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场地

2024-08-28

健身场地(精选四篇)

健身场地 篇1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国广场舞健身场地。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广场舞健身场地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运用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2、结果与分析

2.1、广场舞及活动场所等相关概念界定

广场舞是一个概括性的词语, 顾名思义就是在广场上跳舞, 本文对广场舞的概念界定如下:广场舞是自发的以放松身心、促进自身健康为目的的, 以舞蹈为表现形式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健身活动场地则是指:人们为了放松身心, 促进身心健康, 而进行活动所占用的地方。

2.2、广场舞活动场地概况

(1) 活动场地类别。

随着广场舞的兴起, 参与者越来越多, 大路旁、各种各样的广场、未开发的空地、门口场地等地方都成为了广场舞爱好者的选择。通过统计归纳分类, 目前, 我国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 生活小区, 生活小区一般都配有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场地, 还有一些小型的广场或空地, 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 (2) 公园, 我们所说的公园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 有比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环境的公共区域, 在这些地方会有比较多的空旷的场地; (3) 商业区, 商业区是指一切有商品销售行为的区域, 既有城市大型的复合型的购物中心和也有小型的独立商业门面区域, 这些地方都是环境较好且空旷场地较大的区域; (4) 行政企事业单位去, 有部分的地方是停车区或者空旷的场地; (5) 其他区域, 一些大型的十字路口周围会有一部分的空场地, 道路两旁的一些空旷的场地, 此外比较特殊的还有具有城墙的城市, 诸如陕西西安、江苏南京、河南开封、湖北襄阳、辽宁兴城等, 这些城市城墙周围的空旷场地也是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地方。

(2) 场地所用时间、频率。

身体的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运动促进身体健康的理念也在逐渐深入人心, 广场舞的蓬勃发展给人们活动提供了促进身心健康的机会。但是由于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可能会导致大家参与广场舞活动的时间、时长和每周频率不规律。如表1所示:广场舞的活动时段大致在早上、上午和晚上, 其中, 晚上一般不工作, 也是休闲娱乐时间, 所以晚上是最主要的活动时段;活动时长一般都在60-90分钟, 这说明结束一般不会太晚;每周活动的次数主要集中在4-6次, 这说明广场舞的参与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针对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使用情况, 可以得出:广场舞活动主要集中在晚上, 一般活动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而且几乎每天都有广场舞的活动。广场舞的频繁出现, 而且出现的时间段基本是固定不变的, 这也导致健身活动场地被长期占用, 在别的活动形式出现时, 不能有足够的活动场地, 这也激化了广场舞活动的场地之争。

2.3、广场舞健身活动对场地的需求

通过对广场舞本身特性以及参与人群需求的分析与总结, 广场舞对活动场地的基本需求, 可以概括为地面较平整、足够空旷、环境良好、离住处近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针对广场舞本身来说, 除了跳舞者本身和舞蹈技术外, 对场地的要求是, 地面不能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要相对平整, 避免危险的发生, 场地也要有一定的面积, 这样才能容得下更多的人;针对参与者来说, 广场舞的环境一定不能太差, 地点也不不能太远, 因为晚上是广场舞参与人最多, 同时也跳广场舞的最佳时间, 晚上广场舞结束后回家方便, 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会增加。

由于广场舞的盛行, 参与广场舞的人员构成由刚开始的中老年妇女人群, 逐渐变为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青年男女和孩子为辅的结构, 而且参与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 规模原来越大, 最终导致广场舞对活动场地数量和面积的需求越来越多。

2.4、广场舞现用场地出现的问题

广场舞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一, 跳广场舞的前提是必须有音乐, 有了音乐的节奏人们才能有兴趣的跳广场舞, 而且跳舞人群的数量多规模大, 又要求每个人都能听到音乐的节奏, 这就要求音乐的声音要达到一定的音量。另外, 有部分的广场舞喜爱者跳舞时间长, 晚上很晚才结束, 会严重影响到别人的学习和生活, 打扰到别人的休息, 因此出现了买高音炮、泼粪、放狗等赶人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第二, 由于活动场地不足, 而跳广场舞的队伍和人数都比较多, 这就造成了供需失衡, 双方为了争夺一块场地而相互辱骂, 甚至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第三, 在人们跳完广场舞结束后, 活动场地上往往会遗留很多的垃圾, 在破坏环境的同时, 也给环卫工人造成很大工作压力。

