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技术承包

2024-08-04

防控技术承包(精选七篇)

防控技术承包 篇1

经对我省阳泉市禽脑脊髓炎流行病学调查, 在全市三个县区随机抽取36个养殖场720份血样开展实验室感染检测, 检出阳性群19个, 在检出的阳性群中有4个为接种疫苗抗体群, 其余15个疑为自然感染抗体群, 其中大部分养殖场均有一过性产蛋下降症状病史, 可以确诊为禽脑脊髓炎病发病。在此背景下, 由省、市、县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承包项目组, 在阳泉市郊区、平定两县选取了6个规模养殖场共152.32万只蛋鸡, 以防控禽脑脊髓炎为切入点, 进行生物安全体系的创建, 实现禽脑脊髓炎等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 提高蛋鸡产蛋量和鸡蛋品质, 从而增加养殖场户的收入, 促进山西省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经过一年的示范推广, 项目涉及的养殖场户在疫病防控、饲养管理、防疫设施、免疫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效果显著。

1 技术措施

1.1 以引种管理为重点的垂直防控技术

参与项目的规模场引种时, 必需从非疫区并且取得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引种, 保证种源健康, 降低垂直传播性疾病引入风险。引入的雏鸡必须经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 以确保种源的洁净。引种过程中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密切观察运输中家禽健康状况。引入后应先行在隔离舍进行饲养, 经过21d饲养健康无疫后, 方可入舍饲养。针对该病主要危害雏鸡的特点, 开展种禽场免疫, 优化免疫程序, 从源头上遏制该病的发生。适时开展免疫监测, 掌握抗体消长规律, 并对孵化后的雏鸡进行跟踪, 保障母源抗体在雏鸡阶段的有效保护, 阻断该病垂直传播通道, 减少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2 以免疫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技术

1.2.1 科学免疫

(1) 确定首免时间对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检测, 掌握抗体的整齐度,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确定首免时间。

(2) 疫苗选择选用正规场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疫苗采用禽脑脊髓炎鸡痘二联苗。

(3) 免疫途径项目采用翼下刺种的方法进行。

(4) 确定程序了解各种疫苗的特性, 合理安排各种疫苗的防疫次序。避免疫苗交叉干扰。

1.2.2 无害化处理

(1) 深埋法:春、夏、秋季采用深埋法。根据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要求。

(2) 焚烧法:冬季由于室外温度较低, 冻土层较厚, 采用焚烧法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次处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1.2.3 饲养管理

严格执行整栋鸡舍全进全出制, 同一鸡舍雏鸡日龄相差不超过2d, 饲养人员尽量固定, 不随意更换。制作详尽的养殖档案, 使其按批次逐日记录鸡群的生长、生产、饲料、防疫、用药和死淘情况, 包括鸡舍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强化对饮水及饲料的质量管理。建立饲料和饮水定期检查制度, 特别是对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引起霉变、污染及其它影响动物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定期对饮水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保障饮用水源清洁、无污染, 饲料仓库加装防鸟、防鼠设施, 饲料堆放做到通风干燥, 防止霉变。饲料配比力求营养全面、均衡, 采用先进的饲喂方式和全价日粮供给方案。

1.2.4 消毒灭源

(1) 场门消毒技术要点:场门设置车辆消毒池及整车喷雾消毒设备, 凡需进入的车辆都必须对车轮冲洗并经过消毒池进行整车喷雾消毒。所有人员进入大门必须经过人员消毒通道紫外线消毒、喷雾消毒、脚踩消毒垫后方可进入。所有推销人员全部在门卫室接待并经紫外线消毒, 不得进入场区。

(2) 入舍前消毒技术要点:所有工作人员入舍前必须更换工作衣、鞋、帽, 脚踩消毒垫后进入鸡舍。更衣室紫外线灯每天定时开启, 分别对室内所有衣服、鞋帽等进行消毒。鸡舍内只限本鸡舍工作人员及与本鸡舍工作有关的人员进入。

(3) 舍内消毒技术要点:每周定期进行带鸡喷雾消毒1次, 夏季高温季节或有疫情威胁时可增加消毒频率。消毒时关闭风机。防疫前后2d不消毒。鸡群转出或淘汰后空舍需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4) 生产用品消毒技术要点:蛋箱、料车等运载工具频繁出入禽舍, 必须事先洗刷、消毒备用。舍内工具固定, 不得互相串用。其他非生产性用品, 一律不能带入生产区内。

