促使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日常控制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日常控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原材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控制

(1) 对材料实行分类, 进行ABC控制。工业企业材料品种繁多, 价格高低悬殊, 存货多少不一, 为了突出重点, 必须进行分类控制, 其中ABC控制法是控制的有效方法。

ABC控制法是将全部库存材料按品种数量的多少及价值的大小, 依次划分为A、B、C三类, 采取有区别、有重点地对各类材料进行不同的控制。在通常情况下, A类材料的品种数占全部材料品种数的5—10%, 而累计资金占全部资金的70—80%;B类材料的品种数占20%左右而资金占15—20%;C类材料品种数占70—80%左右而资金占用数为5—10%。所以, A类材料应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

ABC分类控制的基本步骤:

(1) 计算某种材料在一定时期 (一年) 内所占用的资金数额, 并按其大小排队。

(2) 计算各种 (类) 材料品种累计数及占全部材料品种的百分比。

(3) 计算各种 (类) 材料占用资金累计数及占全部资金的百分比。

(4) 按分类标准将全部材料分为A、B、C三类, 并绘制成ABC分类控制图。

作为成本日常控制的重点的A类材料,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精确计算每次订货批量, 严格控制订货数量, 增加订货次数;库存材料应定期检查盘点, 及时掌握实际库存量、未来需要量、提前订货期和订货点, 保证日常控制的顺利进行。

B类材料成本控制不像A类那样严格、但也不能忽略。一般是按大类确定订购数量和储备定额, 根据不同情况, 灵活选择控制方法, 可以采取定期订货控制, 也可采取定量订货控制;设立库存卡片, 及时检查核对。

C类材料成本控制可以粗略一些, 一般可以采取定量订货控制, 集中采购, 适当增加储备量和每次订货数量, 相应减少订货次数和订货费用。

(2) 实行材料定量订货控制和定期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总是需要有一定的材料储备。材料储备过多, 材料成本就增加, 从理论上说, 材料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个方面。采购成本是材料数量与材料单位价的乘积。订货成本是每次业务而发生的文件处理费。邮电费、验收付款费等, 储存成本是材料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搬运费、保险费以及利息费等。缺货成本是指因为缺货而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 存货的采购成本与缺货成本与订货次数的多少无关, 因此, 在计算材料订购批量时不予考虑, 而只考虑与采购次数相关的材料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材料订货成本一般与材料订货数量无关, 而取决于订货次数。订购次数越多, 则订货成本就越多。材料储存成本取决于订货数量、保险储备量和平均储备量, 一般而言, 材料储备量越大、材料储存成本就越高。材料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就为材料储存订货总成本。

(3) 实行限额领料制, 加强材料成本定额管理。限额领料制又称定额领料制, 它是按规定限额领发材料的一种管理制度, 也是企业用以控制材料消耗的一种手段。采用限额领料制, 要根据产品产量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确定每月的材料领用限额。

采用限额领料制, 可以随时反映材料领料差异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限额领料发出后并不一定全部耗用, 因此, 领料过程中也必须防止一次领用过多的现象。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合理、节约地使用材料, 降低材料成本。

(4) 采用新材料, 代用材料, 提高材料利用率。材料成本控制要不断发现和采用新材料, 代用材料, 改革材料加工工艺, 综合利用和加强废旧材料回收, 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效能, 提高材料利用率, 降低材料成本。

寻找新材料、代用材料的基本方法是运用价值工程。所谓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通过产品功能的分析, 正确处理功能和成本的关系, 剔除多余的和不必要的功能选用新的材料和代用材料, 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材料成本的目的的一种控制方法。

2. 工资及附加费的控制

工资及附加费的控制应做到:

(1) 加强定员定额控制。科学地制定定员定额, 可以减少不合理职工人数, 合理调配劳动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达到降低工资及附加费的目的。

(2) 推行计件工资制, 控制工资费用。计件工资制是控制工资费用的有效措施, 其关键在于计件工资率制定的科学性。计件工资率必须根据工人技术熟练程度, 设备条件的变化等因素确定并适时进行调整, 保证计件工资率的先进合理性。实践证明, 计件工资制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控制生产工时, 降低单位产品工时消耗, 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计时工资制下, 单位产品成本中工资及附加费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平均工资的高低, 而且取决于生产工时的消耗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减少, 或单位工时的产量增加, 就可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及附加费。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工时控制, 使生产工人工时总数不得低于计划工时数, 同时, 还必须健全工时记录, 产量记录, 通过实际工时和定额工时的对比, 来分析工资及附加费的效率差异, 促使职工最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成本。