3、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出现的问题, 建议如下:1) 合理规划运动休闲场地, 增加场地的建设量, 比如每个社区要配套建设一些必须的运动休闲场地, 并提高其所占比例面积;2) 开放一些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运动场地和空旷场地, 比如学校的运动场和管理部门的空旷场地;3) 建设室内运动休闲场馆, 减少噪音的污染;4) 进一步完善场地使用规定, 尽可能发挥场地的最大使用效率, 加强场地管理力度;5) 制定相应的场地使用申请制度, 避免有人无场地的问题和双方争夺场地的问题。

广场舞的发展过快, 导致相应的设施服务不匹配, 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 矛盾的消除需要一定的解决时间, 希望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 通过合理规划并管理活动场地, 科学组织广场舞的开展, 进而促进广场舞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敏.武汉市主城区中老年人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周丽云.福州市城区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田山.全民健身视野下广场舞发展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

[4]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 2014.

[5]刘莹.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施方案 篇2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项目

我校“学生全员健身活动”由早操、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与健康课、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体育单项比赛等组成。

1、早操与大课间。每天安排两操,以年级为单位集体跑操为主。

2、眼保健操。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3、体育与健康课。每周两课时,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体育单项比赛。由学生处、团委和体育教研室每学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

5、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天下午安排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年级、班级、班内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跑操、跳绳(长绳、短绳、花样等)、跳橡筋绳、简易健身操、简易街舞、踢毽、呼啦圈、乒乓球、羽毛球、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项目有梯队”的校园群体活动格局。

三、活动保障

1、组织保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监督指导,制定活动方案,评价与教师考核挂钩。

2、人力保障。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科教师及任科教师分工负责,共同参与。

3、器材保障。学校按标准配齐配足相关体育活动的设施设备,做到年年有投入、逐年有增加,努力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确保学生全员健身活动顺利开展。提倡各班级和学生自行购买各类小型经济锻炼器材。

4、安全保障。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以便管理和指导,保证活动正常化、秩序化。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体育教师要确保活动设施的安全,做到经常检查维修,保质保量。

四、活动管理

(一)学生要求

1、全校学生除特殊情况外,根据学校安排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要按规定请假。

2、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同学之间要文明礼貌,互相协作谦让,不得擅自改变地点,乱窜乱跑或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3、每天活动前后各班学生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滞留在教室、洗手间或其他地方逃避体育锻炼。

4、爱护公物,不能损坏体育设备,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赔偿等处分。

5、尽可能穿运动服装参加活动,不能携带各类坚硬或锋利物品。活动中如意外受伤,应立即到卫生室治疗并报告班主任或体育教师。

6、自选体育活动项目由年级提供,各班级选择。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7、各班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项目进行创新,学校将对优秀创新活动进行推广和奖励,在体育艺术节中组织展示或比赛。

(二)教师职责

学生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体育教研室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划分各班级活动场地,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体育活动,并配合学生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级部负责对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指导,配合学生处监督检查;团委指导学生会做好活动检查评价工作。

1、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健身活动的重要意义,不得以拖堂、补课、辅导等各种借口阻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教师认真组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准备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3、班主任要始终坚守在活动场地,负责活动安全,维持活动秩序。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参与既体现了全民健身要求,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型师生关系。

五、考核评价

浅论全民健身场地设计的文化导入 篇3

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流程主要是参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验,由于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的限制,群众体育使用场地也受到限制,尤其是对中老年体育参与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城乡、工矿、农村、社区的体育设施、健身场地的严重缺失,造成群众健身活动无法开展,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无法推广实施。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加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加大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完善体育设施。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改造舊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1)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区别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它的建设核心是“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场地的规模亦可大可小,健身器材设施亦可多可少,将园林建设和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结合起来,将地域文化和全民健身场地融合起来,使全民建设场地设计多样化,成为新的建设流程和规范做法,使新建成的全民健身场地深受群众接受和欢迎。