(5) 全场消毒技术要点:全场 (所有场地、道路) 每月大清洗大消毒一次。每次转群或淘汰一批鸡全场大清洗大消毒一次。

1.2.5 灭鼠虫害

(1) 经常清除粪尿, 减少蚊蝇繁殖的机会。

(2) 用蝇毒磷 (0.02%~0.05%) 等杀虫药, 每月在蚊蝇滋生的场所喷洒2次。

(3) 用铁丝网将鸡舍, 饲料库洞口、窗口等封闭, 使鼠类不能进入。

(4) 用灭鼠器和“敌鼠钠盐”0.05%毒饵灭鼠。投放毒饵需连续4~5d。

1.3 以完善布局为重点的生物安全防控技术

项目实施以来, 在养殖场的配合下, 项目组将生产布局混乱、布局不合理的几个养殖场, 科学地划分为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隔离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几个功能性区域, 保证了场内外潜在的病原微生物不能在场区内肆意流动、散播, 去除疫病潜在的传播风险, 各功能区的相对独立、封闭有效的保障了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生产区建在上风向, 生活区、隔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建在下风向, 其中废弃物处理区建在最下风向, 保证人和鸡的生物安全。外围与隔离区、隔离区与生活区、生活区与生产区、生产区与废弃物处理区之间应建有隔离设施, 进出各区只能由隔离消毒通道通行。

2 组织管理

项目在实施前与6个养殖场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 认真履行合同手续, 帮助承包场解决禽脑炎防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承包的内容包括技术推广、新疫苗选用、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承包合同明确规定了技术服务内容、规模、经济技术指标和双方的责、权、利等内容。承包项目由承包双方配合协同实施, 项目承包方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和报告, 由市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 进行了项目的中期检查和完结验收, 并监督落实发包方兑现合同有关条款。检查验收工作, 坚持了定期检查和期终验收, 面上检查与定点抽查, 典型测产和面上统计, 专家评估和行业部门核定相结合的原则, 确保了项目如期完成。

3 项目成效

3.1 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各养殖场在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程序化免疫、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实行常态化消毒及全进全出和执行终末大消毒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免疫后禽群的禽脑脊髓炎抗体水平保持在95%以上高位水平, 结合走访调查未发现不明原因一过性产蛋下降现象, 总体效益明显。

3.2 项目效益

3.2.1 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年共新增产量108.91万kg, 新增产值871.29万元, 增加支出21.32万元, 新增纯收入849.97万元;每只鸡新增单产达0.715kg, 每只鸡新增纯收入5.58元。

3.2.2 生态效益。项目组抓住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这个重要环节, 采取深埋法和焚烧法来对病死动物实施处理, 有效防止了疫源扩散及对养殖环境的污染。

3.2.3 社会效益。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控制, 切实加强了例如H7N9动物流感等家禽疫病防控, 防止了染疫家禽流入市场和餐桌, 保障了食品安全, 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4 研究讨论

4.1 综合防控措施在疫病防控中作用突出

综合防控措施针对性强, 操作简单, 防控效果突出, 在各种养殖场均能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目前在广大养殖场户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4.2免疫接种必须有抗体监测做指导

免疫接种是动物防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项目推广中, 根据抗体效价制定基本免疫程序, 依据免疫程序开展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然后再用抗体检测手段对免疫注射效果进行评估, 真正作到了科学防疫。

4.3 充分发挥养殖场户的主体作用

在不少养殖户中, 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养轻防, 重治轻防、有病急防, 疫情过后不防”的错误倾向。通过技术承包, 养殖场的防疫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为解决养殖中的疫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摘要:禽脑脊髓炎在山西省阳泉市蛋鸡养殖场广泛存在, 为此, 由省、市、县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承包项目组, 在阳泉市郊区和平定县选取了6个规模养殖场, 进行生物安全体系的创建, 实现禽脑脊髓炎等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 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效果显著。

韭蛆绿色防控技术 篇2

此害虫虽然个头不大,但在韭菜地发生普遍,为害不小。其幼虫常群集在韭菜根区附近,蛀食地下鳞茎和柔嫩茎部,造成韭菜鳞茎腐烂、韭叶枯黄。在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每墩韭菜虫量可达几百至上千头,为害严重时可导致整墩韭菜死亡绝收。由于韭蛆幼虫主要在地下活动,且群体数量大、繁殖能力强,使用一般农药防治很难奏效,因此生产中少数菜农使用价格比较便宜的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并在农药使用后不久就收割上市,致使韭菜中有机磷含量严重超标。为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发生,笔者建议菜农朋友采取以下绿色防控技术:

1. 选择适宜地块,坚持轮作换茬

防治韭蛆,首先要从适生环境抓起。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前茬为非葱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并且每2~3年轮作换茬1次,以降低虫源基数,减少虫源积累。

2. 施用腐熟肥料,割后清洁菜地

种植韭菜应多施有机肥料。如果施用粪肥,在施入土壤前必须堆沤腐熟。堆沤时最好给粪肥中加入20千克/米3左右的石灰粉,通过肥料发酵产生的高温杀死其中的卵、幼虫和蛹。移栽韭菜时,用40%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对韭菜苗进行浸根处理,可防止将韭蛆带入田间。

另外,每茬韭菜收获后,都要将遗留在田间的韭菜叶片清理干净,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切忌堆放在田间地头,更不能用枯死的韭菜叶覆盖下茬韭菜。由于韭蛆成虫一般于韭菜收割后将卵产在根部,因此韭菜收割后还需及时顺垄撒施1层草木灰,以阻止韭蛆成虫产卵,同时还可起到补钾、杀菌、增产的作用;也可在韭菜收割后覆盖地膜,待韭菜伤口愈合后再将地膜揭去。

3. 适时扒土晾根,控制浇水次数

在春季土壤开始解冻时,及时将韭菜根区周围的表土扒开,使越冬的韭蛆幼虫暴露于地表,通过低温与暴晒,可将韭蛆幼虫冻死、晒死。韭蛆喜高温高湿生态环境,因此浇水不能太勤。一般韭菜地在割韭前5~7天浇1次水;割韭菜后尽量延迟浇水时间,以利刀口愈合,减轻韭蛆为害。如果是保护地韭菜,最好在扣膜前浇水,扣膜后一直到割第一刀韭菜前5~7天不要浇水,以促进地温回升,降低棚内湿度,抑制韭蛆发生。

4. 利用成虫趋性,诱杀韭蛆成虫

韭蛆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根据这一特性,可于成虫羽化高峰期在韭菜地设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将糖、醋、水按1∶2∶15的比例配制成诱集液,在其中再投入少量晶体敌百虫,用大口径盆盛装放于韭菜田间,每亩放置2~3盆,诱杀韭蛆成虫。

5. 选用绿色农药,科学合理防治

经过大量试验,目前以選用以下几种药剂防治较安全且效果较好:

①吡虫啉·辛硫磷:是针对韭蛆等地下害虫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虫剂,该产品集触杀、胃毒、熏蒸、驱避四大功效于一体,具有杀虫速度快、药效持久、毒性低、使用安全等突出优势,除防治韭蛆外,还可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等多种作物地下害虫。使用方法:亩用20%乳油500~1000毫升对水稀释后,顺垄喷淋于韭菜根部。

②毒死蜱:为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害虫防治。该产品虽然防治成本较高,但施于土壤后残留低,药效长且稳定,因此特别适合防治韭蛆等地下害虫。使用方法:对韭蛆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块,亩用48%乳油1000毫升,对水稀释成母液后,采用大水漫灌的办法,使农药随水流漫灌于韭菜地中;对韭蛆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亩用48%乳油500毫升,对水后顺垄定向浇灌于韭菜根部;对韭蛆发生较轻的地块,亩用48%乳油200~300毫升,对水稀释后顺垄喷淋于韭菜根部。

③辛硫磷:为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虫剂,该产品对土壤害虫控制时间长,杀虫效果好,且毒性较低、残留低、防治成本低,适用于韭蛆等地下害虫防治。使用方法:亩用5%颗粒剂2千克,拌细土撒于韭菜根区附近,然后再覆土;也可使用50%乳油800倍液灌根,或扒开韭菜根区表土,去掉喷雾器的喷头旋水片后,将药液对准韭菜根部喷施,随后覆土。

草原鼠害防控技术介绍 篇3

1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学原理 (力学平衡原理和杠杆作用) 制成捕鼠器械, 用于灭鼠。我国利用器械灭鼠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的书籍上就有圈套、陷阱捕鼠的记载。在长期的灭鼠斗争中, 人们创造出很多种灭鼠器械, 针对不同鼠种用不同的器械进行捕杀。器械灭鼠具有对环境不留毒害、鼠尸容易消除、灭鼠效果明显等优点。缺点是费工、成本高、投资大。现有的灭鼠器械约有二、三百种, 大致可分为夹类、笼类、压板类、刺杀类、套扣类、水淹类、扣捕类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灭鼠法中又有超声波、电子捕鼠器等新方法。

