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过渡

2024-08-03

平稳过渡(精选九篇)

平稳过渡 篇1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小衔接,协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合作作为家庭与幼儿园互助协作的良好互动模式在引领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 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必要性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事情, 同样作为幼儿长期生活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家庭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家园合作在协助幼小衔接过渡方面是必要的,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家园合作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碍。幼儿园会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且运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的方法, 使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过渡到小学, 而作为家长, 则应积极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并保持一致, 保障家园合作的工作顺利进行, 进而推动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2. 家长要与幼儿园一同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和兴趣。

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家庭教育处处蕴藏着教育时机, 父母可以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做到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 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 并引发更多的问题, 这样就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 进而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

3. 家长与幼儿园一同为幼儿上学做好必要的准备。

(1) 心理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 一系列的变化常常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紧张, 当紧张情绪不能及时消除时, 孩子就会产生退缩、孤僻或攻击性行为。父母应有意识地延长与幼儿分离的时间, 让他们感觉到与谁在一起都无妨, 而幼儿园也应配合, 尽量在幼儿面前提及父母, 并尽量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同伴交往, 从而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2) 学习准备。做好幼儿入学的准备, 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合作, 为幼儿准备基本一致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具体来讲, 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平时要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多做“倾听”游戏。同时, 家长和幼儿园应精心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3) 生活准备。从大班起, 家长和幼儿园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在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时候, 可尽可能接近小学时间作息, 让幼儿有时间概念, 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家长配合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巩固和补充教给幼儿一些必须的生活技能。 (4) 物质准备。在物质的准备上, 家长可以与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沟通, 准备幼儿入学后所需物质。如家长应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四个一”的物质准备, 即准备一套学习用具、一些实验工具、一套生活用具和一块学习小天地。

(二) 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可能性:

1. 幼儿园与家庭出发点一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看出, 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小衔接这一方面上出发点一致。

2. 幼儿园与家庭态度一致。

二者具有一致的出发点, 自然对于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态度也是一致的, 在无形中使得幼儿园和家庭在这一问题上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进而有了合作的可能性。

3.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致。

在家庭中, 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一致有利于幼儿树立言行统一的良好意识, 培养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 明确自身心中的积极榜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也可指导并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规范教育方式。

二、家园合作如何发挥协助作用的具体措施

(一) 平稳过渡中幼儿园是基础

1. 创设浓郁的衔接氛围。

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环境氛围:首先, 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 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其次, 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 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

2. 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每学期可通过为大班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家长会和专题讲座, 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 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了解除了学习能力等入学准备以外还应重视幼儿心理、生理上的入学准备工作, 从而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3. 开放观摩, 率先体验小学生活。

幼儿园可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 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来园开展多种学科的现场观摩活动。同时也可与当地社区临近小学合作, 带领幼儿及家长参观小学一日生活, 让幼儿及父母提前熟悉将来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使幼儿园和父母觉察哪些还需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弥补的方面, 以为幼儿更好地过渡到小学奠下基石。

(二) 平稳过渡中家庭是帮手

1. 家长应积极学习, 适时转变思想观念。

作为父母, 要提醒自己孩子将要步入小学, 不再是时时、事事依赖自己的小不点, 要以小学生的标准对幼儿提出要求, 包括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等, 并积极与幼儿园及时沟通, 向幼儿园教师积极学习。

2. 与幼儿园一同增强幼儿的信心。

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 其学习和适应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家长要协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增强其自信心, 让幼儿在解决难题中体会乐趣, 提升幼儿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 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

3. 协助幼儿园做好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工作。

家长要辅助幼儿园做到在家中贯穿幼儿园的良好习惯, 并促进幼儿自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如做到自己洗漱、自己睡觉、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要不断给予鼓励, 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

4. 协助幼儿园加强学生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训练。

在幼儿园大班中, 幼教工作者会对马上入小学的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提供不同的规则性任务和训练。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 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 从任务看孩子的执行情况, 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同时,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 要率先树立榜样, 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 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三) 拓展互动渠道, 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1. 成立“家庭互助小组”, 创新家园活动形式。具体方式是各班挑选出不同层次的家长代表和本班教师共同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委员会”, 将班级家庭划分为不同的“片”, 每个片由家长担任的“片长”负责, 教师则起到指导协调的作用。根据本班的幼小衔接计划, 由片长负责各组家庭开展配合工作, 片长和教师定期开会研讨, 各班相互介绍好的经验。

2. 吸纳家长参与课程调整。

为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 使家长、幼儿、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社会适应性准备, 可通过主题活动反馈表和主题活动调查表的形式吸引家长参与课程, 并共同探讨教育策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幼小衔接课程调整的积极性, 还有利于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措施, 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完成社会性适应过程。