全民健身场地设计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传播全民健身健康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崇低碳生活行为已成为人民群众所追求的健身文化价值观。全民健身场地设计在满足场地设计技术条件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场地设计和当地地域文化的内在关系。首先,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和规范,健身活动也不例外,一样不能脱离地域文化的烙印。如:河南温县是太极拳的发祥地,当地群众对太极拳健身情有独钟,其全民健身场地更多的是满足太极拳运动的继承和传播,在场地设计时,设计师应考虑平面广场的安排和尺度,授拳老师的位置和学拳群众的视觉关系应合理,环境区隔以绿植为主,置入太极雕塑小品和拳谱浮雕或壁画,塑造健身场地的太极拳文化要素氛围,将教拳--练拳--环境--文化整合起来,使健身场地功能和地域文化传达完美结合起来。其次,全民健身场地设计的文化导入有效提升场地视觉的舒适性和识记性,如:山东潍坊地区的健身场地就可以利用风筝、风车造型和图案来结合场地建设;新农村健身场地建设可以将废弃不用的石质碾盘、磨盘、石磙、马槽、拴马桩等集中装饰在健身场地周围,既可以利用这些可以放置在户外的农具,又可以集中保存原来农业工具使用的文化信息,记录原来农业生产形态的历史资源和原住民使用工具的情感资源。第三,避免在全民健身场地设计时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化导入,将完全没有文化渊源的视觉作品置入场地建设。如:把在新农村的健身广场建成罗马广场,将米开朗琪罗的裸体大卫立像或古罗马女神立像装饰在健身园区的入口,完全不考虑健身人群的文化差异,破坏健身广场的文化生态。第四,全民健身场地在确立健身项目主题的同时也应确立场地的文化主题,以文化主题来识记和强化健身项目主题。可以用地名、村名、厂名、小区名来命名健身场地,也可以用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和文化名人、体育名人来命名。

文化艺术作品如何提升场地环境设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饮食特点、生活习俗和文化习惯在很多时候决定了这个地方人群的体格特征;健身场地设计的文化导入应对建设项目所在地诸多条件要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产生,不能孤立的、主观的盲目设计,健身场地设计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将借鉴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等其他学科的经验。从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全民健身场地设计,寻求健身场地景观中的“文脉”必须和建设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建筑样式,城市规划保持协调一致,是城市功能的一种延伸;点缀在城市角角落落的全民健身场地是城市最为亲民的一方净土,是温暖百姓心田的一簇阳光,它也是一把考量地方政府执政为民的尺子,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的基本要件。

全民健身场地中的文化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特指适用于户外的各种材质圆雕浮雕、各种材质的壁画、书法、石艺、根雕、盆景和背景音乐等;这些作品的创作主题主要表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故事、民族风情、历史名人、体育名人、文化名人等。一般创作流程为:

1.调研当地适合置入健身场地文化题材;

2.提炼出文化设计亮点,确定艺术作品在健身园区的安装地点;

3.确立文化题材的艺术表现形式;

4.制作艺术作品草图、效果图、材质表现小样;

5.工厂或工作室制作1:1成品作品;

6.健身场地现场施工安装、竣工验收;

健身场地导入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和具体操作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兼收并蓄,创造多元共存及个性特色鲜明的健身主题和文化主题则是这个设计环节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建设绿色环保的健身环境、文化环境是设计追求的终极目标。

全民健身场地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民健身场地的项目设置应充分考虑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在场地功能上尽量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使用,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我国广泛开展的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以及那些被各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具有游戏、教育和竞技特点的运动技艺与技能,以及在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械、相关实物和空间场所的总和。(2)就我国目前而言,国家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棋类项目--围棋、 象棋、蒙古族象棋;球类项目--马球、满族珍珠球;武术类项目--太极拳、少林拳、峨眉武术、红拳、八卦掌、形意拳、 鹰爪翻子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五祖拳、查拳、螳螂拳、苌家拳、岳家拳、蔡李佛拳;摔跤类项目--天桥摔跤、满族二贵摔跤、沙力搏尔式摔跤;民族体育类项目--鄂温克抢枢、挠羊赛、传统箭术、赛马会、叼羊等多项。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它们伴随中华民族强身健体、健康生活,在冷兵器时期也是抵御外敌侵略的战术技能保障;这些非物质遗产体育项目既拥有自身的竞赛程序规则和器械道具等运动内容,又有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构成要素。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的全民健身场地设计都应将这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考虑进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保护与推广,对于弘扬传播中华体育文明,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为当代体育发展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健身场地的背景音乐和声环境塑造