物理防治一般在草原上应用于防治地下鼠类, 主要为鼢鼠。鼢鼠洞道复杂, 拒食饵料性强, 药物投饵方法费时费工且灭效较低, 是草原鼠害防治的难点。在甘肃省主要使用地上箭、弓形夹, 及近期研发的银恒鼢鼠快速捕鼠器, 该类器械操作简单, 对人畜和环境安全, 是目前防治高原鼢鼠、甘肃鼢鼠、东北鼢鼠等地下害鼠最有效的方法。

2 化学防治

化学灭鼠法是指使用化学杀鼠剂灭杀鼠类的方法。狭义的杀鼠剂仅指具有毒杀作用的化学药剂, 广义的杀鼠剂还包括能熏杀鼠类的熏蒸剂、防止鼠类损坏物品的驱鼠剂等。目前主要使用溴敌隆拌饵和鼢鼠灵 (主要成分为溴敌隆) 。化学灭鼠法虽然灭效快, 但使用不当, 会对人、畜都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死亡, 并时有二次中毒现象发生。在害鼠密度较高或急速爆发时, 采用化学防治短期内降低其种群密度。

3 生物药剂防治

采用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以及类似作用的化合衍生物制备的药剂来抑制鼠害发生。常用的微生物源农药有C、D型肉毒梭菌毒素等, 植物源农药有雷公藤甲素和莪术醇。

3.1 肉毒梭菌毒素

肉毒梭菌毒素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 由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高分子蛋白质毒素, 是一种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对人畜较为安全, 而且不污染环境的新型生物杀鼠剂。肉毒素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 与温度升高呈负相关。在草原上使用时, 一般随用随配, 避免在高温下配制和投饵。投饵防治区域需禁牧15 d。目前草原鼠害防控中使用的浓度为0.1%的C型肉毒素, 对高原鼠兔、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大沙鼠、田鼠的防控效果为83.0%~98.2%。C型肉毒素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冻干毒素在0~5℃下可保存1年, 但在5℃下, 24 h后开始失毒, 30℃下24 h后毒力下降至2%。浓度为0.1%~0.2%的D型肉毒素对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大沙鼠的防控效果为84.4%~97.7%, 可与C型毒素等其它杀鼠剂交替使用。与C型肉毒素相比, D型运输和贮存对温度的要求相对不高, 原封剂4~8℃下保质期为1年, 20℃保质期为半年, 毒饵常温条件下避光保质期为10 d,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C型毒素对温度敏感的缺点。

3.2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植物的根部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双性不育作用。同时, 雷公藤甲素提取混合物还具有喂毒作用。因此, 雷公藤甲素具有不育和毒杀双重效果。0.2%雷公藤甲素饵剂亩用量为100 g, 对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防治效果良好。

4 天敌防治

天敌控制技术是指研究在一定区域内利用鼠类的捕食性天敌调节害鼠种群数量, 控制草原鼠害发生的生物防治技术。天敌控制技术不但能避免使用药物污染草原环境, 还能降低草原鼠害防治成本, 主要有鹰架招鹰控鼠、野化狐狸控鼠技术、下司犬控鼠、驯猫控鼠等。

4.1 鹰架招鹰控鼠

鹰架招鹰技术就是研究利用鹰-鼠食物链关系, 在草原鼠害发生区修建鹰架鹰墩, 创造或改善鹰类生存和栖息的适宜条件, 增加其数量和活动范围, 从而控制草原鼠害的发生。鹰架招鹰技术可有效延长鼠害防治周期, 减少药物投放的次数和面积, 改善草原鼠害发生区生物多样性, 防止鼠害暴发, 达到安全、经济、可持续控制鼠害的目的。

4.2 野化狐狸控鼠技术

野化狐狸控鼠技术就是将人工饲养繁殖的狐狸, 经过短期野外生存能力训练适应后, 有计划的投放到草原鼠害发生区, 控制害鼠种群数量的生物防治技术。该技术是草原上天敌控鼠的一种新方法。野化狐狸对长爪沙鼠、甘肃鼢鼠、高原鼠兔、布氏田鼠等害鼠的防控效果良好。利用无线电技术持续跟踪监测显示, 野放的银黑狐在草原上具备捕食、打洞、逃避、繁殖等野外生存能力, 对地面鼠的控制效果明显, 每只狐狸每年可控制鼠害面积约5 000亩。狐狸投放区域要牧民稀少, 并进行宣传, 避免人为捕捉狐狸现象的发生。