3. 运用家园网络双通道, 做好及时沟通工作。

可运用网络拓展家园沟通渠道, 开通“幼小衔接双通道”的网页, 通过网络和家长在网上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针对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纲要》的理念和幼小衔接实际, 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 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并选载相关的教育经验文章, 发送给家长, 家长可以在家轻轻点击, 就能明确幼小衔接的任务, 这样就端正了家长对儿童入学前后要求的认识, 实现家园有效互动。

4. 幼儿园发放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北京新课改高考将平稳过渡 篇2

“今年是高考复读生最后的机会”――由于明年北京将迎来新课改的首次高考,类似这样的看法给本市上万名高考复读生带来不小的压力。市教委举行的.高招通气会上,新闻发言人线联平主动为复读生和家长“减压”,他表示,本市高考明年将保持平稳,高考录取率也将保持在75%左右,考生录取机会仍会比较大。

今年是本市大纲版教材的最后一年高考,新课改高考将如期而至。相比过去,课改后的课程内容、进度和教学方式都有许多不同,这给部分高考复读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对此线联平表示,明年高考和高招的有关规定将保持平稳,“在稳定中完善”。目前北京高等教育步入发展较快的阶段,高考录取率将基本上保持在75%左右,考生志愿填报合理,大多数都能就读大学,因此建议复读考生和家长不要背负太大的压力。

物美实现平稳过渡 篇3

“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挺过难关”

“他瘦了,他会上诉。”旁听了一审判决的吴坚忠见到了张文中,这是他两年多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个创业时的伙伴。“听到一审判决结果的时候,我什么话都没说,因为,张文中的心情我最理解。”张文中和吴坚忠都是当年从国外归来的学子,“当年回来的时候有很多选择,比如做IT,但最终选择做连锁企业。因为据我们研究,我国的流通领域基础很差,但非常有发展前景。当时,我们也是响应国家号召,满怀热情向现代化流通企业方向发展,这也算是我们回国后用十几年的青春搭建起的一项事业。但是,谁能想到,呕心沥血之后,有人说,对不起,你钻了国家的空子,我要治你的罪。”

吴坚忠一直很低调,上任两年来,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即便谈及张文中,他的脸上也没有丝毫的表情变化,“诈骗罪是什么?是主观故意以非法占用为目的诈骗。但是,并没有人告诉我们,民营企业不可以去申请那笔资金,况且物美始终是受到国家肯定的也是国家积极扶持的民营流通企业。不存在故意的问题,也不是非法占有,我们实实在在地建立了一个在IT和物流方面有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中国流通企业。”语气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平和。

很难想象,事发之后,作为当时物美集团副董事长,吴坚忠需要顶住多大的压力。“让我们挺过难关的是我们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坚强团结的团队,管理得当的现金,先进的零售经营技术,和十几年培育发展的物美文化。”

2002年11月13日,张文中被带走的当天,吴坚忠收到来自董事会的书面文件,一致决定由其接任物美集团董事长的职务。“压力的确太大了!”吴坚忠回忆说。

由于张文中被涉案调查,导致物美商业(8277.HK) 股票停牌十个月之久,当时正值资本市场活跃时期,物美因此错过了一轮上升行情。物美与花旗集团的股份配售协议也不得不中止,并购江苏时代超市的计划也就此告吹,物美当时的很多扩张计划因此搁置。对员工情绪的安抚、向供货商解释,都成了物美当时工作的重点。

吴坚忠依然记得,张文中事发之后,采购部的电话成了热线,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供货商打来的电话,他们并不直接询问自己最担心的结款问题,而是先确定张文中事件的真实性。事情反映到吴坚忠处,他当即决定,只要有供货商失去信心要求提前结款,物美一律立即结算。但是,吴坚忠对此类供应商也有一个条件,结款后永远不要再与物美做生意。“一个对物美失去信心的供应商,我们很难再与他合作。”吴坚忠说得很坚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心,使得没有一家供应商要求物美提前结账。就这样,物美挺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不大”

物美是幸运的,在接二连三的民企倒闭、老板落马的案例中,它坚强地走了过来。但是,物美也是不幸的,在熬过了仅属于自己的冬天,刚刚稳定下来的时候,又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进入了又一个冬天,物美又该如何过冬?