3. 费用成本控制

费用成本控制应做到:

(1) 实行归口分级管理。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 应根据明细项目的性质和责任归属按可控原则分解, 归口到各有关责任单位。例如, 供应部门负责材料仓储费用;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工资成本;工具部门负责工具模具消耗;总务部门负责办公费、维修费;财务部门负责利息支出等。归口部门再按费用发生地点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有关耗费单位, 做到层层负责。

(2) 加强预算控制和定额控制。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一般采用预算控制和定额控制。固定费用以绝对数指标下达, 采取预算限额控制, 变动费用采取定额控制或定率控制。例如, 劳动保护费按人员、工种规定定额;维修费按设备台数、维护程度规定定额;各种消耗按生产任务, 机台核定消耗定额;等等。为了适应业务量 (生产量) 的变化对费用开支的不同需要, 也可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计划作为控制依据。预算定额控制, 必须建立费用限额卡、费用台帐、费用限额手册等形式进行核算和控制。

摘要:成本控制是为了实现成本目标, 对形成成本的各因素进行限制和监督, 及时发现偏差, 采取措施纠正, 使生产费用控制在规定的目标以内, 并不断总结经验, 降低产品成本的活动。本文就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进行论述。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意义,程序,日常控制

参考文献

[1]张银朵.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控制[J].企业经济.2008 (3) .[1]张银朵.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控制[J].企业经济.2008 (3) .

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探究 篇10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制度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获得更多的利润, 工业企业除了要将企业资本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放在首位, 成本控制的先进性更是至关重要的。降低产品成本,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因此, 成本控制是工业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 员工过多, 生产效率低下成为了最显著的问题, 由此看来, 成本控制则是工业企业容易忽略, 但往往又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 探索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在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对于成本控制只停留在成本节约的阶段, 即原材料、生产过程费用的节约, 使得成本控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 如果工业企业想抢得先机, 更好的理解成本控制的内涵、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

现代成本控制是指按照成本的特性和既定的成本标准,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减少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 对实际应用的成本费用加以限制, 发现企业成本偏差, 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其中的不利差异, 同时将有利的差异进行巩固, 将实际成本实现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成本控制, 可以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 降低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经济资源的不必要损耗, 从而降低整体成本,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成本控制不仅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更是市场经济中亘古不变的重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 成本控制对现代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 成本控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 是企业经济运行的关键, 是基层生产者到企业的核心决策者最为关心的主要矛盾。

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成本控制更够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

首先,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工业企业作为最为主要的核心动力之一, 其成本控制环节尤为重要。目前, 我国许多工业企业仍然遵循非常落后原始的成本管理观念, 从而丧失了工业企业领域的竞争力。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够是工业企业在质量不变甚至更好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由此获得抢占市场的优势, 同时能够使工业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将更多的利润利用与自身建设投入中, 使其进一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

2.成本控制是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众所周知,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 成本是第一要素。工业企业不像其他类型的企业, 可以以企业品牌、企业文化或者其他包装吸引消费, 在工业企业中, 产品成本低就是最大的优势。很多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 选择制造高品质的产品, 却导致了企业因为原材料和加工成本过高而导致企业负债严重, 最终拖垮了企业的发展。工业企业要想实现健康发展, 乃至更进一步的成长, 必须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的其中一个关键, 就是实现成本控制, 在不降低产品质量、不受生产规模的影响下将工业企业的成本降至最低, 才是一个工业企业实现在该领域独占鳌头的最佳方案。而对于整个企业而言, 成功的成本管理就可以贯穿企业的发展。

3.成本控制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 缓解工业企业压力

上文中也有提到, 工业企业要想实现健康发展, 乃至更进一步的成长, 必须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资金流通对于工业企业来讲就像是人的血液一样, 血液健康流通是维持人生命的必备条件, 那么资金流通之于企业也是如此。如何更好的统筹资金的使用, 则是取决于工业企业的管理层, 如果企业的战略合理, 那么正常的负债是企业“血液流通”的过程。但如果负债成本过高, 却未在同时取得较高的利润, 那么企业就将陷入财务危机。由此来看, 成本管理确实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除了第二点中提到的尽可能的缩减工业企业的产品和管理成本, 提升企业的利润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外, 规避相关的财务风险, 如高负债等问题, 也是必不可少的。

