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森林防火

2024-07-04

林区森林防火(精选十篇)

林区森林防火 篇1

在林区的各项工作中森林防火一直处于核心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社会对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 林区森林防火机构得到加强, 领导和组织体系得到健全, 初步的林区森林防火舆论和意识得到强化, 林区森林防火队伍得到壮大和发展, 消除火灾隐患逐步成为林区森林防火的核心, 这一系列工作和措施的落实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巨大的提升, 火灾的发生次数和危害正在得到初步控制, 成为近些年林区森林防火的主要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各类负面因素和制约条件依然存在, 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组织、管理和落实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为客观地描述林区森林防火的实际, 该研究将林区森林防火的主要问题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长效机制建立困难

林区森林防火需要有长期的眼光, 既需要广大职工和干部的积极参与, 同时也需要林区群众的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起护林防火的体系和机制, 做到对火灾控制、火源管理、科学扑救、合理指挥、实时决策等重要工作的支撑。但是很多林企将林区森林防火看做是日常性的一般工作, 采用短期的眼光看待林区森林防火工作, 由于对林区森林防火的长期性、特殊性和重要性存在认知方面的不足, 导致对林区森林防火的安排和部署难于形成系统化和长期化, 失去对林区森林防火艰巨性的预判和估计, 导致林区森林防火责任难于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细节, 出现林区森林防火浮于表面, 防火工作和管理工作都表现的懈怠和散漫, 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出现无法应对、手足无措的局面, 只能坐视火灾的扩大和蔓延。

1.2 宣传教育不彻底

林区森林防火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企业文化, 当前林区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和资源政策的影响, 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不甚理想, 导致对森林防火的投入得不到基本的保证, 造成社会上对林区森林防火出现意识淡薄, 在林企企业文化建设上对林区森林防火没有重点强调, 导致林区森林防火失去社会环境与企业共识的支持, 落实林区森林防火工作要点就成为空话。

1.3 基础设施落后

在林区经济条件困难的今天, 很多林区存在有大量老旧、性能低下的防火器材和防火设备, 特别是对火灾预报和预测的手段缺乏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只能依靠传统瞭望塔、扑火器材进行灭火, 出现火灾发生后难于控制和扑灭火灾的不良后果。此外, 很多林区消防通道和防火道路建设严重滞后, 通道多年不能得到修缮, 防火道路密度达不到二级消防标准, 容易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带来更大的风险。

1.4 火源控制不严格

很多林区处于偏远地域, 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大量使用火源, 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在放牧、耕种、宗教等活动中用火频繁, 导致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出现重大隐患, 出现火源管理中点多、面广, 难于管理、难于控制的实际局面, 一旦发生火灾, 既不利于控制, 也不利于扑救, 更难于确定火灾的责任, 带来对林企和林区的严重威胁。

1.5 火险等级过高

我国大部分林区处于季风气候带, 每年春秋是多风、干燥、局部高温的频发季节, 特别是近些年推行的封育政策和资源保护措施使林区内可燃物数量增加, 进而提升了林区火灾风险的等级, 不但给林区森林防火造成实际的困难, 而且给林区生产和生活带来火灾隐患, 影响林业长期的稳定发展和资源的有效保护。

2 提高林区森林防火的对策

2.1 落实林区森林防火责任

要以组织结构为中心落实林区森林防火的组织领导责任, 建立起行政领导和技术领导负责的林区森林防火责任制, 把森林防火任务层层分解、级级落实, 不但局与站负责人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 各站与辖区所在乡 (镇) 、行政村、护林员、学校、工矿企业等之间也要层层签订责任书, 形成层层抓森林防火的工作局面。同时, 建立起林区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 加强林区森林防火的宣传, 完善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使林区森林防火得到意识、观念、组织、设施方面的落实。

2.2 加强森林火灾的火监测预警

依靠科技支持, 利用林火监控技术和网络通信指挥系统, 建立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实现局、站、个人三级联网、信息数据共享, 提供最新、快捷、准确的信息, 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与指挥奠定基础。同时, 健全严格的值班调度制度, 建立以护林员为主体的巡山查火护林队, 查禁违章用火, 监督经审批的林区用火。

2.3 加强林区范围内的火源管理

坚持森林防火“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基本方针, 实行野外用火管理审批规定。探索野外火源管理规律, 根据农、林事活动情况, 养成有禁有放、疏堵结合的用火习惯。护林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把好入林“第一道关”。

2.4 加强林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

加强林区森林防火队伍的培训, 既要进行理论知识培训, 也要组织进行实战演练和日常器具检修。同时, 要依托周边广大干部群众及职工组建应急扑救队伍, 配置必要的扑救机具, 以应对本辖区范围内突发的森林火灾和火灾初期的扑救工作。

2.5 加强林区森林防火法制建设

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普及防火法规和规章, 使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依法防火的意识, 同时加强防火监督和执法检查, 建立森林消防监督机制, 以消除各种森林火灾隐患。严格执法, 对违反防火法规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1]吕秀莲.丰宁县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林业, 2009 (6) :6-7.

[2]段飒飒.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昆明森林防火[J].云南林业, 2010 (1) :52-53.

[3]付思明, 马景龙.森林火灾与季候在护林防火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2) :230.

[4]杨云锦, 黄甫则, 万国富, 等.扑救高原山地重大森林火灾的成功范例——安宁“3·29”重大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掠影[J].云南林业, 2006 (3) :41-43.

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经验总结 篇2

XXX林区位于某省省的西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域。年来,在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护林防火指挥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区关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要求和部署,全区上下团结拼博,不懈奋斗,取得了自年以来连续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无森林资源损失,无扑火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辉煌成绩。两次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为保护当今世界同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宝库”,维护林区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风和月”。回首年的森林防火工作,我们无不感慨万分。建立防火指挥部前,人们只知道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木材,不知道森林防火是保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道理,至使从年至年月年中,全区发生森林火灾起,过火森林面积多公顷,烧毁木材近立方米。林火烧死了不少的珍稀野生动物,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受到了重创,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是无法计算的。无情的火灾给林区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烧醒了XXX人,在深刻地反思中我们认识到,再不注重森林防火,将愧对祖先,愧对子孙。

年月建立XXX林区护林防火指挥部后,在林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林业管理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继成立了由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基层护林防火指挥所,狠抓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狠抓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管护,狠抓重点时段、节日期间的严防死守,狠抓重点人群、重点对象的监控,狠抓长效机制建设,狠抓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由建部前.公顷,发展到现在的公顷。森林面积由建部前的.公顷,发展到现在的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建部前的.%,上升到现在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关键。