对此,吴坚忠并没有记者想象中的担心。在他看来,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分行业的,而物美,恰恰不在此行列之中。“对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都还只是预期。比如,很多人预计2009年的经济形势会比较糟糕,可口袋里的钱并没有开始减少。但是,这样的预期会影响老百姓的消费行为,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则不买,可必需的东西也一定是要买的。”

“因此,高端的百货和奢侈品销售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物美是做生活必需品的,在金融危机持续没多久的时候,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吴坚忠的话在同行处得到了认同。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沃尔玛发布了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其销售额增长了7.3%,而国际业务的销售额增长了10.6%。其中,沃尔玛在中国的年度销售增长达25%。

即便如此,物美依然降低了2009年的销售目标,“经济紧缩了,到超市买东西的人一定不会少,但是,物价指数有可能会下降。比如,2007年的粮食价格上涨了15%,我们卖一斤肉,单品的销售额就比以前增加了15%。如果2009年的物价指数下降,即便商品会卖出去很多,单品的销售额也不会太高,因此,我们的销售目标并没有大幅下调。” 吴坚忠说。

初高中数学课如何做到平稳过渡 篇4

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1. 使得学科更易理解。

心理学认为, “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威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 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系统理论的支撑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有利于牢固地固定学习, 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2. 有利于记忆。

布鲁纳认为, “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 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 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 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 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 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可使学生受益终生。

3. 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布鲁纳认为, “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 “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 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 “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 “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 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 形成类比, 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 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4. 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 “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一般地讲,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 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 有些术语, 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 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 如集台、对应等。因此, 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初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初升高后, 学生拿到一大摞书时, 傻了眼, 尤其是看到数学课本中的公式、定理、推论, 还有一大堆的数学符号时, 让许多学生吸了一口气, 尤其是部分喜爱文科的女生。我上第一节课时学好数学一难时下面嘘声一线, 接下来上课时学生要么无精打采, 要么兴致根本不在上课的的内容上。究其原因不是所学科目的内容的有多难, 而是有的学生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数学难学学不好, 越来越难学了, 负面的暗示让他们畏惧, 气馁。和他们交流时有的学生甚至有放弃的念头, 学了这么长时间只能拿到基础分, 我反正以后学文科, 干脆将精力用在其它科目上。对此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让学生有一个认识, 学习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 学生的素质提升需要各方面的拓展、深化, 从而在量的积累之后, 促成质的飞跃。当某科目不能学好时, 不仅影响整体的成绩, 而且影响学其它科目的激情,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战前的磨刀和操练, 还有马匹和粮草的检查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教学同样如此, 但“战场”上的风云变幻使我们不能预测的。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不仅要从战术上考虑, 更应从教育的高度来进行备战。

本校学生来自十几个乡镇, 考虑到个体差异, 在课前一定要耘酿不同的教学方案来应该教学需要的同时, 方案中有弹性和留白, 以便临时调整时作补充。

四、上课时关注学生状态

教师上课的风格, 课程的进度, 所讲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否为学生的接受, 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课时状态得以反映出来, 有的无精打采, 有的东张西望, 有的用笔在纸上瞎划, 有的迫于教师“威严”双眼瞪着你, 半天才动一下, 此时, 就要从这些信息背后寻找原因了, 走出课堂绩效低下的困境。

分析其问题的所在,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比如有的学生说在高中我们学习那么多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应该怎样去把握, 对此我进行了专题讲练。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根据我们在教学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首先应掌握的主要的几种数学思想有: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它如数形集合思想, 稍后再进行学习。我安排他们进行学习。这三个基本思想在中学阶段得以充分全面的贯彻, 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 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 易于理解和掌握, 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我将分散内容进行专题讲解, 同时对专题进行分阶学习,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使学生重拾信心。

五、扮好课堂管理者的角色

平稳过渡 篇5

尊敬的王书记:

成都三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金堂水城之星-汇龙金港楼盘共32层,素有金堂标志性建筑之称,小区住户共有近500户。去年该楼盘在约定交房日期后5个月内数度推迟交房,经过业主多次催告,最终在不具备交房条件的情形下匆忙通知广大业主接房。由于小区诸多配套设施至今未竣工,导致接手本楼盘的成都信谊物业管理公司面临诸多管理难题。如今该物管公司终于不堪重负,不得不决定退出小区管理。

物管公司已经于2012年2月27日发出通知,要求广大业主前往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领取预交的物业管理费。不难预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业主们很快就会看到小区停电、停水、电梯停止运转,装修垃圾布满大楼,甚至治安案件偶有发生的局面。为了确保小区物业管理的平稳过渡问题,并以此举为两会的召开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特请求县委县政府尽快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出面协调物业公司、开发商和业主代表,妥善解决小区面临的困难,实现小区业主如下诉求:

1、责成成都信谊物业管理公司马上中止单方面违约行为,继续履行物业管理职责,直到与新的物业公司办理交接手续为止。

2、敦促成都三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立即就物业管理公司披露的小区建筑缺陷进行全面彻底的整改,同时要对业主普遍反映的问题,比如电梯备用电源并网运行,安装入户可视门铃系统,地下车库正常投入使用要尽快实施到位,并要求按质按量限期完成。

