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光影

2024-09-06

指尖的光影(精选四篇)

指尖的光影 篇1

1.1刻画人物心理

影片中对人物的用光,有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作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命运转折。无论是青年梅兰芳的敢于创新还是中年梅兰芳转瞬即逝的爱情,都借助于光影和色彩将人物内心的喜悦或是挣扎展现的淋漓尽致。少年梅兰芳对于是否从戏的矛盾,一场关于 “纸枷锁”的片段就被导演用光影形象的展现了出来。幼年梅兰芳在屋里读大伯留给他的信,当梅兰芳背光而站正对着镜头时,背后的煤油灯发出刺眼的光,梅兰芳隐遁和黑暗的脸上映射出复杂的情绪,弃戏和从戏两种力量在梅兰芳内心挣扎,导演用光线将梅兰芳的心理活动实体化,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面对与孟小冬的爱情, 梅兰芳的满腔炽热,大片红色影调的强烈渲染,让人们看到真实的梅兰芳,不再是戏里的人物,而是自己迸发的真实情感, 面对爱情时的羞涩与喜悦。

1.2塑造人物形象

本片是一部传记性质的影片,对于片中众多历史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在用光方面导演也是颇有用心。舞台上的灯光唯美大气,除了营造一种戏剧情景的气氛之外,也是在塑造梅兰芳的经典戏剧形象, 表现了导演对于梅兰芳的致敬。青年梅兰芳以一剧《玉堂春》首次亮相于观众,大红色的外衣配以惊艳的扮相,兰花指微微翘起,柔光的大肆渲染,将女子的温婉跃然于银屏之上,梅兰芳将女子演绎的惟妙惟肖,着实令观众真假难辨。舞台上大量的红色扮相,灯光的聚焦点随着《樊江关》 中穆桂英的走步而移动,灯光聚焦在梅兰芳身上,每一个转身,每一个回眸,都在灯光的映衬下娇柔百态,梅兰芳将穆桂英的英姿飒爽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两部戏都是大肆渲染红色,暗示了梅兰芳的大红大紫,灯光营造了舞台的唯美浪漫,都是在为戏中人物服务,塑造了青年梅兰芳的经典形象。对于邱如白的用光匠心独运,无论是身后的烛光还是挂着的灯笼光都将邱如白身后大大的“师”字照得格外刺眼, 对邱如白则进行了顶光描写,来自头顶的光亮及大大的“师”字都在暗示邱如白是老师的一种神圣身份。台上与台下用光明暗对比强烈,台下灰色的服装搭配暗色的光线与台上明亮的光线形成剧烈反差,塑造了一群循规蹈矩的群众与一个进步青年的对峙。

2对于场面营造主观呈现

2.1对于舞台效果的呈现

导演善于运用光影效果营造不一样的舞台呈现,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去呈现舞台的戏剧性和真实性,大量灯光和烛光的运用具有延展空间的作用,根据人类特殊的视觉生理功能,形成一种特殊的空间构图,身临其境于梅兰芳饰演的角色中。《游园惊梦》中对于舞台搭建, 采用了周边一圈小灯将舞台圈起来,这样的设计不但符合现代性,呈现了舞台的神圣庄重,也迎合了戏剧表演的需要, 一袭蓝色装束,举手投足间一娇羞,来自顶光的光影投射在蓝衣女子身上,身体的轮廓被灯光的光晕环绕,唯美动人,恰是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黛玉葬花》 中蓝色光影的运用,再配合飘落的花瓣, 营造了一种凄美委婉的葬花情景。

2.2镜中有灯,灯镜相融

在本片中,灯的使用无疑是最出彩的,不论是舞台的戏剧灯还是居室里的照明灯,都在营造气氛和拓展空间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镜子在片中也多次出现,尤其是在狭小的房间里,镜子的使用对于拓展空间也具有极大作用,再配以灯的使用,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总摆放着大大小小几盏灯,镜中有灯,灯镜交融, 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尤其是十三燕的休息室,对于镜子和灯的配合使用, 使狭小的空间瞬间大了许多。

3结语

电影《梅兰芳》对用光使用特别讲究, 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色调从偏暖色调到冷色调的转变,说明了京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危机,随着梅兰芳人物命运的波折变化,京剧也随着时代大背景沉浮,导演对梅兰芳的人物塑造和心理刻画以及他所面临经历的考验,除了借助人物肢体动作语言、戏曲的表现外,光影的使用也起到很大作用,除了塑造人物形象之外,更多的是对舞台戏剧性的呈现。

参考文献

[1]卢红丹.用影像镌刻文化神魂:电影《梅兰芳》学术研讨会纪要[J].电影,2009(2).

