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策略

2024-08-04

集束化策略(精选十篇)

集束化策略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2 例, 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各61例。对照组男35 例, 女26 例;患者年龄19~63 岁, 平均年龄为 (38.4±2.5) 岁;患者受伤时间为15 min~9 h, 平均受伤时间为 (3.4±2.1) h;交通事故致伤者24 例, 积压致伤者20 例, 高空坠落致伤者17 例;闭合伤患者34 例, 开放伤患者27 例。 观察组男33 例, 女28 例;患者年龄18~65 岁, 平均年龄为 (39.6±2.7) 岁; 患者受伤时间为20 min~8 h, 平均受伤时间为 (3.7±2.0) h; 交通事故致伤者25 例, 积压致伤者21 例, 高空坠落致伤者15 例;闭合伤患者33 例, 开放伤患者28 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时间情况等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生命体征监测, 首先进行输液治疗,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检查, 在患者入住ICU后决定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治疗。 医护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和瞳孔的变化, 并且对患者体温、呼吸、血压、电解质、血红蛋白进行检查。 常规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 对患者神志及瞳孔进行观察, 通过快速床旁血气分析评估患者伤情, 了解患者血液丢失、组织灌注的具体状态。 保证患者供氧充足, 维持好患者有效血流动力学, 并且根据对患者初次评定的结果采用CT扫描, 实时动态监测患者临床体征, 更好的发现隐匿性损害。 如果检查出有血压较低者可进行可控性液体复苏、升压药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在入院时、 入院后1 h以及入院后24 h的乳酸 (Lac) 、血红蛋白 (Hb) 和血气指标,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以及氧合指数 (Pa O2/Fi O2) 情况, 并且比较两组检查花费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急诊手术率、漏诊率以及病死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入院前后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入院后1 h、24 h的Pa O2、Pa CO2、Pa O2/Fi O2以及H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在入院后1 h、24 h的Lac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诊治结果比较

观察组急诊手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病死率和漏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检查花费时间、住ICU时间比较

观察组检查花费时间和平均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3 讨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会对机体的很多脏器造成损伤, 并且病情进展的非常迅速, 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4]。 严重多发伤患者通常会出现体温降低、酸中毒以及凝血障碍三种致死病症, 在车潇等[5]研究中将手术室内的严重创伤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作为“新的黄金1 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抢救措施, 才能够有效减少漏诊情况出现[6]。 在该研究中采用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的观察组患者急诊手术率显著高于采用一般监护治疗措施的对照组, 而病死率和漏诊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采用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降低死亡率和漏诊率。观察组检查花费时间和平均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患者经过早期集束化急救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检查时间, 加快恢复速度。

早期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患者具体病情, 反应患者体内的酸碱水平以及电解质缺失情况[7]。 进而采取相应的补液措施, 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 临床对患者采取CT扫描, 能够减少患者的频繁搬运检查, 减少临床检查耗时, 同时降低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缩短检查时间, 减少创伤对患者的进一步损害, 更利于快速发现隐匿性损伤, 降低漏诊的几率。 在该研究中, 观察组在入院后1 h和24 h的Lac、Hb以及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与马卫星[8]等研究结果相类似。 说明在通过先进设备的使用下, 经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做出评估后进行集束化急救治疗后, 能够显著改善血气、血红蛋白等指标。

综上所述,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显著提高抢救率, 降低死亡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治疗严重多发伤的运用情况。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2例, 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各6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监护治疗措施, 观察组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对比两组在入院时、入院后1 h以及入院后24 h的乳酸 (Lac) 、血红蛋白 (Hb) 和血气指标, 并且比较两组检查花费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急诊手术率、漏诊率以及病死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后1 h和24 h的Lac、Hb以及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死率为13.11% (8/61) , 漏诊率为4.92% (3/61)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31.15% (19/61) , 漏诊率为13.11% (8/6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急诊手术率为83.61% (51/61) , 显著高于对照的70.49% (43/6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检查花费时间和平均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显著提高抢救率, 降低死亡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急救,严重多发伤,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佳瑛, 周榆, 周健, 等.严重多发伤伴重度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一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 (3) :286-288.

[2]范建荣, 杨凯, 孙华山.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多发伤早期患者白细胞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 2015, 44 (3) :152-155.

[3]李新科, 包松雄, 胡玉平, 等.损伤控制性手术策略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 (3) :367-368.

[4]Seckin Ulusoy, Oguz Kayiran, Nurhan Ozbaba, et al.Changing strate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at thrace region:open vs closed reduction[J].Oral health and dental management, 2014, 13 (1) :8-13.

[5]车潇, 田浩, 伍敏, 等.损伤控制性外科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 2014, 14 (3) :12-14, 17.

[6]黄强, 杨洋, 魏安卿, 等.损伤控制性复苏对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 2013, 33 (10) :901-903.

[7]M Kit Delgado, Michael A Yokell, Kristan L Staudenmayer, 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position of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 initially seen at non–trauma center emergency departments:disparities by insurance status[J].JAMA surgery, 2014, 149 (5) :422-430.

