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血液透析

2024-07-31

维持血液透析(精选十篇)

维持血液透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4例, 其中男3例, 女1例, 年龄分别为78岁、66岁、53岁、75岁。糖尿病肾病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3例系自身血管内瘘闭塞, 1例系自身血管条件差而无法行自身血管内瘘。使用最短6个月, 因患者死亡;1例使用1.5年, 因感染而取出;现仍在使用中为2例, 透析效果良好。

1.2 使用材料

使用国际上最常用的非生物性材料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规格6mm×400mm, 采用“U”型搭桥术。

1.3 方法

1.3.1 首次使用时机的选择

过早使用不仅穿刺困难, 而且容易诱发出血、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开始使用时, 由于人造血管较自身血管硬, 穿刺时有一定阻力, 应避免用力过猛而穿透对侧血管壁, 同时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否则易出血, 易形成假性动脉瘤。人造血管内瘘术后, 患者术肢肿胀较重, 约3~4周后肿胀消退[2], 4~8周后血管杂音明显。因此, 人工血管内瘘建立后应不少于4周使用。我科4例患者均选择术后8周使用, 此期间内瘘已基本成熟, 红肿消退, 可闻及明显的喘息样杂音, 血路管腔饱满, 吻合口通畅, 无狭窄, 血流量充足。

1.3.2 穿刺部位的选择及穿刺技巧

人造血管的管腔比自身血管管腔的直径大, 红肿消退后, 人造血管会呈“U”行, 明显地显露在皮肤上。首次穿刺为了保证穿刺成功, 可用一次性30ml注射器抽10ml生理盐水, 然后接内瘘针进行穿刺, 分别在人造血管动、静脉端进行穿刺。动脉端穿刺针与血流逆向, 引出血液;静脉端穿刺针与血流方向一致, 作为血液的回路, 穿刺角度为45°进针, 回血良好的针头保持角度不变再推入瘘管0.5cm。45°进针的好处是能够产生一种皮瓣效应, 当穿刺针拔出时发挥类似瓣膜的功能, 以减少穿刺点的出血。穿刺不宜在瘘管弧形转弯部位进行, 穿刺进针处距吻合口处至少3cm以上。穿刺时不使用止血带, 采用绳梯法穿刺, 减少皮肤及血管壁瘢痕, 血管闭塞机会少, 要求两次穿刺相距1~2cm, 防止针孔处重叠穿刺, 因易造成纤维断裂, 出现渗血、感染、假性动脉瘤、肢体肿胀[4]。因人造血管无再生能力, 一旦发生感染很难控制, 通常需再次手术取出人造血管, 对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2 血液透析的护理

2.1 透析前的护理

2.1.1 检查人造血管的充盈度、血管走行、功能状态, 如震颤、搏动及

喘息样血管杂音、皮肤完整性。一旦发生上述指征减弱或消失, 应立即通知医生, 进一步确认是否出现人造血管瘘管的闭塞。

2.1.2 穿刺血管前须严格消毒, 以免发生感染。以穿刺点为中心, 由内

向外螺旋式消毒至8~10cm直径的范围, 再垫于灭菌治疗巾, 再用同样的方法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 戴无菌手套进行穿刺。由于人工血管壁较厚、较硬, 穿刺时应固定血管, 穿刺针刺皮后直接进入血管, 以免血管划伤。穿刺针眼要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 以防渗漏血。

2.1.3 如一次穿刺失败, 则应另选部位, 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以

免针头在皮下反复进退, 造成血管损伤。适度按压针眼, 并观察人造血管瘘管的充盈度。

2.1.4 血肿的护理对策

若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按压局部硬结疼痛加重, 则出现皮下血肿。应采取下列措施, 控制血肿的扩大, 减轻疼痛。局部肿胀部位立即用冰敷, 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 从而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局部肿胀部位用美达消肿膏或万应止痛膏涂擦, 以减轻疼痛及肿胀[1]。24h后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并在浸有50%硫酸镁纱布外置热水袋, 使之一直处于湿敷状态, 直至血肿消退。因50%硫酸镁可吸收组织中的水分, 使毛细血管扩张, 减轻疼痛及肿胀。热可以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 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局部肿胀, 解除局部神经末稍的压力, 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驰, 从而缓解疼痛。

2.2 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人造血管费用昂贵, 使用寿命只有2~3年, 人造血管仅供透析使用, 禁止在此推高渗液体、输液、抽血、测血压等。在透析过程中,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疼痛、肿胀、渗血等情况, 如有上述症状, 应及时处理, 穿刺肢体应动。严密观察透析中的血流量、静脉压、血压的情况, 应每小时予测量血压1次, 并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 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先兆症状, 如有低血压的症状发生, 应立即予50%的葡萄注射液静脉注射, 确保人造血管内瘘的血流通畅。

2.3 透析结束后的护理

2.3.1 透析结束时若处理不好, 会发生血肿, 直接影响下次透析和血

管内瘘的寿命。透析结束后, 要按压血管针眼处充分止血, 压迫止血时间及力度要适宜, 应比自身血管瘘力度轻, 以能达到止血为目的, 不可用力过大, 会造成血管堵塞。治疗结束拔针后, 为了不影响瘘肢的屈伸功能, 用自制的双层纱布折叠卷曲的长约3~4cm、直径约1.5cm圆柱状沙柱压迫, 不要卷得过紧过硬, 否则在加压时容易向血管两侧移动。拔针后首先用手指加压针孔5~10min, 再用长10~12cm胶布固定, 抬高瘘肢30°5~10min。压力的大小应根据既能维持两端相近的搏动与震颤, 又能控制出血的要求来调整, 压力过轻导致出血, 过重导致人造血管的栓塞。拔针后未能正确压迫针孔处的出血, 均应重新揭掉创可贴, 清洁消毒后再重新贴上创可贴。成熟的拔针技术应该是在创可贴无菌区只是一滴血迹而已。透析结束后24~30h之内, 针孔处不能用清水洗, 尤其不能淋浴[3]。