光影之间的童话 篇2

电影,更多的以一种诗意化的符号来刻画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张张印象,串联起了深藏在心底里的丝丝回忆,这些回忆的各个瞬间并不能够简单的用几个或华美或朴实的文字来形容。那毕竟难以承载人心底里那么多的独特体验。在这铺天盖地的信息浪潮里,非得需要那么一些故事,声音,图片才能重新再唤醒那些曾经的事物。在荏苒的时光里,我们在经历,在寻找,在遗忘。但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个角落,藏着一些我们陌生而又熟悉的时刻,那不仅仅只是所谓的人生酸甜苦辣,而是那些深藏着的,有时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却又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背某些人某些事所触动,而突然涌出的一层贯穿身体各处的感动,而这一切的一切,真是电影能带给我们内心的独特体验,这也就难怪,这光影的变幻能产生如此大的魅力,让千千万万的心灵沉醉其中。电影就是这光影之间的童话,用镜头来记录这个世界的光怪陆离,让观者从中感悟世界,也看到自己。这次听了王小帅导演的访谈,真的感觉很幸运,并非只是那种单纯的见到了所谓的名人,因为这些往日只能从屏幕和书中才能看到的人今天以一种真实的形式存在于你面前,而是我能以一个更加真实的角度感受这些光影童话编织者的人生轨迹,能够真正了解他们想要通过电影表达出来的生活态度,分享的独特的岁月回忆以及他们对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感。说实话,在今天之前我并没有看过王导的电影,只是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知道中国有着这样的一群导演,他们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记录生活,曾经获得众多的荣誉,有贾柯樟王小帅,陆川等等,被称为中国的第六代导演,也就仅限于这样的认识。听了这场讲座,才连忙找来了讲座里谈论最多的《我十一》,把这部电影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突然发现这部电影虽然写的是发生在七十年代的故事,却和出生于九十年代的我的人生经历有着太多连接之处。一样的布满在布满岁月痕迹的教师,班长的起立声后一众带着浓浓的儿音却又特别一丝不苟的“老师好”,上课时笔直的身板,收在背后的双手,还有童音版本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当电影放到这里,耳畔传来这熟悉的音符,情不自禁的也哼起了这久违的旋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小孩脖子上挂着的一串钥匙,当初的我同样也是挂着这样的一串钥匙踏上上学的路。可能因为我家乡是在乡村,经济浪潮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席卷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所以就能够保留着一些往日的印迹。那个时候,爸妈都是要出去做事的,也没有爷爷奶奶的照料,并不像现在的一代,受尽宠爱,放学的时候爸妈不在家。未免回家进不去家门,就准备把钥匙挂在脖子上,放学了自己开家门。特殊情况下还要自己做吃的,就像片中的王憨,放学了要帮妈妈捅煤,淘米,看到这里就想起我当初自己妈妈不在,自己做吃的的情景,虽然仅仅只是下个面条,热热中午剩下的饭菜,但这的确是我曾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没有掺杂任何的水分,原汁原味的保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保鲜柜里。好像我那时候做的最多的就是蛋炒饭和煮方便面,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对方便面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或许这种情感会一直延续下去,也许我将来不在吃了,但这段记忆是永远不会忘却的。自然放学之后的打弹珠,下河摸鱼也少不了了,那时候,树还很茂盛,水也很清澈,我也曾和伙伴们一起,卷起裤腿,跑到小河里摸鱼钓虾,这是一段至今想起来都感觉快意自豪的回忆。随手折根竹条树枝,绑上更从家里带来的妈妈打毛衣用的棉线,再栓上只剥了皮的青蛙或者直接用虾肉,摔倒水里就开钓了,运气好的话半天能钓到小半桶,晚上回家就让妈妈炒了吃麻辣龙虾,或者养着攒起来,等村里有收龙虾的小贩来收龙虾,就一起卖掉。有时能有十几块呢。对那时的我们,十几块就是一笔巨款了,大多都花在了买弹珠或买冰棍了。那时候,弹珠是一毛钱三个,冰棍是两毛和三毛。十几块能用一个星期了!感觉那才是真正无忧无虑,快乐的岁月。每天都是充实而快乐的,也曾经像王导一样因为偷家里钱买吃的被妈妈打了一顿,可至少那时不会有太多的无助和烦恼,不会盯着一块小小的屏幕发呆,哪里有着广阔的世界等待着去探索,田野里有着无尽的野草等着我们点火烧着,看着干燥的秋风带着野火一路噼噼啪啪的烧过去,升起滚滚浓烟,留下一地漆黑的残灰。等着春天,依旧是这田野长出碧绿的野草,随手把一根,抽出草心,放在嘴里就能吹出清脆的曲调,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曾经挖过野生姜,摘过桑葚果,逮过小鲫鱼,也采过水茭白。这就是曾经的日子,是最真实的那些年。