集束化策略 篇2

【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110例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清洁肠道时间、M样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2.2±2.2)d,住院费用为(3.9±0.4)万元;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1±1.7)d,住院费用为(2.6±0.3)万元。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口服;集束化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71

有机磷中毒是临床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重等特点,若患者延误最佳时机,容易造成死亡,预后较差。有机磷中毒患常伴有恶心、多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排除有毒物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研究发现[1],在治疗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本研究给予本院 55例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14年 8月 ~2015年 6月抢救的110例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男 46例,女 64例;年龄 17~56岁,平均年龄(39.6±7.9)岁;中毒类型:胺磷中毒 59例,乐果中毒32例,敌敌畏中毒19例;中毒程度:轻度37例,中度48例,重度 25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5例。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包括服用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药物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及时清除毒物。患者入院后,采用多孔洗胃管进行洗胃治疗,同时对口腔进行清洗,洗胃液尽量采用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清水,2~6 h 1次,反复洗胃,至洗胃液清澈无味。早期给予患者灌肠及导泻,采用生理盐水 100 ml+20%甘露醇注射液 100 ml灌肠,经胃管将大黄溶液及蒙脱石散注入进行导泻,交替进行。②并发症护理。时刻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定时进行血气检查,避免中间综合征的发生。严格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并将液体进行化验,以维持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口腔护理,定期清洗患者口腔,避免发生感染。③心理护理。部分患者由于家庭、情感等因素而选择服用农药,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维护患者的隐私及自尊心,给予患者情感及精神上支持。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吸机使用时间、清洁肠道时间、M样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情况、死亡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清洁肠道时间、M样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住院指标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2.2±2.2)d,住院费用为(3.9±0.4)万元;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1±1.7)d,住院费用为(2.6±0.3)万元。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有机磷中毒是急救科常见重症之一,常伴有呼吸系统及消化道等症状,轻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不畅、头痛、视力模糊等,病情严重者可引发昏迷、休克等,甚至出现死亡。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可使人机内胆碱酯酶活力受到抑制,从而使水解乙酰胆碱能力丧失,因此,最大限度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导泻、洗胃及灌肠为常见的排毒方式,解毒方法包括去甲肾上激素与阿托品药物治疗。

集束化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洗胃、机械通气、并发症、心理、灌肠、导泻等方面的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具有标准化、细致化、全面化等特点,可有效将解毒与排毒措施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同时给予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清洁肠道时间、M样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童昆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给予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缩短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集束化策略 篇3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ICU患者;压疮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96-02

大部分ICU患者的营养状况都不好,肢体活动长时间受到限制,而且病情也比较严重,所以ICU患者常伴有比较严重的压疮问题,这样就可能会对护理工作造成比较大的挑战和麻烦[1]。集束化护理策略是指护理干预措施的每一个元素都经过临床实践证实,能让患者的结局得到有效改善。我院在ICU患者的压疮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ICU压疮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4.3±2.7)岁;体重39-85kg,平均体重(62.4±1.6)kg。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的床铺保持卫生和干燥,对于容易出汗的患者则需要对床褥进行及时的更换,并且要对患者身体进行及时擦浴;患者应该使用间隔式充气床垫,而且还需要对充气间隔时间和气压严格控制[2];如果患者没有特殊的体位要求,就可以将床頭抬高一定角度;定时翻身,在翻身时不能出现推、拉、拖等不规范操作,避免擦伤患者皮肤;如果患者存在病情限制,则需要定时将患者臀部垫高。

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压疮评估,并详细记录压疮评估结果;如果患者的压疮评估评分不超过12分,护理人员就需要对相应的压疮报表进行详细填写,并将结果详细告知患者家属,让患者家属签署相关的知情书,在护士长对其进行签字确认后送交到护理部[3];如果患者伴有压疮症状,同时常规压疮评估评分不超过12分,护理人员就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化指标、用药情况、具体病情,来全面详细的分析患者,这样才能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护理人员还需要重视充气床垫的调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充气床垫调整到最佳,让充气床垫的降压效果能有效发挥。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的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时间和压疮发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压疮分度[4]:I度:患者压疮累及表皮层和真皮,局部皮肤发红,按下时变红的面积不会出现变化;II度:患者压疮累及皮下组织,患者伴有局部皮肤水疱、塌陷、破损等症状;III度:患者压疮累及皮肤全层和肌层,局部皮肤破裂,损害到周围组织;IV度:患者压疮累及骨骼、关节和肌腱,周围组织被破坏并且可能形成窦道。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比较 (n,%)

组别例数压疮发生率I度II度III度和IV度实验组502(4.0)1(2.0)1(2.0)0(0)对照组509(18.0)2(4.0)5(10.0)2(4.0)X2 10.01020.68735.67384.0816P P<0.05P>0.05P<0.05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时间为(9.68±3.31)天,而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时间为(4.55±3.71)天,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CU患者在长期体位受限、自身病情、氯化钾、肾上腺素、类固醇类药物等的使用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ICU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患者。所以在对ICU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重视压疮管理,对压疮现象发生的预防策略进行有效探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集束化护理策略是根据循证医学,并有效结合医疗结构的具体情况,合理联合某种疾病的治疗方式,进而来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过程[5]。在ICU患者的压疮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就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将具体的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家属,另外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并结合医生的有效治疗最终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压疮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ICU患者的压疮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能让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让压疮程度得到有效控制,让压疮发生时间延长,具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芳.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2240+2245.

[2] 杨守香.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95-296.