2.3.2 健康宣教

术肢不能负重, 平时勿提过重东西, 勿穿太紧衣服, 睡眠时勿将患肢当枕头而造成长期压迫。由于动脉化血管压力高, 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 以防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瘘管闭塞。教会患者平时应加强手臂锻炼, 使血管扩张充盈。血管杂音及内瘘静脉端血管震颤是内瘘通畅的标志。教会患者平时以手触摸瘘管有无“沙沙”声, 若静止无声须立即就医。透析前用肥皂清水清洗患肢, 保持皮肤清洁。

内瘘通畅是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人造血管内瘘通畅率较高, 其生物相容性好, 不易发生塌陷、扭曲、狭窄, 假性静脉瘤的发生率也较低, 其缺点是管壁较厚, 感染发生率较高。如何做好人造血管的护理, 是血透室护士必须掌握的。

参考文献

[1]李月红, 于仲元.188例尿毒症病人内瘘成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学, 2002, 2 (1) :11.

[2]吴兆涛, 张小东.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钱桐荪.肾脏医学[M].第3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维持血液透析 篇2

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丧失,出现相应并发症状,所以行相关检查对患者病情了解,如贫血情况,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电解质紊乱情况,甲状旁腺素水平等等,对指导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因尿毒症患者分泌促红素不足,出现肾性贫血,所以定期血常规对了解患者贫血情况有直接意义,指导我们适当调整促红素、铁剂等造血药物。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

2、肾功能、血电解质因尿毒症肾功能丧失出现毒素堆积,电解质紊乱,所以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对了解血透充分性,对血磷、血钙、血钾、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所了解,指导我们适当调整透析方案,是否加用降磷药物、补充白蛋白等等。

3、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因肾功能丧失后不能合成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低继发血钙水平低,从而诱发甲状旁腺素分泌,甲状旁腺素水平过高骨代谢异常,出现高转换型骨病,即所说的肾性骨病,常见症状:骨痛,肌无力,骨骼畸形,皮肤瘙痒等,了解PTH水平高低知道我们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用量,调整透析方案等等。

4、乙肝、丙肝、梅毒、HIV等传染病因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是血液感染和血液传播的高危人群,所以定期复查相关传染病指标,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也是我们患者对自己对其他患者负责所要求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3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除肾移植外最有效的方法。患者除长期忍受身体病痛外,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工作生活压力、家人态度、经济压力及需求等的了解,为临床护理人员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本中心对2010年8月以来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的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随机抽取了在笔者血液净化中心共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3~73岁。所有患者接受透析时间为6个月~11年。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各种不良情绪的程度明显减少,焦虑、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明显好转。

2 患者心理变化

2.1焦虑反应 由于血透治疗具有长期性,患者由于恐惧、担心和易情绪激动,出现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等。另一方面,患者的家庭往往要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对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伴有无价值感。加上这些患者多半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胜任原先在家中和社会上的地位而深感焦虑不安。

2.2绝望反应:透析患者大多数是经过长期治疗的,完全依赖机器维持生命,因此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又由于患者透析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更易产生忧郁绝望心理,往往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而产生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出现抵制心理,拒绝治疗[1]。

2.3恐惧心理:因肾脏有很大的代偿能力,很多患者在自觉不适时才来就诊,初次就诊就被确诊为尿毒症,因此对此病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对未来、陌生的治疗环境、新的治疗方式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2.4偏执、怀疑心理:由于长期治疗,单调枯燥的生活氛围,与社会团体的脱离,昂贵的治疗费,病痛的折磨和睡眠的障碍等,部分患者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周围的人与他过意不去,甚至怀疑医院巧立名目乱收费等。

3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3.1做好一般护理,创造整洁、舒适、明亮、温馨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控制,限制植物蛋白、食盐及水分摄入,以食用纯淀粉食品为主,及时补充维生素等。还有向患者讲解相关事项,如内瘘护理、透析、服药时间等,提高透析效果。

3.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让患者了解透析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如体重控制、内瘘保护、药物治疗等,使其明白通过透析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从事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并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3 认知行为疗法: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了解自身病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表达情感,耐心听患者的倾述,可以采取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来缓解其忧郁情绪,同时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等,教导患者自我放松方法排出负面情绪,让他们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的存在并努力改变这种思维方式[2]。

3.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关心患者,用温和亲切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给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发放宣传小册子。练就娴熟的护理技术,同时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做事干练,给患者以安全信赖感。

3.5争取社会及患者亲人的支持:医疗人员应主动尝试和患者单位领导、朋友、家人多做有效沟通,争取社会和家人经济、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减轻其孤独、忧郁绝望心理。教导家属该如何更好地开导患者,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并建立公开、合理、透明的收费制度,切实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3]。

4 体会

临床实践证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属于心理极度脆弱的弱势群体,护理人员应该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能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林家谊,张冬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访谈与分析[J].当代护士,2011,12月中旬刊(学术版):128-130.

[2] 王璋琳,王超虹,翟迪,等.自我效能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7.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 其中男30例, 女16例, 年龄20岁~80岁, 平均5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 糖尿病肾病20例, 高血压肾病16例;透析时间<1年者5例, >1年者41例;每例每周透析2次或3次, 每次透析时间4.0 h~4.5 h。

2 影响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的因素

2.1 疾病因素

血液透析病人的绝大部分肾功能为不可逆的损害, 病人由此对治疗失去信心, 以致悲观绝望, 由于该疾病不能彻底根治, 透析时间长, 费用昂贵, 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惧怕透析时穿刺、疼痛, 可出现异常心理状态, 表现为焦虑、忧郁、情绪低落、意志脆弱、自控能力差等。因此,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合作欠佳或不合作,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2]。

2.2 经济因素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需要相当高的治疗费用。一旦因费用短缺而停止血液透析, 病人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生理因素