5 生态防治

生态控制鼠害技术, 是指以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施肥灌溉等综合措施, 破坏和改变鼠类适宜的栖息生境和食物资源的分布, 增加其被捕食的风险, 从而长期有效抑制害鼠的种群数量增长。在利用生物药剂或天敌防控降低草原害鼠数量的基础上, 采用生态控鼠技术, 不但可以持续控制害鼠密度, 而且能够提高草地生产力,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花生杂草的生态防控技术 篇4

一、翻耕土地 花生杂草多为一年生,主要有狗尾草、马唐、千金子、灰菜、牛筋草、马齿苋等,它们一般分布在0~10厘米的土层中,只要土壤的温、湿度适宜,就会发芽出土为害。花生播种前或收获后,选择温、湿度较好的时期,每隔10~15天浅翻耕1次,共翻耕2~3次,可诱使70%~80%杂草种子萌发,然后将其翻耕杀灭。也可在花生收获后的秋、冬季,用大马力拖拉机深翻耕1~2次,将表土中的杂草种子深埋到10~15厘米深以下的土壤中,使其失去发芽条件而不能发芽(即使萌芽也无力伸长出土)。对香附子和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可通过土壤深翻,将它们大量的地下根、茎翻到地表,以利于人工捡拾集中处理,或让其经风吹、日晒、冰冻等而枯死。旱旱轮作的地区,采用翻耕防控杂草,防控效果可达50%~60%。

二、水、旱轮作 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行花生与水稻等水、旱轮作,这样能经济、高效地防控花生杂草,有效率可达80%~90%。水稻收割后种花生,不仅可根治或大大控制花生的旱地杂草,而且还可有效防控水稻田杂草的发生,实现一措多效。水、旱轮作好的花生地几乎不用再进行人工除草。

三、覆盖栽培 花生播种后覆盖1层稻谷壳或干稻草等,杂草种子得不到阳光、雨露,多数不能萌芽,少数能萌芽的,生长也很弱小,易人工清除。春花生播种后覆盖地膜,出苗时及时在出苗处划膜引苗,这样不仅可促花生早出苗、齐出苗,而且还可有效抑制杂草的萌发与生长。夏花生应在齐苗后再覆盖地膜,方法是细心划膜,小心将花生苗抠出膜,再将地膜尽可能紧贴地面。花生地表覆盖如能和化学除草结合起来,防控杂草效果会更好、更长效。花生覆盖栽培,可增产10%~15%。覆盖栽培的花生,一般不再进行人工除草。

四、施用腐熟有机肥 猪、牛粪和土杂肥等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杂草种子,若不进行高温发酵处理,大量的杂草种子就会随施肥被带入花生地中,加重杂草的为害。农家肥如经高温腐熟处理,可使95%以上杂草种子失去发芽能力。现将两种农家肥的快速腐熟方法介绍于下:

1. 土杂肥。选一地势较高且平坦处,根据堆沤肥的量挖一深1.5~2米,长、宽自定的土坑,坑的底部和四周用砖砌和用水泥粉刷好(也可铺上厚塑料薄膜),以防污水渗入地下。接着先铺1层落叶和草糠等,后铺1层作物秸秆、绿肥、青草、水草、垃圾和鲜树叶等,并撒上2%~3%尿素等化学氮肥,随之盖上1层细土,再铺上秸秆、青草等,如此分层堆积到满土坑为止。最后在堆肥顶部以及四周抹盖上1层黏湿泥土或用厚塑料薄膜覆盖严密。

2. 猪、牛粪等。铺1层猪、牛鲜粪,撒1层生石灰粉(按2%~3%的量),如此分层堆积直至堆满坑为止,然后在堆肥顶部用黏湿泥或厚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这样堆沤的肥料,冬季2~3个月可腐熟,夏、秋季1个月左右可施于大田。

五、使用良种和合理密植 纯度高且饱满、充分成熟、干燥的花生种子发芽率高,生命力强,可确保苗齐、苗壮和生长旺盛,能尽快封行控制杂草。但一定要合理密植,因若过稀,封行慢,有利于杂草的发芽、生长;若过密,虽封行早,有利于防控杂草,但影响通风透光等。一般每亩适宜的防控杂草栽培密度为:春花生8000~9000穴,夏花生9000~10000穴。