[3] 苏丽莹.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26:5971.

[4] 黄苑玲,熊小玲,马爱平,邓少军,佟亚娟,邵亚娟.集束干预策略在ICU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04:28-31.

集束化策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6月在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94例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7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0岁~88岁, 平均年龄 (56.50±12.81)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7岁~84岁, 平均年龄 (56.66±13.57) 岁。2组患者均使用BD公司生产的22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手背侧建立血管通道, 2组患者在年龄、疾病、手术方式、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 连续、共同实施各项护理策略, 具体如下。

1.2.1 查找真因、加强培训

查找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 并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 作为循证依据, 制订有计划的护理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操作及维护技术系统培训, 并熟练掌握[3]。

1.2.2 妥善固定、合理维护

1.2.2.1 妥善固定

(1) 以穿刺点为中心, 无张力垂放透明敷料横形固定。 (2) 捏起导管塑形。 (3) 抚平敷料, 按压四周。 (4) 延长管U形固定, 肝素帽摆放位置高于导管末端, 且与血管平行, 有利于减少回血, 防止堵管。

1.2.2.2 合理维护

(1) 输液前抽吸回血并推注少许生理盐水, 评估导管功能。 (2)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输注不相容的药物间及高黏滞药物后, 立即给予生理盐水冲管, 以免药物沉淀堵管。 (3) 重力输注或直接推注生理盐水, 水柱只能在导管中心流动, 无法冲净黏附在导管壁上的物质;而正确使用脉冲式冲管方式能产生湍流, 彻底冲净黏附在导管壁上的沉积物[4]。 (4) 规范封管方式, 即推注封管液剩0.5 m L后, 边推边拔针头, 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 使血管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 封管液充满留置针, 防止导管内回血[5]。 (5) 正确配制封管液的浓度, 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通常肝素液浓度10~100 U/m L, 抗凝作用可持续12 h以上, 而用生理盐水封管, 则q 6 h~8 h冲管1次, 避免堵管现象发生。 (6) 正确夹管, 一手拿小夹子, 一手捏住延长管靠近输液头的一端, 注意避免挤捏延长管的近心端, 造成血液回流堵管。

1.2.3 加强宣教、落实到位

(1) 指导患者输液期间穿刺侧肢体抬高20°~30°, 协助其适当按摩末梢血管, 局部热敷, 以增强血液循环, 减少堵管发生[6]。 (2) 指导患者输液间歇期, 穿刺侧肢体适度活动, 但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用力过度及长时间下垂, 以免由于重力作用堵塞穿刺管。

1.3 观察项目

观察统计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 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保护了患者血管, 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及抢救患者, 但管道堵塞等现象也是其常见的问题。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的集束化策略主要涵盖了三方面:查找真因、加强培训;妥善固定、合理维护;加强宣教、落实到位, 促使每位护理人员掌握并遵循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操作规程及维护技术, 促进患者了解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的相关知识, 护患共同协作, 最大限度避免堵管的发生。

3.2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护理成员有较强的团队配合意识, 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对所选择的患者持续地执行集束化干预策略中的每一项措施, 而不是间断地执行或只选择其中一两项措施来执行, 否则便违背了集束化干预策略的精神, 所执行的措施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成效[7]。

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采取集束化干预策略后, 试验组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中采取集束化干预策略, 可明显降低堵管率, 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轻护理工作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升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94例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 比较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堵管发生率为16.33%, 试验组堵管发生率为7.4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 能明显降低留置针堵管的发生, 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降低护士工作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干预,静脉留置针,堵管,预防

参考文献

[1]谭景予, 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7) :31.

[2]陈永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3) :97.

[3]李丹丹.集束化干预策略对住院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异常情况的管理[J].医学信息, 2013, 26 (3) :97.

[4]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94.

[5]许春梅.集束化护理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3 (6) :119-120.

[6]景卫利, 张玉玲.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9) :7165-7166.

集束化策略 篇5

【关键词】 预防;留置尿管;尿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60-01

神经外科患者昏迷病人多,因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等多种因素,导致尿路感染(CAUTI)一直以来成为神经外科患者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CAUTI为留置尿管的主要并发症,国外医院报道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首位[1],国内报道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第二位[2]。CAUTI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实用的适合神经外科患者的预防CAUTI集束化护理内容尤显重要。集束化护理是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过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实施更能提高患者治愈率[3]。2013年1月我科开始采用集束化护理服务内容预防CAUTI,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220例住院留置尿管(3天以上)患者按集束化护理内容预防CAUTI作为研究对象,男135例,女85例,平均年龄(57.04±9.5)岁,2012年1-12月220例住院留置尿管(3天以上)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预防CAUTI为对照组,男141例,女79例,平均年龄(59.1±9.0)岁。所有患者留置尿管前均进行尿常规化验排除泌尿系感染,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