大部分血液透析病人性欲减退, 性功能减弱, 性生活明显减少, 这对病人及配偶都会产生潜在损害, 从而产生罪恶感、羞耻、焦虑等。

2.4 自身形象

长期透析治疗造成病人身体水肿、萎缩, 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发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指甲褪色等使其自身形象改变, 自尊受到打击而抑郁。

2.5 对透析治疗的恐惧

透析动静脉穿刺针头为16号针头, 较普通针头粗。动静脉穿刺困难会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 使其产生恐惧。另外, 透析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出血等, 常会导致病人紧张、恐慌, 畏惧血液透析治疗。

3 透析病人心理状态

3.1 否认心理

有些病人对尿毒症的诊断无法接受, 拒绝透析, 依赖偏方秘方治疗, 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有些病人虽能接受诊断, 但仍存在侥幸心理, 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 不规律血液透析, 以致出现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3.2 焦虑、恐惧心理

对血液透析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不了解, 对血液透析环境的陌生、不适应, 透析时反复的穿刺疼痛, 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 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3.3 悲观、抑郁心理

因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离异的病人、自费病人以及肾移植排异后的血液透析病人, 情绪变得异常悲观, 认为靠维持透析维持生命希望渺茫, 对社会对家庭都是负担, 有的产生厌世心理, 对生活缺乏信心, 甚至有的拒绝治疗。

3.4 孤独、寂寞心理

由于这类病人脱离了原有的工作, 不能正常社会交往活动, 担心受到冷落, 鄙视而产生孤独心理, 特别是离异、丧偶和老年病人表现尤为突出。

3.5 希望心理

慢性肾衰竭病人经长期治疗后, 病情不好转或加重, 当得知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时, 产生希望心理, 开始接受和寄托于透析治疗。他们希望医护人员关心他们, 认真负责。并希望医护人员能满足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要求。如血液透析有关知识、饮食药物指导、内瘘保护等。

4 心理护理

4.1 加强与病人沟通

血液透析护士经常与病人沟通, 与他们保持融洽的关系, 使其愿意倾诉身心感受和忧虑, 理解病人处境, 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鼓励病人消除顾虑,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从事力所能及的有意义活动, 以体现其自身价值[3]。

4.2 做好生活护理, 消除病人顾虑

病人由于长期血液透析, 长期承受病痛折磨, 部分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丧失, 不得不依赖家属, 同时昂贵的透析费用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病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 常表现出多疑、敏感、自厌等情绪, 因此, 做好与透析病人家属的沟通非常重要。护士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共同关心体贴病人, 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多与家属沟通, 让家属对治疗方案、生活护理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详细了解并积极配合, 同时告知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一方面通过家属了解病人来透析时的情况, 另一方面将治疗期间掌握的患后病情心理变化反馈给家属。对于部分自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控制水分和钠盐摄入的病人, 应发挥家属的监督、协助作用, 从而多方面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4]。

4.3 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

血液透析护士应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和各种穿刺技术, 开机后确定各项指标达到稳定后才开始进行透析。穿刺前评估瘘管情况。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时动作熟练、轻巧, 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5,6]。透析时要了解病人病因及身体情况, 做到病人个体化, 利用透析机的调控手段及其他办法, 尽量减少透析并发症, 从而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4.4 进行规律充分的透析

护士要鼓励动员病人及时接受规律充分的透析, 这样不仅可把各种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病人节省了治疗费用。

4.5 健康宣教

由于血液透析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缺乏。常造成血液透析病人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病人开始接受透析治疗时, 由于不了解肾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和血液透析的长期性, 常表现出盲目乐观, 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正常认识疾病科学的治疗方法, 不要去做有害无利的尝试, 一旦病人认识到只能通过肾移植或依赖透析来维护生命, 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心理, 此时护理人员向病人详细讲解尿毒症的病因、发展、预后情况, 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病人早期透析可以减少的并发症以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安排治疗效果好的病人介绍亲身体会, 进行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交流, 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和消除恐惧、绝望的心理, 主动配合治疗[7]。并鼓励病人回归社会, 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增加经济收入, 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同时充实自己, 体现自我价值, 增加自信心, 保持健康的心态。

4.6 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

医护人员要热情耐心地向病人详细介绍透析室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 讲解血液透析技术的一般知识, 治疗作用, 操作程序及安全性、可靠性。保持床单被褥柔软舒适, 尽量减少噪音和恶性刺激,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病情较重和行走困难者应用平车或轮椅接送病人, 对可以行走者予以搀扶, 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4.7 指导病人参加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消除部分病人的心理压力, 缓解焦虑低沉的情绪, 逐渐克服病人角色行为强化的心理。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有规律的锻炼, 如散步、下棋、打太极拳等;培养病人欣赏音乐, 悦耳动听的乐曲能使人生理活动、协调;病人在已接受规律, 充分的血液透析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情况下, 应争取恢复以往的工作, 如果没有可能, 也应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通过交流、交友, 使血液透析者彼此相互鼓励树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相互传授治病防病的经验体会, 从而使透析病人从消极的自我封闭状态中走出来, 积极面对人生, 热情地参加各类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5 小结

当透析成为个人生活必须固定的一部分时, 病人的社会角色和家庭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昂贵的治疗费用、固定的治疗时间及各种躯体并发症都会给病人造成身体病痛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影响其身心健康, 因此, 做好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金娥, 熊小雪, 龙秀平.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4 (4) :63-66.

[2]罗鸣.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心理及饮食护理[J].西南军医, 2005, 7 (1) :75.

[3]吴玉霞, 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5, 11 (1) :59.

[4]王健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2B) :311-312.

[5]李辉.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通路再循环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 2006, 5 (10) :758.

[6]吴春兰, 袁立, 陈永华.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5, 19 (3A) :415-416.