现在再回家,好像已经看不到这些东西的,变化仿佛只在一夜之间。楼变高了,食物变丰盛了,服饰打扮也不想以前那么的单调了。现代文明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寿命的延长和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污染,带来以前未有过的疾病,带来了心里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感觉的遗失。那时候我最喜欢吃的是芹菜,而这现代化大棚里养殖的粗壮饱满的芹菜却不复当年的小芹菜的芳香和独特口感,吃起来只觉味同嚼蜡。在这得失之间,不免让人唏嘘感叹了。

指尖的光影 篇3

下面我将结合动画短片《黑暗中的舞者》浅谈光影在动画电影里的作用。《黑暗中的舞者》描述了一个精神病院的女孩在自己孤立的小房间里的一段梦境, 表现小女孩渴望敞开心扉的, 渴望被家人关注的文艺类型的动画片。本片中除了运用了灵活的镜头之外, 也大胆地设计了光影的效果。

一、渲染气氛

用光影用来渲染气氛, 虽然不像音乐在听觉上给人直观的感受, 但是能使观众在看到画面后, 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情绪, 与作者引起共鸣。比如, 营造房间里一种恐怖的氛围, 那么光源就会很微弱, 画面也处理的很黑暗;如果是轻松的、快乐的氛围, 那么肯定是阳光明媚, 大多采用很柔和光。

在《黑暗中的舞者》开头的一幕, 场景采用三维的光模, 没有加任何材质, 只是在光源的颜色上大胆的应用了桃红色, 在群楼林立的街道中, 主光源从左侧的高处照下来, 左侧楼房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 渲染了一种寂静的夜晚的感觉。同时光影大面积的映投在地面上, 清晰得外轮廓, 这种不柔和的光影, 也营造了一种压抑, 恐怖的气氛远处的黄色点光不仅在色彩上和大光源的色彩为互补色, 也运用了柔和的光影效果, 更是为整个场景在冷艳、压抑、恐怖的气氛当中增添了一丝温馨。为下面梦境的开始埋下了伏笔。

又如本片第二幕的高潮部分, 主光从画面的右上方打来, 照亮舞者, 暗示希望的开始。在整个画面的上端, 添加了一个蓝色的光源, 压低舞者右方的光亮, 这样地面上没有沉重的楼房的影子, 突出了舞者, 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从光影上和第一幕的冷艳形成对比, 暗示着高潮即将开始。

二、塑造空间

因为万物有光的照射, 世界才会如此斑斓。光影可以塑造距离感、深度感和立体感。如塑造一个山洞的空间, 如果洞口处理的明亮, 里面处理的黑暗, 就会有一种封闭, 拥堵, 恐怖而压抑的感觉, 令人驻足不敢轻易进入。相反如果是洞口暗, 洞里亮, 隧道空间就会显得更加通透, 有深远的感觉, 而且有一种引导感, 让视线有进入的欲望。用光影来塑造空间, 也有一个很好的实例, 我在刚开始学水粉画的时候, 都会先用单色打一个素描稿, 一般根据光源会在1/2线处压一些深色, 通过黑白灰的光影关系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和空间延伸的感觉。

在本片中, 整个面面的中间, 就是小女孩的身后, 是远处的街道, 光影处理的很灰, 很明显看出是远处的街道。小女孩上方的光源最亮, 突出了主体人物。近处的遮挡物虽然没有处理模糊, 但是在光影上相对较暗, 也不会抢了主体物。最近处两个楼房的阴影, 有效的弥补了前方地面的空白, 使画面的构图达到了稳定平衡。同样, 在这个画面的处理上, 通过黑白灰的关系清晰的表现出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塑造空间是光影最基本也是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刻画角色

光影刻画角色, 虽不如动作和表情那么明显的看出人物的个性和性格, 但是光影刻画角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 十分微妙的。在单调的线条上加上光影效果, 可以在画面上更加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例如动画中的人物带着帽子, 有帽檐的时候, 帽檐的阴影就会用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遮挡人物的目光或衬托人物的目光。例如表现一个神秘的人物, 人物的脸会被整块的阴影覆盖, 在关键的时刻人物的眼睛会闪出白色的目光。通常在表现女性或儿童的特写时都使用柔和光, 因为柔和光所呈现的阴影具有最多的层次感和比较小的对比, 能表现女性的柔美和孩童的可爱。在表现一些恐怖气氛、男性特写时常常可以看到硬光 (不柔和光) , 硬光会使人物 (物体) 的表面看起来棱角分明、富有力度感。辅光和主光应用得当, 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在表现正反面人物的时候, 也可以利用光影, 如动画片《狮子王》中, 辛巴总是在阳光中出现, 而刀疤的动作始终在阴影中。