1.3.2 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服务内容进行护理:(1)成立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控制小组,由经过培训的感控护士任组长,3-4名护士任组员,按照留置尿管的监测方案逐项进行严格的填写,感控医生及时评估病情,以确定抗生素的使用及拔管的时间。(2)大量查阅最新文献,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在科内将建立的服务内容标准化,流程化,进行培训,人人掌握,并加强督导,护士长及组长每天检查监测项目的填写及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3)评估患者留置尿管的必要性,选择14-16号硅胶导尿管,并直接使用大容量抗逆流集尿袋。对于昏迷患者,如无必要留置尿管,采用体外接尿法。(4)导尿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插管动作轻柔,提供最大无菌屏障。(5)尿管标示注明留置时间贴于双腔细管尾端,用一条胶布使用高举平台法妥善固定在大腿内侧,引流袋注明时间挂于床边,禁止引流装置接触地面。(6)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除非必要,尽量避免膀胱冲洗,一周更换一次引流袋,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四周更换一次导尿管。集尿袋中尿液达三分之二满及时倾倒,加强集尿袋终端护理,放尿前要洗手,放尿过程中集尿袋终端不可碰触接尿器及其他物品,掌握放尿时机,尽量减少集尿袋终端开放的机会。(7)加强健康教育:每天用温热水清洁会阴至少2次,保证入水量每天达1500-2000ml;(8)防止尿管意外脱出,挂放管道意外脱出警示牌,必要时使用约束手套;留置三天以上患者开始间歇性夹闭尿管,使用脱水剂1小时内不夹管,昏迷患者输液过程中1-2小时打开夹闭,其余時间2-4小时打开夹闭。(9)及时改善全身情况,重视血糖的控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9)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每间病房均配备有快速手消毒剂,定期进行手卫生细菌学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路感染率比较应用x2检验。

2 结果

留置导尿对照组实验组时间(天) 监测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监测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x2值P值0220 002200 0 6-7160 2012.515385.25.0770.02412-1494 2320.190 911.36.6990.010 ≥2062 2438.2591122.35.9210.015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最早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所提出,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5]。神经外科因为意识障碍患者多,病程长,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脱水药物的使用,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多,从上表可以看出,留置尿管20天以上的患者达28%左右,所以,一直以来,怎样降低CAUTI的发生率是神经外科医护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我科在参考了有关文献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神经外科患者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实用的集束化护理服务内容,预防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同传统的预防CAUTI相比,主要改进了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了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手卫生依从性明显增强,在接触患者前后、为患者进行导尿操作、会阴抹洗、更换引流袋、倾倒尿液必须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消毒。(2)强调评估的重要性:除非必要,尽量不行导尿或长时间留置尿管,而采用体外接尿法。资料显示,留置时间20天以上,感染率38.2%,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临床上我们对于男性留置尿管患者,管床护士每天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尿管而采用保鲜袋体外接尿法,其发生局部皮肤的湿疹和尿液外漏的比例明显要比其他体外接尿方法要低。对于女性昏迷患者,我们采用专用的体外接尿器尽量减少长时间留置尿管。留置3天以上开始间歇夹闭尿管,对于部分患者存在夹闭后溢尿的情况,我们采用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20ml,有效的减少了溢尿的现象[5],或根据情况采用22号三腔导尿管代替普通导尿管,也能有效减少溢尿的发生。(3)固定尿管方法的改进: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外展,用3M胶布或3m敷贴采用高举平台法在距离尿道口约15-20厘米处将尿管固定在大腿内侧,有效防止尿管牵拉,损伤尿道。(4)引流袋的改进:使用大容量抗逆流集尿袋,一周更换一次,有效防止尿液逆流及倾倒尿液的频率,尽量保证了引流系统的密闭性。(5)会阴抹洗方法的改进:使用50℃左右的温开水进行清洁式会阴抹洗,既能达到清洁、尿路感染的目的,又不会导致会阴部的菌群紊乱,从而增加自身的免疫能力[6]。(6)加强集尿袋终端护理的改进:,不举张频繁打开集尿袋,当集尿袋达三分之二满时倾倒,倾倒前清洁双手,戴口罩,放尿过程中集尿袋始终不可接触接尿器及其他物品。集尿袋终端护理干预能降低CAUTI的发生率[7]。(7)健康教育的加强: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家属主动参与预防CAUTI。(8)重视患者全身情况: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抗菌药物及激素的使用时间;严密监测血糖的浓度,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目前,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关注,我科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即使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患者仍存在泌尿系感染的现象,因此,怎样切实落实这些防范措施及采取更科学的措施去降低CAUTI的发生率,尚需不断探索求新。

参考文献

[1]王小林,陈盛烨,季玉翠,等.社区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学比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430-3432.

[2] 牛家兰.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进展[J].安徽医学,2010,7(7):852-85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4] Haraden C.What is a bundle.http://www.ihi.org/IHI/Topics/Critical-Care/Intensive Care./Improvement Stories/What is a Bundle.htm.

[5] 赵丽萍.留置尿管中常出现泌尿系感染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河北医药,2012,3(5):788-789.

[6] 吴晓霞.清洁式会阴抹洗在尿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Jun 24(8):1895-1896.