3、请求政府出面指导召开小区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并指导业主委员会组织实施新的物业管理公司公开招标工作。

前述三项诉求,诚望县委县政府出面做主。本小区可以自发组建临时业主委员会,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汇龙金港物业平稳过渡工作。临时业主委员会成员将由有志为小区无私奉献且年满18岁的业主报名组成,并承诺不谋求正式业委会成员职位。

汇龙金港业主QQ群

温故知新 平稳过渡 篇6

一、实验操作与仪器

1.实验操作

(1)滴加溶液

初中强调用滴定管滴加溶液时,滴定管在容器(试管或烧杯)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以免沾污滴管。在高中有些实验却强调将长滴定管伸入溶液内。例如,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将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长胶头滴管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在液面下挤压胶头滴管,避免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氧化(上层液体起液封作用)。

(2)回收药品

初中实验要求未用完的试剂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在高中,易燃、易爆、剧毒等固体药品,剩余药品必须放回原试剂瓶,如白磷、电石、活泼金属钠等。

(3)加热固体

在初中,加热盛装固体的试管时要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而高中某些特殊实验(熔化温度低于分解温度),试管要向上倾斜。

(4)检查装置气密性

初中课本上的实验室制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是“……,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但在高中化学操作中,认为这样还不能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因为试管受热后,出气速率大于进气速率时,漏气装置仍然能观察到气泡冒出。应修订为“……,如果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或停止微热),观察到盛水容器里导管下端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2.仪器创新使用

初中只介绍一些仪器的常规用途,而高中开发了仪器的新用途:

(1)冷凝管:初中教材介绍了蒸馏水制备,冷凝管横放。在高中有机制备实验中,冷凝管可以竖直放置。很多人认为“竖直放置的冷凝管,水由上进下出”;实际上,水仍然是下口进,上口出(提高冷凝效率),使蒸气冷凝回流。还可以用竖直长导管代替冷凝管,用空气冷凝蒸气。

(2)普通漏斗(A):检验气体是否纯净,能避免发生爆炸。

(3)干燥管:防倒吸装置(B)和随制随停装置(C)。

(4)洗气瓶(D):a管口与气体发生装置连接,管口b与装液体试剂的装置连接,洗气瓶能起防倒吸作用。

(5)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装配成“恒压分液漏斗”(E):液体顺利滴下、排出气体的体积除去了加入液体体积,测定气体体积精确度提高了。

(6)长颈漏斗下端套小试管(F):起液封作用、节省药品(不必加入太多液体)、通过试管中液体流出速率调控反应速率。

二、基本概念

1.离子及分类

离子分为简单离子和复杂离子,简单离子是初中课本定义“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Al3+、Mg2+、H+、S2-、N3-等。学习原子团之后,应修订为“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H4+、[H3O+]、[MnO-4]、[MnO2-4]、[ClO-4]、[FeO2-4]、[AlO-2]等是复杂离子。

2.氢化物、氧化物

初中将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叫氢化物,氢化物分简单的氢化物和复杂的氢化物,如CH4(SiH4)、NH3(PH3)、H2O(H2S)、HF(HCl)等属于简单的氢化物;H2O2、N2H4、C2H6、C2H2、C2H4等属于复杂氢化物。初中氢化物中H显+1价,而高中介绍一些金属氢化物中H显-1价,如NaH、CaH2、KH、LiH等。初中定义氧化物为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氧为-2价,高中某些“氧化物”中氧有-1价、[-12]价、[-13]价,如Na2O2、KO2、KO3等。

3.纯净物和混合物

初中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依据是物质成分的种类,而高中,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固定,几种物质按比例组成,有固定组成,仍然为纯净物。例如,硫酸铜溶液为混合物,而五水硫酸铜晶体为纯净物;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纯净物,其组成固定,而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组成混合物,组成不固定,属于混合物。

三、化学式规则

1.氢化物的化学式

初中写化学式时,显正化合价的元素写在左边;但是,高中一些特殊化学式,为了区别相似物质,习惯将显正化合价的元素写在右边。如:氢化物的水溶液大多数显酸性(水呈中性),习惯将硫化氢、盐酸写成H2S、HCl;而氢化物难溶于水或其水溶液呈碱性,习惯将甲烷、氨气化学式写成CH4、NH3,此时H显+1价,而不是-1价。

2.盐和酸的化学式

初中盐或酸的化学式,阳离子或氢放在左边;而高中书写化学式要考虑化学式平衡,特别是有机物化学式反常规,习惯于将阳离子或氢放在右边。如醋酸钠,化学式为CH3COONa,而不寫成NaOOCCH3;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不写成HOOCCH3。