柑橘小实蝇防控技术 篇5

1、发生特点

1) 发生特性

根据温岭市2009年室内简易饲养观察, 柑橘小实蝇成虫羽化, 每日以上午前为主, 以9~12时最盛。成虫羽化后需经一段时间性成熟后方能交配产卵, 产卵前期为14~25d, 平均19.5d。成虫傍晚开始雌雄交配, 交配时间可长达4h以上, 且具有多次交配的特性。每只雌成虫每日产卵0~14粒, 平均7.97粒。成虫完成一个世代, 在8月中旬~9月上旬28~50d, 平均39d;9月上旬~10月下旬29~51d, 平均40d;10月中旬~11月下旬39~64d, 平均51.5d。卵期夏季1d, 秋季1~2d。幼虫期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9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度26.6℃, 幼虫期为6~14.0d, 平均10.0d;9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25.3℃, 幼虫期为7~15d, 平均11.0d;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日平均温度19.3℃, 幼虫期为8~17d, 平均12.5d。蛹期与温度尤为明显, 随着温度的下降蛹期相应推迟且延长。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日平均温度24.9℃, 蛹期为7~10d, 平均8.5d;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日平均温度24.3℃, 蛹期为8~11d, 平均9.5d;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日平均温度19.4℃, 蛹期为11~14d, 平均12.5d;11月上旬至下旬日平均温度13.3℃, 蛹期为16~21d, 平均18.5d。

2) 发生规律。

由2007~2010年性诱剂观测结果, 田间成虫初见期, 2007年为6月2日、2008年5月19日、2009年5月23日、2010年6月7日。发生量除2010年由于冬季低温、夏季高温高热, 无明显成虫突增期及高峰期, 发生极轻外, 一般柑橘小实蝇在温岭市发生6~7代, 而成虫突增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 形成主为害代于8~11月, 高峰期3~4个, 如2007年有4个, 每瓶诱虫量分别为9月17日7.33头、10月1日10.33头、10月29日6.67头、11月26日4.33头;2008年有3个, 分别为9月8日5.5头、10月27日1.5头、11月17日3.3头;2009年有4个, 分别为8月17日115.5头, 9月7日95.3头, 10月26日60.0头, 11月2日133.8头。

3) 为害特点。

据近几年观察, 柑橘小实蝇在温岭市为害, 因5~7月田间虫量低, 如杨梅、桃等春季作物基本能避开其为害。而成虫上升期一般为7下旬至8月上中旬, 如2007年为8月13日, 诱虫量4.0头/瓶, 2008年为8月18日, 诱虫量14.0头/瓶, 2009年为8月3日, 诱虫量14.0头/瓶。其主要为害柑橘为主, 其次橙、梨、丝瓜、苦瓜等夏、秋季作物。但内地重于沿海, 据2009年统计, 内地成虫总诱虫量975.3只/瓶, 沿海70.3只/瓶。

2、防控技术

1) 严格植物检疫。加强植物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 从源头上堵住疫情传播渠道。

2) 农业防治

(1) 土壤翻耕处理。

柑橘小实蝇主要以蛹、离土壤表土3~10cm越冬, 一般随着冬季冷空气的来临进入越冬状态。于是在冬季12月底至翌年1~2月前进行土壤翻耕处理, 深埋或冻、晒越冬代蛹, 再乖春季蛹未羽化 (4月底) 前翻耕1次, 暴晒、鸟食表土蛹, 减少第1代成虫羽化率。

(2) 检拾田间烂果。

柑橘小实蝇以幼虫蛀入水果、蔬菜果实内为害为主, 3龄幼虫老熟后从果实内弹出入土化蛹, 幼虫期最短6d, 最长可达17d, 因此每隔3~5d检拾田间虫、烂果1次, 并摘除树上虫果;集中虫果、落果, 将其掩埋在50cm以上的深坑内压实, 或用水浸泡8d以上, 或放入较厚的料袋内, 扎紧袋口, 自然存放10~15d。也可用7500倍50%灭蝇胺可湿性药液处理2d或倒入水池中长期浸泡作沤肥。据2009年试验, 在柑橘橘果进入软化转色初期开始, 至采收结束挂放诱捕器75只/ha2, 每隔5~7d捡拾田间虫烂果1次, 对柑橘橘果及落果的总体防效为92.53%, 幼虫防效为92.5%。