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5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门诊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02-02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内容,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措施,由于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再加上每日需控制水,限制钾、钠、磷的摄入,使患者产生了沉重的生理、心理、精神负担,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之很好地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即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室2010~2011年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0~2011年收治的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21~86岁,平均(53.5±12.2)岁;其中医保患者37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31例,文化程度小学至大学不等。以上患者透析至少1年以上,最多16年,透析频率2~3次/周,每次4.0~4.5 h。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及家庭、社会的影响,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甚至有的产生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影响了生存质量。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笔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2 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方法

2.1 悲观厌世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接受透析,一方面渴望生存,另一方面又担心维持血液透析所需的费用,担心自己无劳动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每日需控制水,限制钾、钠、磷的摄入,容易产生悲观厌世情绪,而患者家属因时间长容易出现不耐烦情绪,有的患者往往透露出有自杀的念头。护士在和患者交谈的过程中,首先能获得一些重要信息,除耐心地给予劝导外,还要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通知科室其他同事,使有可能接触到这位患者的每一位医生护士都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地认识疾病、看待疾病,积极地配合治疗,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时向患者的家属及亲人宣教家庭的支持作用,并寻求社会媒体支持,提醒家属随时注意患者的动向。

2.2 对恐惧患者的心理护理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因情绪紧张、惧怕穿刺、害怕失血以及并发症出现等,对透析存在恐惧心理。针对恐惧的患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心理护理。

2.2.1 微笑服务 微笑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1]。护士在为患者护理时要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笑容温暖患者,并充分利用透析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交流可以多方面进行:从患者的日常爱好、生活习惯,到与家庭的和谐程度,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做全方面的了解。在交流过程中缓解了生疏、紧张的氛围,使透析顺利进行。

2.2.2 熟练的操作技术 无痛穿刺对患者是一种非语言交流工具,是维持沟通的纽带。因此,熟练的穿刺技术是血透室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护士在穿刺的同时要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2.2.3 定时进行宣教 科室每月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工休座谈会,定时邀请有关厂家组织联谊活动,进行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抢答,发放《血液透析手册》,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内瘘保护方法、饮食指导、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患者在治疗、护理的同时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促进家庭和谐。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家属可在家中为患者进行饮食、饮水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2.3 对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尿毒症本身的影响,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很多患者往往表现为持续性的精神紧张,表现为失眠,有的夜不能寐,进食无味、自责、烦恼、坐立不安、心悸、四肢无力等焦虑表现。首先要鼓励患者增加自信心,减少自卑感,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反省,把内心的痛苦诉说出来,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教会患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看电视、读书、看报,忘却痛苦的事情。也可指导患者自我催眠,如睡觉前数数或看书等促使自己入眠。避免引用咖啡、酒或吸烟,适时运动或泡热水澡促进睡眠。

2.4 对自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内心十分痛苦,常感到悲观绝望,强烈的自责、内疚,常有无用感、无价值感,会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护士应对患者从生活上关心照顾,为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透析期间主动为其热饭、买饭,帮无家属的患者缴费、买药,为血压异常的患者定时测量血压、指导用药等。经常将患者和家属集中起来,让他(她)们互相交流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特别邀请透析时间长、自我控制能力强,具有一定疾病知识的患者及家属现身说法,交流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的经验[2],减轻患者的自卑、抑郁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

2.5 对情绪不稳定患者的心理护理

当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因一点小事发脾气时,护士应耐心劝导,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到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和对待疾病、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应持的正确态度等,使患者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积极乐观,坦然地配合治疗[3]。

2.6 对缺乏自信患者的心理护理

部分尿毒症患者经济负担过重,又需严格控制饮食,往往对治疗缺乏信心,生活消极,整日无精打采,或因一点小事就怨天尤人,对社会不满等。针对患者不自信的表现,护士要适时地加以心理疏导,鼓励其正确对待已发生的疾病,可以多和透析时间较长、饮食控制较好、生活乐观的患者进行沟通,多和他人进行接触,找到生活的乐趣[4-5]。

3 结果

通过认真系统的心理护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90%患者情绪稳定,规律透析,积极地配合治疗。1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经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劝导、沟通,也都能正确认识、对待自身所患疾病,并按时进行透析治疗。

4 结论

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通、开导。在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6]。通过以上系统的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能正确地认识自身所患疾病,自觉地遵守饮食原则,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按时进行透析治疗,及时和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沟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素玲,刘春桥,王素红.入院介绍的技巧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2,17(8):619.

[2] 李领香.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间期的健康指导[J].白求恩医学院报,2009,7(4):278-279.

[3] 肖合存,厉淑荣,邵倩.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125例健康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100-101.

[4] 王爱国,马兰妍.家属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93-94.

[5] 何娇玲,张丽娜,黄惠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3):1803.

[6] 贺益辉,余穗山.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水平及护理[J].南方杂志,1996,32(2):28-30.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是我院2005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年龄14~70岁,平均45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全部患者均为终未期肾功能衰竭,透析年限,1年以内27例,1~3年64例,3年以上9例。

1.2 透析方法

全部患者都给予维持性血透治疗,采用德国贝朗血透机,以内瘘穿刺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法,透析器采用血仿膜、空心纤维型透析器,标准醋酸盐、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1~3次,血流量180~240 ml/min,超滤量0~5 kg/次,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2 患者的心理状态

2.1 绝望和恐惧心理

绝望、恐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损害,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方法,面对医护人员,血透机器及即将进行血透前的穿刺、插管、透析费用的支付问题,加之疾病缠身,不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对血液透析的不适应,及血管造瘘手术,反复穿刺透析以及饮食控制,限制水盐的摄入等一系列问题,还有患者特别是看到或听到其他患者相继离开人世,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均使患者身心受到极大的痛苦,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1]。

2.2 自悲心理

透析初期,患者总是抱着一线希望并期待着血透后能有奇迹出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多出现身体水肿、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形改变,并使患者部分生理功能丧失,并发症的出现,病程长、痛苦大、经济负担重、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患者易产生自悲感,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人际关系淡漠。

2.3 悲观失望的心理

透析治疗中患者了解到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恢复几率小,患者的治疗信心可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动摇,逐渐出现不配合治疗,性格改变和悲观的心理。