3.化学式中的原子数

初中大多数化学式表示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简比,高中一部分化学式表示原子个数简比,还有一部分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时,不约其公约数。例如,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而不是NaO;乙烷的化学式为C2H6,而不是CH3;火箭燃料肼的化学式为N2H4,而不是NH2。

4.非金属固态单质化学式

碳、硫、磷的单质组成复杂,在初中用其元素符号表示组成,但是,高中一般要探究其真实组成:碳有一种单质叫足球烯,其化学式为C60;白磷的化学式为P4,硫蒸气的化学式有S2、S4、S6等多种形式。

四、补充元素化合价

初中介绍的“常见”化合价不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必须补充下列元素的化合价:

五、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之间的反应规律

平稳过渡 篇7

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少走弯路, 提高效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特别是提高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就非常必要。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篇目很多都是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 适合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 但教材内容比较简单, 知识点少, 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 ( 解决“ 是什么”“ 怎么样” 等问题) , 思维难度不大。 课堂教学容量较小, 测验题量少, 难度小, 知识面不够广, 考试时间充裕, 而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 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 完成好作业, 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难度加深, 知识点增多, 而且七年级开始就大大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除了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识记之外, 还要侧重于分析与理解。课堂教学要求解决“ 是什么”“ 怎么样” 和“ 为什么”等问题。 相对小学来说, 初中课堂的时间比较紧迫, 课堂的容量大, 知识点多, 班级人数多, 教师不可能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细致辅导, 他们的作业也不可能精批改。 这就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课堂任务, 而且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度的自觉性。

另外, 初中阶段学科增多, 考试题量大, 难度高, 灵活性强, 而且还有一定的拓展延伸内容, 考试时间也比较紧张, 要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一次两次的失败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影响不大, 但对心理素质较差或者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 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这种教学情况在语文教学中亦是如此, 初中语文在教材编排、 教学方式和学习要求上都上升了一个新层次, 所以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 兴趣也相应的减退了, 有些学生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 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 分化” 与“ 滑坡”。

因此, 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中的脱节现象,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中小学语文的过渡和衔接, 提高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 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克服不良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感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 ( 1) 课前主动预习、 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 2) 课堂上思路活跃、 勤记笔记的习惯; ( 3) 课堂上大声答问、 大胆质疑的习惯; ( 4) 课堂上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 ( 5) 阅读时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 ( 6) 眉批圈点、 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 7) 作文时先构思、 再写提纲、 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 ( 8) 有文章写成以后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 ( 9) 课外阅读时随手摘录、 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 ( 10) 勤于动笔、 写心得体会、 记日记的习惯。

二、 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交给学生“ 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语文学的好坏, 是教师“ 引” 出来的, 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 学生升入初中后, 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 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 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 激发学习兴趣, 不仅教他们“ 学会”, 而且让他们“ 会学”。 教师除教知识外, 还应多教方法, 不仅“ 受业解惑”, 还应该交给学生“ 钥匙”, 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三、 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 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 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 文章再妙没有字、 词、 句不行。 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识字量, 掌握汉语拼音。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通过课外阅读、 看报纸、 听广播、 组织收视等活动,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通过“ 书法课” 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与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就会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学生阅读的基础打好了, 还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训练力度,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培养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 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 关键时刻拉一把

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习成绩必然会出现好、 中、 差三种情况。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 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 多分化, 语文教师要做好防差转差的工作。 这项工作早做比迟做困难小, 效果好。 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认真分析原因, 及时制订防差转差措施。 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但运用能力差;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 但写作能力差。 基于以上情况, 教师要因人而异, 因人制宜, 差什么就补什么。 在中小学衔接阶段, 学生思想容易波动, 成绩也容易滑坡, 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 就能不让他们掉队, 使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中小学的语文教师一起教研, 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 扩大交流是做好磨合、 衔接的最有效的方式。 衔接问题的找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 警示和指导作用, 我们要加强小学的薄弱环节, 全面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燕芬.中学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0.

平稳过渡 篇8

我校之所以能成功实现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平稳过渡, 更多的是因为我校在教改之初, 吸取了其他学校教改的经验教训, 把握了我校的区域学情, 从不同层面、多维度地预设并思考了我校在分层走班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基本集中在了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以下, 笔者将结合我校的教改实践, 阐述我校为实现教改平稳过渡所做的努力。

一、学校层面

(一) 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项教学改革成功推行的前提是必须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而要做到这点除了学校行政措施之外, 还必须让全体师生明确推行教改的理由。为此, 我校多次为师生阐述了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理由。

1.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工作方针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的工作方针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改革创新”, 这也是我校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尝试的根本出发点。