“护林防火,领导是关键”。年来,林区党、政领导班子换了届。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那一届班子都坚持把森林防火工作放在“先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位置。坚持做到了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分片包干抓、群团组织配合抓”的工作运行机制不变;不管领导如何变动,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原则不变;不管财力人力如何紧张,保证防火优先投入,一路绿灯的指导思想不变;不管工作如何困难,严防细管,真抓实干的工作劲头不减。

在上述“三个不变,一个不减”的指导下,做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党委、政府三次调整林区建设方针,把森林防火推向了重要地位。年代,林区的建设方针是“加强保护,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发展”。年代,林区的建设方针调整为“立足保护,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富裕文明XXX。”年根据省委现场办公会议提出的“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示,林区党委在全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将XXX建成生态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国家生态园”。三次建设方针的调整,赋予了森林防火新的责任,把森林防火与美好家园建设融为一体,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二是落实责任,使护林防火进入规范化机制。按照“谁管辖、谁负责和谁管理、谁负责”的权责划分原则,将乡镇、林业管理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教育局、旅游局划分为个防火责任单位,全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一年一签定责任状,一年进行一次防火工作考评。将森林防火实绩,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林区名党委常委中有名常委,政府领导中有名正副区长在防火指挥部任职,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全部到基层包点,在全区范围内着力推行“区长、乡(镇)长、村长、组长、家长,学校校长”六长负责制和“区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家长包孩子、教师包学生、林站(检查站)包进山人员的七包责任制。现在全区建有基层护林防火指挥所个,林场级护林防火指挥所个,村级护林防火领导小组个,组级护林防火小组个,防火责任人近人,构筑了上下一条线、工作一体化,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平台。

二、坚持认真宣传,提高意识是基础。

XXX林区从年搞开发到现在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多起,人为引起的森林火警火灾起,占火警总数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森林防火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森林防火的全民性,决定了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来做。群众发动得越广泛越深入,森林防火工作才能越扎实。森林防火的核心是防人,只要防住了人,就等于防住了火。基于这种认识,在全区的防火工作中,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做好了抓思想认识的提高,促传统观念转化的大文章。

多年来,为达到从思想上注重森林防火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两手抓”,即一手抓宣传,一手抓教育。在抓宣传上,一是继承传统,坚持“六有”的固定做法。即区有流动宣传车,乡镇有宣传栏、村(组)有宣传员、户有防火公约、电视台有防火专题节目,主要街道入林路口有防火警示标牌。二是打破常规,根据实际需要,定每年的月为护林防火宣传月,实行宣传进村组、入农户,请林业管理局“乡风艺术团”到乡镇、林场进行防火文艺演出,在林业管理局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防火知识”竞赛。多年来,每当进入森林防火期,都出动宣传车多台次,组织宣传队多组,多人深入到村、组、林场宣传,刷写防火宣传标语多条,营造护林防火氛围。在抓教育上,本着普遍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一般发动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了对“八种人”的教育,即对入山生产作业人员的班前教育,对零散入山人员的劝阻说服教育,对林场、村组人员的联保教育,对外来林区旅游人员防火规定教育,对偏远户的登门教育,对吸烟人室外不吸烟、不乱丢烟头、火种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防火基础知识教育,对痴、呆、傻人员监护责任教育。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林区大事,防火第一”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与日俱增,使护林防火真正成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自觉行动。

三、坚持预防为主,严防细管是保障。

构成森林火灾的要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一个是火种。因此,抓森林防火工作,必须要很抓火源管理,进行综合控制。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制定出一套集目标控制、组织控制、入山控制、火源控制、巡护控制、了望控制、季节控制和重点防火险区域控制于一体的林火综合控制方法,重点抓好了“三个突出”和“三项建设”及“两个联防”、“一个配合”,提升了抗御重大火灾的能力。

“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重点时段和节假日。我区森林防火的重点时段是“秋冬耕种”和“清明节期间”。每年都集中时间组织攻坚战,调动机关干部、森林公安、管护人员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护,把路口、站山岗、守坟头、管田头,做到严格检查、死看硬守。二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我区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在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集体山林。重点地段是四月份以前海拔米以下山林。每到进入防火期,防火指挥部就抽调有防火经验的干部,充实对基层责任单位的领导,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除专职护林进行巡护外,还从乡镇、林场、村组的党、团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挑选多名干部、群众,组成护林防火义务巡护队。三是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对象。我区重点人群重点对象为两类,一类是林边经营人员,一类是痴、呆、傻、儿童。多年来,全区各防火责任单位都建立了农田承包人防火责任档案和工程区防火责任档案,把防火责任落实到经营人。对全区个痴、呆、傻、孤寡人员落实了监护人。

“三项建设”:一是抓制度建设。多年结合林区护林防火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防火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野外用火管理制度》、《森林火警(灾)报告制度》、《森林火情处置制度》,使全区的森林火警火灾预防、扑救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狠抓扑火队伍建设。我区森林火灾扑救是以群众义务扑火为主。全区共有支,总人数为人。针对一度时期扑火队伍缺乏训练,扑火时一哄而起,火灭后一哄而散,扑火效益低下,扑火人员安全无法保障的薄弱环节。在实践中,我们完善了扑火队伍组建措施,各乡镇、林场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挑选人组成扑火应急队,配备迷彩服、头盔,由人武部门组织演练,重点演练项目是扑火指挥、地形利用、人员自救,每年举行—次,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近年内,全区发生森林火警起,接警后,各责任单位就近调动训练有素的队伍,在小时内扑灭的林火有起,在小时内扑灭的林火有起,从来没有隔夜火。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磨练和打造了支队伍:拥有了一支高度负责的护林防火干部队伍。各级行政首长在护林防火工作中,坚持了亲自抓,每当进入防火期,政府领导每月的区长办公会,区长亲自布置防火工作;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森林防火;发生火警,领导干部冲在前,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们把森林资源看成比命都还要重要,在清理余火时,用双手刨开僵硬的冻土,掩盖还在冒烟的枯树桩。嗓子渴得冒烟,也要将携带的救命水浇向还有明火的树桩,树立了率先垂范的榜样。拥有了一支爱岗敬业的护林防火专业巡护队伍。他们恪尽职守,坚持小时值班,“天不下雨不下山,树不发青不下山”,忍饥受寒,风餐露宿守候在入林路口,巡逻在林间羊肠小道、田边、地头。拥有了一支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骨干的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半专业扑火队伍。拥有了一支精通森林防火业务,懂管理的技术人员队伍。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我区是国家一级森林防火县市之一。多年来饱尝了设备落后带来望火兴叹的痛苦,坚定了我们不管财力如何危艰,也要加大森林防火投入的决心。从年代开始,全区把护林防火的“四网两化”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在省护林防火指挥部的支持下,筹资近千万元新建了现代化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自然保护区防火指挥所;乡镇防火指挥所有办公室、有专用电话、有微机、有传真机、有专职人员,实现了“五个一工程”达标;全区有卫星电话部,超短波对讲机部,定位仪台,森林消防车台;扑火工具由原树技打火发展到风力灭火机台、二号工具把、油锯部。基本实现了“灭小火有把握,扑大火有保证,跨区域扑火有基础。”