4.成本控制能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企业具体资源计划中, 往往都过于追求原材料的低价, 更注重利润的提升, 但实际上工业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都并不重视成本管理, 这种意识非常落后。因此造成了整个企业对利润追求过多, 却忽视了企业资源、资金使用的效率。而成本管理能够实现将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起来,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从而逐渐减少因为资源浪费导致的成本增加情况。

三、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统计人员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重视程度较低

随着现代工业企业较量日趋白热化, 不少工业企业一直将产品销售视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反之对企业中从事财务统计的人员成本控制重视度明显不足, 对于成本控制的方法掌握仍旧不熟练。因此, 不少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时, 常陷入的困境便是只论成本, 单纯只探索如何节约成本这一问题。此外, 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成本控制只需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负责, 这似乎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致使其他相关部门统计人员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未予以足够重视, 进而使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等多个流程中的成本控制均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较慢的成本控制理念更新速度, 不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

在我国, 工业企业多为国企, 在国企内部存在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慢的现象, 成本管理主要考虑到的是宏观的需要, 而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月遭到了忽视。即便在成本管理方面采取了实际的行动, 但也仅限于纯粹提高产量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利用存货的不断积累, 将生产流程中产生的成本转移隐藏于存货之中, 从而达到提高短期利润的目的。正是由于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市场观念的缺失, 致使成本信息在决策中出现较多失误。究其失误原因, 还是在于较多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单纯只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而降低成本, 并不是站在产品市场的经济效益角度去研究相似的成本问题, 误认为成本控制的核心仅在于单纯降低产品成本。另外, 成本管理范围仍需进一步拓展。多数企业仅重视成本控制中的产品制造方面, 市场与设计成本控制则遭到了忽视。

3.成本控制体系需更加具有系统性

如今, 系统性的成本控制理念依旧未能在我国工业企业当中形成。若仅仅只针对某特定阶段实施成本控制, 却忽视了对整体的把握, 丧失了全面性与系统性, 这样一来, 成本控制的局限性会越来越突出。此外, 多数工业企业在成本分析的全面性方面仍旧有许多不足, 在我国工业企业内部, 成本分析的领域过于局限, 主要集中在企业财务报表的成本信息等方面, 而成本控制属事后控制, 因此, 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时常常伴有滞后性的存在。以铝板行业成本控制为例, 在最初的生产采购环节, 不同企业参照不同, 有些企业以行业日均价为准, 有些则以行业周均价为准, 这就可能导致前期采购策略制定出现失误, 从而在后面的成本控制方面出现相关问题, 最终结果往往是在采购环节上企业亏损连连, 有些损失甚至在生产过程中是难以弥补的, 到了这个阶段, 若再想通过一系列成本控制手段企图达到亡羊补牢的目的, 早为时已晚。

4.企业采购成本对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低

在工业企业成本总额中, 企业材料成本占据了多数比例, 一家工业企业若想做好成本控制, 初期的采购成本控制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但问题是, 前期占生产总成本比例过大的物料成本, 不少生产业企业均无法以相对合理的价格获得物料与设备, 采购价过高, 产品成本随之增加, 进而产品的利润也受到影响。相反, 若采购价过低, 物料的品质又得不到保障, 最终影响到产品的整体品质, 一个产品的品质若得不到保障, 后期在市场上是不具备竞争力的。因此, 工业企业采购部门必须提升对市场上多变价格的灵敏度, 以保障成本控制的效果。

四、对于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更新成本控制思维, 完善企业内部制度

第一, 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将成本控制理念进行更新, 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 不能一味的追求工业产品的低成本, 而应该去平衡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关系, 通过现代成本管理的路径去实现成本问题的解决。那么, 如何更新成本控制思维则是企业管理层需要关注的。首先, 应该摈弃以前那种通过节约原材料成本的初级成本管理方式, 这种节约是被强加于员工的一种思想。想要真正实现全方面的成本控制需要企业内部人员具有主动的意识, 从各个维度进行资源有效利用。融合成本高效率利用和鼓励机制, 实现真正的主动性成本控制。此外, 工业企业不只是有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更应该得到控制的是生产环节以外的成本, 诸如研发成本、工艺设计成本和营销成本等等。简而言之, 就是全方位的将企业从产品制造到投入市场的整个过程都放在成本控制的角度下去考虑。然而, 这种全方位的成本控制需要调动全体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第二, 就是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制度。原本的制度过于落后, 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并将其与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其次, 要将职权进行具体分工, 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控制体系。与此同时, 要将考核制度也纳入成本控制的框架内来, 如果没有考核制度, 那么再完整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只能是金玉其外, 为了避免败絮其中则要专业人士设计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核算制度。