健身场地的背景音乐即是舒缓健身群众心情的文化载体,又是控制运动节奏的功能要素,健身场地声环境的塑造是不可缺少的设计内容,从技术层面解决噪声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

1.声环境塑造

根据健身场地的平面布局来布置草坪式音箱设备,确定音箱设备功率,在健身场地基础施工时,预埋音箱设备安装线路和固定音箱设备的结构,球类区可利用照明灯杆安装防雨壁挂式音箱,将扩音设备整合进健身场地工作用房室内,对应音箱设备的功率,还应考虑输出线路和其他设备的损耗以及系统内冗余的功率,选配适合的功放设备;整个音响广播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的软件包括音响控制软件、通讯控制软件和自动播出音源软件;采用RS485总线控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方便控制和操作。一般在多功能健身区、环形步道、健身卵石步道等区域都可以重点布置草坪音箱,加强声音的指向性;球类区域和其他竞赛区域少量布置防雨壁挂式音箱,不同的健身区域布置不同类型的音箱,通过自动播放系统播放不同的音乐曲目;各健身区域拥有独立的声场,互不干扰、互不影响,同时使其具有广播找人、新闻播出、紧急疏散、紧急通知等功能。

2.音乐曲目选择

通过互联网专业音乐频道、网站下载建立适合健身场地使用的音乐曲库,按内容可以分为:中国古典音乐单元、世界古典音乐单元、中国流行音乐单元、世界流行音乐单元、地方民歌单元、最新原创音乐单元等部分。使用多路自动播放系统编辑各健身区域所需要的背景音乐,该系统可按设置的时间表依据编排序列播出选定的音乐曲目,也可以分3--6路在不同的健身区域同时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如:健身多功能广场区可以播放动感较强的的士高背景音乐,儿童健身游乐区可以播放欢快的儿童音乐曲目,棋牌区可以播放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曲目。

利用多路自动播放系统的编辑功能可以将不同健身区域的背景音乐预置编辑成一天播放总成或一周播放内容总成累积至季度播放总成。播放时间可以根據四季的白昼长短,调整播放起始时间,调整播放曲目内容,一旦程序设定完成后,可实现一周循环播放功能和季度循环播放功能,实现年度自动播放无人值守功能。

健身场地 篇4

关键词:体育健身,社区居民,场地设施,需求

0 引言

体育需求是人们对从事体育活动的愿望,体育场地设施是人们满足体育需求的载体。了解居民体育健身设施需求对于促进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社区体育运动正从人们视野边缘走向中心,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国外在体育设施方面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建设标准,完善了运营方式;国外体育设施发展的迅速与政府的支持、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保障以及社会各界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等因素相关。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的体育需求随之增加,但是重庆市南岸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无论原地城区人口还是城镇化新增城区人口,其体育权力、公共体育服务能否得到保障,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居民需求的视角展开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对南岸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布局、使用、运营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1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需求调查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需求调查的研究对象

重庆市南岸区是重庆市六大都市功能核心区之一,从重庆市官网数据获悉,2014年都市功能核心区城镇化率为99.85%,常住人口367.76万人,人口密度折算为12 361.68人/平方千米,与2000年相比人口密度增加了5.8倍。2015年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南岸区经济稳定发展在主城九区排第2位。虽然经济增速较快,但是南岸区行业发展不均衡,尤其服务业占比不高。本文随机对南岸区南坪街道、广阳镇、南山街道、长生桥镇、海棠溪街道等地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小于30岁的居民49人,大于30岁的居民55人;男性58人,女性46人。