“两个联防”:一是抓区域联防。森林防火的重点在基层,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机制不健全也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各自为阵的管理模式固然有效,但因有局限性,往往使小火变大火,火警形成火灾,必须走联防的路子,做到群防群治堵火源。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防火指挥部倡议和牵线搭桥,在区内场与场、场与乡镇、自然保护区与乡镇、村与村结成对联防新搭档,在区外、省外与房县、兴山、保康、巫山等县交界的乡镇签订联防协议,建立起防内火烧出、外火烧入的相互策应机制,联防区内相互开展“比、学、赶、帮”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墙。二是抓军民联防。军民联合是胜利之本。我区把增强军地关系,加强军民联防共抗自然灾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人武部领导进林区党委常委班子,并在护林防火指挥部任副指挥长;武警中队在参与地方建设中,政府主动为他们请功,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充分发挥了人民解放军为驻地抗击突发事件的主力军作用。林区人武部从年建部以来,组织基层民兵万人次,参加扑救森林火灾起。武警中队从年进驻林区以来,出动兵力多人次,参加扑救森林火灾起,为林区的经济建设和森林资源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配合”:即部门配合。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抓好。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集中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护林防火工作,充分发挥“五大作用”,即发挥林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民政、财政、交通、电讯、经贸等部门的后勤保障作用;发挥学校、旅游部门的辅助作用;发挥气象部门的科技信息作用;发挥公安部门的保护、打击作用。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抓防火。

镇雄县国有林区森林分类经营浅析 篇3

镇雄县国有林区总经营面积178691亩,其中:马厂林场经营121164亩,局属国有林区经营57527亩,分布在全县范围内40多个林区(点)进行经营。由于点多、面广、战线长,经营管理不能采用单一模式,为此,必须将国有林区进行分类经营,才能符合科学管理体系,取得更大的效益。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但是,在分类经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宣传上,还未能做到针对森林的公益功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也未能理顺受益与经营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公益林经营和商品林经营两者之间的正常经营关系,使两者的主体功能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国有林区在我国南方占有重要地位。我县的国有林区遍布全县,大小40多个点,在全县的林业生产中起着骨干作用。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这些国有林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经营条件,正成为我县林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林业在下世纪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由于经营体制不顺,产业单一,林业分类经营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近几年来,在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国有林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区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搞好国有林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国有林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国有林区尤为重要。现在国有林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国有林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即有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有林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国有林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3.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国有林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三、现行经营管理体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我国国有林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国有林区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区经济自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事业费投入,解决了林区建设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时,通过集中专项费用筹集了大量林业基本建设资金,为大规模绿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证。在我国林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行限额采伐也是保护有限林木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应看到,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于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林区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所有权分配,而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国有林区又是不合理的。

第三,现行税费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行为有冲突。林区在木材生产过程中,通过缴交“两金”体现部门管理关系,这种方式缺乏根据。而林区占有的林地资源,国家投资等又未在林区的经营成果分配中体现。这显然不是规范企业的管理方法。上述问题在实施分类经营过程中都应加解决。

四、国有林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1.国有林区划类经营

国有林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国有林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区资源构成情况把国有林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国有林区。对于商品生产型国有林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区的经济活力。我县的水源林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可按生态公益型林区经营,防护林占绝对优势的国有林区也应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区经营管理。

2.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对国有林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国有林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区的补偿额。

严格来说,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五、后叙

前面笔者已从国有林区森林分类经营方面浅谈了镇雄县国有林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最后,笔者希望此文观点能为发展林业建设战略提供一点建议。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和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努力,充分发挥镇雄林业的优势,大幅度地提高我县的森林覆盖率和林业经济效益是完全可能的,全县林业的振兴是大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牙璋. 国有林场森林应实行分类经营 [J].中国林业. 2006(18).

[2]马郭平,陈继国. 郴州市林业分类经营的设想[J]. 湖南林业科技, 1998,(04) .

[3]黄永辉.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初探[J]. 华东森林经理, 1998,(04) .

[4]蔡会德,李幼蓁,黄永辉. 广西森林分类经营构想[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8,(01) .

吕梁山林区森林防火对策探讨 篇4

1 自然资源状况

吕梁山林区是山西省直属国有林区, 地处山西省南部、吕梁山脉南段,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04′~111°45′、北纬35°52′~37°20′之间。南北长约200km, 东西宽约70km, 经营范围跨涉吕梁市的中阳、交口、石楼3县和临汾市的尧都、乡宁、吉县、蒲县、隰县、汾西、襄汾7县 (区) , 共有44个乡 (镇) 、215个行政村、886个自然村, 居住人口22.28万人。辖区分为不相接的南北两片, 北部为车鸣峪、关上、交口、康城、东山、下李、上庄、克城、勍香9个林场和油松种子园、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1个单位, 南部为屯里、台头、管头、河底4个林场和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5个单位。

辖区自北向南由木弧台、上天山、紫荆山、老爷顶、秦王山、高天山、人祖山等大山峰连贯的主脊线及两侧起伏的山峦和纵横的沟壑与部分黄土丘陵所组成, 地形破碎, 生态极为脆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处于黄河、汾河的夹角地带, 全区平均海拔1 500m左右, 最高峰上天山海拔2 100m。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昕水河、汾河三大黄河一级支流。

全林区总经营面积25.16万hm2, 其中林业用地24.59万hm2、非林业用地0.55万hm2。在林业用地中, 有林地15.17万hm2, 灌木林地5.26万hm2, 疏林地1.61万hm2, 未成林造林地0.57万hm2, 宜林荒山地1.29万hm2。活立木总蓄积712.64万m3, 其中有林地蓄积676.36万m3、疏林地蓄积36.28万m3。森林资源以天然次生林为主, 有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树种以辽东栎、桦、山杨、油松、华北落叶松为主。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林区现建有天然林管护站72个、森林防火瞭望塔5座、天然林管护大型龙门架9座、大型标志牌14座、责任界碑150块, 树立各种管护标志牌950块、小型宣传牌5 000余块。野外安装电子巡检点370处, 配备电子巡检器35台、GPS巡护器135台。