2.设立专职的成本控制部门

工业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 用来帮助企业实现制定的成本控制等战略目标, 这些战略即是保证整个企业经营全过程中实现成本控制的支撑体系, 并且能够针对性的对暴露出的成本控制方面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对整个成本控制实施过程进行数据上的考核。此外, 专门设置的成本控制部门具有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等特点, 将会计人才集中于此, 是整个工业企业最核心的成本管理部门, 担任着各项成本控制数据的核算任务, 这样能够使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数据, 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削减错误发生的几率, 让工业企业更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很多工业企业会忽视专职成本控制部门的建设, 认为在工业类型企业内只要有会计人员做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整理工作即可, 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正是由于工业企业成本为王、利润第一的, 更需要专业的、行业领先的会计人才在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工作, 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成本控制上领先一筹。因而, 为了保证企业成本部门的高效率, 企业应该聘请具有专业资格和多年从业经验的会计核算人才。

3.提高工业企业财务、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首先, 工业企业中的会计部门人员应该将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不能仅仅只有书面上的理论知识, 或者相关的会计从业证件, 更需要实操能力, 能够在实际的管理会计应用中面对各种会计情况, 能够一一顺利的解决, 并且能够提供有效的经验方法。那么如何提纲会计人员的技能呢?首先, 管理层要设置相应的培训活动, 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尤其是国际上最新的成本控制理论等知识, 会计人员可能本身具有很强的知识储备, 但进入企业离开学校, 在知识的更新上可能会稍有欠缺, 所以需要工业企业提供这样的渠道去了解相关领域的新思维。第二, 工业企业应该在每年末召集会计人员, 甚至可以是其他公司的优秀员工参加年会性质的成本控制经验分享交流会, 交流成本管理心得。第三, 虽然会计人员不属于一线生产部门, 但其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是与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息息相关的, 因此企业也应该让这些会计人员了解和接触这些经营环节, 让他们对工业企业整体全方位的经营活动有宏观性的人士, 能够使其在工作中更主动的具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也能够意识到好的成本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提升会计水平, 增强成本控制理念。最后, 鼓励机制、惩罚机制也是一个企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工业企业应该对业绩良好的会计人员进行奖励, 而对没有成本控制意识, 不主动学习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 这样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4.提高人工劳动生产率, 降低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成本

首先, 工业企业的采购部需对市场进行更为专业且细致的调查, 以便能够了解物资市场的动态, 从而综合比较与分析企业原材料的价格与质量, 与此同时, 库存量、批次以及经济订购批量的合理性也是影响采购成本控制的因素之一, 因此十分有必要将采购与储存费用尽可能降低。企业原材料被采购回来后, 还需进一步加强物资管理, 这就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物资管理, 以便更为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此外, 原材料的供应与调度工作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如何保证物尽其用, 更为合理的利用资源, 是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需要去思索的问题。

其次, 企业内部超员现象严重是当代工业企业的一个特征之一, 这就造成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降低, 相当于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此外, 另一个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机器设备开工不足, 对此, 应提高劳动者利用工具创造物质财富能力。这就要求在相同的时间与同等生产条件下, 劳动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出质量更好且成本更低的产品, 这样一来, 单位产品的工资成本便得到了降低, 也就从整体上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因此, 当前工业企业劳动效率过低的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 提升员工素质, 例如为了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培养, 可定期开展指定内容的全员培训, 以达到提高员工操作水平、更快熟悉业务的目的。第二, 企业技术需不断革新, 在设备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 企业应根据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人员调整计划, 以提高人工生产率, 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五、总结

总而言之,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 工业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中, 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利润,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要实现行之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 首先应从更新成本控制理念出发, 将成本控制理论研究透彻, 再来完善成本控制系统;其次, 应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 引进优秀会计人才,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最后, 在原材料上进行成本控制, 减少原材料的采购、储存、管理费用。这样全方位的实现成本控制, 才能使工业企业爱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得先机, 使企业更加稳定健康。

参考文献

[1]冉秋红, 王颖.成本与管理会计[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2]邹丽岩.浅析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河北企业, 2010

[3]姚莹.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 2006, (02) .

[4]刘国炎.浅谈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棚[J].现代经济信息, 20l0, (18) .

[5]李汝东, 关于工业企业标准成本控制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 2012 (10) .

[6]王小文.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J].决策与信息, 2011.

[7]张玉涛.工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初探[J].价值工程, 2011 (22) .

[8]帅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2 (8) .

上一篇:OFDI下一篇:医院信息智能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