2. 尊重区域学情的需要

我校属于偏远农村初中, 目前存在着优秀生源大量流失的客观情形, 再加上义务教育的全民性特征, 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而基于此学情, 如果我校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同目标、同内容、同作业、同评价”教学手段, 必然会使这一差异愈加明显。以我校2009届学生为例, 八年级上学期前30%和后30%的学生总分差值为145.62分, 而到了九年级上学期, 这一差值就增加到187.74分。这一数据表明后30%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努力, 不仅未能取得理想的进步, 反而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拉大了与前30%的差距, 这与我校“为学生发展服务,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为此, 我们需要尝试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 以做到因材施教, 推动全体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3. 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一校两区”管理模式自2008年实施以来, 已历时4年有余, 校区教学硬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校园风貌也有了明显好转, 学校管理逐渐走向有序。但在教学成效上, 我校却始终未能取得有说服力的成绩, 这也成为了“一校两区”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瓶颈。基于此, 我校迫切需要拓新发展思路, 寻找新的教育增长点, 而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则恰恰能为我校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模式。

(二) 打消家长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顾虑, 争取社会的支持

由于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知状况不同, 加上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部分家长必然对走班制分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对此, 我校在教改之初, 就通过一系列措施, 最大程度地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

1. 全方位宣传

我校在确立走班制分层教学方案后, 在第一时间通过家长会、家校通平台、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将本方案告知家长, 并征求了部分家长的意见, 使家长了解了走班制分层教学与所谓的“快慢班”“重点班”有着本质的不同。

2. 师资调配

为了增强家长的信心, 我校通过与兴华中学本部的教师流动机制, 选调了部分本部优秀教师参与到试点中来, 以实际行动告知家长我校对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坚定信心。

3. 家长开放日

为进一步打消家长的顾虑, 我校特设了“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向家长全方位地开放课堂, 让他们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4. 首问负责制

我校为进一步争取社会的支持, 除了对外宣传统一口径外, 还在学校内部推行了关于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首问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 即只要家长来校咨询、了解相关事宜, 接待教师必须为其进行详尽解答, 如家长仍不满意, 则由校长亲自接待并负责解答。

二、教师层面

推行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 但从已有经验来看, 由于部分农村教师职业目标的缺失、职业倦怠的形成以及业务能力的停滞不前, 走班制分层教学往往无法落到实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 并从内心真正认同这一教学改革, 进而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为此, 我校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教师明确自身价值的定位。

(一) 动之以情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社会责任感往往比较强。因此, 为消弭部分教师对教改可能存在的逆反心理, 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 我校尝试在教师群体中“动之以情”, 强化他们的责任感, 激发他们的潜在动力, 并在这一过程中将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如我校定时组织学养、踏青等活动, 经常组织座谈、沙龙等交流形式, 走访困难教师, 安排教师国旗下讲话, 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间交流及合作的意识, 也强化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及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交流活动中, 走班制分层教学理念也逐步地为教师所接受。

(二) 晓之以理

教师在情感上接受教改并不意味着其真正明确了教改的目的, 明了了自身在教改中扮演的角色。要让教师的行为更有目的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必须强化教师的理论修养, 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的必要性。为此, 我校在教改之初, 就曾多次邀请市、区两级教育专家到我校调研, 并组织了多次集体学习, 让教师明确我校开展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的意义, 这也使教师明确了自身在此次教改尝试中的准确定位。

(三) 律之以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一原则在教师评价、考核中也同样适用。基于此, 我校以明晰的目标指向制订了教师评价、考核的原则。

1. 落实常规

在我校拟定的分层教学方案中, 有“五分层”原则, 即“目标、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的分层。为此, 我校在考核教师的成效时, 首先是常规考核, 如果常规不达标, 学校将采用先提醒、再交流、后通报的方式强化教师常规落实意识。

2. 改进方式

常规是否落实不仅只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表现, 更重要的还是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手段上是否也能有所改进。这一指标很难量化, 为此, 我校主要采用了“推门听课制”和“学生评教制”两种方式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如“推门听课制”, 我校明确规定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每周必须听课2节以上, 且必须走进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在学期末时, 以课堂表现为依据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又如“学生评教制”, 学期末由教务处牵头, 组织学生进行评教, 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

3. 让学生进步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校采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初衷, 为此, 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以及学业成绩也成了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以学业成绩为例, 我校在考核教师时采用了三个平台:一是和兴华中学本部学业成绩横向比较平台;二是学生分层前后学业成绩纵向比较平台;三是柯城区农村初中四校联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 我校将学生分层前后的学业成绩变化尽量以直观的形式呈现, 并以此数据督促、勉励教师再接再厉。

三、学生层面

(一) 解决学生同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学生群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同质化现象, 主要是学习能力同质和行为习惯同质。学习能力同质虽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教学, 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了教学班内学生学习的团体动力较弱。而行为习惯同质则会产生“蔓延效应”, 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 我校在教改之初就尝试采用多种手段将其解决。