2 森林防火工作难点解析

由于吕梁山林区经营面积大、区域广, 林区内煤矿、铁矿、炼焦厂星罗棋布, 交通四通八达, 且农林交叉, 林内人员活动频繁, 加之山西省气候干燥, 十年九旱, 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 经常出现干旱少雨雪的暖冬、暖春干旱和大风天气。特别是春季清明节前后, 更是春耕备耕野外烧根茬秸秆、烧地塄和上坟烧纸的时节。据统计, 在林区历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中, 春季发生的森林火灾就占到了90.50%。

吕梁山林区国有林管辖范围大, 职工人数少, 林区与农区交错分布。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 林区老人、妇女、小孩等留守人员以及智障人员比例增多, 年轻壮劳力减少, 就近组织扑火力量的难度增大。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通讯、电力等国家重点工程的上马, 林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这些人员防火意识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能提高的。加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林区采伐几近停止, 带来林道维修跟不上的问题, 为森林防火人员的快速到达造成了困难。市场经济的发展, 义务扑火的组织愈来愈难, 森林防火的支出压力愈来愈大。

3 森林防火工作采取的措施

3.1 领导重视, 森林防火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近年来, 从林局领导到一般干部, 从基层单位到机关科室, 都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林局出台了相关制度, 明确了职责, 在森林防火特险期内, 防火指挥部成员深入林场督促检查, 场长、派出所所长坚持领导带班, 始终坚持在工作第一线。林局与林场、林场与管护站、乡镇、村委以及特殊人群都层层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林场与乡镇、林局与林场建立起区域联防体系, 进一步增强了防控能力。特别是春节、清明节、五一节期间, 林局领导带班, 场领导全部坚守在防火一线, 严防死守, 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3.2 加强宣传, 林区群众防火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林局各单位、各部门围绕“严防森林火灾, 加快生态兴省”的主题, 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以“张贴一千条醒目的宣传标语, 制作一万面印有宣传标语的彩旗, 录制一盘录音磁带, 写一份‘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 给林区内的中小学生上一堂森林防火课, 分发一本森林防火宣传手册, 发送一万条森林防火公益短信”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防火宣传活动。局森林公安分局还组织宣传车队, 挂起标语, 响起喇叭, 深入16个基层单位的重点林区进行巡回宣传, 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手段, 营造起了浓厚的森林防火宣传氛围。年宣传教育人数达60余万人 (次)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进一步提高了全民防火意识。

3.3 强化督查, 森林防火各项措施得到顺利实施

加大了森林防火督查力度, 重点检查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人员上岗到位、值班调度、野外火源管理以及扑火物资准备情况。在防火特险期内, 由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公安民警组成检查组, 兵分三路多次对基层各单位森林防火工作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进行督导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下达《防火整改意见书》。各单位通过以打促宣、以打促防的形式, 加大了林区巡查和对违章野外用火的处罚力度, 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4 新形势下森林防火工作对策讨论

4.1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要求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这就对快速反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林局为基层单位配备了皮卡车等交通运输工具,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森林防火的快速机动能力, 但总体上林区的道路建设仍是制约森林防火的首要因素。这就要求, 必须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把林区的道路建设纳入到国家、省、市、县的交通规划中去, 加大投入, 建立起贯通林区的骨干道路网。同时要争取专项资金, 对过去林业生产形成的林道进行维护, 确保防火力量能及时投递到位。

4.2 加大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造成林区年轻劳力缺乏、老弱病残人员增多的局面, 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灭火观念上, 依靠组织群众义务救火, 就会出现灭火效果不好、安全难以保证的问题。因此, 必须加大消防专业队建设, 提高灭火技术水平, 构建依靠消防专业队作为灭火的主力军、群众配合的格局, 才能安全高效扑灭森林火灾。

4.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实行森林防火保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森林防火就是一场经济仗, 不考虑森林防火预防工作的开支, 单是扑救一场森林火灾的支出就不是一般单位能够承受的。一场森林火灾就能使一个森林经营单位的经济倒退许多年, 特别是国家在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 林区经济收入锐减, 能够勉强过日子就不错了。这就要求, 国家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上增加补贴, 尽快实行森林火灾保险, 为生态建设筑起一道保障墙。

4.4 加强火源管理, 确保隐患排除到位

野外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 也是防火工作管理的难点。森林防火特险期正是农业生产的季节, 千百年农业耕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这就要求防火人员要加强宣传、巡查, 争取地方政府出台禁火令, 在清明节等重大节日严看死守, 对智障等重点人员进行防范, 防止意外火情发生。

4.5 加强沟通, 开展好联防联护

山西国有林区实行的是省管制度, 对保护全省森林资源的稳步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某些地方, 防火是林场的事这样的观念大有市场, 造成有些地方发生火情后当地政府不是立即组织扑救, 而是坐等林场救火, 耽误扑救时机。这就要求林局各单位加强沟通, 平时与地方各部门搞好协调工作, 把联防联护工作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摘要:介绍了吕梁山林区的自然资源情况以及森林防火工作采取的措施, 分析了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新形势下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对策。

林区防火警示语 篇5

2. 森林是万物之家,森林防火靠大家。

3. 爱草爱花爱森林,无视防火等于零。

4. 人人防火,树树平安;时时防火,国泰民安。

5. 保护森林,“火”速离开。

6. 火,恰到好处,是人类的文明;火,信马由缰,是文明的悲哀。

7. 防火需要您支持,森林渴望人呵护。

8. 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

9. 一份责任心,保住万重山。

10. 科技兴林创大业,护林防火献青春。

11. 树+树+…=绿色的家园,火+火+…=沙漠洪涝+…

12. 人人当好护林员,保护绿色大家园。

13. 绿色家园是我家,森林防火靠大家。

14. 护林防火,绘小康蓝图;青山常在,为子孙造福。

15. 让火患远离森林,让绿色点缀人间。

16. 冬春草枯树叶黄,护林防火记心上。

17. 参天大树几十年,一缕青烟上西天。

18. 小树成材真不易,用火切莫入林地。

19. 野火香烟,星星点点都是敌,谢绝点燃。

林区森林防火 篇6

关键词:国有林区;森林经营;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65

现阶段,我国国有森林资源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利用,已经逐渐出现资源枯竭、生态急剧恶化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林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加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我国林区管理工作的效率,将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作为目标,严格保护重点国有林区,为我国生态体系的安全提供保障。

1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1.1 林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合一