2.4 抑郁、孤独心理

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内心常常痛苦失望、悲观厌世、缺乏信心、抑郁、焦虑,总觉得别人把他们当废人,嫌弃他们,逐渐与外界接触减少,有被社会遗弃的感觉,易产生敏感、孤独的性格[2]。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为透析室护士,除了扎实的护理基础外,还要加强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社会学、伦理学和医学道德等知识,提高心理护理的技能,加强服务理念,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采取理解、同情的方式与患者交谈,主动关心他们,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对透析治疗有正确认识,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透析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延长自己的生命。

3.2 健康教育

造成血透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知识的缺乏,即使是长期血透的患者在认识上仍存在误区,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由主管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血液透析时各种管道作用,监护仪器的目的及性质,让其明白如果做到充分透析,能达到很高的生活质量,并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应告诉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内瘘的保护、药物辅助作用的重要性,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告知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使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改变患者被动应付各种治疗的状态,使患者更加愿意配合治疗。

3.3 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减轻患者社会不适感[3]

慢性肾衰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往往因家庭经济、医疗费用、家庭关系等情况认为自己是家庭、社会的负担,我们应积极争取社会特别是家庭的支持、配合,劝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还要经常安慰、鼓励患者,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心态平静地长期配合血透治疗。

4 讨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属于脆弱人群,对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对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以正确的分析,并予以科学的心理护理,消除或减少不利于血透的负面心理,应该从多方面对他们予以心理支持、安慰、关怀,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保证血透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100例患者经以上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后,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魏俊丽, 刘艳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9) :711-712.

[2]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均为并发贫血患者, 均为2007年7月前开始透析治疗。其中, 男17例, 女18例, 年龄21~80岁, 透析时间最长11年, 最短约2年。结石性肾衰竭3例, 狼疮性肾炎5例, 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7例, 糖尿病8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均不同程度存在疲倦易乏力、活动无耐力、健康感减少等现象。

1.2 方法

采用病区责任护士的做法, 即一位护士专门负责特定患者群, 施行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相同35例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前后贫血情况 (实验室检查、体征的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力、患者健康感) 进行对照。

1.3 贫血的常见原因分析

上述临床资料显示, 维持性血液透析 (HD) 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病因、病程、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

1.3.1 红细胞生成不足、破坏增加:

肾衰竭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或尿毒症 (CRF) 毒素对红细胞的破坏, 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60~70 d) 。

1.3.2 造血原料不足:

尿毒症 (CRF) 毒素造成的厌食, 消化道功能障碍, 患者血浆蛋白水平低, 都会导致造血原料摄入不足, 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

1.3.3 慢性失血:

慢性肾衰尿毒症 (CRF) 时有出血倾向, 消化道出血、频繁抽血化验、透析结束后透析器残留血液以及透析用水不纯, 含有超标的有机氯、氯胺、铜、硝酸盐等以及未彻底冲洗管路中残留消毒液, 低钠、高温透析等均可使患者溶血而加重贫血[2]。

1.3.4 女性患者月经周期出血量增多是导致女性尿毒症 (CRF) 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1.3.5 其他:

如血液透析 (HD) 过程中的意外出血。

1.4 护理干预

1.4.1 EPO的有效使用:

在开始EPO治疗之前, 先要纠正患者体内铁的缺乏如血清铁<100μg/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 则必须进行补铁治疗。严格控制血压, 使舒张压<12.7 kPa, 平均动脉压<14.7 kPa, 以免在EPO治疗过程中发生高血压脑病及癫痫发作, 并去除导致贫血的可逆性因素。用药途径提倡皮下注射, 此法相对比较有效、安全、患者易掌握、相对需要剂量少。不鼓励患者因为惧怕疼痛而采用下机经血路管给药。教会患者自行注射时要更换部位, 以利药物吸收。

1.4.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关[3]。肾性贫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铁、叶酸、维生素和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缺乏会进一步加重贫血, 采用有效护理干预后摈弃了以往简单片面、不连贯、无渐进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常用食材的营养素及有利烹饪方法、一周推荐食谱等造册, 患者人手一份, 鼓励患者记录每日的摄入量及食物种类。通过电话回访及治疗时评估, 了解知识需求程度, 督促患者及家属执行。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病友交流会, 互相介绍经验, 发挥患者的角色榜样作用[4]。护理干预手段的多元化使护理效果高于预期。

1.4.3 充分透析:

充分透析可清除毒性物质, 增强食欲, 清除尿毒症 (CRF) 环境, 减少红细胞的自溶, 延长红细胞的寿命并增加骨髓红系对EPO的反应性, 有效降低皮肤、胃肠道等出血风险。

1.4.4 减少透析中的血液丢失及预防意外失血:

据相关资料显示透析患者血液丢失量较大, 每年2.5~4.6 L[2], 严格操作细节是护理干预的关键。 (1) 避免透析器凝血, 高凝状态患者常规予阿司匹林, 加大预冲量及延长预冲时间。静注首次肝素后5~10 min, 使全身肝素化后再行透析。 (2) 严格监控透析器复用质量, 预防透析器破膜而致的失血。 (3) 采用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及透析机, 坚持超纯水透析, 减少透析用水不纯对患者的影响。 (4) 正确评估肝素用量。杜绝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当血流量达不到要求时谨慎调整穿刺针, 以免扩大穿刺口引起渗血。可通过同时建立两条通路引血等方法来解决血流不畅问题。 (5) 有效止血。拔去穿刺针后不立即使用弹性绷带, 先指压5~15 min后再用弹性绷带固定。观察20~30 min后逐渐松解。 (6) 加强责任心, 防止意外失血。加强巡视, 观察体外循环管路的严密性及穿刺口情况, 特别是冬天有被服覆盖时应观察到位。

1.4.5 女性患者月经期的透析护理干预。

询问患者, 量多时采用无肝素透析法, 第一天、最后两天等量少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透析法或体外肝素法。