1.2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需求调查的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了解目前居民的体育需求、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研究现状。

1.2.2 调查法

笔者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问法,自行设计了《重庆市区居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需求调查问卷》,主要内容见表1,对问卷进行了专家效度检验,效度达90%以上,采用分半信度的方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R=0.809。在社区现场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98.11%。

2 重庆市南岸区居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需求调查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健身项目需求与场地设施供给现状调查

假设居民所喜爱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与现实中实际所从事的运动健身项目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居民周围体育场地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2.1.1 男性居民运动项目的喜好与实际从事运动项目的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重庆市南岸区男性居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主要为篮球、跑步、羽毛球等,分别占40%、22%、18%等。从中可知,普通男性居民喜好的运动项目相对集中,以大众性项目为主,最喜欢篮球。篮球作为目前最普及的球类项目之一,属于激烈对抗性集体项目,这可能与男性天性好胜、喜欢竞争的个性相关。而男性现实中实际从事的运动项目排名却为跑步、篮球、羽毛球等,分别占43%、21%、8%。与最喜好的运动项目相比较,跑步者有大幅度增加,提高了近50%,变化率最大。跑步作为一项最为普通、普及、简单易行、有较好健身价值的运动项目,由于其运动的外部条件要求最低,因此最易于实现。但是相对而言,篮球的参与者差不多降低了50%,羽毛球的参与者降低超过了50%,通过现场观察和访问可知,最主要的原因是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无法满足造成的,具体表现在场地数量上或者就近距离上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2.1.2 女性居民运动项目的喜好与实际从事运动项目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市南岸区女性居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跑步、羽毛球、广场舞、健美操或瑜伽、太极拳等,分别占35%、17%、14%、12%、7%。实际从事的运动项目排名为跑步、广场舞、羽毛球、跳绳、太极拳分别为48%、20%、11%、10%、7%。可以看出,与男性相比,女性主要选择对抗性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同时以塑身、有氧健身项目居多。女性表现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广场舞从事者较多,排名第二,广场舞属于自发性的新生事物,是近些年来中老年女性特别流行的健身选择,主要发生的地点是小区内外空旷场地、广场、公园等。而从现场的观察与访问可知,目前还没有针对广场舞设置的专门场地、设施,社会冲突还时有发生,因此广场舞还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管理状态。另外,南岸区居民有12%的女性喜爱健美操和瑜伽,但是真正从事者微乎其微,通过访问可知,主要原因是附近没有场馆或者没有收费廉价的场馆。

2.2 居民对体育场馆布局的满意度

从表3可以看出,整体上南岸区居民对场地设施布局较满意,男性达86.2%,女性达78.26%,这可能与南岸区有着比较良好的天然优势相关,第一,南岸区依山傍水,南滨路、南山设置了多条健身步道,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第二,江南体育中心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型体育场馆,功能齐全,位置处于南岸区相对核心地带,是人群集中聚居的地方,而体育中心可同时容纳3 000多人同时锻炼;第三,南岸区有4所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除沙坪坝区外重庆高校数量排名第二,高校场馆设施的开放为附近居民的健身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因此,南岸区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居重庆市前列与这些因素密不可分。但是女性居民对场地设施布局的不满意程度大于男性居民,可能与女性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有关,并且目前大多数体育场馆以球类为主,相当部分女性尤其中老年女性并不习惯到收费的球类等场馆进行健身锻炼。现今中老年女性热衷于广场舞,目前也没有广场舞固定的场所,没有严格的地盘划分,没有专门的场地规划设计,多数还处在无序组织状态。

2.3 居民健身时间分布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南岸区居民选择最多的健身时间在早晨8点钟之前,男女相同,对于这个时间段,公共体育场馆尚未开放。男性选择健身的最主要的3个时间段均分布在工作外的业余时间,女性除了早上,另外,选择健身的时间段还有上午和下午,与男性有较大差别。根据现场访问可知,比较大型的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为9:00—21:00,小区健身场地随时开放,部分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或者要收取相关费用。从中可见,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对于男性居民的满足度相对较低。尽管对女性满足度稍高,但是有闲暇时间的中老年女性,愿意到大型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数较少,所以仍然存在场地设施的矛盾问题。