现阶段,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林业管理与社会管理合一的体制,这种体制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林业管理要承担一部分社会性工作,增加了林业管理工作负担,由林区承担社会性支出,会对林业产生财力负担,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林业管理工作量大,难以将精力集中到森林资源和资源管理中去,管理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质量差。

1.2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重点国有林区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也对林业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林区开发过程中,需求专业水平比较高的财务队伍,并具备采伐设备,为了保证采伐工作顺利进行,通常都会在林区建设机械修理厂,及时处理采伐中出现的设备问题,重点国有林区具有季节性生产的特点,在采伐淡季,设备、机械修理厂就会空置下来,空置率比较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浪费,为林区经济增加了负担,对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3 林区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和管理体制合一

林区林业机构可以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也是林区开发利用的企业单位。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加大林区开发利用,从林区开发中获得的巨大的利润,为企业单位建设提供动力;为了提高利用率,实现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单位要对林区进行管理,两者之间相互矛盾,林区管理质量难以提高,进一步加大了林业负担。

1.4 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管理体制中还存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比较慢,森林资源的产权关系不明,基层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不到位,限制了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以及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无法充分调动森林经营保护和管理者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市场资源和森林建设的有效结合。

2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2.1 划分林业管理与社会管理

将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作为工作重点,调整林业管理部门的职能结构,明确林业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使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充分调动林业管理部门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将重心放在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中,提高管理质量;政府主要承担社会责任,为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保障,减轻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和财力负担,促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2.2 划分林业管理与林业企业管理职能

将林业管理和林业企业管理划分开,明确两者的职能和主要工作内容,在林区范围内重组林业企业,并对其进行制度改革,林业企业自主经营,盈亏自负,完全与林业管理部门分离开来;为保证林业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林业管理可以在管理林区的基础上,为林业企业提供帮助,控制林业企业的森林资源开采量;林业企业及时优化营销模式,提高森林经营质量和林业企业的经营质量。林业企业和林业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从而改革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3 优化林区企业内部结构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要实现体制改革的目标,必须优化林业企业的内部结构,为体制改革工作提供动力;林业企业提高采伐队伍专业水平,提高采伐质量;为了降低设备空置率,林业企业可以优化采伐技术,或者以其他形式降低企业成本,例如采用设备租赁的形式,可以降低设备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4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职能

监督机构在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可以规范经营、管理工作,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林业管理人员依据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充分的保障,促使新体制能够在森林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制改革在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经营和森林资源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林业部门管理工作的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孔思静,王鹏.谈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新框架的构建[J].活力,2012,(18):83-83.

[2]姚爱丽.我国森林资源优化管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东大河林区森林植被保育模式 篇7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大规模的破坏和消失,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失调问题[1]。植被恢复是遏制土壤退化、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关键措施,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

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利用植物措施和其他措施,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3]。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不但影响林地本身,也影响周围的环境,进而对区域和全球的生态平衡有所贡献[2]。东大河林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造林和封山育林以来,累计封山育林逾14 000 hm2,人工造林1 540 hm2,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金昌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奠定了基础。

1 自然环境概况

东大河林区位于冷龙岭北麓,北纬38°1′~38°10′,东经101°24′~102°10′,以中山和高山为主,山势南高北低,海拔2 700~3 800 m,在外营力的作用下发育有“V”型峡谷和“U”型沟谷以及多级夷平面和阶地。林区属大陆性山地半干旱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 000~2 300 h,降雨量280~350 mm,多集中在7—9月,≥0℃积温1 700~2 500℃,≥10℃积温1 000~1 900℃,无霜期约100 d。在海拔3 700 m以上发育有高山草甸、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海拔3 200~3 700 m发育有亚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2 600~3 200 m发育有森林灰褐土(阴坡)和黑钙土;2 200~2 800 m发育有草原、山地荒漠植被和栗钙土、灰钙土、灰棕漠土;草甸、森林、草原、山地荒漠等地带性植被和相应的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带谱明显,在这些带谱中还发育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以及相应的非地带性土壤和植被。林区总经营面积34 560.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 883.2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18 676.8 hm2,森林覆盖率38.1%。林区属石羊河流域上游,是东大河和西大河的主要水源涵养林区,每年为东大河、西大河提供约4.44亿m3的出山水,是金昌市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

2 森林植被保育模式

2.1 造林

东大河林区的造林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人工造林1 540 hm2,现在大部分已经郁闭成林,主要造林树种为青海云杉、爬地柏,这些树种对当地土壤、气候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2.1.1 青海云杉林营造。

选择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坡度≤25°的青海云杉林地的下部边缘或林间空地,土壤为灰褐土或栗钙土,灌木盖度25%~40%,草本盖度40%~60%的山地为造林地;沿等高线穴状整地,穴直径约50 cm,深为30~50 cm,株距1~2 m,行距1~2 m,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使用三至五年生的实生苗春季或秋季带土丘或裸根苗造林,造林密度2 500~10 000株/hm2。造林成活率80%~95%,保存率85%~95%。

2.1.2 爬地柏灌木林营造。

选择坡度10~35°的半阴坡、半阳坡,土壤为灰褐土或栗钙土,灌木盖度10%~30%,草本盖度30%~50%的山地或河滩为造林地;穴状整地,穴直径为30~40 cm,深20~40 cm,株距0.5~1.0 m,行距1~2 m,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使用二至五年生扦插苗或四至六年生实生苗春季裸根造林,造林密度5 000~20 000株/hm2。造林成活率70%~85%,保存率75%~85%。

2.1.3 落叶松林营造。

选择坡度≤15°的半阴坡、半阳坡或阴坡,土壤为灰褐土或栗钙土,灌木盖度15%~30%,草本盖度30%~45%的山地、谷地为造林地;穴状整地,穴直径30~40 cm,深30~40 cm,株距1 m,行距1~2 m,正方形或三角形配置,用二年生实生苗于春季裸根植苗造林,造林密度5 000~10 000株/hm2。造林成活率为70%~80%,保存率为70%~85%。

2.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以森林群落演替、森林植物的自然繁殖、森林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依据,利用植物的自然繁殖能力和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抚育措施,促进恢复和发展为森林、灌丛或草本植被的育林方法。封山育林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新造林法”,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恢复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已经在全国广泛应用[4]。

2.2.1 未成林造林地的封育。

用人工封育、抚育等技术措施,促进未成林造林地植被尽快恢复。东大河林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造林以来,累计造林1 540 hm2,到目前已有244.1 hm2人工林郁闭成林,仍有1 295.9 hm2林地尚未成林。采用全封禁的方式,封育15~20年,同时对造林地进行补植、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造林地林木郁闭成林。