1.4.6 心理干预。

耐心指导, 阐明贫血发生的机制及治疗意义, 共同商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提倡适当、规律的耗氧运动, 以散步, 慢跑为主。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 稳定患者情绪,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2 结果

见表1。

与干预前比较, χ2=5.25, P<0.05

实行有效护理干预6个月来, 患者贫血症状改善水平明显高于系统干预前 (P<0.05) , 因此, 护理干预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 (HD) 患者贫血情况有实际临床意义。

3 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之血液系统的最主要表现, 透析不能纠正尿毒症贫血的发生原因。在广泛应用血透技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后, 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贫血却成为尿毒症患者较为突出的临床征象, 且日益威胁着透析患者的生命, 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5]。作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 在单纯医疗手段介入仍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贫血征象, 以及因贫血所带来的一系列身心伤害的情况下, 发挥护理专业优势, 结合医疗, 通过整体系统、细致互动的护理干预, 使维持性血液透析 (HD) 患者最大程度地远离贫血及其贫血带来的损害。临床表明:良好的护理干预, 不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而且经济易行, 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春燕, 聂建东, 张枫, 等.持续质量改进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1 (18) :18-20.

[2]李滨.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5.

[3]张帆, 周佩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饮食自我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0) :5-6.

[4]王君俏.2型糖尿病病人锻炼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8) :569-57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90例在我院进行MHD的患者, 平均 (56.1±16.6) 岁, 年龄20~88岁;其中女34例, 男56例;透析时间平均 (26.8±27.1) 个月, 区间为6~133个月, 透析期间排除各种不利疾病及感染。

1.2 方法

1.2.1 营养评定分组

标准制定参照Detsky, 将患者分为营养重度不良组、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 综合性评估根据患者症状、功能、饮食和体征检查的结果进行。

1.2.2 实验室指标

包括b (血清白蛋白) 、Scr (肌酐) 、PA (前白蛋白) 、Ch (胆固醇) 、nPCR (蛋白分解率) 、DPI (饮食回顾每日蛋白摄入量) 、BUN (尿素氮) 、TI (转铁蛋白) 。

1.2.3 人体测量指标

在综合评估中人体测量指标同样需要着重检测, 一般测量TSF用游标卡尺, MAC测量是使用软尺。再计算MAMC=[MAC (cm) -3.14×TSF (cm) ]。

1.2.4 透析充分性指标

整体尿素的清除率就是透析充分的指标, Kt/V=In (R-0.08-UF/W) 为其计算公式, W和UF分别为透析后体质量和透析时间 (h) 。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11.0进行, 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治疗结果, 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SGA分级

使用SGA评估全部的MHD患者, 可知有55.6% (50例) 的患者营养良好, 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分别占26.7% (24例) 与17.8% (16例) 。

2.2 统计学结果分析

对各个营养组患者进行了比较, PA、TSF、ALB和Scr有显著性差异, 在PA、Scr、ALB、TSF方面营养良好组患者高于其他两组 (P<0.01) , 见表1。

2.3 营养状况与膳食、透析充分性的关系

三组患者间Kt/V无显著性差异, 比较DPI、nPCR可知营养不良组患者均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患者, 见表1。

注:与营养良好组比较, ﹡﹡P<0.01, ﹡P<0.053讨论

本研究中的患者预后受到影响的主因就是营养状况, 为了配合对MHD患者进行治疗, 经可能的将营养代谢紊乱现象杜绝, 是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增强对MHD患者的疗效[1]。我们知道, 在MHD患者由高达18%~70%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性[2]。对MHD患者的营养状态反映中, SGA评价法无疑是最为灵敏地, 在对营养不良的早期评价中地位非常高, 现在已经成为对肾脏疾病的营养评定中的首选方法[3,4]。

如果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元素更多是因以下二点问题引发:⑴因为患者的食欲受到体内代谢性酸中毒、心理、未充分透析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显示出不振表现, 出现厌食, 呕吐恶心等种种原因都会加重病情;⑵患者的食欲在受到透析后出现较高的食欲抑制因子增高情况直接受到影响。这就是患者无法得到摄取足够身体需要的元素的原因, 长期无法得到并满足患者机体的需求就会使得营养素无法平衡。各种结构都表明, 在高达21%~23%病死率的MHD患者中, 营养不良已经逐步成为其原因中独立甚至最为重要的因素[5], 而且在预后判断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现今生活观念的影响随着能量与蛋白质在平均饮食中摄人的减少, 明显的增加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这和临床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身体状况有着种种密切的相关性。尤其重要的是。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一般是需要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因此患者需要保持营养状况来时的血液透析得到充分性, 从而更好地清除人体内的毒素, 改善人体内环境。

总之, 营养不良一旦发生时, 血液透析患者极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现象, 而且情况极差, 如果合并了其他疾病或者感染情况将更为糟糕, 故如果想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就需要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AllenKL, M iskulin D, Yan G, et aI.Association of nutritional mark-er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preval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from the HEMO study.J Ren Nutr, 2002, 12 (3) :160-169.

[2]孙志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3O例评估.中国医药导报, 2008, (1O) :100-102.

[3]Cano N, Fiaccadori E, Tesinsky P, et al.ESPEN guideline on enter-al nutrition:aduh renal failure.Clin Nutr, 2006, 25 (2) :295-310.

[4]杨勤兵, 张凌, 李平, 等.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 16 (3) :143-146.