集束化策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 均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 意识清楚并经头颅MRI/CT检查确诊。84例患者均意识清醒, 生命体征稳定, 可配合治疗试验和全程随访, 排除智障、不合作、有感觉性失语而影响训练者。入院时采用日本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2], Ⅴ级14例, Ⅳ级39例, Ⅲ级22例, Ⅱ级9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2例, 男26例, 女16例, 年龄41~82岁, 平均 (61.3±10.2) 岁;对照组42例,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39~80岁, 平均 (60.6±10.8)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吞咽障碍程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重点做好: (1) 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 床单干净、整洁, 进行口腔护理, 病情轻、配合度较好的患者, 指导患者进食后漱口, 病情较严重不能自理者, 每日至少2次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2) 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意识及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动态评估吞咽功能障碍情况, 根据评定结果随时调整训练内容, 确保训练效果。同时尽早进行肢体良肢位的放置和康复训练,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 吞咽功能训练:基础训练包括口、舌部肌群主动和被动训练如脸及下颌的运动, 舌的被动训练, 舌的主动运动, 软腭、喉肌、咀嚼肌的训练, 改善口、面、舌、下颌的运动功能, 促进主动收缩功能恢复;吞咽训练如门德尔松 (Mendelsohn) 手法、咽部冷刺激、空吞咽等;吞咽功能评定Ⅳ至Ⅲ级时可给予进食训练, 患者进食时取坐位时, 头稍向前倾约30°, 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60°, 头部前屈, 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食物的选择: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松散, 不易出现误咽的胶冻样食物, 如稠米糊、香蕉、蛋羹、豆腐等;食具的选择:开始选择小而浅的胶勺子, 容量约5~10 ml, 进食初期不宜饮水或流质, 以免呛咳。

1.2.2观察组护理内容与对照组相同, 但采取集束化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2.1成立吞咽障碍集束化护理策略小组包括神经内科专科心理医师1名, 取得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资格同时取得心理主治医师资格, 主要负责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诊断, 主任护师1名, 主要进行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 副主任护师2名, 主要组组织实施, 干预培训、效果康复训评价, 康复训练护士3名, 3人均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进修三月, 并经考核合格, 主要负责吞咽功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结果记录, 吞咽训练内容同对照组。

1.2.2.2落实时间护理生物学家指出, 人体每天09∶00-11∶00, 16∶00-17∶00, 19∶00-21∶00为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 表现为精神欣快, 喜欢与人接触, 乐意回答或提出问题, 积极配合活动。因此选择在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时 (10∶00, 16∶00, 21∶00) 进行吞咽训练及心理疏导[3], 提高训练效果。

1.2.2.3心理护理研究发现,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41.56%[4], 特别是患者突发疾病导致各种功能障碍后引起的情绪变化对治疗和康复非常不利, 因此, 医护人员除了采用个性化心理疏导外还充分调动社会、家庭的支持系统的参与, 树立患者的信心。

1.2.2.4健康教育指导由于脑卒中咽部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患者急性期后需要转回社区或家庭继续康复, 因此, 详细讲解引起吞咽障碍的原因、功能性恢复训练、直接摄食训练、进食时的体位、进食工具的选择、一口量、食物的形态、咽部残留的去除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 为患者出院后继续康复做好准备。

1.2.2.5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护士完成, 主要评价集束护理策略是否全面;患者的各项吞咽功能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患者的执行力怎样;干预效果是否满意。二级质量控制由护理组长负责, 主要评价危险因素识别是否准确;患者误吸的高危因素评估是否全面;责任护士误吸后发生窒息的紧急处理掌握是否熟练, 集束护理计划是否可行;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健康教育是否落实。三级质量控制由护士长负责, 重点监控集束化护理措施是否及时、准确;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是否可靠, 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效果等。

1.3 评价方法

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效果评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4分:吞咽障碍消失, 无呛咳, 饮水试验评定Ⅰ级;显效3分:吞咽障碍明显改善, 吞咽分级提高1~2级;有效2分:吞咽障碍改善, 吞咽分级提高1级;无效1分:治疗前后无变化, 饮水试验评定无进展。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 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四大特征, 而且存活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其中40%为重度残疾, 吞咽功能障碍就是其中表现之一, 临床上患者常因吞咽障碍、进食困难而导致脱水、营养不良, 肺部感染、窒息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另外, 由于突然发病和各功能受损患者很难接受, 想到以后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就会产生情绪低落、抵触治疗、焦虑甚至绝望的心理, 因此,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心身的全面康复。集束化护理策略简称集束护理, 是指为提高护理质量, 针对某种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 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5], 束化护理策略是“捆绑式”措施, 它强调全面实施, 把实施负责人、实施的内容、实施的时间、实施的效果管理与被实施人全面联系起来进行持续、有效地干预, 并在干预过程中, 重视分析、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和康复效果的关系, 动态的调整集束化护理策略, 确保康复措施安全、规范、循序渐进。而且这种“捆绑式”干预模式它一方面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素质, 护士们更主动更专注查找证据促进康复, 另一方面患者在身心上得到连续、规范的指导信息比较集中, 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 再就是束化护理策略模式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将病情评估、治疗目的、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疗效评价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PDCA循环的良性过程, 有利于解决主要问题。表1显示, 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捆绑式”的集束化护理策略比日常分散式的护理措施更有利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按日常方法落实基础护理、神经专科护理及吞咽功能训练, 观察组护理内容及康复训练内容与对照组相同, 但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模式, 实施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4) :246-257.

[2]大西幸子, 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技术出版社, 2000:7-18.

[3]兰丽梅, 彭惠兰, 杨秋菊, 等.时间护理加唇舌功能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医学, 2012, 33 (22) :3508-3510.

[4]胡容, 周志明, 徐格林.缺血性脑血管病社区二级预防[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 22 (5) :540-543.