2.2.2 疏林地的封育。

充分利用母树天然下种更新的优势,促进森林植被演替,逐渐发展为灌木—青海云杉林。现有疏林地面积为169.9 hm2,采用全封禁的方式,封育期15~20年,采取人工局部小面积除灌、除草、除苔藓等措施,促进青海云杉天然下种更新,进而加速森林植被的进展演替,有效恢复、更新植被。

2.2.3 灌木林地的封育。

东大河林区现有灌木林面积为8 829.1 hm2,分布十分广泛,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对坡度≥25°的亚高山灌丛、阳坡和半阳坡灌丛,进行全封禁;对坡度<35°的亚高山灌丛、阴坡和半阴坡灌丛,可以采用轮封或半封禁的方式,加以适度利用;对海拔2 600 m以下的灌丛进行全封禁。

2.2.4 坡度45°以上乔木林地的封育。

采用全封禁形式,对现有坡度45°以上的青海云杉林、山杨林及其混交林进行无限期全面封禁。

2.3 森林培育

以植物群落演替、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东大河林区的自然环境和林地自然条件,对林分郁闭度0.7以上的中幼龄林、近熟林、过熟林龄级结构、林木径级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以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显示,东大河林区有林地面积为4 331.3 hm2,幼龄林面积为80.9 hm2,中龄林面积为3 500.5 hm2,近熟林面积749.9 hm2,森林培育的任务十分繁重。

2.3.1 青海云杉林的培育。

青海云杉林是东大河林区分布最广、面积和蓄积占绝对优势的水源涵养林,面积为3 991.7 hm2,蓄积量为388 982 m3,应坚持“轻抚育、勤抚育”的原则,抚育间伐强度控制在10%~15%,间隔期为10~15年,采用择伐面积为50~60 m2、择伐强度为20%~30%的群团结构调整法[4,5],特别是对中幼林应加强抚育;同时可采用降低苔藓层、草本层、灌木层盖度的方法,促进成熟林、过熟林的天然更新[6]。

2.3.2 山杨林的培育。

山杨林分布于东大河林区海拔2 600~3 100 m的阴坡、半阴坡,多为纯林,少数与青海云杉混交,面积95.5 hm2,郁闭度为0.3~0.7,平均林龄20~35年以上,平均树高3~6 m,平均直径6~10 cm,密度1 100~3 600株/hm2,蓄积量22~37 m3/hm2,土壤为森林灰褐土,土层较深厚肥沃。山杨为青海云杉林进展演替的先锋群落,森林培育以开展促进青海云杉天然更新为主的营林措施,采用块状除草、除灌方法,促进天然下种更新,使山杨林向青海云杉林演替。

2.3.3 人工林的培育。

(1)青海云杉人工林的培育。对已经成林的青海云杉人工林主要采取疏伐措施,调节林地的透光度,减少因密度过大引起的林地干旱;及时清理林地枯枝落叶,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对未成林的青海云杉人工林适度开展除草、割灌、浇水等管理措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和林分郁闭。

(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培育。东大河现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9 hm2,林龄25~30年,平均胸径6~10 cm,平均树高5~10 m,树高年生长量0.2~0.3 m,密度700~950株/hm2,蓄积量15 m3/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处于海拔2 600~2 800 m的北坡至东坡,坡度5~15°,土壤为森林褐色土、山地栗钙土,土壤深厚、肥沃,湿度较高,温度、光照适中,自然环境条件较好,林内物种丰富,但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ot)危害严重,森林培育以虫害综合防治为主,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同时,华北落叶松为外来树种,应该注意加强土壤、生物多样性监测,预防华北落叶松引入后引起的生物灾害。

(3)爬地柏人工林的培育。造林地坡度较陡且干旱,封育后,草类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生长茂盛,高度迅速超过爬地柏幼苗,必须采用除草、浇水、施肥等措施促进苗木生长,扩大冠幅,逐步提高灌丛盖度,增加灌丛生物量,控制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红,张爱军,周大迈,等.山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332-334.

[2]彭少麟.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J].生态科学,1996,15(2):26-31.

[3]张学权,刘永碧,张旭东.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功能特征研究概述[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9-13.

[4]车克钧,刘建泉.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J].林业科技通讯,2001(9):27-29.

[5]刘建泉,金吉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特征与抚育技术研究[C]//王继和.中国西北荒漠区持续农业与沙漠综合治理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林区森林防火 篇8

1 气候变化对国有林区防火的影响

目前, 在治理和预防森林火灾的事业上我们国有林区建设单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随着气候逐渐变暖, 其给我们森林防火工作又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查阅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117639起, 森林火灾次数、森林受害面积以及人员伤亡情况在逐年增高, 虽然在2009年后有所下降, 但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其中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年份为2008年, 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14114起;森林受害面积最大的年份为2003年, 森林损害面积高达45.1平方千米;另外人员伤亡最多的年份为2004年, 伤亡人数为252人次, 创下了近年来火灾伤亡人数之“最”。森林火灾频发, 不仅使我国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 我国在每年扑救森林火灾的经费使用上也都投入了上亿元, 金钱的损失尚能计算, 但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侵蚀则是无法弥补的。自2000年以来, 森林火灾破坏了近200平方千米的生态森林, 更是夺取了数以千计的宝贵生命。血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 加大对森林火灾的控制力度, 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迫在眉睫。2012年国有森林资源实施二期天然林保护后, 其对于增加林业碳汇, 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其给国有林区防火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与挑战。

2 气候变化背景下国有林区防火工作的主要策略

2.1 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管理

目前国有林区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进入了现代化科学管理时代, 制定科学有效的森林防火规程及相关管理规范和制度, 使森林防火工作能够始终走在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管理道路上。其具体内容包括森林火险监测系统、预警系统、信息通讯指挥系统、森林消防系统、森林火灾防范装备建设以及物质储备库和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系统等多个方面。其建设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森林系统防火建设, 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森林火灾进行扑救和处理, 进而降低森林火灾对国家经济及生态和谐的影响。

2.2 强化森林防火责任意识

想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降低森林火灾的破坏程度, 就必须加强提高森林防火的责任意识, 切实将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防火区域负责人头上, 以责任来要求和约束他们的森林防火工作行为。与此同时, 还需要强化森林管护员对巡护和防火工作的责任意识, 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巡查巡护的重要性, 能够将森林防火工作为己任, 进而更好的去执行和完成森林防火任务, 切实将森林火灾的可能发生机率降到最低。