1. 建立学生竞争机制

走班制分层教学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此, 我校在这一教改尝试中引入了竞争机制, 实施动态管理, 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 使学生层次双向流动, 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2. 丰富课外辅导形式

在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后, 基础班中仍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而提高班中也仍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同时, 两个层次班级中也均有部分学生存在学科“剪刀差”现象。为此, 我校鼓励任课教师丰富学生课外辅导形式, 如推荐建立学生合作小组、开设学科辅导课程、强化学习常规管理、调整个体目标层次等,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完善师生结对制度

面对在基础班中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 我校在教改之初就采取了严抓课堂纪律、任课教师负责制等措施。同时, 针对部分行为习惯较为散漫的学生, 由学校领导带头, 采取一对一帮扶策略, 每天及时跟进学生的动向, 将其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4. 健全自我管理体制

我校要求每个教学班足额配备班干部, 以行政班为基础, 在教学班分设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课代表等职, 并由这些班干部对教学班学生进行管理, 同时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卫生情况以及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 以此强化教学班的自律性。

(二) 解决学生心理波动问题

毫无疑问, 走班制分层教学因其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内容目标的变化, 部分学生因此产生心理波动, 这主要表现为“自卑”“自傲”“好奇”“忙乱”“不适应”等心理状态。如何尽快解决学生的这些心理波动问题, 是此次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换言之, 越早解决学生的心理波动问题, 就能尽早进入状态、尽快适应分层走班模式。

为此, 我校在各班级中采取了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心理辅导、建立周记制度、鼓励自我肯定等诸多形式, 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这一新建制度。其中, 为使学生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心理落差, 也为了避免学习环境的绝对差异, 我校特别强调在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中强化行政班职能。首先, 在职能范围内, 教学班仅限于走班学科的教学管理及课后的辅导、评价等, 其他职能均归属于原行政班级, 这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学生对原班级的归属感, 不至于让学生面对全新环境而无所适从。其次, 在管理要求上, 行政班管理负责人是班级导师组, 组长为班主任, 组员为生活导师和卫生导师 (由任课教师兼任) 。行政班管理权限原则上包括除走班制分层教学外的一切教育教学常规活动, 且管理之时还要加强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沟通协作, 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教学班中。

这些措施的施行有效舒缓了学生的不安情绪, 平抑了他们的心理波动, 进而使我校的走班制分层教学实现了平稳过渡。

平稳过渡 篇9

一、无缝对接,实现平稳过渡

首先从试卷结构上看,与往年基本保持了一致。全卷六大部分23小题,选择题和主观题的比例,试题数量和试题的编排顺序与以往都基本一致,甚至没有变化。

第一大题语文基础题以往年试卷上的“老面孔”为主,共5个小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语病和文学常识。其中,字音、字形题的字词大都出自中学语文课本特别是必修课本中的散文单元,学生很是熟悉,但想要迅速拿下也并非易事;因为字音考查了湖北考生比较发怵的“边音和鼻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分,只有平时下了功夫才能做好做对。词语和语病题考查的知识点难度适中,既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筛选能力又不会为难考生;文学常识题由往年的主观填空题变为客观的选择题,考查角度灵活,既考查了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也涉及了经典名篇的主要故事情节;既考查了中国古典文学样式宋词,也考查了英国的意识流小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题考查到了作品被屡屡删减的并引发诸多争议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位“民族的脊梁”我们还是应该心存敬仰,他的作品也理应不被漠视。

第二大题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的方式》,这是一篇围绕中国哲学展开的社科论述文,却并没有过多的冷僻的专业术语,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这种多倾向社会人文科学的文段进行考查的选材模式,与往年并无二致;试题仍然是三道客观选择题,重在考查考生信息筛选和要点整合的能力。

第三大题的古诗文阅读稍稍有些变化,并未选取稍显艰涩的碑文、奏表、山水游记等议论抒情性文本,而是选取了一篇颇有传奇色彩的文章《家有名士》;此文出自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命题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展。此种类型的文章在高考特定的紧张环境下,学生更容易亲近,此举应该会获得一线教师和广大考生的好评。另外,今年文言文阅读新增加了断句题,断句选择的文段与前面文言文选文相关,叙述的是同时代的另一名士魏舒,便于考生联系上文来把握文段,从而更易入题。诗歌《送邹明府游灵武》考查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炼字,题型典型,较为平稳。

第四大题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罗琅的散文《耳边杜鹃啼》。选文文化底蕴深厚,试题为一道客观选择题(新增题型),三道主观题,分别考查内容把握,散文段落描写的作用、特定意象在谋篇上的作用和写作用意的探究。从分值上看,现代文阅读较之往年增加了2分的分值在最后的探究题上;从题型上看,新增一道选择题,其余试题并无太大变化。