集束化策略 篇7

关键词:骨科护理,压疮,集束化护理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 压疮指的是一种由于皮肤局部组织受到长期的压迫, 进而出现持续性的血氧不足、营养供给不充分等造成的组织溃烂甚至坏死的症状。对于压疮进行预防是骨科护理工作重点, 同时也是一项难点, 并且也是能够非常直接地反应出护理工作质量水平的一项指标。因为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骨科当中住院的患者通常是发生压疮的高危群体。所以,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对压疮进行预防工作的效果, 最近这些年骨科当中也开始注重对患者行以有效的集束化护理的相关措施, 而且效果也比较显著。本文当中将结合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患者展开有效的分析和总结, 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骨科患者当中择取200例, 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 每组100例。试验组中男67例, 女33例;年龄18~60岁, 平均 (41.23±3.12) 岁;参照组中男66例, 女34例;年龄19~60岁, 平均 (42.09±3.09)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均已经过本人的知情和同意, 签署了同意书, 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对参照组仅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常规性预防压疮的方式, 例如护理皮肤、适当的按摩、营养支持、翻身等。

对试验组则行以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建立起压疮管理组, 由专业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 制定护理流程并且监督其落实; (2) 对护理人员进行和压疮有关的培训, 使其能够掌握与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关的知识及技巧, 同时也锻炼其责任意识, 以此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3) 准确且全面的入院评估, 在患者入院之后查看其骨骼突出的位置是否存在皮肤异常的情况, 按照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 (4) 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及交接班的制度,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 责任护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低危患者可以加强预防方面的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压疮的不良影响, 指导正确的预防压疮的方式, 例如正确的翻身技巧、正确的皮肤护理方式、如何使用护垫等, 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到预防压疮的知识, 并掌握自理和自护的手段, 提升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每隔2 h为患者进行1次翻身, 提供护垫, 避免骨突位置受到长时间压迫。如果患者属于中危患者, 那么需要增加翻身的具体次数, 每隔1 h就进行1次, 可以提供气垫床或者海绵床垫, 并且每天叮嘱患者进行2次关节活动, 每次15~20 min即可;高危患者则还需要建立起翻身记录卡, 记录患者受压位置的皮肤变化情况, 执行有效的交接班制度, 详细进行皮肤情况的记录, 保证床头交接班, 密切注意患者的皮肤情况; (5) 构建监控网络确保护理能够得到落实, 明确护士及护士长分别的工作职责, 确保每天由护士长带领各责任护士展开有效的护理督查, 对高危阶段的患者需要重点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使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满分100分) 、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使用调查问卷, 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分成满意和不满意两种, 以满意率计入) 、患者住院花费的时间, 并且对结果做记录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试验组发生压疮的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长显著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表2。

例 (%)

3 讨论

就本次针对骨科临床集束化护理的措施对于压疮起到的影响展开的研究结果而言,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试验组发生压疮的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住院花费的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这一研究成果说明, 在骨科临床当中, 对患者采取有效且全面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以及住院时间, 还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程度。该成果也在褚槐梅等[3]及甄婧琨[4]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 说明比较可靠。

压疮在临床中指的是患者肢体局部位置的皮肤组织和肌肉组织受到长期压迫, 继而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造成局部组织在持续缺血的情况下缺氧, 营养不足, 使皮肤最终丧失原有的正常功能, 形成组织破损甚至坏死[5]。大部分情况下, 压疮会发生在肢体受压 (或者是脂肪组织保护没有肌肉的包裹等) 的骨隆突的位置, 例如比较常见的肩胛骨突出处、股骨粗隆处等。大多数的压疮症状如果早期有效预防均能得以避免, 预防所起到的效果远远好于发作之后的治疗效果[6]。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垂直压力、潮湿、剪切力等;营养不良、肢体活动障碍、知觉丧失等。对压疮进行预防最关键的就是消除可能会存在的诱发因素。在传统的压疮预防当中, 大多是口头的健康教育, 有较强的随意性, 而且严重缺少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研究, 在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指导下, 压疮预防体现出了一种有效的针对性, 令护理人员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及怎样做, 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护理的盲目和随机, 降低由于工作繁忙导致的失误;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下, 压疮护理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分析,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 保证护理工作不会流于形式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效果;在集束化护理的过程当中, 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耐心和细致, 和患者及家属有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无形之中提升了患者与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关系, 实现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7]。

综上所述, 在骨科临床当中, 对患者采取有效且全面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及住院时间, 还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因此这种护理措施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希英.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 2013, 24 (z2) :160.

[2]周玉华, 宋娟娟, 王九娟.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2) :234-235.

[3]褚槐梅, 吴菜花, 刘琴.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院内预防骨科病人压疮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5, 13 (13) :1234-1236.

[4]甄婧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骨科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22) :3138-3139.

[5]黄玉云.运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院内压疮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3) :252-253.

[6]戴正银, 林红霞, 王彤.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 2014, 40 (20) :2522-2523.