2.3 强化可燃物管理, 排除火源隐患

森林防火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火源、可燃物的管理, 只有控制了火源才能够将人为森林火灾的几率降到最低, 为此必须要对野外用火进行严格管理, 坚决做到防火期内绝不携带火种入山。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防火宣传工作力度, 以宣传手册、海报、专题讲座以及警示牌等方式来进行防火工作的全面宣传, 加深全体人员的防火意识, 树立起他们的防火态度, 真正做到“上山不带火、野外不吸烟”。另外, 还要加强对重点防火区域的防火控制, 在重点防火区域设立防火检查站, 对每一个过往车辆、行人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增派森林防火流动岗哨, 在防火期内防火望塔必须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 加强对防火森林区域的监控力度, 以坚决杜绝森林火灾的态度、超高的防火工作精神来完成森林防火工作。

2.4 加强防火队伍素质建设

加强森林防火队伍的素质建设, 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扑救能力是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 进一步加强对专业防火队伍、半专业防火队伍以及整个单位的防火工作能力, 可以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扑救演习, 切实提高整个队伍的机动性和灭火能力, 进而保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 防火队伍能够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科学的扑救, 降低火灾损失。需要注意的是, 在培养防火队伍救火能力的同时, 必须要在他们脑海中树立起“安全第一, 科学救火”的观念, 保证他们能够学会科学的自我保护我自我救助。使他们能够在自我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 再进行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气候变暖的情况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森林火灾防范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森林起火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工作问题。为了更好的治理森林火灾, 降低其对于生态环境和国家经济的影响, 我国走了上依法治火、科学治火的道路上。在这条防火道路上, 我国勇于正视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通过使用碳减排与碳增汇的方法, 大大降低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 从而为保护生态安全级国家经济利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我国森林防火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魏书精, 胡海清, 孙龙, 魏书威, 李世友.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的形势及对策[J].森林防火, 2012, 02:22-25.[1]魏书精, 胡海清, 孙龙, 魏书威, 李世友.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的形势及对策[J].森林防火, 2012, 02:22-25.

[2]魏书精, 胡海清, 孙龙, 周汝良.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森林防火, 2011, 2:1-4.[2]魏书精, 胡海清, 孙龙, 周汝良.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森林防火, 2011, 2:1-4.

[3]吴昌广.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1.[3]吴昌广.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郭晓蕾.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1.[4]郭晓蕾.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1.

浅谈林区防火公路(砂石路面)改造 篇9

现有防火公路大部分为既有运材道路, 修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线平面线形存在曲线多、转弯角度大及曲线半径小等问题, 纵断面坡度陡峭, 路基宽度5.0~6.5m, 路面为天然级配碎石土路面。由于长时间缺乏养护, 大部分段落路面料已冲蚀殆尽, 骨料外露, 大部分路基强度尚可。全线大部排水边沟排水不畅, 涵洞淤塞严重, 导致局部路段夏季水害、冬季冰害严重。

2 改造方式

2.1 路基改造

林区防火公路改造大部分利用林区既有运材道路, 既有运材道路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既有路基大部分保存完整, 既有路基强度大部分满足改造要求, 既有路基含水率大部分满足改造要求。

防火公路路基改造设计前, 应对既有路基进行调查、勘探及测绘, 收集既有路基填料性质、含水率、密度、压实度、强度等情况, 以及路基的稳定情况, 分析评价确定路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既有路基强度、含水率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段落应进行路基处理。

林区防火公路主要存在冬季冰害严重等问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涎流冰段落处理不当造成的。涎流冰地段路基设计应注意一下几点:

(1) 应当对所设计路线当地, 地质、地貌、地形及涎流冰的水源、类型、规模进行调查。调查当地的冻融周期、最大冻土层深度, 结合当地治理涎流冰的经验进一步确定涎流冰规模、类型及危害程度以及与路线方案的关系。

(2) 路基设计应遵循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应采取综合处理、治理手段, 用以保证道路通行能力、道路交通安全及路基稳定性, 并综合考虑道路建成、营运后养护及管理。

(3) 对于山区涎流冰段落的路基应该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结合现地实际情况必要时可对边沟进行加宽、加深设计或者设置挡冰墙 (堤) 、聚冰坑 (沟) 等设施。

(4) 路基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避免对既有自然排水的干扰, 不宜对含水层进行切割。在采取排、挡、截等治理措施时应该保证自然排水系统的通场。路基压实度应按照表1执行。

2.2 路面改造

路面设计参照《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Ly5103-97) 并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保证质量、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原则进行路面设计, 路面横断面型式采用全等形即路基、路面同宽设计。

天然级配碎石土应具有较好的级配, 所含石料强度不宜低于II级, 扁平、针状颗粒含量不宜超过20%, 石料最大颗粒不大于4cm, 小于0.05cm细料的含量宜为15~25%, 塑性指数为8~14。砂土磨耗层应尽量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 并应具有较好的粘结力和可恢复性。

3 纵段改造

综合考虑到如对道路改线设计将对林地破坏较大, 并且道路使用功能单一 (森林防火) , 通行车辆为森林灭火特种车辆。纵段应结合现地情况、道路使用季节等情况, 确定纵段坡度、合成坡度等指标。

4 平面改造

道路改线设计对林地破坏较大, 并且道路使用功能单一 (森林防火) , 通行车辆为森林灭火特种车辆, 结合当地经验, 综合考虑现地情况确定道路具体平面参数。

5 交通安全设施

林区防火公路主要用于森林防火, 虽然道路使用功能单一、道路等级低, 但道路沿途多为深林、悬崖、河流。道路普遍存在平面曲折、纵段多陡坡、高路堤及大填挖等情况, 因此交通安全设施极为重要。

交通标志是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防火公路平面多曲折、多小半径的, 纵段多陡坡等情况下保证行车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架设。

道路安全设施 (护坡、护栏) 对于保证道路行车安全、路基稳定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防火公路存在着沿线多为深林、悬崖、河流, 填挖土方较大等情况下, 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6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地点取、弃土和取料, 严禁乱挖、乱弃。要认真保护水资源,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工作环节的环境保护措施, 力求施工期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应严格保护公路用地范围外的树木、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不受损害。对沿线的临时用地应恢复原有植被。