维持血液透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我院肾内科血透室2000年1月—2002年12月 (对照组) 及2003年1月—2005年12月 (家庭护理指导组) 共计86例, 其中男55例, 女31例;年龄18岁~73岁, 平均4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28例, 初中49例, 文盲9例;家庭护理指导组 (52例) 和对照组 (34例) , 两组性别、

年龄及身体一般情况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血透常规护理即病人来院透析时, 进行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一般护理。家庭护理指导组在血透常规护理基础上, 采用病人来院透析、定时家访、电话联系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实施连续性的家庭护理指导。

1.2.1 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学习需要

在病人每次透析时, 通过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直接交谈、观察、化验检查, 来评估病人的学习需要, 评估内容包括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及环境、心理状况、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

1.2.2 制定家庭护理指导计划

通过指导, 病人及家属知道血液透析的适应症及并发症;合理饮食、保护内瘘、预防并发症、规律透析的重要性;家庭护理的必要性, 从而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1.2.3 家庭护理指导的方法

主要以口头讲解、书面指导、版报专栏、录像等, 随时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指导内容为:①心理护理, 血透病人大部分有住院治疗的病史, 做肾移植又考虑经济负担过重或成活率, 病人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 而且还要接受来自经济、家庭或其他各方面的压力, 因此, 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与病人的交谈中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 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 根据其出现的心理问题, 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指导, 减轻心理压力。由于血透病人生活上长期依赖家属协助, 告诉病人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 但经过血液透析, 病人可以身体“康复”, 生活上无需让别人照顾和帮助, 具有从事工作和一定运动的体力, 他们完全可以在非透析日从事家务劳动甚或重返工作岗位, 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国外Blagg (1973) 报道105例透析病人, 76%参加工作或胜任家务劳动;美国学者Ren-mers等报道, 家庭透析病人65%全日工作。国内北京友谊医院资料, 1980年—1990年依赖透析存活的17例中, 51.4%的病人生存质量较好, 可以从事轻工作, 少数病人可以重返工作。找家属谈心, 力求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家庭环境, 对病人要有信心、有耐心, 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物价等敏感的问题, 以免影响病人的情绪。天气好的时候, 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陪同病人去散步, 经济允许的时候, 可做短距离旅游, 以不影响病情及治疗为准, 这样可使病人感到生活的温暖, 增强回归社会的勇气。②饮食指导,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 病人营养不良是影响人生活质量和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2]。然而, 在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 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 甚至死亡, 为此,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合理准确的饮食护理, 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防止或减轻并发症, 还可以增强病人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食物的选择:主食宜选用小麦淀粉饮食, 亦可用白薯、南瓜等, 精米、精面可少用;副食宜选用含优质蛋白多的蛋、鱼、鸡肉、牛肉等动物蛋白。研究发现30%~50%的血液透析病人摄入的蛋白质<1.0 g/ (kg·d) [3]。病人蛋白摄入量为1.0 g/ (kg·d) ~1.2 g/ (kg·d) , 其中至少50%为优质蛋白, 不宜食用干豆类及豆制品、硬果类等食物;每日热量摄入125 kJ/kg~146 kJ/kg;血透病人强调严格限制饮水量, 最好以每2次透析之间的体重增加不超过体重的4%为宜.适当的进液量 (包括固体食物中的水分) 应等于尿量加500 mL;盐的摄取一般以每天不超过5 g为原则, 有高血压、水肿, 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每天2 g~3 g;限制钾的摄入, 有高血钾或尿量在1 000 mL以下者, 要控制钾, 选用低钾食物, 应避免食用含高钾的食物, 如蘑菇、海菜、豆制品、莲子、玉兰片等;遵医嘱补充钙和维生素。其次烹调方法要讲究科学:以蒸、炒、滚汤为宜。但偶尔为增加生活情趣, 吃一点烤炸食品也无妨, 只是不宜多吃和常吃罢了。因为肉类经油炸, 烧烤或长时间炖后, 汤肉的甲基胍 (一种尿毒症毒素) 增多。③内瘘的护理, 内瘘是病人的“生命线”, 对内瘘的呵护是对生命的珍惜。指导病人保护好内瘘, 告诉病人人体用于制作内瘘的血管极为有限, 内瘘仅供透析用。禁忌在瘘侧肢体取血、测血压及推高渗液体以防静脉炎;避免蚊虫叮咬, 不能随意抓挠、挤压、碰撞瘘侧肢体;不能用瘘侧肢体提重物;有瘘管的手臂衣袖不能过紧, 关节不能过久地呈90度屈曲;指导病人学会听瘘管处的震颤, 发现瘘管的震颤音消失或变化及时来院诊治;若有假性动脉瘤者, 指导护腕带的应用并加以保护, 避免意外撞破造成大出血;注意瘘的局部卫生, 应做到透析前保护手臂清洁, 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 避免发生感染, 透析结束24 h后, 穿刺处反复用热毛巾湿敷。④积极防治并发症, 血液透析不能完全纠正代谢紊乱,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的不完全性肾替代疗法, 随着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如肾性高血压、贫血、骨病等, 也要积极防治, 合并高血压的病人, 要给其讲解高血压病知识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在病人身边或家中固定的地方放置心痛定、救心丸等药物, 必要时准备氧气以备急用, 指导家属做好急性并发症的院前急救工作。要长期补充铁剂、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⑤遵医嘱规律透析, 透析充分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尿量800 mL/d的病人, 透析时间应为每周12 h以上, 分2次或3次透析, 同时要根据血尿素氮、肌酐及血钾值决定每周透析次数, 稳定后要及时规律透析, 护理中发现部分病人因经济因素或自我感觉好, 不能坚持规律血液透析, 要及时沟通, 给予处理。⑥活动指导原则, 据报道血液透析病人做体育运动可改善碳水化合物代谢, 降低甘油三酯还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4]。首先向病人说明, 无论何种运动, 均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其次还要注意运动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原则。主要增加耐力的项目, 通常有体操, 各类拳操, 慢跑、散步、蹬车、游泳等运动方式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兴趣爱好和客观条件来定。⑦自我监护, 每天称体重, 指导家属及病人学会测量血压、心率, 准确记录血压、体重、尿量、进液量和降压药的服用时间及剂量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和控制液体量, 病人应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变动或中断。

1.2.4 评价指标

两组血透病人半年的心理、饮食、内瘘保护、规律透析、并发症的发生、适当活动、自我监护7方面情况进行比较。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家庭护理在实践中的作用