(3) 果实套袋。

应在果实软化转色期, 即柑橘小实蝇田间雌成虫产卵前进行, 阻隔雌成虫产卵。据2008年9月对柑橘试验, 幼虫防效及保果效果均达100%。

(4) 适时采收。针对柑橘小实蝇成虫喜欢在成熟早、品质优的果实上爬行、取食的特性, 为防止果实过于成熟而为害加重, 因而要适时进行采收。

3) 性诱剂诱杀

在果实膨大期至转色期开始, 采用98%甲基丁香酚进行田间性诱剂诱杀, 每ha2挂放诱捕器45~75只, 挂放高度离地面1.5m左右。用药方法:性诱剂第1次用药2ml, 以后每隔15~20d加药1~2ml。从2007年10月29日对柑橘试验结果表明, 挂诱捕器75只/ha2, 对柑橘平均保果效果为59.68%、幼虫虫量减退率为91.99%。

4) 药剂防治

(1) 0.02%猎蝇饲剂诱杀。

浓度为6~8倍, 在果实膨大期至转色期喷药, 每7d1次, 采果前停药。采用手持式喷雾器粗滴喷中下部树冠叶片背面, 隔3m喷1点, 每点面积15~20cm2。据2008年10~11月对柑橘试验结果, 6~8倍隔7d喷药1次, 连喷3次, 于药后21d, 保果效果81.38~100%。

(2) 常规药剂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 篇6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监测预警

随着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逐渐认识以及林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发展, 林区的保护与建设已经逐渐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根据有害生物发生原因以及灾变规律、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而且还能提高森林经营质量, 避免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 危害、保障区生态环境的安全。

1 合理栽种, 有效控制有害生物蔓延

林业发生有害生物一般都存在大面积纯林、树种单一、树间距过密、森林郁闭度较高等问题, 因此应营造混交林,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选用精心培育良种壮苗, 清除病苗、弱苗, 保护有害生物天敌,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适时适量施肥、间伐, 科学修枝打杈。在有害生物发生后由于林内缺少隔离屏障, 导致传播速度较快且扩延面积较大, 不易控制受危害面积, 损失较为严重, 因此应设置隔离带, 在树种的搭配上避免单一林的种植。在种植密度上应根据树木生长年限、生长速度、生物特性和森林更新循环周期合理地设置各种植株的密度。重视封山育林, 保护林植被, 增加生物多样性, 及时清理被压木、虫害木、病腐木、火烧木, 防止森林火灾, 搞好水土保持, 适度开放旅游区域, 增强森林本身的抗逆能力。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可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 就地销毁, 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化学试剂毒杀等多种方式对成虫进行诱捕和消灭[1]。

2 做好防预工作,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森林有害生物一旦发生再去治疗就不容易进行有效地控制, 而且会快速蔓延, 导致大面积森林受到侵害, 因此预防工作比治疗工作更加有必要。森林管护人员应根据树种、季节、气候、地域、土质水文等因素观察多发有害生物的种类有的放矢的进行防护。除了植物内部导致有害生物滋生外, 外部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发生的有害生物种类也较为严重。管护工人在修理病虫树木后未经清理消毒就对其他植株进行修护, 导致有害生物通过工具传播, 造成森林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2]。同时, 在管护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查时, 由于工作量较大, 工作难度强, 容易出现漏检或检疫不彻底等现象, 导致有害生物不断增加。在引进外来树种时, 未经过仔细检验, 导致外地多发有害生物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因此, 要坚持检疫制度、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加强复检工作、建立和完善远程诊断系统等。

3 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无公害防治体系

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有规律可循、有一定前期特征, 因此应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利用生物化学、电子信息、遥感等技术提高防治的前置性、科学性、准确性。研究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的有效使用方式, 通过优化用药处方, 合理、安全用药, 克服盲目用药、浪费农药、污染环境的缺点, 建立无公害防治体系, 实现用药安全, 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4 组建专业团队, 提高人员素质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专业性较强、长期持续性、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 因此应组建专业团队对此项工作进行负责。定期对防治队伍进行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技术指导职能, 为社会提供准确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服务[3]。

5 引入竞争机制, 加强市场导向

社会化防治、市场化竞争有助于提高有害生物管理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节约资源, 使有害生物的防治更加专业化, 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市场竞争, 使服务标准提高、各项费用降低、机械配置优化、防效保障更好。成立植物医院, 专业从事林木健康保健、诊断防治的专业化机构, 掌握用户的林木品种、造林时间、造林密度、病虫害发生情况, 做好技术服务, 进而扩大农药销售和增加经济收益。同时在森林防治方面还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防控工作全部公开化、透明化、市场化、有效化, 遵循“谁经营, 谁防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研究机构要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4]。