第五大题语言运用题仍然是湖北省高考语文卷的亮点,体现了此题一贯的“彰显地域、回归课本、联系现实”的特色。第20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要求在《楚辞》和《史记》中选择一个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一则宣传语;第21题立足教材,选择《红楼梦》里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用对联的方式来答题;较有难度的是22题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漫画题,要求为漫画配诗或配文。这三道题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都是综合性的,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作文的题型近几年一直在变化,今年采用的是给材料自拟命题的形式。这种命题形式在前几年出现得比较多,大多数同学在考前也都训练过,所以说,这种题型不算新,题型的变化不会对学生的审题造成障碍。材料中的“家信”在杜甫的诗中有具体意义的,更是有特殊意味的。在这里它不仅仅是家人之间传递的信件,它还是亲情的纽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旧的、传统的东西的代表。这也是湖北卷近几年命题所追求的。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既有具象的意义,又有抽象的意义;这样题目内容更丰富,有利于同学们发挥。

单从题型上看,《考试说明》中提到的新题型在试卷中一一兑现。像第13题是增加了文言断句题,第15题名句默写8选5(选作题),第16题选“不正确的两项”(多选题),第19题“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鸟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的探究”(探究题),这些都是在考试说明中提到的新增加的题型。唯一变化的是考前呼声很高的文学类作品考查中没有出现小说类的阅读,还是考查的散文阅读。

二、渗透课改,彰显人文底蕴

2012湖北高考卷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彰显人文底蕴,注重培养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在切合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有关测试要求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

“渗透课改”主要体现在关注新课程“三维目标”,引导中学教学全面提高考生语文素养。首先比较注重在“三维目标”的交叉点上命题。例如14题鉴赏贾岛的诗,选材难易适度,两个小题落实了三个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巧妙地将文学鉴赏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于一题。再如新增题型“探究题”,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便于考生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发表个性化的见解,这也正体现了此次新课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地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此道探究题,考生只要细读全文,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多角度解读杜鹃被美化的原因,也就使学生的阅读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充分地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

彰显人文底蕴则贯穿在2012湖北高考卷的始终,既具人文底蕴却又不晦涩繁难,让人称道不已。像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字音、字形、词语使用,都是文学性比较强的词语,而且来自文学名篇中;现代文阅读《耳畔杜鹃啼》是一篇散文。杜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不看文章,只看标题就感受到浓浓的诗意;像20题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一个宣传语,要求以《楚辞》或《史记》为内容,联系实际来拟写;21题选取名著《红楼梦》宝黛相会的情节,写对偶句。这些题目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语文对文学素养的倚重,对中国古典名著的推崇,无疑对考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亮点作文,培养当下意识

在搜狐教育“最作文”网友调查中,湖北卷作文追了一把潮流,以高票获选2012年“最清新”作文题。所谓的“最清新”,是指湖北高考作文最有当下意识,最有情怀,最有人文思考,彻底摆脱了往昔“书斋文章”的“假,小,空”,给人以清新扑面,和煦畅快的感觉。

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一段关于“书信”的试题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议论的触发点,与考生的生活实际及语文学习实际紧密联系。材料以“看法”为中心,考生思维可以多向展开。比如,在紧密联系现实的前提下,可以分别从老师的“家书消失”、生甲的“不可替代”、生乙的“更便捷”、生丙的“形式变了”、生丁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等见解中选取角度立意作文;也可将师生的“看法”进行整合提炼,进一步明确“看法”的哲理内涵和现实指向,并能由此及彼地广泛联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实际说开去,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守望与扬弃、回归与疏离、物质与精神(情感)等层面展开对“变”与“不变”的理性思辨。

此次作文题目着重考查了考生的思辨性、人生态度和社会观察力,这种命题的指向性与新课改作文写作的精神“贴着地面行走”极为吻合,展现了高考课改的新思路在实际命题中的灵活而有效的表现方式,切实体现了把思辨性与考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课改精神,为后期的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突破的方向。

四、回归课本,引导中学教学

1.增强与教材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如第1、2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第5题的文学常识,或源于教材注释、知识短文,或源于名著导读。第21题的材料“宝黛初会”也来自必修教材。凡此种种联系,或隐或显,都是要给中学教学以明确的导向:远离题海,立足教材,用好教材。

2. 注重语言文字运用,引导中学语文学以致用。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第22题为漫画“题诗或配文”, 既具有浓郁的“语文味”,又结合考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检测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赋予了语文这门学科长久的生命力。如果这种理念能够在平日的教学中得到推广,对于考生以后的长远发展是功德无量的。

上一篇:中国石雕下一篇:多元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