家庭护理能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护理, 使病人在透析间期仍能获得完整的护理以增进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感;能降低出院病人再住院率及急症频率,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维护其尊严, 鼓励学习自我照顾减少从家庭往返奔波医院之苦, 并维持家庭的完整性从而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增进家属照顾病人的知识与技能[5]。 做好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 能使病人在家人的关怀和支持下, 勇敢地面对疾病的挑战, 实施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享受美好人生。

3.2 家庭护理指导的必要性

由于我院地处贫困山区, 病人大多数是农民, 文化程度低、经济负担重, 疾病知识缺乏, 常规护理缺乏计划, 内容局限。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 我们制定了家庭护理指导的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 利用图片、版报、录像等多种形式, 进行连续性的家庭护理指导。

通过对血透病人及家属的家庭护理指导, 教会病人及家属如何防治并发症及急性并发症的院前急救, 教会保护内瘘血管的方法, 指导家属配合病人适量活动、合理饮食、规律透析、做好自我监护和管理, 做好心理调节。据调查总结, 从2003年1月—2005年12月, 家庭护理指导组中有38例病人透析后生活自理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还有2例病人重返社会从事了轻工作, 而对照组从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有8例透析后生活自理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无一例重返社会。实践证明, 对血透病人透析间期实施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指导, 使血透病人改善了健康状况, 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从中体现出了自身价值, 主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参考文献

[1]赵国琴, 戚雯, 黄晓玉, 等.294例老年病人家庭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 2006, 20 (增刊) :313.

[2]杨晓梅, 孙丽红, 肖淑莉.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饮食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1, 15 (6) :315.

[3]白小洁.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 3 (10) :610.

[4]黄松琴, 张德银, 张霞, 等.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家庭护理4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增刊) :29.

维持血液透析 篇10

(长沙市中心医院血透室湖南长沙410004)【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作用。方法:从我院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针对病人的具体的身心状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护理时间为3个月,对护理前后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心理评估调查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90.6%的病人有悲观绝望的心理,88.5%的病人存在恐惧焦虑,62.5%的孤独抑郁,抵触的占60.4%,稳定的占6.25%,经过护理干预后,病人的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悲观绝望的占20.8%,恐惧焦虑的22.9%,孤独抑郁的占18.8%,抵触的占8.3%,稳定的占66.7%,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一般存在多种不良心理,严重威胁着病人的正常治疗,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改善病人的生活状况,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分析;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67-01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患有终末期肾病的病人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延长病人的寿命[1]。但该方式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对病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损害,是一种应激源,血液透析的昂贵价格也给病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长期的透析引起病人内分泌和代谢失调,增加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治疗[2]。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院对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和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从我院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其中男性占了64例,女性占32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48.9岁。经调查所有病人的透析时间为3个月,透析次数是每周2次,所有病人的听说应答能力清楚,致病原因中糖尿病肾病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高血压肾病20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对要进行分析的临床分析无显著影响(p>0.05)。1.2 试验方法 :对选取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比较,针对病人的具体的身心状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护理时间为3个月,对护理前后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护理体会。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采用 t 检验和X2对前后指标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2 护理干预2.1 心理护理 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合理布置血液透析室,营造温馨人文环境;②健康宣教,由于病人对疾病治疗的知识匮乏,宣教工作非常重要,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教育指导工作,使其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增强治疗的信心,减少消极情绪;③给与心理支持,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焦虑、恐惧心理的,要运用委婉的语气耐心安慰,悲观、绝望的需要耐心开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孤独、抑郁的要热情关怀,鼓励其加强沟通,坚定他们治疗的信心;④指导病人自发的进行心理护理,为长期治疗做好准备;⑤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提供服务[3]。2.2 饮食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情况已发生变化,饮食护理对提高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交给病人及其家属正确科学的饮食方式,使他们对饮食的营养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要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每日1-1.5kg;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每日140KJ/Kg左右,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限制水和电解质的摄入,降低肾的负担;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注意保证氨基酸平衡、热能营养平衡、营养平衡、酸碱平衡[4]。3 结果

通过心理评估调查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90.6%的病人有悲观绝望的心理,88.5%的病人存在恐惧焦虑,62.5%的孤独抑郁,抵触的占60.4%,稳定的占6.25%,经过护理干预后,病人的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悲观绝望的占20.8%,恐惧焦虑的22.9%,孤独抑郁的占18.8%,抵触的占8.3%,稳定的占66.7%,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干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见表1。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干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注: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3讨论 3.1 心理分析 本次调查中发现90.6%的病人持悲观绝望的态度,他们对治疗失去了信心,随着透析时间、家庭经济状况、自身疼痛的多种不利影响导致病人对血液透析治疗失去了治疗信心,他们自然而然的产生厌世的心理,这不只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也是因为对治疗的认识匮乏所造成[5];恐惧焦虑的占88.5%,初次透析的对环境不熟悉,对透析治疗知识缺乏了解,加上透析中不良反应,从而引起病人紧张、恐惧、焦虑;造成病人抑郁和抵制心理发生的原因也较多,自身健康状况的下降,家人在长期治疗后逐渐冷漠,沟通机会不断地减少,这些都是不良心理诱发的因素。正是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长期性、刺激性和昂贵性这些不利因素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治疗不利。3.2 护理体会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需要给予他们科学的护理,我院对96例病人的护理结果显示,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病人的身心状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接受治疗。在透析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病人不同心理,采用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使其精神愉快,以良好的心理配合治疗,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费用,提高疗效和病人的生存质量[6]。3.3 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虽然存在多种不良心理,但只要我们采取合理有效地护理措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改善病人的生活状况,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保证病人的最佳治疗时机。参考文献[1]施惠,杨春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16(13):287-288. [2]秦柳青,郑艳花,叶柳,莫慧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53-754.[3]叶丽芬,梁丽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61-62.[4]高金姣,李怀富,阮国锋等.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1):101-102.[5]吴鹏,安玉娟,安茂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2010,5(4):337-338.[6]于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 :1204-1205.

上一篇: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下一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