集束化策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120例ICU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32~7 2岁;住院原因:颅脑损伤3 1例(2 5.8%),腹部损伤29例(24.2%),呼吸衰竭27例(22.5%),心肌梗死、重症胰腺炎各13例(10.8%),严重消化道出血7例(5.8%)。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勤洗、勤换患者衣服,保持床单干净、整洁等。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具体如下:

1.2.1 加强对压疮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针对压疮的发生、发展、高危因素、如何预防等进行重点培训,并考核护士的压疮护理技巧[2]。科室不断探寻积极有效的压疮预防和治疗护理用具,如国内外先进的伤口敷料和皮肤保护膜等。同时,在床旁标明患者的使用种类,做好交接班。合理使用压疮评估量表(Braden量表),重点记录和观察高危人群,在患者进入ICU时开始评价。

1.2.2 缓解压力

ICU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皮肤组织持续受压等,进而引起缺血,如不能施加干预可能会导致溃烂等。因此,积极解除ICU患者长期受压情况,勤翻身并每日进行被动活动[3]。给予气垫床、透明敷贴等,将翻身情况准确写在特护记录单,以便交班时随时查阅。

1.2.3 强化营养供给

ICU患者多有贫血和营养不良,并伴有低蛋白血症等,导致皮肤组织免疫力降低,从而提高压疮发生率。因此,护士需加强患者的肠内营养供给[4],多摄入含蛋白质和红细胞的物质。

1.2.4 皮肤护理

对于有严重水肿的ICU患者,护士需加强皮肤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护理干预,防止患者皮肤出现糜烂、红肿现象。

1.2.5 减少潮湿

部分大小便失禁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潮湿、红肿,降低皮肤的防御能力[5],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因此,护士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便后及时擦洗会阴部皮肤,也可喷护肤粉进行保护。皮肤潮湿极易受细菌感染,患者大小便失禁时应立刻清洗,并更换衣物和床单。

1.2.6 减少摩擦力

床单出现褶皱或患者移动、翻身过程中受扯、拽等影响出现较大摩擦力,从而对患者皮肤外层产生一定的损伤,进而提高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6]。因此,保持患者病床清洁、平整,患者移动或翻身时,护士要施加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施加护理干预后发生压疮例数、压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由患者清醒后根据在ICU期间护士工作服务到位程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 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45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5 8,P<0.0 1)。

3讨论

集束化护理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护理策略,主要源于循证护理,由评估、分析、处理、配合、评价等五方面展开,有效处理临床护理问题,进而改善ICU患者身心状况,使患者早期康复。该护理策略有以下优势:①可整体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改变传统的盲目护理模式,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②能对患者进行分析、处理和配合等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减少压疮的发生;③增加的护理评价措施能及时观察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便于更好地完善护理服务;④调整每项细节护理服务,使护士对压疮的重视程度增加,护理质量提升,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较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ICU患者压疮管理效果较好,可减少压疮,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ICU患者,压疮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秀翠,纪闽霞.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3(7):25.

[2]李大一.ICU患者压疮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931.

[3]周玉华,宋娟娟,王九娟.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34.

[4]叶芸,潘利飞,陈新美,等.集束化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4,34(6):689.

[5]李兰香,李绮慈,李杏崧,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542.

集束化策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80例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18~77 (55.40±7.28) 岁;体重40~87 (60.29±5.82) kg。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21~75 (54.09±8.08) 岁;体重41~86 (57.92±8.05) 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 保证患者床铺的整洁与卫生, 对容易出汗的患者而言, 则应该及时更换被褥, 并注意对其进行擦洗; (2) 每位患者间隔充气时间为0.5h, 气压控制在13k Pa; (3) 对于无特殊体位要求的患者来说, 应将其床头抬高角度为30°, 避免出现较大的剪切力; (4) 应该遵照医嘱对患者提供一定的营养补充; (5) 每位患者应每隔2h翻身一次, 左右侧卧及平卧。

1.2.2 观察组

本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患者进行干预, 具体要点为: (1) 首先采用风险评估表对进入ICU病室的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进行仔细记录; (2) 患者在进入ICU病室20min前, 应按照相应的要求填写压疮表格, 且将填写的压疮表格结果向患者的家属进行告知, 将书面知情同意书签署完毕之后, 经护士长确认、签字之后, 然后再将其上交至医院护理部进行审核; (3) 对于压疮评分在20分以上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生化指标以及用药情况等, 协助临床医师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 作为后期的临床治疗及预防的基础; (4) 心理压力会引起压疮, 虽然患者在ICU病室使用充气的床垫。

1.3 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Cronbach’sα系数为0.88, 重测信度为0.83, 主要包括8个领域: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 每项分值为1~5分, 分值越高, 则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佳[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ICU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5.00%,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7.50%, 两组护理后压疮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压疮发生时间为4.55±1.98d, 观察组为9.89±3.2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注:*:P<0.05, **:P<0.01, vs本组干预前;△:P<0.05, vs对照组干预后

由于病情复杂及诸多综合性因素导致ICU患者压疮发生率较普通患者明显增高, 例如:患者自身因素、长时间的体位受限、氯化钾、肾上腺素、类固醇类药物的应用等[2]。因而探寻积极有效的预防压疮护理策略在ICU护理实践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集束化护理策略是指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 结合具体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 将一些针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联合在一起, 将有效的治疗措旌逐步实施的过程。我们将此理念应用在危重患者压疮管理中, 收效显著。从患者人院的评估到告知, 同时结合患者局部与全身的情况, 与医生联合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给予治疗, 整个过程拍照留取资料, 留取证据的同时为以后学习交流积累资料。集束化护理属于一系列捆绑型的护理干预策略, 通过循证收集相关有效改善结局的护理干预对策其中某一项措施及与其他措施相互协助也可独立存在, 对于不符合某一项所示适应证的患儿则可不必强制执行, 具有集中性的高效及独立性的灵活两大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此结果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效果更佳,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允, 陈建芬, 黄晔.集束干预策略防治ICU压疮高危患者I, Ⅱ期压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7 (32) :3883-3885.