2.4 影响居民选择体育健身场所的因素

通过现场访问可知,居民对场馆收费这种有偿使用方式表示理解,但由于个人经济能力的不同,场馆收费依旧是影响居民选择场馆的重要因素;体育场馆所在位置、布局情况也是影响居民选择的重要因素,考虑到时间、距离等问题,大多数居民更加愿意选择离家近的地方。表5的问卷调查显示,影响男性居民健身场所选择的因素最主要是场馆收费和离家远近,但对于女性居民最主要是健身指导和离家远近,表明女性对健身指导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与现场访问的结果比较一致,超过60%的女性都表示希望在现场能有体育健身的指导。

3 重庆市南岸区居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需求调查建议

3.1 加强供给侧改革与管理

3.1.1 加大政府投入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区体育设施不断扩建、改建与完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健身锻炼场地设施的需求,同时增大都市核心区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度,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体育场馆空闲时期的开放待遇。

另外,政府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将高校体育资源充分利用。在购买场馆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街道、社区俱乐部、高校与居民共同协作,由政府出资补贴,社区参与管理,引入市场机制为居民提供优质体育公共服务。在目前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需要一定的安全维护、人力资源、场地设施维护成本,政府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达到资源共享是一条有效的可操作途径,可降低投入成本,从而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3.1.2 资源重构、法制保障及政策导向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体育资源不均等现象,人们享有的体育公共服务也不平衡。因此,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开发并进行资源重构,构建一种集休闲、健康、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场馆管理模式,如开发网络资源,保障体育场地设施的有效利用,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定和健全法制,使整个城市规划、布局、设计及建筑规范实施等过程,均受到法律的监督,从而有效保障居民的体育权益。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积极倡导群众体育运动参与,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的积极导向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政府始终是最重要的供给主体,在体育资源重构、法制保障方面起决定作用。

3.2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3.2.1 多维综合规划设计小区楼盘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1)修建或者改建篮球场馆和羽毛球场馆。通过修建或者改建篮球场馆和羽毛球场馆,不断满足南岸区男性居民的需求,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建设三人制或五人制篮球场地均能达到娱乐健身目的。尽量满足居民在自己的小区或者附近进行健身锻炼,这是一项值得努力的民生工程。

(2)划定或者修建广场舞场地。这主要是满足女性群体的健身需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广场舞场地,但是作为近些年来逐渐兴起并不断壮大的健身群体来说,为了满足这部分健身群体的需求,在不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权益条件下,有必要对公共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专门的设置和规划。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划定或者修建广场舞场地,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对广场舞场地的需求,还能够为其他居民增添空闲的场地,所以,划定或者修建广场舞场地有利于提高效能。

(3)遵循便利原则。现在大多数小区都配套有一定量的室外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和场地,给居民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从数量上、规格上、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加强社区小型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3.2.2 将场地设施管理与居民建立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相结合

从目前部分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来看,其场地设施的不足与闲置的矛盾目前还是比较突出,很多居民没有到体育场馆锻炼的习惯,部分大型体育场馆也存在开放不足的问题。基于此,进行体育文化的有效宣传和传播,加强社区和场馆健身人群的体育健身指导,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这都有助于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从而促进场馆的运营效率的提高。

4 结语

从场地设施需求来看,南岸区男性居民对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等球类场馆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女性居民对广场舞场地以及瑜伽、健美操场馆等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居民对场馆开放、布局的满意度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居民对场馆开放的需求存在时间上的矛盾和差异,从开放时间看,男性的满足度低于女性,早、晚两个时间段较难得到满足;影响民居健身场所选择的因素存在性别差异,除了场馆收费、离家远近等共同的影响因素外,女性对健身指导的需求比较强烈。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加强供给侧改革与管理,合理规划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促进公共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涛,张凤华,苏振南.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4).

[2]王志威.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

[3]李凤芝,索烨,刘玉.美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及启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2).

上一篇:Li掺杂下一篇:普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