6 加大宣传, 组织活动教育

提高人民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认识是从观念改变工作效率和防护效果的重要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讲座、开展社区病虫情调查、推广服务机构提供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全面建立宣传网络, 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配合专业防治人员开展。宣传人员应有专门的讲稿内容及全面的知识, 以提高居民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亿安.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问题及措施的探讨[J].绿色科技, 2014 (1) :33-34.

[2]张英伯, 程晓明, 张宇峰, 等.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问题及措施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 :178.

[3]张燕婷, 吴剑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8) :78-79.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篇7

一、症状特征

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高度沉郁,眼结膜潮红,卧地不起,寒颤,关节疼痛,行走无力,不食。流粘液性鼻涕,咳嗽、喘气、腹式呼吸,呼吸困难。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妊娠猪流产,产弱仔,流产率为10%左右,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本病与兰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并常继发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等,使病情复杂化,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等。从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综合防控技术

1.隔离饲养,科学管理

猪群要按照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开隔离饲养,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全进全出。管好饲养人员,管好猪群,管好饲养环境。猪舍要保证三度(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二干(猪舍内要保持干净与干燥),坚持一通(坚持空气流动),同时防止与减少各种应缴的发生,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2.建立健全猪场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清除猪舍的粪尿和污水、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平常每周消毒1次,疫病流行季节,每周消毒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可选用1:800卫康、1:800消毒威、1:400菌毒消、1%强力消毒灵、5%碘伏、1:800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流感病毒及其他病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人员与物品的进出均应消毒,非生产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生产区内。猪场禁止饲养牛、羊、犬、猫及家禽类等动物。

3.搞好免疫预防

种猪群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兰耳病疫苗和口蹄疫等疫苗;小猪除了接种上述四种疫苗外,还应当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喘气病活菌苗和链球菌双价灭活苗。使猪体具有坚强的特异性免疫力,可有效的减少猪流感的发生与混合和继发感染的出现。

4.药物预防

平时可选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感染、抗应缴的药物进行预防,每月预防1次,每次12d;有疫情时,每月预防2次,中间间隔7d。药物预防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粉(中药制剂)2000~3000g,转移肽(微囊包被的转移因子,基因工程产品)1000~1500g,干扰肽(徽囊包被的干扰素)1000~1500g,溶菌酶(水解酶,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增强免疫力)400~500g,拌入1t饲料中,连续饲喂12d。

方案2:喘速治(含有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干扰素、排疫肽)500~600g,板兰根粉2000~3000g,黄芪多糖粉2000~3000g,甘草200~300g,防风300~400g,溶菌酶400~500g,拌入1t料中连续饲喂12d。

方案3:氟康王(含10%氟苯尼考、干扰素、转移因子)400~500g,抗菌肽200~300g,板兰根粉2000~3000g,黄芪多糖粉2000~3000g,甘草200~300g,防风300~400g,拌入1t料中连续饲喂12d。

方案4:1t水中加双黄连粉(含金银花、黄苓、连翘等)400~500g,西尔康(含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100g对水200L,口服排疫肽100g,对水300L,连续饮水12d。

5.综合治疗

临床上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采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混合与继发感染,抗应缴及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小猪15ml、中猪20ml、大猪30ml)加干扰素(40kg体重1ml、重症加量)、加排疫肽(50kg体重1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d;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mg,每日1次,连用3~4d,也可使用头孢拉啶注射液或林可霉素注射液等。

病猪不食,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ml),每日1次,连用2d。同时饮用电解质多维(200g对水1000L)加葡萄糖粉(200g对水1t)加板兰根粉(500g对水1t)加溶菌酶(400g对水1t),连饮7d。

方案2:板兰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ml)加倍健(免疫核糖核酸),每25kg体重1ml,重症加量,加倍康肽(猪用白细胞介素-4),每30kg体重1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d;同时肌注瑞可新(泰拉菌素),每40kg体重1ml,每2日1次,连用2次。也可用泰乐菌素注射液。

不食者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天下午1次,连用2d;同时饮用1t水中加双黄连粉500g,排疫肽100g,对水300L加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混合饮用7d。

上一篇:加工移动方式下一篇:认识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