集束化策略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00例ICU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19例,女性81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3~81岁,平均年龄为(62.5±14.2)岁,其中,1例糖尿病高渗昏迷,2例哮喘持续状态,2例急性胰腺炎,3例多发伤,6例重症肌无力,8例消化道出血,15例颅脑损伤,17例心肺复苏,18例风湿性心脏病体术后外循环,20例感染性休克,20例脑血管意外,40例慢性肾功能障碍,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加强营养支持;根据需要适当应用海绵气圈、翻身靠背和气垫床;在使用便盆或翻身过程中避免摩擦;定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保持床单被褥的干燥清洁;每2 h进行1次翻身,交替保持平卧和侧卧姿势。

实验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具体包括:(1)强化营养供给。对于合并有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症状的ICU重症患者,为了避免其皮肤抵抗能力降低而出现压疮症状,需要从其基本情况出发,加强肠内营养供给,如果肠内营养无法满足要求,可适当应用静脉阴阳,如有需要可遵医嘱进行白蛋白、血浆和红细胞注射,以改善全身营养供给状况,提高皮肤的抵抗能力,降低压疮发生率。(2)皮肤护理。为了完善患者的皮肤保护屏障,需要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措施。对于严重水肿的患者来说,要避免使用棉签局部按压穿刺或采血部位,可使用纱布代替,防止出现皮肤局部损伤现象。通过高举平台法固定各种护理器材,避免器材压迫局部皮肤。根据ICU患者的实际需要,适当应用激素或是抗生素类药物,避免感染会阴部皮肤,防止皮肤发生糜烂、渗液、红肿现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皮肤异常现象。(3)减少潮湿。大小便失禁会导致患者局部皮肤潮湿红肿,进而降低皮肤自身对于机械性摩擦的抵御能力,影响皮肤层角质的保护作用,并改变皮肤的酸碱度。此时,可在臀部等部位放置吸水能力较强的护理垫,患者大小便后及时擦洗会阴部皮肤,可外喷皮肤保护膜保护或外敷造口护肤粉[1]。(4)减少剪切力。剪切力的作用会导致皮肤深层组织发生相对位移,进而阻断局部组织的血液供给,加大皮肤垂直方向上的压力。患者可保持床头抬高30°的仰卧位,避免下滑,并保持屈腿体位,从而保证足跟部和骶尾部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剪切力和摩擦力,并适当加大床头抬高角度,以增强骶尾部的剪切力,其护理策略为“30°原则”,床尾抬高15°,床头抬高≤30°[2]。(5)减少摩擦力。上皮组织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皮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会被摩擦掉,进而提高皮肤对于压疮的敏感性。床铺有渣屑或是皱褶不平,则其移动或是翻身过程中,受到扯、拽、拉、拖等动作的影响,会出现较大的摩擦力。其临床护理方法为保持病床清洁、平整,患者移动或是翻身时,首先将床尾放低,再将床头放低,翻身过程中,由两名护理人员站立在患者在卧向侧,先将近侧背部翻身枕移除,保持仰卧位,再同时拉住对侧抬人布,患者从仰卧位滚动式变为侧卧位,再由另1位护理人员站于对策,在患者背部垫翻身枕[3]。(6)解除压力。压疮的主要发生原因在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预防压疮的理想措施是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压迫的解除,截至现在,解除患者局部皮肤压迫的最好方式仍然是定时翻身。肘部、肩胛骨、外踝、足跟、髂嵴、骶尾部、枕部等是ICU患者压疮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因而其护理策略应为:左侧-右侧-左侧的翻身顺序,避免仰卧位;每隔2 h翻身一次;侧卧<30°;适当应用防压疮气垫床[4]。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的压疮发生程度和持续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临床研究中,按照ICU患者自身情况和皮肤特征的不同,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集束化压疮预防性护理计划,主要涉及建立防压疮管理流程、皮肤护理、减少压疮形成的因素、压疮风险评估、完善护理用具和指引以及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等[5]。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压疮护理知识培训,有助于其充分掌握压疮的防治方法、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和影响机制等,从而更好地应对压疮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操作和护理指引操作[6]。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在ICU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相关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缩短压疮的持续时间,且二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ICU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助于患者压疮发生率的降低,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7]。

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200例ICU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疮护理,实验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的压疮发生程度和持续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ICU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有助于其压疮发生率的降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ICU患者,压疮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碧玲,兰慧兰,戴红霞,等.两种皮肤评估表格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120.

[2]郗君梅,田芸.三级质控动态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04,16(4):382-383.

[3]单君,朱建华,顾艳红.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9-890.

[4]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9-891.

[5]刘慧玲,蒋红云,邹爱萍,等.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4):57-59.

[6]马振芝.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668-2669.

上一篇:小学低年段阅读教学下一篇:组织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