7 施工注意事项

7.1 路基施工

(1) 原地表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 路基范围内的杂草及树根应清除。 (2) 路基填筑前, 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进行检测。压实过程中应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压实后检查填料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3) 施工期间应做好各种临时设施的施工, 施工便道应及时养护, 及时洒水, 避免扬尘, 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 (4) 路基取、弃土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办理, 严禁乱挖、乱弃。 (5) 施工中如遇不良地质地段时应予以换填和隔断处理。 (6) 路基施工期间, 应始终保持场地的良好排水状态, 在路基填挖前修好临时排水设施, 迅速排除地表水, 以保证路基不受水冲刷和浸泡。 (7)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段落清除表土。 (8) 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挖台阶, 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m并向内侧倾斜3%。详见《路基一般设计图》、《挖台阶工程数量表》。 (9) 施工中应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有关规定执行。

7.2 路面施工

(1) 施工中一定要保证路拱横坡和超高达到设计要求, 以有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平稳、舒畅。 (2) 面层天然级配碎石土材料级配要达到设计要求。 (3) 面层天然级配碎石土应在处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气候炎热干燥时含水量可适当增加1%~2%, 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96%。

参考文献

[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2]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林区森林防火 篇10

林区资源管理中的森林防火都是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为主要手段, 所以在森林火灾预测预报中遥感技术的作用重大。林区森林火灾预测预报主要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气象信息、火源、地形、可燃物干湿程度及类型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人们根据森林火灾预报预测来进行灭火, 并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准备, 以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并根据其作用与特点做好中长期的趋势预测、短期火险等级预报。

森林火灾预报受天气预报准确性影响, 而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 林区森林资源管理越来越离不开林火预报预测的应用。3S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是当前林区森林资源火灾预报的主要技术。不少林区的森林火灾预防主要是以神经网络方法来分析林火蔓延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林火现场的火灾数据是利用GPS来采集, 并对火灾现场的面积实施策略, 而空间分析则以GIS为主, 利用它来对火灾现场的环境因素进行提取, 并以VLBP神经网络在Matlab上模拟[1], 以列出森林火灾风险预测方程, 然后根据森林火灾风险模型与森林火灾风险蔓延模型来建立风险模型, 且模型计算方法是利用神经网络法对非线性数学关系的强力预测能力, 而不是先验统计模型, 所以, 适用性广泛。

以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在对该林区的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时, 要分析林区森林植被的易燃性。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作为燃烧性分量, 然后运用综合指标对这些森林类型的燃烧性实施排列计算, 对燃烧等级进行划分, 将不相同的等级的小班内植物面积与所占百分比集中来统计, 根据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经营健康情况, 利用GIS绘制林区的燃烧等级分布图, 林区森林资源防火管理方法可以采用的方式有林地肥力恢复、火险等级降低、原生森林植被近自然恢复等, 而火灾预报的一般运用方法则有室内测定法、经验法、野外实验法、物理法、数学法等措施。并且, 随着林区森林资源火灾面积预测方法的改进, 也可以运用随机时间徐磊模型去预测林区空间各自独立的部分, 再在模型里植入DRNN (动态回归神经网络) , 模型预测因为ISTIFF而变得更具稳定性和精确性, 林区的森林火灾面积也会因此而被有效预测到。

2 林区森林火灾检测中遥感技术的充分运用

林区森林火灾监测是利用相关方法, 传递分析林火信息发送的可能性的过程, 监测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深刻意识到科技发展和人们对森林火灾的认识提升对森林火灾扑救的重要性。比如, 在林区林火监测中, 空中喷洒灭火、巡护、探测空降机降灭火等中经常会运用到飞机;林火管理系统、扑灭火系统等则运用互联网技术较多, 同时也在林火模型化管理中运用得十分广泛。

林区森林防火管理部门能够利用遥感技术传输林火现场信息, 指挥员则可以据此来下达正确的扑火指令。林区防火人员最为关注的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林区林火以及火灾环境变化进行科学监测。如果林区火灾面积太大, 那么以飞机监测火灾人工监测, 既会极大增高费用, 而且工作过程繁琐, 尤其是很不利于监测计算盲区的火情。计算机系统根据卫星遥感技术对火灾进行系统分析, 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并为林区火灾扑灭人员提供比较清楚的火势信息和数据。

比较一下林火监测中常用的两种遥感技术NO-AA/AVHRR、EOS/MODIS, 我国当前多是运用美国NOAA气象卫星来检测森林火灾, 这种卫星的信息源是针对全球的, 是一种无偿遥感信息源, 它的特点是密度高、周期短、多时相动态遥感, 能够极大地帮助林区有效监测森林火灾, 不过对于森林火灾信息提取来说, 其分辨率则是一个问题。林火监测中EOS卫星则有比较光明的运用前途, 它既能够监测地表湿度和温度, 又能够直接监测林火, 在林火动态监测中, 根据MODIS资料来监测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NOAA卫星能够提高较好的林火监测准确度以及定位精确度。如果利用EOS/MODIS遥感模型监测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火,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森林火灾监测方法。不过, 该种林火监测技术还不完善, 还在实验开发阶段, 还需要不完深入研究这种遥感技术的区域判识指标以及通道选择方法。这些年, 林区火灾监测中, 运用得较多的就是DV摄像机与GPS对讲机电子地图等先进的设备。可是从林火监测员角度来讲, 独立配备这些设备, 会很不利于林火信息服务的综合获取, 因而需要有一种设备能够集成调用林火管理服务, 并且便于监测林火情况, 方便实时通信、便携移动集成等情况。这样一来, 监测林火过程中可以把Web Service技术应用于PDA上, 并运用SOA林火监测系统, 描述、分析系统中服务端和PDA客户端的Web Service构成、运行体系, 运用Web Service的PDA客户端调用引擎由此便可很好地根据当前的防火决策信息服务来监测林区的森林火灾情况, 让林火监测信息能够实时交互、共享, PDA综合调用林区林火监测的Web服务能够极大地增强林火监测能力, 让人们可以移动调用不同远程服务来监测林火, 并帮助林区建立更为完善的林火监测机制, 这种机制不但科学, 而且具有移动实时集成的特点[2]。

3 结语

当前, 在林区森林防火监测管理中, 遥感技术的运用正日益普及, 而且在森林防火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3]。运用遥感技术对林火扑救过程中的火势视频监测, 对林火蔓延规律进行有效分析, 可以让指挥员以正确的扑火指令及时下达到林火扑救现场, 以科学的林火扑灭战术控制好森林火情。而在火灾调查时, 林火扑救人员可以根据遥感卫星传输的图片来判断起火点和火灾面积, 并据此进行评估, 因而遥感技术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4]。

参考文献

[1]汤宛地.试述今年森林防火技术新进展[J].森林防火, 2009 (1) :13.

[2]胡海清.林火生态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132.

[3]王现华.陆良县芳华镇森林防火工作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 2014 (11) .

上一篇:玉米的高产培植技术下一篇:汇率决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