在刻画人物上, 本片也在光影上下了很多功夫。本片的主人公只有小女孩, 而舞者也是小女孩的梦境中的自己。本片没有像以往的动画片那样, 给人物设定一个确定的肤色, 发色和衣服的颜色, 而是完全用光影的效果来表现, 为了和场景相互呼应。在开始、高潮和结尾都运用了不同的光影效果, 来表现小女孩在不同的幕里的不同心情。

本片第一幕小女孩独自站在街头, 表现小女孩孤独的一面。风吹头发飘起, 直到整齐。头发飘起的时候, 头发的本来就遮挡住小女孩的脸颊, 光源从右上方照来, 散乱的头发的影子, 遮挡了小女孩的眼睛。表现了小女孩心理压抑, 矛盾的一面。小女孩的头发被风梳理得整齐, 露出了整张脸, 柔和的灯光将她的面部照亮, 显出小女孩的楚楚可怜。这里的光影也没有上一幅图的分明, 右边的一丝辅光, 体现了好像即将会出现一丝希望。

另一是第一幕开始部分小女孩家中的场景, 小女孩从走廊上走过去, 父亲并不理会她。这里的光源从左上方照来, 照亮父亲的脸颊。父亲的脸上的光影, 比较硬, 影子的轮廓也比较的清晰。右侧最深的地方, 直接加上高光, 表现了父亲冷漠的性格。除了这里, 父亲面部的高光也都比较干练或者可以说是“锋利”, 都潜在的描画出了父亲的冷漠。小女孩和父亲相比, 光影要柔和很多, 这里也形成了一定的对比。父亲背后墙上的全家福照片, 光影处理的想对灰暗, 为了控制整个画面的空间感, 提示他们一家人曾经的和睦。

本片中小女孩的光影处理都做得比较细腻, 柔和。为了展现小女孩的可怜, 也为梦的开始做一个潜在的暗示。第二幕是小女孩梦境的开始, 也是整个动画的高潮部分。舞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出现, 而是以是裙摆的舞动先开始的。在裙摆的光影处理上以裙摆的颜色为基础, 大胆的提出了高光, 感觉裙摆像火一样舞动。引起观众对舞者的面貌的无限猜想。在总体上光源从前方照来, 裙摆两侧暗下去, 统一了整体的光影。静帧的裙摆就已经有舞动的感觉, 象征着希望的出现。

第三幕高潮结束, 气氛又冷清下来。小女孩又是孤独的一个人, 在病房和街道上奔跑。从小女孩的情绪上来说, 在病房里的奔跑, 情绪很急切, 不安分。街道上, 小女孩的跑跑出一种逃脱的快感。但是却跑不出心理的枷锁。此幕由于小女孩的颜色已经和背景融为一体了, 所以在光影的设计上大手笔的运用光影效果与第二幕的细腻锁碎的光影形成对比。

本片中小病房的画面, 光线从小女孩的上方打来, 头发的阴影遮住半边脸, 和第一幕的光影呼应。街道的画面, 小女孩并没有出现, 而是出现了小女孩的影子, 留给人一段遐想的空间。

四、制造悬念

利用光影制造悬念是动画片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里, 千寻寻找锅炉爷爷的那一段, 千寻只是在门外张望, 门外的墙上闪烁的火光和古怪的影子, 引起观众的猜想, 准确地制造出了悬念。

光影的交响教案 篇4

2)、新课讲授

活动一

一切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学生分组讨论第六课

光影的交响

——明暗的表现

在这幅石膏几何体素描画中,受到了光源的照射后出现了那些颜色块面的变化?(学生回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物体在一切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并让学生正确区分明暗表现中的黑白灰三个块面。初步了解景物的空间透视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二、教学重难点

1、难点:体验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并动手绘制一副简单的几何体图稿。

2、重点:落实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欣赏、讨论、讲授、练习、评价相结合。

教学工具:铅笔、示范用纸、多媒体和投影仪。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图片欣赏)

学生欣赏几张彩色转化为黑白的图片。

引出课题《光影的交响—明暗的表现》。

(学生作业)让学生把这张石膏几何体素描作品中的黑白灰找出来。并可跟着老师绘画一副简单的基本明暗关系的几何体图稿,利用投影仪配合展示,评价。

活动二

体验明暗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课件展示三张图片,这三张画面中哪种色彩元素占的比例

大?给你带来什么视觉感受(学生讨论回答)?延伸解释顺光和逆光。

活动三

1、分析景物的空间透视关系。

观看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近景和远景的区别,找出规律(近大、实、清晰,远小、虚、模糊)。

(学生作业)接着刚才的几何体图稿,看看自己的画面中有没有体现这层空间透视关系,并进行修改。

2、变一变

帮帮老师把左边这张素描作品的画面变得更加亮一些。再帮帮老师把右边这张素描作品的画面变得更加暗一些。

五、作品展示

把每组最好的作品推选出来,教师点评,展示优秀作品。六、课堂小结

上一篇:意识冲突下一篇:锅炉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